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七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4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世界形势,大战的酝酿、过程和结果以及战后国际秩序的重构。
本课教材共分三个子目,“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新旧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争霸与瓜分殖民地的战争、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及主要战役、战争的残酷性和结果;“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主要介绍了战后新的国际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及其主要内容、国际联盟的性质及其对维护世界和平的局限性,以及一战的影响与教训。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第14课作为第七单元的首课内容,既承载帮助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史事的任务,又要再现20世纪上半期因世界各国力量消长引起国际秩序变动这一历史发展趋势。
本课篇幅较长,涉及的史实较为复杂。
部编本初中教材九年级下册用三课、岳麓版高中选修教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用整个单元加以介绍,部编本中的课时则被严重压缩。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标的指导下,梳理本课内容的内在逻辑,重构教材。
本教学设计将教材内容的发展主题提炼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共设计三个子目:“滑向倾斜的世界探战争之源”,从战争的广度、维度和烈度三个视角,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性质;“没有赢家的较量观战争之局”,主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主要战役和战争的结果,同时把教材第三个自然子目中关于一战影响的部分前置到本子目里介绍;“殊途同归的和平思战争之果”,主要介绍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及缺陷,分析人类反思战争,为规范秩序、维护和平的努力探索和发展道路的多元抉择。
二、学情分析由于该主题在初中部编教材九年级下中的第8课和第10课中已呈现。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作用: 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
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2.国际联盟的建立
学思之窗
委任统治制度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6月28日)第二十二条
(不一克)(凡不殖克民:是地不一及能战领)结土于束于今此世后次特战战别胜争困国之难对后状战不况复之败属下国于实的从行殖前自民统治地治,该则进地应行之适再各用分国于割,下和而列其之居原民则尚: 即将此统等人治民的之一福种利制及度发展。视为文明之神圣任务,此项任务之履行应载入本盟约。 (种二资)源实上现、此经是项济第原上一则或次之地世最理妥上界善足大方以战法承后,担列此莫强责如任将慑且此于乐种民于人族加民解以之放接保受佐斗之(争各保的先佐声进:势国保,护,)该委国诸即各以 受任统对治之殖资民格体为系联的盟一施行种此改项造保,佐它。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但没有改 (类三似)地变委形任之殖统情民治形统之而治性区的质别实应之依。质该。地人民发展之程度、领土之地势、经济之状况及其他
构建战后 国际会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国际秩序 重要条约:《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
一战的影响:
国际组织: 国际联盟
人类社会造成 了巨大的灾难
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的运动日益高涨
没有带 来真正 和平, 反而孕 育另一 场大战
课堂检测
1、一战前,列宁曾说:“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
①将世界战争的责任推给德国及其盟国; ②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 ③无视弱小民族利益; ④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积极:①确立战后国际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②国际局势缓和,促进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历史课件
美国、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一战。
材争料夺1:世“界我霸们权对(全根世本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 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 己的希知望识在和战智后慧收管回理山这东个主世权界。”——美 国总统威尔逊参战演说 巩固政权;鼓舞欧洲反战运动
影响:增强协约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使战局朝向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思考:美国倡导建立 国联的根本目的?
控制国联 抗衡英法 称霸世界
三、国际秩序的重构
思考:举例说明,国际联盟能否带来持久的和平?
材料:国际联盟与其说是国际裁决的一种制度,不如说是 维持有利于英国和法国的新的现状的工具。——帕尔默: 《现代世界史》 材料:盟约规定: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 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 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国际联盟盟 约》
联系初中所学,思考“声震全球” 的是什么事件?
一、国际秩序的失衡
1.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学习思聚考思焦2考:】1各:帝国材国之料主间1义反的列映矛强出盾瓜2焦0分世点世纪是界初什的欧么争洲?斗社哪,会些是存国第在家一怎的次样矛世的盾界问最大题突战?出的?根源。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思考:这些国家短时间内能够完成战争动员的原因?最终目的是什么?
导火索
6月28日
萨拉热 窝事件
正式爆发
1914年
7月21日 7月23日晚 7月25日 7月28日 7月30日 8月1日 8月4日
弗朗茨·约 最后通牒发至贝 瑟夫同意 尔格莱德要求48 发出最后 小时内答复。 通牒。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拓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 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 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意识形态上: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 动了战争的爆发。
史料阅读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 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 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苏]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
学习聚焦
帝国主义列 强瓜分世界的争 斗,是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根源。
50万,联军只夺回了240平方公里的
土地,没有达到突破敌军防线的目标,
但牵制了德军在凡尔登的攻势。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1916年日德兰海战(战后英国仍掌握制海权)
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徳之间爆
发了日德兰海战。这是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
海战,英国出动约150艘军舰,德国出动约
(4)物质上: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 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5)军事上:列强的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推动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2022·浙江卷)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波谲jue云诡。“1898年以后迅速增
长的德国海军计划,几年间就成为英国关切的根源。……英国人逐渐而谨慎地摆脱了他
们过去外交上的孤立地位。1902年,他们跟日本结成军事同盟以反对其共同的敌人俄
国。……(1904年)英法两国政府一致同意忘却……所积累的旧怨。……由于对德国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三、一战的影响
1.削弱了 帝国主义 和 殖民主义 力量,动摇了 欧洲 的世界优势; 2.促进了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的民族觉醒; 3. 美国的参战 和 俄国十月革命 ,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4.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反对战争 、 要求和平 的运动日益高涨。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法军元帅福煦
“《凡尔赛和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
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靠凡尔赛和
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
在火山口上的。”
——列宁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
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100
90
80 70
67 66
60
55
50
世界制造业生产指数(1913—1925年)
1913 1920 1925
世界
100 93.6 121.6
欧洲
100 77.3 103.5
40
俄国
100 12.8 70.1
30 20
美国
100 122.2 148.0
二、一战的进程
(一)爆发标志:1914.7.28,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相继参战。 (二)一战性质 (三)三条战线:西线、东线、南线
德国VS英法
西线
决定 战场
德奥联军VS俄军
南线
奥军VS俄军和塞尔维亚军
思考:战争开始双方 都抱着什么心态?
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
德皇威廉二世对士兵 说道:“叶落之前你 们就能返回故乡。”
二、一战的进程
法国元帅福煦与德国代表 签订停战协定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共48张ppt)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
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
巴 黎
开了巴黎和会殖与民华扩盛张顿会议,与会各国手缔工结工了以场《凡尔赛
和 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末的一次演说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尖锐
背景 意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争夺北非殖民地突尼斯
法Leabharlann 同 盟德 国世界霸权 、殖民地问题
协 英约
国
巴尔干问题
奥
俄
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背景
巴尔干地区
背景
德皇威廉二世崇尚战争和强权,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 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
1914年那个决定命运的夏初,威尔逊 总统的密友和顾问M ·豪斯上校声称: “只需要一颗星星之火,就会闯下滔天大 祸”。
一个半疯癫的18岁肺病患者,醉心于 狂热民族主义剧毒的加弗利尔·普林西 普……砰砰几枪,声震全球。 —— [美]汉森·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 史纲》
思考”声震全球”的是什么事件?
它诱发了哪一事件的发生?
历史》解说词
——(美)罗伯特·帕克斯顿《西洋现代史》
背景
1914年行走在柏林街道上的德国志愿兵
英国妇女走上街头庆祝开战
征兵海报 ——摘自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 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02 PART
第一次世界大战
过程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背景(必然?偶然?)(1)19世纪晚期至20 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竞相奉行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亚洲诸国很快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非洲几乎被瓜分殆尽(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重新瓜分世界的争斗导致矛盾不断激化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德国、“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为战争提供了技术基础(坦克、潜艇、飞机、电报等)(5)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推动了战争的爆发(6)导火线:1914 年6 月28 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思考点〗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从战争的起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帝国主义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各国参战的目的、战后的结局(掠夺和瓜分)等角度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性质: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2)战线:大战主要在欧洲的三条战线进行: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南线争斗。
其中,西线是决定性战场。
(3)特点: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他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陷入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4)进程: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6)影响: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战的背景
①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②主要原因:列强相互之间的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推动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④意识形态上: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土地,土地,更多的土地!权力,地位一样都不能少!
协约国 同盟国
一战的背景
突尼斯问题 一战爆发的原因: (2)帝普国法主战义争之后间果的矛盾 (3)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 团形成 殖民地\霸权
矛盾实质巴:尔争干夺问世题界市场 (殖民地或霸权)
巴尔干问题
一、原因
第二阶段 (1915-1916年)
凡尔登战役( (首现坦克)
“绞肉机”飞机、毒气)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
第三阶段 1917年,美国、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十月革命)
(1917-1918年) 1918年,同盟国战败
一战的过程
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 形式(输出劳工和原料),站在协约 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在 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 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 苦工作,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贡献, 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 生命。法国“诺莱特”华工墓园记录 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
B.势力均衡
C.绥靖主义
D.严守中立
3. 2016年7月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索姆河战役一百周年纪念日。英国女王 伊丽莎白二世领衔出席了通宵祝祷活动,英国威廉和哈里王子参加了士兵守 夜纪念活动。威廉王子在一段简短的演讲中表示,“我们失去了一代人的青 春”“那也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中最悲哀的一天”。下列关于索姆河战役的 表述正确的是( ) A.德国图谋“使英国把血流尽” B.使用现代化化学武器进行无声的大屠杀 C.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D.英国步履蹒跚的坦克稳住了阵线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贰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期间,葬身异国或失踪的华工将近5万人,这也证明来战争的残酷性,下面通 过几张图片,再次感受一下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
章叁节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中国 古风
叁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经过四年零三个月的激战,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然而“这不是一场完结所 有战争的战争,这场战争什么都没有完结,除了年轻人的声明生命”。为何会有这 样的说法呢?我们一起走进第三部分。 材料一:
一战的爆发有着深刻复杂的历史原因,单纯的因素并不能够引起世界范围的世界大 战。总结:通过材料的了解以及教材的学习,能够让我们全面了解一战爆发的原因, 培养我们历史唯物主义思维观念。
章贰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国 古风
贰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 大臣格雷伯爵预言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为什么会有这样如此预言, 接着让我们带着疑问进入第二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
阅读教材,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标志性的事件、战役等填充到时间轴上,时间的形 式不限。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条战线,三个阶段等要在时间轴上有所体现。 战线 在欧洲的三条战线进行: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 奥军与俄军在南线争斗。西线是决定性战场。
贰 第一次世界大战
阶段: 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德军战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同年,日本 对德宣战,并占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第二年便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企图 灭亡中国。 第二阶段:1915—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 兵力,伤亡惨重。同年,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 锁。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第三阶段: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1918年11月11日,大战 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马恩河战役
标志着德国“速 决战”破产,战 争进入相持阶段
第二阶段
1915年
(1915年—1916年)
1916年
东线 西线
德奥取得胜利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未能摆脱。两线作战
战略主动权转移 到协约国一方
1917年,美国、中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第三阶段 (1917年—1918年)
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
日俄战争不仅标志着帝国主义时代的开始,而且成为更大规模的帝国主义战
争的序幕,也预示着全球性武装冲突的即将到来。
1914年,空前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降临到人间,许多文明成果毁于一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1.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第一次 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2.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第一次 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3.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及影响,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第 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
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3 2 4 1 —— 德国外长毕洛夫1899年末的讲话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经济实力和殖民地占有情况之间存在什么现象?这 一现倒象挂会现产象生什么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要求重新分割殖民地
•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 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混乱的一周
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 宣战。
7月30日:俄国开始全国总动员。
7月31日:德国向俄国提出最后 通牒,要求其12小时内取消总动 员。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战一争类的思民想主和制政度治较制为度健。全第二次英世法界美大战前夕目的的德国重和新日瓜本分都是殖军民国地主,义争国夺家世的界典霸型权。法 第西二斯类主义专就制是军在国这主些义国浓家厚全面危俄机德时日期军国主思义潮的极狂端热表的现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
‖一战背景
材料一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
巴尔干半岛南部是古希腊文化发祥地。巴尔干位于欧亚两洲的壤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这里民族 成份复杂,宗教多样。公元前2C以后,曾先后被罗马、拜占廷帝国、奥斯曼土耳其等帝国所统治。
从19世纪初期起,沙 俄渴望打通南下地中 海的通道,奥地利匈 牙利帝国企图向南扩 张通向亚得里亚海, 英、法则要保护通往 印度洋和远东的交通 命脉,因而半岛成为 各国激烈争夺的地区, 有“欧洲火药库”之 称。生产潜力有限, 平原散乱分布,很难 构建出大一统国家。 面积较小,人口众多, 民族众多,民族冲突 代代相沿。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标要求: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知道战争爆发的相关史实,认识一战引起的 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
学科核心素养: (1)历史解释: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国际秩序。 (2)唯物史观: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大 军事集团的形成原因,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时空观念:结合教材以及历史地图,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第一次世界大战 与战后国际秩序建立的时间脉络。 (4)史料实证:找到相关图片和史料论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及日德兰海战的概况。 (5)家国情怀:通过观察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秩序的影响,认识全人类反 对战争、追求和平的愿望。
20世纪初,世界已被瓜分完毕。英国占有的 殖民地最多,面积是俄国的2倍、法国的3倍、 德国的11倍。
高中历史必修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欧洲战争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政策?
“中立”政策
利用战争之机,大发战争横财
【课堂探究】
美国一战中态度变化
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 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 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 时,我们就如愿足矣。”而他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 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 慧管理这个世界。”
德国
两种不同的类型:
13%
第一类是以英法美
为代表的,资产阶
英国 32%
法国 10%
1870年
德国
英国 14%
法国 16% 6%
1913年
级民主制度较为健 全;第二类是以俄 德日为代表的,专 制主义和军国主义 的色彩较为浓厚。
(一) 背景:
4材、料帝:国1主9世义纪列末强2重0世新纪瓜初分,世西界方的列争强斗经,济是实第力一及次其世占界有大殖战民的地根情源况。
项目
英德 法美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3 24
1870-1913年工业增速(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2 4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4 25
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经济实力和殖民地占有情况之间存在什么现象? 这一现象会产生什么影响?
倒挂现象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重新分割殖民地
战争历时 参战国家 战争范围 卷入人口 参战人员 伤亡人员
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清单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欧洲新旧帝国之间的博弈
思考: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 第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1913年的欧洲:红色为同盟国绿色为 协约国 黄色为 中立国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欧洲新旧帝国之间的博弈
英、法、美、德工业产量及殖民地位次表: 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欧洲新旧帝国之间的博弈 核心概念阐释: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本质上还是资本主义,从广义上讲,帝国主义伴随 着资本主义兴衰的整个历史过程,主要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 张和掠夺的政策、主张和行为; 从狭义上讲,帝国主义就是发展 到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主要包含五大特征:垄断组织和金融资 本的统治己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 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
意大利人占3%。
思考: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第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欧洲新旧帝国之间的博弈
1、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 分世界的狂潮。 2、思想: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泛滥。 3、军事: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并积极扩军备 战。 4、社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民众普遍的对战争抱有热情 5、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6、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欧洲新旧帝国之间的博弈
巴尔干火药桶 巴尔干地区位于欧亚两洲的接壤处, 是欧洲的下腹部,扼黑海、地中海的咽喉, 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这里民族成份复杂,宗 教多样。14世纪下半期,奥斯曼帝国入侵; 19世纪中期,奥匈帝国入侵;俄国自从15 世纪以来一直打着解放“斯拉夫人”的旗 号在巴尔干地区争夺。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一战中英军的坦克
一战中的飞机
一战中德国的潜艇 (5)科技: 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德军的远程大炮 配戴防毒面具的英军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凡尔赛体系的主要内容: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 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1)《九国公约》的内容: 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1.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2.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3.施用各国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4.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图(1914)
(1)主要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 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奉行殖民扩张政策,掀起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英法德美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1913—1914年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
思考:如何理解以下几种关于凡尔赛体系的观点: 观点一:有人认为:“凡尔赛体系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和平体系。” 观点二:列宁曾说:“靠凡尔赛体系来维系的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观点三:在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签订后,英法联军统帅福煦将军说:“这不是 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⑴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基础之上的,没有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 的矛盾,尤其是德国对战胜国强加的和约以及随之而来的掠夺强烈不满,许多人怀有 摆脱和约束缚的复仇情绪。这就必然导致战败国与战胜国的矛盾加剧。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高一历史堂(中外历史纲要下)
意
法
1882 核心
1904 核心
三
三
国 同 盟
德 世界霸权
、
殖民地问题
英
189 2
国 协 约
1879
1907
奥
争夺巴尔干半岛
火药桶
俄
两大军事集团 的最终形成
⑶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 竞相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的原因
(1)主要原因:列强争夺和插手(奥匈 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 (2)民族关系复杂,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3)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三洲交 汇之处,战略地位重要;有丰富资源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2.爆发
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
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性质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
(1)从战争的定义看,帝国主义战争是指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瓜分世界、争夺霸权而进行 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好符合此定义。
一战中与中国相关的史实有哪些?
1.1917年,“府院之争”,美日争夺中国 (日本支持总理段祺瑞参加一战,而美国防止日本独霸中国,支持总统黎元洪反对中国参 加一战) 2.1914年8月,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引发山东问题。一战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 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爆发。 3.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短暂春天。 4.对西方资本主义怀疑,学习转向。
英法德美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1913—1914年列强经济实力及占有殖民地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参加和会,参与和会的制定;拒绝承认全部战争责任;减轻对德国 的处罚;加入国际联盟,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8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影响。(7分)
举国上下一致反对,复仇情绪蔓延;加深与战胜国的矛盾;为希特 勒上台和二战爆发埋下伏笔。(7分)
• (一)概念 • (二)内容 • (三)组成部分--国际联盟 • 1、地位、性质、宗旨 • 2、原则及原则的负面作用 • 3、局限性、解散
重点1
第二步 重点把握
核心素养培养
时空 观念
1914—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重要事件;1919 年巴黎和 会;1920 年国联成立;1921—1922 年华盛顿会议;距今时 间及实际位置。
史料 一战、二战期间重要的战役
实证 历史
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释 唯物
运用经济与政治的关系认识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史观 家国
树立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和平意识 情怀
重点2:一战爆发原因分析
(二)原因
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根本原因)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 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发展必然,要想彻底避 免战争,最终要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重点3:一战启示
• 从根源角度考虑: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是 世界大战根源,要想彻底避免战争,最终 要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 从科技作用角度考虑:科技是把双刃剑, 人类必须趋利避害。
• 从战争与和平角度考虑:反对战争,维护和 平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 从民族主义角度考虑:全球化背景的今天, 狭隘民族主义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
重点4: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认识
重点5
第
三
步
:
随
堂 练
C
习
D
D
B
D
B
D
B
B
2017年高考题(海南卷)
• 材料 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处理一战的遗留问题, 德国等战败国未被允许参会。5月,《凡尔赛和约》草案传到德国后,全国 上下群情激奋,柏林等地举行了抗议示威;艾伯特总统、谢德曼总理等人, 都以激役、 日德兰海战
第三阶段 美国、中国参战,同盟国战败 (1917-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课文最后一段
• (一)削弱了_______
•
动摇了_______
•
促进了_______
• (二)改变格局
• (三)改变观念
• (四)两败俱伤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四)性质:
❖这场战争是列强__________、_________ 的帝国主义之战。(对战争的双方来说都 是非正义的)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
时间 战线与 交战双
方
战争阶 段与重 大战役
1914.7-1918.11
西线
英法—德
东线
俄—德奥
南线
俄—奥
第一阶段
马恩河战役
(1914年)
第二阶段 (1915-1916年)
实质: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高级 阶段。
沉沉酣睡我中华 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人知醒宜今醒 莫待土分裂似瓜
(二)原因
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根本原因)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主要原因)
3、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形成(具体原因)
4、萨拉热窝事件
(导火线直接原因)
(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意
突尼斯问题
法
德 英 世界市场 、殖民地、制海权
巴尔干问题
奥
俄
英
1907年
俄
德
三 国 协
法
三
奥匈
国
意
同
约
1882年加入德奥集团
盟
时间:1914年6月28日 地点:萨拉热窝 人物:奥匈帝国皇储裴迪南及夫人索菲亚 塞尔维亚小青年普林西普
• 这一天是星期天,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阳光明 媚,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携妻索菲亚来这里作特 别访问。他此行的目的是想使妻子得到她在维也 纳得不到的皇室荣誉。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与
战后国际秩序
执教人:刘全民
第一步:教材梳理 一、帝国主义与大战的酝酿
(一)帝国主义:
形成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促成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
基本特征:奉行_____政策、建立______的帝 国主义政策
影响:掀起了新的________的狂潮,亚洲诸 国很快沦为______或_______,______被 瓜分殆尽。
• 然而他却忘记了,1386年6月28日土耳其征服塞 尔维亚,6月28日是塞尔维亚的“国耻日”,对他充 满了仇恨、刺杀他的阴谋正在酝酿着。当枪弹打 穿斐迪南的脖颈和他妻子腹部的时候,随着两股 鲜血的喷出,一场把全世界都卷入的战争开始了。
❖(三)爆发:
❖1914年7月28,_____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 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 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 但是,鉴于战败国的处境,德国还是同意接受大部分条款,同时提出加入 国际联盟、公正调查战争责任及修改和约等要求。战胜国出于私利,拒绝 德国的所有要求,还限其在5天内必须作出答复,否则将诉诸武力。6月, 德国政府最终被迫签署和约。签约后,德国许多报纸都在第一版加上了表 示哀悼的黑色镶边,并号召准备复仇。 • ——摘编自郑寅达《德国史》
(主要原因)
3、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形成(具体原因)
4、萨拉热窝事件
(导火线直接原因)
如何理解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 不平衡?
• 政治不平衡:民主制度和封建残余 • 经济不平衡:德美后起之秀超越老牌英法
• 政治与经济不平衡:德美经济上有了地位, 但政治上无地位。
• 从而导致心理不平衡:德国表现明显,美 国老奸巨猾,暂时保持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