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详解
osi模型有哪七层
第一层:物理层这一层负责在计算机之间传递数据位,它为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位流建立规则,这一层定义电缆如何连接到网卡上,以及需要用何种传送技术在电缆上发送数据;同时还定义了位同步及检查。
这一层表示了用户的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实际连接。
它实际上与任何协议都不相干,但它定义了数据链路层所使用的访问方法。
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向下直接与物理传输介质相连接。
物理层协议是各种网络设备进行互连时必须遵守的低层协议。
设立物理层的目的是实现两个网络物理设备之间的二进制比特流的透明传输,对数据链路层屏蔽物理传输介质的特性,以便对高层协议有最大的透明性。
ISO对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做了如下定义:物理层为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实体之间的二进制比特传输的物理连接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
物理连接可以通过中继系统,允许进行全双工或半双工的二进制比特流的传输。
物理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比特,它可以通过同步或异步的方式进行传输。
从以上定义中可以看出,物理层主要特点是:1.物理层主要负责在物理连接上传输二进制比特流;2.物理层提供为建立、维护和释放物理连接所需要的机械、电气、功能与规程的特性。
"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这是OSI模型中极其重要的一层,它把从物理层来的原始数据打包成帧。
一个帧是放置数据的、逻辑的、结构化的包。
数据链路层负责帧在计算机之间的无差错传递。
数据链路层还支持工作站的网络接口卡所用的软件驱动程序。
桥接器的功能在这一层。
数据链路层是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它介于物理层与网络层之间。
设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将一条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对网络层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数据链路层必须执行链路管理、帧传输、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功能。
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向网络层提供以下基本的服务:1.数据链路建立、维护与释放的链路管理工作;2.数据链路层服务数据单元帧的传输;3.差错检测与控制;4.数据流量控制;5.在多点连接或多条数据链路连接的情况下,提供数据链路端口标识的识别,支持网络层实体建立网络连接;6.帧接收顺序控制" 第三层:网络层这一层定义网络操作系统通信用的协议,为信息确定地址,把逻辑地址和名字翻译成物理的地址。
OSI网络结构的七层模型
OSI网络结构的七层模型OSI(开放系统互连)网络结构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一个理论模型,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协议的层次结构。
它将网络通信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责任。
以下是对每个层次的详细解释。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OSI模型的最低层,负责传输原始的二进制数据,通过物理介质来传输比特流。
它定义了电气、机械和功能接口标准,包括电压等级、物理连接、物理拓扑和物理设备的规范。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将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划分成数据帧,并在相邻节点之间进行可靠的传递。
它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此外,它还处理访问控制,协调多个设备访问共享媒体,并处理成帧、透明传输以及流量控制等任务。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主要负责在不同网络之间提供转发和路由功能,使数据能够通过多个网络节点传输到目标地址。
它定义了一些协议,如IP(Internet协议),用于将数据分组分发到合适的路径,并实现包括拥塞控制、差错控制以及路由选择等功能。
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主要负责为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
它通过端口号标识主机上运行的不同应用程序,并负责将数据流分成合适的大小块,并在不同主机之间的进程之间进行可靠传输。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使不同主机上的应用程序能够进行通信和交流。
它提供了对话控制,允许应用程序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会话,并提供同步点和重启功能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第六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主要负责处理数据在不同主机之间的转换和编码。
它负责数据的格式化、编码和解码,以便不同系统能够正确地解释和理解数据。
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是OSI模型的顶层,为最终用户提供了网络服务。
网络七层模型(osi参考模型)
第三层交换机因为工作于OSI/RM模型的网络层,所以它具有路由功能,它是将IP地址信息提供给网络路径选择,并实现不同网段间数据的线速交换。当网络规模较大时,可以根据特殊应用需求划分为小面独立的VLAN网段,以减小广播所造成的影响时。通常这类交换机是采用模块化结构,以适应灵活配置的需要。在大中型网络中,第三层交换机已经成为基本配置设备。(路由器有IP分配、路由寻址、地址映射、访问控制这些功能,普通交换机没有这些功能,三层交换机也可以有这些功能。) >
传输层:传输协议同时进行流量控制或是基于接收方可接收数据的快慢程度规定适当的发送速率。除此之外,传输层按照网络能处理的最大尺寸将较长的数据包进行强制分割。工作在传输层的一种服务是TCP/IP协议套中的TCP(传输控制协议),另一项传输层服务是IPX/SPX协议集的SPX(序列包交换)。
(传输协议:传输协议中各层都为上一层提供业务功能。为了提供这种业务功能,下一层将上一层中的数据并入到本层的数据域中,然后通过加入报头或报尾来实现该层业务功能,该过程叫做数据封装。用户的数据要经过一次次包装,最后转化成可以在网络上传输的信号,发送到网络上。当到达目标计算机后,再执行相反的拆包过程。)
未完待续~!
物理层:该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物理层的协议产生并检测电压以便发送和接收携带数据的信号。在这一层,数据还没有被组织,仅作为原始的位流或电气电压处理,单位是bit。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1、第二层交换机
第二层交换机是对应于OSI/RM的第二协议层来定义的,因为它只能工作在OSI/RM开放体系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第二层交换机依赖于链路层中的信息(如MAC地址)完成不同端口数据间的线速交换,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数据流控制。>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解读
OSI Open Source Initiative(简称OSI,有译作开放源代码促进会、开放原始码组织)是一个旨在推动开源软件发展的非盈利组织。
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
它是网络技术的基础,也是分析、评判各种网络技术的依据,它揭开了网络的神秘面纱,让其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一、OSI参考模型知识要点图表1:OSI模型基础知识速览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
1至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
5至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
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
由低到高具体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第7层应用层—直接对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应用程序可以变化,但要包括电子消息传输第6层表示层—格式化数据,以便为应用程序提供通用接口。
这可以包括加密服务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
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
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
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第1层物理层—原始比特流的传输电子信号传输和硬件接口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受方则相反。
各层对应的典型设备如下:应用层……………….计算机:应用程序,如,HTTP表示层……………….计算机:编码方式,图像编解码、URL字段传输编码会话层……………….计算机:建立会话,SESSION认证、断点续传传输层……………….计算机:进程和端口网络层…………………网络:路由器,防火墙、多层交换机数据链路层………..网络:网卡,网桥,交换机物理层…………………网络:中继器,集线器、网线、HUB二、OSI基础知识OSI/RM参考模型的提出世界上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由IBM公司提出(74年,SNA),以后其他公司也相继提出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如:Digital公司的DNA,美国国防部的TCP/IP等,多种网络体系结构并存,其结果是若采用IBM的结构,只能选用IBM的产品,只能与同种结构的网络互联。
网络OSI七层参考模型
网络OSI七层参考模型一、OSI参考模型在整个参考模型中,下层是为上层提供服务。
二、TCP/IP常见的协议(一)应用层为应用软件提供接口,使应用程序能够使用网络服务,应用层协议指定相应的传输层协议,以及传输层所使用的端口等。
应用层的PDU被称为Data(数据)。
Telnet:端口号23,使用传输层TCP协议,远程接入协议,提供远程管理服务,通过Telent客户端程序连接到服务器,用户在客户端中输入命令,这些命令在服务器端运行。
FTP:端口号20、21,使用传输层TC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主要用于文件的下载和上传,采用C/S((主机/服务器)结构。
TFTP:端口号69,使用传输层UDP协议,简单的文件传输协议SNMP:网络管理协议,一般用在管理平台,可将交换机、路由器等一些设备信息上传到网管平台HTTP:端口号80,使用传输层TC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提供浏览网页服务。
SMTP:端口号25,使用传输层TCP协议,邮件传输协议DNS:域名解析协议,将域名翻译成IP地址进行访问网址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自动匹配IP地址(二)传输层传输层协议接受来自应用层协议的数据,封装上相应的传输层头部,帮助其建立端到端的连接。
端口号的取值范围:0-655350-1023:知名端口号,发送过程中会在发送端随机匹配一个端口号,并且是在1023之外未使用的。
传输层的PDU被称为Segment(段)1.TCP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在传输前先建立连接,之后才可以传输,传多少接收多少,丢包之后重传确保全部收到。
使用场景在文件传输或者文档传输中使用。
(1)TCP的建立-三次握手A.主机1向主机2进行syn(查询B.主机2向主机1进行syn查询,ACK确定C.主机1进行ACK确定----------TCP连接建立--------------(2)TCP四次挥手A.主机1向主机2发送FIN请求断开连接B.主机2向主机1发送ACK确认C.主机2向主机1发送FIN请求断开连接D.主机1向主机2发送ACK确认----------TCP连接断开--------------(3)TCP序列号与确认序列号序列号:对包进行排序,根据序列号确认序列号:对收到的包进行确认A.主机1向主机2发送3000的数据包,最大数值需要1500包,进行分段传输,0-1499,1500-2999B.主机2收到包后向主机1进行发送确认序列号,未收到或者丢包,主机2会向主机1再次发送所丢失的包进行重传。
OSI七层网络模型
OSI七层⽹络模型⼀、OSI七层⽹络模型简介1、OSI的前世今⽣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联。
是OSI组织为了互联⽹各层之间协作⽽制定的标准模型。
再具体点来说是为了使互联⽹各个基础组件⼚商统⼀标准⽽制定的标准,这样就能实现互联了。
2、OSI七层模型的划分OSI划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层、应⽤层3、OSI的分层设计思想OSI严格遵守了“⾼内聚、低耦合”的互联⽹设计思想,在OSI七层模型中每层只关注本层的实现,向上只提供标准接⼝,它不需要其它层的实现,各司其职。
⼆、各司其职⼀张图先了解各层间的基本功能物理层OSI模型的第⼀层,最终数据的传输通道。
物理层顾名思义就是最靠近物理传输设备的⼀层。
物理媒介包括光纤,⽹线,等。
改成的主要作⽤是实现相邻计算机间的⽐特流传输,尽可能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
尽量对上层也就是数据链路层屏蔽掉其不需要考虑的物理介质差异,对其提供统⼀的⽐特流传输调⽤⽅式。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屏蔽物理媒介差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统⼀的物理⽐特流传输能⼒。
数据单元:⽐特实例:光纤、⽹线、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等。
举个例⼦,早前的电话机,你在北京,你⼥朋友在上海,你俩打个电话就能通话了。
为什么?因为中间有根电话线。
物理层你就可以这么简单的理解和记忆。
数据链路该层主要负责建⽴和管理不同计算机节点间的数据链路,并提供差错检测、封装成帧、透明传输的能⼒。
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层:媒体访问控制⼦层(MAC)和逻辑链路控制⼦层(LLC)媒体访问控制⼦层(MAC)MAC地址你⼀定不会陌⽣。
每台计算机都有⾃⼰的全⽹唯⼀的MAC地址,如下图你也可以看看⾃⼰的MAC地址。
MAC⼦层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共享型⽹络中多⽤户对信道竞争的问题,完成⽹络介质的访问控制。
实现这个功能的是集线器。
⽤集线器组⽹,检查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有没有冲突,避免冲突的协议叫CSMA/CD协议。
OSI七层模型详解
OSI七层模型由低到高谈到网络不能不谈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
虽然0SI参考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不是很大,但其的确对丁•理解网络协议内部的运作很有帮助,也为我们学习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
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
只是说明标准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丁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 EIA/TIA RS-449、V. 35、RJ-45、 fddi令牌环网等。
第一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ARP、RARP、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802.2、802. 3ATM. HDLC、FRAME RELAY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
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第三层:网络层 IP、IPX、APPLETALK. ICMP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
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第四层:传输层TCP、UDP、SPX会话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
osi七层模型的定义和各层功能
OSI七层模型的定义和各层功能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了。
而OSI七层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实质标准,它将计算机网络协议的通信功能分为七层,每一层都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下面,我将以此为主题,深入探讨OSI七层模型的定义和各层功能。
1. 第一层:物理层在OSI七层模型中,物理层是最底层的一层,它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Bit Flow)。
物理层的功能包括数据传输方式、电压标准、传输介质等。
如果物理层存在问题,整个网络都无法正常工作。
2.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对物理层传输的数据进行拆分,然后以帧的形式传输。
它的功能包括数据帧的封装、透明传输、差错检测和纠正等。
数据链路层是网络通信的基础,能够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3. 第三层:网络层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为数据包选择合适的路由和进行转发。
它负责处理数据包的分组、寻址、路由选择和逻辑传输等。
网络层的存在让不同的网络之间能够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全球传输。
4. 第四层:传输层传输层的功能是在网络中为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连接。
它通过TCP、UDP等协议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分节与重组、流量控制、差错检测和纠正等。
5. 第五层: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结束会话。
它的功能包括让在网络中的不同应用之间建立会话、同步数据传输和管理数据交换等。
6. 第六层:表示层表示层的作用是把数据转换成能被接收方识别的格式,然后进行数据的加密、压缩和解压缩等。
7. 第七层:应用层应用层是OSI模型中的最顶层,它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包括文件传输、电流信箱、文件共享等。
应用层是用户与网络的接口,用户的各种应用软件通过应用层与网络进行通信。
OSI七层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标准,它将通信协议的功能划分为七层以便管理和开发。
每一层都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网络通信体系。
只有了解并理解这些层次的功能,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网络效率。
ISOOSI七层模型
ISO/OSI七层模型一、物理层二、数据链路层三、网络层四、传输层五、会话层六、表示层七、应用层第4~7层称为高层功能(HLF):通信处理功能——终端具备的功能第1~3层称为低层功能(LLF):通信传送功能——网络和终端具备的功能物理层:开放系统中利用物理媒体实现物理连接的功能描述和执行连接的规程物理层协议规定的四个特性机械特性:形状、尺寸、引脚数量与排列情况等电气特性:信号电平、阻抗、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功能特性:物理接口上各条信号线的功能分配和确切定义,比如数据线、控制线、定时线等规程特性:操作过程,比如信号线的工作规则、时序.物理层协议:连接两个物理设备,为链路层提供透明位流传输所必须遵循的规则,或者称物理接口数据终端设备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数据电路端设备DCE(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主要完成物理连接和传送通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等操作提供透明的位流传送监督传送通路的工作情况,出现故障,立即通知DTE和DCE物理层典型协议有EIA RS—232—C和EIA RS-449数据链路层:功能:数据链路的建立和拆除:同步、站址确认、收发关系的确定、最终一次传输等信息传输:信息格式、数量、顺序编号、接收认可,信息流量调节等传输差错控制:防止信号丢失、重复和失序的方法异常情况处理。
数据链路层解决的主要问题:成帧、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数据链路层的典型协议是OSI标准协议集中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协议。
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在IEEE802局域网标准中被分为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与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网络层:主机与通信网络的接口:以链路层提供的无差错传输为基础,向高层(传输层)提供两个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服务。
路由选择:静态路由选择算法动态路由选择算法流量控制:①吞吐量:信道在单位时间内成功传输的总信息量,单位为bps②拥塞③死锁网络层的典型协议是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Consulatave Committee 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的X.25,它适用于分组交换。
OSI模型解析
OSI模型解析OSI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重要概念,它将网络通信的过程划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
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任务,共同协作完成数据传输。
本文将对OSI模型进行详细解析,深入探究每一层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第一层 - 物理层物理层是OSI模型的最底层,主要负责将数据转换为传输所需的电信号,并通过物理媒介进行传输。
它关注的是数据的传输单位是比特(bit),包括传输介质、电缆规范、编码方式等。
物理层主要作用是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例如通过传输介质的选择和电平控制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第二层 -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直连的节点之间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它将原始数据分割成数据帧,并通过物理层提供的物理媒介进行传输。
数据链路层有两个子层,即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LLC子层主要处理数据帧的逻辑连接控制,而MAC 子层则处理数据的访问控制和媒介争用的问题。
第三层 - 网络层网络层是OSI模型的第三层,主要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它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包,并通过路由器进行传输。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将数据从源节点发送到目标节点,通过确定最佳路径和设置优先级来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
此外,网络层还处理数据包的片段、拥塞控制等问题。
第四层 - 传输层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
它通过端口号来标识不同的应用程序,并通过传输协议(如TCP和UDP)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传输层提供了数据的分段、重组、流量控制和错误恢复等功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第五层 - 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在不同计算机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它通过提供会话控制机制和同步功能来实现进程之间的通信。
会话层允许应用程序在不同计算机之间建立连接,并提供同步点以确保数据的顺序和完整性。
第六层 - 表示层表示层负责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以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的兼容性。
它处理数据的格式转换、数据加密和解密、数据压缩和解压缩等任务。
OSI七层模型各层功能详解
OSI七层模型各层功能详解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网络通信的最底层,负责传输数据的物理连接。
其功能包括传输比特流、电器和光学规范、数据的物理传输和接收、以及物理媒介的选择(例如:电缆、光纤)等。
物理层定义了数据在传输媒介上的直接传输方式,不关心数据的内容和传输前后的完整性。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主要是为物理层提供服务,将物理层提供的物理连接转化为可靠的数据链路,以便进行数据传输。
其功能包括帧的封装和解封装、错误检测和纠正,以及对数据进行流控制和访问控制等。
数据链路层还可以确保数据在物理层传输的可靠性,并处理与物理层之间的不匹配。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负责数据包在不同网络之间的传输和路径选择。
其主要功能是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并且控制数据在网络中的路由。
网络层通过使用IP协议为数据包进行归类和传输,并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性。
网络层还处理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错误控制等问题。
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旨在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
其功能包括分段和重组数据、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确保可靠的端到端传输以及在不可靠的网络环境下对数据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
传输层最著名的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TCP),它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处理在网络上的不同应用程序之间建立和管理通信会话(Session)。
其功能包括建立、维护和终止会话连接、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以及处理会话过程中的错误和异常情况。
会话层确保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是可靠和安全的。
第六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主要负责数据的格式化和转换,确保应用程序能够理解和解释数据。
其功能包括数据格式的加密和解密、压缩和解压缩、以及数据的字符编码和解码等。
表示层可以让不同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交流和数据传输。
OSI七层模型详解
OSI七层模型详解1. OSI简述 OSI是⼀种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简称O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联合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为开放式互连信息系统提供了⼀种功能结构的框架。
它从低到⾼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层、应⽤层。
2.OSI七层协议2.1 物理层 定义: 物理层是OSI的第⼀层,它虽然是最底层,但是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
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媒体和互连设备: 物理层的媒体包括架空明线、平衡电缆、光纤、⽆线信道等。
通信⽤的互连设备指DTE和DCE间的互连设备。
DTE即数据终端设备,⼜称物理设备,如计算机、终端等都包括在内。
⽽DCE则是数据通信设备或电路连接设备,如调制解调器等。
数据传输通常是经过DTE——DCE,再经过DCE——DTE的路径。
互连设备指将DTE、DCE连接起来的装置,如各种插头、插座。
LAN中的各种粗、细同轴电缆、T型接、插头,接收器,发送器,中继器等都属物理层的媒体和连接器。
主要功能: 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是⼀个物理媒体,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媒体连接⽽成。
⼀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括激活物理连接,传送数据,终⽌物理连接。
所谓的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体的参与,都要在通信的两个数据终端设备之间连接起来,形成⼀条通路。
传输数据:物理层要形成适合数据传输需要的实体,为数据传送服务。
⼀是要保证数据能在其上正确的通过,⼆是要提供⾜够的带宽(带宽是指每秒钟能通过的⽐特(BIT)数),以减少信道上的拥塞。
传输数据的⽅式能满⾜点到点,⼀点到多点,串⾏并⾏,半双⼯和全双⼯,同步和异步传输的需要。
2.2 数据链路层 定义: 数据链路可以粗略地理解为数据通道。
物理层要为终端设备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其连接。
OSI七层参考模型概论与详解
OSI七层参考模型概论与详解⼀. OSI七层模型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各个层次的划分遵循下列原则:1、同⼀层中的各⽹络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结构,具有同样的功能。
(⽹路中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2、同⼀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可以是逻辑接⼝)进⾏通信。
3、每⼀层使⽤下⼀层提供的服务,并且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4、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概述OSI七层参考模型各层的作⽤:1、物理层:在物理媒体上传输原始的数据⽐特流。
2、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分成⼀个个数据帧,以数据帧为单位传输。
有应有答,遇错重发。
3、⽹络层:将数据分成⼀定长度的分组,将分组穿过通信⼦⽹,从信源选择路径后传到信宿。
4、传输层:提供不具体⽹络的⾼效、经济、透明的端到端数据传输服务。
5、会话层:进程间的对话也称为会话,会话层管理不同主机上各进程间的对话。
7、应⽤层:提供应⽤程序访问OSI环境的⼿段。
⼆. 开放式系统互联七层模型详解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
第⼀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 (单位:⽐特bit)物理层定义了所有电⼦及物理设备的规范,为上层的传输提供了⼀个物理介质,本层中数据传输的单位为⽐特(bit)。
属于本层定义的规范有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实际使⽤中的设备如⽹卡等属于本层。
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的、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以建⽴、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
具体地讲,机械特性规定了⽹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bit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的⼤⼩、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功能特性是指对各个信号先分配确切的信号含义,即定义了DTE和DCE之间各个线路的功能;规程特性定义了利⽤信号线进⾏bit流传输的⼀组操作规程,是指在物理连接的建⽴、维护、交换信息是,DTE和DCE双放在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OSI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的七层结构
OSI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的七层结构听说过OSI的人应该不少,但完全知道其意思的相信并不多,下面,就让我们温故而知新吧!OSI的意思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的一个网络系统结构----七层参考模型,叫做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由于这个标准模型的建立,使得各种计算机网络向它靠拢,大大推动了网络通信的发展。
OSI的七层可不是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七层,这里七层的意思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七层的功能介绍。
(1)应用层: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
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OSI的第7层。
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的程序员就需要实现OSI的第7层。
示例:telnet、HTTP、FTP、WWW、NFS、SMTP等。
(2)表示层: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
例如,FTP允许你选择以二进制或ASII格式传输。
如果选择二进制,那么发送方和接收方不改变文件的内容。
如果选择ASII格式,发送方将把文本从发送方的字符集转换成标准的ASII后发送数据。
在接收方将标准的ASII转换成接收方计算机的字符集。
示例:加密、ASII等。
(3)会话层:他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包括对多个双向小时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连续消息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知应用,从而使表示层看到的数据是连续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表示层收到了所有的数据,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
示例:RPC、SQL等。
(4)传输层:这层的功能包括是否选择差错恢复协议还是无差错恢复协议,及在同一主机上对不同应用的数据流的输入进行复用,还包括对收到的顺序不对的数据包的重新排序功能。
示例:TCP、UDP、SPX。
OSI七层模型详细解析
OSI七层模型详细解析据OSI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七层.一至四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五至七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由低到高具体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6 表示层 (presenttion layer) 进行数据加密,压缩和翻译等等5 会话层 (session layer) 负责建立,管理,终止服务间的会话4 传输层 (transport layer) 将数据进行分组和把分组重新组合成数据流.3 网络层 (network layer) 提供不同网段之间的路径选择和连接2 数据链路层(datalink layer) 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1 物理层 (physical layer) 发送和接受原始的数据比特流OSI模型的最低层或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包含物理连网网媒介,实际上就是布线,光纤,网卡和其它用来把两台网络通信设备连接在一起的设施.它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及过程特性.虽然物理层不提供纠错服务,但它能够设定数据传输速率并监测数据出错率。
我们知道,要传递信息就要利用一些物理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等,有人把物理媒体当作第1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为它的上一层提供一个物理连接,以及它们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
如规定使用电缆和接头的类型,传送信号的电压等。
在这一层,数据还没有被组织,仅作为原始的位流或电气电压处理,单位是比特。
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线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
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1、0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在转化为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模数转换与数模转换)。
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osi七层模型
osi七层模型第⼀层:物理层⽐特流设备之间⽐特流的传输,物理接⼝,电⽓特性等。
第⼆层:数据链路层帧将上层数据封装成帧,⽤MAC地址访问媒介,错误检测与修正。
第三层:⽹络层包提供逻辑地址(IP)、选路,数据从源端到⽬的端的传输第四层:传输层段实现⽹络不同主机上⽤户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可靠与不可靠的传输,传输层的错误检测,流量控制等。
第五层:会话层数据允许不同机器上的⽤户之间建⽴会话关系,如WINDOWS第六层:表⽰层数据数据的表现形式,特定功能的实现,如数据加密。
第七层:应⽤层数据⽤户接⼝,提供⽤户程序“接⼝”OSI七层模型 OSI 七层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 七层模型是⼀种框架性的设计⽅法OSI 七层模型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因此其最主要的功能使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物理层: O S I 模型的最低层或第⼀层,该层包括物理连⽹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
物理层的协议产⽣并检测电压以便发送和接收携带数据的信号。
在你的桌⾯P C 上插⼊⽹络接⼝卡,你就建⽴了计算机连⽹的基础。
换⾔之,你提供了⼀个物理层。
尽管物理层不提供纠错服务,但它能够设定数据传输速率并监测数据出错率。
⽹络物理问题,如电线断开,将影响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O S I 模型的第⼆层,它控制⽹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
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数据的可靠传递。
为了保证传输,从⽹络层接收到的数据被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
帧是⽤来移动数据的结构包,它不仅包括原始数据,还包括发送⽅和接收⽅的⽹络地址以及纠错和控制信息。
其中的地址确定了帧将发送到何处,⽽纠错和控制信息则确保帧⽆差错到达。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独⽴于⽹络和它的节点和所采⽤的物理层类型,它也不关⼼是否正在运⾏ Wo r d 、E x c e l 或使⽤I n t e r n e t 。
有⼀些连接设备,如交换机,由于它们要对帧解码并使⽤帧信息将数据发送到正确的接收⽅,所以它们是⼯作在数据链路层的。
通俗讲解OSI七层模型
通俗讲解OSI七层模型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于 1983 年正式提出了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通称 ISO/OSI)。
将整个⽹络通信的功能划分为 7 个层次OSI参考模型将整个⽹络通信的功能划分为 7 个层次,这些层就像我们吃的洋葱、卷⼼菜的⼀样:每⼀层都将其下⾯的层遮起来。
下⼀层次的细节被隐藏起来。
如果你将洋葱⽪剥开往⾥看,你⼀定会流下许多眼泪,OSI模型也是如此,越往下看越难理解,只要你不怕流泪、⿇烦,不放弃你就会成功。
物理层:⽹卡,⽹线,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数据链路层:⽹桥,交换机⽹络层:路由器⽹关⼯作在第四层传输层及其以上集线器是物理层设备,采⽤⼴播的形式来传输信息。
交换机就是⽤来进⾏报⽂交换的机器。
多为链路层设备(⼆层交换机),能够进⾏地址学习,采⽤存储转发的形式来交换报⽂.。
路由器的⼀个作⽤是连通不同的⽹络,另⼀个作⽤是选择信息传送的线路。
选择通畅快捷的近路,能⼤⼤提⾼通信速度,减轻⽹络系统通信负荷,节约⽹络系统资源,提⾼⽹络系统畅通率。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交换机拥有⼀条很⾼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
交换机的所有的端⼝都挂接在这条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的MAC(⽹卡的硬件地址)的NIC(⽹卡)挂接在哪个端⼝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的端⼝,⽬的MAC若不存在则⼴播到所有的端⼝,接收端⼝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内部MAC地址表中。
使⽤交换机也可以把⽹络“分段”,通过对照MAC地址表,交换机只允许必要的⽹络流量通过交换机。
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的隔离⼴播风暴,减少误包和错包的出现,避免共享冲突。
交换机在同⼀时刻可进⾏多个端⼝对之间的数据传输。
每⼀端⼝都可视为独⽴的⽹段,连接在其上的⽹络设备独⾃享有全部的带宽,⽆须同其他设备竞争使⽤。
当节点A向节点D发送数据时,节点B可同时向节点C发送数据,⽽且这两个传输都享有⽹络的全部带宽,都有着⾃⼰的虚拟连接。
简述ois七层模型
简述ois七层模型OSI七层模型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中常用的一种网络架构模型,用来描述网络通信中不同层次的协议和功能。
该模型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并因此得名。
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下这个模型的七层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是整个七层模型的最底层,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即0和1的二进制数据。
它定义了物理设备的接口、电压和电缆规范等,确保数据能够在传输媒介上可靠传输。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物理层之上建立数据链路,通过帧封装把比特流转化为数据帧。
它还负责物理地址的分配和错误检测、纠正等功能,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第三层:网络层网络层是整个网络通信的核心层,主要负责数据的路由和转发。
它通过IP地址来标识和寻址不同的网络设备,并通过路由算法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第四层:传输层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它使用端口号来标识不同的应用程序,并通过传输协议(如TCP和UDP)实现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第五层: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不同设备之间的会话连接。
它提供会话控制和同步功能,并支持数据的分段和重组,以便应用层能够进行有效的数据交换。
第六层:表示层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等功能。
它处理数据的语法和语义,使得不同设备之间能够正确解释和处理数据。
第七层:应用层应用层是七层模型的最高层,主要负责用户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它提供了各种网络服务和协议,如HTTP、FTP、SMTP等,使得用户能够进行各种网络应用,如浏览网页、发送邮件等。
总结:通过以上简要介绍,可以看出OSI七层模型是一种非常完备和清晰的网络架构模型。
每一层都有明确的功能和责任,并且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实现了网络通信的各个方面。
这种分层结构的设计使得不同层次的协议和功能可以独立发展和演化,同时也使得网络的设计、管理和维护更加简单和灵活。
因此,了解和理解OSI七层模型对于网络工程师和网络管理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网络通信中的各种问题。
OSI七层模型详解
七层模型详解1.物理层:描述:怎么利用物理媒体?作用: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
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序数据的物理媒体。
协议: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RS-232、EIA/TIARS-449、V。
35、RJ-45等。
连接物理:LAN中的各种粗细同轴电缆、T型接插头,接收器,发送器,中继器等属物理层的媒体和链器。
转发器Repeater、集线器Hub、重发器(也成中继器或转发器)。
示例:Rj45,802.3等。
数据单位:在这一层数据单位称为比特(bit)。
2.数据链路层:描述:每一步该怎么走?作用: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连接物理:连接设备:网桥(也称桥接器),Bridge(可以进行两个网段直接的数据链路层的协议转换)。
示例:A TM,FDDI等。
数据单位:在这一层数据单位称为帧(frame)。
3.网络层描述:走哪条路去?作用: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选择。
此外,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联网等。
协议:网络层的代表协议包括:IP,IPX,RIP,OSPF等。
连接物理:连接设备:路由器(Router),桥路器BROUTER(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系统)。
示例:IP,IPX等。
数据单位: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4.传输层描述:对方在哪?作用: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
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协议:传输层的协议包括:TCP,UDP,SPX等。
IP为不可靠,TCP为可靠。
连接物理:示例:TCP,UDP,SPX。
数据单位:在这一层,数据单位成为数据段(segmen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SI七层模型由低到高谈到网络不能不谈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
虽然OSI参考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不是很大,但其的确对于理解网络协议内部的运作很有帮助,也为我们学习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
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
只是说明标准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fddi令牌环网等。
第一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ARP、RARP、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802.2、802.3ATM、HDLC、FRAME RELAY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
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第三层:网络层 IP、IPX、APPLETALK、ICMP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
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第四层:传输层 TCP、UDP、SPX会话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
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实现数据的同步。
第五层:会话层 RPC、SQL、NFS 、X WINDOWS、ASP表示层对上层数据或信息进行变换以保证一个主机应用层信息可以被另一个主机的应用程序理解。
表示层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加密、压缩、格式转换等。
第六层:表示层 ASCII、PICT、TIFF、JPEG、 MIDI、MPEG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第七层:应用层 HTTP,FTP,SNMP等加密解密是在网络层完成的七层理解物理层:物理接口规范,传输比特流,网卡是工作在物理层的。
数据层:成帧,保证帧的无误传输,MAC地址,形成EHTHERNET帧网络层:路由选择,流量控制,IP地址,形成IP包传输层:端口地址,如HTTP对应80端口。
TCP和UDP工作于该层,还有就是差错校验和流量控制。
会话层:组织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管理数据的交换使用NETBIOS和WINSOCK协议。
QQ等软件进行通讯因该是工作在会话层的。
表示层:使得不同操作系统之间通信成为可能。
应用层:对应于各个应用软件OSI模型一,概述OSI模型,即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RM,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简称OSI。
0SI/RM协议是由IS0(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它有三个基本的功能:提供给开发者一个必须的、通用的概念以便开发完善、可以用来解释连接不同系统的框架。
OSI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architecture)划分为以下七层:将七层比喻为真实世界收发信的两个老板的图。
分层名分层号描述比喻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台湾翻:应用层) 7 用户的应用程序怀网络之间的接口老板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台湾:展现层) 6 协商数据交换格式相当公司中简报老板、替老板写信的助理会话层Session Layer (台湾:会谈层) 5 允许用户使用简单易记的名称建立连接相当于公司中收寄信、写信封与拆信封的秘书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台湾:传输层) 4 提供终端到终端的可靠连接相当于公司中跑邮局的送信职员网络层Network Layer (台湾:网络层) 3 使用权数据路由经过大型网络相当于邮局中的排序工人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台湾:资料链结层) 2 决定访问网络介质的方式相当于邮局中的装拆箱工人物理层Physical Layer (台湾:实体层) 1 将数据转换为可通过物理介质传送的电子信号相当于邮局中的搬运工人二,数据传送在数据发送到另一层时,都要分成数据包。
数据包是一个信息单位,作为一个整体,从网络中的一个设备传送给另一个设备。
1,数据包结构数据包包含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某种类的计算机控制数据和命令会话控制代码数据包头数据报尾2. 创建数据包数据包的创建过程是从OSI模型的应用层开始的。
跨网络传输的信息要从应用层开始,往下依次穿过各层。
每层都对数据包进行重新组装,以增加自己的信息(信头)。
三,分层协议1、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协议工作在OSI模型的上层,提供应用程序间的交换和数据交换。
比较常用的应用层协议有: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BOOTP(Boot trap.Protocol)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HTTP (Hyperrext Transfer ProtocolAFP (Apple Talk文件协议)--Apple公司的网络协议族,用于交换文件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1)SMB (Server Message Block Protoco1)X.500NCP (NetWare Core Protoco1)NFS (Network File System)3、传输层协议传输层协议提供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会话,并确保数据在计算机之间可靠地传输。
主要的传输层协议有: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SPX(SequenCed Packet ExChange ProtocolNWL INKATP(AppleTalk Transaction Protocol),NBP(名字绑定协议)NetBEUI(NetBIOS Extended User Internet)3、网络层协议网络层协议提供所谓的链路服务,这些协议可以处理寻址和路由信息、错误检测和重传请求。
网络层协议包括:IP (Internet Protocol)IPX (Internet work Packet Exchange)NWLINK--微软实现的 IPX/SPXDDP (Datagram Delivery Protoco1)NetBEUIX.25Ethernet四,历史在制定计算机网络标准方面,起着重大作用的两大国际组织是:国际电报与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虽然它们工作领域不同,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信与信息处理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比较模糊,这也成了CCITT和ISO共同关心的领域。
1974年,ISO发布了著名的ISO/IEC 7498标准,它定义了网络互联的7层框架,也就是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五,影响OSI是一个定义良好的协议规范集,并有许多可选部分完成类似的任务。
它定义了开放系统的层次结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层所包括的可能的任务。
是作为一个框架来协调和组织各层所提供的服务。
但是OSI参考模型并没有提供一个可以实现的方法,而是描述了一些概念,用来协调进程间通信标准的制定。
即OSI参考模型并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个在制定标准时所使用的概念性框架。
事实上的标准是TCP/IP参考模型PPPOE机制另外,还有一个最广泛的例子就是PPPoE,在以太网上走PPP业务,也没有用到ARP。
它的实现机理是这样的:我要跟外界通信,首先我发一个PADI广播包;如果在这个以太网上有PPPoE服务器(即BRAS),那么回复一个PADO单播给我;然后我再发一个PADR 给PPPoE服务器请求建立连接,服务器收到后,则回复一个PADS单播包,分配一个Session ID,PPPoE连接建立。
ARP、RARP1)当ADSL拨号成功时没有建立IP和MAC的映射。
拨号链接是一种点到点链路,这种链路的特点是一端发送的数据总被另一端原顺序的接受到。
(即使两端的IP不在同一段上也能够收到)里面有一个确定性:一定别对端收到;唯一性:一定被唯一的对端收到;顺序性:包不会乱续;这样的链路是不需要什么MAC的。
2)你说的拨号可能说的是PPPOE拨号,这个是有IP和MAC的关系的,但使用的而不是ARP协议,而是PPPOE自身的保证机制。
这也就是PPPOE能够防止ARP病毒的根本所在。
如果说道信元的话那是ATM的东西。
映射的不是IP和MAC,应该说的IP和VPI VCI对。
任何三层地址都需要映射到二层地址,以太网是IP和MAC,FR是IP和DLCI,ATM是IP 和vpi/vci,当没有映射时,在路由器上debug会看到“encapsulation failed”有点看不下去了,对于你3)得出以下结论:1,如果计算机在访问internet的时候,不论是客户机基于以太网,还是服务器基于以太网技术,都必修使用ARP和RARP协议。
2,如果计算机在访问internet的时候,客户计算机或服务器都使用FDDI或其他非以太网技术,可以不使用ARP和RARP协议。
最大感觉就是你总结的东西都不对味简单的说两句吧1.arp和rarp 和以太网之间就是地址解析和反向地址解析协议,是基于以太网的技术,这没什么好说的2.如果你非要把 arp和rarp 和internet联系上的话这里面的的关系就没你说的那么简单,绝对和狭隘了,internet包含的东西很多,但是和 arp和rarp 有关系的几乎没有,这个是你对概念的含糊和理解的不清楚的原因3.fddi 是光纤类东西,不论是技术还是概念都与 arp和rarp 没关系那就更不要在说信员是什么了那么,在最深层次上说, 数据在以太网里面传输的时候,用到的是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也就是用 0和1来处理数据的电平的一般说来 arp和rarp 用在内网中就是起到解析地址的作用(以前就是这么定义的,而且这也是最主要的作用) 基本是在设备(pc or sever)端上做处理的广义上说可以更本就不用关心他们之间是怎么连的,那就更不需要关心又是什么网络 ~fddi 是光纤传输,是将模拟信号转为光信号来处理传送的,在两个局端之间有转换设备来处理,然后同理也是在另一端复员信号送到局端通过arp和rarp协议来处理数据具体走向的那么 arp和rarp 和internet的联系无论是基于ATM 还是 FR 还是ADSL拨号的PPP/MP 等等网络"中间"技术和arp和rarp的关系简单来说就一句话,那就是没联系,8杆子都打不着最后必须这两个字在做下结论的时候,在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最好别用否则就是在吾人子弟的多看看书吧4)ADSL只是种接入方式5)首先说,我不是什么高手,但是对于你所讲的这些东西,自信还有一点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