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及其原料中氯离子标准要求探讨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标准分析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标准分析一、引言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是评估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过高的氯离子含量会引起混凝土内部钢筋腐蚀,加速混凝土的老化。
因此,制定合理的氯离子含量标准对于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氯离子含量标准概述(一)国内标准1. GB 50164-2018《建筑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该标准规定了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和限值。
其中,在普通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限值为0.4%;在海洋工程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限值为1.0%。
2. JGJ/T 223-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规范》该标准规定了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和限值。
其中,在普通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限值为0.4%;在海洋工程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限值为1.0%。
(二)国外标准1. 美国标准美国ACI318-14《混凝土建筑规范》规定,在普通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限值为0.3%;在海洋工程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限值为1.0%。
2. 欧洲标准欧洲标准EN 206-1:2000/A1:2004《混凝土》规定,在普通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限值为0.4%;在海洋工程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限值为0.1%。
三、氯离子含量标准的制定(一)氯离子含量标准的影响因素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混凝土龄期、环境条件等。
(二)制定氯离子含量标准的原则1. 结合混凝土结构使用环境和寿命要求,确定氯离子含量限值。
2. 根据混凝土龄期的长短,确定不同龄期下的氯离子含量限值。
3. 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和水灰比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氯离子含量限值。
(三)氯离子含量标准的制定流程1. 收集相关数据和文献,分析混凝土结构使用环境和寿命要求。
2. 计算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深度和含量,确定合理的氯离子含量限值。
3. 评估不同龄期下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变化趋势,确定不同龄期下的氯离子含量限值。
4. 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和水灰比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氯离子含量限值。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测定的探讨
现今中国依然处于一个快速发展与建设的时期,到处都有大型工程建设。而其中绝大多数工程以钢筋混凝土工程为主。为方便市民出行,城市会完善交通公共运输体系,政府大力发展地铁、桥梁、高速等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其中地铁和桥梁建设中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或混凝土进行现场浇筑。
现代建筑业的发展需要快速、准确地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以实现对混凝土耐久性的有效评价和钢筋腐蚀的适时防护与有效修复。当前,混凝土工程验收参照标准为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混凝土中氯离子检测参照JTJ270-1998《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或JGJ/T 322-2013《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对检测中反应原理研究的加深及相关检测经验的增多,发现原检测技术影响因素较多,检测结果误差较大。因此对于混凝土中氯离子快速准确的检测会直接影响整体上对工程质量保证及提高。
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水源,水中氯离子含量相对稳定,无较大浮动,基本集中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另外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的用量较为固定,因此其引入量基本可控,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影响不大。同时由于氯离子的在水中基本以离子形式存在,几乎不存在富集等现象因此对混凝土氯离子检测精度影响可忽略。
2.2.2胶凝材料
2.2.3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指在混凝土拌和前或拌和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由于其用量较少,却可以明显改善混凝土各方面性能因而被广泛使用。随着工业的进步,外加剂的制造工艺也在日益提升,这也进一步提高了外加剂自身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对工程上常用几类外加剂进行氯离子含量测定。试验结果见表4。
从表1数据得知:当温度升高时,同一溶液对应显示浓度会降低。当待测物温度与标定溶液温度不同时,待测物温度与标定溶液温度越接近,其测定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标准及其影响因素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标准及其影响因素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材料,而氯离子是混凝土中常见的有害离子之一。
氯离子的含量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因此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十分重要。
本文将围绕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标准及其影响因素展开讨论。
二、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标准1. 检测方法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电化学法、化学分析法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等。
其中,电化学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2. 检测标准我国目前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标准主要有以下两个:(1)GB/T 50082-2009《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该标准规定了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和限制值。
其中,检测方法主要采用电化学法,限制值以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为依据,详见表1。
表1 氯离子含量控制标准(2)JGJ/T 70-2009《建筑混凝土工程验收规范》该标准规定了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和限制值。
其中,检测方法主要采用化学分析法或电化学法,限制值以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为依据,详见表2。
表2 氯离子含量限制值三、影响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因素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泥品种和用量水泥中含有氯离子,因此水泥的品种和用量会直接影响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大小。
2.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水灰比和骨料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大小。
3. 环境因素混凝土所处的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大小。
例如,海滨地区的氯离子含量通常比内陆地区高。
4.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的不同也会影响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大小。
例如,混凝土的浇筑方式和养护方式等因素都会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产生影响。
四、结语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标准及其影响因素是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深入了解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和限制值,以及影响氯离子含量的因素,对于保证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混凝土材料中氯离子含量的标准检测方法
混凝土材料中氯离子含量的标准检测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材料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氯离子的含量是衡量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海洋工程和道路桥梁等场合中。
本文将从混凝土材料中氯离子的来源、检测方法、国内外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旨在为混凝土材料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提供参考。
二、混凝土材料中氯离子的来源混凝土材料中氯离子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原材料中的砂、石、水泥等均可能含有氯离子,如高氯离子含量的砂、石等原料会导致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过高。
2.施工环境:施工现场环境中的海水、海风等也会使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升高。
3.使用环境: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也是影响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重要因素,如海洋工程、桥梁等。
三、混凝土材料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混凝土材料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原理是使用比色法或电位差法测定待测液中氯离子浓度,根据计算公式计算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
2.荧光分析法:荧光分析法是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荧光探针与氯离子结合发生荧光,并通过荧光强度计测定荧光强度,计算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
3.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混凝土表面的电位差来确定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电极在混凝土表面扫描,测量混凝土表面电位差,根据计算公式计算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
四、国内外标准在国内外,混凝土材料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都有相应的标准。
1.国内标准《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氯离子含量测定方法》(GB/T 50082-2009)是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常用的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及计算公式,并将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2.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发布了相关的标准,如《混凝土和混凝土制品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ISO 11504:2003),该标准规定了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其检测结果能够反映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总量。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标准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标准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性能与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而氯离子则是混凝土中最常见的一种有害离子,会导致混凝土的腐蚀和劣化,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因此,制定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一、氯离子对混凝土的影响氯离子在混凝土中能与水泥中的胶凝物质反应,形成氯化物,氯化物会降低混凝土的碱度,导致钢筋锈蚀,进而引起混凝土的劣化和破坏。
因此,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二、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标准1. 国家标准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规定,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应控制在0.4%以内。
另外,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 50082-2019)规定,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应根据结构的功能、使用条件和环境要求确定氯离子含量的控制指标,一般应该控制在0.3%以下。
2. 行业标准根据《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检验规程》(JGJ 55-2011)规定,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应控制在0.4%以内。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结构,如海洋工程、桥梁等,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控制要求更为严格,一般应该控制在0.2%以下。
3. 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使用条件等因素来确定的。
例如,南方地区的气候潮湿,海拔较低,空气湿度大,氯离子含量的控制一般应该在0.3%以下;而北方地区气候干燥,空气湿度较小,氯离子含量的控制一般应该在0.4%以下。
三、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为了保证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控制,需要对混凝土中氯离子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 氯离子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氯离子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它通过测量混凝土中氯离子的电位差来确定其含量。
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等优点,但需要使用专用的检测仪器。
2. 火焰光度法火焰光度法是一种使用火焰光度计来检测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方法。
混凝土及其原料中氯离子标准要求探讨
混凝土及其原料中氯离子标准要求探讨摘要: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是导致钢筋锈蚀的主要原因。
钢筋锈蚀是影响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混凝土中及其原料氯离子标准的比较分析,提出一些关于氯离子标准的建议。
关键词:混凝土材料标准氯离子引言今年央视3.15对深圳海砂的曝光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实际上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深圳,也存在于其它的沿海城市。
现有标准中,建设用砂氯离子含量的指标范围在0.01~0.06%之间,此标准除过于宽松外,还让各地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采取某一个指标执行。
目前全国沿海地区对砂中氯离子的限量值有0.06%、0.03%、0.02%、0.01%、0.0020%等。
而混凝土中的氯离子不仅仅来自砂中,其他原料或多或少都含有氯离子。
一氯离子的危害有资料表明,氯离子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一)是钢筋腐蚀,导致混凝土质量下降,氯离子对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是对混凝土最大的破坏和负面影响。
(二)是降低抗化学侵蚀、耐磨性和强度当混凝土中氯离子较大时,会降低混凝土抗化学侵蚀性和耐磨性以及抗折强度。
(三)是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近10年来,含氯环境下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已逐渐成为国内外耐久性研究的重点。
与碳化引起的钢筋腐蚀相比,氯离子引起的钢筋腐蚀一旦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通常将钢筋开始腐蚀时间作为构件耐久性寿命的终结。
含氯环境下混凝土中钢筋开始腐蚀时间不仅与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过程有关,还与临界氯离子浓度有关,所以现在的混凝土规范、标准都对氯离子的浓度作了限制。
二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来源(一)水泥中的氯离子氯盐在水泥生产中可以作为熟料煅烧的矿化剂,能够降低烧成温度;它也是有效的水泥早强剂,不仅使水泥3天强度提高,而且可以降低混凝土中水的冰点温度,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
氯离子的来源主要是原料、燃料、混合材料和外加剂。
如果水泥中的氯离子含量过高,其主要原因是掺加了工业废渣、助磨剂等混合材料。
混凝土中氯离子检测和评定方法的探讨
混凝土中氯离子检测和评定方法的探讨潘萍玲梅爱华(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摘要】本文通过对两种类型混凝土氯离子浓度随龄期的变化情况、不同的检测方法的精确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认为:混凝土中水溶性氯离子浓度随龄期增加会有所降低;酸溶法测得的结果不会随龄期变化,检测结果的重现性较好;GB50344附录E在取样量的样品的处理上不同于JGJ/T322中附录C,使得该方法的检测限低于JGJ/T322中附录C;快速氯离子测定仪测得拌合物氯离子浓度的不确定度大,在工程上仅可作为参考,不建议做为验收依据;由于GB50010与GB50164对混凝土氯离子浓度的定义不同,导致同一份混凝土样品用两个国家标准判断结果不同。
【关键词】氯离子;检测方法;不确定度0前言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在一定条件下会破坏了钢筋表面的碱性环境而使钢筋产生锈蚀,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因此国家在多个标准中如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1]、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2]、GB/T14902-2012《预拌混凝土》[3]和JGJ206-2010《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4]均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进行严格规定。
涉及混凝土中氯离子检测方法的标准也有GBT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5]附录E、JTJ270-98《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6]、JGJ/T322-2013《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7]等对硬化混凝土和预拌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规定,同时2013年颁布实施的JGJ/T322-2013中依据国外的标准将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按检测方法分为酸溶性氯离子和水溶性氯离子,且规定将酸溶性氯离子作为仲裁结果。
国内许多学者也对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检测方法研究很多[8-12]。
但对比现行的几部国家行业标准中评定、检测方法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本文对两种类型混凝土氯离子浓度随龄期的变化情况、不同的检测方法的精确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1各种检测方法和判断依据简介1.1几种硬化混凝土氯离子含量检测方法简介JGJ/T322-2013《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附录C“硬化混凝土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测试方法”,用化学滴定法。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测定的探讨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测定的探讨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测定是检测混凝土抗腐蚀及耐久性的重要参数。
本文通过探讨混凝土中氯离子测定的方法,来提高氯离子含量测定的精度和准确性。
一、混凝土中氯离子测定的重要性1、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与混凝土抗腐蚀性能有重要关系。
过多的氯离子,会使混凝土易受空气中的盐分的腐蚀,从而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2、氯离子含量测定还可以评价和控制混凝土的结构和性能。
通过含氯离子量的测定,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混凝土的强度和使用性能,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测定的原理氯离子含量的测定原理:用氨基乙酸测定法,直接测量混凝土样品中的氯离子含量,按照乙酸己酯(氨基乙酸酯)在pH为6.3时,与金属氯离子形成反应,使金属氯离子被缩合而形成沉淀物来测定。
三、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测定的过程1、取水溶液样品:将样品重量称至定量,放入容积为50mL的原子吸收管内,再加入清水50mL,静置5—10min;2、加入滴定剂:用稀硝酸稀释至pH为6.3~6.5,再加入滴定剂,并振荡混合;3、测量残留液的滴定余量:当差容量滴定余量滴定余量不大于2mL时,便可以确定终点;4、算出混凝土样品中氯离子浓度:根据吸光度计读数及滴定余量,可计算混凝土样品中氯离子浓度,并以氯离子含量描述。
四、不同类型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1、普通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原子吸收法,将混凝土中的固形物进行灼烧,再进行灼烧前后的比较,利用交叉法的方法计算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
2、混凝土砂浆拌合物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采用离子色谱法,用特定的载液,将混凝土中氯离子分离,再用特定敏感色谱仪器来测定氯离子含量。
3、混凝土配件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采用离子色谱法,直接将混凝土配件的水灰比进行细微的离子测定,在催化反应的条件下,通过测定氯离子含量,获得相关的结果。
五、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测定的技术为了确保混凝土中氯离子测定的准确性,从而控制混凝土材料的抗腐蚀性能,应尽量采用以下技术:1、检查水溶液样品中的氯离子含量,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他们;2、使用准确精确的分析仪器、校正色谱法,以便更准确测定混凝土中含氯离子量;3、测定前需要实施校正,以保证器件的准确性;4、垃圾应采用正确的处理方法,以预防污染环境;5、混凝土应在正确的取样时间和前提下,以确保测定的精度。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标准限制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标准限制一、引言混凝土作为建筑行业中重要的材料之一,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量非常大。
然而,混凝土中存在氯离子的问题,可能会对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制定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标准限制十分必要。
二、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影响因素1. 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是混凝土中水和水泥的质量比。
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孔隙度越大,氯离子的渗透性也就越高。
2. 水泥类型:不同类型的水泥中氯离子的含量不同,而且氯离子还可能与水泥中的其他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
3. 氯盐的含量:混凝土中所使用的骨料和水中所含的氯离子含量也会影响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
4. 混凝土的硬化时间:混凝土的硬化时间越长,混凝土中的孔隙度越小,氯离子的渗透性也就越低。
三、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标准限制1.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应符合以下要求:(1)普通混凝土: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混凝土干重质量的0.4%;(2)高性能混凝土: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混凝土干重质量的0.3%。
2. ASTM C94/C94M-15a《混凝土的标准规范》中规定,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应符合以下要求:(1)普通混凝土: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混凝土干重质量的0.06%;(2)高性能混凝土: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混凝土干重质量的0.03%。
3. 欧洲标准EN 206-1:2000《混凝土-性能、生产和构造》中规定,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应符合以下要求:(1)普通混凝土: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混凝土干重质量的0.4%;(2)高性能混凝土: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混凝土干重质量的0.2%。
四、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1.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该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方法之一,通过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混凝土中氯离子进行检测。
2. 比色法:该方法通过将混凝土样品与某些试剂反应,根据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
3. 气相色谱法:该方法通过将混凝土样品中的氯化物转化为氯气,再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
关于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测定几种方法的探讨
关于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测定几种方法的探讨
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中含有的氯离子含量对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有着
重要影响。
准确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对于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和工程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混凝土中氯离子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几种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
本文将对这些主要方法进行探讨。
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是氯离子络合滴定法。
该方法通过使用二恶英蓝作为指示剂,根据氯离子与络合试剂形成络合物的滴定反应来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
该方法操作
简单、准确度高,且可同时测定多种混凝土试件中的氯离子含量。
该方法需要使用大量的
试剂和仪器设备,并且反应时间较长,不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除了化学分析方法,一些仪器分析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测定。
X射
线荧光光谱法(XRF)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测量混凝土试件中X射线的荧光来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
该方法无需试剂和化学反应过程,操作简便,可实时快
速获得氯离子含量。
该方法需要高昂的仪器设备,并且需要专业的操作技术。
还有一些新兴的测定方法正在不断发展和研究中,如电化学方法、电导率测定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有望成为未来混凝土中氯离子测定的新选择。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测定方法有多种选择,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优缺点。
在实
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对于提高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和操作便
捷性,需要不断开展研究和改进,以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监测标准与方法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监测标准与方法混凝土在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如海洋沿岸地区或含盐土壤区域,混凝土结构可能受到氯离子侵蚀的风险。
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进行监测非常关键,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持久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讨论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监测标准与方法。
1. 监测标准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监测通常遵循国际标准或行业规范。
一种常用的国际标准是ASTM C1152/C1152M-17,该标准描述了使用电化学方法测量水泥基材料中氯离子含量的程序。
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制定了自己的监测标准,如中国的GB/T 50082-2009和美国的ACI 222.1R-12。
2. 监测方法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监测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常见的方法包括电化学方法、化学分析法和荧光分析法。
2.1 电化学方法电化学方法是常用的测量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基于氯离子与电极之间的化学反应,通过测量电极电势的变化来确定样品中氯离子的含量。
最常用的电化学方法是钢筋电位法和电导率法。
- 钢筋电位法:该方法基于混凝土中氯离子引起的钢筋腐蚀电位变化。
通过将参比电极和测量电极连接到混凝土表面上的钢筋上,可以测量到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电势差。
根据电势差的变化,可以推断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
- 电导率法:该方法基于混凝土中含盐水的电导率,通过测量混凝土中电流的通量和电势差来确定氯离子的含量。
该方法需要在混凝土中插入电极并施加电流,然后测量电势差以计算氯离子的含量。
2.2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量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混凝土样品溶解,并使用化学试剂与氯离子发生反应,然后通过化学分析来测量氯离子的含量。
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摩尔银法(Mohr's method)、酸化物试剂法和离子色谱法。
这些方法通常要求仔细的样品处理和实验操作。
2.3 荧光分析法荧光分析法是一种新兴的测量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方法。
混凝土及原材料中氯离子含量的计算及限值的探讨
目前 现 行 的 标 准 中 , 《 公 路 桥 涵 施 工 技 术 规
范》 ( J T G / T F 5 0 — 2 0 1 1 )、 《 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 控制标准》 ( J T S 2 0 2— 2— 2 0 1 1 ) 、 《 水 运 工 程 混 凝
土施 工 规 范 》 ( J T S 2 0 2—2 0 1 1 )、 《 混 凝 土 结 构 工 程 施 工 质 量 验 收 规 范 》( G B 5 0 2 0 4—2 0 0 2) 均 是 以混 凝 土 所 处 的环 境 条 件 作 为 划 分 氯 离 子 的 要
以该配合 比每 m 混凝 土中 4 5 0 k g 胶凝材料
为例 , 通过反算 , 在环境条件最好 的干燥环境下 , 混凝土可 携带 1 . 3 5 k g / m 。的 氯 离 子 , 相 对 而言 ,
这 个 量 也 是非 常 大 的 。
3 几 点 建 议
( 1 ) 高标号 、 高要求 、 高 耐久性 的混凝土越来 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 这样 就无法避免掺入外 掺料来改善混凝土 的工作性 , 建议规范 中氯离子 含 量 均 用胶 凝 材 料 的百 分 比表示 。
( 1 ) 《 公路桥涵施工技 术规 范》 所得结果 , 在 原 材料 氯离 子 含 量 不 超 标 的情 况 下 , 根 据 该 配 合
比计算 的 结 果 超 出 规 范 中对 于 预 应 力 混 凝 土 中
氯 离子 的要 求 。
( 2 ) 国标 中原材料 氯离子含量不超标 的情况 下, 根据该配合比计算 的结果超出规范 中对 于预
按 相应 材料 国标 的试 验方 法 中 的要 求 取 每种 材料 的氯离 子最 大值 计 算 混凝 土 中总 氯 离子 含 量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标准要求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标准要求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标准要求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构造材料,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其中,氯离子是导致混凝土结构腐蚀的主要元素之一。
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长期耐久性和安全性,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有特定的要求。
本文将从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来源、腐蚀机理以及标准要求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氯离子的来源混凝土中的氯离子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 混凝土原材料:水泥、骨料、水等原材料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氯离子。
2. 外界环境:如海洋环境、盐碱地等含有高氯离子浓度的环境。
3. 加入剂:某些不当使用的化学添加剂中可能含有氯离子。
二、混凝土中氯离子的腐蚀机理混凝土中的氯离子会进入混凝土内部,并与钢筋发生反应,形成具有强腐蚀性的氯化物离子。
当氯化物离子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引起钢筋的锈蚀,从而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常见标准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标准要求有所差异,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标准要求的概述。
1. ISO 14629:2016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一系列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标准要求。
其中,ISO 14629:2016是该系列标准中的一部分。
该标准规定了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并提供了不同混凝土分类下的氯离子容许限值。
对于范围在0.1~0.6%的混凝土,氯离子容许限值为0.4%。
2. GB/T 50080-2016中国国家标准GB/T 50080-2016《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规范》中也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进行了规定。
该标准根据结构使用条件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分别给出了氯离子容许限值的要求。
在海洋风化区,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应小于0.3%。
3. ACI 318-19美国混凝土协会(ACI)制定的ACI 318-19《混凝土结构规范》中,也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做出了规定。
该规范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结构使用条件,给出了氯离子容许限值的具体数值。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标准要求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标准要求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它在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广泛应用。
然而,混凝土的性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
氯离子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如果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超过标准要求,将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寿命,相关标准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氯离子含量标准要求。
这些标准要求不仅可以指导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过程,也可以保证混凝土在使用中的性能和耐久性。
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氯离子含量标准要求。
根据《建筑混凝土氯离子含量限值》(GB 50082-2009)标准,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限值应符合以下要求:1. 表面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限值为0.4%,表示混凝土表面每百克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4克。
2. 钢筋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限值为0.2%,表示混凝土中钢筋周围每百克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2克。
这些标准要求是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使用环境而制定的,旨在保护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聚集会导致钢筋腐蚀、混凝土龟裂等问题,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接下来,我将探讨一些影响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因素。
首先是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
如果原材料中存在高含量的氯离子污染物,例如含氯水泥、含氯骨料等,那么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氯离子会被带入混凝土中。
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控制是降低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混凝土的水胶比。
水胶比影响混凝土的致密性和抗渗透性能,进而影响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
通常情况下,水胶比越低,混凝土的致密性越好,氯离子的渗透也会降低。
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也十分重要。
在混凝土浇筑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外界含氯杂质的侵入,例如用塑料薄膜覆盖,避免与含氯物质接触。
施工后及时进行养护,帮助混凝土形成致密的结构,以减少氯离子的渗透。
在评估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渗透试验、化学分析等。
混凝土生产中氯离子含量标准
混凝土生产中氯离子含量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在混凝土生产的过程中,氯离子的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
因此,制定合理的氯离子含量标准对于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二、氯离子的来源和危害1.氯离子的来源氯化钠是氯离子的主要来源,它通常存在于混凝土原材料中,如沙子、石子、水泥等。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氯化钠会随着原材料的使用而被引入混凝土中。
2.氯离子的危害氯离子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导致混凝土的破坏和腐蚀。
具体来说,氯离子会与混凝土中的水合物反应,形成亚氯酸盐和氯化钙等化合物,导致混凝土的体积膨胀和结构变形,最终导致混凝土的破坏和腐蚀。
三、氯离子含量标准的制定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必须制定合理的氯离子含量标准。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规定了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限制值,具体如下:1.普通混凝土普通混凝土是指强度等级为C20-C50的混凝土。
其中,C20-C30级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10%,C35-C40级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08%,C45-C50级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06%。
2.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强度等级为C55-C100的混凝土。
其中,C55-C60级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05%,C65-C90级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04%,C95-C100级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03%。
四、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为了保证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准确性,必须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
目前,常用的氯离子含量检测方法有离子色谱法、电导率法和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等。
其中,离子色谱法是最为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但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一般用于科研和大型工程项目中。
电导率法和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则更为简单、易于操作,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限制标准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限制标准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限制标准一、引言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其中氯离子是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危害因素之一。
氯离子会侵蚀混凝土内部的钢筋,导致钢筋锈蚀,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混凝土工程中需要对氯离子含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二、氯离子含量的定义氯离子含量是指混凝土中氯离子的质量分数,通常用百万分之一(ppm)或毫克每千克(mg/kg)表示。
氯离子含量的测定通常采用离子色谱法或电导率法。
三、氯离子含量的限制标准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国家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制定了严格的限制标准。
目前,我国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限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建筑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限制标准建筑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限制标准由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规定。
其中,建筑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限制标准如下:a. 普通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6%(质量分数)。
b.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4%(质量分数)。
2. 桥梁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限制标准桥梁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限制标准由国家标准《公路桥梁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TJ 270-2017)规定。
其中,桥梁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限制标准如下:a. 普通桥梁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3%(质量分数)。
b. 预应力桥梁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2%(质量分数)。
四、氯离子含量的控制措施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中氯离子含量的控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使用低氯离子含量的原材料:原材料中含氯量较低,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
2. 采用合适的拌合比:拌合比的合理选择可以减少混凝土中孔隙的数量和大小,从而减少氯离子的渗透。
3. 合理施工: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养护情况,以确保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控制。
浅谈水泥及其原料中氯离子分析测定方法的操作要点
浅谈水泥及其原料中氯离子分析测定方法的操作要点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水泥生产工艺以及水泥质量控制中,氯含量是重要的指标之一。
标准中给出了两种氯离子测定方法,本文针对试验中容易产生问题的步骤给出相应的操作要点。
标签水泥原料;氯离子含量;分析测定方法随着我国水泥生产工艺中煅烧窑外分解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水泥生料、熟料及其原料中氯离子含量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氯离子是水泥中的一种有害成份,超过一定含量会对混凝土中的钢筋产生锈蚀,对混凝土的结构造成很大的破坏。
所以,各国对水泥的氯离子含量都作出了相应规定。
因此,在我国水泥新标中增加了“水泥生产中允许加入≤0.5%的助磨剂和水泥中氯离子含量必须≤0.06%”的要求,充分体现出水泥行业对混凝土质量保证的承诺和责任心。
关于氯离子的测定方法多,GB/T176-2008《水泥化学分析方法》标准中给出了两种氯离子测定方法,即硫氰酸铵容量法(基准法)和蒸馏分—硝酸汞配位滴定法(代用法)。
下面分别对两种方法的析步骤进行详细的介绍,以提高测试的准确度,减少试验中人为的误差。
1 硫氰酸铵容量法1.1 方法原理:试样经硝酸分解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 加热搅拌使氯离子与硝酸银完全生成氯化银沉淀, 过滤, 滤液中过量的硝酸银以三价铁为指示剂, 用硫氰酸盐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终点。
其反式如下:氯离子与加入的硝酸银标液反应:Cl-+Ag+=AgCl↓硫氰酸铵与过量的硝酸银反应:CNS-+Ag+=AgCNS↓1.2 分析步骤与操作要点1.2.1 称取约5g试样,加入50ml水。
要尽快搅拌使其完全分散混匀,防止试样沉在烧杯底部。
1.2.2 在搅拌下加入50ml硝酸(1+2),加热煮沸。
加入硝酸后要不停的搅拌并煮沸,使生成的硫化氢逸出,以免影响测定准确,同时可以使试样溶解的更均匀。
1.2.3 准确移取5ml硝酸银标准溶液加入溶液中,煮沸1~2 min。
硝酸银标液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测试结果的准确度,所以硝酸银标液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来进行配制,并且用移液管或滴定管准确的加入。
混凝土生产中氯离子含量标准
混凝土生产中氯离子含量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材料,而氯离子则是混凝土中的一种常见的有害物质。
氯离子的含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的耐久性下降,从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混凝土生产中,对氯离子含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二、氯离子含量的定义氯离子是指混凝土中含有的氯元素的离子形式。
在混凝土中,氯离子可以来自于多种来源,如海水、海洋气候、含盐土壤等。
三、氯离子含量的标准1. 国家标准根据我国现行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的要求,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限制值应符合以下标准:(1) 对于非重要部位的混凝土,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0.1%;(2) 对于一般重要部位的混凝土,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0.4%;(3) 对于重要部位的混凝土,如桥梁、港口、水利工程等,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0.2%。
2. 行业标准除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也对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进行了规定。
例如,我国的钢筋混凝土防水卷材标准(GB/T23457-2009)中规定,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应不超过0.2%。
3. 地方标准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地质等因素,有些地方也会制定自己的氯离子含量标准。
例如,广东省的《建筑结构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标准》规定,对于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广东省的限制值为0.2%。
四、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1. 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快速检测氯离子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硝酸银试剂,将其中的氯离子与试剂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根据沉淀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氯离子的含量。
2.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是一种准确度较高的氯离子含量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来检测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
3. 氯离子含量仪氯离子含量仪是一种自动化检测氯离子含量的设备。
该设备通过电化学方法来检测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不仅检测速度快,而且精度高。
混凝土材料中氯离子标准限制
混凝土材料中氯离子标准限制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然而,混凝土中存在一定量的氯离子,它们可能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结构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标准限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来源、影响、测试方法和标准限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来源混凝土中的氯离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水源:在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混凝土可能受到地下水或地表水的影响,这些水源中可能含有氯离子。
2.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中的水泥、骨料、砂等原材料中可能含有氯离子。
3.环境污染: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大气污染等也可能会导致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增加。
4.施工过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含氯的化学物质或者储存混凝土的设备中可能会残留氯离子。
三、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影响混凝土中的氯离子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结构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氯离子会促进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失效。
2.氯离子会与混凝土中的钙离子反应,形成氯化钙,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降低。
3.氯离子会破坏混凝土中的钙矾石结构,导致混凝土的耐久性下降。
4.氯离子会促进混凝土中的碱-硅反应,导致混凝土的膨胀和开裂。
四、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测试方法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测试主要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
测试前需准备好试样,将混凝土样品磨成粉末,然后将粉末和水混合成糊状物,再进行离子选择电极法的测试。
离子选择电极法是一种基于离子选择性膜的电化学测试方法,它可以测量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浓度。
该测试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测试时间短、准确性高等优点。
五、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标准限制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标准限制主要包括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
以下是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的具体规定:1.国际标准:根据欧洲标准EN 206-1,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应小于0.4%。
根据美国标准ACI 318,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应小于0.15%。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与标准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与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具有耐久性、强度高等优点。
但是,在一些恶劣的环境下,如海洋、化工厂等,混凝土结构易受到氯离子的侵蚀,导致混凝土的破坏。
因此,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与标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来源及危害1.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来源(1)海洋:海洋中氯化钠含量高,随着海水中的氯化物进入混凝土中,容易导致钢筋锈蚀,从而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破坏。
(2)氯化盐:在化工、冶金、矿山等工业生产中,氯化物是一种常见的废水排放物,如果这些废水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中,会导致地下水中氯离子含量的升高,进而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破坏。
2.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危害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升高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的强度下降:氯离子会导致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导致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减弱,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2)混凝土的耐久性下降:氯离子会与混凝土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钙,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脆性增强,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3)混凝土的长期变形:氯离子会导致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的长期变形。
三、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1. 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基于氯离子选择性电极在含氯离子的溶液中的电位变化,从而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较高的情况。
2. 活性离子探针法活性离子探针法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一种特殊的活性离子探针对混凝土中的氯离子进行检测。
该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准确度高等优点,适用于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较低的情况。
3. 氯化物比法氯化物比法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与钙离子、硅酸盐离子的比值,从而推算出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大面积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及其原料中氯离子标准要求探讨
发布日期:2015-07-23 来源:混凝土机械网作者:混凝土机械网浏览次数:640
核心提示:摘要: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是导致钢筋锈蚀的主要原因。
钢筋锈蚀是影响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
摘要:商品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是导致钢筋锈蚀的主要原因。
钢筋锈蚀是影响钢筋商品
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商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商品混凝土中及其原料氯离子标准的比较分析,提出一些关于氯离子标准的建议。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材料标准氯离子
中图分类号:O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今年央视3.15对深圳海砂的曝光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实际上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深圳,也存在于其它的沿海城市。
现有标准中,建设用砂氯离子含量的指标范围在0.01~0. 06%之间,此标准除过于宽松外,还让各地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采取某一个指标执行。
目前全国沿海地区对砂中氯离子的限量值有0.06%、0.03%、0.02%、0.01%、0.0020%等。
而商品混凝土中的氯离子不仅仅来自砂中,其他原料或多或少都含有氯离子。
一氯离子的危害
有资料表明,氯离子对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一)是钢筋腐蚀,导致商品混凝土质量下降,氯离子对商品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是
对商品混凝土最大的破坏和负面影响。
(二)是降低抗化学侵蚀、耐磨性和强度当商品混凝土中氯离子较大时,会降低商品
混凝土抗化学侵蚀性和耐磨性以及抗折强度。
(三)是影响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近10年来,含氯环境下商品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已逐渐成为国内外耐久性研究的重点。
与碳化引起的钢筋腐蚀相比,氯离子引起的钢筋腐蚀一旦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对商品混凝土结构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通常将钢筋开始腐蚀时间作为构件耐久性寿命的终结。
含氯环境下商品混凝土
中钢筋开始腐蚀时间不仅与商品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过程有关,还与临界氯离子浓度有关,所以现在的商品混凝土规范、标准都对氯离子的浓度作了限制。
二商品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来源
(一)水泥中的氯离子
氯盐在水泥生产中可以作为熟料煅烧的矿化剂,能够降低烧成温度;它也是有效的水泥早强剂,不仅使水泥3天强度提高,而且可以降低商品混凝土中水的冰点温度,防止商品混凝土早期受冻。
氯离子的来源主要是原料、燃料、混合材料和外加剂。
如果水泥中的氯离子含量过高,其主要原因是掺加了工业废渣、助磨剂等混合材料。
(二)砂石中的氯离子
在天然砂中,特别是天然海砂中,因为海水中氯离子较高,使得海砂的表面吸附的氯离子也比较多。
部分河砂或卵石由于处于江海交界,受潮水影响和表面吸附作用,也含有氯离子。
部分地区机制砂石采用湿法生产,由于淡水资源紧缺,清洗石粉用的水部分含有氯离子,从而人为增加了氯离子。
(三)拌合水中的氯离子
在商品混凝土拌制中,水是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之一。
沿海部分地区,淡水资源紧缺,如果是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商品混凝土企业设备洗刷水和海水,这时就应该考虑和测定其中的氯离子含量,最后确定水源是否能用,否则,有可能给商品混凝土带来氯离子的超标。
(四)外加剂中的氯离子
在商品混凝土外加剂中,特别是早强剂、防冻剂、防水剂这类外加剂,它们都含有以氯盐为早强、防冻、防水的组分,在使用这些外加剂时。
如果只考虑商品混凝土的使用功能,而不严格控制掺量,就可能致使商品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超标。
三国家商品混凝土相关标准规范对氯离子标准要求
四氯离子标准要求存在的不足之处
通过对上述各项标准的比较分析,我们也要看到标准的不足。
(一)部分原料标准对氯离子限量未作规定或未明确规定,如GB/T1685-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和JGJ52-2006《普通商品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特别是碎石在生产过程采用湿法生产用水冲洗石粉,由于我国淡水资源紧缺,部分地区采用江水作为冲洗用水,人为的增加了氯离子,由于标准对氯离子限量未作要求无法检测。
商品混凝土外加剂国家标准GB8076-2008只规定了“不超过生产厂控制值”而未作具体限值要求。
(二)部分标准规定过于宽松,如JGJ63-2006《商品混凝土用水标准》规定氯离子限量“预应力商品混凝土≤ 500mg/L,钢筋商品混凝土≤1000 mg/L,素商品混凝土≤ 3500 mg/L”。
换算到百分含量分别为预应力商品混凝土≤ 0.05%,钢筋商品混凝土≤0. 10%,素商品混凝土≤0.35%。
(三)标准要求的表示方法不统一,如单位符号有些用氯离子的质量百分含量表示,有些用mg/L表示。
而在商品混凝土中,有些用占水泥的质量百分含量表示,有些用占胶凝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表示,这给检测人员计算和评价造成一定的难度。
(四)商品混凝土标准中对各种使用环境描述不统一,原料标准JGJ63-2006《商品混凝土用水标准》按照预应力商品混凝土、钢筋商品混凝土、素商品混凝土划分,而《建设用砂》GB/T1684-2011按照Ⅰ类、Ⅱ类、Ⅲ类划分;商品混凝土中对钢筋商品混凝土的分类描述不一,有用侵蚀表示的,也有用是否含氯表示的,让人难以区分。
(五)商品混凝土标准中使用环境相似,标准要求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
如《普通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素商品混凝土≤0.10%,而《预拌商品混凝土》GB/T14902-2003对素商品混凝土≤2.0%。
(六)商品混凝土原料与商品混凝土标准氯离子限值相矛盾。
如依据GB/T14684-2 011建设用砂氯化物含量超过0.06%,判为不合格,而用到商品混凝土中后,假设其他材料几乎无氯离子,以每方商品混凝土砂用量700㎏,胶凝材料350㎏计算,商品混凝土中应不超过0.12%。
而依据最新商品混凝土标准2012年5月1日实施的GB50164-2011《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3.1.8商品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占所用水泥重量的百分率,其中钢筋商品混凝土干燥环境≤0.30%,潮湿但不含氯离子的环境≤0.20%”仍符合要求。
出现了不合格的砂用到商品混凝土中变合格的矛盾情况,这对控制氯离子是很不利的。
(七)关于商品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检测和评价方法,有些用计算求得较难操作,有些用拌合物测得,有些则在硬化后进行取芯样测得。
目前,关于氯离子的测定已经有快速检测仪,方便快捷,结果基本与实验室测定相近,而未在标准中采用。
五、建议与结论
根据标准的不足之处,我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对商品混凝土各种原料如可能存在氯离子,都应规定氯离子限量要求,如建设用石等。
商品混凝土质量及耐久性相关的标准应引入商品混凝土氯离子限量要求和氯离子的检测方法,如GB/T50082-2009《普通商品混凝土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试验方法》。
2、统一商品混凝土原料氯离子限量要求。
由于所有原料都将对商品混凝土产生危害,应一视同仁规定各种原料的氯离子限量要求,并根据不同使用环境加以区分。
3、统一商品混凝土中氯离子的表示方法,以占水泥用量质量百分率或每立方商品混凝土作为氯离子限量表示。
4、统一商品混凝土的使用环境的设置,如规定素商品混凝土、钢筋商品混凝土、预应力商品混凝土3类。
有特殊要求的商品混凝土可根据设计要求,但不得低于相应的使用环境要求。
5、提高氯离子限量标准要求。
如商品混凝土原料中氯离子≤0.02%,商品混凝土中占水泥质量百分率计,素商品混凝土≤1.00%,钢筋商品混凝土≤0.30%,预应力商品混凝土0.05%。
6、在标准中引入仪器快速检测法,方便企业和质检部门检测人员控制原料和生产过程中的氯离子含量,及时阻止氯离子不合格的材料和商品混凝土用到建设工程。
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认识逐步提高,我国的标准也在不断完善。
部分标准更新后,新增了氯离子限量要求,如《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于2008年6月1日实施后,增加了“水泥生产中允许加入≤0.5%的助磨剂和水泥中的氯离子含量必须≤O.06%”的要求,这主要是为了保证水泥不对商品混凝土质量产生过多负面影响。
JGJ55-2011《普通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于2011年12月1日实施新增了“3.0.6商品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
只有控制住商品混凝土原料中的氯离子,统一标准要求,完善检测和评价方法,减少商品混凝土中氯离子,才能保证钢筋商品混凝土结构中的耐久性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学智,商品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商品混凝土2008(10)
2 水泥中氯离子危害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中国建材报2009-2-10
3袁斌,快速测定水泥商品混凝土及其原材料的氯离子含量工程与建设2012(4)
4 宋晓冰等,普通硅酸盐商品混凝土中临界氯离子浓度的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 8-2-28
5 江映等建设用砂氯离子的快速测定方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商品混凝土世界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