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志鸿优化设计》2020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1 文言文基础+素材挖掘

《志鸿优化设计》2020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1 文言文基础+素材挖掘

教材整合 必修1 文言文基础+素材挖掘一、明通假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卒起不意,尽失其度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秦王还柱而走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文言基本知识的系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文言基本知识的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局部段落文意的理解、概括和信息筛选、分析能 力。文本答题区间相对集中,从内容来看,先介绍太平府、临江府的不同地理位 置,再讲两府不同的民风民情,最后提出不同的治理策略,可谓实事求是,因地 制宜,一心为民。项经立足太平府“民贫”的特点而采取“身抚循之”的宽缓的 为政之策,着眼临江府“土寇剽逸,出没其间,民无休居”的特点而实行“立捕 诸豪贼百八十人置之法”的严厉的施政之策,恩威各有侧重,显示了项经的为政 智慧和对百姓的关爱。
③移治临江。临江与袁、筠诸郡接壤也,土寇剽逸,出没其间,民 无休居。公至,悯然曰:“夫临江与太平异也,寇勿击,民勿宁。” 乃立捕诸豪贼百八十人置之法,一郡大治。
(节选自《槜李往哲列传》,有删改)
第②③段分别写项经治理太平府和临江府,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 分析其原因。
答案:因为太平与临江两地有不同特点,所以策略不同。太平府是拱卫建康的 重要地点,百姓贫穷,不利于国家稳定,所以项经用宽政抚民;临江百姓不安定 是由于土寇肆虐,所以项经用严政击寇。宽严不同的背后,都是项经对百姓的爱 护。
前面,巡行学舍,督促生员勤学戒惰,读书人的风气因此完全改变了。
命题角度3 分析概括事理和事件的原因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原因,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发另一事件的 条件。就文言文中某一行为或结果要求考生结合文本追溯原因,几乎 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文言文本,应在备考中引起重视。这类题的命题角 度灵活多样,有的要求概括主要人物做某事成功的原因,有的要求概 括人们怀念主要人物的原因,有的要求概括某种道理形成的理由,甚 至有的要求概括作者写作的理由。
答案:①刚直耿介;②谨遵礼数;③重视德行;④恪尽职守。
【参考译文】
陈选字士贤,台州临海人。明英宗天顺庚辰年参加礼部的考试(会 试),丘文庄看到他的文章,说:“这是个古代的君子啊。”把它评 为第一。陈选被授予监察御史的官职。罗一峰因为议论夺情起复一事 被贬谪,先生上奏章替他辩护。出京巡视江西,布政使和按察使穿着 便服进来拜见,先生说:“不对啊。臣子觐见国君,应该按照品级穿 好官服,(穿便装)把御史放在哪里呢?”还没有依法裁处,而贪官污 吏都闻风辞官。不久后担任南京提督学政,(选拔人才)全然以德行为 主。试卷上写着生员的姓名,不加以密封,说:“我都不信任自己 (指自己和考官),又凭什么被别人信任呢?”每次巡视属地留宿在学 宫中,生员们分房读书,夜里灯火晶亮,先生让人拿着两根蜡烛走在

江苏专用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块二语基默写文言文阅读第18练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4

江苏专用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块二语基默写文言文阅读第18练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4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4)一、语言基础知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长廊上最炫目、最独特、最具有魅力的瑰宝。

中国的知识分子几乎都是从____________时便开始学习背诵唐诗宋词。

那些____________的名章佳句,常常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____________。

A.牙牙学语耳熟能详情韵B.呱呱坠地脍炙人口情愫C.牙牙学语脍炙人口情愫D.呱呱坠地耳熟能详情韵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9月3日举行的胜利日阅兵,首次组织共产党抗战老兵和国民党抗战老兵一起接受检阅,以体现全民族奋勇抗战的伟大精神。

B.萨尔维尔的《不要哭泣》以西班牙战争为背景,通过老母亲向女儿讲述家世的方式,描绘了老母亲在经历血与火的洗礼后变得坚强。

C.8月29日晚,由刚过26岁生日的苏炳添、莫有雪、谢震业、张培萌组成的中国队勇摘男子4×100米接力赛银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D.面对精神懈怠、消极腐败等危险,能不能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是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决定着我们事业的兴旺发达。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无论放在我们面前的著作多么伟大,都不宜用一种崇拜甚至膜拜的心态去读,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就此而言,要有真正的阅读,必须先培养出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思想。

①我们当然可以相信某套理论或坚持某种立场②对待自己的老师也应如此③更不要认定这些著作所说的必然是真理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理应是追求学问的基本态度⑤但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支持⑥不仅对待经典如此A.③①④②⑤⑥ B.③①⑤⑥②④C.⑤①③②④⑥ D.⑤⑥③①④②二、名句默写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
高中文言文 诸子散文、传文、杂记、论说、书序、 赠序、铭文、奏议、书牍、文言小说
例[2020Ⅱ卷]
高考文言文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
去/民有惊出与卒遇/ 语言的建构与应用 缚以为盗/民讼诸府/ 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 文化的传承与继承
/安中廉知之/按得冤
状/即出民/抵吏罪/ 文言翻译能力
开封巡逻的士卒晚上捉拿
境之间,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逖
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
, 王敦与刘刁构隙,
。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节选自《通鉴纪事
本末·祖逖北伐》)
123456789
【2021·新高考Ⅱ卷】
(1)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语境推断
祖逖没有回复这封信,却听任双方往来贸易,获取十倍的利润。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
者反报楚王,

联想迁移法
弭口无言
满口胡言
闭嘴不说话
广从六里 方圆六里 广/从 “从”通“纵”
纵横六里
联想迁移法、通假推断法
【2022全国甲卷】
(1)楚王不听,日:“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不听从,说:“我的事已经办好了,你还是闭嘴不要 多说,就等待我等好事吧。”
将多义项的句子与平时在课文中所学的类似的句子进行比较、 辨析,通过回忆与对比,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在语法功能上应该 具有相同特性。
1、外延的变化
类型二 古今异义词
类型
词义 扩大
典例
河:专指黄河,“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唐开始泛指一切江河,“黄河远上白云间”“国破山河在”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实词推断五法》:联想印证法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实词推断五法》:联想印证法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实词推断五法》:联想印证法1.课本联想法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我们要善于联系课内所学过的实词,举一反三,找出对应文句,进行相应迁移。

如2016年浙江省卷中“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一句,若判断“蛄蟪”的意思,可联系课本《逍遥游》中“蟪蛄不知春秋”的句子,可知“蛄蟪”即“蟪蛄”,指寒蝉。

2.双音联想法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如果试题中出现了单音节词,可以联想双音节词来推断其含义。

如2014年湖南省卷中“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一句,若要判断“造”的含义,可以联想到双音节词“造访”,解释为“往、到”“拜访”;“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一句中的“尚”,可以联想到“崇尚、尚武”,解释为“尊崇、推崇”。

3.成语联想法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因此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某些词语的含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如2016年北京市卷中“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一句中的“释”,可以联想到成语“如释重负”,解释为“放下,放弃”。

例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元褒,字孝整,便弓马,少有成人之量。

年十岁而孤,为诸兄所鞠养。

性友悌.,善事诸兄。

诸兄议欲别居,褒泣谏不得,家素.富,多金宝,褒无所受,脱身而出,为州里所称。

及.长,宽仁大度,涉猎书史。

仕周,官至开府、北平县公、赵州刺史。

及高祖为丞相,从韦孝宽击尉迟迥,以功超拜柱国,进封河间郡公,邑二千户。

开皇二年,拜.安州总管。

岁馀,徙原州总管。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性友悌.悌:________(2)家素.富,多金宝素:________(3)及.长,宽仁大度及:________(4)开皇二年,拜.安州总管拜:________[答案](1)敬爱兄长(2)一向、向来(3)等到(4)授予官职[解析](1)可以联想到《寡人之于国也》中的“申之以孝悌之义”;(2)可以联想到《鸿门宴》中的“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3)可以联想到《过秦论》中的“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及”是“到了,等到”的意思;(4)可以联想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词语文化常识考法简析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词语文化常识考法简析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词语、文化常识考法简析教学设计【导入语】近三年新课标卷的第11题题干设置是“下列对材料中(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从题干指令看,本题是综合性考察,涉及的面很广,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所考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尤其要区分多义词的语境意思。

如果题目出得难一点,可能还会考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意思,甚至会考有区别于词典解释的临时意义。

二是与所考词语相关的其它方面的理解,比如与成语中的相同词语意思比较、与之前学过的课文中某某处词义是否一致、是否涉及古今变化等。

三是命题人的“解说”是否合乎原文语境,包括与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的关联,有没有过度解读或偏狭理解等,如2023年新课标Ⅰ卷“具臣”的解说,就是命题人根据语境推测出来的。

【课堂活动一】考法探究下面我们先以2023年新课标Ⅰ卷的真题为例,来探究一下这一题的解读方向。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

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讨论:请同学们从考法角度思考,看看这道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1.考查词语的用法,与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有所关联。

A项中“围”在选文中指被围困,是被动用法;“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是被选拔,也是被动用法,所以选项判定是正确的。

2.考查多义词的语境义,与课文中的语句放在一起比较。

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回顾,是新课标卷的重要趋势。

而且不限于高中教材,甚至涉及初中教材。

如A项“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自初中教材《孟子》三章,B项“不可以不劝爱人”才是选自高中教材《兼爱》。

3.死知识考得活,考查思维能力,要真的读懂文本才能判定。

C项“具臣”,词典释义是“备位充数之臣”,但是选项说的是“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学生如果没有语境分析的能力,即使背了词典,也照样做不出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文言文实词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文言文实词课件

(一)字形推断法
• 想一想: • “丰则贵籴,歉则贱粜”中“籴”“粜”的含义。
• 籴是买入食粮的意思,粜是卖出食粮的意思,推断根据 是:“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 意字,跟“食粮”有关,意思是买进食粮、卖出食粮。
• 字形对于推断词义有比较大的作用。通常来说: • 钅(金)、木、氵(水)、灬(火)、土:与五行有关。 •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与兵器有关。 • 马、牛、羊、犭、鸟、虫、隹:与动物有关。 • 讠(言)、辶、忄(心)、彳(行):与行为有关。 • 纟:与丝麻有关。贝:与金钱有关。 • 尸:与身体有关。女:与妇人有关。 • 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 • 求:与毛皮有关。旨:与美味有关。 • 页:与首有关。目:与眼有关。 • 皿:与器具有关。宀、户:与房舍有关。 • 攴:与敲击有关。辛:与刑具有关。 • 歹:与死亡有关。片:与文书、文件有关。
• 2.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形容词带宾语后,具有了动词的性 质,它和宾语的关系是动宾关系。
• (项伯)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 善:与……交好。
• 3.形容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绿:使……变绿。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 • 耻:以……为耻(把……当作耻辱)。
文言文实词
突破文言基础知识 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 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高考对 文言实词不论是采取单独设题直接考查,还是融会到翻译 中间接考查,变化的只是情势,不变的是实词在文言文中 的基础地位。
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是翻译题,考查 点多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 复词和词类活用等。 一、5类文言实词分类突破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文言基本知识的系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文言基本知识的系

基础落实二文言实词的理解与积累——文言文阅读的所有秘诀均在实词的落实一、实词五大必备知识落实(一)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

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一般说来,词的意义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对于常见常用的多义词,要了解多义词的意义衍变分化的规律和特点,它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

1.本义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是最原始、最具体的意义,称之为本义。

如“兵”的本义是“兵器”,“道”的本义是“道路”,“向”的本义是“朝北的窗户”,“走”的本义是“跑”等。

2.引申义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和基本意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者相关联的关系。

词的引申方式有两种:(1)辐射式: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展开,各引申义之间的联系紧密度相同。

例如:(2)连锁式: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步步延伸开去,因此各引申义与本义之间的联系有密有疏。

例如:3.比喻义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它使用比喻的手法,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

如:〖即练即悟〗1.解释下列句子和成语中加点字的含义。

(3)除(4)夺(5)伐.④金伐.鼓下榆关《燕歌行并序》⑤口诛笔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天保初,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闻业(孟业)名行.,复召为法曹。

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

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

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咸以为政化所感。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拜⎩⎪⎨⎪⎧①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 )②拜.送书于庭( )③上堂拜.阿母( )行⎩⎪⎨⎪⎧①闻业名行.(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 )③赵王畏秦,欲毋行.( )寻⎩⎪⎨⎪⎧①后寻.业断决之处( )②寻.迁东郡守( )③既窈窕以寻.壑( )过⎩⎪⎨⎪⎧①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下起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 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名词活用为动词)
• 翻译下面的句子。(广东高考) • 时陶侃为散吏,访(人名)荐为主簿,相与结
友,以女妻侃子瞻。
• 译文:当时陶侃担任闲散官员,周访举荐他做 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周访把女儿嫁给 陶侃的儿子陶瞻。
• 译对“妻”字给1分,译对大意给2分。妻:嫁 给。
古今词义演变的类型 1.词义扩大
(“江”、“河” ,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泛指一切大的河流)
2.词义缩小
(“让”:辞让、谦让、责备)
3.词义转移
(“涕”:眼泪→鼻涕;“走”:跑、逃跑→步行 )
4.词义轻重变化
(“憾”:怨恨、不满→遗憾;“恨”:遗憾、不满意→仇恨、怨恨 )
5.感情色彩变化
(“爪牙”:得力助手→坏人党羽;“乖”:偏执、不驯顺→听话、安顺 )
①距关,毋内诸侯 “距”代替本字“拒”,“把守”的意思
②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的意思
小知(“b智b ”)不及大知 夙遭闵(“bb悯”)凶; 零丁(“bb伶仃”)孤苦; 常在床蓐(“bb褥”) 赢粮而景(“bb影”)从 传道受(“b授b ”)业解惑也 或师焉,或不(“b否b ”)焉 云销雨霁(“bb消”)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当面) (2)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从水路、从陆路)
“当……” “用……” “从 ……“
6.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西)(向东)
向……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往……
(向南)
(3)孔子东游。
(向东)
※注意名词用作动词和名词用作状语的区别。
※名词用作动词,其后面没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用作状语则其后面还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又郊败之。 练习:比较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
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3.“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 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用作状语
使动用法
词类活用 动 词
动词用作名词
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用作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高考江苏卷:
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常见常用古今异义词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亲戚
父母兄弟,统指 亲人
旁系亲属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妻子 妻子儿女
爱人(女方)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中国 中原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 国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非常 意外事故(名词) 很、大(副词)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
1.缘故, 名词 2.表原因的虚词 3.用来,靠它来
“冥”代替“溟”,“溟”,水旁,是“海” 的意思。
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代替形声字“樽”,“樽”,木旁,是“酒杯”的意思。
(二)通假字的辨别
“形声辨义法”: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 表2.义“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是形声字,代替声旁字“才”
3. 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替代
2.高考对常见文言实词的考查侧重于: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偏义复词(同义复词)
通假: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 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 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 的音。
御六气之辩——“辩”是借字,“辨”是本字
长者 有德行的人 年长的人 以公子为长者
婚姻 姻亲
因结婚而产生 的夫妻关系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
可以 可以…凭 能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名词,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 (2)动词 ①加惠于人。(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左传》)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⑤通"",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静女》)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涂(“bb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輮使之然也(“b煣b ”) 乃瞻衡(“b横b ”)宇 汤之问棘也是已(“b矣b ”); 颁(“b斑b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矣 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 家(“b无b ”) 而(“bb能”)征一国者
古今异义: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
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考点分值19分
原文 文
理解 言
文化 断句 常识
信息 概括 文意
重 点 语
分析 句
合理 翻
推断 译
高考文言文命题规律
一、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特点:
1.选材稳定:均为人物传记,传主或忠诚机敏,或刚直敢言, 或修身爱民,或厚德善政,多为忠诚良将或贤士孝子。 2.来源广泛:均为历代史书,偏重于“二十四史”。 3.写作顺序:姓名—籍贯—官职—经历—主要事件。传主是主 要人物,其他人物一般为此人物的陪衬。 4.表达技巧: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对话)、叙述人物所做的 事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主要事件和人物语言不容忽视。 5.语言风格:高度凝练,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
(一)通假字的分类:
1.同音通假 (占通假的大多数) 终老不复取 娶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莫春者,春服既成 暮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举酒属客 嘱 4.形近通假(字形相近)将军身被坚执锐 披
(二)通假字的辨别
“形声辨义法”: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 表1.义“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活 用
女幸而偶我(《与妻书》) 驴不胜怒,蹄之
匹配 用蹄踢
为 5.两个名词连用,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则前名词或

后一名词用作动词。

刑人如恐不胜
对人用刑只担心不能用尽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吾师道也(《师说》) 榆柳荫后檐(《归园田居》)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近五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统计表
选文出处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Ⅰ 《史 记·屈原贾生列传》 Ⅱ 《史 记·商君列传》 Ⅲ 《史 记·孙子吴起列传》 Ⅰ 《晋 书·鲁芝传》 Ⅱ 《后汉书·王涣传》 Ⅲ 《宋 史·范纯礼传》 Ⅰ 《宋 书·谢弘微传》 Ⅱ 《后汉书·赵熹传》 Ⅲ 《宋 史·许将转》 Ⅰ 《宋 史·曾公亮传》 Ⅱ 《明 史·陈登云传》 Ⅲ 《明 史·傅珪传》 Ⅰ 《宋 史·孙傅传》 Ⅱ 《北 史·来护儿传》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 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 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 而不见。
楚人爱( )其子,虽爱( )钱财,于其子之求而 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 )菊,众人爱 ( )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 )而不见。
(三)动词 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 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 时前边有 “其”或“之”。
1.能愿动词“能、可、足、欲”等后面的名词
用作动词
名 词 活 用
左右欲刃相如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受副词“遂、弗、不、皆、已”等修饰的名
为 词用作动词
赐福,保佑,庇护。 小的信用不能让神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信服,神灵是不会赐福(指保佑)的。

皆指目陈胜
指目,以手指,以目看 互相指点打量着陈胜。
10.不可理喻
11.未雨绸缪 12.先礼后兵 13.春华秋实 14.风雨同舟 15.耳闻目睹 16.乌合之众 17.蜂拥而至 18.衣冠禽兽 19.道听途说
名作状 用道理 名作动 下雨 名作动 以礼相待、动用武力 名作动 开花、结果 名作动 乘船 名作状 用眼睛、用耳朵 名作状 像乌鸦一样 名作状 像蜜蜂一样 名作动 穿衣戴帽 名作状 在道路上,在途中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 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 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 隐藏着没有出现。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 功能的现象。
特点:
高考文言文命题规律
二、高考文言文行文思路——纺锤结构
头 开头:主要是对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

(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
细 主体:主要介绍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
迹(这部分内容一般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记述。阅读

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 )
间 粗 结尾:一般为对传主的册封奖赏,或死后所
“像……”
(像鸟的翅膀一样)
3.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器具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用船)
“用…”
(3)惠等哭,舆归营。
(用车子)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1)童子隅坐而执烛。
(在墙角)
“在……”
(2)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