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专题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专题复习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专题复习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折叠图形的性质,会利用其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2、能力训练目标: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证明有好奇
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利用折叠图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难
点: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三、教学方法讲、练、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讲、练、测的有机结合,达到知识、技能、方法的全线突破。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
1、巧设情景,设疑引入观察与发现:小明将纸片ABC (AB>AC )沿过A 的直线折叠,使得AC 落在AB 边上,折痕
为AD, 展开纸片;再次折叠该三角形
纸片,使点A 和点D 重合,折痕为
EF,展
开纸片后得到AEF (如图1)。小明认
为AEF 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
说明理由。引出课题。
2、运用性质,折叠问题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变换归类探究。
归类一:折叠后求角的度数
典例解析:将矩形纸片ABCD 折叠,使得D 点与B 重合,
点C 落在点C'处,折痕为EF,如果∠ ABE =20°,则∠ EFC'
=()
A. 125 °
B. 80 °
C. 75 °
D. 无法确定评析:本题只要抓住
折叠的本质特征,折叠前后的
两个图形全等,找出翻折前后的一些不变量,其次要注意利用矩形的性质,如矩形的每个角都是90°、对边互相平行等。
体验感悟:随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感悟和体会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1、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 沿AF 折叠,已知∠ ADB=20°,那么,∠ BAF 为多少度时,才能使AB' ∥BD?(∠ BAF =55°)
利用折叠的性质求角的度数,当条件中有某些角的度
数时,综合题中的其他条件,找已知角和未知角的关系,从
而求的未知角的度数。若条件中没有任何一个角的度数已知
时,该怎样思考?
2、如图,四边形ABCD 是一张矩形纸片,
AD=2AB ,沿过点D 的折痕,将A 角翻折,使A 落在BC边上的A1处,则∠ E
A1B=
(本题和上题的区别在于条件中没有任何一个角的度数是已知的,要把线段之间的关系转化角的度数,然后求得未知角的度数。在难度上有所加
深,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利用折叠的性质,除了可以求角的度数之外,还可以求线
段的长度引出。
归类二:求线段的长度
例2、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8,BC=10,经折叠,A 点落在BC边的
F 点处,折痕DE 与AB 的交点是E ,求EF 的长。
解:
连接DF,设AE =X
根据题意,AE=EF=X,DF=AD =BC =10
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得CF=6 所以BF=10-6=4
因为BE=8-X 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得:
(8-X )2+42=X 2
所以 64-16X +16=0
解得
X =5
所以 EF 的长是 5
(这道题基础性强,且有一定的综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应的练习题的设置,在上题的基础上综合性又 有所提升,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同时又为综合运用做好了知识和技能的准备。)
本题把折叠问题转化成轴对称问题,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连结两对称点即可得到相等的线段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未知线段
体验感悟:
1、将矩形 ABCD 纸片沿 EF 折叠,使 D 点与 BC 边的中点 D ′重合,若
BC = 8,
CD = 9,则 EF = .
2、已知矩形纸片 ABCD , AB=2 ,
AD=1 ,将纸片折叠,使顶点 A 与边 CD 上
的点 E 重合。
(1)如果折痕 FG 分别与 AD 、AB 交
与点 F 、G (如图 1),求 DE 的长;
(2)如果折痕 FG 分别与 CD 、AB 交与点 F 、G (如图 2),△AED 的外接圆 与直线 BC 相切,求折痕 FG 的长。
FG 是折痕,点 A 与点 E 重合,根据折叠的对称 长,从而将求线段的长转化到求 性 , 已知线段 AF
DEF 的一条直角 的长,可得到线 边 DE. 图②中 M ,连结 MO ,则 MO=DE ,且 MO ∥CD ,又 AE 为 Rt △AED 的外接圆的直 径,则 O 为圆心,延长 MO 交 BC 于 N ,则 ON ⊥ BC ,MN=AB, 又 Rt △ AED 的外接圆与直线 BC 相切,所以 ON 是 Rt △AED 的外接圆的半径,即 ON=AE ,
Rt △ 平分 AE ,点 A 、 E ,则折痕
FG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专题复习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 DE=
,OE= . 通过 Rt △FEO ∽Rt △AED ,求 得 FO= ,从而求出 EF 的长。)
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对称点既可以得到相等的线段, 也可以构造直角三角形 , 本题把折叠问题转化为轴对称问题, 利用勾股定理和 相似求出未知线段,最后把所求的线段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去处理。
归类三:综合运用
1、将边长 OA=8,OC=10 的矩形 OABC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 O 为原点,顶点 C 、A 分别在 X 轴和 Y 轴上。在 OA 、OC 边上选取适当的点 E 、 F ,连接 EF ,将△EOF 沿 EF 折叠,使点 O 落在 AB 边上的点 D 处。
求证: EO=D ;T
(3) 在(2) 的条件下,设 T(x , y) ,写出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 (4) 如图③,将矩形 OABC 变为平行四边形,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且 OC=10,OC 边上的高等于 8,点F 与点 C 不重合,过点 D 作 DG ∥y 轴交 EF 于点T ,交 OC 于点G ,求出这时的 T(x ,y)坐标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 求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1) 5
(2) 证明:∵△ EDF 是由△ EFO 折叠得到的,∴∠ 1=∠2.
又∵ DG ∥y 轴,∠ 1=∠3.
∴∠ 2=∠3.∴ DE =DT .
∵DE =EO ,∴EO =DT .
(3) y 1 x 2
4 .
16 (4) 解:连接 OT ,
1) 如图 2) 如图②,当C(F 点) x F 与点 C O O ( OC 于
点 G 。
不重合时G ,过F C 点 D x 作 DG ∥O y 轴交 EF G 于F 点C T ,交x D
E F 与点 C 点 图 E 的长度为
重合y
A D E 图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