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居住地和地理环境》重点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居住地和地理环境》重点归纳

类型名称平面特征分布特点与地区形成因素

团状近于圆形或不规则

多边形

平原和盆地中耕作区的中心自然环境、传统风俗

习惯

带状不规则的长条状沿河道伸展或沿高地成带状河流与地形

环状不规则的环状沿丘陵或湖泊等高地四周

散居三五户或独户散落

于耕地上

农业生产方式

区域住宅形式聚落规模与密度聚落形式

南方房屋斜顶无院落中小型、密度最大带状

北方房屋平顶有院落大型、密度较小团状和带状

西部小型、密度最小散居、流动性村落

(1)自然环境的支配。一般来说,平原面积大,聚落分布集中;平原面积小,聚落分布分散。水

源供应充尾聚落分布集中;水源供应匮乏,聚落分布分散。气候优越,聚落分布集中;气候恶劣,聚落分布分散。

(2)农业生产方式。中国南方水田农业耕作半径较小,无论耕耘、施肥、灌溉、收获等工作,

均以居住在农田附近为宜,以散居最为方便

(3)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中国北方的家族,多喜群聚,显得宗族繁盛,且利于安全防卫,

往往集村之内全是同姓。所以中国北方以姓氏为名称的聚落比比皆是,如赵家村、李家庄、刘家屯等。

五、城市的出现

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城市的发展及特点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出现地区及代表城市

资本

主义

原始社会末

到奴隶社会

青铜器出现,手工业、

商业与农业分工

城市形成,数目

少,规模小

灌溉农业发达地区乡村聚落自然环境的支配农业生产方式传统风俗习惯、文化

背景

平面面积水源供给气候优劣

集中大充足优越水田农耕半径小家族群聚,安全防卫

分散小匮乏恶劣

出现

以前

封建社会铁器出现,生产进一步

发展

城市有一定发展,

出现百万人口城市

3% (1800年) 罗马、洛阳、长安

资本主义工业发

展到第二次大战

第一次、第二次技术革

命推动工业迅速发展

城市人口惊人增

13.3%(1900年)

21%(1925年)

西欧、美国、苏联等地的工业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农

业、工业生产的发展

城市人口比重不断

提高,大城市不断

涌现

41%(1990)超过千万人口的城市:东京、墨西哥城、

上海……。城市(带):波士顿一华盛顿、

鲁尔区、东京一横滨、大阪一神户

七、城市化

区位因素优势条件举例

地形1.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

2.热带的高原

3.山区的河谷和较开阔的低地

1.我国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势的第三阶梯上

2.美国的波士顿一纽约一华盛顿位于大西洋沿

岸平原

气候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世界大城市多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河流1.供水和运输功能 2.军事防卫我国南方的城市分布

自然资源资源优势,降低成本。影响城市宏观分布的经济

条件

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我国鞍山等一批新兴

城市

交通向交通便捷的位置集中(沿海、沿江、沿铁路干

线、沿高速公路)

古代的邯郸、现代的郑州、石家庄

政治、军事、

宗教

地区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宗教中心古希腊的雅典、我国的西安;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麦地那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发展历史早晚

目前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60%-80%较低

发展趋势

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甚至停止;一些大城市中心区人

口向郊区移动。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合理性问题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

适应,造成许多社会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