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工作方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地质工作方案
篇一:XX年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第二方案
XX年上半年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报告
一、矿井概况
山西柳林金家庄煤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96年,位于柳林县城东南约10km处的庄上镇梨树凹村境内,行政区划隶属于金家庄乡管辖。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
[XX]33号文,批复为单独保留矿井,井田东西长4.95km,南北宽
2.78km,井田面积为6.0842km2。矿井证件齐全合法有效,机构完善,运行科学高效,属生产矿井。矿井批准开采3#-10#煤层,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证载能力均为175万吨/年。煤层开采标高880m-510m。
二、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
(一)矿井地质
1、地层
井田内地表大部分被第三系上新统(N2)、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所覆盖,基岩仅在沟谷、沟谷下部两侧出露。据钻探揭露地层的层序由老至新有: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峰峰组(O2f);石炭系中
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
组(P1s)、下石
盒子组(P1x),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中-上更
新统。现结合钻孔资料,井田内揭露的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
根据L31号水文孔得知,上马家沟组揭露厚度108.92m。根据区域资料知,本组岩性以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为主,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
(2)、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连续沉积于上马家沟组地层之上。L30、JZ1钻孔分别钻进101.06m、104.63m未完全揭露本组地层,L31孔揭穿该地层,揭露厚度114.31m,贺西矿H6孔揭露厚度138.40m。据钻探资料,本组下、中部多为浅灰、灰白色泥灰岩,夹厚层状硬石膏层;上部为中厚~巨厚层状灰白、深灰色石灰岩,隐晶质微晶或泥晶结构,岩石致密、坚硬、质纯,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次为白云石,含燧石、黄铁矿结核及晶粒,变形层理及岩溶裂隙较发育,多为方解石脉充填。局部厚层灰岩中夹薄层泥质灰岩。
(3)、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地层之上,以山西式铁矿及铝质泥岩为底界,K1砂岩底为顶界。L30、L31、JZ1号
钻孔均钻穿本组地层,
厚15.32~31.0 m,平均23.11m。下部为浅灰色、灰色铝质泥岩、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灰白色细粒砂岩,含丰富黄铁矿结核,菱铁质泥砾,底部为铝铁矿薄层;上部为浅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含石灰岩,石灰岩中生物化石较丰富,灰岩下部含煤线。
(4)、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零星出露于井田东南边界的沟谷中。连续沉积于下伏本溪组地层
之上,以石英砂岩K1为底界,K3砂岩底为顶界,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
之一。厚80.9~104.74m,平均91.6m。按沉积环境和岩性特征,将本组分为上、中、下三段,分述如下:
①、下段:由K1砂岩底至8#煤层顶(L1石灰岩)。为一套灰至灰黑
色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的碎屑岩段,夹0~1层不稳定的生物碎屑灰岩,含煤3层,自上至下为8#、9#、10#煤层,为可采或局部可采的主要煤层。厚度40.7~
43.55 m,平均厚度41.73m。
②、中段:由L1灰岩底至L5灰岩顶,厚22.62~37.60m,平均28.82m。
岩性主要由3~5层灰色生物碎屑泥晶、隐晶石灰岩夹
深灰至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和少量薄层粉砂至细砂岩,含煤2层,自上而下为6#、7#煤层,均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
③、上段:由L5灰岩顶界至K3砂岩底,厚3.55~5.83m,平均4.9m。
岩性以灰色至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含菱铁质及黄铁矿结核。
(5)、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出露于井田西侧沟谷中。与下伏太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以K3砂
岩底为下界,K4砂岩底为上界,为井田内另一主要含煤地层。厚度
40.75~67.85m,平均厚47.81m。岩性为灰色~深灰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含煤3~5层,其中3、4#煤层为稳定可采的主要煤层。本组底部的中-粗粒砂岩(K3)层位稳定,灰色-深灰色,厚层状,成分以
石英为主,分选性差,由下而上粒度从粗到细,底部一般为薄层细砾岩,砾径5~l0mm,常含大量煤屑,厚2.50~12.43m,平均7.76m。
(6)、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出露于井田中东部的山谷中。该组以K4砂岩为底界,以K6砂岩底
为顶界,连续沉积于山西组地层之上(整合接触)。根据区域资料知,岩性以灰-灰绿色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为主,偶夹薄煤线。厚度66.12~102.18m,平均81.93 m。
本组地层以河流湖泊相沉积为主,属陆相沉积,按沉积环境和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下两段,分述如下:
①下段:K4砂岩底至K5砂岩底,厚29.95~70.10m,平均46.45m。
岩性以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及泥岩为主,夹少量砂岩,含煤线0~3层,极不稳定。底部K4砂岩为灰白色-深灰色中厚层状中-粗粒长石
石英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岩屑、云母及重矿物,夹炭质或有机质条纹和泥质包体,具脉状层理及交错层理。
②上段:K5砂岩底至K6砂岩底,厚23.95~51.50m,平均37.73m。
岩性以灰-灰绿色砂岩为主,顶部为灰-灰绿色夹紫色斑块的含铝质泥岩(俗称桃花泥岩),是野外确定K6砂岩良好的辅助标志。
(7)、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井田西部的沟谷中零星出露。以K6砂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本组地层残存不全。根据区域资料知,岩性以灰色、灰绿色、紫红色、紫色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由下向上紫色色调渐浓。本井田仅残存下段、中段。
①下段:主要为灰绿色、灰白色砂岩夹深灰色及紫红色泥岩、砂
质泥岩,厚82.78~106.45m,平均98.94m。底部K6砂岩厚2.40~5.00m,
平均3.40m,为灰至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泥质胶结,含砾。
②中段:厚40.00~116.23m,平均91.40m。主要为紫红色砂质泥岩夹灰色、绿灰色砂岩及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多呈团块状,水平层理发育,夹泥岩条带,层面上有云母片。
(8)、上第三系上新统(N2)
广泛分布于井田内的沟谷中,岩性主要为棕红色至浅棕红色粉砂粘土、亚粘土夹钙质结核,其次为砂砾石,杂色粘土及泥灰岩、灰岩。底部常为胶结松散的砾岩,棱角状及次圆状,磨圆度及分选性极差。厚度为4.00~94.50m。与下伏各组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9)、第四系中-上更新统 (Q2+3)
不整合于各时代地层之上,广泛分布于井田内的梁、垣、峁和半坡上。由浅红、黄红色砂质亚粘土及亚砂土组成。垂直节理发育,地貌上易形成陡壁、黄土柱及天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