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疗法-我为大家都本书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腹针疗法介绍课件

医学课件腹针疗法介绍课件
• 总之,先准确辩证后再下针!
操作
• 1.准确量度:中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双) • 不管腹白线有否偏移,都把其当任脉的体表标志 • 2.辩证后定处方 • 3.快速进针:避免疼痛 • 4.注意深度: • 病程短,邪在表-天部(浅刺) • 病程虽长,但未及脏腑或邪在腠理—人部(中刺) • 病程长,累及脏腑或邪在里-地部(深刺)
内容
• 腹针的机理 • 腹针的取穴和处方 • 腹针的操作 • 腹针的治疗
腹针疗法是什么?
• 围绕着神阙经络系统展开的。
• 腹针疗法就是通过针刺以神阙为中心的腹 部穴位,起到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 使气血运行通畅,从而治疗全身疾病的一 种方法。
腹针的机理
• 一.神阙布气学说: • 脐带是胎儿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的唯一
颈椎病
基本处方:天地针——调理脾肾 商曲(双)——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兼补肾 滑肉门(双)——滑利双肩关节,改善循环 加减: 神经根型——加石关(双) 椎动脉型——加下脘上 伴上肢麻木疼痛——加患侧滑肉门三角刺 伴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加气穴(双) 伴耳鸣眼花恶心呕吐——加气旁(双)
腰椎间盘突出症
• 加减: • 语言不利:中脘上 • 面瘫:阴都(患),商曲(健) • 肩痛:商曲(健),滑肉门三角(患) • 下肢无力:大巨(患),气旁(健) • 足内翻:下风湿内点(患),气旁(健) • 病程较久:气穴(双)
谢 谢!
操作
• 5.补泻:强刺激为泻,弱刺激为补 • 6.关于针感:虽不强调酸麻胀,但仍需调神,
仍需得气 • 7.留针:20~30分钟后,按顺序出针
关于腹针的治疗
• 适应症:慢性病,内脏病,疑难杂症 • 禁忌症:急腹症,肝脾肿大,妊娠等等 • 优势病种: • 颈椎病,腰椎病 • 肩周炎 • 中风后遗症等等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腹针疗法【摘要】腹针疗法是近来兴起的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实践性针灸体系。

生物全息律则是近代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

文章认为此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与互补,认为生物全息律对腹针的使用具有指导意义,并试用此观点对腹针的基础理论进行探讨。

【关键词】腹针疗法;生物全息律腹针疗法是由薄智云教授首倡的一种新型的针灸体系。

其取穴施针主要以腹部的穴位为主,因其简便、易行、适应面广,受到当今针灸界的普遍关注。

对于本治疗手段的理论探讨,薄教授提出现神阙布气学说[1]。

认为腹针系统建立于原始胚胎气血输布系统,神阙是人体先天经络的遗迹,也指出了腹针与全息生物学之间的密切联系[1],考虑腹针是腹气街的二级全息元。

笔者认为一个好的理论既是对临床实践的总结,更是对临床实践的回归。

邓小平同志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医学实践中同样如此。

在临床上,笔者有意识以“生物全息学”的原则处理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同时也重新认识了腹针治疗中的一些原则。

故在此提出共同探讨。

1 灵龟图腹针有一个很特殊的外形——龟形。

薄老将整理成如此形象的腹针图命名为腹针灵龟图。

这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有利于准确记忆腹针中各个穴位的分布规律。

这个形象与其它已知的全息微针系统有很大不同。

其它的系统往往是“人”形——倒立的胎儿形象,比较典型的是耳针图。

如果将腹针体系作为胚胎期气血通道遗迹看,又与胚胎期大头的特点不符。

同样的是,这也与张颖清全息生物取穴法中,穴位全息律中各脏腑组织在穴位图上等比例分布的特点不同[2]。

复习薄教授的“灵龟图”。

中脘穴为头,关元穴为尾,下脘穴为颈,石门穴为骶。

双侧滑肉门穴为肩,双侧外陵穴为髋。

如果从脐四顾,上方水分穴、下方阴交穴、两侧天枢穴、斜向滑肉门(双)与外陵穴共八穴,围成一个闭合的矩形。

这个矩形就是人体躯干的主体。

神阙位于这个矩形的几何中心点。

双侧的滑肉门—天枢—外陵联线成为身体躯干的两侧。

双滑肉门—水分联线相当于双肩联线,双外陵—阴交相当于双髋联线。

腹针疗法ppt课件

腹针疗法ppt课件
48
腹针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一、适应症:一般而言,腹针的适应症为内因性 疾病,即内伤性疾病或久病及里的疑难病、慢性 病为主要适应症。
二、禁忌症:腹针的刺激部位是腹部,因此一切 原因不明的急腹症均为禁忌症,以免因针刺引起 误诊。此外,急性腹膜炎、肝脾肿大引起的脐静 脉曲张、腹腔内部肿瘤并广泛转移、怀孕妇女大 月份孕期均为禁忌,对于长期慢性病而致体质衰 弱病人,在施针时亦需谨慎。如肝脾肿大则需注 意针刺两胁时不宜太深,以免损伤实质性脏器。
痛腹泻、肾炎、月经不调、 妇女不孕、痛经、盆腔炎、 血崩、子宫脱垂、遗精、 阳痿、遗尿闭经、带下、 尿路感染、产后恶露不止、 疝气等疾病。 相当于第四、五腰椎,可 以治疗第四、五腰椎的疾 病。
15
8、中极
8、中极 神阙穴下4寸的任脉上 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阳
痿,早泄,遗精,白浊, 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 经不调,阴痛,阴痒,痛 经,带下,崩漏,阴挺, 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事下, 水肿等。 相当于骶尾椎部分,与人 体泌尿生殖系统相关。
的各种疾病。
27
腹部神龟图
28
三、腹针的操作规范
薄氏腹针疗法的操作规范贯穿在腹针疗法的全 过程中,在临床治疗时与传统的治疗方法不同, 必须按照腹外地的要求进行操作。
1、治疗前的检查 1.1、询问病兄弟、现病兄弟、并做好记录。 1.2、进行详细的检查,在结合病史明确诊断
同时,观察平卧位时病人的阳性体征。
肉门S(双)
44
颈椎病辨证加减
神经根型:石关S(双)、取石关时依颈项部疼 痛的部位而变动,如在两侧项肌的外侧时取穴离 腹白线稍宽,如在两侧项肌的内侧时,取穴离腹 白线略窄。
椎动脉型:下脘上(M),取穴时依据骨质增生 的部位高低不同而上下移动,如颈7增生取下脘 穴,颈4~5增生取下脘上5分,依此类推。

腹针疗法 (2)

腹针疗法 (2)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是一种古老而又有效的中医疗法,它通过在腹部针刺来调理身体,帮助治疗各种疾病。

腹针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腹针疗法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其在常见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原理腹针疗法的原理是通过刺激腹部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腹部有许多与内脏器官相对应的穴位,称为腹部经络穴位。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流动,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操作步骤腹针疗法的操作步骤如下:1.患者取仰卧位,使腹部暴露。

2.医生根据病情确定需要针刺的穴位。

3.医生用消毒棉球擦拭所选穴位,保持清洁。

4.医生用针管将针头刺入患者的腹部穴位中,刺入的深度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5.医生旋转针头,进行刺激,刺激的时间和频率也根据病情而定。

6.刺激结束后,医生将针头轻轻拔出,用消毒棉球按住刺口处几分钟,以防止出血。

7.患者可以慢慢起身,注意保持温暖,避免受凉。

应用腹针疗法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以下是腹针疗法在常见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示例:消化系统疾病腹针疗法对于胃肠道功能失调、消化不良、胃痛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刺激腹部的相应穴位,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胃痛等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腹针疗法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例如,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通过刺激腹部的穴位,可以舒缓支气管痉挛,促进痰液排出,减轻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泌尿系统疾病腹针疗法对于泌尿系统疾病,如尿频、尿急、小便不畅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刺激腹部穴位可以调节膀胱的功能,增加膀胱的容量,改善排尿问题。

妇科疾病腹针疗法对于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腹部穴位,可以调节月经周期,缓解经痛,促进子宫肌瘤的吸收。

注意事项腹针疗法虽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但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腹针疗法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医生进行操作,患者不应擅自进行。

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

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

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腹针神龟图腹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的穴位以调整气机阴阳,实现人体阴阳动态平衡,从而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全新的针灸疗法。

原理: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其精华是以腹部的神阙为调控系统,提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腹部不仅包括了内脏中的许多重要的器官,而且还分布着大量的经脉,气血向全身输布,也是审察症候,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

因此其治疗内脏疾病和慢性全身疾病疗效显优势。

其治疗体系为以腹部的肚脐为中心进行调控,因为人在出生前,脐带是维系生命的纽带,人体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依赖于脐带的输送。

腹部又是五脏六腑会聚的地方,所以采取腹部穴位治疗可调整全身的经络,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

腹针的取穴方法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确定为6寸。

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中庭穴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

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

侧腹部的腋中线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

腹针的针刺方法1、针刺手法进针时应避开神经、血管,根据处方的要求,按照顺序进行针刺。

(1)进针准确度量,确定穴位后,采用套管针,快速弹入皮下。

针刺深度:浅刺—皮下;中刺—脂肪层;深刺—肌层。

(2)行针①缓慢捻转不提插1-2分钟②轻捻转慢提插1-2分钟(3)出针留针30分钟后出针,出针时按照进针顺序缓慢捻转出针。

禁忌症:1、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2、孕妇。

3、急腹症。

4、腹部肿瘤。

5、针刺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感染患者。

注意事项:1、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患者对腹针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进行调整,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饭后半小时后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应空排大、小便。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腹针作为一个微针系统,其特定区域都包含着整个机体的生命信息, 在结构上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同样也存在着“全息反馈现象”,即人体 整体的信息也对腹部发生影响,产生调节和控制作用,反过来,腹部的 信息不但反映着整体的状况,也对整体产生影响和调控作用。
腹针中通过腹部的全息分布特点对人体相应部位进行对应的调节便 是腹针取效的机理所在。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腹针常用穴位图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四、腹针疗法中的常用处方
1、天 地 针
组成: 中脘、关元
(腹针中以中脘为天,神阙为中,关元为地)
功效:具有健脾益肾之效
2、引气归元
组成: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此方寓“养后天以补先天”之意,故名“引气归元”)
功效:具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之效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3、常用的针刺法
(1)三角针 以主穴为顶点向上或向下各距3~5分,分别再刺两针使三针
形成等腰等边三角形。适宜于症状比较局限的疾病。如膝关节 疼痛、局部关节疼痛。 (2)三星法
以主穴为基础向上下、左右,各距主穴3~5分,分别各刺1 针,形成并行排列。适宜于症状呈带状或条状的疾病。如坐骨 神经痛等。 (3)梅花刺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5 、膝关节痛
【腹针治疗】 处方:滑肉门S 、外陵S 、气旁S 、下风湿点S 辩证加减: 膝关节扭挫伤:内侧损伤---下风湿内点三角 外侧损伤---下风湿下点三角 膝关节骨质增生:天地针、气外 膝关节炎:调脾气(大横)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6、脑卒中
【腹针治疗】 处方:引气归元、滑肉门(患侧)、上风湿点、外陵(患侧)、下风湿点 (患侧)、商曲(健侧) 辩证加减: 头痛、头晕----阴都(患侧)、商曲(双) 语言不利----中脘上 面神经麻痹----阴都(患侧)、商曲(健) 肩痛---商曲(健)、滑肉门三角(患侧) 手功能障碍---上风湿上点(患侧) 、上风湿外点(患侧) 下肢无力----大巨(患侧) 、气旁(健侧) 足内翻---上风湿内点(患侧) 、气旁(健侧) 踝关节不利---下风湿下点(患侧) 、大巨(患侧)

腹针疗法概述PPT课件

腹针疗法概述PPT课件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医学界的交流与合 作,推动腹针疗法的国际传播
和应用。
05 腹针疗法的实践与培训
腹针疗法的实践经验分享
患者情况介绍
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分享一些典型的患者案例,包括病情、 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让学习者更好 地理解腹针疗法的应用范围和优势。
强调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确保学习者在使用腹针疗法时能够安 全、有效地为患者进行治疗。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腹针疗法医师
专业知识学习
强调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包括中 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知识、诊 断技能等方面的学习,为成为一 名合格的腹针疗法医师打下基础。
实践经验积累
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建议学 习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 验,提高操作技能和治疗水平。
持续学习与进修
鼓励学习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新 技术,参加学术交流和进修课程, 保持与行业前沿的接轨,提升自
腹针疗法概述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腹针疗法简介 • 腹针疗法的基本知识 • 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 腹针疗法的科学研究与进展 • 腹针疗法的实践与培训
01 腹针疗法简介
定义与起源定义源自腹针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腹部特 定穴位来调节脏腑功能、治疗全 身疾病的中医针灸疗法。
起源
腹针疗法起源于古代中医经络学 说,经过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实 践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 独特的针灸治疗方法。
实践技巧总结
总结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技巧和经验, 如如何准确找到穴位、如何控制针刺 深度和角度等,帮助学习者提高操作 技能。
培训课程与学习资源推荐
培训课程
推荐一些权威的腹针疗法培训机构和课程,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介绍,为学 习者提供参考。

腹针疗法是针灸的特种针法之一,主要是通过腹部针灸,刺激腹部特

腹针疗法是针灸的特种针法之一,主要是通过腹部针灸,刺激腹部特

腹针疗法是针灸的特种针法之一,主要是通过腹部针灸,刺激腹部特腹针疗法是针灸的特种针法之一,主要是通过腹部针灸,刺激腹部特定的穴位来治疗全身的疾病。

腹针疗法在治疗运动系统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尤其是针对颈肩腰腿痛的治疗效果较佳。

如颈椎病的治疗,可以针刺下脘、商曲、滑肉门、关元等穴位,通过调整腹部穴位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作用。

该疗法创伤较小,见效较快,治疗时间较短,目前在临床中广受欢迎。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

该疗法根据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先天经络系统理论,寻找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应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轻微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临床主要适用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

中文名腹针疗法应用学科医学适用领域范围中医适用领域范围治疗快速导航基本技术主治病症常见疗法腹针治疗时的体位禁忌症注意事项针具腹针针具根据针具的不同直径分为A、B、C三类,分别为Φ0.22mm、Φ0.20mm、Φ0.18mm;每类中又根据针具的不同长度分为I型、II型、III型,分别为50mm、40mm、30mm。

基本技术腹针取穴方法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确定为6寸。

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中庭穴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

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

侧腹部的腋中线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

(三)腹针的针刺方法1、针刺手法进针时应避开神经、血管,根据处方的要求,按照顺序进行针刺。

(1)进针准确度量,确定穴位后,采用套管针,快速弹入皮下。

针刺深度:浅刺—皮下;中刺—脂肪层;深刺—肌层。

(2)行针①缓慢捻转不提插1-2分钟②轻捻转慢提插1-2分钟(3)出针留针30分钟后出针,出针时按照进针顺序缓慢捻转出针。

腹针疗法简介

腹针疗法简介

腹针疗法简介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

该疗法根据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先天经络系统理论,寻找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应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轻微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临床主要适用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腹针疗法的基本方法“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是腹针疗法的基本特点。

在临床的治疗中,只要找到与疾病对应的处方便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例如:治疗肩周炎的处方是:中脘、商曲(健侧)、滑肉门(患侧),只要把这些穴位准确的进行标定,在操作时根据处方中对穴位针刺深度的不同要求依序针之,中脘深刺、商曲中刺、滑肉门浅刺,病人的症状便可以很快地缓解。

当病人的患病部位不在肩关节周围或者牵拉到内外侧疼痛时,如果在肩关节内侧,则在滑肉门的内侧取穴浅刺,而在肩关节外侧疼痛,则在滑肉门的外侧斜上方取穴浅刺,即按腹部的全息图去找与疾病相应的穴位。

又如治疗落枕的处方是:中脘、商曲(患侧)、滑肉门(患侧),把这些穴位准确的定位后,根据中脘深刺、滑肉门中刺、商曲浅刺的原则进行治疗便可很快见效,当病人的患病部位在肩部时再在商曲的外下方取穴浅刺,当病人的患病部位在颈部牵拉疼痛时,在商曲的内上方取穴浅刺即刻便能使症状缓解。

对任何疾病都有一个相应的处方,这是腹针疗法有别于其它传统针灸疗法的一个特点,只要能够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进一步的治疗处方便会相对容易地筛选,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初学者陷入针灸的治疗方法太多不知选用那种方法较好的盲目性,而且任何疾病的处方都是唯一的。

可能某一穴位的不同会治疗不同的疾病,也可能穴位相同而左右取穴的不同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

上述肩周炎与落枕的处方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使对任何疾病的治疗取穴得到相对的统一,为针灸的推广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为大家掌握针灸的规律与提高临床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说明了针灸疗法是一种具有着很深科学内涵的医学,是与现代医学同样可以在临床上得到重复验证的科学方法。

针灸之腹针疗法课件

针灸之腹针疗法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概述
❖腹针是由薄智云先生在传统针法的基础上,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归纳出的一种新型 针灸治疗方法。
❖概念:薄氏腹针疗法是以神阙调控系统理论 为核心,脏腑、 经络学说和中医基础理论为底 蕴,在临床上具有广泛适应证的治疗全身慢性 病、疑难病和老年病的无痛针灸新疗法。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8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⑴神阙
定位:脐中 主治:眩晕、中风、 胃肠道系统、慢性疾 病等。 注意:神阙穴因不易 消毒及皮下组织较薄 容易刺伤内脏,故不 针刺,一般为艾灸。
Slide 5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பைடு நூலகம்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6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Slide 8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定位
腹部取穴时,以任 脉为纵轴坐表,以 胸骨柄、肚脐、耻 骨联合上缘为标志 点进行取穴。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二、特点
安全
无痛
高效
快捷
处方规范化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7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

四、腹针疗法之优点
• 腹针疗法除了与其他针灸疗法一样的优点: 安全、有效、基本无副作用、性价比高、 绿色环保外,还具有无痛、速效、长效的 特点。
• 古人说:“一针二灸三服药”。在农村,对于尚 处于看病难、缺医少药状况的我国10亿农民来说, 包括腹针疗法在内的针灸应当成为防治疾病的首 先选择和经常选择,如果乡村医生能够很好的学 习这些医疗技术,基本能满足一般防治疾病的需 求,有利于促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解决。 在城市,由于生活环境、方式的改变,疾病谱的 变化,腹针及其他针灸疗法同样大有作为,对于 颈腰椎病、失眠、疲劳综合症、脑病后遗症、高 血压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等均有明确的疗效, 应当大力推广。
• 传统针灸治疗疾病主要是刺激四肢经络穴 位为主,主要调整经络,尽管也能取得良 好效果,但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的治疗疗效 才能稳定下来,考虑可能与“治病必求于 本”和“标本兼顾”有关。腹针疗法真正 体现了脏腑、经络、局部的有机联系,体 现了中医防治疾病的整体观精髓,行脏腑 经络局部同时并举之事,也应算其特色之 一吧。
• “先天经络学说”的提出和阐发是在没有任 何文献记载和报道参照的前提下,在大量 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升华而得来,符合中 医思维特点和突显了中医药理论创新特色。 小平先生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从实践中 来的,理论的提出和创新必定要遵循从实 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循环往复的规律, 任何理论之所以成其为理论,就在于能指 导实践,否则这个理论就是谬论。
• “神龟图”并非仅仅指向以上这些点,而是 在它们之间的连线上形成了穴位点状密集 的穴区带,这就是腹针疗法之所以可以根 据病情对相应部位进行即时调整的原因。 上风湿点穴(双)、上风湿外点穴(双)、 下风湿点穴(双)、下风湿下点穴(双)、 气旁穴(双)为薄先生发现的新穴。“神 龟图”不失为腹针疗法的又一大特色。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腹针针刺手法在腹针治疗前首先应检查肝、脾的大小及是否触痛。

然后对准备施治的部位从上而下地进行触压、对每一个部位的肌紧张、压痛、痞块、积结都应进行仔细的甄别,了解上述症状的出现是否与治疗的疾病相关,然后进行治疗。

有时腹部的一些反应不仅能帮助明确诊断对针灸的处方进行调整.而且对一些被忽略的疾病也能提供相当有价值的诊断信息,从而使疾病的诊治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腹针施术时,应根据病人的胖瘦,脂肪的浮薄,病程的长短,病气的深浅,疾病的虚实等几个方面来选择针具的长短、进针的深浅及手法的补泻。

1、针具的选择为了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便于控制进针的深度,腹针时通常采用每一个病人使用统一长度的针具来进行治疗。

一般而言,体型较高大或胖短体型的人,腹壁的脂肪层较厚,太短的针有时达不到施治的深度,一般选用60毫米长度的针具治疗。

而中度肥胖及普通体型的人,腹壁的脂肪层适中,一般采用50毫米长度的针具治疗。

削瘦体型的人,腹壁的脂肪很薄,较易刺穿腹壁层.一般采用更短-些的如40毫米长度的针具治疗。

这样,不仅可施术时针具得心应手,而且可以在进针时减少病人的痛苫及使进针的深度得到很好的控制。

2、进针的深度腹壁层较厚,针刺时不仅疼痛程度较轻而且便于施术。

由于腹壁的分层局部解剖结构各不相同,因此,影响的外周系统亦有明显的不同,往往同样的一组穴位可以依据进针的深浅不同而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故腹针时将进针深区分为天、地、人三部。

一般病程较短或其邪在表的病.针刺天部(即浅刺);病程虽长,未及脏腑或其邪在腠里的病。

针刺人部(即中刺);病程较长,累及脏腑或其邪在里的病针刺地部(即深刺)。

但是,在运用时也有例外,如腰部的疼痛,虽病程短而往往采用针刺地部较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此.在临床应用时亦应灵活多变。

3、针刺的手法腹部进针时首先应避开毛孔、血管,然后施术要轻、缓。

如针尖抵达予计的深度时,-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使腹腔内的大网膜有足够的时间游离,避开针体,以避免刺伤内脏。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

初读《腹针疗法》“用针之道,立法为先,操术次之,而后机变。

”为了弘扬腹针,薄智云教授参阅了古今书籍,汲取前贤宝贵经验,并结合自身经验编著称《腹针疗法》一书。

该书主要描述了腹针提要、概论,腹针的中医基础、原理,腹针的定位及取穴特点,以及腹针的临床应用、常用处方等。

这本书集结了薄教授20多年的经验,从他的自序中,我了解到没有一个人出钱赞助过他的腹针事业,所有的研究资金都是从自己和妻子微薄的工资中挤兑出来的。

这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对事业的热爱才能支撑一个人艰难地走过那么多年。

看到他的自序,我深感惭愧也无比的崇敬。

腹针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

腹针理论认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

《会元针灸学》中曾写到:“神阙者,神之所舍其中也。

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人部,两旁有气穴、盲俞,上有水分、下脘,下有胞门、横户、脐居其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父母相交而成胎时,先生脐带形如荷茎,系于母之命门。

天一生水而生肾,状如未敷莲花,顺五行以相生,赖母气以相传,十月胎满,则神注于脐中而成人,故名神阙。

”神阙调控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腹针疗法的广泛适应性。

神阙位于脐窝中央,脐窝是由新生儿时脐带残端变干后,脐带与腹壁表皮相连处出现裂口,逐渐与腹壁脱离,遗留创面愈合后形成。

因人体在母体内是通过脐带获得营养逐渐形成的,所以脐是禀受先天的最早形式,因此,神阙具有向四周及其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

腹针以传统的腹部穴位为框架,部分新穴为补充,但在临床治疗上却有很广的涵盖面。

腹部的解剖与我们目前所学的《正常人体解剖学》有一定的联系,主要讲解前腹壁的表面解剖、腹部的形状和脏器的体表投影。

用西医中的解剖来确定每个穴位在体表位置,更加简单明了。

而腹针的中医学基础则与我们已经学过的《中医学基础理论》中的许多知识相关联。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象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中医腹针疗法详细介绍

中医腹针疗法详细介绍

中医腹针疗法详细介绍腹针疗法介绍腹针疗法腹针疗法是中国著名针灸学家薄智云教授经过30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针灸新技术,以其治疗范围广、治疗周期短、稳定性好、无痛易操作,能取得立竿见影的确切疗效为特点,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薄氏腹针疗法的临床特点是:①安全无副作用②无痛或微痛③疗效迅捷,当时见效④疗效广泛高效,可同时治疗全身多处病痛。

⑤疗程短,比传统针灸痊愈快。

针刺特点:全部取穴均在腹部皮肤区域,采用无痛针刺的方法,治疗全身各处的病痛,使患者易于接受。

适用的疾病种类有:1.肩周炎、颈椎病、落枕、颈肩部外伤、上肢及手腕部痛、麻,头痛耳鸣、胸背部不适以及疼痛,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腰背部外伤,髋关节痛、下肢痉挛疼痛,膝关节损伤及各类骨质增生、骨关节不适疼痛,足心痛,踝关节损伤等。

各类风湿性四肢病变,术后手术切口处疼痛。

2.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等,以及中风等其他内科杂症。

朱文莲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临床擅长:目前主要以中药汤剂配合腹针疗法为主要治疗手段,也擅长传统针灸包括毫针刺、各类灸法、电针、刺络拔罐、耳针疗法、埋线、及传统中医外治法等。

特色疗法1腹针治疗:肩周炎、颈椎病、落枕、颈肩部外伤、上肢及手腕部痛、麻,头痛耳鸣、胸背部不适以及疼痛,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腰背部外伤,髋关节痛、下肢痉挛疼痛,膝关节损伤及各类骨质增生、骨关节不适疼痛,足心痛,踝关节损伤等。

各类风湿性四肢病变,术后手术切口处疼痛。

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等,以及中风等其他内科杂症。

2中医汤剂配合传统针灸拔罐放血等治疗牛皮癣、荨麻疹、带状疱疹、阴疽、面黑、神经性皮炎、黄褐斑、痤疮等痈肿疮疡,伤口溃烂不愈各类皮肤病,以及腹胀、胁肋痛、痛风、糖尿病足、风湿病、心烦、失眠、四肢冰凉、胃下垂、静脉曲张、水肿、血尿、喘证、更年期综合征、血小板增多症、抑郁症、盆腔病变等有较多经验。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的经络理论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任何的组织均需要经络供给气血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的认为:经络是人体最早的全身调控系统。

根据上述的理论,在母体内胎儿是通过母体供给的气血逐渐成形的,而母体供给胎儿气血的最早通道是脐带。

因此,脐带是经络形成的最初始的通道和调控系统。

在这一过程中,脐带始终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供给营养的通道而且在组织发育到一定的程度后会控制供给某些组织的营养量,有效地对所有的组织和系统进行控制,使人类的遗传能得到有序的延续。

故而,我们可以断言:以脐带为核心的系统是全身最早的调控系统和全身营养的供给系统。

在中医的理念中可称为:先天经络系统。

大家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医经络系统的概念既包含调控的作用又包含供给营养的作用。

因此,经络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临床诊断而且可以应用于治疗的系统。

薄氏早在1993年的《北京中医》4期上,便发表文章认为腹部存在着先天经络,提出“以神阙为核心的大腹部还拥有一个被人们忽略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

先天经络系统的提出完善了经络系统的理论,使针灸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临床资料和理论的依据,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人类的第二大脑近年,西方的医学家也提出了与先天经络相似的理论,他们把腹部称为:人类的第二大脑。

美国科学家声称,每人生来有两个脑,即颅脑与肠脑,两脑相互作用与影响;由此而来否定了每人只有一个颅中脑的观点。

科学家研究明确了两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颅脑面临惊恐释出的应激激素会冲击胃发生痉挛;惊恐又引起交感神经影响肠脑的血清素分泌量。

据11月号德国《地球》杂志报道,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许多感觉和知觉都是从肚子里传出来的,肚子里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一“第二大脑”也被称为“腹部大脑”,它拥有大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比骨髓里的细胞还多。

有科学家认为,通过观察人的肚子能了解人的思想,也就是说“人的决定是从肚子里作出的”报道说,人体的神经传递物质——血清基95%都产生于腹部的“第二大脑”。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
取穴规范:水平线 比例寸
度量时的注意事项:取穴操作规范要点:穴位 只有一个,疗效与取穴相关,疗效不理想首先 必须对穴位进行校对。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中脘
位于神阙上4寸的任脉上。 浅剌治疗头面部疾病。
相当于全息图上口。
深剌治疗消化系统、肺、 中风偏瘫、神经衰弱。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下脘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下风湿点
气海旁开2.5寸(即外陵 浅剌治疗膝关节周围病
外5分、下5分)。
变。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下风湿下点
石门旁开3寸(即外陵外 浅剌治疗小腿及踝关节
1寸、下1寸)。
病变。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气旁
气海旁开5分
浅剌治疗腰骶部病变及 下肢无力等
腹部穴位(八廓)定位
根据习惯持针、进针, 行气:候气完后,根据
单手、双手或管针进针 处方要求对每个穴的深
均可,但要保证取穴进 针的准确性。
度进行调整,使病人得 以改善。
进针时有疼痛,可能与
催气:病人行气后3-5 分钟,疗效不好时继续
毛孔、血管有关,重新 对处方的穴位进行调整,
选择进针部位。
使病人症状得以改善。
腹针的操作 7疗效控制
深剌治疗腹中切痛、积 聚不嗜食。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滑肉门
神阙上1寸,旁开2寸。
浅剌治疗肩关节周围病 变。
中剌治疗癫痫、哮喘、 脑供血不足、面神经麻 痹、上肢无力等上半身 疾病。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天枢
神阙旁开2寸
中刺治疗腹部病及腰肌 劳损病。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外陵
神阙下1寸,旁开2寸。
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培肾固本,肾又主先天原 气。
四穴合用有“以后天养先天”之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传大弟子:林超岱。
概念
腹针疗法是继承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结合现代医 学对经络的研究成果,经过20多年的反复临床实践, 整理出来的通过针刺腹部穴位治疗全身慢性病、疑 难病为主的一种 新的针灸方法。
腹针机理
• 腹部不仅包括了许多重要的内脏 器官,而且还分布着大量的经脉, 为气血向全身输布、内联外达提供了较广的途径。
常 用 处 方


禁忌、适应症
禁忌症
• 一切原因不明的急腹症。 • 急性腹膜炎、肝脾肿大引起的脐静脉曲张,腹腔内 部肿瘤并广泛转移、妇女的大月份孕期。 • 长期慢性病致体质衰弱的病人,应慎用。 • 肝脾大的患者,需注意两肋不宜深刺。
适应症
• 除去禁忌症的其他疾病。一般而言,为内因性疾病,即 以内伤性疾病或久病及里的疑难病、慢性病为主要适应 症。

中:下脘、右上风湿点、大横

深:中脘、关元
• 注:右上风湿点主肝与中焦
椎动脉供血不足
• 主诉:间断头晕10年,加重伴头痛1年。 • 症状:患者平时多伏案工作,常感头晕,起初休息后可

常用处方
常 用
壹 贰叁肆
处 方
天 地 针
引 气 归 元
腹 四 关
调 脾 气
1、天地针
• 由中脘、关元两穴组成。腹针以神阙为中,中脘为 天,关元为地。中脘为胃之募穴,胃与脾相表里, 有水谷之海之称;关元为小肠之募穴,有培肾固本、 补气回阳之功,故两穴合用有补脾肾之能。
引气归元
• 由中脘、下脘、气海、关元4穴组成。中脘、下脘均属于 胃脘,两穴有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且肺经起于中焦, 故兼有主肺气肃降之功。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培肾固本, 肾又主先天之元气,因此,此四穴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 故名“引气归元”。《难经 四难》云:“呼出心与肺,吸入肝 与肾。”故此方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的功能。
读 本 书
我 为 大 家
腹 针 疗 阿

哥法
薄智云
1950年生于太原一个中医世家, 文化大革命期间随父学医,于19671968年在山西医学院学习,此之后 则独立行医。1994年到山西省研究 所筹建国内首家腹针研究所,同年举 办首届全国腹针疗法学习班。现任北 京薄氏腹针医学研究院院长、广东省 中医院腹针研究所所长。
2、针刺深度
分为天、地、人三部。一般病程较短或其邪在表的疾病,针刺 天部;病程虽长,未及脏腑或其邪在腠理的疾病,针刺人部; 病程较长,累计脏腑或其邪在理的疾病,针刺地部。
3、针刺法
1)三角针
2) 三星法
3) 梅花刺
三角针
• 以主穴为顶点向上或向下各距3-5分,分别再刺2针 使3针形成等腰或是等边三角形的针刺方法。这种 针法适宜比较局限的疾病,如膝关节炎、局部关节 疼痛等。
• 胎儿出生后,随着营养摄入方式的改变,脐部输布气血的功能降 到一个次要的地位。
• 经络是先于脏腑与肢体的全身最早系统,这个系统便是神阙经络 系统,是经络系统的母系统。
腹针机理
• 浅层——全息(定位)调节系统 • 中层——经络调节系统 • 深层——脏腑调节系统

壹贰叁


运 用
忌 症 、
适 应
针 刺
• 脏腑的募穴是脏腑之气结聚的地方,也是审查证候、诊断及治疗 疾病的重要部位,同时因其大多集中在腹部,故称腹募穴。
• 腹针治疗内脏疾病或慢性全身性疾病具有脏腑最集中、经络最多、 途径最短的优点。
腹针机理
• 胚胎时期,脐带是胎儿从母亲摄入氧气、营养物质的通道。即胎 儿在母体时是以脐为中心向全身输布全身气血。因此脐(神阙) 通向全身运行气血的通道在先天即已形成。
眩晕
• 主诉:间断头晕3年,加重3日。 • 症状:头晕,伴头部昏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不
敢睁眼,胸闷,纳呆,周身乏力,舌淡胖,苔白腻,脉 滑细。既往有颈椎病病史。 • 证型:痰浊中阻 • 治则:燥湿化痰,健脾和胃,开窍通络
眩晕
• 选穴:中脘、关元、下脘、商曲、右风湿点、下脘上、 大横
• 刺法:浅:商曲、下脘上
• (3)取穴时用量尺更精准。
2)全息定位
• 神龟图(全息影像酷似一个伏在前腹壁上的神龟) • 中脘——口;下脘——颈7椎体;商曲——颈肩结合部;
滑肉门——肩关节;上风湿点 ——肘关节;上风湿外 点——手、腕;外陵——髋关节;下风湿点——膝关节; 下风湿下点——踝关节。
神龟图
3)八廓定位
八廓分布
三星法
• 以主穴为基础向上下或以神阙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 各距主穴3-5分,各刺1针,形成并行排列的针刺方 法。这种针法适宜于症状呈带状或条状疾病。如坐 骨神经痛等。
梅花刺
• 以主穴为中心,上下左右各距3-5分分别刺1针,共 5针,使针体呈梅花的图案的针刺方法。适用于病 情较重且病程较长的病人。
腹四关
• 由滑肉门、外陵4穴组成。滑肉门位于神阙之上, 治疗全身躯干上段及上肢的疾患,外陵位于神阙之 下,治疗下腹及下肢的疾患。此4穴有通调气血、 疏理经气使之上输下达肢体末端的作用,是引脏腑 之气向全身布散的妙穴,故称“腹四关”。
调脾气
• 由大横左右2穴组成。大横为足太阴脾经的经穴,文献记 载以治大风逆气、四肢不举、多寒、善悲为主。具有调 整脾脏功能、祛湿、健脾、滑利关节的作用,常与腹四 关合用治疗腰部疾患和坐骨神经痛,与风湿点合用治疗 全身关节炎或肩周炎等病症。(风湿点是作者的经验用 穴,上风湿点位于滑肉门的外5分上5分,下风湿点在外 陵外5分下5分。风湿点有消肿、止痛作用,与大横合用 可祛风

针 刺 定 位
针 刺 深 度
针 刺 法
针 刺 手 法
1、针刺定位
1)循经定位 2) 全息定位 3)八廓定位
1)循经定位
• (1)上腹部以中庭到神阙为8寸为准。下腹部以神阙到 趾骨联合为5寸为准。一般以神阙至腹侧的外缘定位6寸 来计量。
• (2)以任脉为中心标记。把腹白线作为任脉的体表标志, 即当腹白线不在腹正中时,以腹白线为准。
4、针刺手法
1 )针尖达到预定深度,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 插的手法。 2 )施术时一般分为三部,即候气、行气、催气手法。进针后 ,停留3-5min谓之候气;3-5min之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 谓之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一次加强针感,使之向四周或远处 扩散谓之催气;最后留针30min。 3 )弱刺激为补,强刺激为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