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复习课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复习教案
![小石潭记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aec75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8.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小石潭记》,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小石潭记》,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词语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典型实例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词语。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小石潭记》的作者、背景和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出难点句子和词语。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标记的难点句子和词语,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文言文句子,讲解其句式和用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巩固课堂所学。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练习批改: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策略:1.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文言文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xx小石潭记复习课教案
![xx小石潭记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57d64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3.png)
小石潭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的情感。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小石潭记》的故事情节,梳理文章的结构。
2. 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3. 翻译文中的长句和难点句子。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2. 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提高文言文理解能力。
3. 翻译文中的长句和难点句子,提高翻译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抽象词语和比喻修辞手法。
2. 翻译文中的长句和难点句子。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文章中的重点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具体句子和词语。
3. 运用翻译练习法,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小石潭记》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二、梳理文章结构(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的层次和主题。
2.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分析重点句子和词语(15分钟)1. 教师提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四、翻译练习(20分钟)1. 教师给出文中的长句和难点句子,引导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翻译练习,并分享自己的翻译成果。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反思。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评价学生在翻译练习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活动:分组讨论与解读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深入讨论和解读。
小石潭记复习课教案Microsoft_Word_文档
![小石潭记复习课教案Microsoft_Word_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09d06036bd97f192279e9a8.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小石潭记》复习教学目标1.复习本课相关的文学常识(记、柳宗元)2.背诵课文,默写名句3.解释文言词,翻译句子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分析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换景的写法6.完成拓展阅读训练题教学重点2.背诵课文,默写名句3.解释文言词,翻译句子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5.分析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换景的写法6.完成拓展阅读训练题教学策略:自学、讨论、练习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1、朗读导入2、展示目标(见上)二、自主复习1、填空(1)柳宗元,字子厚,唐代人,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品。
(2)《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抒情议论,是属于散文的范畴。
2、解释文言词(所划)3.翻译句子(所划)4、问题:①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怎样?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②文章都描写了哪些与小石潭相关的景物?③小石潭的全貌怎样?④请你依据文章内容概括出课文是按找怎样的游览顺序来写的?(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⑤文章在写景中用了什么写法?(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⑥潭水和游鱼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幻化到鱼儿身上,仿佛鱼儿也会像人那样感到快乐似的)⑦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那些特点来写的?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抓住溪身的蜿蜒、曲折,小溪的或明或暗,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动静结合,准确地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⑧文章后部分的凄寒的感受与上文中的“乐”,对比鲜明,你是怎样体会这种情感的变化?(这种情感变化足以说明,作者被贬谪的悲凉是他心中的主调,寄情山水的欢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便显露出来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矛盾中发现人物的内心情感,领会文章感情所在)三、合作探究(以上难题)四、堂清检测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小石潭记》复习教案
![《小石潭记》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b62d5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8.png)
《小石潭记》复习教案中考古诗文复之——《小石潭记》教案【研究目标】1、背诵、翻译、默写全文,积累XXX及“记”有关的常识;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3、研究本文在描绘景物时善于运用多种描写和修辞的写作手法;4、体会本文借景抒情的手法,感受作者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人有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在世,难免遇到灾难、祸害,这时就要想方设法摆脱抑郁。
排谴忧伤,如唐代文学家XXX就曾政治失意,于是到了永州“小石潭”,并留下了著名的山水游记,今天我们就来复这一课:《小石潭记》。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1.XXX: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世称“XXX”。
因其出生于XXX,故又称柳河东,XXX之一,与XXX倡导古文运动,并称“XXX”。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XXX记忆口诀:在唐代的“XXX”下,“曾”有“三苏”殴(“欧”)打XXX。
2.XXX曾参与XXX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XXX员外郎。
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境抑郁,以是就以游山玩水,观赏大自然风景来排遣内心的郁悒。
他在永州发现了很多风景佳丽的中央,记下了个中的八处名胜,形成了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游记散文。
(补充:XXX、XXX的分歧性情)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隔篁竹huáng水尤清冽liè为坻chí为XXX为XXX佁然不动yǐ俶尔远逝chù往来翕忽xī犬牙差互cī悄怆幽邃qiǎochuàng四、感知课文,疏通文意从XXX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XXX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觉得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XXX上。
xx小石潭记复习课教案
![xx小石潭记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d8eb1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76.png)
小石潭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并巩固《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习《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教学难点:对文言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翻译。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复习和思考文章中的重点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文章内容、难点词语和句式的解释和翻译。
2. 准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3. 准备一些思考题和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回顾《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
2. 复习文章内容: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复习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作者的观点。
3. 难点解析:教师针对文言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解释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题,通过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与作业布置: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六、教学延伸1. 文章背景介绍:教师讲解《小石潭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 文学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批判性思维训练: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评价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七、课堂互动1.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竞赛:教师设置一些竞赛题目,学生分组进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八、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些与《小石潭记》相关的文章或案例,进行比较和分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课教案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2ea6b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c.png)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对《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名篇的理解和记忆。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提炼每篇文章的主题和亮点。
2. 分析三篇文章在写作手法、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上的异同。
3. 深入探讨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三篇名篇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每篇文章的主题和亮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 课堂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4.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方面,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
5. 深入探讨:组织学生针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入探讨,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6. 课堂小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2. 选择其中一篇文章,进行翻译和赏析,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魅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文章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七、教学资源1. 提供《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原文和相关注释,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 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和论文,供学生参考和拓展。
3. 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八、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分析文章的亮点和主题。
小石潭记复习教案
![小石潭记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5457d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3.png)
小石潭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寓言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和道德观念的技巧。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小石潭记》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分析文中的寓言手法及其作用。
3. 翻译并解释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4. 讨论作者通过故事传达的道德观念和寓意。
三、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 利用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故事内容。
3.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4. 设计练习题,检测学生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回顾《小石潭记》的故事情节,让学生简要复述故事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2. 分析文中的寓言手法,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如何通过寓言表达人物性格和道德观念。
3. 翻译并解释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4.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五、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小石潭记》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收集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对他们的翻译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准备《小石潭记》的原文文本,并进行适当的排版和注释,以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 收集相关的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用于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故事内容。
3. 准备练习题和作业,包括翻译、分析和写作任务,以检测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安排1. 计划两节课的时间进行《小石潭记》的复习教学,每节课45分钟。
2. 第一节课重点回顾故事情节和寓言手法,进行翻译和解释练习。
3. 第二节课进行分组讨论和评估,总结复习内容,并进行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布置。
八、教学反思1. 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小石潭记》的理解程度。
小石潭记复习教案
![小石潭记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a9962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4.png)
小石潭记复习教案小石潭记复习教案「篇一」《小石潭记》以生动传神之笔,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清幽美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生趣,同时寄托了作者谪居荒远之地的孤寂忧愤的心情。
小石潭记复习教案篇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幽怆的气氛,借助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编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评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复习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巩固知识,包括字词、句子的翻译等,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体会课文写景特点,揣摩借景写情的写法,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复习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复习教学难点:体会借景写情的写法。
复习方法:诵读法、开放式讨论、提问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1、借助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回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势,与作者同游、与作者对话,体会借景抒情的方法;3、人人都来当导游,写写导游词,提高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复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而在他的诛多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是杰出的代表,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小石潭,进一步去感受作者文中的景,心中的情。
二、回顾体裁“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走进作者,了解背景1、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
人教八年级下《小石潭记》复习课教学案
![人教八年级下《小石潭记》复习课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69797f43323968011c92eb.png)
人教八年级下《小石潭记》复习课教学案小石潭记柳宗元课题:《小石潭记》课型:复习课课时:一课时复习目标:1、积累柳宗元及“记”有关的常识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复习过程:一、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
为下面回答问题做铺垫。
二、教师出示做好的课件让学生回答,或齐答;或单人回答。
以记忆为主。
三、教师课件的相关内容。
(一)文学常识积累1、本文选自《》,作者:,字:,河东人,代文学家,著有《》等。
世称“ ”。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 ”柳河东集柳宗元子厚唐柳河东集柳河东、柳柳州韩柳“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二)字词句积累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Huáng( )竹珮( )环水尤清liè( ) 卷( )石底以出为坻( ) 参差( )披拂yǐ( )然俶( )尔往来xī忽寂寥( ) 悄( )怆( )幽suì( )答案:篁pèi 冽quán chí cēn cī 佁chù翕liáo qiǎo chuàng 邃重点字词解释1、隔篁竹2、水尤清冽3、卷石底以出4、为坻为屿5、潭中鱼可百许头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7、斗折蛇行8、其岸势犬牙差互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0、以其境过清11、乃记之而去答案:1、竹林2、格外清凉3、相当于“而”4、水中高地;不平的岩石5、大约;表示约数,相当于“来”6、呆呆的样子,忽然;轻快敏捷的样子7、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8、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9、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忧伤的样子;深10、因为;凄清11、离开重点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xx小石潭记复习课教案
![xx小石潭记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1661d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0.png)
小石潭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写作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小石潭记》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2. 写作特色及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写作特色及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分析。
2. 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写作特色。
3. 讲解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小石潭记》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1)课文讲述了哪些主要内容?(2)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他们的特点是什么?(3)课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现了什么特色?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形成小组共识。
4. 讲解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重点解析写作手法及表现特色。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价学生对《小石潭记》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特色的掌握程度。
2. 能力培养: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和认同,以及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小石潭记》原文。
2. 参考资料:相关评论、解析《小石潭记》的文章。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1课时(45分钟)。
2. 教学环节:课堂导入(5分钟)、自主学习(10分钟)、合作探讨(10分钟)、讲解辅导(10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课后作业(5分钟)。
小石潭记复习导学案 3篇
![小石潭记复习导学案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fe63d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d.png)
小石潭记复习导学案篇1【教学目标】1、自学寻找资料,了解柳宗元的作品和写作特色。
2、通过采访活动使学生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步骤】一、课前活动1、根据以下论题搜集资料1)柳宗元的生平2)柳宗元的主要文学创作及代表作品3)柳宗元的政治生活对文学创作的影响4)柳宗元散文的特点5)永州八记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2、根据搜集材料的多少和理解程度选择两个论题写成200字的小论文。
3、教师评改论文,指出优劣。
4、学生修改小论文。
二、课堂活动(一)新课导入风景图片情景导入,美丽的大自然是我们最好朋友。
碧绿的大地、青翠的树木、缤纷的鲜花、馨香的空气、暖暖的阳光都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今天我们就到永州的小石潭去看看那里的美景,那是我国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最为醉心的一处风景。
(二)焦点访谈1、铺设情境:教师提示,由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入选了新课标教材,《焦点访谈》节目将对他进行一次访问。
请你以柳宗元的第一人称接受采访。
2、交换阅读:学生将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丰富对柳宗元的生活、创作、心路历程的了解。
3、采访提纲:教师出示采访提纲,学生准备资料。
4、节目彩排:在小组内部学生先互问互答,相互指正,彩排练习,意在使学生增加语言的流畅度和材料的丰富准确性。
5、现场直播:1)选出五到八名小组代表到讲台上来共同扮演柳宗元的角色。
2)教师作为主持人根据采访提纲对“柳宗元”进行访谈。
3)下面的同学关注“柳宗元”的表现,作为柳宗元的秘书对“柳宗元”们答题的不足进行补充和纠正。
采访提纲:1)请柳老为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生平,以使不熟悉你的观众更好地了解你。
2)你的生活经历对你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3)你在什么样的心境下写的《小石潭记》?4)古代与现代的语言习惯有所不同,请你提示一下青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哪些字词的意思?5)你游览了小石潭后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6)外界评论你的这篇小散文写景很有特色,你是否能自己谈一谈这方面的内容?7)请你能不能顺便向广大观众介绍一下你的其他山水游记?明确:教师资料平台1)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客死于柳州。
《小石潭记》复习教案
![《小石潭记》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5d9c4658f5f61fb636663d.png)
中考古诗文复习 之——《小石潭记》教案【学习目标】1、背诵、翻译、默写全文,积累柳宗元及“记”有关的常识;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3、学习本文在描绘景物时善于运用多种描写和修辞的写作手法;4、体会本文借景抒情的手法,感受作者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人有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在世,难免遇到灾难、祸害,这时就要想方设法摆脱抑郁。
排谴忧伤,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就曾政治失意,于是到了永州“小石潭”,并留下了著名的山水游记,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一课:《小石潭记》。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1.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世称“柳柳州”。
因其出生于河东,故又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唐宋八大家记忆口诀:在唐朝的“韩柳”下,“曾”有“三苏”殴(“欧”)打王安石。
2.柳宗元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任礼部员外郎。
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形成了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游记散文。
(补充:柳宗元、刘禹锡的不同性格)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隔篁竹 hu áng 水尤清冽 li è 为坻 ch í 为屿 y ǔ 为堪 k ān佁然不动 y ǐ 俶尔远逝 ch ù 往来翕忽 x ī 犬牙差互 c ī 悄怆幽邃 qi ǎo chu àng四、感知课文,疏通文意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课教案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41e1d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3.png)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提高学生对古代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描绘的石潭景色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2. 回顾《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表达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
3. 回顾《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描绘的醉翁形象和作者的生活态度。
4. 对三篇文章进行比较,探讨它们在主题、写景手法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复习课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回顾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准备进行课堂讨论。
3. 课堂讨论: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篇文章,重点分析其主题、写景手法和情感表达。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解,对三篇文章进行比较,强调它们在主题、写景手法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异同。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巩固。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相关课文。
2. 参考资料:相关古代散文鉴赏书籍、学术论文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对三篇文章进行比较,帮助他们发现各自的特点和异同。
3. 案例教学:以具体的文章为例,分析其主题、写景手法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散文的魅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第十课《小石潭记》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第十课《小石潭记》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ed4b1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a.png)
-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是教学难点之一。可以通过对比现代文与文言文的表达,帮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创意写作:在拓展延伸环节,指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时,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突破思维定式,将所学知识创新性地运用到写作中,是教学的难点。
此外,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对自己的写作能力缺乏信心。针对这个问题,我考虑在以后的课程中,可以设置更多元化的讨论主题,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同时鼓励他们多尝试、多表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实际运用举例,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写作手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第十课《小石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第十课《小石潭记》复习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文内容回顾:通过回顾《小石潭记》的作者、背景、文章主题等,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生字词复习:复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包括读音、书写和词义。
3.文言文句式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巩固学生文言文知识。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小石潭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文言文句式的应用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尝试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述身边的一个场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小石潭记》中的写作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小石潭记复习课教案
![小石潭记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2dc6e10029bd64793e2c47.png)
《小石潭记》复习教案学习目标:1、文体复习:了解所学过的相关古文文体2、写作技巧:景物描写及其作用3、文言基础: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
学习重点:写作技巧: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学习难点: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学习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比较阅读法教学过程一、揭示复习目标(2)二、导入:复习“记”这一文体、作者及代表作(2)1、“记”是古代一种不定文体,一般来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某件事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的记下来,都可以称“记”。
记可以全是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叙事、描写、议论相结合,如《岳阳楼记》。
2、提到文体,在我们学国的文言文中还有哪些以一个字代表一种文体的?(齐答,不全面的老师补充)“说”《马说》《爱莲说》“序”《送东阳马生序》“传”《五柳先生传》“书”《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铭”《陋室铭》“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三、(自由复习15分钟)再次出示复习目标(可以自己进行,掌握不到位的地方小组合作解决)1、一词多义(2)清: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清澈)以其境过清(冷清)差:参差披拂(长短不一)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知其源(能够)为:全石以为底(作为)为坻,为屿(成为)以:全石以为底(用)卷石底以出(表承接,“而”)以其境过清(因为)2、活用(找出活用的字并解释)(3)名词作状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下见小潭(向下,往下)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日光下彻(向下)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星那样;像长蛇爬行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神凄使骨寒)4、难句翻译(先打开书自己复习,然后合书提问)(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复习课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ec7da343323968011c92a8.png)
小石潭记复习课教学设计常州市花园中学裴子云教学目标:1.能流畅地诵读课文2.能分类整理积累文言词句3.能用四字短语概括分析课文4.能迁移阅读课外文言语段教学过程:一、诵读课文二、归类整理1.学生自主勾画重要字词2.运用归类法积累文言词句A含义接近B相同用法C一词多义D四字短语三、复习课文1.用四字短语来概括段落大意2.结合文本品味语言特色四、拓展练习联系同类作品《右溪记》,完成语段阅读。
附:学案《小石潭记》复习课学案一、课前准备1.诵读课文2.朗读翻译3.分类整理示例:二、自主复习1.用四字短语概括各段大意第一段:发现小潭,景色奇丽。
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同游之人,跟随小生。
2.结合课文品味语言三、拓展练习【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②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
④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⑤置州:设置州郡。
1.解释下面加点词或短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①佁然..不动()②以其境过清..()③南.流数十步()④两岸悉.皆怪石()⑤不可名状....()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小石潭记》复习课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49fec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16.png)
九年级语文《小石潭记》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默写《行路难》,掌握其中的名句并理解含义。
2.结合学案复习《小石潭记》,重点如下:①背诵并默写《小石潭记》②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句子翻译等)③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本文写作方法的探究。
3.中考模拟练习。
复习重点:①背诵并默写《小石潭记》②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句子翻译等)③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复习难点:①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本文写作方法的探究。
复习方法:读、背、写、练。
自主复习为主。
教学过程:任务一:诗词默写《行路难》,检查默写并赏析重点诗句。
(学生在诗词积累本上默写,个别学生黑板上默写,完成之后,检查学生书写情况,并对其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等句作赏析。
)任务二:结合学案复习《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复习学案一.背诵并默写课文.(生:第一次读文章,第二次背诵文章,第三次再读文章,记忆字形。
然后检查课文默写。
)二.文体常识。
1.本文选自(),作者(),他与()、()、()、()、()、()、()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2.记:是一种(),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
三.字、词、句理解。
1.一词多义:①清:以其境过清.②可:潭中鱼可.百许头水尤清.冽明灭可.见③乐:似与游者相乐.④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如鸣佩环,心乐.之隶而从.者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⑤以:以.其境过清全石以.为底皆以.美于徐公2..词类活用: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②下.见小潭③斗.折蛇.行④犬牙..差互⑤似与游者相乐.3..其它重点字词:①水尤清冽.....②潭中鱼可.百许.头③怡然..不动④悄怆幽邃⑤乃.记之而去.⑥往来翕忽..4..句子翻译: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复习教案
![小石潭记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b20f3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5.png)
小石潭记复习教案小石潭记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2、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1、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准备】文章以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教师可以导游的形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辅之以多媒体手段,将配乐范读、录像画面结合起来,增强直观效果。
【设计思路】《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虽是游记,却不能当作一般游记来读。
试想,作为一个贬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八景,其心情又当如何?恐怕是苦中作乐者多。
本文最大的特点不在于景色写得多么美,技巧多么高,也不在于一般意义上的情景交融,而在于人在景中,情在心中。
“闻水声”固然能使作者“心乐之”,游鱼的“往来翕忽”也能让作者获得与之相通的快乐,但是,作者的身份和处境,却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觉与内在心灵的感受的异步和反差。
越是优雅清静的环境,越让作者感觉到难以承受的冷清与孤寂。
因美景而生感伤,于高潮处戛然收束。
心情的猛然触动,使作者几乎要逃离刚刚还带给他快乐的小石潭,而不得不回到现实生活中去。
否则,便无法解读“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复杂内涵。
当然,这不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但却是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这位作家是谁?(柳宗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复习课
复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重点词汇。
2、能翻译文中重点语句。
3、能背诵课文。
4、理解文章内容。
5、掌握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自学与合作探究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重难点
重点: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及写景抒情的方法。
难点:理解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1、导入新课
2、出示复习目标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
1、了解作者和文学常识。
2、解释重点词语。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课文内容。
5、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写景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2、3、见课件
4、内容理解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3)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1)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
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2)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在文中起何作用?
四、巩固复习,当堂训练
1、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2、理解性默写:
(1)描写小石潭的全貌的句子是:
(2)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是:
(3)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4)写潭水源的句子:
(5)写鱼的静态的句子是:
(6)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作者在描写小石潭景物时,角度多变,手法灵活。
请你探究:
(一)关于写景的角度:绘声、绘色、绘形、绘神。
(二)关于手法的灵活:点面结合、远近交错、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