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瘕(子宫肌瘤)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中医疗法治百病——癥瘕(子宫肌瘤)?

中医疗法治百病——癥瘕(子宫肌瘤)?

中医疗法治百病——癥瘕(子宫肌瘤)癥瘕(子宫肌瘤)妇女因正气虚弱,血气失调,或气滞血瘀,痰湿内阻等而致下腹部胞中有结块,伴有或痛、或胀、或满,甚或出血者,称为癥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子宫肌瘤)。

诊断依据1、妇女子宫或胞脉、胞络等部结成包块,伴有或痛、或胀、或满。

2、或有月经过多、过少、疼痛、闭经、血崩、漏下不止、带下增多、堕胎、小产、不孕等症。

3、根据包块发生的部位、症状等及妇科有关检查,与内外科癥瘕相鉴别。

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辨证首当根据结块性质,辨明在气在血,以察病之深浅;次当根据患者体质强弱、病之新久、结块大小辨其虚实,明其善恶。

一般而言,癥瘕增长缓慢,无明显症状者,多为善证;癥瘕迅速增大,伴有疼痛、白带异常、低热等症者,多属恶证。

2、治疗原则以理气、祛瘀、利湿为大法,佐以散结消癥。

新病体强者,可攻可破;久病体弱者,攻邪之时须顾护正气,应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不可过于峻攻猛伐。

3、分证论治(1)气滞证【证候】小腹结块不坚,推之可移,时感疼痛,痛无定处,小腹胀满,胸闷不舒,精神抑郁,月经不调,舌暗红,苔薄,脉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方药】香棱丸加减。

丁香、三棱、莪术各3g,枳壳、青皮、川楝子各10g,小茴香6g。

(2)血瘀证【证候】小腹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面色黯暗,肌肤不润,口干不欲饮,月经量多或经期延后,淋漓不断,舌紫黯,或边有瘀点,脉沉涩。

【治法】活血祛瘀,散结消癥。

【方药】桂枝茯苓丸加减。

桂枝、茯苓、赤芍、丹皮、桃仁各10g。

若体质壮实而瘀甚者,可用大黄虫丸加减。

黄芩、白芍、干地黄各10g,甘草、杏仁各6g,干漆、大黄、虻虫、虫、蛴螬、水蛭各3g。

若血瘀甚而体质弱者,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20g,当归、川芎、赤芍、桃仁、各10g,红花6g,地龙3g。

(3)痰湿证【证候】小腹包块按之不坚,或如囊状,时或作痛,带下量多,色白质黏,形体肥胖,胸脘痞闷,时欲呕恶,月经后期或闭经,舌淡胖,苔白腻,脉沉滑。

症瘕诊疗方案

症瘕诊疗方案

症瘕(宫颈癌)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肿瘤中医诊疗指南》。

根据临床表现和古代医籍的描述,宫颈癌归属于“崩漏” 、“五色带下”、“症瘕”等范畴。

(1)早期和最多出现的症状主要是阴道流血及白带増多。

(2)压迫症状,多表现为下腹痛、腰痛、尿频、尿急、肛门坠胀感、里急后重、下肢肿痛、坐骨神经痛等;癌灶压迫或侵犯输尿管,严重时可导致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肾功能损害等,最后导致尿毒症则死亡。

(3)全身症状,晚期病人除继发如尿毒症等全身症状外,往往出现消瘦、贫血、发热、全身衰竭、恶病质等临床表现。

(4)转移症状,除淋巴结转移外,较多见于肺转移、肝转移及骨转移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编着《临床诊疗指南: 肿瘤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 出版)。

(1)临床症状宫颈癌早期即原位癌时无临床症状,当病变进一步发展时可出现阴道出血、白带增多、组织浸润及压迫症状等。

①阴道出血:是宫颈癌最常见的症状,80%以上的患者有不规则阴道出血。

早期量少,多表现为性交后出血。

晚期出血量大,肿瘤菜花形成或侵犯大血管时可大量出血,甚至休克。

②白带增多:早期白带量增加,呈黏液或浆液性,也可呈米汤样,混有血液。

③晚期因肿瘤坏死及感染,白带混浊或呈脓样,有恶臭。

④组织浸润及压迫症状:宫颈癌向前浸润膀胱可引起尿频、尿痛、脓血尿等,甚至形成膀胱阴道瘘;向后压迫大肠可引起便秘;浸润直肠可引起便血,甚至形成直肠阴道瘘;浸润或转移后压迫盆腔内神经可引起下腹部、腰骶部或坐骨神经痛。

⑤晚期可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和会阴部肿块等。

(2)内窥镜检查①阴道镜检查阴道镜可观察宫颈血管及组织的变化。

宫颈鳞癌在阴道镜下可见镶嵌、点状血管、白色病变、血管异形等。

宫颈腺癌时柱状上皮的中心血管高度扩张,宫颈表面腺口异常增多和/ 或不规则分布。

②膀胱镜检查中、晚期宫颈癌伴有泌尿系统症状时应行膀胱镜检查,可正确估计膀胱黏膜和肌层有无受累。

症瘕诊疗方案

症瘕诊疗方案

(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肿瘤中医诊疗指南》。

根据临床表现和古代医籍的描述,宫颈癌归属于“崩漏”、“五色带下”、“症瘕”等范畴。

(1)早期和最多浮现的症状主要是阴道流血及白带増多。

(2)压迫症状,多表现为下腹痛、腰痛、尿频、尿急、肛门坠胀感、里急后重、下肢肿痛、坐骨神经痛等;癌灶压迫或者侵犯输尿管,严重时可导致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肾功能伤害等,最后导致尿毒症则死亡。

(3)全身症状,晚期病人除继发如尿毒症等全身症状外,往往浮现消瘦、贫血、发热、全身衰竭、恶病质等临床表现。

(4)转移症状,除淋巴结转移外,较多见于肺转移、肝转移及骨转移而浮现相应的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编着《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 出版)。

(1)临床症状宫颈癌早期即原位癌时无临床症状,当病变进一步发展时可浮现阴道出血、白带增多、组织浸润及压迫症状等。

①阴道出血:是宫颈癌最常见的症状, 80%以上的患者有不规则阴道出血。

早期量少,多表现为性交后出血。

晚期出血量大,肿瘤菜花形成或者侵犯大血管时可大量出血,甚至休克。

②白带增多:早期白带量增加,呈黏液或者浆液性,也可呈米汤样,混有血液。

③晚期因肿瘤坏死及感染,白带混浊或者呈脓样,有恶臭。

④组织浸润及压迫症状:宫颈癌向前浸润膀胱可引起尿频、尿痛、脓血尿等,甚至形成膀胱阴道瘘;向后压迫大肠可引起便秘;浸润直肠可引起便血,甚至形成直肠阴道瘘;浸润或者转移后压迫盆腔内神经可引起下腹部、腰骶部或者坐骨神经痛。

⑤晚期可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和会阴部肿块等。

(2)内窥镜检查①阴道镜检查阴道镜可观察宫颈血管及组织的变化。

宫颈鳞癌在阴道镜下可见镶嵌、点状血管、白色病变、血管异形等。

宫颈腺癌时柱状上皮的中心血管高度扩张,宫颈表面腺口异常增多和/或者不规则分布。

②膀胱镜检查中、晚期宫颈癌伴有泌尿系统症状时应行膀胱镜检查,可正确估计膀胱黏膜和肌层有无受累。

症瘕的保守治疗方案

症瘕的保守治疗方案

摘要:癥瘕,中医学中指女性生殖系统内的肿块,是妇科常见病之一。

中医治疗癥瘕强调辨证论治,注重调理脏腑功能,采用多种保守治疗方法,如中药、针灸、推拿等。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癥瘕的保守治疗方案。

一、中医对癥瘕的认识中医学认为,癥瘕的形成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主生殖,三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女性的生殖健康。

若肝气郁结,脾虚湿盛,肾气不足,则易导致气血瘀滞,痰湿凝聚,从而形成癥瘕。

二、癥瘕的保守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癥瘕的主要方法,根据病情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疏肝解郁法:适用于肝气郁结型癥瘕,常用药物有柴胡、白芍、香附、郁金等。

- 健脾利湿法:适用于脾虚湿盛型癥瘕,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泽泻等。

- 温肾壮阳法:适用于肾阳虚衰型癥瘕,常用药物有附子、肉桂、淫羊藿、巴戟天等。

- 活血化瘀法:适用于气血瘀滞型癥瘕,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等。

中药治疗癥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癥瘕具有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常用的穴位有:- 肝经穴位:如太冲、期门、章门等,用于疏肝解郁。

- 脾经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脾俞等,用于健脾利湿。

- 肾经穴位:如肾俞、命门、关元等,用于温肾壮阳。

- 任脉穴位:如气海、关元、中极等,用于活血化瘀。

针灸治疗癥瘕需由专业医师进行操作,注意消毒和手法。

3. 推拿治疗推拿治疗癥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的手法有:- 按揉法:适用于肝经、脾经、肾经等穴位,用于疏肝解郁、健脾利湿、温肾壮阳。

- 擦法:适用于腰骶部,用于活血化瘀。

- 摩法:适用于腹部,用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推拿治疗癥瘕需由专业医师进行操作,注意手法和力度。

4.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癥瘕患者应注意以下饮食调理:- 忌辛辣、油腻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以免加重病情。

症瘕针灸治疗方案及用量

症瘕针灸治疗方案及用量

一、概述症瘕,中医学名词,指腹中结块,或痛或胀,或硬或软,成因复杂,常由气滞、血瘀、痰凝、湿热等引起。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脏腑等作用,对于症瘕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方案旨在通过针灸治疗,缓解症瘕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二、治疗方案1. 治疗原则(1)活血化瘀:针对症瘕病因,活血化瘀,使瘀血得散,症瘕得以消散。

(2)疏肝理气:调畅气机,缓解气滞,使气血运行通畅。

(3)清热解毒:针对湿热引起的症瘕,清热解毒,消除湿热之邪。

(4)调和脏腑:调整脏腑功能,使气血生化有源,症状得以缓解。

2. 针灸选穴(1)主穴1)血海:位于大腿内侧,髌骨内侧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

2)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

3)中极: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4)气海: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5)太冲:位于足背,当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6)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2)配穴1)气滞血瘀:加用合谷、内关、膈俞。

2)湿热蕴结:加用阴陵泉、曲池、内庭。

3)痰凝:加用丰隆、曲池、阴陵泉。

3. 针灸方法(1)常规消毒,选取合适长度、粗细的针灸针。

(2)根据病情,采用平补平泻法、提插法、捻转法等手法,使针感传导至局部或远处。

(3)留针30分钟,期间可进行局部按摩、艾灸等辅助治疗。

(4)每周治疗3-5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

三、用量1. 主穴血海:每次针刺2-3寸,平补平泻法。

足三里:每次针刺2-3寸,平补平泻法。

中极:每次针刺2-3寸,平补平泻法。

气海:每次针刺2-3寸,平补平泻法。

太冲:每次针刺1.5-2寸,平补平泻法。

三阴交:每次针刺2-3寸,平补平泻法。

2. 配穴合谷:每次针刺1-1.5寸,平补平泻法。

内关:每次针刺1-1.5寸,平补平泻法。

膈俞:每次针刺1-1.5寸,平补平泻法。

症瘕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症瘕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症瘕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癥瘕病中医诊疗方案(2010版)【概念】妇女下腹部有结块,伴有或痛、或胀、或满,甚或出血者,称为癥瘕。

【病因病机】癥瘕的形成,多与正气虚弱,血气失调有关。

常见的以气滞血瘀、痰湿内阻等因素结聚而成。

1.气滞七情内伤,肝气郁结,血行不畅,滞于胞中,结成癥瘕。

2.血瘀多因经期、产后,血室正开,风寒乘虚侵入,凝滞气血;或因房室不节,余血未净,与邪相搏成淤;或忧思恙怒,血气不和,皆可致瘀。

3.痰湿脾肾不足,阳气虚弱,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痰滞胞络,与血气相结,积而成癥。

【诊断要点】妇女子宫货胞脉、胞络等部结成包块,伴有或痛、或胀、或满、或影响经、带、胎、产诸症,临床上可出现月经过多或过少,疼痛、闭经、血崩、漏下不止、带下增多、堕胎、小产、不孕等证。

为了及早防治,要求早期诊断,早期发现。

如癥瘕发展缓慢,按之柔软活动者,多属善证,预后较好,如癥瘕伴疼痛有长期出血,或五色带下,且有臭气,患者形体消瘦,面色晦黯者,多为恶证,预后不良。

【辨证论治】一、气滞症候:小腹胀满,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无定处。

苔薄润,脉沉弦。

治法:行气导滞,活血消癥。

方药:香棱丸木香12g 丁香15g 三棱15g 枳壳12g 莪术15g 青皮12g 川楝子15g 小茴香12g二、血瘀症候:胞中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面色晦暗,肌肤乏润,月经量多或经期延后,口干不欲饮,舌边瘀点,脉沉涩。

治法:活血散结,破瘀消癥。

方药:桂枝茯苓丸桂枝15g 茯苓12g 丹皮12g 芍药15g 桃仁15g三、痰湿型症候:小腹包块时或作痛,按之柔软,带下较多,色白质粘腻,形体畏寒,胸腕痞闷,小便不多,舌苔白腻,舌质暗紫,脉细濡或沉滑。

治法:理气化痰,破瘀消癥。

方药:开郁二陈汤制半夏15g 陈皮12g 茯苓12g 青皮15g 香附15g 川芎12g 莪术15g 木香12g 槟榔15g 甘草12g 苍术15g 生姜12g 经1年临床验证,若包块直径大于5cm,和(或)多发包块,患者出现月经过多,贫血,腹部不适等临床表现,应建议患者手术治疗。

2014年症瘕诊疗方案

2014年症瘕诊疗方案

癥瘕病(子官肌瘤)中西医诊疗方案(2014年3月修订)中医病名:第一诊断为癥瘕病(TCD编码: BFZ010)西医病名:第一诊断为子官肌瘤( ICD-10编码: D25 )。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及规划教材)有关内容制定。

(1)病史:继发性、进行性痛经和不孕史;经期和产后感受外邪;长期情志不舒。

(2)主要症状:盆腔包块,或胀、或满、或痛,次要症状:月经不调、带下异常、尿频、排尿不畅、尿潴留、便秘、里急后重、不孕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8年制及7年制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2010年第二版)拟定标准:大多数子官肌瘤多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触及下腹部包块。

有症状者与肌瘤位置、大小、有无变性等有关。

常见症状有: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下腹包块、白带增多:压迫症状:尿频、排尿不畅、尿潴留、便秘,根据患者的病史及体征,诊断多无困难,个别患者诊断困难,可采用B超检查、官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等方法协助诊断。

辅助检查:(1)经阴道超声(TVS)是诊断子宫肌瘤最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

目前分辨率较高的B超可以发现25px 左右的肌瘤结节。

在超声下子官增大,形状不规则,肌瘤结节呈圆形低回声或等回声,周边有假包膜形成的低回声晕;子官内膜可能被肌瘤推移至对侧;粘膜下肌瘤则表现为宫腔内的异常回声,根据其与肌壁的关系分为0-2型。

彩色超声多普勒可以检测病灶血流,对协助判断肌瘤变性甚至恶变具有重要价值。

(2)宫腔镜检查对于怀疑粘膜下肌瘤的患者而言,宫腔镜是一项相对简便微创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3)腹腔镜检查腹腔镜不作为常规的子宫肌瘤诊断方法,因为绝大部分子官肌瘤可以通过超声检查确诊,而且只有浆膜下肌瘤可以通过腹腔镜检查发现。

但因其他原因行腹腔镜探查时可同时对子官表面进行腹腔镜检查。

(4)子官输卵管造影我:不作为常规的子官肌瘤检查方法,但因不孕或其他原因行子官输卵管造影时,可能发现引起官腔变形的肌壁间或粘膜下肌瘤。

治疗子宫肌瘤效验方消散症瘕汤

治疗子宫肌瘤效验方消散症瘕汤

治疗子宫肌瘤效验方消散癥瘕汤
治疗子宫肌瘤效验方
【组成】(1)平时服用方:莪术10克,生牡蛎(先煎)、生鳖甲(先煎)、荔枝核(打碎)各30克,橘核15克,五灵脂10克,海藻15克,何首乌30克,小茴香10克,乌药15克,菟丝子30克。

(2)月经期服用方:党参、制何首乌、山稔根各30克,川续断15克,荔枝核(打碎)20克,生牡蛎(先煎)30克,橘核15克,炒蒲黄9克,白术15克,益母草30克,贯众20克,血余炭10克。

【功效】补益气血,消散癥瘕。

【主治】子宫肌瘤,症见子宫出血、疼痛、腹部包块、邻近器官的压迫症状、白带增多、贫血和心脏功能障碍等。

【用法】以上两方,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6个月。

症瘕中医诊疗方案

症瘕中医诊疗方案

2010年优化诊疗方案二、中西医病名:(一)中医疾病名称癥瘕:妇女下腹有结块,或胀,或满,或痛者称为癥瘕。

(二)西医疾病名称: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盆腔炎性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三、诊断依据1、症状:小腹有包块,或胀,或满,或痛。

2、按照中医望闻问切四诊顺序检查:重点检查面色红润,苍白,无华,晦黯;舌质红,紫黯,淡胖;舌苔薄白,苔厚而干,白腻,黄腻;脉象沉弦,沉涩有力,弦滑数等。

3、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1)妇科检查盆腔可触及炎性包块,子宫肿瘤,卵巢肿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等病变(2)实验室检查:宫颈活组织检查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性刮宫,红细胞沉降,甲胎蛋白测定,碱性磷酸酶测定,病理检查等。

(3)其他检查血常规,B超,内窥镜,胸部X线平片。

(4)中医证候分析:1.寒凝气滞证:少腹有包块,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时聚时散,或上或下,时感疼痛,痛无定处,少腹胀满,胸闷不舒,精神抑郁,月经不调,舌红,苔薄,脉沉弦。

2.气滞血瘀证:小腹有包块,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肌肤少泽,口干不欲饮,月经延后或淋漓不断,面色晦暗,舌紫黯,苔厚而干,脉沉涩有力。

3.痰湿郁结证:小腹或少腹有包块,按之不坚,时或作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粘稠,胸脘痞闷,时欲呕恶,经行延期,甚或闭经不行,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4.毒热瘀阻证:小腹或少腹有包块,拒按,小腹或少腹及腰骶部疼痛,带下量多,色黄臭秽或五色杂下,可伴经期提前或延长,经血量多,经前腹痛加重,烦躁易怒,发热口渴,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四、治疗措施(一)基础治疗措施1、癥瘕护理常规2、分级护理3、饮食禁忌(禁辛辣,油腻之品)4、完善辅助检查包括血液生化,尿液分析,肿瘤标志物,CT,核磁等。

5、与护理部配合,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6、病情较重者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确定综合治疗方案。

7、中西医综合治疗配合外治法及针刺疗法。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气滞型症状: 小腹包块,积块不坚,推之可移。

症瘕诊疗方案范文

症瘕诊疗方案范文

症瘕诊疗方案范文症瘕是中医中的一种疾病,主要指腹部肿块和肿物。

在中医理论中,症瘕是指脏腑内部积聚成块的病症。

根据中医理论,症瘕的形成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湿热内蕴等因素造成的。

针对不同症瘕的类型和病情,医生会制定不同的诊疗方案。

以下是一个针对症瘕的一般诊疗方案。

诊断:首先,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饮食习惯等信息。

然后,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脉搏、舌苔、腹部实质和触诊等方面的观察。

如果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可能会做一些辅助检查,如超声、CT等。

治疗目标:症瘕的治疗目标包括调理脾胃、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以及清理体内湿热等。

根据不同病情,治疗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根据症瘕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医生可能会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散结功效的中药来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桃仁、赤芍、当归、川芎等。

中药可以以剂型为主要治疗方式,如汤剂、丸剂、散剂等,也可以通过贴敷、熏洗、灸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2.针灸治疗:针灸是一种通过针刺穴位,刺激体内经络,调节气血运行的疗法。

在症瘕的治疗中,针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缓解痛症等。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中脘、关元等。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指通过手法技巧,对膏粱体表进行推拿,刺激经络,调节脏腑功能的疗法。

在症瘕的治疗中,推拿按摩可以促进淋巴循环,增加腹部脏腑的通气和蠕动,缓解痛症等。

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揉、推、拉、挤等。

4.膏方外敷:膏方外敷是指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加入一些特定药物制成膏剂,然后涂于患处并用布包扎固定。

外敷能够起到局部热敷、渗透药物等作用。

对肿块较大或局部皮肤状况较好的患者,外敷能够起到良好的疗效。

5.调整饮食习惯:在症瘕的治疗中,饮食调理非常重要。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

一般来说,建议患者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预防:预防症瘕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建议避免暴饮暴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久坐不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症瘕诊疗方案

症瘕诊疗方案

症瘕诊疗方案简介症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病症,指的是人体内部堆积的不正常物质,如结石、肿块等。

症瘕常常会导致身体不适、疼痛等症状,需要进行诊疗以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症瘕的常见病症、诊断方法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病症症瘕的病症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病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腹痛、腹胀:当症瘕发生在腹部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

2.尿频、尿急:症瘕影响到尿路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

3.咳嗽、咳痰:症瘕影响到呼吸道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

4.体重下降:症瘕影响到消化道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等症状。

诊断方法诊断症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相关检查结果。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1.问诊: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疾病史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信息,以帮助初步判断症瘕的可能性。

2.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体格检查,包括触诊、听诊等,以了解患者的体征情况。

3.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更直观的病变信息,有助于确定症瘕的位置、大小等。

4.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病情信息,有助于确定患者的身体状况。

治疗方案症瘕的治疗方案因病情不同而不同,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下面是常用的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中药和西药都可以用于症瘕的治疗。

中药常见的使用方法是煎药或冲剂,可以调理人体内部气血,促进症瘕的分解和排出。

西药常见的使用方法是口服或注射,可以直接作用于症瘕,达到溶解或缩小症瘕的效果。

2.手术治疗:对于一些较大、严重的症瘕,手术可能是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可以通过切除症瘕、放置引流管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3.辅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辅助治疗也是症瘕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辅助治疗包括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理疗方法,还可以配合饮食调理、适当运动等方法,加速症瘕的康复过程。

注意事项在接受症瘕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患者需要按医嘱进行治疗,不得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治疗方案。

症瘕诊疗方案

症瘕诊疗方案

症瘕诊疗方案症瘕诊疗方案1. 引言症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疾病,通常表现为腹部肿块、隆起或者囊肿等症状。

症瘕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如肿瘤、积聚、淤血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

针对症瘕的诊疗方案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介绍症瘕的诊断手段和以中药为主的常用治疗方法。

2. 症瘕的诊断症瘕的诊断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手段进行:2.1 体格检查医生可通过体格检查来观察患者腹部的肿块、隆起等情况,以及对疼痛、压痛等症状的判断,从而初步判断是否为症瘕。

2.2 影像学检查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以及磁共振成像等。

这些检查可以更准确地观察和测量症瘕的大小、位置和形态,有助于明确诊断。

2.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验、尿液检验等,可通过检查患者的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等来辅助症瘕的诊断,并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3. 症瘕的治疗针对症瘕,中医学主张内外兼治,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穴位按摩和针灸疗法。

以下是常用的症瘕治疗方案:3.1 中药治疗常用的中药治疗包括清热消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

具体方剂包括桃仁承气汤、生化汤、消瘿散等。

中药治疗可通过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作用,调整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病灶的吸收和排出。

3.2 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可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症瘕的症状。

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穴、中脘穴、神阙穴等。

在按摩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宜的按摩手法和力度,有助于促进病变的吸收和消除。

3.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症瘕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等,可以选择适宜的针刺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治疗。

4. 注意事项在进行症瘕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避免单一依赖某一种方法。

•中药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配方,避免药物不当导致不良反应。

症瘕(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症瘕(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癥瘕(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癥瘕,也就是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数患者在更年期前就已经发现。

在围手术期中,中医诊疗方案可通过中药治疗、针灸、艾灸等多种方法,在减轻病人不适的同时,缩短病人康复周期,提高治疗效果。

一、中药治疗1. 祛瘀化瘤汤【组成】桃仁12g,赤芍12g,桔梗10g,苍术10g,当归10g,红花10g,川芎10g,丹参12g,红丝线20g,地龙12g,干姜6g,甘草6g。

【用法】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分两次服用。

祛瘀化瘤汤是常用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剂,主要以桃仁、赤芍、丹参等药物为主,具有血行通途、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消退肿块,使子宫肌瘤减少,疼痛较之前减轻。

2. 牛黄解毒丸【组成】阿胶、牛黄、甘草、黄芩、黄连、当归、桃仁、白芍等。

【用法】每日3次,10粒/次,水送。

牛黄解毒丸主要用于解毒化瘀、抑制病毒繁殖,有利于子宫肌瘤破裂后的愈合和细胞再生。

同时,该方剂还对病人的休息、养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病人困顿不堪,情绪低落时,可以起到较好的调节作用。

二、针灸1. 中极点针法在病人的肚脐上,向上3个横指处,按摩病人的胃脘,将推拿后的手指缩起,用食指的指尖轻轻按压病人皮肤,使其自行扩张。

然后,在灸笼瓷盘中点燃艾灸,将瓷盘放到病人的脊椎最高处,沿着脊椎向下,同时按压病人的穴位,以增强针灸的效果。

中极点针法可促进子宫肌瘤的代谢细胞的再生,使病人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

2. 寻脉阳散针法将病人腰部的穴位,涉及诊断的癥瘕部位,以及自然排泄道膀胱、肠道、膝关节等穴位进行按摩、拍打,以导引自然气力,加强病人保健。

三、艾灸1 / 2。

2012症瘕病诊疗方案

2012症瘕病诊疗方案

2012年癥瘕病(子宫肌瘤)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中医诊断:癥瘕病西医诊断:子宫肌瘤1.中医诊断标准:(1)病史:行经量多,下腹包块,子宫增大,赤白带下,小便不利。

(2)临床表现:渐进性下腹包块增大,行经量多,赤白带下。

(3)妇科检查:子宫增大,表面凹凸不平,活动欠佳。

2.西医诊断标准:1.病史: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妇科检查或其他妇科手术时偶然发现。

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常与肌瘤的生长部位、大小、生长速度等有关。

主要症状:①月经失调:常见的是月经量多、经期延长;②压迫症状:大的子宫肌瘤压迫膀胱、输尿管、直肠,可引起尿频、排尿不畅、尿潴留、便秘、里急后重等;③疼痛:肌瘤本身不引起疼痛,当浆膜下肌瘤发生扭转或肌瘤红色变性时可引起腹痛,伴发热等;④带多;较大的肌壁间肌瘤或黏膜下肌瘤感染时,可出现黄带或赤带;⑤不孕:约有25%~30%的子宫肌瘤患者伴不孕;③贫血:多由月经过多所致。

2.妇科检查可扪及增大而不规则的子宫肌瘤,附件无异常。

3.B超可测到子宫肌瘤大小、部位、形状。

(二)证候诊断1.寒凝气滞证:少腹有包块,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时聚时散,或上或下,时感疼痛,痛无定处,少腹胀满,胸闷不舒,精神抑郁,月经不调,舌红,苔薄,脉沉弦。

2.气滞血瘀证:小腹有包块,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肌肤少泽,口干不欲饮,月经延后或淋漓不断,面色晦暗,舌紫黯,苔厚而干,脉沉涩有力。

3.痰湿郁结证:小腹或少腹有包块,按之不坚,时或作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粘稠,胸脘痞闷,时欲呕恶,经行延期,甚或闭经不行,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4.毒热瘀阻证:小腹或少腹有包块,拒按,小腹或少腹及腰骶部疼痛,带下量多,色黄臭秽或五色杂下,可伴经期提前或延长,经血量多,经前腹痛加重,烦躁易怒,发热口渴,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二、治疗方案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简便方、手术(一)中药汤剂1.寒凝气滞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散结方药:香棱丸合小承气汤加减丁香10g 三棱6g 莪术6g 木香(后下)8g厚朴15g 枳实15g 大黄12g 枳壳15g青皮15g 川楝子15g 小茴香12g2.气滞血瘀治法:活血破瘀,散结消癥方药:桂校茯苓丸加减桂枝9g 茯苓12g 赤芍10g 桃仁9g生蒲黄10g(包煎)煅牡蛎30g(先煎)紫石英15g乌药9g加减:便清者,去桃仁,加获术12克、炮姜6克;经血淋漓不止者,如艾叶炭6克、仙鹤草15克;四肢不温者,加黄芪12克、仙灵脾9克。

子宫肌瘤的中医诊疗规范

子宫肌瘤的中医诊疗规范

子宫肌瘤得中医诊疗规范一、概述子宫肌瘤就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得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妇女。

据统计,至少有20%得育龄期妇女有子宫肌瘤,因肌瘤多无或很少有症状, 临床报道发病率远低于真实发病率。

本病以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白带增多或阴道不规则流血为主要症状,属中医学癥瘕、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病得范畴。

二、中医辨证标准(一)中医辨证分型1.气滞血瘀型:轻者月经正常,重者经行血崩或漏下不止,乳房胀痛,小腹作胀或隐痛,有肛门部下坠感,舌质暗红,边有瘀紫斑点,脉濡细、沉弦或细涩。

2.阴虚火旺型:月经先期,经行血崩,或漏下不止,胸中灼热,或下腹内觉热,乳头痒,或刺痛,或乳房胀痛牵及腋窝,经后赤白带下,或黄白相杂,舌质红,苔少津,或薄黄,脉弦细或细数。

3、肝郁脾虚型:月经正常或经行后期,量多如崩,小腹有下坠感、大便德薄,经后带下多清稀,舌质淡白或苔薄白,脉濡细或细弦。

(二)中医诊断表述1。

气滞血瘀证主症:轻者月经正常,重者经行血崩或漏下不止、次症:(1)乳房胀痛;(2)小腹作胀或隐痛,有肛门部下坠感;(3)舌质暗红,边有瘀紫斑点;(4)脉濡细、沉弦或细涩。

辨证要求:以上主症必备,兼具其余3项次症、2、阴虚火旺证主症:月经先期,经行血崩,或漏下不止、次症:(1)胸中灼热,或下腹内觉热;(2)乳头痒,或刺痛,或乳房胀痛牵及腋窝;(3)经后赤白带下,或黄白相杂;(4)舌质红,苔少津,或薄黄;(5)脉弦细或细数。

辨证要求:以上主症必备,兼具其余3项次症。

3。

肝郁脾虚证主症:月经正常或经行后期,量多如崩。

次症:(1)小腹有下坠感、大便德薄;(2)经后带下多清稀;(3)舌质淡白或苔薄白;(4)脉濡细或细弦、辨证要求:以上主症必备,兼具其余3项次症。

(三)中医鉴别诊断1.与妊娠鉴别:妊娠时有停经史,早孕反应,子宫增大与停经月份相符,质软囊性感;与盆腔肿块不同,借助妇科检查、妊娠试验、B超检查等可明确诊断。

症瘕诊疗方案疗效评估难点分析及优化措施

症瘕诊疗方案疗效评估难点分析及优化措施

癥瘕诊疗方案疗效评估难点分析及优化措施
一、疗效评价与分析: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仍然是血瘀型为主,伴气滞痰湿居多,出现多瘀和虚的现象,总的有效率和痊愈率较上一年度有所上升,说明药物贴敷法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今年我们继续调整方案,利用中医的理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进行穴位的灸法,实行病人自灸(简、便、廉、验),以起到提高机体抵抗力的作用。

二、难点分析
1、子宫肌瘤病程较长,如何处理好消瘤与止血的关系,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2、在治疗子宫肌瘤的过程中,由于年龄与体质的不同,扶正与攻伐的用药剂量应该考虑。

三、解决措施
1、治疗子宫肌瘤常常采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法,然活血化瘀药久用或经期使用有动血之虞,恐致出血量多,故经期宜慎用或少用。

又因子宫肌瘤常伴有月经过多,或崩或漏,故经期常常需要止血,而在止血药的选用上也宜谨慎,不宜过早使用固涩止血或炭类止血药,恐致留瘀,常选用既止血又化瘀的蒲黄、茜草、三七之类,辅以益气、养阴、清热可提高止血疗效,起到“止血不留瘀,消瘤不动血”。

2、在子宫肌瘤的治疗过程中,对于一般体质而言,由于年龄不同,人参与当归的用量不尽相同:35岁以下的患者与35岁以上的患者,人参与当归的用量之比为1:2,特殊体质除外。

3、由于子宫肌瘤的患者病程长,故让患者自己灸气海、关元、足三里等以增加机体的免疫力,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症瘕(子宫肌瘤)中医诊疗方案

症瘕(子宫肌瘤)中医诊疗方案

癥瘕(子宫肌瘤)中医诊疗方案妇女下腹部胞中有结块,伴有或痛、或胀、或满,甚或出血者,称为癥瘕。

癥者,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瘕者,推之可移,痛无定处。

一、诊断(一)中医诊断:癥瘕(参照罗元恺主编中医妇科学)1.气滞证候:小腹胀满,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无定处,苔薄润,脉沉弦。

2、血瘀证候:胞中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面色晦黯,肌肤乏润,月经量多或经期延后,口干不欲饮,舌边瘀点,脉沉涩。

3.痰湿症候:下腹胞块时或作痛,按之若软,带下较多,色白质黏腻,形体畏寒,胸脘痞闷,小便不多,舌苔白腻,舌质暗自紫,脉细弱或沉滑。

(二)西医诊断参照张玉珍主编新世纪(第二版)中医妇科学1、检查妇科检查:盆腔内可触及增大的子宫和肿瘤,或盆腔炎症性肿块,或陈旧性宫外孕包块。

2、辅助检查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和腹腔镜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

二、治疗(一)中医辨证治疗1、分证论治(1)气滞治法:行气导滞,活血消癥。

代表方剂:香棱丸(济生方)常用药物:木香、丁香、三棱、枳壳、莪术、青皮、川楝子、小茴香(2)血瘀治法:活血散结,破瘀消癥代表方剂:桂枝茯苓汤常用药物:桂枝、茯苓、丹皮、芍药、桃仁各等分研细末,炼蜜为丸(3)痰湿治法:理气化痰,破瘀消癥代表方剂;开瘀二陈汤(万氏妇人科)常用药物:制半夏、陈皮、茯苓、青皮、香附、川芎、莪术、木香、槟榔、甘草、苍术、生姜2、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4粒2次/日。

3.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⑴术前以辩证为前提,平调气血、补气养血、辅以安神定志,以调理体质阴阳气血偏胜为主,虚则补之,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常用八珍汤加减⑵盆腔手术者,容易因麻醉药物和术中对周围脏器的刺激影响脾胃功能,从而出现以气机阻滞之腑气不通和脾胃功能失调的病理变化,以理气通腑、健脾化湿中药方内服为主,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肛门排气,常用口服健脾冲剂及大承气汤加减。

⑶在脾土健运后再行辨证施治,补益气血,益阴养血,帮助患者早日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癥瘕(子宫肌瘤)中医诊疗方案
妇女下腹部胞中有结块,伴有或痛、或胀、或满,甚或出血者,称为癥瘕。

癥者,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瘕者,推之可移,痛无定处。

一、诊断
(一)中医诊断:癥瘕(参照罗元恺主编中医妇科学)
1.气滞
证候:小腹胀满,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无定处,苔薄润,脉沉弦。

2、血瘀
证候:胞中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面色晦黯,肌肤乏润,月经量多或经期延后,口干不欲饮,舌边瘀点,脉沉涩。

3.痰湿
症候:下腹胞块时或作痛,按之若软,带下较多,色白质黏腻,形体畏寒,胸脘痞闷,小便不多,舌苔白腻,舌质暗自紫,脉细弱或沉滑。

(二)西医诊断
参照张玉珍主编新世纪(第二版)中医妇科学
1、检查
妇科检查:盆腔内可触及增大的子宫和肿瘤,或盆腔炎症性肿块,
或陈旧性宫外孕包块。

2、辅助检查
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和腹腔镜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

二、治疗
(一)中医辨证治疗
1、分证论治
(1)气滞
治法:行气导滞,活血消癥。

代表方剂:香棱丸(济生方)
常用药物:木香、丁香、三棱、枳壳、莪术、青皮、川楝子、小茴香
(2)血瘀
治法:活血散结,破瘀消癥
代表方剂:桂枝茯苓汤
常用药物:桂枝、茯苓、丹皮、芍药、桃仁各等分研细末,炼蜜为丸
(3)痰湿
治法:理气化痰,破瘀消癥
代表方剂;开瘀二陈汤(万氏妇人科)
常用药物:制半夏、陈皮、茯苓、青皮、香附、川芎、莪术、木香、槟榔、甘草、苍术、生姜
2、中成药
桂枝茯苓胶囊4粒2次/日。

3.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⑴术前以辩证为前提,平调气血、补气养血、辅以安神定志,以调
理体质阴阳气血偏胜为主,虚则补之,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常
用八珍汤加减
⑵盆腔手术者,容易因麻醉药物和术中对周围脏器的刺激影响脾胃
功能,从而出现以气机阻滞之腑气不通和脾胃功能失调的病理变
化,以理气通腑、健脾化湿中药方内服为主,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肛门排气,常用口服健脾冲剂及大承气汤加减。

⑶在脾土健运后再行辨证施治,补益气血,益阴养血,帮助患者早
日恢复。

对于术后伤口愈合不良者,则结合中药内服及外敷红外
线照射促进伤口愈合。

(二)西医治疗
1.肌瘤小于6cm无明显症状,口服中药,定期复查。

2.月经期行经量多,应注意休息,控制经量,对症治疗。

3.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

三、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生命体征平稳,临床症状消失,伤口愈合良好,血常规,B超检查正常。

2.评价方法:如果保守治疗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肌瘤未增大,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肌瘤增大,贫血严重者为无效。

四、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1、中医药治疗良性肿瘤,大多有效,若痰湿瘀阻,病程日久,常遗留腰腹部疼痛,难以在短期内康复,子宫肌瘤则要分清瘤体生长部位、大小及患者年龄。

对生育的要求等区别对待,若肌瘤大于妊娠3月,临床症状明显不可一味苛求中医治疗则采用手术治疗。

但中药治疗必须辨证准确,着重整体调制,对改善症状,缩小瘤体,调节助孕安胎有确切疗效,无明显毒副作用,对40岁以上者,最好每年普查一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治疗中定期复查,排除恶性病变,一经确诊恶性肿瘤应早论治。

2、前瞻性研究:该病在治疗方面给予口服中汤药基础上,联合辩证使用中成药提高治疗效果。

根据对病因的分析对于有症状和无症状的患者要
求其保持生活的乐观态度,调畅情志,保持生活环境的舒适,明显的降低了疾病的发生率。

情志,保持生活环境的舒适,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