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词事物形象

合集下载

古诗词鉴赏之景物、事物形象

古诗词鉴赏之景物、事物形象
常见的命题方式(二)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这首诗(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11·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 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宋.柳永《雨霖铃》 寒蝉鸣我侧。
曹植《赠白马王彪》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已酿造了一种足以 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 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 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思归写得含蓄而婉转。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 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 望》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戴复古《月夜 舟中》 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 使者 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
长亭:送别之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其它类
1、玉:高洁 脱俗
2、深夜:愁思怀旧
3、乡村:思归 厌仕 田园风光 纯朴美好 安逸宁 静
4、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5、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6、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意境——开启诗歌艺术之门的钥匙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 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 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 景物)的有机统一,即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 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 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古诗形象鉴赏事物形象

古诗形象鉴赏事物形象
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 和满腔自远,非是藉秋风。 古人以为蝉餐
——虞世南的《蝉 风饮露,是高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洁的象征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狱中咏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柳永《雨霖铃》
寒蝉鸣我侧 ——曹植《赠白马王彪》
故乡的象 征
“柳”絮飘 忽不定,常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许杨浑柳《似咸汀阳洲城。西楼晚作 借眺遣》愁的凭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正直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青松》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南朝乐府《西洲曲》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
高洁品格 出污泥而不染
谐音双关 爱恋思念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 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

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 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
二、1、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 ,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 在农家院内。 2、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 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解 意象归类

象 意同象异
品 诗
象同意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备考锦囊
一、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解题方法
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 事物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要通过相关诗句
来表现,有时候要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 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来分析。如[例2]吕诗就应抓住 “雨后霜前着意红”“一生开落任东风”来分析物象, 范诗就应抓住“辛苦”“心酸”“未作愁红怨绿看”等 来分析物象。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女: 传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霜 雪

这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女 神。
[思路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应 注意分析物象与人物之间的内在精神意趣的联系,扣 住形象蕴涵的情感与象征的身份作答。
[参考答案]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 吹雨打的形象;(步骤一、二)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 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做愁苦。(步骤 一、二)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 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步骤三)
2、鉴赏方法
①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 属性(事物特征)。
②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 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 的寓意等)。
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 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例2] (2008·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红。
如:阅读下面的咏物诗,回答问题。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如何规范答题(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本诗展现了早梅虽生存环境恶劣但耐寒而立、高 洁脱俗的形象。 (步骤一)寒”字点明早梅生存 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 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 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二)作者以梅自喻,托 物言志,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 脱俗的自我形象。(步骤三)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 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 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分) 暗喻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 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 答:“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 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2分)这首 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2分)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 落英”句。②政:通“正”。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手法分析:
鉴赏分析思路
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明确物象的特征。一 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如:耐寒、清高)即可。 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物与人一体)。 3 分析诗人写这一“物”的原因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 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高妙的手法。 (1) 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 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 侧面烘托的手法。

鉴赏古诗词中的事物形象

鉴赏古诗词中的事物形象

野菊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问: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答: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 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 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经典例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答题模式
• 一 什么物象?
• (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 二 物象的基本特征
• (结合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 神韵)
• 三 结合诗人的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 托的感情
归燕诗
张九龄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注:此诗写于诗人被罢相后的秋天,当 时朝政大权由奸相李林甫把持。 问:诗中所写的“归雁”有何特点?
• 答:诗中的“归雁”出身微贱,来 自民间;春去秋来,不会就留;燕 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 "华美,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 作窠;无心与他物竞争,不想惹猛 禽猜忌。诗人借此将隐喻自己出身 低微,在朝廷为相日夜辛劳,惨淡 经营,无心争权夺利。
鉴赏古诗词中的事物形象
• 咏物诗或杂事中蕴含着某种品质或思想的事物 形象(简称“物象”),即被诗人人格化了的 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 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比如 杜甫的这首诗
• 房兵曹胡马
•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实用)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实用)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概括野菊形象,要注意野菊通常的 象征性意义,还要先抓住颔联中的“在 野”“幽色”“妙香”等描写其生长环境 和花色、花香的词语概括其自然特征,再 写出反问句揭示的内在品质。 答案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 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 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 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 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参考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

【示例2】 (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 按要求作答。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 “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虽生存环境恶劣但耐寒而 立、高洁脱俗的形象。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 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 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托物言志,展示了一个孤 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咏物诗一般的意义分类
3、表达志向的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古代诗歌鉴赏--事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事物形象

巩固练习
•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 提问:诗人如何借梅花展示自我形象的?
分析:“寂寞开无主”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高洁脱俗;“更著风和雨”说梅花生长环境恶劣, 也写出诗人备受打击摧残的不幸;“零落成泥碾 作尘”“香如故”写出诗人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 曲求全的高洁志向。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类---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 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 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 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 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 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 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 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 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具体分析 思路: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 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 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 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 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 情,所言之志。
•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 【答案】(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 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寒”字 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 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 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的品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 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梅花:傲霜斗雪,坚贞不屈,高洁脱俗
• 咏物诗的内容特点: •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Leabharlann 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

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
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是一别可
能成永别的恋人呢?“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
情。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
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
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至极。
3.注意解读表现手法,把握事物形象
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 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双关、 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表达技巧。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 于对事物形象的把握。如杨万里的《野菊》 就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不因无 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 内心的高洁的形象。
典例剖析
(2012•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回答问题。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 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 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 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二、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 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 作用?
(2)这首诗中描写的事物有什么特 征?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诗人塑造的事物形象有什么意 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 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 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三注意”
1.注意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一个民族,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以及风俗习惯 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 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 式。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 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理解沉 淀其中的特定意义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分析事物的 象征意义。如赏析杨万里的《野菊》中野菊的形象就要 结合传统诗歌中的特定意象“菊”的特定意义和文化内 涵。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2、鉴赏方法 ①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 属性(事物特征)。 ②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 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 的寓意等)。 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 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3、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
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 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 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小结1: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
方面
①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
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 感情等。 ②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 点。
小结2:鉴赏物象要注意以下几点: (1)熟记物象的象征意义。 (2)鉴赏一般物象要注意结合作者
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 者所塑造形象的象征意义。 (3)抓住物象的特征与作者所寄寓 的感情。
野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指不追求被文人赏识),更 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 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减掉 自己的幽香。 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 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 野菊应该嘲笑东篱下被人赏识的家菊。因为它还媚 求陶渊明的赏识。
(1)对比(衬托)、比喻。秋日风雨中 百草的烂死 与决明的、颜色鲜形成了强 烈的对比(或以百草衬托决明)。把决 明的叶与花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 (两种手法各1分) (2)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 坚毅挺立。 (3)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 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最实用诗歌鉴赏(4)--事物形象

最实用诗歌鉴赏(4)--事物形象
【注】 ①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漏断”指夜深。
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做简要赏析。
[解析]
“缥缈孤鸿影” ——孤独寂寞 “惊起却回头” ——惊恐不安 “有恨无人省” ——心怀怨恨 “拣尽寒枝不肯栖” —— 品行高洁
[答案]
①孤独寂寞、惊恐不安、心怀怨恨、品行高 洁的孤鸿形象。 ② “缺月、疏桐、漏断、寒枝、冷洲”等词 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环 境烘托形象,“孤、惊、恨、拣”等词语极 写孤鸿的神态、心理和品质。 ③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自比孤鸿,暗示了 词人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的心境。
诗词鉴赏——
认识形象
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品行高洁的石灰形象 (性格特征)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凄清冷寂的梧桐形象
(氛围特征)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傲雪开放的梅花形象 (形态特征)
典型引路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总复习141《碧玉箫》 ①绚丽多彩的景象。 ②红叶落满山溪,松间小路正好行 走,黄菊绕着篱墙开放。“红、青、 黄”,形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 ③交待优美的环境,表达词人的喜 爱和赞美之情,为后文抒写向往归 隐作铺垫。
事物形象题
①形象特征
1——3个四字词说特征(性格、氛围、形态) (特征+身份)
②形象体现
抓住意象,描述画面,分析特征来作用
学以致用
总复习142页《小孤山》
①坚强不屈、高大雄伟的小孤山形象。 ②在狂澜中傲然挺立,又如猛士立于战 场,多么坚强的样子;如托孤之臣形象 高大,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③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自比小孤山, 表达了诗人力挽狂澜、报效国家的坚定 信念。

古诗词鉴赏之事物形象

古诗词鉴赏之事物形象

古诗词鉴赏之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翠微:青翠的山色,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缥缈。

也泛指青翠的山。

取次:随便,任意。

为什么要写杜鹃鸟?
翻译: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形象生动,委婉含蓄。

连绵十里的亭台楼阁,紧挨着青翠的山色延伸过去,在百花掩映的草树丛中,传来了杜鹃的啼鸣。

它们热切地叫着,仿佛要同出门在外的旅人搭话。

可不像那些轻浮的黄莺儿,只管自由自在地来回乱飞。

从午梦中我被惊醒了,初晴的阳光正在四下里闪动。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那声声的啼叫听来愈加分明。

作为漂泊天涯的游子,我又何尝没有返回家乡的想法?奈何那归去的日期啊,却至今难以确定!
把握事物形象的方法
(1)明确物象特征(借助相关语句把握事物特点,挖掘事物的内在品格、特征。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由物及人,抓住物与人的契合点。

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3)分析物象所寄托的情感(结合作者处境、身世、思想情感来分
析物象。

)。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形象的艺术。

在诗歌中,形象往往承载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成为诗歌的灵魂。

其中,事物形象在诗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一、什么是事物形象?事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具体事物,如山川、草木、鸟兽、风霜雨雪等。

这些形象并非简单的自然景观,而是经过诗人主观情感加工、提炼、升华的形象,它们往往寄寓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二、事物形象的作用1、营造意境: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可以帮助读者构建起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月光这个形象,营造出一种思乡的意境。

2、表达情感: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往往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体验。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通过描绘秋风、落叶、长江等形象,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3、象征寓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有时会具有象征意义,寄托着诗人的寓意。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的古原草形象,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寓意着离别的痛苦和希望的力量。

三、如何鉴赏事物形象?1、深入理解形象:在鉴赏诗歌时,要深入理解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包括其特点、内涵和象征意义。

例如,《沁园春·雪》中的“雪”这个形象,既是自然的雪,又具有高洁、纯净的象征意义。

2、把握情感体验:在鉴赏事物形象时,要把握好诗人的情感体验,理解其背后的寓意和内涵。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壮观的自然景象,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3、时代背景:在鉴赏事物形象时,要到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理解其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例如,《春夜喜雨》中的“春雨”这个形象,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命的赞美,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滋润万物、造福人类的价值的肯定。

事物形象鉴赏

事物形象鉴赏

训练2、
训练3、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加以揣 摩,分析其寓意。
【赏析】• 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 “未 这 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 芽。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 “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柳絮在东风 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 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 志便猖狂的形象。•
瀑布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涓涓细流不辞劳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 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 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表层含义)这“瀑布” 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险、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志士 形象化身。(深层含义)
古代诗歌鉴赏 (三)
——形象(事物)
一、事物形象:
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 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 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 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 情,或托物言志。
二、诗歌事物形象鉴赏方法 1、抓住诗歌物象的特征(字词描写)、冷 暖色调、季节色彩、虚实动静等存在状 态,感知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诗歌物象的象征意义,这类诗多为 咏物诗。 3、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 在的品格、精神。 4、记忆古典诗歌传统意象。
语言
情 意象
人物形象抓神 态动作心理。
景物形象抓 景物的特点 事物形象抓 其内在的神韵
三、古典诗歌常见物象口诀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探究解题思路和方法
▪ 白 梅 (元)王冕 ▪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 突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 (1)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 【参考答案】(1)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
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 (2)作者主要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探究答题步骤
▪ 步骤一: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 的基本特征;
▪ 步骤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 现手法);
▪ 步骤三: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 理想、追求、品性等)。
▪ 马 诗 李贺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阅读此诗,简析这首诗塑造了骏马 什么样的形象?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 【参考答案】
▪ 步骤1: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 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 步骤2:边境战场,一片肃杀悲凉景色,烘托了 战马;那骏马却企盼着披上威武的鞍具,在战场 上迅捷地奔驰,“何当”表现心理,“踏”显出 轻捷矫健的风姿。
▪ 步骤3: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 不遇的激愤之情。
附:常见意象的思想感情、文化意义。
▪ 1、树木类: ▪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 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悲伤。 柳:送别、留恋、伤 感、春天的美好。 ▪ 2、花草类: ▪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 梅:傲雪、坚强、不 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 好。 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 昔盛今衰)。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1)请你用三个词语概括诗中马的形象特征。 (3分)
(1)“马”的形象特征:①出身高贵或非同寻常 (“非凡马”“房星”)②怀才不遇或境遇不好 (“瘦骨”)③素质一流(“铜声”)。
(一个要点得1分。)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①托物言志。(2分)借素质一流却境遇不好的“马” 的形象来抒发自己才华超群却不被重用的怨愤之情。 (2分)(“托物言志”答成“婉曲”“象征”“借物 抒情”“拟物”之中的一个,如有合理解释,也可以 得分。)
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之事物形象类
事物形象即物象,具有两个特点
1、具有象征意义 2、具有特定含意
诗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 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这类诗一般称为“咏物诗”“托物言志诗” 。
咏物诗的特点: 主要内容 写具体事物
主要手法 思想情感
分析诗中小松形象,说说它寄寓了 诗人怎样的情志?
先看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 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
蓬蒿中 自身特点:“刺头”即“指松树苗长满 松针,又直有硬 ”。社会特点:寓旺 盛的生命力。 而今渐觉出蓬蒿
自身特点:挺拔高耸。社会特 点:有凌云之志
再找小松与诗人的“契合点”:
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 一生潦倒。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正 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返回
[白话诗歌]
天上碧桃有和露滋养,不同于俗卉与凡花。盛开在乱山之 中、潆回盘绕的溪水之畔,可惜这一枝盈盈如画的花为谁开?
轻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为君大醉 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已断肠。
返回
[技法通] 鉴赏事物形象 3 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古诗词事物形象
1、知识储备
(1)释义:事物形象,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思想情感。

这里最典型的是咏物诗。

(2)事物形象的鉴赏思路:
①结合诗句,描述出事物形象。

(绘形)
②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析神)
③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志。

(悟志)
2、范例精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赏析。

寒菊郑思肖①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①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作者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出来做官,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这首诗就是在南宋灭亡以后写的。

请赏析“画菊”的形象。

请你试做:
老师作答:
3、课堂练习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赏析“白梅”的形象。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自己作答:
参考答案:
【《寒菊》译文】
菊花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

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独享无穷的乐趣。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的北风之中!
【《寒菊》鉴赏】
这首自题《寒菊》图诗,集中表现了郑思肖的思想品格和胸怀襟抱。

诗从晚香着笔: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

郑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

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

诗句融入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此中有真意”的意趣。

范成大在《范村菊谱序》里提到“以菊比君子”的说法,云:“岁华晼晚,草木变衰,乃独晔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

”范成大序文与郑思肖诗句的题旨是相同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领悟郑思肖诗歌意象的深刻内蕴。

后两句诗意深转一层。

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

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

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

这两句诗有所本,宋代朱淑真《菊花》诗:“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郑思肖略事点化,使诗的意蕴更为深化,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这首诗题咏的对象是画上的菊,诗歌的重点是托物言志,不在于发挥画理,因此具有咏物诗的特征。

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摅写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的统一,这首题画诗也便有了崇高的审美体验和深睿的哲理含蕴,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愉悦和生活启迪。

【《白梅》译文】
白梅生长在有冰有雪的树林之中,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世俗的尘埃之中。

忽然间,这一夜清新的香味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白梅》鉴赏】
从诗歌的构思技巧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

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

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的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冰雪林中著此身”,就色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白”也;就品性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坚忍耐寒也,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梅树比作自己。

已经表现白梅的冰清玉洁,接着就拿桃李作反衬。

夭桃秾李,花中之艳,香则香矣,可惜争春太苦,未能一尘不染。

“不同桃李混芳尘”的“混芳尘”,是说把芳香与尘垢混同,即“和其光,同其尘”、“和光同尘,不能为皎皎之操。

”相形之下,梅花则能迥异流俗,所以“清香”二字,只能属梅,而桃李无份。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也许只是诗人在灯下画了一枝墨梅而已。

而诗句却造成这样的意向:忽然在一夜之中,全世界的白梅齐放,清香四溢,玉宇澄清。

这首诗给人以品高兼志大,绝俗而又入世的矛盾统一的感觉,这又正是王冕人格的写照。

前两句写梅花冰清玉洁,傲霜斗雪,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

后两句借梅喻人,写自己的志趣、理想与抱负,讴歌了为广大民众造福的英雄行为及牺牲精神。

本文通过对梅花的吟咏描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志趣和品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