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10个方剂归纳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1.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2. 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3. 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气虚或气虚下陷证。
4. 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5. 四物汤: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功效: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6. 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
功效: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发热证。
7. 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及脾不统血证。
8.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
9. 金匮肾气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
功效: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主治肾阳虚证。
10. 炙甘草汤:炙甘草、人参、阿胶、生地黄、桂枝、麦冬、火麻仁、大枣。
功效: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阴血阳气虚弱,脉结代。
11. 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药、白术(炒)、茯苓(炒)薄荷(炒)、甘草(炙)。
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12.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酒炒)、青连翘(炒)、干生地(净)、车前子(炒)、淡黄芩(酒炒)、生栀子(炒)、粉丹皮(酒炒)、泽泻(炒)、苦木通(去节)、生甘草(生)。
功效: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证及下焦湿热证。
13. 左金丸:黄连(姜炙)、吴茱萸(甘草炙)。
功效: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及嘈杂吞酸证。
14. 清胃散:生地黄(细锉)、当归身(酒洗)、牡丹皮(去心)、黄连(拣净)、升麻(去根)。
功效: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及牙宣出血等症。
15. 玉女煎:石膏(煅)、熟地黄(酒蒸)、麦冬(去心)、知母(酒炒)、牛膝(酒蒸)。
中医最实用的十大经典古方
中医最实用的十大经典古方导读:本篇文章整理了中医里非常出名的10大方剂,这些方剂不仅疗效神奇,而且使用广泛,一起来看一下吧!一、六味地黄丸古方:山茱萸、地黄、山药、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
功效:滋阴补肾。
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古方溯源: 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涵盖内、外、妇、儿、口腔、眼、耳鼻喉、皮肤、老年病等多个学科。
古方新用:六味地黄丸(成药) 主要成分: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辅料为蜂蜜。
临床应用:调节免疫体统;抗肿瘤及抗突变;降血脂;抗缺氧、抗疲劳;抗心律失常;降血压;保肝及改善肾功能;延缓衰老;应用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女性更年期综合症、慢性肝炎、肾病。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不宜同服感冒药。
二、阿胶补血膏古方:阿胶、熟地黄、党参、黄芪、枸杞子、白术。
功效:益气补血,用于久病体弱,气虚血亏。
古方溯源:《神农本草经》以来,历代《本草》皆将阿胶列为上品、圣药、贡品。
阿胶性味甘平,无毒,乃阴阳平和之物。
久服可美容滋补,养性延年,是国药瑰宝。
古方新用:复方阿胶浆(成药) 主要成分:阿胶,红参,熟地黄,党参,山楂,辅料蔗糖。
临床应用:滋阴补血,补中益气,健脾润肺。
本品用于久病体弱,血亏目昏,虚痨咳嗽。
主要有抗疲劳、耐缺氧、耐寒冷、抗辐射损伤、促进血液凝固、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贫血的作用。
注意事项:本品为气血双补之药,性质较粘腻,有碍消化,故咳嗽痰多,脘腹胀痛,纳食不消,腹胀便溏者忌服。
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三、鹿茸膏古方:红参、五味子、白芍、党参、黄芪(蜜炙)、鹿茸、当归、熟地黄、肉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蜜炙)、远志。
功效:滋阴补肾,益气养血,强壮筋骨。
古方溯源:由补血四物汤、补气四君子汤、气血双补八珍汤、十全大补膏等经典药方演化而来,历经千年,是集合中药益气养血、滋阴补阳、调五脏、强筋骨的传奇药方!公元1148年,作为命门金方记录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茸膏滋补命门,入五脏六腑,通气血筋骨。
方剂学常用方剂
芷、甘草、防风
功用:祛风散寒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证
证治要点:偏正
头痛,或巅顶疼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
苔薄白,脉浮。
——风邪头痛常用方
方剂学常用方剂
27.天麻钩藤饮
组成:天麻、钩藤(后下)、石决明(先煎)、栀子、 黄芩、牛膝、杜仲、桑寄生、益母草、夜交藤、 茯神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滋补肝肾、安神 主治:肝肾不足,肝阳上亢、火热上扰证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有效方 证治要点:眩晕头痛,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方剂学常用方剂
➢ +黄连、胡黄连-二连四 物汤
• 胡黄连-玄参科胡黄连的 根茎与根
• 功效:清热燥湿,退骨蒸
方剂学常用方剂
养生八珍汤
慈爱心一片 好肚肠二寸 正气三分 宽容四钱 孝顺常想 老实适量
奉献不拘 回报不求
方剂学常用方剂
公平钵中研,越细越好,三思为末, 宽心锅中炒,文火慢炒,不焦(骄) 不躁, 淡泊为引, 和气汤送下, 清风明月早晚分服
方剂学常用方剂
28.四君子汤
组成:人参、茯苓、 白术、甘草
功用: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证治要点:面色萎
黄、气短乏力 、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
弱。
——脾胃虚弱常用方,补气基本方
方剂学常用方剂
1) +陈皮-导功散 2) +半夏、陈皮-六君子汤 3) 六君子+木香、砂仁-香砂六君子汤 4) +木香、藿香、葛根-七味白术散-脾
方剂学常用方剂
23.二陈汤
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 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证。 证治要点:咳嗽 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满,恶心呕吐、苔 白润,脉滑。 ——痰证基础方 支气管炎、肺气肿、神经性呕吐、妊娠呕吐、 慢性胃炎
中医十大古方每一个都救人无数
中医十大古方每一个都救人无数中医学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学问,凭借千百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医药产生了许多经典的古方。
这些古方经过无数次的实践验证,在治疗疾病和保健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救济了无数患者。
下面将介绍中医学中的十大古方,每一个古方都无数次地拯救了患者。
1. 大黄饮:大黄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味药材,具有通便作用。
大黄饮通过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对治疗便秘具有显著疗效。
2. 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由人参、茯苓、白术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消肿的功效,对治疗脾胃虚弱、水肿等症状有良好效果。
3. 四物汤:四物汤是一味常用的补血方剂,由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产后血虚等症状,具有调经活血的功能。
4. 清热解毒汤:清热解毒汤由黄芩、黄连、连翘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
该方剂常用于治疗热毒性感染、咽喉肿痛等症状,对患者起到了非常好的救治作用。
5. 四逆汤:四逆汤方剂主要由干姜、吴茱萸、附子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中散寒、驱寒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寒性胃痛、腹痛等寒凝症状。
6. 平胃散:平胃散是一味常用的胃痛方剂,由生姜、干姜、白术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中散寒、止呕降逆的作用,对胃痛、胃寒等症状有显著缓解效果。
7.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中医学中常用的解表方剂,由柴胡、黄芩、半夏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具有疏肝解郁、解表发散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8. 地黄炙甘草汤:地黄炙甘草汤是一种常用的滋阴方剂,由炙甘草、生地黄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具有滋阴养血、清热生津的功效,对虚劳久病、口干咽燥等症状有良好疗效。
9.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是一种温里解寒方剂,由桂枝、生姜、大枣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经散寒、解表发汗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寒性痛经、手足冰冷等症状。
10. 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是一味常用的肾虚方剂,由熟地黄、山药、枸杞子等药材组成。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100方
1. 安宫牛黄丸2. 白虎汤3. 白通汤4. 保和丸5. 保和颗粒6. 补中益气汤7. 菜花败毒散8. 草珊瑚合剂9. 穿心莲合剂10. 大承气汤11. 大黄甘遂丸12. 大青龙汤13. 大柴胡汤14. 大黄附子汤15. 大黄清胆汤16. 当归四逆汤17. 当归散18. 当归养血汤19. 当归芍药散20. 当归射干酵母片21. 当归煎膏22. 地黄丸23. 地骨皮散24. 地榆消炎片25. 丁香抗病毒合剂26. 丁香抗菌合剂27. 丁香合剂28. 冬凌草寄生合剂29. 断血流胶囊30. 高力灵胶囊31. 高力灵颗粒32. 广安妇科丸33. 广藿香合剂34. 海蛇抗癌合剂35. 海蛇化癌汤36. 海蛇半夏散37. 海蛇半夏散片38. 海蛇消炎口服液39. 海蛇消炎贴膏40. 海蛇抑菌合剂41. 海蛇沉香宝石丸42. 海蛇补益宝石丸43. 海蛇定阳合剂44. 海蛇炎康片45. 海蛇止血合剂46. 海蛇止咳糖浆47. 海蛇止痛膏48. 海蛇止痛颗粒49. 海蛇止痛药丸50. 海蛇治疗白斑胶囊51. 海蛇助眠合剂52. 海蛇祛风湿合剂53. 海蛇抗病毒合剂54. 海蛇抗感冒合剂55. 海蛇抗流感合剂56. 海蛇抗疟合剂57. 海蛇抗病毒胶囊58. 海蛇抗菌颗粒59. 海蛇抗结核合剂60. 海蛇抗肺炎合剂61. 海蛇抗霍乱合剂62. 海蛇抗白喉合剂63. 海蛇抗麻疹合剂64. 海蛇抗风寒合剂65. 海蛇抗温热合剂66. 海蛇抗病毒颗粒67. 海蛇抗病毒口服液68. 海蛇抗病毒片69. 海蛇抗病毒贴膏70. 海蛇抗病毒药丸71. 海蛇抗病毒软胶囊72. 海蛇抗病毒注射液73. 海蛇抗菌口服液74. 海蛇抗菌片75. 海蛇抗菌贴膏76. 海蛇抗菌药丸77. 海蛇抗菌软胶囊78. 海蛇抗菌注射液79. 海蛇抑菌口服液80. 海蛇抑菌片81. 海蛇抑菌贴膏82. 海蛇抑菌药丸83. 海蛇抑菌软胶囊84. 海蛇抑菌注射液85. 海蛇散疼片86. 海蛇消肿合剂87. 海蛇止痒合剂88. 海蛇祛湿合剂89. 海蛇清火合剂90. 海蛇活血合剂91. 海蛇润燥合剂92. 海蛇保肝合剂93. 海蛇滋阴合剂94. 海蛇养血合剂95. 海蛇安神合剂96. 海蛇开窍合剂97. 海蛇养心合剂98. 海蛇益气合剂99. 海蛇健脾合剂100. 海蛇降压合剂这些方剂都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但请注意,在使用任何中药方剂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
中医药十大名方
中医药十大名方古老而神奇的中医药学为世人提供了许多有效的药方,被称为中医药的宝库。
这些传统的名称方剂,不仅在中国流传千年,而且通过临床实践在治疗各种疾病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医药学中广为人知的十大名方,展示它们的药名、用途和配方。
第一名方:四物汤四物汤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补血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妇女气血不足引起的月经不调、经期痛经以及产后血虚等症状。
它的药方主要由当归、熟地黄、白芍和川芎组成。
第二名方:桂枝汤桂枝汤是治疗感冒和风寒引起的发热和寒战的常用方剂。
它的主要成分是桂枝、芍药、生姜和大枣。
桂枝汤可用于解表发汗,缓解头痛、身痛、恶寒等感冒症状。
第三名方:白虎汤白虎汤是治疗热毒感染引起的高热、口渴和尿少的方剂。
它的成分包括石膏、知母、芒硝和甘草。
白虎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痢疾、尿路感染等症状。
第四名方: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常见的益气补中方剂。
它由人参、白术、茯苓和甘草组成。
四君子汤可以调节消化系统,增加食欲,改善疲劳、食欲不振和脾胃虚弱症状。
第五名方: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一种调和肝气、解郁平喘的方剂。
它的主要成分包括柴胡、黄芩、半夏和生姜等。
小柴胡汤被广泛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胁痛、口苦等症状。
第六名方:补骨脂合蜂蜜补骨脂合蜂蜜是一种用于治疗骨折或骨骼疾病的方剂。
补骨脂是一种中药,富含多种对骨骼健康有益的成分。
搭配蜂蜜,不仅可以增加药物的口感,还可以促进药物的吸收和消化。
第七名方:清开灵颗粒清开灵颗粒是一种用于治疗感冒和流感症状的方剂。
它由黄芪、连翘、柴胡等多种中药成分组成。
清开灵颗粒可缓解发热、咳嗽、鼻塞、喉咙痛等常见感冒症状。
第八名方:黄连上清丸黄连上清丸是一种清热解毒的方剂,常用于治疗热毒感染引起的口疮、咽痛和消化系统感染等症状。
它由黄连、黄芩、黄柏等多种草药制成。
第九名方: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补肾壮阳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肾阴不足所引起的腰酸、脚冷等症状。
★▲中医十大类方(收藏版)
★▲中医十大类方(收藏版)一、桂枝类方--1201、桂枝汤:歌诀: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解肌发表调营卫,啜粥温服汗易酿。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
用量: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大枣(切)各 9g,甘草(炙)6g。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用法:水煎温服取微汗。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02、桂枝加附子汤:别名:桂枝附子汤《普济方》、桂枝汤加附子方《医门法律》。
歌诀: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三两(9g),甘草(炙)三两(9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9g)。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调和营卫,扶阳固表。
主治: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03、小建中汤:歌诀: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组成:饴糖、桂枝、芍药、炙甘草、大枣、生姜。
用量:桂枝9g,甘草6g,大枣6枚,芍药18g,生姜9g,胶饴30g。
用法:水煎日三服。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舌淡苔白,脉细弦。
04、桂枝加大黄汤:别名:桂枝大黄汤《伤寒图歌活人指掌》、桂枝芍药大黄汤《伤寒大白》、桂枝加芍药大黄汤《皇汉医学》。
歌诀:太阳本病下非宜,腹满旋惊实痛时,汤用桂枝仍解表,大黄攻里效尤奇。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大黄二两(6g),芍药六两(18g),生姜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大枣(擘)十二枚。
用法:水煎日三次。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通腑泻实。
主治:太阳表证未解,内有实热积滞,腹满实痛,大便不通。
05、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别名:龙骨汤《外台》、桂枝牡蛎汤《圣济总录》、龙骨牡蛎汤《广嗣纪要》。
十大中医药经典名方
十大中医药经典名方1. 四物汤(补血安胎方)四物汤是一种补血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补血安胎。
其功效是补血调经,益气安胎,对于久咳不止,面色苍白,心悸怔忡,手足发凉,月经不调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配方:当归12克、川芎9克、熟地9克、白芍12克。
2. 四神丸(镇痛止血方)四神丸是一种镇痛止血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经闭、痛经等症状。
其功效是活血化瘀,镇痛止血,对于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痛经以及月经过多、经期不调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配方:川芎、桂枝、红花各等分、茯苓6克。
3. 逍遥丸(活血化瘀方)逍遥丸是一种中药活血化瘀方剂,主要用于女性月经过多、改善子宫寒凉、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症状。
其功效是活血化瘀,调和气血,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癌等也有一定的作用。
配方:桃仁15克、红花10克、香附10克、益母草20克、川芎10克、玄参10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甘草10克。
5. 眉毛膏(消肿散结方)眉毛膏是一种消肿散结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甲状腺结节、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其功效是消肿散结,抗炎利咽,对于甲状腺肿瘤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配方:黄芩10克、金银花10克、香薷10克、地黄9克、甘草5克、白茅根5克。
6. 安神补脑丸(安神益智方)安神补脑丸是一种安神益智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改善失眠、多梦、健忘、头晕乏力等症状。
其功效是安神益智,补充精神,改善记忆力等症状。
配方:当归10克、白芍10克、五味子10克、枸杞子10克、龙眼肉10克、熟地10克、茯苓10克、党参10克、甘草5克。
8. 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解毒方)清热解毒口服液是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解热、解毒、清热等症状。
其功效是清热解毒,对于感冒、发热、口腔溃疡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配方: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荆芥10克、薄荷10克、黄芩10克、芦根10克。
10. 五子衍宗丸(健脾消食方)五子衍宗丸是一种健脾消食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改善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古中医十大名方
古中医十大名方古中医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积淀了许多宝贵的医学经验和疗效卓越的方药。
在这些方药中,有一些被誉为古中医十大名方,它们以其独特的治病效果和广泛应用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逐一介绍这十大名方及其作用。
1. 陈皮汤陈皮汤是一种以陈皮为主要药材的中药方剂,具有理气消食、行气化痰等作用。
它适用于腹胀、恶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的治疗,尤其对食积引起的胃脘疼痛有显著疗效。
2. 麻黄汤麻黄汤是中国古代名医张仲景创立的一个方剂,主要以麻黄为主要药材,具有发汗、解表、解表的作用。
它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发热等症状。
3. 石膏汤石膏汤是由石膏、甘草等药材组成的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作用。
它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热性疾病,如高热、口渴、尿少等症状。
4.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是中国古代名医李东垣创制的方剂,主要以当归、生姜等药材组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它适用于治疗寒凝血瘀引起的痛经、产后瘀血等症状。
5. 逍遥散逍遥散是古代名医吴茱萸所创的方剂,以木香、干姜等药材为主要成分,具有活血散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它常用于治疗血瘀引起的胸痛、腰痛等症状。
6. 理中丸理中丸是明代名医张景岳所创的方剂,主要以人参、陈皮等药材为主要成分,具有健脾益肺、调理胃气的作用。
它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
7. 平胃散平胃散是中国古代名医张仲景所创的方剂,主要以山楂、薄荷等药材为主要成分,具有健胃消食、祛满宽中的作用。
它适用于治疗食积、胃脘胀满等症状。
8. 桂枝汤桂枝汤是中国古代名医张仲景创立的方剂,以桂枝、生姜等药材为主要成分,具有温阳解表、发汗散寒的作用。
它适用于治疗寒邪引起的头痛、发热等症状。
9. 白虎汤白虎汤是中国古代名医张仲景创立的方剂,主要以知母、石膏等药材为主要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作用。
它常用于治疗热毒引发的口渴、尿赤等症状。
10. 牛黄清心丸牛黄清心丸是中国古代名医李东垣创立的方剂,以牛黄、雄黄等药材为主要成分,具有清热解毒、镇心安神的作用。
中医十大名方 方剂歌诀大全
中医十大名方方剂歌诀大全简明中医方剂中医方剂2011-03-03 21:19:58止咳散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5.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三、肺痈1. 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4. 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四、哮证1. 发作期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2. 缓解期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五、喘证1.实喘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2.虚喘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六、肺胀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七、肺痨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八、痰饮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2.悬饮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2)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控涎丹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3)饮退正虚:温补脾肾、兼化水饮-金匮肾气丸九、自汗、盗汗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十、血证1.咳血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2.吐血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3)气虚血溢:益气、健脾、摄血-归脾汤3.尿血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3)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十一、心悸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3)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十二、胸痹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2)痰浊壅塞: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3)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4)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6)阳气虚哀: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十三、不寐1.实证1)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2.虚证1)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莲阿胶汤、朱砂安神丸2)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3)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十四、厥证1.气厥1)实证:顺气开郁-五磨饮子2)虚证: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2.血厥1)实证:活血顺气-通瘀煎2)虚证:补养气血-独参汤3)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十五、郁证1.实证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清肝泻火、解郁和胃-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3)气滞痰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2.虚证1)心神惑乱: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3)阴虚火旺:滋阴清热、补益肝肾-滋水清肝饮十六、癫狂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3)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4)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十七、痫证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2)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大补元煎、六君子汤十八、胃痛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2)饮食停滞:消食导滞-保和丸3)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4)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和胃理气-失笑散合丹参饮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十九、噎膈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启膈散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泻热散结-五汁安中饮3)瘀血内阻:破结行瘀、滋阴养血-通幽汤二十、呕吐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二十一、呃逆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丁香散2)胃火上逆:清热和胃、降逆止呕-竹叶石膏汤3)气机郁滞:顺气降逆-五磨饮子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汤5)胃阴不足:益气养阴、和胃止呃-益胃汤二十二、泄泻1)湿热内盛: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2)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3)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4)脾胃虚弱:健脾益胃-参苓白术散5)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二十三、痢疾1)湿热痢: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芍药汤加银花2)疫毒痢:清热凉血解毒-白头翁汤3)寒湿痢:温化寒湿-胃苓汤4)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真人养脏汤5)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理汤二十四、腹痛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大承气汤3)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4)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柴胡疏肝散、少腹逐瘀汤二十五、便秘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3)虚秘: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血虚:养血润燥-润肠丸二十六、胁痛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3)肝阴不足:养阴柔肝-一贯煎二十七、黄疸1)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通腑-茵陈蒿汤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3)阴黄:健脾和胄、温化寒湿-茵陈术附汤4)急黄:清热解毒、凉营开窍-犀角散加减二十八、积聚1)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消聚-逍遥散2)食滞痰阻:导滞通便、理气化痰-六磨汤3)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4)瘀血内结:祛瘀软坚、兼调脾胃-膈下逐瘀汤二十九、鼓胀1)气滞湿阻: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胃苓汤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茵陈蒿汤4)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五苓散三十、头痛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芎芷石膏汤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4)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5)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大补元煎6)血虚头痛:养血为主-加味四物汤7)痰浊头痛: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8)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活血汤三十一、眩晕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2)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3)肾精不足: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4)痰浊中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三十二、中风1.中经络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祛风、养血、通络-大秦艽汤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2.中脏腑1)阳闭:清肝熄风、辛凉开窍-局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2)阴闭:豁痰熄风、辛温开窍-苏合香丸3.脱证:益气回阳、救阴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4.后遗症1)半身不遂:①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补气活血、通经活络-补阳还五汤②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平肝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2)语言不利:①风痰阻络、舌强语謇:祛风除痰、宣窍通络-解语丹,②肾虚精亏、音暗失语、心悸:滋阴补肾利窍-地黄饮子3)口眼涡斜:祛风、除痰、通络-牵正散三十三、痉证1)邪壅经络:祛风散寒、和营燥湿-羌活胜湿汤2)热甚发痉:泄热存津、养阴增液-增液承气汤3)阴血亏虚:滋阴养血-四物汤合大定风珠4)刚痉:解肌发汗、益阴养津-葛根汤5)柔痉:疏风解表、和营养津-瓜蒌桂枝汤三十四、疟疾1)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2)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三十五、水肿1)风水泛滥: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5)脾阳虚衰: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三十六、淋证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2)血淋: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知柏地黄丸3)尿浊湿热内蕴:清热化湿-程氏萆解分清饮三十七、癃闭1)膀胱湿热: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2)肺热壅盛:清肺热、利水道-清肺饮3)肝郁气滞:疏调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4)尿路阻塞: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挡丸三十八、腰痛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2)瘀血腰痛: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身痛逐瘀汤3)肾虚腰痛:偏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偏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三十九、消渴1)上消: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2)中消: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3)下消: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四十、痹证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2)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4)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桂枝汤四十一、痿证1)肺热津伤: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清燥救肺汤2)湿热浸淫、气血不运:清热利湿、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3)脾胃亏虚、精微不运:补脾益气、健运升清-参苓白术散4)肝肾亏损、髓枯筋痿: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四十二、内伤发热1)肝郁发热:疏肝解郁、清肝泻热-丹桅逍遥散2)瘀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3)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4)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5)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四十三、虚劳1.气虚1)肺气虚-补肺汤2)脾气虚-加味四君子汤2.血虚1)心血虚-养心汤2)肝血虚-四物汤3.阴虚1)肺阴虚-沙参麦门冬汤2)心阴虚-天王补心丹3)脾胃阴虚-益胃汤4)肝阴虚-补肝汤5)肾阴虚-左归丸4.阳虚1)心阳虚-拯阳理劳汤2)脾阳虚-附子理中丸3)肾阳虚-右归丸中医外科学第一单元疮疡一. 疮疡暑疖1.内治: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加味2.外治:1)初期:千捶膏黄金散玉露散2)珠疖:清黛散3)成脓:切开排脓4)溃后:九一丹.太乙膏贴5)并发湿疮:清黛散疖病1.内治:祛风清热利湿─防风通圣散2.外治:千捶膏.三黄膏二. 疔疮颜面疔1.内治: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2.外治:1)初期:箍毒消毒─玉露散.千捶膏2)中期:提脓祛腐─九一丹.八二丹.玉露膏.千捶膏3)后期:生肌收口─太乙膏.红油膏.红丝疔1.外治:1)初起:太乙膏掺红灵丹2)成脓:切开引流3)溃后:八二丹.九一丹药.红油膏4)脓尽:生肌散.白玉膏三. 痈颈痈1.内治:散风清热.化痰消肿─牛蒡解肌汤.银翘散2.外治:1)初起:金黄膏2)溃后:八二丹.金黄膏.红油膏3)脓尽:生肌散.白玉膏四. 丹毒1.内治:凉血清热.解毒化瘀1)头面者:─普济消毒饮2)胸腹腰胯者:─龙胆泻肝汤.化斑解毒汤3)下肢者:─萆解渗湿汤合五神汤4)新生儿丹毒.毒邪内攻者:─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五. 发锁喉痈1.内治:1)初起:.散风清热.化痰解毒─普济消毒饮2)溃后:清养胃阴─益胃汤2.外治:玉露散.双柏散有头疽1.内治:1)初期.溃脓期:和营托毒.清热利湿─仙方活命饮2)阴虚火毒炽甚:─竹叶黄芪汤3)气血两虚不能透毒外出者:─托里消毒散4)收口期:气血两虚:─十全大补汤2.外治:1)初期:金黄膏.千捶膏2)溃脓期:八二丹.金黄膏3)收口期:白玉膏.生肌散六. 无头疽附骨疽1.内治:1)初起:清热化湿.行瘀通络─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2)成脓:清热化湿.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3)溃后:气血两虚者:调补气血.清热化湿─十全大补汤.托里消毒散.2.外治:1)初起:金黄膏.玉露散2)成脓:切开引流3)溃后: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冲和膏七. 走黄与内陷1.走黄:凉血清热解毒2.内陷:1)火陷:凉血清热解毒.养阴清心开窍2)干陷:补养气血.托毒透邪.清心安神3)虚陷:脾肾阳衰:温补脾肾.八. 瘰疬1.内治:1)初期:疏肝养血.健脾化痰─逍遥散合二陈汤2)中期:疏肝养血.健脾化痰.托毒透脓─逍遥散合二陈汤3)后期:滋肾补肺—六味地黄丸2.外治:1)初起:冲和膏.阳和解凝膏2)中期:冲和膏.阳和解凝膏3)后期: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白玉膏.生肌散九. 流痰1.内治:1)初期:益肾温经.散寒化痰─阳和汤2)中期:扶正托毒─透脓散气血两虚者:调补气血─人参养营汤阴虚火旺者:养阴除蒸─清骨散2.外治:1)初期:阳和解凝膏2)中期:切开引流3)溃后:五五丹.第二单元乳房疾病:一. 乳痈1.内治:1)初起:疏肝清热.通乳消肿─瓜蒌牛旁汤2)成脓:清热解毒托里─透脓散3)溃后:排脓托毒─四妙汤2.外治:1)初起:金黄散.玉露散2)成脓:金黄散.金黄膏3)溃后:八二丹.九一丹.金黄膏4)脓尽:生肌散.生肌玉红膏.二. 乳癖1.内冶:1)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开郁散2)冲任失调者─二仙汤.小金丹2.外治:温阳活血.化痰软坚阳和解凝膏三.乳疬1.内冶:1)肾阳虚者:温阳化痰─右归丸合小金片2)肾阴虚者:滋阴化痰─左归丸合小金片2.外治:参照乳癖.三. 乳腺增生病1.内治:1)肝郁痰凝治: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六神全蝎丸2)冲任失调:调理冲任.温阳化痰─二仙汤合四物汤.合十全大补汤2.外治:阳和解凝膏.四. 乳衄内治:1)肝火偏旺:疏肝解郁.清热凉血─丹栀逍遥散2)脾虚失统:健脾养血─归脾汤.五. 乳岩1.情志郁结: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栝蒌散合开郁散2.冲任失调:调理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3.毒蕴溃烂:解毒扶正─化岩汤4.气血虚弱:调补气血─归脾汤第三单元瘿一. 气瘿内治:疏肝理气.解郁消肿─四海舒郁丸二. 肉瘿内治:理气解郁.化痰软坚─海藻玉壶汤三. 石瘿:内治:化痰软坚.开郁行瘀─海藻玉壶汤第四单元皮肤病:一. 热疮1.内治:1)风热毒盛者:疏风清热解毒─辛夷清肺饮2)湿热重者: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3)阴虚内热者:养阴清热.解毒利湿─增液汤2.外治:青吹口油膏二. 缠腰火丹1.内治:清肝火.利湿热─龙胆泻肝汤皮疹消退后.皮肤仍刺痛者:疏肝理气.活血.重镇止痛─逍遥散.2.外治:玉露膏.双柏散.三黄洗济.解毒洗济.颠倒散水疱破后:青黛膏三. 疣1.内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平肝潜镇─马齿苋合剂2.外治: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掌趾疣丝状疣.四. 癣头癣白秃疮肥疮外治:一扫光或雄黄膏手足癣鹅掌风外治:1)潮红湿润者:雄黄膏或皮脂膏2)水疱为主者:用二号癣药水或复方土槿皮酊外搽3)粗糙皲裂者:用枫油膏外搽脚湿气(水疱型.糜烂型.脱屑型)1.内治:清热利湿─萆解渗湿汤合五神汤2.外治:1)脱屑型和水疱型:一号癣药水.复方土槿皮酊.藿黄浸剂2)脱屑干燥或有皲裂者:雄黄膏3)有脓疱者:青黛膏4)糜烂型:皮脂膏.雄黄膏圆癣外治:二号癣药水.一号癣药水.颠倒散皮损有糜烂.疼痛者:雄黄膏.二号癣药水.一号癣药水紫白癜风外治:密陀僧散干扑.二号癣药水或10%土槿皮酊外搽.五. 疥疮1.内治:疏风清热利湿─消风散合黄连解毒汤2.外治:硫磺软膏.一扫光.雄黄膏.六. 接触性皮炎1.内治:清热解毒.利湿1)上部者: ─消风散2)下部者: ─龙胆泄肝汤3)严重者: ─普济消毒饮或清瘟败毒饮2.外治:1)潮红.丘疹者:三黄洗济外搽,用青黛散2)肿胀.糜烂.流滋较多者:用10%黄柏溶液湿敷3)糜烂.结痂者:青黛膏或清凉油乳剂外搽七. 湿疮1.内治:1)湿热证: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萆解渗湿汤.二妙丸湿重于热者:宜健脾利湿.佐以清热─除湿胃苓汤2)血虚风燥证:宜养血祛风.消热利湿─四物汤合萆解渗湿汤2.外治:1)急性者:10%黄柏溶液.青黛散2)亚急性者:三黄洗剂.黄柏霜3)慢性者:外搽青黛膏或皮枯膏婴儿湿疮1.内治:疏风清热利湿─消风导赤汤2.外治:1)湿性者:青黛膏.黄连油2)干性者:三黄洗剂.黄柏霜八. 药物性皮炎1.内治:1)风热证:祛风清热─消风散2)湿热证:清热利湿─萆解渗湿汤3)血热证:凉血.清热利湿─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4)火毒证:清营解毒.养阴泄热─清营汤5)气阴两伤证:益气养阴.清热.健脾和胃─增液汤合益胃汤.2.外治:三黄洗剂.青黛散九. 瘾疹1.内治:1)风寒证: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桂枝汤或麻黄桂枝汤2)风热证:疏风清热─消风散3)肠胃实热证:疏风解表.通腑泄热─防风通圣散合茵陈蒿汤4)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八珍汤5)冲任不调证:调摄冲任─四物汤合二仙汤十. 牛皮癣1.内治:1)风湿热证:疏风清热.利湿─消风散2)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润燥─四物汤2.外治:1)风湿热证: 三黄洗剂2)血虚风燥证:二号癣药水外搽十一. 白庀1.内治:1)血热证:凉血清热─犀角地黄汤.凉血地黄汤2)湿热蕴积证:清热利湿.和营通络─萆解渗湿汤3)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润燥─四物汤合消风散4)火毒炽盛证:凉血.清热.解毒─清营汤十二. 粉刺1.内治:1)肺经风热证:疏风宣肺.清热─枇杷清肺饮2)肠胃湿热证:清热化湿.通腑─茵陈蒿汤3)脾失健运证: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2.外治:颠倒散洗剂.痤疮洗剂外搽十三. 多形性红斑1.内治:1)风寒证:和营祛寒─桂枝汤2)风湿热证:疏风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合消风散3)火毒证: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普济消毒饮2.外治:1)皮肤糜烂者:三黄洗剂外搽.青黛膏2)粘膜糜烂者:青吹口散吹十四. 结节性红斑1.内治:1)疏风清热.和营利湿─四物消风饮2)表证解后: ─桃红四物汤2.外治:用金黄膏.玉露膏十五. 红斑性狼疮盘状红斑性狼疮1.内治:滋阴补肾─六味地黄丸2.外治:白玉膏系统性红斑狼疮1.内治:1)热毒炽盛证: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热毒内陷神昏者: ─加安宫牛黄丸.紫雪丹2)阴虚火旺者: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3)气滞血瘀证:疏肝解郁.理气活血─逍遥散.血府逐瘀汤4)心阳不足证:益气养心─生脉散.苓桂术甘汤5)脾肾阳虚证:温肾壮阳.健脾利水─附桂八味丸.真武汤重者─参附汤2.外治:白玉膏.黄柏霜第五单元. 肛门直肠疾病一. 痔1.内治:实证:1)血热者:清热凉血─凉血地黄汤2)湿热下注:清利湿热─黄连丸虚证:1)养心健脾.益气补血─归脾汤.十全大补汤2)脱出:气虚:补气升举─补中益气汤血虚:补血养血─四物汤肿胀痒痛:清热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如神汤便秘:1)实证:通腑泄热─大承气汤2)虚证:润肠通便─五仁丸.麻子仁丸2.外治:熏洗法二.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1.内治:1)实证: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合龙胆泻肝汤2)虚证:养阴清热利湿─青蒿鳖甲汤与三妙丸2.外治:1)初起:实证用金黄膏.黄连膏.虚证:冲和膏2)成脓:切开引流3)溃后:九一丹纱条引流,生肌散纱条三. 脱肛1.内治:补气.升提.固摄─补中益气汤2.外治:苦参汤.五倍子散或马勃散第六单元. 男性前阴病一. 前列腺炎1.内治:虚证:补益法实证:疏导法.1)湿热壅阻证:清利湿热─八正散.龙胆泻肝汤.大分清饮2)阴虚火动证:补肾滋阴.清泄相火─知柏地黄汤合萆解分清饮.3)肾阳不足证:温肾固精─金锁固精丸合右归丸4)气血瘀滞证:活血散瘀─前列腺汤2.外治: 湿热下注.气血瘀滞.金黄散.葱归塌肿汤坐浴二. 前列腺增生症1)肺气失宣.水道不利证:开泻肺气.清热利水─黄苓清肺饮2)湿热下注.膀胱涩滞证:清热化湿.通利膀胱─八正散3)中气下陷.膀胱失约证:补中益气.制约膀胱─补中益气汤.补元煎4)肾阴不足.水液不利证:滋肾养阴.清利膀胱─知柏地黄汤5)肾阳不足.气化无权证:尿闭:补肾湿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失禁.遗尿: ─螵蛸丸6)下焦蓄血.瘀阻膀胱证:活血散瘀.通利膀胱抵挡丸第七单元. 外科其他疾病一. 烧伤1.内治:1)火热伤津证:养阴清热─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2)阴伤阳脱证:扶阳救逆.固护阴液─参附汤合生脉散.四逆汤3)火毒内陷证:清营凉血.解毒─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热毒传心: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4)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八珍汤5)脾胃虚弱证:调理脾胃─益胃汤.参苓白术散2.外治:初期:清凉膏.万花油外搽.虎地酊中期:黄连膏.红油膏.生肌玉红膏外敷后期:生肌白玉膏掺生肌散外敷.黑布膏二. 臁疮1.内治:1)急性继发感染:清利湿热─萆解渗湿汤2)气阴不足:宜益气养阴─六味地黄丸3)肾亏疮面乌黑不痛: ─附桂八味丸2.外治:九一丹药.红油膏.生肌散.白玉膏三. 脱疽内治:1)寒湿证:温阳通脉.祛寒化湿─阳和汤.独活寄生汤.2)血瘀证:活血毒.止痛─四妙勇安汤.3)热毒证:清热解毒.止痛─四妙勇安汤.4)气血两虚证:补养气血─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5)肾虚证:肾阳虚:温补肾阳─附桂八味丸肾阴虚: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知柏八味丸四. 血栓性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青蛇毒)1.内治:和营活血.清热利湿─五味消毒饮合三妙丸.2.外治:早期:金黄散.四黄散.双柏散血栓性深静脉炎(股肿)1)早期:湿热蕴阻.气血瘀滞:清热利湿.活血通络─通络活血方.抵挡汤2)后期:气虚血滞.寒湿凝滞:温阳利水.活血化瘀─阳和汤.补阳还五汤,当归四逆汤六. 肠痈1.初期:1)温热内蕴.气滞血瘀者:行气祛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锦红片2)寒湿夹瘀血凝结者:疏化导滞.理气行瘀─藿香正气散合红藤煎剂2.酿脓期:积热不散.热胜热腐:通腑泄热.解毒透脓─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3.溃脓期:1)阳明腑实.热盛伤阴者: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增液汤2)阴损及阳:温阳健脾.化毒排脓─薏以附子败酱散合参附汤中医妇科学月经病一、月经先期1. 气虚证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2)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2. 血热型1)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2)阳盛血热型: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清经散3)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二、月经后期1)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大补元煎2)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人参养荣汤3)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大营煎4)实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5)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6)痰湿型: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芎归二陈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1)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固阴煎2)脾虚型: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3)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四、月经过多1)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止血-安冲汤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3)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桃红四物汤五、月经过少1)肾虚型: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2)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滋血汤3)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4)血瘀型:活血化瘀、理气调经-通瘀煎六、经期延长1)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调经-举元煎。
中医十大经典名方(附方解)
中医十大经典名方(附方解)一、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分二次服。
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色白清稀、甚则喘息不得卧或肢面浮肿、口不渴、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方解:本方为解表涤饮方剂。
内有水饮者,一旦感受外寒,每致表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则咳痰清稀,喘息胸满,甚则喘息不得平卧,当内饮外邪得解,里饮得化。
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行水为主药。
桂枝助麻黄解表,又能温化阳气,助麻黄行水为辅药。
芍药配桂枝以调和营卫。
干姜、细辛温脾肺之寒,使脾散精,上归于肺,肺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水液能在体内正常运行,以杜其生痰之源;半夏燥温化痰,治已成之水饮;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肺气耗散太过之弊,以上均为佐药。
甘草调合诸药,以缓和麻、桂、姜辛温刚烈之性。
诸药合用,共凑解表涤痰、止咳平喘之功。
临床运用:1.本方为温化痰饮、宣肺平喘之代表方剂。
凡咳嗽、痰白清稀有泡沫、口不渴、舌苔白润者,无论有无恶寒发热,有汗无汗均可加减运用。
如恶寒无汗者,重用麻黄;恶风自汗者,重用桂芍,或加姜枣以调和营卫;外寒已解而咳嗽未除者,去麻桂,改用蜜炙麻黄,加杏仁以加强宣肺平喘之功;若痰多清稀、咳喘不得平卧者,重用细辛、半夏、干姜以温化降逆寒痰。
2.本方加石膏,名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
用于本方证兼有热象者。
3.本方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均有一定疗效。
注意事项: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为治咳喘痰饮之要药。
若肺寒停饮偏重,五味子用量宜少于干姜、细辛;若寒饮之咳肺虚者,则五味子用量宜酌加大。
二、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9克、黄芩9克、制半夏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党参6克用法:水煎服。
功能:和解表里,扶正祛邪。
主治:用于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口苦咽干、耳聋目弦、舌苔薄白、脉弦而数者。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归纳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归纳方剂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药方剂的组成、用法用量、功效及适应症等内容的学科。
方剂是中医药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由多种药物按一定比例配伍而成,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在方剂学中,有一些重点方剂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对治疗各种疾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对方剂学的重点方剂进行总结归纳,以便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方剂学知识。
一、四物汤四物汤是一味温经活血、通络止痛的经典方剂,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组成。
主治血虚经络不畅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等症状。
四物汤具有滋补血气、调经止痛的作用,被广泛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二、桂枝汤桂枝汤是一味温经解表、扶正宣通的经典方剂,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组成。
主治表里不和、经气郁滞所致的发热恶寒、头痛体痛等症状。
桂枝汤具有解表散寒、调和营卫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初期风热感冒等疾病。
三、通草四物汤通草四物汤是一味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经典方剂,由当归、川芎、通草、川芍组成。
主治经络瘀阻、气血不畅所致的痛经、闭经、乳房胀痛等症状。
通草四物汤具有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痛经、不孕症等疾病。
四、逍遥散逍遥散是一味理气和胃、疏肝解郁的经典方剂,由枳壳、白芍、茯苓、甘草等组成。
主治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胀满、情绪不宁等症状。
逍遥散具有疏肝理气、和胃开郁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郁证导致的各种疾病。
五、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味补益脾胃、健脾和胃的经典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
主治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四君子汤具有健脾益气、补益中气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疾病。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到此结束,通过对上述方剂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方剂的主治疾病、药物组成以及药理作用,对于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方剂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入理解方剂的配伍原则和应用规律,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应用能力,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中药方剂汇总范文
中药方剂汇总范文中药方剂是指中医药学中应用中药材制备而成的药物组合。
它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对于治疗各种疾病和调理人体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方剂汇总。
1.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和大枣组成。
此方剂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虚乏力等症状。
2.柴胡疏肝汤:由柴胡、白芍、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物组成。
此方剂适用于治疗肝气郁结,胸闷烦躁等症状。
3.温胆汤:由黄连、黄芩、黄连、栀子、苍术、土茯苓、白术、生姜、干姜、干姜、生姜、干姜、生姜、干姜、生姜、干姜、干姜、干姜、干姜等药物组成。
此方剂常用于治疗肝胆湿热,胃脘疼痛等症状。
4.十全大补汤:由人参、黄精、枸杞子、淮山药、山药、桂圆肉、龙眼肉、白薯、茯苓、大枣、莲子、牡蛎等药物组成。
此方剂适用于治疗气血两虚,神疲乏力等症状。
5.八珍汤:由人参、黄精、淮山药、当归、白术、茯苓、牡蛎、枣仁等药物组成。
此方剂常用于治疗气血两虚,面色苍白等症状。
6.逍遥散:由生地黄、麦冬、山药、山萸肉、龙眼肉、桂圆肉、茯苓、酸枣仁等药物组成。
此方剂适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气阴两亏等症状。
7.知柏地黄丸:由知母、黄精、麦冬、虎骨、牡蛎、茯苓、山药、山楂、丹皮、酒芩、丹参、生地黄、白术、生姜、大枣、甘草等药物组成。
此方剂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头晕耳鸣等症状。
8.桂枝汤:由桂枝、半夏、干姜、甘草等药物组成。
此方剂适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恶风等症状。
以上只是一部分常用的中药方剂汇总,因中医药学的广泛应用,中药方剂种类繁多,每个方剂都有特定的适应症和治疗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同时,中药方剂也需要注意用药安全和合理配伍,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方剂的使用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学方剂整理
一、方剂1.六味地黄丸(补阴剂)功效——滋补肾阴主治——肾阴不足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君山萸……滋阴补肾秘涩精气臣山药……健脾补需涩精固肾泽泻……利湿泄浊丹皮……清泄相火制山萸之温佐茯苓……健脾泄浊地黄、山萸、山药…补肾、肝、脾…(补)泽泻、丹皮、茯苓…泻肾、肝、脾…(泻)2.四物汤(补血剂)功效——补血和血主治——血虚血滞症熟地……滋阴养血……君当归……活血补血……臣白芍……养血敛阴川芎……活血行气3.四君子汤(补气剂)功效——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人参……益气健脾……君白术……健脾燥湿……臣茯苓……健脾渗湿……佐甘草……调和诸药……使4.补阳还伍汤(理血剂)功效——补气、活血、祛瘀、通络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后遗证黄芪…大补元气,气行则血行…(重用补气)君归尾…活血和血(化瘀不伤正)臣川芎、赤芍、桃红、红花…(祛瘀)地龙…………………………(通络)5.理中丸(温里剂)功效——温中祛寒,健脾补气主治——脾胃虚寒所效的各种杂证干姜……温中祛寒……(温)君党参……健脾益气……(补)臣白术……燥湿健脾……(燥)佐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使6.二陈汤(化痰止咳剂)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痰湿证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君)橘红陈皮……理气化痰,使气顺而痰消(臣)茯苓……健脾渗湿,使湿无所聚(佐)甘草……补脾和中,调和药性(使)7.大承气汤(泻下剂)功效--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大黄……泄热通便荡涤肠胃(君)芒硝……助大黄泻热又能软坚润燥(臣)厚朴……宽中行气散满枳实……消痞破结8.小柴胡汤(和解剂)功效——和解少阳主治——少阳证柴胡……透达少阳半表之邪(君)黄芩……清少阳半里之热(臣)生姜、半夏……和胃降逆人参、大枣……益气调中甘草……………调和诸药(使)9.白虎汤(清热剂)功效——清热除烦、生津止咳主治——气分热盛四大症(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石膏……清热除烦……(君)知母……清热生津……(臣)粳米、甘草……和中养胃……(佐使)10.茵陈蒿汤(祛湿剂)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茵陈……清利湿热退黄(君)栀子……清泄三焦湿热,使湿热从小便而出(臣)大黄……荡涤肠胃实热,使湿热从大便而出(佐)11.麻黄汤(解表剂)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风寒表实证麻黄……解表发汗……(君)桂枝……助麻黄发汗……(臣)杏仁……助麻黄平喘……(佐)甘草……调和诸药……(使)二、病因病机1.风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位(伤风)善行而数变(行痹、风疹)风为百病之长其性主动(面瘫)2.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伤寒)寒性凝滞(痛、瘀阻)寒主收引(拘挛、抽搐)寒性清澈3.暑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暑多挟湿4.湿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5.燥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6.火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耗气伤津;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易致肿疡。
中医药十大名方
中医药十大名方中医药是中国传统的珍贵文化遗产之一,历史悠久,独具特色。
其中,有十大名方以其独特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为您介绍这十大名方。
1. 逍遥散逍遥散是由南宋时期名医杨继洲创制的方剂,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该方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要作用,具有养心安神、理气活血等功效,对于高血压、心绞痛等病症有良好的疗效。
2. 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以人参、茯苓、白术等药物为主要成分,具有益气健脾、渗湿利水的功效,适用于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该方剂通过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从而缓解相关症状。
3. 通草附子散通草附子散是一种治疗疲劳、虚寒等症状的中药方剂。
该方剂以元参、通草、附子等为主要成分,具有温阳祛寒、益气养血的作用,可有效缓解因体虚引起的症状,并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4. 八珍汤八珍汤是一种补气养血的经典方剂,由黄耆、当归、白术、党参等多种药材组成。
该方剂具有益气补血、安神养心的功效,可用于气血不足、头晕目眩、失眠等症状。
5. 四物汤四物汤是中医常用的妇科调理方剂,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血调经、养血安胎的作用,适用于月经不调、经期痛经等妇科疾病。
6. 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是治疗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等症状的方剂。
该方剂以熟地、山药、枸杞子等为主药,能够温补肾阳、固精止遗、益气滋阴,是补肾养生的常用药物。
7. 玉屏风散玉屏风散是一种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咳嗽等症状的中药方剂。
该方剂由羌活、防风、桑叶等药材组成,能够散寒解表、宣肺止咳,对于风寒感冒、寒咳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8.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中医经典的理气解郁方剂,由柴胡、黄芩、生姜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解表宣肺、疏肝理气的作用,适用于肝郁气滞、胁肋胀痛等症状。
9. 炙甘草汤炙甘草汤是一种治疗胃寒、脾虚引起的消化不良、泛酸等症状的方剂。
该方剂以甘草炙制为主要药材,具有温中和胃、补脾养血的功效。
10.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是治疗肺热壅盛引起的咳嗽、咯血等症状的中药方剂。
中医十大名方
中医十大名方中医十大名方⒈逍遥丸逍遥丸是中医药中的经典名方之一,主要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头晕眼花、失眠多梦等症状。
逍遥丸的组成成分包括天麻、川芎、白芍等药材,具有安神、镇静的作用。
⒉灵芝养生汤灵芝养生汤是中医推荐的养生名方之一,适合人群包括抵抗力较弱、精神疲劳、失眠等人群。
灵芝养生汤的制作原料主要包括灵芝、黄芪、枸杞等,具有养心安神、调理气血的功效。
⒊四宝丸四宝丸是中医常用的名方之一,主要用于调理女性生殖系统、改善月经不调、经期疼痛等症状。
四宝丸的药材主要包括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等,具有补血、调理气血的作用。
⒋温胆汤温胆汤是中医经典药方之一,适用于胆胃寒症状,如胃寒、胆囊寒等。
温胆汤的组成药材主要包括干姜、陈皮、半夏等,具有温胃、暖胆的作用。
⒌十全大补汤十全大补汤是中医养生名方之一,适用于气血两虚、体质虚弱、乏力等症状。
十全大补汤的药材包括黄耆、当归、白术、熟地黄等,具有补气血、益精气的功效。
⒍桑叶茶桑叶茶是中医养生名方之一,适合高血压、高血糖等人群。
桑叶茶具有清肝明目、降血压、降血糖的作用。
⒎保和丸保和丸是中医常用的名方之一,适用于治疗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等问题。
保和丸的药材主要包括白术、茯苓、甘草等,具有健脾胃、调理消化的功效。
⒏归脾汤归脾汤是中医名方之一,主要用于治疗脾虚湿停、食欲不振、腹胀等问题。
归脾汤的组成药材包括黄芪、白术、陈皮等,具有健脾益气、祛湿化痰的作用。
⒐细辛汤细辛汤是中医经典名方之一,适用于治疗伤寒初期症状如发热、头痛、身疼等。
细辛汤的药材主要包括细辛、防风、生姜等,具有散寒解表、发汗解毒的功效。
⒑回阳降逆汤回阳降逆汤是中医名方之一,主要用于治疗阳虚寒凝,阳气不足引起的乏力、畏寒等症状。
回阳降逆汤的组成药材包括肉桂、干姜、炙甘草等,具有温阳散寒、降逆止呕的作用。
本文档涉及附件:⒈名方配方表格(附件一):提供逍遥丸、灵芝养生汤、四宝丸等名方的配方。
⒉药材说明书(附件二):包括逍遥丸、灵芝、当归等药材的来源、功效等详细说明。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中医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介绍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并对其功效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1. 温胆汤:温胆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胆虚寒症状,如胆囊寒痛、胆汁淤滞等。
该方剂由黄连、半夏等药物组成,具有温胆祛寒、理气开郁的功效。
2. 茵陈蒿汤:茵陈蒿汤是治疗寒湿痹证的经典方剂,由茵陈、蒿子、生姜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祛寒湿、温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痹痛、腰腿冷痛等症状。
3. 四逆散:四逆散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邪侵袭引起的寒证,如寒疟、寒冷等。
该方剂由附子、干姜等药物组成,具有温阳散寒、驱寒止痛的功效。
4.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是治疗中气不足的经典方剂,由黄耆、白术、党参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中气不足导致的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5.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中医常用的健脾益气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健脾益气、补养气血的作用,适用于脾气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6. 四逆加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是中医常用的治疗阳气不足的方剂,由附子、干姜、人参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阳散寒、益气固表的作用,适用于阳气不足导致的畏寒、乏力等症状。
7. 四物汤:四物汤是中医常用的补血方剂,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血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血虚导致的月经不调、经痛等症状。
8. 四妙丸:四妙丸是中医常用的消炎止痛方剂,由黄连、黄芩、苦参、半夏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热毒引起的口腔溃疡、痈肿等症状。
9. 温经汤:温经汤是中医治疗寒凝症状的方剂,由艾叶、独活、川芎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凝引起的痛经、闭经等症状。
10. 走湿散:走湿散是中医常用的祛湿方剂,由荆芥、石膏、白附子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祛湿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湿邪困阻引起的感冒、咳嗽等症状。
临床十一个科室常用方剂汇总
临床十一个科室常用方剂汇总左金丸左归饮左归丸紫雪丹滋阴退翳汤滋阴地黄丸滋阴除湿汤资生健脾丸壮筋养血汤壮筋续骨丹驻车丸助阳活血汤竹叶石膏汤竹叶黄芪汤猪苓汤朱砂安神丸舟车丸炙甘草汤枳术丸枳实薤白汤枳实消痞丸枳实导滞丸指迷茯苓丸止痛如神方止嗽散止带方栀子胜奇散栀子金花丸栀子豉汤栀子柏皮汤知柏地黄汤正容汤正骨紫金丹镇肝息风汤真武汤真人养脏汤珍珠母丸珍珠母丸增液汤增液承气汤越鞠丸越婢汤毓麟珠玉液汤玉屏风散玉女煎玉女煎玉露油膏禹功散右归丸银翘散银花解毒汤银花甘草汤茵陈五苓散茵陈四逆汤茵陈术附汤茵陈蒿汤薏苡仁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益元散益胃汤益气聪明汤抑阳酒连散异功散一贯煎养阴清肺汤养血润肤饮养心汤养精种玉汤阳和汤阳和解凝膏阳毒内消散眼珠灌脓方血府逐瘀汤旋覆代赭汤宣痹汤芎芷石膏汤杏苏散星蒌承气汤新制柴连汤新加香薷饮辛夷清肺饮泻心汤泻黄散泻肝汤泻肝散泻肺饮泻白散(泻肺散)小续命汤小馅胸汤小青龙汤小金丹小建中汤小蓟饮子小活络丹小承气汤小柴胡汤小半夏汤逍遥散逍遥蒌贝散消乳丸消疬丸消风散象皮膏香苏散香薷散香连丸香棱丸香槟榔丸香贝养荣汤先天大造丸仙方活命饮犀角散犀角地黄汤犀黄丸五真散五味消毒饮五痿汤五神汤五仁丸五皮饮五皮散五苓散五淋散五加皮汤吴茱萸汤无比山药丸乌药汤乌药散乌头汤乌梅汤乌龙膏温脾汤温经汤温肺止流丹温胆汤胃苓汤苇茎汤王氏清暑益气汤万灵膏完带汤陀僧膏托里消毒散菟丝子散透脓散痛泻药方通幽汤通窍活血汤通气散通脉四逆汤通关散葶苈大枣泻肺汤天王补心丹天台乌药散天麻丸天麻钩藤饮桃仁承气汤太乙膏胎元饮缩泉丸酸枣仁汤苏子降气汤苏合香丸苏合香丸搜风解毒汤四物消风饮四物五子汤四物汤四乌贼骨一茹丸四味回阳饮四顺清凉饮子四生丸四生散四神丸四神煎四逆汤四逆散四磨汤四妙勇安汤四妙丸四妙散四秒勇安汤四君子汤四黄膏四海舒郁丸顺气活血汤水陆二仙丹双解散熟地首乌汤舒筋活血汤疏凿引子疏风清热饮疏风清热汤寿胎丸实脾饮实脾散石决明散十枣汤十全大补丸十全大补汤十灰散十补丸失笑散圣愈汤生血补髓汤生蒲黄汤生脉饮生脉散生姜泻心汤生肌玉红膏生肌散生肌白玉膏生化汤升阳益胃汤升麻葛根汤升丹肾气丸神应养真丹神功内托散身痛逐瘀汤射干麻黄汤少腹逐瘀汤芍药汤芍药甘草汤上下相资汤沙参麦冬汤桑杏汤桑螵蛸散桑菊饮桑白皮汤散瘀和伤汤三子养亲汤三物备急丸三石汤三仁汤三品一条枪三妙丸三妙散三黄丸三痹汤润肠丸人参养营汤人参养荣汤人参五味子汤人参乌梅汤人参健脾丸人参败毒散驱风散热饮子清燥救肺汤清营汤清咽利膈汤清心莲子饮清瘟败毒饮清胃散清暑益气汤清暑汤清热泻脾散清热化痰汤清热地黄汤清气化痰丸清凉油乳剂清经散清金化痰丸清骨散清肝止淋汤青蒿鳖甲汤青娥丸青黛散秦艽丸羌活胜风汤牵正散千金苇茎汤千金散杞菊地黄丸启膈散七宝美髯丹普济消毒饮平胃散平胬丹枇杷清肺饮暖肝煎牛黄清心丸牛蒡解肌汤宁志膏宁血汤木香顺气散牡蛎散明目地黄丸麦味地黄丸麦门冬汤麻子仁丸麻杏石甘汤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龙胆泻肝汤六郁汤六一散六味汤六味地黄丸六磨汤六君子汤羚羊角饮子羚羊角汤羚角钩藤汤苓桂术甘汤苓桂甘露饮苓甘五味姜辛汤两地汤凉血地黄汤凉膈散凉膈清肠散凉隔散良附丸连翘败毒散连朴饮理中丸黎洞丸栝楼薤白半夏汤栝蒌薤白白酒汤孔圣枕中丹咳血方开郁种玉汤蠲痹汤举元煎橘皮竹茹汤菊花决明散九一丹九味羌活汤荆防败毒散金锁固精丸金水六君煎金铃子散金黄散解语丹接骨紫金丹胶艾汤交泰丸健脾益气汤健脾丸健步虎潜丸加味羌活汤加味桔梗汤加减木防己汤济川煎己椒苈黄丸鸡鸣散藿香正气散活血止痛汤活血散瘀汤活血祛瘀汤活血煎活络笑灵丹会厌逐瘀汤回阳玉龙膏回阳救急汤黄土汤黄芩汤黄芪汤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连温胆汤黄连解毒汤黄连膏黄连阿胶汤还阴救苦汤槐角丸槐花散化痰通络汤化坚二陈丸化积丸化肝煎化毒除湿汤化斑汤化斑解毒汤虎潜丸厚朴温中汤红油膏红灵酒红灵丹黑布膏河车大造丸和营止痛汤蒿芩清胆汤海藻玉壶汤海桐皮汤海浮散桂枝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茯苓丸桂麝散桂附理中丸归肾丸归脾汤归六黄汤归灵内托散瓜萎牛蒡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顾步汤固真汤固冲汤固本止崩汤膈下逐瘀汤葛根汤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汤高枕无忧散甘麦大枣汤甘露消毒丹甘草泻心汤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复元通气散复元活血汤附子理中汤附桂八味丸茯苓饮防己黄芪汤防风通圣散防风汤防风散防风根汤二至丸二阴煎二仙汤二妙丸二妙散二陈汤耳聋左慈丸独活汤独活寄生汤独参汤都气丸定志丸定痫丸定痛膏定喘汤丁香柿蒂散丁香散丁桂散调元调胃承气汤地榆丸地黄饮子抵当汤导痰汤导赤散当归饮子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散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芍药汤当归芍药散当归拈痛汤当归龙荟丸当归六黄汤当归建中汤当归补血汤丹栀逍遥散丹参饮大青龙汤大秦艽汤大建中汤大活络丹大黄蛰虫丸大黄牡丹汤大黄附子汤大红丸大定风珠大承气汤大成汤大柴胡汤大补元煎大补阴丸苁蓉润肠丸川芎茶调散除湿胃苓汤除湿胃苓汤除湿汤除湿蠲痛汤除风益损汤除风益损汤冲和散冲和膏赤石脂丸沉香化滞丸菖蒲郁金汤柴胡清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葛解肌汤苍附导痰丸苍耳子散参苏饮参苏饮参苓白术散参附汤步虎潜丸补中益气汤补阳还五汤补肾壮筋汤补肾明目丸补肾活血汤补肾地黄丸补筋丸补肝散补肺阿胶汤拨云退翳散鳖甲煎丸鳖甲煎丸碧玉散萆薢渗湿汤萆薢化毒汤萆解分清饮萆解分清散贝母瓜蒌散保元汤保阴煎保和丸半夏泻心汤半夏厚朴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败毒散柏子养心丸百合固金汤百合地黄汤白头翁汤白降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八正散八珍汤八厘散八宝丹安神定志丸安宫牛黄丸艾附暖宫丸阿胶鸡子黄汤玉露散吴茱萸汤温脾汤生肌玉红膏牡蛎散麻子仁丸(脾约丸)济川煎黑虎丹葛根芩连汤萆薢分清饮职工行为规范复习内容★1.医院核心价值:仁、和、精、诚2、“仁”:医乃仁术、仁者爱人;“和”:医患信和、同道谦和“精”:大医精诚、精研医道;“诚”:心怀至诚于内,言行诚谨于外。
古中医十大名方
古中医十大名方中医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医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古代,中医医生通过长期的实践和观察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案。
这些古中医名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中医学的瑰宝。
下面,我们将介绍古中医学的十大名方。
1. 人参麻黄汤人参麻黄汤是经典的古中医名方之一。
它由人参、麻黄、桂枝、甘草等药材组成,具有温阳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
人参麻黄汤常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寒热不均、胸闷、咳嗽等症状。
2. 四逆散四逆散是由吴茱萸、附子、干姜、甘草等组成的名方,主要用于治疗寒凝胃脘、四肢怕冷、脉沉等症状。
四逆散具有温阳散寒、活血祛瘀的作用。
3. 柴胡加芍药汤柴胡加芍药汤是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抑郁、烦躁、胸胁疼痛等症状的古中医名方。
它由柴胡、芍药、黄芩、甘草等药材组成,可以疏肝理气,调和阴阳。
4. 三黄石膏汤三黄石膏汤是古代治疗热毒病的名方,由黄芩、黄连、石膏组成。
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口舌生疮、疮疖肿痛等症状。
5. 十全大补汤十全大补汤是一种滋补古方,由人参、黄芪、白术、党参等药材组成。
它可以补气养血,益气固表,常用于治疗气虚、血虚引起的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6. 四物汤四物汤是一种调理女性月经的古中医名方,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药材组成。
它具有活血调经,补血养颜的作用,可辅助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7. 温胆汤温胆汤是一种古代治疗胆虚寒滞引起的胆囊疾病的名方。
它由人参、茯苓、泽泻等药材组成,具有温胆通经、化痰平喘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等疾病。
8. 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是治疗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遗精滑泻等症状的名方。
它由熟地、山药、山萸肉等药材组成,可以补肾养阴,固精止泻。
9. 麦冬羊肉汤麦冬羊肉汤是古代治疗肺燥咳嗽的名方。
它由麦冬、羊肉、沙参、麦芽等组成,具有清热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可缓解因肺燥引起的干咳、咽干等症状。
10. 桂枝汤桂枝汤是古中医名方中最著名的一方,由桂枝、生姜、大枣、甘草等组成。
常见病中药方剂总结归纳
常见病中药方剂总结归纳中药方剂是中医治疗常见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草药的组合应用,可以调理身体、防治疾病。
本文将对常见病中的中药方剂进行总结归纳,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些方剂。
一、感冒1. 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功效:发汗解表,宣肺祛寒,适用于感冒初起,有寒热,头痛,恶寒等症状。
2. 葛根汤组成:葛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功效:发汗解表,宣肺祛热,适用于感冒初起,有发热,微恶寒,咳嗽等症状。
二、咳嗽1. 川贝炖雪梨组成:川贝母、雪梨、冰糖功效:清热润肺,止咳化痰,适用于咳嗽有痰,痰黏稠,咳声低重的情况。
2. 杏仁膏组成:杏仁、冰糖、蜂蜜功效:润肺止咳,化痰宽胸,适用于咳嗽有痰,痰黏稠,口干咽燥的状况。
三、消化不良1. 保和丸组成:神曲、莲心、陈皮、白芍、白术等功效:健脾和胃,宽中理气,适用于饮食不节,胃纳差,腹胀嗳气等情况。
2. 吴茱萸丸组成:吴茱萸、枳壳、厚朴、半夏等功效:理气健胃,降逆止呕,适用于胃部不适,腹胀恶心等症状。
四、失眠1. 安神补心丸组成:黄泥香、当归、枸杞子、酸枣仁、甘草等功效:镇静安神,促进入眠,适用于失眠多梦,心悸不安的情况。
2. 青龙健脑丸组成:龙骨、牡蛎、玉竹、夏枯草等功效:益智养神,宁心安神,适用于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五、月经不调1. 调经活血颗粒组成:川芎、益母草、当归、桃仁等功效:活血祛瘀,调经止痛,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情况。
2. 归脾丸组成:当归、白芍、川芎、茯苓、党参等功效:调经养血,益气养脾,适用于月经不调,经量不足,腰膝酸软等症状。
六、便秘1. 大承气汤组成:枳实、厚朴、大黄、芒硝等功效:泄热通便,适用于大便燥结,干燥无形,腹胀等情况。
2. 顺气丸组成:枳实、郁金、白芍、厚朴等功效:理气通便,适用于脘腹胀满,大便稀溏不爽的情况。
以上便是常见病中药方剂的部分总结归纳,这些方剂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
如果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相关症状,可以选择相应的中药方剂来缓解病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10个方剂归纳伤寒论中100多个方子中,复杂方剂并不多。
包括金匮五味药以下的占了大部分。
甚至三味以下的方剂还不在少数。
在这110多个方剂中,很多至今在临床中仍频繁应用。
甚至妇幼皆知,比如小柴胡汤,大名鼎鼎,举世闻名。
为什么,伤寒论中的一批经典方剂能够流行至今,甚至,给人的感觉,其应用范围还不断扩大。
原因何在?我认为,临床上至今常用的伤寒论方剂中最大特点是,这些方剂无一不是着眼于调节人体整体的气机升降出入。
现将常用的10个方剂归纳如下,供各位网友参考。
一、桂枝汤(调和营卫)组成: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甘草二两方解: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今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是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之故,所以是表虚证。
究其病机,是风寒外感,卫强营弱,即《伤寒论》第五十三条所说:“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
”风寒在表,当用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
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
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
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
炙甘草之用有二:一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一为使药,调和诸药。
所以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正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二、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及半表半里枢机)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半夏(洗)半升,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方解:(1)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不可汗吐下,法宜和解。
邪入本经,乃由表而将至里,当彻热发表,迎而夺之,勿令传太阴。
(2)柴胡味苦微寒,少阳主药,以升阳达表为君。
黄芩苦寒。
以养阴退热为臣。
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气而止呕。
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为佐。
邪在半里半表,则营卫争。
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营卫为使也。
三、半夏泻心汤(及其他五个泻心汤,调节脾胃升降失常)组成:半夏三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黄连一两,大枣(擘)十二枚方解:本方证病人中气受伤,脾胃、大小肠功能失调,因为寒热互结其中,清浊升降失常。
其症状为心下痞满、干呕、肠鸣下利。
本方是由小柴胡汤化裁得到,即去柴胡、生姜,而加川连、干姜。
本方中法夏、干姜辛温除寒,和胃止呕;川连、黄芩苦寒泄降除热,清肠燥湿;人参、大枣、炙甘草补中益气,养胃。
该方主治主要病机为:少阳证误下而中气虚,寒热互结于中焦,气机结滞,脾胃升降失常。
四、小青龙汤(温肺化饮,调节肺气升降)组成:麻黄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炙甘草三两,桂枝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方解: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
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
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难经·四十九难》说:“形寒饮冷则伤肺”。
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苔白滑,脉浮为外寒里饮之佐证。
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
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
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
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
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
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
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
五、黄连阿胶汤(清心火滋肾阴,使阴阳交泰)组成: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阿胶三两,鸡子黄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方解:《伤寒附翼》释曰:此少阴之泻心汤也。
凡涤心必藉芩、连,而导引有阴阳之别。
病在三阳,胃中不和而心下痞者,虚则加参、甘补之,实则加大黄下之;病在少阴而心中烦,不得卧者,既不得用参、甘以助阳,亦不得用大黄以伤胃矣。
用芩、连以直折心火,佐芍药以收敛神明,所以扶阴而益阳也。
鸡子黄禀南方之火色,入通于心,可以补离宫之火,用生者搅和,取其流动之义也;黑驴皮禀北方之水色,且咸先入肾,可以补坎宫之精,内合于心而性急趋下,则阿井有水精凝聚之要也,与之相溶而成胶;用以配鸡子之黄,合芩、连、芍药,是降火引元之剂矣。
《经》曰:火位之下,阴精承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斯方之谓欤。
《衷中参西》释曰:黄连味苦入心,性凉解热,故重用之以解心中发烦,辅以黄芩,恐心中之热扰及肺也,又肺为肾之上源,清肺亦所以清肾也。
芍药味兼苦酸,其苦也善降,其酸也善收,能收降浮越之阳,使之下归其宅,而性凉又能滋阴,兼能利便,故善滋补肾阴,更能引肾中外感之热自小便出也。
阿胶其性善滋阴,又善潜伏,能直入肾中以生肾水。
鸡子黄中含有副肾髓质之分泌素,推以同气相求之理,更能直入肾中以益肾水,肾水充足,自能胜热逐邪以上镇心火之妄动,而心中发烦自愈矣。
六、乌梅丸(调节上热下寒之厥逆,非单蛔厥也)组成: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去皮炮)六两,蜀椒四两,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方解:本方由10味药组成。
主治寒热错杂,蛔虫窜扰所致的蛔厥、久痢、厥阴头痛。
方中乌梅味酸,苦酒醋渍而重用,既可安蛔,又能止痛,故为主药。
蛔动因于脏寒,故以干姜、附子、细辛、蜀椒、桂枝温肾暖脾,以除脏寒;且五药皆辛,制蛔,其中细辛、蜀椒更具杀虫之用,故又可助乌梅安蛔止痛;素病蛔疾,必损气血,故又以人参益气,当归养血,合而扶正补虚,俱为辅药。
佐以黄连、黄柏苦寒清热,兼制辛热诸药,以杜绝伤阴动火之弊,且味苦兼能下蛔。
诸药合用,共奏温脏安蛔之功。
七、麻黄升麻汤(清肺热,温脾寒,发越郁阳)组成:麻黄(去节)二两半,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葳蕤(一作菖蒲)十八铢,芍药六铢,天门冬(去心)六铢,桂枝(去皮)六铢,茯苓六铢,甘草(炙)六铢,石膏(碎,绵裹)六铢,白术六铢,干姜六铢方解:麻黄、升麻——透发内陷之郁阳。
当归——补血和血,清热滋阴,以治喉痹脓血。
知、芩、葳、天冬、石、芍温补脾阳,以治泄利:茯、桂、白术、干姜、甘草温阳理脾。
药味虽多,但并不杂乱,重点突出,井然有序。
现用于更年期综合征的女性患者,临床多有奇效。
八、苓桂术甘汤(温阳健脾,利水降冲)组成:茯苓四两,桂枝(去皮)三两,白术二两,炙甘草二两方解:本方所治痰饮乃中阳素虚,脾失健运,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
盖脾主中州,职司气化,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阳不足,健运失职,则湿滞而为痰为饮。
而痰饮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停于胸胁,则见胸胁支满;阻滞中焦,清阳不升,则见头晕目眩;上凌心肺,则致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沉滑或沉紧皆为痰饮内停之征。
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金匮要略》)故治当温阳化饮,健脾利水。
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为君,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
桂枝为臣,功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
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
白术为佐,功能健脾燥湿,苓、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在此体现了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桂、术同用,也是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
炙甘草用于本方,其用有三: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阳,以襄助温补中阳之力;二可合白术益气健脾,崇土以利制水;三可调和诸药,功兼佐使之用。
四药合用,温阳健脾以助化饮,淡渗利湿以平冲逆,全方温而不燥,利而不峻,标本兼顾,配伍严谨,为治疗痰饮病之和剂。
此方服后,当小便增多,是饮从小便而去之征,故原方用法之后有“小便当利”之说。
此亦即《金匮要略》“夫短气有微饮者,当从小便去之”之意。
本方与下面要写的五苓散均为温阳化饮之常用方,组成中同有茯苓、桂枝、白术。
五苓散以泽泻为君,臣以茯苓、猪苓,直达下焦,利水渗湿为主,主治饮停下焦之头眩、脐下悸、或吐涎沫等症;苓桂术甘汤以茯苓为君,臣以桂枝温阳化饮为主,四药皆入中焦脾胃,主治饮停中焦之胸胁支满、头眩、心下悸等症。
此方有拨云见日之妙。
九、五苓散(通调水道)组成:猪苓(去皮)十八铢,泽泻一两六株,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去皮)半两方解:1、太阳之热,传入膀胱之腑,故口渴而便不通。
2、经曰:“淡味渗泄为阳”,二苓甘淡入肺,而通膀胱为君。
“咸味涌泄为阴”,泽泻甘咸入肾膀胱,同利水道为臣。
“益土所以制水”,故以白术苦温,健脾去湿为佐。
“膀胱者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故以肉桂辛热为使。
热因热用,引入膀胱以化其气,使湿热之邪,皆从小水而出也。
医家赵羽皇在(《古今名医方论》)中释曰:人身之水有二:一为真水,一为客水。
真水者,即天乙之所生;客水者,即食饮之所溢。
故真水惟欲其升,客水惟欲其降。
若真水不升,则水火不交而为消渴;客水不降,则水土相混而为肿满。
(此杂症五苓论。
)五苓散一方,为行膀胱之水而设,亦为逐内外水饮之首剂也。
(五苓与真武汤对看,五苓行客水之有余,真武护客水之不足,皆所以行水也。
不可不知!)盖水液虽注于下焦,而三焦俱有所统,故肺金之治节有权,脾土之转输不怠,肾关之开合得宜,则溲溺方能按时而出。
若肺气不行,则高源化绝,中州不运,则阴水泛流,坎脏无阳,则层冰内结,水终不能自行。
不明其本,而但理其标,可乎?方用白术以培土,土旺而阴水有制也;茯苓以益金,金清而通调水道也;桂味辛热,且达下焦,味辛则能化气,性热专主流通,州都温暖,寒水自行;再以泽泻、猪苓之淡渗者佐之,禹功可奏矣。
先哲有曰:水之得以安流者,土为之堤防也,得以长流者,火为之蒸动也;无水则火不附,无火则水不行。
旨哉言乎!十、桂枝茯苓丸(化瘀生新,调和气血)组成: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
不知,加至三丸。
方解:其实张仲景的这张方子不是在《伤寒论》中出现,而是在《金匮要略》中的妇科三篇(第二十篇)里出现的第二张方子。
讲“妇人宿有症病……,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原治妇人素有癥块,致妊娠胎动不安或漏下不止之证。
证由瘀阻胞宫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