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制造业的全产业链设计创新
工业互联网下的制造业变革与创新
工业互联网下的制造业变革与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工业智能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成为制造业变革和创新的重要动力。
工业互联网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将制造业各个环节通过连接、共享、协同等方式实现信息、资源、能力等要素的高效互联,构建起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生产生态系统。
在工业互联网下,制造业呈现出了四个方面的变革和创新。
一、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工业互联网使得大量的数据得以采集、处理、传输和使用,工厂内部的生产过程及其与供应链、销售链等外部环节也实现了紧密的连接和协同。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产过程日益数字化、智能化、透明化和协同化。
比如,工业互联网生产线监控系统可以远程监测设备运转状态,预测设备故障,调整设备参数以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工业物联网技术也在提高质量控制、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工业互联网可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数据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进而为产品的生产、研发、设计、销售和售后提供数据支撑。
通过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将常规制造企业的各种信息资源转变为生产数据资源、设计资源、经营资源和服务资源,实现了生产流程、质量控制、计划调度、产品配置等方面的协同协作。
通过数字工厂建设,实现了产品设计、模拟制造、工艺规划及工厂规划、操作员培训等全面的虚拟化管理,从而改变了以往的手动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三、制造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在工业互联网中,制造企业的焦点由产品制造向服务创新转化。
在服务创新方面,智能装备和智能制造有利于产品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减小生产风险,并加快成果向市场转化,从而实现由制造型企业到服务型企业的转型。
四、构建生态系统,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下的制造业变革和创新需要采用生态系统的思维,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和合作,构建起全产业链上的信息化共享和智能化协同机制,形成开放、协同、创新、共赢的生态系统,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聚焦产业链和数字化转型的新制造
/2021.02/■聚焦产业链和数字化转型的新制造此次评选的20个数字经济“新制造”案例聚焦培育数字经济标志性产业链以及工业互联网、制造业集群数字化、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工厂、“未来工厂”,以及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共享制造、产业链金融等新模式领域,具备技术先进性、自主创新性、实用性等特征,在推动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和制造业数字化升级等方面成效明显。
基于服务型鞋业生态的高端皮鞋智能工厂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以"研发”+“生产”+“服务”+"物流”为核心,通过智能化和自动化设备的投入,整合PLM、ERP、MES,DPR、WMS、EZR等信息化平台,实施数字化转型,从而实现“产品表达数字化、制造工艺信息化、物流装备智能化、营销渠道一体化、用户服务个性化”的服务型鞋业生态模式,构建了"快速市场响应、敏捷产品制造、快捷物流配送、精益生产管理”的高端皮鞋智能工厂。
(((((((Tn平台助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浙江中之杰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自主打造的网络协同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Tn(Tn平台)面向汽配、电子电器、机械加工等离散制造企业,通过一云通、D—Work、一起造等七大子平台建设,帮助企业实现设计、销售、采购等各环节数据互联互通,打造了以“物料”驱动的、全面协同智造的数字车间解决方案,并聚焦块状经济行业企业,为其提供商机交易、集采、集运、物流标准化等共享生产服务,助力企业低成本地数字化转型,平台已累计服务8600余家企业。
“5G+工业互联网"创新化纤行业产业链(((((((化纤是我国纺织工业的重要支柱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2019年产能占全球80%以上,但仍存在产线优化实时性要求高、模型复杂,集团化生产协同困难等痛点。
桐乡市五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化纤行业“5G+”智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解决方案以化纤行业产业链为应用场景,围绕“边缘层数采+PaaS平台+工业App”功能架构,以数据釆集为基础,通过数据接入、协议转换等建立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体系;以PaaS平台为核心,建立基础云平台;最后将工业技术、知识、经验、模型等工业原理封装成微服务功能模块,对化纤、化工行业制造型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标识解析服务,平台赋能下,实时数据计入量提升50%以上,资源配置效率提升20%,产线产品改产换批时间减少10%以上。
5大类全产业链目标
五大类全产业链目标是指针对不同领域和行业,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全产业链体系。
具体而言,五大类全产业链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领域:通过构建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包括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环节,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制造业领域:通过构建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实现制造业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服务业领域:通过构建完整的服务业产业链,实现服务业的高效、便捷和多样化。
具体而言,包括金融、物流、旅游、教育、医疗等环节,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服务业的效率和质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4. 信息技术领域:通过构建完整的信息技术产业链,实现信息技术的高效、安全和可靠应用。
具体而言,包括硬件、软件、网络、数据服务等环节,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信息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5. 能源领域:通过构建完整的能源产业链,实现能源的高效、清洁和可持续利用。
具体而言,包括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等环节,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为了实现五大类全产业链目标,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同时,需要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圈,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五大类全产业链目标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进。
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意见》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
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
要以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主线,以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平台为抓手,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关键环节,积极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强化信息技术产业支撑,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夯实融合发展基础,营造融合发展新生态,充分释放互联网+的力量,发展新经济,加快推动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
《意见》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激发转型新动能;坚持融合发展,催生制造新模式;坚持分业施策,培育竞争新优势;坚持企业主体,构筑发展新环境。
到2018年,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来源,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25年,力争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体系基本完备,融合发展新模式广泛普及,新型制造体系基本形成,制造业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升。
《意见》明确了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7项主要任务,包括打造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推动互联网企业构建制造业双创服务体系,支持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强化融合发展基础支撑,提升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高工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
《意见》提出了完善体制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税收和金融政策、强化用地用房等服务、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国际合作交流等7个方面的政策支撑和保障措施。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政策落实。
全产业链项目案例
全产业链项目案例全产业链项目是指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销售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各个环节和参与者。
下面是十个全产业链项目案例:1. 汽车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是一个 typic 的全产业链项目,涉及到从原材料采购、零部件制造、车辆组装、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
汽车制造商通常与钢铁厂、橡胶厂、玻璃厂等原材料供应商合作,与零部件供应商合作,与经销商合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2. 电子产品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也是一个典型的全产业链项目。
从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到电路板组装、产品组装,再到产品测试和包装,最后到销售和售后服务,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参与者。
电子产品制造商通常与半导体厂商、电子元件供应商、代工厂等合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3. 纺织业:纺织业也是一个全产业链项目,涉及到从棉花种植、纺纱、织造、染色、印花、成衣制造到销售的整个过程。
纺织企业通常与棉花种植园、纺纱厂、织造厂、染整厂、成衣厂、零售商等合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4. 农业:农业也是一个全产业链项目,涉及到从农田耕种、农作物收获、农产品加工、包装到销售的整个过程。
农业生产者通常与农业机械制造商、种子供应商、农产品加工厂、批发商等合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5. 建筑业:建筑业是一个广泛的全产业链项目,涉及到从土地开发、规划设计、施工、材料供应、装修、房地产销售等多个环节。
建筑企业通常与设计院、建筑材料供应商、施工队、房地产开发商等合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6. 医药产业:医药产业也是一个全产业链项目,涉及到从药品研发、药品生产、药品销售到医疗服务的整个过程。
医药企业通常与研究机构、原料药供应商、药品包装厂、医药经销商、医院等合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7. 能源产业:能源产业涉及到从能源开采、能源转化、能源储存到能源销售的整个过程。
能源企业通常与矿业公司、发电厂、输电公司、能源交易所等合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8. 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产业是一个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全产业链项目,涉及到从网站开发、互联网应用开发、互联网服务提供到互联网广告、电子商务的整个过程。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研究基于全产业链构建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研究基于全产业链构建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全球价值链(GVC)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框架。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其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凸显。
然而,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本文旨在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路径,特别是基于全产业链构建的研究。
本文将对全球价值链理论进行梳理和回顾,分析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机制、特点及其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面临的挑战,揭示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将深入研究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动因和机制。
通过分析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揭示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内在动力和外部环境。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和模式,为制造业升级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重点研究基于全产业链构建的中国制造业升级策略。
全产业链的构建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通过对全产业链的构建过程、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提出促进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具体策略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全球价值链和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认识,也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持续发展和升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制造业的关系在全球化的今天,全球价值链(GVC)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各国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来说,其与全球价值链的关系更是紧密而复杂。
全球价值链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全球分工的深化,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复杂的全球价值链网络。
中国凭借其庞大的市场规模、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不断完善的产业配套,成功嵌入了全球价值链,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的重要一环。
工业大数据的五大典型应用场景与产业发展分析
工业大数据的五大典型应用场景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企业所拥有的数据也日益丰富,包括设计数据、传感数据、自动控制系统数据、生产数据、供应链数据等,数据驱动的价值体现及其带来的洞察力贯穿于智能制造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领先企业以平台为载体,不断形成针对制造业应用场景的大数据解决方案。
制造和自动化领域的领军企业也依托长期积累的核心技术和行业知识,大力推广大数据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推动制造企业形成以数据驱动、快速迭代、持续优化的工业智能系统。
面向制造业企业陆续形成的工业大数据平台正在为工业大数据在制造业的深入应用提供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
工业大数据己经成为工业企业生产力、竞争力、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相关技术及产品己经逐步应用于工业企业和产业链的各环节,是驱动智能化产品、生产与服务,实现创新、优化的重要基础,体现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正在加速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由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发展催生的新模式、新应用,再次丰富了工业大数据的应用场景。
依据工业大数据支撑产品从订单到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交付、运维、报废、再制造的整个流程考虑,木白皮书将工业大数据典型的应用场景主要概括为智能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制造、智能化服务和个性化定制等五种模式,如下图所示。
1智能化设计智能化设计是支撐工业企业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的重要条件。
设计数据包括企业设计人员或消费者借助各类辅助工具所设计的产品模型、个性化数据及相关资料,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等。
工业大数据在设计环节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研发人员创新能力、研发效率和质量,推动协同设计。
客户与工业企业之间的交互和交易行为将产生大量数据,挖掘和分析这些客户动态数据,能够帮助客户参与到产品的需求分析和产品设计等创新活动中,实现新型产品创新和协作的新模式。
武汉D+M工业设计小镇简介
D+M工业设计小镇以全产业链设计创新为核心的工业服务业生态区“D+M工业设计小镇”是以设计创新为核心,整合产业链资源、研究应用开发、基础支持体系(包含检验检测、快速原型等)和创新孵化平台为一体的,旨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成果转化及创新创业发展的工业服务业生态区。
D+M中的D代表Dream(梦想)、Design(设计)、Diversity(多样性)、Development(发展)、Do(实践)等理念,M代表Manufacture(制造)、Market(市场)、Money(财富)、Merge(融合)等。
小镇位于武汉市硚口区京汉大道特一号,占地面积40余亩,规划面积65000平米,由武汉市江楚开物科技有限公司(浪尖集团控股子公司)运营。
“D+M工业设计小镇”以“一小镇六组团”创新模式推进集群式发展,助力武汉发展工业设计、模具技术等工业服务业,落实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志在成为华中乃至全国领先的以设计创新为核心的创造生态平台。
浪尖集团始创于1999年,现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中国创意产业领军企业、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国工业设计示范基地、中国工业设计行业信用AAA级企业、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以及省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广东、四川、河南、重庆)。
成功搭建以设计集群为核心,包含供应链平台、高端制造平台、文化平台、研发平台、品牌策略平台、知识产权平台、教育及交流平台、创新服务平台、创新孵化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在内的“D+”全产业链设计创新服务平台,拥有设计、科研、工程、制造、营销、品牌相关服务人员1000多名,子公司及控股公司、分支机构31个,分布于13个城市(深圳、香港、东莞、武汉、重庆、成都、郑州、北京、上海、苏州、宁波、义乌、米兰),为华为、腾讯、中兴、海尔、海信、美的、波音、宝马、宾利、微软、英特尔、高通等2000余个国内外不同行业顶级品牌服务,并获得高度认可。
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的企业创新研究
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的企业创新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核心技术水平,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
这一战略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将中国制造业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制造业强国。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创新将是关键因素之一。
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背景及意义1.1 背景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即使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也存在较大差距。
同时,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国制造业需要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因此,中国政府认识到推进转型升级对于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2 意义“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制造业从大而全向强而优转变。
这将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促进中国制造业向中高端制造业的转型,推进全球价值链的优化和升级,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参与者和领导者。
二、企业创新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的地位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企业创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企业创新将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加强自身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以在全球市场中获得更好的竞争力。
2.1 企业创新对中国制造业的意义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在于,整个生态链未形成系统化的创新能力,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一直是制约整个制造业整体水平提高的核心瓶颈。
如果企业在这些方面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创新,将有助于改善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制造业生态环境。
此外,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从大而全向强而优转变和高质量发展。
2.2 企业如何实现创新企业需要追求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围绕产品和服务实现自主研发和创新,提高企业各项核心竞争力。
全产业链趋势
全产业链趋势全产业链趋势引言产业链是指一个产品从原材料采购、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渠道分销、销售营销等环节的组合关系。
全产业链是目前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对于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的发挥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全产业链的趋势,并讨论其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技术驱动的全产业链技术是推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不断升级和突破。
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产业链的发展。
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使得生产和制造过程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分析和利用数据,实现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生产。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显著改变传统产业链的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二、跨界融合的全产业链全产业链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而是呈现出跨界融合的趋势。
在全球化、开放式经济的背景下,各个细分产业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各个环节之间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
例如,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使得传统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发生了深度的合作。
传统制造企业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产品的智能化和互联化,而互联网企业通过与制造企业的合作,获得了更多的市场渠道和用户。
这种跨界融合的全产业链带来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竞争优势,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风险。
三、绿色可持续的全产业链随着全球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产业链的重要目标。
企业在设计产品、选择生产工艺和运营模式时,需要考虑产品的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
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的应用将成为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方向。
例如,在能源行业,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成为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制造业,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和资源将成为企业选择的首要条件。
这些绿色可持续的举措将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也为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关于加快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方案
.汽摩配产业链(主要包括汽车零部件、摩托车零部件、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等)。依托力邦合信等龙头企业,以 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总成化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制动系统、减震器、散热器、 滤清器、燃油泵等零部件制造及总成,同步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构建以万全为重点, 经济开发区、昆阳协同推进的汽摩配产业发展格局,抓好汽车电子行业智能制造省级试点。2021年汽摩配产业链产 值为23.8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8%;到2025年产值力争达到5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6%o
(四)制造方式上企 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咨询诊断,深入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围绕“3+X”产业链,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探索 建设未来工厂、透明工厂,形成标杆引领。加快绿色化转型,培育工业节能促进机构,组织实施一批绿色化改造项 目,建成一批绿色工厂示范,打造全省绿色发展新标杆。
.印包装备产业链(主要包括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塑料机械、纺织机械、制药机械、传动机械等)。依托炜冈 机械、大源机械等龙头企业,以智能化、信息化、成套化、精密化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印刷机械、包装机械等智 能装备为核心的机械机电产品。构建以万全为重点,鳌江、经济开发区协同推进的印包装备产业发展格局,提速建 设高端印包装备智造小镇。2021年印包装备产业链产值为58.4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IL8%;到2025年产值力 争达到143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4.0虬
制造业产业链的整合与创新发展方案
制造业产业链的整合与创新发展方案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制造业产业链的整合与创新发展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重要策略。
本文将探讨制造业产业链整合与创新发展的方案,以促进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与竞争优势。
一、产业链整合的意义与目标在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产业链整合旨在实现上下游企业的资源共享、合作创新和市场协同,加强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和无缝衔接,以提高整体效率和降低成本。
其主要目标包括供应链稳定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产品创新与研发能力提高等。
二、产业链整合的关键领域1.供应商关系管理通过与优质供应商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在合作过程中,通过信息共享、技术合作和协同创新等方式,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协调发展。
2.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和信息共享,提高业务流程效率和响应速度。
同时,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系统对接,实现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
3.研发与设计能力在产业链中,研发与设计是关键的环节。
通过与设计机构的合作,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市场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
同时,加强研发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潜力。
三、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1.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企业应不断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同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升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
2.产品创新在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企业应不断推出与市场需求匹配的创新产品。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调研力度,了解市场的需求变化,并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品类。
3.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不断引进和培养具有管理创新能力的人才,改进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式,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四、产业链整合与创新发展的风险与挑战在制造业产业链整合与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风险与挑战。
《中国制造2025》(全文)
《中国制造2025》(全文)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工业设计创新推动制造业的发展
工业设计创新推动制造业的发展摘要:工业设计已成为制造业竞争的核心动力之一,工业设计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由制造向创造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工业设计;制造业发展;创新发展引言:我国要成为新世纪的经济强国,变“制造大国”为“制造强国”,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创新体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工业设计产业已成为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一、发展工业设计创新有利于提升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工业设计产业是制造业发展的先导产业,是制造业产业链中增值的关键要素。
传统制造业要做优,支柱产业要做强,新兴产业要做大,都需要依靠工业设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加快发展工业设计产业,为传统制造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对于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的创新发展和培育新兴产业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制造业仍然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但长期以来,由于我们走的是一条传统工业化的路子,加上历史原因,使得制造业发展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虽然近些年来在国家“加快经济转型”政策的实施下制造业发展增速较快,但面临的实际问题还很突出,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发展工业设计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是面临的机遇。
产业发展潮流的积极推动使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具备了战略高度。
工业设计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工业设计产业正在成为国际服务外包的重要内容。
当前,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已成为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的重要标志。
工业设计作为研发设计的重要方面,是服務外包业务中业务流程外包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研发外包的主要内容。
二是政策层面的大力推进。
使工业设计产业具备了良好的产业氛围。
近几年,各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各地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正在日益完善。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关于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的通知工信部联产业〔2016〕231号
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促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特制定本行动指南。
本行动指南指导期为2016-2018年,将根据服务型制造发展需要滚动发布。
一、现实意义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有利于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总体处在中低端,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问题,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发展服务型制造,以创新设计为桥梁,推动企业立足制造、融入服务,优化供应链管理,深化信息技术服务和相关金融服务等应用,升级产品制造水平提升制造效能,拓展产品服务能力提升客户价值,能够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动选择。
工业化进程中产业分工协作不断深化,催生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
信息化特别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应用,加速服务型制造的创新发展。
发达经济体实践证明,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抢占价值链高端的有效途径。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我国制造业亟需补足短板,实现转型发展。
同时,我国也迎来与全球同步创新的难得机遇,“中国制造+互联网”的深入推进为服务型制造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和强大技术支持,必须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融合,才能重塑制造业价值链,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有效改善供给体系、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发展取得长足进展,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发展取得长足进展,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
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迈出坚实步伐,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60%,关键工序数(自)控化率超过50%;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各级政府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大幅提高,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国发明专利申请量的43.5%,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实现大规模商用,长期演进技术TD-LTE成为新一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与此同时,我国信息化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是网络、技术、产业与应用的统筹协调有待加强,宽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水平不高,一些领域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数字鸿沟扩大,信息安全形势更趋复杂严峻,信息化发展体制机制有待健全等。
当前,围绕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全球再次掀起加快信息化发展的浪潮,主要国家纷纷加快推进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综合信息网络向宽带、融合、泛在方向演进,信息技术、产品、内容、网络和平台等加速融合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催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扩散,对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推动信息化深入发展,对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需求,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制定本规划,作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动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把扩大信息技术应用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举措,把提高信息服务能力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力支撑。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洪银兴[提要]当代国际竞争突出表现为全球价值链竞争。
创新发展的关键是推动产业迈上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突破口就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落到产业发展上。
我国产业迈上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建立以我国拥有的核心高端技术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二是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攀升。
这两个方向实际上指明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方向。
在产业链上部署创新链,关键是在相应的产业链环节上创新处于国际前沿的核心技术。
产业创新链的基本功能是有效衔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大体系。
产学研协同创新更适合产业创新链的构建。
[关键词]产业链;创新链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创新的着力点在哪里?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17)。
这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指出了创新的目标导向。
近期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战实际上转向了技术战。
美国阻碍中国技术进步的重要路径就是打压中国的高科技企业。
其方法是利用产业链对华为等高科技企业断供技术、中间产品和市场。
这从反面印证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重要性。
一、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核心是创新链当今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是国际分工转向产品内贸易。
产品内贸易就产生了产业链。
在产业链上所产生的不同环节上的中间品供应就产生了供应链。
产业链不同环节上附加值的不同就产生价值链。
产业链的国际分工涉及的是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和销售在全球多个国家布局。
能够作为全球价值链布局的产品一般是当时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大并且较为稳定的产品。
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全球布局,是要吸纳和整合全球最优资源和市场。
在哪个国家布局价值链的何种环节,就看该地能否为特定的环节提供最合适的资源和配套条件。
因此,一个国家的产业水准和产业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或阶段,取决于多少条以该国为主导的产业的价值链在全球布局。
制造业产业链的协同创新
制造业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全球经济呈现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中国经济也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一、产业链的演化与协同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制造业的发展也呈现出由单一企业向产业链的转化。
产业链可以看成是由大量企业在产品、技术、营销等方面产生相互联系和依存,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的生产组织形态,是现代制造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产业链也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推进。
在制造业产业链的演化中,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不仅是一种趋势,更成为了制造业发展升级的必然选择。
在协同创新的推动下,制造业各节点之间将形成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创新,推动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二、产业链协同创新带来的优势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如下几方面的优势:1.促进技术创新。
产业链节点之间通常拥有各自的技术能力和专长,通过合作创新,可以促进技术的迭代和升级,培育出更具创新能力的技术沃土。
2.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产业链协同创新有助于推动供应链管理的升级,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同时减少重复投资和浪费,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利润。
3.拓展市场和增加销量。
产业链协同创新可以拓宽企业的营销渠道,拓展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范围,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并增加销量和收益。
4.提升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建立高效的产业链协同创新系统,可以增强企业在产品质量、创新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竞争力,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占有率。
三、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实践案例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在当前的制造业中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的案例:1.二十一世纪汽车:二十一世纪汽车是中国汽车制造业的知名企业,该公司在产业链上可以与数十家企业合作开发和生产汽车零部件,使得成本更低、质量更好,也降低了生产难度。
制造业产业链优化与创新研究
制造业产业链优化与创新研究随着全球经济趋势和技术革新的发展,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变革。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如何通过塑造一个优秀的产业链来提高整体的运作效率和发展潜力,已经成为制胜关键。
然而,制造业的产业链优化和创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需要从多个层面开展努力。
一、人才培养是产业链优化的基础人才是优秀的产业链的关键。
企业需要制定有利于吸引和培养人才的政策,使员工在工作中得到承认和奖励成长。
企业也需要积极开展员工培训,让他们在技术和专业能力方面不断提高,全方位促进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发展。
此外,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企业需要招聘并培养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以满足先进技术应用的需要。
在产业链优化中,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将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提高产品质量带来巨大的优势。
二、经营管理模式需要创新在优化制造业产业链的过程中,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
具备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经验的高管人员,将会是企业内部调整重组的重要力量。
在企业内部,需要建立一种平衡和稳定的管理机制,确保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协作和普遍的发展趋势。
在管理方面,现代企业应当注重协作和多元化。
与此同时,企业也需要开发更加灵活的组织结构,以支持制造业整体发展新趋势的应用。
通过多元化的销售渠道、供应链和生产模式,企业可以迅速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并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寻求发展机会。
三、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在现代制造业中,技术创新是企业前进的灵魂。
只有通过技术革新和研发创新,企业才能不断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同时升级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价值。
在创新上,企业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
例如,引入机器人和智能设备等自动化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操作和人力成本。
同时,也可以结合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监控,了解和管理整个生产环节的运作。
此外,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是企业不断追求最大化效益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制造业的全产业链设计创新
——来自领先工业设计企业的实践
“现在可以说是中国工业设计的春天。
但是环境的快速变化也给工业设计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浪尖设计董事长罗成开门见山地指出。
工业设计春天到来,挑战更甚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工业设计师之一,罗成经历了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诸多阶段,他创办的浪尖设计是中国首屈一指的专业工业设计企业。
在他看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工业设计有越来越多的需求,这是很大的机会。
同时,互联网带来连通性的空前加强,使得工业设计师和企业越来越放眼世界,这也为工业设计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互动话题: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服务”,谁能玩得转?
但机遇的另一方面就是挑战。
工业设计需求的井喷倒逼工业设计企业提升自身能力,创新商业模式,快速进行转型升级。
另一家业内领先工业设计企业鼎典设计的董事长陈向锋同样认同中国工业设计到了大发展大转型的关键节点。
“现在是体验经济的时代,强调人本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过去中国制造强调的都是从商业角度考虑的产品的交易价值,而没有考虑用户的体验价值。
现在不同了,体验逐渐占主流。
”他指出,“而从产品到消费者的环节日益缩短,也迫使产品设计制造企业更多地考虑用户体验的价值。
”
商业环境的变化不仅使产品研发制造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对专业的工业设计企业来说同样需要革新自己。
“过去的工业设计被狭隘地定位为是外观设计,但当下真正的工业设计应该是协同创新。
可以说,从产品前端的概念开发部分,就应该植入工业设计。
”陈向锋指出。
搭建大平台:“全产业链设计创新服务”
“现在很多工业设计师和企业走向前台,去创业等等。
这当然是创新的模式之一,但我们经常会担忧工业设计会因此而产生躁动。
实际上,工业设计是一种‘生产性|服务业’,是为制造业进行配套服务的。
”罗成表示,“所以我认为工业设计需要更多沉淀,搭建大平台,才能做的深入。
”
罗成所说的“大平台”,就是他倡导的“全产业链设计创新服务”。
“工业设计在产业上游,按道理应该起到组织资源的作用。
但目前的现状是,工业设计环节的体量比较小,力量不足,往往成为别的环节整合的对象。
”罗成指出,“所以就设计谈设计,很难整合资源。
必须把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如材料、研发、供应链、制造、营销、渠道、品牌等各方,都整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工业设计企业的价值。
”
“这就需要工业设计企业能够协同创新、组织资源、整合资源,善于去跨界融合。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积累。
”罗成认为。
罗成在数年前提出“全产业链设计创新”,还只是新鲜的概念,到现在已经成为很多工业设计企业践行效仿的“标准动作”。
据罗成介绍,浪尖这个平台按这个理念,服务了很多企业从产品的概念定位到最终推向市场的整个流程,把工业设计贯穿其间。
“比如我们的客户需要血液细胞分离仪,它的需求可能还只是一个概念,‘我需要把血液中的血浆和红细胞分离出来’,连产品雏形都没有。
但我们可以和客户一同来探讨、定义这个产品应该是怎么样的,会涉及哪些技术、材料等,然后会由我们提供供应商、研发机构选择等的解决方案。
”罗成介绍道,“把工程样机做出来,再来谈设计。
而后续的批量制造、工程监理,乃至营销推广等,我们都会去参与解决。
”
要提供这么全面的服务,需要工业设计企业的雄厚实力和深厚积累。
“比如想在产品中应用一种叫凯夫拉的轻质材料,如果我们没有一个供应链的体系去保证能够找到合适的生产商、具有竞争力的性价比,客户是很难接受我们的设计建议的。
”罗成指出。
据罗成介绍,国外的工业设计企业往往都是“术业有专攻”,局限于工业设计的一些领域。
但中国由于现阶段在很多产业的供应链非常完善,为工业设计企业实现“全产业链设计服务”提供了可能。
“要做好这种服务,会有行业的侧重点。
因为深耕一个行业,才能有效去整合行业内资源。
”
其实,罗成提出这个服务概念的初衷,是因为他看到很多企业都有一个误区:简单的认为只要我产品的工业设计好,外观漂亮,就能大卖。
“这样的产品很难成功,即便成功,也是个例。
其实,企业产品创新是需要系统的。
在原材料基础研究、供应链整合、营销平台搭建等方面,都是需要建立系统的。
”
“这一系统的建立不一定是我们来做。
企业内部自己也可以建立,就有点像企业的ERP 系统,能够贯彻到各个环节去。
”罗成建议道。
罗成表示,浪尖平台服务的对象既有中小企业、产品创业企业,也有大企业。
“中小企业好理解,因为他们一般没有建立自己的体系。
而大企业,则往往是进入新领域的时候,会借助我们的全产业链创新服务。
因为他们在新领域往往没有充分的积累,借助我们可以快速发展。
”
中国制造:可借工业设计突围
工业设计的直接服务对象是“产品”,所对应的是中国的制造业。
当下的中国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漫长道路,是从研发设计,还是渠道推广,还是品牌塑造等方面进行突围?这是很多制造企业都在苦苦探索的问题。
而工业设计可以说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向。
“工业设计刚好是一个能够快速推动产品迭代,企业发展的手段。
良好运用工业设计,可以成为企业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手段。
”罗成指出。
陈向锋也对工业设计对制造企业能起的作用充满信心。
“我们强调垂直整合,也就是深耕制造业,把我们的设计和服务能力和制造业结合得更紧密。
同时通过横向整合,搭建工业设计平台,为制造企业跨行业、跨环节的协同创新提供服务。
”他表示。
(原文来源:《世界经理人》杂志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