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宝宝找朋友》的设计思路及反思
幼儿园故事《鼠宝宝找朋友》教案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故事《鼠宝宝找朋友》教案及教学反思《幼儿园故事《鼠宝宝找朋友》教案及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育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小动物的特点和故事的情趣。
2、学习用“会……又会……”、“会……不会……”说一句话。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木偶:鼠宝宝、小鸭子、小青蛙、小猫、布娃娃各一个。
三、指导要点1、活动重点: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小动物的特点。
学习用“会……又会……”、“会……不会……”说一句话。
2、活动难点:理解不同小动物的特点。
3、指导要点:借助小动物木偶,引导幼儿感受和理解按顺序出现的小动物的特点。
四、活动过程1、导入部分出示鼠宝宝的图片,引入教学。
提问:这是谁?鼠宝宝是怎么叫的?它有什么本领呢?2、教师讲述故事。
提问:鼠宝宝要找一个什么样的朋友?它遇见了哪些朋友?它们是鼠宝宝的朋友吗?3、出示教学挂图,操作木偶,教师再把故事讲述一遍。
提问:鼠宝宝先找到谁呢?它是不是鼠宝宝想找的朋友?鼠宝宝还找了谁?它是不是鼠宝宝想找的朋友?为什么?鼠宝宝又找了谁?它是鼠宝宝想找的朋友?为什么?小结:鼠宝宝找到了布娃娃,它不会跑也不会跳,小鸭子会跑不会跳,青蛙会跳不会跑,它们都不是鼠宝宝的好朋友。
提问:(出示猫)这是谁?它会跑又会跳,为什么鼠宝宝赶紧逃?鼠宝宝最后找到朋友了吗?它的朋友是谁?小结:原来,鼠宝宝要找的朋友也是跟它一模一样的鼠宝宝。
4、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幼儿再次欣赏故事,并小声跟读。
5、迁移讲述经验。
提问:你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会……又会……。
五、评价要素1、能否理解故事。
2、能否学会用“会……又会……”、“会……不会……”说一句话。
活动反思: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浓厚,注意力也很集中,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宜动宜静,在游戏和回答问题时,积极活跃,在欣赏聆听故事时静悄悄的。
小班语言活动鼠宝宝找朋友教案与反思

1.新词汇的掌握和运用
2.句子表达能力的培养
3.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4.作业设计中的情感表达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新词汇的掌握和运用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新词汇的掌握和运用是教学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词汇,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生动的实物、图片或动作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新词汇。
2.教学方法方面: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互动游戏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但在新词汇的运用和句子表达环节,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今后教学中,可尝试更多形式的练习和互动,以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参与度方面: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仍有个别学生表现不够积极。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
小班语言活动鼠宝宝找朋友教案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
《鼠宝宝找朋友》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故事梗概、词汇学习、句子理解及表达、情感教育。故事讲述了鼠宝宝在森林里寻找朋友的过程,通过与其他动物的互动,鼠宝宝学会了珍惜友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新词汇,如“友谊”、“珍惜”等,并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演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友谊的珍贵,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难点:新词汇的掌握和运用,句子表达能力的培养。
2.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友谊的珍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故事课件、动物头饰、友谊树挂图。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鼠宝宝找朋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鼠宝宝找朋友》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对友谊的重要性的认识和肯定感。
2.培养幼儿观察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通过游戏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鼠宝宝的图片、幼儿园小班的同班同学名单、各个同伴照片。
2.幼儿准备:鼠宝宝的图片、同伴照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讲师展示鼠宝宝的图片,让幼儿猜测鼠宝宝在寻找什么。
引导幼儿讲述交朋友的故事或经验。
2.师生互动:a.讲师给幼儿展示相应同伴的照片,让幼儿观察照片,放大同伴之间的友谊和相似之处。
b.讲师分发同伴的照片给其他同学,要求认识同伴的照片,并通过鼠宝宝的图片找寻所对应同伴,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小组活动: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三至四名幼儿组成,每个小组成员拿出自己同伴的照片,通过相互交流找出自己对应的同伴,进一步增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友谊。
4.展示结果:每个小组轮番展示找到的同伴,并描述为什么他们是朋友。
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对友谊有更深刻的认识,还可以提升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们既能够观察照片,又能够口头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了幼儿对友谊的重要性的认识和肯定;同时,通过合作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观察力。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对友谊有更深刻的认识,还可以提升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鼓励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同伴之间的友谊。
通过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鼠宝宝找朋友》的生动活动,使幼儿们在快乐的游戏中提高了观察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鼠宝宝找朋友》含反思

《鼠宝宝找朋友》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动物图片、故事课件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的朋友——鼠宝宝。
它要去找朋友,我们一起帮帮它吧!”2. 主体部分:a. 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讲述鼠宝宝找朋友的过程。
b. 教师提问:“鼠宝宝遇到了哪些动物?它们的特点和习性是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和表达。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不同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d.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鼠宝宝为什么找不到朋友?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它?”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通过今天的故事,我们知道了什么?在找朋友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让幼儿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
五、课后作业:1.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课后观察任务,观察家里或周围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2. 家长引导幼儿讲述故事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动物特点和习性的认识程度。
2. 评价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观察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
3.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是否能够观察和讲述小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幼儿对动物的特点和习性有一定的了解,但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一定的紧张和拘束。
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课后进行了反思,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我也意识到需要加强对幼儿的个别指导,满足他们不同的发展需求。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让他们亲身体验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2. 开展“动物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024年小班语言鼠宝宝找朋友教案及反思

2024年小班语言鼠宝宝找朋友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2.培养幼儿积极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自然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准备1.故事课件:《鼠宝宝找朋友》2.道具:小老鼠头饰、小松鼠头饰、小兔子头饰等3.音乐:《找朋友》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鼠宝宝找朋友》。
你们知道什么是朋友吗?幼儿回答:朋友就是一起玩耍的伙伴,是可以一起分享快乐和伤心的人。
师:对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吧!2.故事讲述师:故事开始了,有一天,鼠宝宝在家里觉得很孤单,它决定去森林里找朋友。
它遇到了小松鼠,可是小松鼠正在吃坚果,没有时间和鼠宝宝玩耍。
接着,鼠宝宝又遇到了小兔子,可是小兔子正在跑步,也没有时间和鼠宝宝玩耍。
鼠宝宝遇到了小猴子,它们一起玩耍,度过了快乐的时光。
师:故事讲完了,你们觉得鼠宝宝找到朋友了吗?幼儿回答:找到了,它和小猴子成了好朋友。
3.故事讨论师:为什么鼠宝宝一开始找不到朋友呢?幼儿回答:因为它遇到的小动物们都在忙自己的事情。
师:那鼠宝宝为什么能找到朋友呢?幼儿回答:因为它遇到了小猴子,小猴子愿意和它一起玩耍。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幼儿回答:我们要学会分享,要学会和朋友一起玩耍。
4.情景体验师:下面我们就来扮演这个故事中的角色,体验一下鼠宝宝找朋友的过程。
(1)教师分发头饰,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
(2)教师带领幼儿按照故事情节进行情景体验。
(3)在体验过程中,引导幼儿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通过这次情景体验,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幼儿回答:我觉得和朋友一起玩耍很开心,我们要学会和朋友分享。
(1)故事的名字:《鼠宝宝找朋友》(2)故事的主要角色:鼠宝宝、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3)故事的主要情节:鼠宝宝找朋友的过程(4)故事的教育意义:学会分享,学会和朋友友好相处五、教学反思1.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对故事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情景体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024年小班语言活动《鼠宝宝找朋友》教案反思

2024年小班语言活动《鼠宝宝找朋友》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可爱的动物朋友们》,详细内容为《鼠宝宝找朋友》的故事。
通过讲述鼠宝宝在森林里寻找朋友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如“礼貌”、“打招呼”等。
2. 培养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故事情节,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意识,学会主动与人交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往,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生词卡片、挂图、小礼物。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你们的好朋友是谁?”引发学生对朋友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故事讲解: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鼠宝宝找朋友的过程,讲解生词和短语。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仿故事中的情节,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往。
4. 例题讲解:以“鼠宝宝遇到了谁?它是怎么做的?”为例,让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故事情节。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练习册上的图片,用学到的句子进行描述,教师给予指导与鼓励。
六、板书设计1. 《鼠宝宝找朋友》2. 内容:生词:礼貌、打招呼、高兴、朋友短语:主动与人交往、友好相处句子:鼠宝宝遇到了谁?它是怎么做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故事情节,画出鼠宝宝找到朋友后的场景,并用简单的句子描述。
2. 答案:示例:鼠宝宝找到了小兔,它们在一起玩得非常开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教学,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社交礼仪,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部分学生表现较为紧张,需要多给予鼓励和支持。
2. 拓展延伸:课后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朋友,了解他们的优点,学会欣赏和赞美他人,进一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鼠宝宝找朋友》教案设计思路及反思(1)

《鼠宝宝找朋友》教案设计思路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第五章《图形的初步认识》,具体内容为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本节课以《鼠宝宝找朋友》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并能运用这些图形进行创意拼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并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并能够正确命名。
难点: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磁性教具、挂图。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套平面图形卡片、剪刀、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播放《鼠宝宝找朋友》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出现的图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出现的图形,让学生尝试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磁性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3. 实践活动(15分钟)(1)学生每人一张平面图形卡片,用剪刀剪下图形,并进行分类。
(2)用彩笔在图形上创意涂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名称,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鼠宝宝找朋友》2. 内容: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图形的特点图形的分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品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平面图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但在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小班语言活动鼠宝宝找朋友教案与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鼠宝宝找朋友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鼠宝宝找朋友》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内容围绕鼠宝宝在森林里寻找朋友的过程,通过描绘鼠宝宝与其他小动物之间的互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社会交往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学会使用故事中的简单词汇,如“朋友”、“找”、“高兴”等,并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3. 培养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愿意与同伴分享和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鼠宝宝和森林小动物的手偶、小黑板、画笔。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鼠宝宝,手偶互动,向幼儿讲述鼠宝宝在森林里找朋友的故事。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展示故事课件,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b. 教师提问,如“鼠宝宝在森林里找到了哪些朋友?”、“它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等,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用故事中的句子进行对话练习。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表达错误。
4. 小组活动(10分钟)a. 教师发放画纸、水彩笔等材料,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好朋友。
b. 幼儿展示作品,分享自己的绘画过程和感受。
b.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用所学句子与同伴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故事《鼠宝宝找朋友》2. 主要角色:鼠宝宝、小鸟、小兔、小鹿3. 重点词汇:朋友、找、高兴、一起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复述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描述鼠宝宝找到好朋友的过程。
2. 答案:鼠宝宝在森林里找到了小鸟、小兔和小鹿,它们一起玩耍,成为了好朋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
幼儿园小班精品教案《鼠宝宝找朋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精品教案《鼠宝宝找朋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可爱动物》章节中《鼠宝宝找朋友》。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老鼠外形特征,解老鼠生活习性,通过故事让幼儿体验友谊重要性,并学会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想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老鼠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提高他们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2. 通过故事让幼儿体验友谊重要性,培养他们关爱他人、乐于交朋友品质。
3. 培养幼儿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思想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友谊重要性,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
2. 教学重点:认识老鼠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鼠宝宝玩具、挂图、PPT、故事书。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鼠宝宝玩具、挂图等教具,让幼儿观察老鼠外形特征,引导他们说出老鼠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老鼠生活习性和鼠宝宝找朋友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鼠宝宝情感变化。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谈谈自己在生活中交朋友经验,教师给予指导。
4. 课堂小结(5分钟):5. 互动环节(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画出自己心中好朋友,并分享给同伴。
教师点评幼儿画作,引导他们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感受,并拓展讨论如何与朋友相处。
六、板书设计1. 鼠宝宝找朋友外形特征:耳朵、尾巴、眼睛生活习性:白天睡觉,晚上活动友谊:关心、帮助、分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好朋友,并简单描述你们之间友谊。
2. 答案示例:我画是我好朋友小明,我们经常一起玩耍、分享食物,我很喜欢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发现幼儿对老鼠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有更深入解,但在表达友谊感受方面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1)在家庭活动中,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朋友,解他们特点,增进友谊。
幼儿园小班优质教案《鼠宝宝找朋友》含反思2

幼儿园小班优质教案《鼠宝宝找朋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鼠宝宝找朋友》这一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快乐成长》第三单元《友谊花朵》中第一课。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鼠宝宝在森林里寻找朋友过程,通过描述鼠宝宝与其他小动物相遇、交流、互助情景,引导孩子们理解友谊重要性,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友谊含义,懂得与同伴友好相处重要性。
2. 培养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能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流。
3. 培养孩子们观察能力,学会关注周围人和事。
4. 培养孩子们团队协作精神,懂得互相帮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友谊内涵,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2.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故事书、玩具小动物、友谊树道具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鼠宝宝找朋友故事为背景,让孩子们扮演故事中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a. 分组让孩子们扮演鼠宝宝和其他小动物,进行互动交流。
b. 引导孩子们关注鼠宝宝在寻找朋友过程中情感变化。
c. 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在游戏中找到朋友经验。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故事中鼠宝宝与其他小动物互动情景,引导孩子们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a. 讲解鼠宝宝与其他小动物互相帮助例子。
b. 分析鼠宝宝在遇到困难时,如何向朋友寻求帮助。
c. 引导孩子们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
3.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动手制作友谊树,加强他们对友谊认识。
a. 发给孩子们画纸、画笔、剪刀和胶水,指导他们制作友谊树。
b. 让孩子们在友谊树上贴上自己与好朋友照片,互相分享。
c. 鼓励孩子们用自己语言描述友谊树寓意。
a. 邀请孩子们谈谈对本节课友谊主题认识。
b. 引导孩子们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鼠宝宝找朋友》2. 内容:友谊树、鼠宝宝与其他小动物互动情景、友好相处要点。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鼠宝宝找朋友》含反思

《鼠宝宝找朋友》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并喜欢各种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交往能力。
3. 教育幼儿学会分享、互助和关爱他人。
二、教学内容:1. 故事《鼠宝宝找朋友》的听取与理解。
2. 动物特征的认识与交流。
3. 角色扮演与情景体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学会关爱朋友。
2.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交往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鼠宝宝找朋友》。
2. 各种动物的图片或玩偶。
3. 角色扮演道具。
4. 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故事课件《鼠宝宝找朋友》,引导幼儿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
2. 讨论:提问:“鼠宝宝为什么要找朋友?它找到了哪些动物朋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
3. 活动一:动物特征的认识与交流1. 教师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或玩偶,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和特点。
2. 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及其原因。
4. 活动二:角色扮演与情景体验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动物角色,体验故事情节。
2. 引导幼儿学会关爱朋友,互相帮助。
5. 活动三:绘画活动1. 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朋友。
2.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色彩丰富的画笔表达自己对动物朋友的喜爱。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动物的认识和喜好,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绘画活动,共同完成一幅家庭动物朋友画。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动物朋友角”,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让幼儿互相交流、欣赏。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动物特点的认识和关爱朋友的态度。
2. 关注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表达力和交往能力。
3. 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了解他们对动物朋友的喜爱程度及绘画技能的发展。
幼儿园小班教案《鼠宝宝找朋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鼠宝宝找朋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快乐成长》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鼠宝宝找朋友》。
通过讲述鼠宝宝在森林里寻找朋友的故事,让幼儿学习到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主动与他人交往。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主动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交技巧。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角色的表情、动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让幼儿通过模仿、表演等形式,提高他们的社交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鼠宝宝和森林动物的手偶、故事挂图、友谊树图片。
2. 学具:彩泥、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扮演鼠宝宝,在森林里寻找朋友,引发他们对故事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手拿鼠宝宝手偶,讲述鼠宝宝在森林里寻找朋友的过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的表情、动作。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小兔、小熊等),用彩泥制作角色形象,并讨论如何帮助鼠宝宝找到朋友。
4. 例题讲解:教师示范如何制作友谊树,引导幼儿学习如何表达友谊。
7. 表演:让幼儿分组表演故事情节,提高他们的社交技巧。
六、板书设计1. 故事《鼠宝宝找朋友》2. 友谊树图片3. 各角色形象(鼠宝宝、小兔、小熊等)4. 重点词汇:友谊、交往、观察、模仿、表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友谊树,将你和你的朋友(可以是动物角色)贴在树上。
答案示例:(1)画一个友谊树。
(2)选择一个动物角色,用彩泥制作。
2. 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鼓励幼儿分享作业过程中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他们在社交、观察、模仿等方面的进步。
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幼儿交流,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开展“我的好朋友”主题活动,让幼儿分享与朋友之间的趣事,增进彼此的友谊。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鼠宝宝找朋友》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鼠宝宝找朋友》一、教学目标1.了解宝宝需要朋友的原因和意义。
2.培养宝宝在团队中相互帮助和分享的意识。
3.培养宝宝的观察力和预测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故事时间在故事时间中,老师会给宝宝讲一个关于小鼠宝宝找朋友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宝宝们了解到宝宝需要朋友的原因和意义。
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个故事来培养宝宝听故事的习惯。
2.线路游戏线路游戏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老师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一个线路,要求宝宝按照规定的路线前行,不得越线。
引导宝宝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在正确的顺序下走完线路。
线路游戏能够培养宝宝的观察力和预测能力。
3.牌组配对游戏在牌组配对游戏中,老师会准备一些牌组,每个牌组中有两张牌,需要宝宝将这些牌组中相同的牌找出来。
牌组配对游戏能够培养宝宝的记忆力和集中注意力。
三、教学流程时间内容活动方式9:00-9:10 晨间活动教师引导宝宝进行晨间活动9:10-9:30 故事时间教师给宝宝讲《鼠宝宝找朋友》的故事9:30-10:00 线路游戏教师布置线路,引导宝宝走完线路10:00-10:10 休息时间宝宝放松休息10:10-10:30 牌组配对游戏教师准备牌组,引导宝宝将相同的牌组找出来10:30-10:40 教学反思教师引导宝宝回顾今天的学习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宝宝们非常喜欢这个鼠宝宝找朋友的故事,他们认真倾听,而且都能主动回答问题。
在线路游戏环节中,有一些宝宝没有耐心,很快就不想玩了。
在下次授课中,我要根据宝宝的水平设置合理的难度。
在牌组配对游戏中,宝宝们的记忆能力和集中注意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以后我还会加强这一环节的衔接,让宝宝在不断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并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鼠宝宝找朋友》优质教案设计思路及反思

《鼠宝宝找朋友》优质教案设计思路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六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第二课时《鼠宝宝找朋友》。
通过该故事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学会运用这些图形进行创意组合。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能够运用这些图形进行创意组合。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用基本图形进行创意组合。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故事书《鼠宝宝找朋友》。
学具:基本图形卡片、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故事书《鼠宝宝找朋友》引入,讲述鼠宝宝在寻找朋友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平面图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基本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
3. 实践操作(10分钟)1)分发基本图形卡片,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用这些图形组合成不同的图案。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
4.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课件,讲解如何运用基本图形进行创意组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5.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运用基本图形卡片,完成课后练习题目。
2)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讲解解题思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鼠宝宝找朋友》2. 板书基本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3. 板书创意组合示例:引导学生观察、模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利用基本图形,创作一幅创意画作。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和运用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班语言活动《鼠宝宝找朋友》教案反思(1)

小班语言活动《鼠宝宝找朋友》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可爱的动物朋友们》,详细内容围绕《鼠宝宝找朋友》的故事开展。
通过讲述鼠宝宝在森林里寻找朋友的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各种动物的名称和特点,以及友谊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故事中出现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幼儿体会友谊的珍贵,培养他们关爱他人、乐于分享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动物的特点,用语言描述它们。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情节,体会友谊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动物图片、磁性板、挂图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森林场景,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讲述《鼠宝宝找朋友》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和情节。
3. 讨论:针对故事中的动物特点进行讨论,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它们。
4. 实践:组织幼儿制作动物手工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鼠宝宝找朋友》2. 内容:故事情节概括,动物名称及特点,友谊的重要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画一幅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并用文字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各种动物的名称和特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活动,寻找身边的动物朋友,了解它们的习性,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完成观察记录,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讨论环节。
2. 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3. 作业设计中的描述要求。
《鼠宝宝找朋友》教案设计思路及反思

《鼠宝宝找朋友》教案设计思路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五章《认识图形》中的第三节《有趣的平面图形》。
详细内容为:通过故事《鼠宝宝找朋友》,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能够运用这些图形进行创意拼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说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平面图形的名称,掌握它们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图形进行创意拼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并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难点:运用基本平面图形进行创意拼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故事《鼠宝宝找朋友》图片、平面图形模型。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棒、平面图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鼠宝宝找朋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图形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展示PPT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故事中的图形名称。
3.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PPT课件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例题中的图形。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平面图形卡片,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创意拼搭(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学具进行创意拼搭,教师巡回指导。
6. 成果展示(5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创意拼搭成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鼠宝宝找朋友》2. 内容:(1)基本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2)图形特征:圆弧、直角、等边(3)创意拼搭:利用图形进行创意设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基本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创作一幅有趣的画作。
2. 答案:学生需上交一幅创意画作,要求用到所学图形。
《鼠宝宝找朋友》教案设计思路及反思

《鼠宝宝找朋友》教案设计思路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识记与测量》中的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老鼠宝宝找朋友》。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故事引入,让学生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学会运用这些图形进行创意组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并了解其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平面图形进行创意组合的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难点:运用平面图形进行创意组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图形卡片、磁性板、挂图等。
学具:学生用图形卡片、剪刀、胶水、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故事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故事《鼠宝宝找朋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平面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图形认知(10分钟)(1)教师展示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说出图形的名称,了解其特点。
3. 创意组合(10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平面图形进行创意组合。
(2)学生分组进行创意组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展示与评价(10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老鼠宝宝找朋友2. 板书内容:图形名称、特点、创意组合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的平面图形,创作一幅有趣的画作。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图形组合合理,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平面图形。
但在课堂实践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鼠宝宝找朋友》精品教案设计思路及反思

《鼠宝宝找朋友》精品教案设计思路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鼠宝宝找朋友》。
教学内容包括: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课文的理解与分析;3.朗读与表演;4.友谊主题的感悟。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正确书写。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友谊的珍贵,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3.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角色扮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字词的正确书写与运用;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教学重点:朗读与表演;友谊主题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设备。
学具:语文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主人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
3. 生字词教学: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书写,并进行课堂互动游戏,巩固记忆。
4. 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感悟友谊主题。
5. 朗读与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并进行角色扮演,提高朗读水平。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鼠宝宝找朋友》2. 生字词:鼠、宝、找、友、谊、爱、关、心等。
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
七、作业设计1. 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5遍,并组词。
a. 鼠宝宝为什么要找朋友?b. 鼠宝宝最终找到了朋友吗?它的朋友是谁?c. 你觉得友谊是什么?为什么说友谊是珍贵的?3. 作业答案:a. 鼠宝宝感到孤独,想要找一个好朋友。
b. 是的,它找到了小猪这个好朋友。
c. 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帮助和陪伴,因为有了友谊,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在生字词教学中,部分学生书写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开展“我的好朋友”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对友谊的感悟,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鼠宝宝找朋友》教案设计思路及反思

《鼠宝宝找朋友》教案设计思路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四章《有趣的图形》,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
通过《鼠宝宝找朋友》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基本平面图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并能够辨别这些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辨别与分类。
教学重点: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基本平面图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鼠宝宝找朋友的故事图片、各种平面图形卡片。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套平面图形卡片、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讲述《鼠宝宝找朋友》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出现的平面图形。
(2)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平面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引导学生观察鼠宝宝找到的各种图形,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基本平面图形。
(2)通过比较、分类,让学生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学具中找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图形,并进行分类。
(2)学生合作完成“图形找家”的游戏,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4. 小结与反馈(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认识2. 在课题下方列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图形,并标注各自的特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在家里找到至少3个正方形、3个长方形、3个三角形和3个圆形的物品,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平面图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图形的辨别能力仍需加强,后续教学需重点关注。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更多的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鼠宝宝找朋友》的设计思路及反思我上的是《鼠宝宝找朋友》的二研课,。
在导入部分我通过出示图片鼠宝宝,模拟鼠宝宝讲话,让幼儿知道鼠宝宝要找一个“会跑又会跳”的朋友,并通过让幼儿集体跑跑跳跳来体会两种本领的含义。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由于小班孩子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出示实物可以吸引其注意力,拟人手法的运用,能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幼儿很好的体会“会跑又会跳”的含义。
在理解故事内容时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故事的题目是什么?”“故事里有谁?”,先听我清讲故事一遍,让幼儿对故事有个大概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背景图、教具等再次讲述故事一遍,边讲边问,通过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小鸭会跑不会跳、青蛙会跳不会跑、小猫会跑也会跳”的走路特征,同时引导他们运用故事里的短句来回答。
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再通过让幼儿试着跟老师讲述故事,在此巩固故事里的短句,并通过体会鼠宝宝找到朋友前后的心情,孩子们再次体会到了找到朋友后的快乐情绪。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注意力也很集中(课后很多老师都说我班孩子上课很认真),而且在学本课中的重点句式时,孩子们大多都能边说边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了,由此可见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本科的重点。
首尾的两个音乐游戏的使用也很好的带动了我班幼儿的情绪,前一个游戏很好的引出了主题,通过《朋友你好》的游戏,孩子们都能说出找到朋友后觉得很开心、快乐、高兴,他们都初步体会到了找到朋友后的那种愉悦的情绪,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教学埋下伏笔。
结尾的《猫捉老鼠》的游戏不仅使本次活动很自然的结束,而且又一次回答了“猫会跑又会跳”鼠宝宝不找它做朋友的原因。
但活动下来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活动中对幼儿的引导可以再放开些,该给予幼儿充分表达想象的机会,老师讲述的内容太多,感觉在整个过程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孩子的主体性体现的不明显,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一点。
2020-02-24我上的是《鼠宝宝找朋友》的二研课,。
在导入部分我通过出示图片鼠宝宝,模拟鼠宝宝讲话,让幼儿知道鼠宝宝要找一个“会跑又会跳”的朋友,并通过让幼儿集体跑跑跳跳来体会两种本领的含义。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由于小班孩子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出示实物可以吸引其注意力,拟人手法的运用,能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幼儿很好的体会“会跑又会跳”的含义。
在理解故事内容时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故事的题目是什么?”“故事里有谁?”,先听我清讲故事一遍,让幼儿对故事有个大概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背景图、教具等再次讲述故事一遍,边讲边问,通过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小鸭会跑不会跳、青蛙会跳不会跑、小猫会跑也会跳”的走路特征,同时引导他们运用故事里的短句来回答。
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再通过让幼儿试着跟老师讲述故事,在此巩固故事里的短句,并通过体会鼠宝宝找到朋友前后的心情,孩子们再次体会到了找到朋友后的快乐情绪。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注意力也很集中(课后很多老师都说我班孩子上课很认真),而且在学本课中的重点句式时,孩子们大多都能边说边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了,由此可见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本科的重点。
首尾的两个音乐游戏的使用也很好的带动了我班幼儿的情绪,前一个游戏很好的引出了主题,通过《朋友你好》的游戏,孩子们都能说出找到朋友后觉得很开心、快乐、高兴,他们都初步体会到了找到朋友后的那种愉悦的情绪,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教学埋下伏笔。
结尾的《猫捉老鼠》的游戏不仅使本次活动很自然的结束,而且又一次回答了“猫会跑又会跳”鼠宝宝不找它做朋友的原因。
但活动下来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活动中对幼儿的引导可以再放开些,该给予幼儿充分表达想象的机会,老师讲述的内容太多,感觉在整个过程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孩子的主体性体现的不明显,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一点。
2020-02-24我上的是《鼠宝宝找朋友》的二研课,。
在导入部分我通过出示图片鼠宝宝,模拟鼠宝宝讲话,让幼儿知道鼠宝宝要找一个“会跑又会跳”的朋友,并通过让幼儿集体跑跑跳跳来体会两种本领的含义。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由于小班孩子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出示实物可以吸引其注意力,拟人手法的运用,能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幼儿很好的体会“会跑又会跳”的含义。
在理解故事内容时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故事的题目是什么?”“故事里有谁?”,先听我清讲故事一遍,让幼儿对故事有个大概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背景图、教具等再次讲述故事一遍,边讲边问,通过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小鸭会跑不会跳、青蛙会跳不会跑、小猫会跑也会跳”的走路特征,同时引导他们运用故事里的短句来回答。
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再通过让幼儿试着跟老师讲述故事,在此巩固故事里的短句,并通过体会鼠宝宝找到朋友前后的心情,孩子们再次体会到了找到朋友后的快乐情绪。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注意力也很集中(课后很多老师都说我班孩子上课很认真),而且在学本课中的重点句式时,孩子们大多都能边说边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了,由此可见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本科的重点。
首尾的两个音乐游戏的使用也很好的带动了我班幼儿的情绪,前一个游戏很好的引出了主题,通过《朋友你好》的游戏,孩子们都能说出找到朋友后觉得很开心、快乐、高兴,他们都初步体会到了找到朋友后的那种愉悦的情绪,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教学埋下伏笔。
结尾的《猫捉老鼠》的游戏不仅使本次活动很自然的结束,而且又一次回答了“猫会跑又会跳”鼠宝宝不找它做朋友的原因。
但活动下来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活动中对幼儿的引导可以再放开些,该给予幼儿充分表达想象的机会,老师讲述的内容太多,感觉在整个过程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孩子的主体性体现的不明显,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一点。
2020-02-24我上的是《鼠宝宝找朋友》的二研课,。
在导入部分我通过出示图片鼠宝宝,模拟鼠宝宝讲话,让幼儿知道鼠宝宝要找一个“会跑又会跳”的朋友,并通过让幼儿集体跑跑跳跳来体会两种本领的含义。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由于小班孩子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出示实物可以吸引其注意力,拟人手法的运用,能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幼儿很好的体会“会跑又会跳”的含义。
在理解故事内容时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故事的题目是什么?”“故事里有谁?”,先听我清讲故事一遍,让幼儿对故事有个大概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背景图、教具等再次讲述故事一遍,边讲边问,通过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小鸭会跑不会跳、青蛙会跳不会跑、小猫会跑也会跳”的走路特征,同时引导他们运用故事里的短句来回答。
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再通过让幼儿试着跟老师讲述故事,在此巩固故事里的短句,并通过体会鼠宝宝找到朋友前后的心情,孩子们再次体会到了找到朋友后的快乐情绪。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注意力也很集中(课后很多老师都说我班孩子上课很认真),而且在学本课中的重点句式时,孩子们大多都能边说边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了,由此可见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本科的重点。
首尾的两个音乐游戏的使用也很好的带动了我班幼儿的情绪,前一个游戏很好的引出了主题,通过《朋友你好》的游戏,孩子们都能说出找到朋友后觉得很开心、快乐、高兴,他们都初步体会到了找到朋友后的那种愉悦的情绪,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教学埋下伏笔。
结尾的《猫捉老鼠》的游戏不仅使本次活动很自然的结束,而且又一次回答了“猫会跑又会跳”鼠宝宝不找它做朋友的原因。
但活动下来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活动中对幼儿的引导可以再放开些,该给予幼儿充分表达想象的机会,老师讲述的内容太多,感觉在整个过程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孩子的主体性体现的不明显,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一点。
2020-02-24我上的是《鼠宝宝找朋友》的二研课,。
在导入部分我通过出示图片鼠宝宝,模拟鼠宝宝讲话,让幼儿知道鼠宝宝要找一个“会跑又会跳”的朋友,并通过让幼儿集体跑跑跳跳来体会两种本领的含义。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由于小班孩子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出示实物可以吸引其注意力,拟人手法的运用,能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幼儿很好的体会“会跑又会跳”的含义。
在理解故事内容时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故事的题目是什么?”“故事里有谁?”,先听我清讲故事一遍,让幼儿对故事有个大概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背景图、教具等再次讲述故事一遍,边讲边问,通过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小鸭会跑不会跳、青蛙会跳不会跑、小猫会跑也会跳”的走路特征,同时引导他们运用故事里的短句来回答。
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再通过让幼儿试着跟老师讲述故事,在此巩固故事里的短句,并通过体会鼠宝宝找到朋友前后的心情,孩子们再次体会到了找到朋友后的快乐情绪。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注意力也很集中(课后很多老师都说我班孩子上课很认真),而且在学本课中的重点句式时,孩子们大多都能边说边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了,由此可见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本科的重点。
首尾的两个音乐游戏的使用也很好的带动了我班幼儿的情绪,前一个游戏很好的引出了主题,通过《朋友你好》的游戏,孩子们都能说出找到朋友后觉得很开心、快乐、高兴,他们都初步体会到了找到朋友后的那种愉悦的情绪,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教学埋下伏笔。
结尾的《猫捉老鼠》的游戏不仅使本次活动很自然的结束,而且又一次回答了“猫会跑又会跳”鼠宝宝不找它做朋友的原因。
但活动下来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活动中对幼儿的引导可以再放开些,该给予幼儿充分表达想象的机会,老师讲述的内容太多,感觉在整个过程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孩子的主体性体现的不明显,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一点。
2020-02-24我上的是《鼠宝宝找朋友》的二研课,。
在导入部分我通过出示图片鼠宝宝,模拟鼠宝宝讲话,让幼儿知道鼠宝宝要找一个“会跑又会跳”的朋友,并通过让幼儿集体跑跑跳跳来体会两种本领的含义。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由于小班孩子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出示实物可以吸引其注意力,拟人手法的运用,能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幼儿很好的体会“会跑又会跳”的含义。
在理解故事内容时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故事的题目是什么?”“故事里有谁?”,先听我清讲故事一遍,让幼儿对故事有个大概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背景图、教具等再次讲述故事一遍,边讲边问,通过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小鸭会跑不会跳、青蛙会跳不会跑、小猫会跑也会跳”的走路特征,同时引导他们运用故事里的短句来回答。
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再通过让幼儿试着跟老师讲述故事,在此巩固故事里的短句,并通过体会鼠宝宝找到朋友前后的心情,孩子们再次体会到了找到朋友后的快乐情绪。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注意力也很集中(课后很多老师都说我班孩子上课很认真),而且在学本课中的重点句式时,孩子们大多都能边说边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了,由此可见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本科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