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视觉性范例 让美术课堂更高效论文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精选10篇)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精选10篇)篇1:美术教育教学论文一、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依据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是将其课程相互渗透,互相补充。
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于美术教学中,有利于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以达到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一)初中美术学科的特点美术是一门艺术造型学科,也是视觉感官艺术。
美术教学都是以具体的感官形象为原型,形象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美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美术课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能够陶冶学生情感,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作用,近年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初级中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信息技术具有开放性、全面性等特点,特别是网络的发展。
网络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
首先,网络的资料是动态的,网络上的资料始终处于更新状态。
它总是最前沿、最流行的学习素材。
其次,网络资料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选择空间。
再次,网络资料是形象生动的,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学科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引向互联网,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三)学生的感官需求美术是具有审美艺术的视觉形象。
美术作品需要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
美术教学必须将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作为教具,为学生提供感官刺激,让学生产生审美体验。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那些价值昂贵的艺术品展示出来,或演示作品的制作步骤和作品效果,这样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远高于教师的讲解。
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信息,将枯燥抽象的美术审美教育变得生动有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优化了学习过程。
二、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方法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可以实现教学统计和教学实施等各个教学活动的信息技术化。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教学设计1.美术学科是直观性、形象性强的学科。
在美术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利用网络搜集教学所需要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资料。
初中美术视觉教育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美术视觉教育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视觉教育方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素养,还能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美术视觉教育的方法,通过人性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在视觉艺术领域获得更好的发展。
初中美术视觉教育的目标1.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其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发展其创造力。
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美术传统。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初中美术视觉教育的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丰富的视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中国传统绘画时,教师可以展示相关的历史背景、美术作品,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色彩理论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找出答案,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3.分组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例如,在完成美术创作时,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互相借鉴,共同完成作品。
4.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经典美术作品,使学生掌握艺术规律。
例如,在教授素描技巧时,教师可以选取大师的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其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
5.实践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其艺术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授雕塑制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从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6.跨学科教学法: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在教授现代艺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与心理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的联系。
初中美术视觉教育的实践1.课程设置:合理规划课程内容,注重美术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
例如,在七年级可重点教授绘画基础,八年级则可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
2.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除了期末作品评价外,还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2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优秀12篇】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篇一《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意义在于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怎样充分运用每一分钟,提高教学的时效性,这成为每一名美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美术课堂实效性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途径在于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在传统思想中,学生和家长都将美术定义为“副科”,要求学生运用强大的意志力迫使自己努力去学习美术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是那些对美术有着极大兴趣的学生。
因此,小学美术教学,应该在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方面做文章。
实践证明,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个是认识,另一个是兴趣,其中兴趣起着决定性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增强美术课吸引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那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美术课堂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培训式”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呢?从几年来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角度出发,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教学三年级第六册《我们的社区》这课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家所在的社区环境,也可以从网上、杂志中找一些关于社区的图片,上课时我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或是收集来的关于社区的图片拿出来挂在黑板上给同学们欣赏,这样一来,使学生内心产生一种好奇的感觉,在这样的气氛下再让学生画心目中的社区,学生会感到有很多内容可画。
初中美术视觉教育方法范文
初中美术视觉教育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视觉教育方法在当前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初中阶段是学生审美观念和美术技能的关键时期,因此,探索适应初中学生的美术视觉教育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美术视觉教育方法。
一、引导学生认识美术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择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美术课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术元素,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识。
3.讲述美术历史:向学生介绍美术的发展历程和著名画家,使学生了解美术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尊重和热爱。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1.观察与欣赏: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
同时,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分析与评价: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色彩等方面分析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分析能力。
此外,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3.创作与实践: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三、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1.绘画技能:从基本的线条、形状、色彩入手,教师应逐一辅导,使学生掌握绘画基本技巧。
2.制作技能:教师应教授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美术制作方法,如剪纸、版画、雕塑等,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3.设计技能: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美术元素和原则进行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四、注重个性化教育1.因材施教: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潜能。
2.鼓励创新: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表达自我,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3.多元评价:教师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充分尊重和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总之,初中美术视觉教育方法应注重引导学生认识美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并注重个性化教育。
初中美术教学的视觉训练
初中美术教学的视觉训练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的视觉训练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美术教育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阶段是学生美术素养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需要提高他们的视觉训练水平。
本文将从视觉训练的角度,探讨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视觉训练的概念及意义视觉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视觉实践活动,锻炼和提高视觉器官的功能,使之在观察、分析和创造等方面更加敏锐、准确和富有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中,视觉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提高学生对色彩、形状、空间和质感等视觉元素的敏感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美术创作中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初中美术视觉训练的现状尽管视觉训练在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目前的初中美术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教师对视觉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视觉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充分重视。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使得学生对视觉训练缺乏兴趣。
最后,评价体系不合理,过于注重技能和作品效果,忽视了学生在视觉训练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
三、初中美术视觉训练的有效方法为了改善初中美术视觉训练的现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自身素养: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强对视觉训练理论的学习,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
2.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视觉训练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3.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竞赛、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视觉训练的实践性。
4.注重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促进他们在视觉训练中取得进步。
5.完善评价体系:教师应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在视觉训练过程中的表现,也要关注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初中美术教学的视觉训练(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美术教学的视觉训练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的视觉训练在当今多元化和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审美情感的激发、视觉素养的提升和创造力思维的培养。
作为初中美术教师,我们肩负着对学生进行视觉训练的重要使命,通过一系列科学、系统、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一、视觉训练的意义视觉训练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视觉审美能力、激发创作灵感。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通过视觉训练,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视觉训练的内容1.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大自然、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2.审美能力的提高:通过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够独立判断美、评价美。
3.创作灵感的激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将内心情感与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出富有个性和时代特色的作品。
4.艺术表现技巧的掌握:教授绘画、雕塑、设计等基本技法,使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视觉训练的方法1.课堂讲解与示范:教师通过讲解美术理论知识,示范创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视觉训练的基本方法。
2.作品欣赏与分析:组织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小组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彼此的观察心得和创作感悟,取长补短。
4.实践创作与评价:学生进行绘画、雕塑等创作实践,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5.校内外活动与拓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美术比赛、展览等活动,拓宽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四、视觉训练的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视觉训练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2.作品评价:从形式美、内容意蕴、技巧运用等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
小学美术课教学论文六篇
小学美术课教学论文六篇学校美术课教学论文范文1在大力提倡素养21世纪社会科学技术高速进展,对同学具有创新力量的要求比过去任何历史时期都剧烈。
历史的航船进入了新世纪时代,人们称之为信息时代:多媒体时代。
电脑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帮助教学的一种手段。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同学一些必要的学问和技能,更要体现同学的学习乐观主动性,保证向课堂三十五分钟要质量。
为此,我尝试除了课堂范画、实物外,配以肯定的电教媒体,把一些难以讲解和直接猎取的学问,奇妙借助于电教媒体进行表现,取得效果令人满足。
一、巧用多媒体,化难为易在教五班级《山壁上的画》这一观赏课时,由于同学对古代历史的理解比较模糊,也不行能取一个新石器时代壁画给同学以直观感受,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如何让同学把握古代壁画特点去分析并理解,我选择了多媒体。
通过图片展现介绍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在生活中创作壁画,再通过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条件比较,得出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要在悬崖上创作壁画的缘由及道理。
这时,全班同学对古代花山壁画有了初步了解,气氛渐活跃,纷纷说出自己对当时劳动人民仰慕和佩服,从而培育了同学从小喜爱生活、喜爱劳动的思想品德。
我再设巧关:把花山壁画局部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给同学观看,让同学好像进入了古代花山壁画的场面中:一群群高大威猛的狩猎者围成一圈,中间一头慌张失措的野鹿无处可逃、人们手舞足蹈庆祝狩猎的收获……规模宏大的场面引起了同学翩翩的想象力。
这样一步步引申,既提高同学的爱好,又降低了观赏难度。
最终,在让同学争论过程当中,我惊喜地发觉,同学的观赏力量和想象力量既全面又各有新意,整堂课取得较好成果。
我认为,多媒体课件虽需投入不少精力,只要用得巧、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进行施教。
这样,教者不难、学者易,让大家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教与学,融洽师生间的感情。
二、巧用投影,优化教学1、投影片制作投影片画面简洁、清楚,而且保存时间较长,制作携带也很便利。
初中美术教学的视觉艺术(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教学的视觉艺术第一篇范文在当今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作为视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提高创新能力、塑造全面人才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美术教学的视觉艺术,以期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一、美术教育的内涵与价值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审美素养、造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其内涵丰富,价值独特。
首先,美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其次,美术教育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造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再次,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最后,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要作用,使学生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具备更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二、初中美术教学的特点与挑战初中阶段是学生审美观念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美术教学应充分关注这一阶段的特点,以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性格活泼,好奇心强,但同时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较弱。
因此,初中美术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美术。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初中美术教育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首先,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学校将美术课程视为副科,忽视了其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师资力量不足,一些美术教师专业水平不高,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再次,教学方法单一,过分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和创新能力锻炼。
最后,评价体系不完善,过于关注学生作品的结果,而忽视了创作过程和个体差异。
三、视觉艺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视觉艺术是人类艺术创作的重要形式,包括绘画、雕塑、设计、摄影等多种艺术门类。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视觉艺术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1.绘画教学:通过绘画教学,让学生了解色彩、线条、形状等基本元素,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情感。
美术教学论文(精选5篇)
美术教学论文(精选5篇)随着美术新课标的实施, 国家对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因此, 美术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水平, 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才能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促进美术教学改革。
一、仔细讲解绘画步骤, 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美术创作的过程是有一定步骤的。
首先, 要从欣赏入手, 再按照静物速写、风景速写、人像速写、动态速写、主题性速写这一顺序进行由浅入深的创作。
初中生对于速写并不感到陌生, 虽然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 但是并不细致, 同时也欠缺主观情感表达能力。
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 他们的笔法往往比较简洁, 绘画生动活泼,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用有趣的图画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是初中生难能可贵之处。
作为初中美术教师, 我们一定要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 发挥学生的优势和长处, 引入多样化教学手段, 给学生讲清楚绘画的具体步骤,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实际上, 速写的题材与内容都非常丰富, 可以画静止物体, 如:文具、书包、花盆等, 也可以画人物, 如:家人、朋友等, 还可以画大自然景物, 如:大树、鲜花、小桥、房屋等。
速写的基本步骤如下:一是从整体上看实物;二是观察实物, 找出基本特征;三是找到最佳的入手之处;四是依次绘画;五是对整幅画进行补充和修改, 最终完成一幅画。
由此可见, 贯穿速写画始终的就是两个字观察, 每一步都离不开观察, 观察力强的学生必定能画出优秀的作品。
又如, 在画人物画时, 学生应先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形体和动态, 这几根线就是主线, 然后再画出其余次线。
在人物画像中, 只要是贴近人体结构的线条就是实线, 一定要画得准确;只要是不贴近人体结构的线条称之为虚线, 要画得生动与流畅, 加强画面的节奏感。
还有一种速写方法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绘画, 先从大的形块入手, 可以画得比较有情趣、比较生动。
此外, 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人体的解剖结构, 以免在形体结构上发生错误。
初中美术教学的视觉艺术(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美术教学的视觉艺术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的视觉艺术摘要:本文以我国初中美术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视觉艺术在其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视觉艺术的特点和教学意义,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创造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视觉艺术;教学策略;艺术创造力视觉艺术是指以视觉感受为主要传达方式的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设计、摄影等。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视觉艺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本文将从视觉艺术的特点和教学意义出发,探讨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视觉艺术。
二、视觉艺术的特点1.直观性:视觉艺术以形象、色彩、构图等直观元素为表现手段,易于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美。
2.多样性:视觉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具有广泛的包容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3.创造性:视觉艺术强调个性化和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4.文化性:视觉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视觉艺术,学生可以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三、视觉艺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教学意义1.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视觉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学习视觉艺术,学生可以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养。
2.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视觉艺术强调创新和个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提高创新能力。
3.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视觉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视觉艺术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文化底蕴。
4.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视觉艺术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初中美术视觉艺术教学策略1.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创造,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创设情境:教师可通过设置有趣、富有挑战性的课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绘画、雕塑、设计、摄影等多种视觉艺术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的视觉训练范文
初中美术教学的视觉训练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视觉训练,通过分析视觉训练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视觉训练、教学策略、创造力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阶段,美术教学不仅要注重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视觉训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视觉训练,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二、视觉训练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视觉训练有助于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视觉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艺术创作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视觉训练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思维、手眼协调和注意力集中等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视觉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
5.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提供多样化的视觉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6.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和欣赏美。
7.加强实践操作: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制作等手段,将所学的视觉元素和设计原则应用于实际作品中。
8.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9.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教师应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和作品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四、案例分析以一堂初中美术课为例,课题为“绘制美丽的风景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风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风景画的绘制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等。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鼓励学生自主绘制风景画,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视觉元素和设计原则应用于实际作品中。
最新小学美术论文:“视觉、听觉、触觉”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美术论文“视觉、听觉、触觉”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摘要】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引导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积极运用的过程,而“视觉、听觉与触觉”的有效运用对学生绘画创作有着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绘画是学生最喜欢的一个活动方式,也是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
定神细视——让视觉感受绘画;倾耳而听——让听觉激发绘画;“触”景生情——让触觉感知绘画;是“三觉”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的基本策略与做法。
【关键词】美术教学视觉、听觉、触觉运用一切艺术创作都源自于感觉,发自内心,一个声音,一个物体,一个动作都可以引发孩子无限的想象。
在美术学习中学生应以观察、感受、体验、表现等学习方法,强调学生体验,强调在美术学习中需要学生自己用各种感官、用身体去亲身体验、感悟,在体验中使学生认知。
因此将各种感觉器官融入教学,并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听、触觉,使学生的感觉器官受到信息的刺激,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定神细视——让视觉感受绘画人的视觉是认识周围世界最直接、最有效地途径。
美术教学是视觉审美的教学。
在美术课堂里,视觉可以帮助学生捕捉事物的颜色、扫描事物的外形、探究事物的质地等等。
因此,在美术课堂里如何利用学生的视觉感官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导学生观察提升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达·芬奇也认为:“视觉是人的心灵与外界沟通的要道,是最准确的感官。
”教师要启发学生利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去欣赏所要表现的对象、看身边的事物、看绘画作品、看每个细节……由整体到细节地深入观察,可降低学生难度,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美术教学中的欣赏内容,大都是经典的或优秀的作品,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其艺术魅力, 并对学生理解知识技法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能刺激学生对外界世界的判断能力。
比如,学生绘画时所描绘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整体的物体外形不好掌握,就应启发学生把“它”看成是由多种几何形体组成的,然后用规则的几何图形去表现。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精选7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精选7篇)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篇一美术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培养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欣赏、创造的能力。
在深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学应该积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或策略,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始终把“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一、针对学生的具体特征,培养和塑造小学生的美术素养1.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针对学生的具体特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或手段。
根据小学生差异化的个性,发展学生美术方面的特长,这是美术课教学贯彻国家教育目标,实现美术课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对美术课教学的新要求。
2.针对学生的具体特征,要着重从三个方面做起:(1)从一年级时就开始着手。
从一年级学生着手,对美术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塑造学生对美术素养。
要从美术最基本知识开始入手,告诉学生美术的画种,让学生了解色彩的类型、名称、分配、属性等基础知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鼓励学生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画画,大胆地涂鸦,敢于动手,提高美术的实践能力,让其感受到画画带来的快乐。
二、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在现代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方式教学已是比较常用的手段,也是一种教学的策略。
在日常的训练中,有效地进行分组,使各小组能够相互交流和学习,积极提出各组的建议,这样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合作办画报,这样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强化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可以组织小组成员合作画画比赛。
让各小组创作作品,拿出来进行比较,加强各组成员的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我们都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日常教学中主要包括以下策略:一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初中美术视觉感知范文
初中美术视觉感知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视觉感知在教育领域中,美术教育一直被视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和视觉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因此,美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初中美术视觉感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
一、初中美术视觉感知的重要性1.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美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感,提升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美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中的形式、色彩、构图等方面,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视觉感知能力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可以激发自身的创造力,进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3.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术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
这些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美术视觉感知能力的培养策略1.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美术作品、绘画材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
2.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讲授、示范、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锻炼视觉感知能力。
例如,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让学生分析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提高自身的视觉表达能力。
3.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对于视觉感知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视觉感知能力。
4.创设互动式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
通过小组讨论、作品评价等活动,让学生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从而提高视觉感知能力。
5.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美术教育应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如历史、文化、科学等。
初中美术教学视觉体验范文
初中美术教学视觉体验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视觉体验在当今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中,美术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开展美术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视觉体验和艺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视觉体验。
一、美术教学与视觉体验的关系美术教学是一种视觉艺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和创造能力。
视觉体验是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所产生的感受和认知,是美术教学的核心环节。
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视觉形象,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感知体验: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通过视觉感官接受作品中的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产生初步的审美感受。
2.理解体验: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主题、内涵、形式等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高对艺术的理解能力。
3.创造体验:学生在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尝试创作具有个性的美术作品。
4.情感体验:学生在美术教学中,通过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提升艺术素养。
三、提升初中美术教学视觉体验的策略1.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教学,拓展学生的视觉领域。
2.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讲解、示范、互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注重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视觉体验。
4.创设实践机会:教师应组织各种形式的美术实践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视觉体验。
5.融入学科交叉:教师可将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历史、文化、哲学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强调审美教育: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美术作品,提升艺术素养。
初中美术教学视觉体验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力和想象力。
初中美术视觉语言范文
初中美术视觉语言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视觉语言在当今视觉文化日益盛行的时代,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关键时期,美术视觉语言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美术视觉语言的教育理念、教学策略及实践方法,以期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美术视觉语言的教育理念1.培养审美情感:通过美术视觉语言的教育,引导学生感受美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2.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视觉元素的敏感度,使他们能够理解和鉴赏艺术作品。
3.增强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表达个性,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4.培育人文精神:通过美术视觉语言的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文化、历史和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
二、美术视觉语言的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创造。
2.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术视觉语言的魅力。
3.项目式教学:以具体美术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跨学科教学: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三、美术视觉语言的实践方法1.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社会生活中的视觉元素,分析其审美价值。
2.创作与实践: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将所学视觉语言应用于实际作品中。
3.评价与反思: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价,培养他们的审美判断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4.欣赏与交流:组织学生欣赏经典和现代美术作品,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案例分析以“色彩”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色彩变化,分析色彩的搭配技巧,并应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美术视觉语言的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遵循教育理念,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为示例性文章,仅供参考。
)第二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在美术视觉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从而更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
初中美术视觉感知(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美术视觉感知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视觉感知在美术教学中,视觉感知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审美基础。
通过美术教学,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视觉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
1. 理解视觉感知的重要性视觉感知是指通过视觉器官接收外界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能够认识和理解世界。
在美术教学中,视觉感知能力是学生创作的基础。
只有对色彩、形状、线条等视觉元素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学生才能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视觉感知能力的培养。
2.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为了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
例如,在教授色彩知识时,教师可以准备不同颜色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描述它们的特点。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色彩的运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色彩的变化,提高他们的视觉感知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多媒体教学手段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便捷的工具。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信息。
例如,在教授绘画技巧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绘画过程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的步骤和方法。
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帮助教师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4. 开展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例如,在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引导学生从色彩、形状、线条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课堂互动,学生能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判断力。
5.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兴趣,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初中美术教学视觉体验
初中美术教学视觉体验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视觉体验在当今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时代,美术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在初中阶段,美术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视觉体验的角度,探讨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教育。
一、视觉体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兴趣:美术教学中的视觉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通过观察、分析、创作等环节,学生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对美术的热爱。
2.培养审美能力:视觉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艺术作品,能够掌握美的基本规律,培养自己的审美品味。
3.提升创造力:在视觉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内心的情感和想法通过美术作品表现出来。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强化思维能力:视觉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需要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二、初中美术教学视觉体验的实施策略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园、课堂等环境,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美术的魅力。
如: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播放美术作品欣赏视频等。
2.注重实践操作: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亲身体验美术创作的过程。
如:进行绘画、手工制作、摄影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视觉体验。
3.分析与欣赏相结合: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将作品的分析与欣赏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艺术作品。
如:分析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等特点,并从中感受到艺术家的创作情感。
4.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将美术作品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相结合。
如:让学生讨论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初中美术教学视觉体验(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美术教学视觉体验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视觉体验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而且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视觉体验,优化初中美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视觉体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视觉体验是美术教学的核心,它使学生在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形式和内涵。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通过视觉体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初中美术教学视觉体验的设计与实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设计富有创意的视觉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1. 欣赏与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风格、技法和艺术价值。
例如,在教授印象派绘画时,教师可以展示莫奈、雷诺阿等大师的作品,让学生探讨他们的创作特点和艺术追求。
2. 创作与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让学生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将自己的视觉体验表达出来。
例如,在教授雕塑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雕塑作品。
3. 互动与交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彼此的视觉体验和创作心得。
例如,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让他们互相评价、借鉴和学习。
视觉体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效果评估为了确保视觉体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定期的效果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等方面的提升。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视觉体验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视觉体验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视觉性范例让美术课堂更高效摘要:读图时代的来临,美术新课标的重新修订,“凸显视觉性”成了美术课程的首要特征。
它作为一个风向标,指引教师在教学中为凸显视觉性而必须精选范例:一、精选体现在范例内容的难度适中上;二、精选体现在示范时机的把握上;三、精选体现在范例数量的合理上;四、精选体现在示范的美观上。
唯有这样的探索、研究,才在教学中达到双赢。
关键词:精选视觉性范例美术课堂高效
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结合美术教育的特性,在2011年,美术教育专家学者对美术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标准中还增加美术课程四个特性的表述:“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
“视觉性”作为美术课程的首要特征,凸显美术学科的价值。
美术,有两个特征,即:“美”——审美,“术”——技术,缺一不可。
以小学美术教材为例,很多课中都有技法“步骤图”。
如第6
册《彩纸撕贴画》一课中就有“撕贴步骤图”。
六张有递进关系的“撕贴步骤图”,无疑在告诉大家本课的技法学习很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作相关示范与引领;如第2册《有趣的脸》中“想一想”部分提供了2张上下倒转表情截然相反的脸等。
它们的存在,就是提醒教师要活用教材,而不是死板地教教材。
所谓“说千遍不如做一遍”,这种具有视觉冲击性的示范能直观、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对美术教材中的技法能更好的掌握与运用,从而达到更加高效的教学效果。
然而,在示范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盲目示范的现象:教师过分的“手把手儿教”,在示范中毫无取舍地把整个示范过程强调出来,根本不顾及学生的理解感受,也没有真正考虑示范的引导性和科学性。
显然,这样的课堂,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
缺乏针对性的课堂示范,大大降低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根源就是对教材中重、难点把握不当,以及对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性的忽略所造成的。
笔者认为:美术教师的有效示范应该充分体现出“美术味”,带有极大的视觉冲击性;教师的有效示范应该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而定;教师的有效示范不一定要求全,虽少却能开启学生的智慧,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的有效示范应该更多的从美术的基本构成元素入手,精选视觉性范例,凸显视觉性,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一、精选要体现在视觉性范例内容的难度适中上
如浙美版第四册《水墨游戏》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春如线》,
就非常的恰当。
吴冠中先生将点、线、面,交织、构成、组合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淡的点、浓的点,淡的线、浓的线完美地交织组合,既简约、又精确,画中色彩既少且淡,画中的几点红,与画面
右下方的一方印章,巧妙地使整个画面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通过欣赏吴冠中作品《春如线》,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柔美与点的跳跃。
感悟水墨画的韵味美,激发他们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能根据作品的意境展开想象,并引导学生在本课中能大胆运用线条与点进行美术创作。
在浙美版第十册《映日荷花别样红》第二课时的同课异构中,周老师在课中出示的全是法国画家莫奈的油画作品《睡莲》系列,让学生进行欣赏、学习,并创作。
笔者认为周老师选定的视觉性范例的难度过大,形式单一,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畏惧心理,对学习有关荷花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联系拓展不了。
毕竟,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丰富的寓意。
周老师视觉性范例的选择,阻隔了强有力的中国文化背景,只局限在西方的油画上。
二、精选要体现在视觉性示范时机的把握上
浙美版第三册《下雪天》中,有六角形雪花的折法步骤图。
依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折均匀的六角形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
因此,在学生自己尝试按图示折纸遇到困难抓耳挠腮时,教师适时地进行示范,并提醒:谁的眼睛最亮,最准,能跟着老师的示范,把正方形的纸进行对折,左手握在对折边的中心点上,右手拉过右边的纸与剩下左边纸一样大时,把它压平并把左边的纸包在外面。
学生边看边听,把视觉与听觉调动起来参与学习,效率就提高了。
在此基础上,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尝试折出八角形,十角形的雪花来。
校本课程《海绵纸版画》中,在学生初次尝试海绵纸的特性之后,欣赏海绵纸的版画作品,引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
在学生的动手绘制中,教师就要全方位地巡逻,发现问题可依据情况进行个别辅导或全员指导,达到分层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三、精选要体现在视觉性范例数量的合理上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学习知识的最大化,就必须讲究视觉性范例的数量。
据笔者对小学阶段美术教材中范例数量的统计与分析,一般不超过十幅,而且这些范例不是随便选择的,有据形状、色彩、花纹、构图、步骤等美术的基础知识点为依据。
我们教师在选择范例时,应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一个劲儿地把漂亮的作品一股脑儿的在一节课中展示完毕。
范例数量的泛滥,不仅不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不会为课堂的有效性加分,反而削弱了重难点,拖累了课堂。
选择范例,我们要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为打开学生的想象思维为宜。
四、精选要体现在视觉性示范的美观上
美术以美为首,才会让人赏心悦目,激发追求美的情感。
如浙美版第十册《齐白石笔下的蔬果》第一课时,王教师结合课件让学生欣赏了白石老人的”红花墨叶”画后,自己在示范画枇杷时,由于对自己不够自信,握笔行迹时暴露在整枝枇杷上,没有了枝的遒劲,果实的水润,让学生大失所望。
这样的示范,虽然解决了技法上“二笔”画蔬果法,但达不到预设中的高效。
因此,在示范时,我们应
该选择最能解决知识点,也最能达到美观的画,才会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拥有高效的课堂教学。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思考、研究,才会娴熟地驾驭课堂,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真正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冷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2]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
[3] 安娜·金德纳《视觉智能》(anna m. kindler,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