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00 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
DLT 500 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

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DL 500—92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2-11-28 批准1993-05-01 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电压监测仪的术语、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等。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具有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态缓慢变化所引起的电压偏差进行连续监测和统计功能的仪器或仪表,这些仪器或仪表按产品的环境条件分类基本属于GB6 587.1 中规定的Ⅱ组仪器,其运输试验等级为2 级;按产品安全要求分类属于GB4793 中规定的Ⅰ类安全仪器。
2 引用标准GB12325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SD325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技术导则GB6587.1 电子测量仪器环境试验总纲GB6587.2 电子测量仪器温度试验GB6587.3 电子测量仪器湿度试验GB6587.4 电子测量仪器振动试验GB6587.5 电子测量仪器冲击试验GB6587.6 电子测量仪器运输试验GB6587.7 电子测量仪器基本安全试验GB6587.8 电子测量仪器电源频率与电压试验GB4793 电子测量仪器安全要求GB6593 电子测量仪器检验规则SD126 电力系统谐波管理暂行规定3 术语、符号、代号3.1 电压偏差由于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态的缓慢变化,使电压发生偏移,其电压偏差为实际运行电压值与系统额定电压值之差。
3.2 整定电压(标准)值(Ub)在电力系统的电压监测点或各电压等级的用户受电端的电压监测点装设的电压监测仪(以下简称监测仪),其整定电压值即为按GB12325 和SD325 规定的电压允许偏差的上限电压标准值与下限电压标准值。
图1 监测仪功能特性试验接线T—调压器;A—电流表;V—电压表6.3.2 基本功能检验:分别设定所需的被监测的额定电压,整定电压上、下限值及被监测电压的变化范围,调节输出电压,使其在设定范围内波动。
电压监测仪通用技术规范

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标准(电气仪器仪表卷电压监测仪册)电压监测仪通用技术规范(编号:1302036-0000-00)国家电网公司二〇一七年八月目录1 总则 (1)2 性能要求 (5)3 主要技术参数 (5)4 外观和结构要求 (5)5 电压监测装置安全防护要求 (6)6 验收及技术服务 (6)1 总则1.1 一般规定1.1.1 投标人应具备招标公告所要求的资质,具体资质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
1.1.2 投标人须仔细阅读包括本技术规范(通用部分和专用部分)在内的招标文件阐述的全部条款。
投标人提供的电压监测仪应符合招标文件所规定的要求。
1.1.3 本招标文件采购标准规范提出了对电压监测仪技术上的规范和说明。
1.1.4 本招标文件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人应提供符合本采购标准规范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标准和本招标文件技术要求的全新产品,如果所引用的标准之间不一致或本招标文件所使用的标准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要求较高的标准执行。
1.1.5 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采购标准规范的条文提出差异,则意味着投标人提供的产品完全符合本招标文件的要求。
如有与本招标文件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必须逐项在“技术差异表”中列出。
1.1.6 本采购标准规范将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本采购标准规范未尽事宜,由合同签约双方在合同谈判时协商确定。
1.1.7 本采购标准规范中涉及有关商务方面的内容,如与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有矛盾时,以商务部分为准。
1.1.8 本招标文件采购标准规范中通用部分各条款如与采购标准规范专用部分有冲突,以专用部分为准。
1.2 投标人应提供的资格文件投标人提供的资格文件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填写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的技术参数响应表;b)填写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的投标人技术偏差表;c)按附录A提供业绩资料;d)按技术规范专用部分货物组件材料配置一览表填写仪器配置表;1.3 工作范围和进度要求1.3.1 本采购标准规范仅适用于技术规范专用部分“货物组件材料配置一览表”中所列电压监测仪的设计、制造、试验、包装、供货和服务等技术要求。
DLT~DLT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DLT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 848.1~DL/T 848.5—2004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high voltage test devices2004-03-09公布2004-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目次DL/T 848.1—2004 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第1部分:直流高压发生器 ··············································DL/T 848.2—2004 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第2部分:工频高压试验装置 ···········································DL/T 848.3—2004 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第3部分:无局放试验变压器 ···········································DL/T 848.4—2004 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第4部分:三倍频试验变压器装置 ·····································DL/T 848.5—2004 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第5部分:冲击电压发生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848.1—2004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第1部分:直流高压发生器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high voltage test devicesPat 1:high voltage DC generator2004-03-09公布2004-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目次前言······································································································1 范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定义 ·································································································4 产品型号与标准额定值 ·········································································5 技术要求 ···························································································6 试验方法 ···························································································7 检验规则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9 供货成套性 ························································································前言本标准是依照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司《关于下达2000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定打算项目的通知》(电力[2000]70号文)下达的《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制定标准项目进行的。
电压监测技术规范

电压监测仪系统GSM短信传输功能IC卡传输功能技术协议书一、总则1、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农网工程电压监测仪(设备)的主要技术功能、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及检验及验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2、本技术规范书经甲、乙双方确认后作为电压监测仪(设备)商务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商务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率。
3、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买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4、本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若协商不成,按商务合同约定的争议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二、技术要求(执行DL/500-92 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1、正常使用条件1)环境温度:-15℃~55℃2)相对湿度:20%~90%3)大气压力:79.5~106.0Kpa4)额定工作电源电压及额定输入电压模拟量:100V、220V、380V;5)工作电压允许偏差:Un±2%6)工作电源频率:50Hz±1%7)工作电源波形:电压正弦波形总畸变率≤5%2、极限使用条件:环境温度:-35℃~65℃;温度:90%。
三、功能要求1、采样要求监测仪对监测电压采用有效值采样,其采样周期每秒至少一次,并作为预处理贮存。
1min作为一个统计单位,取1min内电压预处理值的平均值,作为代表被监测系统即时实际运行电压。
2、实时数据测量显示应能实现调显和轮显方式实时电压,实时日历时钟电压整定值,监测仪应可实施显示被监测电压,其刷新周期为2S,显示位为六位,显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0.5%。
3、累计数据记录功能应具有按月和按日统计的功能,应能储存12个月的月统计数据;能显示电压合格率及合格累计时间,电压超上限率及相应累计时间,电压超下限率及相应累计时间,总供电时间。
能储存上月、本月各项电压累计数据。
4、GSM整套电压监测仪系统应包括电压监测仪、后台管理软件、SIM卡、GSM信号接收器,应有GSM远传功能,后台管理软件具备适用IC卡两种数据采集方式的数据处理功能及GSM远程修整电压合格率数据功能。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规范(草稿)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规范(草稿)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河南省电力公司二○一二年五月目录1 概述1.1适用范围1.2编制目的1.3编制原则1.4编制依据2 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总体原则2.1电网规划2.2 中压配电网2.3 配电室设置原则与基本要求2.4 配电变压器2.5 无功补偿2.6 低压配电网2.7 电缆通道2.8电杆2.9计量装置2.10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2.11 电压监测2.12 防雷和接地3 新型农村社区典型供电模式及技术要求 3.1 多层(4-6层)、低层(2-3层)及联排社区 3.2 中高层(7-9层)社区3.3 高层(9-22层)社区附件图例1 概述1.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河南省区域内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
1.2编制目的规范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标准,提高安全运行水平、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3编制原则1.3.1 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规范应符合国家能源、环保政策和电网技术发展方向,体现“合理、先进、可靠、节能”原则。
1.3.2 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规范应具有适用性,兼顾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负荷特性的城镇发展需求。
1.4编制依据1.4.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1.4.2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499-2001)1.4.3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DL/T5131-2001)1.4.4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DL/T5118-2000)1.4.5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12325-2003)1.4.6 《新农村电气化标准体系》(国家电网农…2007‟326号)11.4.7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2006版10kV配电工程分册)1.4.8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2006版10kV和380/220V配电线路分册)1.4.9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考评管理办法和标准》(国家电网农…2006‟517号)1.4.10 《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国家电网农技…2007‟35号)1.4.11 《河南电网发展技术及装备原则》(河南省电力公司…2009版‟)1.4.12 《10千伏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220-2005)1.4.13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601-1996)1.4.14 《电能计量柜》(GBT16934--1997)1.4.15 《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DL500-1992)1.4.16 《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国家标准》(GB/T4623—2006)1.4.17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农村安装运行规程》(DL/T736-2000)1.4.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1.4.19 《河南省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豫发改能源[2010]1811号)1.4.20 《国家电网公司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国家电网农[2010]1591号)1.4.21 《河南省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规范(试行)》(豫电农[2010]655号)1.4.22《组合互感器》(GB/T17201-2007)21.4.23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2000)1.4.24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用要求》(DL/T698.31-2010)1.4.25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2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厂站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L/T698.32-2010)1.4.26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3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专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12T698.33-2010)1.4.27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4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公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L/T698.34-2010)1.4.28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5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低压集中抄表终端特殊要求》(DL/T698.35-2010)1.4.29 《单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Q/GDW355-2009)1.4.30 《三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Q/GDW356-2009)1.4.31 《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Q/GDW354-2009)1.4.32 《智能电能表信息交换安全认证技术规范》(Q/GDW365-2009)31.4.33《河南省电流公司电能计量装置标准化配置典型设计》(豫电营销[2011]1221号)2 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总体原则2.1电网规划2.1.1新型农村社区供电设施建设应结合本地区电网总体规划,依据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批复规模,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适当超前,外部供电工程应一次建设到位。
DLT —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PreventivetestcodeforelectricpowerequipmentDL/T596—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Preventivetestcodeforelectricpowerequipment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6-09-25批准1997-01-01实施前言预防性试验是电力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之一。
预防性试验规程是电力系统绝缘监督工作的主要依据,在我国已有40年的使用经验。
1985年由原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适用于330kV及以下的设备,该规程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随着电力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电力设备品种、参数和技术性能有较大的发展,需要对1985年颁布的规程进行补充和修改。
1991年电力工业部组织有关人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该规程进行了修订,同时把电压等级扩大到500kV,并更名为《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本标准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代替1985年原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凡其它规程、规定涉及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项目、内容、要求等与本规程有抵触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安全监察及生产协调司和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电力工业部西安热工研究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华中电力试验研究所、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乃庆、王火昆明、冯复生、凌愍、陈英、曹荣江、白健群、樊力、盛国钊、孙桂兰、孟玉婵、周慧娟等。
TLD500-600车辆检测器技术手册 V2.1

TLD-500/600系列车辆检测器技术手册版本 2.11. 简介德立达智能车辆检测器用于检测车辆等金属物,适用于停车场系统、公路车辆收费站以及信号灯控制系统等。
其中TLD-600为双通道型,TLD-500为单通道型。
2. 技术参数﹡型号:TLD-600(双通道)TLD-500(单通道)﹡工作温度:-20~ +55℃﹡储存温度:-40~ +70℃﹡相对湿度:≤95%、无凝露﹡外壳:PC+ABS工程塑料﹡安装:DIN导轨﹡尺寸:100*70*118mm﹡重量:400g﹡工作电压:220V AC ±10%﹡额定功率:<5W﹡继电器输出:DC24V/3A﹡工作频率:20~170 KHz﹡反应时间:10毫秒﹡灵敏度:0~9级﹡线圈电感量:50~1000 uH(推荐100~300 uH)﹡线圈连接线:推荐小于5米,每米绞合20次以上,总电阻小于10欧姆﹡自动校准时间:2~5秒3.工作原理车辆检测器就是通过探测金属物在感应线圈上电感量的变化来探测到金属物的。
线圈是由多匝导线绕制的,埋在路面下,用水泥填充好,引线连至检测器。
当金属物通过感应线圈时,线圈的电感量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个变化被检测器检测到,通过内部智能控制器的运算判断出有金属物,并通过输出继电器输出信号。
由于有微处理器的智能控制作用,检测器的灵敏度可以适应各种要求,对不同大小的感应线圈和引线均能良好匹配。
双通道车辆检测器TLD-600面板接线图单通道车辆检测器TLD-500面板接线图a. 线圈调谐车辆检测器的调谐过程是完全自动的。
当检测器加电或复位时,将自动调谐到它所接的线圈,调谐范围为50到1000微亨。
这样宽的调谐范围保证了对线圈和引线很低的要求。
一旦调谐好,任何环境对电感量缓慢变化都将反馈到探测器内部的补偿电路,保证正常工作。
b. 灵敏度调节车辆检测器的灵敏度取决于以下因素:线圈大小,线圈匝数,引线长度、线圈下方是否有金属。
检测器的灵敏度是为停车场系统特别优化的,当选择较低值时,会对底盘较高或带拖车的车辆有很好的反应,而自行车、手推车等较小的金属物则不会引起探测器动作。
电压检测仪的技术参数及使用条件 检测仪操作规程

电压检测仪的技术参数及使用条件检测仪操作规程电压监测仪是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态缓慢变化所引起的电压偏差进行连续的监测和统计的统计型电压监测仪,具备监测、分析、记忆、查询、参数设置等功能。
技术参数:1)阻值测量量程:1M~1.011M。
2)综合测量误差值(在Un20%范围内,Un为被监测电压的额定值):0.5%。
3)灵敏度:K0.5%。
4)时钟误差值:1s/d。
5)统计精准明确度:0.02%。
6)使用时限:可长期连续使用。
7)功耗:3VA(不含通信终端)。
8)使用环境温度:—5℃~+40℃;极限温度:—20℃~+50℃。
9)相对湿度:20%~90%(40℃时)。
10)交流供电:Ug20%(Ug为额定电压值,以仪表上所标出的电源电压为准)。
11)外形尺寸:205mm146mm70mm。
12)质量:1.3kg。
使用条件:1、户内使用时应保持通风良好。
2、环境温度:—20~50C3、相对湿度:小于90%且表面无凝露。
4、工作电压允许偏差:Un士20%5、大气压力:80 ~ 110Kpa,海拔高度2000m。
6、电源频率范围:50Hz士 1%7、工作电源波形:谐波电压总畸变率20%8、四周介质无导电尘埃与导致金属或使绝缘损坏的腐蚀性气体、霉菌等。
二氧化碳检测仪的功能特点二氧化碳测定仪使用原理是通过红外线光源的吸取原理来检测现场环境的二氧化碳气体。
通常是把被测气体吸入一个测量室,而测量室的一端安装有光源另一端装有滤光镜和探测器,滤光镜的作用是只容许某一特定波长的光线通过,探测器则测量通过测量室的光通量,探测器所接收到的光通量取决于环境中被测气体的浓度。
二氧化碳检测仪的功能特点1、体积小巧美观便于携带,触摸式按钮,大屏幕点阵式液晶显示,操作便利,全中文菜单操作,操作简捷便利。
2、本产品弥补了以往记录仪只能从电脑设置记录间隔以及读取数据的缺点,一键式切换,可以手动记录也可脱离电脑随时设置采样间隔,自动记录数据。
电压监测仪检验装置技术规范书

产品技术规范书(图片仅供参考)设备名称:电压监测仪检验装置型号:生产厂家:产品编码:品牌:一、概述电压监测仪检验装置,是参照电力行业标准DL500-92《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而最新设计的。
该产品应用多功能嵌入式系统,采用大规模可编程逻辑门列阵(FPGA),高速高精度D/A转换器,通过直接数字合成(DDS)技术生成单相可调频,调幅,调谐信号源,再经大功率精密运放将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该产品技术先进、性能可靠、功能齐全、触摸屏操作、简单方便。
二、主要特点1.可用于检定电压监测仪,检定项目包括电压基本误差、时钟基本误差、报警电压测定、谐波误差、频率影响、负载检定、统计功能;2.可在线测量交流电压和电压中的谐波含量以及电压失真度;3.设备内核由ARM+FPGA组成,中文彩色触摸液晶显示,菜单工作方式,使用简单,操作方便;4.设有RS-232和RS-485接口。
可与PC机连接进行检定和档案管理;5.可实现全自动检验,中间无须人工干预;6.程控源可生成具有2~21次谐波的畸变波,谐波次数、幅度以及谐波对基波的相位均可程控;7.输出电压为高精度电压源,软件校准;8.采用集成功率放大器,具有完善的自我保护功能;9.输出电压实现闭环控制,可保证低漂移和高稳定度;10.体积重量345×335×133mm3三、技术指标1、工频交流电压输出:量程57.7V,100V,220V,380V 输出容量30VA;调节范围0~125% 调节细度5×10-5;测量准确度0.05% FS 或0.1% FS;频率调节范围45~65HZ调节细度0.001HZ调定值准确度5×10-5;波形失真度(输出正弦波时)≤0.3%;输出稳定度≤0.01% FS/1m;谐波2~21次,幅度0~25%,各次谐波相位细度0.010·N(N为谐波次数);2、工频交流电压测量:量程57.7V,100V,220V,380V,自动切换;准确度0.05% FS 或0.1% FS;谐波及失真度测量谐波次数21次;谐波误差±10% RD±0.1%(RD为谐波含量读数);失真度误差±10% RD±0.1%(RD为失真度含量读数);3、时间间隔精度0.2秒/24小时;4、采样周期0.5秒/1次;5、工作电源单相220V±10%,50HZ±5%;6、使用环境温度200C±100C,相对湿度≤85%RH;四、技术服务1、设备的免费质保期不低于1年;2、设备提供终身维护;3、系统软件终身免费升级;4、卖方对售后服务的需求必须在24小时答复,在48小时内提供技术服务;5、卖方长期为买方提供备件采购和供应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 10kV-66kV干式电抗器运行规范.docDL- 110(66)-750KV避雷器运行规范.docDL- 110(66)kV-500kV互感器运行规范.docDL- 110(66)kV-500kV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运行规范.docDL- 电力电缆运行规程[1979].pdfDL- 高压并联电容器运行规范.docDL- 高压断路器运行规程.pdfDL- 国家电网生[2003]243 号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管理规定.docDL- 国网公司《防误装置管理规定》.docDL- 华东电力系统调度规程.pdfDL- 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pdfDL- 直流电源系统运行规范.docDL118-1997 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pdfDL401-91高压电缆选用导则.docDL401-91高压电缆选用导则.pdfDL402-91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docDL403-91 10~35kV 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pdfDL404-1997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docDL406-1991 交流自动分段器订货技术条件.pdfDL406-91 交流自动分段器订货技术条件.docDL408-19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pdfDL40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pdfDL410-1991 电工测量变送器运行管理规程.pdfDL412-1991 电力系统复用调制解调器600bit_s移频键控调制解调器技术要求 .pdf DL413-91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热缩型附件应用技术条件.pdfDL415-1991带电作业用火花间隙检测装置.pdfDL416-91 用于测量直流高电压的棒-棒间隙 .pdfDL417-1991 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场测量导则.pdfDL417-91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场测量导则 .pdfDL421-1991 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定法.pdfDL422.1-1991 火电厂用工业合成盐酸的试验方法.pdfDL422.2-1991 工业盐酸含量的测定--容量法.pdfDL422.3-1991 工业盐酸中铁含量的测定--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pdfDL422.4-1991 工业盐酸中硫酸盐含量的测定--铬酸钡分光光度法.pdfDL423-1991 绝缘油中含气的测定-真空压差法.pdfDL424-1991 火电厂用工业硫酸试验方法.pdfDL425.4-1991工业氢氧化钠中铁的测定 --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pdfDL425.6-1991工业氢氧化钠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pdfDL426-1991 SZH型数字频率继电器检验规程.pdfDL426-91 SZH型数字频率继电器检验规程.docDL427-1991 户内型发电机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pdfDL428-1991 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技术规定.pdfDL429.1-1991 电力系统油质试验方法-透明度测定法.pdfDL429.2-1991 电力系统油质试验方法-颜色测定法.pdfDL429.3-1991 电力系统油质试验方法-水溶性酸测定法(酸度计法).pdfDL429.4-1991 电力系统油质试验方法-水溶性酸定量测定法.pdfDL429.5-1991 电力系统油质试验方法-挥发性水溶性酸测定法.pdfDL429.6-1991 电力系统油质试验方法-运行油开口杯老化测定法.pdfDL429.7-1991 电力系统油质试验方法-油泥析出测定法.pdfDL429.8-1991 电力系统油质试验方法-腐蚀测定法.pdfDL429.9-1991 电力系统油质试验方法-绝缘油介电强度测定法.pdfDL435-91 火电厂煤粉锅炉燃烧室防爆规程.pdfDL436-1991 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则.pdfDL437-1991 高压直流接地极技术导则.pdfDL438-2000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pdfDL439-1991 火力发电厂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pdfDL440-2004 在役电站锅炉汽包的检验及评定规程.pdfDL441-1991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导则.pdfDL441-2004 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规程 .pdfDL441-2004 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规程.pdfDL442-1991 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订货技术条件.pdfDL443-1991 水轮发电机组设备出厂检验一般规定.pdfDL444-1991 反击式水轮机气蚀损坏评定标准.pdfDL446-1991 水轮机模型验收试验规程.pdfDL448-1991 电能计量装置管理规程.pdfDL450-1991 绝缘油中含气量的测试方法(二氧化碳洗脱法).pdfDL451-1991 循环式远动规约.pdfDL453-1991 高压充油电缆施工工艺规程.pdfDL454-1991 水利电力建设用起重机试验方法.pdfDL460-1992 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 .pdfDL461-1992 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管理导则.pdfDL463-1992 带电作业用盘形悬式绝缘子卡具第二部分:28~45kN级卡具.pdfDL464.1-1992 额定电压1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线金具和绝缘部件(1)一般规定.pdfDL464.2-1992 额定电压1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线金具和绝缘部件(2)普通型接续线夹.pdf DL464.3-1992 额定电压1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线金具和绝缘部件(3)穿刺型接续线夹.pdf DL464.4-1992 额定电压1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线金具和绝缘部件(4)楔型耐张线夹.pdf DL464.5-1992 额定电压1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线金具和绝缘部件(5)固定型悬挂线夹.pdf DL465-1992 煤的冲刷磨损指数试验方法.pdfDL465-92 煤的冲刷磨损指数试验方法.pdfDL466-1992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pdfDL466-92 制粉系统选型.pdfDL467-1992 磨煤机试验规程.pdfDL468-1992 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PDF 格式].pdfDL469-1992 电站锅炉风机现场试验规程.pdfDL471-1992 锅炉锅筒内部装置制造安装导则.docDL471-1992 锅炉锅筒内部装置制造安装导则.pdfDL472-1992可控气吹开断器订货技术条件.PDFDL473-1992 大直径三通锻件技术条件[PDF格式].pdfDL474.1-1992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pdf DL474.1-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pdf DL474.1-6-92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交流耐压试验.pdfDL474.1-92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pdfDL474.2-1992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直流高电压试验.pdfDL474.2-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直流高电压试验.pdfDL474.3-1992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介质损耗因数tg6试验.pdfDL474.3-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介质损耗因数tgδ试验.pdfDL474.4-1992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交流耐压试验.pdfDL474.4-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交流耐压试验.pdfDL474.5-1992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避雷器试验.pdfDL474.5-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避雷器试验.pdfDL474.6-1992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变压器操作波感应耐压试验.pdfDL475-1992 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pdfDL476-1992 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pdfDL477-1992 农村低压电气安全工作规程.pdfDL477-2001 农村低压电气安全工作规程.pdfDL478-1992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pdfDL478-2001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pdfDL478-92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ocDL479-92静态距离保护装置技术条件.docDL480-1992 静态电流相位比较式纵联保护装置技术条件(继电部分).pdfDL481-1992 静态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装置技术条件.pdfDL481-92静态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装置技术条件.docDL482-1992 静态零序电流方向保护装置技术条件.pdfDL482-92静态零序电流方向保护装置技术条件.docDL483-1992 静态重合闸装置技术条件.pdfDL483-92 静态重合闸装置技术条件.docDL486-1992 交流高压隔离开关订货技术条件.pdfDL486—92 交流高压隔离开关订货技术条件.docDL486-92交流高压隔离开关订货技术条件.pdfDL487—92 330KV及500KV交流架空送电线路绝缘子串的分布电压.docDL488-1992 带电作业用盘形悬式绝缘子卡具第一部分 20kN级卡具.pdfDL489-1992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试验规程 .pdfDL490-1992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安装、验收规程.pdf DL491-1992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运行、检修规程.pdf DL493-1992 农村安全用电规程.pdfDL493-2001 农村安全用电规程.pdfDL496-1992 水轮机电液调节及装置调整试验导则.pdfDL497-1992 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工作管理规程.pdfDL497-1992 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工作管理规程[1].pdfDL499-1992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pdfDL5000-2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OCDL5000-2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定.pdfDL5000-94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pdfDL5001-1991 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pdfDL500-1992 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可提取文字版].pdfDL5002-1991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pdfDL5004-91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试验室设计标准.pdfDL5007-9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docDL5007-9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1].docDL5007-9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pdfDL5009.1-199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pdfDL5009.2-199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部分).pdfDL5009.2-2004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架空电力线路.pdfDL5009.2-200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架空电力线路.pdfDL5009.2-9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部分).pdfDL5009.3-1997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所部分) .pdfDL5009.3-1997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所部分).pdfDL5010-92 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pdfDL5011-199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pdfDL5011-9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pdfDL5014-1992 330~500kV变电所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pdfDL5014-92 330~500kV变电所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pdfDL5014-92 330~500kV变电所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1].pdfDL5014-92 330-500KV变电所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ocDL5017-93 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pdfDL5017-93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条文说明.pdfDL5019-94T 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条文说明.pdfDL5019-94T 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pdfDL5020-93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pdfDL5021-93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pdfDL5021-93sm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条文说明.pdfDL5022-93 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pdfDL5025-1993 电力系统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pdfDL5027-1993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附条文说明).pdfDL5027-93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pdfDL5028-1993 电力工程制图标准.pdfDL5031-199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pdfDL5031-9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pdfDL504-1992 电力工程设计及规划设计任务来源代码.pdfDL5047-1995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pdfDL5053-1996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pdfDL5061-1996 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pdfDL5062-1996 微波电路传输继电保护信息设计技术规定.pdfDL507-1993 水轮发电机组起动试验规程.pdfDL5073-2000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pdfDL5077-1997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pdfDL508-1993 交流110~330kV自容式充油电缆及其附件订货技术规范.pdf DL508-93 交流110-330KV自容式充油电缆及其附件订货技术规范.docDL509-1993 交流110kV交联乙烯绝缘电缆及其附件订货技术规范.pdfDL509-93 交流110-33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及其附件订货技术规范.doc DL5108-1999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pdfDL516-1993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pdfDL5162-200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pdfDL5180-2003 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pdfDL5189-2004 电力线载波通信设计技术规程.pdfDL5190.4-2004T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4部分.pdfDL519-1993火力发电厂水处理用离子交换树脂.pdfDL5196-2004 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设计技术规程.pdfDL5225-2005 220kV~500kV变电所通信设计技术规定.pdfDL5334-2006 电力工程勘测安全技术规程.pdfDL5334-2006 电力工程勘测安全技术规程[1].pdfDL535-1993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数据传输规约.pdfDL543-1994 电厂用水处理设备质量验收标准.pdfDL548-1994 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pdfDL548-94 电力系统通信防雷运行管理规程.pdfDL558-1994 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pdfDL558-94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pdfDL560-1995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高压试验室部分).pdfDL593-2006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的共用技术要求.pdfDL612-1996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pdfDL612-1996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pdfDL634.56-2004Z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6部分 IEC 60870-5规约系列测试规则.pdfDL647-1998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pdfDL647-2004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pdfDL647-2004 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pdfDL647-2004 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1].pdfDL647-2004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pdfDL667-1999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pdf DL702-1999 矿物绝缘油中糠醛含量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pdfDL740-2000 电容型验电器.pdfDL776-2001火力发电厂保温材料技术条件.pdfDL777-2001火力发电厂锅炉耐火材料技术条件.pdfDL778-2001 带电作业用绝缘袖套.pdfDL779-2001 带电作业用绝缘绳索类工具.pdfDL784-2001 带电更换330kV线路耐张单片绝缘子技术规程.pdfDL796-2001 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pdfDL800-2001 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则.PDFDL859-2004 高压交流系统用复合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pdfDL868-2004 焊接工艺评定规程.pdfDL869-2004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pdfDL874-2004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管理(检验)工程师资格考核规则.pdfDL876-2004 带电作业绝缘配合导则.pdfDL882-2004 火力发电厂金属专业名词术语.pdfDL883-2004 电站在役给水加热器铁磁性钢管远场涡流检验技术导则.pdfDL884-2004 火电厂金相检验与评定技术导则.pdfDLGJ102-91 火力发电厂环境保护设计规定.docDLGJ116-93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pdfDLGJ118-1997 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pdfDLGJ128-1996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基础资料及其深度规定.pdfDLGJ158-2001 电力钢制平台扶梯标准.pdfDLGJ23-81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pdfDLGJ24-1991 火力发电厂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技术规定[非扫描版].pdfDLGJ25-1994 变电所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pdfDLGJ26-1982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定.pdfDLGJ26-82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定[文本电子版][P33].pdfDLGJ56-1995 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pdfDLGJ56-95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pdfDLGJ9-92 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热工自动化部分.pdfDLGJ9-92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热工自动化部分.docDLGJ99-91 火力发电厂主厂房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暂行规定.pdfDLJ58-81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化学篇).pdfDLJ58-81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PDF老版本].pdfDL/T1000.1-2006 标称电压高于1000V架空线路绝缘子使用导则第1部分交流系统用瓷或玻璃绝缘子[1]. pdfDL/T1000.1-2006 标称电压高于1000V架空线路绝缘子使用导则第1部分交流系统用瓷或玻璃绝缘子.PD FDL/T1000.2-2006 标称电压高于1000V架空线路绝缘子使用导则第2部分直流系统用瓷或玻璃绝缘子[1]. pdfDL/T1000.2-2006 标称电压高于1000V架空线路绝缘子使用导则第2部分直流系统用瓷或玻璃绝缘子.PD FDL/T1001-2006 复合绝缘高压穿墙套管技术条件.PDFDL/T1001-2006 复合绝缘高压穿墙套管技术条件[1].pdfDL/T1002-2006 微量溶解氧仪标定方法-标准气体标定法.pdfDL/T1003-2006 水轮发电机组推力轴承润滑参数测量方法.pdfDL/T1004-2006 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整合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pdfDL/T1005-2006 高温单辊碎渣机.pdfDL/T1006-2006 架空输电线路巡检系统.pdfDL/T1007-2006 架空输电线路带电安装导则及作业工具设备.pdfDL/T1009-2006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及维护规程.pdfDL/T1010.1-2006高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pdfDL/T1010.2-2006高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第二部分.晶闸管阀的试验.pdf.pdfDL/T1010.3-2006高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第三部分_控制系统.pdfDL/T1010.4-2006高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第四部分现场试验.pdf.pdfDL/T1010.5-2006高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第五部分水冷却装置.pdfDL/T1011-2006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数据交换格式规范.pdfDL/T1012-200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监视和保护系统验收测试规程.pdfDL/T1013-2006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微机励磁调节器试验和调整导则.pdfDL/T1015-2006 现场直流和交流耐压试验电压测量系统的使用导则.pdfDL/T1016-2006 电容式引张线仪.pdfDL/T1017-2006 电容式位移计.pdfDL/T1018-2006 电容式测缝计.pdfDL/T1019-2006 电容式垂线坐标仪[可提取文字版].pdfDL/T1020-2006 电容式静力水准.pdfDL/T1021-2006 电容式量水堰水位计 .pdfDL/T1021-2006 电容式量水堰水位计.pdfDL/T1022-2006 火电机组仿真机技术规范.pdfDL/T1023-2006 变电站仿真机技术规范.pdfDL/T1024-2006 水电仿真机技术规范.pdfDL/T1025-2006 核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pdfDL/T1027-2006 工业冷却塔测试规程.pdfDL/T1028-2006 电能质量测试分析仪检定规程.pdfDL/T1029-2006火电厂水质分析仪器实验室质量管理导则.pdfDL/T1030-2006 煤的工业分析自动仪器法.pdfDL/T1030-2006 煤的工业分析自动仪器法[1].pdfDL/T1031-2006 运行中发电机用油质量标准.pdfDL/T1033.10-2006 电力行业词汇第10部分:电力设备.pdfDL/T1033.11-2006 电力行业词汇第11部分:事故、保护、安全和可靠性.pdfDL/T1033.1-2006 电力行业词汇第1部分:动力工程.pdfDL/T1033.12-2006 电力行业词汇第12部分电力市场.pdfDL/T1033.2-2006 电力行业词汇第2部分电力系统.pdfDL/T1033.3-2006 电力行业词汇第3部分:发电厂、水力发电.pdfDL/T1033.4-2006 电力行业词汇第4部分:火力发电.pdfDL/T1033.5-2006 电力行业词汇第5部分:核能发电.pdfDL/T1033.6-2006 电力行业词汇第6部分:新能源发电.pdfDL/T1033.7-2006 电力行业词汇第7部分:输电系统.pdfDL/T1033.8-2006 电力行业词汇第8部分:供电和用电.pdfDL/T1033.9-2006 电力行业词汇第9部分:电网调度.pdfDL/T1034-2006 135MW级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导则.pdfDL/T1035.1-2006 循环流化床锅炉检修导则第1部分.pdfDL/T1035.2-2006 循环流化床锅炉检修导则第2部分锅炉本体检修.pdfDL/T1035.3-2006 循环流化床锅炉检修导则第3部分给煤及烟风系统检修.pdfDL/T1035.4-2006 循环流化床锅炉检修导则第4部分排渣系统检修.pdfDL/T1035.5-2006 循环流化床锅炉检修导则第5部分耐火防磨层检修.pdfDL/T1035.6-2006 循环流化床锅炉检修导则第6部分飞灰再循环、补料及石灰石系统检修.pdf DL/T1037-2007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pdfDL/T1038-2007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VTI法).pdfDL/T1039-2007 发电机内冷水处理导则.pdfDL/T1040-2007 电网运行准则[P50].pdfDL/T1041-2007 电力系统电磁暂态现场试验导则.pdfDL/T1042-2007 水中十八烷基胺的测定.pdfDL/T1048-2007 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交流用棒形支柱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法及验收规则.pdf DL/T1049-2007 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监督规程.pdfDL/T1050-2007 电力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导则.pdfDL/T1051-2007 电力技术监督导则.pdfDL/T1052-2007 节能技术监督导则.pdfDL/T1053-2007 电能质量技术监督规程.pdfDL/T1054-2007 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技术监督规程.pdfDL/T1055-2007 发电厂汽轮机、水轮机技术监督导则[P30].pdfDL/T1056-2007 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技术监督导则.pdfDL/T1057-2007 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成套装置技术条件.pdfDL/T1061-2007 光电式(CCD)垂线坐标仪.pdfDL/T1062-2007 光电式(CCD)引张线仪.pdfDL/T1063-2007 差动电阻式位移计.pdfDL/T1067-2007 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发电-电动机)基本技术条件.pdfDL/T1069-2007 架空输电线路导地线补修导则.pdfDL/T1070-2007 中压交联电缆抗水树性能鉴定试验方法和要求.pdfDL/T1071-2007 电力大件运输规范.pdfDL/T246-2006 化学监督导则.pdfDL/T401-2002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pdfDL/T402-1999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pdfDL/T402-2007 高压交流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P93X2].pdfDL/T403-2000 12kv~40.5kv高压真空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pdfDL/T404-1997 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pdfDL/T404-1997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pdfDL/T405-1996进口252(245)~550kV交流高压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技术.pdfDL/T413-2006 定额电压35kV(Um=40.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热缩式附件技术条件.PDF DL/T413-2006 定额电压35kV(Um=40.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热缩式附件技术条件.pdf DL/T414-2004 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pdfDL/T414-2004 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1].pdfDL/T417-2006 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场测量导则.pdfDL/T435-2004 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pdfDL/T435-2004 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1].pdfDL/T436-2005 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则.pdfDL/T436-2005 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则[1].pdfDL/T439-2006 火力发电厂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pdfDL/T440-2004 在役电站锅炉汽包的检验及评定规程.pdfDL/T440-2004 在役电站锅炉汽包的检验及评定规程[1].pdfDL/T441-2004 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规程.pdfDL/T448-2000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pdfDL/T454-2005 水利电力建设用起重机检验规程.pdfDL/T454-2005 水利电力建设用起重机检验规程[1].pdfDL/T455-91 锅炉暖风器.pdfDL/T456-2005 混凝土搅拌楼用搅拌机.pdfDL/T456-2005 混凝土搅拌楼用搅拌机[1].pdfDL/T459-1992 镉镍蓄电池直流屏(柜)订货技术条件.pdfDL/T459-2000 电力系统直流电源柜订货技术条件.pdfDL/T459-2000 电力系统直流电源柜订货技术条件[1].pdfDL/T460-2005 交流电能表检验装置检定规程.pdfDL/T460-2005 交流电能表检验装置检定规程[1].pdfDL/T461-2004 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导则.pdfDL/T461-2004 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导则[1].pdfDL/T462-1992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串联电抗器定货技术条件.pdfDL/T463-2006 带电作业用绝缘子卡具.pdfDL/T465-2007 煤的冲刷磨损指数试验方法.pdfDL/T466-2004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pdfDL/T466-2004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1].pdfDL/T467-2004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pdfDL/T467-2004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1].pdfDL/T468-2004 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pdfDL/T468-2004 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1].pdfDL/T469-2004 电站锅炉风机现场性能试验.pdfDL/T469-2004 电站锅炉风机现场性能试验[1].pdfDL/T474.1-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PDF DL/T474.5-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避雷器试验.pdfDL/T475-2006 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pdfDL/T479-1992静态距离保护装置技术条件.pdfDL/T485-1999 电力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导则.pdfDL/T486-2000 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订货技术条件.pdfDL/T486-2000 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订货技术条件[1].pdfDL/T487-2000 330 kV及500 kV交流架空送电线路绝缘子串的分布电压.pdfDL/T487-2000 330kV及500kV交流架空送电线路绝缘子串的分布电压.pdfDL/T489-2006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试验规程.pdfDL/T492-1992 发电机定子绕组环氧粉云母绝缘老化鉴定导则.pdfDL/T498-92 粉煤灰游离氧化钙测定方法.pdfDL/T499-2001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pdfDL/T5001-2004 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pdfDL/T5001-2004 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1].pdfDL/T5002-2005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pdfDL/T5002-2005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1].pdfDL/T5003-2005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pdfDL/T5003-2005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1].pdfDL/T5004-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试验室设计标准.pdfDL/T5004-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试验室设计标准[1].pdfDL/T5005-1992 碾压混凝土坝设计导则.pdfDL/T5010-2005 水电水利工程物探规程.pdfDL/T5010-2005 水电水利工程物探规程[1].pdfDL/T5013-2005 水电水利工程钻探规程.pdfDL/T5013-2005 水电水利工程钻探规程[1].pdfDL/T5015-1996 水利水电工程动能设计规范.pdfDL/T5016-1999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程.pdfDL/T5017-2007 水电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P71X2 数码照片版].pdfDL/T5018-2004 水电水利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pdfDL/T5018-94 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条文说明.pdfDL/T5018-94 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pdfDL/T502.1~32-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pdfDL/T502.10-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十部分:铝的测定(铝试剂分光光度法).pdfDL/T502.11-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十一部分:硫酸盐的测定(分光光度法).pdfDL/T502.1-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一部分:总则.pdfDL/T502.12-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十二部分:硫酸盐的测定(容量法).pdfDL/T502.13-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十三部分:磷酸盐的测定(分光光度法).pdfDL/T502.14-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十四部分:铜的测定(双环已酮草酰酸二腙分光光度法). pdfDL/T502.15-2006 火力发电厂水气分析方法第十五部分:氨的测定(容量法).pdfDL/T502.16-2006 火力发电厂水气分析方法第十六部分: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pdfDL/T502.17-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十七部分:联氨的测定(直接法).pdfDL/T502.18-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十八部分:联氨的测定(直接法).pdfDL/T502.19-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十九部分:氧的测定(靛篮二磺酸钠葡萄糖比色法).pdf DL/T502.20-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二十部分: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比色法).pdfDL/T502.21-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二十一部分:残余氯的测定(比色法).pdfDL/T502.2-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二部分:水汽样品的采集.pdfDL/T502.22-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二十二部分:化学耗氧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pdfDL/T502.23-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二十三部分:化学耗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pdfDL/T502.24-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二十四部分:硫酸铝凝聚剂量的测定(碱度差法).pdf DL/T502.25-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二十五部分:铁的测定(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pdf DL/T502.26-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测定第二十六部分:亚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pd fDL/T502.27-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二十七部分:悬浮状铁的组分分析.pdfDL/T502.28-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二十八部分:有机物的测定(紫外吸收法).pdfDL/T502.29-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氢电导率的测定.pdfDL/T502.30-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三十部分:硝酸盐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pdfDL/T502.31-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三十一部分:安定性指数的测定.pdfDL/T502.3-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三部分:全硅的测定(氢氟酸转化分光光度法).pdfDL/T502.32-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三十二部分:钙的测定(容量法).pdfDL/T502.4-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四部分:氯化物的测定(电极法).pdfDL/T502.5-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五部分:酸度的测定.pdfDL/T502.6-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六部分:总碳酸盐的测定.pdfDL/T502.7-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第七部分:游离二氧化碳的测定(直接法).pdfDL/T502.8-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第八部分:游离二氧化碳的测定(固定法).pdf。
电力设备专用测试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电力设备专用测试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电力设备专用测试仪器通用技术条件是指适用于电力设备领域
的测试仪器所需符合的技术条件。
该测试仪器用于电力设备的测试及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变压器、开关设备、线路设备等等。
这些测试仪器通常包括电器参数测试、绝缘测试、电力质量测试、故障诊断和监测等功能。
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测试仪器的性能和可靠性,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其中,电器参数测试包括电流、电压、功率、功率因数等参数的测量;绝缘测试包括绝缘电阻、介质损耗角等测试;电力质量测试包括谐波、电压暂降、电压闪变等测试。
此外,测试仪器应具备可靠的故障诊断和监测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
测试仪器的适用范围、技术指标、性能要求、测试方法等方面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 1 -。
(DL)电力标准目录

电力行业标准目录 书名
序 标准号 号 43 DL/T1061-2007 44 DL/T1062-2007 45 DL/T1063-2007 46 DL/T1064-2007 47 DL/T1065-2007 48 DL/T1066-2007 49 DL/T1067-2007 50 DL/T1068-2007 51 DL/T1069-2007 52 DL/T1070-2007 53 DL/T1071-2007 54 DL/T5006-2007 55 DL/T5017-2007 56 DL/T5020-2007 57 DL/T5055-2007 58 DL/T5064-2007 59 DL/T5072-2007 60 DL/T5095-2007 61 DL/T5367-2007 62 DL/T5368-2007 63 DL/T5369-2007 64 DL/T5370-2007 65 DL/T5371-2007 66 DL/T5372-2007 67 DL/T5373-2007 68 DL/T5376-2007 69 DL/T5377-2007 70 DL/T5378-2007 71 DL/T5379-2007 72 DL/T5380-2007 73 DL/T5381-2007 74 DL/T5382-2007 75 DL/T5383-2007 76 DL/T5384-2007 77 DL/T5385-2007 78 DL/T5386-2007 79 DL/T5387-2007 80 DL/T5388-2007 81 DL/T5389-2007 82 DL/T5390-2007 83 DL/T5391-2007 84 DL/T5392-2007
2024年耐电压测试仪安全管理规定

2024年耐电压测试仪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耐电压测试仪的安全使用,防止事故的发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生产、销售、使用耐电压测试仪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耐电压测试仪指用于测量和测试电器、电子设备、电线电缆及其他 electrified 物件绝缘强度的仪器。
第四条企业和个人在生产、销售、使用耐电压测试仪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技术先进性,确保测试准确性和可靠性;(二)安全性,确保设备和人员安全;(三)环保性,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生产管理第五条生产耐电压测试仪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备生产控制能力,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二)设备和工艺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三)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
第六条生产技术规程是生产耐电压测试仪的企业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生产技术规程,明确产品参数、工艺流程、检验要求等内容。
第七条生产耐电压测试仪的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产品质量控制、Incoming 检验、工艺控制、出厂检验等环节,确保生产的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
第八条生产耐电压测试仪的企业应当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确保员工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
第九条生产耐电压测试仪的企业应当建立售后服务体系,提供设备的维修、保养、检测等服务。
第三章销售管理第十条销售耐电压测试仪的单位应当获得相关资质,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第十一条销售耐电压测试仪的单位应当对每台设备进行出厂检验,确保设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
第十二条销售耐电压测试仪的单位应当提供设备相关的技术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等资料,以便用户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
第十三条销售耐电压测试仪的单位在设备销售过程中,应当明确设备的安全事项,并提供必要的安全警示标识。
第十四条销售耐电压测试仪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提供设备的维修、保养、检测等服务。
第四章使用管理第十五条耐电压测试仪的使用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设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二)设备的操作人员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三)设备所在场所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DT5电压监测仪说明书

4.2.2 按取消,进入主菜单
1、当前电压 2、数据查询 3、参数设置 4、通讯信息 5、IC 卡写入 6、数据删除 7、版本信息
4.2.3 光标停留处为被选择项。按“↓”或“↑”键,可向下或向上移动光标,从而选择 操作对象。按“确定”,可对选择项进行浏览或设定。
4.2.3.1“当前电压”,界面显示: (1)线路号、仪表号、 (2)当前电压 (3)当前日期时间 按“取消”键,再次进入主菜单。
图三: 仪表面板按键图
4.1 使用通则 4.1.1 第一、二排共十只键,为数字键。在调显和设定时作为数字输入。 4.1.2 第三排为功能键: “↑”、“↓”键用于移动选择对象和上下翻页 4.2 数据查询 4.2.1 仪表上电后的初始状态
线路 001 仪表 001 电压 XXX.XV XX 年 XX 月 XX 日 XX 时 XX 分 XX 秒
GPRS 模式 IP 地址 (GPRS 方 式用)
掉电电话
XX 年 XX 月 XX 日 XX 时 XX 分 XX 秒
额定值 XXXX
时钟年月日时分秒。出厂时已设定为北京时间
10kV 0100
20kV 35kV 0200 0350
380V 0380
220V 0220
电压上限
10.70 21.40 37.45 406.6
图四(2)、配置 RS485/232、超限报警仪表接线端子标记实物图 5.1.1 接线示意图(100/220V 接线相同,380V 接三根线。)
AC100V或 者 AC220V
AC380V
N
Ua Ub
100V/220V的 接 线 示 意 图
380V 接线示意图
图五:电压监测仪接线示意图
7
电压测试器技术要求

用手握持电压测试器轻的一端,使其重端向下,从1.5m,高度自由竖直跌落在水泥地面1次,试验 结果应符合4.11条的要求 5.13 耐久性试验
表4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缺陷
6
1
7.2
包装
致命
重
轻
2
7.1
标志
√
3
4.11
外观
√
4
4.2
不启辉
√
启辉电压
启辉电压不符合要求
√
5
4.3
常态工作电流
√
6
4.5.1
常态绝缘电阻
√
7
4.6
常态电气强度
√
8
4.10
笔夹及柄圈螺钉
√
9
4.11
跌落后不启辉
√
机械强度
跌落后破裂
√
注:① 检查包装时,抽查一个包装箱及其中三个包装盒,分别按 7.2 条中的要求检查。发现包装箱或一个包装盒 不合格,必须对提交批进行全数检查和返工。
表2
V
电压测试器规格
100 ~ 500
100 ~ 1000
常态试验电压
2500
3500
潮态试验电压
2000
3000
4.7 扭距
电压测试器兼作螺钉具旋具旋杆用的测量电极、其扭矩按 QB/T2564.2-2002 的 4.2 条规定。
4.8 防绣 电压测试器的钢铁零件表面应有防蚀层,外观要求色泽均匀,不得有鼓泡、粗糙、剥落和露底现象;
智能融合终端产品手册-智芯公司

智能融合终端使用说明书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制目录1 产品概述.......................................................................................................................- 1 -1.1 产品简介................................................................................................................- 1 -1.2 智能融合终端架构及应用场景............................................................................- 2 -1.3 执行标准................................................................................................................- 2 -2 主要技术指标...............................................................................................................-3 -2.1 工作电源................................................................................................................- 3 -2.2 后备电源................................................................................................................- 3 -2.3 环境指标................................................................................................................- 3 -2.4 接口........................................................................................................................- 4 -2.5 通信协议................................................................................................................- 5 -2.6 系统及软件要求...............................................................................................- 5 -3 业务功能要求...............................................................................................................- 6 -3.1 数据采集功能...................................................................................................- 6 -3.2 基本业务功能...................................................................................................- 8 -3.3 高级应用功能................................................................................................ - 11 -4 安装............................................................................................................................ - 12 -4.1 外形图纸............................................................................................................. - 12 -4.2指示灯与端子定义.............................................................................................. - 13 -4.3 安装与准备......................................................................................................... - 16 -5 运输与储存................................................................................................................ - 17 -6 售后服务.................................................................................................................... - 17 - 附录A 常见问题及故障分析 .......................................................................................... - 18 -1产品概述1.1 1.1 产品简介智能融合终端是智慧物联体系“云管边端”架构的边缘设备,具备信息采集、物联代理及边缘计算功能,支撑营销、配电及新兴业务。
DL T 500-2009电压监测仪使用技术条件

被监测的额定电压(Un)rated voltage of signal
被监测的额定电压即被监测系统的额定电压,其值为 0.22、0.38、3、6、10、20、35、 63、110、220、330、500kV 等。
3.6
工作电源额定电压(Ug)rated voltage of power
监测仪的工作电源的额定电压值,其值为 100、220、380V 等。
GB 4793.1 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 6587.1 电子测量仪器环境试验总纲
GB 6587.2 电子测量仪器温度试验
GB 6587.3 电子测量仪器湿度试验
GB 6587.4 电子测量仪器振动试验
GB 6587.5 电子测量仪器冲击试验
GB 6587.6 电子测量仪器运输试验
启动电压 (Uq)the exact voltage when exceeding limit 刚好驱动监测仪超限计时,并使相应的超限指示器稳定显示时的被监测电压值。 3.4 整定电压值基本误差(rz)error of voltage limiting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监测仪上、下限整定电压的启动电压 Uq 和相应的整定电压(标准) 值 Ub 之差与整定电压(标准)Ub 值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DL/T 500-2009 电压监测仪使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压监测仪的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 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态缓慢变化所引起的电压偏差进行连续监测和统计 功能的电子仪器或仪表。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货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 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DL 500—92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2-11-28 批准1993-05-01 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电压监测仪的术语、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等。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具有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态缓慢变化所引起的电压偏差进行连续监测和统计功能的仪器或仪表,这些仪器或仪表按产品的环境条件分类基本属于GB6 587.1 中规定的Ⅱ组仪器,其运输试验等级为2 级;按产品安全要求分类属于GB4793 中规定的Ⅰ类安全仪器。
2 引用标准GB12325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SD325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技术导则GB6587.1 电子测量仪器环境试验总纲GB6587.2 电子测量仪器温度试验GB6587.3 电子测量仪器湿度试验GB6587.4 电子测量仪器振动试验GB6587.5 电子测量仪器冲击试验GB6587.6 电子测量仪器运输试验GB6587.7 电子测量仪器基本安全试验GB6587.8 电子测量仪器电源频率与电压试验GB4793 电子测量仪器安全要求GB6593 电子测量仪器检验规则SD126 电力系统谐波管理暂行规定3 术语、符号、代号3.1 电压偏差由于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态的缓慢变化,使电压发生偏移,其电压偏差为实际运行电压值与系统额定电压值之差。
3.2 整定电压(标准)值(Ub)在电力系统的电压监测点或各电压等级的用户受电端的电压监测点装设的电压监测仪(以下简称监测仪),其整定电压值即为按GB12325 和SD325 规定的电压允许偏差的上限电压标准值与下限电压标准值。
图1 监测仪功能特性试验接线T—调压器;A—电流表;V—电压表6.3.2 基本功能检验:分别设定所需的被监测的额定电压,整定电压上、下限值及被监测电压的变化范围,调节输出电压,使其在设定范围内波动。
当监测时间大于1min 后,对于统计式监测仪,可用调显或打印方法,输出累计时间内的电压合格率、电压超上限率、电压超下限率及相应时间等;对记录式监测仪,则显示电压监测总时间、电压超上限时间、电压超下限时间。
改变输入信号的大小,在未满下一个1min 前,则输出的各项统计值不变,满1min 后各项统计值随之变更。
6.3.3 打印控制试验(只对配备有打印机的监测仪进行):a.置入一个月(日)终了时间,经过规定时间后,即打印出该月(日)的各项统计值;b.置入一个打印时间及所需的统计值,当内部时钟到达该时刻时,即打印出有关的统计值。
并打印出整点时刻的电压统计值及月(日)的各项累计统计值;c.对有典型日统计的监测仪,则可命令打印典型日24h 的各整点统计值;d.统计、时间、打印等功能的试验可同时进行。
6.3.4 停电试验:a.被监测电压信号消失时,监测仪应立即停止统计工作,内部时钟继续运行,在后续的统计值计算中,自动扣除停电时间,并符合第5.4.4 条的规定;b.监测仪工作电源停电时,后备电源必须立即自动投入运行,且符合第5.4.4 条的规定。
6.3.5 闭锁装置检查:当闭锁或加密装置工作时,应无法再对监测仪进行更改整定电压值等操作。
6.3.6 多路监测仪试验:对可监测统计多路输入信号的监测仪,试验时,要求被监测信号同时加在各输入端。
试验方法按第6.3.1~6.3.5 条的要求进行。
6.3.7 功率损耗测试:给监测仪施加额定电参数,并在其输入端用伏安法进行测量,所测损耗值符合第5.4.5条规定。
6.4 精度测试6.4.1 试验条件:试验应在基准工作条件下进行:环境温度20±2℃、相对湿度45%~75%、大气压力79.5~106.0kPa,并满足表1 规定的工作电源条件。
在环境试验中不产生疑义时,可在温度为20±10℃、相对湿度小于75%、电源电压为Ug±20%、电源频率为50Hz±5%的条件下试验。
试验接线按图2 连接。
其中交流稳压电源的性能应符合测试要求,受试监测仪必须置于相应温度下。
测试前可对监测仪进行预热。
图2 监测仪精度测试试验接线T—调压器6.4.2 统计式监测仪综合测量误差试验:6.4.2.1 统计式监测仪电压测量精度试验:同步调节被监测电源及工作电源,使在电压额定值、120%额定值、80%额定值条件下,监测仪对电压的测量满足0.5 级的精度要求。
6.4.2.2 统计式监测仪电压合格率、超上限率、超下限率的综合测量误差试验:a.置入一起始时间,保证电源输出电压为所需的额定值,启动监测仪使之工作,调节被监测电压,使之在整定电压允许范围内波动,超限指示不显示,待监测时间满1 0min 后切断被监测电压电源,分别显示或打印出电压合格率为100.0%、超上限率为000. 0%、超下限率为000.0%,最大值为10min 内输出电压的最大值,最小值为10min 内输出电压的最小值,计算相对误差,各统计值误差应满足第5.5.1 条的要求;b.调节被监测电压,使之在整定电压上限至测量范围的上限内缓慢变化,将被监测电压输入监测仪,当超上限显示时,读取被监测电压值,并计算整定电压上限值基本误差(应符合第5.5.2 条规定);监测仪进入下一个10min 的监测统计工作,时间满10min 后,切断被监测电压电源,分别显示或打印相应的电压合格率为50.0%,超上限率为50.0%,超下限率为00.0%,最大值为这10min 内输出电压的最大值,最小值与第6.4.2.2 条a 中的最小值相同,计算相对误差,各统计值误差应满足第5.5.1 条的要求;c.调节被监测电压,使之在整定电压下限至测量范围的下限内缓慢变化,将被监测电压输入监测仪,当超下限显示时,读取被监测电压值,并计算整定电压下限值基本误差(应符合第5.5.2 条规定);监测仪进入下一个10min 的监测统计工作,时间满10min 后,切断被监测电压电源,分别显示或打印相应的电压合格率为33.3%,超上限率为33.3%,超下限率为33.3%,最小值为这10min 内输出电压的最小值,最大值与第6.4.2.2 条b 中的最大值相同,计算相对误差,各统计值误差应满足第5.5.1 条的要求。
6.4.3 记录式监测仪电压监测总时间、电压超上限时间、电压超下限时间的综合测量误差试验:a.监测仪的计时显示均处于起始位置,将被监测电压调至额定值并输入监测仪使之工作,调节被监测电压使之在整定电压允许范围内波动,待监测电压满10min 后,切断被监测电压电源,应显示监测总时间为10min,超上限、超下限时间均为0min;b.调节被监测电压使之在整定电压上限至测量范围的上限内波动,将被监测电压输入监测仪,仪器进入下一个10min 的监测统计工作,时间满10min 后,切断被监测电压电源,应显示监测总时间为20min,超上限时间为10min,超下限时间为0min;c.调节被监测电压使之在整定电压下限至测量范围的下限内波动,将被监测电压输入监测仪,仪器进入下一个10min 的监测统计工作,时间满10min 后,切断被监测电压电源,应显示监测总时间为30min,超上限时间为10min,超下限时间为10min。
试验结束计算各统计值相对误差,应符合第5.5.1 条的要求。
6.4.4 时钟误差试验:a.在监测仪上任意设置年、月、日、时、分、秒值,连续运行3 天(每24h 测量时钟1次),与标准计时秒表瞬时值比较,并计算3 天实走日差的算术平均值,其误差应符合第5.5.4条的规定;b.在监测仪上设置一个年度终了时间,如1991 年12 月31 日59 分30 秒,经过30s 后,视其显示时间转换是否符合第5.4.1.3 条f 的规定,即为1992 年1 月1 日0 时0 分0 秒。
6.4.5 灵敏度试验:对记录式监测仪,在试验过程中,当被监测电压刚好驱动监测仪超限计时及当被监测电压刚好使监测仪从超限状态进入合格状态时,分别读取标准电压表值(起动电压与返回电压),计算监测仪的灵敏度,应符合第5.5.3 条的规定。
6.5 环境试验6.5.1 温度试验与电源电压、频率试验:a.分别在40±2℃、20±2℃及-5±2℃环境温度下,使监测仪处于通电状态,经热平衡后(热平衡时间至少1h),进行第6.4.2 条或第6.4.3 条规定的试验(以下简称精度试验);然后将电源(含工作电源与被监测电压电源,下同)的频率保持在50Hz,工作电源电压分别置于上、下限;再将工作电源电压保持在额定值,电源频率分别置于52.5Hz 与47. 5Hz,在上述各组合条件下,进行精度试验,计算相对误差,各项统计值误差应符合第5.5.1条的规定;b.在极限条件温度的上限,监测仪处于通电状态,经热平衡后,进行第6.3.2 条规定的基本功能检验(以下简称功能检验),然后将工作电源电压置于上限,电源频率置于52.5Hz,进行功能检验;c.在极限条件温度的下限,监测仪处于通电状态,经热平衡后,进行功能检验,然后将工作电源电压置于下限,电源频率置于47.5Hz,进行功能检验;d.在贮存条件的上限和下限温度下,监测仪的电源处于断开状态,至少保持贮存4h,然后使环境温度恢复至20±2℃,接通电源,经热平衡后,进行功能检验;e.温度试验方法参照GB6587.2 的有关规定进行,电源频率与电压试验按本条的a、b、c的要求,可在温度试验的相应温度阶段上进行。
上述试验过程结束后,对受试监测仪的检查应符合第5.6 条的规定。
6.5.2 湿度试验:a.可结合温度试验,在环境温度为40±2℃、20±2℃时,对不同的湿度90%、5 5%、20%,分别进行精度试验;b.湿度贮存试验是在温度、湿度均为上极限值条件下,监测仪的电源处于断开状态,保持24h,然后使温度恢复至20±2℃、湿度恢复至55%±10%,接通电源,经热、湿平衡后,进行精度试验;c.湿度试验方法参照GB6587.3 的有关规定进行。
试验结束后,对受试监测仪的检查应符合第5.6 条的规定。
根据需要进行表7 中其他项目的试验。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8.1 标志8.1.1 产品铭牌:a.制造厂名称和商标;b.仪器名称、规格、型号及计量认证标志;c.额定值(含工作电源额定电压与被监测的额定电压);d.出厂年月及出厂编号。
8.1.2 外包装箱上应以不易洗掉的涂料标明:a.制造厂名称和商标;b.仪器名称、规格、型号及计量认证标志;c.箱体毛重;d.箱体体积(长×宽×高);e.“向上”、“小心轻放”、“防潮”等标志。
8.2 包装8.2.1 监测仪应装在防潮、防震和防尘的包装箱内,护垫在箱内不应使包装箱胀凸,也不应在运输中使监测仪在箱内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