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说明说明书

合集下载

羊流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羊流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部分规划基础一、规划编制的原因1、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有力地促进了城镇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和进一步发展小城镇的决定。

省委省政府1999年在18号文件中也作出了“关于加快小城镇发展的决定”,2000年省委七届四次全委会专门研究城市化问题,并在17号文件中提出“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

近年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新泰市委市政府把城镇建设列为重点工作,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城镇建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刚刚编制完成的新泰市城市总体规划将指导城镇科学发展。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指示精神,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坚持镇区建设与新泰市城镇体系建设科学衔接,羊流镇党委、镇政府结合自身实际,也作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对城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和质量要求,因此,迫切需要编制城镇总体规划,以促进城镇建设更快发展。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自去年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

2006年2月,中央又专门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

这标志着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针对这些要求,各级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并从资金、税收、管理等各方面对农村发展提供支持。

乡镇正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将起到带头作用,因此,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通过编制规划,促进乡镇全面发展,以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3、城镇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羊流镇上一次城镇总体规划是由省规划院于2002年编制完成的,该规划注重调查研究,指导思想明确,对城镇性质的确定和人口规模的预测也基本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对全镇村庄居民点布局和镇区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河西堡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河西堡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河西堡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一)河西堡镇规划的依据、原则和发展条件分析1.1规划建设依据本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GBJ50137-2011)《甘肃省实施城市规划法办法》《河西堡城市总体规划(1986-2000)》《永昌县城总体规划修编(1999-2020)》《永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河西堡镇历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以及河西堡各驻镇单位的调查资料,1.2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对河西堡的规划秉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促进河西堡镇的快速发展,建设经济繁荣,布局有序,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生态良好的甘肃第一镇的原则。

以发展工业为城镇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规划过程中在规划中应首先为城镇的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应充分考虑与金昌市区和永昌县城的互补与协调,充分发挥河西堡建设的区域带动作用,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原则。

然而我们认为城市建设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和尊重城镇发展的历史。

要在历史形成的现状上进行合理地优化和调整,尽量避免大拆大建,同时也要尊重上一次规划的成果,对上版规划合理的部分予以继承,不足的部分进行修改完善。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也要坚持生态可持续原则,以自然生态的承受能力为限制,以实现城市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为目标。

河西堡地处干旱地区,水、土资源是制约城市发展的最基本因素,因此在河西堡镇规划中应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为限,确定合理的发展规模,并提倡建设节水型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的资源化再利用,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1.3区域条件分析河西堡镇位于金昌市和永昌县城的中间部位,是金昌市的几何中心,既起着联系金昌和永昌北南两城的作用,又是金昌市的铁路枢纽。

优越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河西堡在金昌市无可替代的地位,成为全市重点建设的地区之一。

河西堡镇域内矿产资源较多,储量丰富,目前已发现并可供开采利用的有:煤、铁、铜、镍、膨润土、花岗岩、陶瓷用粘土、石灰石、白云石、水晶、岫石、磷、玛瑙等十多种。

胜芳镇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胜芳镇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现状概况和规划背景一、现状概况二、规划背景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及指导思想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原则三、规划指导思想第三章、规划重点问题研究一、城镇发展方向研究二、城镇功能布局结构研究三、道路交通系统网络的梳理四、规划人口和用地规模研究五、景观特色的营造六、镇域体系规划第四章、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一、规划期限二、规划范围第五章、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目标及策略一、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二、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展望四、社会经济发展策略第六章、胜芳经济协作区区域规划一、经济协作区现状分析二、经济协作区区域规划三、区域土地资源与城市建设用地发展四、区域基础设施规划第七章、胜芳镇城镇发展战略一、城镇发展的区域分析二、城镇发展战略三、城镇发展规划目标与标志第八章、城镇性质与城市规模一、城镇职能二、城镇性质三、城镇规模第九章、镇区总体布局与发展方向一、概况二、城镇用地布局原则三、镇区空间布局四、用地发展方向第十章、居住用地规划一、概况二、规划原则三、布局结构四、用地规划分布第十一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一、概况二、规划原则三、布局结构胜芳镇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四、公共设施规划第十二章、工业用地规划一、概况二、发展设想三、规划原则四、用地规划第十三章、仓储用地规划一、概况二、用地规划第十四章、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一、绿地系统规划二、景观系统规划第十五章、对外交通规划一、公路规划二、对外交通设施规划三、对外交通用地指标第十六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一、概况二、城市交通发展预测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四、广场规划五、静态交通设施规划六、规划道路广场用地指标第十七章、城镇基础设施规划一、给水工程规划胜芳镇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二、排水工程规划三、电力工程规划四、电信工程规划五、燃气工程规划六、环境卫生工程规划七、环境保护规划八、综合防灾规划第十八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一、规划原则二、近期建设年限及发展规模三、近期建设目标与主要标志四、近期建设重点项目第十九章、实施规划的措施第一章现状概况和规划背景一、现状概况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胜芳镇地处北京、天津、保定三角中心的东淀及其北岸,是河北省霸州市东部的建制镇。

福建省福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说明书

福建省福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说明书
(二)
本次城市规划区内各乡镇也编制了总体规划,见表2-2。
表2-2 城市规划区内各乡镇总体规划
年代
规划名称
规划要点
2000
《赛江新城总体规划(1999-2020)》
城市性质:闽东地区物资集散地,以商贸、临海工业、轻加工业和港口为主的滨海小城市。
人口规模:近期(2005年)5.0万人,远期(2020年)7.5万人。
(2)对电机制造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趋势预测不足,导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缺乏拓展空间;
(3)对城市规划的实施、建设、管理等机制缺乏深入研究,导致城市建设不能统一规划管理;
(4)规划内容及深度已不能适应城市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和规划技术的发展。
(四)本次总体规划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1
沿海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福温铁路相继从宁德、福安、霞浦、福鼎穿过,改变了福安老城区现有的地方交通枢纽区位条件,导致其交通地位急剧下降,原有交通优势逐渐丧失。
表2-1 福安历次城区总体规划
年代
规划名称
规划要点
实施评价
1985
《福安县韩阳镇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人口规模;规划区范围
确定了目前福安老城区的总体布局结构
1990
《福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人口规模;规划区范围
此次规划未获通过和实施
1994
《福安市城区总体规划(1994-2005)》
见下文
见下文
布局结构:一市多区的布局形态,由城区、赛甘区、下白石区沿赛江呈带状分布。
2
该规划对老城区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阳头居住区、中兴路商业街等已建成,秦溪洋工业区初具规模。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外部宏观环境的改变,该规划也暴露出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第1章规划界定1.1 规划编制背景1.1.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2010年11月1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

《意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保障。

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镇的发展将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

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

构建“两型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武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接地带,同时也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

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省委已将咸宁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

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2009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石、咸宁、黄冈4条城际铁路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

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

值此时机,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说明书

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说明书

第一章概况一、自然概况1.区域位置临汾因濒临汾河而得名,自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至今沿用1418年未改。

临汾地处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中游,地理坐标在北纬35°23′—36°57′,东经110°22′—112°34′之间。

南北最大纵距17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200km。

全市大致呈不规则的梯形,东倚巍巍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隔滔滔黄河与陕西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市、吕梁地区毗邻,南与运城市接壤。

2.地形地貌临汾市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具有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

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0%。

临汾市地表破碎,地势起伏,高低悬殊,最高的太岳山霍山主峰,海拔2346.8m,最低处是乡宁县的师家滩,海拔385.1m。

临汾盆地纵贯全市中部,把整体隆起的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使境内总体轮廓呈“凹”字型分布。

3.地质构造临汾市属山西台背斜的组成部分,从太古代末期以来,长期基本处于隆起状态,没有遭受过强烈的褶皱变动。

中生代的燕山运动断裂构造特别活跃,并伴有褶皱和岩浆活动,使其盖层发生褶皱,形成平缓开阔的复背斜和复向斜,背斜构成山地,向斜构成盆地,这就奠定了市域现代地貌的基础。

临汾盆地是山西隆起区轴部形成的一系列断陷盆地之一,这里地质构造复杂,基底岩层破碎,易于发生地震、地裂缝、滑坡、地陷、泥石流、山崩等地壳运动现象。

4.气候气象临汾市地处暖温带内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冬寒少雪,春风秋雨,夏热伏旱,极端最高气温42.0℃,极端最低气温-25.6℃,年平均温度10.7℃,年平均降水量500—600mm,无霜期平均194天。

5.河流水系临汾市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多山溪性河流,因坡陡流急,洪水暴涨暴落是其特点。

除少数河流有泉水补给外,大部分河流的水量来源于雨季洪水径流。

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00余条。

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除黄河干流外,还有汾河和沁河。

总体规划说明书

总体规划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第一篇总则篇 (2)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现状概况及历史沿革 (3)第三章相关规划简述 (4)第二篇乡域规划篇 (5)第一章发展战略与目标 (5)第二章人口规模与集镇化水平预测 (7)第三章乡村体系规划 (8)第四章乡域空间管制规划 (9)第五章乡域村庄规划 (9)第六章乡域产业布局规划 (10)第七章乡域综合交通规划 (10)第八章乡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第九章乡域基础设施规划 (13)第十章乡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5)第十一章乡域综合防灾规划 (16)第十二章景观风貌规划 (17)第十三章乡域近期建设规划 (17)第三篇集镇建设规划篇 (18)第一章集镇现状 (18)第二章集镇规模和总体布局规划 (18)第三章集镇用地布局规划......................................................................................................................... 19第四章集镇道路交通规划 (21)第五章集镇基础设施规划 (22)第六章集镇地块划分与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24)第七章集镇四线规划 (24)第八章景观风貌规划 (25)第九章集镇绿地系统规划 (25)第十章环境保护及环卫设施规划 (26)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27)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28)第十三章规划管理与实施 (30)第一篇总则篇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2007年6月国务院确定重庆市成为“国家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通过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明确将“一圈两翼”作为全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2010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成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强调“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非农就业空间”;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又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等科学发展理念。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三部分说明书目录第一章、现状概况----------------------------------------------------------------------- 1 第二章、规划背景----------------------------------------------------------------------- 2 第三章、规划依据、期限及范围----------------------------------------------------------- 4 第四章、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4 第五章、镇村体系规划------------------------------------------------------------------- 5 第六章、建设控制分区与空间管制规划----------------------------------------------------- 9 第七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10 第八章、城镇用地布局规划--------------------------------------------------------------- 12 第九章、道路交通规划------------------------------------------------------------------- 15 第十章、市政工程规划------------------------------------------------------------------- 16 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19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23 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24 第十四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24 第十五章、附表------------------------------------------------------------------------- 24第一章现状概况一、镇域概况1.地理交通白沙镇地处大巴山腹地,万源市的东部,东接曹家乡,南连八台乡,西邻石塘乡、沙滩镇,北靠茶垭乡。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3)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4)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7)第一节区域协调 (7)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8)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9)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11)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11)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5)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17)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8)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18)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18)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19)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23)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26)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8)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8)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8)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29)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30)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30)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31)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31)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31)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32)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32)第二节消防规划 (33)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33)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35)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36)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37)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39)巢湖市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编制背景1、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近年来,柘皋镇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在工业强镇、特色富民上大做文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同时出现了环境污染、城镇建设存在矛盾等问题。

作为一个具有良好生态基底、处于快速发展机遇期的城镇,柘皋必须要全面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转变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总体规划说明书

总体规划说明书

总体规划说明书总体规划说明书1. 简介总体规划是指对某项工程、项目或计划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方向进行详细规划的文件。

总体规划说明书是对总体规划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和解释的文档,旨在向相关人员提供清晰明确的指导和参考,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 规划目标本总体规划的目标是确定项目的整体建设方向和发展目标,包括以下方面:- 定义项目的范围和边界;- 确定项目的主要目标和成果;- 确定项目的时间计划和里程碑;- 确定项目的资源需求;- 确定项目的风险和挑战。

3. 规划原则本总体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综合性:考虑项目的各个方面,综合考虑资源、时间和成本等因素;- 可行性:确保规划的实施可行,充分考虑项目的局限性和现实条件;- 开放性:考虑项目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确保规划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和发展;- 可操作性:规划要具备明确的步骤和可操作性,方便实施和监控。

4. 规划内容本总体规划包含以下内容:4.1 项目背景描述项目的背景和动机,包括项目的相关历史和背景信息,以及项目的目标和意义。

4.2 项目范围明确项目的范围和边界,包括项目的主要功能和建设内容,以及项目的具体限制和约束条件。

4.3 项目目标具体定义项目的主要目标和成果,包括项目的关键绩效指标和可衡量的目标。

4.4 时间计划制定项目的时间计划和里程碑,明确项目各阶段的时间要求和关键节点。

4.5 资源需求确定项目的资源需求,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等。

4.6 风险管理评估项目的风险和挑战,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4.7 组织架构确定项目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明确各个角色和职责。

5. 规划流程本总体规划的执行流程如下:1. 收集项目相关信息,包括项目背景、需求和限制等;2. 分析项目的特点和需求,明确项目的范围和目标;3. 制定项目的时间计划和资源需求;4. 评估项目的风险和挑战,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5. 确定项目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明确各个角色和职责;6. 撰写总体规划说明书,详细说明项目的整体规划和执行计划;7. 审核和调整总体规划,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8. 对总体规划进行沟通和推广,确保相关人员的理解和支持;9. 根据总体规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控制措施;10. 监控项目的执行和进展,及时调整和优化总体规划。

关于胜芳镇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关于胜芳镇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现状概况和规划背景一、现状概况二、规划背景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及指导思想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原则三、规划指导思想第三章、规划重点问题研究一、城镇发展方向研究二、城镇功能布局结构研究三、道路交通系统网络的梳理四、规划人口和用地规模研究五、景观特色的营造六、镇域体系规划第四章、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一、规划期限二、规划范围第五章、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目标及策略一、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二、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展望四、社会经济发展策略第六章、胜芳经济协作区区域规划一、经济协作区现状分析二、经济协作区区域规划三、区域土地资源与城市建设用地发展四、区域基础设施规划第七章、胜芳镇城镇发展战略一、城镇发展的区域分析二、城镇发展战略三、城镇发展规划目标与标志第八章、城镇性质与城市规模一、城镇职能二、城镇性质三、城镇规模第九章、镇区总体布局与发展方向一、概况二、城镇用地布局原则三、镇区空间布局四、用地发展方向第十章、居住用地规划一、概况二、规划原则三、布局结构四、用地规划分布第十一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一、概况二、规划原则三、布局结构四、公共设施规划第十二章、工业用地规划一、概况二、发展设想三、规划原则四、用地规划第十三章、仓储用地规划一、概况二、用地规划第十四章、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一、绿地系统规划二、景观系统规划第十五章、对外交通规划一、公路规划二、对外交通设施规划三、对外交通用地指标第十六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一、概况二、城市交通发展预测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四、广场规划五、静态交通设施规划六、规划道路广场用地指标第十七章、城镇基础设施规划一、给水工程规划二、排水工程规划三、电力工程规划四、电信工程规划五、燃气工程规划六、环境卫生工程规划七、环境保护规划八、综合防灾规划第十八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一、规划原则二、近期建设年限及发展规模三、近期建设目标与主要标志四、近期建设重点项目第十九章、实施规划的措施第一章现状概况和规划背景一、现状概况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胜芳镇地处北京、天津、保定三角中心的东淀及其北岸,是河北省霸州市东部的建制镇。

合隆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合隆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城乡性质及规模第一条.城乡性质长春市西北部城市副中心,是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为主导、综合配套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新城。

第二条.城乡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023年,城乡建设用地为3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275平方米/人;2023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4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106.9平方米/人;203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7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111.4平方米/人。

第二章城乡建设用地布局规划第三条.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形成“三心、三翼、多组团”的城乡总体布局结构;三心:围绕高速公路、北凯旋路打造的生产服务中心、以新城为依托的生活服务中心已经与老城结合的休闲娱乐中心。

三翼:形成北部工业翼,中部服务翼,南部工业翼的三翼布局。

多组团:规划依托水系、市政廊道、对外交通分割形成的边界,设立多个生产和生活组团。

第四条.城乡建设用地发展方向规划中近期沿302国道两侧纵深方向发展;中期跨越市政管线走廊向西发展;末期跨越高速公路向东发展。

第五条.居住用地规划规划居住用地依托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及滨水空间设立,规划2030年居住用地总面积2186.29公顷,占规划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28.03%,人均居住用地31.23平方米左右,规划结合绿化景观廊道设立流绿居住用地,规划流绿居住用地面积202.79公顷,占规划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2.60%,结合各级公共服务中心配套设立二类居住用地,规划二类居住用地1983.50公顷,占规划城乡建设用地面积25.43%。

第六条.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配置按照城市级公共服务中心—居住区级公共服务中心三级设立。

规划2030年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516.73公顷,占规划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6.63%,人均用地面积7.38平方米左右。

规划设立3处城市级服务中心,分别为休闲服务中心、生活服务中心、生产服务中心。

居住区级中心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和生活单元设立,以特定居住区为重要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和满足居民生活管理服务为目的,提供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属地型管理和服务机构,涉及工商、税务和文体活动中心等。

户县总体规划说明书

户县总体规划说明书

户县城区总体规划前言户县作为西安市的一个郊县,社会经济比较活跃,城市建设比较进步,各级领导非常重视规划工作。

户县的上一次总体规划,即由户县人民政府和西北建筑工程学院编制的《户县城市1995—2020年总体规划》,按照甘、余二镇合一的构想,根据户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经过多次专家评审修改,于1996年1月经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此次总体规划为户县城市建设选择了发展方向,规划了城市的基本路网骨架,确定了“南北两个组团(甘、余两镇),中部空带分隔,三个功能分区(甘亭东、西及余下),四片工业用地,二水(涝、檀峪河)左右依傍,‘田’字绿色城廓”的城市总体布局。

并且,对城市的交通、通讯、绿化、美化等都作了全面、系统而科学的规定。

上一版的总体规划,对户县的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生产、加快建设的作用。

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02年年底为止,户县人口规模增加了1.5万人,用地规模增加了2平方公里。

钟楼广场、人民路广场的实施,改善了户县城市面貌,人民路、沣京东路的修建,更是加强了户县对内对外的交通联系,提升了户县的区域竞争优势。

随着西宝南线、西汉高速公路及秦岭北麓环山旅游线等一批基础设施的先后峻工,伴着西安市经济开发区沣京工业园、国防科技学院等一批项目落户户县以及撤县设区步伐的加快,户县城市迎来了新一轮的建设高潮。

在这样的形势下,户县县政府综合考虑现实条件及发展前景,即时整合区域资源,决定对上一版规划进行修编调整,对户县城市化战略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第一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一、市域社会经济现状1、政区和人口户县现有11镇、5乡、2个管委会。

据户县统计局资料统计:2001年全县总人口为56.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47.1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4%,非农业人口为9.2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城市化水平为16%。

2、产业结构户县2001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为23.78亿元,占全西安市当年国内生产总值(734亿元)的3.2%。

总体规划说明书

总体规划说明书

项目名称:广德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编制单位:安徽建苑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证书编号:022008项目负责人:李保民院长设计人员:李保民高级规划师徐从广城市规划师李家宁城市规划师孙承君城市规划师马明城市规划师肖铁桥城市规划师汤利华高级工程师(水暖)王晏平高级工程师(电气)凌琪高级工程师(环境工程)洪波助理规划师何成助理规划师程凡实习生韦一实习生石蕾实习生汪波实习生协编单位:广德县人民政府广德县建设委员会协编人员:袁顺刚建委主任李道峰建委副主任胡义炯建委规划科长何旭明建委工程师李茂江建委工程师刘健建委工程师附件一:说明书目录第一章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概述 (1)一、城市概况 (1)二、城市总体规划历程评述 (2)三、本次总体规划修编背景及动因 (5)四、规划依据 (6)五、规划指导思想 (6)六、规划原则 (7)七、本次规划重点 (7)八、规划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 (7)九、规划期限 (8)第二章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8)一、区域位置分析 (8)二、广德县区域竞争力分析 (9)三、区域经济比较分析 (10)四、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12)五、总体发展目标 (15)六、经济发展战略 (16)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18)一、县域城镇体系现状概况与分析 (18)二、县域人口规模预测 (19)三、县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21)四、城镇化动力机制 (21)五、县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22)六、县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23)七、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23)八、县域中心村布局规划 (24)第四章县域产业布局规划 (25)一、产业布局规划原则 (25)二、县域经济区划 (25)三、农业产业布局规划 (26)四、工业布局规划 (27)五、第三产业布局规划 (28)第五章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29)一、空间管制原则 ........................................................................................................................ 29 二、空间管制分区 (29)三、分区管制 (30)第六章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32)一、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32)二、县域给排水规划 (33)三、县域电力工程设施规划 (33)四、县域电信工程设施规划 (33)五、县域防灾工程规划 (34)第七章县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36)一、商贸市场设施建设规划 (36)二、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37)三、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38)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39)第八章县域环境保护规划 (40)一、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问题 (40)二、环境保护规划 (41)三、资源保护规划 (42)第九章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43)一、旅游发展现状 (43)二、主要旅游景区 (44)三、基本旅游线路 (45)四、旅游设施发展 (45)第十章城市发展目标 (46)一、城区当前的发展重点 (46)二、城市发展总体目标 (46)第十一章城市性质 (47)一、城市性质的历史演变 (47)二、城市性质论证分析 (47)三、城市性质确定 (47)第十二章城市规模 (48)一、人口规模预测 (48)二、用地规模预测 (49)第十三章城市总体布局 (49)一、城市规划区范围 (49)二、城市发展方向分析 (50)三、城市空间基本格局 (51)四、城市布局结构与控制 (51)五、城市空间增长边界 (53)第十四章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54)一、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分析 (54)二、规划用地布局及用地平衡 (55)三、土地分级评定 (56)四、居住用地 (57)五、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58)六、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60)第十五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61)一、综合交通现状分析 (61)二、对外交通及主要设施规划布局 (62)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62)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64)第十六章城市绿地景观系统 (66)一、城市绿地景观系统概况 (66)二、绿地系统规划 (66)三、城市景观系统规划 (67)第十七章城市空间管制规划 (69)一、空间分区管制 (69)二、“四线”管制 (70)第十八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72)一、给水工程 (72)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73)三、电力工程 (74)四、电信工程 (74)五、邮政规划 (75)六、广播电视规划 (75)七、燃气工程 (75)第十九章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76一、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 (76)二、环境卫生规划 (77)第二十章综合防灾体系与公共安全规划 (77)一、防洪防涝工程 (77)二、抗震防灾规划 (78)三、人防工程规划 (78)四、城市消防规划 (78)五、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及城市生命线规划 (79)第二十一章规划区空间利用规划 (80)一、规划指导思想 (80)二、规划布局 (80)三、城市建设管理控制规划 (82)第二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84)一、规划原则 (84)二、近期建设的年限及规模 (84)三、近期建设规划目标及发展规模 (84)四、近期建设用地供应 (86)五、近期建设规划实施措施 (87)第二十三章远景规划设想 (88)一、远景布局的基本思路 (88)二、远景规划设想的原则 (88)三、远景城市发展方向 (89)四、远景规划设想基本目标 (89)第二十四章规划实施和管理 (89)一、重视机制的转换与创新 (89)二、实行政策引导 (90)第一章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概述一、城市概况(一)地理位置广德县地处安徽省东南边陲,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

本溪市总体规划文本及说明书

本溪市总体规划文本及说明书

本溪市总体规划文本及说明书一、引言二、背景1.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本溪市以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仍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定总体规划来加以解决。

2.城市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本溪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功能和质量不断提升,但城市规划和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3.生态环境保护:本溪市地处环境敏感区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保护和修复本地生态环境,有必要在总体规划中制定相应的措施。

三、目标四、原则1.综合协调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均衡发展各区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优化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空间布局,实现功能互补、优势互补。

3.环境优先保护: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推进生态修复工程,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保障城乡居民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

5.人文关怀: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五、内容1.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2.城市建设:规划城市功能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

3.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收入。

4.生态环境保护: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修复,推动绿色发展。

5.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文化遗产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提升文化软实力。

六、实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本溪市总体规划领导小组,统一协调规划实施工作。

2.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各项任务的有序推进。

3.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的监测和评估。

长岭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长岭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前言长岭镇人民政府于2000年编制《长岭镇总体规划》。

该规划(以下简称“原规划”)对指导长岭镇的城镇建设,促进全镇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庄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确定长岭镇为庄河市北部的重点镇,同时,新时期下小城镇的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对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此,镇政府决定在原规划的基础上,委托庄河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和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对长岭镇总体规划进行新一轮的调整。

第一章规划依据、原则、范围和期限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1995年)5.《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20年)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7.《庄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8.《庄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9.《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10.《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11.《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建村[2003]36号)12.《长岭镇总体规划》(2000—2010年)13.长岭镇《政府工作报告》以及相关资料、规划设想二、规划原则、指导思想和目标1.本次总体规划的原则:(一)彻底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的综合效应,建立集约用地机制,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坚持“为农业、为农民、为农村”服务的原则,实施“小城镇、大战略”的政策,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加快城镇化进程。

(三)确立动态和滚动发展思路,编制弹性和发展规划,以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确保近期建设的可操作性和远期控制的合理性。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到远近结合,超前控制。

(四)树立生态观点,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河西村村庄总体规划说明书

河西村村庄总体规划说明书

河西村村庄总体规划说明书【河西村村庄总体规划说明书】一、规划背景和目的河西村位于某省某市某县,地处山区,自然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是一个具有潜力的农村发展区域。

为了促进河西村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制定本村庄总体规划说明书,旨在规划村庄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村庄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

二、规划范围和内容1. 规划范围:本规划涵盖河西村全村范围,包括村庄内的各类建筑、道路、农田、水源等。

2. 规划内容:(1) 村庄空间布局:根据村庄的地理特点和自然环境,制定合理的村庄空间布局方案,包括村庄中心区、居住区、农田区、生态保护区等。

(2)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村庄的发展需求和资源情况,确定土地利用的功能区划,包括居住用地、农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3)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根据村庄的发展规划,制定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4)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根据村庄的生态环境特点,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包括水资源保护、森林保护、农田保护等。

(5) 经济发展规划:根据村庄的经济条件和发展潜力,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包括农业发展、旅游业发展、产业发展等。

三、规划原则和目标1. 规划原则:(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3) 注重人文关怀,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4) 依法规划,保证规划实施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2. 规划目标:(1) 实现村庄空间布局的合理优化,提高村庄整体形象。

(2) 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

(3) 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提升村庄的服务水平。

(4) 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5) 发展旅游业,增加村庄经济收入。

四、规划编制和实施1. 规划编制:(1) 组织编制工作组,由专业规划师和相关专家组成。

(2) 调研村庄现状,了解村庄的发展需求和问题。

(3) 制定规划方案,包括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

佛山市里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佛山市里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部分 里水概况1.1 规划背景1.1.1区域优势,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凭借地缘优势以及国家政策的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创造了工业化持续发展的奇迹。

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城市的发展是沿着工业化到城市化的前进道路。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里水镇地处我国发展最活跃的经济集聚地之一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广州中心城区,在工业化进程中,里水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和成就。

当进入21世纪,随着区域经济的调整,CEPA 的签定,泛珠江三角洲的提出,珠三角地区将进入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发展周期,在新的宏观环境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对里水镇的发展做出新的定位。

1.1.2 区划整合,协调发展随着经济合作在城市各领域中的深度发展,地区间和城市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广佛都市圈概念的提出大大促进了广佛地区经济、空间等方面的融合。

广州的西联战略、大佛山的规划整合, 5+2组团策略的推出,以及南海东西板块的建设,这些都促进了这一地区社会资源的再次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再次腾飞,同时也为新里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南海模式”发展道路成就了南海成为广东“四小虎”之一。

新一轮的行政区划调整,南海区从原来17个镇街合并整合为8个镇街,实现资源的有效融合,强强联合的局面。

里水也从原来75平方公里的镇域面积拓展到148平方公里,镇域面积的扩大,为新里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里水镇的发展是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我们必须跳出里水,从区域的角度寻找适合新里水在新时期的发展道路。

1.1.3 政策倾斜,促进发展广东省为落实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方针政策,提出了走大中小城市与中心镇协调发展的有广东特图1-1 珠江三角洲空间结构图图1-2 佛山一环规划图色城镇化道路,从政策和用地层面上对中心镇的建设进行倾斜和帮扶。

正是在此背景下,里水镇被确定为广东省273个中心镇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2)第一章规划背景 (2)第二章规划编制依据 (2)第三章规划范围及期限 (3)一、规划范围 (3)二、规划期限 (3)第二部分总体规划 (3)第四章区域位置与现状概况 (3)一、区域位置 (3)二、现状概况 (3)第五章发展条件分析 (3)第六章发展定位与发展规模 (3)一、发展定位 (3)二、发展规模 (3)第七章产业发展规划 (4)一、产业发展目标 (4)二、主导产业 (4)第八章土地利用规划 (4)一、土地利用政策 (4)二、土地利用分区 (4)第九章空间布局规划 (4)一、空间布局 (4)二、用地规划 (5)第三部分专项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生态系统规划 (5)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6)一、给排水工程 (6)二、电力与通讯工程 (6)三、燃气与供热工程 (6)第十三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6)一、环境保护规划 (6)三、环境卫生规划 (7)第十四章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7)一、防洪防涝规划 (7)二、防震减灾规划 (8)三、人防御消防规划 (8)第四部分近期发展规划 (8)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8)一、近期发展规模与目标 (8)二、近期发展主要内容 (8)三、生态居住区设计构思 (9)附录1 规划用地平衡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前言第一章规划背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银川市人民政府,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大力招商引资,进行新农村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的既定政策,宁夏特有的伊斯兰文化及其与阿拉伯国家的紧密联系等等,是本规划的背景和基础。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体现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是本规划的指导思想。

银西生态防护林是银川西部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5年第54次常务会议纪要精神:银西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要积极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林副产品加工和畜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多样性,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村镇规划建设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关键。

新农村民居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内容,关系着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承载着民族文化及人文精神。

在综合考虑防护林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开发生态农业示范区项目,加快农村发展。

通过科学论证,在贺兰山东麓西部影视城旅游中心地带,以兰一山庄为基点和项目核心区,建设集现代农业、西夏农耕文化与农业观光、绿色居住为一体的生态示范、科研、教育、培训基地。

该项目对于改善贺兰山东麓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区域农业农村发展都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在园区内建设节能生态民居,这对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结合生态民居,建设当地回民特有的文化设施-阿拉伯生态文化中心和其他配套文化生活配套设施,结合西夏农耕文化,促进当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充分理解和尊重上位规划——镇北堡总体规划对该项目的定位、意图及各项管理规定,并站在宏观整体的层面上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以指导园区进一步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

第二章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起施行);(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7)《银川市城乡规划条例》(征求意见稿);(8)《银川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年4月送审稿);(9)《关于加快银西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第三章规划范围与期限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项目基地北至蓄水渠,东至101国道,南临宁夏镇北堡林草试验站,西至宁夏镇北堡林草试验站。

规划用地面积322.11公顷。

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

第二部分总体规划第四章区域位置与现状概况一、区域位置区域位置:本项目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西北郊,距市区约35公里,毗邻银川环城高速,交通便利,据贺兰山东麓,苏峪口原始森林景区、贺兰山岩画景区、镇北堡西部影城等国家级旅游景点环绕四周,地理位置优越。

二、现状概况自然生态条件:贺兰山东麓位于东径105°45′-106°27′,北纬27°43′-39°05′。

海拔1100米左右,地势平坦,光照3000小时以上,降雨量少,昼夜温差大,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地理特点可以概括为:干旱、干燥、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气温高。

基地现状:地块相对平整,盐碱度相对其它城市要高一些,东西标高高差小于2米,现区域内局部有树,原为林场,场地四周有一圈防护林带,黄河水及地下水资源丰富,只涉及一个拆迁户。

第五章发展条件分析本项目区位条件优越,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西北郊,距市区约35公里,毗邻银川环城高速,交通便利。

据贺兰山东麓,苏峪口原始森林景区、贺兰山岩画景区、镇北堡西部影城等国家级旅游景点环绕四周。

利用阿拉伯国家特殊的政治、宗教文化资源及丰富的商业资源,推动园区发展,带动区域经济。

本项目据贺兰山东麓,利用葡萄酒业的产业基础资源,带动规划区的产业发展。

第六章发展定位与规模一、发展定位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是一个集现代农业、阿拉伯文化、西夏农耕文化与农业观光、绿色居住为一体的生态示范、科研、教育、培训基地。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二、发展规模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用地总规模322.11公顷,其中近期用地总规模133.4公顷,建设用地规模20.01公顷。

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区内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人左右。

第七章产业发展规划一、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科学生态示范园将完成全部的开发建设工作。

项目计划总投资16000万元。

新建具有800套具有阿拉伯文化特点的节能型生态民居,配套建设300组20立方米互用沼气池。

发展灵武长红枣、葡萄等优质特色果园区40多公顷。

完成生态防护林建设,林果种植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协调发展。

二、主导产业选择主导产业以林果业种植业和生态农业,并在此基础上打理发展生态旅游业。

第八章土地利用规划一、土地利用政策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5年第54次常务会议纪要精神,《关于加快银西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根据建设项目审核意见,允许园区将20.01公顷划拨土地变更为建设用地,开发建设节能型生态民居,以解决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资金不足的困难,加快示范园建设步伐,促进和带动区域发展生态农业和农村市场经济。

二、土地利用分区(1)公共配套服务区基地东侧湖心岛建设当地回民特有的文化设施-阿拉伯生态文化中心,基地东侧主入口两侧布置其他配套文化生活配套设施,结合西夏农耕文化,在促进当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也给居民提供一个文化休闲娱乐的场所。

(2)节能生态民居建设用地区节能生态民居建设用地总面积20.01公顷。

有多层和低层两种建筑形式,分散布局在农耕地中。

生态民居旨在为村民营造一个既能生活,又能从事农业生产和家庭副业产品生产的空间环境,力求将生态环保的理念纳入设计之中,使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能在此特定空间中循环转换,既方便了生活的诸多需求,又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生态民居设计采用节能环保建筑材料,代替传统的粘土砖,有效保护耕地。

设计采用新能源,生态民居里的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加热水,可一年四季提供40℃—60℃的生活用热水。

太阳能照明是将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储存,再点亮灯具,实现照明。

秸秆等生物质经过处理,也可以变为燃料,节约资金,且使生活更环保。

生态民居的建设将彻底改变以往农民建房的传统观念。

引导农民转变生活方式,促进新型建筑材料及太阳能等新能源在新农村中的应用。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3)农业用地区本园区依据土壤地势等条件,发展林果业和生态农业,科学布局沼气工程、高效生态设施农业,建立综合利用、高效循环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和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改良种植品种,推广新技术,充分调动农民开发园地的积极性,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开发,延长农民承包期,提高土地效益。

第九章空间布局规划一、总体布局规划构建“两心一轴多点”的总体布局结构。

两心:两心指园区东侧入口形成的公共服务核心区和西侧湖心的小型生态岛。

一轴:是指东西向贯穿整个园区的灌溉渠,在保证园区灌溉的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景观多点: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分散布置小节点。

二、用地规划规划公共设施用地 6.56公顷。

主要布局商业金融用地,布置在整个园区东侧入口处,这样即有利于辐射全园,同时靠近101国道,对外交通便利。

规划居住用地13.46公顷。

主要布局一类居住用地,分散布置在基地北侧和湖东侧两岸。

规划耕地用地50.79公顷。

依据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布局。

主要布局在园区东部。

规划园地用地91.65公顷。

在园区中心沿蓄水渠布置用地。

规划林地用地14.54公顷。

主要布局在园区东部入口处。

规划绿化用地76.91公顷,是体现生态农业示范园生态化特色的必要保障。

其中防护林用地69.76公顷,公共绿地7.15公顷。

第三部分专项规划第十章综合交通规划区域内现状对外交通主要有101国道和南侧一条东西贯通的土路。

规划区对外交通有101国道和南、北、西三侧的上位规划道路,园区主干路与对外道路连接。

依照园区规划设计思路,从园区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

规划园区内部道路网络形成结构清晰、级配合理,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

基地东侧和南侧各设一个出口,北侧设两个出口。

中心环路为园区主要联系道路,另有次干道与主路对接,起到次级联系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