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32肺痈
中医内科学-肺痈(本科十三五教材)
苇茎汤由苇茎、冬瓜子、薏苡仁、桃仁组成;如金解毒散由桔梗、黄芩、黄连、 黄柏、山栀、甘草组成。前方重在化痰泄热,通瘀散结消痈;后方则以降火解毒、 清肺消痈为长。热毒内盛者,加金银花、连翘、鱼腥草、金荞麦、蒲公英等;痰 热郁肺,咳痰黄稠,可加桑白皮、瓜蒌、射干、海蛤壳;胸闷喘满、咳唾浊痰量 多者,宜加瓜蒌、桑白皮、葶苈子;便秘者,加大黄、枳实;胸痛甚者,加枳壳、 丹参、延胡索、郁金。
3.溃脓期
临床表现:咳吐大量脓血痰,或如米粥,腥臭异常,有时咯血,身热,面赤,烦 渴喜饮,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卧;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数实。
治法:排脓解毒。 代表方:加味桔梗汤。
本方由桔梗、金银花、甘草、贝母、薏苡仁、橘红、葶苈子、白及组成。可另加 黄芩、鱼腥草、野荞麦根、败酱草、蒲公英;脓出不畅者,加皂角;气虚无力排 脓者,可加生黄芪;咯血者,加白茅根、藕节、丹参、侧柏叶等。
根据病情的发展,其病理演变分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四个阶段。 初期风热(寒)侵袭卫表,内郁于肺,肺卫同病,蓄热内蒸,热伤肺气,肺失清
肃; 成痈期则邪热壅肺,炼液成痰,热伤血脉,热壅血瘀,蕴酿成痈而形成痰热瘀毒
蕴肺;
溃脓期则痰热瘀阻,壅塞肺络,热盛肉腐,血败化脓,肺损络伤,脓疡溃破; 溃泄之后,邪毒渐尽,病情趋向好转,进入恢复期,此时因肺体损伤,可见邪去
肺 痈
目 录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辨治备要】 【临床要点】 【预防调护】 【小结、名医经验及文献摘录】
肺痈是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 相兼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属内痈之一。西医学中的支气 管扩张合并感染、肺脓肿属本病范畴,可参照本节辨证 论治。
中医内科学课件-肺痈
2.成痈期
中医内科学
证候: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汗出烦躁,口干咽燥,咳 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吐黄绿色浊痰,自觉喉间有腥味, 舌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病机:热毒蕴肺,蒸液成痰,热壅血瘀,蕴酿成痈。
治法:清肺解毒,化瘀消痈。
方药: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
中医内科学
前方重在化痰泄热,通瘀散结消痈;后方重在降火解毒,清肺消痈。 肺热壅盛,壮热,心烦,口渴,汗多,尿赤,脉洪数有力,苔黄腻, 配石膏、知母、黄连、栀子清火泄热;热壅络瘀,胸痛,加乳香、 没药、郁金、赤芍以通瘀和络;痰热郁肺,咳痰黄稠,配桑白皮、 瓜蒌、射干、海蛤壳以清化痰热;痰浊阻肺,咳而喘满,咳痰脓浊 量多,不得平卧,加葶苈子、大黄泻肺通腑泄浊;热毒瘀结,咳脓 浊痰,有腥臭味,可合用犀黄丸,以解毒化瘀。
【中医适宜技术】
(一)单方验方
中医内科学
1.鲜鱼腥草250g,略捣绞汁,每日分3次服用,连服3天即可排脓止 血。适用于肺痈咳吐脓血者。(《东方药膳》)
2.白及50g,生蛤壳75g,怀山药50g,共研细末,每日2次,每次3〜 6g,开水送下,常服。适用于肺痈恢复期。
3.复方鱼桔汤:鱼腥草30g,桔梗15g,黄连5g,金银花30g,甘草5g, 象贝母10g,黄芩10g,冬瓜仁30g,桃仁10g。本方清热解毒、祛痰 排脓,适用于肺痈溃脓期。(《中国当代名医名方录》)
2.饮食疗法沙参粥:沙参30g,煎汤取汁,煮粥,粥熟后加入冰糖适 量,每日2次,可作正餐。化痰止咳,适用于肺痈恢复期。(《粥 谱》)
【转归预后】
中医内科学
本病的转归预后与热毒的轻重、体质的强弱、诊治是否及时或得当 等因素有关。如能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在初期即可截断病势的发 展不致酿成肺痈;若在成痈初期得到有力的清解消散,则病情较轻, 疗程较短;凡老人、儿童、体弱和饮酒成癖者患本病,因正气虚弱 或肺有郁热,须防其病情迁延不愈或发生变证。
中医内科学__第1章第三节肺痈
(三)、分证论治
1.初期
审证要点:恶寒发热、咳嗽、胸痛,咳则痛甚, 咳白色黏痰,痰量日渐增多,呼吸不利,口 干鼻燥
舌脉象: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 病机:风邪犯肺,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治法:疏风散热,清肺化痰 方药:银翘散加减(疏散风热,轻宣肺气)
五、辨证论治
2.成痈期
审证要点: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 汗出烦躁,口干咽燥,咳嗽气急,胸满作痛, 转侧不利,咯黄绿色浊痰,自觉喉间有腥味, 舌脉象:舌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胸痛,呼吸气粗,咳吐黏浊痰,10余天后 咳吐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相兼,随后身 热下降,症状减轻,病情好转,经数周逐 渐恢复。如脓毒不净,可转成慢性 2.病史:多有外感史,或素体热盛
3. 辅助检查: 体格检查:听诊呼吸音减弱,语颤增强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痰培养:可见致病菌 胸部X线:肺野大片浓密阴影,其中有脓腔
2.辨病期 初期:恶寒、发热、咳嗽、咳白色泡沫痰 成痈期: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
咳黄稠痰或黄绿色浊痰、喉中腥臭味 溃脓期:排出大量脓血腥臭痰 恢复期:身热下降,症状减轻,痰由脓变稀
四、辨证论治
(二)论治要点
肺痈属实证热证,总以清热解毒,化瘀 排脓为总则,针对不同病期,分别采取相 应治法。
1.初期:清肺散邪; 2.成痈期:清热解毒,化瘀消痈; 3.溃脓期:排脓解毒; 4.恢复期:益气养阴,
, 中成药
1.肺痈初期:羚翘解毒丸、银翘解毒片 2. 肺 痈 成 痈 期 、 溃 脓 期 : 穿 心 莲 片 、 鱼 腥
草注射液 3.溃脓期见咯血:花蕊石止血散 4.恢复期;生脉饮
, 简易治疗技术
1.肺痈成痈期、溃脓期:雾化疗法 2.肺痈:药膳疗法(鲜鱼腥草60g,鸡蛋1个。先将
肺痈(中医内科学)
肺痈【学习目标】知识要求1.掌握肺痈的辨证要点、常见辨证分型及其治疗。
2.熟悉肺痈常见病因病机、类证鉴别、预防调护方法。
3.了解肺痈的源流、演变与预后。
技能要求1.能够对肺痈患者的常见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2.能够熟练地为肺痈患者开展预防与调护指导。
案例导入彭某,男性,73岁。
因“反复咳嗽、吐腥臭痰7天”于2013年11月8日来诊。
现症见:咳嗽、吐腥臭痰,自觉喉间有腥味,身热,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燥,舌苔黄腻,脉滑数。
问题与思考:1.中医诊断为何病?当辨为何证型?2.本病的临床特征是什么?本病应与哪些病证相鉴别?3.中医治法是什么?如何选方用药?应如何调养?【概述】概念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肉败血腐,形成脓疡,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咯吐脓血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历史沿革肺痈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指出“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认为未成脓时,治以泻肺去壅,方用孽苗大枣泻肺汤;已成脓时,应排脓解毒,方用桔梗汤,并指出了预后“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创用苇茎汤以清肺排脓、活血消痈,为后世治疗本病的要方。
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肺痈论》中将肺痈分为初起、已成、溃后三个阶段,提出初起在表者宣散风清肺,已有里热者宜降火抑阴,成脓者宜平肺排脓,脓溃正虚者宜补肺健脾等治疗原则。
西医范围西医学中肺脓肿、化脓性肺炎、肺坏疽及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肺结核空洞等伴化脓感染而表现出肺痈临床特征者,均可参照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肺痈的外因为感受风热,或风寒袭肺,内郁化热;内因为嗜酒太过或恣食辛辣煎炸厚味,痰热素盛;如宿有痰热蕴肺,复加外感风热,内外合邪,则更易引发本病。
病为邪热蕴肺,热壅血瘀成痈,血败肉腐而化脓所致。
1.常见病因(1)外邪犯肺:感受风热,或风寒袭肺,内郁化热,肺受邪热熏灼而成。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肺痈
③溃脓期
[临床表现]咳吐大量脓血痰,或如 米粥,腥臭异常,有时咯血,胸中 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卧,身热, 面赤,烦渴喜饮,苔黄腻,质红, 脉滑数或数实。
[治法] 排脓解毒。 [方药]加味桔梗汤加减。
排脓-----桔梗 化痰散结排脓-----苡仁、贝母、
橘红 清热解毒-----银花、甘草 凉血止血-----白芨
[治法]清养补肺。 [方药]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加
减。 滋阴润肺-----沙参、麦冬、百合 益气生肌-----太子参、黄芪 清肺化痰-----象贝母、冬瓜子 养阴止血-----阿胶、白芨 清热解毒排脓-----桔梗、甘草
转归及预后
凡患本病如能早期确诊,及时治疗, 在初期即可阻断病情的发展不致成 痈;成痈期能得到部分消散,则病 情较轻,疗程较短。老人、儿童和 饮酒成癖者患之,因正气虚弱,或 肺有郁热,须防病情迁延生变。溃 脓期是病情顺和逆的转折点。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别病期:根据病程的先后不
同阶段和临床表现,辨证可分为初 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以作 为分证的依据。
2)恢复期辨脓毒渐去与脓毒不 净。
3)辨正结合临床辅助检查
2.治疗要点 1)根据病程,分期施治 2)脓毒为邪气盘踞之根,应重视有 脓必排 3)化瘀谨防咯血,补肺重在清养。
④恢复期
[临床表现]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咳吐脓 痰渐少,臭味亦减,痰液转为清稀,精神 渐振,食纳好转,或见胸胁隐痛,难以久 卧,气短自汗,盗汗,午后潮热,心烦, 口干咽燥,面色不华,形体消瘦,精神萎 靡,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 力。或咳嗽,咳吐脓血日久不净,或痰液 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迁 延不愈。
本病病理演变,分为4个阶段
中医内科学肺痈
治
分 证机概要: 邪毒渐去,肺体损伤,阴伤气耗,或为邪恋正虚。 类
治 法:
清养补肺。
代 表方:
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
初期
分 段 成痈期 论 治 溃脓期
风热侵犯肺卫,宜清肺散邪; 热壅血瘀,宜清热解毒,化瘀消痈; 血败肉腐,宜排脓解毒;
恢复期 阴伤气耗,宜养阴益气; 若久病邪恋正虚者,则应扶正祛邪。
证治分类
肺 痈
初期
成痈期
辨 溃脓期
证
论 恢复期
治
肺痈辨证论治简表
分期
证机
肺 咳痰 痈 胸痛
复 寒热 习 兼证 题 舌脉
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肺萎肺痈咳嗽上气病脉
证治》:“痈者壅也,如土之壅而不通,为热聚而
肺溃也。”
概
内痈:痈发生于脏腑或胸、腹腔内统称为内痈, 按部位不同而命名,如肝痈、肠痈、胃脘痈等。肺
述 病位: 痈属内痈之一。
肺叶生疮,形成脓疡。
临床特征:
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脓血浊痰。
病因
感受 风热上受,自口鼻或皮毛侵犯于肺
随着病情的发展、邪正的消长,表
病势(疾病演变及走势):现为 初(表证)期、成痈期、溃脓期、 恢复期等不同阶段。
转归预后: 溃脓期是病情顺与逆的转折点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病症鉴别
痰热蕴肺证 风温
相关检查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具体处理可根据病程,分阶段施治。 证治分类
调护
Ⅰ.应做到安静卧床休息,每天观察记录体温、脉象的变
肺 化和咳嗽情况,以及咯痰的色、质、量、味。注意室温 痈 的调节,做好防寒保暖。
Ⅱ.在溃脓后可根据肺部病位,予以体位引流。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痈
如《张氏医通·肺痈》说:“或夹湿热痰涎垢腻,蒸淫肺窍,皆能 致此”。《医门法律·肺痿肺痈门》明确指出:“肺痈由五脏蕴崇 之火,与胃中停蓄之热,上乘(shàngchén)于肺,肺受火热薰灼, 即血为之凝,血凝即痰为之裹,遂成小痈。”
• 西医学所称继发性、血源性肺脓肿多属此类因素。
•
风热
• 外因
郁而化热
生热,蒸化成脓。”
(二)病理演变过程有初期、成痈期、溃脓期及恢复期等不同阶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十二页,共71页。
1、初期(chūqī)(表证期) 风热(寒)之邪侵袭卫表,内郁于肺,或内外合邪,肺卫同病, 蓄热内蒸,热伤肺气,肺失清肃,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肺卫不和 之侯。与西医学所指炎症期,病灶部位发生炎性侵润、充血肿胀的病 理变化相一致。
第五页,共71页。
• 清代医家,亦多有见地。《医门法律·肺痿肺痈门》 认为肺痈由“五脏蕴崇之火,与胃中停蓄之热,上乘 于肺”,认识到他脏及肺的发病机理。治疗上主张 (zhǔzhāng)以“清肺热,救肺气”为要著。《张氏医 通·肺痈》强调“肺痈危证,乘初起时,极力攻之, 庶可救疗。”《柳选四家医案·环溪草堂医案》论治 本病:“初用疏瘀散邪泻热……继用通络托脓……再 用排脓泻热解毒……终用清养补肺,”切合临床实际。 (一)解放以后,中医药治疗肺痈取得了新经验,多 数主张(zhǔzhāng)按病和演变分期论治,在有效古方 的基础上,加强清热解毒消痈之力,研求专方专药, 使疗效有所提高。
第十九页,共71页。
肺痈病因(bìngyīn)病机示意图
内外(nèiwài)合邪…… 肺卫不和
痰外感 风壅热热(血寒败肉腐)
瘀
初期
成痈
溃脓
阴伤气耗 (huīfù)
中医师-中医内科学-肺 痈
第五单元肺痈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内痈之一。
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病因病机1.肺痈的常见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
2.肺痈的主要病机及转化肺痈病位在肺。
邪热郁肺,蒸液成痰,邪阻肺络,血滞为瘀,而致痰热与瘀血互结,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损络伤,脓疡溃破外泄。
肺痈病理性质主要表现为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方见阴伤气耗之象。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于血瘀。
血瘀则热聚,血败肉腐酿脓。
肺痈的病理演变过程,可以随着病情的发展、邪正的消长,表现为初(表证)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等不同阶段。
诊断和类证鉴别1.肺痈的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发病多急,常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咯吐黏浊痰,经旬日左右,咯吐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相兼,身热遂降,病情好转,经数周逐渐恢复。
如脓毒不净,持续咳嗽,咯吐脓血臭痰,低烧,消瘦,则为转成慢性。
(2)验痰法:肺痈病人咳吐的脓血浊痰腥臭,吐在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
(3)验口味:肺痈病人吃生黄豆或生豆汁不觉其腥。
《寿世保元·肺痈》曾说:“用黄豆一粒,予病人口嚼,不觉豆之气味,是肺痈也。
”《张氏医通·肺痈》也说:“肺痈初起,疑似未真,以生大豆绞浆饮之,不觉腥味,便是真候。
”(4)体征:肺痈患者可见舌下生细粒。
迁延之慢性患者,还可见指甲紫而带弯,指端形如鼓槌。
脓肿接近胸壁部位者,叩诊可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闻及湿啰音。
2.肺痈与风温的鉴别由于肺痈初期与风温极为类似,故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
风温起病多急,以发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特征,与肺痈初期颇难鉴别,但肺痈之振寒、咯吐浊痰明显,喉中有腥味是其特点,特别是风温经正确及时治疗后,多在气分而解,如经1周身热不退,或退而复升,咯吐浊痰,应进一步考虑肺痈之可能。
辨证论治1.辨肺痈的分期初期(表证期)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痰多等肺卫表证;成痈期表现为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咯痰黄稠量多、带有腥味等痰瘀热毒蕴肺的证候;溃脓期表现为排出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等肉腐脓溃的证候;恢复期症见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痰渐少,臭味亦淡,气短,口燥咽干,面色无华,形体消瘦,为阴伤气耗的病理过程。
中医内科学——肺痈
肺 痈
X X X X X X
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秋分
贰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叁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肆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伍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凡肿疡表现为红肿高起,锨热疼痛,周围界限清楚,在未成脓前无疮头而易消散, 已成脓易破溃,溃后脓液粘稠,疮口易收敛者,都称为“痈”。
外痈——多发于躯干、四肢等体表部位,如颈痈、腋 痈、乳痈等。
鉴别诊断 风温
• 起病急,以发热、咳嗽、烦渴、气急、 胸痛为主要表现;
• 风温经及时治疗,多在气分而解。
风温
肺痈
• 可见振寒,咳吐浊唾粘痰,喉中有腥味。 • 如经一周身热不退,或退而复升,咳吐
浊痰,应进一步考虑肺痈可能。
肺痈初期
起病急,以发热、咳嗽、烦 以振寒,咳吐浊痰明显,喉
渴或伴气急胸痛为特征
• 方药—加味桔梗汤加减
溃脓期——加味桔梗汤
• 桔梗—宣肺祛痰,排脓散结 • 苡仁、贝母、橘红—化痰散结排脓 • 金银花、甘草—清热解毒 • 葶苈子—泻肺祛壅 • 白芨—祛腐生肌,消痈止血
• 咯血量多—加丹皮、藕节、白茅根、侧柏叶、三七、白及 • 痰热内盛,烦渴—加石膏、知母、天花粉、沙参 • 脓液溃泄不畅,量少难出—加山甲、皂刺 • 气虚无力托脓,气短、自汗、脓出不畅—加生黄芪
中有腥味为特点
风温多在气分而解, 如经1周身热不退,或退而复升,咳吐浊痰考虑肺痈
鉴别诊断
肺痿
• 肺痿为虚热内灼,或肺气虚寒,肺叶枯 槁。
• 肺痿为:“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 或为“其人不渴或遗尿,小便数”
肺痈
肺痈
• 肺痈为风热壅结于肺,热壅血瘀,化脓 溃破;
• 肺痈为:“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 痛,而咳唾脓血也。”
中医内科学——肺痈
•
二、沿革
•
(一)汉·张仲景首创“肺痈”病名,用桔梗汤
治疗。
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
脉证并治》篇对本病论述甚为精要,认为病因是:
“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 伤皮毛,热伤血脉……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 结痈脓”,提示病起于风热伤肺,成痈化脓,发病 机理在于热壅血瘀。临床表现,“咳而胸满,振寒,
• 【病因病机】
• 病因
• (一)感受风热
• 风热病邪,自口鼻或皮毛侵犯于肺,或 风寒袭肺,蕴结不解,郁而化热,肺受 邪热薰灼所致,如《类证治裁·肺痿肺 痈》:“肺痈者,咽干吐脓,因风热克 肺,蕴毒成痈”。《张氏医通·肺痈》: “肺痈者,由感受风寒,未经发越,停 留胸中,蕴发为热。 西医学所称吸入性肺脓肿多属此类因素。
“痈”又有“外痈”和“内痈”之分。 外痈——多发于躯干、四肢等体表部位,如颈痈、腋痈、乳痈等。 内痈——多发于脏腑,如肺痈、肠痈、肝痈等。今天我们讨论的肺痈属于内痈。 《释名》痈,“痈也,气壅否结裹而溃也”《说文》:痈,“肿也“。尤在泾《金匮要略心
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痈者壅也,如土之壅而不通,为热聚而肺溃也。” 肺叶生疮:《医门法律·肺痿肺痈门》:“卫中之风,得荣中之热,留恋固结于肺叶之间,
后世分期论治影响甚大。在预后顺逆的判断方面,论述亦精,认为凡
“呼吸调匀者顺”、“形色鲜明,语声清朗者吉”、“饮食知味者顺”,
而“已成咯吐脓痰,气味腥臭,黄痰如胶粘固,唇反终亡。咯吐再兼白
血(白血(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谓:“咳出浅红色血,
似肉似肺”),气急多烦,指甲紫而带弯,终归冥路,手掌反如枯树,
肺系病证 肺痈
中医内科学 肺痈
【病因】 肺痈的发病主要原因为感受外邪,内犯于肺
,或素体痰热内盛,灼伤肺脏,热痈血瘀,酝酿 成痈,血败肉腐而化脓。 1.感受风热:这里主要指的是风热毒邪,肺脏因 邪热熏灼,肺气失于清肃,血热壅聚所致。 2.痰热素盛:平素嗜酒,肆食辛辣煎炸厚味,酿 湿蒸痰化热,熏灼于肺;或平素痰热内盛,上干 于肺,形成肺痈。
4.恢复期
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咳吐脓痰减少,臭味亦淡,痰液转为清稀, 精神渐振,食纳好转,或有胸胁隐痛,难以平卧,气短,自汗盗汗, 低烧,午后潮热,心烦,口咽干燥,面色无华,形体消瘦,精神萎 靡,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或见咳嗽,咳吐脓血 痰日久不净,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迁延不 愈。
【辨证要点】 肺痈辨证总属实热之证。初起表现为热毒瘀
结在肺,邪盛为主。溃脓期因大量腥臭浓痰排出 ,表现为虚实夹杂之候。恢复期表现为阴伤气耗 ,兼有余毒不净。 【治疗原则】
治疗以祛邪为原则,采用清热解毒,化瘀排 脓的方法,按照有脓必排的要求,尤以排脓为首 要措施。
【证治分类】 1.初期
恶寒发热,咳嗽,咯白色黏痰,痰量日渐增多,胸痛,咳则痛甚,呼 吸不利,口干鼻燥,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
证机概要:邪毒渐去,肺体损伤,阴伤气耗,或为邪恋正虚。 治法:清养补肺 代表方: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前者益气养阴,清肺化 痰,为肺痈恢复期调治之良方;后者益气养阴,排脓解毒,用于正虚 邪恋者较宜。
常用药:沙参、麦冬、百合、玉竹滋阴润肺;党参 、太子参、黄芪益气生肌:当归养血和营;贝母、冬瓜 仁清肺化痰。
方歌:沙参清肺太子芪,苡桔瓜草及欢皮。 桔梗杏仁合银翘,阿麦贝壳藤枯草。
阴虚发热,低烧不退,加功劳叶、青蒿、白薇、地 骨皮以清虚热;脾虚,食纳不佳,便溏,配白术、山药、 茯苓以培土生金;肺络损伤,咳吐血痰,加白及、白蔹、 合欢皮、阿胶以敛补疮口;若邪恋正虚,咯吐腥臭脓浊 痰,当扶正祛邪,治以益气养阴,排脓解毒,加鱼腥草、 金养麦根、败酱草、桔梗等。
中医内科学课件3.肺痈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别四期:
初期:恶寒、发热、咳嗽等肺卫表症;痰白 或黄、量少、质粘,无特殊气味。
成痈期: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等 痰热瘀血蕴肺证候;痰呈黄绿色、量 多、质粘稠、有腥臭味。
溃脓期:痰热瘀阻,血败肉腐出现脓血痰、 量较多、质如米粥、气味腥臭异常。
恢复期:邪去正虚出现痰色较黄、量减少、 质清稀、臭味渐轻。
(二)老、幼、体弱、饮酒成癖者患之,须防 病情迁延不愈或发生变证
(三)凡脓得畅泄,症状轻者为顺;脓臭异常, 经久不净,症状加重为逆。
(四)溃脓期脓液流入胸腔为严重恶侯。
预防调摄
(一)本病初期,一旦确诊后及时治疗,卧床休息,不 致发展为脓疡。
(二)发病后饮食应清淡,宜食水果蔬莱以生津化痰。 (三)忌油腻厚味及一切刺激性食物,禁烟酒。 (四)肺与大肠相表里,保持大便的通畅,有利于病愈。
明代陈实功提出:初起在表者:散 风清热;已有里热者:降火抑阴;成脓 者:平肺排脓;脓溃正虚者:补肺健脾。
三、范围
西医学的多种原因引起的肺组织化 症,如肺脓肿、化脓性肺炎、肺坏疽以 及支气管扩管合并感染等疾病,均可参 照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感受外邪 痰热内盛
风热毒邪
风寒化热
熏
灼
肺
酒辛厚味宿疾 脏
热之加之,积热不散,血败为脓”。
(三)临床表现
1、《金匮要略》:“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 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吐脓如米粥者, 为肺痈”。
2.明代李健斋《医学入门》:“咳唾脓血腥臭,置 之水中则沉为肺痈。”
(三)治疗
张仲景提出:“始萌可救,脓成则
死”。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成脓者治以
排脓,用桔梗汤。
《中医内科学肺痈》课件
肺痈病பைடு நூலகம்病机
风热客肺
外感风热入侵肺部, 导致肺组织炎症和感 染。
湿热困肺
湿热聚集于肺部,滋 生细菌并诱发肺炎。
痰湿阻肺
体内湿气积聚,阻碍 正常肺部功能,使肺 炎易发。
阴虚火旺
阴虚体质导致肺部热 毒积聚,引发肺脓肿。
肺痈临床表现
1
轻型
轻微咳嗽、低烧和乏力是轻型肺痈的典型症状。
2
中重型
高烧、咳嗽带黄痰和胸痛是中重型肺痈常见的症状。
二妙散加减
根据病情调整二妙散的配方,以祛痰化湿。
苍术附子细辛汤
使用苍术附子细辛汤的中药方剂,滋阴降火。
人参五味子汤
将人参和五味子等药物煎煮,气阴双补。
肺痈并发症
呼吸功能障碍
肺痈可能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和 呼吸困难。
化脓性并发症
肺痈可导致感染扩散和化脓, 进一步损害肺组织。
心脏功能不全
重型肺痈严重影响心脏功能, 并可能引发心脏疾病。
肺痈治疗原则
1 清热解毒
通过中药治疗来清除体内的病毒和细菌,并 缓解炎症反应。
2 祛痰化湿
中药可以催化痰湿的排出,阻止痰湿对肺组 织的侵害。
3 滋阴降火
使用具有滋阴作用的药物来治疗阴虚火旺导 致的肺痈。
4 气阴双补
中药可以同时调节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 对抗感染。
肺痈药方
麻杏石甘汤
用药材麻杏石甘汤煎煮,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3
重型
呼吸困难、高热、咳嗽带血痰和全身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是重型肺痈的临 床表现。
肺痈诊断
病史询问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可能的暴露风险,以辅助诊断肺痈。
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检查患者的呼吸音、肺部叩诊和其他体征,以确定肺痈的存在。
中医内科学——肺痈
《外台秘要》列肺痈方凡九首,寓有清热解毒、活血消痈、泻肺排脓、益气托毒、补肺养 阴诸法,其中如桔梗白散峻逐排脓,用之得当确有效验。
•
(三)迄至明清,对本病的认识更趋深入、全面。
• 西医学所称继发性、血源性肺脓肿多属此类因素。
外因
风热
郁而化热
邪热壅肺
风寒
内因
嗜酒过度,过食辛辣厚味 肺经痰热素盛
肺有宿痰(咳喘)
• (三)内外因的相互关系 • 内外合邪,如宿有痰热蕴肺,复加外邪侵袭,内
外合邪,则更易引发本病,正如《医宗金鉴·外科心 法要诀·肺痈》所说:“此症系肺脏蕴热,复伤风邪, 郁而成痈。” • 正虚邪乘:如疲劳过度,肺卫薄弱,卫外不固, 则外邪乘虚内侵;或内伏之痰热郁蒸致病,成痈化脓。 如《寿世保元·肺痈》说:“盖因调理失宜,劳伤血 气,风寒得以乘之,寒生热,风亦生热,壅积不散, 遂成肺痈”。《辨证录·肺痈门》又说:“盖肺之所 以生痈者,因肺火不散也,然肺火来因肺气虚也,肺 虚而火留于肺,火盛而后结为痈。” • 西医学认为,约有23~29.3%的肺脓肿患者无 明显的诱因,可能在受寒、极度疲劳等因素影响下, 由于全身免疫状态与呼吸道防御机能低落,在深睡时 吸入口中的污染分泌物所致。
“痈”又有“外痈”和“内痈”之分。 外痈——多发于躯干、四肢等体表部位,如颈痈、腋痈、乳痈等。 内痈——多发于脏腑,如肺痈、肠痈、肝痈等。今天我们讨论的肺痈属于内痈。 《释名》痈,“痈也,气壅否结裹而溃也”《说文》:痈,“肿也“。尤在泾《金匮要略心
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痈者壅也,如土之壅而不通,为热聚而肺溃也。” 肺叶生疮:《医门法律·肺痿肺痈门》:“卫中之风,得荣中之热,留恋固结于肺叶之间,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肺痈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肺痈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关于“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中医内科学考点:肺痈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相关内容,相信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的考生都在关注,为方便大家了解,在此我们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肺痈的诊断与病证鉴别(一)诊断依据1.临表表现发病多急,常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咯吐黏浊痰,经旬日左右,咯吐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相兼,身热遂降,病情好转,经数周逐渐恢复。
如脓毒不净,持续咳嗽,咯吐脓血臭痰,低烧,消瘦,则为转成慢性。
2.验痰法肺痈病人咳吐的脓血浊痰腥臭,吐在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
3.验口味肺痈病人吃生黄豆或生豆汁不觉其腥。
《寿世保元·肺痈》曾说:“用黄豆一粒,予病人口嚼,不觉豆之气味,是肺痈也。
”《张氏医通·肺痈》也说:“肺痈初起,疑似未真,以生大豆绞浆饮之,不觉腥味,便是真候。
”4.体征肺痈患者可见舌下生细粒。
迁延之慢性患者,还可见杵状指。
脓肿接近胸壁部位者,叩诊可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闻及湿啰音。
(二)病证鉴别1.肺痈与咳嗽肺痈应与咳嗽病的痰热蕴肺证相鉴别,两者均可见发热、咳嗽、咯吐脓痰、胸痛等症状。
但咳嗽痰热蕴肺证一般为气分邪热动血伤络,病情较轻;肺痈则为瘀热蕴结成痈酿脓溃破,病情较重。
在病理表现上有血热与血瘀的区别,临床特征亦有不同,咳嗽痰热蕴肺证咳吐黄稠脓痰、量多,夹有血色,痰无腥臭味,肺痈则咯吐大量腥臭脓血浊痰。
若咳嗽痰热蕴肺证迁延进展,邪热进一步瘀阻肺络,也可发展形成肺痈。
2.肺痈与风温由于肺痈初期与风温极为类似,故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
风温起病多急,以发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特征,与肺痈初期颇难鉴别,但肺痈之振寒,咯吐浊痰明显,喉中有腥味是其特点,特别是风温经正确及时治疗后,多在气分而解,如经一周身热不退,或退而复升,咯吐浊痰,应进一步考虑肺痈之可能。
中医内科学讲义(五)肺痈
中医内科学讲义(五)肺痈肺痈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内痈之一。
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要点一概述肺痈病名首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该篇有“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的记载,认为其发病原因是“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
未成脓时,治以泻肺去壅,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已成脓者,治以排脓解毒,用桔梗汤,并提出“始萌可救,脓成则死”的预后判断和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创用苇茎汤以清热排脓、活血消痈,成为后世治疗本病之要方;清·张璐《张氏医通·肺痈》强调“肺痈危证乘初起时,极力攻之,庶可救疗”;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力主“清热涤痰”为原则;清·喻昌《医门法律》倡议“以清肺热,救肺气”为要义。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根据病机演变及证候表现,提出初起在表者宜散风清肺,已有里热者宜降火抑阴,成脓者宜平肺排脓,脓溃正虚者宜补肺健脾等治疗原则,对后世分期论治影响较大。
现代大多按肺痈的病机演变分期论治,着重加强清热解毒消痈之力,提高了临床疗效。
根据肺痈的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所称肺脓肿基本相同。
它如化脓性肺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肺结核空洞等伴化脓感染、肺坏疽及而表现肺痈证候者,亦可参考本节辨证施治。
要点二病因病机(一)肺痈的病因1.感受风热2.痰热素盛(二)肺痈的基本病机及转化本病病位在肺。
总属邪热郁肺,蒸液成痰,邪阻肺络,血滞为瘀,而致痰热与瘀血互结,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损络伤,脓疡溃破外泄。
其病理主要表现为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方见阴伤气耗之象。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于血瘀。
血瘀则热聚,血败肉腐酿脓。
溃脓期是病情顺与逆的转折点:①顺证:溃后声音清朗,脓血稀而渐少,腥臭味转淡,饮食知味,胸胁稍痛,身体不热,坐卧如常,脉象缓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痈
《释名》痈,壅也。气壅结裹而 溃也 《说文》痈,肿也。
肺痈是肺叶形成脓疡的一种病
证,属内痈之一。临床以咳嗽、胸 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
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历史沿革
肺痈之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咳而胸满振 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 如米粥者,为肺痈”。
病机
《金匮要略》“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 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热之所过,血 为之凝滞,蓄结痈脓”。 《诸病源候论· 肺痈候》:“肺痈者,由风寒伤于肺, 其气结聚所成也。肺主气,候皮毛,劳伤血气, 腠理则开,而受风寒,其气虚者,寒乘虚伤肺, 寒持于血,蕴结成痈,热又加之,积热不散,血 败为脓。”
三诊(3月16日)身热减退,今晨体温37度。咳嗽胸痛,咯痰腥
臭,口干欲饮,小便色赤,舌根黄腻,脉细数。守前法出入。
金银花一两 鱼腥草一两 桔梗四钱 黄芩三钱 冬瓜子一两 茅芦根(各)一两 生苡仁一两 杏桃仁(各)三钱
川象贝(各)二钱
生甘草三钱
三剂
上方服三剂后,午后低热亦退,咳嗽、咯痰、胸痛诸症 均见减轻。 以后基本按上方加减,服至3月25日。
预后
《金匮要略》: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 脓成则死。 《张氏医通》:“肺痈危证,若溃后大热不止,时 时恶寒,胸中隐痛,而喘汗面赤,坐卧不安,饮 食无味,脓痰腥秽不已者,难治,若喘鸣不休, 唇反,咳吐脓血,色如败卤,瓮臭异常,正气大 败,而不知痛,坐不得卧,饮食难进,爪甲紫而 带弯,手掌如枯树皮,面艳颧红,声哑鼻煽者, 不治。”
演变与预后 预防与调护
病例讨论
陈XX 女 19岁学生
因发热胸痛四天而入院。二个多月来,经常咳嗽,痰白色
或青色。四天来发热,痰转黄色,右侧胸痛,于咳嗽呼吸时疼痛
明显,1965年3月12日入院检查:体温39.5℃,右胸上部叩诊
浊音,语颤增强,听到湿罗音,左肺亦有散在性罗音.白细胞
14700,中性81%。胸透右上肺炎,内中密度较淡,似有空腔影,
④芳香之药以通其气:
痈者壅也,肺失调理,气机不畅,咳嗽频作, 故通气不可忽视,方用太乙紫金锭。辛香走窜 以通气,解毒化痰以治肺痈。
⑤滋润之药以养其血:
肺痈痰浊量多,肉腐血败所致,伤正耗血不 可避免,故应参人养阴补血之品,扶正以祛 邪,方用桔梗杏仁煎(桔梗、杏仁、川贝、枳 壳、阿胶各10g,金银花、连翘、红藤、夏枯
四诊(3月26日):痰量大减,已无腥臭。纳谷 已香,体重增加。胸透见空腔已变小,炎症
在吸收中。苔薄,脉细。
余邪未尽,正气不足,治拟兼顾。 生黄芪三钱 鲜沙参三钱 炒白术三钱 冬瓜子五钱 光杏仁三钱 生苡仁四钱 鱼腥草一两 桔梗一钱半 鲜芦根一两 三剂 上方服完后出院,继续门诊治疗。
[按]
本例肺脓疡,中医称“肺痈”。肺痈的主要症 候为胸痛,咳吐脓痰腥臭。 刚入院时,身热、咳嗽、 胸痛、口渴,并无咳吐脓痰,中医辨证尚难认为 肺 痈而只能辨为风温。祖国医学对肺痈的描述,首见 《金匮要略》,并提出用苇茎汤治疗。苇茎汤的作 用为清化痰热,活血排脓。本例即采用苇茎 汤,并 在此方原则基础上加味。除加化痰排脓的桔梗、贝 母等药外,特别 加重清热解毒的药物如鱼腥草、山 栀、黄芩、银花、连翘等。热退之后, 则同时注意 扶正,用黄芪,白术,沙参等健脾养肺,邪正兼顾, 以期加速痊愈。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医案选编》)
根据肺痈的临床表现,与西医学 所称肺脓肿基本相同。其他如化脓性 肺炎及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空洞等伴 化脓感染而表现肺痈证候者,亦可参
考本篇辨证。
病因病机
外感 风热(寒)
内 犯
腠理不固
肺
内外合邪
熏 蒸
肺 卫 不 和
邪蒸 热液 壅成 盛痰
壅热
阴气 耗伤 血 败 肉 腐 正虚 邪恋 慢性
恢 复
热壅 血瘀
⑦金石之药以填其孔
肺痈肉腐成脓,出现空洞,只祛其邪,不填其孔,
病难痊愈,填孔之法,实为良法,方用王氏圣灵丹
(方中月石、尿浸石膏、朱砂、琥珀、滴乳石为填孔
生肌之良药)合千金黄昏汤(即合欢皮一味30-40g, 取其粘性,实足以补肺脏之罅漏而收其全功 ,较之 世传之白芨尤为稳当。
⑧清养之药以善其后
肺痈恢复期,阴伤气耗,正虚邪恋,可用沙 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各 15g,
桑叶、扁豆各10g,甘草6g)清养肺阴,生津
润燥以靖余邪。
桑叶皮(各)三钱 生苡仁一两 象贝母三钱
全栝楼一两(打)
茅芦根(各)一两
冬瓜子四钱
银花八钱
京赤芍四钱
苦桔梗二钱
一剂
二诊(3月13目),体温39.5℃,咳嗽胸痛,咯 痰灰褐色而腥臭,口痛。
拟清热解毒,化痰排脓。 金银花一两 生苡仁一两 生山栀三钱 三剂 连翘六钱 桃仁泥三钱 鱼腥草一两 冬瓜子五钱 淡黄芩三两 鲜芦根二两
单方验方
治疗肺痈,传流多种单方,余认为以陈年芥菜
卤汁,较为易得,对肺热咳嗽最为相宜。
此物为腌芥菜之盐卤汁水,以净瓶贮存封藏之, 日久以后,澄清如泉水,取出煎沸,候温,缓缓呷 一小盅,对于咯痰腥臭颇有效用。此物性咸凉,有
清热、下痰、定嗽、治肺痈喘胀之效。
顾丕荣治疗肺痈八法
①涌泄之药以排其脓:
肺痈溃脓初期,体实病实,咳吐大量脓痰,可用三物 白散(桔梗1.5g,川贝1.2g,巴豆霜0.3g,研极细 末,每服0.3g,一日2次)。
老中医经验— 何任
历来治肺痈之常用者,除有桔梗汤之开提、
葶苈大枣汤之泻肺、千金苇茎汤之疏利气血、麦
门冬汤之清养外,由于肺痈从初始到日久,可因
种种症状之不同,而随证施方。余常以千金苇茎
汤为基本方自制成银花大贝汤,随证加减,常有
明显治效,其清热解毒,治吐脓血、解胸痛均不
比抗菌素差。
银花大贝汤
银花、 浙贝、桔梗、连翘、蒲公英 冬瓜子、苡仁、桃仁、百部、干芦根 麦冬、 沙参、 玄参、生甘草
治疗要点 肺痈治疗大法: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脓未成应着重清肺消痈。 脓已成当注重排脓解毒。
辨证分型
主症(决定证)+ 分型症状(决定型)
(一)初期
主症 + 风热症(恶寒发热,咳嗽,咯白色 黏痰,口干鼻燥,舌苔薄黄,脉浮数而 滑。 ) 治法:疏风散热,清肺化痰; 方药:银翘散加减。 银花、连翘用法 病重者加服一剂,每六小时服一次。
《杂病源流犀烛》力主“清热涤痰”为原则。
《本草经疏》六忌八宜: 忌敛涩、补气、升、燥热、酸、咸。 宜清热、消痰、降火、解毒、散结、甘寒、苦寒、辛寒。
治法方药
《金匮要略》肺痈,未成脓时,用葶苈大枣
泻肺汤;已成脓者,桔梗汤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用苇茎汤以清热排脓、活 血消痈,成为后世治疗本病之要方。
《柳选四家医案· 环溪草堂医案上卷· 咳门》: “肺痈之病,皆因邪瘀阻于肺络,久蕴生 热,蒸化成脓。
症状
《金匮要略》: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 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 者。... ...口中辟辟燥,胸中隐隐痛,脉反 滑数,此为肺痈”。
治疗原则
《医门法律· 肺痿肺痈门》:“凡治肺痈病,以清肺热,救肺 气,俾其肺叶不致焦腐,其金乃生。故清一分肺热,即存一 分肺气。而清热必须涤其壅塞,分杀其势于大肠,令秽浊脓 血日渐下移为妙。” 《外科正宗》提出:初起在表者宜散风清肺,已有里热者宜降 火抑阴,成脓者宜平肺排脓,脓溃正虚者宜补肺健脾。 《张氏医通· 肺痈》强调“肺痈危证,乘初起时,极力攻之, 庶可救 疗”。
草、百合、麦冬各15g,甘草5g)
⑥珠黄之药以解其毒:
肺痈热毒炽盛,耗阴 伤血,故仅用清热解毒 之银花、黄芩、鱼腥草、红藤等,药力有所不 逮,难以迅遏烈炎之 势,宜加入珠黄之药, 解毒之力始宏,则津血安。方用王氏圣灵丹 (珠粉、犀黄各9g,辰砂各1.5g,琥珀1.8g, 乳石、尿浸石膏各3g,入麦粉15g,橘络3g, 研细和匀,每次6g,日服2次),方中珠粉、牛 黄、朱砂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6、辨证结合临床辅助检查
A、血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显著增加
B 、痰液涂片革兰染色检查、痰培养有助于确定 病原体。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血源性肺脓肿,血培养可发现致病 菌。
C、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野大片浓密阴影,其中有 脓腔及液平面,或见两肺多发性小脓肿。
血、痰、X线摄片等检查不但有助于与细菌性 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疾病的鉴别,而且 对本病的分期及预后转归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陈某,女,25岁,1989年12月24日初诊。 身热咳嗽已久,· 咯痰大量如米粥状,粘稠,夹血 色黯,胸闷而隐痛,旬前于某医院X线检查见肺部有炎 症阴影,其中有圆形透亮 区及液平面。苔白脉数实。 予清热除痰解血结排邪毒。处方: 炙百 部15克,桔梗6克, 玄参9克, 麦冬12克 蒲公英20克, 鲜芦根20克,薏苡仁12克 北沙参9克, 银花12克, 冬瓜子20克, 生甘草6克, 浙贝9克,5剂。 复诊,服上方后身热除,咯痰大有减少,咳嗽亦减。 续予上方基础上略予加减。以清其余邪,泄化痰浊复 其肺津而治愈。
胸片右上、中肺大片浸润阴影,内中有蛋大空洞并有液平线存在, 印象为“右肺脓疡”,痰浓缩找结核杆菌未见。诊断:肺脓疡
初诊(1965年3月12日):咳嗽两月有余,痰 白,或带青色。近四日咳嗽加剧,痰转黄 色,右胸疼痛,面红生火,饮食不振,便 秘四日,今日鼻血,苔薄质红,脉象细数。
外感风温时邪,壅结于肺,治拟宣肺清解。
一、辨证要点
1、抓住主症: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
浊痰,甚则脓血相兼。
2、确定病性:邪盛的实热证
3、掌握分期:初期、成痈期、溃脓期、
恢复期
4、辨清顺逆: 溃脓期是病情顺逆转折点: 顺证:溃后声音清朗,脓血稀而渐少,臭味 转淡,饮食知味,胸胁稍痛,身体不 热,坐卧如常,脉象缓滑。 逆证:溃后音哑无力,脓血如败卤,腥臭异 常,气喘,鼻煽,胸痛,坐卧不安, 饮食少进,身热不退,颧红,爪甲青 紫带弯,脉短涩或弦急。 5、知晓特异征候:舌下生细粒、验痰、验指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