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简介及研究方法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前言:《计算机网络基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面向电子商务专业新生开设,课程总学时为68学时,依据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以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岗位的实际需求,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的说明: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界公认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作为信息类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的知识及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原理等基础上,对网络技术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原理,尤其是TCP/IP 协议簇和IEEE 802系列,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充分运用并掌握科学的现代化网络管理方法和手段,为本专业服务,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服务,为Internet开发与管理和局域网的组建、规划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人材学习本课程需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并可以为后续课程——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络组建与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等积累相应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教学总时数为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54学时,实验学时为8学时,参观2学时),另外自学4学时,共分10章。
附课内总学时讲授主要知识点及课内学时分配表:二、课程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了解网络新技术的新发展,从网络层次结构模型的应用层到物理层来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进行描述,掌握计算机网络各层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所采用的技术,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学会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本设计方法,对典型计算机网络(Internet)的特点和具体实现有基本印象,初步培养在TCP/IP协议工程和LAN上的实际工作能力,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和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为后续各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计算机网络课程》PPT课件
第一章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体系
从物理结构上看,计算机网络又可定义为在协议控制下,由若干计算 机、终端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和通信控制处理机等组成的系统集合。 该定义强调计算机网是在协议控制下,通过通信系统实现计算机之间 的连接,网络协议是区别计算网络与一般的计算机互连系统的标志。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流行的观点,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按照网 络协议,以共享资源为主要目的,将地理上分散且独立的计算机互相 连接起来形成的集合体。通常根据人们所处环境和研究的着眼点不同, 可采用不同术语。当着重研究网络资源共享问题时,可称作计算机网 络;当着重研究和分析通信方面问题时,常称作计算机通信网络。我 们对这两个术语将不加严格区分,一般都称作计算机网络。
实体与协议: 网络中的通信是指在不同系统中的实体之间的通信。 实体,是指能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任何东西,包括终端、应用软件、
通信进程等。 协议:跟在人与人之间交流一样,实体之间通信需要一些规则和
约定,例如,传送的信息块采用何种编码和怎样的格式?如何识 别收发者的名称和地址?传送过程中出现错误如何处理?发送和 接收速率不一致怎么办?简单地讲,通信双方在通信时需要遵循 的一组规则和约定就是协议。 协议的构成:协议主要由语义、语法和定时三部分组成,语义规 定通信双方准备“讲什么”,亦即确定协议元素的种类;语法规 定通信双方“如何讲”,确定数据的信息格式、信号电平等;定 时则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18
第一章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体系
提高可靠性表现在网络中各台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彼 此互为后备机,一旦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故障机的任务 就可由其它计算机代为处理,避免了单机在无后备使用情 况下,某些计算机故障导致系统瘫痪的现象,大大提高了 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方法)TopDownV3-8
输数据包的核心协议。
传输层简介
定义传输层在计算机 网络中的作用
传输层负责确保数据在发送方和 接收方之间可靠地传输,并提供 端到端的通信服务。
描述传输层的主要功 能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包括建立连接、 数据传输、错误控制和流量控制 等。
解释传输层的协议
传输层协议包括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TCP是 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 而UDP则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 接的协议。
07 应用层
应用层简介
01
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直接面 向用户提供服务。
02
它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例如文件传输、 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等。
03
应用层协议定义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规则和数据 交换格式。
应用层协议
HTTP协议
用于网页浏览和信息检索,如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FTP客户端
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使用FTP协议。
DNS服务器
提供域名解析服务,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08 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
网络安全简介
网络安全定义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 泄露、破坏、修改或销毁,确保网络服务的可用性、完整 性和保密性。
网络安全威胁
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包括恶意软件、黑客攻击、网络钓鱼、 身份盗窃等,这些威胁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或经 济损失。
网络层简介
01
定义网络层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作用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节点传输到另一个网络节点,确保数据
包能够到达目的地。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教案
1.习题1-01
2.习题1-03
参考资料:
1.《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第4版),(美)James F. Kurose Keith W. Ross著/陈鸣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计算机网络》(第4版),(美)特南鲍姆著/潘爱民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次课教学体会:
重点难点: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基本工作原理
方法步骤:课堂讲解与实例介绍
器材保障:电脑、投影
时间地点:
教学内容:
§1概述
预习思考题:
1.你主要用计算机网络或因特网干什么?你认为计算机网络由哪些关键元素组成?你所知道的网络设备有哪些?你知道的连接因特网的方式(上网方式)有哪些?
2.你认为计算机网络或因特网的核心功能是什么?与电话网、有线电视网有什么本质区别?
七是网络安全。先介绍网络安全的内容,然后介绍网络安全服务的各种机制,最后简要介绍典型的网络安全协议和系统。
实践教学以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以提高操作技能和面向实用技术为设计原则,以组网技术和构建网络应用服务为核心设计实验内容。具体包括简单局域网组网、网络协议分析、路由器配置、典型应用服务器的配置和简单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等实用性较强的实践内容。部分实验内容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选做。
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在学生的知识空间中“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过程。因此,对于每个知识点在授课中应强调知识点在整个体系结构中的位置,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授课过程中,注重阶段性总结,每章结束时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将该章内容关联起来建立起计算机网络某一层的知识结构,然后再放入到整个网络体系结构去,这样学完整个课程后在每个学生掌握的是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和技术原理。
《计算机网络》课程标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30522)
·《计算机网络》课程标准适应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属教研室:网络工程教研室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s)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界公认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的知识及应用。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各本科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等基础上,对网络技术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原理,尤其是TCP/IP协议簇和IEEE 802系列,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充分运用并掌握科学的现代化网络管理方法和手段,为本专业服务,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服务,为Internet开发与管理和局域网的组建、规划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人才。
《计算机导论》等课程是《计算机网络》的先修课程,而《网络互联与路由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工程》等课程是它的后续课程。
(二)基本理念。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培养新时期为安徽服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目标和要求为依据。
2.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全程渗透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教学重在启发,贵在引导,授之以“渔”。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形成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
##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思政版】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总体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为理论教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协议体系结构的掌握和应用,为将来从事网络工程类工作奠定基础。
具体的知识目标如下:1.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协议和体系结构,并对OSI 参考模型和TCP/IP体系结构有较深的理解;1.2掌握局域网的体系结构、工作原理和组网要求,能够规划、组建、调试和维护局域网,并能够划分VLAN;1.3理解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掌握网络层相关的协议,尤其是路由协议,会规划和配置广域网;1.4理解传输层的功能和端口的作用,掌握传输层协议的工作原理,尤其是TCP的建立管理、传输策略、拥塞控制及定时器管理;1.5理解应用层常用协议的工作原理,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配置WWW、DNS、FTP、Telnet、E-mail等常用的服务。
2.能力目标基于本课程的专业核心地位,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将来从事本专业工作及跨学科和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具体的能力目标如下:2.1 培养学生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2.2 培养学生的自学(终身学习)能力;2.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4 培养学生具有设计网络拓扑的能力;2.5 培养学生达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网络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6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工程相关技术手段进行网络组网设计的能力。
3.思政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融入思政育人元素,加强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通过思政案例讲解指引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将知识传播、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课程教学过程之中。
具体的思政目标如下:3.1 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3.2 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意识;3.3 培养和增强学生科技强国、报国的自豪感和自信心;3.4 培养和增强学生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严谨规范的工匠精神;3.5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职业使命感;3.6 引入哲学思维,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110
.
226
点分十进制
IP地址的结构
32位的IP地址采用网络—主机的层次结构. 如下图:
IP地址 网络号 主机号
网络标识(网络号)的长度决定整个因特网中能包含多少个网络。 主机标识(主机号)的长度决定每个网络能容纳多少台主机。 具有同一个网络位标识的主机能直接通信,不具有相同网络标识的 不能直接通信。
网路安全及黑客攻防
制作人:王明辉
第一.课程简介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包括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病毒、 黑客以及基本网络技术等。
基本的黑客攻击技术:包括基本命令、扫描、监听、入
侵、后门、隐身、恶意代码等。 基本的防御技术:包括系统安全、加密、防火墙、隔离
闸、入侵检测、IP安全、Web安全等。
C2-受控存储控制:使用附加身份验证,系统用 户在不是超级用户的情况下有权执行系统管理 任务。能够达到C2级别的常见操作系统有:
Unix系统 Novell 3.X或者更高版本 Windows NT、Windows 2000和Windows 2003
B1-标志安全保护:处于强制性访问控制之下的对 象,系统不允许文件的拥有者改变其许可权限。 安全级别存在保密、绝密级别,这种安全级别的 计算机系统一般在政府机构中,比如国防部和国 家安全局的计算机系统。AT&T System V 属于该 级别。
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
TCP/IP体系结构
应用层 Telne http FTP SMTP DNS TFTP SNMP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传输层
TCP
UDP
IP 互联层 ARP
ICMP 、 RIP 、 OSPF 、 BGP、IGMP RARP
《计算机系统安全》课程思政网络安全意识与防范技能的培养
03
CATALOGUE
网络安全意识培养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
01
02
03
强化密码安全意识
采用强密码、定期更换密 码、避免使用相同或简单 密码等。
保护个人隐私信息
不轻易透露个人敏感信息 ,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 等。
安全使用公共网络
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进 行敏感信息的传输和处理 。
识别并应对网络钓鱼等欺诈行为
计算机系统安全课程简介
计算机系统安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 握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的能 力。
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以及常见的计算 机系统安全威胁和防范措施。
Hale Waihona Puke 网络安全意识与防范技能重要性
密码学是研究如何隐藏信息内容的一门科学 ,主要涉及加密和解密两个过程。加密是将 明文信息转换为不可读的密文信息,而解密 则是将密文信息还原为明文信息。密码学原 理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混合加密等 多种加密方式。
密码学应用
密码学在网络安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 SSL/TLS协议中的公钥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 ,用于确保网络通信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PGP(Pretty Good Privacy)等加密软件 可用于保护电子邮件和文件的安全;数字证 书和公钥基础设施(PKI)可用于验证网站 和应用程序的身份,防止中间人攻击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网络安全的分类
网络安全可分为网络运行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和网络内容安全三个层面。其中,网络运行安全涉及网络基础设施 的安全和稳定运行;网络信息安全关注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网络内容安全则强调网络信息的健康、 合法和正面。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有哪些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有哪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信息技术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课程体系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包括以下几类:基础课程1.计算机网络原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传输介质、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标准、网络层次、数据传输方式等内容,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2.数据通信基础:主要讲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传输介质、调制解调器、数字传输系统、协议,了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及相关技术。
3.计算机组成原理:涵盖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功能、原理和互联关系,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网络协议与技术1.TCP/IP协议:深入理解TCP/IP协议簇的体系结构、各层协议的功能和特点,以及网络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包交换原理。
2.路由与交换技术:学习路由协议、交换机技术、VLAN划分等内容,掌握网络中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包转发过程。
3.网络安全技术: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攻防技术、防护措施,培养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策略。
网络管理与应用1.网络管理:学习网络拓扑设计、网络性能管理、故障排除、网络监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网络运行状态的监控和管理能力。
2.网络应用开发:掌握网络应用程序的设计、开发和部署技术,了解Web开发、移动应用开发、网络服务器配置等内容,为实际应用场景提供技术支持。
实践课程1.计算机网络实验:通过网络实验,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网络设备配置、网络故障排除、网络性能分析等实际操作技能。
2.网络安全实践:学习网络渗透测试、安全漏洞修复、入侵检测等安全实践技术,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实战能力。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网络协议技术、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和应用开发等领域,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论、应用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校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工科)
高校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工科)一、课程和案例的基本情况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授课对象:电气类专业三年级本科生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课程简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是电气类专业课程。
主要内容以五层协议的原理参考模型为基础,以TCP/IP协议族中的IP和TCP为核心,讲授计算机网络及通信领域的基本技术,同时涵盖网络技术的一些最新成果。
2020年学校一流线上课程,课程负责人:刘彪,教学团队成员:王保华、黄彧、聂晓波课程简介:第四章网络层,围绕IP层概述及IP地址展开教学。
(一)知识传授1)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专业相关的网络通信基础知识。
2)理解虚电路和数据报的技术区别,掌握数据报使用网络层的原因。
3)掌握MAC地址和IP地址的联系与区别。
4)了解解决IP地址耗尽问题的几种方法。
(二)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的科研前瞻性意识。
2)培养面向工科课程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跟踪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3)培养主动思考能力,强化开放性思维,让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主动思维习惯。
(三)价值塑造1)让学生认识到看似“神秘”、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其实是由多个设计精巧的功能模块组成,从而对科学研究产生兴趣,消除畏惧感;进一步体会科技发展中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设计心路历程。
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意识到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有意识地提升鉴别力。
3)增强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案例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本单元教学从6方面入手,其思政元素融入主要体现如下:(一)提升工科学习热情和批判性思维从虚电路和数据报发展中的交锋对比,结合电气工程专业特点,扩展引出科学史上类似的发展历程——特斯拉交流电和爱迪生直流电之争,从两方面引入育人元素:1)伟大科学家事迹让同学感受到激励,增强对于工程技术学习的热情;2)技术纷争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欢迎不同声音,让学生们敢于科学试错,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2024版年度网络课程计算机与网络基础
发展。
3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3
37
信息化时代需求
计算机与网络技能已成为 信息化时代的基本素养, 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和社会 竞争力至关重要。
2024/2/3
跨学科应用
计算机与网络技能广泛应 用于各个学科领域,为跨 学科学习和研究提供有力 支持。
远程教学优势
网络课程形式灵活,突破 时空限制,方便学生随时 随地学习,提高教学资源 利用效率。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了第一 个分组交换网络ARPANET,标志着互联网的诞生。
TCP/IP协议诞生
20世纪70年代中期,TCP/IP协议的出现为互联网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万维网的出现
1989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物理学家蒂姆·伯 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使得互联网 更加易于使用和访问。
应用层网关防火墙
在应用层对特定服务进行安全检查,如FTP、 HTTP等。
19
加密技术原理与应用
对称加密 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如 AES、DES等算法。
非对称加密
使用一对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公钥 用于加密,私钥用于解密,如RSA算 法。
混合加密
结合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优点, 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2024/2/3
24
数据传输方式选择
2024/2/3
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
01
并行传输多位数据同时传输,速度快但成本高;串行传输逐位
传输,速度慢但成本低。
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02
同步传输以数据块为单位,需同步时钟;异步传输以字符为单
位,每个字符附加起始位和停止位。
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第四版)实验报告
理学院School of Science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所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所在班级:实验一1.7.1 综合技巧练习 - Packet Tracer 简介实验目的∙研究 Packet Tracer 实时模式∙研究逻辑工作空间∙研究 Packet Tracer 的运行∙连接设备∙检查设备配置∙查看标准实验设置∙设备概述实验背景在整个课程中,将采用实际PC、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组成的标准实验配置来学习网络概念。
此方法提供最广泛的功能和最真实的体验。
由于设备和时间有限,因此还会通过模拟环境来强化这种体验。
本课程使用的模拟程序是Packet Tracer。
Packet Tracer 提供一组丰富的协议、设备和功能,但只有一部分部分功能可以用真正的设备实现。
Packet Tracer 只是一种辅助补充体验,而不是要取代操作真实设备的体验。
建议您将从Packet Tracer 网络模型获取的结果与实际设备的行为进行比较。
同时也建议查看Packet Tracer 中的帮助文件,其中包含大量“My First PT Lab(我的首个Packet Tracer 实验)”、教程,以及使用Packet Tracer 创建网络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等相关信息。
实验任务任务 1:学习 PT 界面步骤 1 –逻辑工作空间当Packet Tracer 启动时,将会以实时模式显示网络的逻辑视图。
PT 界面的主要部分是逻辑工作空间。
这是一个大区域,用于放置和连接设备。
步骤 2 –符号导航PT 界面的左下部分(黄色条下方)是界面中用于选择设备以及将设备放入逻辑工作空间的部分。
左下部分第一个框中包含代表设备组的符号。
在这些符号上移动鼠标指针时,设备组的名称将显示在中间的文本框中。
当您单击这些符号的其中一个时,组中的特定设备就会显示在右边的框中。
当您指向具体设备时,该设备说明就会显示在以下具体设备的文本框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研究的方法
• 在研究中,要“扬长避短”,而不是缺什 么补什么,搞平均主义
– 通常的两种研究方式
• 从理论方面解决问题 • 启发式(intuitive)的方法
– 从自己熟悉和擅长的地方寻找机会
11
研究的过程
• 问题是研究的主要源头
– Problem (or requirement) driven
•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 图书馆电子资源(IEEE,ACM全) – – – 中国学术文献库 (CNKI)
15
网络研究的基Leabharlann 方法-文献阅读• 泛读– 标题、作者、摘要
• 论文在你的研究领域之内,或者你有兴趣
– 引言、动机、方案描述、结论等
计算机网络课程简介
1
主要教学内容
• 计算机网络基础内容
–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述 – 第二章 宽带无线网络技术 – 第三章 Internet协议 –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理论
• 计算机网络新技术专题
– 专题一 下一代Internet技术研究进展--IPv6协议 – 专题二 对等网络技术P2P – 专题三 虚拟化与云计算 – 专题四 AD-HOC与无线传感器网络 – 专题五 存储网络技术 – 候选专题 (现代通讯技术)
13
网络研究的基本方法-文献阅读
• 了解新领域,应该从综述论文入手
– ACM Computing Surveys, 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IEEE Computer – IEEE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IEEE Network – 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电子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
展
• 文献阅读
– 泛读与精读相结合 – 做阅读笔记,注意总结
14
网络研究的基本方法-文献阅读
• 通过顶级国际会议了解最新的研究 成果
– SIGCOMM,INFOCOM,MOBICOM, MOBIHOC,SIGMETRICS,GLOBECOM,ICNP
• 一般研究的过程
–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 关于研究水平的一个说法(沈向洋)
– 一流高手提问题,二流高手解问题,三流高手 抄问题
– 那些已经清楚定义的问题,往往研究空间很小, 研究难度很大
12
网络研究的基本方法 • 文献阅读 • 选题 • 模型与实验 • 论文撰写 • 论文宣读与交流
7
网络研究的基本问题(1)
• 网络基础理论
– 容量与可扩展性 – 最优化设计 – 控制理论 – 博弈论与机制设计 – 流量模型和网络行为学
• 网络体系结构
– 网络分层与跨层设计
– 主动网络、应用层网络、 无线与移动网络
– 对组播和服务质量的支持 – IPv6与下一代互联网
资源管理与分配
Quality of Service 拥塞控制 流量工程
3
教材和参考文献
• Andrew S. Tanenbaum(著), 潘爱民(译) “Computer Networks (5)”,Prentice-Hall,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徐恪 吴建平 徐明伟 “高等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 机制、算法设计与路由器技 术”(第二版),机械工业 出版社
• 相关论文
网络管理
失效管理 配置管理 计费管理 性能管理 安全管理
网络安全
完整性、机密性、可用 性
8
网络研究的基本问题(2)
实际问题往往是多个基本问题的组合
移动环境中的组播服务质量路由 无线环境中的TCP流量控制 移动Ad Hoc网络中的服务质量保证 区分服务网络中的MPLS
同一个问题,不同的环境
6
考核方式
• 报告 (20%) • 作业(30%)
– 文献综述一篇(20%)
• 评论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简单翻译原文的摘要和结论,评论 主要着眼于文章的主要创新点和对自己启发最大的地方,以及 可能的下一步研究工作
– 翻译文章一篇(10%)
• 考试(50%)
– 重点考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 不要求死记硬背
– 在阅读最新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总结,完成某个 研究领域的综述
5
报告方式
• 每三-五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
– 负责一个专题 – 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工作 – 要求做成ppt文件,报告时间为30分钟,另外有10分钟
的讨论时间 – 讨论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对论文中的理论,观点和方
法进行讨论,找出不足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正好和你的研究兴趣匹配,或者你觉得论 文中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 精读整篇论文 – 完成阅读笔记,重点记对自己的启发
16
网络研究的基本方法-文献阅读
• 作者和研究小组
– 可以进一步关注后继的研究成果
• 方案的主要思想
4
课程目标
• 通过课程和专题讲授、阅读论文和课堂讨论的方式使同学 们理解目前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和应用研究领域的部分最 新发展
• 学习和讨论在网络领域如何进行研究工作 •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程论文设计
– 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见解,进行实现或者模拟,对结 果进行总结提高,尝试完成一篇期刊或者会议质量的 论文
拥塞控制(端到端,组播) 组播路由(IP层,应用层) 服务质量控制(IP层,应用层)
问题之间的相互影响
端到端拥塞控制和组播拥塞控制之间的公平性
9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解决问题
– 需求和问题是研究的主要推动力 – 我们必须确认这个问题是重要的
• 探索未知的领域
– 扩大人类对于这个客观世界的了解 – 加深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
2
本学期计划讨论如下专题的论文
– P2P与Overlay网络(P2P体系结构) – 网络优化与流量工程(TCP,IP流量和拥塞控制技术) – IPv6与应用设计(基于IPv6的创新应用) – 普适计算 –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移动Web 搜索研究、推荐系统) –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路由技术 – 容延容断网络路由技术 – 云计算安全研究 – 绿色网络与计算 – 移动推荐系统 – 自选专题(研究、应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