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笔记资料
八年级下册课堂笔记
八年级下册课堂笔记1. 作者及背景。
-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这篇文章写于1926年,当时鲁迅正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他以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经历为内容,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 人物形象 - 藤野先生。
- 外貌描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通过外貌描写,初步勾勒出一个严谨、学者风范的形象。
- 品质:- 治学严谨:他检查并订正“我”抄的讲义,“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 没有民族偏见:在当时日本歧视中国人的大环境下,藤野先生对来自弱国的“我”关爱有加,关心“我”的学习,关心“我”的解剖实习等。
3. 文章结构。
- 东京见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这部分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为下文离开东京去仙台做铺垫。
- 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包括相识、相处、离别等情节。
- 弃医从文(看电影事件等促使作者思想转变):“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 怀念藤野先生: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4. 写作手法。
- 对比:如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与藤野先生的治学严谨对比;日本“爱国青年”对中国人的歧视与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对比。
- 白描:简洁而生动地描写人物,如对藤野先生外貌的描写。
1. 作者及母亲简介。
-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他的母亲冯顺弟,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对胡适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8年级下册语文笔记
8年级下册语文笔记
以下是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笔记:
1. 文言文:本学期学到的文言文包括《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和《北冥有鱼》等。
在学习这些文章时,要重点关注实词、虚词的用法,以及句式和语气的理解。
2. 现代文:现代文部分涵盖了小说、散文等多种文体。
在学习这些文章时,要注意理解作者的情感,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主题,以及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 诗歌:本学期学到了很多优秀的诗歌,包括《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以及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在学习诗歌时,要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以及诗歌的语言和节奏。
4. 写作:本学期的写作练习主要包括记叙文和说明文。
在记叙文写作中,要注意情节的安排、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的表现,以及语言的生动和形象。
在说明文写作中,要注意内容的条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5. 文学常识:本学期学到了很多重要的文学常识,包括各个时代的重要作家、作品及其背景等。
这些知识对于提高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非常有帮助。
6. 阅读理解:在阅读理解方面,要注重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把握文章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特点。
同时,还要学习如何分析文章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问题。
7. 综合性学习:本学期的综合性学习主要涉及传统文化、自然探索等方面。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堂笔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堂笔记一、第一单元。
1. 作者简介。
2. 字词积累。
- 归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 行辈(háng):排行和辈分。
- 惮(dàn):怕,畏惧。
- 撺掇(cuān 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 凫水(fú):游泳。
3. 文章结构。
- 开端(1 - 3):平桥村是“我”的乐土,为看社戏作铺垫。
- 发展(4 - 30):看社戏前的波折、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的过程和归航偷豆。
- 高潮(31 - 40):看社戏的部分,如月下看戏的描写很精彩。
- 结局(41 - 49):六一公公送豆。
4. 主题思想。
- 文章通过描写“我”和小伙伴们夏夜乘船去看戏的经过,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
5. 写作特色。
- 景物描写生动:如“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既写出了江南水乡夜景的清新优美,又烘托出“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
1. 作者简介。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
2. 字词积累。
- 盏(zhǎn):量词,用于灯。
- 登时(dēng shí):立刻。
- 糜子(méi zi):一种形状像小米的谷物。
3. 诗歌结构。
- 回延安:写诗人阔别十年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的兴奋和喜悦。
- 忆延安:回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
- 话延安:写亲人欢聚一堂,亲切叙旧的热烈场面。
- 赞延安:描绘延安新貌,赞美延安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巨大变化。
- 祝延安:表达诗人对延安的美好祝愿。
4. 主题思想。
- 这首诗通过诗人回到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对延安人民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笔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笔记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事理说明文”为主题,所选课文主要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1. 作者。
竺可桢,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2. 说明对象及特征。
- 说明对象:物候现象。
- 特征:物候现象反映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3. 说明顺序。
- 逻辑顺序。
- 从现象到本质:先描绘了大自然中四季更替时动植物等的变化(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等)这些物候现象,然后深入探究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即物候与气候等因素的关系。
- 从主要到次要:在阐述影响物候的因素时,按照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古今差异的顺序,纬度因素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最主要因素,然后依次阐述其他相对次要的因素。
4. 说明方法。
- 举例子:如“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通过具体的事例,准确地说明了物候现象与气候的关系,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 作比较:“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将济南和烟台的苹果开花时间进行比较,突出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 打比方:“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将大地当作人来写,“沉睡”“苏醒”形象地说明了大地回春的物候变化,使文章生动有趣。
1. 作者。
艾萨克·阿西莫夫,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 说明对象及主旨。
- 说明对象:“大陆漂移学说”。
- 主旨:通过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性,说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 说明顺序。
八年级语文下《再塑生命的人》笔记
《再塑生命的人》笔记一、生字生词1.注音:搓捻(cuō niǎn)繁衍(fán yǎn)迁徙(xǐ)觅食(mì)惭愧(cán kuì)2.解释: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
一点不敢疏忽。
二、重点句子3.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4.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学生赠送的。
衣服是由年老的萝拉亲手缝制的。
5.我生命中第二个转折点是莎莉文老师给予的,这个切都发生在我6岁的时候。
6.在我学会复述和拼写单词之后,莎莉文老师并不满足。
我开始用手指去接触我生活的每一件物品,并学习并区别它们的用途。
7.我的老师把学习阅读叫作“爆发”,因为那是我几个月来集中精力所做的事。
8.突然间奇迹出现了,我分得清哪些是常用的字,哪些是装饰用的字,我把它们按照正确的顺序组合起来。
我完全理解了它们的意思。
我知道我成功了。
9.有时,莎莉文小姐拉着我进入美妙的自然界,让我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我似乎能触摸到水波的跳跃、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以及蜜蜂振动翅膀的嗡嗡声。
10.我常常问自己:“是谁这样有福气,有这样好的命运?”原来正是莎莉文老师来到了我的身边,她用温柔的手指教我认识美、认识大自然、认识世界,让我理解抽象的概念,领略世间的爱与光明。
她赐予我一切新奇的美妙感受,使我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
11.从此以后,以我活生生的体验中,我逐渐明白了爱与友谊的深意、宽广、温暖和力量是如何超越感知界限的。
12.有人问我:“对于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来说,怎么才能充分利用这短暂的宝贵生命?”我的答案很简单:充分利用生命去感受爱与光明。
八下语文学霸笔记
八下语文学霸笔记《藤野先生》一、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二、字词积累1. 字音绯(fēi)红标致(zhì)落第(luò)不逊(xùn)诘(jié)责托辞(cí)油光可鉴(jiàn)抑扬顿挫(cuò)深恶(wù)痛疾2. 字形驿站教诲瞥见畸形匿名三、文章结构1. 东京见闻(1 - 3段)- 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种种丑态,表达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2. 仙台学医(4 - 35段)- 与藤野先生的相识(4 - 5段):初见藤野先生,他的外貌描写“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 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6 - 23段):- 添改讲义(6 - 15段):体现藤野先生工作认真负责,对“我”这个中国留学生一视同仁。
- 纠正解剖图(16 - 19段):他对科学的严谨态度,不因为“我”是外国人而降低要求。
- 关心实习(20 - 23段):他对“我”生活和学习的关心。
- 弃医从文的原因(24 - 31段):- 匿名信事件(24 - 28段):日本“爱国青年”的歧视,让“我”深感弱国国民的悲哀。
- 看电影事件(29 - 31段):中国人的麻木不仁使“我”认识到医学并非紧要事,重要的是改变国民的精神。
3. 离别怀念(32 - 35段):- 藤野先生对“我”的惜别之情,“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
4. 北京怀念(36 - 38段):- 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把他的照片挂在寓所墙壁上,从他的精神中汲取力量。
四、人物形象1. 藤野先生- 工作认真负责:如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等情节体现。
- 治学严谨:对“我”的解剖图要求严格。
- 没有民族偏见:他平等对待中国留学生“我”,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笔记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笔记知识点总结作文- 深入分析题目:仔细理解题目,把握主题和要求。
- 确定文体:选择合适的文体,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 构思大纲:明确文段结构,确定要点和主题句。
- 基本要素:引言、承题、论题、例子、结论等。
- 语言表达:注意语法、词汇、句式多样性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阅读理解- 猜词义:根据文章上下文推断生字词的意思。
- 主旨大意:概括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 细节理解:理解文章中的具体细节信息。
- 推理判断:根据文章的暗示和提示进行推理判断。
- 语言技巧:注意修辞手法、修辞语言的运用。
古诗文阅读- 文学常识:了解诗文的背景、作者等情况。
- 鉴赏技巧:掌握古诗文的表达特点和修辞手法。
- 诗意把握:理解古诗的意境、情感和主题。
- 默写重点:通过多次默写来记忆诗句。
语法知识- 词性概念: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基本概念。
- 句子成分:了解主、谓、宾等句子成分的划分。
- 句法结构:掌握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句法结构。
- 语法错误:熟悉常见的语法错误,如主谓一致、时态错误等。
古代诗词背诵- 书写规范:认真书写诗词,注意字形和结构。
- 读音准确:仔细研究和模仿老师的发音。
- 逐句解读:理解每句诗词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 情感表达:通过朗诵表达诗词的情感和意境。
研究方法阅读方法- 主动阅读法:有意识地提问自己,注重理解和思考。
- 主动阅读法:有意识地提问自己,注重理解和思考。
- 主动阅读法:有意识地提问自己,注重理解和思考。
- 刻意阅读法: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专门的阅读训练。
- 刻意阅读法: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专门的阅读训练。
- 刻意阅读法: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专门的阅读训练。
- 归纳总结法:根据阅读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
- 归纳总结法:根据阅读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
- 归纳总结法:根据阅读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
写作方法- 积累素材:积累生活、阅读和观察中的素材。
- 积累素材:积累生活、阅读和观察中的素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归类笔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归类笔记一、八年级下册重点生字:【350个】1.《藤野先生》:绯.((fēi)红不逊.(xùn ) 诘.(jié)责油光可鉴.( jiàn) 抑.(yì)扬顿挫深恶.(.wù) 痛疾驿.(yì)站瞥.(piē)见畸.(jī)形匿.(nì)名杳.(yǎo)无消息宛.(wǎn)如教诲.(huì) 发髻.(jì) 芦荟.(huì) 解剖.(pōu) 喝.(hè)彩2.《我的母亲》:眼翳.(yì)宽恕.(shù)文绉绉..(zhōuzhōu)野蛮.(mán)遂.(suì)叫穈.(méi)先生掷.(zhì)铜钱嬉.(xī)戏庶.(shù)祖母佃.(diàn)户吹笙.(shēng)舔.(tiǎn)舌头锡.(xī)茶壶廿.(niàn)一夜3.※《我的第一本书》:掺.(chān)和马鬃.(zōng)磨磨蹭蹭..(cèng)(cèng)背脊.(jǐ)驮.(tuó)灯狮子挎.(kuà)着篮子枉.(wǎng)读4.《列夫·托尔斯泰》:髭.(zī) 长髯.(rán) 黝.(yǒu)黑一绺(liǔ) 鬈.(quán)发粗糙.(cāo) 轩.(xuān)昂颔.(hàn)首酒肆.(sì) 藏污纳垢.(gòu) 尴尬..(gān gà)锃.(zèng)亮甲胄.(zhòu) 戳.(chuō) 粲.(càn)然剑鞘.(qiào) 广袤.(mào) 禁锢.(gù) 粗制滥.(làn)造黯.(àn)然失色5.※《再塑生命》:搓.(cuō)捻.(niǎn) 绽.(zhān)开譬.(pì)如繁衍.(yǎn) 觅.(mì)食栖.(qī)息小憩.(qì)枝桠.(yā) 期期艾艾..(ài) (huǎng)恍.然大悟冥.(míng)思遐.(xiá)想困惑.(huò) 穿梭.(suō) 迁徙.(xǐ) 花团锦簇.(cù)6.《雪》:磬.口(qìng)脂粉奁.(lián)目光灼灼..(zhuózhuó)褪.尽(tuì)朔.方(shuò)凛冽..(lǐn)(liè)7.※《雷电颂》:脚镣.(liào)伫.立(zhù)睥睨..(pì)(nì)咆哮....(tāngtāngtàtà)..(páo)(xiào)波澜.(lán)鞺鞺鞳鞳污秽.(huì)犀.利(xī)眩.目(xuàn)稽.首(qǐ)迸.射(bèng)驰骋.(chěng)湘妃.(fēi)虐.待(nüè)雷霆.(tíng)鞭挞.(tà)祈.祷(qí)罪孽.(niè)8.※《短文两篇》:旸.谷(yáng)宁.愿(nìng)倘.使(tǎng)一撮.灰(cuō)皓.月(hào)姮.娥(Héng)9.《海燕》:苍茫.(máng)飞窜.(cuàn)呻吟.(yín)胆怯.(qiè)翡.(fěi)翠掠.(lüè)起号.(háo)叫蜿蜒..(wān yán)吼.叫(hǒu)10.※《组歌》:炽.(chì)热祷.(dǎo)词执拗.(niù)长吁.(xū)短叹礁.(jiāo)石馈.(kuì)赠夜阑.(lán)人静彻夜不寐.(mèi)憔悴..(qiáocuì)天穹.(qióng )千山万壑.(hè)璀璨.(càn)镶嵌.(qiàn)翱.翔(áo)酷肖.(xiào)11.《敬畏自然》:鲲.(kūn)鹏斥鴳.(yàn) 蓬蒿..(péng hāo)咫.(zhǐ)尺狼藉.(jí) 相形见绌.(chù) 深邃.(suì)混淆.(xiáo) 幼稚.(zhì) 精巧绝伦.(lún) 美味佳肴.(yáo)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张骞.(qiān)萧瑟.(sè)庇.(bì)护干涸.(hé)吞噬.(shì)裸.(luǒ)露鹭鸶..(lùsī)沧.海桑田(cāng)13.※《旅鼠之谜》:徘徊..(pái huái)媲.(pì)美幼崽.(zǎi)挑衅.(xìn)迷惘.(wǎng)收敛.(liǎn)笃.(dǔ)信啮.(niè)齿 (tiào)眺.望滑稽.(jī)歧.(qí)途庞.(páng)大14.※《大雁归来》:雾霭.(ǎi) 缄.(jiān)默狩.(shòu)猎蹼.(pǔ) 凋.(diāo)零顾忌.(jì)15.《喂——出来》:贪婪.(lán) 牟.(móu)取众目睽睽..(kuí) 哂.(shěn)笑棘.(jí)手铆.(mǎo) 履.(lǚ)行颤颤..(chàn)巍巍慷慨..(kāng kǎi)大方16.《云南的歌会》:迤.(yǐ)西糯.(nuò)米酬和.(hè)忌讳.(huì) 即物起兴.(xìng) 龙吟风哕.(huì)柞.(zuò)木林譬.(pì)喻熹.(xī)微淳.(chún)朴蹲踞.(jù)17.《端午的鸭蛋》:粽.(zòng)子门楣.(méi) 苋.(xiàn)菜籍.(jí)贯囊.(náng)萤映雪车胤.(yìn)18.《吆喝》:招徕.(lái) 铁铉.(xuàn) 囿.(yòu) 饽饽(bō)钹(bó) 荸荠..(bíqí) 秫秸..(shújiē) 合辙.(zhé)押韵19.※《春酒》:薏.(yì)草煨.炖.(wēi dùn)枸杞..(gǒu qǐ) 斟.(zhēn)酒家醅.(pēi)20.※《俗世奇人》:发蔫.(niān) 擅.(.shàn)长蘸.(zhàn)阔绰.(chuò) 撂.(liào) 怵.(chù) 抠.(kōu)八面玲珑(línɡlónɡ)21.《与朱元思书》:缥.(piǎo)碧急湍.(tuān)甚箭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g)作响嘤嘤..(yīng) 成韵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 横柯.(kē) 窥.(kuī)谷22.※《五柳先生传》嗜.(shì)酒辄.(zhé) 短褐.(hè)箪.(dān) 晏.(yàn)如黔.(qián) 俦.(chóu) 觞.(shāng) 不戚戚..(qī)于贫贱不汲.汲.(jí)于富贵23.※《马说》相.(xiàng)马祗.(zhǐ) 骈.(pián)死槽枥.(lì) 不外见.(xiàn) 石.(dàn)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逾.(yú)约既加冠.(guān)叱咄..(chìduō) 俟.(sì) 负箧.(qiè) 曳屣.(xǐ)皲.(jūn)裂媵.(yìng)人衾.(qīn) 绮.(qǐ)绣容臭.(xiù) 烨.(yè)然缊.(yùn)25.诗词曲五首戟.(jǐ) 寥.(liáo)落宫阙.(què) 潼.(tóng)关畔.(pàn) 婵.娟.(chán juān)26.《小石潭记》:篁.(huáng)竹清冽.(liè) 坻.(chí)屿.(yǔ) 嵁.(kān) 佁.(yí)然蔓.(wàn) 俶.(c hù)尔翕.(xī)忽悄怆..(qiǎo chuànɡ )幽邃.(suì)27.《岳阳楼记》:滕.(téng) 谪.(zhé)守浩浩汤汤..(.shāng)淫.(yín)雨霏霏..(fēi) 樯.(qiáng)倾楫.(jí)摧岸芷.(zhǐ)汀.(tīng)兰嗟.(jiē ) 忧谗.(chán) 偕.(xié)28.《醉翁亭记》:环滁.(chú) 皆山也林壑.(hè)优美琅琊..(yǔlǚ)提携..(chán) 伛偻..(láng yá) 水声潺潺云归而岩穴暝.(míng) 山肴.(yáo)野蔌.(sù) 弈.(yì)树林阴翳.(yì) 觥.(gōng)筹交错29.※《满井游记》飞沙走砾.(lì)脱笼之鹄.(hú)靧.(huì)面鬣.(liè)茗.(míng)蹇.(jiǎn)汗出浃.(jiā)背曝.(pù)沙之鸟罍.(léi)呷.(xiā)浪之鳞堕.(huī)事恶.(wū)能无纪30.《诗五首》金樽.(zūn)投箸.(zhù)挂罥.(juàn)沉塘坳.(ào)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突兀.(wù)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瀚.(hàn)海阑干百丈冰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二、八年级下册重点词语:【50个】1.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八年级语文下《我的第一本书》笔记
《我的第一本书》课堂笔记
一、文章概述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从自己童年的第一本书——两个版本的“二部识字课”写起,追忆自己与课本的不解之缘,并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和人文图景,表达了对苦难生活的独特感悟。
二、重点字词
1.词语解释:
(1)温馨:(名词)暖和温柔。
(2)馨香:散布很远的芳香、香气。
2.多音字:
(1)相:xiāng(相互)xiàng(相片)
(2)铺:pū(铺开)pù(店铺)
3.形似字:
(1)促—捉(2)俯—腑(3)断—继
三、重点句子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
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
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四、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追忆童年时代的“第一本书”,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感慨和对人
性的深刻思考。
文章所描绘的社会生活和人文图景,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令人深思。
同时,文章也体现了作者对苦难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
五、写作特点
1.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
2.追忆童年生活,情感表达细腻。
3.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点1.《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基础知识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
写于被贬黄州期间。
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文言词语[解]除去,脱。
[户]门。
[欣然]喜悦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理解探究整体把握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复杂微妙的心境。
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结构提纲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兴奋喜悦转忧、孤寂宽慰、乐极难言之情问题探究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2.“欣然起行”表现了怎样的心情?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的心情。
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十二课《》课文笔记
八年级语文下册十二课《》课文笔记
课文:《人类文明的启蒙者——孔子》
【孔子的生平】
①孔子的家庭背景
②孔子求学的过程
③孔子成为教育家的历程
④孔子的学说思想
【孔子的思想】
①仁:关心他人,善待他人
②礼: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③义:义务、责任
④智:追求知识,掌握技能
⑤信:诚实守信
【孔子的影响】
①学术影响:开创儒家学派
②社会影响:进一步推动社会稳定和进步
③国家影响:推动政治改革,赢得民心
【孔子的价值】
①道德价值:孝悌、仁义礼智信等思想,为后人树立道德榜样
②文化价值:《论语》等经典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中华传统文化作出重要贡献
③历史价值:作为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改变了中国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对后代产生了广泛影响。
附加学习点:
①背诵孔子的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等。
②阅读关于孔子的其他相关书籍,加深对其思想和人生的理解和认知。
八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堂笔记(超好的)
八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堂笔记(超好的)新课标八年级下笔记资料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藤野先生本文分层依据:第一部分:在东京第二部分:在仙台第三部分:离开仙台后添改讲义——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教学认真关心实习——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了解裹脚——求实精神能以公正心来对待弱国学生,而且给以极大的惯性和帮助本文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实在标致极了”: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讥讽和轻视。
何尝不:反诘语气,加强肯定酒醉:表达了对愚昧麻木的人的痛恨竟:饱含了对先生的歉意和自责鲁迅对中国人的态度:哀其不辛,怒其不争日暮里:勾起了鲁迅家国之愁思水户:这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鲁迅作为弱国子民的辛酸,也是他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体现。
所以……当然……:用来强调,作者有意以反语的方式揭示“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
刺耳:“万岁”欢呼,极大地刺伤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虽然……:倒装转折复句,强调了藤野先生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伟大。
注释:1选自《朝花夕拾》2烂熳(man):即烂漫3富士山:日本第一高峰,日本人奉为“圣山” 4油光可鉴: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5兼以:加以6斗乱:飞腾杂乱。
斗通“抖” 7芦荟(hui) 8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9模糊:指马虎、不讲究10落第:考试不及格11《新约》:基督教圣经《新约全书》的简称,记载耶稣和他的门徒的言行 12托尔斯泰:指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著名作家。
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3不逊(xun):无礼。
逊,谦逊14匿(ni)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匿,隐藏14犹言:如同说 15诘(jie)责:质问并责备 16托辞:借口(鲁迅弃医从文的一段话选自《呐喊》自序)18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19适值:正好遇到美其名曰:给他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第二课我的母亲胡适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青少年时期,母亲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赞美了母亲优秀的品格。
八年级下册语文笔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第一单元:《父亲的爱》这个单元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父亲的故事,通过描写父亲对儿子的无私关爱和付出,表达了家庭的温暖与重要性。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到了父爱的伟大以及如何珍惜和回报父爱。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这个单元介绍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并选取了一些经典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解读。
通过学习这些诗歌,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诗歌的美,还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化和思想。
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第三单元:《小石潭记》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作者曾巩在小石潭边观察自然景物,联想到社会现象,反映了他对社会变迁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了解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悟,也学习到了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第四单元:《格非《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形象》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清代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并分析了其中的人物形象。
通过阅读和讨论,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小说中的人物特点和形象塑造方法,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思考。
第五单元:《边城》本单元以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为主线,通过描述边境地区的生活和人物命运,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摧残。
在阅读这篇小说时,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文学艺术表达,还能够思考战争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第六单元:《围城》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钱钟书的小说《围城》,通过描写主人公方鸿渐在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思潮之间的挣扎和困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的内心纷争。
在阅读这部小说时,我们可以思考个人选择和社会责任的问题,也能够对社会历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七单元:《中学生情感问题》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学生的情感问题,并提供了一些应对方法和建议。
通过学习这个单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困惑,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情商。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语文的笔记内容概括,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主题和教育目标,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内容,我们能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够对人生和社会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八年级下册语文十五课笔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十五课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梁衡,当代作家。
二、字词积累。
1. 正音。
- 铸(zhù):把金属熔化后倒在模子里制成器物。
- 告诫(jiè):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 推搡(sǎng):使劲推;推抢。
- 霎时(shà):极短的时间;忽然之间。
- 驰骋(chěng):(骑马)奔驰。
- 漩涡(xuán wō):水流遇低洼处所激成的螺旋形水涡。
- 寒噤(jìn):寒战。
- 迂回(yūhuí):回旋;环绕。
2. 释义。
-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
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三、内容结构。
1.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壶口瀑布的大名,如雷贯耳,但实际却从未见过。
- 作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 第二部分(第2 - 5段):描写两次到壶口看瀑布的经历。
- 第一次(雨季)(第2段)- 描写雨季壶口瀑布的危险、气势磅礴。
“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通过听觉(涛声隐隐如雷)、视觉(雾气弥漫)、感觉(大着胆子),运用比喻(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写出雨季壶口瀑布的汹涌澎湃。
- 第二次(枯水季节)(第3 - 5段)- 第3段:描写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雄伟、壮阔。
从河床、水流等方面进行描写。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运用一系列动词(拢、冲、跌、翻)生动地写出了河水的动态美,同时也运用了比喻(平坦如席的大水)。
- 第4段:通过描写脚下的石,侧面烘托壶口瀑布的水势。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笔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笔记八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示例:第一单元古诗文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主题思想: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卖炭翁》白居易主题思想: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朽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卖炭翁身上具有无限辛勤的劳动、纯朴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主题思想: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第二单元现代文阅读《社戏》鲁迅主要内容:小说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
《回延安》贺敬之主要内容: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出了作者回延安的激动心情,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厚感情和对党的无限忠诚。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老舍著。
小说讲述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
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
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
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
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
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
”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
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
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
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笔记资料全套4
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笔记资料全套4www.5ykj.com 2、五柳先生传一、文学常识.出处: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见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本文视为作者的自传,以第三人称,从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称号写起,重点描写了他的生活、性格特点,描述出一个安贫乐道,抱朴存真,不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形象。
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来取得富贵,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情感。
在写法上多用否定句,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是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A字音:辄[zhe]箪[dan]俦[chou]觞[shang]B词语: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辄,就。
其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不求甚解: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
现在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古今异义:①造:往、到,造饮辄尽;今常用于“创造”“制造”等义。
②赞:传记结尾处评论性文字。
今常用于“赞美”、“夸赞”等义。
一词多义:①以:把,因以为号焉;凭借,以此自终。
②之:代词,他,或置酒而招之;助词,译为“的”,无怀氏之民欤?③言:说话,说,闲静少言;言语,话,黔娄之妻有言。
④其:代词,他,亲旧知其如此;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⑤如:…的样子,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像,亲旧知其如此。
词语活用:①亦不详其姓字:详,形容词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旧,形容词作动词,亲戚朋友。
③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c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省略句: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②因以为号焉。
(应为“因以为号焉。
”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倒装句: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重点笔记归纳(完整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一、现代文知识1、《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始以“鲁迅”为笔名。
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等,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而已集》《华盖集》《坟》等。
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分层依据:第一部分:在东京(1-3);第二部分:在仙台(4-35);第三部分(36-38):离开仙台后本文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文中具体写了四件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1)帮“我”添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
(2)为“我”改正解剖图,体现了藤野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3)关心解剖实习,表现藤野先生对“我”的学习关心、既热情,又诚恳。
(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实在标致极了”: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讥讽和轻视。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何尝不”,反诘语气,加强肯定;“酒醉”,表达了对愚昧麻木的人的痛恨。
鲁迅对中国人的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日暮里(源自“日暮乡关何处是”):勾起了鲁迅对家国之愁思水户:这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鲁迅作为弱国子民的辛酸,也是他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体现。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也无怪它们的疑惑”:作者有意以反语的方式揭示“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笔记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陶世龙,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
二、字词积累。
1. 字音。
- 掸(dǎn):用掸子或别的东西轻轻地抽或拂,去掉灰尘等。
- 踪迹(zōng jì):行动所留的痕迹。
- 装置(zhuāng zhì):安装。
- 烘烤(hōng kǎo):用火或蒸气使身体暖和或者使物体变热、干燥。
- 腐蚀(fǔshí):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
- 沙砾(shālì):沙子和碎石块。
- 山麓(shān lù):山脚。
- 沟壑(gōu hè):山沟。
- 龟裂(jūn liè):裂开许多缝子。
(注意“龟”在此处的读音)- 帷幕(wéi mù):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2. 字形。
- “掸”不要写成“弹”。
- “砾”与“烁”区分,“烁”有闪烁之意。
- “壑”笔画较多,需注意书写顺序。
3. 词语理解。
- 海枯石烂:海水干涸、石头腐烂。
形容历时久远。
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 楔形文字:这是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字,这种文字是由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所发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三、文章结构。
1. 第一部分(1 - 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 第1段:用问句开篇,提出“时间是没有脚的”,但又能留下脚印,从而引出下文。
- 第2 - 4段:讲述时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踪迹不明显,而在大自然中却能留下深刻的痕迹,引出岩石记录时间这一现象。
2. 第二部分(5 - 29):详细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 第5 - 7段:岩石的破坏过程。
- 第5段:风吹雨打、日晒霜寒等自然因素使岩石遭到破坏。
- 第6段:空气和水中的酸类、氧气和水等对岩石的腐蚀作用。
- 第7段:生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 第8 - 18段:岩石的新生过程。
- 第8 - 13段:介绍了岩石被破坏后的物质在水流等作用下被搬运、沉淀,形成新的岩石。
八年级语文下《大雁归来》笔记
《大雁归来》学习笔记
一、文章概览
《大雁归来》是一篇描绘大雁生活习性的散文。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这一候鸟的生活特点,同时也传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尊重。
二、重点段落解析
1.第1段:描述大雁飞行的特点,如“人字形”的飞行队形。
这一段中,作
者用词准确,如“迁徙”、“狩猎”等,为读者展现了大雁的习性。
2.第5段:直接表达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如“我们的大雁”。
这
一段情感饱满,读来让人深感作者对大雁的深厚情感。
3.第7段:通过与“燕子”的对比,进一步突显了大雁的价值和意义。
这种
对比写法使得大雁的形象更为鲜明。
三、关键词语解释
1.迁徙:指某些鸟类因季节变化而进行的长距离移动。
2.狩猎:指捕捉猎物的行为。
3.雾霭:雾气,形容雾气蒙蒙的景象。
4.凋零:指草木凋谢、衰落。
5.滑翔:指不依靠动力,仅靠空气阻力在空气中移动。
6.顾忌:指有所顾虑而不敢或不愿做某事。
四、主旨概括
文章通过描述大雁的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同时,也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
五、思考题
1.大雁为何选择迁徙?它们迁徙的路线是怎样的?
2.作者为何如此关注和喜爱大雁?
3.从文章中可以获得哪些关于大雁的知识?请列举一二。
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
八年级语文下《海燕》笔记
《海燕》笔记一、生字生词1.施(shī):施行、施展。
2.禀(bǐng):禀赋、禀告。
3.踏(tà):踏实、踏步。
4.蹂(róu):蹂躏、蹂踏。
5.咒(zhòu):咒骂、咒文。
6.倚(yǐ):倚赖、倚重。
7.妄(wàng):妄想、妄言。
8.滔(tāo):滔滔不绝、滔天。
9.怯(qiè):胆怯、怯弱。
10.凌(líng):凌厉、凌云。
二、优美句子1.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3.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4.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5.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6.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7.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8.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9.大海抱住了雷电的闪击的火球,轰隆隆地响着。
我的心也紧跟着跳动,仿佛要为这勇敢的海燕呐喊助威。
在这壮阔的海天之间,感叹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顽强。
10.面对暴风雨的肆虐和黑暗的压迫,海燕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力量。
它敢于直面困境,挑战权威,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与价值。
这种精神鼓舞着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也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11.让我们学习海燕的精神,勇敢地迎接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
用信念与勇气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笔记资料第一课藤野先生鲁迅本文分层依据:第一部分:在东京(1—3)第二部分:在仙台(4—35第三部分:离开仙台后(36—38)第一层(4—5):写往仙台途中所见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第二层(6—23)第三层(24—31):写弃医从文的原因:①匿名信事件;②看电影事件。
第四层(32—35):写与藤野先生告别。
事例思想品质高尚品质添改讲义——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教学认真关心实习——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了解裹脚——求实精神能以公正心来对待弱国学生,而且给以极大的惯性和帮助本文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实在标致极了”: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讥讽和轻视。
何尝不:反诘语气,加强肯定酒醉:表达了对愚昧麻木的人的痛恨竟:饱含了对先生的歉意和自责鲁迅对中国人的态度:哀其不辛,怒其不争日暮里:勾起了鲁迅家国之愁思水户:这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鲁迅作为弱国子民的辛酸,也是他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体现。
所以……当然……:用来强调,作者有意以反语的方式揭示“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
刺耳:“万岁”欢呼,极大地刺伤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虽然……:倒装转折复句,强调了藤野先生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伟大。
总结:本文通过对这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回忆,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怀念,以及作者要同反动派战斗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课我的母亲胡适选自《胡适自传》。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原名胡洪骍,安徽绩溪人,学者。
著有《尝试集》《胡适文存》本文分段:一、(1-4):我的性格特点及其成因。
同时也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和惋惜之情。
○二、(5-12):主要回忆母亲的三件事:一是对“我”的管教;(严师慈母——言传)宽、韧、忍、刚——身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三、(13):母亲对我的极大极深的影响——和气宽容待人,能体谅别人。
(感激)○第二部分:1、对我学习上的督促(淳淳教导、严格督学)2、严厉的管教的方法3、犯错的严厉惩罚(责罚严厉、教我做人)4、用舌头舔“我”的病眼5、除夕打发债主(能忍能让、宽以待人、品性善良)6、与嫂子们的相处,及如何处理她们的矛盾(宽厚、和善、容忍,从来没有一句伤感情的话)7、母亲受到人格侮辱的反应(正直、认真、刚烈、毫不马虎、从不受一点侮辱)前三段内容并非闲笔,既为下文写母亲做了铺垫,又于文末相呼应。
母亲为人:仁慈温和,严父慈母,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很有刚气。
教子:严格。
“与嫂子们的相处”:写了母亲的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仅写了言传,更写了身教。
如果……如果……如果……:用假设表现自己已经具备的美德,表现了他不溢美,不自夸的品质,也符合自传的语言特点。
不能不:双重否定来肯定“打了一点底子”,既表明态度,又不是很绝对。
总结: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青少年时期,母亲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赞美了母亲优秀的品格。
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本文选自法国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包括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
本文结构:一(1-5):托翁的外貌特征:平庸甚至丑陋。
(比喻和夸张联用,使得形象生动,突出特征;印象深刻鲜明,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二(6-9):托翁非同寻常的眼睛:敏察深刻。
(高度赞美)先抑后扬(俄国)托尔斯泰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段落大意:1、须发特征2、脸部轮廓结构3、面容表情4、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5、拜访者对他的外貌表示失望6、犀利的目光7、富有感情8、眼睛的威力9、缺少幸福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深刻,有深刻的洞察力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夸张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观察力。
眼皮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的追寻其猎物来:表现托尔斯泰用眼睛观察社会、人生、时代,并揭示其本质。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他们的主人事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指戳要害,真好刺中了他的心窝:作为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勇于自我解剖,自我批判。
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因为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黑暗、虚伪和苦难,看清了造成痛苦的原因,尽自己的毕生努力去改变,但事与愿违,医生处于痛苦之中。
介绍眼睛:精细深刻进步思想广阔高远腐朽思想比喻:眼睛(本体)喻体:珠宝、探照灯、猎鹰、晶体、匕首、猎人目光(本体)喻体:刚刀、手术刀、X射线、枪弹、金刚刀、黑豹、磁铁总结:本文通过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描写了托尔斯泰的肖像,不仅展示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而且通过对他犀利眼光的描写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
第六课雪鲁迅散文诗选自《野草》文章结构:青春的消息,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江南的雪(1-3):滋润美艳冬花杂草柔美雪罗汉的洁白明艳力美丽且富有生机和活蜜蜂如粉,如沙,决不粘连孤独的雪北国的雪(4-6):壮美随旋风蓬勃奋飞死掉的雨在日光中旋转升腾雨的精魂江南的雪:一方面作者惋惜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另一方面暗示如江南的雪的美好事物经不起环境外了的打击,不能过于眷恋。
北国的雪:用了一连串动词,展现出北国的雪的奋斗和向上,决不妥协的个性,以及铺天盖地、横扫千军的气势。
北国的雪的环境:“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象征了当时极度黑暗和严酷的社会现实。
向上:指人身上向上的精神但是: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提示全文重点,表明作者的情感倾向,相较于优柔的江南的雪,作者更赞颂壮美的北国的雪。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摒弃柔弱的部分,剩下坚强的部分,凝成雨的内核。
总结:文章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在对比中表达了作者对江南雪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故乡的怀念;赞美了北方的雪在孤独中英勇不屈,表现了作者反抗冷酷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
第九课海燕高尔基前苏联(俄国)高尔基作品:《母亲》(长篇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自传三部曲)本文线索:暴风雨的逼近本文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复“暴风雨将要到来”,海燕高傲的飞翔,渴望暴风雨的来临。
海上暴风雨的图景“暴风雨逼近”,海燕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
“暴风雨即临”勇敢的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热情的呼唤暴风雨。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写出了海燕矫健的姿态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写出大海强大的力量,浩大的声势 .它在大笑,他又在号叫……:表现海燕的乐观自信、坚强勇敢、慷慨豪迈 .他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他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反动派是纸老虎,表达了一种必胜的信念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强化海燕兴奋喜悦的心情,预示着革命的到来。
海燕: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的艺术形象,象征着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先驱 .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 .海鸭:呻吟,吓坏了 .企鹅:蠢笨,胆怯 .以上三者象征害怕革命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不革命假革命者。
海燕与以上三者对比,突出了海燕的形象。
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环境描写(渲染烘托)乌云、狂风、雷声、闪电: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 .暴风雨象征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本文艺术特色: 1.象征手法2.丰富多彩的修辞3.圆熟精湛的技巧:对比,烘托4.句式灵活多变5.用词准确生动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祈使句,表达了作者期盼经受革命风暴的洗礼,及召唤革命者奋起反抗,赢得解放的豪情,同时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注释:1《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三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俄国大革命爆发于1905年。
总结:本文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
这是革命者郑地有声的战斗宣言,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也是革命者从胸臆中迸发出来的对人民群众的革命召唤,号召人民行动起来,去迎接一场伟大的“暴风雨”般的革命。
第十一课敬畏自然严春友议论性散文作者在议论上层层推进一、引论: 1,人类要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论历史、论关系、论智慧二、本论(2—10): 2-4人类的智慧不值得骄傲:从航天事业来讲从人类的认识史从矿坑成为陷阱宇宙中存在智慧高于我们的生物5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6-7 进一步阐述两者的关系(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赋予的,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
)8-10 宇宙有生命三、结论: 11,人类应该敬畏自然散文:语言富有文学色彩,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反问等修辞,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力量,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反问答案在问句本身总结:本文就人们十分关心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了,而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
第十五课喂——出来星期一题目是一个年轻人的叫声,以此为题,能吸引读者,更富哲理,揭示本文主旨。
开端:洞现——深不可测发展:议洞(探洞)——各显神通核废料喂——出来尸体破坏自然必遭报复高潮:填洞——污水垃圾结局:洞返(漏洞)——预示灾难“洞”表现人们的幻想和可笑,也警示了世人不积极彻底治理环境污染,人类将遭受灭顶之灾。
结尾戛然而止,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更含蓄,更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所起的警示作用更强烈。
注解:1选自《不速之客——星期一短篇小说选》。
星期一,日本现代小说家。
思想内容面面观从故事情节的角度这篇科幻小说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一个村庄出现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洞,因此成了处理城市垃圾的最好场所,各种各样的垃圾都扔进洞里,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
可奇怪的是,最初对洞口的一声叫喊传来了,扔进洞里的一块小石头也飞来了。
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一切是不言而喻的,原先倾泻进洞里的各种垃圾都将接二连三地倾泻到人们头上。
从作者写作目的的角度作者意在告诉人们:不顾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破坏大自然,必遭大自然报复;破坏大自然的行为与大自然的报复行为二者虽然相隔一段时间,并非同时发生,但报应终究是要到来的。
第十六课云南的歌会沈从文三个场景:一、山野对歌(2、3):生面别开,才情智力大比拼——唱歌的人,以人衬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