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1.124时计时法:经过若干天的时间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24时计时法:经过若干天的时间 ▎冀教版(2014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24时计时法:经过若干天的时间 ▎冀教版(2014秋)

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

2.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完成某件事情经过的时间。

3.通过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事情,受到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切身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教学重点: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化的规律,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难点: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出示“神七”图片及兔博士网站。

说说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生:25日21:10发射升空,28日17:37安全返回。

你想不想知道:“神舟七号”飞船围绕地球飞行了多长时间?我们一起来算算吧!2.教法:25日21:10 → 25日24:00 2小时50分26日:24小时27日:24小时28日00:00→17:37 17小时37分一共飞行了68小时27分二、巩固练习:(一)出示列车时刻表,想想了解到哪些信息?生(1)T1次列车从北京西开往长沙的开车时间是15:55。

(二)区分时间和时刻出示:北京故宫开放时间:上午8:00——下午5:00回答:(1)故宫什么时刻开门?什么时刻关门的?(2)故宫一天的开放时间是什么?总结:时间是一个过程,时刻是一个具体时间。

(3)红红爸爸从北京到长沙出差,乘T1次列车在路上要用多长时间?北京西17:00 8:38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7:00 → 24:00(0时)→ 8:3824时– 17时 =7时7时 + 8时38分 =15时38分(4)你还能根据列车时刻表提出哪些问题?三、练习:1.出示电视节目时间表,自己提问题并解答。

7:30金色年华 9:00动画城 13:00儿童英语 19:30阳光剧院……2.一场乒乓球赛14:25开始,经过1时15分结束,这场比赛是时么时候结束的?结束时间 = 开始时间 + 经过时间3.一场电影长90分,电影结束时间是20:50,这场电影什么时间开始播放的?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经过时间4.6;00 经过2时()经过() 10:40 经过1时15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24时计时法 ▏冀教版 (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24时计时法 ▏冀教版 (1)
在探究新知方面,运用情境探究法,展示普通计时法使用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24时计时法的意义与价值;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展示钟面的转动原理,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解决教学重点;再通过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深入探讨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两者之间的互换规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不过,本节课还有些许值得反思的地方:在课堂练习发现个别学生用普通计时法描述时间时,会漏掉“时间词”,经了解发现有的是由于粗心忘记了,有的还没真正理解两种计时法的区别,这说明这类练习需要加强,两种计时法的区分和转换规律也要多帮学生梳理。在往后的教学中,要多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强调和巩固。
生:晚上8点用20:00表示。
师:对了,这位同学刚刚说到的20:00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4时计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
3.时间尺
师:请大家看一下这个动画展示,刚刚我们讲到钟面上的时间在一天内会转两圈,现在老师将这两圈展开来,上面呢,是我们之前所学的普通计时法,上面呢,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4时计时法。(板书: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从晚上12时到中午12时,再到晚上12时,一天中第一圈和第二圈表示的数字有没有重复呢?
生:开始。
师:对,所以我们也要把晚上12点叫0点。(强调:晚上12时也叫0时)
二、新课讲授
1.钟面探究
在课件上演示时针一天转动的动态过程,学生观察并回答。
①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小时
②从中午12时到0时,又经过了()小时
③一天有()小时,经过一天,钟面上的时针转了()圈
师:那新的一天从0时开始,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几小时呢?
生:有。
师:所以我们需要加上时间词(板书:有时间词),而24时计时法,从0-24,数字没有重复,我们还需要加上时间词来区分吗?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经过若干天的时间|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经过若干天的时间|冀教版

经过若干天的时间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上节课计算同一天内经过时间的基础上学习的。

红红的计算方法学生容易想到,亮亮的计算方法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计算、交流不在一天内经过时间的过程。

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不在一天内完成某件事情的时间。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树立为国家作贡献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计算27日21:00到28日17:37是多长时间,及计算过程和结果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今天我们来学习经过若干天的时间。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计算“神舟”五号的飞行时间出示“神舟”五号的相关知识和问题我们来计算一下“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飞行的时间学生自己尝试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2.计算“神舟”七号飞行时间出示例3学生尝试计算,并写出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全班交流不同的算法和书面表达方式。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1题: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练一练2题:先读懂列车时刻表,再提出问题并解答,(一人提问题,全班解答)全班交流。

四、兔博士网站: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了解“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飞船的反射时刻、返回时刻、飞行时间和载人情况。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六作业:计算一下其他航天飞船的飞行时间。

板书设计:经过若干天的时间24-9=15(小时)6时23分+15时=21时23分方法1:25日:2小时50分26日:24小时27日:24小时28日:17小时37分合计:68小时27分方法2:25日21:10~27日21:10 2天27日21:10~28日17:37 20小时27分一共飞行:2天20小时27分。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计算经过时间2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计算经过时间2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计算经过时间
2
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目的:
1.结合详细情境,经历计算有关年、月、日经过时间的过程。

2.能计算现实生活中年、月、日的经过时间。

3.进一步感受年、月、日与日常生活的联络,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计算现实生活中年月日的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出示2022年年历,观察全年有多少天?
二、新授:
1、从今天算起,到六一儿童节还有多少天?
2、从如今算起,到明年元旦还有多长时间?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师总结:
经过时间=完毕时间 - 开场时间 + 1天
要求经过时间,用完毕时间减开场时间,月减月,日减日,假如日减日不够减,向月借1当30 或31,要看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算出结果后还要加上1天。

如:5月10日到6月3日经过了多少天?
6月3日 - 5月10日 + 1
= 5月33日 - 5月10日 + 1
= 24天
3、从今年的年历中,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三、稳固练习:
1、课本33页的练一练1、
2、3题。

2、10月5日到11月8日共有〔〕天。

10月20日到11月16日共有〔〕天。

翼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经过若干天的时间

翼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经过若干天的时间

第三课时经过若干天的时间◆教学内容教材6~7页经过若干天的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不在一天内完成某件事情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计算不在内经过时间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树立为国家作贡献的志向。

◆重、难点重点:会计算不在一天内完成某件事情的时间以及计算过程和结果的书写。

难点:理解不在一天内完成某件事情的时间的计算方法。

(强调分段计时)◆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课件◆教学内容一、新课导入先复习计算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的方法: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中间时间师介绍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学习——经过若干天的时间(板书)设计意图:旧知是新授的前提与基础,新授是旧知的扩展与深化。

二、探究新知1、先播放我国“神州”五号航天飞船载人飞行的情况小资料,再出示神州五号发射时间与返回时间:神州五号2003年10月15日9时发射,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它绕地球飞行了多长时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做,然后交流做法。

(先求出15日飞行的时间,再求16日飞行的时间,然后相加。

)设计意图:先从简单入手,为后面例题做准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树立为国家做贡献的志向。

2、课件出示例3.学生读题,鼓励学生试着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3、交流不同算法。

师板书方法一、分别算出每天飞行的时间,在相加。

25日:24时-21时10分=2小时50分26日:24时27日:24时28日:17小时37分合计:2小时50分+24+24+17小时37分=68小时27分方法二、飞行时间不到三天,分段计算。

25日21:10至27日21:10共2天。

27日21:10至28日17:37共20小时27分(24时-21时10分+17时37分=20小时27分)方法三,从25日21:10到9月28日21:10共3天,飞行时间比三天少3小时33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24时计时法|冀教版(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24时计时法|冀教版(2)

《24时计时法》教案第1节24时计时法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3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2.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互换。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

情感态度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重点难点重点: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互换。

难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

教具学具钟表。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初步感受引入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

出示教材第1页“中央电视台某时期部分频道固定电视节目预告”教学情境图。

指名把电视节目预告朗读一遍。

师:根据电视节目预告,你了解到哪座信息?指名回答后,教师让学生打开教材第1页,看一看丫丫、聪聪是怎么说的。

让学生把丫丫、聪聪说的话读一遍。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初步发现:丫丫用两种计时法表示时刻,聪聪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师指出:电视节目预告中用的是24时计时法。

2.介绍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

出示教材第2页“兔博士网站”教学情境图。

师:我们居住的地球在不停地旋转。

它自转一周的时间叫做1日,也叫做1天,1天有24小时。

1日24小时,习惯上经常用12时计时法,(板书12时计时法)即把24小时分为两段,每段12时,从子夜0时到中午12时是第一段,从中午12时到子夜12时是第二段,这种分段计时法叫做12时计时法,也叫普通计时法。

3.提问:12时计时法方便吗?(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用12时计时法表示一天的时刻,有时不方便,会造成误会(可举例说明),所以人们又设计了一种国际上通用的计时法:24时计时法。

教师指出:这节课我们来认识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教师指出:为了简明不易出错,邮电、交通和广播电视等部门都采用了24时计时法。

二、探索新知1.深人了解24时计时法。

教师通过拨时针的演示和说明,引导学生认识24时计时法的规律。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1.1.24时计时法:经过若干天的时间(共15张PPT)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1.1.24时计时法:经过若干天的时间(共15张PPT)
方法二: 第一天下午7时----第二天早晨7时:12小时,第二 天早晨7时----8时14分:1小时14分钟, 合计:12小时+1小时14分钟=13小时14分 答:路上用13小时14分。
返回
2013年12月,从北京开往长沙的T1次列车,发 车、中间部分停靠车站和到站的时刻如下:
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1.北京到长沙共
需行驶多少小时?
问题不唯一
2.从郑州发车到 岳阳需行驶多少 小时?
返回
1.北京到长沙共需行驶多少小时?
方法一:24时-15时55分=8小时5分 7时21分-0时=7小时21分 8小时5分+7小时21分=15小时26分
方法二:从15时55分到次日3时55分共12小时 从3时55分到7时21分共3小时26分 12小时+ 3小时26分=15小时26分
返回
国庆“十一”黄金周,贝贝一家去旅游,于10月1日15:27乘火 车出发,10月3日7:19到达目的地,贝贝一家在路上用了多 长时间?填一填。
(2)也可以先算10月1日15:27~10月2日15:27正好是一天,即 ( 24 )小时;再算10月2日15:27~10月2日24:00(即10月3 日0:00)共经过( 8 )小时( 33 )分;最后算10月3日0: 00~10月3日7:19,经过( 7 )小时( 19 )分;然后把这三 段时间加起来,一共就是( 39 )小时( 52 )分。
返回
探究新知
王海荣同学国庆期间去黄山旅游,10月1日出发, 10月7日回来,共旅游了几天?
经过的时间是整数天的,要用“最后一天-开始一天+1”
7-1+1=7(天)答:共旅游了7天。 返回
说一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1 24时计时法word教案 (2)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1 24时计时法word教案 (2)

24时计时法
参考教案书写教案本课知识前后联系: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
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
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
换。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教学难点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个4时的钟面)
师:这是几时?这个时刻老师可能在做什么?
生1:我猜老师可能在上课。

生2:我猜老师可能在批改作业。

师:大家都猜老师在工作,你们猜错了。

每天这个时候,老师都睡得正香呢!这什么你们没猜对?
生:老师说的是凌晨的4时,我们都猜到下午4时了师:一天中有几个4时?
怎样表示才能把两个4时分清楚,不造成误会呢?
教师板书:凌晨4时下午4时
师:在4时前面加上:凌晨或下午这些表示时段的词,表示得就清楚明白,这是我们平时用的普通计时法。

师:为了把一天的时间记录得清楚明白,广播、电视、邮电、交通等部门采用了另外一种记录一天时间的方法,就是24时计时法。

二、展示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三、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1. 学生读电视节目预报表,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2. 交流:从电视节目预报表中了解到的信息。

3. 质疑:
(1)节目播报表中用的是什么计时法?
(2)你知道19:00是晚上几点吗?一、情景引入
二、展示目标
三、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24时计时法 冀教版(表格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24时计时法 冀教版(表格式)

题。

2、深化对
24时记时
法的认识
(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在引导他们联
系生活经验用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
分别表示出相应的时间。


2、生活中的24时计时法。

银行、超市营业时间
公路上禁止机动车通行的标识。

追问:小红的爸爸早上7时去上班从
这里经过,他违反交通规则了吗?
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公共场所用的
都是24时计时法?
四、总结
提高
学生梳
理所学新

经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

24时计时法
8:00 10:30 12:00 16:00 22:30
上午8:00 上午10:30 中午12:00 下午4:00 晚上10:30
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24时计时法 ▏冀教版 (2014秋) (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24时计时法 ▏冀教版 (2014秋) (2)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二、【教材分析】第六单元年、月、日的主要内容有:例1认识年,月,日;例2平年,闰年;24时计时法;例3解决问题,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24时计法是在学生认识了年,月,日,平年,闰年之后,教材用8幅图展现了一位小学生在一天的24小时中不同的时刻所做的事情的活动场景,使学生了解一天有24个小时,且重点理解24时记时法,弄清它与普通记时法的联系与区别,并能熟练的转换。

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今天,明天以及昨天之间的关系,为例3(经过时间的计算)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学情分析】“认识时间”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早有接触,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也见过,但要理解并与普通计时法正确分清是有一定的难度,较为抽象。

教学中,我充分结合生活情境,尽量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为例,引导以合作、探究、展示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习轻松,课堂氛围好,力争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掌握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2.利用“时间尺”,使学生理解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的转换。

3.教学重点,难点,认识24时计时法,会熟练地转换两种计时法。

4.使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掌握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以及会与普通计时法间的转化。

六、【教学难点】会熟练地转换两种计时法。

七、【教学过程】<一>脑筋急转变(问题导入)1.出示课件:你能准确的认出钟面上的时间吗?8时同学们都在做什么?说一说。

引起冲突,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

2.学生动脑思考。

3.讨论,发言:4.师小结,导入新课:像我们通常说的“上午8时,晚上8时”的记时方法是普通记时法,它一定要加上时间词”上午,下午,晚上等。

如果忘记了加时间词,就会弄错时间,今天,我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种不会出错的记时法——24时记时法。

<二>合作探究,理解新知1.了解一天的作息时间动画演示,初步感知一天的时间。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24时计时法 ▏冀教版 (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24时计时法 ▏冀教版 (1)

课题:24时计时法【教材分析】:《24时计时法》这节课是“年、月、日”中的一课。

教材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经历一天”这么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一天的时间,并体验1天有24时。

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互换。

【学情分析】:这个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和年、月、日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虽然24时计时法在电视、广播、车站等场合有着广泛的应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但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时,往往不太习惯,且两种计时法的相互转换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但他们具备了一定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有一定合作交流的意识,希望通过自己的自主探索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动手操作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并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并归纳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中表示时间的方法和相互转化的规律,并能正确进行互化。

3.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两种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教育理念】:1.关注四基,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能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

2.关注大问题。

大问题引领下的课堂教学简约有效。

3.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教学流程】:2.沟通两种计时方法的联系与区别课件演示它们分别用的是哪种计时法?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时针走过的两圈拉成了直线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象演示,把时针走过的2圈拉成一条直线,化曲为直,数形结合,主动沟通两种计时法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怎样互化。

三年级数学下册《经过若干天的时间》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经过若干天的时间》教案、教学设计
4.激发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适时反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6.课堂小结: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
7.课后延伸:布置与课堂所学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3.导入新课: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经过若干天的时间计算。
(二)讲授新知
1.演示讲解:展示日历、月份牌,讲解经过若干天的时间计算方法。通过具体的示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差。
2.讲解要点:
a.识别日历中的月份和日期,了解不同月份的天数。
b.使用加减法进行天数计算。
c.注意闰年与平年的区别,以及二月天数的特殊性。
4.评价反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总结归纳
1.师生共同总结: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2.知识梳理:梳理经过天数计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3.德育教育: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生活。
4.课后拓展:布置与课堂所学相关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新课导入:展示日历、月份牌,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学习经过若干天的时间的计算方法。
3.讲解与示范:讲解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
4.练习与巩固:设计分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5.小组合作: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经过若干天的时间|冀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经过若干天的时间的概念,掌握经过若干天的时间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经过若干天的时间的概念。

2. 经过若干天的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经过若干天的时间的概念,经过若干天的时间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并应用经过若干天的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时间单位的概念。

2.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经过若干天的时间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经过若干天的时间的含义。

2. 讲解经过若干天的时间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计算的规律。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经过若干天的时间1. 概念:经过若干天的时间是指从某一天开始,经过若干天后结束的时间段。

2. 计算方法:a. 相同时间单位相加:天 + 天 = 天b. 不同时间单位相加:天 + 时 = 天c. 不同时间单位相加:天 + 分 = 天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巩固经过若干天的时间的计算方法。

2. 运用经过若干天的时间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经过若干天的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同时,通过提出拓展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经过若干天的时间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1.2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教案(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1.2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教案(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1.2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教案(教学设计)【教案/课时练/同步练习为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科目:数学适用版本:冀教版适用范围:【教师教学】第二课时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教学内容教材4~5页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同一天内完成某件事情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计算、交流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计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求经过实践的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难点重点:正确计算经过的时间。

难点:理解“时刻”与“时间”的意义及区别。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生谈话:1、妈妈(爸爸)每天几点上班,几点下班。

2、我们每天几点上学,几点放学。

3、自己坐的公交车每天早上几点发车,晚上几点结束。

根据谈话内容,询问学生有没有算过妈妈(爸爸)一天工作几个小时,我们在学校每天呆多长时间。

公交车每天在路上来回跑多长时间。

由此引出课题: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设计思路: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和生活经验入手,提出问题,引入课题,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具体目标。

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超市情境图,学生观察营业时间表,说出这个超市的营业时间。

1、提出问题一:这个超市周一到周五每天营业多长时间?(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尝试解答。

(2)、全班交流、讨论解答方法,给学生充分介绍自己算法的机会。

方法1,1小时1小时的数:10时、11时、12时、13时……。

方法2,画线段图:11时开门关门方法3,计算同一天中经过的时间,可以直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板书:20 - 9 = 11(时)结束时刻-开始时刻=中间时间(或经过时间)第三种方法如果学生想不到,教师介绍并讲解。

(3)、区分得数11时与11:00的不同。

教师提出疑问:求出的结果11时与钟表上的11时意义一样吗?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果,求出的11时指的是11小时,钟表上的11时是11点钟。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24时计时法 ▏冀教版 (2014秋) (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24时计时法 ▏冀教版 (2014秋) (1)

24时计时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上的内容教学目标:1. 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 能正确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3. 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认识1日里钟面上的时针走两圈,1日有24小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教学过程:一、启智引思小笑话——明天是星期天,小虎跟好朋友奇奇约好第二天七点在电影院门口见面一起看电影。

奇奇早早就到了,可是就是没等到小虎。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小虎说的是晚上七点,奇奇以为是早上七点。

)在7时前面加上:凌晨或下午这些表示时段的词,表示得就清楚明白,这是我们平时用的普通计时法。

为了把一天的时间记录得清楚明白,广播、电视、邮电、交通等部门采用了另外一种记录一天时间的方法,就是24时计时法。

板书:24时计时法二、自主探究1. 学生观看主题图,回答问题(1)21:00是几时?(2)说明理由(3)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计时方法?2. 课件演示和老师讲解一日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一天是24小时。

(1)数一数。

(课件演示一日里时针走动的情况,同时师生共同数出一天有24小时。

)(2)一天一共是24小时,我们把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板书: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3)第一圈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第二圈呢?3. 研究两圈数的关系,得出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方法。

(1)孩子们通过演示知道了一天里,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那仔细观察,外圈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

(2)学生汇报。

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相差12。

相差12是什么意思?(外圈比内圈多12)(3)在实际生活中,钟面上只有第一圈的数,把晚上12时记为0时. . .下午1时记为13时. . .晚上12时记为24时。

那么怎样用24时计时法准确表示时刻?(学生讨论)三、展示交流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总结并板书:下午、晚上的时数加12就是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24时计时法▏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24时计时法▏冀教版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认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4时计时法,并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在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善于思考、发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认识24时计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意义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

教学突破: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课堂的容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图片)2.话说一天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课件演示)兹定于5月25日8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王母娘娘5月24日3.原来是王母娘娘要请他赴宴。

这下可把他乐坏了,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赶往瑶池去赴宴,可是他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8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

这是怎么回事呢?4.请柬上的时间该怎么修改呢?(晚上8时)5.一天中原来有两个8时,那一天中还有两个几时呢?(学生回答)8.下面咱们把同学们说的这些时间按先后顺序排一排。

首先要先弄清楚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知道?(学生回答)9.利用活动钟表熟悉普通计时法,丰富感知。

(播放活动钟表课件) 夜里的12时就是一天的开始,接下来就是凌晨1时,凌晨2时…….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设计说明: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钟表的初步认识,只会读钟表上的时刻,以及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只会读表,对普通计时法、一天24小时等不太了解或一知半解,而这些又是学习24时计时法所必备的。

所以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先安排这样一个环节,唤起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印象。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3 经过若干天的时间|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3 经过若干天的时间|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3 经过若干天的时间 | 冀教版主要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 1. 理解经过的概念 2. 能够简单地用文字表达时间的经过 3. 学会如何利用过的时间算出经过的时间教学重点1.理解经过的概念2.能够简单地用文字表达时间的经过教学难点1.学会如何利用过的时间算出经过的时间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过的概念首先,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即时间中的“经过”概念。

然后,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经过”的具体意义与概念。

例如:“今天早上,我从家里到学校一共用了20分钟,那么我经过了多少时间呢?”这样的实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过”的概念。

2. 时间的经过其次,引导学生描述时间的经过、用文字简单地表达时间的经过,如:“从上午8点到下午2点,一共经过了6个小时。

”等等。

在此过程中,可以逐渐引入一些时间相关的词汇和语法表达,如“上午”,“下午”,“几点几分”,“从……到……”,“经过了几个小时”,等等。

3. 利用过的时间算出经过的时间最后,教学如何利用过的时间算出经过的时间。

例如:“到学校用了20分钟,回家用了25分钟,你今天一共经过了多久的时间呢?”这样的例题可以让学生运用前面学习到的知识,结合计算方法来求解问题。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 大脑风暴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带领学生回忆、总结时间的相关知识,如时间的概念、时间单位、时间的读法等等。

2. 新知概念引入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时间中“经过”的概念,同时提供实例让学生理解。

3. 学习语法表达以各种实例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表达时间经过的方式,如“从……到……”,“经过了几个小时”,“中间有……时间”,从而提高学生用语的自如性。

4. 计算经过时间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算出经过时间的方法及步骤,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5. 练习巩固最后,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经过若干天的时间-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经过若干天的时间-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经过若干天的时间-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时主要教授了解和认识时间的基本知识、练习对小时、分钟的简单判断和计算,并培养学生使用钟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物训练帮助学生弄清时间的概念,掌握简单的时间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通过将时间概念与实际生活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使用钟表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1.复习请学生回忆前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温习所学的时间相关知识点,并了解学生对于时间的观念是否已经确立。

2.新课讲解(1)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实物和教案示例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时间的基本知识,并掌握小时和分钟的简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使用钟表的能力。

(2)时间单位的介绍介绍时间的单位:一天、一小时、一分钟、一秒钟。

学生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日常活动来理解时间单位的长短。

(3)小时的表达和计算通过讲解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小时的计算,让学生用手指来模拟钟表的刻度并体验其中的规律。

(4)分钟的表达和计算介绍钟表盘和钟表指针上钟表盘的分度线,并通过教案习题的形式让学生练习计算分钟的方法,提高学生对钟表的认识。

3.练习(1)同步练习请学生听着课上的讲解并思考相应的题目,并在去完成教案上的练习题。

(2)拓展练习如果学生对于教案上的基础习题能够迅速地求解,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拓展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提升计算能力的同时加深对于时间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方法采用以实物为主、讲解为辅的授课方式,充分利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技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效果检测与评估通过日积月累,教师可以了解每位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难点和疑点,减少学生落后的现象。

七、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教案和实物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时间的基本知识,学会用钟表来计算时间,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计算能力。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1 24时计时法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1 24时计时法教案

第一课时 24时计时法◆教学内容教材1~3页24时计时法◆教学提示教学时,教师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电视节目预告这些课外资源,通过有效的讨论和交流,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不但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24时计时法,还要让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重点关注并指导学生用下午、晚上等描述12:00以后的电视节目,然后,再介绍24时计时法。

在“说一说”的交流活动中,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计时法描述事物中的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关系,会用两种计时法表述同一时刻。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交流电视节目预告的活动中,经历了解24时计时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有计划地安排时间。

◆重、难点重点: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

难点:学会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交换。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钟表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钟表教具◆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钟表出示8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周末这个时间点儿在干什么。

引起学生争议,教师介绍,一天有两个8时:上午8时、晚上8时,像这种计时方法叫普通计时法,也叫12时计时法。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一天的时间变化,更深刻理解普通计时法,感受学新知的必要性和好处。

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电视节目预告表。

观察交流从预告表中得到的信息,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节目开始的时刻。

教师提出问题,例,05:30是什么节目的开始时刻,19:00什么节目开始,它是晚上的几时等。

师介绍:电视节目预告用的是24时计时法。

课件出示什么叫24时计时法。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课程资源,通过交流讨论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

2、了解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关系。

教师用钟表教具从夜间0时开始,转动表针,边转动边说时刻,让学生演示在干什么。

(例,凌晨1时,学生演示睡觉。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24时计时法|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24时计时法|冀教版

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24时计时法|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区别。

2. 培养学生运用24时计时法进行时间计算和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24时计时法的概念及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

2. 运用24时计时法进行时间计算和表达。

3. 实际情境中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24时计时法的概念及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运用24时计时法进行时间计算和表达。

2. 难点:实际情境中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区别。

3. 练习:让学生进行24时计时法的计算和表达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24时计时法的概念。

2.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

3. 运用24时计时法进行时间计算和表达。

4. 实际情境中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了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在实际情境中,学生能够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部分学生的掌握情况还需加强个别辅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下面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是教学过程的起点,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

2.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完成某件事情经过的时间。

3.通过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事情,受到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切身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教学重点: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化的规律,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难点: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出示“神七”图片及兔博士网站。

说说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25日21:10发射升空,28日17:37安全返回。

你想不想知道:“神舟七号”飞船围绕地球飞行了多长时间?我们一起来算算吧!
2.教法:25日21:10 → 25日24:00 2小时50分
26日:24小时
27日:24小时
28日00:00→17:37 17小时37分
一共飞行了68小时27分
二、巩固练习:
(一)出示列车时刻表,想想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T1次列车从北京西开往长沙的开车时间是15:55。

(二)区分时间和时刻
出示:北京故宫开放时间:上午8:00——下午5:00
回答:(1)故宫什么时刻开门?什么时刻关门的?
(2)故宫一天的开放时间是什么?
总结:时间是一个过程,时刻是一个具体时间。

(3)红红爸爸从北京到长沙出差,乘T1次列车在路上要用多长时间?
北京西
17:00 8:38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17:00 → 24:00(0时)→ 8:38
24时– 17时 =7时
7时 + 8时38分 =15时38分
(4)你还能根据列车时刻表提出哪些问题?
三、练习:
1.出示电视节目时间表,自己提问题并解答。

7:30金色年华 9:00动画城 13:00儿童英语 19:30阳光剧院……
2.一场乒乓球赛14:25开始,经过1时15分结束,这场比赛是时么时候结束的?
结束时间 = 开始时间 + 经过时间
3.一场电影长90分,电影结束时间是20:50,这场电影什么时间开始播放的?
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4.6;00 经过2时()经过() 10:40 经过1时1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