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俭黜奢一向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民族崇尚勤俭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崇尚勤俭精神中华民族崇尚勤俭精神,这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之一。
勤劳务实、节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弘扬中华民族崇尚勤俭精神,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中华民族崇尚勤俭精神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先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在封建社会,人们劳作勤奋,勤俭节约是生活的基本准则。
这种勤劳俭朴的生活态度在近代历史中更加凸显。
从光绪年间的戊戌变法到民主革命,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的建设,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都以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国家繁荣富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精神内涵崇尚勤俭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一种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勤劳体现了人民对于劳动的尊重和对于劳动创造的热爱,劳动不仅能创造物质财富,更能塑造人的品格。
节俭体现了合理管理和有效利用资源的意识,同时也是一种约束消费欲望的自我控制,崇尚节俭可以让我们遵循理性的消费方式,摒弃浪费与铺张。
三、现实意义弘扬中华民族崇尚勤俭精神,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首先,崇尚勤俭精神可以改善社会风气。
在如今消费主义泛滥的时代,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过于强烈,导致不负责任的消费行为和浪费资源的现象层出不穷。
而崇尚勤俭精神可以反思人们的消费观念,引导人们理性消费,推动社会形成节约型生活方式,从而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
其次,崇尚勤俭精神可以提高个人品质。
勤奋努力是成功的基石,对于个人而言,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而节俭则能够培养我们的节制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更能坚守内心的定力,追求精神内涵的提升。
最后,崇尚勤俭精神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节约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崇尚勤俭精神可以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弘扬中华民族崇尚勤俭精神,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
崇俭戒奢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永恒的话题——崇俭戒奢。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至理名言。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大力弘扬崇俭戒奢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一、崇俭戒奢,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勤劳智慧。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形成了以勤俭节约为核心的传统美德。
这种美德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让崇俭戒奢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
二、崇俭戒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勤俭节约是经济发展的基石。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奢侈浪费,必然会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最终走向衰败。
而勤俭节约则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要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崇俭戒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崇俭戒奢,有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人人崇尚勤俭节约,那么社会风气必然良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然和谐。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四、如何践行崇俭戒奢?1. 树立勤俭节约意识。
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自觉抵制奢侈浪费行为。
2. 从自身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弘扬勤俭节约美德。
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宣传勤俭节约理念,引导更多的人加入到崇俭戒奢的行列。
4. 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勤俭节约的规章制度,确保勤俭节约理念在各个领域得到贯彻落实。
亲爱的同事们,让我们携手共进,弘扬崇俭戒奢的传统美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勤俭节约中国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品质
勤俭节约中国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品质勤俭节约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作为一种品质,勤俭节约在中国古代就已被推崇,并深深植根于人民的思想和行为中。
本文将讨论勤俭节约在中国传统美德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其传承和发扬。
首先,勤俭节约作为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精神。
勤劳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之一,代表着勤奋工作、努力进取的精神。
节俭则是理性消费、精打细算的表现,善于发现和利用资源,避免浪费。
勤劳和节俭的结合,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生活品质,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勤俭节约在中国传统美德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上。
勤俭节约的理念跟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特点相契合。
古人秉持“物尽其用”的原则,尊重自然规律,摒弃奢华浪费的生活方式。
他们努力工作,节约使用粮食、水源等资源,充分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这种理念的传承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
此外,勤俭节约的重要品质还在于培养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
勤劳和节俭的实践需要一定的毅力和坚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节制,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质。
勤俭节约培养了人们的责任感、自律性和节制力,使他们更加懂得珍惜拥有的资源和成果。
在家庭教育中,勤俭节约也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
为了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强勤俭节约教育的普及和深化,将其纳入课程体系中,培养学生合理消费和节约使用资源的意识。
其次,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节能减排,推动可持续发展,引导社会向勤俭节约的方向发展。
此外,媒体和社会组织也应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信息传递,传递勤俭节约的理念和实践,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勤俭节约作为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品质,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节俭精神,也有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古人崇尚俭朴的故事
古人崇尚俭朴的故事崇尚俭朴、反对奢华、艰苦奋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
1、朱元璋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2、季文子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
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
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
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3、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崇尚俭朴的意思
崇尚俭朴的意思崇尚俭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美德,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自古以来,崇尚俭朴的思想被古人所重视,无论是对古籍中的文字还是对古代道德修养,传统文化中都贯穿着“崇尚俭朴”的思想。
“崇尚俭朴”并不意味着一味守财节用,而是指一种追求节俭、朴素、低调的生活态度。
崇尚俭朴,不仅仅表现在物质的运用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思想上:不虚浮、不浮华、不色于墨,从精神上对待贫贱。
这种追求俭朴生活的态度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在当代社会中保存下来,同时又能够承载着真正的价值观,并在精神上赋予他们深厚的意义。
俭朴并不表示平凡普通,而是指一种节俭自律、低调善良、不浮华虚伪、以心灵取代物质的生活态度。
其实,从尊重节俭开始,可以从自己做起,节约资源,用尽最简单的办法达到目的。
开会的时候可以尽量减少纸张的使用,到超市购买日常用品的时候也可以结合费用和质量进行选择,避免浪费金钱、时间甚至物力资源。
此外,还可以在日常生活的事务处理中秉持简约;例如:在购买衣服时选择简单耐用的款式,在处理文件时采取简捷方式,在用餐时制定适当指标。
现代社会中,很多人把俭朴理解为节约物质资源,但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表达:尊重贫贱。
即使在今天,那些以俭朴著称,朝古地仰头、谦卑自重的人也仍然存在,他们沦为庶民,但仍是正直正义的守护者,因此也遵循着“俭朴生活”的原则。
俭朴,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文化精神,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价值观。
崇尚俭朴,意味着尊重节俭,拒绝奢侈,以“少有即宝”的生活态度,弥补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荡起拒绝粗鲁、拒绝不公,追求节约、安居乐业的良好境界。
贯彻“崇尚俭朴”的思想,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形成一种与时俱进的现代文明,做到“少花钱,脚踏实地”;既在物质上节俭合理,也在精神上追求俭朴、清新、朴素的生活方式。
不管面对的是抽象的文字,还是贴近生活的实践,我们实际活动中都要彰显传统文化中的“崇尚俭朴”精神。
只有礼让节俭,才能继续传承中华文明,让俭朴之美走遍天下!。
勤俭节约永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勤俭节约永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者:cyxcsq于2013-03-02 19:16 发表只看该作者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勤俭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这两个字。
就是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
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古人提倡勤俭节约,对于抑制统治阶级的奢侈、浪费有着积极的意义。
勤俭节约也是发展中国家尽快实现现代化和富强的必由之路。
建国以来的发展实践充分说明了“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一旦兴起浪费、奢靡之风,则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毛泽东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预言:“要使中国富起来,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几十年后也需要勤俭的原则”。
邓小平针对生产建设中的贪污、浪费之风,曾严肃地指出:“如果我们党不严重关注,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
”可以说,勤俭节约是现代财政监督的思想根源。
以史为鉴,警钟长鸣,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的祖先,在从前的艰苦生活中,学会了勤俭节约,以他们为榜样,勤俭节约便成了我们中华人民的美德传统。
随着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俭的优良传统丢了。
当前社会随意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
在这些不良现象中,“大款”、“公款”充当了主要角色。
这种社会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现今的物质生活日趋富足,但这不是挥霍浪费的理由。
钱财花了固然可以再挣,但有些资源耗尽了却不可再生。
在遭遇“煤荒”、“油荒”之后,我们感受到了资源短缺所带来的不便。
在资源相对匮乏和人口众多的社会背景下,提倡勤俭已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要求,而是每个公民必须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
崇俭戒奢道教发言稿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探讨崇俭戒奢这一重要议题,这是道教传承和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此,我代表道教界,就崇俭戒奢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崇俭戒奢是道教的传统美德道教作为我国本土宗教,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道教倡导崇俭戒奢,强调节俭、朴素的信仰生活。
道教经典《道德经》中就有“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教诲,提倡人们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富足。
二、崇俭戒奢是道教修行的基石道教修行旨在使人达到身心和谐、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崇俭戒奢正是这一境界的基石。
在修行过程中,我们要破除对物质享受的贪念,以淡泊的心态面对生活,专注于内心的修炼,从而实现内性圆明的境界。
三、崇俭戒奢是道教社会责任的体现道教作为宗教,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更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崇俭戒奢,有利于倡导社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在当前社会,贪大求奢、铺张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我们道教界有责任倡导节俭、朴素的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四、崇俭戒奢是道教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
道教要适应时代发展,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弘扬崇俭戒奢的传统美德。
这有利于提升道教的社会形象,增强道教的生命力。
为了更好地践行崇俭戒奢,我提出以下建议:1. 深入挖掘道教经典中关于崇俭戒奢的内容,加强道教教义的研究和传播。
2. 结合道教修行实践,倡导简朴、自律的生活方式。
3. 加强道教与社会的互动,发挥道教在倡导节俭、抵制奢靡之风中的作用。
4.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崇俭戒奢。
各位同仁,崇俭戒奢是道教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肩负的社会责任。
让我们共同努力,弘扬道教崇俭戒奢的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道教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崇俭戒奢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华夏美德
《韩非子》
7、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8、 侈而惰者贫,而而俭者富。
诸子百家
9、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10、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11、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12、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
——《礼记》 13、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
《左传》
14、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15、节而于内,而树德于外。 16、侈将以其而毙。
35、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小窗幽记·集灵篇》
36、节俭朴素,人之美德;
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明)薛瑄《读书录》
崇俭戒奢· 传承千年的华夏美德
37、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 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清)曾国藩
38、俭之四益——养德、养寿、养神、 养气。 ——(清)高拱京
崇俭戒奢· 传承千年的华夏美德
2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唐)魏征
2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
2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24、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唐)白居易《草茫茫》
司马光
25、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双。
——(宋)王安而
崇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奢· 传承千年的华夏美德
31、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 靡。 ——(南宋)陆游《放翁家训》
32、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
之以读书。
——《围炉夜话》
33、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元・白朴
戒奢崇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戒奢崇俭的文言文原文大家是否了解?如何做好翻译呢?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分享戒奢崇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吧!戒奢崇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能者劳而文化教育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译文】:奢侈无度的人财富再多也感到不够用,这怎么比得上虽然贫穷却生活节俭而感到满足的人呢;有才干的人假如由于心力交瘁而招致大众怨恨,哪里比得上笨拙的人由于安闲无事而就能保全纯真本性。
【注解】:劳而府怨:劳苦而怨谤集身。
逸而全真:安闲而能保全本性,本为道家语,因为道家把完美无缺的人称为真人。
【赏析】:任何事都是相对的,不以相对的观点看待事物往往会走向绝对,而把事物固定化,一成不变。
像钱财于现代生活,不可或缺但以之为生活的全部就走向了极端。
生活奢侈的人,无论有多少财产,到头来也都挥霍精光,表面看来他好像很快乐,其实他内心常感不满足,因为他的财产越多欲望越强,可见人的欲望有如永远填不满的沟整。
反之一个生活节俭的人,他们平日能量入为出,虽然并非富有,但是在金钱上从来没有感到不足,因此在欲望上也就没有非分之想,平平安安过个极快乐的日子。
生活上要有知足感,工作中要讲究方法。
不能因为自己有多方面的才能便事必亲躬,处处亲劳,结果可能会招致怨恨还办不好事情。
对于一般人而言,能而劳,可能就压抑了别人的才能,使别人无从表现:如果是当权者,其能不应表现在自己如何亲为上,而在于怎样组织、管理,使每个人都可显其所能。
而且,任何矛盾的出现是因为事做了,局面活了,矛盾便开始出现了;一潭死水时人们心意相对稳定。
那么谁做谁就成了矛盾中心,不集怨而何?闲者置身局外当然会有时间去评头论足了。
所以能应是相对的,个人的能不可能包容大家的能。
做事前理应先看看想想。
古人崇俭戒奢轶事汉文帝“露台惜费”明代张居正著《帝鉴图说》载,汉文帝曾想建造一座露台,他先召集工匠们计算工程费用,大约需要一百两黄金。
汉文帝说:“一百两黄金是中等民户十家的产业所值,我承继着先帝的宫室,经常害怕自己无德行而辱没了先帝的英灵,为什么还要修这座露台呢!”随即放弃了这一计划。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俭戒奢的传统美德 作文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俭戒奢的传统美德作文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作文1勤俭节约是一种众所周知的美德,我们要保持这种美德。
从小我妈就告诉我,要懂得节约,节约是福。
我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妈妈小的时候,那时家家户户都分山头与田地,是真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每日里,他们的任务就是去山上锄草,去田里种菜,到了秋收的时节就是他们最忙的时节。
在他们看来,食物至关重要。
那时候,人们不愿意浪费餐桌上的一粒米。
勤俭节约是他们每个人当时用实际行动证明的四个字。
妈妈说,有一天晚上,他们一家人从异地回家,桌上摆了冬瓜、茄子等素菜。
那时候的米不像现在这么白,还掺了很多稻壳。
那天晚上,他们一个接一个进入座位后,晚餐开始了。
然而,在去吃饭的路上,有人因为吃得太快,把一个小球洒在了地上。
但那时候他们以食为天,弯腰捡起来,吹一吹,这个饭团又进了嘴里。
那时的人们也秉承着勤俭节约的作风,一直都坚持着这一种美德。
如今,社会发展了,我们有了杂交水稻,有了大棚菜,人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没有之前那样的愁吃愁穿,现在的我们是真的幸福。
可是如今不愁吃穿的我们,也要懂得勤俭节约,我们能过上如今幸福的好日子,是先辈们用汗水争取来的。
现在的我们也要勤俭节约,就从我们的身边做起,这一良好中国传统美德,我们要铭记于心,实干于行。
有一段时间,周围的人们都在提倡光盘行动,这一种行动就是我们节约粮食的行动。
我们不仅要懂得节约,更要勤俭持家。
勤俭节约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作文2同学们,“勤俭节约”大家个个都会说,可你们真的能做得到吗?勤俭节约就是生活俭朴,珍惜劳动成果,不奢侈腐化,不铺张浪费。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优良作风,它对个人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毛泽东主席就是勤俭节约的模范,毛主席一生从不忘节约,一条毛巾用了几年,一件衣服坏了补,补了坏,简直是布丁加布丁,他都舍不得扔。
而我们呢?一天就有10元、5元的零花钱,却从不知道储蓄,小吃店便成了我们下课经常光顾的地方,那些可乐、小飞机便成了我们这些上课开小差的“理由”了。
崇俭戒奢的意思
崇俭戒奢的意思“崇俭戒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崇俭”就是要节约资源、爱惜资源、反对浪费。
“戒奢”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欲望,对物质、金钱等方面的追求要有节制。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中就警示要高度重视“勤俭破奢”的重要性:“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认为“勤俭”和“破奢”关系到国家兴亡,小到家庭,大到邦国,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崇俭戒奢”理念也体现在基督教的教义和传统中。
基督教认为人类是地球的管理者,要求“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
”护理地球和自然是人类的基本职责,它要求人类努力维护地球的生态,维护自然的生长和积累,保护生物多样性。
节约资源就是减少对自然的掠夺与破坏,尊重自然的自我循环。
自然秩序遭到破坏,自然的循环规律被打破,将给生活于其中的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
节约粮食、节约资源是在参与维护我们所生存的地球,保护全人类的家园。
基督教讲“爱人如己”。
爱人如己要求不能无视邻舍的困境,更不能无视人类的整体生存危机。
每浪费一粒粮食,都在加深粮食危机,令原本生活困苦的人更加艰难。
基督教认为,爱人如己,就要切切实实照顾他人的日常需求,因此,任何人如果物质有余、粮食有剩,不要糟蹋,“要把你的饼分给饥饿的人,将漂流的穷人接到你家中,见赤身的给他衣服遮体”。
也就是说,要节约粮食,以爱的精神照顾他人,克服人类的生存危机。
“崇俭戒奢”是基督教的信仰核心对象——耶稣基督的生活方式。
耶稣基督在名不见经传的拿撒勒小城成长,清心舍己,荣神益人,勤俭节约,过着木匠的生活。
他反对奢华,爱人如己,常常关心、医治身边有疾病的人们。
耶稣提醒跟随他的门徒说:“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
免得有糟蹋的。
”耶稣的言传身教为节约粮食、反对奢华生活,树立了榜样。
“崇俭戒奢”也是使徒保罗的教导。
保罗在《加拉太书》说到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
“节制”就要不贪图虚名,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反对盲目攀比,反对追求排场。
道教崇俭戒奢演讲稿三分钟
道教崇俭戒奢演讲稿三分钟我相信大家都是知道“崇俭戒奢”乃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美德,更是在我们生存的社会中广为流传。
我们时常都是会听到家长在记账算钱,平时更是会在打折季的时候去抢购更多的优惠商品,还有更多更多的行为都是为了节省家庭的开支,为整个家庭创造更多的精彩与活力。
但是节约并不完全都是家长的事情,而身为学生的所有人更是应该要多多考虑这些方面。
在平时我们遇到喜欢的玩具时,妈妈可能会因为价格过高而不愿意出钱买回家,我们更是会因为妈妈的一些降价行为而认为妈妈非常的抠门,但是这一切都是在秉持着“勤俭节约”的优秀品德。
当然作为学生的我们更是不能缺少这样的美德。
我们每天所食用的米饭、蔬菜、肉类。
甚至我们穿的衣服,所使用的文具,这一切的一切都来得十分的不易,更是耗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所以更是需要我们怀着珍惜的心,更是要将其做到“物尽其用”,如此才能够真正的达到了资源的使用,也就正好得让我们变得较为勤俭节约。
现在的我们还为真正的踏足社会,更是不知道钱财的来之不易,我们只会一味地向着父母索求,就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其实我们身为学生,能够在勤俭节约上面做出的努力还是有很多的。
对于我们的文具,能用的就尽量用,不要因为用太久了,或是不喜欢了就扔掉;对于玩具类,我们更是长大了,要将心思放在学习上了,就不要再在玩具上去费钱了;平时妈妈做的饭菜,食堂的饭菜都是应该要吃光光,这样才不浪费;还有在生活上的。
随手关灯,随手关水龙头,甚至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都是在做到“勤俭节约”,更是在将我们所拥有的传统美德更好的传扬出去。
对于父母平时给我们的那些零花钱,也都是要他们在工作上非常艰辛的赚来的,我们更是应该不能够随意浪费,更是要将多余的存起来,养成非常好的存钱习惯,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拿出来使用。
勤俭节约不是抠门,更不是一种小气,是整个社会都在倡导的良好品格,所以身为学生的我们更是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将勤俭节约这样的良好风气带领起来,让我们都可以居住在非常幸福开心的环境中。
崇俭抑奢的当代意义
崇俭抑奢的当代意义崇俭抑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俭不仅对个人身心健康有益,而且对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关系国家兴亡,正所谓“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当前,我国消费生活的主流是正常合理的,但也有少数人大搞奢侈炫耀消费。
几十万元的“豪宴”屡见不鲜;天价手表、豪华汽车热销不衰。
还有的地方热衷于搞过度超前的各种“大工程”,无节制地提高办公设施标准。
这些现象和做法,既浪费宝贵资源,又影响社会风气,危害甚大。
奢靡之风日盛,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思想根源来看,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受封建残余思想和西方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影响,生活上讲排场、比阔气,及时行乐,追求物质上的满足。
二是混淆了正常消费与奢侈消费,对节俭存在的片面认识,认为节俭会抑制消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其实,这是误解了节俭的真正含义,正常消费才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奢侈消费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节俭并不是否定和排斥正常消费,而是反对和避免奢侈消费。
许多的事实表明,奢侈消费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历史上,少数封建帝王就是因为骄奢淫逸而短命早夭。
其次,奢侈消费必然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背道而驰的。
也不利于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从而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作为发展中国家,还有不少低收入群众,任由奢侈消费之风蔓延,会对社会风气带来不良影响,扩大阶级分化,造成社会的不和谐。
第四,影响社会文明进步。
奢侈消费之风必然导致物欲横流,诱使一些人为牟利而不择手段甚至违法犯罪,进而危及社会文明进步。
崇俭抑奢,形成“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时代新风,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人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勤俭节约的意义和作用,真正认识奢侈消费的危害。
崇俭黜奢一向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崇俭黜奢一向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甚至十七大报告仍强调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决定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勤俭节约的传统不能丢。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显示“中国正迈进奢侈品时代”[1]。
根据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2005 年9 月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目前,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额已达20多亿美元,占全球销售额的12%,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
预计到2015 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年销售额将达115 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量的29%,其规模仅次于日本。
在全球奢侈品消费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旺盛”使得国际奢侈品行业惊呼,中国可能挽救世界奢侈品行业,“成为奢侈品牌的下一根救命稻草”。
在此情况下,对于中国奢侈品时代的到来,国人是欢声雀跃呢,还是视之为洪水猛兽,欲堵而后快呢?一、何为奢侈品奢侈品( L u x u r y ) 在拉丁语中的原意是“闪闪发光的东西”。
与商品结合,就变成高贵、顶级、完美、个性的象征。
在国际上,“奢侈品一般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惜等特点的消费品”[2]。
从经济学上讲,奢侈品指价值与质量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3] 即奢侈品的质量和价格都是同类产品中最高的,但价格超出普通消费品的幅度远远高于质量超出的幅度。
从营销学角度看,奢侈品指无形价值与有形价值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4] 功能以外符号要素的价值才是奢侈品价格高昂的真正原因。
以上不同学科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奢侈品采取了不同定义,但是奢侈品的内涵和外延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是不同的,必须结合具体的时代语境理解奢侈品才有意义。
对奢侈品的历史由来以及奢侈品消费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与发挥的作用等做出系统、全面论述的当数美国著名学者克里斯托弗·贝里。
旅行节约,崇俭戒奢为题3千字左右的好文章
旅行节约,崇俭戒奢为题3千字左右的好文章勤俭就是勤劳节俭,包括努力工作和节约用度两个重要方面。
我国自古就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家的美德,《尚书》说:”惟日孜孜 ,无敢逸豫”。
《左传》引古语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周易》提出: "俭德辟难”之说,《墨子》有: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
古人认为能否做到勤俭,是关系到生存败亡的大事,不可轻忽。
在现在社会,经济增长和物质消费的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勤俭作为一种美德,作为一种工作态度、生活作风或治国方针,还是要大力提倡的。
有许多的历史人物都以勤俭来修身,他们不仅在国家事业上勤劳,而且在家庭生活上也非常节俭。
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如尧特别关心民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是自己的过错。
而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
正是由于尧在事业上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爱戴,成为-位圣贤。
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也把节俭作为自己的生活习惯,以节俭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他在生活上坚决反对奢侈浪费。
有一年,他被贬黄州,俸禄减少,这给生活上带来了诸多不便。
为了渡过困境,它不仅辞退了身边所有的仆人,而且自己更加节俭,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完整详细的开支计划,把所有的收入和手边的钱都集中起来,然后将这些钱分成十二份,每月一份,每份又平均分成三十份,每天只用一份。
他就是这样“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度过了难关。
”君子以俭德辟难”,苏东坡就是这样做的。
奢侈浪费小到足以破坏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大到足以灭亡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
自古就有许多帝王在刚开始创业时,以勤俭修身,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但后来他们逐渐放弃了勤俭而一味的追求安逸享乐,结果招致了自己的灭亡。
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
但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每天在宫廷上用重金请人表演,演得好,用重金封赏,并且整天大肆兴建乐宫,乐队,造成黄金流失,最终导致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
宗教的宗俭戒奢的心德体会1500字
宗教的宗俭戒奢的心德体会1500字各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合发出《关于崇俭戒奢的共同倡议》,我认真学习后,深感这份倡议非常及时、重要。
一贯俭朴者学习之,可笃志加勉,有贪奢之习者学习之,知俭之益、奢之害,亦当回心改过,守正向善。
这份倡议,对于佛教界塑造正面形象、巩固道心、道风,提升良好教风、学风,深入推进新时代宗教中国化,都有着不可小视的影响。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草茫茫》一诗中说:“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近代高僧弘一法师在《格言别录》中说:“轻而多取,吾宁寡而俭用。
”崇俭戒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佛教的优良传统。
以下,我结合佛教经典及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关“崇俭戒奢”的论述,以及高僧大德、古圣先贤“崇俭戒奢”的典范,反思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享本人学习、思考、落实“崇俭戒奢”的一些感悟与措施。
少欲知足,惜福节俭,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一直贯穿着佛教的教义和历史。
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后,认为不向外求、少欲知足,不沉溺于财、色、名、食、睡等五欲,才能不迷失本心,才能解脱生死。
佛陀劝勉弟子身穿粪扫衣,乞食千家饭,培福积德,破除执着。
后来,“不坐高广大床”等节俭要求,被写入了戒律。
《佛祖历代通载》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其为人也,清俭而寡欲,慈惠而爱物”。
佛弟子当中,大迦叶尊者少欲知足,“苦行第一”。
佛教经典中有大量关于“崇俭戒奢”的论述,比如:《长阿含经》云:“郁陀夷,汝当观世尊少欲知足。
今我有大神力,有大威德,而少欲知足,不乐在欲。
”《中阿含经》中说:“见灾患知足,节俭用财物。
”《佛说遗教经》云︰“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
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大宝积经》:“嗜欲饕餮,善能节俭。
”《佛所行赞经》中说:“资生具虽陋,知足故常安。
不知足之人,虽得生天乐,以不知足故,苦火常烧心。
”《般泥洹经》中说:“佛告诸华氏,智者居家,恭俭节用。
”《华严经疏》中说:“持财以俭,持众以信,持安以不憍,持力以不奢。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唐代的李商隐在《咏史》中提到:“历览先贤与国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意思是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由此可见,节约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那是我五岁的时候,一天妈妈说:“从现在开始你要学着自己盛饭。
”可当我盛饭的时候,一不小心,掉了一大块米饭在灶台上,妈妈看见了立刻说到:“赶紧把米饭拨到碗里去,要知道每一粒米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耕种出来的,不可以浪费。
在非洲还有很多小朋友都吃不饱饭呢!”我把这句话深深的记在脑子里。
要知道我们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如果每人节约一粒米,就有三十亿粒米了。
勤俭节约应从我们小学生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从一粒米、一滴水、一张纸做起。
例如去饭馆吃饭,吃不完的饭菜可以用袋子打包回去,随手关闭电灯,用淘水水浇花等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地球更加健康美丽。
热爱劳动,戒奢尚俭
热爱劳动,戒奢尚俭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
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这一切先辈的谆谆教诲无不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只有热爱劳动,戒奢尚俭,人民生活水平才会提高,国家经济水平才能上升。
那我们为什么要热爱劳动,戒奢尚俭呢?首先,从传统道德看,热爱劳动,戒奢尚俭是一种民族精神,是华夏人民经过上下五千年所得出的真知灼见,是炎黄子孙最引为自豪的优良传统。
在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由此可见,这种经历了多年千锤百炼的品质已渗透入每一个中华人民的骨子里,而作为一个帝王,朱元璋的这种行为也足以令我们肃然起敬。
其次,从国情看,我们国家还处在生产力水平总体较低,经济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艰苦创业。
为能够迅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只能够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大力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依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高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不断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因此,需要发扬俭朴的精神,节约资源,创造财富。
如果背离了这个原则,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欣欣向荣只能成为空谈。
即使将来国家富裕了,俭朴的美德我们也不能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俭黜奢一向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甚至十七大报告仍强调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决定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勤俭节约的传统不能丢。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显示“中国正迈进奢侈品时代”[1]。
根据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2005 年9 月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目前,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额已达20多亿美元,占全球销售额的12%,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
预计到2015 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年销售额将达115 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量的29%,其规模仅次于日本。
在全球奢侈品消费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旺盛”使得国际奢侈品行业惊呼,中国可能挽救世界奢侈品行业,“成为奢侈品牌的下一根救命稻草”。
在此情况下,对于中国奢侈品时代的到来,国人是欢声雀跃呢,还是视之为洪水猛兽,欲堵而后快呢?一、何为奢侈品奢侈品( L u x u r y ) 在拉丁语中的原意是“闪闪发光的东西”。
与商品结合,就变成高贵、顶级、完美、个性的象征。
在国际上,“奢侈品一般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惜等特点的消费品”[2]。
从经济学上讲,奢侈品指价值与质量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3] 即奢侈品的质量和价格都是同类产品中最高的,但价格超出普通消费品的幅度远远高于质量超出的幅度。
从营销学角度看,奢侈品指无形价值与有形价值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4] 功能以外符号要素的价值才是奢侈品价格高昂的真正原因。
以上不同学科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奢侈品采取了不同定义,但是奢侈品的内涵和外延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是不同的,必须结合具体的时代语境理解奢侈品才有意义。
对奢侈品的历史由来以及奢侈品消费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与发挥的作用等做出系统、全面论述的当数美国著名学者克里斯托弗·贝里。
他考察了奢侈概念的历史流变,将奢侈品定义为“那些可以轻易并毫无痛苦地被替代的物品,因为对它们的欲望没有那么强烈”[5]。
为了明确说明什么是奢侈品,克里斯托弗·贝里对奢侈品的特性展开了详尽论述。
他认为奢侈品具有精美、享乐、暂时性和“多余”四个方面的特性。
所谓精美是指奢侈品的质量是美轮美奂的,能唤起人对其品质无穷尽的追求欲望。
奢侈品除了精美之外,还必须具有享乐的特性,能带给人愉悦的享受。
奢侈品暂时性的特点意味着奢侈品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动态变化的。
一旦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改进,打破了奢侈品的自然、技术和资源限制,曾经的奢侈品就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奢侈品“多余”的特性意味着奢侈品可以被轻易替代,正因为奢侈品不是必需品,不为人强烈欲求,因而是拥有它感觉不错,但是不拥有也不会感觉痛苦、难以忍受的物品。
由此可见,克里斯托弗·贝里是从必需品的对立面来定义奢侈品。
具体说来,必需品无所谓精美、享乐,但是必不可少,是用来满足一个社会定义的普遍和客观需要的物品,而奢侈品则是品质精美、带给人享受,可以被轻易取代,并非必不可少的物品。
两者的共性在于,通过对两者的满足来完成社会定义的合格公民的培育过程,以便于个体能参与社会和建造社会,只不过奢侈品消费是建立在基本需要满足之后追求更多的文化、社会意义的过程。
由于他主要运用“必需品—奢侈品”二分法范畴,即主要采取“理想类型”法来定义奢侈品和考察奢侈品的发展演变历史,因此他对奢侈品的定义更多是广义上的。
依据克里斯托弗·贝里定义的奢侈品的特性,即根据物品的精美程度和带给我们享受或享乐的程度以及能否被轻易取代的程度,我们可以将所有的物品置于从必需品、一般品牌物品、新奢侈品或趋优物品到顶尖奢侈品的物品谱系中,如图1 所示。
所谓必需品,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所必须拥有的那部分物品,通常是指那些可以满足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等方面需求的产品。
[6] 必需品不仅反映了人的基本普遍的客观需要,而且是特定社会设定的人类生存状态必须具备、无法回避的必要条件。
一般品牌物品是指品质较精美,能带给人一定程度的享受,价格优惠,能为大众拥有的物品。
新奢侈品最初来源于波士顿咨询公司的Michael J.Silverstein 等于2003 年关注并开始研究的消费新发现。
他主要针对美国的中高档市场(其消费对象主要是中产阶级)提出了“趋优消费”这一新的奢侈消费概念,认为趋优消费的对象即新奢侈品的价格既不像传统奢侈品那么高不可攀,而且可在关爱自己、人际交流、探索世界、表现个性这四个方面给消费者带来情感满足。
基于此,他将“新奢侈品”定义为这样一类产品和服务,它们相比于同类商品中的其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好、品位更高,也更让消费者们心驰神往,这些商品价格不菲,但是也不至于昂贵得让人可望而不可即。
[7] 因此,新奢侈品填补了传统奢侈品与普通商品之间所存在的断层,它们在大众与顶级之间的市场上占据了一个最有效的击球点:质量优于大众产品,但是定价却低于传统奢侈品,满足了更大数量消费者对于奢侈品的需求。
[8] 顶尖奢侈品是和新奢侈品相对的传统奢侈品,正如艾莫利大学法律历史研究员Charles J.Reid 定义的,“这类商品有95% 是专门提供给金字塔顶端人士使用的,也就是只有5% 的金字塔顶端消费者负担得起的商品或服务”[9]。
当然,从必需品到顶尖奢侈品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在实际生活中将奢侈品与必需品清楚地区分开来是不可能的。
生活越富足,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越高,两者的界限越模糊”[10]。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将奢侈品定义为用来满足生活基本需求之外的那些品质精美、价格高昂,能够用来满足休闲、享受等方面需求的高档和中高档物品,在外延上既包括处于消费类产品金字塔尖的传统奢侈品,又包括质优、价高、能够批量生产、工艺上乘的新奢侈品。
这是因为目前大部分奢侈品生产厂家除了生产顶尖奢侈品之外,也以趋优消费作为其主要发展战略,其产品线配置充分说明了这点,如奔驰汽车在过去10 年中大幅度改变,丰富了他们产品线的配置,其初级c 级双门厢轿车的价格已经持续下降,在中国最便宜的奔驰汽车也不到40 万元。
尽管趋优奢侈品或新奢侈品概念的引进扩大和丰富了传统奢侈品的内涵和外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西方社会“奢侈平民化”的到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奢侈品不再是稀缺或有限的。
新奢侈品毕竟不是大众消费品,其针对的是中产阶级及以上群体,这说明新奢侈品再批量生产也不会批量到为大众拥有的程度,其价格壁垒注定要把大众排除在外。
一旦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奢侈品成为大众生活必需品,中产阶级及以上阶层就会激发对奢侈品的深层品质改进或精美要求来推动新的奢侈品的产生,以便使他们与下层阶级区分开来。
二、谁在消费奢侈品据安永报告,“据中国品牌策略协会称,中国有l .75 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各种品牌的奢侈品,占总人口的13.5%。
其中有1000 万- 1300 万人是活跃的奢侈品购买者”。
到2015 年,根据摩根士丹利的估计,当人均收入达到2500 美元之后,奢侈品的消费将急剧上升,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将达到1.6 亿。
到底是哪些群体在消费奢侈品?他们出于怎样的消费动机呢?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少学者已经作了有益的探讨,通过梳理他们的研究,可以发现奢侈品消费群体具有如下特征:1. 中国奢侈品市场处于初期阶段安永报告指出,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在中国奢侈品消费大多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低档个人用品上。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群体更重产品,而非体验。
奢侈品市场较为成熟的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消费量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是个人用奢侈品,而后期逐步由具体的奢侈商品转而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和体验。
这说明不管是在消费的具体形态上,还是在消费的理性上(欧美国家的居民往往会花费其收入的4% 在奢侈品上,而中国的消费群体往往会把40% 收入用于购买奢侈品,有些甚至负债),中国还处于奢侈品消费的初期,远未为“奢侈品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2. 年轻化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显示,目前中国奢侈品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30 - 50 岁,这一年龄段的消费者大都接受了较好的学校教育,月收入在5000 至1 万元之间,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
他们思想活跃而超前,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消费,有迫切的欲望来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品位。
万事达卡亚太地区奢侈品市场报告指出,到2016 年,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的奢侈品消费额将达到589 亿美元,其中年轻富裕族奢侈品消费额将达到334 亿美元,成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主力。
中国品牌战略协会杨清山秘书长认为,年轻富裕族构成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新成长起来的一批年龄在三四十岁的中产阶级处于财富的成长暴发期,他们思想活跃而超前,有迫切的欲求来表白自己的成功,奢侈品牌可以很好地直接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
3. 阶层化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要群体是富裕群体和中产阶层。
[11] 中国品牌战略协会秘书长杨清山认为,除了一小部分大老板乃至百万以上级别的“真正的富人”在消费奢侈品之外,中国( 新) 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实际上是以白领乃至金领为主的中产阶级。
一般而言,富裕群体是顶尖奢侈品的购买群体,而中产阶级则是新奢侈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如图1 所示。
据奢侈品展会主办方介绍,顶级奢侈品买家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胡润百富榜和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上榜富豪;二是身价千万元以上的“隐形富豪”;三是具有非常高消费能力的金领一族,主要是外企老板和私营业主。
[12] 从一定程度上讲,中产阶级是新奢侈品的主要目标群体和消费对象。
“中产阶级的成长和壮大为新奢侈品的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而新奢侈品在品牌形象及个性方面的优势又充分满足了中产阶级对于高层次消费的需求。
毫不夸张地说,新奢侈品消费正在成为中国新兴的中产阶级与生俱来的需求。
”[13]在论述购买奢侈品的动机时,不少学者已经做了有意义的探讨,其中朱晓辉、卢泰宏借鉴Vigneron、Franck and Lester w.Johnson 的研究结果非常具有代表性,[14] 其他学者的研究几乎就是对他的研究发现的修修补补。
他运用定性研究方法,从社会层面和个体层面提出了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模型:社会性奢侈品消费动机包括炫耀、从众、社交、身份象征;个人性奢侈品消费动机包括品质、享乐和自我赠礼。
普遍来说,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消费心态仍以“显示身份”为主,消费者属于“商品驱动型消费”类型;而在奢侈品市场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消费者偏爱“体验驱动型消费”,追求能够放松压力的舒适假期或者高品质的服务。
[15]笔者通过对奢侈品消费群体进行大量访谈,发现这些群体除了具备以上共同的消费动机之外,依据他们本身拥有的资本情况,在消费动机和消费行为还是存在明显差异,也就是说布尔迪厄刻画的西方社会的阶级区隔现象在中国已经出现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