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高校科研平台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构筑科研训练平台提高地方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说 ,课余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专门从 事科研活动 ,客观 平 等 、 自由 的 良性 互 动 ,着 重发 挥学 生 自主 学 习 、研 究
上 形 成 了本 科 生 科 研 能 力 培 养 与 时 间 保 证 上 的矛 盾 。行 的 主 动性 、积 极 性 和 创 造 性 ,使 学 生通 过 科 研 训 练 的 过 之 有 效 的方 法 是 在 教 学 与 科 研 之 间 寻 求 最 佳 结 合 点 ,使 程 , 自然 而然 地 进 行 基 本 、初 步 的 科 研 活 动 实 践 ,从 大学生科研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实现理工科 学生早期科 而具 有 一 定 的科 研 体 验 和 能 力 ,为 日 应 对 更 深 层 次 的 后
习状 况 、擅 长 的领 域 以及 兴 趣 取 向 , 自主 、能 动 、创 造 实 践 性 教 学 环 节 ,结 合 我 校 教 师 实 践计 划 和 校 企 办 学 新
性 地 参 与 相 关 科 研 活 动 ,是 科 研 训 练 课 程 化 能 否 取 得 成 模 式 ,不 断 探 索 打 造 实 践 教 学新 平 台 ,真 正 体 现 四年 学 功 的关 键 ,也 是 这 种 尝 试 形 式 的一 个 重 要 特 征 。为 保 证 习 实 践 教 学 不 断 线 ,着 力 提 高 学 生 的 实 践 能 力 和 “ 三 科 研 训 练 课 的 质 量 ,对 指 导 教 师 就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 创 ” 意 识 。 他 们 除 了要 有 较 高 的 学 术 水 平 、责 任 心 、敬 业 精 神 外 , 2 3 出台相 关政 策 ,激励 学生从事科技创新 .
研训练课程化 ,是值得高等教育工作 者认 真思考和研究 科 学 研 究 、工 作 研 究 奠 定 基 础 。 的一 个 重 要 课 题 。 科 研 训 练环 节 是 让 理 工 科 学 生 参 与 科 学 研 究 的全 过
强化科研与教学的融合,实现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强化科研与教学的融合,实现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贯彻落实“青海大学2010管理年活动工作方案”的要求,紧紧围绕“显著提高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工作重点,院科研项目部按照“质量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战略,抓住我省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主线,把突破制约青海农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作为主攻目标,把产、学、研结合作为主要途径,坚持以人为本,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学院的科技创新能力。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发挥科研促进教学,协调科研与教学同步发展提高本科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是我们目前工作的目标和重点。
一、强化教学与科研融合,实现科研带动教学,教学促进科研的必要性1809年,洪堡就任普鲁士政府教育部长,他针对教师捧着陈旧讲义照本宣科而没有任何外在研究压力的情况,对德国的大学进行了历史性改革,要求大学的教学和科研相统一,并按照这一原则建立新型的柏林大学[1]。
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两大基本功能。
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已有的知识成果或经验,以一种理论知识体系充实学生的头脑,并培养其创新能力。
科研,则主要是指人们根据已经取得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条件,去探求所从事工作领域内研究对象的客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新知识。
首先,科研转化教学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在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上,科研是源,教学是流,教师把自己在科研中获得的新成果转化到教学中,形成资料丰富、观点新颖、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日常教学内容,这必然会把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其次,科研转化教学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术素质。
在教学中,教师把自己平时在科研活动中所养成的认真的态度、严谨的学风、缜密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创新的意识、探索的勇气等,于无形中传给了学生,使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学术素养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科研转化教学既通过教学实践体现了科研成果的实用价值,又适应教学需求而不断提出新的科研课题,激励教师继续创造更多更新的科研成果,这些不断形成的科研成果又反过来充实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转化成教学内容,从而使科研与教学形成良性互动。
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架构及平台搭建的探索与实践
以辅导员为主 ,兼顾一些班 主任 和管理
教务的教 师。 之所 以强调 以辅导员为主 , 是因为辅导员既熟悉 自己所带学 生的情
学 生如果选 择与教师课题相关 的研
究 内容 ,就可从一定 程度 上帮助学生找 到努力 的方 向。当然 ,在项 目成 功立项 , 进入到实质性 的研究 阶段 时 ,教师 的指 导仍不可或缺 。 “ 这种 自主性 实验 的过
2 . 学生科技创新管理 团队 管理队伍是提高管理效能 的保证 。 伍 ,是理念先 进的队伍 。在学生科技创
新活 动过程中 ,参与的学生往往涉及不
高 水 平 的管 理 队伍应 是 精 干高 效 的 队 探 讨某一选题 ,一旦有 了机会 ,组 队参
年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 动管 理的探索 和实践 ,结合大学生课外科技 创新活动 的特点进行分析 ,对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
程很大程度上离不 开教师悉心指导 。实 践证 明,本科生创新项 目的成功 申报和 顺利结题 ,离不开专业 教师的指导 。”【 4 所 以,大学生创新项 目的 申报和实施与 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是很 有必要 的。
2 . 专业实验 室
据统计与分析 、论文 撰写等方面 ;二是
帮助学生建立起 基本 的学术思维 ,包括 观察 的视角 、分 析的逻辑 、研究 的方法
近几年来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大
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培养 上成 绩显
业务水平高 、 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 , 而 临时组建的 ,并不是一个经常性 的组 可 以说是 大学 生科 技创新活动能否取得 织 ,因此 ,要想在赛事 中获得佳绩 ,要
成功 的关键 。
著 ,但仍有不少高校 ,在大学 生课 外科 技创 新活动 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上还 存有
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06.03.23•【文号】教技[2006]3号•【施行日期】2006.03.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技(200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科技厅(委、局),计划单列市教育局、科技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科技局: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国科发政字 [2002]202 号)精神,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作用,加强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特提出如下意见:一、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1.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内知识积累、创造与传播的主体,是原始性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是科学精神、科学道德以及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2.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对于提高地方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科技创新既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自身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也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的主要手段。
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提高地方高校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不仅是推动地方高校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是促进区域内高校和谐发展,推进全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
二、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3.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地方各类高校的协调发展;科学定位,培养特色;推进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带动地方高校结构、效益和办学质量的提高。
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仍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难点。
一方面,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和科研平台,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如何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科研平台,大学生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参与到具体的研究项目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科研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与优秀科研人员合作的机会,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合作。
本文旨在探讨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作用,分享相关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1.2 问题意义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在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不足,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不仅对大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造成了阻碍,也影响到了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社会的进步。
如何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背景下,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旨在通过科研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科研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不断成长,拓展视野,增强综合素质。
探讨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实践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科研平台的重要性科研平台在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科研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和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科研项目中进行工作,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大学生们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摘要:高校科研团队是由以科技创新为目的,围绕共同愿景,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相互承担责任的若干技能互补的科技研发人员组成的团队。
它既具有一般团队的目标共同性、知识共享性、利益依存性等特征,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即组织形式创新,管理行为创新,研究方向与内容创新。
就此特点,文章从体制、学科建设、环境等方面对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进行探析,以期发挥高校人才、学科等优势建立起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
关键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路径高校是国家整体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学科优势,又有人才优势,拥有从事科研活动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在新形势下,应集中高校的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以自主科技创新为主,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来促进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的发展。
而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是科学突破、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区域竞争的重要力量和表现形式,作为科研创新团队依托平台之一的高校,抓好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就意味着获得了发展优势。
科研创新团队能够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因此建设好高校的科研创新团队就尤为重要。
一、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特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是为了科技与知识创新而组建的团队,“创新”是团队的主要功能和根本任务,而团队则是创新的组织保证。
团队不是行政组织,而是一种全新的“战略集成”组织模式,是高校科研学术活动最具活力、运行最有效的组织。
科研创新团队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具有以下特点:①以学科为依托,由一名或者几名杰出人才为学术带头人,以优秀中青年骨干组成的创新研究群体。
大家合作或分工协作,凝聚于某一学术领域或学科群内,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担负培养研究生及本科生的任务;②科研创新团队的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必须是创新的、优先发展的国内外重大科学前沿热点问题;③科研创新团队必须具有相当大的科研吸引力和学术凝聚力,这使得科研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具有稳定性及动态发展的能力,其成员既可流动又具有相对稳定性;④科研创新团队的投入和支持是多渠道、高强度的。
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
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突显学科优势与,支撑学位点发展,打造精干的科研队伍和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团队建设的目标是,通过5年的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打造一批高水平团队,确保每个团队完成一批科研项目, 产出一批科研成果,培养1-2名知名专家,以有效支撑学科发展。
第三条团队建设实行学校规划、学院、公开遴选、择优支持、目标考核、合同管理、自愿组成和自愿退出的管理机制。
第四条团队建设遵循“强化,突出重点,目标导向〞的原则,坚持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坚持开展具有学校学科优势与研究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第五条学校对各创新团队实行“人才特区〞政策,即创新团队成员的引进、考核、奖励与晋升给予优厚待遇。
第二章组建与遴选第六条新组建或候选团队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明确的研究目标以及相对集中的具有和优势的研究方向,并且这些研究方向的布总体上应该与各学院的学科规划与重点学科方向(或二级学科)的安排相一致。
(二)具有合理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的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
团队负责人原则上应有正高职称,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 周岁(个别情况除外),学校外聘的各类专家学者原则上不作为团队负责人,学校鼓励中青年学术骨干作为团队负责人。
团队人数一般为6-10人,其中,45周岁以下(含45周岁)中青年教师比例不低于60%,近五年新进教师至少1人。
(三)具备一定的实验平台支撑条件。
团队应能以学校现有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得到学校认定的科研平台为依托,开展基本的研究工作。
应具备相对独立固定和集中的实验室,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人文社科类团队为30平方米)。
(四)具有相对明显的学术优势。
团队近三年内年均至少已有3篇论文被SCI或EI (CSSCI)收录,并至少已获得1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或者近三年内至少已获得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含人文社科奖)。
加强学生创新团队建设,提升创新能力培养水平
养的重要阵地 , 必须切实加强大学 生科技创新 团队的建设, 提升创新能力培
养水平,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输送更 多的创新型人才 。 1 、 大学生科技创新 团队建设现状
论知识转化为实 际应用。更重要的是, 学生利用这样一个平台, 可以将基础
研究平台开发 出的产品或技术应用到中试乍产线上来 ,解决放大过程 中遇 到的实际问题 。 教师可以利用教研工, 开展科研 项 目的研究,利用设平台可以更好地 使科研 项目与企业对 接。教师也可以把科研项 目 和企业要解 决的实际 问题
科 学 理 论
科学 骥
加强学生创新团队建设 ・ 提升创新能力培养水平
杨明 王慕鑫 高品 隋璐 穆旭 鑫 杨仁涛
(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 技术 学院 辽宁抚顺 1 1 3 1 2 2 )
摘 要: 分析 了大学生科技创新 团队建设现状 , 提 出加强大学 生科技创 新团队建设 的措施 。 通过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 设, 培养大学生 的创新能 力和 团队协作能力, 进一步提 高学生培养质量和提升创新能力培养水平 , 顺应时代对创新人才的呼唤, 为创建创新型国家培养更 多的人才 。
2 O 世纪9 0 年代后 ,国内许多高校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进行 了 有益 的探索和实践。例如, 设立大学生科技创 新活动科研基金 , 建立 创新实
验班 , 开展各种课外科技作 品竞赛活动, 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资 助计划等 ,为我国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 了一些可以借鉴 的成功经
旺盛 的需求 , 不断推进质量工程建设 , 高校在创新人才培 养方 面, 还需要进
一
步探索创新机制和方法 , 提供更多的学生创新培养平台, 不断完善创新人
对高校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的思考
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35卷第4期2019年2月Vol.35 No.4Feb. 2019对高校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的思考梁丽(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采编部,甘肃兰州730070)摘要:针对高校在科研团队与科研平台建设上存在的临时“拼凑”、交叉重叠、平台数量少等问题,从培养团队意 识、打破学科和组织壁垒、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改革学术评价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科研团队;科研平台;学术评价中图分类号:G2511高校科研团队与科研平台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的科研管理包括科研人员(团队)管理、科研项目(平台)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成果管理、 科研评价管理、科研机构管理、学术交流管理、科研档案管理等多个方面。
高校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离不开科研团队,重点学科、研 究中心、基地平台等作为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也 离不开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因此,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是科研管理工作的核心。
目前,随着国家 “双一流”建设的正式启动,高校对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青年千人、国家优青等高层次人才 的争夺愈演愈烈,如南昌大学为打造铁电领域的创 新平台,斥资8000万元引进了熊仁根教授团队等。
科研团队是以科学研究为内容,由技能互补、 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标工作的科研人员共同组成 的群体。
科研团队既是一种管理模式,也是一种组 织方式和工作方式。
一般来说,科研团队的组建需要一定的平台,平台可以是项目、重点学科、创新基地、研究机构、研究方向等。
由于依托的平台不同, 科研团队的组建方式也会有差异。
目前,高校科研 团队的组建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在是在长期的合作研究中经过磨合自然形成的团队;另一种是为完成特定的研究任务而人为组建的团队。
主要模式有:“师生模式”,导师带领学生开展科学研究;领导 下属模式,领导拥有行政资源,可以将下属团结在 自己的周围以形成科研团队;朋友模式:年轻教师申报课题时往往会将与自己志趣相同的本单位同 事或外单位朋友作为课题组成员,共同开展研究。
科技部、教育部印发《关于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科技部、教育部印发《关于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03.29•【文号】国科发区〔2019〕116号•【施行日期】2019.03.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科技部教育部印发《关于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科发区〔2019〕1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教育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教育局,各有关单位: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激发高校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好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重要作用,科技部会同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科技部教育部2019年3月29日附件关于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激发高校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好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重要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我国大学科技园从1991年起步探索,经过20多年建设发展,规模日渐扩大、模式不断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已经成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的试验基地、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核心载体、校企资源融合共享的枢纽平台,是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发挥高校源头创新作用,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新一轮有序发展,对于促进高校资源集成与开放、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对于提升创业科技内涵,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引领意义;对于支撑高校“双一流”建设,提升科研育人功能,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进教育和科技深度融通,具有示范意义;对于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整合技术、人才、资本和信息等创新要素,集成各类科技服务资源协同发展,营造开放式创新创业生态,具有标杆意义。
科研导师带动下本科生创新团队建设与实践论文
科研导师带动下本科生创新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大学生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新团队的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分析了创新团队建立的意义及必要性,结合江苏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团队培养成果实例,对创新团队的师资组成,团队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科研导师创新团队实践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078-01创新与创造的良性互动是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
在高校创新型人才的长期培养实践中发展并逐步成熟起来的本科生创新团队是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有益探索。
通过在本科生教学中贯穿独立的思考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匪夷所思的创造力的培养,逐步完善高等教育在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江苏科技大学生化学院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几年来在各专业里陆续构建了多个本科生创新团队。
其中环境工程专业是以本科生自发组织的创新小团队为主体框架,聘请具有科研基础和专业理论涵养的专业导师为指导,项目经费由校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进行资助。
科研导师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主要指导团队设计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操作上的正确度。
这种“亚科研”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几年来已初具规模和成效。
1 本科生创新团队的内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具有一种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氛围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
教师和学生都是其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可以促进学术和智力环境的健康发展。
显然,创新型人才培养更注重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因此,理工科人才培养应给予本科生更多的科研训练机会,使学生尽早、尽多地感受科研氛围、树立科学的创新意识、接受科研方法及实践技能等多方面的严格培训,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现学生专业个性的自主发展。
自从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以来,在如何把理科人才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以及如何更为有效地实施学生科研能力培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许多高校依据自身特色的学生培养思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切实的行动,已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和成效并摸索到一定规律。
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大学生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大学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摇篮,应该重视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通过思考与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科研平台的重要性科研平台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探索创新的重要场所。
科研平台不仅仅是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地方,更是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基础。
在科研平台上,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科学研究的前沿知识和技术,了解科研的方法和手段,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科研平台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科研经费、学术资源和实验设备等支持,为学生的科学研究提供有力保障。
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和值得提倡的。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 培养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对基础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对科学研究方法的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热爱研究的态度。
大学生在科研平台上,应加强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注重培养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以及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科研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
只有在科研平台上培养起良好的科学素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
2. 提升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在动力,它是推动创新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力。
大学生在科研平台上,应主动培养创新意识,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注重培养发现问题和挑战问题的敏感度,注重培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热情。
只有在科研平台上培养起积极的创新意识,大学生才能够找到并解决问题、不断进行科学探索和创新实践。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是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和支持,它是推动创新行为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在科研平台上,学生应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互助、相互学习和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只有在团队合作的氛围中,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地锻炼和提升。
2023《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学习心得体会3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青年科技人才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为青年科技人才加快成长和更好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潜力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各级党委、政府要以贯彻落实《若干措施》为抓手,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青年科技人才育好“苗子”、搭好“台子”、端好"盘子”,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育好“苗子”,以更精准的滴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
稻菽千重,育于苗床。
《若干措施》强调,要制定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加强青年科技人才专业技术培训。
各级党委、政府应结合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贯彻落实举措,厚植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沃土。
要注重源头培养。
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创新采取定向公费培养、政府订单培养、校企联合培养等多种培育模式,在高校建立人才培育基地,源源不断地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力量。
要推进联合培养。
加大各类人才计划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稳步增加财政投入力度,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激励企业加大科技研究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捐赠、设立科学基金等多元化投入,推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育才,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竞相涌现。
要坚持实践培养。
探索建设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强化产学研用融合,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在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最大限度激发其成才潜力。
搭好“台子”,以更有力的平台托举青年科技人才。
王选院士曾在一次与大学生的座谈中说:“当我26岁在最前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创造高峰已经过去,反而给了我这么多头衔,这是很奇怪的。
”对于青年科技人才,首要的是“选当其时”“用当其位”。
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好《若干措施》,要搭好选才用才平台。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太原理工大学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基地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实践活动平台。
通过建立课外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基地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进一步推动学风建设、丰富内涵、拓宽渠道、活跃氛围,引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热爱,增强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基地设立目的一、(一)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基地(以下简称活动基地)是为了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科技实践,切实加强大学生科学素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引导大学生自觉培养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断造就大批具有科技实践和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 二)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基地是为了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出高水平成果,通过合理配置和整合优化教学科研管理资源,在各类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的组织和培训方面,为我校学生提供良好的管理机制、系统化的教师指导和专门的实验平台。
二、基地主要任务(一)带动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增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二)为优秀学生提供科技活动场所,承接各类与活动基地相关的大学生科技竞赛的组织、培训工作,为在校学生在各级重大科技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提供技术指导及场地保证。
(三) 做好课外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在大学生中的宣传工作,承担大学生科技实践学分的认定工作。
三、基地规划与目标根据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学科建设与规划,我校将根据各学院申报和建设的具体情况,陆续建成若干活动基地。
学校对活动基地将实行统一管理,每个活动基地将依托相关的学院或学科进行建设,依托现有教学、科研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并建设成为培养学生科技实践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实践中心。
科技研发人员倍增计划行动方案
科技研发人员倍增计划行动方案为加快推进人才强城战略,培育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集聚一批优质硕博士人才资源,统筹解决当前科技研发人员总量不足、研发投入强度偏低等问题,围绕科教兴城、人才强城战略目标,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根本,以科技研发人员数量倍增、质量提升为目标,以健全梯次培育机制为抓手,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技研发人员队伍建设,聚力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二、发展目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科研院所等主体作用,大力实施科技研发人员倍增计划,促进科技研发人员数量大幅增长。
力争到,,十四五,,末,引育博士、硕士总量分别达到3000名和10000名,每万名劳动力(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年均增速20%以上。
三、H作任务(一)大力引育科技研发高层次人才围绕科技研发需求,坚持招才引智,发挥人才统领作用,深化人才引育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制度,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开展人才靶向招引,通过项目合作、指导服务等形式,扎实推进合作,加大对新兴产业以及重点领域‘高精尖缺'人才、企业急需紧缺人员的招引力度。
推进落实后备人选培养计划,加快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队人才和创新团队,培植数量众多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实现科技研发高层次人才数量大幅增加。
(二)加强科技研发人才团队建设组织动员一批研发实力强的高新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通过联合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等途径,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将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汇聚到产业技术平台,促成一批科技研发人才团队,引进培育一批创新需求、专业特色突出的高端特色智库。
建立科技人才库,实时跟踪动态调整。
建设人才共享云平台,利用互联网高效匹配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需求,挖掘培养具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本土人才团队。
集中力量精准引进共建一些产业急需的大平台、大院大所、名校和重点新兴企业,实现“平台、项目落地与人才引进”捆绑,带动落地一批人才团队。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分析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加速推进,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和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科研团队建设的路径分析科研团队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基本单位,有效的科研团队建设是提高科研水平和推动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
科研团队建设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和领导机制科研团队应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和明确的领导机制,明确团队的组成人员、岗位职责和权责关系。
同时,科研团队的领导者应具备一定的管理和科研能力,能够有效地协调团队成员,推动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
2. 完善科研经费保障机制科研经费是科研团队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高校应完善科研经费保障机制,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
同时,科研团队应加强与企业、政府等外部机构的合作,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和经费支持。
3. 加强科研设施和平台建设科研设施和平台是科研团队进行科研工作的基础条件,高校应加大对科研设施和平台的建设投入,提供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科研平台,为科研团队的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4. 加强团队成员培训和人才引进高校科研团队应注重团队成员的培训和人才引进,提升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引进优秀人才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等方式,促进团队成员的专业发展和学术交流。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分析创新能力是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重要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1. 构建创新教育体系高校应构建完善的创新教育体系,将创新教育融入到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中。
可以通过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创新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提供广阔的学术平台和创新机会高校应提供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创新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竞赛。
可以通过组织学术讲座、举办学术会议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等方式,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创新空间。
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
XXXX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整合科研资源、汇聚创新要素、发挥团队效应,提高重大攻关项目的协同创新水平,提升科研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培育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术团队,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研创新团队遴选本着"宁缺毋滥、好中选优、严进高出"的原则,实施“优胜劣汰"的动态运行与管理机制,重点建设有前期研究基础、有明确研究方向、有鲜明研究特色、有明显研究优势、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科研创新团队。
通过团队的培育和建设,能够产出更多高层次的科研成果,实现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团队、科研平台和科研奖项的新突破。
第三条科研创新团队应围绕特定的研究领域、技术难题或社会需求进行技术攻关或提供服务,能对国家和地方科学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
根据建设目标,科研创新团队分为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类和社会服务类,可命名为"XX研究(发)中心"、"XX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XX团队"等。
鼓励跨学院、跨学科整合优势资源,联合申报科研创新团队。
第二章基本条件第四条科研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团体,有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主要骨干成员具有创新意识、协作精神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
第五条科研创新团队一般由5-8人组成,应具有合理的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原则上平均年龄45周岁以下,其中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人员原则上不少于二分之一,各团队成员不得相互交叉,且不属于学校省级科研机构的专职研究人员。
第六条科研创新团队应具有前期相关的研究基础,在国内(或省内)同领域内具有一定研究优势和学术影响,近三年内科研业绩具备以下条款中的两项:1.主持二类以上科研项目1项以上;或主持三类科研项目3项以上;2•主持横向课题或实现成果转化到账经费10万元以上(自然科学类),或到账经费5万元以上(人文社科类);3.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的、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论文10篇以上,其中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论文3篇以上;4.获二类以上科研奖励1项以上;5.主持一类成果推广1项以上或二类成果推广2项以上;或获得一类知识产权2项以上;或以第一作者出版15万字以上学术专著2部以上。
搭建科技实践平台,建设教学科研团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成都大学为例
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科研平台是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尤其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科研平台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和意义、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及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大学生科研平台的建设与完善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一、科研平台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和意义1.锻炼实践能力科研平台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具体的科研项目中进行实际操作、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实际的科研项目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才能够完成科研任务,这种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促进创新思维3.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科研项目往往需要学生们组成一个团队一起合作完成,这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需要分工合作、互相支持,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科研平台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为他们的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科研平台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的科研水平、推动学校的发展。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学校科研平台建设不够完善目前,一些学校的科研平台建设不够完善,没有足够的科研项目、科研设备,无法给大学生提供足够的科研机会。
对此,学校可以加大对科研平台的投入,增加科研项目和设备,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
2.科研导师队伍不足3.学生参与度不高一些学生对科研平台的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性。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比如开设科研课程、举办科研竞赛、组织科研实践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研平台中。
4.科研成果转化不够一些科研成果无法得到有效的转化和应用,无法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的工作,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托高校科研平台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
设
依托高校科研平台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依托高校科研平台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史怀平,胡沈荣,郭超,陈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建设创新型社会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其中科技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为本学科培养科研接班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陈述了高校科研平台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中的优势、成效以及高校科技平台的自身管理,表明了高校科研平台在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中的重要性,以期为营造高校大学生从事科技活动提供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研平台;大学生;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新技术的发明、新工艺的创造、新材料的发现、新理论的突破等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建造创新型社会便是对创新的最高要求。
作为即将参与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国家之需、民族之需和时代之需。
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造就一
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新世纪尽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重点实验室建设在促进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2],尤其是作为国家“985”、“211”工程支持建设的科研平台及重点实验室更显示出优势地位。
除了承担国家部级科研攻关项目外,高校科研平台及其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基地[3],正在锻炼大学生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的素质,这对于国家创新型后备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科研平台在促进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中的优势
高校普通教学实验室的主要职能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对一些抽象理论知识形成感性认识,是一个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而科研平台则有机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科研培训,为部分具有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环境,其功能不像普通教学实验室一样面向所有学生,而是为部分具备科研潜力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从而创建一批大学生创新团队,为将来的研究生教育预备人才。
与普通教学实验室相比,高校科研平台存在明显优势:①科研平台硬件配置齐全。
完善的`硬件条件能够充分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同时这些仪器往往有专业人员负责培训和维护,为学生使用提供方便。
②配套资金支持。
大学生进入科研平台进行研究工作,除需要申请学校或国家的特殊项目支持外,往往还需要借助
实验室的配套资金支持。
如果没有高校科研平台的配套资金支持,而仅仅依靠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有限资金,可能会出现实验经费不足的状况,这对一个科学问题的圆满完成不甚理想。
大学生申请的研究课题一般与科研平台承担的国家课题密切相关,科研平台可以为这些创新团队准备相关前期实验,使得大学生可以直接进入课题研究,既节省了时间又科学地利用了资金。
③有专门的科研小组指导实验设计。
一个科研平台中往往有一个或几个团队在维持正常运转。
固定的科研人员一般包括教授、副教授、实验师、博士生、硕士生等人群。
大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时,会有专门的科研小组指导其查阅资料、实验设计、开展实验及数据分析,避免少走弯路,同时也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结题。
④实验室文化熏陶。
与普通教学实验室不同,由于每天都有固定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工作,科研平台内有着独特的实验室文化和研究氛围,这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熏陶。
譬如,一般情况下一个实验室每周都会有一次研究生班讨论和学生汇报,经常参与这样的学术活动,能够让大学生提前感受到科学研究的学术气氛,为将来的科研工作做好心理准备。
由于具备这些独特的优势,高校科研平台能够迅速地培养一批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为本学科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储备人才。
二、依托高校科研平台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成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科研平台自实验室建立以来,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
划、国家转基因专项等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攻关项目200余项,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育种、动物分子生物技术及其应用等方向的研究,为国家解决了一系列科研难题,同时培养了一大批本领域的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动物遗传育种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基地。
本科研平台在完成承担的科研任务的同时,也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
自20xx年以来,先后承接了大学生挑战杯实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等一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共计110项,总经费达70.6万元,具体见表1。
参与科研项目的这些大学生绝大部分已经继续攻读研究生,还有部分学生出国深造,这些学生必将成为本领域的科研贡献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响应了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号召。
他们的这些成绩离不开其本科时参与的科研启蒙训练,其在重点实验室所受的科研训练是他们科研工作的起点。
三、优化科研平台管理,辅助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建立
大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优化高校科研平台管理使之成为大学生的创新实验室,组织课余有精力、有能力、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有计划地参与到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工作中,开展学科前沿的科学研究工作,这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渠道[4]。
为此,在高校科研平台管理上需要做到如下几点:①加强科研实验室的开放程度。
科技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5],开
放科研平台既可以给学生提供创新条件、创新环境、创新氛围和创新平台,还是渗透创新教育的最好课堂、最快捷方式[4]。
一方面组织专门的科研辅导小组对在实验室开展研究的大学生创新团队给予技术指导,另一方面鼓励其他的大学生依据本实验的具体情况申请学校、省级或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享受到科研的魅力并切实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②优化高校科研平台管理以便于大学生参与科研。
在制度上对大学生参与科研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强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也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
与研究生相比,大学生参与科研有一些不同,这需要优化实验室管理以适应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具体情况。
首先,大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相对匮乏并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所以大学生在独立开展实验的前期需要有专门人员指导其科研并全程培训,充分发挥科研实验室“传帮带”的优势,让研究生对大学生实现一对一的负责制,可以帮助大学生迅速进入科研状态,少走弯路。
另外,大学生由于还有繁重的课程任务,其科研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和假期,需要协调实验室仪器使用情况和实验教师的工作时间,给大学生科研创造充分的条件。
四、结语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高校实验室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有
着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托高校科研平台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建立,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本学科培养科研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为高等学校,可以进一步优化科研平台管理,以增强其在大学生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范凤娟。
浅谈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xx,(10):81,84.
[2]赵晶波。
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功能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29):39.
[3]张发爱,吴志强,刘来君,韦春。
以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培养地方性工科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07):5-7.
[4]史克英,潘凯,田春贵。
开放科研实验室,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xx,(01):91-92.
[5]江锦花。
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1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