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肾病蛋白尿的辨证施治经验

合集下载

金仲达治疗肾性蛋白尿临床经验撷要

金仲达治疗肾性蛋白尿临床经验撷要
作者简介 : 安金龙 ( 1 9 8 4 一) , 男, 硕士, 主 治 中医师 , 江苏 省常 熟市第一人 民医院 ( 常熟 作者 。 2 1 5 5 0 0 ) ; 周 丽娜 、 俞 仲贤 , 单 位 同第 一
仲、 仙灵脾 、 狗脊 、 巴戟 肉、 肉苁蓉等。乏力 , 盗汗 , 遗精 、 滑精 , 表现为 肾精亏损者 , 治宜收敛 固精 , 药
安金 龙
关键词 : 金 仲达 ; 肾性 蛋 白尿 ; 名 医经 验
周 丽娜
俞仲 贤
指导
金 仲 达
中图分类号 : R 2 4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0— 7 1 5 6 ( 2 0 1 6 ) 1 2— 0 0 0 3— 0 3
金 仲 达主 任 中 医师 为 江苏 常州 地 区 知 名 中 医 肾病 专家 , 亦 是 全 国 中 医 学 会 肾病 分 会 委 员 。在 运用 中医 中药 治疗 急 慢 性 肾炎 、 I g A肾病、 肾病 综
发生 的病机关键。正虚与邪实彼此相互影响 , 互为 因果 , 因实致虚 , 虚实夹杂 , 缠绵难愈。
2 治 疗要 点 与思路
针对蛋 白尿病 因病 机 , 在治疗上 , 应“ 观其 脉
证, 知犯 何 逆 , 随证 治之” , 判 断 本 虚 与 标 实 的 主 次, 病 情轻 重缓 急 , 根 据 不 同 的病 机辨 证 施 治 。辨
热、 毒、 瘀等 , 邪气 搏 结 于 内 , 而 肾 络瘀 阻是 蛋 白尿
合征 , 慢性 肾功能衰竭 、 糖尿病 肾病等方面经验丰
富 。笔者 有幸 随其 学 习 , 亲聆 教 诲 , 受 益 匪 浅 。今 撷取金 师 在 肾性 蛋 白尿 诊 治 方 面 的 经 验 , 介 绍 如

辨证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40例

辨证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40例
腻脉 沉缓 。基 本方 加 桂枝 8 , 泻 1g 茯苓 皮 、 通 g泽 5, 木
脾 肾 阳虚型 3 占 2 %; 转 l 例 。 中水 湿 浸渍 型 例 0 好 l 其
5 , 肾 阳虚型 5例 , 肾 阴虚 型 l 。 2 .%; 例 脾 肝 例 占 7 5 无
各 1g 脾 肾 阳虚 型 伴 见 面 色 苍 白, 疲 倦 怠 。 寒 肢 0; 神 形
摘要: 根据临床实践, 将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辨证为水湿浸渍型, 肾阳虚型和肝肾阴虚型 3 以基本方( 脾 种, 党参、 黄芪、 赤芍、
山药、 生地、 苡仁、 金樱子、 石韦、 制蚕、 金蝎) 为主, 各型加服辨证用药, 共治疗本例 4 例, 0 共有效率8.%。提示益肾健脾为本病的 75 治疗原则, 同时配以利湿 、 解毒、 化瘀诸法, 温清并用, 巩补兼施后可取效。
关键词i 肾小球肾炎 慢性, 中医药疗法 补益药 中图分类号:265 R5 .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 1(060 3. 1 3 9420 1 0 1 2 0 8 20 0
程。
蛋 白尿是慢 性 肾小 球 肾炎 的 主要 症 状 之 一 , 者 笔
以辨证施 治法 治疗 4 0例 , 获得 较好 疗效 。 报道 如下 : 现
肿, 尿少 短赤 。 咽痛 , 昏耳鸣 , 头 心烦 口燥 , 腰膝 酸 软 。 手
肿 反 复发作 3年 , 见 面 色 苍 白无 华 , 身 高度 浮 肿 , 诊 全 按 之 凹陷 , 酸体 倦 , 腰胸脘 胀 闷 , 纳呆 、 恶 、 泛 形寒 肢冷 、 尿少 便 溏 、 淡 苔 白 、 沉 细 。T:65C P 10 舌 脉 3 .o B :4/
效 5例 。总有 效率 为 8 .% 。 75

詹华奎教授从虚-瘀-风论治肾炎蛋白尿

詹华奎教授从虚-瘀-风论治肾炎蛋白尿

詹华奎教授从虚—瘀一风论治肾炎蛋白尿△余海龙I张雪梅I詹华奎”(1.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摘要蛋白尿是各类肾小球疾病的典型表现,同时也能加重肾脏病理损害,既是治疗的重点也是难点詹华奎教授认为其中医核心病机为脾肾两虚、风瘀互患,临床运用补脾肾活血祛风法治疗,效果显著,笔者将詹教授从虚-瘀-风论治肾炎蛋白尿经验进行介绍。

关键词詹华奎;蛋白尿;脾肾虚;瘀血;风邪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21)01-0078-02Professor Zhan Huakui's treatment of nephritis proteinuria from deficiency-stasis-windYU Hai-long1,ZHANG Xue-mei",ZHAN Hua-kui2(1.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chool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ni medicine,Southwest MedicalUniversity,646000;2.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610072)[Abstract]Proteinuria,which is the symbole clinical inamifestation of glomerular diseases,could make the pathological damage of kidney worse,so it is the key treatment object,but also full of difficulty.Professor HuaKui Zhan considers the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eny, combination of wind and blood stasis and stagnation as the pathological mechanism.Besides,much clinical effects have been achieved by reinforcing spleen and kidney,invigorating the circulation of blood,dispelling wind.Here the writer introduces efficient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Zhan that treating the proteinuria in glomerulonephrit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nifying deficiency,invigorating the circulation of blood,dispelling wind.[Keywords]HuaKui Zhan;Proteinuria;Deficiency of kideny and spleen;Blood stagnaiton;Wind.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是由多种病因引起,有多种病理类型的一类病程长、缓慢进展的原发于肾小球的疾病叫尿蛋片是这一进程中肾小球滤过膜被破坏的结果和证据,尿蛋白的漏出可能通过直接中毒、激活补体、介导免疫、肾小管间质损伤等多种机制损伤肾脏叫是慢性肾炎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控制尿蛋白是防治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环节。

蛋白尿怎么治疗 中西医都有法

蛋白尿怎么治疗 中西医都有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蛋白尿怎么治疗中西医都有法
导语: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早表现,一定要高度重视。

继续恶化可能会引起尿毒症。

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要注意饮食健康。

蛋白尿的治疗方法分
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早表现,一定要高度重视。

继续恶化可能会引起尿毒症。

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要注意饮食健康。

蛋白尿的治疗方法分为西医治疗和根据不同体质的中医疗法,达到治疗目标才能保证健康。

一、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是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如强的松和环磷酰胺,起到缓解,暂时减少尿蛋白的作用。

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能显著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抑制肾内的免疫反应,使得沉积在肾小球内膜上的免疫复合物逐渐崩解并随增加的血流到肝脏清除或随尿液排出体外,在用药一段时间后会看到尿液便混浊,这便是免疫符合物得到排出,免疫复合物清除的同时尿蛋白也随之转阴。

二、中医疗法。

三维活肾疗法是一整套治疗肾脏疾病的综合方法,“三维活肾疗法”以中医辨证与辩病施治相结合,分型治疗,对症治疗,对因治疗和整体治疗,即针对肾病不同类型、患者不同体质及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中医治疗。

三、注意饮食。

宜吃清热的利尿的食物;宜吃含糖低的食物;宜吃水分充分的食物。

忌吃发物性的食物;忌吃盐味过重的食物;忌吃燥性过重的食物。

四、要达到治疗的目标。

对于尿蛋白高的治疗,需要达到两个治疗目标,一是通过治疗把尿蛋白高这一症状消除掉,二是通过治疗避免蛋白尿反复发作。

在临床上,面对病人的尿蛋白问题,基本上都是采用激素或是免疫抑制类药物治疗,这些药物能够发挥抗炎作用,所以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蛋白尿的辨证施治体会

蛋白尿的辨证施治体会

内停 , 继而化浊蕴毒 ; 肾元不足 , 卫外不 固, 极易感受 风寒 、
风热 、 毒等外邪 , 热 内生 之 毒 与 外感 之 邪加 重 肾络 的瘀 阻 , 进一 步损 伤 肾之 封 藏 、 涩 功能 。故 蛋 白尿 是 以 脾 肾 虚 弱 固
-. -. - . -. _ . _ ◆ -. - . -. -. - . -. _. - . -. _ . _¨ m ¨ ・
【 关键 词】 蛋白尿 ; 中医药疗法 ; 辨证论治
202 ) 10 9
【 中图分类号】 R9.0.1R4 【 66253;2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2 21(00 1 — 64 0 0 — 6921)1 14 — 2 0
蛋 白尿 可 分 为 生 理 性 和 病 理 性 2种 。生 理 性 蛋 白尿 可 因 紧 张 、 累 、 动 、 冷 过 热 、 取 大 量 蛋 白质 、 感 神 劳 运 过 摄 交 质 , 各 种 功 能 的 物 质 基 础 , 脾 胃化 生 而 成 , 肾 脏 封 是 由 由 藏 。 脾 主 升清 , 运 化 , 司 肾主 封 藏 , 脏 相 合 , 精 气 充 足 , 两 则 脏 腑 功 能 正常 。蛋 白尿 是 精 微 物 质 外 泄 , 中医 学 精 气 妄 属
经兴奋 等因素短暂 出现 , 一般是 微量 , 经休息 或祛 除病因
后 即 可 消失 。病 理 性 蛋 白尿 常 见 于各 类 肾脏 疾 病 中 , 肾 是
泄、 阴精耗损 、 尿浊等范畴。如《 内经》 “ 云 邪之所凑 , 其气
必虚” “ 气盛则 实 , 气夺则 虚” ,邪 精 。可 见 蛋 白 尿 的 产 生
1 , 2g 白芍药 1 , 0g 陈皮 1 , Og 姜半夏 1 , 参 1 , 白 0 g党 5g 炒 术 1 , 0g 枳壳 8g 紫苏梗 8g神 曲 1 , 内金 1 , , , Og鸡 0g 山楂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中医辨证治疗

制是 由于肾小球滤膜的通透性增大 , 致使血浆蛋白, 特别是白蛋白 大量 漏 出 , 过近端 肾小管对 蛋 白的重 吸收 能力而 形成 的。 超 1 . 医对糖 尿病 肾病 蛋 白尿 的认识 :蛋 白尿 ”这 个 西 医术语 在 2中 “ 中医理 论 中并没有 相 关名 称与 之对 应 , “ 白质 ” 属 中医 理论 而 蛋 则 所 说 的 “ 微 ”“ 精 、阴精 ”“ 气 ” 、精 的组 成 部 分, 白尿 的大 量 出现 常 蛋 伴 有 肾脏疾 病 的其 他 表现 , 水肿 、 血压 、 如 高 肾区痛 等 , 以 , 可 所 亦 属 于 中医 “ 肿 ”“ 水 ,眩晕 ” “ 痛 ” ,腰 等病 症 的 范畴 。 白尿 造成精 微 蛋 的丧失 是 因邪气侵 袭 、 脏腑 功 能失 调所 致 。 中 , 肾失 调是 蛋 白 其 脾 尿 产生 的根 本机制 ; 风邪 、 热 ( ) 、 血 等 因素 在蛋 白尿 的 而 湿 毒 邪 瘀 发 生及 病情 加重 的过 程 中则有 重要 影 响 。 。
行不畅, 溢于 肌肤 而形成 水肿 , 治疗 上应 配 以利 水消 肿 , 故 行气 活
内蒙古 中医药
顾 。 正虚与 湿热 瘀血 并存 时 , 以扶 正祛邪 , 在 予 切忌 祛除湿 热瘀血 时不 可过用 苦寒 滋腻 之 品 , 祛邪 不伤 正 , 正不 留邪 。 使 扶 当糖尿病
血 , 陈皮 、 如 大腹 皮 、 仁 、 瓜皮 、 砂 冬 泽泻 等 , 所 谓 “ 正 气行 则 血行 , 气行 则水 行 ” 。
新余市 中医 院(300 3 80 )
2 1 年 7月 9日收 稿 02
慢性 咽炎 常见 于成 年人 , 虑 与其讲 话 过多 、 考 嗜烟酗 酒 、 饮食 不 当 、 境污 染 有关 , 环 当然要 排 除 邻近 器 官 ( 口腔 、 、 ) 性 如 鼻 喉 慢 炎症 的影 响 , 病 的特 点是 症状 较顽 固 , 因情 绪影 响而加 重 , 本 且可 病程 长 , 加以 现在人 多食 肥 甘厚 腻 , 化火 , 郁积 中医辨证 肺 胃热盛 型居 多 。 蓝芩 口服 液 的成 分 为板 蓝 根 、 芩 、 子 、 黄 栀 黄柏 和胖 大海 , 有 清热 泻火 、 毒 消肿 、 咽 止痛 之功 。按 中医辨证 论治 , 解 利 蓝芩 口服 液 主要用 于邪 热 入里 化火 、 胃热 盛之 风热 喉痹 。 肺 因热邪炽盛 , 上 灼咽喉 , 故咽干咽痛 ; 胃经热盛 , 故便秘、 小便黄 、 舌质红苔黄 、 脉 数或 滑数 。故 以板 蓝根 清泻 胃热 、 凉血解 毒 , 清 胃经 血分之 热 ; 兼 黄芩泻实火、 除湿热, 清泻肺与大肠之火 , 二药合用 , 相得益彰 , 具 有很 强 抗菌 、 病 毒 的作 用 ; 子 功 善清 热 泻火 , 血解 毒 ; 抗 栀 凉 黄柏 可加 强 清热 解毒 、 血消 肿 之 功 ; 大海 开 宣肺 气 、 凉 胖 清泻 郁火 , 为 治疗 咽喉 病之 要药 。诸 药合 用 , 清热 泻火 、 毒消肿 、 咽止 共奏 解 利 痛之 功 。药效 学研 究证 明 , 蓝芩 口服 液对 伤寒 菌 、 副伤寒 菌 、 大肠 杆菌 、 黄色 葡萄 球菌 、 金 白色葡 萄球 菌 、 炎球 菌 、 肺 流感病 毒 、 腺病 毒等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近年来, 临床资料证明, 蓝芩口服液对 多种 呼 吸道病 症及 肠 道病 毒 引起 的疾病 均有 较好 的治疗 作用 。 本 研究 中, 蓝芩 口服液治疗慢性咽炎有效率达 8%以上 , 3 疗效满意, 安全无副反应。又因方便携带服用 , 临床值得推广。

蛋白尿的辨证施治经验

蛋白尿的辨证施治经验


另外,临床大量使用类固醇类药物等药源性损害是肾脏 病湿热证形成的又一重要原因。湿热壅结,三焦气化不 利,肺失宣降,脾失布精,肾失封藏,开阖无权,精微 物质外漏而出现蛋白尿。因湿邪黏滞重浊、绵难愈,而 使湿热贯穿于整个肾炎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故湿热留 恋是肾性蛋白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重要因素。
蛋白尿的形成因素—风、瘀、痰
病 机 要 点

正虚—肾、脾、肺、肝

邪实—湿热、风、瘀、痰
3 辨证治疗
3.1 脾肾两虚证



病史特点: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 或激素撤减过程中的其他肾脏疾病,病理以MCD、 FSGS、MN、SGN等类型所致的蛋白尿为主。 主症:腰膝酸痛,面黄少泽,头晕乏力,食少腹胀,或 尿少、浮肿,舌淡胖嫩,脉沉细或虚弱。 治法:补益脾肾,固精利湿。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生地、熟 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莲须、芡实、 鹿衔草、马鞭草、石韦、益母草等。 加减:气阴两虚者,以太子参易党参。
4.2

治脾

①培土生金:易外感是肾病蛋白尿难以控制之 重要因素,而健脾益气既可以强健后天之本, 又能加强肺之卫外功能,可从源头上堵住蛋白 尿发生之关节,常用焦三仙、水红花子、鸡内 金等消导健胃之品以强健脾胃之功能。 ②升阳举陷:无证可辨的肾性蛋白尿患者即使 无明显的中气下陷之证,但根据其蛋白尿从下 漏出之病机,结合中气下陷理论,临床常用荷 叶、升麻、荆芥、防风等或应用补中益气汤。
4.3

治肾


①单补法:肾阴虚采用二至丸、六味地黄 汤;肾阳虚用仙茅、仙灵脾、附子、肉桂 等,或应用肾气丸、济生肾气丸。 ②清补法:该法临证应用较多,常用鹿含 草、狗脊、黑大豆等。 ③固补法:常用药物有莲子、金樱子、芡 实、山萸肉、山药等。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药辨治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药辨治

【 关键词 】 肾炎;蛋 白尿 ;中医药 ;辨证施 治 【 中图分类号】R265 【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 4 39 21 )0 — 07 0 6 — 26(02 1 08 — 1 7
慢 性 肾炎 蛋 白尿 的 中 医药 辨治 ,并 无 典 范 的规 定 与标 准 …。现多认为 其病理 变化 主要表 现在 肾精 封藏失 司,水液 代 谢失 调 ,气不摄 纳、肺失 宣降 ,脾 运不化 、瘀 湿 阻络 等方 面,渊源于 《 内经 ・ 静脉别论》 “ 饮人 于 胃,淤溢精气 、上输 于脾 、脾气散精 、上 归于肺 、通 调水 道、下输 膀 胱、水精 四 皮、桑螵蛸 、乌药等。尿清长者加用 附子、金 樱子、肉寇等 , 尿管型者加用猪抓草、路路通等 ;尚应注 重常见兼 症的辨治 : 兼血压高者加用菊花、天麻等 ,兼水肿者加茯苓、蟋蟀等 ,兼 发热加红藤 、公英 、射 干等 ,兼神 疲肢软 者加西 洋参 、黄芪
是 慢性肾炎的临床主要表现之一,也是 临床诊断及疗效判定的重要指标之 一 ,因其病 理变化复 杂,病程 长。西药的应
用可因病理 类型 不同或病人的个体 差异 ,出现疗效欠佳或 易感染、高血 压、高血脂、骨质疏松 ,甚 至股 骨头坏死、骨
髓抑制 等严 重不 良反应。而 中医药的临床辨治 ,历史悠久 ,安全有效 ,有着丰 富的临床 经验 ,在清 除蛋 白尿 、缩短 疗 程 、减轻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可探讨 的意义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
4 风 湿 互 结 型
症见发 热、咽痛 、咳嗽 、体倦 、腰 困、舌淡 、苔 白、脉浮 等 ;治法 :疏风解表 、化湿降浊 ;常用药方 :麻黄连翘赤小 豆 汤 ,羌活性 湿汤等加减化哉 。 5 血 瘀 痰 阻 型 面唇色 暗、腰 困或刺痛、肢体麻木或月经不调 、舌暗或有 瘀 点、瘀斑 、脉沉涩等 ;治法 :益肾化瘀 、通经活络 ;常用药 方 :桂枝茯苓丸 、丹参饮 、血府逐 淤汤等加减化哉。 6 慢 性 肾炎 蛋 白 尿 的 中 医药 辨 治

蛋白尿的中医辨证及治疗_孙劲秋

蛋白尿的中医辨证及治疗_孙劲秋
·2372·
辽宁中医杂志 2011 年第 38 卷第 12 期
蛋白尿的中医辨证及治疗
孙劲秋
(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病房,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蛋白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相对于西医,中医中药对蛋白尿的治疗更具优势。通过中医辨 证对蛋白尿产生机理的分析,将其分为风邪犯肺、水湿困脾、气滞血瘀及脾肾两虚 4 型,列选常用药物及临证加减,便以 参考。
辽宁中医杂志 2011 年第 38 卷第 12 期
·2373·
肾间质纤维化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探讨
刘晓倩1 ,闫军堂2 ,马春雷3 ,指导: 刘文军1
( 1.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2.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3. 北京老年医院,北京 100095)
摘 要:肾间质纤维化( RIF) 几乎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无论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或 是肾血管及小管间质性疾病,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均与小管间质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肾间质纤维化是以细胞外基质过度 积聚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为病理特点。近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防治肾纤维化具有广泛的前景,文章拟对肾 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名、脏腑病位、病因病机等进行详实梳理,以期对临床辨治本病提供参考。
根据蛋白尿伴见临床症状表现及病因病机,其常
收稿日期:2011 - 05 - 20 作者简介:孙劲秋( 1972 - ) ,女,吉林通化人,副主任医师,硕士,主要从
事肾脏疾病临床研究。
见主要分型及治疗如下。 1 风邪犯肺型
症见眼睑浮肿,继及周身,伴有恶寒发热,肢体酸 楚,小便不利等,或伴有咽喉红肿疼痛、咳喘,舌质红, 苔薄,脉浮。多由风邪袭表,肺气闭塞,通调失职所致。 治以疏风清热,宣肺利水之法。常用药: 麻黄、杏仁、防 风、浮萍疏风宣肺,白术、茯苓、泽泻、车前淡渗利水,石 膏、桑白皮、黄芩清热宣肺。如肺热壅盛,小便不畅或 点滴不出,则需清泻肺热、通利水道,常用药: 黄芩、桑 白皮、鱼腥草、茯苓、泽泻、车前、猪苓等。如肌肤痈疡 疮毒,乳蛾红肿,内归于肺脾,见身肿尿少,疮痍溃烂, 则需宣肺解毒、利湿消肿,常用药: 麻黄、杏仁、桑白皮、 赤小豆、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白 鲜皮等。 2 水湿困脾型

黄春林教授妙用中药治疗蛋白尿血尿经验摭拾

黄春林教授妙用中药治疗蛋白尿血尿经验摭拾
应 用 惠 及广 大 患者 。
板、 血见憨 、 荆芥炭、 白茅 根、 莲草等 。 早 由于 本病病位在 肾在脾. 因此黄 教授每 以补 肾名方 六味 地黄丸或补脾名 方四君子汤 为基础 方. 再结合 中药 药理研究 和辨证而加减, 辅 以清 热解 毒、 血祛瘀 中药等 。例如 有 如 活 蛋白尿者可加用黄芪 6 ~9 g 仙灵脾 3 g 血尿 者 可加, 蓟 0 0, 0 j 、
制 样 药理 作用 的 中药 , 而 达 到 另 一 种 意 义 上 的对 症 治 疗 。 从
高尚, 勤求 古训 . 博栗 众 方. 但刻 苦 不
钻研传 统 的中 医药 学. 且注 重学 习 而 黄春 林 教 授
现代中药药理研 究表明. 有降蛋白尿 的 中药有 : 具 人参 、 太子 参、 党参 、 黄芪 、 山药、 淮 白术 、 豆等 补气 药 ; 篇 仙茅 、 仲 、 杜 川 续断 、 羊藿 、 淫 巴戟天 、 菟丝子 、 鹿茸 、 阳、 骨脂、 河车、 镇 补 紫 胡麻 仁、 益智 仁、 虫夏草 、 附片、 冬 翩 抄苑蒺藜 、 角胶 、 鹿 鹿角 霜、 韭菜子等 补用药 ; 地、 熟 何首 乌等补血 药, 椹 、 板、 桑 龟 黄
1 ~ 2 g 车 前 草 1 ~ 2g 石 韦 1 ~2 g 5 0. 5 0, 5 0 。有 水 肿 者 去 茯 苓
现代医学认为, 白尿 、 蛋 血尿 的产生 主要 是 由于 肾小球 毛细血管 基底 膜系膜 因变 态反 应性 损 害引起 的 肾小球 通透 性增强所 致。因此其 治疗 上常 采用 肾上腺 皮质激 索及 免疫 抑制剂治疗 , 但其 副作用较 大, 而且有 时疗效并 不理 想。祖 国医学早有血尿 的病名 , 虽然 投有蛋 白尿 的相 关记载 . 根 但 据 其临床表觋为面浮肢肿、 璎脊酸痛、 倦乏力、 疲 易患感 冒等 可归属 于 水肿” “ 、 腰痛” 劳 等范 畴。本 病主 要是 由于 、虚 感受外 邪, 日久而致脏 腑功能虚损 ; 或由于脏腑 功能失调 . 复 感 外郓; 或因劳倦 、 事过 度, 肾虚损 , 房 脾 失于 固摄, 精微 下泄 而 致。其痛性属本 虚标 实. 以脾 肾亏 虚为本, 湿热 、 血、 瘀 风 邪等为标. 因此 治疗也必须 标志兼 治。对 于一些无 明显临 床

浅谈蛋白尿的中医辨证论治

浅谈蛋白尿的中医辨证论治

作者简介:
闫洪 才 (9 5) 16 .,男 ,中文 系本 科 , 中学高 级 教师 ,现 就职 于 山东省
胶南 大场镇 教 育办 公室 ,从事 教学行 业 。擅长 研究 治疗老 年病 。
编号:E .19 3 3 ( A 10 1 5 修回:2 1-20 ) 0 11.7
浅 谈 蛋 白尿 的 中 医 辨 证 论 治
不 能 解 除 口渴 ,不 能 解 除 水 谷流 失 。
加 味,现结合临床病例加 以论治。 患者 甲,男,7 岁 ,农民。善食 ,多饮 ,多尿,体瘦 ,便 5
秘 ,身倦力乏多年,行走 困难 ,勉强 自理。医院检查 :空腹 血
糖 2. 1 mmo/ 8 l L、尿糖+++ 、血压 109mmHg 8 /0 ,糖尿病 、高血 压,病情较重 。糖尿病发病 多年 ,为主 症;高血压为继发症 , 兼症,用养 土生根法 治疗 ,方药 :黄芪 2 g 4 ,党参 1g 2 ,白术 1g 2 ,茯苓 1 g 2 ,山药 3 g 0 ,鸡 内金 6 ,玄参 9 ,知母 1g g g 8 ,花 粉 9, g 葛根 45 , .g 五昧子 9 ,山茱萸 1g 川穹 1g 生地 9 , g 2, 2, g 当归 9 ,赤芍 9 。该方在养土生根基础 上,用 四君子汤增强 g g 了补气力量 , 用四物汤增加补血成分 , 因为该患者血压差较大,
外感病 因也起 了不容忽视 的作 用。 【 关键词 】 蛋 白尿 ;辨证论 治;中医
[ s at A c n hn s d ie s oepiidsu s no poe ui,codn s l i l nfs t n o l Abt c] n i t iee r e C mei n x l t i si f rti r acrig oi i c i t i s h ud c wa n c c o n a t t cn a ma e a o s

程锦国辨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经验

程锦国辨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经验
而“ 风为 百病 之 长 ” , 其他 外 邪 多 以风邪 为先 导 。 《 素
次生灾害是防治慢性肾脏疾病极其关键的环节 , 它
不仅 关 系到 肾脏 本 身 、 也关 系到心 血 管等 。 肾外 器 官 系统 的保 护 。程 锦 国主任 医师 长期 从 事 中医 肾病 临 床 和 科研 工 作 , 积 累 了丰 富 的 临床 经 验 , 擅 长 把
问・ 至真要大论》 日: “ 水液浑浊 , 皆属于热 。 ” 《 黄帝 素 问宣 明论 方 ・ 水 湿 总论 》 日: “ 凡病湿者 , 多 自热
生。 ” 《 金 匮要 略 ・ 水 气病 脉 证并 治》 日: “ 血 不利 则 为
水。 ” 《 内经》 也指出 : “ 七情致病 , 内伤脏腑 , 外伤气
管—— 问质损伤 的程度和范 围。蛋 白尿贯穿慢性 肾脏 疾病 的发生 、 发 展 以至 向终 末 期 肾衰 竭进 展 的
整个过程 , 并 起 举 足 轻 重 的作 用 。 因此 , 预 防 和 控 制 尿 蛋 白 的渗 漏 以及 阻 止 或减 轻 尿蛋 白所 造 成 的
《 素 问・ 评热病论》 日: “ 邪 之所凑 , 其气必虚 ” ,
微, 分化水湿。水谷精微之气 , 经脾之升发 , 散精于 五脏 , 敷 布 于六 腑 。一 旦脾 肾 亏损 则 见 肾 不 藏精 、
脾 不 摄 精 或 脾不 升 清 , 乃致 精 气 下 泄 而 见 蛋 白尿 。 故 程 师认 为脾 肾虚损 是 贯穿 于蛋 白尿 ( 精微 泄 而不
藏) 的病 变全 过程 的 。
2 治疗 方法
2 . 1 正 本
劳” 、 “ 腰痛” 等范畴。古人因为时代的限制 , 虽然不 能完全认识蛋 白尿对 肾脏 的具体损伤 , 但也认识到 其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 所以谓宜藏而 不宜泄 。 《 素问・ 上古天真论》 日: “ 肾者主水 , 受五脏 六腑之精而藏之。 ” 《 素问・ 六节脏象论篇》 日: “ 肾者 主蛰 , 封藏之本 , 精之处也。 ” 脾主运化水谷 , 输布精

辩证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的效果

辩证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的效果

辩证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的效果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泌尿系常见疾患,是我国导致终末期肾病的第一位原因,约占49%[1],而蛋白尿不仅是肾小球损伤的生物学标志,还是加速肾小球疾病向终末期肾病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我院肾病科对慢性肾炎蛋白尿中发病比例最高的脾肾气虚型病例进行对证取穴、选药,实施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的穴位埋线治疗,配合精心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通过中医辩证选取门诊或住院的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患者61例,男32例,女29例,年龄(45.1±8.1)岁,病程(48.6±16.8)月,病情轻度29例、中度21、重度11例。

1.2治疗方法:选穴一组:肾俞(单侧)、足三里(单侧);二组:脾俞(单侧)、阴陵泉(单侧)。

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埋线方法: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镊取一段长约1-2cm的已消毒羊肠线,放置在专用埋线针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倒所需的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覆盖消毒纱布并固定。

治疗过程分为埋线治疗期和巩固保健期,埋线治疗期:15天埋线1次,4次为一疗程;巩固保健期:1个月埋线1次,2次为1疗程。

2. 治疗结果:(1)尿蛋白疗效:本组61例患者中临床控制11人、显效25人、有效17人、无效8人,总有效率86.89%(2)疾病疗效:本组61例患者中临床控制11人、显效21人、有效18人、无效11人,总有效率81.97%,以上疗效标准根据参考文献:[2]判定。

3.护理3.1情志护理由于慢性肾炎均病程较长,且迁延不愈,经济负担加重,患者经过多次治疗后身心受到挫伤,经济负担加重,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厌倦治疗,久而久之,思虑过度,肝气郁结,导致患者夜寐难安,食欲不振,烦躁易怒,心情低落,进而使病情加重。

故应对患者加强情志护理,从细微处关心帮助患者,动态关注患者的情绪波动,提前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可介绍治疗成功的典型病例,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和认识疾病,保持七情畅达,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冯松杰教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经验

冯松杰教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经验

冯松杰教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经验【摘要】冯松杰教授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临床以脾肾两虚、湿热邪盛多见,治宜益肾健脾、清利湿热,分别应用参苓白术散补后天以实先天、柴苓汤清利湿热治疗,收效颇佳。

【关键词】冯松杰;慢性肾炎;蛋白尿【中图分类号】R69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340-01冯松杰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医30余载,博览群书,勤于临床,治学严谨,长期从事肾脏病临床医疗工作。

蛋白尿为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简称慢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短期难消失且易反复发作。

它是反映肾功能损害的重要指标,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水平与肾功能损害进展程度呈正相关[1]。

其治疗西医主要为控制血压、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有一定的疗效,但副作用较多。

冯老师对于慢性肾炎蛋白尿的诊治见解独到,疗效显著。

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良多,现将其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一些经验整理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脾肾两虚证张景岳认为:“脾为五脏之根本,肾为五脏之化源。

”肾为先天之本,主封藏,五脏六腑之精气皆藏于肾,肾气足则精气内守,肾气虚则固摄无权而精气外泄;脾为后天之本,主升摄,脾虚则运化失司、升摄之功能减退,致使清气不升精微下注,形成蛋白尿。

二脏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互相影响:生理上脾的生化功能依靠肾气的激发,而肾的封藏又依赖脾化生阴精来滋养。

脾虚则使肾失后天水谷精微充养,水失健运、寒湿内蕴,伤肾损阳;同时,肾气不足,命门火衰又会使脾失温煦而运化失常。

冯老师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治疗要重视辨证,特别要重视虚实辨证,而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慢性肾炎蛋白尿本虚方面以脾肾两虚居多,标实则以湿热多见。

[2]熊玮等人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也佐证了这一发现。

脾肾两虚证者大多病程较长,症见全身疲乏无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大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等。

张昱运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肾病蛋白尿的经验

张昱运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肾病蛋白尿的经验

张昱运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肾病蛋白尿的经验
张昱运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肾病蛋白尿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补肾益气:张昱认为,肾病蛋白尿的病机主要为肾虚气损,故治疗应以补肾益气为主。

黄芪具有补肾益气的功效,可发挥改善肾脏血液循环、降低尿蛋白等作用。

健脾利水:肾病蛋白尿患者往往伴有水肿,因此治疗中还需健脾利水。

黄芪具有健脾利水的作用,可帮助消除水肿。

祛风活血:肾病蛋白尿患者常伴有血瘀,因此治疗中还需祛风活血。

黄芪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肾脏微循环,降低尿蛋白。

综上所述,张昱采用加味黄芪赤风汤倍用黄芪治疗肾病蛋白尿的经验主要围绕补肾益气、健脾利水、祛风活血三个方面展开。

通过大剂量使用黄芪,配以其他中药材进行攻补兼施,达到治疗肾病蛋白尿的目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黄芪在中医中具有多种功效,但过量使用也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黄芪治疗肾病蛋白尿时,应遵医嘱,根据个人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制定合适的剂量和治疗方案。

如果您有肾病蛋白尿或其他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

辨证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体会

辨证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体会
或 肝 阴 不 足 者 。 养 肝 血 或 滋 肝 阴 , 如 四 物 汤 加 枸 当 方 杞、 膝 等 , 用 杞菊地黄汤加减 。 见眩晕耳鸣 , 牛 或 兼 头
痛且胀 , 躁 易怒 等肝 阳上 亢症状 者 , 平肝 法 , 急 用 方 如天麻钩藤饮 等 。
脾升提 法 。 取补 中益气汤化裁 。 方 病 例 : 者 , , O岁 , 9 7年 6月 1 日 初 诊 。 患 女 3 19 0 患 慢 性 肾 炎 2年 , 1个 月 前 因 1次 饮 食 不 慎 致 腹 胀 纳 少 , 后 胀 甚 , 精 神 疲 乏 . 体 倦 怠 , 下 肢 浮 食 伴 肢 双 肿 . 便 溏 薄 , 淡 苔 白 , 缓 弱 . 蛋 白 ( ) 诊 为 大 舌 脉 尿 卅 。 水 肿 , 气 虚 弱 型 , 以 健 脾 益 气 , 香 砂 六 君 子 汤 脾 治 用 加 黄 芪 3 g, 腹 皮 、 泻 各 1 g, 枣 7枚 。 每 日 1 0 大 泽 O 大 剂 , 煎 服 。 连 服 2周 , 水 自感 精 神 倍 增 , 食 转 佳 . 饮 尿 量增加 , 便正常 , 蛋 白( ) 大 尿 + 。嘱 其 按 原 方 续 服 , 心 烦 热 , 干 咽燥 , 五 口 小 便 短 赤 , 精 , 红 少 苔 , 细 而 数 等 ; 宜 滋 补 肾 遗 舌 脉 治 阴 . 用 六 味 地 黄 丸 、 归 丸 之 类 加 减 。 肾 阳 虚 者 常 方 左
两 目 干 涩 , 物 模 糊 , 经 量 少 , 烦 躁 潮 热 等 肝 血 视 月 或
满 , 便 稀 溏 , 象 细 弱 。 宜 健 脾 益 气 , 选 香 砂 六 大 脉 治 方 君 子 汤 、 苓 白 术 散 、 芪 大 枣 汤 等 。 若 中 气 下 陷 之 参 黄

蛋白尿的治疗经验方

蛋白尿的治疗经验方

张某,男,15岁,学生。

患慢性肾炎半年余,2009年8日初诊。

尿检示:红细胞(++),尿蛋白(+++),以及少量管型细胞。

用利尿药、抗生素及激素类药治疗月余无效,故来求诊。

顷诊:两下肢水肿,神疲乏力,腰酸,纳呆,便溏,脉细数,舌苔滑微黄。

中医诊为阴水。

辨证属脾虚湿胜,蕴久化热。

治宜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搜风活络。

方以自拟方黄芪合剂(太子参、黄芪、地龙、丹参、川芎、山药、赤芍、茯苓、槲寄生、制大黄)合五虫汤加减。

方药:生黄芪30g,党参30g,白术30g,怀山药30g,莲须30g,丹参30g,川芎10g,制大黄5g,六一散10g(包煎),蒲公英30g,水蛭10g,全蝎5g,蜈蚣2条,蕲蛇5g,地龙10g,炙甘草6g。

治疗3周后患者逐渐减少激素用量,复查尿检示:尿蛋白(-),红细胞(-)。

效不更方,随症加减,继服2周。

复查尿检正常,停服激素药物,上方再进2月,病告痊愈。

按:蛋白尿是临床上较难根治的一种临床表现,其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顽固性疾病。

蛋白尿属中医“虚劳”“水肿”等范畴。

其病机不外是脾肾气虚、血瘀及湿热内蕴,故治疗以补脾益肾、搜风化湿、通瘀活络为主。

中医辨证施治时,首选水蛭,并配合全蝎、蜈蚣、蕲蛇、地龙等虫类药,利用虫类药搜剔经络、走而不守的特性,常常收到活血化瘀、祛风解毒、利尿消肿的疗效,同时用黄芪、党参、白术、怀山药、莲须健脾益气固摄,丹参、川芎活血化瘀,少量制大黄清热泄浊,六一散利湿化浊。

全方共奏健脾固摄、搜风通络、利湿消肿的功效,常收效满意。

现代药理研究,水蛭含有水蛭素,具有抗凝血等作用,治疗因肾病引起的蛋白尿效果独特。

经临床实践证明,水蛭配伍其他搜风虫类药确有提高机体免疫,改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及血清肌酐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肾病蛋白尿的辨证施治经验
3.4 瘀阻肾络证
病史特点:多见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或 久病难愈的各种慢性肾小球疾病,病理以MCD、 SGN、MN等类型所致的蛋白尿为主。
主症:面色黧黑或晦滞,水肿久不消,小便不 利或血尿,腰痛固定,神疲乏力,皮肤瘀点瘀 斑,舌质紫胖或有瘀点,脉沉细或迟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当归、赤芍、川芎、
另外,临床大量使用类固醇类药物等药源性损害是肾脏 病湿热证形成的又一重要原因。湿热壅结,三焦气化不 利,肺失宣降,脾失布精,肾失封藏,开阖无权,精微 物质外漏而出现蛋白尿。因湿邪黏滞重浊、绵难愈,而 使湿热贯穿于整个肾炎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故湿热留 恋是肾性蛋白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重要因素。
中医肾病蛋白尿的辨证施治经验
泽泻、茯苓、丹皮、枸杞、菊花、马鞭草、半边 莲、白茅根、大蓟、生侧柏叶、女贞子、旱莲草。
中医肾病蛋白尿的辨证施治经验
3.3 湿热留恋证
病史特点:常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或 久病难愈的各种慢性肾小球疾病。
主症:神疲乏力,腰酸,咽干,尿蛋白持续在1+~2+,或 伴镜下少许血尿,苔黄,脉细数。
丹参、桃仁、红花、路路通、益母草、刘寄奴、 泽兰、马鞭草、生地、黄芪、海藻、茯苓、泽 泻、大蓟。
中医肾病蛋白尿的辨证施治经验
3.5 热毒内结证
病史特点:多见于急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 性肾炎及其他免疫性肾脏疾病活动期,病理以弥 漫增生性病变所致蛋白尿、血尿为主。
主症:发热,或伴口干咽痛,咳嗽,或皮肤斑疹, 颜面红斑,或关节疼痛,或水肿,尿少,舌红或 红绛,苔光或黄,脉细数或滑数。
1 中医对蛋白尿的认识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健康成人每日 从尿中排出蛋白总量<150mg/24h,青少年可略高, 但一般不超过300mg/24h。
从病理生理角度可分为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 尿、肾小管性蛋白尿、组织蛋白尿;
临床上分为一过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直立性蛋 白尿)和持续性蛋白尿。
湿浊、痰瘀等有形邪实一方面可以与湿热合邪,进一步 阻滞三焦气机,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湿浊、痰瘀等 有形邪实郁久又可化热,热为火之渐,火动则风生,又 易形成风与湿浊痰瘀胶结为患的局面。而阴液亏虚,无 以濡养筋脉,筋脉失养,则内风易动。如 此湿热、瘀血, 风邪、阴虚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病机更趋复杂,病 情更加顽固。
中医肾病蛋白尿的辨证施治经验
病机要点正虚—肾、脾、肺、肝 邪Fra bibliotek—湿热、风、瘀、痰
中医肾病蛋白尿的辨证施治经验
3 辨证治疗
中医肾病蛋白尿的辨证施治经验
3.1 脾肾两虚证
病史特点: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 或激素撤减过程中的其他肾脏疾病,病理以MCD、 FSGS、MN、SGN等类型所致的蛋白尿为主。
中医肾病蛋白尿的辨证施治经验
2 病因病机
虚—脏腑功能失调,脾肾亏虚是关键 肺为水之上源,主司诸气。若肺气不足,
宣降失职,则精微不能布散; 脾居中焦,主运化水湿,是为枢纽,若
脾气不足,无以固摄水谷精微; 肾失蛰藏则精微易于走失漏泄; 另外,肝失疏泄,导致肺脾肾功能失常,
也可导致精微下泄,出现蛋白尿。
中医肾病蛋白尿的辨证施治经验
中医典籍中无蛋白尿之名称,也无恰当的相对应的病名。 当代中医认识蛋白尿,每从精的生成和精的异常外泄来
理解。 蛋白质属于“精”或“精微物质”,源于水谷,由后天之本脾
胃化生,经心肺作用输布经络,营运周身,是维持人体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盛者贮存于肾,赖肾的封藏作 用而固密于体内。 尿中蛋白的出现意味着精微物质的漏泄,蛋白尿属 “精微 下注”、“精气下泄”,属于“虚损”范畴。《素问·金匮真言 论》谓:“夫精者,身之本也,宜藏不宜泄”。长期蛋白尿, 必将导致全身的虚弱状态,免疫功能下降,致疾病迁延 难愈,进而影响肾功能发展为肾衰竭尿毒症。
蛋白尿的形成因素—风、瘀、痰
湿热证产生夹瘀、生风、伤阴等诸多变证。湿热致病, 缠绵难愈,日久则阻遏气机,障碍血行,血脉不畅,形 成瘀血;而火热化风,湿动生风,故湿热胶着,黏滞难 化则内风易动;湿热久羁易伤肾阴,而且风痰湿浊瘀血 等有形邪实留滞体内日久,也易化火伤阴,加之激素及 利尿剂的运用,往往使阴液更易耗伤。湿热毒邪形成之 后壅滞三焦致使人体脏腑功能失调,从而进一步加强湿 浊、痰瘀等有形病理产物的堆积。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二妙散加味。苍术、黄柏、白花蛇舌草、山栀、苦
参、蒲公英、连翘、荠菜花、红藤、桑寄生、生黄芪、女 贞子、旱莲草、米仁。 加减:若湿邪偏于上焦多用藿梗、佩兰、白豆蔻、白术等 以化湿;若湿邪偏于中焦则用苍术、厚朴、法半夏、陈皮 等以燥湿:若湿邪偏于下焦多用茯苓、猪苓、车前草、金 钱草、白花蛇舌草等以利湿。对于湿热胶着难愈之证常加 三仁汤以宣上畅中渗下。
主症:腰膝酸痛,面黄少泽,头晕乏力,食少腹胀,或 尿少、浮肿,舌淡胖嫩,脉沉细或虚弱。
治法:补益脾肾,固精利湿。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生地、熟
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莲须、芡实、 鹿衔草、马鞭草、石韦、益母草等。 加减:气阴两虚者,以太子参易党参。
中医肾病蛋白尿的辨证施治经验
3.2 肝肾阴虚证
病史特点:常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 性肾炎、糖尿病肾病、IgA肾病、紫癜性肾炎,合 并高血压的患者。多见于病理以增生性病变所致 蛋白尿。
主症:腰膝酸软,疲乏无力,口燥咽干,五心烦 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减。地黄、山药、山茱萸、
中医肾病蛋白尿的辨证施治经验
蛋白尿的形成因素—湿热
多以湿热最为多见。湿热分外湿和内湿,外来湿邪多因 久居湿地或涉水淋雨湿邪侵犯人体皮毛肌肉,肺脾受邪, 肺失通调水道之功,脾失运化水液之职,水液停聚,聚 而生湿;水为有形之湿,湿为无形之水,水湿停滞,郁 而化热,形成湿热胶着之态;内湿的形成与饮食失调、 劳逸失常、七情内伤等有关,脏腑功能失调,湿浊内生, 郁而化热,热与湿合,而成湿热之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