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隧道的施工通病及防治
隧道的施工通病及防治隧道的施工是一个复杂而耗时的过程,通常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隧道施工通病,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方法。
1. 地质条件不稳定地质条件的不稳定性是隧道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这可能包括岩体裂隙、地下水渗漏、地质构造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如坍塌、滑坡和涌水等。
防治方法:- 在施工前进行详尽的地质勘探,对地质情况进行准确评估。
- 采用合适的地质工程方法,如注浆、锚杆等,增强岩体的稳定性。
- 针对地下水问题,可以采用降低地下水位、加固衬砌等措施。
2. 施工设备故障施工设备故障可能导致施工进度延误和成本增加。
这包括钻机、掘进机、输送设备等。
防治方法:-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 准备备用设备,避免设备故障时施工中断。
- 培训和提高工人的设备操作技能,能够及时应对设备故障。
3. 安全事故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风险,如坍塌、火灾、氧气不足等。
安全事故可能导致工人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治方法:-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并执行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 配备足够的安全设备,如紧急疏散通道、灭火器等。
- 进行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施工污染隧道施工可能会带来大量的污染物,如噪音、振动、尘土等。
这些污染物可能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不良影响。
防治方法:- 使用噪音和振动减振设备,减少噪音和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实施尘土控制措施,如覆盖、湿化、喷雾等。
-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区域,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总结:隧道施工中的通病和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但通过前期调查和规划,合理的设备维护,严格的施工操作和安全管理,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保证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字数:278)。
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青海省S312线珍秦—称多段公路C标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一、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施工通病1、施工通病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不及时、不精确,里程不持续,不能为施工安全提供可靠旳根据。
原因分析:⑴、部分施工人员对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⑵、没有专人负责,有关测量仪器和设备配置不齐。
⑶、操作人员旳有关业务能力不够。
2、防止及处理措施⑴、对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安全中旳指导作用要有充足认识和足够重视。
⑵、必须由专人负责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施工,有关仪器设备配置齐全。
⑶、对操作人员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知识培训,提高操作人员旳业务水平。
⑷、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按设计规定施工里程要持续,并且保证足够旳搭接长度。
⑸、对初支变形量较大旳断面应及时汇报有关领导及部门,尽快采用有效旳加固措施。
二、洞门施工通病1、洞门施工通病⑴、洞门坍塌。
⑵、洞门表观质量差。
2、洞门坍塌病因分析⑴、地表水渗透或雨水冲刷使隧道洞门边、仰坡失穏,导致洞口坍塌。
⑵、洞门边、仰坡开挖采用大爆破作业方式,对隧道洞口围岩产生扰动,导致隧道洞口坍塌。
⑶、洞口围岩松散软弱,自稳性能差,进洞施工方案不妥。
⑷、洞口边仰坡开挖后防护不及时。
3、防止及处理措施⑴、洞口工程施工前,首先做好洞口范围内地表防排水工作,填平洼地和积水坑,防止地面水渗透。
⑵、及时施做洞口工程系统截水沟、排水沟,尽量与洞口路基排水系统形成整体。
宜在雨季前及边、仰坡开挖前完毕。
⑶、隧道边、仰坡土石方开挖作业尽量采用非爆破或弱爆破措施自上而下分部进行,减少对洞口围岩旳扰动;开挖后对边、仰坡及时进行防护。
⑷、隧道门端墙处土石方开挖施工完毕后及时施作洞门端墙及挡护工程。
⑸、洞门施作尽量避开雨季进行,尽早施作洞门和洞口段衬砌,保证洞门边坡稳定。
⑹、施工期间,保持对边仰坡及洞顶山坡体进行监测和观测,及时掌握洞口旳安全状况,以便迅速采用有效旳安全对策。
4、洞门表观质量病因分析⑴、洞门立模不稳,不平顺,混凝土灌注质量差。
隧道施工通病及处理方案
隧道施工通病及预防处理措施所谓隧道施工通病就是在隧道施工中常见的或多或少存在的质量问题或质量缺陷,隧道施工常见通病为超欠挖、初衬背后空洞、结构渗漏水、二衬砼的内实外美。
下面就以上述通病形成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进行阐述。
一、超欠挖1、形成原因(1)钻孔精度低(2)爆破技术不合理(3)施工组织管理落后(4)测量放线精度低(5)地质条件变化影响2、预防措施土层隧道开挖时应预留人工开挖层,层厚20~30cm;岩层隧道按下述方案处理。
(1)提高钻孔精度,主要提高周边眼的钻孔精度,通过每钻一孔后插入炮钎或竹杆控制外插角、间距、平行、深度均匀一致。
(2)通过试验确定最合理的爆破参数,优化爆破参数,实行光面爆破。
(3)科学现场组织与管理a)钻孔作业采用定岗、定位、定钻、定孔的方式,有利于保证钻孔精度和提高钻孔效率。
b)及时测量和反馈,有利于及时调整爆破参数和及时总结提高。
c)加强对爆破工进行素质教育,提高作业素质及责任心。
d)对超欠挖进行统计分析,以利于经济考核,奖罚兑现。
(4)提高测量放线精度全断面开挖时采用每炮一次圆心法画轮廓线,严禁使用各类五寸台法,画轮廓线时注意掌子面里程同步。
对底板超欠情况要特别注意,每次放线时对底板超欠情况作标识,水沟位置要醒目也标识,以利对底板的控制。
(5)地质条件的影响爆破参数要与地质条件相适应。
2、处理措施超挖补喷砼或模筑砼回填,欠挖补炮处理。
二、格栅或拱架的初衬背后空洞1、形成原因(1)开挖时超挖过大或围岩暴露后失稳而形成的坍塌。
(2)溶洞或其他地质条件自然形成的空洞。
(3)格栅或拱架喷射砼时拱背用石棉瓦或木板等遮挡。
2、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超挖。
土层开挖时应预留人工开挖层,石层开挖时一方面要提高钻孔精度,另一方面要根据钻孔情况判断前方围岩状况,视围岩情况确定钻孔深度以灵活处理爆破进尺,以利于围岩稳定,避免围岩坍塌形成超挖。
(2)格栅或拱架喷射砼时拱背严禁用任何物体遮挡。
满喷砼。
隧道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隧道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在隧道工程中,质量问题是一项需要高度重视的任务。
质量通病的存在可能导致工程延误、成本增加以及安全隐患。
因此,采取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隧道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并提供一些建议的预防措施。
1.地质条件不明确地质条件是隧道工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明确的地质条件可能导致工程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过程中的困难。
为了预防这个问题,我们建议:- 在设计前进行地质勘察,确保对地质形态和地下水分布的了解;- 建立合理的防水措施,以阻止地下水进入隧道;- 根据地质条件调整施工计划,降低风险。
2.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隧道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如果材料质量不达标,可能导致隧道结构的损坏或不稳定。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建议:- 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提供的材料符合国家标准;- 进行材料质量抽检,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建立严格的验收程序,拒绝质量不达标的材料使用。
3.施工工艺不合理不合理的施工工艺可能导致隧道结构的质量问题,例如渗水、裂缝等。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我们建议:- 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方案,并严格遵守;- 保证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避免操作失误;- 进行全程质量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4.监理不到位监理在隧道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到位的监理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为了改善监理工作,我们建议:- 确保监理人员具备相关的资质和经验;- 加强与施工方的沟通,及时了解施工进展和问题;- 建立监理制度和规范,明确监理职责和权力。
5.不合理的维护保养隧道工程建成后需要进行维护保养,不合理的维护保养可能导致隧道结构的老化和损坏。
为了有效维护隧道质量,我们建议:- 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包括定期巡视和保养;- 及时修复隧道结构的损坏和缺陷;- 定期评估隧道结构的性能,进行必要的更新和改进。
总之,隧道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公路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公路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公路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一、前期工作通病防治1.前期勘察不详尽:加强前期勘察工作,特别是对地质条件的详细调查,细致勘验,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和完整性。
2.勘察报告不规范:规范编写勘察报告,明确勘察内容和数据,准确反映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
二、设计阶段通病防治1.设计参数交叉冲突: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协调内外各项参数设计,避免冲突和不一致。
2.设计文件标准不明确:确保设计文件的准确、合理、规范,明确设计要求。
3.设计变更频繁:加强前期的设计审核,尽量减少设计变更次数。
三、施工阶段通病防治1.施工方案落后:施工方案的编制要结合具体地质条件和实际施工情况,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避免方案陈旧、落后。
2.施工人员素质低:加强施工队伍的培训,提高工人对隧道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的理解和掌握。
3.施工管理不到位:严格监督施工,加强合同管理和进度控制,确保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四、材料质量通病防治1.材料检验不合格:加强对材料的质量监督和检验,特别是对特殊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
2.材料保存不善:材料的存放要干燥、通风,并保证不受阳光直射和雨水侵蚀。
3.材料使用错误:对各类材料的使用要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确保施工材料的正确安装和使用。
五、施工工艺通病防治1.施工措施不当: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施工措施,特别是对爆破、支护等关键施工措施的合理安排和操作。
2.施工工艺随意改变: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改工艺方案和施工措施,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和合理性。
六、质量监督通病防治1.监理不力: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培训,确保监理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2.质量检测不完善:加强质量检测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质量监管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七、运维阶段通病防治1.维护不及时:加强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完好性。
2.运维人员技术水平低:加强对运维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设备维护和运行要求的理解和掌握。
八、环境污染通病防治1.废弃物处理不当:加强对废弃物的处理和清理,确保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预 防 措 施
锚杆安装不牢固、抗拔力不够。
1、锚固长度不够;
2、砂浆注不饱满;
3、砂浆包裹锚杆厚度不够或根本没有;
4、孔眼内杂物没有处理干净;
5、孔眼深度同锚杆长度不配套。
1、钻孔直径应现锚杆直径相配套;
2、严格按设计孔深钻孔;
3、压浆前用压力风及压力水冲净孔眼;
4、锚杆除锈、矫直,安装时确保锚杆与孔眼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注浆从孔底开始,均匀连续进行,中途不得中断;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隧道开挖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现 象
原 因 分 析
预 防 措 施
隧道在掘进开挖过程中,发生上、下、左、右轮廓超标。
1、测量不准,放线偏差较大;
2、布孔位置偏差较大;
3、炮孔钻眼过程中孔眼不直发生斜孔超限;
4、爆破参数选择有误,装药量过多或不合理。
1、保证测量工作的换手复核制;
3、受喷面滴水、淋水、集中出水点未处理;
4、间隔喷砼前一层喷面未用风、水清洗浮碴。
5、风压与喷射距离不协调。
1、清除松动岩石,清除受喷面浮碴杂物;2、对喷水、淋水、集中出水点的受喷面采用凿槽、埋管进行引导疏干处理;
3、喷射砼前进行试喷,确定风压与喷射距离之间的协调关系。
隧道锚杆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现 象
2、精确计算爆破参数,正式进洞前进行工艺试验,地质条件变化时及时调整有关参数;
3、钻孔过程中控制孔眼位置及其方向。
隧道喷射砼脱层隆起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现 象
原 因 分 析
预 防 措 施
砼喷射层与岩面不粘结,砼喷层之间粘结不好。
1、受喷面松动岩石未清除;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隧洞衬砌渗漏水
隧道衬砌渗、漏水,主要是隧道的防排水工程不完善及施工质量不良造成的。
设计上完善隧道的防排水措施,施工期间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作好防排水工程的施工,是保证隧道不渗不漏的关键。
①隧道衬砌防水设计可采取浇筑抗渗砼和铺设防水层的办法;漏水防止设计;恰当地设计施工缝、伸缩缝、变形缝的位置,采取专门的防水、防渗措施。
②隧道的排水工程设计分为衬砌的防水层背后的排水工程、路基排水工程及路缘排水工程;在防水层背后,设置良好的环向排水盲沟或排水管,将隧道的涌水通过环向排水设备,排入路基纵向排水沟,将水排出洞外。
③排水施工,严格作好的防排水工程质量控制是保证隧道不漏不渗的关键,在具体施工中,应作好衬砌背后的环,纵横向排水系统,防水层和施工缝的施工质量控制。
(2)隧道超挖、欠挖和局部坍塌
隧洞施工过程中常出现超挖、欠挖及局部坍塌(大坍方属
工程事故,应按事故处理规定进行处理)等通病,对此要从针
对隧道具体地质条件采用合适的开挖方案、爆破技术,量测信息反馈,超前加固,加强排水,及时初支,保证支护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超前控制。
①爆破施工方案要合理,炮眼的布置、使用的药量要合理,宜采用弱爆,浅眼密眼,严格控制用药量,采用微差爆破等技术。
②加强对围岩地下水的处理。
③加强隧道施工动态监控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调整开挖及支护参数。
施工必测项目包括:地表沉降、开挖面围岩描述,拱顶下沉及围岩收敛,测点动态布置等。
④根据围岩岩性和地质构造,采取必要的超前加固措施。
⑤初期支护应及时,应保证初支的厚度和质量,初离与开挖面的距离及施工时间间隔应合适。
市政隧道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市政隧道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隧道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市政隧道施工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质量通病,对隧道的安全和使用寿命造成威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缺乏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缺乏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是市政隧道施工质量通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没有充分研究隧道的地质情况和工程要求,导致施工方案不合理,施工技术不科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勘察和设计阶段的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二、材料使用不合理市政隧道施工中,材料使用不合理也是常见的质量通病。
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质量较差的材料,导致隧道的强度和稳定性下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施工单位应当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材料,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验收。
三、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是市政隧道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
一些施工单位虽然有施工经验,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和培训,导致施工质量无法保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应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施工过程管理不规范施工过程管理不规范也是市政隧道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
一些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不严格,存在施工进度和质量把关不力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
结论市政隧道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包括缺乏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材料使用不合理、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和施工过程管理不规范。
为了提高市政隧道的质量,施工单位应当加强研究和设计阶段的工作,选择优质材料,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建立科学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
隧道主洞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隧道主洞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隧道总体施工质量通病控制要点1.质量通病(1)分部施工各部位距离不符合设计要求。
突出点在掌子面与二衬、二衬与仰拱的距离过大;(2)小径距隧道的先行洞与后行洞各部位的距离过小或并行;(3)为加快施工,贯通前单项掘进长度缩小;(4)风、水、电布置达不到标化要求;(5)标化要求的机械设备不到位,如拱部锚杆机、湿喷机、断面检测仪等;(6)洞内排水措施不当或者没有,洞内污水随意排放;(7)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频率不够,数据提供不及时、数据失真,不能用以指导施工;(8)控制点复测间隔过长,保护不当,严重时发生中线、标高错误;(9)明暗交界处、围岩变化处桩号私自变更,暗洞明做,改变支护类型;(10)明洞回填不对称、分层厚度超规范要求,压实度严重不够,或者根本没用轻型机械压实。
2.控制要点(1)熟悉图纸和规范,对上述1.质量通病中(1)、(2)事项严格按图施工;(2)贯通前多测量、多联系,加强控制;(3)严格按标准化要求组织施工,加强机械设备进场检验,落实工艺标准化;(4)督促落实量测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5)复核控制点和转点的精度,加强断面检测及明暗交界处、围岩变化处桩号的复核测量;(6)明洞回填控制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m,两侧回填标高不得大于0.5m,回填至拱顶齐平后应分层满铺填筑。
二、超前支护施工质量通病控制要点(一)超前管棚1.质量通病(1)钻孔时未先打有孔钢花管,注浆后再打无孔钢管,以无孔管作检查管,检查注浆质量;(2)管棚连接方法不当;(3)首根管棚的尖靴状开口过大,检查时检查管能从开口处穿过,检查的长度数据不真实;(4)接头没错开;(5)长度安装不够,管径、壁厚变小;(6)注浆压力不足,稳压时间不够,浆液扩散范围没有形成有效重叠。
2.控制要点(1)控制钻孔顺序;(2)按设计方法连接;(3)检查首根管管棚前端是否加工成尖锥状和管壁上钻¢12mm压浆孔是否满足设计要求;(4)多抽查管棚壁厚、管径,安装过程全程旁站,辅以工具管检查;(5)查压力表最高压力,计稳压时间。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
防治措施
洞口端墙、翼墙及洞口挡土墙开裂
1)洞口位置、高程及结构形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虚渣、杂物、积水、软泥必须清除干净;
3)按设计要求设置伸缩缝、沉降缝;
4)墙背后回填应密实;
5)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泄水孔。
洞口边、仰坡不稳
1)边、仰坡应自上而下开挖,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地质条件良好时,宜一次将土石方工程做完,当地质条件不良时,应采取稳定边坡和仰坡的措施;
3)隧道不应欠挖,当有欠挖超过规范允许值时应采用小型机械凿除或补充小炮爆破。
超挖回填不密实
1)超挖在允许范围之内的部分可采用喷射混凝土回填或在衬砌时采用与衬砌同材料一次施工;
2)超挖大于规定时,要用片石砼、浆砌片石或喷射砼回填,禁止泥、石、废木等杂物充填。
初期支பைடு நூலகம்不及时,格栅钢架间距大
1)隧道施工必须按设计要求的支护形式配合开挖及时支护,保证施工安全;
2)洞口边、仰坡开挖不得采用大爆破;
3)边、仰坡以上的山坡危石应全部清除,不留后患;
4)边坡、仰坡、坡面和坡脚防护应符合设计要求。
隧道超挖、欠挖
1)隧道开挖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办法、掘进循环进尺、钻眼机具和爆破材料等进行钻爆设计,并根据爆破效果调整爆破参数;
2)应采取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
2)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
3)控制拆模时间,拆模不宜过早;
4)拆模后应加强养护。
3)防水层施工前应加强对初支的注浆堵漏,防水层不应带水作业;
4)防水层应按规范精心施工,当存在漏焊、假焊或烤焦、焊穿现象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5)防水层应与初支混凝土表面密贴,不得有明显的拉扯、空鼓、折皱和水囊;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在交通、水利、城市建设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通病问题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对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1. 锚杆质量问题隧道工程中的锚杆是支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
锚杆质量问题主要包括锚杆直径、长度、布置间距不符合设计要求,以及锚杆固结强度不足等。
2. 衬砌质量问题衬砌是隧道工程的主体结构,其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
衬砌质量问题主要包括混凝土强度不足、衬砌厚度不足、衬砌裂缝、混凝土蜂窝麻面等。
3. 防排水质量问题隧道工程的防排水系统是保证隧道工程正常使用的重要环节。
防排水质量问题主要包括排水设施设置不合理、排水管道堵塞、防排水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等。
4. 施工工艺问题施工工艺问题主要包括施工方案不合理、施工操作不规范、施工设备选型不当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不稳定,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5. 施工管理问题施工管理问题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人员素质不高、施工质量检测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影响工程的整体品质。
二、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防治措施1. 加强锚杆质量控制严格把控锚杆原材料质量,加强对锚杆制作、安装过程的监督,确保锚杆直径、长度、布置间距等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提高锚杆固结强度,确保锚杆的支护作用。
2. 提高衬砌质量加强衬砌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强度、耐久性满足设计要求。
在衬砌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衬砌厚度和施工质量,避免出现裂缝、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3. 优化防排水施工合理设计防排水系统,确保排水设施设置合理、排水管道畅通。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防排水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提高防排水效果。
4. 提升施工工艺水平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规范施工操作,选用合适的施工设备。
常见隧道质量通病控制与防治
隧道质量通病的控制与防治1、洞口工程1.1常见质量通病边仰坡防护开裂、脱落,洞口塌方、滑坡、崩塌、偏压。
1。
2原因分析(1)排水系统不完善,截水沟未及时施做或质量不满足要求,出现开裂现象,造成地表水下渗,引起边坡失稳.(2)边仰坡未按设计刷坡,坡度较陡。
(3)边仰坡防护未按设计要求施工。
1.3 控制及防治措施(1)边仰坡刷坡前,必须做好洞顶截水沟,完善排水系统,杜绝地表水下渗引起边坡失稳.(2)进洞前按洞口设计里程,高度刷坡,使边坡稳定。
(3)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边仰坡防护。
(4)易滑坡段,可采取地表锚杆、深基桩、档墙、土袋或石笼注浆、超前锚杆等加固措施。
(5)易崩塌,可采取喷射砼、地表锚杆、锚索、防落石棚、水泥、水玻璃等注浆加固措施.(6)偏压,可采取平衡压重填土、护坡挡墙或对偏压上方地层挖切分部开挖、弱爆破、打超前锚杆、管棚等措施,以减少偏压力。
2、开挖2.1常见质量通病超欠挖。
2.2 原因分析(1)测量放样不精确;(2)岩石隧道爆破施工未到位或围岩坍落、掉块;(3)挖掘机开挖时直接开挖到设计开挖轮廓边缘;(4)地质情况较差、土体垂直节理发育、稳定性差、局部出现坍塌;(5)掌子面开挖后架设拱架前不进行初喷,导致粉质黄土失水松散掉块;⑥超前支护施做不到位。
2.3控制与防治措施(1)测量放样时要精确标出开挖轮廓线,在开挖过程中控制好开挖断面,做到测量精确;(2)岩石隧道爆破开挖时要严格按照爆破施工技术交底进行提前准备,精确控制好炮眼间距,并严格按照技术参数装入药量,不能忽多忽少;(3)在开挖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预留变形量,应将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围岩变化情况(掉块或坍落)进行考虑;(4)严格按设计施做超前支护,控制好外插角、间距、数量、长度、搭接长度,防止因超前支护施做不到位造成超挖;(5)预留开挖轮廓边缘线,在开挖过程中采用人机配合,避免机械开挖造成超、欠挖现象;(6)地质情况较差、局部出现坍塌时根据实际情况尽快施作初期支护进行封闭处理;(7)开挖到设计轮廓线位置后立即进行初喷封闭开挖面,再架设型钢拱架;3、初期支护3.1 常见质量通病未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做临时支护;锚喷支护强度及稳定不满足要求;钢拱架、钢筋网强度与稳定不满足设计要求;分层喷射出现混凝土掉层脱落;喷射混凝土背后有空洞。
隧道工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精品
隧道工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隧道开挖、初支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岩面凹凸起伏明显,超欠挖严重原因分析①“宁超勿欠”的传统观念,使开挖轮廓线的无谓扩大。
②周边眼间距控制不当,钻孔精度低;②装药量控制不当,没有采用控制爆破技术;③没有做光爆试验或试验后没有及时总结。
④施工组织管理不到位;⑤开挖轮廓线测设精度控制不好;⑥地质条件随掘进而不断变化。
防治措施①改变“宁超勿欠”的传统观念,树立“少欠少超”的观点。
避免开挖轮廓线的无谓扩大。
②提高钻孔技术水平,主要控制周边炮孔的外插角θ、开口位置误差和钻孔深度。
③进一步解决爆破技术参数的合理匹配,尽量采用控制爆破技术,从减少超挖,改善开挖成形看,预留光面层、导洞先行的爆破方式较全断面一次爆破、台阶法爆破要好;每座隧道对不同围岩段都要做光爆试验,取得最佳爆破参数;④加强现场施工组织管理,把众多的因素置于可控的状态,达到爆破的基本要求;⑤采取激光指向仪控制隧道掘进方向,提高中线和标高的精度,提高轮廓线放线精度,提高作业人员的操作水平,增强责任心。
⑥在施工中,紧跟开挖面对围岩进行观测描述,并对围岩节理裂隙状态进行预测,据此调整爆破参数和施工方法或采取局部内移炮眼、局部空孔不装药、加密炮眼、局部调整起爆顺序等措施。
2、隧道进洞塌方,掘进受阻原因分析①仰坡及边坡刷方太多且坡度太陡,防护不及时;②洞口段地质条件差,未采取适宜的掘进方式;③洞口段地下水或坡面水太大,未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④洞口段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未及时变更掘进及支护方式。
防治措施①应尽可能的早进洞,晚出洞,减少洞口段的刷坡数量和高度;②对地质条件差的洞口段,应采取“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勤测量”的十八字方针,真正做到开挖一榀,支护一榀,稳扎稳打;③对地下水和坡面水丰富的洞口段,应采取临时排水措施,防止坍塌;④当洞口地质与设计图纸不符时,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变更与之相适应的掘进和支护方式。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隧道工程通病防治(一)边、仰坡防护不及时、不到位1.表现形式:边、仰坡在施工或营运过程中发生坍塌。
2.原因分析:(1)防护工程施做不及时、不到位或措施不当。
(2)边、仰坡排水设施缺失或措施不当。
3.防治措施:(1)边、仰坡防护工程应紧随开挖实施,防护措施及范围应符合现场实际。
(2)洞口开挖时,应根据需要设置排水设施。
(二)明洞衬砌开裂1.表现形式:拱部、边墙、基础开裂。
2.原因分析:(1)明洞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要求或地基承载力不均时,沉降缝设置不合理。
(2)明洞地基超挖后,未按要求进行处理。
(3)明洞基础混凝土浇筑前,基底虚渣、积水、杂物等未清理干净。
(4)衬砌未达到设计强度即进行回填或回填不规范。
(5)拆模时间过早。
3.防治措施:(1)明洞基础浇筑前,应对基坑进行核查验收。
(2)基底出现超挖时,应采用浆砌片石或片石混凝土或同级混凝土回填,或按设计要求处理。
(3)浇筑基础混凝土时,应先清除基坑虚渣、积水、杂物等。
(4)根据现场不均匀的地质条件,调整沉降缝位置或增设沉降缝。
(5)明洞回填应在衬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且明洞两侧应分层对称回填。
(三)超挖、欠挖严重1.表现形式:开挖后轮廓线与设计轮廓线相差较大,开挖轮廓表面严重凹凸不平、超挖、欠挖严重。
2.原因分析:(1)控制爆破审计参数不合理,或未随围岩条件变化调整控爆参数。
(2)开挖放样不精确。
(3)爆破钻孔偏位。
(4)局部欠挖未进行处理。
3.防治措施:(1)加强爆破工程师与钻孔人员的信息沟通,针对不同围岩条件动态调整爆破参数。
(2)及时校核导线,并应在每循环开挖前准确放样。
(3)严格按设计间距与数量打设钻爆孔,特别要注意控制周边眼钻孔位置与角度。
(四)台阶法施工步距不合理1.表现形式:上台阶距离过长或下台阶距离过长,二次衬砌后,导致初期支护变形、开裂、甚至坍塌。
2原因分析:(1)人、机、料组织不匹配,工序安排不合理,施工组织不当,片面追求开挖速度。
公路桥梁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及质量预防措施
公路桥梁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目录第一章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一、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 (1)(1)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2)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1)二、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 (2)(1)边坡滑坡病害及防治措施 (2)(2)边坡塌落病害的原因分析 (3)三、路基开裂病害的防治 (3)(1)路基纵向开裂甚至形成错台的病害 (3)(2)路基横向裂缝 (4)(3)路基网裂 (5)第二章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5)一、钻孔灌注桩断桩的防治 (5)二、钢筋混凝土梁桥预拱度偏差的防治 (6)三、T梁两侧翼板混凝土厚度不均的防治 (7)四、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裂缝的防治 (7)五、桥面铺装病害的防治 (8)六、桥梁伸缩缝病害的防治 (9)七、桥头跳车的防治 (9)第三章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0)一、光爆效果不佳,超欠挖严重 (10)(1)原因分析 (10)(2)治理方法 (10)二、钢拱架安装 (11)(1)原因分析 (11)(2)治理方法 (11)三、注浆锚杆 (12)(1)原因分析 (12)(2)治理方法 (12)四、喷射混凝土质量差 (12)(1)原因分析 (12)(2)治理方法 (12)五、仰拱出现变形 (13)(1)原因分析 (13)(2)预防措施 (13)六、二次衬砌表观效果差 (13)(1)蜂窝 (14)(2)麻面 (14)(3)空洞 (15)(4)露筋 (15)(5)缺棱掉角现象 (16)(6)错台 (17)(7)空洞 (17)(8)二衬裂缝 (18)(9)隧道拱背回填不实 (18)(10)隧道墙施工缝接触面处混凝土不密实 (19)(11)隧道渗漏水 (19)(12)预埋件、预留洞室 (20)(13)隧道水沟、电缆槽不平直 (20)第一章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1)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原因分析:1.压实遍数不合理;2.压路机质量偏小;3.填土松铺厚度过大;4.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5.含水量未达到最佳含水量;6.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量2个百分点,造成弹簧现象;7.没有对上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8.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弹簧现象;9.填土颗粒过大(>lO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
一、洞身开挖过程中围岩的超挖、欠挖1.形成的原因(1)钻孔时周边眼大小、分布不准确。
(2)爆破时装药量不精确。
(3)测量放线的误差。
(4)地质条件差。
(5)施工管理不善。
2.防治措施:(1)周边眼应沿设计开挖轮廓线布置。
(2)提高钻眼精度。
(3)控制装药量。
(4)提高测量放线的精度。
(5)提高作业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喷射混凝土回弹量过大、强度不足1.形成的原因(1)选用的配合比不准确。
(2)砂石材料不合格、级配不好。
(3)选择的喷射方式不当。
(4)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2.防治措施:(1)提高混凝土配合比的精确性(2)根据作业条件的要求、现场维修能力以及粉尘和回弹量的限制程度,正确选择喷射方式。
(3)及时清除岩壁面的粉尘和杂物、必要时应冲洗干净。
(4)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5)工作人员操作时,喷头喷射方向应与受喷面垂直,偏角小于10度;喷头与受喷面距离控制在0.6-L2米之间,喷头应均匀缓慢移动。
三、洞身坍塌1、形成原因(1)地质原因;如隧道穿断层及破碎带、通过各种堆积体、通过薄层岩体形成的小褶曲及错动的发育地段、通过岩层软硬相间段等情况。
(2)施工方法和预防措施不当;如施工方法选择不当、锚喷不及时、钢支撑安装不牢固、爆破作业不当用药量过多、处理危石措施不当等情况。
2、防治措施(1)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均应采取积极的防排水措施。
(2)严格按照“短开挖、弱爆破、早封闭、紧支护、勤观察、勤量测的原则进行施工。
(3)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四、隧道衬砌后出现渗水、漏水、涌水等1、形成原因(1)施工的排水系统不畅通、排水管堵塞;(2)铺设的防水板破损;2、防治措施(1)严格按照防、截、排、堵相结合的综合处理原则进行施工。
(2)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保证排水系统不堵塞、不淤积,防水板不破损;加强排水系统的经常检查。
(3)杜绝不合格排水材料进入工地。
五、二次衬砌混凝土开裂1、形成原因(1)水灰比较大。
(2)拆模时内外温差较大。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第一节开挖一、隧道洞身的超、欠挖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损伤程度,是隧道施工质量好坏的主要表现之一。
1. 现象(1)实际开挖断面的轮廓大于或小于设计开挖轮廓线的部分,就是超控或欠挖。
隧道不应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不大于0.1m2)侵入衬砌;对整体式衬砌侵入值应小于衬砌厚度的1/3,并小于10cm;对喷锚衬砌不应大于5cm;拱角和墙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
(2)在实际施工中,超标准的现象是大量存在的,仅程度不同。
超挖不仅提高隧道的造价,还加大了对围岩的拢动深度和范围,影响围岩稳定;超、欠挖使隧道内壁不平整,给后续的网喷、防水、模筑混凝土的衬砌工作增加施工难度,影响工程质量。
因此对隧道的超、欠挖应引起足够重视。
2.原因分析(1)施工技术管理检查、复核制度执行不严,特别是测量放线误差。
目前,多数隧道控制开挖断面的测量方法采用支距法和极坐标法,由人工在岩面上画线,这就存在误差,更有甚者,在放样时人为放大轮廓尺寸。
(2)钻孔精度。
钻孔时的开孔位置,应根据地质条件和机具设备由钻爆设计确定,但实际操作时只能凭司钻者的经验和操作技术,易出现超、欠挖。
(3)爆破技术。
一是凿岩机体构造的影响。
用凿岩机钻眼时,由于构造的原因,凿岩机机体与周边岩壁之间必须有一定的作业空间,为了避免欠挖,则钻杆必须有一个外插角,实际开挖成的轮廓线呈锯齿形,锯齿凹入岩壁部分即构成超挖。
二是爆破方法与参数。
实践证明爆破方法不同超挖量亦不同,普通爆破比光面、预裂爆破法超挖量大很多,如果参数不合理、缺乏小直径药卷或超爆雷管段数过少等都会使超挖量加大。
(4)地质条件变化及其他。
遇有围岩与炮孔方向夹角较小的竖向或水平成层的层理或节理时,因夹制作用不同,会引起钻杆外插角变化,水平成层围岩形成门框形断面,而在框角处超挖最多,竖向倾斜岩层则易在两拱脚形成超、欠挖,节理发育的围岩,更容易形成局部超挖。
根据开挖循环调查统计:钻孔精度对超、欠挖影响最大,占44.2%,爆破技术占20.3%,施工管理占17.6%,测量放线占7.6%,地质变化占6.1%。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手册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隧道水害的防治一、水害的成因(一)隧道穿过含水的地层].砂类土和漂卵石类土含水地层。
2.节理、裂隙发育,含裂隙水的岩层。
3.石灰岩、白云岩等可溶性地层,当有充水的溶槽、溶洞或暗河等与隧道相连通时。
4.浅埋隧道地段,地表水可沿覆盖层的裂隙、孔洞渗透到隧道内。
(二)隧道衬砌防水及排水设施不完善1.原建隧道衬砌防水、排水设施不全。
2,混凝土衬砌施工质量差,蜂窝、孔隙、裂缝多,自身防水能力差。
3.防水层(内贴式、外贴式或中间夹层)施工质量不良或材质耐久性差,经使用数年后失效。
4. 混凝土的工作缝、伸缩缝、沉降缝等未做好防水处理。
5.衬砌变形后,产生的裂缝渗透水。
6.既有排水设施,如衬砌背后的暗沟、盲沟,无衬砌的辅助坑道、排水孔、暗槽等,年久失修阻塞。
二、水害的防治1.因势利导,给地下水以排走的出路,将水迅速地排到洞外。
2.将流向隧道的水源截断,或尽可能使其水量减少。
3.堵塞衬砌背后的渗流水,集中引导排出。
4.水害整治的关键:分析病害成因,对症整治;合理选择防水材料;严格施工工艺。
二隧道衬砌腐蚀病害的防治隧道衬砌腐蚀病害的成因如下:一、隧道衬砌物理性腐蚀1.冻融交替冻胀性裂损:产生的条件是隧道在寒冷和严寒地区衬砌混凝土充水部位。
2.干湿交替盐类结晶性胀裂损坏:产生的条件是隧道周围有含石膏、芒硝和岩盐的环境水。
二、隧道衬砌化学性腐蚀1.硫酸盐侵蚀。
2.镁盐侵蚀3.溶出性侵蚀(软水侵蚀)4.碳酸盐侵蚀5.一般酸性侵蚀以上几种腐蚀有时是同时发生的。
三、隧道衬砌腐蚀病害的防治1.坚持以排为主,排堵截并用,综合治水。
2.用各种耐腐蚀材料敷设在混凝土衬砌的表面,作为防蚀层。
3.在各种腐蚀病害较为严重的地段,除采取排水降低水压外,同时采用抗侵蚀材料作衬砌,使防水、防蚀设施与结构合为一体。
4.在隧道的伸缩缝、变形缝和施工缝都设置止水带,从而达到防蚀的目的。
三隧道衬砌裂缝病害的防治一、隧道衬砌裂损原因(一)设计方面的原因隧道设计时,因围岩级别划分不准、衬砌类型选择不当,造成衬砌结构与围岩实际荷载不相适应引发裂损病害。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云南建投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六兰公路古盐都隧道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六年六月一、指导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积极响应公司2016年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整治质量通病活动的号召,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正确处理好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关系转变质量理念,加强质量管理,创新质量控制措施。
坚持精益求精的质量追求,树立质量均衡提高的质量观。
推动质量通病智力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促进合同段工程质量全面提高。
二、工作目标通过公路工程质量通病的防范和治理,进一步提高六兰公路古盐都合同段各从业单位的质量意识,进一步营造强化质量管理的氛围,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逐步消除常见的质量问题,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提高工程耐久性,促进六兰公路工程整体质量上一个新台阶,切实落实好“治理质量通病”活动。
三、组织机构为切实推动治理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六兰公路古盐都合同段成立了公路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赵献才副组长:黄志奇黄雪峰成员:江敏周红彬、胡加川、彪文平、张胜彪、和贵镕、曹雷、牛晓东、赵成铭、四、质量通病防治基本要求1、质量通病的治理要以管理和技术措施为主,反对不计成本,以治理为名进行不必要的变更的治理行为。
治理质量通病要充分体现管理和技术的作用,从“管理”和“技术”上要效果,在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完善各项制度,落实质量责任,推广标准化、精细化施工管理;在技术上,要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研发、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完善工艺流程和标准,限制和淘汰落后的工艺,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
2、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治理工作注重从小、从细抓起。
治理质量通病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要注重抓好工程质量的细小部位,施工管理的细小措施,施工工艺的细小环节。
3、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加强协作,各负其责。
参与工程建设的业主、施工、设计、监理各单位都是质量通病治理的主题,必须责任工单,在治理过程中,要通过治理责任这个纽带,建立治理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云南建投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六兰公路古盐都隧道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六年六月一、指导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积极响应公司2016年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整治质量通病活动的号召,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正确处理好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关系转变质量理念,加强质量管理,创新质量控制措施。
坚持精益求精的质量追求,树立质量均衡提高的质量观。
推动质量通病智力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促进合同段工程质量全面提高。
二、工作目标通过公路工程质量通病的防范和治理,进一步提高六兰公路古盐都合同段各从业单位的质量意识,进一步营造强化质量管理的氛围,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逐步消除常见的质量问题,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提高工程耐久性,促进六兰公路工程整体质量上一个新台阶,切实落实好“治理质量通病”活动。
三、组织机构为切实推动治理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六兰公路古盐都合同段成立了公路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赵献才副组长:黄志奇黄雪峰成员:江敏周红彬、胡加川、彪文平、张胜彪、和贵镕、曹雷、牛晓东、赵成铭、四、质量通病防治基本要求1、质量通病的治理要以管理和技术措施为主,反对不计成本,以治理为名进行不必要的变更的治理行为。
治理质量通病要充分体现管理和技术的作用,从“管理”和“技术”上要效果,在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完善各项制度,落实质量责任,推广标准化、精细化施工管理;在技术上,要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研发、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完善工艺流程和标准,限制和淘汰落后的工艺,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
2、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治理工作注重从小、从细抓起。
治理质量通病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要注重抓好工程质量的细小部位,施工管理的细小措施,施工工艺的细小环节。
3、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加强协作,各负其责。
参与工程建设的业主、施工、设计、监理各单位都是质量通病治理的主题,必须责任工单,在治理过程中,要通过治理责任这个纽带,建立治理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
4、质量通病的治理要预先制定专项治理措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做到事半功倍。
质量通病是长期形成的痼疾,治理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突出重点、重点突破,带动全面。
5、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要防止质量通病的治理要求、治理措施和一线人员不见面的情况,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治理的措施和施工工艺关键环节,把治理的直接责任落实到一线,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
6、项目部各技术人员要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全体监理人员按照职责规定,依据质量通病防治的具体措施,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对涉及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必须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加强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
五、质量通病具体防治措施(一)洞内渗漏水目前,隧道的渗漏水主要表现在墙、拱的渗水、滴水、漏水及路面的冒水。
其原因是隧道在施工期间和建成后,一直受着地下水的影响。
当地下水压较大,防水工程质量欠佳时,地下水便会通过一定的通道渗入或流入隧道内部,造成渗漏水,对行车安全以及衬砌结构的稳定构成威胁。
隧道的渗漏水不仅会降低混凝土衬砌的耐久性,而且会降低隧道内各种设施的功能,恶化隧道内的环境,严重时对形成安全以致对结构的稳定造成威胁。
形成原因:(1)拱顶衬砌不密实当围岩压力过大时,导致拱腰部位衬砌出现纵向拉裂,拱顶衬砌压碎掉块,导致渗漏。
(2)支护技术不过关工程上常采用的先拱后墙法施工,循环进尺短、衬砌紧跟、以衬代支,致使衬砌接缝过多,且接缝处理不能达到防水标准,导致接缝渗水。
(3)振捣不到位在混凝土衬砌的施工中,有时存在振捣不到位的现象,形成透水的开放性毛细管路,尤其是混凝土拌合物在密实泌水过程中,析出水分部分被挤向上面,部分聚集在集料颗粒的下面,导致衬砌混凝土存在泌水管路。
(4)混凝土中有空隙由于施工顺序不当或沉降处理不当或衬砌混凝土中存在杂物等原因,导致衬砌混凝土中存在空隙。
(5)腐蚀性天然水对衬砌混凝土有腐蚀性,可能造成漏水孔隙,甚至导致衬砌混凝土剥落开裂。
渗漏水整治的指导思想是以排为主、以防助排,引水泄压、断绝水源,设多道防水线。
渗漏水的预防措施:(1)设计预防措施在隧道设计时应首先做好水文地质勘测,根据岩体类别、透水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类型、流量、补给条件及洞顶地面形状等制定防水措施,以保证衬砌的使用寿命。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隧道防排水设计的宗旨。
不同的工程,防排水设计原则也不同。
对于山岭隧道,采取“以排为主,截、堵、排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对于水下隧道及地下工程,采取“以堵为主,以排为辅,堵排相结合”原则。
设计时,应根据隧道的地形、地貌、工程及水文地质等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2)结构外层防水措施结构外层的防水,从国内隧道复合式衬砌对防水层材料的选择来看,应用防水板较多。
主要是因为防水板为工厂定型生产的产品,具有厚薄均匀、质量有保证、施工方便、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
防水施工期间,隧道防水层施工应在主体结构初期支护完成后进行。
由于喷射混凝土基面凹凸不平,因此铺设防水层前必须对其进行处理,达到规定要求;由拱部开始向两边墙下垂铺设泡沫塑料衬垫;铺设LDPE和EVA膜裁剪卷材时,要考虑搭接在底板上的搭接宽度≮30cm;LDPE和EVA膜焊缝质量检查一般用肉眼检查,当两层经焊接在一起的膜呈透明状、无气泡,即融为一体,表明焊接牢固严密。
必要时,可作充气法检查。
防水的抗刺戳能力较弱,因此必须注意严加保护。
(3)结构自防水措施在设计中应合理确定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不能片面强调混凝土抗压等级,一味加大单位体积混凝土水泥用量,将会使混凝土水化热和收缩量增加,导致混凝土裂缝,破坏混凝土结构自防水能力。
对变形缝及施工缝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们往往是隧道与地下工程防水的薄弱部位,通常变形缝型式有:嵌缝式、粘贴式、埋入式。
橡胶止水带在施工中稍有不慎易走形,导致止水效果降低,应确保施工接缝严密、不渗不漏,变形缝应密封止水、适应变形、施工方便。
本着“以防为主、多道设防”的原则,也可采用复合式橡胶止水变形缝,复合式橡胶止水变形缝系三道设防,即首先在变形缝部位、现浇混凝土中间埋入桥式橡胶止水带,然后再在端部施作双组份聚硫橡胶嵌缝,最后在预留槽涂抹焦油聚氨酯防水胶。
这样将埋入、嵌缝、粘贴三种型式变形缝止水带组合在一起,形成三道防线,防水可靠性得到很大提高。
(4)施工预防措施根据水文地质情况、水流性质、水量大小、岩层裂隙倾向及山顶地表水源补给情况,按设计规定,做好洞顶地表防排水和衬砌背面的排水设施,同时应将施工排水与永久性的防治水统筹考虑。
完善钻爆设计,控制爆破,出现超挖时,对拱脚、边墙脚以上10cm范围内应用与衬砌相同的材料一次性回填密实,其它部位采用片石等回填密实。
施工中要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密实;拱墙尽可能一次浇注,尽量减少施工缝;先拱后墙法施工的隧道,灌注拱圈混凝土时应及时撑卡口梁,防止拱圈因下沉或内移造成开裂。
施工时应注意排水畅通,严禁水浸泡拱墙脚,防止出现不均匀沉降;由于施工方法工艺的限制,对二次衬砌结构与初期支护间存的空隙,应采用回填注浆使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紧密结合,以改善其传力条件和减少渗漏水。
渗漏水整治方法:渗漏水的治理应采取“以排为主,截、排、堵相结合;先拱后墙、拱堵墙排,集中涌水处设管引排,因地制宜,综合整治”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地表水截流,大面积渗水的防水抹面,集中渗漏水、涌水的埋管引流以及压注浆液等方法。
(1)衬砌背后注浆根据渗漏水的轻重,衬砌背后注浆采用初次注浆和检查注浆。
初次注浆采用水泥砂浆,检查注浆材料采用纯水浆。
当地下水压力较大,水流速度快,渗漏严重时,采用可灌性好、结实率高、快凝早强、凝结时间可调的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2)衬砌内部压注丙凝化学浆液主要用于隧道渗漏水量较小,水流分散,不利于引排的拱部施工缝、衬砌裂缝及个别出水点。
进行衬砌内部注浆,以封闭水流通道及衬砌裂隙,或使水流相对集中,便于引排。
(3)喷抹砂浆防水层法主要用于拱部大面积出现面漏、网状裂缝渗漏水,对主要出水点在凿槽引排、嵌缝堵漏后,喷抹砂浆防水层,防水层厚度20mm-25mm。
(4)嵌缝堵漏法主要用于局部施工缝浸水、渗水等水量较小的部位处理。
隧道环向施工缝堵漏采用嵌入复合式膨胀橡胶条,结合凿槽埋管,将水引入侧沟。
隧道纵向缝堵漏,采用嵌入式自粘型止水条,进行封堵。
(5)凿槽排水法主要用于拱、墙单点线流、股流、射流等水量较大而不易用以上几种堵水措施处理的渗漏部位。
其方法是从渗水点起凿槽,在槽中埋设半个聚氯乙稀管或塑料排水板,外用防水砂浆封闭。
(6)可排水止水带预防施工缝渗漏可排水复合橡胶止水带是能对环向施工缝中的渗水进行“先排后堵”的新型止水带。
可排水复合橡胶止水带为内置式止水带,设置在衬砌厚度的中间,横断衬砌环向施工缝。
当环向施工缝内出现渗水时,渗水沿环向施工缝流至止浆滤水带,由于止浆滤水带可渗水,渗水很容易进入排水通道,并由其排入隧道的排水系统。
如果部分渗水在穿越止浆滤水带时沿止水带与混凝土之间的间隙横向流动,则会遇到粘贴在止水带翼缘上的遇水膨胀橡胶条的阻挡。
遇水膨胀橡胶条遇水后膨胀,使止水带翼缘与混凝土之间的间隙密实,渗水沿横向流动,阻力增大,从而提高了止水带的止水能力。
(二)、衬砌裂缝隧道产生裂缝轻则缩短使用寿命,重则产生毁灭性的破坏。
隧道应进行动态施工。
由于受技术和资金条件的限制,一般隧道在设计前对一些因素很难准确确定,因此在施工中要随时观察掌子面,对围岩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及时调整和完善设计。
隧道拱、墙的裂缝主要有环向的、水平向的、斜向的和网状的裂缝,其性质分受力和非受力裂缝。
衬砌裂缝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往往是多种不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施工不规范造成的衬砌裂缝占了很大一部分,材料质量差或配合比不合理导致的开裂和设计不当引起的开裂仅占一小部分。
形成原因:(1)设计局部与实际地质不符、处置不当。
由于多种原因,设计单位在设计勘察时无法深入地开展地质勘探工作,进行隧道围岩类别评价及支护结构设计时缺乏必要的准确的依据,再者实际地质情况并不是与设计截面相适应的,这就造成了结构受力与设计的严重不符而埋下开裂隐患。
(2)施工方法和现场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
①隧道开挖控制不严格,监控量测检查不到位,现场管理不严格,个别部位衬砌厚度严重不足,衬砌混凝土厚度严重不均匀,从而造成局部应力集中产生混凝土的开裂。
由于没有严格进行监控量测,不能科学地判断围岩的变形和收敛情况,盲目进行二衬混凝土的施工,造成混凝土不能抵抗围岩变形从而产生开裂;②不严格执行相关规范要求,盲目追求施工进度,过早拆除模型,拆模后不进行有效的养生(特别是靠近洞口的地段),造成混凝土水化热不能有效循序散发、混凝土自身承载不足,局部混凝土在不能有效抵抗外力的情况下,产生局部变形,进行应力的二次分布而导致开裂;③软弱围岩地段往往不能严格执行设计,基底清理不彻底,仰拱填充施工偷工减料,没有根据实际围岩情况沉降缝设置进行调整,除非是出现重大问题,一般很少向设计、监理单位反映,同时由于监理人员水平也参差不齐,对设计缺陷或不足难以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一般会造成设计不能满足实际地质情况,从而导致混凝土的开裂;④混凝土机械拌和过程中原材料不严格计量,外加剂的掺加更是随意性大,没有严格或者不能严格根据现场砂、碎石的实际含水率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造成混凝土水灰比与设计不符,混凝土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⑤灌注过程控制不严格,没有严格控制混凝土灌注速度,造成模型压力的聚变,局部变形引起初凝混凝土破化产生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