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
《志鸿优化设计》2020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1 文言文基础+素材挖掘
教材整合 必修1 文言文基础+素材挖掘一、明通假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卒起不意,尽失其度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秦王还柱而走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文言基本知识的系
③移治临江。临江与袁、筠诸郡接壤也,土寇剽逸,出没其间,民 无休居。公至,悯然曰:“夫临江与太平异也,寇勿击,民勿宁。” 乃立捕诸豪贼百八十人置之法,一郡大治。
(节选自《槜李往哲列传》,有删改)
第②③段分别写项经治理太平府和临江府,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 分析其原因。
答案:因为太平与临江两地有不同特点,所以策略不同。太平府是拱卫建康的 重要地点,百姓贫穷,不利于国家稳定,所以项经用宽政抚民;临江百姓不安定 是由于土寇肆虐,所以项经用严政击寇。宽严不同的背后,都是项经对百姓的爱 护。
前面,巡行学舍,督促生员勤学戒惰,读书人的风气因此完全改变了。
命题角度3 分析概括事理和事件的原因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原因,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发另一事件的 条件。就文言文中某一行为或结果要求考生结合文本追溯原因,几乎 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文言文本,应在备考中引起重视。这类题的命题角 度灵活多样,有的要求概括主要人物做某事成功的原因,有的要求概 括人们怀念主要人物的原因,有的要求概括某种道理形成的理由,甚 至有的要求概括作者写作的理由。
答案:①刚直耿介;②谨遵礼数;③重视德行;④恪尽职守。
【参考译文】
陈选字士贤,台州临海人。明英宗天顺庚辰年参加礼部的考试(会 试),丘文庄看到他的文章,说:“这是个古代的君子啊。”把它评 为第一。陈选被授予监察御史的官职。罗一峰因为议论夺情起复一事 被贬谪,先生上奏章替他辩护。出京巡视江西,布政使和按察使穿着 便服进来拜见,先生说:“不对啊。臣子觐见国君,应该按照品级穿 好官服,(穿便装)把御史放在哪里呢?”还没有依法裁处,而贪官污 吏都闻风辞官。不久后担任南京提督学政,(选拔人才)全然以德行为 主。试卷上写着生员的姓名,不加以密封,说:“我都不信任自己 (指自己和考官),又凭什么被别人信任呢?”每次巡视属地留宿在学 宫中,生员们分房读书,夜里灯火晶亮,先生让人拿着两根蜡烛走在
江苏专用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块二语基默写文言文阅读第18练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4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4)一、语言基础知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长廊上最炫目、最独特、最具有魅力的瑰宝。
中国的知识分子几乎都是从____________时便开始学习背诵唐诗宋词。
那些____________的名章佳句,常常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____________。
A.牙牙学语耳熟能详情韵B.呱呱坠地脍炙人口情愫C.牙牙学语脍炙人口情愫D.呱呱坠地耳熟能详情韵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9月3日举行的胜利日阅兵,首次组织共产党抗战老兵和国民党抗战老兵一起接受检阅,以体现全民族奋勇抗战的伟大精神。
B.萨尔维尔的《不要哭泣》以西班牙战争为背景,通过老母亲向女儿讲述家世的方式,描绘了老母亲在经历血与火的洗礼后变得坚强。
C.8月29日晚,由刚过26岁生日的苏炳添、莫有雪、谢震业、张培萌组成的中国队勇摘男子4×100米接力赛银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D.面对精神懈怠、消极腐败等危险,能不能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是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决定着我们事业的兴旺发达。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无论放在我们面前的著作多么伟大,都不宜用一种崇拜甚至膜拜的心态去读,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就此而言,要有真正的阅读,必须先培养出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思想。
①我们当然可以相信某套理论或坚持某种立场②对待自己的老师也应如此③更不要认定这些著作所说的必然是真理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理应是追求学问的基本态度⑤但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支持⑥不仅对待经典如此A.③①④②⑤⑥ B.③①⑤⑥②④C.⑤①③②④⑥ D.⑤⑥③①④②二、名句默写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
例[2020Ⅱ卷]
高考文言文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
去/民有惊出与卒遇/ 语言的建构与应用 缚以为盗/民讼诸府/ 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 文化的传承与继承
/安中廉知之/按得冤
状/即出民/抵吏罪/ 文言翻译能力
开封巡逻的士卒晚上捉拿
境之间,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逖
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
, 王敦与刘刁构隙,
。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节选自《通鉴纪事
本末·祖逖北伐》)
123456789
【2021·新高考Ⅱ卷】
(1)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语境推断
祖逖没有回复这封信,却听任双方往来贸易,获取十倍的利润。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
因
。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
者反报楚王,
。
联想迁移法
弭口无言
满口胡言
闭嘴不说话
广从六里 方圆六里 广/从 “从”通“纵”
纵横六里
联想迁移法、通假推断法
【2022全国甲卷】
(1)楚王不听,日:“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不听从,说:“我的事已经办好了,你还是闭嘴不要 多说,就等待我等好事吧。”
将多义项的句子与平时在课文中所学的类似的句子进行比较、 辨析,通过回忆与对比,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在语法功能上应该 具有相同特性。
1、外延的变化
类型二 古今异义词
类型
词义 扩大
典例
河:专指黄河,“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唐开始泛指一切江河,“黄河远上白云间”“国破山河在”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实词推断五法》:联想印证法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实词推断五法》:联想印证法1.课本联想法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我们要善于联系课内所学过的实词,举一反三,找出对应文句,进行相应迁移。
如2016年浙江省卷中“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一句,若判断“蛄蟪”的意思,可联系课本《逍遥游》中“蟪蛄不知春秋”的句子,可知“蛄蟪”即“蟪蛄”,指寒蝉。
2.双音联想法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如果试题中出现了单音节词,可以联想双音节词来推断其含义。
如2014年湖南省卷中“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一句,若要判断“造”的含义,可以联想到双音节词“造访”,解释为“往、到”“拜访”;“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一句中的“尚”,可以联想到“崇尚、尚武”,解释为“尊崇、推崇”。
3.成语联想法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因此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某些词语的含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如2016年北京市卷中“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一句中的“释”,可以联想到成语“如释重负”,解释为“放下,放弃”。
例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元褒,字孝整,便弓马,少有成人之量。
年十岁而孤,为诸兄所鞠养。
性友悌.,善事诸兄。
诸兄议欲别居,褒泣谏不得,家素.富,多金宝,褒无所受,脱身而出,为州里所称。
及.长,宽仁大度,涉猎书史。
仕周,官至开府、北平县公、赵州刺史。
及高祖为丞相,从韦孝宽击尉迟迥,以功超拜柱国,进封河间郡公,邑二千户。
开皇二年,拜.安州总管。
岁馀,徙原州总管。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性友悌.悌:________(2)家素.富,多金宝素:________(3)及.长,宽仁大度及:________(4)开皇二年,拜.安州总管拜:________[答案](1)敬爱兄长(2)一向、向来(3)等到(4)授予官职[解析](1)可以联想到《寡人之于国也》中的“申之以孝悌之义”;(2)可以联想到《鸿门宴》中的“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3)可以联想到《过秦论》中的“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及”是“到了,等到”的意思;(4)可以联想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词语文化常识考法简析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词语、文化常识考法简析教学设计【导入语】近三年新课标卷的第11题题干设置是“下列对材料中(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从题干指令看,本题是综合性考察,涉及的面很广,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所考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尤其要区分多义词的语境意思。
如果题目出得难一点,可能还会考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意思,甚至会考有区别于词典解释的临时意义。
二是与所考词语相关的其它方面的理解,比如与成语中的相同词语意思比较、与之前学过的课文中某某处词义是否一致、是否涉及古今变化等。
三是命题人的“解说”是否合乎原文语境,包括与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的关联,有没有过度解读或偏狭理解等,如2023年新课标Ⅰ卷“具臣”的解说,就是命题人根据语境推测出来的。
【课堂活动一】考法探究下面我们先以2023年新课标Ⅰ卷的真题为例,来探究一下这一题的解读方向。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
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讨论:请同学们从考法角度思考,看看这道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1.考查词语的用法,与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有所关联。
A项中“围”在选文中指被围困,是被动用法;“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是被选拔,也是被动用法,所以选项判定是正确的。
2.考查多义词的语境义,与课文中的语句放在一起比较。
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回顾,是新课标卷的重要趋势。
而且不限于高中教材,甚至涉及初中教材。
如A项“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自初中教材《孟子》三章,B项“不可以不劝爱人”才是选自高中教材《兼爱》。
3.死知识考得活,考查思维能力,要真的读懂文本才能判定。
C项“具臣”,词典释义是“备位充数之臣”,但是选项说的是“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学生如果没有语境分析的能力,即使背了词典,也照样做不出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文言文实词课件
(一)字形推断法
• 想一想: • “丰则贵籴,歉则贱粜”中“籴”“粜”的含义。
• 籴是买入食粮的意思,粜是卖出食粮的意思,推断根据 是:“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 意字,跟“食粮”有关,意思是买进食粮、卖出食粮。
• 字形对于推断词义有比较大的作用。通常来说: • 钅(金)、木、氵(水)、灬(火)、土:与五行有关。 •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与兵器有关。 • 马、牛、羊、犭、鸟、虫、隹:与动物有关。 • 讠(言)、辶、忄(心)、彳(行):与行为有关。 • 纟:与丝麻有关。贝:与金钱有关。 • 尸:与身体有关。女:与妇人有关。 • 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 • 求:与毛皮有关。旨:与美味有关。 • 页:与首有关。目:与眼有关。 • 皿:与器具有关。宀、户:与房舍有关。 • 攴:与敲击有关。辛:与刑具有关。 • 歹:与死亡有关。片:与文书、文件有关。
• 2.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形容词带宾语后,具有了动词的性 质,它和宾语的关系是动宾关系。
• (项伯)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 善:与……交好。
• 3.形容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绿:使……变绿。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 • 耻:以……为耻(把……当作耻辱)。
文言文实词
突破文言基础知识 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 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高考对 文言实词不论是采取单独设题直接考查,还是融会到翻译 中间接考查,变化的只是情势,不变的是实词在文言文中 的基础地位。
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是翻译题,考查 点多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 复词和词类活用等。 一、5类文言实词分类突破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文言基本知识的系
基础落实二文言实词的理解与积累——文言文阅读的所有秘诀均在实词的落实一、实词五大必备知识落实(一)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
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一般说来,词的意义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对于常见常用的多义词,要了解多义词的意义衍变分化的规律和特点,它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
1.本义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是最原始、最具体的意义,称之为本义。
如“兵”的本义是“兵器”,“道”的本义是“道路”,“向”的本义是“朝北的窗户”,“走”的本义是“跑”等。
2.引申义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和基本意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者相关联的关系。
词的引申方式有两种:(1)辐射式: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展开,各引申义之间的联系紧密度相同。
例如:(2)连锁式: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步步延伸开去,因此各引申义与本义之间的联系有密有疏。
例如:3.比喻义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它使用比喻的手法,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
如:〖即练即悟〗1.解释下列句子和成语中加点字的含义。
(3)除(4)夺(5)伐.④金伐.鼓下榆关《燕歌行并序》⑤口诛笔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天保初,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闻业(孟业)名行.,复召为法曹。
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
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
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咸以为政化所感。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拜⎩⎪⎨⎪⎧①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 )②拜.送书于庭( )③上堂拜.阿母( )行⎩⎪⎨⎪⎧①闻业名行.(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 )③赵王畏秦,欲毋行.( )寻⎩⎪⎨⎪⎧①后寻.业断决之处( )②寻.迁东郡守( )③既窈窕以寻.壑( )过⎩⎪⎨⎪⎧①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课件张PPT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 掾(yuàn):古代官署 属员的通称。如: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淄市 掾。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除以上有关官职常识外,阅读文言文 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实词推断(共120个) 2、部分文言虚词(18个,近年高考已取消, 但翻译中还应该注意) 3、文言句式 4、文言断句 5、文言翻译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
课堂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
(1)乃设九宾礼于廷 ( 在)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被) (3)况于将相乎 ( 对于) (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向) (5)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 从) (6)赵尝五战于秦(同, 跟) (7)长于臣(比 )
• ⑼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 ⑽黜(罢免官职)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⑾夺(削去、罢免)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判断句,“也”表示判
五、看代入检验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 课件 (共151张)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
确的一项是( B ) “因”“乃”:“于是”
飞骑因番请见
“止”“仅”:“只”
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考点复习 课时48 精准概括文意——精准定位,分层提取(精品课件)
【参考译文】 臣司马光说:古人说过:“君主贤明则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
朝是佞臣,而在唐朝是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变化。君主厌恶听到自己 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 忠臣。由此可知,君主如同圭表,大臣如同影子,圭表一动影子就随之 而动。
2.(2021·新高考Ⅱ)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大兴三年,逖(指祖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
板 块 五
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
学案48
精准概括文意
——精准定位,分层提取
复习任务
1.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分析、概括。 2.掌握文意简答题的审答规范和题型要点。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新高考 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 Ⅰ卷 概括。(3分)
【参考译文】 大兴三年,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兵士拦击后赵军队,后赵镇守
的将士归附祖逖的很多,后赵疆土日益缩小。这一年秋天七月,皇帝下 诏加封祖逖为镇西将军。祖逖在军中,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广 施恩惠,勉励督促农业生产,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不论贵贱都加以 礼遇。祖逖在积谷练兵,为夺取黄河以北做打算。后赵王石勒很担心这 件事,于是到幽州为祖逖修了祖父、父亲的坟墓,安排了两户人家看守 祖坟,于是给祖逖写了一封信,请求通使及互相贸易。祖逖没有答复这 封信,而听凭双方民间互相贸易,收取十倍的利润。禁止将领们侵犯后 赵的百姓。两国边境之间,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
审答规范
1.精准审题,精准定位 在读题时一定要读透题干,审清要求,特别要明确概括角度和概 括范围。如内容概括题一般可从三个角度概括:一是针对具体事件概 括,要求概括事件,或者概括事件发生的原因;二是针对人物形象特 点概括,要求概括人物德行等方面的特点,或者在某事上的具体表现 及其相关事件;三是针对“文化现象”的概括,要求概括“文化现象” 的要点、特点,或产生的原因。有的概括题还带有表意深刻的词语, 也必须理解准确。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技巧
四、【看句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 “……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 哉”“何……为”等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②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 ③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 “如……何”“况……乎”“何 (以)……为”等固定句式。
C.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 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 德也
D.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 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 德也
高考真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从句式结构来看,“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是 “……者,……也”的判断句,且“贵士君子”是动宾短语作“者” 的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
故选B。
概述
(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 文最基本的能力。
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 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的文意, 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 一遍。
【文言文断句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读)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析) 第三步:借助方法,巧妙断句。(断) 第四步:仔细推敲,检查修正。(查)
一、看文言断句六标志
1、看词性 2、看虚词 3、看对话 4、看句式 5、看对称 6、看修辞
2020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断句
技法丨2020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断句“三原则”1.字句意思要讲通示例: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
(《两般秋雨庵随笔·史阁部书》)分析:句中的“其不屈正也”令人费解,中间应点断,即“其不屈,正也”。
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
2.内容要符合情理示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明通鉴》)分析: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只有两个人,与下文所说“三路兵”相矛盾,且史载无此二人,应该是“陈德、华高、费聚”三人。
故此句标点应为:……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3.要兼顾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文化知识示例:夫唯禽兽无礼。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记》)分析:“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是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音词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
应断为“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作”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
示例: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
(金埴《不下带编》卷三)分析:按以上标点把“非第”与“卑贱”并列连读,显然是将其理解为名词成分,意为“不是高贵的门第”;其实,“非第”是两个副词连用,“非第”即“非但”“不仅”的意思,与下句“而愈”相呼应,因此应标点为:……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
(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项后“有子”前应该有停顿,即“方成佳器/有子如此”。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 《师说》新人教版必修2
2020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师说》(新人教版必修3)一. 通假字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 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7.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8.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9.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10.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2.名词作动词①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3.名词的意动用法①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②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二)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② 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③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⑤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2.形容词作动词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三)动词的使动用法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使……学习)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断)(二)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三)倒装句1.介宾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3)不拘于时,学于余(于余学,介宾短语后置)2.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4. 省略句(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语)(4)(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者)则近谀(省略谓语动词)5. 固定格式庸……乎:表反问,难道……吗,哪里……呢例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 文言文(12 兰亭集序)试题
专题3:文言文(12兰亭集序)李仕才1.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趣.舍万殊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晤面对面(2)取与“舍”相对2.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
(2)俯察品类..之盛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种类。
(3)或取诸怀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有。
(4)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文雅;指文化或文人。
(5)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答案 (1)它(曲水)的旁边的地方。
(2)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3)襟怀抱负。
(4)这次集会的诗文。
(5)用来……的。
3.一词多义(1)临⎩⎪⎨⎪⎧ 未尝不临.文嗟悼: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朕临.天下二十有八年:(2)次⎩⎪⎨⎪⎧列坐其次.: 其次.不辱身: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修⎩⎪⎨⎪⎧修.禊事也: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 乃重修.岳阳楼:(4)一⎩⎪⎨⎪⎧其致一.也: 悟言一.室之内: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六王毕,四海一.:(5)引⎩⎪⎨⎪⎧引.以为流觞曲水: 将军夜引.弓: 相如引.车避匿: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引.赵使者蔺相如:(6)于⎩⎪⎨⎪⎧当其欣于.所遇: 得复见将军于.此: 长于.臣: 受制于.人:(7)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以.大中丞抚吴者: 思垂空文以.自见: 皆以.美于徐公:(8)之⎩⎪⎨⎪⎧仰观宇宙之.大: 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之.二虫又何知:答案 (1)面对,引申为阅读/迎,对着/将要/统管 (2)地方/次一等/按次序,编次/临时驻扎 (3)动词,做,举行/形容词,高/形容词,寿命长/动词,修建 (4)一致/数词/把……看作一样/统一 (5)动词,汲引/动词,拉开/动词,调转/动词,拉/动词,延请 (6)介词,对/介词,在/介词,比/受……于,表示被动 (7)介词,因为/介词,凭借……身份/连词,表目的/动词,以为,认为 (8)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动词,往,引申为达到,得到/助词,的/代词,这 4.词类活用(1)群贤.毕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少长..咸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映带.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引以为流.觞曲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所以游.目骋.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足以极.视听之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齐.彭殇为妄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词用作名词,贤士(2)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3)名词用作动词,环绕(4)名词用作动词,饮酒(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放纵;使……奔驰(7)副词用作动词,尽(8)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成平等5.说出下列句式类型(1)死生亦大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引以为流觞曲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判断句(2)判断句(3)状语后置句(4)定语后置句(5)定语后置句(6)省略句6.翻译句子(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
被动句的类型
例句
解题方略
“于”字句:谓语+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1手.,从看标是志否词符入合
“见”字句:见+谓语或: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臣诚恐见欺
见+谓语+于
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受”字句:受+谓语+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
于
人(《赤壁之战》)
被动句的要求。 2. 巧借 “添”“变”法 ①在动词前或后 加上“被”而未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入手,看主语是
无标志句(意念被动句)
①婴疾连病辟公(《府陈不情就表(》《张)3衡函传谷举》《)②阿而房刘宫夙赋》不语子是是就受受是动动被者者动,的句主句。
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终必不蒙见察
√D.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解析:D项为一般陈述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故选D。
二、被动句:为所见于被意念
判断被动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动句的要求。被动句的标志词主要 有以下几类: ①“为”“为……所……”或“……为所……”。 ②“于”或“受……于……”。 ③“见”或“见……于……”。 ④“被”字。
实,志虑忠纯(《出师表》)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判断句的标志。
(《陈涉世家》)④是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 3.看是否能翻译
晋文之事学》)
成“是”字句,
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所有的判断句均 为“是”字句。
①臣本布衣(《出师表》)②今臣亡国贱同的一组是
(2)从语法入手,看主语是不是受动者。因为有些被动句没有标志词, 但在意义上含有被动意,所以单凭标志词判断是不行的,还需要考虑一 下主语是不是谓语的受动者。如:洎牧以谗诛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一、古文阅读古文阅读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试难点之一。
在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中,我们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古文知识点:1. 古文基础知识:包括古文的基本语法、词语用法、联句和修辞手法等。
需要理解古文中常见的虚词、语气助词、连词等的用法,并能正确解析古文中的词语搭配、词义转化、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2. 古文文言文阅读:需要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包括断句、点读、扣题等。
同时要熟悉古文中常见的典故、成语、名句等,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于阅读和写作中。
3. 古文篇章阅读:需要能够理解古文篇章的整体结构和脉络,掌握文中的主旨和要点,并能从中提炼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之一,也是对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考验。
在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中,我们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现代文知识点:1. 阅读理解题:需要培养细读、略读和速读的能力,从文章中抓取信息、找出关键词,快速准确地回答问题。
2. 写作应用题:需要熟悉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如图表作文、议论文写作、应用文写作等,并掌握常用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修辞手法:需要理解和辨析现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能够正确理解作者的修辞意图,并应用于阅读和写作中。
三、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中的重中之重,也是高考备考的重点。
在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中,我们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古诗词知识点:1. 古诗词基础知识:需要熟悉古诗词的常见格律、韵脚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掌握诗词的基本词义和字音等。
2. 古诗词常考题材:需要理解并熟悉古诗词中的常见题材,如山水田园、咏史怀古、抒怀悲愤等,能够从中理解诗词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3. 古诗词赏析方法:需要学会运用赏析方法进行古诗词的解读,包括从字面、词义、情感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并能理解其意境和艺术魅力。
总结: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中,我们需要重点掌握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古诗词鉴赏这三个方面的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翻译下面的句子。(广东高考) • 时陶侃为散吏,访(人名)荐为主簿,相与结
友,以女妻侃子瞻。
• 译文:当时陶侃担任闲散官员,周访举荐他做 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周访把女儿嫁给 陶侃的儿子陶瞻。
• 译对“妻”字给1分,译对大意给2分。妻:嫁 给。
古今词义演变的类型 1.词义扩大
(“江”、“河” ,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泛指一切大的河流)
2.词义缩小
(“让”:辞让、谦让、责备)
3.词义转移
(“涕”:眼泪→鼻涕;“走”:跑、逃跑→步行 )
4.词义轻重变化
(“憾”:怨恨、不满→遗憾;“恨”:遗憾、不满意→仇恨、怨恨 )
5.感情色彩变化
(“爪牙”:得力助手→坏人党羽;“乖”:偏执、不驯顺→听话、安顺 )
①距关,毋内诸侯 “距”代替本字“拒”,“把守”的意思
②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的意思
小知(“b智b ”)不及大知 夙遭闵(“bb悯”)凶; 零丁(“bb伶仃”)孤苦; 常在床蓐(“bb褥”) 赢粮而景(“bb影”)从 传道受(“b授b ”)业解惑也 或师焉,或不(“b否b ”)焉 云销雨霁(“bb消”)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当面) (2)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从水路、从陆路)
“当……” “用……” “从 ……“
6.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西)(向东)
向……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往……
(向南)
(3)孔子东游。
(向东)
※注意名词用作动词和名词用作状语的区别。
※名词用作动词,其后面没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用作状语则其后面还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又郊败之。 练习:比较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
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3.“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 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名
名词用作动词
词
名词用作状语
使动用法
词类活用 动 词
动词用作名词
意动用法
形
形容词用作名词
容
词
形容词用作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高考江苏卷:
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常见常用古今异义词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亲戚
父母兄弟,统指 亲人
旁系亲属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妻子 妻子儿女
爱人(女方)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中国 中原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 国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非常 意外事故(名词) 很、大(副词)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
1.缘故, 名词 2.表原因的虚词 3.用来,靠它来
“冥”代替“溟”,“溟”,水旁,是“海” 的意思。
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代替形声字“樽”,“樽”,木旁,是“酒杯”的意思。
(二)通假字的辨别
“形声辨义法”: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 表2.义“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是形声字,代替声旁字“才”
3. 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替代
2.高考对常见文言实词的考查侧重于: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偏义复词(同义复词)
通假: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 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 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 的音。
御六气之辩——“辩”是借字,“辨”是本字
长者 有德行的人 年长的人 以公子为长者
婚姻 姻亲
因结婚而产生 的夫妻关系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
可以 可以…凭 能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爱
(1)名词,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 (2)动词 ①加惠于人。(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左传》)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⑤通"",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静女》)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涂(“bb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輮使之然也(“b煣b ”) 乃瞻衡(“b横b ”)宇 汤之问棘也是已(“b矣b ”); 颁(“b斑b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矣 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 家(“b无b ”) 而(“bb能”)征一国者
古今异义: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
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考点分值19分
原文 文
理解 言
文化 断句 常识
信息 概括 文意
重 点 语
分析 句
合理 翻
推断 译
高考文言文命题规律
一、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特点:
1.选材稳定:均为人物传记,传主或忠诚机敏,或刚直敢言, 或修身爱民,或厚德善政,多为忠诚良将或贤士孝子。 2.来源广泛:均为历代史书,偏重于“二十四史”。 3.写作顺序:姓名—籍贯—官职—经历—主要事件。传主是主 要人物,其他人物一般为此人物的陪衬。 4.表达技巧: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对话)、叙述人物所做的 事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主要事件和人物语言不容忽视。 5.语言风格:高度凝练,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
(一)通假字的分类:
1.同音通假 (占通假的大多数) 终老不复取 娶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莫春者,春服既成 暮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举酒属客 嘱 4.形近通假(字形相近)将军身被坚执锐 披
(二)通假字的辨别
“形声辨义法”: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 表1.义“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词
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活 用
女幸而偶我(《与妻书》) 驴不胜怒,蹄之
匹配 用蹄踢
为 5.两个名词连用,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则前名词或
动
后一名词用作动词。
词
刑人如恐不胜
对人用刑只担心不能用尽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吾师道也(《师说》) 榆柳荫后檐(《归园田居》)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近五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统计表
选文出处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Ⅰ 《史 记·屈原贾生列传》 Ⅱ 《史 记·商君列传》 Ⅲ 《史 记·孙子吴起列传》 Ⅰ 《晋 书·鲁芝传》 Ⅱ 《后汉书·王涣传》 Ⅲ 《宋 史·范纯礼传》 Ⅰ 《宋 书·谢弘微传》 Ⅱ 《后汉书·赵熹传》 Ⅲ 《宋 史·许将转》 Ⅰ 《宋 史·曾公亮传》 Ⅱ 《明 史·陈登云传》 Ⅲ 《明 史·傅珪传》 Ⅰ 《宋 史·孙傅传》 Ⅱ 《北 史·来护儿传》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 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 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 而不见。
楚人爱( )其子,虽爱( )钱财,于其子之求而 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 )菊,众人爱 ( )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 )而不见。
(三)动词 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 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 时前边有 “其”或“之”。
1.能愿动词“能、可、足、欲”等后面的名词
用作动词
名 词 活 用
左右欲刃相如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受副词“遂、弗、不、皆、已”等修饰的名
为 词用作动词
赐福,保佑,庇护。 小的信用不能让神
动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信服,神灵是不会赐福(指保佑)的。
词
皆指目陈胜
指目,以手指,以目看 互相指点打量着陈胜。
10.不可理喻
11.未雨绸缪 12.先礼后兵 13.春华秋实 14.风雨同舟 15.耳闻目睹 16.乌合之众 17.蜂拥而至 18.衣冠禽兽 19.道听途说
名作状 用道理 名作动 下雨 名作动 以礼相待、动用武力 名作动 开花、结果 名作动 乘船 名作状 用眼睛、用耳朵 名作状 像乌鸦一样 名作状 像蜜蜂一样 名作动 穿衣戴帽 名作状 在道路上,在途中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 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 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 隐藏着没有出现。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 功能的现象。
特点:
高考文言文命题规律
二、高考文言文行文思路——纺锤结构
头 开头:主要是对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
尾
(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
细 主体:主要介绍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
迹(这部分内容一般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记述。阅读
中
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 )
间 粗 结尾:一般为对传主的册封奖赏,或死后所
“像……”
(像鸟的翅膀一样)
3.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器具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用船)
“用…”
(3)惠等哭,舆归营。
(用车子)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1)童子隅坐而执烛。
(在墙角)
“在……”
(2)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