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几何图形变换实验
第三次实验报告数字图像处理实验 —图像的几何变换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图像得几何变换姓名:张慧班级:信息10-1学号:36号实验三、图像得几何变换一、实验目得1.学习几种常见得图像几何变换,并通过实验体会几何变换得效果;2.掌握图像平移、剪切、缩放、旋转、镜像、错切等几何变换得算法原理及编程实现3.掌握matlab编程环境中基本得图像处理函数4.掌握图像得复合变换二、实验原理1初始坐标为(, )得点经过平移(,),坐标变为(,),两点之间得关系为:,以矩阵形式表示为:2 图像得镜像变换就是以图象垂直中轴线或水平中轴线交换图像得变换,分为垂直镜像变换与水平镜像变换,两者得矩阵形式分别为:3图像缩小与放大变换矩阵相同:当时,图像缩小;时,图像放大。
4 图像旋转定义为以图像中某一点为原点以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
其变换矩阵为:该变换矩阵就是绕坐标轴原点进行得,如果就是绕一个指定点()旋转,则现要将坐标系平移到该点,进行旋转,然后再平移回到新得坐标原点。
三、实验步骤1启动MATLAB程序,对图像文件分别进行平移、垂直镜像变换、水平镜像变换、缩放与旋转操作,与实验箱运行结果进行比对;2记录与整理实验报告四、实验程序X=imread(’E:\test、jpg’);figure,imshow(X);title('原图')%缩放A=[0、5 00;0 2 0;0 0 1];T=maketform(’affine’,A);Z=imtransform(X,T);figure,imshow(Z),title('图像缩放');%图像旋转A=[cos(pi/4)sin(pi/4)0;-sin(pi/4)cos(pi/4)0;0 01]; T=maketform(’affine’,A);Z=imtransform(X,T);figure,imshow(Z);title('图像旋转');%水平剪切A=[10 0;0、5 1 0;0 0 1];T=maketform('affine’,A);Z=imtransform(X,T);figure,imshow(Z);title('水平剪切');%垂直剪切A=[10、50;0 1 0;0 0 1];T=maketform('affine’,A);Z=imtransform(X,T);figure,imshow(Z);title(’垂直剪切’);%水平镜像A=[-10 0;0 1 0;10 1];T=maketform('affine’,A);Z=imtransform(X,T);figure,imshow(Z);title('水平镜像');%垂直镜像A=[1 00;0 —1 0;0 11];T=maketform('affine',A);Z=imtransform(X,T);figure,imshow(Z);title('垂直镜像');五、实验结果图原图图像缩放图像旋转水平剪切垂直剪切水平镜像垂直镜像六、结果分析1.图像得平移。
图像变换实验报告
在 MATLAB 中,进行图像旋转的函数是 imrotate,它的常见 调用方法如下:
B=imrotate(A,angle)
B= imrotate(A,angle,method)
B= imrotate(A,angle,method,bbox)
通过离散余弦变换可以看到图像的重要可是信息都集中在 DCT 变换的左上角一小部分系数中,其余大部分接近零,将幅值 小于 10 的 DCT 系数置为零后进行反 DCT 得到的压缩的图像,比 较变换前后的图像,可以发现视觉效果相差很小,压缩的效果比 较理想。 (三)选做实验:频域滤波
因为 Butterworth 低通滤波器在带通和带阻之间有平滑的过 渡带,高频信号没有完全滤除,在抑噪效果良好的同时,图像变 得更加模糊了。
其中,A 是要进行缩放的图像矩阵,scale 是进行缩放的倍数, 如果 scale 小于 1,则进行缩小操作,如果 scale 大于 1,则进 行放大操作。[mrows ncols]用于指定缩放后图像的行数和列数, method 用于指定的图像插值方法,有 nearest、bilinear、bicubic 等算法。 2、图像旋转
cos
2������
2������
������ = 0������ = 0
其中,f(x,y)是二维空间向量元素,F(u,v)是变换系数矩阵之元 素。
在 MATLAB 中,提供两种进行图像处理的 DCT 变换函数: B=dct2(A)
B=dct2(A,[m,n]) B=dct2(A,[m n]) 其中,A 是输入的图像,B 是返回的 DCT 的变换系数,m、n 分别 是返回的 DCT 变换系数 B 的行数和列数。
实验报告几何变换实验
实验报告几何变换实验实验报告:几何变换实验引言:几何变换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可以改变图像的形状、位置和大小。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对几何变换的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几何变换的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几何变换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具体包括平移、旋转、缩放和翻转等几何变换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将了解几何变换对图像的影响,并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编程实现这些变换。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一台计算机- 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GIMP等)- 编程软件(如Python、MATLAB等)2. 实验方法:- 步骤一:选择一张图片作为实验对象,并导入到图像处理软件中。
- 步骤二: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平移操作,观察图像的位置变化。
- 步骤三: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旋转操作,观察图像的旋转效果。
- 步骤四: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缩放操作,观察图像的大小变化。
- 步骤五: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翻转操作,观察图像的翻转效果。
- 步骤六:使用编程软件编写程序,实现上述几何变换操作,并观察结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移操作: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通过平移操作,可以将图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进行移动。
通过调整平移的距离和方向,我们可以改变图像在画布上的位置。
这种操作常用于图像的对齐和拼接等应用中。
2. 旋转操作:旋转操作可以改变图像的角度和方向。
通过调整旋转的角度和中心点,我们可以使图像以不同的角度进行旋转。
这种操作常用于图像的矫正、仿射变换等应用中。
3. 缩放操作:缩放操作可以改变图像的大小。
通过调整缩放的比例,我们可以使图像变得更大或更小。
这种操作常用于图像的放大、缩小、裁剪等应用中。
4. 翻转操作:翻转操作可以改变图像的方向。
通过水平或垂直翻转,我们可以使图像在左右或上下方向发生镜像反转。
这种操作常用于图像的镜像处理、对称效果等应用中。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几何变换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图像的几何变换
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日期: 2012年 5 月日成绩:实验三图像的几何变换一.实验目的及要求掌握图像几何变换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数字图像的缩放、旋转、平移、镜像和转置的基本原理及其MATLAB编程实现方法二、实验原理图像的几何变换是图像处理和图像分析的基础内容之一,它不仅提供了产生某些特殊效果图像的可能,而且可使图像处理和分析的程序简单化,特别是当图像具有一定的规律时,一个图形可以由另一个图像通过几何变换来实现。
图像的几何变换不改变图像的像素值,而改变像素所在位置。
从变换的性质分,图像的几何变换有位置变换(平移、镜像、旋转)、形状变换(比例缩放、错切)和复合变换等。
图像的位置变换主要包括图像平移变换、图像镜像变换和图像旋转变换等。
三、实验内容(一)研究以下程序,分析程序功能;输入执行各命令行,认真观察命令执行的结果。
熟悉程序中所使用函数的调用方法,改变有关参数,观察试验结果。
1. 图像缩放clear all, close allI = imread('cameraman.tif');Scale = 1.35; % 将图像放大1.35倍J1 = imresize(I, Scale, 'nearest'); %using the nearest neighbor interpolation J2 = imresize(I, Scale, 'bilinear'); %using the bilinear interpolationimshow(I), title('Original Image');figure, imshow(J1), title('Resized Image-- using the nearest neighbor interpolation ');figure, imshow(J2), title('Resized Image-- using the bilinear interpolation ');% 查看imresize使用帮助help imresize说明:❶注意观察不同插值方法的图像表现;❷改变图像缩放因子Scale,重做上述实验。
几何图形变形实训报告
几何图形变形实训报告几何图形变形实训报告一、实训概述本次实训内容为几何图形变形,主要包括平移、旋转和缩放等几种常见的图形变形方式。
实训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几何图形变形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二、实训过程1. 平移变形首先,我们选择一个简单的图形,比如正方形,使用尺子和铅笔在纸上画出一个正方形。
然后,在尺子的辅助下,将图形沿着一个方向(比如向右)平移一段距离,并用铅笔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我们重复这个过程,将图形平移至不同位置,观察图形的变化。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平移变形并没有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是改变了图形的位置。
2. 旋转变形接下来,我们选择一个三角形,并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的样子。
然后,我们使用斜尺作为旋转角的辅助工具,在图形的一个顶点上固定斜尺,并以这个顶点为中心,以一定角度将图形旋转。
在每次旋转之后,我们都使用铅笔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旋转变形使图形保持了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改变了图形的方向。
3. 缩放变形最后,我们选择一个圆形,并在纸上画出圆形的样子。
然后,我们使用尺子作为辅助工具,在图形的中心点上固定尺子,并将尺子的一段放在圆形上,然后围绕中心点进行缩放。
在每次缩放之后,我们使用铅笔画出缩放后的图形。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缩放变形改变了图形的大小,但保持了图形的形状。
三、实训感悟通过这次实训,我对几何图形的变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平移变形、旋转变形和缩放变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变形方式,而这次实训让我亲身体验了这些变形的过程,加深了对几何图形变形的认识。
同时,这次实训也让我意识到几何图形变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比如建筑设计、机械制造等领域都离不开几何图形变形的运用。
四、实践意义几何图形变形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而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和方法。
几何图形变形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建筑设计、艺术创作等领域都需要运用几何图形变形的知识。
实验三 几何图形变换实验
另一个函数是:
void gluOrtho2D(GLdouble left,GLdouble right,GLdouble bottom,GLdouble top)
它是一个特殊的正射投影函数,主要用于二维图像到二维屏幕上的投影。它的near和far缺省值分别为-1.0和1.0,所有二维物体的Z坐标都为0.0。因此它的裁剪面是一个左下角点为(left,bottom)、右上角点为(right,top)的矩形。
glutInitWindowSize (500, 500);
glutInitWindowPosition (100, 100);
glutCreateWindow (argv[0]);
init ();
glutDisplayFunc(display);
glutReshapeFunc(reshape);
glutMainLoop();
{
glutInit(&argc, argv);
glutInitDisplayMode (GLUT_DOUBLE | GLUT_RGB);//使用双缓存模式
glutInitWindowSize (500, 500);
glutInitWindowPosition (100, 100);
glutCreateWindow (argv[0]);
三、实验内容
1、下面的代码采用GLUT库,使用了双缓存,在按下鼠标左键后,程序在空闲时一直不停地调用spinDisplay函数,实现了一个矩形在窗口中匀速转动(单击鼠标右键停止转动)。请修改代码,实现矩形在窗口内沿着水平线移动。
/*
* double.c
数学实验典型案例
数学实验典型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数学实验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认识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典型的数学实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实验一:用三角形拼图探究三角形的性质这个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探究三角形的性质。
教师让学生用拼图拼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属性,包括边长、角度、高度等。
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可以发现不同的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二:使用平衡秤探究平行线的性质这个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平衡秤和一些不同长度的直线,让学生用平行线的方法来使平衡秤保持平衡。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包括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实验三:用图形和模型探究体积和表面积的关系这个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探究体积和表面积的关系。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和模型,让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来探究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不同形状的图形和模型之间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通过上述的数学实验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数学实验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数学实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字数达到最低要求】第二篇示例:数学实验典型案例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让他们通过实践探索数学规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个经典的数学实验案例:一、随机实验与概率计算随机实验是概率论中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规律。
可以进行抛硬币实验,记录正反面的次数,计算出正反面出现的概率分布;或者进行色子实验,统计各种点数出现的频率,从而了解点数的概率分布。
五年级数学《神奇的变形》几何变换探究教案
五年级数学《神奇的变形》几何变换探究教案神奇的变形:几何变换探究教案引言:几何变换是数学中一个有趣的概念,它能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形状变化以及相应的性质。
通过学习几何变换,学生们将能够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教案旨在帮助五年级的学生们探索几种常见的几何变换及其特点,以及如何进行几何变换操作。
一、目标:1. 了解几何变换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平移、旋转和翻转三种常见几何变换的基本操作;3. 观察和描述几何变换后物体的特点和性质;4. 解决与几何变换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们介绍几何变换的概念,鼓励他们分享已知的几何变换现象,例如一个形状翻转、旋转或平移后又变成了什么样。
2. 概念讲解- 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上沿着某个方向将一个图形移动一定的距离,而不改变其形状和大小。
教师可使用示意图和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
- 旋转:旋转是指围绕一个中心点将图形按照某个角度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教师可以用实际物体,如旋转木马,来帮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
- 翻转:翻转是指将图形按照某条线作为镜子,把图形关于镜子翻转成另外一半。
可以通过镜子的实际应用或者图形的折纸操作进行示范和讲解。
3. 操作演练- 平移操作:让学生使用平面图纸和图形卡片进行平移操作。
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起观察平移前后图形的位置关系和不变性质,并引导学生总结平移的特点。
- 旋转操作:让学生使用纸板作为旋转中心,将图形卡片按照一定的角度进行旋转操作。
同样,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和性质,并进行总结。
- 翻转操作:使用镜子或折纸方式进行翻转操作,让学生体验翻转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翻转后图形的变化,并引导学生总结翻转的特点。
4. 练习与巩固针对平移、旋转和翻转的不同情况设计一些练习题供学生解答,巩固他们对几何变换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5. 拓展与应用给学生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他们运用几何变换的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如何将一个图形通过几次变换变成另一个图形。
发现数学奇趣小学四年级的几何变换探索
发现数学奇趣小学四年级的几何变换探索发现数学奇趣小学四年级的几何变换探索数学是一门充满奇趣的学科,而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将开始接触一些基本的几何变换。
几何变换是指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和翻折等操作,通过这些变换,我们可以观察图形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索几何变换的奥秘,带你一起发现数学的奇妙之处。
一、平移:探索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是指在不改变图形大小和形状的前提下,将图形沿着平行线移动一段距离。
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我们通常通过实物或图形卡片来进行平移实验。
例如,我们可以将一张矩形的图形卡片沿着桌面上的直线平移,观察图形在移动过程中的变化。
通过平移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
首先,进行平移操作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并没有改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其次,平移操作不改变图形内部的角度和边长关系,这是因为平移时保持了图形的相对性质。
通过这样的实验观察,我们不仅能够理解平移的定义,还能够感受到平移对图形的影响。
二、旋转:探索图形的旋转变化旋转是指围绕一个中心点,将图形按一定角度转动。
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程中,我们通常通过手工操作或使用教学工具来进行旋转实验。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旋转盘来将图形进行旋转,观察不同角度下图形的变换。
在旋转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旋转后的图形有一些规律。
首先,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是图形的位置和朝向发生了变化。
其次,旋转操作不改变图形的内部角度和边长关系,这是因为旋转是按照一个固定点进行的。
通过这样的实验证明,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旋转的特点和对图形的影响。
三、翻折:探索图形的对称性翻折是指通过将图形围绕某条线翻转,使得图形的两侧完全对称。
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通常通过对称图形卡片来进行翻折操作。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对称图形卡片将一个图形折叠,使得图形的两侧完全重合。
通过翻折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翻折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对称,两侧完全一致。
2020年中考数学专题:图形变换中的探究实践问题 训练
专题:图形变换中的探究型问题1.问题情境:小明将两个全等的Rt△ABC和Rt△DEF重叠在一起,其中∠ACB=∠DFE=90°,∠ABC =∠DEF=30°,AC=1.固定△DEF不动,将△ABC沿直线ED向左平移,当B与D重合时停止移动.猜想证明:(1)如图①,在平移过程中,当点D为AB中点时,连接DC,CF,BF,请你猜想四边形CDB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②,在平移过程中,连接DC,CF,FB,四边形CDBF的形状在不断地变化,判断它的面积变化情况,并求出其面积;探索发现:(3)在平移过程中,四边形CDBF有什么共同特征?(写出两个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提出一个与△ABC平移过程有关的新的数学问题(不必证明和解答).2.问题情境勤奋小组在一次数学活动中,用硬纸片做了两个直角三角形,如图①、②,∠ACB=90°,AC=6,BC=8,∠DEF=90°,DE=3,EF=4.如图③,勤奋小组将△DEF的直角边DE与△ABC的斜边AB重合在一起,使点B与点E重合,发现BC⊥DF.独立探究(1)请你证明勤奋小组发现的结论;合作交流(2)创新小组受到勤奋小组的启发,继续探究,如图④,在图③的基础上,将△DEF沿BA方向平移,设DF、EF分别与边BC交于点G、H,发现当△DEF位于某一位置时点H 恰好在DF的垂直平分线上.请你求出此时BE的长;探索发现如图④,在图③的基础上,将△DEF沿BA方向平移,当点D到达A处时,停止平移.(3)在平移过程中,当△FGH≌△BEH时,求GH的值;(4)在平移过程中,当GH为何值时,点D位于△ABC某一边的垂直平分线上,任选一边,直接写出此时GH的值.3.问题情境在综合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全等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的图形变换”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已知两张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ABC和DEF,∠ACB=∠DFE=90°,AC =BC=DF=EF=12 cm.操作发现(1)如图①,点F在边AB的中点M处,AB∥DE,将△DEF沿射线AB方向平移a cm,则当a=______cm时,四边形CAFD是菱形,菱形CAFD的面积为______cm2.(2)如图②,勤奋小组将图①中的△DEF以点F为旋转中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DF交BC于点G,EF交AC于点H,发现CG=HA,请你证明这个结论.实践探究(3)请你参照以上小组的操作过程,将图①中的△DEF在同一平面内进行平移或旋转变换,在图③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标明字母,说明变换方法,并结合图形提出一个问题,不必解答.4.综合与实践在Rt△ABC中,∠ACB=90°,点D为斜边AB上的动点(不与点A,B重合).(1)操作发现:如图①,当AC=BC=6时,把线段CD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E,连接DE,BE.①∠CBE的度数为________;②当BE=________时,四边形CDBE为正方形;(2)探究证明:如图②,当BC=2AC时,把线段CD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后并延长为原来的两倍,记为线段CE,连接DE,BE.①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请判断∠CBE与∠A的大小关系,并证明;②当CD⊥AB时,求证:四边形CDBE为矩形;(3)拓展延伸:在(2)的探究条件下,当BC=6时,在点D运动过程中,请在图③中画出DE⊥BC时的△CDE,并直接写出此时四边形CDBE的面积.5.问题情境在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矩形的旋转”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如图①,矩形ABCD中,AB=4,BC=3.操作发现(1)将图①中的矩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α,使α=∠DAB,得到如图②所示的矩形AB′C′D′,分别连接DD′,BB′,则DD′与B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2)创新小组将图①中的矩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α,使点B′恰好落在DC边上,得到如图③所示的矩形AB′C′D′,连接D′D,BB′并延长,延长线交于点P,发现△B′DP是直角三角形,请你证明这个结论;实践探究(3)勤奋小组将图①的矩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α(α<90°),使点B′恰好落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得到如图④所示的矩形AB′C′D′,连接D′D,BB′并延长交于点P,请直接写出PB′的长;(4)请仿照上述小组的探究过程,将矩形ABCD继续绕点A逆时针旋转,使得α>90°,连接D′D,BB′,你能从中得到什么结论,请直接写出,无需作答.4.问题情境在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组织同学们以“三角形纸片的旋转”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如图①,现有矩形纸片ABCD,AB=4 cm,AD=3 cm.连接BD,将矩形ABCD沿BD剪开,得到△ABD和△BCE.保持△ABD位置不变,将△BCE从图①的位置开始,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为α(0°≤α<360°).操作发现(1)在△BCE 旋转过程中,连接AE ,AC ,则当α=0°时,ACAE 的值是________;(2)如图②,将图①中的△BCE 旋转,当点E 落在BA 延长线上时停止旋转,求出此时ACAE 的值;实践探究(3)如图③,将图②中的△BCE 继续旋转,当AC =AE 时停止旋转,直接写出此时α的度数,并求出△AEC 的面积;(4)将图③中的△BCE 继续旋转,则在某一时刻AC 和AE 还能相等吗?如果不能,则说明理由;如果能,请在图④中画出此时的△BCE ,连接AC ,AE ,并直接写出△AEC 的面积值.5. 如图①,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尺ABC 的顶点C 放置在直线l 上,∠ABC =90°,AB =B C.过点A 作AD ⊥l 于点D.过点B 作BE ⊥l 于点E .观察发现:(1)如图①,当A ,B 两点均在直线l 的上方时. ①猜测线段AD ,CE 与B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直接写出线段DC ,AD 与BE 的数量关系; 操作证明:(2)将等腰直角三角尺ABC绕着点C逆时针旋转至图②位置时,线段DC,AD与BE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写出证明过程;拓广探索:(3)将等腰直角三角尺ABC绕着点C继续旋转至图③位置时,AD与BC交于点H,若CD=3,AD=9.请直接写出DH的长度;(4)参照上述探究思路,将等腰直角三角尺ABC绕着点C继续逆时针旋转,当点D与点C重合时,画出图形,找出一对相似三角形,不需要证明.2. (11分)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在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李老师让每个学习小组拿出课前就制作好的Rt△ABC,其中AC =5,BC=12,∠ACB=90°,通过折叠,展开数学活动.探究发现(1)“自强”小组将Rt△ABC折叠使点B与点C重合,折痕为DE,如图①,他们很快研究出了S△ADC:S△DEC的值. 请你写出计算过程;(2)“奋进”小组将Rt△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如图②,有同学认为图①、图②两种折叠方法折痕DE的长是相等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问题解决(3)“开拓”小组将∠B沿DE折叠,使点B落在了点B′,且B′E⊥AB于点F,如图③.当AD=8时,试判断以B′、D、C、A为顶点的四边形的形状,并说明理由;(4)“创新”学习小组用“开拓”学习小组的折叠方法使点F恰好是边AB的中点.除∠A与∠B互余外,你还能发现哪些互余的角,写出一组,不需要证明.第2题图3. (12分)综合与实践问题背景在一节数学活动课上,张老师把一些宽度均为3 cm的矩形纸条分发给各个小组,要求各小组通过折纸来研究数学问题.实践操作(1)“明志”小组提出:将纸条按如图①的方式折叠,并将重叠部分剪下,得到图②中的四边形ABCD,再将四边形ABCD沿MN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处,点C落在点C′处,若AB′=1,则折痕MN的长度是________;(2)“明理”小组在进行了如图①的折叠后,把得到的四边形向右折叠了两次,如图③所示.将重叠部分剪下得到如图④的四边形EFGH,然后将四边形EFGH沿PQ折叠,使点G恰好落在边EH上的点G′处;若测得∠PQG=30°,请求出四边形QPHG′的面积;(3)“明德”小组用与“明理”小组同样的方法得到四边形EFGH,如图⑤,然后将四边形EFGH沿IJ折叠,使点G与点E重合,点H落在了点H′处.请判断四边形EJGI的形状,并说明理由;拓展创新(4)在图⑤中,由折叠的性质可以知EH′=GH=3 cm,那么能否求出四边形EJIH′其他边的长度呢?若能,直接写出一条边的长度,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第3题图1.解:(1)菱形;(1分)证明:由平移得CF∥AD,CF=AD,(2分)∵点D为AB的中点,∴AD=BD,∴CF=BD,(3分)又∵CF∥AD,∴CF∥BD,∴四边形CDBF是平行四边形.(4分)在Rt△ACB中,CD为边AB的中线,∴CD=DB,(5分)∴四边形CDBF是菱形;(6分)(2)四边形CDBF的面积是定值.(7分)如解图,过点C作CG⊥AB于点G,在Rt△AGC中,∵sin60°=CGAC,AC=1,∴CG=32.(8分)∵AB=ACsin30°=2,∴S四边形CDBF=12(CF+DB)·CG=12(AD+DB)·CG=12AB·CG=S△ABC=12×2×32=32;(9分)第1题解图(3)①四边形CDBF的对角线互相垂直;②四边形CDBF一组对边平行;③四边形CDBF面积是一个定值;(11分)(写出两个即可,答案不唯一)(4)(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要求即可得1分)如:平移过程中,求∠FDB与∠CBD的和.(12分)2. (1)证明:如解图①,设BC与DF相交于点G.∵∠ACB =90°,∠DEF =90°, ∴∠ACB =∠DEF . ∵AC =6,DE =3, ∴AC DE =63=2. ∵BC =8,EF =4, ∴BC EF =84=2, ∴AC DE =BCFE,∴△ABC ∽△DFE , ∴∠BAC =∠FDB ,∴AC ∥DF , ∴∠DGB =∠ACB =90°, ∴BC ⊥DF ;(3分)第2题解图①(2)解:如解图②,连接DH ,设HE =x ,则FH =4-x , ∵BC 垂直平分DF , ∴DH =FH =4-x , 在Rt △DEH 中,由勾股定理得x 2+32=(4-x )2,解得x =78,∴EH =78,∵∠HEB =∠C =90°, ∠B =∠B ,∴△BEH ∽△BCA , ∴BE BC =EH CA, ∴BE 8=786, ∴BE =76;(6分)第2题解图②(3)解:设GH =y ,在△DEF 中,由勾股定理得DF =DE 2+EF 2=5, 由(1)可知BC ⊥DF , ∴△DEF ∽△HGF , ∴DE HG =DF HF ,即3y =5HF, ∴HF =5y 3,∴EH =4-5y3,当△FGH ≌△BEH 时,GH =EH , 即y =4-5y 3,解得y =32,∴GH =32;(9分)(4)解:选AB 边,此时GH =32.(12分)【解法提示】在Rt △ABC 中,AC =6,BC =8,由勾股定理得AB =10. 当点D 位于AB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即点D 是AB 的中点,∴BD =12AB =5,∵DE =3, ∴BE =2,易证△ABC ∽△HBE , ∴AC HE =BC BE ,即6HE =82, ∴HE =32,∴FH =EF -HE =4-32=52,由(3)可知△DEF ∽△HGF , ∴DE HG =DF HF ,即3GH =552, ∴GH =32.类型三 图形旋转型跟踪训练1. (1)解:12-62;722;(4分)【解法提示】当四边形CAFD 是菱形时,AC =AF =12,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122,∵M 为AB 中点,∴AM =62,∴a =(12-62)cm ;如解图①,设EF 与AC 交于点N ,易求得NF =62,∴S 菱形CAFD =AC ·NF =12×62=722cm 2.第1题解图①(2)证明:如解图②,连接CF ,∵M 是AB 中点,点F 与M 重合,△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F ⊥AB ,∠A =∠FCG =45°,AF =CF , ∴∠AFC =∠EFD =90°,∴∠AFH +∠HFC =∠HFC +∠CFG =90°,即∠AFH =∠CFG , 在△AFH 和△CFG 中, ⎩⎪⎨⎪⎧∠A =∠FCG ,AF =CF ,∠AFH =∠CFG , ∴△AFH ≌△CFG , ∴CG =HA ;(8分)第1题解图②(3)解:变换过程:如解图③,将△DEF 绕点F 逆时针旋转,连接DC 、AE ,CF ,当C 、A 、E 三点共线且点A 位于C 、E 之间时,求线段AE 的长.(12分)第1题解图③【解法提示】易证DC =AE ,设DC =AE =x ,则CE =12+x ,在Rt △CDE 中,由勾股定理得DE 2=CD 2+CE 2,即122+122=x 2+(12+x )2,解得x =63-6(负值已舍去),∴此时AE 的长为(63-6)cm.2. (1)解:①45°;(2分)【解法提示】∵∠ACB =∠DCE =90°,∴∠ACD +∠DCB =∠DCB +∠BCE ,∴∠ACD=∠BCE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ACD ≌△BCE ,∴∠CBE =∠CAD=45°.②解:32;(4分)【解法提示】当四边形CDBE 为正方形时,∠CDB =90°,∴BE =CD =22BC =3 2. (2)①解:∠CBE =∠A ,证明如下: 如解图①,∵BC =2AC ,CE =2CD , ∴AC BC =CD CE =12, 又∵∠ACB =∠DCE =90°,∴∠ACD +∠DCB =∠DCB +∠BCE , ∴∠ACD =∠BCE , ∴△ACD ∽△BCE , ∴∠CBE =∠A ;第2题解图①②证明:由(2)①得∠CBE =∠A ,∴∠DBE =∠DBC +∠CBE =∠DBC +∠A =90°, ∵CD ⊥AB , ∴∠CDB =90°, 又∵∠DCE =90°,∴四边形CDBE 是矩形;(8分)(3)解:画出图形如解图②,四边形CDBE 的面积为452.(12分)【解法提示】∵BC =6,∴AC =3,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35,如解图②,设DE 与BC 交于点F ,由(2)①可知∠CBE =∠A ,∴易证△ACB ∽△DCE ,∴∠A =∠CDE ,∵DE ⊥BC ,∠DCE =90°,易得∠ECB =∠CDE ,由(2)①可得∠A =∠CBE ,∴∠A =∠CDE =∠ECB =∠CBE ,∴EC =EB ,又∵DE ⊥BC ,∴点F 为BC 的中点,DF 为△ABC 中位线,∴CD =12AB =352,∵△ACB ∽△DCE ,∴AC DC =AB DE ,即3352=35DE,解得DE =152,S 四边形CDBE=S △CDB +S △CEB =12BC ·DF +12BC ·EF =12BC ·(DF +EF )=12BC ·DE =12×6×152=452.第2题解图②3. (1)解:DD ′⊥BB ′;(3分)【解法提示】如解图①,延长D ′D 交BB ′于点E .∵四边形ABCD 是矩形,∴∠DAB =90°,由旋转知,∠DAD ′=∠BAB ′=90°,AD =AD ′,AB =AB ′,∴∠DAD ′+∠BAB ′=180°,∠AD ′D =45°,∠ABB ′=45°,∴D ′、A 、B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D ′D +∠ABB ′=45°+45°=90°,∴∠D ′EB =90°,∴D ′D ⊥BB ′.第3题解图①(2)证明:由旋转知,AB =AB ′,AD =AD ′,∠BAB ′=∠DAD ′=α, ∴∠AB ′B =180°-α2,∠AD ′D =180°-α2.∴∠AB ′B =∠AD ′D .第3题解图②∵∠AD ′C ′=90°, ∴∠AD ′D +∠C ′D ′P =90°. ∵∠AB ′C ′=90°,∴∠AB ′B +∠PB ′C ′=90°, ∴∠C ′D ′P =∠PB ′C ′.如解图②,设DP 与B ′C ′相交于点Q , ∵∠C ′QD ′=∠B ′QP , ∴∠B ′PD =∠C ′=90°, ∴△B ′DP 是直角三角形;(7分) (3)解:33-42;(10分)【解法提示】由(2)知,∠B ′PD =90°,如解图③,设BB ′与CD 交于点F ,∴△DFP 是直角三角形.∵B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AB ′=BB ′.又∵AB =AB ′,∴AB =AB ′=BB ′=4,∴△ABB ′是等边三角形,∴∠ABB ′=60°,∴∠CBF =30°.在Rt △BCF 中,CF =BC ·tan ∠CBF =3·tan30°=3,BF =BC cos ∠CBF =BC cos30°=23,∴DF =CD -CF =4-3,B ′F =BB ′-BF=4-2 3.∵∠CBF +∠CFB =90°,∴∠CFB =90°-30°=60°,∴∠DFP =∠CFB =60°.在Rt △DFP 中,PF =DF ·cos ∠DFP =(4-3)×cos60°=4-32,∴PB ′=PF -B ′F =4-32-(4-23)=33-42.第3题解图③(4)解:结论:△AD ′D ∽△AB ′B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12分)第3题解图④【解法提示】如解图④,由旋转知,AD =AD ′=3,AB =A ′B =4,∠B ′AD ′=∠BAD =90°,∴∠DAD ′=∠BAB ′,AB AD =AB ′AD ′=43,∴△AD ′D ∽△AB ′B .4. 解:(1)53;(2分)【解法提示】如解图①,连接AC ,在矩形ABCD 中,AB =4 cm ,AD =3 cm ,∴AC =BD =AD 2+AB 2=32+42=5 cm ,AE =AD =3 cm ,∴AC AE =53.第4题解图①(2)如解图②,过点C 作CF ⊥AB 于点F ,(3分) ∵图①中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4,AD =3, ∴BD =BE =AB 2+AD 2=42+32=5. ∴sin ∠FBC =sin ∠EBC =EC EB =45,cos ∠FBC =cos ∠EBC =BC EB =35.在Rt △BFC 中,BF =BC ·cos ∠FBC =3×35=95,FC =BC ·sin ∠FBC =3×45=125,(4分)∴AF =AB -BF =4-95=115.在Rt △AFC 中,AC =AF 2+FC 2=(115)2+(125)2=2655.(5分) AE =BE -AB =5-4=1. ∴AC AE =26551=2655;(6分)第4题解图②(3)α的度数为60°.(7分)如解图③,设EC 的中点为G ,连接AG ,过点A 作AH ⊥BC 的延长线于点H , ∴∠GCH =180°-∠ECB =180°-90°=90°. ∵AC =AE , ∴AG ⊥EC .∴∠AGC =∠GCH =∠AHC =90°. ∴四边形AGCH 是矩形. ∴GC =AH =12EC =12×4=2(cm).在Rt △ABH 中,∵AH =2 cm ,AB =4 cm , ∴BH =AB 2-AH 2=23(cm),(9分) ∴∠ABH =30°,则α=90°-30°=60°. ∴AG =CH =BH -BC =(23-3)cm. ∴S △AEC =12EC ·AG=12×4×(23-3) =(43-6)cm 2;(10分)第4题解图③(4)AC 和AE 还能相等,△BCE 位置如解图④所示;(11分)第4题解图④S △AEC =(43+6) cm 2.(12分)【解法提示】如解图⑤,设EC 的中点为G ,连接AG ,过点A 作AH ⊥CB 的延长线于点H .∵AC =AE ,∴AG ⊥EC .∴∠AGC =∠GCH =∠AHC =90°.∴四边形AGCH 是矩形.∴GC =AH =12EC =12×4=2.在Rt △ABH 中,BH =AB 2-AH 2=23,∴AG =CH =BH+BC =23+3.∴S △AEC =12EC ·AG =12×4×(23+3)=(43+6)cm 2.第4题解图⑤5. 解:(1)①AD +CE =BE .(1分) 理由如下:如解图①,过点B 作BF ⊥AD .交DA 的延长线于点F .第5题解图①∵BE ⊥l ,BF ⊥AD , ∴∠BEC =∠F =90°. 又∵AD ⊥l . ∴∠FDE =90°.∴四边形DEBF 为矩形.(2分) ∴∠FBE =90°. 又∵∠ABC =90°,∴∠ABC -∠ABE =∠FBE -∠ABE , 即∠CBE =∠ABF . 在△CBE 和△ABF 中, ⎩⎪⎨⎪⎧∠CBE =∠ABF ,∠CEB =∠AFB =90°,CB =AB ,∴△CBE≌△ABF.∴CE=AF,BE=BF.又∵四边形DEBF为矩形,∴四边形DEBF为正方形,∴BE=DE=FD=FB.∴AD+CE=AD+AF=FD=BE;(4分)②DC+AD=2BE;(5分)【解法提示】由①可得BF=BE,易得四边形DEBF是正方形,∴BE=DF=DE=AF+AD.又∵CE=AF,∴BE=CE+AD.∵DC=DE+CE=BE+CE,∴DC+AD=AD+DE+CE =AD+BE+CE=BE+BE=2BE.(2)CD-AD=2BE.(6分)证明:如解图②,过点B作BG⊥AD,交AD延长线于点G.第5题解图②∵BE⊥l,BG⊥AD,∴∠BED=∠G=90°.又∵AD⊥l,∴∠GDE=90°.∴四边形DEBG为矩形.∴∠GBE=90°.又∵∠ABC=90°,∴∠ABC-∠ABE=∠GBE-∠ABE.即∠CBE=∠ABG.在△BCE 和△BAG 中, ⎩⎪⎨⎪⎧∠CBE =∠ABG ,∠CEB =∠AGB =90°,CB =AB ,∴△BCE ≌△BAG .(9分) ∴CE =AG ,BE =BG . 又∵四边形DEBG 为矩形, ∴四边形DEBG 为正方形, ∴DE =BE =BG =DG . ∵CD =CE +DE .∴CD =AG +BE =AD +DG +BE =AD +2BE . ∴CD -AD =2BE ;(10分) (3)DH 的长度为32;(11分)【解法提示】如解图③,过点B 作BF ⊥AD ,交DA 于点F .同理可证,△BAF ≌△BCE .四边形DEBF 为正方形.∴CE =AF ,ED =BE =DF .∵CD =CE -ED .∴CD =AF -BE =AD -DF -BE =AD -2BE .∴AD -CD =2BE .∵CD =3,AD =9.∴BE =ED =3,CE =CD +ED =6.∵DH ∥EB ,∴DH EB =CD CE .∴DH 3=36.∴DH =32.第5题解图③(4)(答案不唯一)画出图形如解图④,连接AE 交BC 于点F ,则:△BEC ∽△ABC ,△BFE ∽△CF A .(13分)第5题解图④【解法提示】∵AB =AC ,∠ABC =90°,∴∠BCA =45°,∵AD ⊥l ,点C 、D 重合,∴∠ECB =90°-45°=45°,又∵BE ⊥l ,∴∠BEC =∠ABC =90°,∴△BEC ∽△ABC ;∵AD ⊥l ,BE ⊥l ,∴△BFE ∽△CF A .6. 解:(1)∵在Rt △ABC 中,∠BAC =90°, ∴BC =AB 2+AC 2=62+82=10.(1分) 由折叠知:DE 垂直平分AC , ∴CE =AE ,∠DEC =∠DEA =90°. ∴∠A =∠DEC =90°. ∴DE ∥AB . ∴CE AE =DCBD=1.(2分) ∴DC =BD =12BC =5;(3分)(2)MF =ME .证明:如解图①,连接DM .第6题解图①由(1)得∠DEC =∠DEA =90°.由旋转知:∠DFG =∠DEC =90°,DF =DE .(4分) 在Rt △DFM 和Rt △DEM 中,⎩⎪⎨⎪⎧DM =DM ,DF =DE , ∴Rt △DFM ≌Rt △DEM (HL). ∴MF =ME ;(5分)(3)①如解图②,连接DM .第6题解图②由(2)得Rt △DFM ≌Rt △DEM , ∴∠1=∠2. ∵FG ∥BC , ∴∠1=∠MDC .(6分) ∴∠2=∠MDC . ∴CM =CD .(7分) ∵CD =5, ∴CM =5.∴AM =AC -CM =8-5=3;(8分) ②74;(10分) 【解法提示】如解图③,当GF 经过点B 时,连接DM ,由(2)易得∠BMD =∠CMD .∵点D 是BC 的中点,∴△BMC 是等腰三角形.∴MD ⊥BC ,则△CMD ∽△CBA .∴CM BC =CDAC,即CM 10=58.∴CM =58×10=254.∴AM =AC -CM =8-254=74.第6题解图③③如解图④,△DFG 和射线GF 为所求作的图形. 此时AM =10-3 5.(13分)第6题解图④【作法提示】先作∠EDC 的平分线,截取DG =CD ;再作∠FDG =∠EDC ,截取DF =DE ,连接GF 并延长,则△DFG 和射线GF 即为所求.【解法提示】如解图⑤,过点P 作PH ⊥CD 于点H ,根据作图可知PE =PH ,△CPH ∽△CDE ,∴CP PH =CD DE .由(1)知CD =5,CE =4,DE =3.∴CP PH =CD DE =53.则CP =53PH .∵CE =PE +CP ,∴4=PH +53PH .解得PH =32.则CP =52,CH =2,DH =DC -CH =3.在Rt △DPH 中,DP =DH 2+PH 2=352.PG =DG -DP =10-352.又∵△MGP ∽△DCP ,∴MPDP =PG CP ,则MP352=10-35252,解得MP =65-92.AM =AC -MP -CP =8-65-92-52=10-3 5.第6题解图⑤类型四 图形折叠型1. 解:(1)67.5°,2;(4分)【解法提示】∵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 =∠BCD =∠D =∠BAD =90°,AB =AD .∵正方形ABCD 折叠使得点B ,D 都在对角线AC 上的点N 处,∴∠BCE =∠ECN =∠NCF =∠DCF =14∠BCD =22.5°,∴∠BEC =∠CEN =67.5°;∴∠AEN =180°-2∠BEC =45°.∵AC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EAN =45°,∴△AE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折叠可知BE =EN ,∴AE EN =AEBE= 2.(2)四边形EMGF 是矩形.(5分) 理由如下:如解图①,∵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B =∠BCD =∠D =90°.由折叠可知∠1=∠2=∠3=∠4,CM =CG ,∠BEC =∠NEC =∠NFC =∠DFC , ∴∠1=∠2=∠3=∠4=90°4=22.5°.∴∠BEC =∠NEC =∠NFC =∠DFC =67.5°. 由折叠可知MH ,GH 分别垂直平分EC ,FC , ∴MC =ME ,GC =GF .∴∠5=∠1=22.5°,∠6=∠4=22.5°. ∴∠MEF =∠GFE =90°.(7分) ∵∠MCG =90°,CM =CG , ∴∠CMG =45°.又∵∠BME =∠1+∠5=45°,∴∠EMG =180°-∠CMG -∠BME =90°.(8分) ∴四边形EMGF 是矩形;(9分)第1题解图①(3)画出菱形如解图;第1题解图(答案不唯一,画出一个即可).(10分) 菱形FGCH (或菱形EMCH ).(11分)2. 解:(1)∵将Rt △ABC 折叠使点B 与点C 重合,折痕为DE , ∴DE 垂直平分线段BC ,即DE 为Rt △ABC 的中位线, ∴DE =12AC ,∵△ADC 边AC 上的高与△DEC 边DE 上的高相等, ∴S △ADC ∶S △DEC =12;(3分)(2)不同意; 理由如下:图①中,DE =12AC =52,图②中,易证△BDE ∽△BCA , ∴BD BC =DECA,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13, 由折叠可知DE 垂直平分AB ,∴BD =12AB =132,∴13212=DE 5,解得DE =6524≠52, 即图①、图②两种折叠方法折痕DE 的长是不相等的;(6分) (3)平行四边形; 理由如下:如解图①,延长B ′D 交BC 于点G , ∵B ′E ⊥AB ,∴∠B ′FD =∠BFE =90°, ∴∠B +∠BEF =90°,由折叠可知∠B =∠DB ′E ,BD =B ′D =13-8=5, ∴∠DB ′E +∠BEF =90° ∴∠B ′GE =90°,即B ′G ⊥BC , ∴B ′G ∥AC , 又∵B ′D =AC =5,∴以B ′、D 、C 、A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0分)第2题解图①(4)(答案不唯一)∠B 与∠B ′DF 互余(∠B 与∠BEF 互余).(12分) 证明:如解图②,由折叠性质可知,∠B =∠B ′, 又∵B ′E ⊥AB , ∴∠DFB ′=90°,∴∠B ′+∠B ′DF =90°, ∴∠B +∠B ′DF =90°, 即∠B 与∠B ′DF 互余.第2题解图②3. 解:(1)10 cm ;(3分)【解法提示】解法一:将矩形纸条按如题图①的方式折叠,得到的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AD =3, ∠A =∠B =∠D =∠C =90°,根据折叠的性质,可设MB =MB ′=x ,且∠MB ′C ′=∠B =90°,则AM =3-x ,∵∠A =90°,∴根据勾股定理得AM 2+AB ′2=MB ′2,即(3-x )2+1=x 2,解得x =53,∴AM =3-x =43,∵∠MB ′C ′=∠A =90°,∴∠AMB ′+∠AB ′M=90°,∠AB ′M +∠DB ′C ′=90°,∴∠AMB ′=∠DB ′C ′,∴△AB ′M ∽△DEB ′,∴AB ′DE =AMDB ′,即1DE =432,解得DE =32,利用勾股定理得B ′E =B ′D 2+DE 2=52,∴EC ′=B ′C ′-B ′E =BC -B ′E =12,又∵∠D =∠C ′=90°,∠B ′ED =∠C ′EN ,∴△DB ′E ∽△C ′NE ,∴DB ′C ′N =DE C ′E ,解得C ′N =23=CN ,如解图①,过点N 作NQ ⊥AB 交AB 于点Q ,则四边形QBCN 是矩形,NQ =3,MQ =BM -BQ =BM -CN =1 , ∴MN =MQ 2+NQ 2=10 cm ;解法二:将矩形纸条按题图①的方式折叠,得到的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如解图①,连接BB ′,过点N 作NQ ⊥AB 交AB 于点Q , ∴NQ =AD =AB =3 cm.由折叠的性质可知,折痕MN 是线段BB ′的垂直平分线,∴∠ABB ′+∠QMN =90°,∵∠A =90°, ∴∠ABB ′+∠AB ′B =90°,∴∠AB ′B =∠QMN ,又∵∠A =∠MQN =90°, AB =NQ ,∴△ABB ′≌△QNM (AAS ),∴MN =BB ′=AB 2+AB ′2=32+12=10 cm.第3题解图①(2)将矩形纸条按题图③的方式折叠,得到的四边形EFGH是矩形,且HG=EF=3,∵∠PQG=30°,且折叠后点G恰好落在边EH上的点G′处,∴∠G′PQ=∠GPQ=90°-30°=60°,PG′=PG, ∠PG′Q=∠G=90°,∴∠G′PH=180°-∠G′PQ-∠GPQ=60°,∴∠HG′P=90°-∠G′PH=30°,∴PG=PG′=2HP,(4分)∵HP+PG=3,∴3HP=3,∴HP=1,∴PG=PG′=2,∴在Rt△HG′P中,HG′=PG′2-HP2= 3.∵∠PQG=30°,∠G=90°,∴PQ=2PG=4,∴在Rt△PG′Q中,G′Q=PQ2-PG′2=2 3.(5分)∴S四边形QPHG′=S△HG′P+S△PG′Q=HP·HG′2+PG′·G′Q2=1×32+2×232=532cm2;(7分)(3)四边形EJGI是菱形.(8分)理由如下:如解图②,连接IG,由折叠可知点E,点G关于折痕IJ对称,∴IE=IG,JE=JG,∠EJI=∠GJI,∵EH∥FG,∴∠GJI=∠EIJ,∴∠EIJ=∠EJI,∴JE=IE,∴IE =IG =JE =JG ,∴四边形EJGI 是菱形;(10分)第3题解图②(4)①EJ =154cm ;(12分), 【解法提示】已知FG =3EF =6,EF =3,设EJ =x ,FJ =6-x ,在Rt △EFJ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EJ 2=EF 2+FJ 2,即x 2=32+(6-x )2,解得x =154,即EJ =154cm. ②H ′I =94cm ;(12分) 【解法提示】如解图②,由折叠的性质得,EI =IG ,HI =H ′I ,∠H ′=∠G =90°,设HI =x ,则EI =6-x ,在Rt △EH ′I 中,由勾股定理得EI 2=H ′I 2+H ′E 2,即(6-x )2=x 2+32,解得x =94,即HI =94cm. ③IJ =352cm.(12分) 【解法提示】如解图③,过点I 作IM ⊥FG ,垂足为点M .由①②知FJ =94,EI =154,则JM =EI -FJ =154-94=32,在Rt △IJM 中,由勾股定理得IJ =IM 2+MJ 2=32+(32)2=352 (cm).第3题解图③。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几何变换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姓名徐沛华班级1011 学号20101851 成绩实验名称二维图形的几何变换1.对平面图形进行平移、缩放、旋转、对称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算法分析:图形变换是指对图形的几何信息经过几何变换后产生新的图形。
图形变换既可以看作坐标系不动而图形变动,变动后的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坐标值发生变化;也可以看作图形不动而坐标系变动,变动后,该图形在新的坐标系下具有新的坐标值。
设(x,y)为图形原坐标值,经几何变换后坐标值变为(**,x y)。
以下为四种常用的几何变换公式。
(a) 平移变换:平移变换在前面的任务中已经用到过,它的变换公式为:[]**100,,1,,1010,,11x yx yx y x y x T y TT T⎡⎤⎢⎥⎡⎤⎡⎤==++⎢⎥⎣⎦⎣⎦⎢⎥⎣⎦(b) 旋转变换:绕原点旋转的变换公式为:[][] **cos sin0,,1,,1sin cos0cos sin,sin cos,1001x y x y x y x yθθθθθθθθ⎡⎤⎢⎥⎡⎤=-=⋅-⋅⋅+⋅⎣⎦⎢⎥⎢⎥⎣⎦(c) 放缩变换:[]**00,,1,,100,,1001xy x ySx y x y S S x S y⎡⎤⎢⎥⎡⎤⎡⎤==⋅⋅⎣⎦⎣⎦⎢⎥⎢⎥⎣⎦几种变换可以组合在一起形成复合变换。
例如平移变换与旋转变换组合得到:(d) 相对点00(,)x y的旋转变换:[]**0000cos sin0 ,,1,,1sin cos0(1cos)sin(1cos)sin1 x y x yx y y xθθθθθθθθ⎡⎤⎢⎥⎡⎤=-⎣⎦⎢⎥⎢⎥-⋅+⋅-⋅-⋅⎣⎦ii、算法程序:void CZhouView::pingyi(){CClientDC dc(this);dc.MoveTo(m_nPoint1.x,m_nPoint1.y);dc.LineTo(m_nPoint2.x,m_nPoint2.y);dc.MoveTo(m_nPoint1.x+100,m_nPoint1.y+100);dc.LineTo(m_nPoint2.x+100,m_nPoint2.y+100);}void CZhouView::xuanzhuan(){CClientDC dc(this);dc.MoveTo(m_nPoint1.x,m_nPoint1.y);dc.LineTo(m_nPoint2.x,m_nPoint2.y);dc.MoveTo((m_nPoint1.x*cos(0.5))-(m_nPoint1.y*sin(0.5)),(m_nPoint 1.x*sin(0.5))+(m_nPoint1.y*cos(0.5)));dc.LineTo((m_nPoint2.x*cos(0.5))-(m_nPoint2.y*sin(0.5)),(m_nPoint2 .x*sin(0.5))+(m_nPoint2.y*cos(0.5)));}void CZhouView::bili(){CClientDC dc(this);dc.MoveTo(m_nPoint1.x,m_nPoint1.y);dc.LineTo(m_nPoint2.x,m_nPoint2.y);dc.MoveTo(m_nPoint1.x*2,m_nPoint1.y*2);dc.LineTo(m_nPoint2.x*2,m_nPoint2.y*2);}void CZhouView::XCQ(){CClientDC dc(this);dc.MoveTo(m_nPoint1.x,m_nPoint1.y);dc.LineTo(m_nPoint2.x,m_nPoint2.y);dc.MoveTo(m_nPoint1.x,m_nPoint1.y);dc.LineTo(m_nPoint2.x+100,m_nPoint2.y);}void CZhouView::DC(){CClientDC dc(this);dc.MoveTo(m_nPoint1.x,m_nPoint1.y);dc.LineTo(m_nPoint2.x,m_nPoint2.y);dc.MoveTo(m_nPoint1.y,m_nPoint1.x);dc.LineTo(m_nPoint2.y,m_nPoint2.x);}dc.MoveTo(m_nPoint1.y,m_nPoint1.x);dc.LineTo(m_nPoint2.y,m_nPoint2.x);}void CZhouView::YCQ(){CClientDC dc(this);dc.MoveTo(m_nPoint1.x,m_nPoint1.y);dc.LineTo(m_nPoint2.x,m_nPoint2.y);dc.MoveTo(m_nPoint1.x,m_nPoint1.y);dc.LineTo(m_nPoint2.x,m_nPoint2.y+100); }//OnLButtonUp(UINT nFlags, CPoint point) case 8:pingyi();break;case 9:xuanzhuan();break;case 10:bili();break;case 11:XCQ();break;case 12:YCQ();break;case 13:DC();break;编译,运行:平移:。
探索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变换
探索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变换在小学数学中,几何变换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形状的转换和位置的改变。
通过探索几何变换,学生可以培养空间想象力、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变换,并介绍一些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变换。
一、平移变换平移是一种简单的几何变换,通过保持形状和大小不变,将图形在平面上沿着特定的方向移动。
在平移中,图形的每一个点都按照相同的距离和方向进行移动。
平移变换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图形的移动效果来进行教学。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或三角形。
2. 引导学生使用直尺和铅笔,在纸上选择一个点作为起点,并按照给定的向量进行平移操作。
3. 让学生观察图形的移动效果,理解平移变换的概念和特点。
二、旋转变换旋转是一种将图形绕一个中心点转动一定角度的几何变换。
可以使用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帮助学生理解旋转变换。
教学活动:1. 给学生一个透明旋转模板,上面有一个固定的中心点和一些标记的角度。
2. 让学生将模板覆盖在纸上的图形上,并围绕中心点进行旋转。
3.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理解旋转变换的效果和特性。
三、对称变换对称变换是一种将图形按照某条线对称分割的几何变换。
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帮助学生理解对称变换。
教学活动:1. 给学生一些纸剪刀和彩纸,让他们制作不同形状的图形。
2.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对称轴,并将图形沿着对称轴进行对折。
3.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理解对称变换的特点和效果。
四、放缩变换放缩变换是一种改变图形大小的几何变换。
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帮助学生理解放缩变换。
教学活动:1. 给学生一些带有刻度尺的透明纸和彩色铅笔。
2.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中心点,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放缩操作。
3.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理解放缩变换的特性和效果。
通过以上的活动和实践,学生可以对几何变换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的变换组合创新实验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的变换组合创新实验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几何图形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通过对几何图形进行变换组合的创新实验,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几何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我们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几何图形的变换组合,包括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基本变换,以及将不同的几何图形进行拼接、组合等操作。
这些操作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原理和规律。
比如说平移,它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平移的例子,比如电梯的上下运动、抽屉的推拉等。
通过平移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
而且,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再来说旋转,旋转是指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
像风扇的叶片转动、钟表的指针走动,都是旋转现象。
在旋转实验中,我们能了解到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这三个要素决定了图形的旋转。
旋转后的图形,其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轴对称则是指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随处可见,如蝴蝶、京剧脸谱等。
经过轴对称实验,我们知道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而将不同的几何图形进行组合拼接,则能创造出更多新奇有趣的图形。
比如,我们可以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将它们的斜边拼接在一起,就能得到一个正方形;用两个相同的等边三角形,可以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在进行这些变换组合创新实验时,我们可以通过手工制作、计算机软件模拟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手工制作是一种非常直观且有趣的方式。
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卡纸、剪刀、胶水等工具,剪出各种几何图形,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变换和组合。
图像几何变换实验报告
图像几何变换实验报告图像几何变换实验报告引言:图像几何变换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通过对图像进行旋转、缩放、平移等变换操作,可以改变图像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从而实现图像处理和分析的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编程实现常见的图像几何变换算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一、图像旋转变换图像旋转变换是指将图像按照一定的角度进行旋转操作。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旋转矩阵来实现图像的旋转。
通过调整旋转角度,我们可以观察到图像在不同旋转角度下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当旋转角度较小时,图像的形状基本保持不变,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畸变。
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图像的形状逐渐发生变化,出现明显的扭曲和形变现象。
二、图像缩放变换图像缩放变换是指改变图像的尺寸大小。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调整缩放系数来实现图像的缩放操作。
实验结果表明,当缩放系数小于1时,图像会变小,细节信息会丢失;而当缩放系数大于1时,图像会变大,但可能会出现像素过度拉伸的情况。
因此,在进行图像缩放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缩放系数,以保证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三、图像平移变换图像平移变换是指将图像沿着水平或垂直方向进行移动操作。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调整平移距离来实现图像的平移。
实验结果显示,当平移距离较小时,图像的位置变化不明显;而当平移距离较大时,图像的位置会发生明显的偏移。
因此,在进行图像平移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平移距离,以确保图像的位置调整符合预期。
四、图像仿射变换图像仿射变换是指通过线性变换和平移变换来改变图像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调整仿射变换矩阵的参数来实现图像的仿射变换。
实验结果表明,仿射变换可以实现图像的旋转、缩放和平移等多种操作,且变换后的图像形状基本保持不变。
然而,当仿射变换矩阵的参数设置不当时,可能会导致图像的形变和失真现象。
五、图像透视变换图像透视变换是指通过透视投影将图像从一个平面映射到另一个平面。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调整透视变换矩阵的参数来实现图像的透视变换。
神奇数学学习趣味的几何形变换
神奇数学学习趣味的几何形变换几何形变换是数学中非常有趣和神奇的一个领域。
通过对几何图形的变换操作,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并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
本文将介绍几个有趣的几何形变换,并且通过示例和解析来展示其魅力。
一、平移变换平移变换是最简单的几何形变之一。
它通过将几何图形沿着指定方向上移动一段固定的距离来实现。
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了其位置。
例如,我们可以将一个三角形进行平移变换。
假设我们有一个三角形ABC,要将其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
我们只需将每个点按照相同的方向和距离进行移动即可。
经过平移后,原来的三角形ABC变为了平移后的三角形A'B'C'。
二、旋转变换旋转变换是另一种常见的几何形变。
它通过将几何图形绕着一个指定点旋转一定角度来实现。
旋转变换不改变图形的位置和大小,只改变了其朝向。
例如,我们可以将一个矩形进行旋转变换。
假设我们有一个矩形ABCD,要将其以点O为中心逆时针旋转45度。
我们只需将每个点绕着点O旋转45度即可。
经过旋转后,原来的矩形ABCD变为了旋转后的矩形A'B'C'D'。
三、缩放变换缩放变换是将几何图形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变换。
它通过调整图形的各个部分的坐标位置来实现。
缩放变换改变了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但不改变其位置。
例如,我们可以将一个圆进行缩放变换。
假设我们有一个圆O,要将其进行放大两倍。
我们只需将圆心O的坐标保持不变,然后将各个点与圆心的距离扩大两倍即可。
经过缩放后,原来的圆O变为了缩放后的圆O'。
四、对称变换对称变换是将几何图形按照某个轴或点进行映射的变换。
它通过改变图形中的各个点的位置来实现。
对称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例如,在平面上有一个正方形,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对称变换。
假设我们以中心点O为轴进行对称,对称变换的结果是正方形相对于轴O 对称。
经过对称变换后,原来的正方形变为了对称后的正方形。
几何图形变换
几何图形变换几何图形变换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描述图形在平面上的变化过程。
通过应用不同的变换方法,可以改变图形的位置、形状、大小和方向。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变换,并通过实例展示每种变换的应用。
一、平移平移是指将图形沿着给定的方向和距离移动到一个新的位置,而不改变其形状和大小。
在平面坐标系中,平移可通过向图形的每个点添加相同的位移向量来实现。
例如,将三角形ABC沿向量→AB平移到点D,可以通过将点A移动到A'、点B移动到B'、点C移动到C'、点D移动到D'的方式进行。
二、旋转旋转是指将图形围绕某个确定的中心点按照一定的角度进行转动。
旋转可以通过指定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来描述。
在平面坐标系中,一个点P(x, y)绕原点逆时针旋转θ度后的位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x' = x*cosθ - y*sinθy' = x*sinθ + y*cosθ例如,将三角形ABC绕点O(0, 0)逆时针旋转90度,可以通过计算每个点的新坐标来实现。
假设点A的坐标为A(1, 1),则经过旋转后,点A的新坐标为A'(-1, 1)。
三、缩放缩放是指将图形按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
缩放通常以某个固定点为中心进行,被称为缩放中心。
在平面坐标系中,一个点P(x, y)绕缩放中心S进行缩放,缩放比例为k,则点P'在新图形上的坐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x' = k*(x - Sx) + Sxy' = k*(y - Sy) + Sy例如,将直角三角形ABC以点O(2, 2)为中心,缩放比例为2,可以通过计算每个点的新坐标来实现。
假设点A的坐标为A(1, 1),则经过缩放后,点A的新坐标为A'(-1, -1)。
四、对称对称是指将图形关于某个给定的轴进行镜像翻转。
常见的对称方式包括水平对称和垂直对称。
水平对称是指图形关于水平轴翻转,而垂直对称是指图形关于垂直轴翻转。
数字图像处理——几何变换实验
数字图像处理——几何变换实验实验一:图像几何变换(编程报告)一、实验目的(1) 学习几种常见的图像几何变换,并通过实验体会几何变换的效果;(2) 掌握图像平移、剪切、缩放、旋转、镜像、错切等几何变换的算法原理及编程实现(3) 掌握MATLAB编程环境中基本的图像处理函数(4) 掌握图像的复合变换二、涉及知识点(1) 图像几何变换不改变图像像素的值,只改变像素所在的几何位置(2) 图像裁剪imcrop函数,语法格式为:B=imcrop(A);交互式用鼠标选取区域进行剪切B=imcrop(A,[XMIN YMIN WIDTH HEIGHT]);针对指定的区域[XMIN YMIN WIDTH HEIGHT]进行剪切(3) 图像缩放imresize函数,语法格式为:B = imresize(A,m,method)这里参数method用于指定插值的方法,可选用的值为'nearest'(最邻近法),'bilinear'(双线性插值),'bicubic'(双三次插值),默认为'nearest'。
B = imresize(A,m,method)返回原图A的m倍放大的图像(m 小于1时效果是缩小)。
(4) 图像旋转imrotate函数,语法格式为:B = imrotate(A,angle,’crop’),参数crop用于指定裁剪旋转后超出图像的部分。
三、实验内容(1) 将图像hehua.bmp裁剪成200*200大小(2) 制作动画,将一幅图像逐渐向左上角平移移出图像区域,空白的地方用白色填充(3) 利用剪切图像函数制作动画(4) 将图像分别放大1.5倍和缩小0.8倍,插值方法使用双线性插值法,分别显示图像。
(5) 将图像水平镜像,再顺时针旋转45度,显示旋转后的图。
(6) 将图像分别进行水平方向30度错切,垂直方向45度错切,分别显示结果四、实验环境Windows下MATLAB编程环境五、实验源代码及结果1. f=imread('hehua.bmp');figure; imshow(f); title('原图');f2=imcrop(f,[100,50,300,250]); figure;imshow(uint8(f2)); title('裁剪后');imwrite(f2,'d:/5/hehua1.bmp');2. f=imread('hehua1.bmp');[m,n,x]=size(f); f=double(f); for i=1:10 mx=10*i; my=10*i;g=zeros(m,n,x)+255;%g(mx+1:m,my+1:n,1:x)=f(1:m-mx,1:n-my ,1:x); g(1:m-mx,1:n-my ,1:x )=f(mx+1:m,my+1:n,1:x); figure;imshow(uint8(g)); end3. f=imread('hehua1.bmp');[m,n]=size(f); for i=50:10:200 m=i; n=i;f2=imcrop(f,[n,n,m,m]); figure;imshow(uint8(f2)); end4. f=imread('hehua1.bmp');figure; imshow(f); title('原图'); f=double(f);f1=imresize(f,1.5,'bilinear'); figure;imshow(uint8(f1)); title('放大1.5倍');f2=imresize(f,0.8,'bilinear'); figure;imshow(uint8(f2)); title('缩小0.8倍');5. f=imread('hehua1.bmp');subplot(131);imshow(f);title('原图');[m,n,x]=size(f);g=zeros(m,n,x);for i=1:mfor j=1:nfor k=1:xg(i,j,k)=f(i,n-j+1,k);endendendsubplot(132);imshow(uint8(g));title('水平镜像');f2=imrotate(g,45,'crop'); subplot(133);imshow(uint8(f2));title('顺时针旋转45度');6. f=imread('hehua1.bmp');subplot(131); imshow(f); title('原图'); h=size(f);f1=zeros(h(1)+round(h(2)*tan(pi/6)),h(2),h(3)); for m=1:h(1) for n= 1:h(2)f1(m+round(n*tan(pi/6)),n,1:h(3))=f(m,n,1:h(3)); end endsubplot(132);imshow(uint8(f1)); title('水平30度');f2=zeros(h(1),h(2)+round(h(2)*tan(pi/4)),h(3)); for m=1:h(1) for n= 1:h(2)f2(m,n+round(m*tan(pi/4)),1:h(3))=f(m,n,1:h(3));end endsubplot(133);imshow(uint8(f2)); title('垂直45度');。
几何形状的变换
几何形状的变换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平移、旋转、对称等几何变换的定义及性质。
2. 学生能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等方法,在坐标系中准确绘制和变换几何图形。
3.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几何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几何变换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图形面积、周长等。
2. 学生能运用几何变换,设计美丽的图案,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 学生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共同探讨几何变换的奥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几何变换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几何变换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增强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和信心。
3. 学生通过几何变换的学习,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六年级数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几何变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和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方式,探索几何变换的奥秘,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几何变换的基本概念:介绍平移、旋转、对称的定义及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几何变换的魅力。
2. 几何变换的操作方法:教授如何在坐标系中进行平移、旋转、对称等变换,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绘制和变换几何图形。
3. 几何变换在实际中的应用:分析几何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艺术、设计等领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几何变换与图形的计算:探讨几何变换对图形面积、周长等特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几何变换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数学教案: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
数学教案: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一、引言几何图形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变换规律。
通过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实验,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规律,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目标与要求1. 目标:a) 掌握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常见几何图形的性质;b) 了解镜像、平移、旋转等几何变换的定义以及其特点;c) 能够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相应问题。
2. 要求:a) 观察并记录不同几何图形的特征;b) 运用适当方法证明几何图形的某个性质;c) 进行简单模拟,验证几何变换的结果。
三、教学过程(一)展示与导入1. 制作一个装有不同几何图形卡片的盒子,并向学生展示。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每个几何图形的特征,如边数、边长和角度等。
(二)性质探究1.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
2. 分组讨论,由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规律,并进行总结。
(三)定理证明1. 引导学生按照给出的提示,运用已学知识证明某个几何图形的性质。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解决问题,并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证明过程。
(四)变换实践1. 学习镜像、平移、旋转等几何变换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物或纸上进行简单模拟,并记录下变换前后几何图形的关系。
四、巩固与拓展(一)练习与讲评1. 布置相关练习题,以巩固学生对几何图形性质和变换规律的掌握。
2. 对部分题目进行讲评,引导学生理解解答思路和方法。
(二)应用拓展1.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情景,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几何变换解决问题。
2. 分析和讨论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并寻找更优解答。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学生们深入理解了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
通过证明和实践操作,他们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小学数学图形变换教案:让几何学习变得简单有趣!
小学数学图形变换教案:让几何学习变得简单有趣!!说到小学数学,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几何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几何学习就是一块大石头,始终难以跨过去。
但是几何学习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但是数学的基础,而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处处可见。
于是,如何让几何学习变得简单有趣就成为了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那么,小学数学图形变换教案是否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呢?先来说一下小学数学几何学习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1.难度大,概念多很多小学生都会觉得几何学习非常难,很难理解,概念多,记忆难度大,难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入门,不能对几何的概念和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
2.乏味枯燥,缺乏趣味性数学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学科。
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缺乏这种耐心和毅力,学习几何就显得乏味枯燥,缺乏趣味性。
这导致学生没有兴趣去学习,从而使得他们在学习中无法保持专注。
3.缺乏实践应用几何学习中的概念与实际生活不相符合,常常是抽象的、理论的,缺乏实践应用。
对于学生来说,很难去理解为什么要学这些几何知识,难以将几何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们在几何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
那么,小学数学图形变换教案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呢?接下来,我们将对小学数学图形变换教案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什么是小学数学图形变换教案?小学数学图形变换教案是由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课程标准指导意见而开发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数学图形的变换,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使几何学习变得简单有趣。
二、小学数学图形变换教案实验2018年石家庄市某小学数学教师李老师在班级中开展了一次小学数学图形变换教案的实验。
实验的内容是对三年级学生进行“图形翻转”和“图形旋转”两个环节的学习。
李老师给学生讲解了图形的基础定义及图形翻转和图形旋转的相关概念,然后让学生用纸板和颜色笔练习不同角度下的图形翻转和旋转。
接着,李老师在课上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lutSwapBuffers();//交换双缓存
}
void spinDisplay(void)
{
spin = spin + 2.0;
if (spin > 360.0)
spin = spin - 360.0;
glutPostRedisplay();
}
void init(void)
glLoadIdentity ();
glColor3f (1.0, 1.0, 1.0);
draw_triangle ();
glEnable (GL_LINE_STIPPLE);
glLineStipple (1, 0xF0F0);
glLoadIdentity ();
glTranslatef (-20.0, 0.0, 0.0);
这意味着物体在视点前面时far和near都为负值,物体在视点后面时far和near都为正值。
另一个函数是:
void gluOrtho2D(GLdouble left,GLdouble right,GLdouble bottom,GLdouble top)
它是一个特殊的正射投影函数,主要用于二维图像到二维屏幕上的投影。它的near和far缺省值分别为-1.0和1.0,所有二维物体的Z坐标都为0.0。因此它的裁剪面是一个左下角点为(left,bottom)、右上角点为(right,top)的矩形。
draw_triangle ();
glLineStipple (1, 0xF00F);
glLoadIdentity ();
glScalef (1.5, 0.5, 1.0);
draw_triangle ();
glLineStipple (1, 0x8888);
glLoadIdentity ();
glRotatef (90.0, 0.0, 0.0, 1.0);
50.0*(GLfloat)w/(GLfloat)h, -50.0, 50.0);
glMatrixMode(GL_MODELVIEW);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glutInit(&argc, argv);
glutInitDisplayMode (GLUT_SINGLE | GLUT_RGB);
{
glClearColor (0.0, 0.0, 0.0, 0.0);
glShadeModel (GL_FLAT);
}
void reshape(int w, int h)
{
glViewport (0, 0, (GLsizei) w, (GLsizei) h);
glMatrixMode(GL_PROJECTION);
参考代码:
#include <GL/glut.h>
#include <stdlib.h>
void init(void)
{
glClearColor (0.0, 0.0, 0.0, 0.0);
glShadeModel (GL_FLAT);
}
void draw_triangle(void)
{
glBegin (GL_LINE_LOOP);
另一个函数是:
void gluPerspective(GLdouble fovy,GLdouble aspect,GLdouble zNear,GLdouble zFar);
它也创建一个对称透视视景体,但它的参数定义于前面的不同。其操作是创建一个对称的透视投影矩阵,并且用这个矩阵乘以当前矩阵。参数fovy定义视野在X-Z平面的角度,范围是[0.0,180.0];参数aspect是投影平面宽度与高度的比率;参数zNear和Far分别是远近裁剪面沿Z负轴到视点的距离,它们总为正值。
init ();
glutDisplayFunc(display);
glutReshapeFunc(reshape);
glutMouseFunc(mouse);
glutMainLoop();
return 0; /* ANSI C requires main to return int. */
}
2. 已知某三角形的三顶点坐标{50.0,25.0},{150.0,25.0},{100.0,100.0}。
要求:(1)创建一个长宽分别为600、600的窗口,窗口的左上角位于屏幕坐标(100,100)处。(提示:请试着修改gluOrtho2D函数参数,使得绘制的三角形尽可能居中显示)
(2)绘制一个由上述顶点所描绘的三角形,实现该三角形进行下列的几何变化:首先使三角形沿着其中心的x轴,y轴方向缩小50%;然后沿着初始中心旋转90度;最后沿着y轴平移100个单位。
函数中第一个参数是表示目标沿从点(x, y, z)到原点的方向逆时针旋转的角度,后三个参数是旋转的方向点坐标。这个函数表示用这四个参数生成的矩阵乘以当前矩阵。
3.比例变换
比例变换函数如下:
void glScale {fd} (TYPE x, TYPE y, TYPE z);
三个函数参数值就是目标分别沿三个轴向缩放的比例因子。这个函数表示用这三个比例因子生成的矩形乘以当前矩阵。这个函数能完成沿相应的轴对目标进行拉伸、压缩和反射三项功能。以参数x为例,若当x大于1.0时,表示沿x轴方向拉伸目标;若x小于1.0时,表示沿x轴方向收缩目标;若x=-1.0表示沿x轴反射目标。
void display(void)
{
glClear(GL_COLOR_BUFFER_BIT);
glPushMatrix();
glRotatef(spin, 0.0, 0.0, 1.0);
glColor3f(1.0, 1.0, 1.0);
glRectf(-10.0, -10.0, 10.0, 10.0);
三、实验内容
1、下面的代码采用GLUT库,使用了双缓存,在按下鼠标左键后,程序在空闲时一直不停地调用spinDisplay函数,实现了一个矩形在窗口中匀速转动(单击鼠标右键停止转动)。请修改代码,实现矩形在窗口内沿着水平线移动。
/*
* double.c
* This is a simple double buffered program.
draw_triangle ();
glDisable (GL_LINE_STIPPLE);
glFlush ();
}
void reshape (int w, int h)
{
glViewport (0, 0, (GLsizei) w, (GLsizei) h);
glMatrixMode (GL_PROJECTION);
glutInitWindowSize (500, 500);
glutInitWindowPosition (100, 100);
glutCreateWindow (argv[0]);
init ();
glutDisplayFunc(display);
glutReshapeFunc(reshape);
glutMainLoop();
* Pressing the left mouse button rotates the rectangle.
* Pressing therightmouse button stops the rotation.
*/
#include <GL/glut.h>
#include <stdlib.h>
static GLfloat spin = 0.0;
glLoadIdentity ();
if (w <= h)
gluOrtho2D(-50.0, 50.0, -50.0*(GLfloat)h/(GLfloat)w,
50.0*(GLfloat)h/(GLfloat)w);
else
gluOrtho2D(-50.0*(GLfloat)w/(GLfloat)h,
glVertex2f(0.0, 25.0);
glVertex2f(25.0, -25.0);
glVertex2f(-25.0, -25.0);
glEnd();
}
void display(void)
{
glClear (GL_COLOR_BUFFER_BIT);
glColor3f (1.0, 1.0, 1.0);
{
glutInit(&argc, argv);
glutInitDisplayMode (GLUT_DOUBLE | GLUT_RGB);//使用双缓存模式
glutInitWindowSize (500, 500);
glutInitWindowPosition (100, 100);
glutCreateWindow (argv[0]);
2)OpenGL透视投影函数共有两个:
void glFrustum(GLdouble left,GLdouble Right,GLdouble bottom,GLdouble top,GLdouble near,GLdouble far);
它创建一个透视视景体。其操作是创建一个透视投影矩阵,并且用这个矩阵乘以当前矩阵。这个函数的参数只定义近裁剪平面的左下角点和右上角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即(left,bottom,-near)和(right,top,-near);最后一个参数far是远裁剪平面的Z负值,其左下角点和右上角点空间坐标由函数根据透视投影原理自动生成。near和far表示离视点的远近,它们总为正值。
return 0;
}
3. 绘制一个三棱椎的透视投影图,要求:实现匀速旋转(提示:参考题目1,使用双缓存模式);改变变换方式,达到不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