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学第4章教师和幼儿

合集下载

幼儿教育学第4章教师和幼儿

幼儿教育学第4章教师和幼儿

幼儿教育学第4章教师和幼儿幼儿教育是一门关于幼儿发展和学习的学科,而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章将探讨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和教育方式,以及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一、教师和幼儿的互动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是幼儿教育的基础,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当注重以下几点来与幼儿进行互动:1. 倾听和尊重幼儿教师要善于倾听幼儿的心声,尊重幼儿的个性和意见。

通过与幼儿的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困惑,从而更好地指导和帮助他们。

2.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自由地探索和发现世界。

同时,教师还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有效沟通教师应该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幼儿交流,注重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运用。

通过有效的沟通,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求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二、教师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采用以下几种教育方式:1. 游戏教育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运用游戏教育的方式,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有益于幼儿发展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2. 体验式教育体验是幼儿学习的基础,教师应该通过创设各种体验环境,让幼儿亲身参与,积极体验并感受学习的过程。

通过亲身体验,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合作教育合作是幼儿学习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应该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小组活动和合作任务,激发幼儿的互助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师的素质和技能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技能:1. 爱心与耐心教师应该对幼儿充满爱心,耐心倾听和呵护他们。

《幼儿教育学》(第三版)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学》(第三版)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说明幼儿教育学是研究我国3-6岁幼儿教育现象和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幼师班的主要专业学科之一。

教学目的在于以幼儿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武装幼师学生,培养他们运用理论知识于教育实践的基本技能,同时提高幼师学生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幼教事业并具有研究幼儿教育的兴趣和能力,应注重树立学生正确的教育思想,以便将来在工作实践中能批判与抵制违反教育规律的现象。

这是做好幼儿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二、教学内容编写原则(一)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和《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指导思想,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幼儿教育实践的经验,并吸取了国内外幼儿教育的科研成果,努力做到既反映幼儿教育科学的新成就,又突出我国幼儿教育的特色。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练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以及新的历史时期对幼儿教育提出的新任务;联系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突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培育中幼儿教师的作用以及对幼儿教师的要求。

(三)从幼师专业的实际出发,照顾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的特点。

论述教育和教学的基本理论时,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揭示幼儿教育及幼儿园教学工作的规律。

(四)力求内容充实,论述基本理论通俗易懂,又有一定深度,既着重用正确教育思想武装学生,又教给学生从事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方法;既要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又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

(五)为了帮助学生自学,每章结束后要有学习重点与思考题,便于学生自学,做好预习、复习,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的基本指导思想}(一)注重反映现代教育、幼儿教育的新观念、新思想、新信息;注意结合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中的新问题、新情况,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幼儿教育的特点;注意把理论的阐述与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现象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意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以增进学习教育理论的兴趣。

第四章幼儿与教师(二)

第四章幼儿与教师(二)

第四章幼儿与教师(二)引言: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幼儿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教师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包括情感互动、学习互动、角色互动、专业发展和教育情境等。

通过了解这些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正文:一、情感互动1. 教师的情感支持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2. 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亲密关系3. 建立信任的重要性4. 创造温暖、安全的教育环境5. 建立积极的情感氛围二、学习互动1. 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2. 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性3. 个别化教学的实施方法4. 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5. 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三、角色互动1. 教师作为角色模型的重要性2. 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学习和发展3. 幼儿的角色认知和角色取舍4. 幼儿参与集体活动中的角色互动5. 幼儿在团队活动中的合作与竞争四、专业发展1. 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2. 持续学习与教育研究的重要性3. 教师自我反思与成长4. 构建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5. 教师的自我激励和职业发展规划五、教育情境1. 幼儿教育的社会文化背景2. 幼儿教育的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3.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4. 幼儿参与社区的活动与教育5. 有效的教育管理与政策支持总结: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

在情感互动中,教师的情感支持和温暖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习互动中,教师应以引导者的身份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角色互动中,教师的角色模型作用和幼儿的角色认知都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则可以提升教育质量。

最后,教育情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社会文化背景和家校合作都需要被重视。

通过这些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推动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

第四章幼儿与教师(一)2024

第四章幼儿与教师(一)2024

第四章幼儿与教师(一)引言: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幼儿时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教师则承担着引导和帮助幼儿成长的责任。

本章将探讨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关系,以及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责任和作用。

正文:1.促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互动a.构建信任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b.鼓励幼儿参与和表达自己的感受c.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d.提供关怀与支持,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e.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2.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定位a.引导者:以身作则,引导幼儿学习和发展b.观察者:观察幼儿行为和需求,进行个体化教育c.引导问题解决者:帮助幼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d.组织者:组织环境和活动,创造有益的学习条件e.咨询者:与家长和其他教育专家协商合作,提供幼儿最好的教育3.培养幼儿合作与自主的意识和能力a.创设合作机会,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参与b.培养幼儿分享和倾听的意识c.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d.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资源,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习惯e.通过角色扮演和团队活动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的能力4.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持a.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个体化教育b.为幼儿提供具体的学习目标和挑战c.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满足幼儿的个体差异d.及时反馈和鼓励,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e.与其他教师和专家合作,制定个体化的教育方案5.教师的自我提升与发展a.参加专业培训和研讨会,拓宽教育知识和技能b.与同行交流和分享,互相学习和成长c.反思和调整教学实践,优化教育方法和策略d.关注教育研究和先进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水平e.保持积极的教育热情,追求持续的职业发展总结: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引导者、观察者、问题解决者、组织者和咨询者等角色,通过有效的互动和支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自主能力。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关注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以更好地帮助幼儿实现全面的发展。

幼儿教育学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

幼儿教育学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
15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编制
(一)分科课程方式 (二)核心课程方式 (三)活动课程方式
16
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实施
17
本节重点
一、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订 二、幼儿园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的关系
18
一、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订
(一)年龄班(全年)计划 (二)学期计划 (三)月(周)计划 (四)具体教育活动计划
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
本节重点
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依据 2.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依据
(一)对幼儿的研究 (二)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三)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
(一)总目标 (二)年龄阶段目标
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
Hale Waihona Puke 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概述
本节重点
1.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2.幼儿园课程的种类 3.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4.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案例导入
一天早上晨间户外活动时,风很大,杨柳树哗啦啦地响,有孩子 说:“好凉快!快来快来,叫风吹吹。”于是,老师趁机招呼那些在 太阳下走来走去“叫卖冷饮的人”过来乘凉兼兜售冷饮。另外,这阵 子天气变热后,园里已经取消了做操时的排队要求,而代以“找个凉 快的空地方做操”的要求。活动开始了,故事中角色的“求助”一下 子引起了孩子的“助人为乐”情怀。有人提议:“洗个澡!”——老 师这个大水龙头一开,他们就哗啦啦的洗开了:“先学大象冲冲身, 再学猴子搔搔痒。”有人提议:“钻到冰里。”!老师稍一顿,随之 就成了“猫和老鼠”里那只汤姆猫,“咯咯咯咯”牙齿直打颤,说话 直哆嗦:“太、太、太、凉、凉、快了吧、吧……”逗得孩子们哈哈 笑。这么多冰还钻进去?怎么办?有人转过来了:“冰放可乐里!” 好的,几位临时“服务员”马上为“顾客”的橙汁、雪碧、可乐、牛 奶杯里加“冰块”,还好,有人要了1块、有人要了2块,检查下来没 有“肚子疼”的。这个节目就过了。紧接着,有人说“到树底下去”, 于是男生就是一棵棵大树让女孩子们“乘风凉”;有人说“撑一把太阳 伞”,于是女孩子们变成“美丽的太阳伞”为男孩子“遮太阳”。

幼儿教育学-第4章第5节

幼儿教育学-第4章第5节
幼儿教育学
第四章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第五节 幼儿美育
咱们来讨论
有翅膀的汽车
苗苗在画汽车时,将车轮画成了两只脚,并在车身上 画上翅膀,教师看到后马上对他说:“汽车上面哪有翅 膀呢?你再仔细看一看汽车,想想该怎样画?”结果苗 苗将翅膀去掉,画了一辆普通的汽车。
教师在指导幼儿画画时是否科学?为什么? 苗苗为 什么要这么画?
【案例分析】
2、分析讨论: 请运用幼儿美育理论分析此美育活动哪些方 面做得不好?为什么?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案例分析】
提示:幼儿美育应当着眼于引导幼儿人格向 积极方面发展,特别是幼儿情感的发展。但是长 期以来,美育受重理智、轻情感的倾向影响,出 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倾向。
【案例分析】
3、评价:
此艺术活动中,老师不重视幼儿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 态度,比较偏重于追求技能技巧的训练;不重视发展幼儿 的想象力、创造力,仅仅关心幼儿作品是否达标。老师应 利用艺术教育来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重视幼儿画画的快 乐。
3.重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不要过分强调技巧, 机械训练。
动动脑筋
幼儿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显露的时期, 为了尽早发现和培养幼儿的特殊才能,幼儿园 开办了各种类型的技能技巧训练班,试对这种 做法做出评价。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王老师开展中班美术绘画活动,绘画的内容是美丽的 春天,老师首先示范,先用铅笔画大树、花、小草的轮廓, 然后上颜色,老师示范完后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纸、一盒 水彩笔,要求小朋友模仿老师的画画,然后老师巡视、指 导、帮助,最后老师讲评,表扬按老师要求画的孩子,批 评不按老师要求画的孩子。最后老师把按老师要求画的画 展示在活动室里。
创设和利用美的生活环境

幼儿教育学教师和幼儿

幼儿教育学教师和幼儿

幼儿教育学讲义第四章教师和幼儿一、幼儿教师一幼儿教师的地位、权利和义务1993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指出;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履行教育职责、对幼儿身心施行特定影响的专业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我国幼儿教师的权利有:①进行保育教育活动;开展保育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权利;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③指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的权利;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的权利;⑤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的权利;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我国幼儿教师的义务有: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保教计划;履行聘约;完成工作任务;③按国家规定的保教目标;组织、带领幼儿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幼儿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幼儿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二幼儿教师的素质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教师应当“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体健康”..这是国家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3.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作为幼儿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有效、高质量的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就成为教师必备的素质..三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幼儿教师需要一个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宽广的能力结构..1.观察力幼儿教师的观察力主要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能力;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随机观察可在一日生活的任何时候、任何环节发生..凭借这种能力;教师达到与幼儿的沟通;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有计划的观察要求预先有拟定的观察项目;教师根据观察内容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列出最能反映问题本质的观察要点;然后按计划进行观察..2.沟通的能力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和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1教师与幼儿的沟通教师通过微笑、点头等非言语的沟通;表达出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也可以通过掌握一定的沟通技能;用准确的言语沟通;平等地与幼儿交流..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家长作为教师的合作者加入到教育者一方;共同对受教育者——幼儿施教;极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但是;这一合作能否取得成功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其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不仅需要教师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能;比如;根据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等选择沟通策略;还需要掌握传达信息的技巧..3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幼儿之间的沟通受到他们社会性发展、语言发展等方面的制约;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帮助..如果教师缺乏相应的技能和能力;就难以达到目的..①幼儿之间的口语沟通..幼儿之间的交谈可以极大地促进幼儿社会性、智力、语言的发展..促进幼儿之间的交谈;需要发展他们自我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听和说的能力;这是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②幼儿间冲突的解决..幼儿的冲突是其沟通不畅的最激烈的表现形式;多发生在物的分配或活动机会的选择时..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冲突;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帮助幼儿正确对待冲突、习得解决冲突的策略;通过冲突理解人际交往的规则;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权利;克服自我中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3.组织分组活动的能力在幼儿园中;全班统一的大集体活动比重很大;难以顾及每个幼儿的兴趣、能力、个性等的个别差异..不少幼儿园除集体活动之外;还采用小组和个别活动方式..小组活动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满足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助于幼儿之间更多地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有助于幼儿更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倾听别人的看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民主态度和发展自律..在小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由纯粹的教授者变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育的方式方法也随之发生改变..组织小组活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1分组能力分组是小组活动的第一步;分组的质量对活动的进行影响很大..合理的分组表现出三个特点:有层次、有特色、有变化..有层次;指教师分组时纵向地考虑幼儿的水平差异..例如;根据幼儿的经验、动作、思维、语言等方面发展水平上的差异;结合活动内容的难易;按水平由低到高分组;让每个幼儿能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有特色;指小组各有特点..因为幼儿有不同的兴趣、性格倾向、学习方式上的特点等;因此;每个小组的幼儿既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学习同样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学习不同的内容来达到同一个教育目标..有变化;指分组是动态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这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经验等来划分..2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促进幼儿小组活动的开展;帮助每个幼儿得到真正的发展上..它要求教师:①指导必须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分组活动指导的根本..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分组活动必然失去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这一精髓而流于形式;不过是从集体灌输变为分组灌输;从大一统变成“放羊”而已..②指导必须了解幼儿;遵循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分组活动虽然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如果指导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仍然不能达到目的..③灵活地改变教师的角色;灵活地改变指导方法..分组活动不像作业课那样以“教”为主;而是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因此;指导分组活动的教师不能像作业课上那样一直是教授者的角色;使用比较单一的方法..分组活动的指导必须是灵活多样的;教师的角色也要根据情况随时变化..这种指导难度很大;需要多种技能、能力的结合;除观察、沟通、有针对性的指导之外;随机教育的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关于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除以上提出的观察、沟通、组织小组活动等能力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能力;如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等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二、幼儿和教师的相互关系幼儿是幼儿园教育的对象..幼儿园教育主要是在教师与幼儿间展开的..教师与幼儿的相互关系如何;直接关系着幼儿园教育的质量..教师和幼儿是否能建立良好关系;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正确地看待幼儿;即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一儿童观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简言之;就是社会或成人怎么看儿童;把他们看成是什么样的存在..对儿童的看法不同;对儿童的态度、教育的方法也随之不同..儿童观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没有正确的儿童观就不可能产生优质的幼儿教育..三幼儿与教师的相互关系教师与幼儿的相互关系是影响教育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基于上述的儿童观;可以从两个侧面来理解这一相互关系的特点..一个侧面是从社会大范围来看;幼儿和教师都是社会的基本成员;其相互关系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尽管幼儿年幼弱小;但丝毫不影响这一平等关系..这种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是幼儿园所有人际关系中首要而基本的关系;是幼儿和教师相互关系的基础..另一个侧面是从幼儿园小范围来看;幼儿和教师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社会保障幼儿地位和权利的责任具体化为教师的义务和职责;教师成为幼儿生存、发展、学习等权利最主要的维护者;幼儿则是被保护者;教师作为成熟的社会成员;是代表国家意志的教育者;幼儿是身心均不成熟的、正在发展中的社会成员;是受教育者..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和幼儿又不可能是完全平等的..不认识到这一点会导致教师的失职;导致教育上的放任自流..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始终要尊重幼儿;以民主、平等、充满爱心的态度;对每个幼儿认真地进行教育和指导..不管什么活动;无论其形式多么新颖、内容多么丰富、教师的教法多么艺术;只要没有以教师与幼儿之间正确、良好的关系为基础;就不能算是好的活动..三、幼儿和教师的相互作用一幼儿的发展1.幼儿的发展要靠个体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幼儿发展的个体因素;包括个体自身条件中的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指遗传素质..遗传素质的差异可能带来幼儿发展上的差异;但一般来说;正常幼儿的遗传素质差异并不是很大的;对幼儿的发展也不起决定作用..后天因素是幼儿自身的全部先天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与遗传素质相比;后天因素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比如;幼儿的身体强健程度、智力水平、个性等..环境因素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外部因素..它包括幼儿所在的环境中一切影响其发展的外部条件;如家庭条件、幼儿园教育质量、幼儿的生活环境状况等..环境因素与幼儿个体因素作为影响幼儿发展的两大要素;二者作用不同;但密不可分;缺一不可..2.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在活动中实现的1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幼儿是在与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这一相互作用过程就是“活动”..幼儿园里每天进行的各种活动;如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游戏等;都是幼儿与环境中的不同对象如玩具、老师、同伴等;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这些活动;幼儿是不可能发展的..2幼儿的活动幼儿的活动可大致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两类..内部活动是指不可见的幼儿的生理、心理活动;外部活动指可见的幼儿的实践活动..内部和外部的活动实际上是不可分割、交融在一起进行的..无论哪种活动;幼儿都是活动的主体..①幼儿的生理活动..幼儿生理活动是满足身体发展需要的最基本的活动;它每时每刻都在幼儿的身体内部进行着..幼儿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生长发育的“内部工作”特别艰巨..家长、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需要..②幼儿的心理活动..幼儿的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一样;也是必须由幼儿自己进行的、极其艰巨的“内部工作”..幼儿作为自己心理活动的主体;在作用环境的同时;他必须自己去观察、理解、记忆、思考、作出判断;靠艰苦的练习和长时间的经验去学习语言等..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适应任务..幼儿的心理活动带着鲜明的个体特征;如幼儿性格多种多样、兴趣各不相同..幼儿心理活动虽然是内部活动;但常常有可见的外显行为;如幼儿情绪愉快时就会又唱又跳、计算时常用手的动作来帮助思维等.. 、③幼儿的实践活动..幼儿的实践活动主要指幼儿与周围环境中的人或物直接相互作用的外部活动;它是与幼儿的生理、心理活动交融为一体、统合进行的最富有发展价值的综合性活动..幼儿实践活动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二是人际交往活动..前者是幼儿摆弄和操作实际物体如玩具、工具、日常用品等;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活动;后者是指幼儿与成人主要是教师和家长和幼儿同伴之间相互作用;建立起某种关系与联系的社会性活动..二现代社会儿童发展上出现的一些特点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儿童的物质生活环境和精神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儿童生理发展的加速现象儿童生理发展的加速现象是指儿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更新;其身体的生长、发育速度加快;逐渐早期化的现象..生理的发展加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长加速;如儿童的身高、体重比过去有明显的增长;二是儿童的成熟加速;如性机能的发展..这些现象在我国已经越来越明显;这不能不引起高度的注意..2.儿童心理方面的变化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儿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此引起儿童心理的种种变化是幼儿园教育需要认真面对的..儿童的生态环境首先是家庭环境;这是儿童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的基地..家庭变化中对儿童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居住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家庭生活水平的变化等..近年来;市场经济使得家庭的变化加剧;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教育生活..此外;社会上对高学历、高薪酬的过分追求;也对幼儿园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幼儿成长的压力加大;身心健全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三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包含着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这两类活动..教师在教;幼儿在学;两种活动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1.教师“教”的活动教师的“教”;就是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 “教”的活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直接“教”;二是间接“教”..1直接“教”的方式直接“教”的方式是指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把教育的内容传递给幼儿..例如;幼儿园作业课上使用的主要就是这一方式..一般来说;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采用这一方式是比较适宜的:对幼儿进行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规定必要的行为规范、行动规则;教给幼儿必需的知识或概念;某些技能、技巧等..直接“教”的优点是:教师直接“教”的时候;教育内容、方法、步骤等都按照教育目标进行了精心准备..因此;这种方式清楚明确、系统有序、省时经济;而且教师操作起来有一定的模式可循;即使是新教师;也能较快地掌握操作方法..其缺点是:由于幼儿缺乏知识和经验;对言语的理解能力又有限;因此对“教”的内容不容易真正掌握;教师与幼儿之间难以双向交流;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少;其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2间接“教”的方式所谓间接的“教”;指教师不是把教育要求直接讲给幼儿听;而是通过环境中适当的中介;如利用环境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现象或事件的作用等;迂回地达到教育目的..间接“教”的优点在于:能较充分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适合幼儿好奇、好动、好创造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交往机会大大增加;接近幼儿的生活..缺点是:获得的知识、经验容易陷入零乱、琐碎、表面、缺乏系统;间接指导比直接指导困难得多;对教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3教师是“教”的主体教师是“教”的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在备课或活动准备阶段;教师以幼儿为调查研究的对象;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需要、经验等来计划活动;制定教案;创设环境;在上课或活动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并根据幼儿的反馈主动调整“教”的内容、方式;调整环境;控制活动的进程;控制整个教育过程的走向;引导幼儿向着目标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教”的活动中;教师是“教”的主体;而幼儿则是教师“教”的对象;是教育的客体..2.幼儿“学”的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幼儿的“学”;如果幼儿不学;或者学了没有效果;那么;教育就失败了..因此;要有效地“教”;必须了解幼儿学习的规律和特点..1幼儿是自身学习的主体无论教师直接地“教”还是间接地“教”;幼儿都是自身学习的主体..对教师所教的内容;幼儿是否接受、接受到什么程度;主要依赖于幼儿的兴趣、经验、认知能力、情感等;而不是取决于教师的意志..2幼儿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①接受学习..所谓“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如果教师能按照幼儿的身心特点来讲课;能让幼儿发挥主体性;学得有兴趣;能将教师传授的东西积极地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而不是死记硬背;幼儿这样的学习是主动的、有意义的学习..把“教师讲、幼儿听”笼统地斥为机械灌输的说法是不对的..②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在幼儿期;这是比“接受学习”更适合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特别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如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发展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主动参与的积极态度等..因此;幼儿的学习是否有意义;关键是教师能否激发幼儿的主动性;而不在于用哪种学习方式..3影响幼儿学习的内外因素影响幼儿学习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条件、幼儿园教育水平、幼儿园的环境条件、物质条件的好坏等..影响幼儿学习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四促进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策略促进教师和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更好地相互作用的策略;就是让教师和幼儿有更多的、有效的相互影响和沟通的办法;就是让教师“教”得更有效、让幼儿“学”得更好的办法..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是在教育过程中一直起主导作用的一方..这一主导作用表现在;无论是直接“教”还是间接“教”;教师都始终控制着教育过程的方向;引导幼儿向着教育目标要求的方向发展..这不仅仅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控制上;还体现在教师的仪表、言谈举止、行为习惯、个性等对幼儿的影响作用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是学习主体并不矛盾;教师的主导作用正是通过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引发和促进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体现出来的..2.直接“教”时要注意的问题1变单向的“教”为双向的交流为改变教师单方面讲、幼儿只用耳朵听的单一模式;应使用启发式;多给幼儿发表意见、提问、师生讨论的时间;注意根据幼儿的反馈灵活地调整教育方法和自己的教育行为..由于集体上课的形式不容易创造足够的幼儿参与、师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因此;必须多利用小组、个别活动;多利用一日生活环节中的大量机会;与幼儿相互接触、一对一交往..2变单一的言语传授为多样化的教育手段为改变偏重言语讲授;教师应当重视使用非言语的身体动作、表情等;如对幼儿点点头肯定、拍拍肩鼓励、微笑以示赞赏等;多使用简单有趣的直观教具和材料;教师具体形象地演示要和幼儿的动手操作相互配合;而不是教师做、幼儿看;导人多样化的教育活动;特别是多种游戏活动;让幼儿除听之外;能有操作、练习、模仿、实践的机会;通过看看、说说、做做、玩玩;消化、理解所学的间接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仅仅靠作业课上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3重视情感效应幼儿是否听教师的话、是否专心上课;教师对幼儿的情感态度是重要的因素..幼儿不喜欢某个老师;是决不会好好听这位老师讲什么的..幼儿如果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远远多于鼓励、表扬;其学习情绪、自尊和自信都会受到损害..4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直接上课的方式往往集体进行;幼儿人数多;使教师顾及不到幼儿的个别差异;只能大一统地“教”..但是;幼儿极大的个别差异要求教师与每个个体有特殊的、不同于他人的作用方式;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因此;必须改变过多地使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如让能力不同的幼儿分组或个别学习;允许他们用不同的时间完成同一学习;或给他们安排不同难度的任务;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设计多种活动;让幼儿能按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适合的活动..5重视随机的“教”直接“教”的方式决不是只限于在正规的场合、在作业课上;灵活地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进行自然的、有针对性的“教”;往往更切合幼儿的实际;更容易个别教育..6直接“教”和间接“教”相结合直接“教”和间接“教”都各有利弊;而两者的优缺点恰恰可以互补;因此;两种方式应当结合起来使用..另外;在教育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在不断变化的;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不断地交替出现;有时甚至交织在一起..由于这两种学习的性质不同;教师只有把直接“教”与间接“教”两种方式结合使用;才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习..3.间接“教”要注意的问题1与直接“教”的方式相结合鉴于间接控制方式的弱点;如果教师恰当地结合直接的言语传授..在提高幼儿知识的准确性、明确性、概括性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2 正确的角色定位在使用间接“教”的方式时;教师主要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只在必要时才直接给幼儿一些解决问题的提示;提供一些帮助等..在间接指导中;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专业修养是教师正确把握自己角色的关键..另外;教师不能对幼儿放任自流;或者忽视全局;忘记应担负的面向全体的任务;这是缺乏角色意识的表现..3环境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间接控制方式是通过环境来实现教育功能的;如果环境不适合幼儿的需要;教育效果也就无从谈起..从幼儿园现状来看;环境创设的年龄特征尚注意得不够..活动中满足幼儿个别差异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活动的形式、内容、材料的多样化;教师指导的个别化、个性化..对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儿;更要求教师精心地、有针对性地提供材料和玩具;帮助他们建立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第四章 幼儿与教师(二)

第四章 幼儿与教师(二)

第四章幼儿与教师(二)引言概述:本章将继续探讨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在上一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为幼儿提供支持和指导方面的角色。

本章将继续深入研究这个关系,并强调教师在幼儿发展和学习中的影响。

正文:一、教师的情感支持1. 建立亲密的关系:教师通过与幼儿建立亲密关系来提供情感支持,并为他们提供安全感。

2. 倾听和理解:教师需要耐心倾听和理解幼儿的需求和感受,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3. 接纳和尊重:教师应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独特性,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尊心。

4. 激发积极情绪:教师可以通过赞扬和鼓励来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5. 提供安全支持: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支持,以帮助幼儿处理情绪困扰和挫折感。

二、教师的认知支持1. 资源提供:教师应提供各种教育资源,如书籍、玩具和工具,来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2. 激发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发讨论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思维能力。

3. 提供挑战:教师应提供适度的挑战,以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引导思考:教师应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和支持性的反馈。

5. 鼓励自主学习:教师应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教师的社交支持1. 导入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

2. 管理冲突:教师应引导幼儿在冲突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社交技能。

3. 促进友谊:教师可以提供机会,让幼儿建立友谊和发展彼此的社交关系。

4. 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师应教育幼儿关心他人,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5. 与家长合作:教师应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社交发展和问题。

四、教师的指导支持1. 设定目标:教师应帮助幼儿设定学习目标,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2. 教授技能:教师应教授幼儿必要的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任务和挑战。

幼儿教育学幼儿和教师的相互关系

幼儿教育学幼儿和教师的相互关系

幼儿教育学幼儿和教师的相互关系引言概述:幼儿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和教师的相互关系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是一种互动、共同学习和共同成长的关系。

本文将分析幼儿教育中幼儿和教师的相互关系,并探讨其对幼儿的发展和学习的影响。

正文内容:一、相互互动与互动性的关系1.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互动2.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质3.幼儿与教师之间互动的效果二、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1.幼儿对教师的依赖和信任2.教师对幼儿的关爱和尊重3.情感关系对幼儿发展的积极影响三、教师角色的发挥与引导1.教师作为指导者的角色2.教师作为榜样的角色3.教师作为启发者的角色四、教师引导与幼儿自主发展1.教师的引导与幼儿自主发展的关系2.如何平衡教师的引导与幼儿的自主发展3.鼓励幼儿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培养五、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教师的专业知识对幼儿的教育效果的重要性2.教师的专业能力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的促进作用3.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总结:幼儿教育中幼儿和教师的相互关系是幼儿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相互互动与互动性的关系,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教师角色的发挥与引导,教师引导与幼儿自主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专业水平,以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幼儿的成长。

通过教师和幼儿之间密切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幼儿教育学配套课件(二) 第2版

 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幼儿教育学配套课件(二) 第2版
幼儿园教师专业的有关规定: 1.幼儿发展知识 2.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 3.通识性知识
二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养
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 1.教师知识结构的类型 2.幼儿园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 3.幼儿园教师专业的有关规定
二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养
幼儿园教师的能力结构 1.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 2.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 3.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 4.教育活动的计划于实施能力 5.鼓励与评价能力 6.沟通与合作能力 7.反思与发展能力
一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权责
权利: ➢ 进行幼儿教育教学活动 ➢ 从事幼儿教育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 ➢ 指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 ➢ 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 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
二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养
幼儿园教师的标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 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
二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养
幼儿园教师的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 1.健全的人格与高尚的道德品质 2.积极地创新精神 3.较强的调节适应能力 4.较强的抗挫折能力
Page 15
三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幼儿园教师在 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 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并逐步提高自 身从教素质,成为一名具有丰富专业知 识,富有敏锐洞察力,能够高效地解决 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优秀幼儿教育 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成长的动力
Page 21
5 第 章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活动
学习目标
了解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内涵与几种课程模式 结合幼教实践,掌握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应用幼儿园课程编制理论,设计适宜幼儿发展的 幼儿园课程
Page 22
一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教育学基础》电子书

《幼儿教育学基础》电子书

小说下载尽在---书香门第整理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简介:随着我国社会的急剧变革以及与此连动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幼儿园教育迫切需要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一定教育理论基础和一定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幼儿教师。

绪论一、幼儿教育学(概念):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是从人们教育幼儿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理论。

二、案例分析:情景一:父母带孩子逛商场,孩子看中了一件玩具,而父母认为不适合他,不给他买。

于是孩子往地上一躺,哭闹起来,父母怎么劝告都无效,场面难以收拾……孩子为什么变的这么任性?是孩子生性犟脾气、不听话吗?对这样任性的孩子该怎么办?如果父母迁就顺从,要啥买啥,或者打骂威胁,强令其顺从就能解决问题吗?你对这个案例子怎么看?——幼儿的任性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家庭教育方式一贯不当造成的恶果。

父母不从根本上改变“溺爱”、“专横”等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孩子的任性是难以纠正过来的,孩子个性健康发展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个性。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一、广义的教育(概念15页):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的教育。

二、学校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概念):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

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四、幼儿教育的意义:(简答和论述)(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

幼儿教育学-习题及答案.

幼儿教育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思考与练习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教育的理解。

2、幼儿教育有什么意义?谈谈你打算如何学习幼儿教育学。

3、实例分析:阅读下面的案例,联系对幼儿园及幼儿教师的了解谈谈你的感受。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教育的理解。

答: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的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在人们专门设置的教育机构中实施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2、幼儿教育有什么意义?谈谈你打算如何学习幼儿教育学。

答:5岁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

幼儿教育的意义是有利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幼儿期是儿童形成各种行为、习惯和性格的重要时期;有利于人的认知发展,幼儿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期是个体心理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有利于家庭生活的和谐幸福。

如何学习幼儿教育学:首先,钻研教材,作好课堂学习笔记;其次,广泛阅读,善于积累,善于反思,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利用“情境学习法”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3、实例分析:阅读下面的案例,联系对幼儿园及幼儿教师的了解谈谈你的感受。

答:略。

第二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发展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恩物、五指活动、儿童中心主义2、谈谈你对卢梭的自然教育和佩斯泰洛奇和谐发展教育的理解。

3、谈谈你对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理解。

4、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对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的发展有什么启发?5、试比较蒙台梭利和卢梭教育思想的异同。

6、福禄贝尔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7、简述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8、选择题:(1)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规定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是( )A.幼稚园B.小孩察物学堂C.蒙养园D.蒙养院(2)蒙台梭利提出,儿童对秩序的敏感期出现在( )A.1—4岁B.2—3岁C.3—4岁D.4—5岁(3)()认为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儿童的身上,以儿童为中心,因此儿童在托幼机构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均应根据儿童的兴趣来进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不受任何拘束。

《幼儿教育学》第四章知识框架图

《幼儿教育学》第四章知识框架图

1、体育游戏
2、基本动作练习
3、基本体操
实施途径
(一)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材料以激发幼儿
的活动兴趣
(二)组织多种多样的具体操作和实践活动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主要途径)
(三)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种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学习和思考
(四)引导幼儿应用语言来表述和归纳自己所获得的经验
幼儿智育的原则
1、专门的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教师引导与幼儿探索相结合;
3、知识获得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相结合。

第四章 幼儿与教师(一)

第四章 幼儿与教师(一)

第四章幼儿与教师(一)引言: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在幼儿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是幼儿成长中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他们的作用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和发展整体能力。

本章将从五个大点出发,探讨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教师的角色和职责1. 亲情关怀:教师应该像父母一样关怀每个幼儿,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安全感。

2. 指导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发展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为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3. 观察和评估:教师应该通过观察和评估的方式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二、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1. 建立信任:教师应该与幼儿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让孩子们对教师有依赖感。

2. 尊重和理解: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并理解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和话语权。

3. 激发兴趣:教师应该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并在课堂上积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探索欲望。

三、创造有利于成长的环境1. 安全舒适:教师应该创造出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为幼儿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条件。

2. 艺术氛围: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打造具有艺术氛围的课堂。

3. 社交机会:教师应该提供丰富的社交机会,让幼儿能够和同伴一起学习和成长。

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1. 直观教学:教师应该通过图示和实物等方式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概念。

2. 互动学习:教师应该鼓励幼儿之间的互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游戏教学:教师应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五、教师的自我提升和发展1. 持续学习: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反思和改进: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效果,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3. 与家庭合作:教师应该与家庭建立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总结: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幼儿教育学幼儿和教师的相互关系

幼儿教育学幼儿和教师的相互关系

幼儿教育学幼儿和教师的相互关系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幼儿是幼儿园教育的对象。

幼儿园教育主要是在教师与幼儿间展开的。

教师与幼儿的相互关系如何,直接关系着幼儿园教育的质量。

而教师和幼儿是否能建立良好关系,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正确地看待幼儿,即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

一、儿童观(一)什么是儿童观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人呢是、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简言之,就是社会或成人怎么看儿童,把他们看成是什么样的存在。

对儿童的看法不同,对儿童的态度、教育的方法也随之不同。

儿童观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

没有正确的儿童观就不可能产生优质的幼儿教育。

(二)儿童观的变化和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儿童观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而每个时代的幼儿教育与当时儿童观的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欧洲古代和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认为儿童仅仅是父母的隶属品,他们是带着罪恶来到人世的。

在那个时代,儿童自身的特点和价值是完全被忽视的,更谈不上有独立的人格。

因此,他们可以随便被杀掉或抛弃,打骂、体罚儿童是那时教育的特点。

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这一儿童观的新发展带来了20世纪中、后期儿童教育令人鼓舞的发展,特别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化。

为保障儿童的受教育权、发展权,教育不仅在量的方面飞速扩展,而且在质的方面日益优化,确立了现代儿童教育民主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幼儿与教师的相互关系教师与幼儿的相互关系是影响教育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

基于上述的儿童观,可以从两个侧面来理解这一相互关系的特点。

一个侧面是从社会大范围来看,幼儿和教师都是社会的基本成员,其相互关系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

幼儿教育学基础第四章第二节教案

幼儿教育学基础第四章第二节教案

幼儿教育学基础第四章第二节教案第四章第二节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并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2. 掌握幼儿教育学的实施方法和策略;3. 培养幼儿教育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幼儿教育学的实施方法和策略;3. 幼儿教育学的创新与实践。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0分钟)教师通过教材中的案例或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幼儿教育学的重要性和实践价值。

第二步:知识讲解(30分钟)1. 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介绍幼儿教育学的定义和范畴;- 解释幼儿教育学的重要性和目标;- 介绍幼儿教育学的核心内容和研究方法。

2. 幼儿教育学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总结幼儿教育学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探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教育指导。

第三步:案例分析与讨论(40分钟)教师根据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就幼儿教育学的实施方法和策略进行分析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第四步:小组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幼儿教育学的实际问题,并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展现创新和合作能力。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制定的解决方案,教师对每个方案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幼儿教育学的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引导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总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但在知识讲解环节可以增加一些互动与案例分析,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学(第三版)目录绪论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第二章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第一节幼儿园教育的目标第二节幼儿园的任务第三节幼儿园教育的原则第三章婴儿教育第一节婴儿教育概述第二节婴儿教育的内容与要求第三节托幼机构的保教活动第四章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第一节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概述第二节幼儿体育第三节幼儿智育第四节幼儿德育第五节幼儿美育第五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第一节幼儿教师第二节幼儿第三节幼儿园环境第六章幼儿园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第三节幼儿园课程方案第七章幼儿园教学活动第一节幼儿园教学活动概述第二节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与教学原则第三节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第四节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第八章幼儿园游戏第一节幼儿游戏概述第二节幼儿园游戏的指导第九章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劳动和节日娱乐活动第一节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第二节幼儿劳动第三节幼儿园的节日及娱乐活动第十章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第一节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第二节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第十一章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第一节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意义与目的第二节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内容与途径第十二章幼儿园教育评价第一节幼儿园教育评价概述第二节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标准第三节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类型、方法与步骤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孩子从呱呱坠地起,就开始了受教育的过程。

家庭、社会环境以及教育机构都在向孩子施加教育影响,期望孩子能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一员。

可以说,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活动,没有教育,人类社会就难以延续和发展。

狭义的教育指的是教育机构中的教育,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就是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

这种教育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而产生,发展至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形式。

与此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及早对儿童进行合理的教育将有利于其后期的发展。

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学

第一章人物简介1、福禄贝尔:德国幼儿教育家,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在勃兰根堡创办了世界上第、福禄贝尔:幼儿园之父”幼儿园之父一所真正意义的幼儿教育机构受托1—7 岁的儿童,在1840 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为儿童设计了一系列玩具材料,被称为“恩物。

恩物”恩物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思想⑴: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人的内在精神本性;⑵:人的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⑶:儿童发展三段论;自然儿童—人类儿童—神的儿童⑷:儿童的四种本能;①:活动的本能;②:认识的本能;③:艺术的本能;④:宗教的本能;⑸:教学即生活。

福禄贝尔的教育方法教育方法: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他认为,儿童的游戏,其意义和价值就在游教育方法戏的本身,只是为游戏而游戏,游戏活动过程即是目的,同时也是动机。

通过恩物教学训练儿童的感觉,让儿童形成整体和统一的观念。

2、蒙台梭利:意大利学前教育家,于1907 年在罗马贫困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蒙台梭利:儿童之家”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

之家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思想⑴:发现儿童;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帮助儿童发展其生命。

⑵:吸收的心智;提出了特别敏感期的理念:①:秩序敏感期;②:细节的敏感期;③:行走的敏感期;④:手的敏感期;⑤:语言敏感期⑶:自由的原则。

蒙台梭利的教育内容:包括肌肉练习、日常生活训练、初步的知识教育以及文化历史教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育。

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教育方法⑴:提供有准备的环境;⑵:教师;须做到观察指导、示范、准备⑶:教具。

蒙台梭利教学法:蒙台梭利教学法:提出一种非常实用、操作性极强、完整的教育体系,是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

她巧妙的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的自由和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展,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活动中,帮助他们获得身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学讲义第四章教师和幼儿、幼儿教师(一)幼儿教师的地位、权利和义务1993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指出,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履行教育职责、对幼儿身心施行特定影响的专业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

我国幼儿教师的权利有:①进行保育教育活动,开展保育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权利;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③指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的权利;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的权利;⑤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的权利;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我国幼儿教师的义务有: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保教计划,履行聘约,完成工作任务;③ 按国家规定的保教目标,组织、带领幼儿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幼儿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幼儿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二)幼儿教师的素质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教师应当“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体健康”。

这是国家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

1.幼儿菽师的思想品館与观业道德素质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重业,是最基朮的、也是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幼儿教师职业道應的基本原则’無愛幼儿’ 把自己的身心峯献给幼教雪业,是幼儿教师社会义务感' 道徳贵任廳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最换最集中的体现・…_锻总.32.健康的身心素廣没有健康的身陳■不可能搞好幼儿教育工作,为人师表,幼儿数师的情感、个桂、性格、行岗肓式轿理驀质也同样重k 柞次一名幼儿教师,应当具有宽陶和慈爱的心题稳定的情绪、丰富的感情、活泼开餌的性榕、良好的行为习惯3•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作为幼儿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因此, 有效、高质量的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就成为教师必备的素质。

(三)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幼儿教师需要一个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宽广的能力结构。

1.观察力幼儿教师的观察力主要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能力,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

随机观察可在一日生活的任何时候、任何环节发生。

凭借这种能力,教师达到与幼儿的沟通,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

有计划的观察要求预先有拟定的观察项目,教师根据观察内容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列出最能反映问题本质的观察要点,然后按计划进行观察。

2.沟通的能力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和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

(1) 教师与幼儿的沟通教师通过微笑、点头等非言语的沟通,表达出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

也可以通过掌握一定的沟通技能,用准确的言语沟通,平等地与幼儿交流。

(2)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家长作为教师的合作者加入到教育者一方,共同对受教育者——幼儿施教,极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

但是,这一合作能否取得成功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其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不仅需要教师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能,比如,根据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等选择沟通策略,还需要掌握传达信息的技巧。

(3) 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幼儿之间的沟通受到他们社会性发展、语言发展等方面的制约,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帮助。

如果教师缺乏相应的技能和能力,就难以达到目的。

①幼儿之间的口语沟通。

幼儿之间的交谈可以极大地促进幼儿社会性、智力、语言的发展。

促进幼儿之间的交谈,需要发展他们自我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听和说的能力,这是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②幼儿间冲突的解决。

幼儿的冲突是其沟通不畅的最激烈的表现形式,多发生在物的分配或活动机会的选择时。

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冲突,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

帮助幼儿正确对待冲突、习得解决冲突的策略,通过冲突理解人际交往的规则,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权利,克服自我中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

3.组织分组活动的能力在幼儿园中,全班统一的大集体活动比重很大,难以顾及每个幼儿的兴趣、能力、个性等的个别差异。

不少幼儿园除集体活动之外,还采用小组和个别活动方式。

小组活动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满足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助于幼儿之间更多地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有助于幼儿更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倾听别人的看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民主态度和发展自律。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由纯粹的教授者变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育的方式方法也随之发生改变。

组织小组活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

(1) 分组能力分组是小组活动的第一步,分组的质量对活动的进行影响很大。

合理的分组表现出三个特点:有层次、有特色、有变化。

有层次,指教师分组时纵向地考虑幼儿的水平差异。

例如,根据幼儿的经验、动作、思维、语言等方面发展水平上的差异,结合活动内容的难易,按水平由低到高分组,让每个幼儿能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

有特色,指小组各有特点。

因为幼儿有不同的兴趣、性格倾向、学习方式上的特点等,因此,每个小组的幼儿既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学习同样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学习不同的内容来达到同一个教育目标。

有变化,指分组是动态的,不是一劳永逸的。

这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经验等来划分。

(2) 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促进幼儿小组活动的开展,帮助每个幼儿得到真正的发展上。

它要求教师:①指导必须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分组活动指导的根本。

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分组活动必然失去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这一精髓而流于形式,不过是从集体灌输变为分组灌输,从大一统变成“放羊”而已。

②指导必须了解幼儿,遵循其身心发展的规律。

分组活动虽然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如果指导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仍然不能达到目的。

③灵活地改变教师的角色,灵活地改变指导方法。

分组活动不像作业课那样以“教”为主,而是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

因此,指导分组活动的教师不能像作业课上那样一直是教授者的角色,使用比较单一的方法。

分组活动的指导必须是灵活多样的,教师的角色也要根据情况随时变化。

这种指导难度很大,需要多种技能、能力的结合,除观察、沟通、有针对性的指导之外,随机教育的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

关于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除以上提出的观察、沟通、组织小组活动等能力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能力,如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等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幼儿和教师的相互关系幼儿是幼儿园教育的对象。

幼儿园教育主要是在教师与幼儿间展开的。

教师与幼儿的相互关系如何,直接关系着幼儿园教育的质量。

教师和幼儿是否能建立良好关系,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正确地看待幼儿,即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

(一)儿童观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

简言之,就是社会或成人怎么看儿童,把他们看成是什么样的存在。

对儿童的看法不同,对儿童的态度、教育的方法也随之不同。

儿童观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

没有正确的儿童观就不可能产生优质的幼儿教育。

匚讥童观的变化和对幼儿敎育的影响儿童观随着时代的变化在环斷岌展,而每个时代的殂儿数育与当时儿堇观的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原始社会到封建*冬SU主义社冬社会主义单伞厂丿Lfi观不断取耀突晚最肉形戚了现代儿金观・-J I i—F f—* i-A—h_! —_F*l—J L_ _[ ―1 L 亠止A_?l I_. —S'—' —L』—J现代丿蛋观认张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馭发屣中的个棘社会应当帰障他门昂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心的人格尊严和枫利,尊重他门的发展特魚和规衛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淘他们创造勢与社会生活的机会・这一儿童观的新发展帝来了20世纪中、后射儿莹教育令人鼓舞的发展,特别是教育观念的認刻变化・为保障儿童的受教WR.发展极数育不仅在逐的方面飞谨旷區而且在质的方面E隘忧亿确立了现代儿星获有民主仏科学仏个性化的发展芳向.(三)幼儿与教师的相互关系教师与幼儿的相互关系是影响教育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

基于上述的儿童观,可以从两个侧面来理解这一相互关系的特点。

一个侧面是从社会大范围来看,幼儿和教师都是社会的基本成员,其相互关系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

尽管幼儿年幼弱小,但丝毫不影响这一平等关系。

这种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是幼儿园所有人际关系中首要而基本的关系,是幼儿和教师相互关系的基础。

另一个侧面是从幼儿园小范围来看,幼儿和教师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

社会保障幼儿地位和权利的责任具体化为教师的义务和职责,教师成为幼儿生存、发展、学习等权利最主要的维护者,幼儿则是被保护者;教师作为成熟的社会成员,是代表国家意志的教育者,幼儿是身心均不成熟的、正在发展中的社会成员,是受教育者。

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和幼儿又不可能是完全平等的。

不认识到这一点会导致教师的失职,导致教育上的放任自流。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始终要尊重幼儿,以民主、平等、充满爱心的态度,对每个幼儿认真地进行教育和指导。

不管什么活动,无论其形式多么新颖、内容多么丰富、教师的教法多么艺术,只要没有以教师与幼儿之间正确、良好的关系为基础,就不能算是好的活动。

三、幼儿和教师的相互作用(一)幼儿的发展1.幼儿的发展要靠个体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幼儿发展的个体因素,包括个体自身条件中的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

先天因素主要指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的差异可能带来幼儿发展上的差异,但一般来说,正常幼儿的遗传素质差异并不是很大的,对幼儿的发展也不起决定作用。

后天因素是幼儿自身的全部先天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与遗传素质相比,后天因素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比如,幼儿的身体强健程度、智力水平、个性等。

环境因素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外部因素。

它包括幼儿所在的环境中一切影响其发展的外部条件,如家庭条件、幼儿园教育质量、幼儿的生活环境状况等。

环境因素与幼儿个体因素作为影响幼儿发展的两大要素,二者作用不同,但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2.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在活动中实现的(1) 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幼儿是在与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这一相互作用过程就是“活动”。

幼儿园里每天进行的各种活动,如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游戏等,都是幼儿与环境中的不同对象(如玩具、老师、同伴等),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这些活动,幼儿是不可能发展的。

(2) 幼儿的活动幼儿的活动可大致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两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