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多层砌体房屋的构造要求

合集下载

多层砌体抗震构造要求措施要求规范

多层砌体抗震构造要求措施要求规范

7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7.1 一般规定7.1.1 本章适用于普通砖(包括烧结、蒸压、混凝土普通砖)、多孔砖(包括烧结、混凝土多孔砖)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砌体承重的多层房屋,底层或底部两层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房屋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

注:1 采用非黏土的烧结砖、蒸压砖、混凝土砖的砌体房屋,块体的材料性能应有可靠的试验数据;当本章未作具体规定时,可按本章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相应规定执行;2 本章中“小砌块”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简称;3 非空旷的单层砌体房屋,可按本章规定的原则进行抗震设计。

7.1.2 多层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一般情况下,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7.1.2的规定。

表7.1.2 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房屋类型最小抗震墙厚度(mm)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6 7 8 90.05g 0.10g 0.15g 0.20g 0.30g 0.40g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多层砌体房屋普通砖240 21 7 21 7 21 7 18 6 15 5 12 4 多孔砖240 21 7 21 7 18 6 18 6 15 5 9 3 多孔砖190 21 7 18 6 15 5 15 5 12 4 ——小砌块190 21 7 21 7 18 6 18 6 15 5 9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普通砖、多孔砖240 22 7 22 7 19 6 16 5 ————多孔砖190 22 7 19 6 16 5 13 4 ————小砌块190 22 7 22 7 19 6 16 5 ————注:1 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I/Z高度处;2 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应允许比表中的数据适当增加,但增加量应少于1.0m;3 乙类的多层砌体房屋仍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其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m;不应采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4 本表小砌块砌体房屋不包括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房屋。

砌体房屋抗震构造要求

砌体房屋抗震构造要求
合理的平、立面布局 6 、楼梯间不宜设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7、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 8、不应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要求
四、多层粘土砖房屋的抗震构造要求
墙身连接要牢固 圈梁好似木桶箍 楼板最好用现浇 整体防震效果好
1988 年云南澜沧 ---- 耿马地震时, 耿马县手工业局有 两幢砖混结构建筑, 其中一幢采用了圈 梁等抗震措施,地 震后完好无损;而 相邻的另一幢没有 按抗震要求做,完 全倒塌
抗震基本知识
地震的破坏作用
2、建筑物破坏 结构丧失整体稳定性 结构承载力不足引起破 坏地基失效
地震时因震陷或不均匀沉陷,导致墙身开裂、房屋损坏
抗震基本知识
地震的破坏作用
3、次生灾害 火灾、水灾、海啸 有毒及放射性物质泄露
美国DigitalGlobe公司于2004年12月29日发布的卫星照片,照片是 当地时间12月26日上午10点20分在斯里兰卡西南部城市卡卢特勒上 空拍摄的。照片显示了卡卢特勒海岸遭到海啸袭击之后不久的情形。
抗震基本知识
建筑抗震设防
(2)、设防烈度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 基本烈度
江西省 ①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寻乌,会昌 ②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南昌(5个市辖区),九江(2个市辖区),南昌县,进贤,余 干,九江县,彭泽,湖口,星子,瑞昌,德安,都昌,武宁, 修水,靖安,铜鼓 ,宜丰,宁都,石城,瑞金,安远,定南, 龙南,全南,大余 注: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 一组。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要求
二、多层砌体房屋抗震的一般构造要求
(二)地基、基础要牢靠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的一般构造要求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的一般构造要求
(2) 板的跨度大于4.8m 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 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
(3) 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度时房屋的屋盖和9度时房屋 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 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
6
多层砖房墙体间、楼(屋)盖与墙体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4) 7 度时长度大于7.2m 的大房间,以及8度和9度时,房 层的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外,应沿墙高每隔 500mm 配 置2φ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4
构造柱的构造要求(续) (2)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
500mm,设 2φ6 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 1.0m, 但当墙上门窗洞边到构造柱边(即墙马牙槎外齿边)的长度小于 1.0m时,则伸至洞边上。
(3)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 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的一般构造要求
为了加强房屋的整体性,提高结构的延性和抗震性能,除 进行抗震验算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外,《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还规定了墙体的一系列构 造要求。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指先砌筑墙体,而后在墙体两端或 纵横墙交接处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柱。唐山地震震害分析和近年 来的试验表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明显提高房屋的变形能 力,增加建筑物的延性,提高建筑物的抗侧力能力,防止或延 缓建筑物在地震影响下发生突然倒塌,或减轻建筑物的损坏程 度。因此应根据房屋的用途,结构部位的重要性,设防烈度等 条件、将构造柱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比较薄弱、易产生应力 集中的部位。
8
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多层砌体房屋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 重方案。静力计算方案应尽可能采用刚性方案。所以墙体的布置除了要满足 刚性方案对横墙的构造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一般构造条件。

砌体的构造要求

砌体的构造要求

(11-34)
①砖砌平拱过梁的受剪承载力按式(11-25)计算。
②砖砌平拱受弯承载力按式(11-24)计算。
(3)钢筋混凝土过梁的计算。
1.3 墙梁
砌体的构造要求
1)墙梁的类型
(1)按承受的荷载分类。
①承重墙梁。除了承受托梁和顶面以上的墙体自重外, 还承受由屋盖或楼盖传来的荷载的墙梁,如建筑物底层为 大开间、上层为小开间时设置的墙梁。
图11-28 组合拱受力体系
砌体的构造要求
1
2 (2)
无洞口墙 梁的破坏 形态。
3
弯曲破坏。 剪切破坏。
局部受压破坏。
砌体的构造要求
图11-29 简支墙梁的破坏形态(试验结果)
3)有洞口墙梁
砌体的构造要求
1.
弯曲破坏。
2.
3.
剪切破坏。
局部受压破坏。
砌体的构造要求
图11-30 开洞墙梁的破坏形态(试验结果)混凝土Leabharlann 构与砌体结构砌体的构造要求
1.1 墙、柱高厚比
1)高厚比验算的基本概念
砌体结构房屋中,作为受压构件的墙、柱除了应满足承载力要 求之外,还必须满足高厚比的要求。墙、柱的高厚比验算是保证砌 体房屋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稳定性与刚度的一项重要构造措施。
砌体墙、柱的允许高厚比[ β ]是指墙、柱高厚比的允许限 值(见表11-7),它与承载力无关,而是根据实践经验和现阶段的 材料质量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综合研究而确定的。
砌体的构造要求
图11-31 偏洞口墙梁的破坏(试验结果)
砌体的构造要求
4)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
(1) 墙梁支座 反力和内力 分布。
(2) 托梁的受力
特点。
(3) 中间支座上方 砌体的局部受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设置要求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设置要求

多层砖砌体房屋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它以砖块为主要材料建造,具有稳固、耐久的特点。

而构造柱作为房屋的支撑结构,对于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承重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的设置有着严格的要求。

本文将从构造柱的位置、尺寸、材料、固定方式等方面对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的设置要求进行详细阐述。

一、构造柱的位置要求1.构造柱的位置应当合理,一般应设置在房屋的主承重墙下方,以保证其承受来自上层楼板和墙体的荷载。

2.构造柱的间距应当根据房屋的承重结构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设置,一般不应大于6米,以确保房屋的整体稳定。

二、构造柱的尺寸要求1.构造柱的截面尺寸应当根据设计要求和荷载计算确定,一般不应小于实际需要的承载能力,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2.构造柱的高度应当根据其所承受的荷载大小和楼层高度进行合理确定,一般不应小于2.5米,以确保其在垂直荷载下的稳定性。

三、构造柱的材料要求1.构造柱的材料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建筑设计要求,一般应选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材料,以保证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2.构造柱的加固和防腐处理应当符合建筑设计要求和监理要求,以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构造柱的固定方式要求1.构造柱的固定方式应当符合设计要求和建筑标准,一般应选用搭接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以确保其与楼板和墙体的牢固连接。

2.构造柱的连接部位应当进行必要的防火处理,确保其在发生火灾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的设置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房屋的承重和稳定性。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建筑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设置,确保构造柱的位置合理、尺寸合适、材料优质、固定牢靠,从而保证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整体安全和稳定。

构造柱是多层砖砌体房屋中不可或缺的结构元素,它承担着支撑楼板和墙体荷载的重要任务,对房屋的稳定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构造柱的设置要求至关严格,不容忽视。

一、构造柱的位置要求在多层砖砌体房屋中,构造柱的位置至关重要。

砌体结构基础知识

砌体结构基础知识

砌体结构基础知识:1 气体的类型及力学性能2 多层砌体房屋的构造要求一、块材和砂浆(一)块材块材是砌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常用的块体有砖、砌块和石材三类。

砖和砌块通常是按块体的高度尺寸划分的,块体高度小于180mm者称为砖,大于等于180mm者称为砌块。

1.砖(1)烧结普通砖标准尺寸:240mm×115mm×53mm。

强度等级:烧结普通砖的强度等级按10块样砖的抗压强度平均值、强度标准值及单块最小抗压强度值来确定分为:MU30、MU25、MU20、MU15和MU10五级。

(2)烧结多孔砖尺寸:190mm×190mm×90mm;240mm×115mm×90mm强度等级:按10块样砖的抗压强度平均值、强度标准值及单块最小抗压强度值来确定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 五级。

作为一种轻质、高强、保温隔热的新型墙体材料已被广泛推广使用。

(3)蒸压灰砂砖及蒸压粉煤灰砖: 是以石灰和砂为原料,经过培料制备、压制成型、蒸压养护而成的实心砖。

强度等级:MU25、MU20、MU15和MU10四个等级。

2.砌块主要类型:实心砌块、空心砌块和微孔砌块。

砌块按尺寸大小分为:手工砌筑的小型砌块和采用机械施工的中型和大型砌块。

通常把高度在390mm以下的砌块称为小型砌块。

主规格尺寸为390mm×l90mm×190mm(其他规格尺寸由供需双方协商)。

砌块的强度等级:根据3个砌块试样毛面积截面抗压强度的平均值和最小值进行划分的分为:MU20、MUl5、MUl0、MU7.5和MU5六个强度等级。

3.石材常用的有重质天然石(花岗石、石灰石、砂岩等重力密度大于18KN/m3的石材)和轻质天然石。

重质天然石强度高、耐久,但开采及加工困难,一般用于基础砌体或挡土墙中。

在产石材地区,重质天然石也可用于砌筑承重墙体,但由于其导热系数大,不宜作为采暖地区的房屋外墙。

砌体结构设计

砌体结构设计
12. 采用已禁用的粘土砖。
13. 砌体结构的大梁,应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6.2.5条设计。既:
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用其他加强措施。
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
对砌块、料石墙为4.8m。
14. 外凸窗台板抗倾覆不够问题:
(6).楼梯布置。采用X型斜线表示楼梯间,并注明楼梯间另详。尽量用板式楼梯,方便设计及施工,也较美观。
Hale Waihona Puke (7).板顶标高。可在图名下说明大多数的板厚及板顶标高,厨厕及其它特殊处在其房间上另外标明。
(8).梁布置及其下的梁垫布置。也可在梁支座处将梁加宽至500来代替梁垫。
(9).板上开洞(厨、厕、电气及设备)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锚入板支座,从洞边锚入La即可。板上开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处板仅有正弯距,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则应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留筋后浇的板宜用虚线表示其范围,并注明用提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浇筑。未浇筑前应采取有效支承措施。住宅跃层楼梯在楼板上所开大洞,周边不宜加梁,应采用有限元程序计算板的内力和配筋。板适当加厚, 洞边加暗梁。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应采用横墙或横纵墙(横墙为主)混合承重方案,抗坍塌性能好。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二建考试必备-建筑结构与设备(5) 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二建考试必备-建筑结构与设备(5) 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第三节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体系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住宅和高度超过24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

一、多层砌体结构(一)概述在同一房屋结构体系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组成承重结构体系的房屋,称为混合结构房屋。

砖砌体结构是指由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和砖墙承重的结构体系(亦称砖混结构)。

砌体结构一般是指采用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和用砖或其他块体(如:混凝土砌块)砌筑的承重墙组成的结构体系。

木楼(屋)盖与砖墙承重的结构体系,称为砖木结构,目前很少采用。

(二)砌体结构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1.主要优点(1)主要承重结构(承重墙)是用砖(或其他块体)砌筑而成的,这种材料任何地区都有,便于就地取材。

常用的墙体材料有:a.烧结普通砖:黏土砖、煤矸石砖、页岩砖、煤矸石页岩砖;b.烧结多孔砖:黏土多孔砖(P型、M型)、煤矸石多孔砖、页岩多孔砖;c.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d.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2)墙体既是围护和分隔的需要,又可作为承重结构,一举两得。

(3)砌体结构的刚度一般比较较大。

(4)施工比较简单,进度快,技术要求低,施工设备简单。

2.主要缺点(1)砌体强度比混凝土强度低得多,故建造房屋的层数有限,一般不超过7层。

(2)砌体是脆性材料,抗压能力尚可,抗拉、抗剪强度都很低,因此抗震性能较差。

(3)多层砌体房屋一般宜采用刚性方案,故其横墙间距受到限制,因此不可能获得较大的空间,故一般只能用于住宅、普通办公楼、学校、小型医院等民用建筑以及中小型工业建筑。

(三)砖砌体房屋的墙体布置方案1.横墙承重方案楼层的荷载通过板梁传至横墙,横墙作为主要承重竖向构件,纵墙仅起围护、分隔、自承重及形成整体作用。

优点:横墙较密,房屋横向刚度较大,整体刚度好。

外纵墙不是承重墙,因此立面处理比较方便,可以开设较大的门窗洞口。

抗震性能较好。

缺点:横墙间距较密,房间布置的灵活性差,故多用于宿舍、住宅等居住建筑。

2.纵墙承重方案其受力特点是:板荷载传给梁,再由梁传给纵墙。

二级建造师考试《建筑工程》重点:砌体结构的特点及构造要求

二级建造师考试《建筑工程》重点:砌体结构的特点及构造要求

砌体结构特点:(1)容易就地取材;(2)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良好的耐火性;(3)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好;(4)施工方便,工艺简单;(5)具有承重与围护双重功能;(6)自重大,抗拉、抗剪、抗弯能力低;(7)抗震性能差;(8)砌筑工程量繁重,生产效率低。

一、砌体的力学性能影响砖砌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砖的强度等级;砂浆的强度等级及其厚度;砌筑质量(包括饱满度、砌筑时砖的含水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典型题型:砌体结构的特点不包括(C)。

A.保温隔热性能好B.抗震性能差C.造价高D.施工方便,工艺简单二、砌体结构的静力计算横墙应满足下列要求:(1)横墙中开有洞口时,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不应超过横墙截面面积的50%;(2)横墙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验算墙、柱高厚比的来进行墙、柱稳定性的验算。

10真题6砌体结构墙、柱高厚比验算,是为了保证墙、柱满足(D)要求。

A.受压承载力B.受剪承载力C.局部受压承载力D.稳定性规范规定,对于跨度大于6m的屋架和跨度大于4.8m的梁,其支承面下为砖砌体时,应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

典型题型:当梁端下砌体的局部应力过大时,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梁端下设置(C)。

A.构造体B.窗过梁C.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D.圈梁三、砌体结构的主要构造要求墙体的构造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伸缩缝、沉降缝和圈梁。

伸缩缝两侧宜设承重墙体,其基础可不分开;沉降缝的基础必须分开。

圈梁的作用:(与抗震有关)圈梁可以抵抗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内产生的拉应力;可以增加房屋结构的整体性;防止因振动(包括地震)产生的不利影响。

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h≥240m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2h/3。

四、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1.构造柱应伸入室外地面标高以下500mm;2.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190mm×190mm;3.多层小砌块房屋的女儿墙高度超过0.5m时,应增设锚固于顶层圈梁的构造柱或芯柱;墙顶应设置压顶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60mm,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φ10;4.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砌体结构工程结构构造要求

砌体结构工程结构构造要求

砌体结构工程结构构造要求( 1 ) 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设置拉结钢筋或钢筋焊接网。

(2 ) 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板、屋面板应符合下列规定:②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小于120mm。

②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混凝土梁或圈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80mm。

当板未直接搁置在圈梁上时,在内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100mm,在外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120mm。

③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端钢筋应与支座处沿墙或圈梁配置的纵筋绑扎,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成板带。

④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与现浇板对接时,预制板端钢筋应与现浇板可靠连接。

⑤当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

⑥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

( 3 )承受吊车荷载的单层砲体结构应采用配筋砌体结构。

( 4 )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中的承重墙梁不应采用无筋砌体构件支承。

( 5 )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民用房屋,当层数为3层、4 层时,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

当层数超过 4 层时,除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外,至少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

( 6 )圈梁宽度不应小于190mm ,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不应少于4∅1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 mm。

( 7 )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底部现浇混凝土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160mm。

框架柱截面尺寸不应小于400 m m ×400 mm,圆柱直径不应小于450 mm。

(8 ) 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应全部用灌孔混凝土灌实。

( 9 )填充墙与周边主体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和嵌缝材料应能满足传力、变形、耐久、防护和防止平面外倒塌要求。

5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5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小开口墙段指开洞率不大于30%的墙段。
(2)柔性楼盖 柔性楼盖是指木结构等。
将楼盖视作支承在横墙上的简支梁。
按第m道横墙从属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
Vj
jm
jm
jm
jm
jm
V j1
V j2
V jn
V jm
G jm Gj
Vj
Gjm 第j层第m道横墙从属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
多数砖房的抗破坏能力很低,经过合理设计和施工的砖房可 以在地震区采用。 进行震害调查,有利于找出房屋的薄弱环节,总结有益的抗 震措施。
5.2 震害及其分析
一、墙体的破坏
与水平地震力作用方向大体一致的墙体,会因墙体的主拉应力强 度达到限值而产生斜裂缝。因地震力的反复作用,形成交叉裂缝——
X形。
s1
2. 纵向地震剪力的分配 由于房屋纵向的水平刚度比横向刚度大得多,可按纵墙的侧移
刚度比例来确定。也就是无论柔性的木楼该或中等刚度的装配式钢 筋混凝土楼盖,均按刚性楼盖公式计算。
(三)同一道墙的各墙段的分配
对于具有洞口的墙片,要把地震剪力分配给该墙片洞口间和墙端的墙段。
各墙段所分配的地震剪力,视各墙段间侧移刚度比例而定。 第m道墙第r墙段所分配的地震剪力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5 多层砌体房屋
5.1 概述 5.2 震害及其分析 5.3 抗震设计一般规定 5.4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验算 5.5 抗震构造措施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地震作用计算与抗震验算
抗震措施
5.1 概述
砌体结构: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 受力构件的结构。是砖砌体、砌块砌体和石砌体结构的统称。
尺寸的25%时,房屋转角处应采取加强措施。 3)楼板局部大洞口的尺寸不宜超过楼板宽度的30%,且不应再

第五节多层砌体房屋的构造要求

第五节多层砌体房屋的构造要求

(二)房屋的高宽比限制
为保证房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 ,要求房屋的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宜符合: 6度、7度时不大于2.5, 8度时不大于2.0, 9度 时不大于1.5。在计算单面走廊房屋的总宽度时不 把走廊宽度计在内。当建筑平面接近正方形时,
高宽比宜适当减小。 (三)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限制
(2)8度和9度时,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 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3)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 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
无筋砖砌栏板。 (4)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
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
系。 (2)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
竖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 (3)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
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50 -lOOmm。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4)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5)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当墙体被
2)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根据房屋增 加一层后的层数,按表6-5-6的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
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 3)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
加一层后的层数,按表6-5-6的要求设置构造柱。当教学 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为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时,应 按以上2)的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 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两层后的层数对待
②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 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

多层砌体抗震构造要求措施要求规范

多层砌体抗震构造要求措施要求规范

7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7.1 一般规定7.1.1 本章适用于普通砖(包括烧结、蒸压、混凝土普通砖)、多孔砖(包括烧结、混凝土多孔砖)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砌体承重的多层房屋,底层或底部两层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房屋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

注:1 采用非黏土的烧结砖、蒸压砖、混凝土砖的砌体房屋,块体的材料性能应有可靠的试验数据;当本章未作具体规定时,可按本章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相应规定执行;2 本章中“小砌块”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简称;3 非空旷的单层砌体房屋,可按本章规定的原则进行抗震设计。

7.1.2 多层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一般情况下,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7.1.2的规定。

表7.1.2 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注:1 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I/Z高度处;2 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应允许比表中的数据适当增加,但增加量应少于1.0m;3 乙类的多层砌体房屋仍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其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m;不应采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4 本表小砌块砌体房屋不包括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房屋。

2 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表7.1.2的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还应再减少一层。

注:横墙较少是指同一楼层内卉间大于4.2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其中,开间不大于4.2m的房问占该层总面积不到20%且开间大于4.8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50%以上为横墙很少。

3 6、7度时,横墙较少的丙类多层砌体房屋,当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应允许仍按表7.1.2的规定采用。

4 采用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的砌体的房屋,当砌体的抗剪强度仅达到普通黏土砖砌体的70%时,房屋的层数应比普通砖房减少一层,总高度应减少3m;当砌体的抗剪强度达到普通黏土砖砌体的取值时,房屋层数和总高度的要求同普通砖房屋。

第五章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

第五章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

§5-3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烈度 6 最大高宽比 2.5
7 2.5
8 2.0
9 1.5
这主要 从实际震害观察中总结得到的,为了保证房屋的稳定 性,给出的限制。
§5-3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三、抗震横墙间距限制
多层砌体房屋的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主要由横墙来 承受。对于横墙,除了要求满足抗震承载力外,还 要使横墙间距能保证楼盖对传递水平地震作用所需 的刚度要求。承载力要求可以通过验算来确定,而 横墙间距必须依靠楼盖水平刚度来确定。
§5-4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验算
第j层各横墙所分配到的地震剪力之和应等于该层的总地震剪力,则
(4.8)
V
m 1
n
jm
Vj
(5-4a)
Vjm为第m道横墙的侧移刚度Kjm与楼j层层间侧移Δ j的乘积
Vjm K jm j (5-4b)
(5-4c)
jm
(5-4b)代入(5-4a)给出
§5-4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验算
一、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多层砌体房屋可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由于砌体 房屋刚度大,周期短,一般在0.2-0.3s,故地震影响系数 取最大影响系数。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质量与刚度沿高度 分布一般比较均匀,且以剪切变形为主,故可以按底部剪 力法计算地震作用。可取结构底部地震剪力为:
层 数
7 7 6 7
高 度
18 18 18 18
层 数
6 6 6 6
高 度
12 12
层 数
4 4
混凝土 小砌块
§5-3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房屋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檐口或主要屋面板板顶 的高度,半地下室可从地下室室内算起,全地下室 和嵌固好的半地下室可从室外地面算起。带阁楼的 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1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1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环保理念 的普及,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砌体结构概述
砌体结构是由砖、石、砌块等 块体材料通过砂浆砌筑而成的 结构形式。
砌体结构具有较好的抗压、抗 拉、抗剪性能,且材料来源广 泛,施工简便,成本较低。
砌体结构的主要缺点是自重大、 抗震性能较差,需要采取相应 的构造措施来提高结构的抗震 性能。
砖块选择与处理
砖块规格
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砖块规格,确保砌体的强度 和稳定性。
砖块质量
检查砖块的质量,确保无裂纹、无破损等现象。
砖块处理
对砖块进行适当的水分处理,以保证砌筑时的粘 结力。
砌筑方法
砌筑顺序
01
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组织设计的顺序进行砌筑,确保砌体的整
体稳定性。
砌筑技术
02
采用合适的砌筑技术,如“三一”砌筑法等,以保证砌体的密
墙体构造
墙体厚度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墙体厚 度应满足抗震、承载力和 保温隔热等要求,一般为 240mm或370mm。
墙体连接
墙体连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或圈梁,加强结构的整体 性。
墙体加固
根据需要,可在墙角、洞 口等部位增设构造柱或钢 筋混凝土板带等加固措施。
楼板构造
楼板材料
楼板隔音
楼板可采用预制或现浇混凝土楼板, 也可采用木楼板。
03 砌体结构施工工艺
CHAPTER
施工准备
现场勘查
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了解 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为后
续施工提供依据。
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工程规模、特点等因素,制 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 工方案、进度计划、资源配置等。
材料准备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准备 充足、合格的建筑材料,如砖、

多层砌体构造要求

多层砌体构造要求

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 的层数,按下表的要求设置构造柱,当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 少的房屋为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时,应按2款要求设置构造 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 应按增加二层后的层数对待。
2、构造柱构造要求 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mm×180mm,纵向钢筋宜采用 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 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 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 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 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3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 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为了防止或减轻房屋顶层墙体的裂缝,可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1 屋面应设置保温、隔热层; 2 屋面保温(隔热)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置分隔缝, 分隔缝间距不宜大于6m,并与女儿墙隔开,其缝宽不小于30mm; 3 采用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和瓦材屋盖; 4 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与墙体圈梁的接触面处设置水平滑动层,滑 动层可采用两层油毡夹滑石粉或橡胶片等;对于长纵墙,可只在 其两端的2~3个开间内设置,对于横墙可只在其两端各ι/4范围 内设置(ι为横墙长度); 5 顶层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并沿内外墙拉通,房屋 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内宜适当设置水平钢筋;
为防止或减轻房屋底层墙体裂缝,可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1 增大基础圈梁的刚度; 2 在底层的窗台下墙体灰缝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φ6钢 筋,并伸入两边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 3 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板,窗台板嵌入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

砌体结构第五章过梁圈梁及悬挑构件

砌体结构第五章过梁圈梁及悬挑构件
4. 过梁的计算 ①平拱过梁:
受弯承载力:
MWftm
受剪承载力: V fvbz zI/S
式中,z为内力臂,当截面为矩形时等于2h/3
② 钢筋砖过梁:
过梁的弯曲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与平拱过梁相同,过梁跨 中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如下
M0.85fyAsh0
③钢筋混凝土过梁:
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
5. 过梁的构造要求 砖砌过梁的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3. 圈梁构造要求
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h≥240mm 时,其宽度不宜小于2h/3。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纵 向钢筋不应少于4A10,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 考虑,箍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
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另行增配。
5.2 过梁
1. 过梁的作用和分类
③ 多层砌体工业房屋,应每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④设置墙梁的多层砌体房屋
应在托梁、墙梁顶面和檐口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其他楼层处应在所有纵横墙上每层设置。
⑤当采用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
当层数超过5层,除在檐口标高处设置一道圈梁外,可隔层设置 圈梁,并与楼(屋)面板一起现浇。
第五章 过梁、圈梁、悬挑构件 及墙体的构造措施
5.1 圈梁
1. 圈梁的作用
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 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而使墙体开裂 减少振动作用对房屋产生的不利影响 与构造柱配合有助于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2. 圈梁的设置
① 车间、仓库、食堂等空旷的单层房屋应按下列规定设置:
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 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宜适当增设;
展,在挑梁埋入端下界面出现水平裂缝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楼、屋盖 楼、屋盖是房屋的重要横隔,能传递水平作用、保证 房屋的整体性。对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楼、屋盖, 应符合下列要求: (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 长度,均不应小于120mm。 (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 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 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lOO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 (3)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 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 (4)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度时房屋的屋盖和9度 时房屋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 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 (5)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 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
不宜采用无竖向配筋的附墙烟囱及出屋面的烟囱。 (6)不应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 (六)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 对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 求: (1)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 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 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6度、7度 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 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 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 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度、7 度时不应大于2.5,8度 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二、多层砌体房屋抗震的一般规定 (一)房屋层数和高度的限制 大量的地震灾害表明,砌体结构房屋的层数愈多, 高度愈高,破坏的程度和概率就愈大,因此《抗震规范》 规定砌体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 6-5-3 的规定。 对医院、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 比表6-5-3 的规定降低 3m ,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 很少的多层砖房屋,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度 和减少层数 ( 对横墙较少的多层砖砌体住宅楼,当按规定 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其高度和层数仍 可按表的规定采用)。 普通砖、多孔砖和小砌块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 应超过 3.6m;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底部和内框架房屋 的层高,不应超过4.5m。
(五)房屋结构体系选择 合理的结构体系对于提高房屋整体抗震能力非常重 要,选择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 系。 (2)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 竖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 (3)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 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50 -lOOmm。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4)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5)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当墙体被 削弱时,应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
(二)房屋的高宽比限制 为保证房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 ,要求房屋的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宜符合: 6度、7度时不大于2.5, 8度时不大于2.0, 9度 时不大于1.5。在计算单面走廊房屋的总宽度时不 把走廊宽度计在内。当建筑平面接近正方形时, 高宽比宜适当减小。 (三)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限制 为尽量减少纵墙的出平面破坏,《抗震规范 》规定横墙最大间距应符合表6-5-4的要求。 (四)房屋局部尺寸限制 对房屋中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限制值,应符 合表6-5-5的规定。
3)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 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 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5)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表6-5-3的限值时,纵、横墙 内构造柱间距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2倍,下部1/3 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②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 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 (二)钢筋混凝土圈梁(以下简称圈梁) 圈梁能增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是有效的抗震措施。 (1)圈梁设计原则 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 应符合下列要求:
4)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与墙体阁梁的接触面处设置水 平滑动层,滑动层可采用两层油毡夹滑石粉或橡胶片等。 对于长纵墙,可只在其两端的2-3个开间内设置,对于横墙 可只在其两端各l/4范围内设置(l为横墙长度); 5)顶层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士圈梁,并沿内外 墙拉通,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内宜适当设置水平钢筋; 6)顶层挑梁末端下墙体灰缝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 纵向钢筋不宜少于2φ 4,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或2φ 6 钢筋,钢筋网片或钢筋应自挑梁末端伸入两边墙体不小于 1m,如图6-5-1所示; 7)顶层墙体有门窗等洞口时,在过梁上的水平灰缝内 设置2-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φ 6钢筋,并应伸入过梁两端墙 内不小于600mm; 8)顶层及女儿墙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 9)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造 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
10)房屋顶层端部墙体内适当增设构造柱。 (3)防止或减轻房屋底层墙体裂缝,可根据情况采取 下列措施: 1)增大基础圈梁的刚度; 2)在底层的窗台下墙体灰缝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 或2φ 6钢筋,并伸入两边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 3)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板,窗台板嵌入窗间墙内不小 于600mm。
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或木楼、屋盖的砖房, 横墙承重时应按表6-5-7的要求设置圈梁;纵墙承重时每层 均应设置圈梁,且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要求适 当加密。 2)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墙体有可 靠连接的房屋,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 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 (2)圈梁构造要求 1)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 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 2)在表6-5-8要求的间距内无横墙时,应利用梁或板 缝中配筋替代圈梁; 3)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 配筋应符合表65-8的要求。
(六)设置垫块的条件 跨度大于6m的屋架和跨度大于下列数值的梁, 应在支承处砌体上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 当墙中设有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宜浇成整体。 (1)对砖砌体为4.8m; (2)对砌块和料石砌体为4.2m; (3)对毛石砌体为3.9m。 (七)设置壁柱的条件 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 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 (1)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对180mm的砖墙为 4.8m; (2)对砌块、料石墙为4.8m。
采用M5。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大于50年的房 屋,墙、柱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至少提高一级。 对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潮湿房间的墙,所 用材料应符合表6-5-1的规定。 (二)截面尺寸要求 (1)承重的独立砖柱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mm×370mm; (2)毛石墙的厚度不宜小于350mm; (3)毛料石柱较小边长不宜小于400mm,当有振动荷载 时,墙、柱不宜采用毛石砌体。 (三)支承长度要求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支承长度,在墙上不宜小于 100mm,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不宜小于80mm,当利用板端 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其支承长度可为40mm,但 板端缝宽不小于80mm,灌缝混凝土不宜低于C20。
第 五 节
多 层 砌 体 房 屋 的 构 造 要 求
由于多层砌体房屋具有整体性差,抗拉、抗剪强度低, 材料质脆、匀质性差等弱点, 因此不仅要满足承载力, 且要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以加强房屋的整体性。提高变 形能力和抗倒塌能力。
一、砌体结构的一般构造要求
(一)材料强度等级要求 砌体所用块材和砂浆,主要应依据承载能力、耐久性 以及隔热、保温等要求选择,同时结合当地材料供应情况 ,按技术经济指标较好、符合施工条件的原则确定。 《砌体规范》规定,5层及5层以上房屋的墙,以及受 振动或层高大于6m的墙、柱,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 符合:砖采用MUlO,砌块采用MU7.5,石材采用MU30,砂浆
(四)楼梯间 因楼梯间的横墙、大梁等部位的震害较严重,故楼梯 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8度和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高每 隔500mm设2φ 6通长钢筋; 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应 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 配筋 砖带,其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纵向钢筋不 应少于2φ 10。 (2)8度和9度时,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 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3)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 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 用无筋砖砌栏板。 (4)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 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
(八)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 (1)为了防止或减轻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 由温差和砌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 体中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 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 的地方。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按表6-5-2采用。 (2)防止或减轻房屋顶层墙体的裂缝,可根据 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1)屋面应设置保温、隔热层; 2)屋面保温(隔热)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 找平层应设置分隔缝,分隔缝间距不宜大于6m, 并与女儿墙隔开,其缝宽不小于30mm; 3)采用装配式有中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和 瓦材屋盖;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 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 刚度的比值,6度、7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于1. 5,且均不应小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 筏式基础或桩基。
三、多层黏土砖房抗震构造措施
(一)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造柱) 构造柱与圈梁、墙体连接,对墙体的约束作用非常显 著。 (1)构造柱设置原则 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应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 1)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情况下应符合表6-5-6的要 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