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惨痛经历

合集下载

中美入世谈判:死局下的惊天逆转

中美入世谈判:死局下的惊天逆转

中美入世谈判:死局下的惊天逆转1999年,中美之间为入世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博弈,双方都认为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在博弈的过程中互不相让。

然而,就在博弈即将失败的关键时刻,中国方面采取了一项惊人的策略,最终使得中美入世问题得以解决。

当时,中国和美国关于入世问题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准入问题,另一个是知识产权问题。

对于中国而言,市场准入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因为入世意味着中国的市场必须向外国商品开放,这就会给本国的实体经济带来很大的挑战。

因此,在谈判过程中,中国一直试图争取更长的过渡期,在吸收外来商品冲击的同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产业链,以确保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

而知识产权问题,则是美国在谈判中最为关心的问题。

因为中国一直被指责侵犯外国企业的知识产权,这会给美国的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因此,美国一直在坚持要求中国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并对侵权行为采取有效的制裁措施。

在谈判进行到最后的阶段,中国和美国都陷入了僵局。

美国认为中国未能承诺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并且对市场准入问题所提出的要求仍然不够具体。

而中国方面则认为美国要求过于苛刻,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方面采取了一项惊人的策略——它让经济学家在北京举行了一场研讨会,邀请了早已认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些知名经济学家来参加。

这次会议让中国得以证明自己对市场准入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的承诺是可行的和可信的。

这使得中国终于得到了美国方面的认可,并且双方最终达成了一项协议,确定了中国的入世条件。

事实上,中国的这项策略借鉴了美国的一项经典策略,即在国际组织中利用经济学家的影响力来争取利益。

美国一直以来都在国际组织中发挥着这样的作用,它通过影响一些知名经济学家来影响国际组织的决策,从而实现自身的利益。

中国的这项策略在入世问题谈判中得到了成功,它彻底改变了谈判的局面,并且确保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中国的入世,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这项惊人的逆转,也成为了中美入世谈判中的经典案例,成为了国际谈判中的一个经典策略。

中国企业国际化历程阶段分析

中国企业国际化历程阶段分析

中国企业国际化历程阶段分析摘要:从最初东京成立的京和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中国企业已经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进行了30多年的实践探索。

在这一并购历程中,中国企业积累了大量经验。

本文将中国企业国际化历程分为4个阶段,从历史角度审视其发展过程,分析总结阶段性的特征与动因,为今后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国际化;对外直接投资;四阶段一、尝试性阶段:1979-1983年1979年8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15项改革措施,其中明确规定允许出国办企业,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由此兴起。

这一时期企业发展的重点是从如何按政府指令生产转向按市场需求变动状况进行生产和经营。

在对外开放方面,企业重点是扩大进出口和利用外资,而对于对外直接投资和经营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以及理论界都未引起广泛的注意。

只有极少数的企业,主要是外贸外经公司和一些拥有进口权的专业外贸公司及各省、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机构,为服务贸易而开始在海外设立窗口企业或在以往海外业务联系的基础上开始尝试进行对外投资。

1979年11月,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公司与日本东京丸一商事株式会社合资在日本成立的“京和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在境外开办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从而拉开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行跨国经营的序幕。

这一时期我国企业的国际化以内向型为主,吸收外商合资企业的投资,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加工项目和宾馆、服务设施等第三产业项目。

对外直接投资处于自发状态,仅一部分与贸易相关的企业得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批准。

企业主要为外贸公司和综合性公司,如中国五矿集团、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他们多从自身经营发展的需要出发,自发地进行了一些尝试。

而且对外投资规模非常小,主要集中于周边邻国。

截止1983年,全国只有76家非贸易企业获准在海外投资,投资金额仅有5000万美元,投资主体是少数的中央直属大型外贸企业。

究其原因,此时我国外汇非常短缺,在1982年以前每一笔对外投资项目都要经过国务院审批。

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标志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企业获得了部分经营自主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及其引起的思考摘要:频发的金融危机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总共发生了四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本文通过对这四次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从成因背景、影响程度、各国治理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共性和特性分析,从而为我国经济在日后如何应付金融危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金融危机;比较研究;启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了四次比较大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分别是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美国次贷危机及衍生的金融危机(2007年至今)。

从历史进程来看,金融危机频发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面对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普遍呼声,我国应当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防范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可以从方方面面来分析探讨以前各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的特点,以期发现其中的一些共通之处,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上面提到的四次危机都是近期在国际上影响比较大的金融危机,其产生、发展都有其自身深刻的背景原因。

因此,本文分别从危机的背景和成因、危机的传递和影响以及解决危机采取的对策三个大的方面来分别对上述四次危机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寻找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金融风险的防范等有所启示。

一、四次金融危机简介第一次是1992年9月的欧洲货币危机,又称“9 月危机”。

是年9月,在欧洲外汇市场出现了大量抛售英镑和里拉、抢购马克的风潮,一时间,英镑和里拉对马克的汇价急剧下挫,在官方干预无效的情况下,英镑和里拉先后退出欧洲货币机制,实行自由浮动。

西班牙的比塞塔、葡萄牙的埃斯库多以及爱尔兰也受到重创。

在这场危机中,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以及瑞士等国的中央银行向外汇市场投人了近10 0亿美元的资金,损失约60亿美元。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大股灾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大股灾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大股灾股市在今天已成为很多人投资理财的一个重要所在。

其实早在100 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股市,而且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发生了三次大股灾。

胡雪岩垮台引起股市下跌1850 年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股市,最早是一些在华的外国人从事外企的股票投机,后来一些中方买办看到有利可图,也加入进来。

洋务运动兴起后,很多近代意义的中国企业开始出现,为了融资的需要,这些企业也开始发行股票,进入股票市场。

经过20 多年的培育,中国股市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从1870 年代开始,上海股市开始疯涨。

许多商人和投机者大肆追捧新上市的中方企业股票。

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些企业多半是官督商办,有着很强的官方背景,经营上也少有竞争对手。

在投机者的追捧下,这些企业的股票开始疯涨,当时轮船招商局的股票一开始一股只有几十两,短短几个月便上涨到近300 两,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也在短时间内从不足十两涨到百余两。

受股市疯涨的刺激,不仅普通投机者开始大量涌入,一些钱庄也不甘人后,开始将钱庄资金投入股市。

钱庄逐渐成为股市中的主力军,其用于拉升股价的资金几乎全为钱庄的流通资金,而在这些资金大量进入股市后,由流通资金变成企业的生产资金,也就意味着市场流通货币开始减少,这离股灾的爆发就不远了。

而这次股灾的诱因与当时鼎鼎大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垮台密切相关。

胡雪岩在短短几十年间,依靠灵活的手腕在官场和商场长袖善舞,很快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

他所掌握的阜康钱庄营业区域遍布大江南北。

在这次股市繁荣之中,阜康将掌握的大量流通资金投入股市。

正当阜康大肆牟利时,作为阜康的老板胡雪岩突然垮台,这使得阜康发生挤兑风潮,由于无力应对,阜康只得宣布倒闭。

阜康的倒闭令早就岌岌可危的股市终于崩盘,股价一泻千里。

开平矿务局的股票1883年 5 月还是每股210两以上,并且很难买到,到了8月,其股价已跌至120两,而有人则"愿意以115 两或更低的价格随意出让"。

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经济和进出口贸易动态

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经济和进出口贸易动态

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经济和进出口贸易动态2008年,爆发于美国的区域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严峻的世纪性金融危机。

在经济“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下,作为世界第二大实体经济的中国,不可避免的遭遇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及进出口贸易的变化动态,了解中国为应对这次金融危机所以做出的货币政策调整,有效的规避、防范与抵御危机。

在金额危机的冲击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也一度进入低迷,国际消费水平急趋下降,国家GDP总额更是进入历年的低谷。

中国作为国际人口大国、消费大国、外贸大国,也深受此次危机的影响,但受到我国消费者习惯及政府政策的影响,金融危机在中国的影响相对较小。

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08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保持在7%左右,以内需拉动来抵御金融危机的袭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008年我国的GDP总额为314045亿元,2009年GDP总额为3409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2%,2010年GDP总额为3979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3%,具体季度数据如下:2008年1季度:绝对额 6628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32008年2季度:绝对额 1404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0 2008年3季度: 绝对额 2170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62008年4季度: 绝对额 3140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62009年1季度:绝对额 698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62009年2季度:绝对额 14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52009年3季度:绝对额 2313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2009年4季度:绝对额 3409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2 2010年1季度:绝对额 8162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9 2010年2季度:绝对额 1736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1 2010年3季度:绝对额 2702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6 2010年4季度:绝对额 3979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3国内生产总值(GDP)单位:亿元2008年2009年2010年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产生的影响不大,但我过的对外贸易却深受此次危机的影响,伴随这09年金融危机的猖獗与10年金融危机的衰退,我国对外贸易所表现出来的趋势也与之相同,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波及较少,我国的进出口总值达到256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7.8%;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已全面波及,我们对外贸易进入最艰难的时期,2009年我国的进出口总值仅为22072.2亿美元,同比降低了13.9%,而在09年1月-10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平均保存着20%的负增长;进入2010年,在我国作出相应调整及危机衰退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的对外贸易总值也开始复苏,2010年我国的进出口总值达29727.6亿美元,同比增长34.7%,而更让人振奋的是,从1月份开始,我国进出口月度总值保持着同比增长40%左右的增长率,并且这一增长率延续到2011年1月,2011年2月我国的进出口总值恢复正常,保持10%的增长率。

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可能遭遇的风险分析

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可能遭遇的风险分析

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可能遭遇的风险分析近来随着中国企业的实⼒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本⼟公司开始⾛去国门开拓国际市场。

在这些开拓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

可以说,冲出去的过程是极具风险的。

当然根据经济学原理,⾼风险会带来⾼回报。

如果我们能够预先就考虑到可能发⽣的风险并积极准备应对措施的话,可以把风险程度⼤⼤降低,从⽽取得理想的回报。

本⽂试着分析⼀下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可能遭遇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开拓国际市场可能碰到的主要风险有:1.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由政府的指令、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等因素变动⽽导致的风险,它是⼀种国家风险,具有较难预测与防范、涉及⾯⼴、影响度深的特点。

市场化程度越⾼的国家,遇到政治风险的可能性越⼩。

另外与中国关系越好的国家政治风险也越⼩。

2.经济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三种利率风险。

指由于市场利率⽔平发⽣变动⽽引起的国际合作风险。

⼀般来讲,在利率变动幅度相同的情况下,长期资本运作所受的风险影响要⽐短期运作⼤得多。

同样,如果是市场化程度⾼的国家⽐如美国,其利率可预测的程度会⾼⼀些,相对应风险也⼩⼀些。

汇率风险。

在国际合作中以外币计价的债权债务因汇率变动⽽引起价值升降所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其最终结果是使企业实际资⾦减少或额外债务负担增加,包括交易性外汇风险、经营性外汇风险、会计性外汇风险等。

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情变动⽽引起的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经济周期性波动⽽引起的。

当经济繁荣时,企业盈利增多,投资者的收益也增加,反之,投资者收益则会减少3.经营风险,由于企业在国际合作过程中发⽣失误⽽引起损失的可能性。

不可抗⼒。

指由⾃然原因⽽引起的⾮常性破坏事件,如⽔灾、台风、地震、疾病等不能预测和预防的原因⽽导致企业受到损失,严格地说这并不能算企业的经营失误,但如果企业事先进⾏了保险并采取了应付这些灾难的措施,就会降低产⽣损失的风险。

⽽如果企业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就应作为经营失误经营⽅向选择不当。

中美入世谈判:死局下的惊天逆转

中美入世谈判:死局下的惊天逆转

中美入世谈判:死局下的惊天逆转1999年末,中国和美国正式宣布签署了入世协议,结束了15年的谈判。

这一谈判过程可谓是波澜壮阔,是中美两国之间长达15年的角力与较量,更是一场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博弈。

在这场“死局”下的谈判过程中,双方不断在各自的立场上寻求平衡,最终达成了双赢的局面。

这场中美入世谈判,不仅是一次经济博弈,更是一次政治、文化、价值观等多方面的交锋。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双方的长期努力与妥协,才最终实现了惊人的逆转。

一、中美入世谈判的历程1999年11月15日,中国政府宣布同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并与各成员国签署了入世协议。

这一决定被视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标志着中国经济走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而在此之前,中国与美国在入世问题上进行了长达15年的谈判。

1994年,中国与美国开始第一次入世谈判。

但是双方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业开放等方面存在分歧,谈判陷入僵局。

随后的几年间,双方多次举行谈判,但依然未能达成一致。

双方在农业补贴、外资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上都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直到1999年,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举措,向外界释放了积极的开放信号。

美国政府也对中国的改革举措表示了肯定,双方在此基础上重新展开了入世谈判。

经过数轮长时间的谈判,中美双方最终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业开放等关键问题上取得了共识,达成了入世协议。

从最开始的分歧重重到最后的共识达成,这一过程可谓是一场波澜壮阔的角力与较量。

中美双方在博弈中相互斗智斗勇,最终才找到了最佳的解决办法。

这场谈判,不仅意味着中国经济步入了全球开放市场,更是中美关系的一个新起点。

1. 市场准入市场准入是国际贸易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

中国在与美国谈判中,需要向美国承诺开放更多的市场。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不仅拥有强大的实力,更有着强势的立场。

而中国则需要在开放市场的保护自己的国内产业和市场。

在市场准入问题上,中美双方进行了多轮艰难的谈判,最终在相互妥协的基础上达成了一致。

从国际市场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从国际市场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从国际市场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一、从国际贸易角度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二、跨国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三、全球化与中国经济转型的互动关系四、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挑战五、技术升级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随着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巨大挑战和压力。

基于此,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并对每个方面进行一一分析。

一、从国际贸易角度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自新世纪以来,中国采取了对外开放政策,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国际贸易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但同时也面临着国际贸易等方面的挑战,比如产品和服务质量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级、技术壁垒等。

针对第一个挑战,推进质量效益型经济模式,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针对第二个挑战,制定国际贸易规则和补贴政策,倡导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针对第三个挑战,如何突破技术壁垒,加速技术创新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备向的核心问题。

二、跨国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之间进行跨国投资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与此同时,投资带来的技术、人文、文化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对于中国而言,如何合理地引入外来资本、管理企业特别是合理利用外来资本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在政策面上,应完善外资准入机制,优化外资环境,引导外资更加合理地流入中国市场。

在管理层面上,应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堵好外资对中国公司管理不足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提升公司竞争力。

三、全球化与中国经济转型的互动关系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决定了世界各国发展的走向。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经济正面临新一轮的转型。

在经济转型中,我们应该顺应全球化趋势,在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中,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同时避免陷入不平衡发展和割裂全球化趋势的迷思。

四、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挑战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仅是社会机制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动,还有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概要

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概要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姓名:陈翔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朱孟楠20061001摘要摘要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现象,在这个现象背后隐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与企业融资需求的矛盾,隐藏着国内、国外两个资本市场无序竞争的矛盾,隐藏着中国金融外向型运行轨迹和风险管理的矛盾。

在充分利用外部金融资源的情况下,如何更为理性地对待国内企业海外上市,避免出现国内资本市场的空心化和边缘化,防止金融市场在微观和宏观层面的不公平和无序运转,成为一个事关国民经济全局、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问题。

本文从近年来来海外上市的热潮这一现象出发,通过大量的数据和比较分析对海外上市的基本概况、特点和企业选择海外上市的根本原因及动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量企业海外上市热潮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和国民经济带来的巨大隐忧。

特别地,本文根据近一年来资本市场的重大变化和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全新市场环境对企业海内外上市所涉及的上市成本、发行市盈率及上市后的表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为企业海外上市这一研究课题在新的制度变化下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面对海外上市的热潮,我们在发挥其利用外资、提高公司治理功能的同时,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高度重视利益外输、价值低估、隐性腐败、金融安全等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都为优质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市融资拓宽了渠道。

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当中也提出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支持国家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这些都为吸引优质企业在国内上市和已经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国内证券市场回归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

关键词:海外上市;多层次资本市场:全流通AbstractChinese LTOSS-listing abroad is not only a single phenomenon,Behind them 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actuali够of capital market in china and enterprise reorganization or the financerequirement,the contradiction of competition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capital market,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xtraversion function track of china finance and risk management.When we fully make advantage of the extemal financial resources,it will be a very important problem in relation to the whole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grand renaissance of our nation that how to treat the cross—listing of domestic corporation more rationally,how to avoid the edged domestic capital market and prevent the unfair and out-of-order function in macro.microcosmic financial market.The article begins witll the upsurge of crOSS—listing in recent years and fully analyzes the basic situations,characteristics and essential causes and motives of listing abroad through massive data and comparison or analysis.Further,it puts forward side-effects of the upsurge of cross—lis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 market and national economy.Specially,it takes a full analysis and summarize from the concerned cost of listing,the PE ratio in the issuance market and representation after listing according to the complete circulate market brought about by the deep system reform in capitalmarket,which will widen the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 listing of the corporation in a new system.Facing the upsurge of cross—listing,we must consciously realize the side-effects brought about by it and highly attach importance to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external transportation of national benefits,the underestimation of value,recessive corruption and financial securities when we make advantage of the foreign capital and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corporation govemance.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capital market,the advance of share merger refor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level capital market will widen the channel of financing for outstanding corporation.The eleventh five—year project also putsforward the strategic objective of developing the capital market vigorously and sustaining the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All these reform will promote those potential listing companies especially technological medium—small enterprises to list or relist in domestic security market.Key words:Cross—listing;Multi—level capital market;Complete circulate.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中美金融战内幕原来如此心惊胆战

中美金融战内幕原来如此心惊胆战

中美金融战内幕原来如此心惊胆战2012-01-16 11:02:142011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国顶着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外部压力在发展,整个中国的工商业、金融业、老百姓的工作生活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这一年,美国经受着自苏联解体以来最难熬的一年,而奥巴马,这个美国第44任总统,这个政治界的新星,也在这一年,为美国打出了极漂亮的连招。

不当家的人不知柴米贵,不仔细研究新闻的人,就会怨恨我国什么都不告诉你。

本来我国就没责任全都告诉你,但事实上,各大网站的各种信息,诸君都可以自己找到的。

没能连在一起想,也就没法预计即将发生什么,以至于有些事的结果已经发生,你却根本没注意到。

作为一个经济学和国际时政的爱好者,洒家一直关注这些事态发展,今天给朋友们扫盲,让大家了解国家现在的困境,也算是我们这样的爱好者,对国家最大的贡献了。

三大主线故事:1、欧债危机2、利比亚战争3、中美金融战如果说2011年究竟什么事情最令人惊心动魄,莫过于这三大主线故事。

可以说,现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领导人,都是极聪明的。

这一年,尤其是美国奥巴马,把布什的屁股擦得差不多了,也终于在今年,开始了他的全球战略构思,并频频发力,打得有声有色,远比08年之前,中俄巧妙出招,小布什昏招连连,情势完全一边倒完全不同。

这一年,世界智商最高的领导人胡主席、普京,终于遇到了久违的高智商美国总统的反击。

站在中美金融战战线最前沿的中金、中国央行、4大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中国政府,他们很多情况下,即使看明白了局势,也不可能给老百姓讲明白。

因为这是在金融的战争期间,就如同打仗之前,不可能把所有战斗部署都通知自己老百姓,否则,也就打不赢敌人了。

所以网上的评论,全都是在条件不完整的情况下,来推测中国可能的状况的。

就如同盲人摸象。

想要了解整个中美贸易战,没有对中美经济的基本认识,以及一定程度的经济学知识,是根本做不到的。

首先,要说一下中国的情况。

我朝保证大部分老百姓能活命,是上层的底线。

高三历史专题8 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知识梳理

高三历史专题8 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知识梳理

高三历史专题8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知识梳理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变动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1)表现:(2)影响:(具有双重性)2、表现:(1)小农经济开始瓦解(2)新经济成分——近代企业出现(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3、关于洋务运动4、关于民族工业:(注意各个时期发展的表现)兰地酒之先河。

住①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②近代民居最普遍和最典型的是居住大院和里弄;③在大城市出现高级公寓和别墅式住房,其中独院式的花园洋房最为引人注目交通通讯①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是淞沪铁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X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史的里程碑。

②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

③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于1918年。

④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清政府又设立邮传部,邮政正式脱离海关;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⑤1877年某某巡抚在某某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社会习俗①断发:1910年,清政府准许臣民自由剪发;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布《剪辨通令》,结辫陋习至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②不缠足:开始时间先于断发,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正式成立不缠足会。

但是不缠足运动完成较晚。

③礼节: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以及体现森严等级的称呼。

④婚姻: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变革进程,但是晚清婚姻风俗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及官宦人家。

⑤丧葬:变化最为迟缓。

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注目。

大众传媒1、报刊: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太平天国运动后,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跨国公司十大在华危机事件

跨国公司十大在华危机事件

跨国公司十大在华危机事件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是非常常见的现象,然而,他们在中国所面临的危机事件也是非常多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危机事件,这对于他们的声誉和业务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下面将介绍一些跨国公司在华危机事件的十大案例。

1. 美国百事可乐公司的污染事件2004年,百事可乐公司曾被曝光在中国市场出售含有农药成分的产品。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抵制,对百事可乐公司的品牌声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2. 韩国三星电子公司的手机爆炸事件2016年,三星电子公司的部分手机在中国市场出现了爆炸的情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恐慌。

这一事件严重损害了三星电子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和声誉。

3.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排放门事件2015年,大众汽车公司被曝光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柴油车辆存在排放造假问题,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抵制。

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和声誉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4. 英国荣誉出版集团的敏感书籍事件2009年,荣誉出版集团出版了一本敏感的书籍,引发了中国政府的愤怒和抵制。

该事件导致荣誉出版集团的图书在中国市场无法销售,对其业务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5. 美国苹果公司的劳工问题近年来,苹果公司在中国的劳工条件和待遇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有报道称,苹果公司的供应链中存在着违法劳工条件的问题,这对于苹果公司的声誉和品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6. 日本东芝公司的财务丑闻2015年,东芝公司被曝光存在财务造假问题,这一事件对于东芝在中国市场的声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东芝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大幅下滑,公司的业务发展受到了重创。

7. 法国路易威登公司的价格歧视2015年,路易威登公司在中国市场被曝光存在价格歧视问题,对于同样的产品在中国市场和其他市场的定价不同。

这一事件引发了中国消费者的抵制和抨击,对于路易威登公司的品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8. 德国西门子公司的贿赂事件2008年,西门子公司被曝光在中国市场存在贿赂问题。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J·斯蒂格勒曾说过:“几乎没有一家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方式、某种程度的兼并与收购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能主要依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

的确,纵观全球企业的经营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部兼并收购史。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萌发第一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至今,全球已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

全球跨国并购开始于20世纪50年左右的第三次并购浪潮,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内并购与跨国并购基本上是同步的。

分别以1984年保定纺织厂兼并保定市针织器材厂、1984年中银集团与华润集团联合收购香港康力投资有限公司为标志,中国企业的国内并购与跨国并购已走过了近30年的历史。

为了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有更系统与深入的认识,本章将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系统的梳理,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引导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也为下文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2.1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国内学者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了不同的研究与阶段划分。

吴茜茜(2011)[1]综合跨国并购历史与周期性特点,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6年)启航阶段、第二阶段(1997~1999年)回归效应阶段、第三阶段(2001~2007年)国际化效应阶段、第四阶段(2007年至今)金融危机后阶段。

马建威(2011)[2]根据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关键年份,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1984-1992)、准备阶段(1993-2001)、起步阶段(2002-2006)、增长阶段(2007-)。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准备阶段(1984-2001)、蹒跚起步阶段(2001-2007)、积极增长阶段(2007至今),主要考虑到:1、虽然1984年中国企业就出现了第一例跨国并购案例,但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缓慢转型、国企改革、产权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直到2001年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还处于一个萌芽阶段;2、2001年,随着中国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国,中国企业开始逐步走向世界,积极参与海外经营与跨国并购,但也在此过程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3、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以及随后欧元[1]吴茜茜.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实证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11:20-22[2]马建威.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35-39区经济的持续低迷,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海外快速夸张的良好机遇,因此这个阶段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中国资本市场历程

中国资本市场历程

中国资本市场历程中国资本市场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资本市场试验阶段1980年代初期,中国领导开始试验股权制度,并于1984年在深圳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股份制企业——深圳纺织厂。

这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起步阶段。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推进,1986年成立了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二、90年代初期:建立股票和债券市场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推进,1990年代初期是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时期。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并开始交易国债和企业债券。

此后不久,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开始交易股票。

1992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节点。

当时,中共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上海、深圳试点发行A股的决定》,标志着中国股市的正式发行。

此后,中国股市开始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

三、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长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上市公司数量开始快速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领导对资本市场改革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领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简化上市程序、放宽准入条件和提高信息披露标准等,以吸引更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2000年代初期,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

200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为中国第一家开展境外投资者交易的证券交易所。

此后不久,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开始允许境外投资者参与交易。

四、金融危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各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也不例外。

然而,在金融危机中,中国资本市场相对稳定,并且在危机后迅速恢复。

这主要得益于领导的积极干预和监管措施,以及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

五、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资本市场也在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

201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联合推出了上海-香港通,这是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一项重要合作。

21世纪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1世纪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1世纪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

这些挑战和变革不仅来自于国内经济环境和政策,还来自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

在这个环境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带来的机遇。

一、制造业发展现状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其在国际制造业中的地位一直非常突出。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不断提高了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并不断拓展国际市场。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制造业的产值和利润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制造业实现总产值约为30万亿元,同比增长6.3%。

2.制造业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和企业对新兴产业的追逐,中国制造业不仅在传统的制造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也逐渐向高端制造、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拓展发展。

3.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

中国政府通过实施“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等战略,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1.价格竞争和市场升级的压力。

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产品价格的透明化,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品牌和质量。

传统制造业靠低价竞争,已经越来越难在市场上立足,应从研发到技术升级实现升级转型。

2.产业政策制度性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政策始终是制约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瓶颈。

在国际贸易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中,政策转变的风险越来越高,政策不稳定性对制造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3.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的变化,中国制造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影响。

例如,美国“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等对中国制造业带来了挑战。

三、带来的机遇1.市场需求的转变给制造业带来了新机遇。

经济大事件

经济大事件

经济大事件1.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是由于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大量次级抵押贷款违约,银行和金融机构遭受重创,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动荡。

此次危机波及了全球各国,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破产,股市暴跌,全球贸易和投资活动大幅减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这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政策调整和改革。

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国。

这一事件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加入WTO后,中国开放了更多的市场,降低了关税和贸易壁垒,吸引了更多的外资和技术,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中国也承诺将逐步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

中国加入WTO改变了其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也对全球贸易体系和全球供应链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2003年SARS疫情2003年,中国爆发了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疫情,迅速蔓延到全球各地。

这次疫情对中国和全球经济都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中国大陆地区,SARS疫情导致了人们的消费和投资活动大幅减少,服务业和旅游业受到重创,经济增速大幅下滑。

在全球范围内,SARS疫情导致了全球贸易和投资活动的大幅减少,对全球供应链和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次疫情也让全球各国认识到了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加强了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加强了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4. 2005年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2005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进沿线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和互利共赢。

这一倡议创新性地提出了推进各国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的理念,受到了沿线各国的积极响应。

随后,中国通过建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了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合作、投资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

这一倡议对中国和世界经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沿线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推动了更多的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

20年来中国六次最大的屈辱

20年来中国六次最大的屈辱

让人震惊!20年来中国六次最大的屈辱!一、20年来中国最大的屈辱1.第一次国耻:“银河号”事件。

1993年7月23日,美国以获得情报为由,指控中国籍货轮“银河号”向伊朗运输制造化武原料,赤裸裸威胁要对中国制裁。

美国同时向“银河号”所在的国际公海,派出了两艘军舰和五架直升飞机,将“银河号”强硬扣留长达三周之久。

在美国强横的要求之下,中国不得不接受美国的登船检查,9月4日,“银河号”货轮上最后一个货箱被检查完毕,没有发现任何化学武器,然而,“银河号”前后已经被迫中止正常航运长达33天。

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居然可以被别人随意捏造一个借口就登门入室随意翻查,这是何等的屈辱!当时中国政府代表、中方检查组负责人沙祖康连用了17个“窝囊”来发泄悲苦的心境!可是,国际秩序,强权就是公理,霸权就是话语权。

当时的国力对比如此,再窝囊憋屈,你也得无条件地忍受。

没有理由,强大就是理由!因为这次屈辱,中国开始注重发展远洋护航能力。

后来的打击索马里海盗,中国派出的护航编队,也就结束了随意被人捏造借口而强行扣留船只的历史。

2.第二次国耻:台海危机。

1995年至1996年间,台湾前省长李灯灰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公开鼓吹要分裂中国,接着又直选省长,大陆先后两次进行导弹发射和军事演习,在高层相继发声要管制好忘祖背宗孽障的情况下,拿回湾湾似乎便在朝夕之间。

然而,很快美国的独立号、尼米兹号两大航母战斗群迅速驶入中国的台湾海峡,美军又祭出干扰GPS的一手,军兔们无法跟踪美航母战斗群,加上深海刘连昆出卖了大陆演习底线的军事机密,演习最终只能停留在了演习的层面,举国高涨的统一热情再次被掐灭。

在自己的家门口被人家的航母战斗群赤裸裸地威胁,而不得不取消预定的动武计划,无论找到的台阶是什么,这口屈辱气都令人难以下咽!航母!又是航母!开到你家门口进行威胁的航母!因为你没有,所以就敢在你家门口耀武扬威!因为这次悲辱,中国更加坚定了刘华清老将军力推的发展航母计划。

国际贸易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国际贸易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1 导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是一国经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是一国走向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展开,国际市场将为我国外贸企业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

我国外贸企业积极参加国际经济活动,一方面,对国内经济水平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增强了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同时也壮大了企业自身的实力。

另一方面,这机会中也潜伏着更多的贸易风险。

由于我国抗风险能力还不够强,国际贸易经验不够成熟。

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不免遇到各种障碍,面临着各种风险。

其中,主要分为合同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其他贸易风险。

这里的信用风险既包括合同项下的信用风险,也包括支付结算时因商业信用及银行信用问题造成的风险。

合同项下的信用风险是指客户不遵守合同约定行事,不履行合同义务,从而使合同不能顺利执行,给外贸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支付结算是进出口贸易业务链上最关键的一环。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支付结算工具日渐增多,这给贸易双方带来了周转与交易的便利,但由于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风险的存在,其中也潜伏了风险。

当今的国际贸易,早已不是以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实质上已经是一种“单证贸易”,进口商若能设法骗取提单,便可提货;而若出口商向银行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之间没能做到“单单一致”、“单证一致”,出口商就无法结汇,无法收回货款,甚至货款两空。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2006年进出口总额17604亿美元,1980年仅为381.4亿美元;但另一方面,由于进口商的信用原因给我国出口企业造成的损失也令人吃惊,到1997年底,我国企业涉外逾期应收帐款达100多亿美元,其中恶意欺诈的达60 %;拖欠三年以上的占10 %;一年以上的占30 %;半年以上的占20 %;半年以下的占35 %,以产生大量逾期应收帐款为特征的出口信用风险,严重损害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贸易秩序,阻碍着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