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教学实施建议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司法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司法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道德与司法的基本概念2. 掌握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道德知识3. 理解法律的作用和职责4. 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二、教学重点1. 道德与司法的基本概念2. 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培养3. 法律的作用和职责三、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道德与社会- 道德的概念与特征- 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 社会公德的培养和实践- 诚实守信、友善互助等基本道德观念2. 第二单元:道德与家庭- 家庭美德的意义和作用- 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重要性- 家庭和谐与亲情关系- 公平、宽容等家庭美德的培养3. 第三单元:法律与我们的生活- 法律的定义和功能- 法律的来源和作用- 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基本法律知识和守法意识的培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示范等方式,介绍道德与司法的重要概念和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道德与司法的应用和实践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法庭审判等情境,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合作能力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道德和法律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问题回答的准确性和深度,评价学生的道德与司法理解能力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如简答题、案例分析等,评价学生对道德与司法知识的掌握程度3. 课后测验:进行定期的测试,考察学生对道德与司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六、教学资源1. 教材:《道德与司法上册》2. 多媒体设备:电视、投影仪等3. 案例分析资料:收集相关的社会案例和法律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七、教学计划以上是《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司法上册全册教案》的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统编版(2024新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2.1《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新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2.1《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探问人生目标》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共设计两框,由“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两框体内容组成。
第一框围绕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表现展开,第二框围绕应对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展开。
本节课为第一框,主要阐述了要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个问题。
正确认识人生态度,要了解人生态度的含义,知道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消极的人生态度对人的影响,初步树立应当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观念;要准确把握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内涵,结合历史和现实中的案例理解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具体表现,深化对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认识;学生要立志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采用正确方法面对顺境和逆境莫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但是初中生的分辨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自控能力有待提升。
面对身边的社会现象,初中生缺乏正确的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对人生度的认识较为模糊,对生命的韧性缺乏基本认知。
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有一些消极的心理状态对待人生的态度不够积极、乐观,认为总有些许挫折伴随着他们,困扰着他们。
不少青少年遇到成长中的挫折时,不是勇敢地去面对,而是逃避或用伤害生命的方式来应对,意志薄弱,承受搜折的能力不强。
因此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人生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核心素养目标1.健康生活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认识到积极人生态度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责任担当素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让学生明白积极的人生态度不仅对自己有益,也能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践创新素养引导学生将积极的人生态度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学习和生活中勇于尝试新事物,不断创新和进步。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本册教材以生命成长为核心,涵盖、整合 有关学习、自我探索、交往和生命等话题。从 引导学生生活、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依 据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相关要求,本册教材 设计了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教材结构框架
单元标题
课题标题 1
框题 1
框题 2
单元导语 课题引言
目题 1 目题 2 目题 1 目题 2
基本 框架
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初中学生逐步
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不断深入,体现
螺旋上升,也为后续的同一主题的深
化播下种子。
七上教材编写依据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
初中学生生活的逻辑 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求 青少年生命成长阶段的任务 教育的引领和指导
关注我们的课程标准
特殊价值。
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 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 他人,富有正义感”。
• 更加重视对教学理念 与方法的革新,强调 优化教学过程。
• 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 特点及其独特价值”这一内容 要求 。
• 提倡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体验学习、对 话学习,推动学习方
• 增加“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
式的改变。
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 权”。
• 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 动和共同成长。
• 增加“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 • 做好大中小学德育课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一框《增强安全意识》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一框《增强安全意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核心素养:道德修养:树立规则意识,增强风险意识,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保护好我们的生命。
健全人格:增强安全意识,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
责任意识:知道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对家庭和社会负责。
学习目标:1.了解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2.通过生活观察、探究与分享等活动,理解增强安全意识的方法。
3.体会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规则意识、风险意识,增强安全意识,守护生命安全。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增强安全意识的做法。
教学难点:增强安全意识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观看视频:《生命无价安全最大》,思考:视频告诉了我们什么?增强安全意识,守护生命安全。
教师过渡:生命安全是维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保障,也是我们创造和享受一切美好的前提。
在日常生活中,突如其来的灾难、事故可能会危害人的生存、健康和幸福,甚至会毁灭鲜活的生命。
我们应该如何增强安全意识?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增强安全意识》。
二、自主学习思考并回答:阅读教材P67-69页,用笔在书上做好标记(抓住关键词)。
1.为什么要增强安全意识?2.怎样增强安全意识?三、合作探究【问题探究】:学习任务一:为什么要增强安全意识?【生活观察】P67:小组合作讨论:(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想法和做法?小川和小丽两位同学的想法是错误的,都是安全意识淡薄的表现,对那些可能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人为侵害缺乏警觉和戒备,是不敬畏生命的表现。
小丽的做法是正确的,进入陌生场所先观察环境,查找安全疏散通道的标志,是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的表现。
(2)查找学校、博物馆、公共交通工具等不同场所的安全标志和安全提示语,并与同学分享。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2 《做更好的自己》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2 《做更好的自己》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做更好的自己》教学设计课程道德与法治类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1.道德修养: 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学习做更好的自己;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健全人格:通过分析自己的优势,学会欣赏自己;掌握如何做更好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
3.责任意识:通过分析自己的优势,积极接纳自我,学会欣赏自己,积极改正缺点,扬长避短,学会对自己的成长负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
教学难点:掌握做更好的自己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定几个情境,用“提问导入新课”,引出本课课题,我们要做更好的自己。
(二)讲授新课1.梳理知识框架。
让学生阅读课文,梳理知识框架。
让学生明白每段所要讲述的内容,梳理出本节课的内容:(1)为什么要做更好的自己?(2)怎样做更好的自己?以上内容分别对应道德与法治的课文结构“为什么、怎么做”。
要求学生划出知识要点,老师巡逻查看,指出优缺点。
2.知识点讲解A.讲解第1个知识点,为什么要做更好的自己?充分运用书本材料,小蓉的“累”来讲解。
(1)你是怎么看待小蓉的累?目的引出存在什么问题。
(2)如果你是小蓉,你会怎么做?请运用书本知识,用一句话来总结做法。
目的是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
(3)为什么不要一味与别人比较和模仿?你有什么想说的?目的解决第一个知识点。
然后总结第1个知识点:为什么要做更好的自己?①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我们每个人在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
②我们要尊重和接受个体的差异,并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发展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让学生把这两句重要知识点提炼出来,见粗黑体。
然后让学生读两遍,尽量背熟。
B.讲解第2个知识点,怎么做更好的自己。
学生知道知识要点,但不会理解,教师通过落实课文知识要点,并且当场运用,让学生自己的实际来运用达到提升灵活运用书本知识的目的,这也是符合新教材改革的需要。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一、课程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概览本册教材主要包括道德认知、道德规范、法治观念、社会公德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涵盖家庭伦理、学校道德、社会公德、国家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法治观念的树立。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和体验。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确保每个章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讨论和实践。
同时,留出适当的复习和测试时间,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巩固与掌握。
六、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
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七、教学资源与支持充分利用教材、教参、网络等多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
争取学校的支持,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场地和器材。
八、教学总结与反思在每个教学阶段结束后,进行总结与反思,分析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通过本教学计划的实施,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和素养,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统编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统编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双减”政策,按照学校和教研组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开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凸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全面落实培优转差方案,切实把教学质量提高.二、教学目标根据2022年的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旨在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以及形成清晰的自我形象。
此外,还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学会感恩和体谅家人。
在教学内容上,新课程标准着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道德、心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化能力.三、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年龄特征学生年龄大部分都在12、13岁左右,从生理角度来看,正处于青春期的起始阶段,其心理状况表现为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好奇心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勇于表现自我,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自尊心较强。
2.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状况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储备了一定的基本道德规范、意志品质,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且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以简单的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会有一部分同学由于意志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原因,导致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还需教师有意识的去培养和锻炼。
3.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初中的学习生活与小学相比,有了较大差异,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学生在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压力、兴趣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出现厌学甚至辍学现象,这部分学生应帮他们找根源,找症结,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加上进。
教师还要做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用目标作指引,责任作动力,方法作加速器,明确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四、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实施建议(1)
一、审读教材内涵 改变课堂教学策略
1. ,提升专业素养,提高驾驭新教材能力;
教材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 高的要求。教材中的一些主题本身具有一定的 难度,如生命教育、法理知识,需要教师加强 相关理论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领 会编写者意图。
“乔哈里视窗”理论
三维目标,和谐统一
知 识 即 美 德
--亚里 ) 士多德
知识
基础
灵魂和方向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能力
关键
文化滋润 立德树人
•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的、更有保障的自信 ,我们的文化自信从哪里来?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学 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浩如烟海的古代 文献中。蕴藏着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 的文学艺术、完备而深刻的伦理道德、充满浩然 正气的价值追求、鲜活丰富的哲学思想等、立足 当代实践,着眼民族美好末来,以礼敬自豪的心 态对待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 发展,以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化育学生、是《道 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价值追求。
爱国情怀
奋斗精神
担当意识
东方智慧
创新思想
忧患意识
文化底蕴
公德意识
和平思想
价值理念
处世之道 社会理想
• 例如讲“学习新天地”时,可以引用“三人行,自有我帅 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博学而笃志,切问而 近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讲 交友时,可以引用“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思内自省也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等。
• 陶行知说:“学校里注重的知识,只是闻 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切知识,亲知是几 乎完全被挥之门外.说知也被忽略。最多也 不过是些从闻知里推理出来的罢了。”他
统编版(2024新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3.1《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新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3.1《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实现人生价值》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领会人生价值的重要性,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懂得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通过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来衡量,要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
本课共设计两框,由“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与“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两框体内容组成,第一框围绕人生价值的创造展开,第二框围绕精彩人生的实现展开。
本节课为第一框,主要阐述了为什么要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学生要准确理解人生价值,首先要把握人生价值的内涵,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和活动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在此基础上,学生要重点把握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也是创造人生价值的途径。
人生价值通过对他人和社会所作的贡献来衡量。
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悦,积极为他人和社会作贡献,体悟人生的美好,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开始出现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
初中生比小学生具有更丰富的知识、更开阔的视野,获得的信息量更大。
但他们的分辨能力、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普遍较弱,对人生价值缺乏深度的思考,此时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比较肤浅、片面,认知能力有待提高,此时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提高生命质量,创造精彩人生。
三、核心素养目标1.道德品质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道德品质。
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的付出。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
使学生明白劳动不仅是一种生存手段,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2.心理健康素养帮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成就感和幸福感,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通过参与劳动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劳动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通过克服这些困难,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力。
统编版(2024新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1.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新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1.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首先引领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帮助学生明确人生方向。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正人生态度,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学会直面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最后引领学生认真审视人生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正确认识劳动的意义培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将“小我”融入集体、民族国家乃至人类命运的“大我”之中,从而成就幸福人生,实现人生价值。
本课《探问人生目标》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及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方式方法。
本课内容由“探问人生目标”与“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两框体内容组成。
本节课为第二框,主要阐述了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一方面要理解个人与社的关系,知道应该将个人的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通求的人生目标;另一方面要能够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树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将个人的人生眼国家、民族、人民、人类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很多初中生对人生目标的理解缺乏深度的思考,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不清楚如何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还有些学生有自己的目标,但把目标定得太空洞、太宽泛,结果往往半途而废,没有取得实际成果。
因此,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后面引导学生端正人生态度和实现人生价值莫定了基础。
三、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目标应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增强对国家发展道路和政策的认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让学生理解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个人目标的实现是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从而认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在其中的责任。
健全人格: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了解自身的兴趣、能力和特点,以便更好地树立符合自身实际的人生目标,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2024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2024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新教材的修订依据之一。
研读新教材,就要从拆解课标入手,先研读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再研读课程内容,最后还要关注学业质量标准,这样才能做到依标教学。
根据这一思路,现将七上《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教材内容分析如下。
一、课程标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按照五大核心素养的顺序分段进行叙述的,第三单元内容主要培育学生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和健全人格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可在课标总目标的第三、四段中寻找依据。
第三单元“总目标”要求如下:能够具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遵守规则和法律规范,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意外伤害;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能够适应变化,不怕挫折。
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是按照五大核心素养分学段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根据素养目标找到相关要求即可。
第三单元“学段目标”要求如下: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在生活中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二、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要求7〜9年级是初中年级段,是小学高年级段的延续,与高中阶段相衔接,是培育道德品格,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本学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进一步增强,情绪波动性大,可塑性强。
依据上述特点,设置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五个主题。
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围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这个主题展开的,课标要求如下: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具备迎接挑战的能力;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材内容核心观点提炼(一)第八课生命可贵1.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财富,生命是可贵的。
2.我们的生命的特质。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增强安全意识》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增强安全意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关于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材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材内容涵盖了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但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安全隐患,如校园暴力、交通事故、网络诈骗等。
因此,有必要通过系统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安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安全问题的成因和危害,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安全经验和应对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景模拟法:创设一些安全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对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安全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掌握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防范措施。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安全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增强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在面对安全问题时的冷静和理智,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一段关于安全事故的视频,如校园暴力、交通事故等,引发学生对安全问题的关注。
提问学生:“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引出本课主题。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师教案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师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质,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生活自律第1课《自律与他律》1. 引导学生认识自律和他律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分析自律和他律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3. 让学生学会从他律走向自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2课《法律的约束与保护》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分析法律对公民行为的约束和保护作用。
3. 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提高法制观念。
第二单元家庭关系第3课《家庭结构与功能》1. 让学生了解各种家庭结构及其功能。
2. 分析家庭关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珍惜家庭关系。
第4课《父母与子女》1. 让学生了解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及责任。
2. 分析子女应如何尊敬父母、与父母沟通。
3.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增进亲子关系。
第三单元学校生活第5课《尊重与被尊重》1. 引导学生认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分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
3. 培养学生的尊重意识,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第6课《团结协作》1. 让学生了解团结协作的意义。
2. 分析团结协作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团队意识。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角色所面临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规划初中生活》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规划初中生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导入课,本课内容包括‘奏响中学序曲’和‘规划初中生活’,帮助学生认知到自己迈入中学大门,扮演中学生需要适应新环境,把握中学时代这一重要阶段,本节课讲什么以及如何讲解十分重要。
此外,本课还为后面课程的展开...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充满好奇和期待,但也可能会感到迷茫和不适应。
他们需要在这个阶段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规划,以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四、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初中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明确规划初中生活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制定合理的初中生活规划。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规划初中生活的意义和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规划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小学和初中生活的不同,激发学生对初中生活规划的兴趣。
新课讲授(1)讲解初中生活的特点和变化。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规划初中生活的重要性。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规划初中生活,并分享交流。
总结归纳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提供一些规划初中生活的建议和方法。
课堂练习让学生制定一份简单的初中生活规划。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规划初中生活的重要性。
七、板书设计标题:规划初中生活初中生活的特点和变化规划初中生活的重要性规划初中生活的方法和步骤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初中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初步掌握了规划初中生活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的痕迹
成长的足迹
多角度
多层面
➢ 拓展空间的落实
突出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 学活动,并通过实践活动内化,感悟知识;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
思考 操作 实践
内容、 时间、 活动 的整合
➢ 名言的正文化处理
名人名言,以其精炼的语言和精深的教育作用对正 文的观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易于被学生接受;也有助 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教材教 学实施 建议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教材教 学实施 建议
名人名言
单列——融入正文 充实、活化——可读性
主题探究
单元统领——框题提升 贴近学生——实践性
学习 教材的栏目设计与功能分析
教材使用“惯性” 的挑战
教材新变“陌生” 的挑战
挖掘
形式多样 功能不同
教材使用“惯性”的挑战
内涵 外延 层次
探索
教材新变“陌生”的挑战
教材留白的处理方式
如何处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与完成教材留白任务之 间的关系?
拓展空间的有效落实
思考
由过去“小课题长作业”变成了“框框都有的小实 践”,如何处理才能保证其落实的有效性? 名言融入正文的处理
如何发挥“名言”对理解教材观点的正向作用,而非 因生疏难懂产生的理解障碍?
研究 实践
栏目
功能定位
呈现形式
使用建议
运用你的经验
承认、接受个体化的生活 经验,鼓励表达与分享
情境+问题
对于新内容,要认真理解背后的道理。
更开阔的视角看待、理解 生命。
研究
同课异构课例研究
相关主题的 系列课例 新增有难度内 容的课例
亲情
友情
师生情
体味亲情----亲情是相互的 爱的碰撞----碰撞是难免的 爱的传递----沟通是有技巧的
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 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关怀对方 呵护友谊,需要正确对待交友中的矛盾
方法与技能
行动策略,导向实践的脚 可操作的策 自主阅读
手架
略与方法 操作模拟
课堂讲解
➢ 教材中留白的处理
教材留白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积 极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 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切入,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从而呈 现出教材的开放性、生成性。
教学导入使用
探究与分享
揭示矛盾或不同经验的碰 撞
活动+问题
学生活动使用;基于活动生 成观点
拓展空间 指导实践
问题思考型 课内深化讨论的情境 操作指南型 课后拓展延伸的作业
相关链接 阅读感悟
相关知识帮助理解、深化 认识
理论性资源
让学生自主阅读,也可集体 阅读后教师补充问题,变成
拓展经验
故事性资源 活动探究
生命教育——向死而 生的教育
真正地认识到死亡, 更好地体会生的意义
“自尊自强”—— 体会生命的价值,
知道实现人生意义 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
课程标准
遵循——扩展、深化 跨主题的组合——综合性
初中适应教育 理想教育 学习 认识与评价自己
生命的韧性所涉及的关于挫折的内容,但 在新教材中,需要在生命的主题之下展开……
设计的“新”
• 课题设计,主 旨突出,表达 活泼,易于接 受。
• 栏目设计,形 式多样,各具 功能。
• 版式、标识、 装帧等方面的 新。
学习伴成长
打开学习之窗 学习点亮生命
资源的“新”
✓ 重视人类优秀 文化,尤其是 中华优秀文化 的传承。
✓ 直面社会现实 问题,引发学 生思考。
课程标准
遵循——扩展、深化
准确解释 正确解读 挖掘内涵
* 对教学的有效性 * 对学生思考的价值 * 教学时间安排
取舍
* 相近内容的栏目使 用可以相互整合,精
选一个栏目的活动, 整合
做实做深
* 课堂上不好处理的栏目,要 有借力的思想。借助其他学科 和学校的德育活动等
对栏目使用 的总体建议
借力
理解新变 用好栏目
研究
研究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教材教 学实施 建议
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教材教学实施建议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教材教 学实施 建议
引子
学习 教材的特点:新与变
内容的“新”
➢ 新增了现行课标之外,对学生有 现实教育意义的新内容。
➢ 现行教材已有内容,新的编写立 意与呈现方式。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教材教 学实施 建议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教材教 学实施 建议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教材教 学实施 建议
同课异构课例研究的启示: ★激发了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的热情 ★做实学情分析 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教材教 学实施 建议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教材教 学实施 建议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教材教 学实施 建议
课例2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教材教 学实施 建议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教材教 学实施 建议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教材教 学实施 建议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教材教 学实施 建议
➢些期待?
“中学序曲”一框引导学生 认识中学时代的价值,并对学 生如何度过中学时代以及今后 的发展有所指导,顺理成章地引 出第二框“少年有梦”。
快乐的学习体验
心理发展、道德成长
对友谊、交友、师长 的理解有变化
逃避对死亡的思考就是逃 避对生的思考。
1.老师改称教师,更强调 教师职业的复杂性、专业 性。
2.活动设置更具有场景性、 现代性。
3.师生关系,直接讲述新 型教师和新型师生关系。
4.师生相处直接设为面对 不同风格的老师,如何正 确对待他们的批评和表扬。
新增
课例1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教材教 学实施 建议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教材教 学实施 建议
新旧教材内容对比研究
活动 设问
观点
编排
对比
➢ 明确教材编写 的意图
➢ 挖掘教材文本 背后的立意
➢ 上了中学,你觉得 长大没有?
➢ 你对中学生活有哪 些期待?
如何看待长大? 对学生是一种引导, 要借助小升初,实现 自己的成长……
教材第2、3页
变化
进阶
适应
示范
客观存在“新”
主动创造的“新”
变化 成长 生命 进阶 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