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
浅谈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浅谈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第一篇:浅谈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浅谈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球金融危机对消防工作的不利影响逐步显现。
部分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企业为降低运行成本可能会考虑压缩消防经费投入、裁减消防安保人员、减少消防设施维护、减少消防安全培训,自我监督管理功能可能会有所弱化,同时也给消防行政监管和源头管理增加了难度。
这些因素对各类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影响尤为明显。
一般来说,人员密集场所都具有面积大、人员集中、可燃易燃物品多、用火用电量大的特点,火灾危险性极大。
就目前全社会火灾发生的总体状况来看,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尤为多发,已成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抓好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工作,对于保障当前社会安全稳定、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部分经营场所未经消防验收合格擅自开业,存在着先天性火灾隐患。
人员密集场所大多设置在沿街房内或由其他建筑改造而成,不少该类场所尤其是较小规模的场所没有经过防火审核和验收,场所实际经营条件与消防安全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往往导致建筑布局不合理、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消防疏散设施不符合要求、自动报警和喷水等消防系统欠缺等难以整改的先天性火灾隐患。
(二)一些人员密集场所从业人员和消费者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场所业主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漠视消防安全,防火意识淡薄。
这些人员密集场所除了平时消防经费投入不足,在经营过程中还常常出现消防安全疏散通道被占用、堵塞,安全出口上锁,灭火器材被遮挡或挪用等等,甚至由于经营上暂时的需要,擅自拆除、停用自动消防设施,严重妨害了单位的消防安全。
有时,他们对于公安消防机构监督检查中提出的隐患整改要求,也不能积极有效地落实整改,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形同虚设。
(三)部分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欠缺。
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现状及火灾预防

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现状及火灾预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公共场所的建设与使用日趋广泛,如商场、公园、体育馆、教育机构、医院等。
而在这些公共场所中,火灾事故的发生一直是一个危机问题,由于消防安全工作的不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我们有必要总结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措施。
当前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现状一、缺少火灾预警系统和消防设施公共场所大多装有自动火灾报警设备,但是很多设备已经超期,并未进行维修和更换。
此外,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灯等消防设施也未得到合理安排。
这些设备的缺失或不完善,在火灾发生时可能导致人员无法及时了解火灾情况或无法快速疏散,加大了火灾的危害程度。
二、消防制度落实不到位公共场所缺少完善的消防制度,没有明确的消防责任部门和消防工作流程,加大了火灾发生的概率。
同时,消防通道被占用、垃圾易燃等消防隐患又存在,增加了火灾的爆发,对公共场所的消防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三、消防宣传教育缺失公共场所中大部分人员缺少消防知识,对火灾预防意识薄弱或者未接受过消防培训,一旦发生火灾,不能准确快速解决问题,无法有效的防止灾害的扩散,同时也影响了灭火工作的效率。
防火措施一、加强火灾预警系统和消防设备的更新在公共场所,消防设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更新维护工作日渐重要。
今天一些优秀的消防设施和系统已经进入市场,如声光提示、消防烟雾探测器等,可以及时对火灾进行监测和提示,帮助消防部门快速处置火灾,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落实消防制度和加强消防检查制定健全的消防制度,落实消防责任部门和防火管理制度等,同时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逐步健全消防制度,加强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有效的预防火灾的发生。
三、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开展针对不同职业、年龄层次等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接受消防知识培训。
提高人们的消防意识和防火能力,加快建立一个全民参与,全方位预防火灾的新格局。
消防安全工作是保障公共场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浅谈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浅谈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保障措施,旨在保障场所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然而,目前在我国的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学校、医院等,消防安全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消防设施:一些人员密集场所没有安装完善的消防设施,如喷淋系统、灭火器、疏散通道等,这就增加了火灾蔓延的风险。
2.疏散通道不畅通:一些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存在阻塞的问题,如货物堆放过多、紧急出口被堵塞等,这会严重影响人员疏散速度和效率。
3.缺乏消防宣传教育:一些人员密集场所没有开展消防宣传教育,使得人员对火灾的预防和应对缺乏相关知识和意识。
4.管理不到位:一些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部门对消防安全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科学的消防管理机制,导致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检查不到位。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完善消防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应在场所内设置完善的消防设施,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控制和扑灭。
同时,应加强对消防设施的维护和检查工作,保证其正常运行。
2.疏散通道保畅通:人员密集场所应合理设置疏散通道,并确保通道的畅通和清晰标识,避免堆物、堵塞等情况发生。
另外,定期组织疏散演练,增强员工的疏散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3.加强消防宣传教育:人员密集场所应定期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和客户的消防安全意识。
可以通过制作宣传画册、举办讲座、制作宣传片等方式,向人员传播消防知识和技能。
4.健全消防管理机制: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科学的消防管理机制,明确消防责任人,配备专职消防人员,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和排查整改,确保消防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关注和努力。
通过完善消防设施、保畅通疏散通道、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和健全消防管理机制等对策,可以有效提升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水平,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浅谈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最新版)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浅谈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最新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浅谈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最新版)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伴随而来的就是娱乐行业的飞速发展、娱乐场所不断增多,这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安全隐患。
近期,辽宁本溪歌厅、湖南衡阳影城的大火,再一次敲响了公共聚集场所安全的警钟。
公众聚集场所主要涉及公共娱乐中心、商场商厦、宾馆饭店、医院、学校、影院、集贸市场等单位和场所,其主要特点是人群密集、人员流动性大、消防安全隐患多、阻力大,一般较易发生火灾事故,其常见隐患为以下方面:一、部份新、改、扩建的公众聚集场所的内部装修,其防火设计、室内装修图纸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擅自施工;工程竣工后,也未经公安消防机构验收就投入使用;对这些公众聚集场所而言,其防火设计、消防给水、装修材料、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根本不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这就导致先天性火灾隐患的产生。
二、建筑设计不规范,安全通道不畅。
不少单位和场所对消防法律、法规及有关建筑规定不懂或知之甚少,个别单位出于节省设计费和地盘的考虑,随心所欲自行设计,将消防安全统统置于脑后,甚至不预留或违规少留安全出口,有的虽有通道但设置不合理,有的临时改建或乱堆乱放杂物堵塞通道,使安全出口名存实亡,影响人员疏散。
三是公众聚集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安全负责人轻视消防安全教育,相关工作人员消防意识和责任心淡薄,不注重安全检查和整治,发生火灾后又不愿承担相关消防责任,大部分人认为损失是集体的,责任是领导的,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缺乏维护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的主人翁意识。
浅谈公众聚集场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及对策

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84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公共聚众场合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但其在发生火灾时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特点并没有改变。
因此必须对公共聚众聚众场合的的安全隐患做深入的研究。
1 公共聚集场所的定义所谓的公共场所,是指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娱乐的场所,而人口比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则有购物中心、体育馆、宾馆以及娱乐场所等类似于这样的场所。
这样的场所人流量较大,且社会人员复杂,因此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发生火灾的概率远远高于其他的场所。
2 公共聚集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2.1 消防意识薄弱,消防设施不完善在公共聚众场合的建筑物原先的设计中,都是设有消防给水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者自动灭火系统,一些单位对消防的法律法规的了解少之甚少,在建筑时为了节约建筑资金,擅自更改消防设施,将许多本来应该存在的消防系统取消掉。
在发生消防事故时,许多消防设施不能派上用场。
即使有的公共场所的安全设施在早期配备到位,但是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相关的从业人员的消防知识淡薄,不知道如何维护和修理,年久失修,在关键的时候也不能派上用场,这些场合的消防设备的不完善,更不用说在发生火灾时的报警设备、照明设备,这些设备的不合格,是消防事故造成损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2.2 违章改建,采用非耐火材料做装饰现如今,一些商人为了追求利益,将原本并不适合做公共场所的地方违规改建成了公共场所,乱拆乱建,随意更改建筑物的用电线路,使得建筑物的用电负荷增大,一些用电材料也为省钱采用质量低劣的材料,这种随意更改消防设计审核方案的做法使得发生消防事故的概率明显上升。
此外,在进行场所内装饰的时候,一些不法商人偷工减料,节省开支,牟取暴利,本来应该采用耐火材料的地方用一些聚酯材料代替,在这些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聚酯材料燃烧就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氰化物气体、甲醛等有害气体,这就明显加大了发生消防事故时候的人员伤亡数目。
论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现状_疏散逃生自救及防范措施

1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现状(1)公众聚集场所室内可燃和易燃材料多,人员众多。
公众聚集场所的装修装饰越来越讲究艺术性,对建筑内的空间环境要求在实用性的同时,更要求具有观赏性,而这些艺术造型的处理大都需要可燃材料才能达到效果,且以商场人员众多。
一旦用火不慎或电气短路等事故,极易导致大面积燃烧而酿成火灾。
(2)电气设备的安装、使用及电气线路的铺设不符合安全防火的要求,公众聚集场所多为用电设备众多,用电负荷过大,加之长时间使用,容易导致电气绝缘材料老化,造成电线短路而引发火灾。
(3)疏散通道不畅,安全出口少。
安全通道堵塞、被占用、安全出口数量少是公众聚集场所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
本应有多处疏散通道的安全门却只有一处开放,加之引导人员疏散的应急设施得不到及时维护,导致“小火变大灾”的严重后果。
(4)人员消防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容易发生火灾事故。
少部分公众聚集场所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在禁止动火和吸烟区吸烟,并随处乱扔烟头,给安全防火工作带来了隐患。
如震惊全国的哈尔滨天鹅饭店特大火灾,是因为一名外国旅客违反饭店规定,在床上吸烟睡着后未熄灭的烟头掉在地毯上,引发火灾事故,由于饭店是高层,人员疏散困难,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消防设施损坏、未按规定检查维护更换灭火器材、安全疏散出口指示标志不明显、火灾事故应急灯不合格,一旦发生火灾火势难以控制,人员疏散没有保证。
发生在河南洛阳东都夜总会的火灾事故足以说明这一点。
火灾发生的当日正值西方的圣诞节,东都夜总会顶层聚集了300多人,由于一层家具城的电焊人员违规操作,导致引燃家具城内的家具,发生火灾后电焊人员取用灭火器进行扑救,由于灭火器的失效没有及时扑救,直至火势开始蔓延到顶层,导致了309人死亡的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2公众聚集场所火灾特点2.1火灾燃烧迅速,蔓延快公众聚集场所室内面积大、空气流通条件好,室内多采用可燃材料装修,发生火灾初期如没有及时地控制和扑救,火势会沿着可燃物蔓延到其他部位发展到猛烈阶段,使其难以控制。
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公众聚集场所包括商场、娱乐场所、酒店、医院、学校等,是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发展,公众聚集场所也越来越多,同时,这些场所也面临着火灾等安全问题。
因此,对公众聚集场所进行消防监督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问题分析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监督管理不严格。
一些管理部门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措施,导致一些场所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储存易燃物品不规范,应急疏散通道不畅通等。
二是意识转变缓慢。
一些企业和个人在管理公众聚集场所时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有时候出现火灾和其他突发事件时,场所内的人无法有效地进行疏散和自救。
三是装备和设施不足。
一些场所火灾灭火装备不足,消防设施老旧,无法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也无法及时报警或接受报警。
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对策建议:一是完善监管机制。
各级政府应该下大力气,加强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的检查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规范,完善消防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力度,以确保场所消防安全。
二是加强安全意识培训。
公众聚集场所经营者应该加强此类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和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自救能力和火警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提高装备设施水平。
公众聚集场所应该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和更新,加强人员配备和配置消防设备与灭火器材,提高火灾预防和控制能力,使火灾得到及时控制。
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是保障公众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
只有加强监管和管理,提高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装备设施水平才能最大化地保障公众的安全。
公众聚集场所如何做好消防安全管理

公众聚集场所如何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公众聚集场所如商场、酒店、影院、餐厅等是人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这些场所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做好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要明确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人员密集是这类场所的显著特点,一旦发生火灾,疏散难度大,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而且,火灾不仅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
所以,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必须高度重视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那么,如何做好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呢?完善消防安全制度是基础。
场所的管理者应当制定详细、可行的消防安全制度,包括防火巡查制度、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等。
明确各级人员在消防安全方面的职责和义务,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形成一个严密的消防安全管理网络。
加强员工消防安全培训必不可少。
员工是场所日常运营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直接关系到场所的消防安全。
要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让他们了解火灾的危险性、预防火灾的方法、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措施等。
同时,还要进行消防演练,让员工熟悉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掌握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提高他们在火灾发生时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消防设施和器材的配备与维护要到位。
公众聚集场所应当按照相关标准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灭火器等。
并且要定期对这些设施和器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例如,灭火器要定期检查压力是否正常,灭火剂是否在有效期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要定期进行测试,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报警。
合理规划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是关键。
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是人员在火灾发生时逃生的生命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
不能在疏散通道上堆放杂物,不能锁闭安全出口。
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数量、宽度和距离要符合相关标准,要有明显的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引导人员在黑暗中能够迅速找到逃生的方向。
分析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问题与对策

分析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问题与对策摘要:在城市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工作聚集场所也在随之增多,消防安全问题愈发凸显,如若发生火灾,则会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本文主就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问题;对策基于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问题的前提下来说,如若未展开有效的干预,则会埋下火灾隐患,不利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维持。
因此,就需重视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问题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旨在为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提供保障。
1、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问题1.1内部安全隐患风险较大此类风险主要体现于公众聚集场所内部有临时搭建可燃性建筑,如使用了彩钢板等建筑材料,这也对整体布局造成了破坏。
同时,也存在消防通道被堵塞、防火间距被占用等问题,以小巷内流动商贩随意摆摊设点、争相占道经营为体现,如若发生火灾,则不能及时的疏散人群。
另外,一些单位为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在未得到原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核准的情况下,就对场所的使用性质进行了改变,如将地下停车场改成市场,或是库房使用,就埋下了较大的火灾隐患[1]。
1.2建筑内部装修消防设施被破坏一些单位在整体验收后,装修过程中将防火墙、防火卷帘等防火、防烟分区的设施进行破坏、拆除,导致整体防火、防烟分区受到破坏,且还存在将烟感、喷淋头等装修至吊顶内的情况;当时验收以大空间验收,验收结束后擅自改成了小房间,未增加相应的消防设施;个别商户装修的过程中,受消防意识差等因素的影响,就将烟感、喷淋进行了遮挡,当无法自然排烟后,就极易引发火灾事件。
1.3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通常情况下,一些场所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消防管理混乱,如乱拉接电线、未定期进行灭火疏散演练等,内部管理人员无法正确熟练的应用消防设施,故维护及保养往往也未全面落实到位。
另外,受经营户素质良莠不的影响,其消防安全意识就有待提高,特别是经营易燃物品的市场内,如服装、化纤等,存在消费者,或是经营户抽烟的情况。
浅析公众聚集场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及对策

浅析公众聚集场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及对策公共聚集场所是每个社区都存在的,如剧院、电影院、体育馆、购物中心、会议中心等。
这些场所在日常生活中吸引了大量人群的到来,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消防安全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隐患并采取措施,以确保大众安全。
一、火灾的隐患:公共聚集场所存在的火灾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排烟系统不完善排烟系统是排除火灾烟气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烟气不仅有毒并且阻挡了人们逃生的路线。
如果排烟系统没有被适当地设计和安装,火势就会加大。
2. 电气线路安全隐患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气线路更容易出现过载、短路等问题,因为这些地方拥有更复杂的电气设备。
如果线路未正确维护,可能会导致火灾。
3. 消防设备配备不完备消防设备是确保火灾不被放大的重要设备,在这些场所,应该配备适当数量的消防器材。
如果消防设备不完备,火灾会更加危险。
4. 疏散通道难以通过公共聚集场所应有适当的疏散路径,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们有足够的时间离开。
如果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到达疏散路径,人员伤亡风险就会加大。
二、防范措施:要避免公众聚集场所火灾,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检查消防设备公共聚集场所需要保证消防设备的有效性。
每个地方要对消防器材和其他消防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测试。
这将确保设备随时可用,一旦发生火灾,可以得到及时的反应。
2. 出售合法商品并合法运营公共聚集场所的经营者应该合法地运营场所。
合法运营包括出售合法商品和严格管理场所,从而避免火灾的发生。
3. 建立有效的疏散通道需要建立有效的疏散通道,在火灾发生时,人们可以快速、安全地离开。
疏散通道应清晰标注,通畅无阻。
4. 培训员工和逐步规模化掌握应对火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场所的员工至关重要。
员工应该接受急救训练和疏散计划的培训。
总之,公共聚集场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值得关注。
必须采取措施,避免火灾的发生,确保公共聚集场所的安全。
建议员工和社区居民合作,建立有效反应机制,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大家能够高效、安全地应对。
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公众聚集场所增 多 , 消防安全问题随之产生 , 促使一些火灾隐患也逐渐可 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如果没有专门的应对措施,可能会导 致严重的群死群伤的后果。这对当前改制后的消防工作来 说也是新的挑战,势必会影响到社会安全稳定的发展。只 有主动去积极研究新的问题,找到解决对策,科学应对当 前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新挑战。
(3)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场所都有不 同程度存在消防管理混乱,场所内货物、摊位占用通道、 乱拉接电线,人员未有效组织开展培训,未定期开展灭火 疏散演练,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对消防设施不熟悉,不能很 好的维护和保养的现象。而且经营户素质良莠不齐,消防 安全意识不高。特别是在经营服装、化纤等易燃物品的市 场内,有个别消费者和经营户抽烟的现象。四是产权关系 与所有权属变化较快,消防责任难以落实。由于经济的快 速发展,导致原有产权关系与所有权属变化较快,市场经 营者转租和出售频率加快,经营门面、摊位、场地产权和 所有权分散,消防安全制度、责任难以切实落实。
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及管理监督对策

【 关键 词】 公众 聚集场所; 消防安 全; 现状 ; 对策
分利用 广播、 板 报、 员工消 防知识培 训班 , 组 织消防演 练 t 医 院可以延伸 至进 门诊、 进病房 , 利 用橱 窗张贴 宣传 画, 利用 门诊大 屏幕 播放 宣传 录
1 公众 聚集 场所火 灾的 特点 像片, 要 把消 防知识 、 技 术在 全社会普及 , 做 到家喻 户晓 、 人人皆知。 通 1 . 1 建 筑功能 复杂 。 用 电量大 过 这些形式 充分调动全社 会做好消防安 全工作 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 , 推动 随 着经济社会 的快速 发展 , 经济总量进 一步增 长, 人 员密集场 所的 自 查、 自 改、 自防、 自 救 的深入开展 , 提 高预防和抗 御火灾的能力。
规模 不断扩 大。 人 员密集场 所不断 增多, 多数位于功能 复杂的综 合性 建
筑内 , 易于发 生火灾 。
3 . 2 改变管理监 督机制, 明确消防责任 在实 际消防 监督 检 查工作 中, 监 督检 查人 员通常能 够发现 并指 出
1 . 2 室 内装饰 装修 一 般使 用可燃 材 料。 公 众聚 集场 所 如 : 商场、 旧 各类场 所中存在 的火灾隐 患, 并责令其整 改, 而经 营管理者 由于消 防观 点、 歌舞 厅 洗 浴为达 到装潢效 果 , 采用大量 木材 、 塑料、 纤 维制 品等可 念 、 物 质财力等 因素 对整改 工作 草 草了事 , 这使消防工作难 以正常 的进 燃材 料 , 其它装 饰一 般也使用 了易燃可燃 材料 , 加大 了发生 火灾 的可能 行。 为改变这 种状况 , 必须提 出一些切实 有效的 方法督促其改 正。 性。 ( 1 ) 改 革消 防监 督机 制 。 改 变传 统 的火灾 隐患查 处程 序 , 仅 对存 1 . 3 J E  ̄ J 电设备 多, 控制难 度大 。 公众聚集 场所照 明、 电器等设备 品种 在 火灾 隐患的单位 进行监督检 查 , 并监 督其整 改, 不进行任 何形式 的处 数量 多, 线 路敷 设复 杂 , 若使 用不 当可能 导致 局 部过 载 、 短 路等 , 若接 罚, 而对 由于拒 不整 改而发生 火灾的单位 从重或 加重 处罚, 形成 隐患责 近可燃物 很容 易发生 火灾。 任追究制。 并通过火 灾风险 评估, 对 评价好 的单 位予以奖励表 彰。 1 . 4 人 员密度 大. 疏散 困难 ( 2 ) 明确 建筑设计、 施工 、 监理 及经营者 的责任 。 一是 要对建筑 工 人 员密集场所 一般都 存在着 大量 的可燃 物 , 在 发生 火灾后 , 必然放 程设 计、 施 工和 监理单位 实行消 防安全 责任终 身制 。 明确设 计责 任、 施 出大量 的有 毒有 害气体 、 浓烟 和大 量的 热 , 使 得人员疏散 出现困难 。 在 工责 任和 监督 管 理责 任 。 通 过事后 的严格 处理 对事先可 能出现 的违 法 发生 火灾时 , 燃 烧产 生的高 温使入 难以 忍受, 极 易发 生盲 目的争相 逃命 行 为发挥 震慑作用 , 使责任 人在 工作过 程中认真负责。 二是要 对建筑 的 的情况 , 也极 易出现疏 散人 群拥 挤, 疏散 速度 缓慢 造成践 踏 伤亡 , 并 造 使 用单位 , 实 行分级 承担责 任制度 。 规 定 单位内部 不 同人 员的职 责 , 划 分直接 领导 责任 、 领导 责任 ; 直接责 任、 间接 责任 。 使责任 明晰, 制度 科 1 . 5 物质财 富集中. 出现 火灾经济 损失大 学, 以更好 的整治火灾 隐患 。 些 人员密集 场所同时也是 物资高度集 中的场所, 若 出现 火灾不但 3 . 3 充分利 用现代科技成 果促进 火灾隐患整改 造成人 员伤亡 , 还必然 造成很大 的经济损失 。 ( 1 ) 利 用性 能化设 计指导火 灾 隐患整 改 。 对不 同建筑 中火 灾荷 载 2 . 公 众聚集 场所 的安全 现状 及原 因 与燃 烧过 程、 烟 气的蔓延 与控制 、 建筑 结构耐火计算 及人员安全疏散 问 2 . 1 消防安全 责任主体意识不强 , 没有建立 岗位责 任制 题 的研 究, 与实 际建 筑应 用相结合, 充分发挥 其研究结 果对建 筑结 构的
浅谈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

浅谈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公共娱乐场所作为一个集休闲、娱乐、消费为一体的场所,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中,消防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再加之,随着自助餐厅、KTV等娱乐场所的兴起,消防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则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会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威胁。
本文将简单介绍现阶段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现状并提出防火对策。
一、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现状1.存在的问题公共娱乐场所通常人流量大、噪声大、照明昏暗等因素相对较多。
针对这种情况,这些场所的管理者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在消防器材配置上的问题。
现有的消防设施配置落后、不达标,不符合国家规定,对大规模使用的公共娱乐场所来说,在消防设施的配置不足以配合高度或面积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二是在消防培训上的问题。
公共娱乐场所往往是青年人的聚集地,但在消防培训方面落后,加之人员流动频繁,导致对潜在的危险隐患警惕性不够,人员的自救互救能力和消防装备的使用效率都较低。
三是在漏电问题上的疏忽。
人们对电气设备的安全认识较低,在电器老化、电路过载、漏电等方面容易忽略,从而引发火灾。
2.危害公共娱乐场所发生火灾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大面积财产损失,而且还会引发社会恐慌、影响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可修复的社会影响。
二、消防安全防火对策1.落实建设标准,强化设备保障公共娱乐场所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规定严格按照建设标准进行施工。
对于现有场所,必须进行专业性的检查,严格落实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等配备。
2.强化人员培训,提高火灾防范意识加强场所管理员和从业人员的消防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火灾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强消防设备的使用效率。
3. 定期进行漏电检测,完善内外部火灾预警系统场所管理者应定期对电缆线路,电具插座进行检测,减少漏电带来的安全问题。
浅谈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

浅谈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第一篇:浅谈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浅谈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摘要】近年来,全国因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引发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损失。
就我县而言,全县虽只有KTV类公共娱乐场所30多家,但从检查的情况看,这些场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
为更好地做好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有效杜绝各类火灾事故发生,亟待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予解决,确保我县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杜绝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公共娱乐场所问题管理对策公共娱乐场所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县每年都按照上级消防部门的安排部署和自行组织不间断地对这类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责令整改,但因这类场所的特殊性,导致问题反反复复,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 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公共娱乐场所具有经营转包快,消防安全责任人及管理人等也随之不断更换的特点,使日常消防工作缺乏延续性和应有的责任心,短期思想导致消防安全处于应付状态,缺乏长远打算和整体安排,普遍存在缺乏对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在消防安全资金和精力投入少或根本不愿投入,导致场所内部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不能真正到位。
1.2 失控漏管现象较普遍时有发生我县现有的公共娱乐场所多数属于小型化,形式多样,名称花样繁多,具有发展快、消失快,随市场变化性很强的特点,这些场所有时很难及时进入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视线,时常出现一些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小场所,这类小场所极易出现发生火灾后才知道存在的情况。
1.3 场所自身日常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有些娱乐场所在消防监督检查时,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符合要求,?O督检查人员一走,就立马堆积上杂物或上锁。
有的场所明不住人暗住人,有的依然在隐蔽处违规装饰和安装、使用电器,人为留下火灾隐患。
浅析公众聚集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消防措施

浅析公众聚集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消防措施公众聚集场所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商场、超市、电影院、剧场、图书馆、博物馆、公园、体育馆等等。
这些场所对我们提供了便利和娱乐,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果管理不善或发生突发事件,可能会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公众聚集场所的安全管理和消防措施至关重要。
安全隐患人员密集引发的危险公众聚集场所的人员集聚是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员密集会造成诸多危险,例如,室内空气不流通,可能会造成人员中暑或昏厥;火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人员密集会导致人员挤压和堵塞,增加撤离难度和风险。
因此,公众聚集场所的管理方必须严格控制人流量和人员密集程度。
物品存放引发的隐患公众聚集场所内,人们常常有携带物品的习惯。
例如,购物袋、手提包、手机、空气净化器等,这些东西会大量累积在场所内,严重挤占了消防通道和情况疏散的路线,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会极大的增加人员的死亡率,并阻碍消防队员救援。
因此,公众聚集场所必须设置充足的储物柜、购物篮,提供充足的存储空间,减缓物品存放引发的安全隐患。
安全设施存在的问题公众聚集场所需要设置各种安全设施来保护人员的安全,如消防栓、疏散指示灯、报警器、紧急呼叫装置等等。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一些场所设置的灭火器或消防器材已经失效或没有定期检查;警报器没有定期维修和测试,误报或漏报的情况时常发生;没有定期的演练,让人员在紧急避难时无人熟知逃生路线和位置。
因此,公众聚集场所必须定期检修、检查各项安全设施,让其处于完好状态,确保有效的响应突发事件。
消防措施消防设施完好公众聚集场所必须安装好消防设施来应对火灾等突发事件。
这些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水带、消防栓、喷淋装置等等,这些设施必须按照规定进行维护,定期检查,确保完好无损,及时更换失效的设施。
同时,场所内的防火门必须设立,严防火势蔓延。
设定逃生路线和位置公众聚集场所必须明确消防逃生路线和逃生口。
逃生路线必须清晰明了,且不得堆积异物,消防通道必须畅通。
浅谈公众聚集场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及对策

根据 《 中华人 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七十三条第三项 的规定 : 公众聚集场所 ,是指宾馆 、饭店 、商场、集贸市场 、客运车站候 车室 、客运码头候船厅、 民用机场航站楼、体 育场馆、会堂以及 公共娱乐场所等 。公众聚集场所一般装修豪华,共享空间大 ,经 营 的商品大多是 可燃物 ,一旦发生火灾难以施救 ,而且极易造成 群死群伤等恶性火灾事故。 1 公 众聚 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常见隐患 .
环 场 息 报 es @ .m 球市 信 导 m9 6 1 c 5 6o 8 3
建筑 与工程 管理
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公众聚集场所存 在的消防安全 问题及对策
张 寿鹏 ( 台 市消 防 支 队 莱 山 区 消 防 大 队 山 东烟 台 2 4 0 ) 烟 603
摘 要: 意更 改消防设 计审核方案 ,擅 自改变原建筑物的使用功 能 ;消防通道违反安全疏散 的要 求 ;许 多消防设施不 能投 随 入使 用等是公众聚集场所 常见 的消防安全 隐患。搞 好建筑布局 ,提 高建 筑结构 的耐火等级 ,做 好防火分 隔,防止 火灾蔓延 。该 文 还 建议 有关部 门今后在评定宾馆饭店等级 时,应将 消防安全作 为重要 的评 定条件之一。
关键词:消防;安全 隐患;防范;对策
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高低 ,直 接关 系到单位的自防 自救 能力。由于公众聚集场所 的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招工难 ,大部分 员工上 岗前未经消防安全培训 ,有的单位或场所内甚至从事消防 保卫的专 ( 职人 员和 自动消 防系统的操作人员也未经过消防安 兼) 1 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违法改建 、扩建和装 饰装修 . 1 全培训 , 达不到法律法规要求的持证上岗, 防火安全意识淡薄 , 违 近年来 ,大型商场、超市 、宾馆饭店和 多功能 的公共娱 乐休 章操作 ,盲 目蛮干的现象时有发生。员工或从业人 员不懂得防火 闲场所如雨后春 笋,悄然兴起。在兴建各类公众聚集场所 的同时, 知识 ,不会使用灭火器材,不会操作 自动消防设施 ,发生火灾时 , 些单位和个人随意更改消防设计审核 方案,擅 自改变原建筑物 不会扑救初起火灾 ,不会组织疏散人员 ,极易造成火灾的扩大和 的使用功能。如有的建筑设计原本不是舞厅、卡拉 O 厅、宾馆 大量 的人 员伤 亡 。 K 饭店 等 ,但 为了经济效益 ,一些单位或业主私 自改建、扩建原有 2 公 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防范对策 . 建筑物 ,为了方便营业,采用各种可燃材料作为内部隔断 ,从根 21 .搞好建筑布 局 ,提高建筑结构 的耐 火等级 ,做好防火分 隔 ,防 本上 改变了原建筑物的功能。 有的公众聚集场所在装饰装修 时, 不 止火灾蔓延 懂得消 防安全管理规定,不主动到消 防部 门办理审核手续 ,未经 对公众聚集场所 的建设 ,应按 《 建筑 设计 防火规范》的要求 消 防部 门审核 同意擅 自使用大量的易燃、可燃装饰材料进行装修 , 进行设计备案 ,并按照 《 中华人 民共和国消防法 》的有关规定办 严重 降低 了建筑 物的耐火等级 ,增加 了建筑物的火灾荷载。还 有 理建筑设计 防火审核备案和竣工验收备案工作 ,应加强对装修工 的在对可燃装修材料进行防火阻燃处理时 , 偷工减料,应付了事 , 程 的施工管理 ,严格控制可燃材料的使用,积极推广采用经 防火 致使装修工程达不到防火要求 ,留下了重大火灾隐患,若在管理 检测合格、核准销售的防火装饰材料和绝缘隔热材料。对原有的 上稍有松懈 ,很容易酿成火灾。 可燃木结构 建筑和耐火极 限较低的钢架结构建筑以及可燃 的吊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浅谈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伴随而来的就是娱乐行业的飞速发展、娱乐场所不断增多,这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安全隐患。
近期,辽宁本溪歌厅、湖南衡阳影城的大火,再一次敲响了公共聚集场所安全的警钟。
公众聚集场所主要涉及公共娱乐中心、商场商厦、宾馆饭店、医院、学校、影院、集贸市场等单位和场所,其主要特点是人群密集、人员流动性大、消防安全隐患多、阻力大,一般较易发生火灾事故,其常见隐患为以下方面:
一、部份新、改、扩建的公众聚集场所的内部装修,其防火设计、室内装修图纸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擅自施工;工程竣工后,也未经公安消防机构验收就投入使用;对这些公众聚集场所而言,其防火设计、消防给水、装修材料、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根本不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这就导致先天性火灾隐患的产生。
二、建筑设计不规范,安全通道不畅。
不少单位和场所对消防法律、法规及有关建筑规定不懂或知之甚少,个别单位出于节省设计费和地盘的考虑,随心所欲自行设计,将消防安全统统置于脑后,甚至不预留或违规少留安全出口,有的虽有通道但设置不合理,有的临时改建或乱堆乱放杂物堵塞通道,使安全出口名存实亡,影响人员疏散。
三是公众聚集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安全负责人轻视消防安全教育,相关工作人员消防意识和责任心淡薄,不注重安全检查和整治,发生火灾后又不愿承担相关消防责任,大部分人认为损失是集体的,责任是领导的,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缺乏维护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的主人翁意识。
四是装修中大量使用易燃、可燃材料,阻燃处理不当。
公共聚集场所中由于受经济利益的趋使和盲目提高装修档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严重忽视消防安全,投入重金进行豪华装修,大量采用木质材料、塑料、油漆等烟量大、毒性大的可燃材料,这样不仅容易起火,且起火后会产生大量有毒的烟雾,致使能见度降低,呼吸困难,造成人员大量伤亡。
对于可燃材料的阻燃处理,大多未按要求去做、不能达到所要求的耐火级别。
公众聚集场所消防隐患猛于虎,针对上述隐患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
一是切实加强火灾隐患的源头控制。
对不符合消防安全布局要求的建设项目,城市规划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未经审核合格的,建设部门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对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而擅自经营的歌舞厅、影剧院、宾馆、商场等公众聚集的场所,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要及时依法采取相应的行政强制措施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二是公安消防机构应加大执法力度。
根据公安消防机构的工作职责,对新、扩、改建的公众聚集场所,要加强建筑施工前期设计规划的消防技术指导,严格按照消防管理规定科学设置安全疏散通道,合理铺
设电器线路;加强建筑施工结束后投入使用前的消防设备检查验收和投入使用后的日常监督管理,严禁未经消防验收擅自投入使用行为的发生。
三是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严格遵守安全法规。
公共场所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牢固确立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负全责。
同时单位应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规章,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明确并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确定主管负责人和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实行明确的防火安全责任制,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机制,确保本单位消防安全。
四是消防部门要加大社会消防宣传力度,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形式、宣传时机,加强消防安全知识普及和教育培训,增强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消防技术能力,突出建筑防火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只有大力做好公共娱乐场所的建筑防火工作,为公共娱乐场所创造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才能得到安全保障,才能消费得开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