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方案)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别饿坏了那匹马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别饿坏了那匹马](https://img.taocdn.com/s3/m/de89024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b2.png)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关注,增强对农民工作的尊重。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和情感。
2. 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农村生活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农村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内容(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每段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和情感。
5. 品味修辞手法(1)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6.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展现的农村生活。
7.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8.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农村生活的作文,注意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小学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优质教学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优质教学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e8ca8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1.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优良教课教课设计三篇小学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优良教课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1.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经过对详细语言资料的赏析,领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质量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谢之情。
教课要点:经过朗诵课文领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质量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谢之情。
教课难点:把* 中人物的美好形象经过朗诵表现出来。
教课准备:收集有关案例、课件。
教课时间: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讲话:讲一个对于好心的谎话的故事1.板书“欺诈”并理解“欺诈”。
2.生活是复杂的,其实不只是是几句话能归纳得了的。
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别的欺诈。
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3.对于这场欺诈,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欺诈谁 ?(2)为何欺诈 ?(3)怎么骗 ?[ 评:经过欺诈导入课题,惹起学生学习兴趣,带着疑问去认识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欺诈故事,让学生边读边思虑,生活中为何有这样的欺诈 ?它是好心的吗 ?]二、联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1.* 主要写了什么事 ?2.* 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意图是什么?3.反应沟通。
(1)* 主要写了什么事 ?( 主要写了热爱念书的“我”在失掉看书时机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持续看书的事。
赞誉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想法让“我”念书的良苦专心,表达了“我”得悉 * 后的深深感谢之情。
)(2)* 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意图是什么?(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嘱咐“我”此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忧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 这两次的意思不同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忧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
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此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搁时间,饿坏了马。
实质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搁时间,耽搁学习而好心地欺诈了我。
)(3)为何会有这个欺诈故事 ?这场欺诈的动机是什么 ?( 为了帮助我能持续看书。
(六年级语文教案)10.别饿坏了那匹马
![(六年级语文教案)10.别饿坏了那匹马](https://img.taocdn.com/s3/m/d0c61818cc22bcd126ff0cc6.png)
10.别饿坏了那匹马六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的品质“我”对这位残疾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
2.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2.通过频度文中重点句,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青年的深深感激之情。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准备:文字资料●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第10课,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2.《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第44页,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
(二)新授。
1.解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相机写板书:“我”残疾青年爱读书,爱看书a.课文重要写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割的马草,,让“我”继续读书的事。
请生换个角度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b.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见酷爱读书的“我”割的马草卖不掉而苦于无书可读时,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2.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的对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你看见了课文中的“那匹马”了吗?3.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已清楚地知道残疾青年没有那匹马:而课文却多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1 .2 .3番号在文中标出,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分别是谁对谁说的?用意是什么?4.展示台出示。
(填空)a.第()次是()对()说的,用意是:()b.第()次是()对()说的,用意是:()c.第()次是()对()说的,用意是()5.“我”一直将马草卖给了残疾青年,每天却想象着马“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情景,心安理得地看,可是有一天“我”走进了他家的原子,推开了木版房的大门而真相大白,请学生读p46,24-27自然段。
6.“我”站在那一堆枯黄的马草前,脑中浮现出一幕幕往事耳畔响起了残疾青年说的每一句话,师展示句子,请学生朗读:偶然抬头拭泪时,我瞥见轮椅上的他正定定地看着我。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1032c6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7.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读、掌握生字:瞥见尴尬嗫嚅枯蔫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泰然流连忘返3、培养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阅读,以自己的经验去体会,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情;4、感受和学习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同时积极倡导诚信的风尚。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布置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思路。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释题导入新课1、谈话入题:同学们,我们曾经十分痛恨那个说谎的孩子,痛恨他一连几次谎称狼来了把山下的人骗上山去。
可有人却说世界会因谎言而丑陋,也会因为谎言而美丽,有这样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学生读题:别饿坏了那匹马)2、在这样一个美丽的谎言的背后,有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有一颗无比高尚的心灵,让我们打开课本,跟随作者走进课文,去了解那个故事,去感受那颗心灵吧!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启发谈话:这个故事,文字比较长,但思路非常清晰,你们能不能综合时间的推移、人物的变换以及情节的发展等因素,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梳理思路。
2、学生自学,同桌商议,互相补充修正3、班级交流:老师对文章的几个部分进行了概括,但顺序颠倒了,谁能根据文章的叙述顺序,进行排列。
(课件出示,学生排列)三、再读课文,初步扫描人物1、过渡谈话:弄清楚了事情的经过,我们就可以认识有关的人物了。
这个故事中有几个人物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我父亲书摊主人碧云)大家一定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赞扬谁?(书摊主人)其实,除了这位书摊主人,其他几个人物也是可爱的。
读读课文,揣摩揣摩他们的表现,就会看到他们的闪光点。
你喜欢哪位,就研究哪位,找出有关语句,体会他的可爱之处,好吗?2、学生自读3、交流评点我:酷爱读书,从以下语句可以看出:①、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
(流连忘返)②、我只能装着看书的样子,偷看几则小故事。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别饿坏了那匹马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别饿坏了那匹马](https://img.taocdn.com/s3/m/e898c4e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0.png)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和内容,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马的喜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通过故事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1. 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的文本或电子文档。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引导学生思考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
三、内容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理解作者通过故事传达的思想。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中人物的喜好和评价。
四、情感体验(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2. 学生分享自己从故事中学到的道理和体会。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马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找寻更多关于马的故事或相关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享。
2. 学生可以尝试写一篇关于马的故事或作文,表达自己对马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帮助和支持,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六、语文知识点学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语文知识点,如词语、句子、修辞手法等。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别饿坏了那匹马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别饿坏了那匹马](https://img.taocdn.com/s3/m/d234fda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c.png)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4. 教育学生关爱动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动物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1 展示相关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1.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动物的了解和看法。
2. 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2.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3 学生组内交流,巩固生字词。
3. 朗读课文,体会情感3.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
3.2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
3.3 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说“别饿坏了那匹马”?4. 学习课文,感悟道理4.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动物?4.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如何关爱动物。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5.2 教师布置作业:课后搜集关于关爱动物的故事或文章,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和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培养了他们的朗读能力和关爱动物的意识。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可以更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搜集到的关于关爱动物的故事或文章。
2.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关爱动物的,并分享自己的经历。
3. 学生讨论:如何让更多的人关注关爱动物的重要性?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
填空题:1. 《别饿坏了那匹马》的作者是__________。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别饿坏了那匹马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别饿坏了那匹马](https://img.taocdn.com/s3/m/ffbc33e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5.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课文的写作风格,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马的关爱,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学生能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关爱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关爱动物、互相帮助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模仿写作法: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别饿坏了那匹马》2.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教学辅助材料:生词卡片、课文注释、相关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吗?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引出本课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词和短语: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生词。
学生组内交流,巩固生词。
4.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主题。
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线索,体会作者对马的关爱。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关爱动物、互相帮助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别饿坏了那匹马》语文教案
![《别饿坏了那匹马》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343f2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a.png)
《别饿坏了那匹马》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
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友情、理解和关爱的价值观的认识。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的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的阅读与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2.2 课文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句式结构和使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友情、理解和关爱的主题。
3.2 阅读与讨论: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并回答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析。
3.3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理解的评价:通过朗读和回答问题的形式,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2 学生写作练习的评价:通过评估学生的写作内容、语言表达和创造力,给予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
5.2 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材料,供学生拓展阅读。
5.3 写作纸张和文具。
5.4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和相关素材。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情节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总结其特点和意义。
(六年级语文教案)10别饿坏了那匹马
![(六年级语文教案)10别饿坏了那匹马](https://img.taocdn.com/s3/m/de49db660b4c2e3f572763a3.png)
10别饿坏了那匹马六年级语文教案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
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灵。
如,残疾青年的善良、宽厚、善解人意。
他明知“我”在偷看书,却一直没有阻拦;当“我背着马草四处寻找买主”时,他谎称“咱家的那匹马正缺马草”,买下“我”的马草,还叮嘱“以后,马草就卖给我”。
又如,父亲也很善良。
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
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
碧云同样善解人意。
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
而“我”喜爱看书,能听从父亲的教导去扯马草挣钱。
对于青年的帮助,“我”心中感激不尽,因此一心不让青年家的马饿坏了。
朗读本文,不能不为这些人美好的心灵而感动。
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品德。
如,残疾青年关心“我”的读书:“我”读《红岩》时,他让“我”“‘坐下慢慢看吧’”;为了阻止真相暴露,“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还不惜用“那马会踢伤你的”威胁“我”。
课文还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攥着马草换来的毛票,我立即奔向书摊,泰然地坐下来,从容地读着一本又一本的书”。
写出了“我”重新获得读书机会后的兴奋。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普通百姓美好的心灵,体会“我”对青年的感激之情。
二是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词句理解。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上小学五年级那年,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
“流连”是留恋不止的意思。
六年级语文教案《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
![六年级语文教案《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dedd793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13.png)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态度。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社会现象及寓意。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
(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社会现象及寓意。
5. 实践演练:(1)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文中人物情感。
(2)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6. 总结反馈:(1)教师点评学生学习情况。
(2)学生自我反思,总结收获。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
3.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对修辞手法的运用。
4. 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的表现。
5.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497ca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8.png)
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优秀7篇《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事例。
【拟订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直接导入。
2、质疑:本文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说?二、精读指导。
自学课文:(1)本篇课文写了几个人?主要是谁?(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3)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再读一读。
2、分组交流。
3、班级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
(1)他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为什么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为什么急了?)(4)“对不起,我这样做可能伤害了你。
”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其实,没事的,你继续看书吧。
”(这句话道出了摊主“撒谎”的原因,是不想伤害我,是希望我能继续看书,多么感人的谎话1读时要表现摊主十分诚恳的语气。
)4、指导朗读。
三、总结。
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
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四、作业。
搜集这样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小学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优质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优质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9ad04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00.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优质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那匹马”的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爱心和善良。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爱心和善良。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自由分享对“马”的印象和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
a.课文中的“那匹马”为什么让作者印象深刻?b.作者为什么说“别饿坏了那匹马”?c.你认为作者对“那匹马”的情感是什么?四、课堂练习a.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b.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课文故事。
c.以“我眼中的马”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2.教师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分享自己的经历。
2.学生讨论如何关爱生活中的动物,提高环保意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介绍: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马的故事,作者在童年时期遇到了一匹特殊的马,它让作者印象深刻。
2.学生自由分享对“马”的印象和了解。
学生分享:马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忠诚、勇敢,有着美丽的鬃毛和强壮的身体。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学生阅读: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
学生圈画: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圈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语句。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
学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
a.课文中的“那匹马”为什么让作者印象深刻?学生讨论:学生认为“那匹马”让作者印象深刻,是因为它有着特殊的外貌和性格,让作者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篇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fd1fbb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6.png)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和心理,培养关爱和尊重残疾人的意识 引导学生理解“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作业反馈指导: 针对学生作业中 的问题提供指导 和建议
作业反思与改进: 总结经验教训, 改进教学方法和 策略
家长参与评价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了解孩子的 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参考
家长之间的评价:互相交流教育 经验,共同提高教育水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促进教师改 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理解残疾青年为了让我安心看马戏而扯谎的经过,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人物言行、神态的描写初步了解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的不同,体会人物思想品质的思想 感情。
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难点
理解课文中人物 的情感变化
体会文章所表达 的深刻道理
体会人物形象的 特点及其作用
理解课文中的重 点语句和段落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参与度:评 价学生在课堂上 的参与情况
知识掌握情况: 评估学生对教学 内容的掌握程度
课堂纪律:评价 学生在课堂上的 纪律表现
学习态度:评价 学生的学习态度 和积极性
作业反馈评价
作业完成情况统 计:了解学生是 否认真完成作业
作业质量评价: 评估学生作业的 正确性和质量
《别饿坏了那匹马》 教案篇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f8de6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9.png)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体会作者对那匹马的关心和爱护。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品质。
3.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体会作者的关爱之心,培养善待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描述的作者与马之间的情感交流。
2. 学会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相关图片。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一匹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1.2 学生分享对马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别饿坏了那匹马》的故事。
2. 初读课文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2.2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3. 精讲细读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对马的描述,分析作者关爱马的表现。
3.2 学生讨论:为什么作者要关心那匹马?3.3 教师总结:作者关心那匹马,是因为他善良、有爱心,希望每个人都能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4. 感悟提升4.1 学生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关爱动物?4.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实践活动5.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与马之间的情感。
5.2 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作品,教师评价。
6. 总结拓展6.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作者关爱马的情感。
6.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如何在生活中关爱动物。
7. 布置作业7.1 学生课后给家长讲述课文故事,分享自己的感悟。
7.2 学生写一篇关于关爱动物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朗读展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关爱动物、尊重生命方面的认识和表现。
2. 关注学生在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和作文写作方面的进步。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对关爱动物的理解。
2. 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篇)
![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7e347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2.png)
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篇)板书设计篇一别饿坏了那匹马残疾青年乐于助人“我” 酷爱读书懂得感恩父亲教子严格,正直诚实碧云善解人意《别饿坏了那匹马》的教学设计篇二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别饿坏了那匹马》这篇只有一课时的略读课文,我根据课文导读的要求,并结合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简洁朴实,情感真挚感人,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的特点,在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时,我简化头绪,着重从两点入手,以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1、品悟语言文字,感受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2、感情朗读,受到情感的熏陶。
我以学生的自读、自学为主,让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发现。
我设计了说故事的形式,既使学生深入地领悟了课文的内涵,又受到了人文的浸润,且兴致盎然,效果较好。
为叙述故事作必要的铺垫,在导入课文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进行板书。
使学生在头脑中留下故事的梗概,为复述课文基础,特别是为后进生在叙述故事时搭建一个平台,以降低难度,确保人人都有收获,人人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小组内都练说后,择优学生在上台表演前,请各组的同学送给该同学一句激励或鼓舞的话,以激发其精心参与,凝聚小组成员间的情感。
同时,安排全班同学进行评说,评出最佳故事手、最佳表演奖等,并要说出理由,使全班学生都能热心参与,避免热了一个,冷了一片。
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重要内容,同时,那位残疾人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烙在学生的心中,他的形象不断地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升华、扎根。
《别饿坏了那匹马》评课稿董海浪老师上的《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略读课文。
总的来说,本堂课是成功的。
首先教师的教学设计新颖,抓住主线完成教学目标。
师抓住《别饿坏了那匹马》,展开学习,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2023最新-《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优秀7篇)
![2023最新-《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92e50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d.png)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为您整理了7篇《《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别饿坏了那匹马》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该单元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人物的美好心灵,演绎了一曲曲动人的人间真情。
《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再失去看书的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得以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个人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
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层层推进故事情节,展示了普通人的美好心灵。
本文的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这两点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中提出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以及结合这篇文章上述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1、借助拼音或是工具书等方法,认识“瞥见、嗫嚅、枯蔫、拽、攥、尴尬”等字词的音、形、义。
2、研读课文,继续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地感激之情,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凸显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这一属性。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住人物言语、神态和心理来感受和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地感激之情,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
教学难点为:继续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学方法和学法(一)教法“教必有法,而无定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这是一篇看似浅显实则耐人寻味的好文章。
小学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优质教学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优质教学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7d66d658fb770bf68a5523.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优质教学教案三篇《别饿坏了那匹马》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天天去小书摊蹭书看,父亲为维持别人生计令''我''卖马草赚钱,青年为了让''我''能够看书,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所有马草的故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优质教学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学习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自学、讨论等学习形式来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质疑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齐读课题。
质疑:看了这个课题,老师想提两个问题:“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是谁说的?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己大声去读读课文。
3、解答问题并板书。
(引导学生从人物、事件、结果等方面概括写人记事文章主要内容)二、带着问题,再读课文1、过渡:通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对课文已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么你看见了课题中提到的“那匹马”了吗?(没有)2、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已交代出摊主没有“那匹马”。
认真默读课文,看看文中有哪些词句能让你看清书摊摊主的心思,可以用笔划下来。
学生交流自己划出来的部分,并说明原因,大致应包括以下内容:(1) 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一愣”代表什么?“一亮”又说明什么?(2)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姑娘茫然的眼睛里透露的讯息是什么?“命令道”让你体会到什么?(3) “别别别,, ”他急了,“碧云!碧云! ”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路,“你放下! 等碧云来拿! ”“他”为什么“急了”?(4) “回来”他!在身后喊道,“那马会踢伤你的!”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发现这些细节透露了一些信息。
谁能谈谈为什么作者这么写?(为后文写出*埋下伏笔。
对于这一点,学生了解即可)(5) 既然没有“那匹马”,摊主为什么说“别饿坏了那匹马”?3、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交流各自的看法。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27eb7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02.png)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体验: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爱护动物的意识。
2.价值观培养:教育学生尊重劳动,珍惜粮食,树立勤俭节约的生活观念。同时,通过文中主人公关爱动物的行为,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关爱他人。
5.作业设计,拓展提升: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关爱动物的心得体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评价反馈,激励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阶段,教师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新课的学习。
3.表达与交流:学生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正确的语法结构进行观点阐述,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互动式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查阅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教师将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人物情感和词汇成语。
1.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分析课文: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分析人物性格、情感变化以及文章主题。重点讲解文中出现的成语和词汇,如“心疼”、“疲惫不堪”等。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公开课教案教材解答教学实录优秀教案
![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公开课教案教材解答教学实录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8bae4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19.png)
《别饿坏了那匹马》公开课教案教材解答教学实录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讨论,探究课文主题。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马的印象。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跟随朗读。
(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3.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讨论,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4.课文理解与分析(1)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5.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马具有哪些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3)写作练习:以“我眼中的马”为主题,进行写作。
6.课堂小结(2)教育学生关爱动物,关爱他人。
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以“我眼中的马”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四、教学实录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马吗?能谈谈对马的印象吗?生1:马是一种很漂亮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强壮。
生2:马是人类的好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
师: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就是关于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834a6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0.png)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那匹马的关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深入挖掘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匹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有什么特点?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选取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小男孩为什么要给那匹马喂草?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这说明小男孩善良、有爱心。
3.教师再提问:课文中的“那匹马”有什么象征意义?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课文?课文中的小男孩为什么要给那匹马喂草?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深入阅读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小男孩是如何关爱那匹马的?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关爱他人不仅要有爱心,还要付诸行动。
3.教师再提问:课文中的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四、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一道作文题:请以《我心中的那匹马》为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进行课堂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课文?课文中的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外阅读1.教师推荐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课外阅读文章,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外阅读文章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关爱他人的?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关爱他人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他人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
(教学方案)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方案)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怎样才能上好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相比,略读课文自身有什么特点?这是我们六备安排这一次集体备课的初衷。
为了能够组织好本次活动,我认认真真地对课文进行了阅读,发现它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简洁朴实,情感却真挚感人,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所以,我想简化头绪,着重从两点入手,以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1、品悟语言文字,感受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好品质;2、感情朗读,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学会自读课文,能自主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辨析与理解,感受藏在善意的谎言背后的
真情,懂得“每一点善意的付出,都会给这世界增添一份美好和欢乐”的道理,培养乐于助人的真诚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读题质疑
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
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
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欺骗谁?
(2)为什么欺骗?
(3)怎么骗?
[评:通过欺骗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带着疑问去了解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欺骗故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生活中为什么有这样的欺骗?它是善意的吗?]
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3.反馈交流。
(1)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2)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
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c.“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d.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
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
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
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
3.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4.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父亲也很善良。
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
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
碧云同样善解人意。
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
)
5.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评: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美好心灵,因此,抓住重点词句朗读、体会、感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
四、总结全文,领悟道理
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
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们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悟?明白了什么人生道理?(指名说)我也像大家一样,悟出了这样的道理:
1、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
2、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
五、拓展延伸,动手练笔
1、教师:随着“我”推开木板房的门而真相大白。
我站在那一堆枯黄的马草前,脑中浮现出一幕幕往事,耳畔仿佛还回响着守摊的残疾青年说过的每一句话,“我”的心中,在这一刻会想些什么呢?
小练笔:
那夜,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几声小虫子的鸣叫,一切都和往常一样。
只有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板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
谎言——善意
残疾青年我
热心、善良、善解人意酷爱读书、诚实、有志气、深深感激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