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业工程-期末全套复习资料-易树平教学提纲
基础工业工程复习提纲

基础工业工程复习提纲第一章:生产的含义生产运作模式生产率的内涵与表达方式第二章:工业工程的意义、目标IE的学科范畴与主要特点IE意识 IE人 IE组织第三章:工作研究内容和范畴、目标方法研究与作业测定各自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第四章:生产过程与方法研究的关系方法研究的内容与分析层次5W1H方法 ECRS原则动作经济性原则程序分析符号程序分析图工艺程序图流程程序图(物流型、人流型)布置与线路图第五章:作业分析与程序分析的区别作业分析内容、目的、所用图表人机作业、联合作业、双手作业分析与作图第六章:动作分析动作动素动素的分类及其符号(3类18种)用符号记录观察到的动作动素分析程序图动作经济原则的本质和主要内容第七章:作业测定的定义时间研究表及其记录的内容如何剔除异常值如何决定观测次数怎样决定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标准时间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作业评定与作业评定系数——概念与思路第八章:工作抽样原理如何确定工作抽样观测次数第九章:预定动作时间标准MOD法的特点、动作的时间单位模特法(MOD)的动作分类——21种动作、符号标记MOD法动作分析、MOD分析式、MOD值双手同时动作的条件、时限动作、被时限动作用MOD法分析双手动作、求MOD数第十章:标准资料的概念第十一章:学习曲线的含义学习率与学习系数的概念、相互关系学习曲线方程及其应用——求作业时间、产品价格、动态绩效——思路、方法第十二章:现场与现场管理的概念生产要求、管理目标要素管理活动中的常用工具(方法)目视管理、“5S”管理、定置管理的内涵及其要素题目类型: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
基础工业工程期末复习资料.doc

填空:1、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
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2、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生产过程中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提高效率。
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来达到这种目的:改进生产技术和改善管理。
3、IE的目标就是使生产系统投入的要素得到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率,获得最佳效益。
4、IE的功能就是对整个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活动。
5、工业工程不断吸收现代科技成就,尤其是计算机科学、OR、SE及相关的学科知识,得以由经验为主发展到以定量分析为主;以研究生产局部或小系统的改善,到研究大系统整体优化和生产率提高,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6、和其他工程学科一样,IE具有利用自然科学知识和其他技术进行观察、实验、研允、设计等功能和属性。
7、IE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
8、西方大中型企业,工业工程的组织形式一般可分为集中式、分散式和矩阵式。
9、进行生产率测定必须做好数据采集和测定模型的选择。
以生产率管理的要求为依据,生产率测定模型有(1)单要素生产率模型(2)全要素或多要素模型10、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产品设计、生产系统设计、生产规模和职工素质。
11、方法研究的内容包括: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和动作分析。
12、操作分析(作业分析)主要研究以人为主的程序,使操作者(人)、操作对彖(物)、操作工具(机)二者科学的组织、合理地布局与安排,以减少作业时间的消耗,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保证工作质量。
通过对以人为主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作业者、作业对象、作业工具三者科学合理地布置和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工时消耗、缩短整个作业的时间,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目的而作的分析,称为作业分析。
13、操作分析可分为:人机操作分析、联合操作分析和双手操作分析。
基础IE(工业工程)期末重点 易树平

第1章1.何为生产率?本质是什么?答:生产率就是产出和投入之比。
生产率的本质是度量资源使用效率的标尺。
2.什么叫生产率管理?包含的实质内容有哪些?目的是什么?答:生产率管理就是对一个生产系统的生产率进行规划、测定、评价、控制和提高的系统管理过程。
实质内容包括,生产率测定与生产率评价两方面。
目的是实现生产率持续不断的改善和提高3.现阶段,企业提高生产率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哪些?答:1)增加资源的投入2)从改进方法入手,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努力降低成本,促使企业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第2章1、什么是工业工程?工业工程的学科性质?答:工业工程是对有关人员、物资、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
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与技术,并且使用工程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上述系统可能取得的成果予以确定、预测和评价。
学科性质:是一门工程科学技术,且是主要解决管理问题的工程技术2、工业工程的内容体系?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方面的内容,请你查阅相关的资料,提出你的建议程序分析是通过调查分析现行工作流程,改进流程中不经济、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研究方法。
设施规划与物流(含工厂设计、维修保养、物料搬运等)生产规划与控制(含库存管理、运输路线、调度、发货等)3、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意识?答:IE技术人员需要懂得广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与其他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相比,要求IE技术人员的知识面更宽,但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则不及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①成本和效率意识;②问题和改革意识;③工作简化和标准化意识;④全局和整体化意识;⑤以人为中心的意识第3章1.什么是工作研究?工作研究的对象、特点是什么?答:工作研究是以作业系统为对象的一项工业工程活动。
它是通过对作业系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结合运用作业测定技术,研究科学合理的作业流程和操作方法,并制定出各种作业的工作定额,以作为企业进行计划、预算、控制和工资奖励的基础。
基础IE(工业工程)期末重点 易树平

第1章1.何为生产率?本质是什么?答:生产率就是产出和投入之比。
生产率的本质是度量资源使用效率的标尺。
2.什么叫生产率管理?包含的实质内容有哪些?目的是什么?答:生产率管理就是对一个生产系统的生产率进行规划、测定、评价、控制和提高的系统管理过程。
实质内容包括,生产率测定与生产率评价两方面。
目的是实现生产率持续不断的改善和提高3.现阶段,企业提高生产率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哪些?答:1)增加资源的投入2)从改进方法入手,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努力降低成本,促使企业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第2章1、什么是工业工程?工业工程的学科性质?答:工业工程是对有关人员、物资、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
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与技术,并且使用工程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上述系统可能取得的成果予以确定、预测和评价。
学科性质:是一门工程科学技术,且是主要解决管理问题的工程技术2、工业工程的内容体系?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方面的内容,请你查阅相关的资料,提出你的建议程序分析是通过调查分析现行工作流程,改进流程中不经济、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研究方法。
设施规划与物流(含工厂设计、维修保养、物料搬运等)生产规划与控制(含库存管理、运输路线、调度、发货等)3、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意识?答:IE技术人员需要懂得广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与其他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相比,要求IE技术人员的知识面更宽,但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则不及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①成本和效率意识;②问题和改革意识;③工作简化和标准化意识;④全局和整体化意识;⑤以人为中心的意识第3章1.什么是工作研究?工作研究的对象、特点是什么?答:工作研究是以作业系统为对象的一项工业工程活动。
它是通过对作业系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结合运用作业测定技术,研究科学合理的作业流程和操作方法,并制定出各种作业的工作定额,以作为企业进行计划、预算、控制和工资奖励的基础。
《基础工业工程》复习资料

《基础工业工程》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2、生产率生产率实际上就是衡量生产要素(资源)使用效率的尺度,一般为产出与投入之比。
3、生产率管理就是对一个生产系统得生产率进行规划、测定、评价、控制、和提高的系统管理过程。
4、生产率测定就是对某一个研究对象(如企业)的生产率进行度量和计算。
5、静态生产率是指某一个给定时期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也就是一个测定期的绝对生产率。
6、动态生产率指数一个时期(测量期)的静态生产率被以前某个时期(基准期)静态生产率相除所得的商,它反映了不同时期生产率的变化。
7、方法研究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对现有工作方法进行记录、考察、分析和改进,设计出最经济、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法,从而减少人员、机器的无效动作和资源的消耗,并使方法标准化的一系列活动。
8、工序答:是指一个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上,对一个劳动对象或一组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完成生产过程的一部分,如工艺工序、检验工序、运输工序。
必须指出的是,一道工序是指操作者、操作对象、操作工具(包括设备、工作地)均不变,否则就不是一道工序9、操作是工序的组成部分,是工人为了达到一个明确的目的,使用一定的方法所完成的若干动作的总和。
10、动作是手工操作的构成因素,指工人接触物件、移动物件或离开物件的行为。
11、程序分析主要以整个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
研究分析一个完整的工序程序,从头到尾全面研究、分析是否有多余的或重复的作业。
程序是否合理、搬运是否太多、等待时间是否太长等,通过对整个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改进现行的作业方法及空间布置,提高生产效率。
12、动作分析是对人的作业动作进行细微分析,省去各种不科学的、笨拙的和无效的浪费,制定出轻松、省时、安全、高效率的动作序列,以形成最经济有效的作业动作的一种分析技术。
按操作者实施的动作顺序观察动作,用特定的记号记录以手、眼为中心的人体各部位的动作内容,并将记录表格化,以此为基础,判断动作的好坏,找出改善点的一套分析方法。
基础工业工程教案

基础工业工程教案章节第一章工业工程概述教学内容工业工程的发展简史,工业工程定义、目标和功能,工业工程学科的范畴、特点与性质,工业工程意识。
教学重点工业工程定义、特点。
教学难点工业工程意识。
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理论教学;2、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思维,师生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3、承上启下课前老师或请学生对上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课后布置下节预习内容及相关参考资料、章节。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教学,能够了解工业工程的发展简史、工业工程学科的范畴、特点与性质、工业工程意识,重点掌握工业工程定义、目标和功能以及工业工程的特点。
课堂组织1、时间安排:第一节课:1)课程定位、课程体系分析、参考资料介绍(25分钟)2)课程内容介绍、引言(5分钟)3)工业工程发展简史(15分钟)第二节课:4)工业工程的定义、目标和功能(15分钟)5)工业工程学科的范畴与性质(10分钟)6)工业工程的特点和意识(15分钟)6)布置课外作业和参考资料(5分钟)2、师生互动课堂讨论:简述你心目中的工业工程。
3、板书设计生产率=产出/投入IE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作业布置1、什么是工业工程?工业工程的特点?2、工业工程的内容体系?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方面的内容,请你查阅相关的资料,提出你的建议和想法。
预习第二章工业工程的应用。
主要参考资料1、《基础工业工程》,易树平、郭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P21-352、《基础工业工程(IE)》,范中志、张树武、孙义敏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P1-13主要参考资料1、《基础工业工程》,易树平、郭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P1-192、《基础工业工程(IE)》,范中志、张树武、孙义敏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P26-41 章节第四章工作研究与方法研究教学内容工作研究概述、方法研究概述、工作研究的实施程序。
精选基础工业工程培训资料

伸手到酒瓶处,选择啤酒
1
拿起开瓶器等待
拿起啤酒瓶
2
↓
拿起开瓶器等待
移动啤酒瓶到身前
3
移动开瓶器
拿住啤酒瓶
4
定位开瓶器
拿住啤酒瓶
↓
5
#
将开瓶器套在瓶盖上
拿住啤酒瓶
↓
6
U
用开瓶器打开瓶盖
放开啤酒瓶
7
手回归原处
手回归原处
8
↓
手回归原处
基础工业工程
基础工业工程
1 、动素分析的目的2 、动素分析的用途
ü (2)分析双手动作的平衡。
序号
要素作业
左手动作
动素记号
右手动作
改善点
左手
眼
右手
1
等待
伸手
2
等待
抓取
3
…… ..
…… . .
…… ..
…… ..
…… ..
基础工业工程
2、动素分析表
P140P142
表6-4表6-5
ü 动作改善检查表ü 动作改善要点ü 动作经济原则
基础工业工程 其他方法: ü 5W1H法
基础工业工程 二、动作分析的方法
(1)目视动作观察法(2)影像动作观察法
ü动素分析法ü高速摄影分析法ü常速摄影分析法ü慢速摄影分析法üVTR分析法
在固定的作业
现场反复实施
的连续时间较
短的作业,如:
Ø生产线
Ø装配作业
基础工业工程
优点
缺点
分析对象
目的
方法
表6-1
动作分析的种类和特征
目视动作观察法
动素分析法
二、动素分析的目的和用途
基础工业工程复习资料

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1.企业生产运作概述:制造过程是将制造资源转变为有形财富或产品的过程。
离散型机械制造企业是指以一个个单独的零部件组成最终成品的生产方式。
其生产组织类型按其规模、重复性可分为车间任务型和流水线型。
流程型钢铁制造企业:包括重复生产和连续生产两种类型。
前者生产过程可以分开,后者不可以。
2.生产率和生产率管理:生产率是产出与投入比,用来描述上述转换功能的效率。
P=O/I。
生产率管理就是对一个生产系统的生产进行规划、测定、评价、控制和提高的系统管理过程。
3.影响生产率因素的提高途径: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增加资源的投入,二是从改进方法入手。
第二章工业工程概述1.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工程技术,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IE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
它的应用注重人的因素。
2.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IE发展经历了四个相互交叉的时期,科学管理时期(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工业工程时期(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现在),泰勒工业工程之父。
IE意识就是IE实践的产物,是对IE应用有指导作用的原则和思想方法。
第三章工作研究1.工作研究是工业工程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技术,起源于泰勒提倡的“时间研究”和吉尔布雷斯提出的“动作研究”。
时间研究是用科学法则替代经验法则,确定一名工人每日公正合理的作业量,并采用秒表测定,指定工时定额。
动作研究是通过研究改进操作和动作方法,提高生产效率。
工作研究的对象是作业系统。
2.工作研究的特点:只需很少的投资或不需要投资的情况下,通过改进作业流程和操作方法,实行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供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基础工业工程易树平知识点

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规划教材基础工业工程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制造过程(也称为生产过程)是将制造资源(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等,也成为生产要素)转变为有形财富或产品的过程。
它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行业,如机械、电子、轻工、化工、食品、军工、航天等。
表生产运作类型及其特点生产方式概念特点分部行业离散型制造(Intermittent Manufacturing)指以一个个单独的零部件组成最终产品的生产方式。
车间任务型(Job-Shop)生产是指企业生产的同时在几个车间交叉进行,生产的零部件最终传送到装配车间装配,装配好的成品由质量部门监测,合格件出厂交付市场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量)。
特点是①每项生产任务仅使用整个企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②生产设备一般按机群方式布置,将功能相同或类似的设备按空间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组建生产组织,形成诸如车、刨、铣、磨、钻、装配等工段或班组。
流水线型(Flow-Shop)生产是指加工对象按事先设计的工艺过程依次顺序的经过各个工位(工作地),并按统一的生产节拍完成每一道工序的加工内容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
其基本特征有:①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按产品或加工对象生产;②生产按节拍进行,各工序同时进行作业,重复相同的作业机械加工、仪表仪器、汽车、服装、家具、五金、医疗设备、玩具生产等。
内容;③各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与相应工作的工作地(或设备)数比值相等,即流水生产线上各道工序的生产能力是相等的;④工艺过程是封闭的,即加工对象全部在线上连续加工,不接收线外加工,且工作地(设备)按工艺顺序成线状连续排列,加工对象在工序间单线流动,各工序作业有先后顺序约束,生产过程连续而均衡地进行。
流程型制造(Flow Manufacturing)指通过对于一些原材料的加工,使其形状或化学属性发生变化,最终形成新形状或新材料的生产方式。
包括重复生产(Repetitive Manufacturing,又叫大批量生产)和连续生产(Continuous Manufacturing),区别仅在于生产的产品是否可分离。
基础工业工程复习资料

1、生产率从本质上讲反映的是什么?生产率是产出与投入比,用来描述生产系统转换功能的效率。
从本质上讲生产率反映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2、生产率测评的种类与方法有哪些?生产率测评方式分为①静态生产率(比值法、系统评价法)②动态生产率指数(比值法和基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原理的各种方法);生产率测评的基本方法:①静态生产率=测定期内产出量/测定期内要素投入量;②单要素生产率= ③多要素或全要素生产率TP= ④动态生产率指数=(k时期产出量/k时期投入量)/(j时期产出量/j时期投入量)⑤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PI=3、生产系统生产系统是将输入资源转换为期望产出的过程。
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支持单位日常业务运作的系统4、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指进行物质生产所必须的一切要素及其环境条件。
一般而言,生产要素至少包括人的要素、物的要素及其结合因素。
生产要素又称生产因素,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的各种社会资源,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
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四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技术、信息也作为相对独立的要素投入生产5、生产率(静态、动态)静态生产率是指某一给定时期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也就是一个测评期的绝对生产率。
动态生产率是指一个时期(测评期)的静态生产率被以前的某个时期(基准期)静态生产率相除所得的商,他反应了不同时期生产率的变化6、生产率测评的常用工具二、1、什么是工业工程?试简明的表述IE的定义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工程技术,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2、IE学科的性质如何,怎样理解这一性质?IE是一门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IE的综合性集中体现在技术和管理的结合上。
通常,人们习惯于把技术称为硬件,管理作为软件,由于两者的性质和功能不同,容易形成分离的局面。
基础工业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基础工业工程期末复习资料及例题1.基本概念:1.1关于工业工程专业的常识:工业工程:工业工程是为了保证性能/业绩、可靠性、可维护性,遵从排序和成本控制,将规划、设计、实施/建造、测度与管理集成起来,实现生产与服务系统输出的职业。
工业工程的研究内容: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并行工程、精良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系统、大批量定制生产模式、细胞式生产。
工业工程的基本职能;为把人力、物资、装备、技术和信息组成更加有效和更富于生产力的综合系统,所从事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的活动。
1.2基础工业工程工作研究:工作研究是寻找一种最经济有效、最令人愉快胜任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时间,以保证人员及物料等资源均作最有效的应用,达到最高生产力、降低成本、改善工作环境的目标。
5W1H方法和“ECRS”:what why when where who how消除、合并、重排、简化。
方法研究(内容、动作改善要素、动作经济原则)作业测定(方法、工作阶次、秒表测时法的测时方法、总制造时间的分类)动素的数量分类:有效动素(9种)辅助动素(5种)无效动素(4种)共18种1.3.工业工程学科内容遗传算法: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是一种全局优化算法,它借用了生物遗传学的观点,通过自然选择、遗传、变异等作用机制,实现各个个体的适应性的提高。
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指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进行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和创新的管理过程。
搜索法:搜索法是利用图或树的结构描述求解过程,用图中的节点表示状态,节点间的连接线代表运用的规则,并运用它们记录状态的变化过程,直到求解问题结束。
实施搜索时有深度优先搜索和宽度优先搜索两种方法。
MRP、闭环MRP、MRPⅡ和ERP:1MRP指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它在产品结构的基础上,运用网络计划原理,根据产品结构各层次物料的从属和数量关系,以每个物料为计划对象,以完成日期为时间基准倒排计划,按提前期长短区别各物料,下达计划时间的先后顺序。
基础工业工程 期末全套复习资料 易树平.doc

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第一节•企业生产动作1 •制造过程(生产过程)是将制造资源(原当否,劳动力,能源等)转变为有形财富或产品的过程.2•离散型机械制造企业:指以一个个单独的零件组成最终成品的生产方式.其生产组织类型按其规模,重复性特点又可分为车间任务型,流水线型(1)车间任务型生产:企业的生产同时在几个车间交叉进行,生产的零部件最终传送到装配车间装配,装配好的成品由质量部门检测,合格件出厂将会市场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方式的机械制造企业).其特点:是每项生产任务仅使用整个企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另一个特点是生产设备一般按机群的方式布置,将功能相同或类似的设置按空间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组建生产组织,形成诸如车,刨,铳,等工段或班组.(2)流水线型生产:加工对象按事先设计的工艺过程依次顺序地经过各个工位,并按统一的生产节拍完成每一道工序的加工内容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这是一种连续的,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其流水线生产的基本特点是: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按产品或加工对象组织生产;生产按节拍进行,各工序同期进行作业,重复相同的作业内容;单件作业时间与相应工序的工作地数比值相等;工艺过程是封闭的.3•流程型钢铁制造企业:包括重复生产(大批量生产),连续生产.其中连续生产与重复生产有很多相同之处,区别仅在于生产的产品是否可分离流程型制造是指通过对于一些原材料的加工,使其开头或化学属性发生变化,最终形成新开头的新材料的生产方式,它们的产品常常不是以新取胜,而是以质优价廉取胜.4•重入离散型电子制造企业:产品或零件在制造过程中被藉此机器重复架式次以上的制造过程.其多用于制造现代微电子产品.5服务型企业:不管是从事制造业还是从事服务娄,都必须为人人们提供服务,以社会服务为中心来组织生产,生产的产品只有让顾客满意,只有得到顾客的承认,才能实现产品的价值,企业才能生存.服务型企业动作类型的划分般有以下两种方式:按顾客的需求特性分(能用型服务,专用型服务),按系统的运用特点分(技术密集型服务,人员密集型服务)第二节生产率与生产率管理衡量生产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使用较少的投入生产相同的产出或者通过使用相同的投入生产较多的产出来改善经营.工业工程的功能就是规划,设计,管理和不断改善生产系统,使之更有效地运行,取得更好的效果生产率管理就是对一个生产系统的生产率进行规划,测定,评价,控制和提高的系统管理过程,其实质是以不断提高生产率为目标和动力,对生产系统进行积极地维护和改善.生产率测定与评价的概念:是对某一生产,服务系统或社会经济系统的生产率进行测定,评价及分析的活动和过程.其包括(生产率测定,生产率评价)其意义在于:在整个生产率工程及管理工作过程中,生产率测评的地位与作用十分重要,它回答在哪里寻找机会来提高生产率,并指明改善与提高的工作量大小,因此,生产率测评是生产率提高的前提,是生产率管理系统过程的中心环节和实质内容之一.生产率测定的基本方法:静态生产率二测定期内产出量/测定期内要素投入量影响生产率及因素的提高途径:一是增加资源的投入,如增加投资,更新设备,吸收外资引进技术,提高劳动强度等,二是从改进方法入手,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努力降低成本,促使企业走内涵发展的路子第二章#1 •什么是工业工程?是简明地表述IE的定义。
基础工业工程-易树平-浓缩版重点

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1.2 生产率生产率测定与评价定义:对某一生产、服务系统(组织)或社会经济系统的生产率进行测定、评价及分析的活动和过程。
生产率测定与评价意义:是生产率提高的前提,是生产率管理系统过程的中心环节和实质内容之一。
五个方面:定期或快速评价各种投入资源或生产要素的转换效率及系统效能,确定与调整组织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适宜的开发和利用规划和经营管理方针,确保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合理确定综合生产率目标水平和响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控制系统,制定有效提高现有生产率水平、不断实现目标要求的策略,以确保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较好或满意的产出。
(低成本高效产出)为企业或组织的诊断分析建立现实可行的“检查点”,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出系统绩效的“瓶颈”和发展的障碍,确定需优先改进的领域和方向。
(确定改进方向)有助于比较某一特定产业部门或地区、国家层次中不同微观组织的生产率水平及发展状况,通过规范而详细的对比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提高与发展方案和相应的措施,以提高竞争力,求得新的发展。
(提高竞争力)有助于决定微观组织内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相对绩效,实现系统内各部分、各行为主体间的利益分配的合理化和工作的协同有序,从而保证集体努力的有效性。
(部门间配合)生产率测定与评价种类:按生产系统投入资源或要素范围分类:单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设备生产率、能源生产率、原材料生产率多要素生产率:总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按生产系统运作结果分类狭义生产率广义生产率:(七个指标必背)绩效或效果、质量、生产率、获利能力、工作生活质量、创新按照生产率测评层次和对象分类按生产率测评方式分类静态生产率、动态生产率评价层次和对象分类大体上:国民经济生产率、部门(行业)生产率、地区经济生产率、组织(企业等)生产率等【包含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评价层次和对象分类:针对问题:生产率测算结果只能反映投入和产出的数量关系,不能表明生产率的高低或安祖目标要求的程度,也无法显示出生产率的综合水平。
基础工业工程习题答案作者易树平

基础工业工程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1.企业的生产运作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答:1)企业的生产运作有离散型制造、流程型制造、重入离散型制造和服务型。
2)各类型生产运作方式的特点如下:①离散型制造特点:分车间任务型生产、流水线型生产a.车间任务型生产:每项生产任务仅使用整个企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生产设备一般按机群方式布置。
b.流水线型生产:工作地专业划程度高,按产品或加工对象组织生产:生产按节拍进行,各工序同期进行作业,重复相同的作业内容;各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与相应工序的工作地(或设备)数比值相等:工艺过程是封闭的。
②流程型制造特点:分重复生产型、连续生产型a.配方的管理要求很高,如配方的安全性、保密性:b.需要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进行跟踪,对批次管理要求较高:c.某些产品常常有保质期;d.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联产品、副产品、等级品。
③重入离散型制造a.产品过程精密而复杂,工序繁多;b.生产周期长,并且产品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需多次甚至数十次经过相同的机器群组加工。
④服务型特点:按顾客需求特性分为通用型服务和专用型服务:按系统运作特点分为技术密集型服务和人员密集型服务a.通用型服务:服务过程比较规范,服务系统有明显的前、后台之分。
b.专用型服务:与顾客有较紧密的接触,一般无前后台之分;服务性特点更为明显,难以制泄统一的服务过程规范。
c.技术密集型服务:更加注重合理的技术装备的投资决策和有效的管理。
d.人员密集型服务:更加注重人员的聘用、培训和激励等。
2.企业生产运作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答:没有一套标准、规范、优化的作业流程,造成企业整体流程的运作时间延长,效率降低。
3.生产率从本质上讲反映的是什么?答:生产率是产出与投入比,用来描述生产系统转换功能的效率。
从本质上生产率反映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4. 生产率测评的意义是什么?答:1) 泄期或快速评价各种投入资源或生产要素的转换效率及系统效能,确龙与调整组织发展 的战略目标,制立适宜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和经营管理方针,保证企业或其他组织的 可持续发展。
基础工业工程_易树平_教学大纲(来自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基础工业业工程课程负责人:易树平
二、学时与学分:42学时 2学分
三、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四、课程教材:
易树平,郭伏. 《基础工业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五、参考教材:
邓琳编,《基础工业工程学》,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6
孙林岩编,《人因工程》,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
范中志《基础工业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3年
汪应洛《工业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1
六、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
七、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以创造最适合于人操作的方法和时间标准,使人-机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率能为主要目标。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九、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 .应使学生掌握基础工业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2 .使学生掌握基础工业工程的相关实验技能,具有从事实际工作研究的动手能力。
3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明确工业工程的研究和应用领域,结合生产系统及其管理问题的实际,初步形成现代工业工程的理念及其系统思想。
十、先修课程:工业工程导论
十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结束后进行笔试考试
大纲制定者:
易树平
大纲审定者:
杨育。
基础工业工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易树平 第九章 预定时间标准法

工业工程的发展第九章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9.1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概述9.1.1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的产生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系统也称预定时间标准系统,简称P T S 法,是国际公认的制定时间标准的先进技术。
它利用预先为各种动作制定的时间标准来确定进行各种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对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的研究。
最早应追溯到吉尔布雷斯夫妇,他们于1912年提出了动作经济原则,以后又提出了动素的划分(将人体动作分为17个基本动作要素),并利用电影机观测操作者的动作与所需时间。
这些动素便成为后来发展预定动作时问标准中动作划分的基础。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概述9.1.1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的产生1934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奎克(J.H.Quick)等人在动作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工作因素体系(Work Factor System),简称WF。
该方法将操作分解为移动、抓取、放下、定向、装配、使用、拆卸及精神作用等8种动作要素,并制定出8种动作要素的时间标准。
1948年,美国西屋电气公司梅纳德(H.B.Maynad)、斯坦门丁(G.J.S tegemerteh)和斯克互布(J.L.Schwab)公开了他们研制的方法时间衡量(Methods Time Measurement),简称MTM。
该方法是把操作分解为:伸向、移动、抓取、定位、放下、拆卸、行走等动作要素,并且预先排成表,确定出完成每种动作要素所需要的时间。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概述9.1.1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的产生1966年澳大利亚的哈依德博士(G .C .Heyde),在长期研究各种预定时间标准方法基础上,结合人因工程学方面的有关研究成果,创立了模特排时法(Modo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d Time Standard),简称MoD 法,是一种省略了的,使动作和时间融为一体的,而精度又不低于传统的P T S 技术的更为简单、易掌握的P T S 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工业工程-期末全套复习资料-易树平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第一节.企业生产动作1.制造过程(生产过程)是将制造资源(原当否,劳动力,能源等)转变为有形财富或产品的过程.2.离散型机械制造企业:指以一个个单独的零件组成最终成品的生产方式.其生产组织类型按其规模,重复性特点又可分为车间任务型,流水线型(1)车间任务型生产:企业的生产同时在几个车间交叉进行,生产的零部件最终传送到装配车间装配,装配好的成品由质量部门检测,合格件出厂将会市场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方式的机械制造企业).其特点:是每项生产任务仅使用整个企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另一个特点是生产设备一般按机群的方式布置,将功能相同或类似的设置按空间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组建生产组织,形成诸如车,刨,铣,等工段或班组.(2)流水线型生产:加工对象按事先设计的工艺过程依次顺序地经过各个工位,并按统一的生产节拍完成每一道工序的加工内容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这是一种连续的,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其流水线生产的基本特点是: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按产品或加工对象组织生产;生产按节拍进行,各工序同期进行作业,重复相同的作业内容;单件作业时间与相应工序的工作地数比值相等;工艺过程是封闭的.3.流程型钢铁制造企业:包括重复生产(大批量生产),连续生产.其中连续生产与重复生产有很多相同之处,区别仅在于生产的产品是否可分离流程型制造是指通过对于一些原材料的加工,使其开头或化学属性发生变化,最终形成新开头的新材料的生产方式,它们的产品常常不是以新取胜,而是以质优价廉取胜.4.重入离散型电子制造企业:产品或零件在制造过程中被藉此机器重复架式次以上的制造过程.其多用于制造现代微电子产品.5服务型企业:不管是从事制造业还是从事服务娄,都必须为人人们提供服务,以社会服务为中心来组织生产,生产的产品只有让顾客满意,只有得到顾客的承认,才能实现产品的价值,企业才能生存.服务型企业动作类型的划分一般有以下两种方式:按顾客的需求特性分(能用型服务,专用型服务),按系统的运用特点分(技术密集型服务,人员密集型服务)第二节生产率与生产率管理衡量生产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使用较少的投入生产相同的产出或者通过使用相同的投入生产较多的产出来改善经营.工业工程的功能就是规划,设计,管理和不断改善生产系统,使之更有效地运行,取得更好的效果生产率管理就是对一个生产系统的生产率进行规划,测定,评价,控制和提高的系统管理过程,其实质是以不断提高生产率为目标和动力,对生产系统进行积极地维护和改善.生产率测定与评价的概念:是对某一生产,服务系统或社会经济系统的生产率进行测定,评价及分析的活动和过程.其包括(生产率测定,生产率评价)其意义在于:在整个生产率工程及管理工作过程中,生产率测评的地位与作用十分重要,它回答在哪里寻找机会来提高生产率,并指明改善与提高的工作量大小,因此,生产率测评是生产率提高的前提,是生产率管理系统过程的中心环节和实质内容之一.生产率测定的基本方法:静态生产率=测定期内产出量/测定期内要素投入量影响生产率及因素的提高途径:一是增加资源的投入,如增加投资,更新设备,吸收外资引进技术,提高劳动强度等,二是从改进方法入手,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努力降低成本,促使企业走内涵发展的路子第二章#1.什么是工业工程?是简明地表述IE的定义。
答: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
”IE是这样一种活动,它以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经营资源,优质、廉价并及时地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同时探求各种方法给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们带来满足和幸福。
@#2.如何理解工业工程的内涵?答:1.IE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
提高质量是提高生产率的前提和基础,提高生产率是IE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联系起来综合研究,追求生产系统的最佳整体效益,是反映IE内涵的重要特点。
2.IE是综合性的应用知识体系。
IE是一个包括多种学科知识和技术的庞大体系,实际是把技术和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科学。
3.IE应用注重人的因素。
生产系统的各组成要素中,人是最活跃和不确定性大的因素。
4.IE是系统优化技术。
3.试述经典IE与现代IE的关系。
如何理解经典IE是现代IE的基础和主要部分?答:经典IE重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不知道)4.如何理解工业工程与生产率工程的关系?答:工业工程与生产率工程有着共同的目标——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工业工程技术和方法是企业提高生产率的直接途径,即工业工程师生产率工程的基础;工业工程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生产率管理和控制方法的改善,而生产率改善方法的创新、发展将促进生产率的发展;生产率工程的发展将丰富工业工程技术、方法,推动工业工程的发展。
5.IE学科的性质如何,怎样理解这一性质?答:IE是一门工程学科;为使生产系统有效运行,IE技术人员要不断对其加以改善,因而必须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进行模拟、实验、分析研究。
选择最好的改进方案。
所以,IE是一门工程学科。
6.IE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是什么?答:1.IE与管理。
IE与管理的目的一致,只是做法不同2.IE与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是现代IE的技术基础和方法学。
7.IE的学科范畴包括哪些主要知识领域?企业应用的主要领域是哪些?答:生物力学;成本管理;数据处理与系统设计;销售与市场;工程经济;设施规划(含工厂设计、维修保养、物料搬运等);材料加工;应用数学;组织规划与理论;实用心理学;人的因素;工资管理;人体测量;安全;职业卫生与医学。
IE的学科范畴:管理科学、系统工程、运筹学、工效学。
应用领域: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销售航空金融医院公共卫生军事后勤政府部门等8.企业工业工程师要求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答:1.具备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信息工程或其他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2.理解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信息工程或其他工程的产品开发与设计技术、和行为科学等3.具备工业工程学科基础理论4.掌握工业工程的专业知识5.掌握现代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声场公益、企业管理方面比较系统的知识6.掌握计算机应用、仿真和计算机处理知识7.掌握会计、统计、经济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8.掌握我国经济技术方面的法律、法规,熟悉有关的技术法规、标准和规范。
9.什么是IE意识?为什么说“掌握IE方法和技术是必要的,而树立IE意识更重要”?答:所谓IE的意识,就是IE实践的产物,是对IE应用有指导作用的原则和思想方法。
IE人员需要具备不断改进创新的意识,,快速响应需求意识等,IE涉及的知识和范围广泛,方法很多,而且发展很快,信的方法不断创造出来,对IE人员来说,掌握方法和技术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掌握IE本质,树立IE意识,学会运用IE考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研究对象的实质情况出来,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技术处理问题。
第三章1.什么是工作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答:含义:即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
工作对象:作业系统。
特点:只需很少投资或不需要投资的情况下,通过改进作业流程和操作方法,实行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2. 工作研究的内容和分析工具是什么?答:内容是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
工具是3.工作研究的两种技术的关系如何?打:两者关系:(1)方法研究着眼于对现有工作方法的改进,其实施效果要运用作业测定来衡量,而作业测定是努力减少生产中的无效时间,为作业制定标准时间(2)在进行工作研究时一般是先进行方法研究制定出标准的作业方法,然后在测定作业时间(3)作业测定要以方法研究所选择的较为科学合理的作业方法为前提,冰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标准作业定额而方法研究则要用作业测定的结果作为选择和评价工作方法的依据。
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4.工作研究的步骤是什么?答:5.方法研究的概念、特点与目的是什么?答:方法研究的概念: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对现有工作方法进行详细的记录、严格的考察、系统的分析和改进,设计出最经济,最合理,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从而减少人员,机器的无效动作和资源的消耗,并使方法标准化的一系列活动。
特点:求新意识,寻求最佳的作业方法,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整体优化意识。
目的:1改进工艺和流程 2 改进工厂,车间和工作场所的平面布置。
3经济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4 改进物料,机器和人力等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生产率5改善工作环境,实现文明生产,6降低劳动强度,保重操作者身心健康;6.方法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答:P44图7.方法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答:1.选择研究对象2.现场调查、记录实况3.分析研究和开发新方法4.建立和评价最优方案5.实施新方案6.制定标准方法7.维持8.作业测定的定义、目的和用途是什么?答:作业测定的定义:是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合格工人按照规定的作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所需时间的过程。
目的:科学制订合格工人按规定的作业标准完成某项作业所需的标准时间,促使生产者充分有效地利用工作时间,减少无效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用途:1用于生产,作业系统的设计及最佳系统的选择,2用于作业系统的改善 3用于生产作业系统的管理 4为企业贯彻分配原则及实施各种奖励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5 用于分析工时利用情况,挖掘工时利用的潜力。
第四章3.程序分析的概念、特点、种类是什么?答:程序分析的概念:依照工作流程,从第一个工作地到最后一个工作地,全面地分析有无多余重复不合理的作业,程序是否合理,搬运是否过多,延迟等是否太长等问题,同多对整个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改进现行的作业方法及空间布置,提高生产效率。
特点:1是对生产过程的宏观分析,不是针对某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而是以整个生产系统为分析对象,2是对生产过程全面,系统而概略的分析。
种类:工艺程序分析,流程程序分析,布置和径路程序分析,管理事务分析4.程序分析的步骤和常用工具室什么?程序分析步骤:选择,记录,分析,建立,实施,维持。
工具:工艺程序图,流程程序图,线路图和线图,管理事务流程图。
6.工艺程序图的组成和作图规则是什么?答:工艺流程分析概念:以生产系统或工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着手对某一工作系统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和改进之前,对生产系统全过程所进行的概略分析,以便对生产系统进行简略,全面和一般性的了解,从宏观上发现问题,为后面的流程程序分析,布置和径路分析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