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研究进展
功效性核酸药物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功效性核酸药物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核酸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功效性核酸药物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策略,具有针对性强、效果显著、可逆性高等特点,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传染性疾病等。
本文将简要介绍功效性核酸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基本概念功效性核酸药物(siRNA)是一种特殊的双链RNA片段,长度为20-25个核苷酸,能够靶向破坏靶基因的mRNA,从而抑制特定蛋白质的合成。
这种新型的治疗策略可以通过靶向RNA的方式精准地调控基因表达,对许多疾病有着巨大的潜力。
而且,与传统的药物不同,功效性核酸药物具有可逆性,可以随时停用。
二、研究进展在siRNA研究领域,下游效应的探究一直是一个重点。
工作人员研究了各种行动靶点,并试图寻找方法来促进siRNA的递送到肿瘤细胞。
许多动物和临床试验都已经展示了siRNA药物的高效性和高选择性。
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和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团队报道了在几个肿瘤小鼠模型中治疗癌症的成功。
利用肿瘤局部注射的方式给予siRNA药物,成功地压制了癌细胞生长。
siRNA药物治疗的重点是细胞外递送。
目前,研究人员在siRNA递送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上做出了许多进展。
例如,通过聚合物包装和纳米技术,siRNA药物可以更轻松地穿过细胞膜,使其在体内到达目标病变组织。
三、应用前景siRNA在治疗疾病上具有巨大的潜力。
其中一种应用的潜力就是癌症治疗。
通过siRNA靶向癌细胞的抗肿瘤基因和抑制肿瘤的生长因子,可以实现对癌细胞的治疗。
此外,siRNA药物还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遗传疾病等方面的治疗。
在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siRNA药物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针对病毒感染,siRNA药物可以靶向病毒RNA,防止病毒复制和扩散。
在癌症治疗和传染病防治方面,siRNA药物可能会在未来有着重要的地位。
总之,功效性核酸药物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治疗策略之一。
核酸生物学的研究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核酸生物学的研究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生物分子是构成生命基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核酸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在生命科学领域中,核酸生物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旨在研究核酸的生物学性质、结构、功能、调控等方面,以增进对生命的认识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核酸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以及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一、核酸的生物学性质核酸是生物体内不可或缺的生物分子之一,它具有一些特殊的生物学性质。
首先,核酸是生命信息的载体,可以传递、保存和表达遗传信息,是遗传学中研究的重要对象。
其次,核酸在细胞代谢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如RNA参与蛋白质合成,DNA参与细胞分裂等。
此外,核酸还具有比较严格的碱基配对规则和双链结构,这些结构性特征也影响了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二、核酸的结构研究核酸的结构研究是核酸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DNA和RNA的发现和结构揭示是核酸研究的重大里程碑。
20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ck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这一发现具有重大的生物学和化学意义,推动了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
此后,人们进行了对不同类型核酸的结构探索和比较,如RNA中分子间G-C配对的比例较低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如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核磁共振技术等的应用,人们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核酸的功能和调控核酸的生物学功能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存储遗传信息。
DNA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可以传递、保存并复制遗传信息,2.表达遗传信息。
DNA转录成RNA并进一步被翻译为蛋白质。
3.编码蛋白质。
基于DNA序列信息,可以预测对应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
4.调控生物体代谢和发育。
核酸还参与调控生物体代谢和发育过程,如RNA干扰技术可以靶向调控基因表达。
五、核酸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1.基因编辑。
CRISPR/Cas9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基因编辑技术,借助RNA引导CRISPR-Cas9体系靶向剪切基因,以实现基因编辑。
2.诊断技术。
核酸修饰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核酸修饰及应用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核酸修饰及应用领域也呈现出了令人瞩目的研究进展。
核酸修饰是指对核酸分子进行特定的化学修饰,以改变其结构和性质,从而为其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这一领域的研究涉及到许多方面,如药物传递、基因治疗、分子诊断等。
本文将围绕核酸修饰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展开论述,并给出一些相关的案例。
核酸修饰在药物传递领域的应用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方向。
由于核酸分子的特殊性质,其在体内的传递和稳定性一直是制约核酸药物开发的瓶颈。
通过合理的核酸修饰,可以提高核酸分子的稳定性和细胞内分布,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
例如,在抗癌治疗方面,研究者利用核酸修饰将抗癌基因导入到肿瘤细胞中,从而达到针对性治疗的目的。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旨在利用核酸修饰改善药物的肝脏靶向性,促进药物的吸收和降解。
这些研究为药物传递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另一个核酸修饰的研究方向是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向细胞内导入外源基因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然而,由于外源基因的表达和稳定性等问题,基因治疗的效果一直不理想。
核酸修饰技术的引入为基因治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通过改变核酸分子的结构和化学特性,可以增强外源基因永久性的表达和稳定性。
举个例子,研究者利用RNA干扰技术,对外源基因进行修饰,从而彻底沉默了某些致病基因,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这种方法为基因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除了药物传递和基因治疗之外,核酸修饰还在分子诊断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分子诊断是一种通过检测体内分子信号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核酸分子可以作为一种敏感的分子探针,用于检测特定的生物标志物。
通过对核酸分子进行修饰,可以增强其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例如,在癌症早期诊断方面,研究者可以利用核酸修饰技术对癌症相关基因进行检测,从而实现早期发现和治疗。
此外,核酸修饰还可以用于检测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
这些技术的发展为分子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核酸适体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核酸适体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核酸适体技术是一种基于核酸分子的高度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其他分子的技术。
它的研究发展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从技术原理和方法的角度来看。
核酸适体技术主要包括SELEX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和方法的改进。
SELEX技术是通过不断筛选和进化,使得核酸适体与特定的靶分子结合,从而获得高度特异性的适体。
近年来,科研人员对SELEX技术进行了许多改进,如分子进化技术的应用、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发展等,使得核酸适体的筛选效率和特异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次,从应用领域来看,核酸适体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核酸适体可以作为药物靶向输送系统的一部分,用于治疗癌症、病毒感染等疾病。
此外,核酸适体还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分子识别和分子成像等领域,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另外,从研究热点和趋势来看,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核酸适体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例如,一些
学者致力于开发新型的核酸适体筛选平台,以提高筛选效率和特异性;还有一些研究者将核酸适体技术与纳米材料相结合,开发出具
有生物传感和药物释放功能的纳米材料复合物,为生物医药领域带
来新的突破。
总的来说,核酸适体技术在研究发展现状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从技术原理和方法、应用领域以及研究热点和趋势等多个角度来看,都表明了这一技术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
研成果和应用突破,推动核酸适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核酸药物的研究与应用
核酸药物的研究与应用核酸药物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制剂,通过介入细胞的核酸代谢过程来治疗疾病。
它可以通过干扰核酸的表达、修复异常的核酸序列以及靶向一些基因和蛋白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核酸药物的研究与应用正在不断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核酸药物的研究进展1. 小干扰RNA:siRNA是一种大小为21-23个核苷酸的双链RNA,可以通过靶向特定的mRNA进行选择性基因沉默,从而抑制蛋白质的表达。
siRNA研究的重点是选择合适的靶点、优化免疫反应和提高传递效率。
目前,siRNA已被用于治疗一些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如肝癌、高胆固醇和一些感染性疾病。
2.反义RNA:反义RNA是一种与目标mRNA互补的RNA,可以通过与目标mRNA结合抑制其翻译。
反义RNA研究的主要难题是如何提高传递效率和选择适当的靶点。
已经有一些反义RNA药物用于治疗一些病毒感染和癌症。
3.核酸酶:核酸酶是一类可以切割特定DNA或RNA序列的酶。
它可以用于修复DNA缺陷、靶向DNA分子等。
核酸酶的研究重点是提高酶的活性和稳定性,以及选择合适的靶点。
核酸酶已经被用于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和逆转录病毒感染。
二、核酸药物的应用前景核酸药物在疾病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遗传性疾病治疗:核酸药物可以对特定基因进行靶向沉默或切割,从而治疗遗传性疾病。
例如,可以通过siRNA对突变基因进行靶向沉默,以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等。
2.癌症治疗:核酸药物可以通过抑制或修复突变基因,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同时,核酸酶可以靶向肿瘤细胞,使其自我毁灭。
核酸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提高治疗的精确度和疗效。
3. 感染性疾病治疗:核酸药物可以通过干扰病原体的核酸代谢过程,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可以通过siRNA抑制病毒的复制,治疗一些病毒感染,如乙肝和艾滋病等。
4.个性化治疗:核酸药物具有高度的靶向性,可以根据个体基因特征进行精准治疗。
核酸药物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核酸药物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核酸药物是指利用核酸分子作为靶点,通过对基因功能调节的方式进行治疗的药物。
随着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核酸药物已经成为了今后药物发展的一大趋势。
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核酸药物的研究进展颇为迅速,同时也呈现出许多的应用前景。
一、核酸药物的研究进展目前,核酸药物主要包括siRNA、miRNA、lncRNA、DNAzyme、RNA aptamer等不同类型的药物。
其中,siRNA早在1998年就被首次发现具有特定基因靶向作用,并且在不久后便被证实了具有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潜力。
miRNA和lncRNA则是2002年之后被逐渐发现的核酸药物类型,这两种药物可以影响调控基因组中其他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整个生命系统的调节平衡。
DNAzyme则是一种类似于酶的物质,可以催化某些核酸分子特定的化学反应,从而影响某些特定的基因表达。
最近几年发现的RNA aptamer则可以通过特异性结合的方式,针对特定营养物质、蛋白质等分子进行治疗。
在核酸药物的研究过程中,主要的难点在于如何提高这些药物的靶向作用和生物学活性,并且解决这些药物在生物环境中不稳定和难以传递的问题。
因此,目前研究者们主要关注这些方面问题的解决,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药物的结构和性质、制造新型纳米粒子等方法。
二、核酸药物的应用前景由于核酸药物具有高度的靶向性和选择性,且可以对特定功能基因进行可控的调节,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
针对这种药物的发展,主要的研究领域为癌症治疗和基因疗法。
在癌症治疗方面,核酸药物可以针对癌细胞的分子特征进行选择性治疗,以避免化疗等传统治疗方式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例如利用siRNA进行基因靶向治疗时,可以通过专门的药物纳米粒子等载体把siRNA等核酸药物直接送到癌细胞内部,以达到准确靶向打击癌细胞的目的。
目前,siRNA已经被应用于一些常见的癌症,例如乳腺癌、黑色素瘤、肺癌等的治疗。
此外,lncRNA、miRNA等核酸药物也被应用于癌症的治疗,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核酸提取方法进展
核酸提取方法进展一、本文概述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是生命体系中承载遗传信息的核心分子。
因此,核酸的提取和分析在生物科学研究、疾病诊断、法医鉴定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核酸提取方法也经历了从传统的繁琐复杂到现代的高效精确的变革。
本文旨在综述核酸提取方法的发展历程、现有技术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回顾核酸提取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然后重点介绍当前主流的核酸提取方法,包括机械法、化学法、酶解法等,并探讨这些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本文将展望核酸提取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推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
二、传统核酸提取方法核酸提取是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关键步骤,对于后续的基因克隆、表达分析、测序等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核酸提取方法主要包括酚氯仿抽提法、硅珠法、磁珠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样本类型和实验条件。
酚氯仿抽提法是最早用于核酸提取的方法之一。
它利用酚和氯仿的有机溶剂特性,通过反复抽提和离心,去除样本中的蛋白质和其他杂质,从而得到纯净的核酸。
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但对于一些含有大量蛋白质或脂质的样本,提取效果可能不佳。
硅珠法是一种基于硅基质吸附原理的核酸提取方法。
硅珠表面带有大量负电荷,能够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带有正电荷的核酸分子。
通过洗涤和洗脱步骤,可以实现核酸的纯化。
硅珠法具有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等优点,但成本相对较高,且对于某些特殊样本可能效果不佳。
磁珠法则是一种结合了磁场分离技术的核酸提取方法。
磁珠表面修饰有特异性识别核酸的基团,能够在磁场作用下快速分离和纯化核酸。
该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等优点,但成本也相对较高,且需要特殊的磁分离设备。
传统核酸提取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实验需求和样本类型进行选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核酸提取方法不断涌现,为生物化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利用核糖核酸制剂改善肾脏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利用核糖核酸制剂改善肾脏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肾脏疾病包括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间质疾病等,严重影响了全球范围内数以百万计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虽然现有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和肾移植等可以延缓肾功能丧失,但对于一些难治性肾脏疾病,这些方法并不总能给患者带来满意的效果。
近年来,利用核糖核酸制剂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手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核糖核酸是细胞内的一种重要生物大分子,具有传递遗传信息和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
而核糖核酸制剂则是通过合成或改造这些核酸,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肾脏疾病的治疗中,利用核糖核酸制剂具有诸多优势,如高效性、选择性以及可重复性等。
一项研究表明,利用核糖核酸制剂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
研究人员合成了一种名为小干扰RNA(siRNA)的核糖核酸制剂,并通过靶向特定的基因静默机制,成功抑制了参与糖尿病肾病发展的关键分子。
实验结果显示,该核糖核酸制剂可以显著降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等指标,并减少肾小球滤过率的进一步恶化。
这一研究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此外,核糖核酸制剂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也表现出了潜力。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逐渐进展的疾病,通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监控。
研究人员发现,利用特定的核糖核酸制剂可以改善肾小管细胞的功能,并减少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他们通过干扰特定基因的表达,成功减少了肾小管细胞中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反应,从而改善了肾小管的结构和功能。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核糖核酸制剂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另外,核糖核酸制剂还可以用于肾移植患者的免疫抑制治疗。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有效方法,但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会增加感染和肿瘤的风险。
研究人员发现,利用核糖核酸制剂可以减少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量,从而降低患者的免疫抑制风险。
他们通过抑制特定的免疫细胞活性,成功达到了免疫抑制的效果,同时减少了副作用的发生。
核酸药物的种类和研发进展
核酸药物的种类和研发进展核酸药物是指以DNA、RNA等核酸作为靶点的治疗性药物,其目的是通过干预人体的基因表达、修饰基因或者具有基因靶点的疾病基因等方式来治疗疾病。
常见的核酸药物主要包括siRNA、miRNA、ASO等类型,这几种核酸药物的治疗效果已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证实,然而核酸药物的研发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
一、siRNAsiRNA,即小干扰RNA,是一种短链RNA,其特异性识别和切割靶mRNA分子,从而抑制其转录和翻译,最终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
目前,siRNA临床研究已经开始,但是其研究仍面临一些难题,如难以稳定地传递siRNA到靶细胞内、很难将siRNA直接作为药物输入进入人体等问题。
二、miRNAmiRNA,即微小RNA,与siRNA类似,但其功能更广泛,包括维持细胞内稳态、基因表达等多个方面。
当前,miRN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在肿瘤、心血管疾病、病毒感染等方面的应用。
然而,miRNA的应用存在挑战,如短寿命、组织特异性等。
三、ASOASO,即反义寡核苷酸,通过与RNA反序互补结合,抑制RNA的翻译和功能,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ASO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和肝病等方面的治疗,如菲斯特(Fisetin)可用于抑制α-肝素蛋白基因的表达,是一种治疗肝炎的药物。
但是ASO同样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药物的生产成本高、仅用于有特定蛋白质表达异常的患者等限制。
总的来说,核酸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仍面临许多问题,但这一领域所涉及的疾病和治疗效果十分广泛,尤其在对肝炎等常见疾病的治疗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相信核酸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也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核酸研究进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
7
核酸实验研究技术进展-1
2) PCR法:序列已知,同时还要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 优点: 实验的灵敏度很高,理论上可检测实验生物系统
中所存在的1个拷贝目标核酸分子。 阴性结果的可信度很 高。 缺点:由于容易存在样本污染情况,与此同时,毕竟在实验 过程中存在着目标核酸分子拷贝数人为放大这样一个事实, 因此,其阳性结果的可信度不如Northern boltting 或 Southern boltting。
22
核酸实验研究技术进展-1
例二:Northern blotting 检测缺氧复氧条件下心肌细胞EGR1基 因转录mRNA 相对含量实验结果(同位素标记法)
1 2 34 5 1 2345
EGR1
-Actin
1 正常 2 缺氧复氧 3 缺氧复氧+溶剂对照 4 缺氧复氧+F2 5 缺氧复氧+钙离子拮抗剂
21
核酸实验研究技术进展-1
例一:Northern blotting 检测SHEEC食管癌细胞与永生化食管上皮 细胞SHEE中 NGAL基因转录mRNA相对含量实验结果(化学发光)
AB
NGAL
AB
500 400 300 200 100 -
AB
GAPDH
AB
100 80 60 40 20 -
A: 食管癌细胞SHEEC B: 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SHEE
▪ 起始模板浓度的对数与Ct呈 线性关系,根据样品的Ct值 就可计算出样品中所含的初 始模板数。
ΔRn
核酸实验研究技术进展-1
3.00
2.50
2.00
1.50
104 103 102
1.00
Threshold
0.50
核酸靶向治疗癌症的研究进展
核酸靶向治疗癌症的研究进展近年来,核酸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不同于传统的放化疗,核酸靶向治疗具有高效、准确、无副作用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中。
什么是核酸靶向治疗?核酸靶向治疗,顾名思义,即是通过有针对性的靶向核酸分子,比如siRNA(小干扰RNA)、miRNA(微小干扰RNA)、antisense DNA(反义DNA)等,来抑制致癌基因的表达,增强致癌基因的拮抗效应,最终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核酸分子在转录本水平靶向基因,其中的各种小分子具有不同的特性,但都是单链RNA分子,通常包括siRNA、shRNA、miRNA和PiwiRNA等。
siRNA是短小的(21-23bp),双链的RNA分子,ShRNA是同样的形式,但是对RNA干扰酶的依赖性更强。
MiRNA和PiwiRNA通常是单链的,更长,比如70bp或更长,在细胞的RNA结合蛋白(RBP)的辅助下,与特定的RISC和piRNA复合物结合,与基因的单链mRNA匹配,这样就使mRNA被降解,进而调控靶向基因的表达。
而antisense DNA则是通过互补配对靶向的方式来抑制基因的表达。
核酸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核酸靶向治疗是一种以基因为靶点的靶向治疗手段,它通过干预、抑制或消除治疗癌症的特定基因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减轻或消除其对机体的危害。
近年来,这一治疗手段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1. siRNA的应用siRNA是双链RNA分子,研究表明它在肿瘤细胞中的高表述可导致细胞的凋亡。
因此, siRNA在癌症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不仅对单个基因进行靶向干扰,也可以对多个基因进行同时的干扰。
同时,由于siRNA具有高效性和特异性,使其成为肿瘤细胞生物学研究最常用的小分子检测工具之一。
2. miRNA的应用miRNA与siRNA类似,同样也可以用于癌症治疗。
miRNA通过与mRNA互补配对,调节特定靶向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核酸的生物化学特性与功能研究进展
核酸的生物化学特性与功能研究进展核酸是生物体中非常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它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对核酸的生物化学特性与功能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综述这些研究进展,探讨核酸的结构特性、功能和应用前景。
一、核酸的结构特性1. DNA的双螺旋结构DNA(脱氧核糖核酸)以其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而为人所熟知。
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核酸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该结构由两个互补的单链DNA通过氢键相互缠绕形成,有序排列的碱基序列包含有机体的遗传信息。
2. RNA的多样结构RNA(核糖核酸)具有多种结构,包括单链RNA(ssRNA)和双链RNA(dsRNA)等。
ssRNA能够通过特定的碱基配对形成次级结构,其中重要的类型包括折叠RNA(folded RNA)和发夹RNAs(hairpin RNAs)。
dsRNA则在某些生物过程中起到调节基因表达等重要功能。
二、核酸的功能1.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能够储存和传递有机体的遗传信息。
DNA通过基因表达机制,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从而决定生物的性状和功能。
RNA则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参与基因表达调控,与DNA共同完成遗传信息的传递。
2. 酶的催化作用核酸既可以作为催化酶(核酸酶)的组成部分,也可以与其他分子一起形成复合酶。
核酸酶负责DNA、RNA的降解和修复,对维持遗传信息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基因调控和表达核酸在基因调控和表达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
例如,miRNA (microRNA)通过与靶基因mRNA结合,调控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
这种调控方式在植物和动物的发育、免疫和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4. 药物与基因治疗核酸作为药物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寡核苷酸和寡核苷酸合成物可以用于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用于疾病的治疗。
此外,基因治疗(gene therapy)也利用核酸修复和替代缺陷基因,为某些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可能性。
核酸研究进展PPT教案
处紧密缠绕而成。
▪ 具体就是富含嘧啶的ODN与双链DNA的富含嘌呤的链以平行的方式键合,形成
Hoogsteen键;
第12页/共156页
DNA自动测序结果举例
第13页/共156页
DNA
基本步骤: (1)先将DNA的末端之一进行标记(通常为放射性同位素32P; (2)在多组互相独立的化学反应中分别进行特定碱基的化学修饰; (3)在修饰碱基位置化学法断开DNA链; (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DNA链按长短分开; (5)根据放射自显影显示区带,直接读出DNA的核苷酸序列。
第1页/共156页
核酸基础
核酸的分子结构 DNA的结构 RNA的结构
第2页/共156页
DNA的结构
DNA的一级结构 DNA的二级结构 DNA的三级结构
第3页/共156页
DNA的一级结构
概念:DNA的一级结构是指DNA分子中脱氧核 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的DNA分子(或片段) 其一级结构不同,即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也就是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伊·胡德和同事的发明专利相同的发明。胡德等的这 项专利为加州理工学院拥有,该技术目前支撑着70亿 美元的DNA测序工业。 Enzo经过律师数十年不懈努 力赢得这个专利。位于加州福斯特城的应用生物系统 公司(Applied Biosystem)是购买的胡德专利, 在2006年公司测序仪的收入为5.4亿美元,加州理工 学院因此专利而每年拥有数百万美元的版税收入。专 利和商标局的决定让加州理工学院和应用生物系统公 司的财务状态处于危险之中。双方就谁是技术的第一 发明者争执不已,答案还有待实验室的记录本和日程 表公布之后才会出现。第7页/共156页
核酸疫苗与寄生虫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
核酸疫苗与寄生虫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摘要】核酸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具有研究和应用潜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核酸疫苗的原理和优势,然后重点探讨了寄生虫核酸疫苗的研究现状以及基于核酸疫苗的寄生虫疫苗研究进展。
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核酸疫苗在寄生虫疫苗研究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在强调了重视核酸疫苗的开发与应用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未来发展趋势。
核酸疫苗在研究寄生虫疫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望为防控寄生虫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核酸疫苗、寄生虫、研究进展、原理、优势、疫苗研究现状、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发展趋势、潜力、开发、应用。
1. 引言1.1 核酸疫苗与寄生虫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核酸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利用核酸分子作为疫苗制剂,通过转染机制激活宿主细胞产生特定抗原蛋白,从而引发免疫反应,提供保护作用。
寄生虫核酸疫苗则是针对寄生虫疾病研发的核酸疫苗,希望通过此方法有效预防和治疗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
随着生物技术和疫苗研究的不断进步,核酸疫苗与寄生虫核酸疫苗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研究人员通过不断优化核酸疫苗设计、开发新的递送系统和增强免疫效应等方式,不断提高核酸疫苗的稳定性和免疫原性,为寄生虫疫苗研究带来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就核酸疫苗的原理与优势、寄生虫核酸疫苗的研究现状、基于核酸疫苗的寄生虫疫苗研究进展、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结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讨论,探讨核酸疫苗在寄生虫疫苗研究中的潜力和重视核酸疫苗的开发与应用的重要性。
2. 正文2.1 核酸疫苗的原理与优势核酸疫苗是一种利用核酸分子(如DNA或RNA)作为疫苗的基因载体,通过注射进入人体细胞,使细胞产生特定抗原蛋白,从而诱导机体产生持久性免疫反应的疫苗。
相比传统疫苗,核酸疫苗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 安全性高:核酸疫苗不含活病毒或细菌,不存在复制活病原体的风险,因此安全性较高。
2. 适应性强:核酸疫苗设计灵活,可根据病原体的基因序列快速合成,因此适应性强,可以应对病原体变异带来的挑战。
核酸药物的研究与应用
核酸药物的研究与应用核酸药物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在的广泛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核酸药物的定义、分类、研究进展、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核酸药物的定义和分类核酸药物是一种利用核酸分子进行治疗的药物。
按照核酸的类型可将其分为DNA药物、RNA药物和核酸酶药物。
其中,DNA药物主要包括抗癌药物和基因治疗药物,如顺铂和干细胞治疗;RNA药物主要包括RNA干扰技术和RNA应用技术,如小干扰RNA和多肽核酸;核酸酶药物主要包括蛋白质酶和核酸酶,如RNA酶和DNA酶。
二、核酸药物的研究进展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核酸药物研究也取得了巨大进展。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核酸药物的结构、特性、作用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以RNA干扰技术为例,RNA干扰是一种利用人类细胞内的天然RNA机制来抑制病原体和肿瘤细胞活动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选择性地破坏机体内产生的某些RNA,以靶向抑制目标物质的表达,被广泛应用于病毒和癌症治疗。
此外,RNA的稳定性和特异性也使得RNA药物成为了最具潜力的治疗药物之一。
三、核酸药物的应用领域核酸药物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抗癌、基因治疗、病毒治疗和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
1、抗癌领域。
顺铂、紫杉醇等抗肿瘤化疗药物,通过干扰癌细胞的DNA复制或阻止其分裂,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2、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利用核酸药物将外源基因导入人体内,修复、替换或增强人体内缺失、异常或失灵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病毒治疗。
核酸药物应用于病毒治疗,可以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病毒蛋白,阻止病毒复制和复发,达到治疗病毒性疾病的目的。
4、神经系统疾病。
核酸药物可以通过RNA干扰技术和基因治疗技术来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
四、核酸药物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核酸药物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未来,核酸药物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RNA干扰技术的改进。
核酸药物研究的新进展
核酸药物研究的新进展核酸药物研究是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核酸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前景十分广阔。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核酸药物研究的新进展。
一、RNA干扰技术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简称RNAi)是一种通过RNA分子来调控基因表达的技术,是目前最为热门的核酸药物研究领域之一。
RNAi技术的发现和应用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RNAi技术的原理是通过特定的RNA分子干扰基因的表达,促使细胞无法合成相关蛋白质,从而发挥疗效。
近年来,RNAi技术在肝癌、糖尿病、白血病、肺炎等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信随着RNAi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它将会在核酸药物研究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合成核酸药物合成核酸药物是指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来制备核酸类药物,其具有高纯度、高特异性和良好的稳定性等优点,并且具备一定的药效学特点。
合成核酸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前景。
近年来,合成核酸药物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种疾病进行的。
其中,糖尿病的治疗是合成核酸药物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研究人员通过合成DNA或RNA分子,或将两者结合,形成类似胰岛素的分子,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来缓解糖尿病病情,该类药物的研究目前处于较早的阶段。
三、CRISPR-Cas技术CRISPR-Cas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基因编辑技术,其原理是通过使基因组发生双链断裂来实现基因的精准编辑,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高效、准确、迅速、低成本等特点,因此备受关注。
CRISPR-Cas技术在核酸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在肝癌、乳腺癌、胃癌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用途和创新。
其中,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能够增强细胞自身的免疫力,对抗癌症,这一方面是该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四、核酸疫苗核酸疫苗是指以核酸为基础,通过外源性导入等手段使大量细胞合成特定抗原蛋白,进而在体内引起免疫反应,从而产生保护作用。
脱氧核糖核酸的非编码功能研究进展
脱氧核糖核酸的非编码功能研究进展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生命的基础分子,其编码的信息决定了生命的起源、遗传、进化和表现。
然而,在这个被称为基因组的巨大DNA网络中,只有1%~2%的序列被编码成蛋白质,而其余的序列则被称为非编码DNA。
非编码DNA曾一度被认为是生物学上的“垃圾”,但是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其具有的重要生物学功能和意义,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之一。
1. 长链非编码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指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广泛存在,能够介导基因表达、转录后修饰和染色质结构的调控。
例如,lncRNA H19在母体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
此外,新发现的lncRNA NEAT1可以逆转肿瘤细胞的化学阻抗和辐射耐受性,对于癌症治疗具有很大的潜力。
2. 微小RNA微小RNA(miRNA)是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能够靶向基因表达,影响蛋白质的翻译和降解。
丰富的实验证明,miRNA参与了生殖、发育、免疫、代谢和肿瘤等许多生物学过程。
例如,miRNA-155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miRNA-21则在许多肿瘤中过度表达,影响细胞凋亡和周期,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3. 端粒RNA端粒RNA(telomeric RNA)是一种在端粒上高度富集的非编码RNA,由端粒位点DNA转录而来。
端粒是DNA分子末端的重要部分,保护基因组免受损伤和老化的影响。
端粒RNA参与了端粒结构的调控和端粒酶的催化,同时也影响了老化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生。
研究发现,端粒RNA在表达强度和序列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变异可能会引起基因组不稳定性和癌症等疾病。
4. 循环RNA循环RNA(circular RNA)是一种独特的非编码RNA,其独特性在于它们是环状结构而不是线性结构。
由于循环RNA没有3'和5'末端可供miRNA或RNA结合蛋白靶向,因此被认为是miRNA吸附剂,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利用核糖核酸制剂改善眼科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利用核糖核酸制剂改善眼科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眼科疾病是一类常见而复杂的疾病,包括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疾病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视力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研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
近年来,利用核糖核酸制剂来改善眼科疾病治疗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核糖核酸(RNA)是一种生物分子,其在细胞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RNA不仅可以调控基因表达,还可以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担任信使RNA、转运RNA和核糖体RNA等重要角色。
基于这些功能,研究人员开始将RNA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些有希望的研究进展。
一项常见的眼科疾病是白内障。
白内障是指眼睛的晶状体透明度下降,导致视力模糊并逐渐丧失。
目前,唯一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患者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状体。
然而,这种治疗方法存在几个问题,如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和人工晶状体需要定期更换等。
因此,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利用核糖核酸制剂来改善白内障的治疗方法。
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运用RNA干扰技术,可以抑制白内障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减少或阻止白内障的发展。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siRNA(小干扰RNA)甲切割酶导入患者的晶状体细胞中,这可以通过细胞内的启动子、载体和转录因子来实现。
结果显示,通过siRNA干扰特定基因,晶状体细胞的异常增殖和透明度的下降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这项研究的发现为白内障的非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并有望减少患者的手术风险。
除了白内障,核糖核酸制剂也被研究用于改善青光眼的治疗。
青光眼是一种主要由眼压升高引起的眼科疾病,可导致视神经损伤和视力丧失。
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控制病情进展。
因此,利用核糖核酸制剂改善青光眼的治疗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一项研究利用RNA干扰技术来抑制青光眼患者眼内的炎症反应。
通过将siRNA导入眼部组织中,可以特异性地靶向抑制麦斯东炎症因子(Mast cell protease-1,MCPT-1)的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眼压升高。
核酸药物的研发与进展
核酸药物的研发与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医学领域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深入。
其中,核酸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通过阐述核酸药物的概念、研发情况和进展展开探讨。
一、核酸药物的概念核酸药物是指以核酸分子为主要药物成分的药物。
核酸分子是构成基因的主要成分,其分为DNA分子和RNA分子两种。
DNA分子为基因的主要编码分子,而RNA分子则为DNA的转录产物,具有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
因此,核酸药物通过干扰和改变DNA和RNA的表达和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与传统的化学药物相比,核酸药物具有更为精准的治疗效果,能够针对特定的疾病靶点进行治疗,具有较低的副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
因此,核酸药物被广泛看作是未来生物医学研究和治疗的重要方向。
二、核酸药物的研发情况1. RNA干扰技术RNA干扰技术是目前核酸药物研发中最为成功和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
其原理是通过向细胞输送特定RNA序列,使其与靶向mRNA相互配对,进而切断mRNA的链式结构,阻止特定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RNA干扰技术被广泛用于治疗癌症、病毒感染等疾病。
2.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可用于简单、准确和高效地修饰基因组,包括增强、减弱和敲除特定基因的表达。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如荷兰淀粉样变性症、囊性纤维化等。
3. RNA疗法RNA疗法是指将外源性RNA序列或基因序列引入到细胞内进行治疗的方法。
目前,已经成功开发出了一系列的RNA疗法,包括siRNA、mRNA和微RNA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治疗癌症、病毒感染、免疫调节等疾病。
三、核酸药物研发面临的挑战和展望尽管核酸药物在治疗许多疾病方面具有优越性,但其研发和应用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包括制备方法的不稳定性、药物的靶向性和药物的代谢和降解等问题。
此外,核酸药物也需要严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验证,以确保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核酸药物在未来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当代核酸现状分析报告
当代核酸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核酸是构成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对于生命的起源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核酸研究在医学、农业等领域中正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本报告旨在对当代核酸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当前的技术进展基因组测序技术基因组测序技术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从传统的Sanger测序方法到近年来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如Illumina HiSeq、PacBio 等),基因组测序的成本和效率大大提高,使得大规模、深度基因组测序成为可能。
基因组数据的快速获取为各种生物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CRISPR-Cas9技术CRISPR-Cas9技术是当代生物技术领域的热点之一。
CRISPR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与Cas(CRISPR-associated)蛋白组成的CRISPR-Cas9系统可以精确剪切靶基因,从而实现基因组的编辑和修饰。
通过CRISPR-Cas9技术,可以更加高效地研究基因功能和调控机制,对疾病的治疗和基因治疗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RNA干扰技术RNA干扰技术是一种通过外源小分子RNA抑制特定基因表达的方法。
通过合成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或微小RNA (microRNA,miRNA),可以干扰目标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从而探究基因功能、研究病理生理过程,并可用于药物靶点筛选和治疗。
肿瘤基因检测肿瘤基因检测是当代医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检测肿瘤中特定基因的突变状态,可以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风险以及预后,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如今,肿瘤基因检测已成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当前面临的挑战数据分析和存储随着基因组测序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核酸序列数据被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简介
▪ 核酸的发现和研究概貌 ▪ 核酸基础 ▪ 基因组与基因组学 ▪ 核酸结构与结构预测
核酸的发现和研究工作进展
1868年 Fredric Miescher从脓细胞中提取“核素” 1944年 Avery等人肺炎球菌转化试验 1952年Hershey等噬菌体转化试验, 1953年 Watson和Crick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8 Crick提出的中心法则 1968年 Nirenberg发现遗传密码 1975年 Temin和Baltimore发现逆转录酶 1981年 Gilbert和Sanger建立DNA 测序方法 1985年 Mullis发明PCR 技术 1990年 美国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1994年 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 2001年 美、英等国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框架 后基因时代
▪ 考察相邻的二核苷酸对,发现碱基组成相同,但嘌 呤和嘧啶的排列顺序不同,双螺旋的稳定性具有显著 的差异。
▪ 例如5′GC3′,3′CG5′和5′GC3′,3′GC5′,前者的稳定 性远大于后者。它们的氢键数目是相同的,它们的差 别在于相邻碱基之间堆积力不同。即从嘌呤到嘧啶的 方向的碱基堆积作用显著地大于同样组成的嘧啶到嘌 呤方向的碱基堆集作用。这是因为前者的嘌呤环和嘧 啶环重迭面积大于后者的嘧啶环和嘌呤环的重迭面积, 这在B型DNA中确是如此。
DNA序列分析 (DNA sequencing)
双脱氧链终止法 Sanger DNA的自动测序
DNA化学降解法 Maxam Gilbert
DNA序列分析简单回顾
▪ DNA测序方法两位科学家的发明起了决定性作用:
第一位是Frederick Sanger,1977年发明的DNA测序方法。
第二位是Leroy Hood和同事Michael Hunkapiller及Lloyd Smith在1986年对Sanger的方法作了改进。Hood的发明自 动测序仪。首先用荧光方法取代了放射方法,然后采用激光 和电脑来自动读取测序结果。
▪ 后来,Fresco等用亲和色谱法确认R·RY型三螺旋 中也包括A·AU∕I、I·AU∕T和I·GC三螺旋。
▪ 随后,又确认了G·GC、A·GC和T·AT 3种典型的 R·RY型三螺旋,以及C·AT、A·GC和T·CG等相互 作用较弱的三螺旋。研究发现R·RY型三螺旋 (C·AT、A·GC和A·AT等)第三条嘌呤链和 Watson-Crick双螺旋的嘌呤链以两个反Hoogsteen氢键相连接,且糖环的二面角限制在 anti区。
螺旋的手性 右旋
右旋
螺旋的旋转周期 33.8A *34.4+2A(32-36A)
大沟
宽度 11.7A **间距:22.6A
深度 8.5A
7A
小沟
宽度 5.7A
间距:12A
深度 7.5A
2A
大沟和小沟有关值
的比较
宽度比2.2 间距比1.88
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态性
在生理盐溶液中92%相对湿度下是B型双螺旋。
反向重复序列 (inverted repeats)
回文序列
富含A/T的序列
▪ 在高等生物中,A+T与G+C的含量差不多 相等,然而在它们的染色体某一区域,A·T含 量可能相当高。 ▪ 在很多有重要调节功能的DNA区段都富含 A·T,特别是在复制起点和启动子的TATA框 的序列中,其对于复制和起始十分重要。因 为A-T对只有二条氢键,此处的双链较G- C对处易于解开,有利于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以反平行的方式键合,形成反Hoogsteen键。
Hoogsteen键或反Hoogsteen键的形成只是构筑 三螺旋的必要条件;要想使三螺旋具备一定的生物 学功能,实现它的实际应用,还必须保证它具有一 定的稳定性。
影响三螺旋DNA稳定性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 部因素两方面。内部因素主要是指链长、碱基序列 组成、骨架本性等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 第三条链键合时碱基配合的强度、氢键相互作用的 强度以及双链受体重排时的能量大小来影响所形成 的三螺旋的稳定性的。碱基错配对三螺旋稳定性的 影响很大。
DNA自动测序结果举例
DNA化学降解法
基本步骤: (1)先将DNA的末端之一进行标记(通常为放射 性同位素32P; (2)在多组互相独立的化学反应中分别进行特定 碱基的化学修饰; (3)在修饰碱基位置化学法断开DNA链; (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DNA链按长短分开; (5)根据放射自显影显示区带,直接读出DNA 的核苷酸序列。
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态性
B-DNA与Z-DNA的比较
比较内容
B-DNA
Z-DNA
螺旋手性
右旋
左旋
螺旋周期的核苷酸数目 10
12
螺旋直径
20A
18A
碱基平面的间距 3.4A
3.7A
螺距
34A
45A
相邻碱基对间的转角36A
60A
轴心与碱基的关系 穿过碱基对 不穿过碱基对
B-DNA结构参数
性质
X射线衍射分析 STM分析
影响三链核酸稳定性的外界因素主要包括溶液的pH 值、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配基结合作用力的大小 等。
“嘧啶型”或嘧啶-嘌呤-嘧啶(Y·RY)型三螺旋
Arnott等提出的三螺旋为A型DNA,糖环构象是N型(C3′endo),一个周期含有12个核苷酸,平均碱基高度为32.6nm, 有较负的X位移(-32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三螺旋核酸 的概念。
▪70年代初,Arrnott等根据X射线衍射结果,建立了 三螺旋核酸简单分子模型。
▪三螺旋DNA的结构单元是三碱基体,有两种基本类型:
一种是嘧啶-嘌呤-嘧啶型三碱基体(Py-型) ;
另一种则是嘌呤-嘌呤-嘧啶三碱基体(Pu—型) 。 ▪1987年Mirkin等在酸性溶液的质粒中发现H-型三螺 旋DNA, ▪1987年Dervan等通过将第三股DNA粘接到天然D NA上。结果表明,三螺旋DNA的形成可能伴随于 DNA转录、复制和重组等细胞过程。
▪ 第一台自动测序仪由Applied Biosystems公司制造成功,
一天能够产出4,800个DNA序列碱基。今天,市场上的测序 仪仍然采用这种设计。
▪ 今天已经趋向于采用毛细管阵列电泳(capillaries arrays
electrophoresis)技术。Applied Biosystems的毛细阵列 电泳DNA分析仪3730xl能够并行处理96孔板,一天可测出 大约200万碱基。
然而,三螺旋究竟是A型还是B型或者是两者的混合体还需要进 一步实验去证实。
▪ “嘌呤型”或嘌呤-嘌呤-嘧啶型(R·RY)三螺旋中, 第三条嘌呤链以反平行于Watson-Crick双螺旋嘌 呤链的方向缠绕到双螺旋的大沟上,专一性地与嘌 呤链结合。
▪ 早期,在利用光谱学和超分离测量方法探索三链复 合物时发现了G·GC和I·IC两种R·RY型三螺旋。
双脱氧链终止法
双脱氧链终止法
310型全自动DNA测序仪
DNA的自动测序
DNA自动测序
采用荧光替代放射性核素标记是实现DNA 序列分析自动化的基础。用不同荧光分子标记 四种双脱氧核苷酸,然后进行Sanger测序反应, 反应产物经电泳(平板电泳或毛细管电泳)分 离后,通过四种激光激发不同大小DNA片段上 的荧光分子使之发射出四种不同波长荧光,检 测器采集荧光信号,并依此确定DNA碱基的排 列顺序。
在钾离子相对湿度为75%时,DNA分子是A构象。一般说来,A -T丰富的DNA片段常呈B-DNA。
用乙醇沉淀法纯化DNA时,DNA由B-DNA经C-DNA,最终变 为A-DNA。
若DNA双链中一条链被相应的RNA链所替换,会变成A-DNA。
当DNA处于转录状态时,DNA模板链与由它转录的RNA链间形 成的双链就是A-DNA。
是三螺旋,还可以是千奇百怪的折叠弯曲。
▪ 目前已经发现DNA至少有9种特殊结构,而且随着
研究的深入,发现DNA的结构还会增多。相对于 现有的经典双螺旋DNA结构,其他DNA结构也许 处于非主流地位。
▪ DNA结构的多样性对人类认识人和生物的多样性,
以及生命现象的多样性具有关键作用,至少有助于 人类治疗疾病、开发新药以及理解生命的本质。
一个长达数十年的专利申请也许会重写发明DNA自动 测序仪的历史。 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位于纽约 的一家小型生物技术公司Enzo Biochem ,1982年, 申请DNA自动测序专利。今年11月中旬,美国专利和 商标局裁定:Enzo Biochem的这项技术含有与1998
年授予加州理工学院前任生物学家黎若伊·胡德和同事 的发明专利相同的发明。胡德等的这项专利为加州理工 学院拥有,该技术目前支撑着70亿美元的DNA测序工 业。 Enzo经过律师数十年不懈努力赢得这个专利。位 于加州福斯特城的应用生物系统公司(Applied Biosystem)是购买的胡德专利,在2006年公司测序 仪的收入为5.4亿美元,加州理工学院因此专利而每年 拥有数百万美元的版税收入。专利和商标局的决定让加 州理工学院和应用生物系统公司的财务状态处于危险之 中。双方就谁是技术的第一发明者争执不已,答案还有 待实验室的记录本和日程表公布之后才会出现。
Howard等根据红外光谱及偏端霉素A的嵌入实验提出Y·RY型构 象上采取B型,其糖环构象是C2′-endo(S型),3条核苷酸链 都有相同的糖-磷酸主链构象。在两个反平行的T链间存在一个二 重对称轴。d(T)n·d(A)n·d(T)n的B型结构比A型在能量上更优 越,
同时Raghunathan等给出了B型三螺旋结构模型的初始坐标。 分子模型和振动谱的研究表明在d(G)n·d(G)n·d(C)n和 d(G)n·d(A)n·d(T)n三螺旋中,S型和N型糖环构象都存在,糖 环的二面角在anti区。d(C)n链是S型,Watson-Crick中的 d(G)n链是N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