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电子教案模板
二年级数学电子教案模板(二套)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电子版(精品7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电子版(精品7篇)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电子版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 72—74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和意义.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积.3.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 齐背5和6的乘法口诀。
2. 回答:6×5是多少?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被乘数是几?表示什么?乘数是几?表示什么?二、新课1. 做教科书第64页的准备题。
教师出示方格图,同时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4页上面的准备题。
请1名学生读题后,让大家把得数填在自己的书上。
学生填完以后,教师边提问,边在黑板上填写。
“第2个格里填几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第3个格里呢?……”2. 教学例1。
(1)出示1条小鱼图,并提问。
“这一条小鱼是由几个小三角形组成的?1个7是几?”“1个7是7的乘法算式怎样写?你能编写一句乘法口诀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小鱼圈的下面板书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2)出示2条小鱼图,并仿照上面的问题提问。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在自己的书上把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
提问:“7乘2等于多少?可以编成哪句口诀?”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3)陆续出示3条、4条、5条、6条、7条小鱼图,同时让学生在自己的书上把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
教师注意巡视。
学生填完以后,指定一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填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教师板书:7×3=21 三七二十一 7×4=28 四七二十八 7×5=35 五七三十五7×6=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教师:同学们填写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7的乘法口诀)(4)齐读7的乘法口诀。
(5)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
提问:“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几?”“7的乘法口诀中的第2个数呢?”“7的乘法口诀中的第1个数在乘法算式中是什么数?表示什么?”3. 做教科书第65页上面“做一做”的习题。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通用18篇)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通用18篇)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创设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2、学生准备: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手掌面及数学书封面引出物体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2、以淘气想加入到同学们当中来,出示课件引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二、初探面积的含义。
1、感知:①寻找身边物体的面积,学生举手回答。
②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同桌互说并举手回答。
2、学生活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①教师出示长方形与正方形。
学生猜测图形面积的大小。
②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袋中的学具想出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师巡视指导。
③学生演示不同方法并由学生选择测量面积比较准确的方法。
④师引出数格子的方法。
三、应用。
1、(课件出示)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生观察后举手回答。
2、出示两个正方形,学生讨论并判断是否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
让学生知道比较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
3、书本40页画一画。
四、拓展(小小设计师)在方格纸中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图形贴画。
1、由智慧老人送礼物引出。
2、教师提出活动具体要求。
3、投影仪展示学生部分作品,并比较图形面积大小。
2024年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参考6篇
2024年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参考6篇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使学生感受对称美、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法指导: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教具学具: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说一说本单元学习了那些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二、分层练习1、练习十六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2、练习十六第2题。
判断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练习十六第3题。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数学书,分别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然后再书上连线。
4、练习十六第4题。
观察老师准备的图片,分别看看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练习十五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三、课堂总结通过做练习你学到了什么?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以后再观察物体的时候,要多从几个方向看一看。
四、课堂检测再往桌面上摆一个立方体,让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看到的形状与上次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说出看到的具体形状?(2)分别把你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教师逐个检查。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2教材分析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本册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和上一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每一格代表2个单位或者多个单位。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电子版(精选6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电子版(精选6篇)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电子版篇1教学目标:1、在游戏中体会事件的可能性,并进一步体会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求知欲,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发生不确定的。
教学难点:理解“可能”“不可能”“一定”,并会用这些词语表达生活的事件。
活动准备:课件、球、盒子、硬币、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想听吗?(点击课件)请看屏幕:迪尼斯乐园举行比赛,米奇和唐老鸭都决定回去看看,可是只有一张门票,让谁去呢?最后它们决定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做决定。
(板书:抛硬币)师:你们认为谁会去呢?生1:米奇。
生2:唐老鸭。
师:到底是谁去呀,意见不统一,正好老师这里有一个1元硬币,我们先来认一认硬币的正反面。
谁能识别硬币的正面和反面?师:印有1元字样的这一面是正面,有花的这一面是反面。
现在老师想来抛下这枚硬币,正面就由米奇去,反面就由唐老鸭去。
怎么样?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帮忙,谁来?师:你的任务是老师抛完后要大声告诉同学们你看到的是哪一面,好吗?准备好了吗?(师抛硬币遮住,问学生)师:同学们猜猜是哪一面朝上?师:大声告诉大家,哪面朝上?生:正面。
师:正面朝上,这下米奇可高兴了,因为它可以去观看比赛。
(猜对的学生很高兴)师:如果再抛一次,一定是米奇去吗?生1:是,一定是米奇去。
生2:不是,也有可能是唐老鸭去。
师:你确定吗?你也上来抛一抛。
(再指名生抛硬币)生:反面朝上。
(猜对的学生欢呼)师:反面朝上,唐老鸭高兴得又蹦又跳。
(生回座位)师:同学们,在刚才的抛硬币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生1: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二年级数学教案参考5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参考5篇二年级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稳固。
(二)培育学生分析和解同意用题的力量。
(三)通过教学,培育学生仔细审题、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数量关系和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是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和学具写有练习题的翻转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同数量关系的几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在同学们学习的根底上进展一下复习。
(一)想一想,议一议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学习了哪些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请同位同学相互议一议、说一说。
(可给5分钟时间)在同学们说的根底上,教师出示一题。
如:“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买来45袋,食堂现在有多少袋面粉?”(二)分析解答,变换条件和问题师说:这是刚刚同学们在争论中讲的一题,哪位同学能从条件入手分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说出解答方法?同学们经过仔细思索,大局部学生能做出正确解答。
40-16=24(袋) 24+45=69(袋)答:现在还有69袋面粉。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转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变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并能做出相应列式解答。
学生由于有争论的根底,又在教师不断启发和鼓舞下,因此许多同学能做出正确变换。
变换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其次星期吃了17袋,还剩多少袋?答:还剩7袋。
变换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列式:40-16=24(袋) 24÷8=3(袋)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
变换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买来16袋规划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列式:40+16=56(袋) 56÷8=7(袋)答:平均每天吃7袋。
变换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买来16袋,假如每天吃7袋,可以够吃几天?列式:40+16=56(袋) 56÷7=8(天)答:可以吃8天。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电子版(精品7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电子版(精品7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电子版篇1教学要求:1、学会有关10的加减法,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圆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分苹果1、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并说出相应的算式。
先自己分,再小组交流。
2、分组发言,整理板书在发言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
3、完成书上10的组成练习。
二、练一练1、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连一连先指导读懂题意,再连一连,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2、口算。
生独立练习。
3、爬台阶。
(1) 出示小狗爬台阶的图,谈话引入。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小老鼠用一根骨头引小狗上楼去,总共有几级台阶,小狗爬到了第2级,还有几级?(3) 移动小狗的位置,它现在又爬到了第几级,还有几级?4、说一说,填一填。
(1)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2)把算式与图结合起来说一说。
如10-8=2表示有10条鱼小猫钓上8条,河里剩2条,也可以表示河里还有8条鱼钓上来2条鱼。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电子版篇2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3.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准备彩笔、白纸、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激发学习热情活动一: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请同学们欣赏空中特技表演.1.出示图片:飞行表演2.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飞行员在表演,有红色队和队;我想到了红色队比队多多少人?队比红色队少多少人?红色队和队共有多少人?我还想到了长大后要像他们一样学习飞行表演.……二、探究解题策略.(一)活动二:寻找生活中数学问题.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上.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二)活动三:重点研究11减几的算式.1.学生汇报,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方法1:出示图片:圆片从11个当中去掉7个,从图中看出结果是4.方法2:出示图片:小棒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从11根当中减去7根,还剩4根. 方法3:把11拆成10和110一7=33+1=4方法4:把7拆成1和6之后再连续减.11-1-6=10-6=4方法5:把减数7凑成10,多减后再加.11-10+3=1+3=4方法6: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得出结果.因为:4+7=11所以:11-7=4课间游戏:小朋友们,累了吧?咱们一起说个歌谣吧.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三)活动四:培养思维有序性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11-2=911-9=211-3=811-8=311-4=711-7=411-5=611-6=511-6=511-5=611-7=411-4=711-8=311-3=811-9=211-2=9三、培养数学技能.(一)看图列式(出示图片:小鸟和小鸭子)(二)看图列式(出示图片:松鼠和小兔子)(三)出示图片:小猫钓鱼教师谈话:周末了,小猫欢欢和笑笑到池塘去钓鱼,它们俩在为谁钓的鱼多,谁钓的鱼少争吵呢?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它们呀!(四)出示图片:小熊射门教师谈话:森林运动会上,其中一项比赛是足球射门.看图回答问题,看谁填的数最多,时间3分钟.教案点评: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学习资源。
二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案文档
二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案文档第一章:认识数字1-10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数字1-10。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1-10的读音和书写。
2. 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熟悉数字1-10的大小顺序。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数字1-10的读音和书写。
2. 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接龙游戏,加强数字的认知。
3.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抢答数字的大小顺序。
4.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用小棒或者玩具珠子摆出数字1-10,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第二章:数的比较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 培养学生对数的比较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
2. 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数字1-10的读音和书写。
2. 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比较游戏,加强数字的认知。
3.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抢答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4.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用小棒或者玩具珠子摆出两个数字,并比较大小。
第三章:加法和减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符号(+、-)。
2. 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数字1-10的读音和书写。
2. 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接龙游戏,加强数字的认知。
3.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抢答两个数字相加或相减的结果。
4.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用小棒或者玩具珠子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第四章:认识货币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不同的货币单位。
2. 培养学生对货币的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货币的单位(元、角、分)。
2. 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货币单位进行计算。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电子版(7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电子版(7篇)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板二年级下册第122页第13、14题,练习二十四第11~14题。
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稳固所学学问,使学生能够依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加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沟通等活动使学生把握所学学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的仔细审题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喜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重点:依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预备:情境图、自测题卡、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发觉、启发谈话、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争论、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你们喜爱去公园玩吗?公园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喜爱玩什么?今日教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玩一玩。
(出示小朋友玩碰碰车的情境图)看!他们玩得多愉快呀!出示问题:玩碰碰车每人一次3元,小明共花了12元。
小明共玩了几次?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汇报。
太棒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一些学问,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展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创设玩滑梯这一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对解决问题的复习中来。
)二、回忆整理,建构网络(一)自主整理,实施制造昨天教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展整理与复习,现在给大家一些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相互沟通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相互沟通,教师巡察,把握学生整理的状况。
(二)沟通矫正,优化再建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整理的结果?小组长1: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小组长2: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小组长3:……展现各小组整理的结果,全班同学观赏沟通。
师生共同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1)要仔细看题,收集信息。
(2)分析问题,确定运算步骤。
二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精选8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精选8篇)二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感知角,会判断角,并会画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放多媒体,生猜图形,揭示课题。
师贴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感知角1、第38页主题图。
生观看主题图从图中说出物体上的角,初步感知角。
2、生从自带的三角板上找角。
生生相互找角,指角。
3、生从生活中找角。
生举手汇报。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认识角的组成部分1、生折角。
生从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顶点和边。
2、电脑抽象出折纸的角,生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3、出示活动角让生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且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1)师变魔术引出活动角。
(2)生动手操作活动角。
(3)生说发现。
四、画角1、生探索画角的过程。
2、生说画角过程。
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
4、生再次画角。
五、巩固练习1、判断。
2、数角。
3、比角的大小。
六、拓展、游戏用角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七、课后小结二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篇2最近,我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连加、连减》一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
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而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绝大部分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
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
但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的结果,学生往往忘记第一步的得数。
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22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22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探索角的知识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教学流程: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出示三角形、五角星)(引出角)师:对,这节课我们就和角交朋友。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引导探究,构建新知。
1.找角师:在教室里你能找到角吗?师:(课件出示38页主题图)同学们请看,下课了,同学们正在操场上活动呢,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角吗?学生每说一个,课件出示红色闪动的角。
2、初步感知,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2.1指一指师:同学们的观察力可真强,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请同学们找一找自己手中三角板上的角,并给你的同桌指一指角在哪里?学生独立观察,动手找一找。
学生到前面指三角板上的角。
师: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
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学生活动:指角2.2摸一摸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仅指出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动手摸一摸三角板,你有什么发现?(生谈感受)2.3认角名称师:同学们通过摸一摸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你们真了不起,其实数学上的角的各部分有自己的名字,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板书、播放课件)课件出示剪刀、吸管和水龙头抽象出来的三个角,让学生分别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巩固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3、体验感悟,画角师:下面就让我们亲手画一个角好不好?(生自主思考画角)(生展示)教师示范: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是怎么画的,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3章《数的运算》,详细内容包括: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运用数线辅助计算、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数线辅助进行加减运算,提高计算准确率。
3.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数线的运用。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列式及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具:学生练习本、铅笔、橡皮、数线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挂图呈现小明去超市购物的情景,提出问题:“小明买了一个28元的玩具和一个15元的零食,他需要支付多少钱?”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引导学生用数线辅助计算。
板书示例:28 + 15 = 43。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两位数加法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4. 知识拓展(15分钟)引导学生尝试两位数的减法运算,讲解运算方法,并板书示例:43 15 = 28。
5. 实际问题解决(10分钟)出示一道实际问题:“小明有50元钱,他买了一辆自行车花了38元,还剩多少钱?”引导学生用数线辅助计算,并解答问题。
六、板书设计1. 两位数加法运算:28 + 15 = 432. 两位数减法运算:43 15 = 28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练习本上的两位数加减法题目。
(2)实际问题:小明有20元钱,他想买一个15元的文具盒和一个8元的玩具,他需要支付多少钱?2. 答案:(1)略。
(2)小明需要支付23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程度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列式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尝试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2)让学生收集身边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教案设计(7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教案设计(7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2.根据具体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教法: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发现方法探究——趣味游戏强化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我看下哈,咱们同学今天的精神气十足啊,怎么丁老师给你们上课很高兴啊?生兴奋答道:是!听你们这么说,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还要甜!我听说人在心情好的时候记忆力是最好的,我们要不要借这个高兴劲发挥下我们的聪明呢?2.背诵九九乘法口诀集体背诵乘法口诀,看谁背的好!完后我会说:我发现同学们背诵的都非常棒,只有个别同学还不是很熟练,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诀,倒背如流。
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为它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就继续接着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24÷6= 想:( )六二十四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谈话:快要过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大家预想一下怎么装扮教室,在装扮的过程当中也会有许多的数学问题。
现在仔细观察“快乐的节日”这幅图,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交流反馈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里。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精选7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精选7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数万以内的数。
3、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大的数是大量存在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数——万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旧知识引入新课,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读数和写数的规则。
)二、探究新知1、出示计数器这个数表示的是多少?说一说你的想法。
(出示计数器:拨数9999)。
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再添上1个珠子是多少?教师总结: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上1个珠子就是一万。
2、数一数(1)出示问题: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学生讨论并汇报。
3、认识“一万”课件出示:出示正方体图。
出示10个正方体,指名回答,一个正方体是多少?(一千)。
十个呢?小组数一数,并汇报: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
总结:10个一千是一万。
(师板书)(设计意图:对学生刚学习的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的知识进行巩固,既引导了学生采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又让学生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的结论。
)4、课件出示问题:你能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吗?大家一起数一数。
还可以怎么数?学生讨论并汇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小组里数一数,看谁数的又对又快。
学生小组内数数,师巡视了解情况。
5、课件出示问题: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大数?学生讨论并汇报。
三、巩固练习1、练习从计数器上拨数,从“八千九百”到“一万”2、第23页练一练第二、三题四、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最后的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电子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电子教案(5篇)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精选篇1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 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
2 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的认识。
3 学生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的能力,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设想:本节课采用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厘米。
由于厘米这个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课中安排的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厘米的风丰富表象,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理解1立尼究竟有多长。
一学前导学1前置作业: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长度,测量时有许多不方便,也不准确。
在生活中,我们要用到统一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尺子,来测量。
二探究活动(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一认识直尺1小组交流: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全班汇报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之间是1厘米长?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2)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或我们身上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厘米。
(3)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
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能正确数的读、写,理解数的概念。
(2)学会20以内的加减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游戏、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数学知识。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100以内数的认识1. 数的读写:认识0-9十个数字,学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2. 数的大小比较: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第二章:20以内的加减法1. 加法:理解加法的意义,学会20以内的加法计算。
2. 减法:理解减法的意义,学会20以内的减法计算。
3. 加减法混合运算:学会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计算。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五、教学时间第一章:2课时第二章:3课时六、教学内容第三章:认识物体和图形1. 认识基本几何体: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
2. 学习简单的几何图形面积计算。
第四章:量的认识1. 长度的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米。
2. 质量的认识:克、千克。
3. 人民币的认识:元、角、分。
七、教学方法1. 采用实物教学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物体和图形。
2. 运用操作活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量的认识。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通用17篇)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通用17篇)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精选篇1)[教学目的]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统一度量衡的过程。
[教学材料及准备]软尺、记录表[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教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今天用的课桌和教室里的课桌不一样,教室里的是小桌子,我们这里用的是大桌子。
桌面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长方形。
教师:对,长方形有几条边?学生:四条边。
教师:看屏幕。
(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分清什么是桌子的长,什么是桌子的宽)。
教师:学校还想买一些这样的桌子,那我们就得知道这桌子有多长,有多宽,你们愿意帮老师量一量这桌面的大小吗?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教师:用什么来测量呢?学生:用尺子。
教师:可是,我们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办?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测量出桌子有多长,多宽?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1、用手测量。
(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手长)2、用铅笔测量。
(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长)3、用铅笔盒测量。
(到黑板上来演示。
表明是几个铅笔盒长)4、用书量。
(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书长)三、实施方案学生分小组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要求:①开动脑筋,多想办法②分工明确,注意合作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可以写字,写拼音,也可以用图表示。
利用课件举例讲解记录方法。
量一量桌子方法:长宽 1 7 3 2 3 4看一看,谁用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巧妙?学生测量。
(10分钟)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
发现典型数据。
四、交流汇报阶段研究成果,碰撞出现矛盾学生:56名学生汇报,用实物投影展示他们的记录表。
(学生的记录表大部分以童趣十足的图画来表示)。
教师: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多。
看样子,没有尺子的情况下,你们用这么多巧妙的办法告诉老师这桌子有多大。
真聪明。
但是,你们看看,测量同一张桌子,这几个得数一样吗?学生:不一样。
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用来量的东西不一样。
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模板】
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二年级数学教案1知识与技能:1.认真观察图画,说出图意,提出相关的乘法问题,并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继续学习、体会从上面、侧面、正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过程与方法:1.认真观察图画,能够提出相关的问题2.让学生提出生活实际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国庆节期间,你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游玩,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让几个同学说一说)师:国庆节,不仅我们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
(板书课题:节日广场)二、探索学习(一)广场上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并体会祖国的美好)2、师: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3、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4、集体交流。
各小组同学派代表,将本小组问题提出,指名由某位同学或某个小组同学回答。
(先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让学生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用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验证,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思维会更有深度。
并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计算“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二)瞻仰烈士纪念碑。
1、师: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指名学生说)2、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
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及时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对他们进行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
二年级数学教师教案电子版(7篇)
二年级数学教师教案电子版(7篇)二年级数学教师教案电子版(7篇)数学既是学科,也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二年级数学教师教案电子版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二年级数学教师教案电子版篇1“找规律”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去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与一年级下册相比,本节课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它们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本课在内容的选择上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学情分析:鉴于学生对周期排列规律的了解,我充分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图形循环的规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2.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纸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羊村要过羊羊儿童节,邀请我们去参加,你们愿意吗生:愿意!师:老师请了小精灵聪聪和我们一起去,你们高兴吗生:高兴!师:跟随着聪聪,我们现在来到羊村大门口,羊村的大门可不是一般的大门,它上面设计有密码,现在聪聪已经把前三组密码输入进去,再输入第四组密码大门才可以打开,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打开它吗(出示羊村门口图片) 生: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 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难点
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学习时数
13
学
习
过
程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8---P10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五、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1---P1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课题
长度单位
课型
学
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学习时数
2
学
习
过
程
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