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化简论讲义(完整版)

合集下载

【精品】森林培育学讲义

【精品】森林培育学讲义

森林培育学讲义绪论一、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和范畴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森林培育学是森林培育全过程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培育全过程的理论――森林立地、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技术――内容包括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及改造、森林主伐更新等内容。

森林培育可按林种区别不同的培育目标,技术体系应与培育目标相适应。

完整的培育技术体系,包括4个方面:前期规划阶段(p r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p l a n n i n g)包括培育目标的论证和审定,更新造林地的调查,更新造林树种及其组成的确定(包括天然更新的预期调查)、培育森林结构的设计及整体技术体系的审定。

更新营造阶段(e s ta b l i s h m e n t)把规划设计付诸实施的关键施工阶段抚育管理阶段(t e nd i n g)延续时间最长的阶段,调整林木、林分结构、抚育措施收获利用阶段(h a rv e s t i n g a n d u t i li za t i o n)森林可持续发展、收获利用方式(如择伐、皆找、渐伐)、技术、准则等研究对象:人工林,天然林或天然人工起源相结合形成的森林。

第一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第一节林木结实一、林木发育期林木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木本植物;二是泛指森林群体中的个体。

它区别于散生木和孤立木。

木本植物,从种子形成——>植株死亡,大体经历四个时期1、幼年期从种子萌发开始,到开始结实时为止。

(1) 特点a: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幼苗出土、幼树生长等b:主要是旺盛的营养生长,生殖器官尚未形成,无形成性细胞的能力c:发育阶段年幼,可塑性大,适应性强,枝条再生能力强,积累营养物质时期。

(板栗是极难生根树种,但一年生苗可扦插成活)(2) 任务:a: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幼树的生长。

森林文化 (2)

森林文化 (2)
“以时禁发”的森林利用传统 提倡顺应自然规律,保护自然,注重森林资 源的综合利用
文学艺术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许多 以歌颂、咏赞森林为主题的文学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表现和反映了人类与森林相依共存 的生活场景,以及人类对森林真善美价值的 肯定、比兴的真实情感。
《诗经》、《楚辞》等
森林旅游文化
森林文化 BJFU.2014
Content
1、森林文化的产生及形成 2、森林文化体系 3、森林文化的研究内容 4、森林文化的研究价值
森林文化的产生及其形成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祖先就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
原始宗教:人类从原始社会开始,由于缺乏认识和征服 自然力量,产生了一种对自然现象和超自然力量的崇拜 及征服自然的幻想,因而自发地进行祈求神灵的各种祭祀。
设置相应的机构,配置专职官员负责森林的 管理,而且制定了许多法典法规、乡规民约,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森林制度体系。
森林文化的研究内容
森林文化理论 哲学、伦理学、美学、史学、文学艺术等
植物文化 树木、茶、竹、花卉等
动物文化 鸟类、兽类、昆虫等Fra bibliotek城市森林文化 园林、公园(主题公园、江滨和海滨公园、植物园)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生态意识的提高,崇 尚生态、回归自然的生态需求日益高涨。走 进森林、休闲旅游正成为人们追求的新时尚。
森林公园、主题公园、生态旅游···
制度文明
中国是最早建立森林制度的国家,经过几千 年历史传承与发展,形成了以国家制度、地 方制度和明间制度相结合的森林制度体系。 这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和适应,体现了不同时 代人的价值取向和人对制度的诉求。
森林美存在形式大体可分为: 社会美
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的美 自然美

森林文化初论

森林文化初论

专题论述森林文化初论蔡登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91)Ξ摘要 森林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课题。

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和丰富内涵的体系,影响并推动着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

文中试图从历史的角度,考证森林文化的形成及其内涵,阐明森林文化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关系,并通过对其内容及表现形式的客观分析与评价,对森林文化体系的架构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以唤起全社会对森林文化的。

这对于弘扬和繁荣新时期森林文化,不断丰富和满足21世纪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无疑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

关键词 森林文化 森林美学 竹文化 花文化 茶文化 园林文化森林文化作为建立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重要载体,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内容。

大力弘扬和发展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森林文化,对于不断丰富和满足21世纪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森林文化的起源及其内涵1.1 森林文化的起源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人类祖先就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

“树叶蔽身、摘果为食、钻木取火、构木为巢”是森林孕育人类文明的真实写照。

人类从原始社会开始,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缺乏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力量,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产生了一种对自然现象和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及征服自然的幻想,认为万物皆有神灵主宰,因而自发地进行祈求神灵的各种祭祀。

这种原始宗教意识,后来逐渐发展为自然宗教。

自然宗教在奴隶社会占据统治地位,并发展成国家制度。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祭祀和用兵是国家根本大计。

自然宗教意识所崇拜的对象主要是自然力,除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外,还有土地、山川、森林和动植物。

人类为了生存繁衍,除了有限的斗争之外,更多的是对自然的依赖、祈求和幻想。

恩格斯称“最初的宗教表现是反映自第15卷 第1期 世 界 林 业 研 究 V o l .15 N o.12002年2月 W o rld Fo restry R esearch Feb.2002Ξ收稿日期:2002-01-22然现象,季节的更换等等庆祝活动。

森林·文化·家园——对话《森林文化学简论》作者

森林·文化·家园——对话《森林文化学简论》作者
与森 林 相 接 触 的 产 物 ,也 是 林 业 回归 理 性 的 必 然 产 物 。上 世 纪 末至 本 世 纪 初 是 中 国林 业 发 展 史 上 的一
面 ,森林文化的出现还得益于改革开放的积极成果 。 如果没有国民生活水准 的提高 和对 户外 休闲旅游 的 需求 ,森林文化也很难落地生根 。我 国全面禁止采 伐天然林后 ,许 多林业经营单位转为 国家森林 公 园
对话 《 森林文化学简论》 作者
苏祖 பைடு நூலகம் 苏孝 同 丁蕴 一
编者按 :国 内首部 森林文化专著 《 森林文化学简论》 出版后 ,引起 了林业界 的关 注,专著 中的许 多观 点对 今 天深入 讨论 生态文明很有帮助。树立正确的森林 文化 观是 生态文 明建设 的重要 内容 。为更好地搭 建 “ 森 林 文化 ”平 台,《中国城 市林业》 编辑部 丁蕴一研 究员对专 著作者 苏祖 荣和 苏孝 同进 行 了访谈 并推 出 “ 森 林 ・ 文化 ・ 家 园” 一文 ,此后 还将推 出 “ 森林哲学” 等话题 ,欢迎感兴趣 的同行 参与笔谈 。
第 1 1 卷 第 4期 2 0 1 3年 8月






Vo 1 . 1 1 No . 4 A u g . 2 0 1 3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e s e U r b a n F o r e s t r y
森林 ・ 文化 ・ 家 园
全国第一届森林文化 学术研讨会在 北京召 开,2 0 0 7 年国家林业局把繁荣 的森林文化 体系作为现代林业 的 3大体系之一 ,赋予 了现代林 业新 的使命 。如此 频频地推进森林文化发展 的举措 是偶然 的吗?森林 文化与现代林业之间有着必然 的关联吗? 苏孝 同:森林文化的 出现并非偶 然 ,它是人类

森林文化简论讲义(完整版)

森林文化简论讲义(完整版)

绪论一. 森林文化的概念1. 森林的定义以乔木树种为主体的具有一定面积和密度的生物群落,受环境的制约又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态系统。

2. 文化的含义文化的概念国内外仍在争论。

在中文中,“文”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是指改易、生成、造化。

西方的“文化”来源于拉丁文colore ,意思是耕耘、居住、练习、注意等。

文化学家泰勒给文化的定义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有人才能创造文化。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3.森林文化的概念森林文化是指人对森林(自然) 的敬畏、崇拜、认识与创造,是建立在对森林各种恩惠表示感谢的朴素感情基础上的,反映在人与森林关系中的文化现象。

二.森林文化的基本特征1 森林文化的生态性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2 森林文化的人文性以森林为载体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松柏――挺拔独立梅花――凌霜傲雪3 森林文化的民族性土家族的木屋吊角楼傣族的竹楼4 森林文化的地域性闽粤台――榕文化西北――胡杨江南水乡――梅花桃花文化5 森林文化的统一性森林文化体现的品格和人文精神,同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是一致的。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树种文化(桂花文化、梅花文化、银杏文化、松柏文化、竹文化等)第二章森林美与中国园林第三章森林文化产业花卉产业、森林公园产业和自然保护区产业第四章森林与文明第五章森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四.学习森林文化的目的和意义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身的矛盾。

热爱自然,品味森林,保护环境第一章树种文化一.桂花文化1.桂花的别名桂;木犀;仙友;花中月老;九里香2.最早的文字记载皋涂之山多桂木3.品种分类(四个品种类型)金桂(花柠檬黄淡至金黄色);银桂(花色纯白、乳白或淡黄色)丹桂(花橙黄、橙红至朱红色);四季桂(每年多次或连续不断开花)4. 神话传说吴刚伐桂蟾宫折桂5. 咏桂佳作“联翩桂花坠秋月”“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

03森林文化

03森林文化

和谐的生态文化观 :
系统观 消费观 发展观 效益观 资源观 平等观
体制观
法制观
公众参与观
2.7.1.2 生态文明ec-civilization : 指人类按照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 客观规律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与和谐发展的社
会文明形式,它是人类物质、精神和
制度成果的总和。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⑤物质产品。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 环境和由人创造出来的一切物品, 如工具、器皿、服饰、建筑物、水 坝、公园等,都是文化的有形部分。 在它们上面凝聚着人的观念、需求 和能力。
♦文化的一般特征 :
①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 或创造出来的。 ②文化是后天习得的。 ③文化是共有的。 ④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⑤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
莲花也与佛教传说相关。人们拜佛时 多手捧莲花,供奉在佛祖塑像前,表示对 佛的虔诚,莲花为佛门礼仪花卉。“五树” 中的槟榔树,高大挺拔,果实可为药,是 热带雨林中既美观又实用的植物。“六花” 中除莲花外的其他五花,都是西双版纳的 名贵花卉,傣家人珍爱它们,保护它们, 把它们作为标志物。
菩 提 树
本节结束,谢谢!
理,森林资源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生 态需求和产品需求。
森林精神产品领域 —— 森林文化理论很少有人开展研究,开展工作, 可以说还是空白。 还有许多地方传统森林文化濒临灭绝,没有人 去抢救。 森林文化中的纯精神产品少之又少,而园林艺 术、森林食文化等要么吃老祖宗,要么就是照搬西 洋套路,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森林文化宣传教育是个空白。
(4)建设森林文化体系的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文化的社会,没有一项 活动不与文化相关,林业也不例外。 进行森林文化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 森林保护。 提高林业人的素质,创造完善的和谐林业。 开展森林旅游,增辟新的财源。 林业工程建设完善化。

第三章-森林文化理论形态

第三章-森林文化理论形态

01
1 森林在自然界地位的认识
森林:碳储库、 基因库、资源 库、蓄水库、 能量库等;
海洋
森林
支撑地 球生命 三大系

森林在生物世界和 非生物世界之间的 能量和物质交换中 扮演重要角色
湿地
二、森 林 认 识 论
01
2 森林与人类关系的认识
人对自然的认识、开发利用 (1)科学技术层面——物质文明 自然的技术、关于自然的心 (2)心理意识层面——精神文明 理和意识、人与自然的相互 (3)政策和制度层面——制度文明 作用、国家和社会有关自然 (4)相互作用层面——行为文明 环境的政策制度、人与生态 (5)生存境界层面——生态文明 系统其他成员的关系
1 对森林本体的认识 自然崇拜
01
(2)森林是神灵

(2)森林是神灵
PK
阪泉之战——《史记·五帝本纪》
1 对森林本体的认识
01
(2)森林是神灵
龙的传人
1 对森林本体的认识
01
(2)森林是神灵
嫘祖 蚕桑文化
1 对森林本体的认识
01
(2)森林是神灵
泰山 封禅活动
2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
第二节 森 林 伦 理 学
人对森林及其存在物 什么态度?
负有什么责任? 担有什么义务?
一、森林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02
土地伦理学——利奥波德《沙乡年鉴》
生态伦理学中的森林伦理学: 将森林中的所有生物看作有伦理价值的主 体,而非仅仅资源
“自我-家庭-部落-国家-种族-人类-动物植物-生命-无机物-生态系统-星球”—— 纳什《自然的权利》
二、森林美的形态
03
1、形态美
二、森林美的形态

(一)森林文化的内涵

(一)森林文化的内涵

一、森林文化的提出与认识1.早期森林文化思想的认知人类在和森林的反复相互接触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森林文化。

森林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课题。

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和丰富内涵的体系,影响并推动着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

林学创始人柯塔(H.Cotta)早在19世纪出版的《森林经理学》一书中就指出:“森林经营的一半是技术,一半是艺术”。

而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或许就是森林文化思想的萌芽。

上溯至更早的各个历史时期,人们一面不断地认识森林,一面不断地从森林中获取生活、生存及精神需求和庇护的营养,产生了不断先进的营林技术和各具特色的艺术品。

在人类更早时期,最早的文化,在新旧石器时期之前,或者在新旧石器时期,许多学者认为人类应存在一个以木器为生产工具的文明年代。

因为当时人类生活在森林及森林环抱的环境之中,木材是理所当然的生产工具的首选材料。

直至现代,木制生产工具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在人类早期艺术品中,如原始岩画中森林狩猎就是一个主要题材之一。

人类的这种木器文化、木石文化就是最早的森林文化。

所以说森林文化不但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起源之一。

国际上最早进行森林文化研究的是德国。

柯塔认为是森林培育了德国的文化、科学和国民精神,从森林中走出一代又一代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音乐家、艺术家和诗人。

在他的影响下,德国在19 世纪初就开展了森林文化的教育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近自然林业的思想。

20 世纪,森林文化的教育与研究在欧洲各国普遍开展。

森林文化简而言之就是人类关于森林的文化2.不同时期森林文化概念的提出与认识森林文化是人和森林形成的一种互动关系,也是人类经营森林的过程体现出的一种社会现象。

邓小贤在《森林文化、森林美学与森林经营管理》中认为:“以森林为背景,以人类和森林和谐为指导思想和研究对象的文化体系”,“是指人对森林的敬畏、崇拜与认识、是建立在对森林各种恩惠表示感谢的朴素感情基础上的反映人与森林关系的文化现象”。

林学概论讲义

林学概论讲义

林学概论讲义绪论林学是有关林业生产(特别是营林生产)科学技术的知识系统及与其有关的科学基础知识系统的集合,基本上是一门应用学科。

林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的应用学科,它是一个相当广阔的知识领域。

林学概论则是这门学科的综合的、概括的论述。

它可以作为一切未来林业工作者的知识入门,也可以成为与林业有关的其他工作人员的常识基础。

因此这本《林学概论》中以森林植物学、森林生态学、林木育种学、造林学、森林保护学的基本知识作为主要内容。

广义的林学包括以木材采运工艺和加工工艺为中心的森林工业技术学科;狭义的林学以培育和经营管理森林的科学技术为主体,包含诸如森林植物学、森林生态学、林木育种学、造林学,森林保护学、木材学、测树学、森林经理学等许多学科,有时也可称之为营林科学*,尤其是现在对于森林的重新认识,已经把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渗透到森林经营中,重视的不是砍伐而是科学的经营手段。

林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森林,它包括自然界保存的未经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的原始天然林,原始林经采伐或破坏后自然恢复起来的天然次生林,以及人工林。

森林既是木材和其它林产品的生产基地,又是调节、改造自然环境从而使人类得以生存繁衍的天然屏障;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项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

林业是一项古老的经营事业,但林业的内容随时代的变迁而异.古代的林业主要是开发利用原始林,以取得燃料、木材及其它林产品。

中世纪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及森林资源渐次减少,局部地区出现缺林少材现象,人们开始关心森林的恢复和培育,保护森林和人工种植森林逐渐成为林业的经营内容。

近代的林业认识到森林资源,特别是木材的永续利用的必要性,要使开发利用森林和培育保护森林保持相对的均衡,开始把林业经营放在比较科学的基础之上。

现代的林业则正在逐渐摆脱单纯生产和经营木材的传统观念,重视森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以多目的综合经营森林和高效率深度利用森林资源为其特征.林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讲授与学习这门课程均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森林公园建设:森林文化

森林公园建设:森林文化

自然圣境是学习、教育和感知自然的大课堂。 自然圣境为生态修复提供方案和遗传材料(种子、苗木)。
自然圣境为土旅游提供机会。
4. 森林保护的核心力量
森林保护:文化决定森林的命运
森林=木材?森林灭亡之路 森林=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森林共生共容
森林文化是保护森林的核心力量,包括:
森林公园建设:森林文化
2018.11.22
内容目录
1. 引言
2. 森林文化 3. 自然圣境——森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4. 森林保护的核心力量 5. 森林文化的现代利用 结束语
1. 引言
《山海经》成书于3,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书中有“三大 神木”的记载,据考证(刘本玺等,2003),这三大神木 是:
① 扶桑:桦木科的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② 建木:杉科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③ 若木:木棉科的木棉(Bombax ceiba)
2005年湖南洪江高庙考古遗址发现“建木天梯”,有接地
通天之说,杉木(建木)通天是神话,接地是事实。杉木
主产地湘、桂、黔等省苗、侗、瑶族对杉木情有独钟,由 此而形成神林、寨林、生死树,经久不衰,延续至今,这 就是森林文化的力量。
自然圣境为保护稀有物种、文化物种、濒危物种作出了巨 大贡献;如版纳傣族垄山(望天树、野芒果、箭毒木、香 糯竹、泰竹等);藏区神山(红豆杉、香柏、松茸);彝 族龙山(马缨杜鹃、山茶花、猴子木、巴豆藤等)。 自然圣境的生态服务功能:保水,保土,净化空气,吸收 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温度、湿度……。

森林传统知识,认识、利用、保护的经验总结 可持续利用森林的实践:非木材林产品、林药、蘑菇等 保护森林的认知、技术、方法和各种表现形式 森林文化是保护和建设绿水青山的基石 森林文化是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文化

森林文化

3、森林文化森林文化是人与森林、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关系,以及由此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6]。

森林文化是人类与森林长期相处形成和发展的文明成果,是一种社会历史产物,其本质和精髓体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森林文化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是许多社会文化现象产生的源泉和基础。

针对景观生态林建设,在这里所探讨的森林文化主要涉及与森林有关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民俗习惯等非物质文化。

3.1森林是人类文化的起源地森林是人类的发祥地,是人类文化形成的基础,人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人类文明从这里起源和延伸。

战国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曾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今世”四个阶段。

《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

人民不胜鸟兽龙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民食果蓏蚌,腥臊恶臭而伤肠胃,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从有巢氏“构木为巢”,到燧人氏“钻燧取火”,让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状态,都要拜森林之赐。

到后来的神农氏“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中国“上古”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直至人类进入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人类生产生活条件突飞猛进,人类逐步摆脱了对森林资源的依靠。

但是森林文化已经广泛根植在人类文化当中,特别是在工业化带来的严重环境恶果及其对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巨大障碍面前,人类将重新认识和反思森林文化,并实现其人与自然和谐本质的文化回归。

3.2森林是汉字的造字源汉字大约起源于6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产实践当中创造的。

汉字三要素构成是形、义、音,是以象形、表义为基础的,其造字和用字方法无非“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这种造字方法必定是多取材自然的。

如“森林”这两个汉字里面有5个“木”,就是说许多的树木构成了森林,这是对森林最朴素的理解;园林的园字,繁体为“園”,表义为围墙环绕的土(“土”)、池(“口”)林草(“化”)。

森林文化及其分期

森林文化及其分期

森林文化及其分期摘要详述了森林文化的概念及内涵,系统总结了森林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及相应历史背景。

关键词:森林文化历史时期不同历史时期,其森林的分布和森林在人类生存生活中的生态位不一样,人们对森林的认识与理解也不尽相同,反映在社会意识形态上就是文化的不同。

因而分析和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森林文化,有助于全面了解森林的历史发展过程。

有助于形成新的健康的森林文化(道德文明与艺术)。

1森林文化的内涵1.1 文化关于文化(Culture)一词,恐怕是人们最熟悉的一个词,然而又是人们最难以理解的一个词。

在现代,文化一词泛滥几乎成灾,似乎什么样的行业、产业、事业都可套上文化一词。

仅仅与森林和环境相关的就有“森林文化”“猎狩文化”“环境文化”“绿色文化”“农业文化”“林业企业文化”。

这是从大的角度而言,小到森林与木材利用的就有“家居文化”“装饰文化与艺术”“森林旅游文化”等不一而足。

不计其数的文化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文化的重视和文化已渗入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表明人类正面临“文化爆炸”的现实。

对于文化的诠释,简单的有以下几种:埃尔伍德(ELLWOOD)认为:“文化是一种学习和制造工具,特别是制造定型工具的过程。

”威尔莱(WISSLER)认为:文化是一种民族生活的形式。

泰勒(tylor)认为:文化是一种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习俗等因素。

福尔索姆(FOLSOM)认为:文化是一切人工产品的总和,包括人所创造并能向后代传递的一切事物。

FOLSOM的概念似乎应包括了人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

1.2 森林文化关于森林文化,作者在《森林文化的社会、经济及系统特征》中作过简要叙述。

简言之,森林文化就是人类关于森林的文化。

它包括了ELLWOOD工具概念,也包含了WISSLER的生活概念,同时也应体现TYLOR的观点,森林文化体现了人类对于森林的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习俗等。

也包括了FOLSOM所指出的关于森林的有形与无形产品。

文化之林探索神秘的森林文化

文化之林探索神秘的森林文化

文化之林探索神秘的森林文化在广袤无垠的自然界中,有一个神秘的地方,那就是森林。

森林作为自然界中最为繁茂的生态系统之一,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同进入这个神秘的“文化之林”,探索其中蕴藏的森林文化。

第一章森林文化的起源森林作为古老而神秘的自然环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很多文化中,森林被视为圣地、神秘之地以及交流灵感的源泉。

比如,在北欧神话中,森林是神灵和仙女们的居所,同时也是人类与神秘生物相遇的场所。

而在印度教中,森林被誉为智慧和灵性的象征,许多修行者和宗教领袖都选择在森林中寻求真理。

第二章森林文化的象征意义森林在人类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片自然景观,更承载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森林常常被用来代表未知、冒险和变革。

例如,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主人公埃斯梅拉尔达在巴黎圣母院后的森林中寻找自己的命运,同时也代表了他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

森林还意味着重生和新生命的开始,在许多宗教和神话中都可以看到类似的象征。

第三章森林文化的传统艺术森林文化不仅体现在人们的信仰和象征意义上,还融入了许多传统艺术形式中。

在许多原住民族群体中,森林是他们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们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舞蹈、音乐、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形式,以表达对自然界和森林的崇敬之情。

这些传统艺术作品不仅展示了他们对森林的深刻理解,也丰富了全人类的艺术遗产。

第四章现代森林文化的表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森林文化也逐渐崭露头角。

森林旅游、自然保护、林间疗法等新兴领域正逐渐发展壮大,将森林文化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森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将其作为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体验。

在城市化进程中,森林文化是人们追求自然与人文平衡的重要途径。

结语森林文化作为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交融之处,充满了神秘和魅力。

通过深入探索森林文化的起源、象征意义、传统艺术和现代表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珍视这片巨大而奇妙的森林之地。

(一)森林文化的内涵

(一)森林文化的内涵

一、森林文化的提出与认识1.早期森林文化思想的认知人类在和森林的反复相互接触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森林文化。

森林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课题。

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和丰富内涵的体系,影响并推动着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

林学创始人柯塔(H.Cotta)早在19世纪出版的《森林经理学》一书中就指出:“森林经营的一半是技术,一半是艺术”。

而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或许就是森林文化思想的萌芽。

上溯至更早的各个历史时期,人们一面不断地认识森林,一面不断地从森林中获取生活、生存及精神需求和庇护的营养,产生了不断先进的营林技术和各具特色的艺术品。

在人类更早时期,最早的文化,在新旧石器时期之前,或者在新旧石器时期,许多学者认为人类应存在一个以木器为生产工具的文明年代。

因为当时人类生活在森林及森林环抱的环境之中,木材是理所当然的生产工具的首选材料。

直至现代,木制生产工具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在人类早期艺术品中,如原始岩画中森林狩猎就是一个主要题材之一。

人类的这种木器文化、木石文化就是最早的森林文化。

所以说森林文化不但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起源之一。

国际上最早进行森林文化研究的是德国。

柯塔认为是森林培育了德国的文化、科学和国民精神,从森林中走出一代又一代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音乐家、艺术家和诗人。

在他的影响下,德国在19 世纪初就开展了森林文化的教育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近自然林业的思想。

20 世纪,森林文化的教育与研究在欧洲各国普遍开展。

森林文化简而言之就是人类关于森林的文化2.不同时期森林文化概念的提出与认识森林文化是人和森林形成的一种互动关系,也是人类经营森林的过程体现出的一种社会现象。

邓小贤在《森林文化、森林美学与森林经营管理》中认为:“以森林为背景,以人类和森林和谐为指导思想和研究对象的文化体系”,“是指人对森林的敬畏、崇拜与认识、是建立在对森林各种恩惠表示感谢的朴素感情基础上的反映人与森林关系的文化现象”。

第二章相关讲义林学知识

第二章相关讲义林学知识
中国《森林采伐更新管理方法》规定,森林采 伐后的当年或者次年内必须完成森林更新造林, 并要达到更新的标准。
3.2 主伐
3.2主伐 森林主伐方式分为择伐、皆伐和渐伐3种。
3.2.1皆伐 适用范围 a) 人工成、过熟同龄林或单层林或天然针叶林; b) 中小径林木株数占总株数的比例小于30%的
人工成、过熟异龄林。
第二章相关林学知识
第一节 林业基础
1.1 概述 1.2 森林类型 1.3 森林立地
1.1.1林业的概念与内涵
林业,顾名思义,是培育、保护、管 理和利用森林的事业。一般认为,林业是 大农业的组成部分,与农业中的种植业相 似,区别在于其种植对象是木本植物。
现代的林业则正在逐渐摆脱单纯生产
和经营木材的传统观念,重视森林的生态 和社会效益,以多目的综合经营森林和高 效率深度利用森林资源为其特征。
森林界定标准
我国,如果以“有林地”定义森林,则郁闭 度达到0.2(包括0.2)以上为有林地。界定 森林除了林木的郁闭程度外,还有面积上 的要求。在我国,天然林面积达0.1hm2, 人 工 林 、 经 济 林 等 达 1 亩 ( 合 0.067hm2 ) 以上为森林。
森林资源的特性
(1)森林效能的多样性 (2)可再生性 (3)生产经营周期长 (4)生产经营空间广 (5)收获期的不明显性
1.2 森林类型
1.2.1森林类型的含义 森林类型就是根据森林的不同特征而对
森林的划分,这些森林特征包括
森林的地带性 森林外貌特征 森林的起源 森林的结构 森林的功能和所发挥的作用等。
1.2.2森林类型的划分
根据森林的自然功能和经营目的不同进行 划分
生态林:防护林、特用林 商品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竹林

一相关林学知识讲义

一相关林学知识讲义

⼀相关林学知识讲义相关林学知识⽬录第⼀章概述 (2)第⼀节森林资源概念及特点 (2)第⼆节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4)第三节现代林业的特点 (7)第⼆章森林营造 (9)第⼀节森林⽴地 (9)第⼆节适地适树与树种选择 (10)第三节林⽊良种 (12)第三章森林经营 (14)第⼀节抚育采伐的概念和⽬的 (14)第⼆节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法 (15)第三节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19)第四节林分改造 (21)第四章森林采伐与更新 (21)第⼀节择伐更新 (23)第⼆节皆伐更新 (24)第三节渐伐更新 (26)第四节森林采伐更新⽅式的选择 (27)第五节森林采伐管理 (27)第五章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 (30)第⼀节数量成熟和⼯艺成熟 (30)第⼆节经济成熟 (31)第三节经营周期 (32)第六章森林区划及组织经营单位 (35)第⼀节森林区划 (35)第⼆节经营单位的组织 (36)第七章森林资产评估中投资收益率的确定 (39)第⼀节货币的时间价值 (39)第⼆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利率确定 (40)第⼀章概述第⼀节森林资源概念及特点森林是陆地⽣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资源是⼈类社会的极为重要的财富,是林业企业赖以⽣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产资料的重要来源。

森林还在⽔源涵养,⽔⼟保持、防风固沙、净化空⽓,美化环境等⽅⾯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是⼈类⽂明的摇篮、现代⽂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类⽣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和环境条件。

长期以来认为森林资源主要是⾃然产⽣的,因⽽只有使⽤价值,⽽没有价值。

没有将森林资源作为资产来管理、来经营,这种错误的理解与认识使⼏⼗年的林业建设发⽣了很⼤的失误,产⽣了许多不良的后果,从⽽导致了森林资源锐减和不应有的环境破坏。

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经营是森林资源经营的⼀个飞跃。

它是从资源产品经济向资源商品经济的必由之路。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进⾏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经营的⼀项重要⼯作。

通过对森林资源资产进⾏评估,既能促进森林资源资产的合理流动,提⾼使⽤效能,⼜能正确体现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量,保障森林资源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维护森林资源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林学概论 第12讲-森林保护

林学概论 第12讲-森林保护

• 幼虫咬破卵壳从卵中爬出称孵化。从成虫产卵到卵孵化为幼 虫所经历的时间,叫卵期。从初孵幼虫到化蛹的这一段时间 称幼虫期。成虫钻出蛹壳的过程称羽化。从化蛹到成虫羽化 的这一时期称为蛹期。成虫羽化后到产卵死亡的这一时期称 成虫期。 • (3)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昆虫大多是卵生的。由卵开始发 育到成虫性成熟产生后代叫做一个世代。一种昆虫在1年中 完成一个世代的叫做1年1代,如舞毒蛾;1年中完成两个世 代的叫做1年2代,如扬雪毒蛾;1年能完成多个世代的称1年 多代,如蚜虫。昆虫在一年内出现的各个虫期及世代的变化 情况,称为年生活史。我国主要森林害虫,大多是1年1代, 部分1年2~3代,有些天牛则需要2年才能完成一个世代。同 一昆虫也可能在不同地区发生世代不同,如马尾松在河南南 部每年2代,而到广西则达4代。
黄色、白色或黑色粉状物,小黑点等。所有
这些特殊的表现称之为病害症状。症状是准
确诊断林木病害的主要根据。
(2)林木病害的主要类型
• 植物的病害,大多数根据其症状特点来命
名。林木上常见的病害类型主要有白粉病
类、锈病类、斑点病类、烂皮病类、溃疡
病类、腐朽类、花叶病类、肿瘤类、丛枝
病类、萎蔫病类。
• 必须指出,病害的症状随着病害的发展,往 往会出现初期、中期和末期症状的截然不同。 环境的变化会导致症状的变化,但在一定环 境条件下,病害症状又有其特定的特征。因 此需要我们掌握病害症状的变化规律,对症 下药,施之以治。此外,有些症状,难以用 经验判别病原种类,这就需要人们借助于仪 器设备如显微镜进行鉴定。
(4)主要林木害虫类型
• 我国主要林木害虫类型可分为苗 圃害虫、枝梢害虫、食叶害虫、 蛀干及干材害虫等几类。
9.2.1 林木病害防治方法

森林文化与生态文明.ppt

森林文化与生态文明.ppt

1、儒家观点 中国儒家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德性,尽心知性而知天,主张“天
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 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儒家通过肯,通过家 庭、社会进一步将伦理原则扩展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和人文精神。儒家的生态伦理,反映了它一种对宽容和谐的理想社 会的追求。
广义定义: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 从历史到今天,人类入侵生物圈,创造了技术圈,在创造大量的物质财 富的同时,对自然进行了过多的掠夺,因而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应该 看到在工业化过程中,没有考虑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不断破坏人类自 己的生活基础,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这种世界性环境退化,是传统文化发 展的必然结果。 生态文化就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这是人 的价值观念根本的转变,这种转变解决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过渡到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 三月,山林不登斧斤。”因为春天树木刚刚复苏生长。什么时候砍伐呢?《周礼 》上说:“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除保护生态外,还要避免污染。比如“殷 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把灰尘废物抛弃在街上就要斩手,虽然残酷, 但重视环境决不含糊。这种制度,并非统治者的个人自觉,而是中华文明本身的 内涵所决定的。以儒道为中心的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系统 的生态伦理思想。
生态文明的第二重境界: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平等相待 生态文明并不要求人类做清心寡欲的苦行僧,不主张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它 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原则,但它同时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明认为人是价 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是“万物之灵长”,其智能必须促进人与自然 的高度和谐。最近有一条来自美国的新闻令人注目:因为一个白头鹰巢,美国温 特斯普林斯市一项耗资8亿美元的大型建筑工程被迫停工,因为根据相关法律规 定,鹰巢周围600英尺(约183米)以内不得有任何大型建筑工程。另一个事件是: 不久前,德国德累斯顿一座635米长的钢铁大桥,让一种4厘米长的珍稀蝙蝠给弄 下了马。这些,都是强调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例证。

原始社会的森林文化

原始社会的森林文化
第! "卷第#期 ! $ $ %年!月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 ’ ( ) * + ,. / ) 01 . * ’ )2 ( 3 ’ ( ) . * 4+ ( 56 , + ( ( 2 ( 7
3 8 9 : ! " ( 8 : # 1 ; < : ! $ $ %
原始社会的森林文化 !
但新球
(国家林业局中南院, 湖南 长沙 ! ) " # # " !
" 原始社会森林文化的内容与特征
" % ! 人与森林 " % ! % ! 食物来源 环境考古和古生物考古成就显示: 人类早期完 全生活在森林之中, 主要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森 林中的各种果实是早期人类妇女采集的对象, 而森 林动物是男人狩猎的目标。 " % ! % " 工具 由于当时人类居住在山林水畔, 竹木材料是人 们最容易获取和加工的。 《商君书 ・ 画策第十八》 云: “昔者, 昊英之时, 以伐木杀畜。 ” 《吕氏春秋・ 盂秋 记》 云: “未有蚩尤之时, 民以剥林木以战矣” 。 《易・ 系辞》 云: “断木为杵, 掘地为臼” 。可见当时人们已 把树木用来制作工具和兵器。 据考证, 成书于战国至东汉的 《越绝书》 中有 “轩 辕、 神农、 赫胥之时, 以石为兵, 断树木为宫室, 死而 龙臧。夫神祖使然。至黄帝之时, 以玉为兵, 以伐树 木为宫室, 凿地。 ” 树木在人类巢室构建中的地位一 直非常重要。 " % ! % # 生活 森林及树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这一点可以 从中国文字中略见一斑。现存汉字中与木有关的文 字常用的就有近 & 涉及人类生活与用具的各 ’ ’ 个, 个方面: 生产生活如杀、 染、 架等; 用具、 工具如机、 杆、 杠、 杖等,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森林与人类生存 万方数据 ・2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 森林文化的概念1. 森林的定义以乔木树种为主体的具有一定面积和密度的生物群落,受环境的制约又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态系统。

2. 文化的含义文化的概念国内外仍在争论。

在中文中,“文”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是指改易、生成、造化。

西方的“文化”来源于拉丁文colore ,意思是耕耘、居住、练习、注意等。

文化学家泰勒给文化的定义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有人才能创造文化。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3.森林文化的概念森林文化是指人对森林(自然) 的敬畏、崇拜、认识与创造,是建立在对森林各种恩惠表示感谢的朴素感情基础上的,反映在人与森林关系中的文化现象。

二.森林文化的基本特征1 森林文化的生态性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2 森林文化的人文性以森林为载体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松柏――挺拔独立梅花――凌霜傲雪3 森林文化的民族性土家族的木屋吊角楼傣族的竹楼4 森林文化的地域性闽粤台――榕文化西北――胡杨江南水乡――梅花桃花文化5 森林文化的统一性森林文化体现的品格和人文精神,同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是一致的。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树种文化(桂花文化、梅花文化、银杏文化、松柏文化、竹文化等)第二章森林美与中国园林第三章森林文化产业花卉产业、森林公园产业和自然保护区产业第四章森林与文明第五章森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四.学习森林文化的目的和意义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身的矛盾。

热爱自然,品味森林,保护环境第一章树种文化一.桂花文化1.桂花的别名桂;木犀;仙友;花中月老;九里香2.最早的文字记载皋涂之山多桂木3.品种分类(四个品种类型)金桂(花柠檬黄淡至金黄色);银桂(花色纯白、乳白或淡黄色)丹桂(花橙黄、橙红至朱红色);四季桂(每年多次或连续不断开花)4. 神话传说吴刚伐桂蟾宫折桂5. 咏桂佳作“联翩桂花坠秋月”“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

”6. 象征寓意高雅和荣誉的象征。

7. 我国桂花的主要产区桂林桂花“甲天下”杭州桂花苏州二.中国梅文化(一)梅花的特点梅是我国的特产,原产于滇川藏一带的山地。

3000年前引种栽培。

梅花又名“五福花”,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

(二)梅花四佳(1)梅之佳境:细雨、轻烟、佳月、夕阳、微雪、孤鹤、清溪、竹道(2)梅之佳态:贵稀、贵老、贵瘦、贵含(3)梅之佳友: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4)梅之佳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宋.林逋)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元.杨维桢)(三)梅花与诗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林逋(967-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钱塘人。

(四)梅和中国画中国画中梅的意象,形神兼备,更富于特征。

梅的美被夸张,强化。

(五)梅花与民族精神梅花精神:顽强的生命力不惧风霜敢为天下先梅的美具有精神价值,它已经成为中国民族的精神美的象征。

(六)梅的用途1 观赏性中国赏梅最集中的地带在长江流域。

如:武汉东湖磨山梅花品种园、南京梅园2 食用性3 药用性三.银杏银杏又名白果树。

裸子植物,银杏科。

我国特有树种,列为我国二级保护植物。

银杏是现在地球上生存的最古老植物之一。

经第四纪冰川,大多数物种已灭绝,银杏幸存下来,故有“活化石”、“孑遗植物”之称。

野生状态的银杏现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西天目山庐山的三宝树(其中有一株银杏)通常全国各地名山大川、古刹寺庵中的银杏都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郭沫若曾说:“银杏应为中国的国树”,因为它的“真、善、美和超然”。

四. 松柏文化松树被誉为“北半球森林之母”。

柏树,是柏科树木的总称。

柏树被称为“改造大自然的功臣”。

(一)我国的松柏古树名木古树通常是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

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闻名于世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

1.黄山以“四绝”著称于世,誉称“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迎客松生长在海拔1680米的玉屏楼青狮旁2.泰山中国历史上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泰山也是佛、道两教兴盛之地,是历代帝王朝拜之山。

秦始皇“五大夫松”汉武帝封禅时亲植柏树5株五大夫松望人松汉柏3.嵩山将军柏大将军柏二将军柏三将军柏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1)活文物研究古植物、古气候、古水文以及地质底层和改造自然等方面。

(2)重要的旅游资源(二)松柏是古典园林造景的主要树种1 皇家园林例如:颐和园2 私家园林白居易草堂、苏州古典园林3 寺观园林(三)松柏文学1 《卫风·竹竿》淇水滺滺,桧楫松舟2 屈原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3 嵇康俗人不可亲,松乔是可邻。

4 李白“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四)对松柏的信仰崇拜1 灵魂崇拜布依族——柏树是驱鬼的主要法物2 树木崇拜3 墓地松柏周代松树被作为最高等级的墓地植物。

松柏成为坟树的别称。

(五)松柏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坚贞不屈正直高洁旺盛的生命力五. 中国竹文化(一)竹文化景观1 衣——竹服饰蓑衣、斗笠2 食——竹饮食竹笋3 住——竹建筑竹楼4 行——竹交通工具竹筏5 用——竹生产生活用具竹席、竹筷(二)竹文化符号文化符号是指一定的社会环境用于较稳固地象征某种特定意义的事象。

1.宗教符号竹被视为具有送子和延寿神秘力量的“灵草”2.民俗符号竹文化联系着口承文艺、游乐活动和民间习俗。

3.诗歌符号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宋.苏东坡)4.书画符号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善画体貌疏朗、风格劲健的兰竹。

5.造景符号现存的江南古典园林中有不少竹子造景的范例,如:沧浪亭的“翠玲珑”6.人格符号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和道家设计出两种迥然相异的人生道路和人格理想:建功立德与遁迹山林、刚正奋进与淡泊自适。

(三)中国竹文化的核心“刚”、“柔”、“忠”、“义”、“谦”、“贤”、“德”的品格“超然脱俗”的人生境界六桃花文化民间有尚红(桃红)的习俗桃木,驱恶避邪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陶渊明《桃花源记》桃花作为美人、春天和理想生活居所的意象。

桃花文化从来未取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梅花、菊花、兰花等花卉一样的地位。

七杨柳文化《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八胡杨落叶乔木。

具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

胡杨 (胡桐、梧桐) ,维语称为“托克拉克”,意思是最美的树。

“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九青檀文化自唐初以来,国人就利用青檀皮作原料,制作中华宣纸。

“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开了它,便无以表达艺术的妙味。

”第二章森林美与园林艺术1 森林美及其特征2 中国园林艺术简介一、森林美及其构成(一)美和自然美1.美和美的特征一个事物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本质表现了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力,表现了生命的要求和活力时,就是美的事物。

2.自然美及其特征自然物象和自然特性,都显示出自然的无限性、丰富性、创造力、生命力,暗示了人生的哲理、人类的品格,和人的心理欲求相适应,所以能对人产生神奇的魅力,引起人们的美感。

自然美侧重于形式,是自然美的重要特征。

(二)森林美的构成1.森林的植物美(1)森林植物的色彩美随季节出现了深绿、浅绿、灰绿、蓝绿、黄绿五彩缤纷的野花、果实(2)森林植物的形体美树冠形状叶的形态2.森林的动物美森林动物大体可分为三类:兽类、鸟类和昆虫类。

(1)林中野兽是游客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2)林中鸟类,种类繁多,数量也很大(3)森林中昆虫的种类也很多,数量更大3.林地山水之美(1) 山体的形象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景象。

“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2) 水也是森林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泉小溪、飞流瀑布、泾流河川和池沼湖泊等。

4.森林声音美雷鸣、风吼、虎啸、猿啼、莺啭、虫吟、人喊、马嘶等声音(三)森林美及其特征1.森林美是森林有机体的美。

由林木、林地以及与其互相作用的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气候等因素组成。

2.森林美的特征(1)规模宏大,内外景观不同;主体、客体、环境和谐统一。

(2)森林美是以绿色为基调,并有着复杂结构的特殊生命世界。

(3)森林美的易变性和多样性同一树龄、同一季节,但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森林形象也是不同的。

(4)森林的功利和美相统一提供木材和其它林副产品,还能平衡生态、保护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森林美是森林生态系统展示的一种健康和谐秀丽,是人类对森林品质、景致、价值的一种肯定与欣赏。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森林美正成为人类生活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园林,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 并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山、水、建筑、花木”四大基本造园要素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一. 中国园林发展简史1. 园林的雏形――囿“囿,养禽兽也”(《说文》)周文王的"灵囿"2.园林的形成期――秦汉宫苑秦始皇时期仅宫殿这一建筑类型,大小不下三百余处,例如:信宫和阿房宫。

汉武帝刘彻把秦的旧苑上林苑,加以扩建形成为苑中有苑,苑中有宫,苑中有观。

“一池三山”的创作手法太液池中三岛:蓬莱、瀛州、方丈3.园林艺术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时佛教兴盛,广建佛寺。

西晋时已出现山水诗和游记。

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返朴归真)的流行,使园林转向了崇尚自然,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特色。

南北朝时期园林是山水、植物和建筑相互结合组成山水园,被称作自然山水园或写实山水园。

4.园林艺术的成熟期--隋唐园林隋朝虽短,但在我国建筑史上却留下了许多令后人眩目的建筑作品。

中国园林从仿写自然美,到掌握自然美,使我国古典园林发展形成为写意山水园阶段。

皇家园林富丽堂皇、规模宏大。

如:华清宫位于陕西省临潼县私家园林在艺术上升华,诗情画意寓于山水之中。

如:王维晚年在陕西蓝田县南终南山下作辋川别业白居易庐山草堂5.园林艺术的兴盛期--宋朝园林大量的人工理水、叠造假山、再构筑园林建筑成为宋代造园活动的重要特点。

宋的写意山水园以汴京(今开封)西北角的著名园林"寿山艮岳"为代表6.园林的集盛时期―-明清园林世界园林史上奇迹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囿--秦汉宫苑--魏晋南北朝(自然山水园)--隋唐园林(写意山水园)--宋朝园林--明清园林(文人山水园)二.中国园林美的欣赏苏州古典园林是世界造园艺术中东方园林的杰出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