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乡镇地名与地理环境要素
山西乡土地理学习资料
山西乡土地理学习资料一、行政区划和人口增长打开中国行政区划图,映入同学们眼帘的是用五颜六色表示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位于黄河中游干流东岸,境界轮廓像平行四边形的区域便是我们的家乡——山西省。
(一)行政区划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北界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隔黄河与陕西省相望,南抵黄河与河南省为邻,东依太行山与河南、河北两省毗连。
省境轮廓大体呈平形四边形,介于东经110°14′42″-114°30′17″,北纬34°34′48″-40°43′30″之间,南北长682公里,东西宽385千米,总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63%,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居第19位。
总人口3000余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4%。
全省划分11个省辖地级市(太原市、大同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朔州市、吕梁市、忻州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
其中忻州市面积最大,运城市人口最多,阳泉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
省会太原,省政府驻太原府东街。
山西省历史悠久,“西侯度遗址”证明,远在 100余年前,华夏族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相传尧都平阳(临汾)、舜都蒲坂(永济)、禹都安邑(夏县)曾建于此。
周成王曾封其弟叔虞于唐尧之地,史称“桐叶封弟”,不久又改唐称晋,春秋时代,晋国强盛,为“春秋五霸”之一,此自山西省始有“晋”称,晋国郡县是中国郡县最早见于文献的地区之一。
战国初期,“三家分晋”,韩、赵、魏与秦、齐、楚、燕并称“战国七雄”,赵都晋阳,韩都平阳,魏都安邑,史称“三晋”。
又因山西地处黄河中游以东,秦、汉、糖、宋各代都称这片土地为“河东”。
到了元代,又以太行山为界,这片土地被称为河东山西道,清代置山西省,这是以“山西”作为行政区名的开始,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二)人口增长截至2006年年底,山西省总人口已达3374.55万人,人口增长速度开始沿平稳下降的趋势发展。
山西省自然要素综合分析
山西省河曲县自然要素综合分析一、自然要素1、区位河曲县位于山西省忻州市西北部,是忻州市下辖县,地处晋、陕、蒙能源金三角的中心地带,被神府煤田、准葛尔能源富集区、朔州工业区、河东煤田等大工业包围,辖4镇9乡,人口16万。
地处黄土高原东部边缘,介于东经110°9′—111°37′、北纬38°55′—39°25′之间。
东临偏关、五寨,南接岢岚、保德,西北与陕西省府谷县、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隔黄河相望,南北长56公里,东西宽35公里。
2、地形地貌河曲县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最高达1500多米。
西部黄河沿岸仅800米左右,境内丘陵起伏,海拔高度在836米至1637米之间,平均海拔1240米。
由于流水切割,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因而造就了地表破碎,沟壑纵横的地形特点。
3、气候河曲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少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短促凉爽。
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间半山区多达2855小时,年平均气温在6.6—8.8℃之间,年平均降水350毫米,无霜期150天左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中、下旬。
4、水文黄河由北向南流经该县西境,蜿蜒曲折,素有“九曲十八弯”之称,水流湍急,县内有县川河、朱家川河、南曲沟、邬家沟4条较大的支流。
至2013年,河曲县地下岩溶水资源充沛,水资源总量6070万立方米。
黄河流经76公里,落差53.1米,年平均流量823立方米/秒。
5、土壤地处黄土高原,土质为中等湿陷性黄土6、植被以草甸为主,植被较为稀疏,农用地均为旱地,农作物以玉米、大豆等作物为主,一年一熟。
二、分析1、优点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煤储量较大;面向黄河,有丰富的水资源;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2、不足地处山区,地势起伏较大,交通建设困难较大;煤炭资源开采过度,形成了严重的路径依赖,转型迫在眉睫;农业发展后劲不足,机械化农业普及度极底;长期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治理,生态污染严重;水资源丰富但利用程度低,河道水量逐年降低;第二产业长期停滞不前,侧重重工业;第三产业几乎没有大幅度发展。
太原市行政村名与自然环境要素
在许多剖面研究中,对孢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层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孢粉化石,不同的孢粉组合,反映了沉积物形成时期的不同环境。
如红崖南沟剖面中的孢粉类型达54个之多,有木本花粉、草本花粉,有松、冷杉、云杉,有温带属种如桦、栎、朴、泪杉等,有亚热带属种如罗汉松、铁杉、银杏等,这均表明当初的气温要比现在温暖的多,是一种温暖湿润的气候;闵隆瑞等(2003)从井儿洼钻孔岩心采样进行孢粉分析,所得结果认为可以归纳为64个植物自然科属。
4、湖相叠层石保护区湖相叠层石分布比较广泛,形态各异,有柱状、菜花形、锥体状、包心菜状和皱纹状等。
据夏正楷、闵隆瑞等对虎头梁和东目连出露叠层石的研究,认为该区发育多层藻迹层和小范围大叠层石(个体高20cm)。
其中东目连出露的大叠层石延伸1km,构成古藻坪微地貌,其年龄推测为220ka左右。
镜下鉴定为Phormidium tenue(Menegh)Genegh(蓝藻门的纤细席藻种)和Lyngbya Limnetica Lemmermann(湖泊鞘丝藻种)、Chroocoocaceae(色球藻科)和Nostocaceae(念球藻科)等。
不同形态叠层石反映不同发育阶段,藻迹层发育于高水位边缘部位;大叠层石发育于高水位与低水位之间边缘部位。
研究认为气候暖干、盐度高及大量苔藓虫、介形虫、龙介科蠕虫等生物存在的环境有利于大叠层石形成,并推断当时该处古湖的古环境、古气候特点属温和略干的淡水—半咸水滨、浅湖,其周围植被属森林—稀树草原。
六、地貌景观保护区宏观、微观地貌多样,其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构造、流水、湖积、黄土、岩溶、冰缘、重力等。
其形态类型主要包括台地、河谷、冲沟、潜洞、落水洞、土墩、土柱、土桥、断层崖、溶洞、融冻褶皱等。
区内代表性地貌有南辛庄湖积(黄土)台地;大田洼湖积(黄土)台地;桑干河与壶流河河谷地貌;北柏山—杨庄黄土沟(冲沟)梁(平梁);郝家台保护区东部碳酸盐溶洞(溶隙、容孔);保护区台地边缘、沟谷坡地随处可见的潜蚀洞、落水洞、土穴、土墩、土柱、土桥等假岩溶地貌;虎头梁冰缘地貌和叠层石微地貌;郝家台保护区崩塌与柱状节理微地貌等。
山西乡土地理知识要点
山西乡土地理知识要点1.简称:晋2.行政中心:太原3.行政区划: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5个县)①太原,山西省省会,简称并,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
②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③阳泉市古称“漾泉”,位于山西省东部,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北接忻州市,东隔太行山与石家庄市相望,西接太原市,南邻晋中市;地处黄土高原东缘。
④长治古称上党、潞州、潞安府等,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段,东部与河北邯郸、河南安阳交界,西部与临汾交界,南部与晋城交界,北部与晋中交界。
⑤晋城市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交界处,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的美誉。
东、南依太行、王屋二山与河南省新乡、济源、焦作交界,西依中条山与临汾、运城衔接,北依丹朱岭、金泉山等山脉与长治接壤。
⑥朔州桑干河上游,西北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扼雁门关隘,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内外长城之间,西北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扼忻州市雁门关隘。
⑦晋中山西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山,西临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南与长治市、临汾市相交,东北与阳泉市相连,西南与吕梁市接壤。
⑧运城古称河东,关公故里,地处山西西南部,北依吕梁山与临汾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河南济源毗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渭南、河南三门峡及洛阳相望。
⑨忻州古称“秀容”,简称“忻”,别称“欣”,素有“晋北锁钥”之称,地处山西省北中部,北邻大同、朔州、呼和浩特,南毗太原、吕梁、阳泉,西隔黄河与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相望,东倚太行山与河北石家庄、保定接壤。
山西省临猗县自然村名与地理环境要素
山西省临猗县自然村名与地理环境要素燕 鑫 贾文毓(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4)摘要:采用了统计法、归纳法、表格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山西省临猗县自然村名的命名与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探究了其中形成的原因,总结出自然村名的命名受姓氏因素影响最大。
并且通过对临猗县自然村名的研究,有利于让人们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地理环境要素对临猗县自然村名的影响,加深人们对临猗县自然村命名方式的了解,这为以后临猗县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自然村名;临猗县;语源类型;地理环境要素1 引言对于地名的研究我国学者起步较晚,冯志涛与南吉卓玛把地名与所在区域的文化结合起来,分别研究了吉林省和甘南藏区地名中所反映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精神文化;王娜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分析古徽州地区多种多样的通名、方言俗字、雅化现象、宗族思想以及地方宗教信仰等,研究了徽州区域社会的历史背景;杜丽媛等人则对杭州市行政村地名分类及其与经济发展的联系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地名演变趋势做出了预测。
我国学者对于地名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对于县级以下的小地名关注较少、对地名语言因素的研究较多而对地名的地理因素研究较少。
本文拟以临猗县自然村名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与分析。
通过采用统计法、归纳比较法等方法,从地理角度分析山西省临猗县自然村名命名和地理环境要素的关系。
2 山西省临猗县基本概况临猗县古称郇阳,为山西省运城市下辖县。
临猗县由临晋县和猗氏县合并而成。
至2014年,临猗县辖9个镇,5个乡,2个工贸区,分别是:嵋阳镇、七级镇、耽子镇、三管镇、庙上乡、北辛乡、角杯乡、北景乡、楚侯乡、牛杜镇、闫家庄工贸区、卓里工贸区。
临猗县历史悠久,平畴万顷的自然环境,令郇伯封国,猗顿富兴;沃饶近盐的地理优势,使尧舜时为甸服之地,夏代时建猗国于此。
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故而四季分明,冬季雨雪稀少;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相对集中,但常有不同程度的伏旱;秋季一般多连阴雨天气。
山西方维基础
山西方维基础山西方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省份。
山西方位于北纬34°34′19.2″至40°44′38.33″,东经110°14′24″至114°36′6″之间。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山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自然资源。
首先,山西位于中国的黄河以西,与河北、内蒙古、陕西和河南四个省份相邻。
其中,河北和陕西位于山西的东西两侧,内蒙古和河南则分别位于山西的北部和南部。
山西地理位置的特点使得它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战略地位。
山西的地形地貌以中山为主,大部分地区被山脉所覆盖。
山西的地势起伏,山地和丘陵地区占据了大部分面积,平原较少。
其中,太行山位于山西的东北部分,孤山山脉和吕梁山脉则分别位于山西的西北和西南部分。
这些山脉交错纵横,构成了山西独特而丰富的地形地貌。
山西的气候特点主要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而潮湿。
由于山西位于中国的内陆地区,受到水汽的限制,降水较少,而且大部分降水集中在夏季。
山西的气候特点导致了农业的困难,但也创造了山西独特的自然风光。
山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首先,山西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是中国煤炭资源的重要省份之一。
山西的煤炭产量在中国居于前列,这也为山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此外,山西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铁矿石、石灰石、白云石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山西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此外,山西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
诸如云冈石窟、平遥古城、喜峰口等历史文化名胜和风景名胜都是山西的重要旅游资源。
游客可以在山西感受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总结起来,山西位于中国的黄河以西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山西地形复杂多样,气候独特,这为山西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希望以上介绍能够对您了解山西方位有所帮助。
山西地理概况
山西地理概况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
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
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等11个地级市,共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
省会太原,省政府驻太原市府东街。
名胜古迹历史名人众多。
一、地理环境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
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
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二、地形地貌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
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
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境界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依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
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
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 以上。
以山西平面地图看,是一个斜长方形,由东北斜向西南,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
从地形看,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山脉构成的高台地。
山西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长治盆地。
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
三、主要山脉山西,山脉很多。
山脉延绵起伏,丘陵起伏,沟壑纵横,雄险巍峨。
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
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
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华北最高峰。
中部由北而南分布有大同、忻州、太原、临汾、长治和运城等盆地。
山西省行政地名与地形地貌的关系研究
山西省行政地名与地形地貌的关系研究作者:李艳萍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06期摘要地名是特定地理实体的指称,是一定地域的标志。
地名不仅代表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指明它的类型,而且还常常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
地名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又能指示出地理环境的特征,并反映人类对地理环境特征的认识。
根据地理特征命名的地名最为常见,也是主要的地名命名方式之一。
地形地貌类的地名不仅保持时间久远,而且深受人们的喜爱。
关键词地名行政地形地貌中图分类号:P217 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ministrative PlaceNames and Topography in ShaanxiLI Yanping(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Shaanxi 041000)Abstract It is a specific geographic entity referents and a symbol of certain area.Place names not only represent the named object's space position, specify its type, but also often reflect the local geographical or cultural geographic features. Place names are geographic environment, and can indicate th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flect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geography. According to geographical features named place name is most common, but also the main way of naming. Landform type names not only maintain a long time, and loved by the people.Key words names; administrative; topography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黄河中游地区,东邻河北,西临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省乡镇地名的类型及地理分布Word版
山西省乡镇地名的类型及地理分布内容摘要人们根据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高大的标志性地理实体作为参照物经过长时期的文化积淀民族交流最终演化为如今的乡镇地名。
自然地理类主要包括:地形、方位、水文;人文地理类主要包括:姓氏、建筑、军事;其他类主要包括史事、聚落等;通过统计做各类型对比的统计图表,进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山西省乡镇地名的命名和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密切相关。
【关键词】山西省乡镇地名地理分布The villages and towns in Shanxi Province place names oftypes and distributionAbstractPlace names is a kind of culture symbol, recorded the local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takes shanxi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by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 classification method, carries on the induction analysis to shanxi city village administrative village, expound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physical geography, human geography and other factors.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category includes: terrain, bearing, hydrology, other geographical factors; human geography class mainly includes: name, construction, military;other types include the historical events, Settlement; do statistical charts of various types of contrast through the statistics, and the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local analysis of the final conclusion, the administrative village of shanxi city name naming and the local natural and human environ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Key words】shanxi;the villages place names;The geographicaldistribution目录1 引言 (1)2 山西省基本概况 (1)3 山西省乡镇地名概况 (1)4 山西省乡镇地名的类型及地理分布 (2)4.1自然地理命名的类型及地理分布 (2)4.1.1方位与地名 (3)4.1.2地形与地名 (4)4.1.3水文与地名 (4)4.2 人文地理命名的类型及地理分布 (5)4.2.1姓氏与地名 (6)4.2.2建筑与地名 (6)4.2.3军事与地名 (6)4.3其他要素命名的类型及地理分布 (7)5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山西省乡镇地名的类型及地理分布学生姓名:李改媛指导教师:贾文毓1 引言地名可以体现一个区域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特征,研究地名可以深入地了解当地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
山 西 省 情 概 况
山西省情概况自然地理一、位置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4°36′——40°44′,东经110°15′——114°32′。
山西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北抵绵绵长城脚下。
因外河而内山,故有“表里山河”的美称。
二、面积、地形山西省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
从地图上看,其轮廓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整个地貌是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型高原,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
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三、主要山脉、河流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有太岳山。
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
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
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
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偏关、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柳林、石楼、永和、大宁、吉县、乡宁、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平陆、夏县、垣曲19个县的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沿途有偏关河、县川河、朱家川河、岚猗河、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昕水河、鄂水河、汾河、涑水河、沁河、丹河等支流源源注入。
四、气候特征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4°——14℃之间。
山西省乡镇地名与地理环境要素
山西省乡镇地名与地理环境要素摘要:指出了地名是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用以区别个体地物的语言符号。
地名具有民族性、地理性、相对稳定性和社会性的特点,能够体现出一个地区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
以山西省1892个乡镇地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类、综合分析等方法,对乡镇地名进行了分类处理并且分析了其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山西省乡镇地名与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地名名称特征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山西省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促进山西省的经济建设和发展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中国论文网/7/view-12990216.htm关键词:乡镇地名;地理环境要素;山西省中图分类号:K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60151031引言地名是人们对环境中具有特定位置、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方所共同约定的语言符号。
我国古代就有对地名的记载及解释。
东汉班固编著的《汉书・地理志》是我国正史中最早的一部具有地名学研究意义的著作。
明清时期郭子章编撰的《郡县释名》是我国第一部对地名进行解释的著作。
但是,古代没有专门研究地名学的学科,而仅仅是附属于文学、历史学。
对地名的研究也是零散的,只是对具体地名的记述,不研究其发展和分布规律。
现代中国建立了地名学专门研究地名的学科。
出版了很多有关的著作、刊物等。
1979年在山西创刊的《地名知识》、�A林甫的《中国地名学源流》等。
近年来对山西省乡镇地名的研究并不多。
本文主采用分类、归纳、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山西省的乡镇地名进行分类并对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论述。
2山西省地理概况山西省位于华北平原以西、黄土高原的东部,与河北、陕西、内蒙古自治区相邻。
山西高原平均海拔1000 m左右。
地表覆盖深厚的黄土,受断层作用及流水切割,整个高原岭谷交错。
地形大致为中部是一连串的盆地(大同、忻县、太原、临汾、运城盆地等)。
东部山地以太行山脉为主,呈东北-西南向多字型构造排列。
山西省平陆县自然村名与地理环境要素
山西省平陆县自然村名与地理环境要素作者:宫殿清卫兴鹏田浩宇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第8期宫殿清卫兴鹏田浩宇引言地名既反映当地历史时期和现实阶段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又记录着诸如民族兴衰、社会变迁、经济生产、军事活动等纷繁的文化景观信息。
除此之外,地名还是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也为语言学、地理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宝贵资料。
研究地名与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对地名的理解、保护、发展有着一定的意义。
我国对地名研究来源已久且成就辉煌,如北魏的郦道元在其著作《水经注》中记载了15000个地名,并对其中的1052处地名做了渊源解释。
现代贾文毓主编的《中国地名词源》、史为乐《中国地名考证文集》等都对地名进行了研究。
虽然上述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于我国县级以下的各个自然村名的研究不多,尤其是自然村名的地理因素关注更少。
一、平陆县概况平陆县隶属山西省运城市,地理位置在北纬34° 50,东经lll° 13。
地处秦、晋、豫交界处的黄河三角地带,北靠中条山与运城盆地相依,南临黄河与河南省三门峡市相望,东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与河南省洛阳市、郑州市为邻,西与芮城县为邦。
平陆县地处中条山南麓,有3195条沟,268座山,71个滩,24条垣,县城以东15公里处的黄河沿线表现为“丹霞地貌”。
二、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一)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平陆县统计的数据,本文是为揭示古代乡村聚落名称与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
平陆县辖6个镇、4个乡、1区。
因此1109个自然村名加以分析。
(二)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以及地名词典,利用互联网和地名有关数据,利用EXCELL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
三、平陆县自然村地名的统计由于许多村名是多种形式组合命名,所以分类统计时出现重复统计,但这并不影响本次分析的结果,统计结果:自然要素主要包括:地形712、方位458、水文103、生物69、水文63、形态50、颜色24、距离13、土壤14、季节5、矿藏6等。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山西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山西山西是中国华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部。
它的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在八年级地理下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山西的知识点,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山西地理位置和边界山西位于中国华北地区的西部,其北部、东北部和东部与河北、内蒙古、陕西、河南等省份相连,南部和西部则与山东、河南等省份相接。
由于这个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得山西在交通运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领域中具有优势。
二、山西的地形地貌山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有大片的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多种地形。
山西东部地势平坦,是农业发达的地区;西部地势较高,以太行山为主要山脉,河流纵横,沟壑纵横,地势险要,常年云雾缭绕。
山西是一个矿产丰富的省份,拥有煤炭、铁、铜、铝等多种矿产资源,是中国的主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三、山西气候特点山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两季温和。
山西气候多样化,不同地区之间气候有明显差异。
山西的气候条件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在农业方面,春季适宜耕作,夏季适宜收割农作物,冬季适宜种植麦类等作物。
四、山西的资源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地下资源丰富,尤其以煤炭资源最为丰富。
山西的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煤炭储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除此之外,山西还拥有大量的铁、铝、铜等矿产资源。
山西的人口较多,耕地面积较小,然而得益于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地下资源,山西的经济依然、蓬勃发展。
五、山西的文化遗产山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地域辽阔,文化底蕴深厚。
山西有许多历史文化景点,例如:晋祠、乔家大院、恒山文化景区、岢岚风景区等等。
此外,山西的传统手工艺也很有名,如悬空寺、陶瓷、剪纸等等,这些都是历史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为山西省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总之,山西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省份之一。
我们对于山西这个美丽的省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希望未来它能有更好的发展。
山西地形地貌和资源
山西地形地貌和资源提起山西,人们总提起老陈醋、煤、重污染,把落后贫穷联系在一起。
纠其原因在于山西工业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以粗放型工业为省内经济的龙头。
而提起香港、广东、江苏、浙江、上海,人们自然想到那里经济强大、工业发达。
提起日本、德国人们又会想到科技发达。
提起美国人们又想到综合实力的强大。
早期中国需要用煤换取日本高附加值机器。
那些都是可以再生的,而我们所出口的却是不可再生的。
中国需要向外出口一亿件服装或鞋才能换来科技含量高的大型飞机。
原因在于中国科技、工业落后太多。
人家却在科技和工业遥遥领先。
率先形成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物质、能量进行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在环境方面追求低污染甚至零污染排放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
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
“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的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也就是说,人们必须学会通过从源头上降低投入,以预防和减少废弃物产生而不是产生后治理的方法;“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旨在延长原材料、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时间和利用强度,即尽可能地多次以及尽可能有多种方式使用、利用物品,防止物品因过早被废弃而退出生产和消费过程成为垃圾;“资源化”原则则是属于输出端的方法,旨在通过把废弃物再次或多次地变成资源以增加源头供应量和减少最终处理量。
山西乃至中国要改变落后状况必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要发展可循环的工业体系,首先必须认识自身的特点和不足。
然后才能提高综合实力去世界上竞争。
中国崛起看中部,中部崛起看山西。
第一篇了解山西地形地貌和资源以应对循环经济发展山西地理位置山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
北界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隔黄河与陕西省相望,南抵黄河与河南省为邻,东依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毗连。
山西省乡级地名类型及统计分析
山西省乡级地名类型及统计分析作者:王亚辉来源:《价值工程》2016年第30期摘要:地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对区域中的地名类型与地理环境关系进行分析,对于统筹区域中人地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以山西省为研究区域,乡级地名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类法、统计分析法、图表法对山西省乡级地名类型与地理环境关系进行分析。
分析表明,山西省乡级地名的命名是当地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反映人文地理特征的地名在乡级地名中所占比例较大。
Abstract: Place names can reflect the features of loc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lace name types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n the reg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oordinating the human-place relationship in the region. This paper takes Shanxi Province as the region of research and town-level place name typ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wn-level place name types and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Shanxi Province with the methods of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chart.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wn-level place names of Shanxi Province are the outcome of the combined action of local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factors, and the place names reflecting the human geography characteristics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关键词:山西省;地名类型;地理环境Key words: Shanxi Province;place name type;geographical environment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122-030 引言地名在区域中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它的形成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七年级上册山西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山西地理知识点山西是我国的一个省份,位于华北地区。
它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上册学生需要了解的一些山西地理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山西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东经110°14′30″-114°33′40″,北纬34°34′24″-40°45′40″之间。
它东临河北省,西连陕西省,南接河南省,北界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的东部边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峦起伏,河流众多。
二、地形地势山西的地形地势多样,主要可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个区域。
北部是大兴安岭山脉的延伸,地势较高,山峰众多,气候较寒冷。
中部是黄土高原,地势相对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南部是太行山脉的一部分,地势较高,山峰陡峭,自然风光优美。
三、气候特点山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温变化较大。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年降水量较少,多集中在夏季,春秋季节干燥。
山西境内的山区气候较凉爽,河谷地带气温适宜。
四、水系山西境内有多条主要河流,其中最重要的是黄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山西境内最重要的河流。
除了黄河,山西还有运河、浑河等河流。
五、自然资源山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
山西是中国煤炭产量最大的省份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煤炭生产基地。
此外,山西还有铁矿、铝土矿等矿产资源,以及水力、风力等可再生能源。
六、历史文化山西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山西,你可以找到很多古建筑、寺庙、古城堡等历史遗迹。
比如,晋祠、云冈石窟、壶口瀑布等都是山西的著名景点。
七、经济发展山西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省份之一。
由于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工业一直是山西的支柱产业。
此外,山西还发展了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
最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山西的旅游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山西地理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了解山西的地理特点和丰富的资源,增加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乡镇地名与地理环境要素
作者:闫玉鑫贾文毓
来源:《绿色科技》2017年第16期
摘要:指出了地名是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用以区别个体地物的语言符号。
地名具有民族性、地理性、相对稳定性和社会性的特点,能够体现出一个地区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
以山西省1892个乡镇地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类、综合分析等方法,对乡镇地名进行了分类处理并且分析了其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山西省乡镇地名与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地名名称特征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山西省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促进山西省的经济建设和发展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乡镇地名;地理环境要素;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6015103
1引言
地名是人们对环境中具有特定位置、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方所共同约定的语言符号。
我国古代就有对地名的记载及解释。
东汉班固编著的《汉书·地理志》是我国正史中最早的一部具有地名学研究意义的著作。
明清时期郭子章编撰的《郡县释名》是我国第一部对地名进行解释的著作。
但是,古代没有专门研究地名学的学科,而仅仅是附属于文学、历史学。
对地名的研究也是零散的,只是对具体地名的记述,不研究其发展和分布规律。
现代中国建立了地名学专门研究地名的学科。
出版了很多有关的著作、刊物等。
1979年在山西创刊的《地名知识》、华林甫的《中国地名学源流》等。
近年来对山西省乡镇地名的研究并不多。
本文主采用分类、归纳、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山西省的乡镇地名进行分类并对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论述。
2山西省地理概况
山西省位于华北平原以西、黄土高原的东部,与河北、陕西、内蒙古自治区相邻。
山西高原平均海拔1000 m左右。
地表覆盖深厚的黄土,受断层作用及流水切割,整个高原岭谷交错。
地形大致为中部是一连串的盆地(大同、忻县、太原、临汾、运城盆地等)。
东部山地以太行山脉为主,呈东北-西南向多字型构造排列。
西部山地以吕梁山脉为主。
其中五台山的主峰北台顶海拔3058 m,是华北地区的最高峰。
全省山地、高原、丘陵约占总面积的72%,盆地占28%。
山西省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省内河流分为黄河、海河流域。
省境内北部、东部地区属于海河水系,主要包括桑干河、清漳河、滹沱河、浊漳河。
西部、南部属于黄河水系,其中汾河是最重要的支流。
这些河流的流量变化和泥沙含量都很大。
山西省总面积15.67万km2,下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级行政单位。
总人口3664万人(截至2015年底)。
3山西省乡镇地名的统计与分布
笔者共统计山西省乡镇地名1892个。
将其归纳为自然、人文两大类。
其中自然类统计地名个数为1249个。
分为方位、水文、地形、植物、特征、颜色、动物、地物、天文、气象、土壤、形态、矿藏、声音、季节15类。
人文类地名统计个数为1506个。
分为姓氏、建筑、史实、军事、聚落、意愿、经济、谐音、数字、驻地等27类。
统计分析得出:自然类地名占以“方位”“水文”“地形”运用最多,占自然类70.94%。
人文类以“姓氏”“建筑”“史事”应用最多,占人文类的56.25%(表1、2)。
4山西省乡镇地名分析
4.1山西省乡镇地名与自然地理要素
4.1.1乡镇地名与方位
山西省方位类地名共计385个,占总地名20.35%,在自然类地名中占比最大,比例为30.82%。
涉及到的方位名词有东、西、南、北、中、上、下、南阳、西南、西上、上东、向阳等。
可以得出方位地名:①在有地理实体为参照的前提下,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相对地理实体的地理位置,例如:平定县的南坳镇,是由于村子位于南川河北岸的山坳中而得名。
②一些方位地名能够反映相对于另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例如:新荣区的上深涧乡,是由于村临深沟,与下深涧乡相对而得名。
方位地名广泛应用于地名中可以看出人们在对一个地方的命名时重视明确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图1)。
4.1.2乡镇地名与水文
山西省水文类地名共计294个,在自然类地名中占第二位,占总地名15.54%。
山西省境内有1000多条河流,以季节性河流为主,且水量的季节变化大。
在村落的选址时,为了发展农业和便于生活的用水,大多会靠近水源地。
因此,乡镇地名受水文的影响较大。
例如:
古交市的河口镇,因其地处石磨河入汾河口处而得名。
山西省全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多灾害性天气,尤其以旱灾最为严重,在乡镇中,人们多挖井蓄水。
在乡镇地名中共有16个地名与“井”有关。
如平鲁区的井坪镇,是因为有一古井且地势平坦而得名。
4.1.3乡镇地名与地形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上,具有较为完整的黄土地貌类型。
包括沟间地貌和沟谷地貌。
其中沟间地貌包括塬、梁、峁,沟谷地貌包括细沟、浅沟、切沟、冲沟与河沟。
本文统计地形类的乡镇地名共有247个,占总地名的13.05%。
涉及到的地形名词有沟、峪、山、坪、岭坡、崖、峁、梁、口等。
由于黄土高原受流水、重力、潜蚀和风蚀作用的影响,尤其受流水作用的影响最大。
整个高原被沟谷割裂,所以人们多聚居在较为平坦的塬上或是低平的沟谷。
反映在乡镇地名中“坪”有26个、“峪”有53个、“沟”有32个,共计111个,占地形类乡镇地名
44.94%。
如:峪口乡、公峪乡、寺坪乡、下坪乡、土沟乡、西沟乡等(图2)。
4.2山西省乡镇地名与人文地理要素
4.2.1乡镇地名与姓氏
在历史上山西曾是人口大省,明朝时期,山西省向全国各地移民18次,总人数近数百万人。
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祭祖堂里供奉着1230个从大槐树迁出去的所有姓氏,被认为是海内外华人华侨寻根问祖的地方。
山西省乡镇地名与姓氏有关的共计512个,占总数的27.06%,占比最大。
大部分与姓氏有关的乡镇地名是因为该姓氏是居于此地或是该姓氏聚居于此的人数最多。
例如:上兰镇、西谷乡、西忤乡,是由于兰姓、谷姓、仵姓始居而得名。
还有一些与姓氏有关的地名是与历史名人有关,例如:祁县的城赵镇,是由于战国时赵襄子在此筑城而得名。
4.2.2乡镇地名与建筑
建筑类地名共有215个,占总地名的11.36%。
涉及到的词语有:城、寨、堡、桥、寺庙、坊等。
其中与“城”有关的有120个,“寨”有关的有16个,与“堡”有关的有24个,共160个,占建筑类地名的74.42%。
在中国,最早的“城”是一种防御设施,抵御野兽、敌人。
“寨”一般是指军队的驻地。
“堡”是专指有防御功能的建筑。
都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
例如:石城镇、东城乡、寨上乡、英寨乡、拒墙堡乡、新平堡镇等(图3)。
4.2.3乡镇地名与史事
山西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尧、舜、禹时期在山西境内建立都城。
春秋时期称为晋国,出现了“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并为“战国七雄”之列。
在山西有许多的历史名人、古战场,也因此产生许多与历史史事有关的乡镇地名。
本文归纳的与史事相关的地名共120个。
占总地名的6.34%。
例如:清徐县的集义乡,是唐代大将李光弼平安禄山叛乱、收复太原时,村民集众举义应之而得名;芮城县的风陵渡镇,是因为传说女娲姓风,其陵墓位于此地而得名。
5结论
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自身的相对稳定性,能够反映地名词义中的自然、人文特征。
通过对山西省乡镇地名的分析,可得出其具有以下特点:①按照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对山西省乡镇地名进行分类,其中与自然地理要素相关的占66.01%,人文地理要素占79.39%,可以看出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比自然地理要素大。
②在所有地理要素中“姓氏”的占比最大。
③地名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地名中涉及到的“方位”“水文”“地形”等能够反映出山西省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特点,特别是受黄土地貌类型的影响很大。
人文类方面,“姓氏”“建筑”“史事”等可以看出山西有十分深厚的历史底蕴,山西人对于姓氏的看重尤其体现出其对家族观念的看重。
每个地方的地名词义中都能够反映当地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从而为研究当地的自然面貌、人文现象提供宝贵的资料。
参考文献:
[1]
中国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地名学文集[M].北京:测绘出版社,1985.
[2]牛汝辰.名实新学-地名学理论思辨[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
[3]华林甫.中国地名学史考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范瑞霞,贾文毓.河北省乡镇地名与地理环境要素[J].环球人文地理,2016(2).
[5]伍光和.自然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