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

合集下载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一、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经济思想、经济学的起源与初步发展、经济学的现代化以及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古代经济思想古代经济思想是经济学发展的起点。

在古代,人们对经济活动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和总结。

例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来源。

古印度的孟子也提出了分工与合作的观点,认为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三、经济学的起源与初步发展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

亚当·斯密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放任的经济观点,主张市场的自由竞争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此后,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渐发展起来。

19世纪末,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对经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经济学的现代化20世纪是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模型,为经济学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其中,凯恩斯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调节总需求来干预经济活动,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五、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经济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经济学: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经济学将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经济学家将研究如何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2. 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因素。

未来,经济学家将更加关注人的行为和心理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更准确地预测和解释经济现象。

3. 数量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与数学的交叉学科,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现象。

未来,经济学家将继续深化对数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以提高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pt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pt
位。环境经济的发展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 前提;同时没有一定数量,质量和结构的 人口存在,环境经济系统同样不能发展。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pt
2.环境要素 (1)物理系统 (2)生物系统 (3)社会经济系统 3.科技与信息要素
技术通过人化和物化的形式在环境系统 和经济系统的结合中对其中的物质、能量和 信息的交换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信息的充 分和流动,可以使得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之 间相互关联达到协同运动。
指所有权主体拥有的对物的受益权。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pt
二、资源产权的性质 (一)资源产权的价值性 (二)资源产权的可分割性 (三)资源产权的历史延续性 (四)资源产权的国际分配性 (五)资源产权的经济性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pt
第三节 资源产权基本模式
一、设置资源产权制度的原则 1、必须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系 2、必须考虑到国家宏观方面的情况 3、私有产权与公有产权需要清晰界定 4、选择产权制度必须结合资源本身的特点 5、单纯的公、私有产权都应当避免 6、产权制度需要不断完善
• 长期以来,自然环境作为典型的公共品 可以无偿使用,在经济活动中没有考虑对地 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长期影响。然而地球资源 是有限的,环境使用的无偿性必导致资源数 量的下降,这将反过来制约人们的生产和生 活,产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pt
第二节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一、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 • 1.人口要素 • 在环境经济系统中,人口要素居于主体地
力量 (2)经济、技术力量通过自然规律发挥作用 (3)经济技术投入参与了自然物质循环 2.工业物流向自然物流的回归 3.生产和生活消费物流向自然物流的回归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pt

环境经济学与绿色发展

环境经济学与绿色发展

环境经济学与绿色发展在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环境经济学则是一门有关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

在这个不断发展的时代,环境经济学以其独特的角度,正在为绿色发展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

环境经济学的出现源于对环境污染的日益严峻的认识。

在传统经济学中,环境是被看作是外部性,或是市场失败所导致的产物。

因此,环境问题也一直被忽视。

但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环境破坏问题也愈演愈烈。

这时,人们意识到研究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也就诞生了环境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是有关经济学中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学科,它探讨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污染治理的经济效益。

这门学科将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增长的问题作联合考察。

环境经济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污染权交易机制、环境补偿与环境税收等等。

它所提出的这些理论和机制可以在环保项目和政策制定中得到应用,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绿色发展是一个新型的发展模式。

它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与共生,打破了过去经济增长不当使用环境资源带来的“温室效应”和“短暂繁荣”的问题,使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既是对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要求的高度经济化,也是对资源和环境的高度保护。

这个新型的发展模式符合人类发展的长期利益,自然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环境经济学和绿色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可以为绿色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支持,而绿色发展的实现也需要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环境经济学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有机的,互相促进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整体性。

绿色发展的实现需要遵循可持续性的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者必须实现均衡和协调。

而环境经济学既可以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环保,也可以在环保的基础上推进经济增长。

环境经济学中的污染权交易机制、环境税收等政策与措施,都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发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资源环境经济学》1-18章习题及思考题

《资源环境经济学》1-18章习题及思考题

第7章
资源与环境价值理论
论述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 1、论述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 2、如何评价环境价值 自然资源核算的程序、 3、自然资源核算的程序、方法 4、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意 义
第8章 一般化资源的稀缺与供求原理
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的区别。 1、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的区别。 资源市场供求原理。 2、资源市场供求原理。 储量的概念与资源总量的构成。 3、储量的概念与资源总量的构成。 缓解资源稀缺的路径。 4、缓解资源稀缺的路径。
人口、资源、 第2章 人口、资源、环境与 经济的关系 1、中西方人口理论演变的比较。 中西方人口理论演变的比较。 人口数量控制的经济手段。 2、人口数量控制的经济手段。 人力资本理论演变及启示。 3、人力资本理论演变及启示。 传统经济系统模型经济复合系统的区别。 4、传统经济系统模型经济复合系统的区别。 气候变暖的危害,人类的对策? 5、气候变暖的危害,人类的对策?
第14章 14章
污染防治与控制
什么是库兹涅茨曲线: 1、什么是库兹涅茨曲线: 2、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战略 流动源污染的特点及控制方法? 3、流动源污染的特点及控制方法? 论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4、论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 染的类型及其防治方法? 染的类型及其防治方法?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什么? 5、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什么?保护生物多 样性应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措施? 样性应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措施?
第13章 13章
污染控制手段
污染控制手段选择的标准? 1、污染控制手段选择的标准? 污染控制手段的类型? 2、污染控制手段的类型? 简述排污税的原理、排污收费的作用、 3、简述排污税的原理、排污收费的作用、 排污收费存在的问题。 排污收费存在的问题。 排污权交易的优点、在中国的适应性。 4、排污权交易的优点、在中国的适应性。 中国排污收费的基本政策、原则及成效。 5、中国排污收费的基本政策、原则及成效。

第1章资源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

第1章资源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

四、中国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演变
分为四个阶段
1、古代至新中国成立以前——萌芽与土地经济学 产生
《周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
《齐民要术》: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 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中国古代:形成了以天、地、人的整体系统观看待 人与自然和利用资源的观点。
1949年前,中国的大学中开设过《士地经济学》课 程,引用伊利等人的《土地经济学原理》和后来的 《土地经济学》
五、定义与研究内容
1、含义
含义: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 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配置、 利用、分配和保护等问题的经济学分支 学科。
可定义为: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中资源环 境需求与资源环境供给之间的矛盾过程 中,资源环境在当前和未来的配置及其 实现问题规律的学科。
自然环境具有四种竞争性的用途: 公共消费品的供给者 自然资源的提供者 废弃物的接受者 生命支持系统。 四种功能间相互竞争,同一功能相互竞争。 问题: 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优化配置问题; 研究如何使自然资源与环境在不同用途之间和同一
土地沙化碱化、生物多样性消失等; (4)资源耗竭问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能源资源的耗竭问题; (5)固体废弃物问题等。
从介质上划分环境问题: 大气环境问题 水环境问题 土壤环境问题等。
从地理空间划分环境问题: 地区环境问题 国家环境问题 区域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十大问题:
第1章资源环境经济学的 产生、发展
2021年8月31日星期二
经济学家的定位
曼昆:经济学家:经济科学家、经济工程师。 “经济科学家”任务:主要是做学问,发现经
济规律,提出经济定理、建立经济模型,发表 经济论文,推动经济学科建设,做出理论创新 和知识创新的贡献。其科学成果,可能是基础 的,探索规律的,也许暂时是无用的,但是从 长远看,能推进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引起人 们的启发。可将其归为“科学性贡献”。

第一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源起ppt课件

第一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源起ppt课件
人口、资源与环境 经济学
第一讲 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口、资 源与环境经济学
教学内容
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兴起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讲学习学生应掌握人口、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对象、目标及研 究方法,对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有深入 理解。熟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产生 的背景知识,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只着眼于眼前利 益,而是要追求长期稳定的发展,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 的承载能力。
共同性原则: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 上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文化和价值背景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 责任。
2)微观可操作性原则(社会实践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可再生资源使用原则: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水平要小于或等于其
❖ 传统发展观已经完全不适应当代人口、经济、 社会与资源、环境、 生态之间相互协调和可 持续发展,与它相对立的可持续发展观便应运 而生。
❖ 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 题,而是怎样更持续、更有效发展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这一新发展的言中之意,就是要 求人类调整传统的发展方式,比如生产方式 和消费方式,控制人口的增长并非可持续发 展的目标,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 或途径。实现人类可持续的发展,既需要发 达国家逐步改变其生产和消费方式,而且也 需要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努力。
科技可持续 (手段)
❖ 从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技术属性来解释可持续发展。 运用科学技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在增加 人类福利的同时对资源和环境进行永续性、保护性 的开发和利用,即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 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 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因此,也有人认为可持续 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 系统。

环境经济学经典文献导读

环境经济学经典文献导读

环境经济学经典文献导读摘要:1.环境经济学的概念及意义2.环境经济学的经典文献3.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4.环境经济学的应用案例5.环境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正文: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环境问题与经济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探讨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环境政策的经济影响、企业环境行为的经济激励等。

一、环境经济学的概念及意义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分支,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

它主要关注环境问题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问题的影响。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在于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效的环境政策建议,为企业提供环境友好型的经营策略,为公众提供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权衡思考。

二、环境经济学的经典文献环境经济学的经典文献主要包括以下几篇:1.《环境经济学导论》(Introductory Environmental Economics),作者:彼得·科伊(Peter Coy)2.《环境资源配置与政策》(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作者:丹尼尔·科曼(Daniel Kammen)3.《环境与经济》(Environment and Economy),作者: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4.《环境经济学手册》(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作者:罗杰·斯托(Roger Stowe)等。

这些经典文献为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

三、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通过比较环境政策或环保措施的成本与效益,评估其经济合理性。

2.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通过对环境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以便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

环境经济学的发展与实践

环境经济学的发展与实践

环境经济学的发展与实践环境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相对新的分支,它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经济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环境经济学的发展与实践。

一、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环境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当时,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关注环境问题,提出了一些研究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970年代,随着各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高,环境经济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1980年代,环境经济学的理论研究逐渐趋于成熟,并且开始应用于实践领域。

1990年代,各国政府开始出台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环境经济学的实践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自然资源的经济利用。

通过研究自然资源的经济利用效率,探讨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污染与环境质量的经济效应。

通过研究污染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如何降低污染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3.环境保护政策与环境治理。

通过研究环境保护政策和环境治理的效果,探讨如何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政策,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三、环境经济学的实践案例1.碳排放交易碳排放交易是一种通过购买和销售排放权来降低碳排放的机制。

这种机制可以促进企业减少碳排放,降低环境污染,并且可以通过销售剩余的排放量获得经济效益。

碳排放交易已经在欧盟、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

2.环境税环境税是一种对污染物排放者征收的税,通过对排放者的惩罚,促使企业采取一些环境友好型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环境税已经在德国、荷兰、瑞典等国家得到应用。

3.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一种通过人工或半自然的方式恢复生态环境的措施。

通过生态修复,可以修复因人类活动而造成的生态破坏,改善环境质量。

生态修复已经在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修复项目等得到应用。

四、总结环境经济学的发展与实践,不仅可以促进环境保护,还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资源经济学的发展与应用

环境资源经济学的发展与应用

环境资源经济学的发展与应用一、介绍环境资源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环境和资源问题的经济学分支,以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分析环境和资源的供需状况、价值和效应等,探索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策略,为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二、发展历程环境资源经济学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逐渐兴起,随着全球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日益严重,发展迅速。

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考茨和鲍曼合作发表的关于天然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为环境资源经济学人才的兴起与学科积累奠定了基础。

此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的环境资源经济学家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诸多典型案例如苏格兰钓鱼权私有化,阿拉斯加渔业捕捞权的市场化交易,欧盟碳排放交易等,深刻地证明了环境资源经济学在解决具体问题上的实际价值,也奠定了环境资源经济学在实践领域的地位。

三、理论发展1. 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是在市场经济中,生产和消费所产生的效应对第三方产生的有害或有益影响,这种效应是市场价格不能反映的,造成社会成本和效益的不匹配,因此市场失效。

环境资源经济学在这一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以外部性理论为基础,指导环境污染与资源利用上市场行为的策略,提出了污染税、排放许可证等市场化手段来对环境污染征税,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优化的目的。

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现代经济发展的同时,牢固地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使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发展,达到人类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资源经济学提出了货币价值与非货币价值的概念,继而提出了环境成本、环境负担与市场失败的概念,为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与核算提供了方法和工具。

同时,也在理论上提出了回避边际效益递减,均衡增长、能源等诸多概念和模型以支持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

三、应用领域1. 环境治理环境资源经济学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范畴较广,不仅应用于水体、空气、土壤等污染治理及垃圾处理等领域,也适用于生态保护、物种保护、资源禁止开发等诸多方面,如对环保产业的挖掘,支持运用污染税、排放许可证、环境信用评价和政策激励等措施来实现环境治理的目的。

市场环境下的城市发展与经济学关系

市场环境下的城市发展与经济学关系

市场环境下的城市发展与经济学关系市场环境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于城市的发展与经济学关系而言。

市场环境的变化不仅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影响,也对经济学理论的演化和应用提出了挑战。

本文将探讨市场环境下城市发展与经济学关系的相关问题,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分析与论述。

一、市场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市场环境是指市场中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供求关系、竞争程度、市场规模、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进步等。

这些因素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市场环境的供求关系对城市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当市场需求增加时,城市经济活动得到了推动,从而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相反,当市场需求不足时,城市的经济增长会受到限制。

其次,市场竞争程度也对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会催生创新和进步,激发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这种竞争有助于城市发展,提高了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此外,市场规模也对城市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较大的市场规模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潜在需求,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人才聚集在城市,推动城市的发展。

相反,市场规模较小的城市往往面临着发展的困难。

最后,法律法规和技术进步也是市场环境对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有效的法律法规能够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企业利益,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同时,技术进步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经济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启示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配置与人类行为的学科,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学理论为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首先,城市发展需要科学的资源配置和合理的人类行为。

经济学理论通过研究资源的稀缺性和效用的最大化,指导城市在资源配置时进行合理选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经济学也研究人类行为模式和市场机制,为城市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其次,经济学理论强调市场机制的重要性。

市场是城市经济活动的基础,通过供求关系的调节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生态环境知识:生态学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生态环境知识:生态学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生态环境知识:生态学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环境问题不断浮现。

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点。

而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也在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生态经济学的出现随着环境的恶化,噪音、污染、稀缺资源等问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因此,经济学者开始对生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生态经济学的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集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学提倡的是“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应该达到平衡,要通过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建立生态保护体系,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学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1.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是指为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对因人类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

生态补偿可以是直接的经济补助,也可以是对造成损失的企业和个人实施行政处罚和司法责任。

在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对于优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中国的三江源、黄河源和长江源地区都出台了生态补偿政策,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生态旅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发展迅速,而生态旅游则成为了一种热门的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基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使旅游与环境和谐共存。

生态旅游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文化和环境的保护,为当地百姓提供经济支持。

中国的乡村旅游正是依托生态旅游发展起来的,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提升和乡村振兴。

3.生态工程建设生态工程建设是环境生态保护的一种手段,包括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等。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恢复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降低环境污染。

生态工程建设广泛应用于土地治理、水资源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

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完善

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完善
Re ch u es i he p s i fh so e e tma i im in,a he s m e tme,M a e en io m e e o r e e fe tv o fg r t n a s r n t uruto i wn b n f xm z o i tt a i k vr n ntr s u c s g tef cie c n iu ai o a d t oe s cey t c iv a i z d i tr ss n hewh l o it o a he e m x mie ne e t . Ke y wor ds: nvr n ntle o o is;p o ry s se ;v l e e auain;s sana e de e o me t ta e e io me a c n m c r pe y t m t au v l to u t i bl v l p n ; r d
L U a I Gu ng— ln L o g 一. AN Ye— fng e
( . i h a o a y N c e a d C b l R sac s t e , ic a g G n u hn 3 1 ; 1 J c u nC mp n , i l n o a ee rhI tu s J h n , a s ,C i 7 7 0 n k t n it n a 4 2 a zo U i r t o T c n l y Ma r l S i c n n i e n ol e L n h u , a s ,C ia7 0 5 ) .L n h u u nv s y f e h o g , t a c n ea dE g e r gC l g , a z o G n u hn 3 0 0 e i o e s e i n i e

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愈发突出,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环境经济学应运而生。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致力于提供理论和政策工具,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并保护环境。

一、环境经济学的概念环境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关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

通过研究经济体系对环境的影响,环境经济学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经济手段和政策工具,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二、环境经济学的原理1. 内部化外部性内部化外部性是环境经济学的核心原理之一。

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对除参与者外的其他人或环境产生的影响。

而内部化外部性则是通过经济手段,让经济主体在其行为中考虑到外部性的成本或收益,从而减少负面外部性或增加正面外部性。

2. 污染权交易污染权交易是环境经济学的一项重要工具。

它通过对减排指标进行分配,并允许排放者之间交易减排指标,从而在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之间实现平衡。

3. 自然资源评估环境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自然资源评估。

通过经济学方法,对自然资源进行评估,包括资源的价值、潜在的经济效益、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等因素。

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资源管理政策,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经济学的应用1. 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是环境经济学在实践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它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补偿,鼓励保护者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

这样的机制可以使保护自然环境的行为获得经济回报,从而提高环保的积极性。

2. 可持续城市规划环境经济学也广泛应用于可持续城市规划中。

通过研究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制定可持续城市规划方案,使城市发展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3. 绿色金融与环境投资绿色金融是指将资金投向环境友好型产业或项目的金融活动。

在环境经济学的指导下,绿色金融成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环境经济学为绿色金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支持,促进了环境友好型投资的增长。

《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Environmental Economics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学根源及其矫正方法,理解环境价值构成及各种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理解和掌握不同污染治理政策手段的优缺点及其条件。

— 1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理论框架和方法(如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来理解和探析实际中遇到的环境问题的概念化能力和实际操作技巧,具备环境政策制定和环境价值评估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从事环境科学实践和科研工作奠定较好基础。

(三)素质目标:拓展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具备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待环境问题的意识,理解解决环境问题对于维持保持生态环境系统,维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促使学生养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共品德和行为规范。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认识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各环境要素(大气、水等)的污染、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关系等问题。

(二)理解环境价值基本原理,理解环境政策设计原则及各种环境政策的特点。

(三)掌握分析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原理,掌握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原理和基本步骤,掌握各种环境价值评估方法的使用条件及基本步骤。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学时一、环境二、环境问题的发展和研究三、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点: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科学根源;关于人类未来的不同观点第二节环境经济学的内涵、研究内容及其作用1学时一、环境经济学的内涵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内容三、环境经济学的作用知识点:环境经济学的内涵、研究对象、任务和作用本章小结重点: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经济学的内涵、研究对象、任务及其作用— 2 —难点: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与内容思考题:1、什么是环境?环境有何特性?2、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3、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涵是什么?4、论述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主要研究内容?5、环境经济学对现实经济发展有何作用?作业:教学方法:建议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实际环境案例来讲解相关理论。

环境经济学分析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经济学分析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经济学分析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一、引言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加剧,引发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因此,通过环境经济学的分析,就可以更好地了解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二、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直接影响1.资源开发与采集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供给,这就导致了资源开发和采集对环境的直接影响。

例如,石油开采产生的废水和废气对水源和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此外,过度的森林砍伐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土地退化的问题。

2.工业生产工业生产是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但同时也是对环境影响最大的领域之一。

工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空气、水体和土地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此外,工业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也导致了大量的碳排放,加速了全球变暖的进程。

3.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是现代经济中不可避免的趋势,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开垦和建设,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损失。

同时,城市中的工业和交通也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

三、经济活动对环境的间接影响1.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经济增长是国家追求的目标,然而,经济增长也伴随着资源消耗的增加。

随着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储量将逐渐枯竭,给环境带来无法修复的破坏。

2.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破坏经济增长需要大量土地和水资源来支撑工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这就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

大量的土地开垦、湖泊河流的改道以及水资源的过度开采都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3.经济增长与社会不平等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贫富差距的拉大。

这种不平等现象会导致弱势群体生活环境的恶化,从而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稳定。

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1.推行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一种以低碳、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为核心的经济模式。

通过推行绿色经济,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经济学教案及习题库

环境经济学教案及习题库

环境经济学教案及习题库第一部分 课程综述一、课程设置学时与开设学期环境经济学计划学时54学时,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开设。

二、课程设置目的环境经济学是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门 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环境 经济学理论对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

环境经济学为其他相关学科(如 环境管理、排污收费、环境法学、环境监察、环境评价)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程性质与要求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科目。

通过本课程学习, 要求学生了解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掌握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 掌握环境经济政策等内容。

四、相关课程的衔接1、本课程的前期课程为《政治经济学》、《环境科学基础》等。

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各专业相关的专业课,例如《环境管理学》、《企业 管理》、《排污收费》、《环境法学》、《环境监察》、《环境评价》等。

五、课程学习要求1、了解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环境经济问题。

六、考核方式考核包括三部分:(1)理论知识考核:理论教学采取闭卷考核方式、占总成 绩的70%;(2)应用能力考核:通过撰写课程论文或报告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占20%;(3)平时成绩(出勤、作业)占总成绩的10%。

七、授课计划分配表章 课时 说明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经济学基础知识 4 安排0.5学时讨论第三章、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6 安排1学时案例分析第四章、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 4 安排1学时案例分析第五章、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4 安排0.5学时讨论第六章、环境影响的费用效益分析 6 安排1学时综合能力训练第七章、建设项目环境经济评价 5 安排1学时案例分析第八章、绿色GDP 3 安排0.5学时案例分析第九章、循环经济 4 安排1学时案例分析第十章、环境经济政策 5 安排1学时讨论第十一章、环境保护投资 4 安排0.5学时讨论第十二章、排污收费 5 安排1学时综合能力训练 第十三章、排污权交易 4 安排1学时案例分析第二部分 环境经济学教案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应该达到如下要求:了解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理解环 境问题实质是个经济问题,掌握环境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了解环境经济学的主 要研究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环境经济学科的产生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并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是分不开的。

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在追求经济增长的驱使下,人类对自然环境展开了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开发利用。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于战后重建家园的强烈愿望,一些工业化国家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表现出了空前的增长热潮。

虽然在极短的时期内,人类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大大加剧了对耕地、淡水、森林、矿产的消耗,引发了深重的环境灾难,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不利影响。

仅20世纪50~60年代的“八大公害”事件就曾使成千上万的人直接死亡。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与农业社会时期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不仅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而且严重削弱了自然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支持能力,给人类未来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种严峻的环境形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众的环保意识空前高涨,环境运动在发达国家开始蓬勃发展,一大批社会有识之士也加入到宣传环境保护的行列之中,最著名的莫过于1962年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Rachel.Carson)写的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引起的轰动。

该书描绘了一幅由于农药污染所带来的可怕景象,惊呼人们将会永远失去“明媚的春天”。

该书的问世,对公众的环境意识施加了重大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对环境与发展前景的关注。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开始对环境问题进行科学意义上的探讨。

从20世纪50年代起,生物学、化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开始对环境问题进行科学探索,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取得了比较重大的进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经济学者开始运用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学分析方法对环境问题进行重新思考,探讨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经济途径等课题。

同时发现传统经济理论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两大失误在于,一是低估了环境负外部性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广泛影响。

仅仅把外部性当做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一种偶然、个别的现象,而忽视了在大规模开发与利用环境资源过程中外部性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普遍现象这一事实,因而产生了严重的环境后果。

二是传统经济理论片面强调GNP作为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指标的作用,而忽略了GNP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

对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不仅使环境研究有了一个重要的新的分析视角,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在严峻的环境现实面前,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开始关注环境问题,这意味着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客观条件正在逐步成熟,随着大量的有关环境经济研究成果如各种关于环境问题的学术研讨会、期刊、教科书等的迅猛增加,环境经济学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并且随着环境现实的发展变化与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得以迅速发展。

其发展轨迹实际上沿着两个方向同时抑或交替地向前推进,一是微观环境经济分析的不断深入,二是宏观环境经济分析的不断拓展。

微观环境经济分析主要是在新古典框架内探讨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治理途径以及与环境治理相关的费用效益分析方法与环境价值评估技术等内容。

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在于环境资源配置上的市场失灵以及政府干预产生的政府失灵。

最初对市场失灵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外部性理论上。

所谓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中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现象,有负外部性与正外部性之分。

前者是指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的情况,而后者则是指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的情况。

一般认为,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负环境外部性所致。

譬如工厂向外排放废气对空气造成的污染虽然损害了周围地区居民的利益,却往往并没有因此而承担相应的成本,而是将其直接转嫁给社会。

这样一来,工厂就没有动机减少废气排放,从而造成空气的过度污染。

下图简单描述了这一情形。

图中P代表完全竞争市场产品价格, MPC代表厂商生产的边际私人成本,MSC代表厂商生产的边际社会成本,由于厂商并没有考虑污染排放给他人造成的损害,因此边际私人成本要小于边际社会成本。

厂商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生产时将会生产Q单位的产量,此时边际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私人收益。

但如果按照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生产,厂商只应该生产Q[*]关水平产量,此时社会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收益一致。

显然,由于厂商没有考虑生产的负外部性,生产水平超过了社会最优生产水平,从而产生过度污染。

运用外部性理论来解释环境恶化的原因实际上来源于庇古的思想。

庇古在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就对此进行了分析,只是当初环境问题尚不突出,因此也就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罢了。

不仅如此,庇古还提出了纠正外部性的办法——对引起外部性的活动征税或补贴(后者适用于正外部性行为)。

庇古税也因此成为环境经济学家们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开出的最早的经济药方。

看起来,外部性理论已经对环境问题进行了比较完美的分析,但很快人们就有了新的发现,这源于科斯1960年《社会成本》一书的发表。

由科斯等人创立的产权理论为人们对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提供了新的工具。

按照产权理论,环境问题的根源不是由于市场缺陷而是由于环境资源产权的不明确所致。

哈丁(Hardin 1968)关于“公地悲剧”的研究最能说明这一点。

其大意是,在中世纪英格兰的一些农村地区,有供社区成员放牧的公地。

当时做出这项制度安排的可能性原因有二。

一是草地的细分存在困难,二是牲畜的食草范围难以控制。

然而,社区成员为了从公地上获取最大利益,竞相增加牲畜头数,结果导致公地上出现过度放牧现象,进而造成公地退化,甚至毁灭的悲剧。

经济学家们以公地悲剧为例说明如果没有排他性产权安排,必然会导致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因此,产权学派开出的治理环境药方是明确环境资源的产权,然后让市场来决定环境资源的配置。

按照“科斯定理”,只要交易成本为零,不论产权界定给谁,市场都会实现最优资源配置的效果。

产权理论并不是对外部性理论的替代,而是进一步丰富了经济学家们对环境问题的解释。

在这两种理论的指导下,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以直接管制、征税、排污权交易等各种途径来解决环境问题的政策。

由于环境治理必然涉及到治理成本与治理收益两个方面,因此,费用效益分析这一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也自然被用来进行环境政策分析。

环境经济学家认为,环境治理的目标并不是环境质量越高越好,因为随着环境质量的逐步改善,进一步改善环境的成本会越来越高,而相应地环境改善所带来的效益则会越来越小,因此,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分析,最优环境质量目标应是在环境治理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的水平上。

环境经济学家们进一步发现,不同环境政策手段的效率与成本是不一样的,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来实现既定环境目标也是环境经济学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与费用效益分析密切相关的是对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问题。

因为环境资源本身是非市场交易产品,其价值不可能通过市场自动表现出来,也正因为如此,市场对环境资源配置才会失灵。

所以,为了给环境资源“定价”,一系列环境价值评估方法如意愿调查法、旅行成本法、享乐价格法、生产函数法等也成了环境经济学不断探索的新领域。

公共选择学派的兴起为人们探讨环境问题提供了又一个新的理论武器。

以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重新审视了政府的性质与作用,将“经济人”概念进一步延伸到那些以投票人或国家代理人身份参与政治或公共选择的人们的行为中,即承认政府追求的也是某种特殊利益而不是全民利益,政府也有失灵的情况。

公共选择学派的这一理论同样被环境经济学家们应用于对环境问题的分析,指出政府失灵也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政策没有纠正现行环境市场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离,二是一部分经济政策甚至人为地扭曲了市场价格,如不适当的资源补贴价格政策。

当然,指出政府失灵也并不是完全否认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甚至排除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干预。

环境经济学家的观点是,解决政府失灵的关键还是在于提高决策当局对环境问题的正确和全面理解,以及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

当然,这也有赖于经济学家们提出更好的理论解释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微观环境经济分析主要遵循古典传统,从资源的角度对环境问题进行探讨,使经济学在解释与解决环境问题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人们也同时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恶化与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是分不开的。

因此,很有必要从宏观的角度来探索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其相互影响的内在规律,并从宏观上提出协调环境与发展的战略措施。

这也是宏观环境经济分析面临的主要任务。

传统宏观经济理论主要讨论国民收入增长与就业问题,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宏观经济学并没有把环境问题纳入其讨论范围。

但是随着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的环境问题的越来越严重,宏观经济理论与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开始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无论是宏观理论模型还是应用模型的研究都试图表明宏观经济发展与环境是怎样相互影响的以及环境与能源政策是怎样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等问题。

当然对于这些问题的宏观分析可以应用很多不同的模型,如一些模型包含了很多描述环境方面的方程,而有些则包含很少这类方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梅多斯等人受民间国际研究机构罗马俱乐部的委托,就当前的增长趋势与未来人类困境关系进行研究,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他们于1972年提交了一份名为《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建立了一个精心设计的以电子计算机模拟计算为基础的世界模型。

模型包括决定全球经济增长和人类未来的五个基本因素: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并得出了“如果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以及资源消耗按现在的增长趋势持续不变,这个星球上的经济增长就会在今后100年内某个时候达到极限,最可能的结果是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这两方面发生颇为突然的、无法控制的衰退或下降的可怕结论。

《增长极限》的发表,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关于人类增长前景的大讨论,也标志着环境问题开始正式纳入宏观经济理论模型的分析之中。

随着人们对增长认识的不断深入,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这一思想很快被纳入宏观经济分析模型之中,使宏观环境经济分析有了新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也促使人们开始反思传统反映经济福利指标GNP的合理性。

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如何建立把资源退化、环境破坏等影响因素包括在新的国民收入指标或者称为绿色国民收入指标的问题。

随后,这一问题也开始逐步成为宏观环境经济分析的一部分。

戴利在1991年发表的《避免不经济的增长》一文中提出了经济学家应该研究最优经济规模的观点,从新的角度探讨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