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03《大学(节选)》(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
《大学》原文及注释一
![《大学》原文及注释一](https://img.taocdn.com/s3/m/5c3c73f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d.png)
《大学》原文及注释一大学章句作者:孔子大学章句序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
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
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
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闲,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
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
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
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
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俛焉以尽其力。
此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及周之衰,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不修,教化陵夷,风俗颓败,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
若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余裔,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着大学之明法,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者也。
三千之徒,盖莫不闻其说,而曾氏之传独得其宗,于是作为传义,以发其意。
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自是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
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说,与夫百家众技之流,所以惑世诬民、充塞仁义者,又纷然杂出乎其闲。
使其君子不幸而不得闻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至治之泽,晦盲否塞,反覆沈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天运循环,无往不复。
宋德隆盛,治教休明。
高考语文背诵篇目72篇
![高考语文背诵篇目7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ac14f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6.png)
高考语文背诵篇目72篇时间真快,一转眼,2022年的高考就要来了。
那些年我们熟记于心的必背篇目,你还能背出吗?教材更迭,又有一些新的古诗文成了必背。
今天我们就一起温习下72篇经典古诗文。
01论语十二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02劝学(节选)战国·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原文
![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5f8bbc6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d.png)
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原文高考是每一个学生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口,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考试,高考决定了他们的未来。
然而,作为中国人的学生,在面临高考的压力的同时,也要学会欣赏、理解、背诵古诗文。
72篇古诗文,是高考必背古诗文的代表性篇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更深刻的文化视野和思维方式,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此文章中,本人将会详细介绍这72篇古诗文原文,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这些古诗文的意涵。
《白马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将进酒》:“深沉身已许,浅薄命难留。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青玉案·元夕》:“灯谜已成三五夜,家家乞巧望秋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长恨歌》:“春风不度玉门关,二月山城相见迟。
”《夜泊牛渚怀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南乡子》:“边庭月色皎如霜,好作梁州卧轼娘。
”《山亭夏日》:“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万里乘风兼烟月,两岸岸花明灭。
”《浪淘沙·北戴河》:“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登高》:“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秋思》:“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离思三首·一别都门三改火》:“更无冬夜想尊前,白发悲花落共剪。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饮中八仙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青玉案·元夕》:“花径已盈溪涧,梦枕犹湿邯郸。
”《送元二使安西》:“别时容易见时难,久不离人意自闲。
”《滕王阁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夜泊牛渚怀古》:“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登望台·送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行路难·其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1高考语文·高考必背72篇(首)古诗词(打印版)
![2021高考语文·高考必背72篇(首)古诗词(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55f61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9.png)
2021⾼考语⽂·⾼考必背72篇(⾸)古诗词(打印版)⾼中语⽂学习助⼿⾼考作⽂试卷复习资料⾼考志愿部编版⾼中《语⽂》全套教材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册。
必修教材每册8个单元,覆盖7个学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教材每册4个单元,覆盖6个学习任务群。
另外,教材设计了4个独⽴的“古诗词诵读”版块。
⾼中新课标必背篇⽬72篇(新修订)古诗⽂72篇是⾼中新课标推荐背诵篇⽬,为启动新⾼考的8省份【江苏、湖北、福建、辽宁、⼴东、重庆、河北、湖南】现⾏⾼⼀必备之书⽬。
⽂⾔⽂(32篇)⼀、必修(10篇)31.《论语》32.《劝学》(《荀⼦》)4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44.《谏太宗⼗思疏》(魏征)45.《师说》(韩愈)56.《阿房宫赋》(杜牧)67.《六国论》(苏洵)7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79.《⾚壁赋》(苏轼)810.《项脊轩志》(归有光)9⼆、选择性必修(10篇)101.《⼦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0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113.《过秦论(上)》(贾谊)114.《礼运》(《礼记》)125.《陈情表》(李密)13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13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14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159.《⽯钟⼭记》(苏轼)1510.《登泰⼭记》(姚鼐)16三、选修(12篇)171.《⽼⼦》172.《季⽒将伐颛臾》(《论语》)183.《⼤学》(《礼记》)194.《孟⼦》195.《逍遥游》(《庄⼦》)196.《谏逐客书》(李斯)207.《兰亭集序》(王羲之)218.《滕王阁序》(王勃)219.《黄冈⽵楼记》(王禹偁)2310.《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23诗词曲(40 ⾸)1.《静⼥》(《诗经》)252.《⽆⾐》(《诗经》)253.《离骚》(屈原)264.《涉江采芙蓉》(《古诗⼗九⾸》)265.《短歌⾏》(曹操)266.《归园⽥居·其⼀》(陶渊明)277.《拟⾏路难·其四》(鲍照)278.《春江花⽉夜》(张若虚)289.《⼭居秋暝》(王维)2810.《蜀道难》(李⽩)29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2912.《将进酒》(李⽩)3013.《燕歌⾏》(⾼适)3014.《蜀相》(杜甫)3115.《客⾄》(杜甫)3116.《登⾼》(杜甫)3117.《登岳阳楼》(杜甫)3218.《琵琶⾏》(⽩居易)3219.《李凭箜篌引》(李贺)3320.《菩萨蛮》(温庭筠)3321.《锦瑟》(李商隐)3322.《虞美⼈·春花秋⽉何时了》(李煜)3423.《望海潮》(柳永)3424.《桂枝⾹·⾦陵怀古》(王安⽯)3425.《江城⼦·⼄卯正⽉⼆⼗⽇夜记梦》(苏轼)3426.《念奴娇·⾚壁怀古》(苏轼)3527.《登快阁》(黄庭坚)35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3529.《苏幕遮·燎沉⾹》(周邦彦)3530.《声声慢》(李清照)3631.《书愤》(陆游)3632.《临安春⾬初霁》(陆游)36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634.《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弃疾)3635.《菩萨蛮·书江西造⼝壁》(⾟弃疾)3736.《青⽟案·元⼣》(⾟弃疾)37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7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739.《长亭送别》(王实甫)3840.《朝天⼦·咏喇叭》(王磐)38⽂⾔⽂(32篇)必修(10篇)《论语》⼦⽈:“朝闻道,⼣死可矣。
03《屈原列传(节选)》-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原卷版)
![03《屈原列传(节选)》-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9c7a1558f5f61fb636664c.png)
2021年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03《屈原列传(节选)》《屈原列传(节选)》正文翻译注释赏析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chán)谄(chǎn)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dá),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fěi)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kù),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ěr)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zhuó)淖(nào)污泥之中,蝉蜕(tuì)于浊(zhuó)秽(hu ì),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jiào)然泥(niè)而不滓(zǐ)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
“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
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
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
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
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
《诗经》中的国风,描写爱情而不淫荡,小雅有怨刺之言,但不直切愤怒。
03《过秦论》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
![03《过秦论》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5147cd59eef8c75ebfb301.png)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03《过秦论》《过秦论》正文翻译注释赏析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办天宇之间,囊括四海的意图,并统天下的雄心。
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
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
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
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
最新完整版必背72篇高中古诗文(含注音、翻译,值得收藏)
![最新完整版必背72篇高中古诗文(含注音、翻译,值得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70b2420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d.png)
最新完整版必背72篇高中古诗文(含注音、翻译,值得收藏)展开全文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 《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 “朝闻道”“君子喻于义” “见贤思齐焉” “质胜文则野” “士不可不弘毅” “譬如为山” “知者不惑”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孚” “小子何莫学夫《诗》” “君子食无求饱” “克己复礼为仁”)【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篇》第三则)【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第四则)【译文】孔子说:“如果在一个国家里,一个人早上能达成了一直坚持的理想。
实施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仁政),那么他就算晚上死去那也是值得的。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有道德修养有学问的人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论语·雍也》)【译文】孔子说:“实讲诚信略胜一筹而文辞甘拜下风的人,那么他只能在民间做个普通老百姓;文辞略胜一筹而不能做到朴实讲诚信的人,那么他只能做个官员的助手或属员听命于人。
只有将自己打造成文辞与朴实诚信萃集的人,然后才能成为地位高尚的人。
”【原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章》)【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03《离骚》-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
![03《离骚》-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20ecc3cc7931b764ce1529.png)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03《离骚》《离骚(节选)》正文翻译注释赏析帝高阳之苗裔(yì)兮,朕皇考曰伯庸。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离骚:离别的忧愁。
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小序》:离,别也;骚,愁也。
此题目之义,历来多有争议。
高阳:楚之远祖颛顼之号。
一说即祝融吴回。
苗裔:喻指子孙后代。
裔,衣服的末边。
朕:我。
皇考:已故父亲的尊称。
一说指太祖或曾祖。
皇,美,即光明,伟大。
摄提贞于孟陬(zōu)兮,惟庚寅吾以降。
摄提那年正当孟陬啊,就在庚寅那天我降生。
摄提:太岁在寅时为摄提格。
此指寅年。
贞:正当。
孟陬:夏历正月。
庚寅:指庚寅日。
降:降生,出生。
皇:皇考。
皇览揆(kuí)余初度兮,肇(zhào)锡(cì)余以嘉名: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予我贞祥的美名:揆:揣测。
肇:开始。
锡:赐。
名:命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字:起个表字。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chóng)之以修能。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纷:盛多貌,修饰“内美”。
内美:先天具有的美好品质。
重:加上。
扈(hù)江离与辟芷兮,纫(rèn)秋兰以为佩。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扈:披。
江离:香草名。
辟:同“僻”,幽僻。
芷:白芷,香草名。
纫:草有茎叶可做绳索。
秋兰:香草名。
即泽兰,秋季开花。
汩(yù)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汩:水流急貌。
此用以形容时光飞逝。
不吾与:即“不与吾”。
与,等待。
朝搴(qiān)阰(pí)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搴:摘。
阰:山坡。
揽:采。
宿莽:草名,经冬不死。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高考必备72篇
![高考必备7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eb516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2.png)
高中必背72篇必背古诗文第一部分必修十篇1.《论语》十二章2.《劝学》(《荀子》)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第二部分选择性必修10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2.《报任安书》(司马迁)3.《过秦论》(上)贾谊4.《礼运》(《礼记》)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石钟山记》(苏轼)10.《登泰山记》(姚鼐)第三部分诗词曲40篇1.静女《诗经》2.无衣《诗经》3.氓《诗经》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园田居(其一)》陶潜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白)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13.《燕歌行》(高适)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16.《登高》(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石头城》(刘禹锡)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温庭筠)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3.《望海潮》(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0.《声声慢》(李清照)31.《书愤》(陆游)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9.《长亭送别》(王实甫)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第四部分选修教材12篇1.《老子(节选)》(李耳)2《季氏将伐颛臾》(孔子)3.《大学(节选)》(曾子)4.《中庸(节选)》(子思)5.《孟子(节选)》(孟子)6.《逍遥游》(庄周)7.《谏逐客书》(李斯)8.《兰亭集序》(王羲之)9.《滕王阁序》 (王勃)10.《黄冈竹楼记》(王禹偁)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
《古代文论选段》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原卷版)
![《古代文论选段》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d71e1f5ef7ba0d4b733b31.png)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12 《古代文论选段》《人间词话》正文翻译注释赏析《人间词话》三则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词是要以境界为最高标准的。
有境界的词,就会有很高的格调,自然会出现有名的句子。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并不是只指景物,喜怒哀乐等情感也是人心中的地种境界。
所以(文章)能够描写真实的景物,真实的情感的,就称为有境界,否则就称为没有境界。
江馆:江岸宿舍,指作者所住的地方。
勃勃:欲望强烈的样子。
这里指作者“因景生情”所产生的创作活动。
倏:迅速,极快。
变相:变化出新的形象。
变:变化。
相:相貌,形象。
这里指画出的竹子和构思时的不一样,比构思时的又有创新。
意在笔先:作画,作文,在下笔前先立意,先构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jù)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从古至今,那些做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没有不经历三种境界的:“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第一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第二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第三境界。
这些话都是大词人才能作出来。
但是根据这个意思解释诗词,恐怕晏同叔和欧阳修等人是不会赞同的。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恋花》,也有人认为是欧阳修所作。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晏欧:晏同叔和欧阳修。
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33《念奴娇·过洞庭》(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
![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33《念奴娇·过洞庭》(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7f90c6bcd126fff6050bd1.png)
新高考语文重点文言文攻坚(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33 《念奴桥·过洞庭》《念奴娇·过洞庭湖》文章古译今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pi ān)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chè)。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着同:著;玉鉴一作:玉界)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
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风色:风势。
琼:美玉。
着:附着。
扁舟:小船。
素月:洁白的月亮。
明河:天河。
明河一作“银河”。
表里:里里外外。
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jīn)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yì)西江,细斟(zhēn)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xián)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沧浪一作:沧冥;岭海一作:岭表)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
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岭海:一作“岭表”。
孤光:指月光。
肝肺:一作“肝胆”。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萧骚:稀疏。
萧骚一作“萧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沧浪:青苍色的水。
沧浪一作“沧溟”。
挹:舀。
挹:一作“吸”。
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北斗:星座名。
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万象:万物。
扣:敲击。
2021年新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篇目及全文集锦,收藏起来有空就背
![2021年新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篇目及全文集锦,收藏起来有空就背](https://img.taocdn.com/s3/m/9c93ed6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a.png)
2021年新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篇目及全文集锦,收藏起来有空就背近年来,越来越多省份加入新高考,同时采用最新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及新高考试题。
新版教材的编写及新高考试题的命制,遵循最新版高中语文课标要求。
新高考语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与旧版有很大不同。
以下为新高考要求背诵古诗文的全部篇目及全部,2021年及之后参加新高考的同学可收藏以便随时背诵,或打印出来有时间就拿出来背一背。
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2.《劝学(节选))》(《荀子》)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二、选择性必修(10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3.《过秦论(上)》(贾谊)4.《礼运》(《礼记》)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石钟山记》(苏轼)10.《登泰山记》(姚鼐)三、选修(12篇)1.《<老子>八章》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3.《大学(节选)》(《礼记》)4.《中庸》(《礼记》)5.《<孟子>一则》6.《逍遥游(节选)》(《庄子》)7.《谏逐客书》(李斯)8.《兰亭集序》(王羲之)9.《滕王阁序》(王勃)10.《黄冈竹楼记》(王禹偁)11.《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12.古代文论选段诗词曲(40 首)1.《静女》(《诗经》)2.《无衣》(《诗经》)3.《离骚》(屈原)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白)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13.《燕歌行》(高适)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16.《登高》(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琵琶行》(白居易)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温庭筠)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3.《望海潮》(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0.《声声慢》(李清照)31.《书愤》(陆游)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9.《长亭送别》(王实甫)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高中背诵古诗文内容及解析—大学(节选)
![高中背诵古诗文内容及解析—大学(节选)](https://img.taocdn.com/s3/m/69766a3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0.png)
高中背诵古诗文内容及解析—大学(节选)《礼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解读《大学》是《礼记》的第四十二篇,本义是大人之学。
朱熹将《大学》、《中庸》从《礼记》中独立出来,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为之做章句集注,从而使《四书》超越《五经》而成为普及儒家思想学说的基本读物。
本文是《大学》第一章的一段话,其核心思想是阐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及其实现理想的路径与方法。
“明明德于天下”是儒家的政治理想,也就是以正大光明之德行治理天下,使“天下平”。
而实现这种政治理想,其路径是以“格物”为始端,通过“格物”而达到“物格”,而后“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最终达到“天下平”的目的。
“格物”就是实事求是地认识事物,是虚心认真地求取知识智慧。
通过“格物”而后才能“物格”,“物格”是对事物内在道理的认知把握和知识智慧的获得,所以,只有“物格”才能“知至”,也就是“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是因为有了各种知识智慧,懂得了万物的道理,就不会弄虚作假,知识智慧使人心意诚恳。
“意诚”是“心正”的基础,因为心意不诚恳,心思也就很难端正。
“心正”是“修身”的基础,若心思不正,自身的修养也就很难提高。
“身修而后家齐”,因为只有自身的修养提高,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水平,才能在家庭、家族中树立起典范,起到模范作用,受家人尊敬,让家人学习,“齐家”的目的才能达到。
“齐家”的道理可推用于“治国”,使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再推用于天下,最终实现“天下平”的理想社会。
在这一治理国家天下的逻辑程序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意诚”、“心正”和“身修”,只有真诚之意才能带来端正之心,只有端正之心才能保障修身的成功。
高考必考古诗文72篇
![高考必考古诗文7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8ae37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5.png)
高考必考古诗文72篇1.《关雎》2.《蒹葭》3.《短歌行》(曹操)4.《饮酒》(陶渊明)5.《出师表》(诸葛亮)6.《桃花源记》(陶渊明)7.《归去来兮辞》(陶渊明)8.《滕王阁序》(王勃)9.《长恨歌》(白居易)10.《琵琶行》(白居易)11.《论语》12.《劝学》13.《屈原列传》14.《谏太宗十思疏》15.《师说》16.《阿房宫赋》17.《六国论》18.《答司马谏议书》19.《赤壁赋》20.《项脊轩志》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2.《报任安书》23.《过秦论(上)》25.《陈情表》26.《归去来兮辞》27.《种树郭橐驼传》28.《五代十伶官传序》29.《石钟山记》30.《登泰山记》31.《老子》(节选)32.《大学》(节选)33.《中庸》(节选)34.《孟子》(节选)35.《逍遥游》36.《谏逐客令》37.《兰亭集序》38.《滕王阁序》39.《黄冈竹楼记》40.《上枢密韩太尉书》4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42.《登鹳雀楼》43.《枫桥夜泊》44.《江雪》45.《夜泊牛渚怀古》46.《春晓》47.《早发白帝城》48.《登高》50.《寻隐者不遇》51.《将进酒》52.《涉江采芙蓉》5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54.《越陌度阡,枉用相存》55.《契阔谈讌,心念旧恩》56.《月明星稀,乌鹊南飞》57.《绕树三匝,何枝可依?》58.《山不厌高,海不厌深》59.《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0.《归园田居(其一)》61.《涉江采芙蓉》62.《短歌行》曹操63.《离骚(节选)》屈原64.《采薇(节选)》诗经、65.《鹿鸣(节选)66.《鸿雁》(节选)诗经67.《节南山之什·正月》(节选)诗经68.《大风歌》刘邦69.《垓下歌》项羽70.《白马篇》曹植71.《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72.《滕王阁序(并诗)》王勃。
儒家散文《大学》作品原文及注释
![儒家散文《大学》作品原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806b228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6f.png)
【导语】⼤学全⽂⽂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下⾯是分享的儒家散⽂《⼤学》作品原⽂及注释。
欢迎阅读参考!1.儒家散⽂《⼤学》作品原⽂及注释 ⼤学(《礼记·⼤学》古本) ⼤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于⾄善4。
知⽌⽽后有定5,定⽽后能静6,静⽽后能安7,安⽽后能虑8,虑⽽后能得9。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10。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11。
欲修其⾝者,先正其⼼。
欲正其⼼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12。
致知在格物13。
物格⽽后知⾄,知⾄⽽后意诚,意诚⽽后⼼正,⼼正⽽后⾝修,⾝修⽽后家齐,家齐⽽后国治,国治⽽后天下平。
⾃天⼦以⾄于庶⼈14,⼀是皆以修⾝为本15。
其本乱⽽末治者否矣16。
其所厚者薄17,⽽其所薄者厚18,未之有也19。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也。
所谓诚其意者20,⽏⾃欺也21。
如恶恶臭22,如好好⾊23,此之谓⾃谦24。
故君⼦必慎其独也25。
⼩⼈闲居为不善26,⽆所不⾄,见君⼦⽽后厌然27,掩其不善⽽著其善28。
⼈之视⼰,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29。
此谓诚于中30,形于外31,故君⼦必慎其独也。
曾⼦⽈:“⼗⽬所视,⼗⼿所指,其严乎32!”富润屋33,德润⾝34,⼼⼴体胖35,故君⼦必诚其意。
《诗》云36:“瞻彼淇澳37,菉⽵猗猗38。
有斐君⼦39,如切如磋40,如琢如磨41。
瑟兮僴兮42,赫兮喧兮43。
有斐君⼦,终不可喧兮44。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45。
“如琢如磨”者,⾃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傈也46。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47云:“於戏48,前王不忘49!”君⼦贤其贤⽽亲其亲50,⼩⼈乐其乐⽽利其利51,此以没世不忘也52。
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带翻译
![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带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bfe47b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8.png)
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带翻译高考在即,不少考生或家长对于如何备考有着更多的疑问与期待。
在备考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诗文积累,而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高考必须掌握72篇古诗文,这些文章是文化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高考必备的考点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72篇古诗文,并带着大家一起背诵和翻译。
第1篇《古诗十九首》王之涣此篇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共计十九首,运用古今典故对人生、情感、理想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可以用来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第2篇《离骚》屈原此篇作品堪称古代文学之巅峰,篇幅较长,涉及到屈原的生活、政治、哲学等多个方面,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深远,不仅有助于培养审美能力,也能拓宽人们的思维和眼界。
第3篇《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这是一篇关于元夕的节日吟咏,讲述了辛弃疾对节日的思念和期盼,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其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至今仍是经典之作,极具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第4篇《乡村四月》白居易此篇是白居易的名篇之一,以诗人身临其境的方式,生动描绘了乡村四月的景象。
诗中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自然的热爱,再现出乡村生活的原生态,值得一读。
第5篇《观书有感》唐·司马迁此篇文章是司马迁从阅读《史记》中联想到自己的行止,对历史孜孜以求的追求和对乱世的反思。
文章语言优美,表达了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理解。
第6篇《春夜喜雨》杜甫此篇文章讲述了杜甫在一个春夜雨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课内重点之一。
第7篇《江雪》柳宗元此篇诗篇讲述了江雪的景象,通过对江山、天空、芦苇和雪水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对繁华的追求。
第8篇《登高》杜甫此篇文章以登高为主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在语言上运用了很多的修辞和比喻,是一篇语言优美、意蕴丰富的文章。
第9篇《滕王阁序》王勃作为中国古代第一篇文章,此篇文章是一篇传世之作。
《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
![《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2afe74c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7.png)
《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大学》全文解释及译文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我整理的《大学》全文解释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大学之道Q),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12)。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解释】(1 )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 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 )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后—"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 )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
高考72篇必背古诗文
![高考72篇必背古诗文](https://img.taocdn.com/s3/m/1118780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14.png)
高考72篇必背古诗文01论语十二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02劝学(节选)战国·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021年新高考必背古诗文72篇
![2021年新高考必背古诗文7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b1f8e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a.png)
2021年新高考必背古诗文72篇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2.《劝学(节选))》(《荀子》)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二、选择性必修(10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3.《过秦论(上)》(贾谊)4.《礼运》(《礼记》)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石钟山记》(苏轼)10.《登泰山记》(姚鼐)三、选修(12篇)1.《<老子>八章》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3.《大学(节选)》(《礼记》)4.《中庸》(《礼记》)5.《<孟子>一则》6.《逍遥游(节选)》(《庄子》)7.《谏逐客书》(李斯)8.《兰亭集序》(王羲之)9.《滕王阁序》(王勃)10.《黄冈竹楼记》(王禹偁)11.《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12.古代文论选段诗词曲(40 首)1.《静女》(《诗经》)2.《无衣》(《诗经》)3.《离骚》(屈原)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白)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13.《燕歌行》(高适)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16.《登高》(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琵琶行》(白居易)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温庭筠)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3.《望海潮》(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0.《声声慢》(李清照)31.《书愤》(陆游)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9.《长亭送别》(王实甫)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2021新高考必背古诗文72篇全文……因篇幅限制,本文只展示必背古诗文篇目部分,点击上方链接,或按下方指示,扫码回复“新高考背诵”,查看并下载72篇古诗文完整版PDF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语文重点文言文攻坚(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
03 《大学(节选)》
《大学(节选)》文章古译今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
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兴旺发达。
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致其知:彰显明德本心,诚明一致。
格物:革除内心的私欲。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通过伏灭革除内心不好的私欲、物欲,而彰显明德,认识本心,表里如一。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庶人:指平民百姓。
壹是:都是。
本:根本。
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
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
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赏析】
“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
通过伏灭革除内心不好的私欲、物欲,而彰显明德,认识本心,
表里如一。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大学(节选)》练习巩固
1.在《礼记·大学》中,阐述无论天子还是百姓,都应该修身养性的句子是“,。
”
2.要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太平,首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而整治好家庭的前提是提高自身修养,《礼记·大学》中,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3.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所提出的“格物致知”理论来自学《礼记·大学》,该文通过“,,”三句,揭示只有探究万物,才能获取知识,才能意念真诚,才能心思端正。
而这些是修养品德的前提。
4.《大学之道》中,用“,”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
5.《礼记》中《大学之道》一篇中用三句话概括了大学的道理:“,,。
”
6.《大学之道》中用“,”两句,强调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为做人处世的根本。
【解析】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3.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4.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5.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6.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