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

合集下载

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壳特点:厚薄不均,硅铝层不连续。

2. 地幔。是指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以上的圈层 (33~2900km),约占地球体积的83.3%。其 中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部分; 上地幔指莫霍面至670km深度处的地幔上部 (33~670km);主要由橄揽质超基性岩石组成, 是高温熔融的岩浆发源地,也称软流层。 下地幔指670~2900km范围的地幔下部。 整个地幔物质成分,一般认为与球粒陨石相近, 即以铁、镁、硅酸盐为主。
2、剥蚀作用。是指组成地壳表面的物 质受重力、风力、地面流水、地下水、冰 川、湖泊、海洋和生物等各种外动力破坏, 并不断降低地面高度的总过程。
据动力和作用方式分:地壳运动、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1、岩浆作用。是指地壳深处的岩浆,在 构造运动出现破裂带时沿破裂带上升,侵入 到地壳内(侵入活动)或喷出地面(火山活 动),冷凝成岩石的全过程。2个小片录象
2、地壳运动。 泛指由于地球内力引起的地球表层(即岩石 圈,主要是地壳)的变形和变位等机械运动, 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PPT动漫演示]
4、变质作用。 是指由于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化学活 动性流体的影响,使地壳深处岩石的矿物 成分、结构、构造(有时还有化学成分) 在固体状态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质变过程。
(二)外力地质作用 引起外力地质作用发生的自然力(地 质营力)来源于地球外部的能,包括太阳 辐射产生的热能(风、流水、冰川、波浪 等外营力的能源),天体引力产生的潮汐 能,生物及其生命活动产生的生物能等。 由外部能源(主要是指太阳辐射能、天体 引力能及其它行星、恒星对地球的辐射等) 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4. 地核 。是指古登堡面以下的地球核心部分 (2900~6371km)。包括内核、过渡层和外核 三部分,厚约3473km,其体积约占地球总体积 的17%。据推测,地核密度为9.71-17.9g/cm³, 温度在2000-3000℃之间,压力可达300-360G Pa(约10000atm)。外核物态为液态,其成分 除铁镍外,可能还有碳、硅和硫;内核物态为固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

探究二:生物圈是地球圈层构造中的一个特殊圈层,与其他圈层 相比,有些什么不同? 答案:(1)生物圈具有生命活动现象,是非常活跃、具有特殊结 构的圈层; (2)生物圈不占有独立的空间范围,渗透于大气圈、水圈、岩石 圈之间; (3)生物圈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 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4)生物圈中生物的出现,使自然界化学元素进行迁移,改造了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岩石圈是指( C ) A.地壳和上地幔的软流层 B.莫霍面以上的地壳 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D.地壳和上地幔 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完成4~6题。
4.图中A、B、C三个圈层分别是( D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经过不同介质的界 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状态,划分地球内部 圈层的依据
2.不连续界面
界面
深度 (km)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洋部分较薄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 上地幔的顶部 (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知识点2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1)低层大气的成分及作用
组成成分
作用
氧 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氧化作用
干 氮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洁 空 气
水汽、杂质多
3.生物圈 ①含义:是由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极其特殊、 又极其重要的圈层。 ②范围:分别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上层。 ③特征: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4、地震 1)剧烈地壳运动,极短时间、释放能量 2)相关概念 A震源:地下岩层断裂 B震中: C震源深度: D震中距: 3)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纵波快于横波达地表) 4)震级 A能量释放的大小 B每升高一级,能量增加约30倍 C5级以上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5)烈度: A破坏程度 B等震线 C除与震级有关外,还与地质构造、地面建筑有关 6)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多个烈度。离震中越近、 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7)两大地震带 A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80%地震 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集中15% C我国地处两大地震带的交界处,多地震国家
7)海浪: A近岸浅水带 B波浪能量较高,搬运较粗砂砾;潮流流 速较慢,搬运物粉砂和淤泥
4、沉积作用 1)流速风速降低,冰川融化搬运能力下降,物质堆积 2)流水: A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分别是砾石、粉砂、黏土 B冲积扇(山麓)、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3)风 A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 B流动沙丘——新月形沙丘(方向)
5)地幔物质的对流是驱动力。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 6)海底岩石年龄不超过2亿年。大陆板块要古老些 7)每个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8)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学说 3、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的“足迹” 1)褶皱 A岩层的弯曲变形, B地形常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山系 C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从两翼到中心岩层变老 常成山岭
地貌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外部圈层 1、大气圈 2、水圈: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 3、生物圈:水面以下200米到地面以上100米,“生物膜” 二、内部圈层 1、二个不连续面 1)莫霍界面 A33千米 B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 2)古登堡界面 A2900千米 B纵波下降,横波消失
2、地壳 1)很薄的固体外壳 2)平均17千米,大陆33千米,海洋6千米 3)上层硅铝层(花岗岩),下层硅镁层(玄武岩) 4)硅铝层广见大陆,大洋很薄甚至缺失;硅镁普遍存在 3、地幔 1)固态,富含铁镁的硅酸盐类 2)上地幔和下地幔 3)软流层,呈熔融状态,岩浆发源地 4)岩石圈,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4、地核 1)外核,液态、以铁镍为主 2)内核,固态、极高温高压下结晶的铁镍合金

简述地球的圈层构造

简述地球的圈层构造

简述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圈层构造是地球这颗行星自身构造的结果,是由不同物质构成的层状结构。

地球因受到太阳的热能、内部放射能、内部液态物质的压力和外部来自太阳风的气势所形成的圈层构造。

地球圈层构造包括地核、地幔、地壳和地表四层。

地核是地球最内层,由铁和镍及其他金属元素构成,半径约为地球总半径的17.2%,地核层细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是由铁和镍构成的凝固体,其密度为10~11g/cm3,温度约为4000摄氏度;内核是液态的,其密度为12~13g/cm3,温度约为5000摄氏度。

地幔是地球的中心层,由熔融的岩石构成,半径约为地球总半径的84.8%,其密度约为3.3g/cm3,温度约为2700摄氏度,地幔细分为上部地幔和下部地幔。

上部地幔是由玄武岩和辉石组成的固体岩石,其密度比下部地幔大约高1~2g/cm3;下部地幔是液态状态的岩石,其密度约为3~4g/cm3。

地壳是地球外层,由各种岩石(碱性岩石和酸性岩石)构成,其密度约为2.5g/cm3,半径约为地球总半径的0.4%,温度介于0~800摄氏度之间,地壳可分为上地壳(有机地壳)、中地壳(不存结晶地壳)和下地壳(存结晶地壳)三层。

地表是地球最外层,由不同形态、不同组成的物质构成,它包括地表植物群落、地下水、冰川、火山等,其密度约为1.2~1.7g/cm3,温度介于几十摄氏度至几百摄氏度之间。

除了上述这四层,地球还有一层极薄的电离层(紫外层)。

电离层是一种透明的气体,由氦、氖和氧等气体构成,能够阻挡太阳紫外线并赋予地球特有的空气和大气。

它位于地球最外层,由于其外形特殊细长,半径约为地球总半径的0.25%,温度介于-200~+1000摄氏度之间。

地球圈层构造是地球这颗行星的必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物质的结合下,圈层构造在形成地球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地表内部的变形,使得地球的圈层构造发生变化,改变了大陆、海洋、山脉等地貌和地形,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系统,为地球提供生活空间,完成了多种生物的进化。

地球内部圈层简述

地球内部圈层简述

地球内部圈层简述地球是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两个不同的领域,地球内部从表面到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下面我们将对它们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地壳地壳是地球内部最薄的一层,是地球最外层的统称,其厚度为5-70公里,占地球体积的1%。

地壳由两部分组成:岩石地壳和水文地壳。

岩石地壳是由岩石和矿物质组成的,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中包含着稀有金属、煤炭、原油、天然气等宝贵矿产资源。

而海洋地壳则主要由较轻的岩石和深海泥沙等构成,没有矿产资源。

水文地壳则由各种水体构成,如河流、湖泊、海洋等。

二、地幔地幔是地球内部最厚的一层,厚度达到2900公里,占地球体积的84%。

地幔分成上、中、下三层,从上到下似乎硬壳,然而实际上是介于固态与半固态之间的粘稠流体,属于地球内部的流体层。

地幔的物质组成主要是硅氧化物和镁铁质矿物。

地幔的运动和变形是地球板块运动的主要驱动力,并且其温度和密度的变化能够影响地震活动。

三、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最内层的一个圈层,占地球体积的15%,厚度约为3480公里。

地核根据其物理性质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

外核呈液态,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外核的热对流与内部磁场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内核则为固态,主要由铁和一些轻的合金元素构成。

地核以较快的速度旋转,并且其温度高达4000-6000℃,使得地球的磁场能够保持稳定。

总之,地球内部圈层是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构成。

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是地球演化和地球物理现象研究的重要对象,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变,地震、火山活动等诸多自然现象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

q普通地质学一、地球的圈层构造: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1)大气圈:是地球最外面的一个圈层,它位于星际空间和地面之间,有包围在固体地球外面的各种气体构成。

(2)水圈:是地球表层连续的水体组成。

(组成水圈的水体主要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等)(3)生物圈:是由生物机器生命活动的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由于地球存在大气圈、水圈及地面的风化层,在地球上合适的温度下,形成了适合于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二、地球内部有哪些圈层?内层主要是依据什么来划分的?三、地壳的物质组成(1)克拉克值、矿物、岩石的各自概念是什么?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陈伟克拉克值矿物:是通过地质作用自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胆汁、化合物。

岩石:是天然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等)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四、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地质学把自然营力引起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等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岩浆作用:当岩浆产生后,在通过地幔和/或地壳上升到地表或近地表的途中,发生各种变化的复杂过程称为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壳中的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变化时,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常常也会随之变化,而达到新的平衡关系的过程。

地震作用:地震引起的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动荷载。

水工建筑物的地震作用主要包括地震惯性力和地震动水压力,其次为地震动土压力。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剥蚀作用:岩石在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和海流等外营力作用下,松散的岩石碎屑从高处向低处移动的过程。

搬运作用: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营力搬往他处的过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工程地质知识模板

工程地质知识模板

第2章1、简述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答: 地球内部圈层构造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

外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内圈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什么是地质作用? 内、外地质作用是怎样改造地球的?答: 在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能够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和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球内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内部能( 地球旋转能、重力能、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等) 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它主要经过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来改造地球的;外动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 如太阳的辐射能、日月的引力能等为主要能源在地表或地表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 它主要经过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来改造地球的。

3、什么是矿物、岩石? 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答: 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岩石是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 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是颜色、光泽、硬度、解理和断口。

4、什么是岩浆岩? 岩浆岩有哪些主要矿物、结构和构造? 常见岩浆岩的鉴别特征是什么?答: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固结所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 岩浆岩的主要结构有全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构; 岩浆岩的主要构造有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

岩浆岩的鉴别特征首先是化学成分SiO2 , 然后是成岩环境, 最后是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因素。

5、什么是沉积岩? 沉积岩有哪些主要矿物、结构和构造? 常见沉积岩的鉴别特征是什么?答: 沉积岩是由来自先前存在在岩石的化学和物理破坏产物在地表环境中经过一个长期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矿物组成主要是碎屑物质、黏土矿物、化学沉积矿物、有机质及生物残骸; 沉积岩的主要结构有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等; 沉积岩的构造主要有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生物成因构造。

1-4_地球的圈层结构

1-4_地球的圈层结构

其他
相互 关系
地球自然环 境的重要组 成部分
处于不间断的 循环运动中 占有大气圈的底 部、水圈的全部 和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表层水体 地表水、 水 构成的连续但 地下水、 圈 不规则的圈层 大气水、 生物水
生 地球表层生物 物 及其生存环境 圈 的总称 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
互相 联系 互相 制约


地核
大 气 圈
地 为 圈 地球 共 层 球的 同 所 是圈 球 组 由层 心 成 不结 , 的 同构 所球物
以体质 也。和 叫因不 同为同 心以状 圈地态 层心的 。
岩石圈
地壳
地幔
地核
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想 一想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 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改进钻探技术
火山喷发的物质 温泉、热泉 遥感技术 其他
大气圈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共分为哪几层?
高 层 大 气
平流层 对流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
电 离 层
高 层 大 气
平流层 对流层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 电波,对无线电通 讯有重要作用 气温初稳后升热, 只因层中臭氧多, 水平流动天气好, 高空飞行很适合。
高度增,温度减, 只因热源是地面; 天气复杂且多变, 风云雨雪较常见。
地壳
下地幔
2900
莫霍界面
地幔
外核
5150
古登堡界面
地核
内核
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教材21页:读图思考
1、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的波速突然 变化,这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界面上下层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状态 可能存在很大差异,这两个界面可以作为地球内部圈 层划分的依据。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1、地壳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

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

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2、莫霍面1910年莫霍洛维奇提出地球有内外层之分。

他指的内外层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幔和地壳。

而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也就被称之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

在莫霍面上,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增加明显,弹性和密度随深度逐渐增加,地幔物质密度、硬度大于地壳。

此面以上物质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密度约2.9×10^3kg/m^3;此面以下物质平均化学组成与橄榄岩相近,密度约3.1-3.3×10^3kg/m^3。

莫霍面温度为400-1000/℃3、地幔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厚度在2800km以上,平均密度为4.59/cm3,积约占地球体积的82.26%,地幔的质量约占地球总质量的67.0%,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球物质的总组成。

地幔的横向变化比较均匀,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以1000km激增带为界面雷波蒂面,进一步划分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次一级圈层。

4、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又名古腾堡界面。

根据地震波波速变化而划分,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

地震波传播时,除了在地球内部深度约33千米处波速有一个显著的变化(此处称为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之外,在深度约为2900千米处,地震波传播状态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此处便被称为古登堡界面。

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

由于地球外核为液态,在地幔中的地震波S波(S波即横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穿过此界面在外核中传播。

P波(指纵波)曲线在此界面处的速度也急剧减低。

5、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地球的最内部。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
地球内部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

地球科学家使用地震的方法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与构成。

根据地球物理的研究,地球内部是一个非均质体,各层物质的密度、压力、温度、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存在着明显差异。

地球内部存在两个明显的地震波不连续界面,由此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同心圈层(图5-3-3)。

其中地壳及地幔顶部是由坚硬的岩石所组成的,厚度约为70千米~150千米,又称为岩石圈。

(1)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

厚度不均匀,大陆地区平均厚度约35千米,最厚处可达70千米(如我国的青藏高原);海洋地区平均约7千米,最薄处仅4千米,地壳的体积为全地球体积1%,质量为全球质量的0.4%,密度是地球平均密度的1/2,为2.7~2.9克/厘米3。

危害极大的大陆浅源地震,就是发生在地壳这一层内。

(2)地幔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

在距地球表面以下平均深度60~250千米处的上地幔上部有一层软流圈,它位于岩石圈之下,是一个明显的地震波的低速层,物质具有柔性。

软流圈可能与地球表面的许多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岩浆的源地、地震和火山现象的根源,造成地幔对流、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形成有用的矿藏。

(3)地核地核指地球核心部分,半径约3400千米,质量和体积分别为全球的31.5%和16%,密度极高,边缘区为9.7克/厘米3,地核中心则高13克/厘米3,温度也随深度而上升,地核边缘的温度是3700℃,地心达到5500—6000℃。

地核主要由高密度的铁镍合金组成。

地核也被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

第七讲-地球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结构

第七讲-地球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结构

第七讲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一、地球内部圈层1、地震波:2、圈层划分:地壳地幔地核3、软流层:4、岩石圈:5、地球的外部圈层:二、三大类岩石1、按成因分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岩)沉积相:变质岩:[理解—要点突破]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用途12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力(按能量来源)划分:[理解—要点突破]1.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5.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 ( ) A .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 .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 .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 .温度降低,压力降低6.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 .②B .③C .④D .⑤图示的岩石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

据此完成5~6题。

3.对浮石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D .②④4.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够反映浮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 A .①B .②C .③D .④◎考向2 岩石圈及地壳物质循环(2018·烟台月考)浮石,主要产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天池附近。

该石多呈白、灰白、乳白、浅黄等色,多孔而质轻,能浮于水面。

读图回答3~4题。

【导学号:98510041】(2)其他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内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①水平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a.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作用,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山脉。

b.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强大的水平张裂运动,使岩层发生断裂而形成的。

②垂直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台湾海峡:在远古时代,台湾是与中国大陆相连的,约在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将台湾岛与大陆隔开。

2、板块构造学说:发展:A: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海岭,海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简述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资料

简述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资料

第2章1、简述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答:地球内部圈层构造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

外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圈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什么是地质作用?内、外地质作用是怎样改造地球的?答:在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和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球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地球旋转能、重力能、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它主要通过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来改造地球的;外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如太阳的辐射能、日月的引力能等为主要能源在地表或地表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它主要通过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来改造地球的。

3、什么是矿物、岩石?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答: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岩石是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是颜色、光泽、硬度、解理和断口。

4、什么是岩浆岩?岩浆岩有哪些主要矿物、结构和构造?常见岩浆岩的鉴别特征是什么?答: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固结所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岩浆岩的主要结构有全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构;岩浆岩的主要构造有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

岩浆岩的鉴别特征首先是化学成分SiO2 ,然后是成岩环境,最后是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因素。

5、什么是沉积岩?沉积岩有哪些主要矿物、结构和构造?常见沉积岩的鉴别特征是什么?答:沉积岩是由来自先前存在在岩石的化学和物理破坏产物在地表环境中经过一个长期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矿物组成主要是碎屑物质、黏土矿物、化学沉积矿物、有机质及生物残骸;沉积岩的主要结构有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等;沉积岩的构造主要有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生物成因构造。

地球内部结构的相关知识

地球内部结构的相关知识

地球内部结构的相关知识
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core)、地幔(mantle)、地壳(crust)。

地球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确定。

地球是由地核俘获熔融物质和少量塑性物质、固态物质、气体和液体开始的。

在距今46亿年前,由铁镍物质组成的地核俘获熔融物质和少量塑性物质、固态物质、气体和液体,在地核外形成高温熔融物质巨厚层。

地核与高温熔融物质间形成内过渡层。

地球外表温度降低,熔融物质凝固,形成外壳。

外壳与高温熔融物质间形成外过渡层。

在地球的中间形成液态层。

地球上水的总量约占地球质量的万分之二。

如果将水铺在平坦的地球表面,可形成一个水深2700多米的海洋。

地球破碎后,由于温度降低,许多动植物将被冻在冰里,漂浮在宇宙中。

地球的内部构造(火山、地震)

地球的内部构造(火山、地震)

云南腾冲地热奇观
著 名 的 热 海 大 滚 锅
在云南省西部的腾冲县县城附近,有一片天然的地热
温泉奇观。这些温泉是由于当地的火山活动而形成的。据
专家调查,腾冲境内现在还保留着最年轻的火山群-----第
四纪火山,全县已发现60多个火山口。
因火山活动而在腾冲境内形成的汽泉、温泉群约有80多 处,温泉的水温高达90摄氏度以上。这些汽泉、温泉可 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当地百姓还利用泉边的出气孔,垫上稻草,蒸红薯、土 豆,并在“大滚锅”温泉里煮鸡蛋,立等可食。如今, 人们已在这一带建盖了带疗养功效的度假酒店,海内外 游客纷至沓来。来到这里,既可以观赏一下地热奇观, 还可以泡泡温泉澡,吃个温泉煮鸡蛋,进行一次奇特的 “拔温泉水罐”治疗,倒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
1.火山由哪几部分组成?
火山由火山锥、火山口和火山 通道三部分组成 2.其喷发物主要有哪些?
火山喷发物有气体、液体和 固体喷发物
3.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何处, 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
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在 强大的内压力作用下,从火山 口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
毁坏交通,破坏房子,引起 火灾,埋没农田,甚至危及 人类生命.
3、地球内部圈层之最里层——地核
范围:古登堡面以下的核心部分
成分:铁和镍
状态:外核为液态或融溶状态,内核为固态 (现在一般认为内核为固态)
考考你!
一、填一填: 1.地球从表面到中心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 地壳 、地幔 、地核 。 2.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 地壳 , 蛋白相当于地球的 地幔 ,蛋黄相当于地球的 地核 。 3.地核 是地球的核心部分,温度约为4700摄氏度。

简述地球各圈层组成、特征及其演化

简述地球各圈层组成、特征及其演化

简述地球各圈层组成、特征及其演化
地球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地壳圈、地幔圈和核心圈。

大气圈是指包围地球的气体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等,其特征是随着高度的增加气体压力和密度逐渐减小,温度和速度也发生变化。

地壳圈是指地球表面的硬壳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其特征是地形多样、厚度不均、物质元素分布不均。

地幔圈是指地球表面下方的厚厚的硅铁质层,其特征是密度大、温度高、物质成分均一。

核心圈是指地球内部的液态和固态铁镍合金层,其特征是密度极大、温度极高、地磁场形成的主要来源。

这些圈层的演化历程是长期而复杂的,受到地球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大气圈的演化受到地球表面物理、地理和化学作用的影响,如日照、降雨、风力等,同时还受到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的影响。

地壳圈的演化受到板块构造、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作用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大气和水体的侵蚀、沉积等作用。

地幔圈和核心圈的演化则主要受到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和物质对流作用的影响。

总之,地球各圈层的组成、特征及其演化是地球科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对于揭示地球运行的机理和演变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1、简述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答:地球内部圈层构造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

外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圈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什么是地质作用?内、外地质作用是怎样改造地球的?答:在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和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球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地球旋转能、重力能、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它主要通过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来改造地球的;外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如太阳的辐射能、日月的引力能等为主要能源在地表或地表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它主要通过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来改造地球的。

3、什么是矿物、岩石?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答: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岩石是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是颜色、光泽、硬度、解理和断口。

4、什么是岩浆岩?岩浆岩有哪些主要矿物、结构和构造?常见岩浆岩的鉴别特征是什么?答: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固结所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岩浆岩的主要结构有全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构;岩浆岩的主要构造有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

岩浆岩的鉴别特征首先是化学成分SiO2 ,然后是成岩环境,最后是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因素。

5、什么是沉积岩?沉积岩有哪些主要矿物、结构和构造?常见沉积岩的鉴别特征是什么?答:沉积岩是由来自先前存在在岩石的化学和物理破坏产物在地表环境中经过一个长期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矿物组成主要是碎屑物质、黏土矿物、化学沉积矿物、有机质及生物残骸;沉积岩的主要结构有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等;沉积岩的构造主要有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生物成因构造。

沉积岩的鉴别特征主要是组成成分、结构和形成条件。

6、什么是变质岩?变质岩有哪些主要矿物、结构和构造?常见变质岩的鉴别特征是什么?答:变质岩是由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经地球内力作用,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变化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的矿物一部分是岩浆岩或沉积岩共有的,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另一部是变质岩特有的,如红柱石,刚玉等;变质岩的主要结构有变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等;变质岩的构造主要有变余构造、变成构造两种。

变质岩的鉴别特征首先是变质作用: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动力变质,然后鉴别依据主要是构造、结构和矿物成分。

7、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有哪些?表征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指标有哪些?答: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三个主要方面。

表征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指标主要有岩石的物理性质(重度、空隙性)、岩石的水理性质(吸水性、透水性、溶解性、软化性、抗冻性)、岩石的力学性质(坚硬程度、变形、强度)。

8、岩石坚硬程度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岩石坚硬程度类型有哪些?答:岩石坚硬程度分类的依据是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岩石的坚硬程度类型主要有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五类。

9、分析影响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

答: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主要有地质特征,如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成因等;另一个是岩石形成后所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水的作用及风化作用等。

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对岩石的岩石强度有直接的影响,从工程要求看大多数岩石的强度相对来说都比较高,从工程性质来看,我们应该注意那些可能减低岩石强度的因素。

结构:胶结结构和结晶结构,它对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强度和稳定性方面。

一般来说结晶结构比胶结结构的岩石更稳定,强度更大。

构造:构造对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矿物成分分布不均匀及各种地质界面水:水能削弱矿物颗粒之间的联结,使岩石强度受到影响。

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岩石强度的影响是可逆的。

风:风能促使岩石的结构、构造和整体性遭到破坏,孔隙度增大,容重减小,吸水和透水性显著增高,强度和稳定性大为降低。

伴随化学作用,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岩石的性质。

第3章1、如何确定岩石的相对地质年代?答:岩石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主要依据地层层序律、生物演化率、岩性对比法、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等方法来确定。

2、地质年代的单位有那些?对应的地层单位有那些?答:地质年代按时间段落的级别依次划分为宙、代、纪、世、期。

与其相对应的地层单位分别是宇、界、系、统、阶。

3、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有哪些?反映的地质内容是什么?答: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主要有: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侵入接触、沉积接触。

整合接触即反映的地质内容是相邻的新、老两套地层产状一致,岩石性质与生物演化连续而渐变,沉积作用无间断。

平行不整合接触反映的地质内容是相邻的新、老两套地层产状一致,岩石性质与生物演化连续而渐变,沉积作用无间断。

角度不整合接触反映的地质内容是相邻的新、老地层之间缺失了部分地层,且彼此之间的产状也不相同,成角度相交。

侵入接触即由岩浆侵入到先形成的岩层中而形成的接触关系。

沉积接触所反映的地质内容是地壳上升并遭受剥蚀,形成剥蚀面,然后地壳下降,在剥蚀面上接受沉积,形成新地层。

4、在野外如何测定岩层的产状?答:岩层产状的野外测定主要是用地质罗盘在岩层层面上直接测量。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在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或指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石的倾向。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锤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5、褶皱的基本形态有哪些?褶皱的类型有哪些?答:褶皱的基本形态主要有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横卧褶皱。

褶皱的类型主要有背斜和向斜两种。

6、在野外如何识别褶皱?答:在野外识别褶皱主要是采用穿越的方法和追索的方法进行观察。

穿越的方法就是沿着选定的调查路线,垂直岩层走向进行观察,用穿越的方法,便于了解岩层的产状,层序及其新老关系。

追索法就是沿平行岩层走向进行观察的方法。

平行岩层走向进行追索观察,便于查明褶曲延伸的方向及其构造变化的情况。

7、褶皱区如何布置工程建筑?答:(1)褶皱核部岩层由于受水平挤压作用,产生许多裂隙,直接影响到岩体的完整性和强度,在石灰岩地区还往往使岩溶较为发育。

所以在核部布置各种建筑工程,如厂房、路桥、坝址、隧道等,必须注意岩层的坍落、漏水及涌水问题。

(2)在褶皱翼部布置建筑工程时,如果开挖边坡的走向近于平行岩层走向,且边坡倾向于岩层倾向一致,边坡坡角大于岩层倾角,则容易造成顺层滑动现象(3)对于隧道等深埋地下的工程,一般应布置在褶皱翼部。

因为隧道通过均一岩层有利稳定,而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可能塌落,向斜核部则是储水较丰富的地段。

8、构造节理的特征是什么?答:由构造运动产生的节理叫构造节理,它在地壳中分布极为广泛,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

按构造节理形成的应力性质,构造节理可分为张节理和剪应力两大类。

张节理其主要特征是产状不很稳定,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延展均不远;节理面粗糙不平,擦痕不发育,节理两壁裂开距离较大,且裂缝的宽度变化也较大,节理内常充填有呈脉状的方解石、石英,以及松散工已胶结的粘性土和岩屑等;当张节理发育于碎屑岩中时,常绕过较大的碎屑颗粒或砾石,而不是切穿砾石;张节理一般发育稀疏,节理间的距离较大,分布不均匀。

剪节理剪节理和特征是产状稳定,在平面和剖面上延续均较长;节理面光滑,常具擦痕、镜面等现象,节理两壁之间紧密闭合;发育于碎屑岩中的剪节理,常切割较大的碎屑颗粒或砾石;一般发育较密,且常有等间距分布的特点;常成对出现,呈两组共轭剪节理。

9、分析节理对工程建筑的影响?答:岩体中的裂隙,在工程上除了有利于开挖处,对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均有不利的影响。

岩体中存在裂隙,破坏了岩体的整体性,促进岩体风化速度,增强岩体的透水性,因而使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

当裂隙主要发育方向与路线走向平行,倾向与边坡一致时,不论岩体的产状如何,路堑边坡都容易发生崩塌等不稳定现象。

在路基施工中,如果岩体存在裂隙,还会影响爆破作业的效果。

所以,当裂隙有可能成为影响工程设计的重要因素时,应当对裂隙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详细论证裂隙对岩体工程建筑条件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

10、断层的类型及组合形式有哪些?答:根据两盘相对移动的特点,断层的基本类型有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正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逆断层;两盘沿断层走向相对水平移动的平移断层。

断层的组合类型有阶梯状断层、地堑和地垒、叠瓦状断层等多种形式。

11、在野外怎样识别断层?答:在自然界,大部分断层由于后期遭受剥蚀破坏和覆盖,在地表上暴露得不清楚,因此需根据地层、构造等直接证据和地貌、水文等方面的间接证据来判断断层的存在与否及断层类型。

12、地质平面图、剖面图及柱状图各自反映了哪些内容?答:一幅完整的地质图应包括平面图、剖面图和柱状图。

平面图是反映一表地质条件的图。

是最基本的图件。

地质剖面图是配合平面图,反映一些重要部位的地质条件,它对地层层序和地质构造现象的反映比平面图更清晰、更直观。

柱状图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各地质年代的地层特征、厚度和接触关系的图件。

13、如何阅读分析一幅地质图?答:先看图和比例尺。

以了解地质图所表示的内容,图幅的位置,地点范围及其精度。

阅读图例。

了解图中有哪些地质时代的岩层及其新老关系;并熟悉图例的颜色及符号,附有地层柱状图时,可与图例配合阅读。

分析地形地貌,了解本区的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山川形势,地貌特征等。

阅读地层分布、产状及其和地形关系,分析不同地质时代的分布规律,岩性特征,及新老接触关系,了解区域地层的基本特点。

阅读图上有无褶皱,褶皱类型、轴部、翼部的位置;有无断层,断层性质、分布、以及断层两侧地层的特征,分析本地区地质构造形态的基本特征。

综合分析各种地质现象之间的关系及规律性。

第4章1、岩石风化有哪些类型?答:岩石的风化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2、残积土有何特征?答:残积土从上到下沿地表向深处颗粒由细变粗;由于残积物是未经搬运的,颗粒不可能被磨圆或分选,一般不具层理,碎块呈棱角状,土质不均,具有较大孔隙,厚度在山坡顶部较薄,低洼处较厚;残积土由于山区原始地形变化较大和岩石风化程度不一,厚度变化很大,在同一个建设场地内,分布很不均匀。

3、简述坡积土、洪积土和冲积土的形成及特征?答:坡积土是岩石风化产物在地表水的作用下被缓慢地洗刷剥蚀、顺着斜坡向下逐渐移动、沉积在较平缓的山坡上而形成的沉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