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规划(-)》精神,按照《陕西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为加快我市中药产业发展,依据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全市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按照“科技引领、龙头带动、市场运作、项目支撑、突出优势、循环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和推进两大体系建设,我市中药产业总体实现增规模、调结构,促进中药产业产值稳步增长的规划目标。

. 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结构稳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药产业体系趋于完善,产业链逐步壮大,调结构成效显著。

我市中药材种植规模和标准化工程建设居全省首位,汉中天麻、汉中猪苓规范化种植技术全国领先,天麻、元胡、附子个单品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以上,“强力定眩片”实现单品药品销售过亿元。

年,中药产业总产值达到亿元,是年的倍,年均增长。

我市中药产业优势与特色更加凸现,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 中药材种植业稳步发展,推动农业倍增贡献明显
“十二五”末,我市中药产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较“十一五”增加个百分点;中药材种植业收入亿元,较年增长;中药材种植户超过万户,药农户均收入万元,比“十一五”增加万元。

中药材种植面积约万亩,其中天麻、附子、元胡、猪苓等草本菌类品种种植面积约万亩,山茱萸、杜仲、银杏、厚朴等木本品种种植面积约万亩,采收面积万亩。

建成山茱萸、天麻、西洋参、杜仲、猪苓、元胡、附子等优势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个,规范化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企业达家。

中药种植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增收途径之一。

. 中药加工工业进一步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年,我市中药加工企业个,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年均增长。

其中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家,个剂型、条生产线通过认证;国药准字批准文号个,中药保护品种个;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家。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医药工业园区累计投入资金约亿元,已有汉王药业等余户制药企业进驻医药园区,生产药品剂型种、品种个。

年实现销售额约亿元,利税亿元。

中药加工工业比较效益明显,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汉王药业生产的“天麻片”获全国银奖,“强力定眩片”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汉王”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汉江药业合作研发二类新药“肾炎消”进入临床实验阶段,“丙酰奋”通过了认证。

城固振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开发皂素中间体产品种,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甾体激素医药中间体生产和供货商,
生产的双烯醇酮、黄体酮产品被陕西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并获得欧洲认证。

. 中药产业体系逐渐完善,产业链不断壮大
至“十二五”末,中药产业完成投资亿元,完成建设项目项。

建成个国家级药源基地,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中药加工企业达个,新建生产线个;拥有中药产业科技服务或研发机构个。

申报或获授权的中药产业相关国家发明专利余项,项中药产业化研发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个县开展了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获得相关数据和资料。

经过近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市中药产业体系比较完善,产业链逐步壮大。

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天麻产业链、杜仲产业链、山茱萸产业链和西洋参产业链;此外,银杏、附子、黄姜等产业链初具规模。

. 中药产业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十二五”中,大力支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开发中药新产品,建成汉中中药信息网、中药产业服务检测中心等服务平台。

拥有省政府批准立项建设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平台个,从事医药研发的科研事业机构个。

建成个主要中草药品种专业合作社,个中药材集散地,培育中药材经营专业经纪人多人。

专业合作社、中药材集散地、中药材经营经纪人队伍初具规模,中药产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十二五”期间,中药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呈现出较好的
发展势头,但与兄弟地市和汉中实现率先突破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表现在产业发展意识不强,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统一,产业政策缺乏可持续性;中药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低;科技研发、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不足,现代服务体系不完善;产业引导资金匮乏,专项资金和奖励机制创新滞后;野生中药材资源采挖严重,良种匮乏等。

以上五方面因素,一定程度地影响我市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总书记在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规模、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紧抓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和推进社会养老健康等机遇,突出创新驱动,加快中药材生产加工体系、市场营销与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种植规模稳中有增,精深加工规模壮大,产销渠道畅通的中药产业发展格局。

推进品牌战略,以“汉八味”中药材优势为依托,建设国内外知名的中药药源基地,使中药产业成为我市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之一。

(二)基本原则
. 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企业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形成“汉药”发展优势与特色。

. 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相促进。

树立中药产业发展理念,强化产量与质量并重意识;优化中药产业结构,强化特色与优势,发展壮大加工集群,加快销售体系的完善和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种植、加工和销售协调发展。

. 树立品牌建设战略。

以科技为先导、企业为主体、产品为核心、品牌为战略,推进“一县一品三层次”工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建名优特产品,实施汉药品牌发展战略。

. 强化创新与创业意识。

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立足中药产业创业,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制约,建立产业风险防控机制,开拓我市中药产业发展新局面。

(三)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间,坚持中药产业创新发展,以建设生态中药产业强市为目标,立足中药材资源优势产区特色,实施“一县一品”建设工程,形成种植规模适度、中药加工壮大、品牌质量有竞争、营销网络畅通的良好格局;形成汉药品质鲜明、国内优势明显,国际有产品影响的我市中药产业发展态势。

创新中药产业发展模式,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依托优势产区和社会资源,培育龙头企业,开创中药加工和大健康服务新局面;创新中药产业服务体系,发展互联网中药模式,打造电子商务流通业态,建设大数据云服务平台,促进市场培育与服务体系完善。

(四)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面实现我市中药产业“双百”战略(百万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