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对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

对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是确保事业单位合法合规运行的重要举措。
以下是对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
调研目的:1. 了解目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现状;2. 探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难点;3. 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为进一步改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调研方法:1. 网络调研:通过搜索相关政策文件、调查问卷等收集相关信息;2. 实地调研:与相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负责人进行面谈,了解实际操作情况;3. 参观学习:参观其他地区已经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典型单位,学习其经验。
调研内容:1. 法律法规:了解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法律法规框架,包括事业单位登记的基本要求、程序等;2. 流程和制度:分析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具体流程和制度,包括审查、登记、备案等环节;3. 问题和挑战:调查登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包括信息不准确、登记流程繁琐等;4. 成功经验:总结那些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部门或单位,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5. 改进措施:提出改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包括简化流程、加强信息管理等。
调研结果与分析:1. 登记管理现状:分析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整体现状,包括登记数量、申请流程等;2. 问题和挑战:总结登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3. 成功经验:归纳登记管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总结其可借鉴之处;4. 改进措施:提出改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包括加强信息管理、优化审查流程等。
调研报告撰写:根据调研结果和分析,撰写具体的调研报告,包括调研对象、调研方法、调研内容、调研结果与分析、改进措施等内容。
报告应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改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对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对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一、背景介绍事业单位是为公众提供社会服务的组织,其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加强事业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国家实施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要求所有事业单位必须完成登记手续,规范管理行为。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事业单位管理的规范化和高效化。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调研内容(1)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登记单位数量、人员组成、登记流程等;(2)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逾期未登记、登记随意性、登记资料不全等;(3)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政策法规、登记流程、人员素质等。
2.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发放问卷给相关事业单位,了解其登记管理情况和问题;(2)访谈法:采访负责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相关人员,了解他们对登记工作的认识和看法;(3)文献资料法:收集相关政策法规、管理制度等,分析其对登记管理工作的影响。
三、调研结果1.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据调查,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登记的完成率较高,但登记流程较为繁琐,耗时较长。
同时,登记流程中涉及的事项繁多,影响信访工作和创新。
2.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1)逾期未登记:有部分事业单位因各种原因逾期未完成登记,或甚至未办理登记手续,这些单位在人员、财务、资产等方面缺乏监管和规范。
(2)登记随意性:部分事业单位对登记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对登记制度缺乏认识,导致登记随意性较大。
(3)登记资料不全:部分登记单位在填写登记资料时不严谨,导致登记资料不全,影响登记工作的质量。
3.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1)政策法规:登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受政策法规的影响,政策法规的完善能提高登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登记流程:登记流程的繁琐性直接影响到登记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简化登记流程是提高登记管理工作效率的关键。
(3)人员素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对登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有重要影响。
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国务院第252号令发布以来,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已开展十二年,笔者一直从事这项工作,最近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结合登记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作了一些思考,供同行们商榷。
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认识不足从目前来看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认识不足带有普遍性,主要表现四个方面,一是事业单位主管领导和法人代表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不熟悉,他们对事业单位为什么要搞登记不清楚,所以缺乏接受登记管理的自觉性。
二是事业单位法人发生变更事项没有及时办理变更手续,登记机关多次催办效果不理想,他们认为登不登记无所谓,反正工资财政一分不少。
三是一些差额预算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他们认为登记手续办不办理没关系,反正财政也不会给单位多少钱,所以对接受登记管理缺乏热情。
四是一些事业单位受主管部门牵制,不能独立对外开展活动因而对办理法人登记手续缺乏积极性,法律意识淡薄,不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没有用足用活法人单位应有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二)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不规范事业单位设置上不规范从目前来看不止一个县,就是全州、全省都存在同样情况,由于机构设置不规范影响了事业单位自身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少部分事业单位履行行政职能、造成政事不分。
本来事业单位职能就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但是因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核定严格限制,政府只能委托一些事业单位履行部分监督管理和执法职能。
如:水政监督、鱼政管理、国土管理、劳动监察、城市监察、文化稽查等。
二是机构名称不规范,事业单位名称应体现其特点,不能使用行政单位和企业单位名称,目前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名称使用××局、××公司。
三是少数事业单位规模过小,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事业单位设置必须要具备法人条件,由于历史原因有些事业单位一个人一个法人单位,登记机关在给这些单位办理法人登记手续时不好办理,虽然通过一些渠道进行变通,但按要求是不规范的。
我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

德江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编委办副主任罗仕进)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既是依法治国、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也是事业单位改革、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需要,是规范事业单位行为,保护事业单位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近年来我县登记管理局从实际出发,按照“抓规范、创特色、争一流”的工作目标,突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建设,加强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存在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为规范社会经济秩序进一步开创了新的局面。
现将我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调研情况交流如下:一、基本情况至2009年3月底,德江县共有495家事业单位进行了登记(垂直部门1个,县直部门128个,乡直单位366个),其中独立的94个,不符合事业单位登记条件的251个,应注销的事业单位36个。
二、存在问题(一)部分事业单位年检不够主动。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是我们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依据,但在我县仍有部分事业单位对此认识不足,对登记年检工作缺乏主动性。
主要表现在:1、初始登记不主动。
这主要是些新设立的事业单位对登记管理工作的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哪怕现在不收费,总感到登记不登记没什么两样,不会影响自己开展业务活动,所以有的单位尽管过了规定的一个月的登记期限,仍然没能来办理登记手续。
2、法定年检不积极。
尽管县登记管理部门发了通知,规定了年检的时间和地点,尽管正常年检不收费,但是到了该年检的时间,仍然有些事业单位不按时年检,一拖再拖。
对这些单位我们是催了又催,电话打了一个又一个,才拖拖拉拉办手续。
3、法人变更不及时。
主要是少数事业单位对变化了的单位法人、单位经费形式、办公场所等,不及时进行更换;比如有的事业单位开办资金数目变化较大,已不能真实反映该单位的现有资金情况,已经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法律效应,可就是不能及时进行完善开办资金的重审及变更手续。
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的调研报告

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的调研报告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的调研报告一、绪论事业单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其作为承担公益性任务的组织机构,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发展不平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加强对其进行统一登记管理是必要的。
二、背景事业单位众多,类型丰富,目前其登记管理制度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首先,登记管理不统一,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登记机关和管理方式不一致,缺乏统一的法律依据和操作规范。
其次,登记制度不规范,缺乏分类细化的登记标准和流程,导致登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不高。
此外,登记管理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存在一些制度漏洞和管理薄弱环节。
三、分析1. 不统一的登记机关和管理方式当前,各类事业单位登记的机关和管理方式千差万别。
例如,教育类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医疗类事业单位的登记则由卫生计生部门负责。
这种模式导致登记机关和管理方式不统一,难以形成全面有效的统一管理制度。
2. 不规范的登记制度当前的登记制度比较模糊,缺乏明确的登记标准和流程。
事业单位的登记主要依据《事业单位登记条例》,但该条例对于事业单位的分类和登记标准缺乏详细规定,导致登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不高。
此外,一些规范事项的登记要求不明确,给登记过程带来一定的难度。
3. 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当前登记管理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存在一些制度漏洞和管理薄弱环节。
一方面,对于事业单位的登记标准和条件的把控不够,导致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单位也能成功登记。
另一方面,登记后的事业单位管理相对松散,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从而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建议1. 建立统一的登记机关和管理方式应当设立统一的事业单位登记机关,由其负责各类事业单位的登记和管理工作。
统一登记机关应建立科学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力争做到资源集约、效率高效。
最新对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范文文档

对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对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它也是机构编制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这项工作,近年来,各级编办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切实履行职责,认真贯彻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条例》、《细则》),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但是,随着登记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难点和问题不断凸现出来,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问题和现状:其一、认识不到位,登记意识不强。
一些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对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登不登记无所谓,年不年检不碍事,法律意识淡薄,登记意识不强,不清楚自己作为事业单位法人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也因之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能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其二、默守成规,循规蹈矩。
登记方面存在就登记而登记的现象,过多地认识都只停留在资料的收取上,从而轻视了规范的登记工作应该按照申报、评估、论证、审批的程序进行,过于放宽了登记的条件、降低了登记的门槛,首次登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想这可能是州内各县(市)都普遍存在的现象。
另外,在登记的过程中出现了看似简单的问题简单化处理,譬如对宗旨和业务范围规范、用语方面,只要对于《须知》上己有规定的,照抄照搬,无可厚非,而有些事业单位特别近几年新成立的事业单位,本身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改革的需要而设置,其宗旨和业务范围无章可循,我们总不能随意东拚西凑,更不能断章取义,严格地讲,在设立登记的时候就应该将其规定得详尽一些、用语应该规范准确一些,窃以为这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这关系到以后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规范自己的行为,时间久了,问题就会呈现得比较明显和突出。
其三、重登记轻管理的思想没有转变。
一直以来,我们把登记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而忽视了管理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只要把日常的三大登记工作作好了,就完成了全部工作的大半,殊不知登记是前提,管理才是重点,有时抑或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走下去了,也只是走走看看,没有实质性动作。
创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管理水平调研报告

创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管理水平调研报告一、引言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登记管理工作对于保障事业单位的规范运行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提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体制机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迫切需要进行创新和完善,以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二、调研目的与方法(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体制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提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会和文献研究等多种方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确保调研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当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一)登记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存在一些模糊和空白地带,导致登记管理工作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容易出现争议和纠纷。
(二)登记管理流程不够优化登记管理流程繁琐,审批环节多,办理时间长,给事业单位带来了不便,影响了工作效率。
同时,信息化程度不高,部分环节仍依赖手工操作,增加了出错的概率。
(三)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主要侧重于登记事项的审查,对其运行过程和服务质量的监督相对薄弱。
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和处罚措施,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难以保障事业单位的规范运行。
(四)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不足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导致信息不对称、工作重复和效率低下。
(五)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登记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理解不够深入,业务能力不足,影响了登记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创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体制机制的思路和建议(一)完善登记管理法律法规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明确登记管理的范围、程序、责任等内容,为登记管理工作提供更加明确和有力的法律保障。
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调研报告**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自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以来,通过多年的管理实践,依法维护了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推进了事业单位的社会化进程,强化了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
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一、日常登记管理方面在市委、市政府及编委的正确领导和韶关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和省市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注重协调,不断在工作方法上求突破,在网上年检中抓质量。
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每年网上年检率达95 %以上,年检合格率为100%。
在档案管理方面,我市认真整理,及时做好年检材料归档。
参检单位在通过网上审查,年检材料和变更材料合格后,我们及时反馈信息,要求参检单位下载所需报告书,在规定的时间上交纸质材料,并按照省、市登记局关于事业法人登记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及时整理归档,确保了档案材料齐全、清晰可查。
同时,我们还及时做好网上登记管理信息的整理、扫描和修改工作,为今后的事业法人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
我市在登记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对登记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条例和实施细则不了解,对登记管理工作主观上不重视,对年检、变更、注销登记缺乏正确理解,导致一些人对事业单位法人地位认识不清,对登记事项发生变化不及时变更,不按时接受年检,事业单位解散或撤销后无人注销等问题;部分法定代表人认为年检、变更只是一种形式,没有从思想高度认识年检、变更、注销工作目的、作用、意义,不愿接受登记管理部门的监督,认为登记不登记没关系,不登记不年检也不能撤销,也不影响业务活动的开展;有的认为变更登记麻烦就只好隐瞒不报,只有在发生法律纠纷、银行开户、办理车牌照等,才对证书的内容、有效期引起重视。
对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doc

对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它也是机构编制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这项工作,近年来,各级编办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切实履行职责,认真贯彻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条例》、《细则》),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但是,随着登记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难点和问题不断凸现出来,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问题和现状:其一、认识不到位,登记意识不强。
一些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对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登不登记无所谓,年不年检不碍事,法律意识淡薄,登记意识不强,不清楚自己作为事业单位法人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也因之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能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其二、默守成规,循规蹈矩。
登记方面存在就登记而登记的现象,过多地认识都只停留在资料的收取上,从而轻视了规范的登记工作应该按照申报、评估、论证、审批的程序进行,过于放宽了登记的条件、降低了登记的门槛,首次登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想这可能是州内各县(市)都普遍存在的现象。
另外,在登记的过程中出现了看似简单的问题简单化处理,譬如对宗旨和业务范围规范、用语方面,只要对于《须知》上己有规定的,照抄照搬,无可厚非,而有些事业单位特别近几年新成立的事业单位,本身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改革的需要而设置,其宗旨和业务范围无章可循,我们总不能随意东拚西凑,更不能断章取义,严格地讲,在设立登记的时候就应该将其规定得详尽一些、用语应该规范准确一些,窃以为这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这关系到以后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规范自己的行为,时间久了,问题就会呈现得比较明显和突出。
W其三、重登记轻管理的思想没有转变。
一直以来,我们把登记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而忽视了管理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只要把日常的三大登记工作作好了,就完成了全部工作的大半,殊不知登记是前提,管理才是重点,有时抑或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走下去了,也只是走走看看,没有实质性动作。
事业登记管理调研报告.doc

事业登记管理调研报告事业登记管理调研报告1自20xx年事业单位实行网上登记以来,__区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精心组织,扎实工作,使全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406个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进行了法人登记,每年事业单位登记年检率均在90%以上。
我们通过落实机构设立、设备更新、工作力度三个到位工作,强化组织领导,有力保障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是机构落实到位。
根据省、市编办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适时成立了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为区编办挂牌机构,主要承担全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二是年检设备更新到位。
几年来,我们先后更新了电脑、打印机、扫描仪、档案柜等年检办公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
三是工作力度落实到位。
几年来,编办主要领导直接抓年检工作,积极参与工作计划的拟订、部署,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政策规定,明确工作职责,认真总结经验做法,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使登记年检工作真正做到有安排有回音。
事业单位登记工作相对于工商管理等登记工作起步较晚,并受环境氛围、认识程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自觉、主动接受年检的意识还不够强,加之部分事业单位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还不能完全按预期计划进行登记年检工作。
为此,我们结合本区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全方位进行了宣传引导。
一是通过下发文件和年检通知、组织年检培训班等形式进行宣传,重点上年检的相关操作流程及上级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帮助各单位操作人员熟悉年检操作流程,克服他们的畏难情绪,同时提高全区各事业单位对建立事业单位法人制度和法人证书重要性的认识。
二是将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年度检验的工作流程及操作说明公布在区编办网站及编办公共邮箱里,增加工作透明度,切实为区各事业单位做好服务工作;三是每年年检工作结束后,及时将全区上年度新设立登记、注销登记、变更登记及年检合格单位的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开办资金、经费渠道等信息及时在__报、区编办网站等媒体上进行公告,使事业单位登记工作的重要性得到充分体现。
对当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规范化调研报告

对当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规范化调研报告当前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事务领域的一种组织形式,是由国家授权并直接管理的机构,其管理模式和机制都是遵循国家相关的法规和规定。
然而,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与社会的进步,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也面临各种挑战。
因此,本报告将对当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进行规范化调研,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事业单位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一、当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现状1. 事业单位登记的非规范化现象严重我国目前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存在非常明显的非规范化现象。
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部门间的分管不清、职权交错,以及各种利益集团的参与,事业单位登记的标准和流程都非常复杂和混乱,导致很多单位注册过程中存在黑箱操作。
另一方面,还存在一些涉密的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往往不达标就能够申请注册,并且不需要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这也给整个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带来极大风险。
2. 事业单位登记的核查不彻底事业单位登记的核查通常是由地方政府部门执行的,但很多地方并没有做到彻底。
由于各种诱因,我们发现有些单位在登记时并没有提交真实的信息。
或者提交的信息并不符合要求,比如单位的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服务对象的范围和质量等等,这些都涉及到单位的运营效率和公信力,也对整个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带来风险和不安定性。
3. 事业单位登记的标准不一致我国针对事业单位的登记标准和流程虽已经规定了一些具体的内容,但各地和各部门对于事业单位的认识和理解仍有差异,导致标准的不一致。
如有的地方认为事业单位应该由政府组织直接管理和运营,而有的地方则认为事业单位应该更具统一性、规模和等级由国家主导,这也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和发展方向。
4. 事业单位登记的流程繁琐事业单位登记的流程通常和行政审批有关。
在过去,很多事业单位登记的流程还存在职权交叉和责任不清等问题。
此外,由于行政审批机构在执行审批时往往会长时间的申报和审核,导致行政效率偏低,给很多事业单位带来了额外的困扰。
对当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规范化调研报告

对当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规范化调研报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从试点到正式运行已经十多年了,虽然相关工作逐步规范,现正推行登记档案规范管理,实行网上登记,整个登记管理工作正在向着进一步规范和提升的方向迈进,但目前还是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事业单位登记热情不高,登记质量不高,管理监督力度不大,这些问题如不能解决,将直接影响登记管理工作和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事业单位独立性差是长期困扰法人登记的瓶颈。
有的单位财务不独立,还是由其主管部门管理,或者财政部门为了工作的需要只认可部门统一预算管理;有的工作难自主;有的有职无权或责权脱钩;有的从业人员少,其法人资格值得考量,难免使法人登记难规范。
正是如此部分单位认为登记实质作用不大,“登记”和“不登记”对事业单位运行的影响不大,尤其是公益性强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更是如此。
第二、执法监督管理职能弱是滞阻登记管理的关键。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赋予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职能太弱,对《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监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职能部门的协作和制约,缺乏监督管理的自主性、强制性和决定性作用。
第三、管理机制不完善是当前登记管理乏力的根本。
登记管理法律依据不够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一直在“暂行”中,监督手段操作性不强。
而且目前年检的法定时间相对较短,法定代表人的管理滞后,单位资产(开办资金)变更频繁等都值得探讨和研究。
针对目前工作现状,面对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克服和解决,怎样使从事的工作有味、有为且有位,需要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除了抓好登记管理宣传教育和工作队伍建设以外,更要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推进登记管理规范化。
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突出三个重点,创新工作方法1、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
坚持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联合人大内司委、政府法制办及有关职能部门开展登记管理执法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检查的范围和内容。
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情况调查分析

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情况调查分析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规范其运行、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了解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文化繁荣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登记程序不够简化、监管机制不够完善、信息公开不够透明等。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的实际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为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的对象涵盖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事业单位,包括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领域。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会、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确保调查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一)登记程序方面1、部分事业单位反映登记申请材料繁多,手续较为复杂,需要多次往返相关部门才能完成登记手续。
2、一些地区的登记审批时间较长,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业务开展。
(二)监管机制方面1、对事业单位法人的日常监管存在薄弱环节,部分事业单位存在违规行为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2、监管手段相对单一,主要依靠定期检查和专项整治,缺乏常态化、动态化的监管机制。
(三)信息公开方面1、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信息公开的渠道不够丰富,公众获取信息的便利性不足。
2、公开的信息内容不够详细和准确,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四)人员素质方面1、从事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的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理解不够深入。
2、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导致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
四、改进建议(一)简化登记程序1、对登记申请材料进行梳理和精简,去除不必要的证明文件和繁琐的手续。
精选-对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范文资料

对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对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它也是机构编制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这项工作,近年来,各级编办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切实履行职责,认真贯彻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条例》、《细则》),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但是,随着登记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难点和问题不断凸现出来,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问题和现状:其一、认识不到位,登记意识不强。
一些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对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登不登记无所谓,年不年检不碍事,法律意识淡薄,登记意识不强,不清楚自己作为事业单位法人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也因之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能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其二、默守成规,循规蹈矩。
登记方面存在就登记而登记的现象,过多地认识都只停留在资料的收取上,从而轻视了规范的登记工作应该按照申报、评估、论证、审批的程序进行,过于放宽了登记的条件、降低了登记的门槛,首次登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想这可能是州内各县(市)都普遍存在的现象。
另外,在登记的过程中出现了看似简单的问题简单化处理,譬如对宗旨和业务范围规范、用语方面,只要对于《须知》上己有规定的,照抄照搬,无可厚非,而有些事业单位特别近几年新成立的事业单位,本身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改革的需要而设置,其宗旨和业务范围无章可循,我们总不能随意东拚西凑,更不能断章取义,严格地讲,在设立登记的时候就应该将其规定得详尽一些、用语应该规范准确一些,窃以为这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这关系到以后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规范自己的行为,时间久了,问题就会呈现得比较明显和突出。
其三、重登记轻管理的思想没有转变。
一直以来,我们把登记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而忽视了管理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只要把日常的三大登记工作作好了,就完成了全部工作的大半,殊不知登记是前提,管理才是重点,有时抑或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走下去了,也只是走走看看,没有实质性动作。
2024年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总结范本(三篇)

2024年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总结范本一、引言____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我单位对全市事业单位进行了全面的执法检查。
本次执法检查紧紧围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现场检查,全面了解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组织结构、财务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在本次执法检查中,我们对全市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排查。
通过现场检查、调取相关资料和听取汇报等多种方式,全面掌握了事业单位的状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方案。
本次执法检查不仅发现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中的问题,也查明了一些不良现象,为下一阶段的整改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工作总结(一)工作成绩在本次执法检查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以下是我们取得的主要成绩:1. 全面摸底掌握了全市事业单位的情况:通过对全市事业单位的现场检查,我们全面了解了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组织结构、财务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这为我们进一步制定具体的整改方案奠定了基础。
2. 发现并查明了一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中的问题:通过现场检查和调取相关资料,我们发现了一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登记信息不准确、财务管理不规范等。
在查明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调查了问题的原因,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依据。
3. 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方案:针对发现的问题,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方案,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同时,我们也建立了相关的指导文件,提供给事业单位,帮助其进行规范的登记管理工作。
4. 加强了对事业单位的监督追责:在执法检查中,我们对一些存在违规行为的事业单位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了情况,确保了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监督和追责。
(二)存在的问题在本次执法检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登记信息不完善或不准确:部分事业单位在登记管理中填报的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影响了登记管理的精确性和规范性。
2. 财务管理不规范:一些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如资金使用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需要加强监督和指导。
对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

对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第一篇:对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调研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它也是机构编制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这项工作,近年来,各级编办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切实履行职责,认真贯彻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条例》、《细则》),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但是,随着登记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难点和问题不断凸现出来,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问题和现状:其一、认识不到位,登记意识不强。
一些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对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登不登记无所谓,年不年检不碍事,法律意识淡薄,登记意识不强,不清楚自己作为事业单位法人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也因之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能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其二、默守成规,循规蹈矩。
登记方面存在就登记而登记的现象,过多地认识都只停留在资料的收取上,从而轻视了规范的登记工作应该按照申报、评估、论证、审批的程序进行,过于放宽了登记的条件、降低了登记的门槛,首次登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想这可能是州内各县(市)都普遍存在的现象。
另外,在登记的过程中出现了看似简单的问题简单化处理,譬如对宗旨和业务范围规范、用语方面,只要对于《须知》上己有规定的,照抄照搬,无可厚非,而有些事业单位特别近几年新成立的事业单位,本身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改革的需要而设置,其宗旨和业务范围无章可循,我们总不能随意东拚西凑,更不能断章取义,严格地讲,在设立登记的时候就应该将其规定得详尽一些、用语应该规范准确一些,窃以为这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这关系到以后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规范自己的行为,时间久了,问题就会呈现得比较明显和突出。
其三、重登记轻管理的思想没有转变。
一直以来,我们把登记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而忽视了管理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只要把日常的三大登记工作作好了,就完成了全部工作的大半,殊不知登记是前提,管理才是重点,有时抑或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走下去了,也只是走走看看,没有实质性动作。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调研建议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调研建议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自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下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办法》国事登字2号以来,__省__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认真细致做好事业单位管理档案工作。
在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要一些问题亟待加以解决和完善。
一、存在的问题1.档案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素质能力参差不齐。
目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的管理人员基层大多数是各个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人员兼任,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没有一个系统地认识。
在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悬殊较大。
档案专业出身的人员较少,知识结构不合理,现代科学知识贫乏,高层次的档案专业人才较少,这些情况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事业发展,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档案管理水平。
2.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档案意识非常薄弱。
登记机关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
对建立完善的档案工作缺乏理性认识,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够。
加上对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工作宣传工作力度不大,很多事业单位对于平时档案材料中的要求(包括变更、注销、年检等各项工作)敷衍应付,能拖就拖,档案意识薄弱。
3.档案材料缺失情况严重,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按照规定,事业单位不进行法人登记,银行将不开设基本帐户,质监部门不发组织机构代码证,不能在财政部门领购收费票据,不能到人事部门审核工资等等,但相关部门在执行规定时不够严格,致使事业单位认为法人登记可登不可登,或者一经登记后就束之高阁,对法人证书每年需要年检的意义认识不清,孰不知没有参加年检的法人证书也是无效的;还有的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已经变更,甚至不只一次,依然不积极、不主动到登记管理机关作变更登记,以为反正有法人名字就可以了。
从而造成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中材料缺失,不能够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真实现状,无法实现档案的价值,不能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
二、对策及建议1.提高档案人员素质是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的前提要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通过专业培训、知识更新、进修学习等,提高业务水平,建立档案管理人才梯队,适应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业务发展,不断总结探索档案管理工作及业务发展,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推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它也是机构编制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这项工作,近年来,各级编办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切实履行职责,认真贯彻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条例》、《细则》),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但是,随着登记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难点和问题不断凸现出来,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问题和现状:
其一、认识不到位,登记意识不强。
一些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对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登不登记无所谓,年不年检不碍事,法律意识淡薄,登记意识不强,不清楚自己作为事业单位法人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也因之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能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其二、默守成规,循规蹈矩。
登记方面存在就登记而登记的现象,过多地认识都只停留在资料的收取上,从而轻视了规范的登记工作应该按照申报、评估、论证、审批的程序进行,过于放宽了登记的条件、降低了登记的门槛,首次登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想这可能是州内各县(市)都普遍存在的`现象。
另外,在登记的过程中出现了看似简单的
问题简单化处理,譬如对宗旨和业务范围规范、用语方面,只要对于《须知》上己有规定的,照抄照搬,无可厚非,而有些事业单位特别近几年新成立的事业单位,本身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改革的需要而设置,其宗旨和业务范围无章可循,我们总不能随意东拚西凑,更不能断章取义,严格地讲,在设立登记的时候就应该将其规定得详尽一些、用语应该规范准确一些,窃以为这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这关系到以后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规范自己的行为,时间久了,问题就会呈现得比较明显和突出。
其三、重登记轻管理的思想没有转变。
一直以来,我们把登记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而忽视了管理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只要把日常的三大登记工作作好了,就完成了全部工作的大半,殊不知登记是前提,管理才是重点,有时抑或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走下去了,也只是走走看看,没有实质性动作。
比如说年检工作,只要基层事业单位交上年检资料,在证书上贴上年检标识,随意地确定一个年检级别,一切就算完事,故而一场年度审检工作下来,没有取得其应有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再如,变更登记,也仅局限于《法人证书》所涉及到的内容,更多的是单位名称或法定代表人的变更,没有结合机构编制事项(如机构升格、增加编制等)进行审核。
办法与对策:
事业单位登记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要把这项工作
做好,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积极地开展工作:一要规范程序,严把质量。
严格按照《条例》对事业单位登记对象、范围、条件、类型、程序、公告和证书管理的明确规定进行登记,把握标准,做到规范、有序、合法;
二要加强舆论宣传,提高事业单位依法登记的自觉性。
要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把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宣传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充分利用以会代训、横幅标语、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等方式广泛深入宣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让全社会都了解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的程序、目的和意义,提高对登记管理工作的认识;同时还要举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培训班,不定期地组织事业单位及其法人代表认真学习事业单位登记方面的政策法规文件,提高法定代表人的认识,增强法人意识,增强依法登记意识,切实维护法规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提高事业单位依法登记的自觉性。
三要注重调查研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
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要坚持“走下去、请进来”相结合,带着问题经常深入基层事业单位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基层事业单位的围绕公益目标开展工作情况、经营活动状况以及制约其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等方面的难点和问题,为其排忧解难,以促其更好地服务于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是完善措施,强化监督。
要转变观念,树立登记是前提,管理是重点的意识,不断拓展对基层事业单位的监督管
理的空间,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
①年检工作一定要把握其强制性、时限性、真实性和连续性的特点,着重搞好对法人资格和年检级别的审查、界定,加强对机构编制事项、业务范围和活动方式的审查。
②进一步拓展监督管理的空间,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
对事业单位的监管范围应该包括:事业单位不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印章的;违反规定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不按照登记事项开展活动的,不按照规定报送年度报告的,抽逃开办资金的等几个方面。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协同工商、税务、财政、银行、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行情况、合同履行情况、社会投诉情况以及受到表彰情况进行适时适度地追踪监管。
③积极开展对事业单位的维权服务活动,切实保障维护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为事业单位脱离襁褓,步入市场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最后,敝以为就是要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事业单位在线”管理系统正在不断完善,当此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全面推开之时,这对我们登记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服务质量和水平态度都会要求更高,条件成熟的时候,说不到哪一天我们的工作就在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了。
因此,从现在起,我们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都应该>文秘站:
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能够方便基层、方便服务对象,
要使服务对象能够便捷地了解登记管理的程序以及办证的时限,使每个工作人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权限,以更好地服务基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开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s(“content_relate”);【对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