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疗法-我为大家都本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取穴时用量尺更精准。
2)全息定位
• 神龟图(全息影像酷似一个伏在前腹壁上的神龟) • 中脘——口;下脘——颈7椎体;商曲——颈肩结合部;
滑肉门——肩关节;上风湿点 ——肘关节;上风湿外 点——手、腕;外陵——髋关节;下风湿点——膝关节; 下风湿下点——踝关节。
神龟图
3)八廓定位
八廓分布
2、针刺深度
分为天、地、人三部。一般病程较短或其邪在表的疾病,针刺 天部;病程虽长,未及脏腑或其邪在腠理的疾病,针刺人部; 病程较长,累计脏腑或其邪在理的疾病,针刺地部。
3、针刺法
1)三角针
2) 三星法
3) 梅花刺
三角针
• 以主穴为顶点向上或向下各距3-5分,分别再刺2针 使3针形成等腰或是等边三角形的针刺方法。这种 针法适宜比较局限的疾病,如膝关节炎、局部关节 疼痛等。
Biblioteka Baidu
三星法
• 以主穴为基础向上下或以神阙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 各距主穴3-5分,各刺1针,形成并行排列的针刺方 法。这种针法适宜于症状呈带状或条状疾病。如坐 骨神经痛等。
梅花刺
• 以主穴为中心,上下左右各距3-5分分别刺1针,共 5针,使针体呈梅花的图案的针刺方法。适用于病 情较重且病程较长的病人。
眩晕
• 主诉:间断头晕3年,加重3日。 • 症状:头晕,伴头部昏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不
敢睁眼,胸闷,纳呆,周身乏力,舌淡胖,苔白腻,脉 滑细。既往有颈椎病病史。 • 证型:痰浊中阻 • 治则:燥湿化痰,健脾和胃,开窍通络
眩晕
• 选穴:中脘、关元、下脘、商曲、右风湿点、下脘上、 大横
• 刺法:浅:商曲、下脘上
读 本 书
我 为 大 家
腹 针 疗 阿

哥法
薄智云
1950年生于太原一个中医世家, 文化大革命期间随父学医,于19671968年在山西医学院学习,此之后 则独立行医。1994年到山西省研究 所筹建国内首家腹针研究所,同年举 办首届全国腹针疗法学习班。现任北 京薄氏腹针医学研究院院长、广东省 中医院腹针研究所所长。
腹四关
• 由滑肉门、外陵4穴组成。滑肉门位于神阙之上, 治疗全身躯干上段及上肢的疾患,外陵位于神阙之 下,治疗下腹及下肢的疾患。此4穴有通调气血、 疏理经气使之上输下达肢体末端的作用,是引脏腑 之气向全身布散的妙穴,故称“腹四关”。
调脾气
• 由大横左右2穴组成。大横为足太阴脾经的经穴,文献记 载以治大风逆气、四肢不举、多寒、善悲为主。具有调 整脾脏功能、祛湿、健脾、滑利关节的作用,常与腹四 关合用治疗腰部疾患和坐骨神经痛,与风湿点合用治疗 全身关节炎或肩周炎等病症。(风湿点是作者的经验用 穴,上风湿点位于滑肉门的外5分上5分,下风湿点在外 陵外5分下5分。风湿点有消肿、止痛作用,与大横合用 可祛风滑利关节、消肿痛开瘀血。)

中:下脘、右上风湿点、大横

深:中脘、关元
• 注:右上风湿点主肝与中焦
椎动脉供血不足
• 主诉:间断头晕10年,加重伴头痛1年。 • 症状:患者平时多伏案工作,常感头晕,起初休息后可
• 胎儿出生后,随着营养摄入方式的改变,脐部输布气血的功能降 到一个次要的地位。
• 经络是先于脏腑与肢体的全身最早系统,这个系统便是神阙经络 系统,是经络系统的母系统。
腹针机理
• 浅层——全息(定位)调节系统 • 中层——经络调节系统 • 深层——脏腑调节系统

壹贰叁


运 用
忌 症 、
适 应
针 刺
常 用 处 方


禁忌、适应症
禁忌症
• 一切原因不明的急腹症。 • 急性腹膜炎、肝脾肿大引起的脐静脉曲张,腹腔内 部肿瘤并广泛转移、妇女的大月份孕期。 • 长期慢性病致体质衰弱的病人,应慎用。 • 肝脾大的患者,需注意两肋不宜深刺。
适应症
• 除去禁忌症的其他疾病。一般而言,为内因性疾病,即 以内伤性疾病或久病及里的疑难病、慢性病为主要适应 症。

常用处方
常 用
壹 贰叁肆
处 方
天 地 针
引 气 归 元
腹 四 关
调 脾 气
1、天地针
• 由中脘、关元两穴组成。腹针以神阙为中,中脘为 天,关元为地。中脘为胃之募穴,胃与脾相表里, 有水谷之海之称;关元为小肠之募穴,有培肾固本、 补气回阳之功,故两穴合用有补脾肾之能。
引气归元
• 由中脘、下脘、气海、关元4穴组成。中脘、下脘均属于 胃脘,两穴有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且肺经起于中焦, 故兼有主肺气肃降之功。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培肾固本, 肾又主先天之元气,因此,此四穴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 故名“引气归元”。《难经 四难》云:“呼出心与肺,吸入肝 与肾。”故此方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的功能。
4、针刺手法
1 )针尖达到预定深度,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 插的手法。 2 )施术时一般分为三部,即候气、行气、催气手法。进针后 ,停留3-5min谓之候气;3-5min之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 谓之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一次加强针感,使之向四周或远处 扩散谓之催气;最后留针30min。 3 )弱刺激为补,强刺激为泻。
• 脏腑的募穴是脏腑之气结聚的地方,也是审查证候、诊断及治疗 疾病的重要部位,同时因其大多集中在腹部,故称腹募穴。
• 腹针治疗内脏疾病或慢性全身性疾病具有脏腑最集中、经络最多、 途径最短的优点。
腹针机理
• 胚胎时期,脐带是胎儿从母亲摄入氧气、营养物质的通道。即胎 儿在母体时是以脐为中心向全身输布全身气血。因此脐(神阙) 通向全身运行气血的通道在先天即已形成。

针刺

1 234

针 刺 定 位
针 刺 深 度
针 刺 法
针 刺 手 法
1、针刺定位
1)循经定位 2) 全息定位 3)八廓定位
1)循经定位
• (1)上腹部以中庭到神阙为8寸为准。下腹部以神阙到 趾骨联合为5寸为准。一般以神阙至腹侧的外缘定位6寸 来计量。
• (2)以任脉为中心标记。把腹白线作为任脉的体表标志, 即当腹白线不在腹正中时,以腹白线为准。
亲传大弟子:林超岱。
概念
腹针疗法是继承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结合现代医 学对经络的研究成果,经过20多年的反复临床实践, 整理出来的通过针刺腹部穴位治疗全身慢性病、疑 难病为主的一种 新的针灸方法。
腹针机理
• 腹部不仅包括了许多重要的内脏 器官,而且还分布着大量的经脉, 为气血向全身输布、内联外达提供了较广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