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三大关键

合集下载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个研究框架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个研究框架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个研究框架作者:沈满洪来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第1期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概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部分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阐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问题。

可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提出科学问题是解决科学问题的一半。

为便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本文提出如下六个部分构成的研究框架。

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涵与地位(一)相关核心概念的内涵界定对于“制度”的含义有三种不同的理解:一是“组织”,二是“规则”,三是既是“组织”又是“规则”。

新制度经济学派代表人物道格拉斯·C·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

① 本文主要从“规则”角度进行理解。

因此,生态文明制度就是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规则,是关于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消费行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开发、生态科技创新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

就生态文明制度而言,既包括环境法律、环境规章、环境政策等正式制度;又包括环境意识、环境观念、环境风俗、环境习惯、环境伦理等非正式制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命题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而不是“生态文明制度创新”。

“建设”既包括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制度继承,又包括根据新情况新形势而开展的制度创新;“建设”既包括单一制度的建设,又包括制度体系的建设;“建设”既包括制度体系或结构的完善,又包括制度实施力度的加强。

基于此,需要回答下列科学问题: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已有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一般的制度建设有何共性和个性?(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构成要素生态文明的构成要素主要是: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生态消费、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生态科技、生态制度(可视作“生态文明制度”的简称)。

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

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

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叶超今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入分析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结新时代十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

”即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这“五个重大关系”。

一、深刻理解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的重要论述高度契合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

新发展阶段,准确领会和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关系”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对于我们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是新发展阶段推动我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亟待保护的严峻形势,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始终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居住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键信息项:1、改革目标2、改革原则3、主要改革任务4、实施步骤5、监督与评估机制6、保障措施1、改革目标11 明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111 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方面。

112 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过度消耗。

113 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2、改革原则21 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

211 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保障公众的生态权益。

212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213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新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

214 坚持统筹协调,注重各项改革任务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改革合力。

3、主要改革任务31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清晰界定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和权利。

311 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312 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能源、土地等资源管理制度。

313 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推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和生态保护的利益补偿机制。

314 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加强环境污染的源头防控和全过程治理。

315 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16 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4、实施步骤41 制定详细的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各项任务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主体。

411 分阶段推进改革任务,先易后难,逐步深化。

412 加强试点示范,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和领域开展改革试点,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

5、监督与评估机制51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任务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任务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任务是什么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地球未来的重大课题。

在当今时代,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严峻挑战,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任务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转变发展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前提。

长期以来,传统的发展模式往往侧重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这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理念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恶化。

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中,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这包括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保护和治理。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要严格控制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和扬尘等污染物的排放,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改善空气质量。

对于水污染治理,要加强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处理,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生态功能。

同时,要重视土壤污染的修复和治理,防止土壤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合理利用资源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必须珍惜和节约使用。

要推进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在能源领域,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加强土地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此外,还要加强对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

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我们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重点

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重点

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重点作者:暂无来源:《世界环境》 2016年第2期文/马妍1 董战峰2 李红祥2我国正在进入工业化后期,经济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承载力已接近或达到上限,社会公众对环保工作的期待越来越高,水、气、土环境质量改善面临巨大挑战,一些深层次的环境管理体制问题也越来越难以适应环境形势变化的需要,需要尽快统筹改革深化,积极推进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一、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环境管理体制对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总体形势的一个基本判断是,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已经基本建立了相对较健全的环境管理体制。

回顾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是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对环保工作认识的不断加深而逐步发展完善的。

总体上具有三方面基本特征:一是环境管理体制建设从无到有,随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不断深入而不断加强,事权不断扩大,能力建设不断强化,环保体制建设不断发展健全;二是发展历程曲折,总体是一种被动式的、问题导向式的模式;三是尽管环保体制建设在不断健全,但是仍难以适应我国快速变化的环境形势需要。

在1974年之前,我国没有专门的环保部门,1974年成立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实现了环保部门从无到有的跨越,但是职能仍分散在水利、土地等资源管理部门以及有关经济部门;1982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其他部门合并组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保部门能力建设有所弱化,与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还是难以适应;1988年独立设置国家环境保护局,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并逐步加强了环保部门生态保护职能;1998年将国家环境保护局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8年组建环境保护部,确立了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三大职能领域。

总体来看,我国环保部门从无到有,从没有专设的环保部门,到目前的环境保护部,总体上呈现了一种渐进式发展规律,特别是自1988年以来,环保部门体制改革三级跳,环保事权、能力、水平等全面提升,环保部门系统性不断加强。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举措之一。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的理念,转变发展观念,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要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鼓励企业倡导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二、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要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形成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着力保护好生态环境,推动建设美丽中国。

要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加强生态恢复治理,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修复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四、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生态文明观念和意识。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观念和意识。

要加强对学校、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和管理,引导人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生活方式。

五、加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力度,推动相关政策法规落地实施。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统筹协调,加大改革力度。

要保持改革的力度和决心,推动各项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地实施,确保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建设好美丽中国。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生态文明观念和意识;加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力度,推动相关政策法规落地实施。

中国共产党十八界三中全会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具体内容全文及解读

中国共产党十八界三中全会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具体内容全文及解读

中国共产党十八界三中全会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具体内容全文及解读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51)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

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

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5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

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53)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

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

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

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

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54)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主动适应新常态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

主动适应新常态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

主动适应新常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12月1日)——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二〇一四年年会上的讲话环境保护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周生贤发表题为特别演讲摘录(个人认为有用的)今年的国合会以“绿色发展的管理制度创新”为主题进行研讨,契合当前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和中国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很有意义。

这里,我就适应新常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谈些看法,同大家交流探讨。

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基本原则、工作布局和重点任务,提出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对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明确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制定完善生态补偿和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相信,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环境法治必将日趋完善,为推进环境与发展事业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和更加有力的武器。

从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任务,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再到四中全会,我们党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建设任务、改革任务、法律任务,显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环境保护认识上更加清醒,态度上更加坚决,内容上更加丰富,要求上更加明确。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
- 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机制和健全生态资源环境保护机制。

- 按照省政府进度要求,完成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

- 全面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 深入推进全民所有土地、矿产自然资源资产有偿出让制度改革。

- 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建立红线问责指标体系,强力推进青山、碧水、蓝天、绿地“四大工程”。

- 深化河长制改革,建立区域和流域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

- 探索建立乡镇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 逐步构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 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 按照《湖南省饮用水源保护条例》,推进水源保护管理责任体系改革。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9中国发展观察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完善生态媚継M,纖《棘讓___力现代化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如何推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时代命题,部署 了一系列重大任务和举措。

全会 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 称《决定》)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系统部署,充分 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 部分(一)生态文明建设在“五 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日益稳固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 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与体制改革,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2018年5月,全国 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陈健鹏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

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从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资源高效利用制度、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四个方面对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行了阐释,进一步阐明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谋划。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的要求。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体制改革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一、坚决打好生态保护和治理的攻坚战。

生态环境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条件,必须做到生态文明先行、节约发展、绿色发展。

要加大对生态保护和治理的投入力度,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要加大对水土保持、森林防火、湿地保护、海洋环保等领域的力度,推进生态质量改善工程。

二、改革生态环境监管机制。

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监测、评估、预警和事后追责机制。

要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必须得到切实执行。

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提高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

三、推动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

要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加大对绿色技术和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加强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

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增强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

要加大对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

要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和教育,让人们认识到生态文明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五、加强国际合作,共建美丽中国。

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

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合作,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要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合作,推动环境技术转让和经验交流。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公众积极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建设出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生态过程良好、生态效益明显、生态文明共建共享的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一、前言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这个背景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提出就显得重要而紧迫。

本文将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关键内容、实施措施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关键内容1. 完善制度保障。

建立生态文明站立不稳、行动无力的直接原因是缺乏制度保障。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核心就是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确保各个部门和领域之间的协作互动,有效管理和维护生态环境。

2.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在制度保障的基础上,必须深入开展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提升。

这包括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加强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和建设绿色城市。

3.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通过制度保障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最终的目的就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意味着要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形态,倡导低碳、循环、绿色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实施措施1. 加强立法工作。

要确立法定保障,深入开展制度立改废释工作,健全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优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和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

2. 优化资源配置。

对生态环境资源的配置要重视,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要优先考虑资源的环保(绿色性)优先。

对于资源开发与环保的冲突,要通过立法、政策、监管进行协调,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节约环保成本。

3. 推进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

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物排放、治理、治理成效的定期排查、监测与现场检查,把污染防治延伸到源头和工艺过程,清除违法违规排污点,细化排污防治标准,推进取缔落后企业。

4. 推进清洁生产。

从资源利用、生产过程,到产品消费、废弃物处理等多个方面,协调采取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清洁生产,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生产能力的提升,同时促进企业规范发展。

“五位一体”背景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五位一体”背景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五位一体”背景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作者:张宇轩来源:《商展经济》 2020年第19期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张宇轩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等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新时代,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需要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相融合,形成“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相辅相成,才能发挥其自身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向中图分类号:F211 文献标识码:A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0.09.38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促进国家的整体发展。

事实上,只有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才有利于国家发展少走弯路,保护自然也是保护人类自己。

那么,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受到威胁时,如何做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尤为重要。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涉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它已经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中,正如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建设与以上四种建设共同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需要与其他四种建设相辅相成地发挥其自身的关键作用。

1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融入经济建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建设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生态建设的发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也需要融入经济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融入经济建设主要涉及如何解决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资源滥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如何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上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是密不可分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自然也要与经济建设进行充分融合。

首先,对于自然资源滥用问题来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可缺少,但是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无论是用一些少一些的不可再生资源,还是需要时间周期进行恢复的可再生资源,其利用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这样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试题答案

生态文明试题答案

生态文明试题答案1. 过度强调均衡发展,将(A)市场竞争力。

(单选)A削弱B增强C不改变D不确定2. 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D)。

(单选)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B空间层次性C造成多种典型污染D以上都是3. 属于二次能源的有(D)。

(单选)A海洋能B小水电C地热能D氢能4. (B)年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8年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也都着眼于环境污染的溯源式预防。

(单选)A2000B2002C2004D20085. 在生态公正前提下的社会公正,就是(ABCD)。

(多选)A财富不能为少数人积累和占有B不能光考虑经济利益的最大化C要考虑社会利益的最大化D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6. 新疆资源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BC)。

(多选)A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以其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实行从价计征B对稠油、高凝油和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实施减征资源税的政策C对开采稠油、高凝油、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的纳税人暂按综合减征率的办法落实资源税减税政策D对有色金属从价计征7. 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有(ABCD)。

(多选)A土地资源B水资源C气候资源D生物资源8. 有经济学家称:“现在新能源企业没有一个可以不靠补贴生存,这样的行业要想成为主流是不可能的。

”(判断)正确9. 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是现代政府采用市场竞争的逻辑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发明。

(判断)正确10.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判断)正确11. 社会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社会发展包括所有的发展方面,广义的社会发展是指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发展。

(判断)错误12. 新能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简答)答:(1)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

(2)资源丰富,可以再生。

(3)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

(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

(5)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

13.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丽中国(多选)

美丽中国(多选)

多选题1、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要使人类的财富持续增长,就必须(ABCD)。

A实行循环经济B 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C改变经济增长方式D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2、生物有机体包括(ABC)。

A动物B植物C微生物3、我国政府生态管理存在着机构(ABD)等管理问题,需要尽快在“多元合作”的维度上展开行政体制变革,主动去适应多主体参与生态治理的新时代。

A职能交叉B条块分割D权责不清4、生态文明的建设和转型不仅需要立法的健全和完善,还需要大量环境经济政策如(ABC)等手段的广泛运用,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

A环境税费B生态补偿C排污权交易5、生物修复包括(ABCD)。

A微生物修复B植物修复C动物修复D酶学修复6、造成大气中气溶胶颗粒浓度上升主要由于(ABC)。

A污染排放B气象条件C下垫面属性改变7、治理水体污染的对策包括(ABCD)。

A用法律手段根治工业污染源B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标准C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完善污水处理系统D利用经济杠杆,推动污水资源化8、雾和霾均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异同点主要在于(ABCD)等。

A组分类型B水分含量C可见厚度D外观颜色9.系统的基本特性包括(ABCD)。

A多元性B整体性C统一性D相关性10、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内容包括(ABCD)。

A陆海层面B区域层面C城乡层面D产业层面11.要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生态坏境的根源和危害,主要措施有(ABCD)。

A有计划地保护生态环境B预防生态环境质量的恶化C控制生态环境污染D促进人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12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状态,具有一定的()。

A自主性、适应性B自动调节、自动控制C韧性机制D稳定性13.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需要(ABCD)。

A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B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C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D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14.“行政界碑”使生态管理的联合行为变得极为复杂冗长,需要进行新的协作制度设计以及一系列由联合行动引发的(ABCD)等等冗长的程序。

2020年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试题及答案

2020年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试题及答案
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提出全面实施()。(2.0 分))
A.河长 制 B.湖长 制 C.湾长 制 D.林长 制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16.关于风能,下列描述正确的有()。(2.0 分))
A.蕴藏量大 B.分布广泛 C.永不枯竭 D.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 带
我的答案:ABC ×答错
17.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包括()。(2.0 分))
17.()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1.0 分)
A.森 林 B.湿 地 C.海 洋 D.耕

我的答案:B √答对
18.()是指如果某一国生产的产品不能达到进口国在节能和减排方
面设定的标准,就将被征收的特别关税。(1.0 分)
A.碳税 B.碳关 税 C.环境 税 D.资源 税
我的答案:B √答对
我的答案:B √答对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痕量污染物的是()。(1.0 分)
A.持久性有机污染
物 B.内分泌干扰物 C.持久性毒害污染 物 D.常规污染物
我的答案:D √答对
5.首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出现“生态文明”一词的是()。(1.0 分)
A.《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C.《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
我的答案:A
16.201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八十九条“国务
院行使下列职权”中第六项“(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
修改为“(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1.0 分)
A.社会文明建 设 B.生态文明建 设 C.物质文明建 设 D.精神文明建 设

三中全会--生态文明的解读

三中全会--生态文明的解读

三中全会--生态文明的解读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资源消耗加速,CO2排放增加,环境压力加大。

中国的环境问题,不仅引起周边国家的抱怨,也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更有甚者把中国的经济奇迹与严重的环境污染画上等号。

如何平衡和协调发展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这种制度体系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公共管治、市场和国际管理的制度体系等。

首先在法律上要加紧修改和完善《环境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建立《气候变化法》。

当前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环境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中,三中全会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会促进解决目前在《环境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中一些争论不休的问题,例如加大惩罚力度和公众广泛参与的问题等。

加快《气候变化法》立法,推动低碳绿色经济发展。

体制改革需破除唯GDP论思想落实环保一票否决权目前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要进一步改革,以适应环境保护的更高目标和更严要求。

首先在各地的政府官员中,破除唯GDP论的思想根源,树立社会、经济、环境全面发展的理念和行动,尤其要把保护环境提到日程上来。

在环境监管中,目前重视事前监管,放松事中监管和缺乏事后监管。

例如在各个项目的审批中有节能和环评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环评和节能的措施却往往没有得到落实,缺乏事后监管是造成我国环境恶化和排放量激增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的地方环保监管部门不管不问,甚至放弃职责或与污染企业同流合污,保护纵容污染的企业。

要严格环境监管部门的职责和干部的考核,真正发挥好环保一票否决的权力。

监管工作中采用行政的手段多,缺乏应用市场的有效手段。

例如监管部门要求污染企业关门整顿,但没有实质性的高额惩罚金,往往使整顿流于形式。

环保部门在各区域的办公室必须加强,因为有些环境危害是跨区域的,例如大气污染、雾霾、酸雨和河流水污染等都带有区域性,必须加强区域的管理部门的职权和惩罚力度。

省级政府要对县的环保部门进行直管,减少和摆脱当地政府对县环境监管机构的掌控和影响。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政治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政治试题(含解析)

2024—2025年度上学期河南省高二年级第一次联考思想政治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4第1~6课。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人类开始不仅仅是存在于物质世界,更在思想的领域中探索着自己,思考自身的存在成为一种哲学行为。

通过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辨,人类赋予了自己更为深刻的生命内涵。

这表明()①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能够上升为哲学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始终③哲学起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④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进行的深刻洞察和探索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历史新纪元”,从改革开放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之所以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奇迹之根源、力量之根本皆在于马克思主义。

可见,马克思主义()①对百余年来中国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②产生于社会实践又指导各国社会实践③是无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的必然产物④能给予中国共产党人不可战胜的力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刻船不可以索遗剑。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百年辉煌的“关键密码”之一。

由此可见()①高质量的“常制”是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②党只有解放思想、不断革新,才能赢得主动③勇于自我革命、坚守传统方能保持党的稳定性④党始终以变化的世界为依据,明理适变并灵活应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我国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加强现有盐碱耕地改造提升,坚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把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广盐碱地治理改良的有效做法,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加强耕地盐碱化防治。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总结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总结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

本文就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一、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意义1. 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目前,全球生态环境状况令人担忧。

气候变暖、空气污染、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都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极大的威胁。

在我国,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环境污染难以避免。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地和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极大地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面对这些严峻挑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和蔓延,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同时,对于我国而言,保护生态环境也是实现绿色发展、推进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3.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能够更好地配合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和措施1. 加强环境立法体系的建设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法律规范体系。

但是,随着环保法实施情况的反映,还需及时修补和完善立法体系的不足。

在加强环境立法方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1)推动立法制度的创新,完善有关环境立法的制度机制;2)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质量和适用性,提高立法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3)加大执法力度,及时纠正和惩处违法违规行为,保护生态环境。

2. 推进资源估价和支付机制改革推进资源估价和支付机制改革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之一。

目前,我国资源价格体系和资源税制存在很大的不足。

为了更好地推进资本估价和支付机制改革,我国应该:1)加快建设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逐步推进资源税制,建立市场化、法制化的资源产权交易市场;2)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生态环保投资,促进生态公益事业发展;3)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和水资源交易等市场化机制的建设,掌握和控制重要资源。

浅谈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浅谈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浅谈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全面发展美丽中国一、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1、生态文明(1)含义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2)核心内容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这就要求人们在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从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从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转变。

2、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深化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提出这5个方面的体制改革。

与其他4个方面体制改革比较起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更多地意味着建设,因为生态文明本身处于建设之中,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是“五位一体”的制度空白。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考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三大关键
一、补齐制度短板
首先,目前推进绿色发展的制度和政策比较零散,还不足以形成系统推动力,难以将生态文明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

应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与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其次,要形成一体化生态保护制度体系。

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一些生态保护制度已融入国土空间管制和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中。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应形成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制度体系,并与污染防治制度体系相衔接。

第三,农村环境治理的制度建设状况,与党的十九大对乡村振兴和农村环境保护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进程。

第四,生态环境治理的主体正从二元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变、从自上而下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转变,这有利于发挥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社会组织监督的作用,但相关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和效能还需要加强。

二、提升治理能力
制约生态文明建设治理能力提升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行政体制或机构组织方式及职能体系尚不健全。

刚刚通过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机构职能体系实现了“三个统一”,即统一行使全
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需要深入贯彻落实。

二是一些市、县等基层党委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专业认知水平与领导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三是环境保护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人员队伍的规模、专业化水平、技术装备情况等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三、狠抓落地见效
目前,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举措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责任传导问题,切实解决普遍存在的责任压力层层衰减现象。

二是提高基层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专业化水平和执行能力,避免出现因不会干而导致改革方案“空转”的现象。

三是鼓励基层根据有关改革方案、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在改革方案设计与落实之间建立反馈、评估和调整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