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花园城市”到“花园中的城市”
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体会的启发
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体会的启发市计划局浦口直属分局张弨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不仅增强了国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更为新加坡的进展寻觅到了冲破口,培育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至2009年,新加坡持续10年博得最适合亚洲人居住城市这一称号,同时,随着经济、交通、教育等方面的建设进展,新加坡更是成为全世界最正确做生意地址,竞争力在全世界名列前茅。
“花园城市”建设的要紧体会建设“花园城市”不仅是种植和绿化,还包括了编制计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部门和谐、景观设计、民众参与等等内容,是一项长期的、全方位、系统性的工程,新加坡通过40连年的实践,经历和积存了许多体会。
1.把“花园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国策。
新加坡早在1965年就成立了“花园城市行动委员会”,委员会由国土局、市区重建局、建屋局、陆路交通局等部门领袖组成,专门负责制定各项政策和方法,出台了有关绿地的供给、执行与建设、爱惜政策等各项建设法规,使得土地的供给、建设的和谐、绿地的爱惜等等都有法可依。
正是由于长期的坚持和统一的领导,确保了建设工作的科学性、持续性和严肃性。
2.从“花园城市”到“花园里的城市”,与时俱进,理念、内容、方法不断更新。
新加坡从一开始以绿化街道和建造公园为主,到在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和增强垂直绿化,进展主题公园和建设公园联道系统;从制定道路专项绿化计划,到制定园林绿化计划总蓝图和街道景观总蓝图,明确公园面积绿地指标;从投入绿化建设,到爱惜现有自然遗产,增加生物物种的多样化;从政府主导,到推行民众参与绿化打算,成立城市绿化与生态中心,实施提高园艺景观行业水平打算。
40连年来,伴随新加坡城市进展,“花园城市”的建设理念和内涵也不断延伸,实施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绿化建设的系统性、功能性、参与性更强,新加坡绿化建设已经进入“花园里的城市”的新时期。
3.高度重视制定各类操纵“蓝图”和打算,通过计划实现建设的统一管控。
新加坡专门设立了“绿色和蓝色”计划部份,别离制定了“园林绿化计划总蓝图”、“公园及水体总蓝图”、“街道景观总蓝图”,作为计划建设实施的依据。
再谈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理论
得理想的效果 , 其深层次 的原 因在于 : 由于社会心理 、 文化 、 固有 经济模式等问题 ,一个理想化 的城市规划模式并不能迅速 改变
社 会 发 展 所 带来 的 各 种 复 杂 问题 , 并且 , 这 一 模 式 必 须 与 现 实 场
1 8 9 8年 , 由于得到英 国政府 的授权 , 英 国社会 活动 家霍华
市 由于受到西湖及周边 山丘 的制约 ,从而产生 了现在 的这种 近 乎于 自然生 长的杂乱无章 的交通 网,而现今杭州市 的交通 问题 仍是令市政府头痛 。而相 比之下 , 虽然 t 京也有严重 的堵车 , 但 是在车辆如此之 多的大城市仍然能保持运转较为正 常的交 通系 统, 这应该是得益于其区域放射状的环形交通 系统 。
2 0 1 _ 7
文 艺生活 L I T E RA T URE L I F E
工 艺 建
筑
再谈霍华德 的“ 花 园城市’ ’ 理论
姜 竞
( 湖北工业 0 6 8 )
摘 要: 本 文 既 肯 定 了霍 华 德 的 “ 花 园城 市 ” 理 论 是 在 对 混 乱 的 城 市 规 划 布 局 做 一 种 全 面 而 又合 理 的调 整 , 以 适 应
理性 ,这种将城市如同豆腐一样切割 的规划模式 与霍华德 的切
二者都有一个 中心 , 其它 区域则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布局 。 在 本质上不 同的是 ,周朝 的城市规划模式是 以行政部 门即 帝王的宫室 为中心 , 而霍华德 的规划模式则是以花园为中心 。 并 且, 值得注意的是 , 周朝的城市规划模式 强调 的是一种社会 等级 秩序上的严 整的逻辑性 ,而霍华德的规划模 式则是强调一种功 能布局上的合理性 。 在某些方面 , 周朝统治者所理想化 的城市与
浅析花园城市建设
l0 6
安徽 农 学 通 报 , n u Ag .c. u120 ,4( ) A h i n SiB l 0 8 1 9 .
浅 析 花 园 城 市 建 设
王 玉 柱
( 江 大 学 园 艺 园 林学 院 , 北 荆 州 长 湖 442 ) 30 5
另 一 方 面 城 市 绿 化 能 控 制 城 市 环 境 的恶 化 , 护 生 态 维
平衡 。其主要 表现 在 以下 几个方 面 : ( ) 护城 市环境 ,净 化 空 气 ,改 善 城 市 气 候 ; 2) 1保 ( 减灾 防灾 ; 3 提供 城 市 野 生动 植 物生 境 , 持城 市 生 物 () 维 多样性 ;4 美 化 功能 。 因此 建 设 花 园城 市 , 强 城 市 绿 () 加 化, 已成 为形 势需要 , 人心所 向 。
3 3 新技 术在城 市景 观 系统 中的 运用 随着 科学 技术 的 . 进步 , 多新技 术诸 如红外 遥感 ( S 技 术监 测绿 地 状况 , 许 R ) 地 理信 息 系统 ( I) 城 市景 观 系统 规划 中的运 用 , 有 GS 在 也
现的种种 弊端 , 目睹 了T业 化 浪 潮 对 自然 的毁 坏 后 , 国 英 著名 的 规 划 专 家 艾 比 尼 泽 ・霍 华 德 ( bn zrH w r E eee o ad 13 8 0—12 ) 19 9 8 于 8 8年 提 出 _“ 『 花园城 市” 的理论 , 中心思 想 是使人们 能够 生活 在 既有 良好 的社 会 经济 环 境 又 有美 好 的 自然 环境 的新型城 市之 中 :
助于使 绿地 系统规 划更 为合理 科学 , 这些 新技 术在 城市 景
观系统 规划 中的运 用 已成 为新趋 向。 为一个 花 园般 的人 类聚 居地 。 .
对首都花园城市的解读
对首都花园城市的解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首都花园城市,是指在首都地区建设的以绿色生态为特色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首都花园城市的建设成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方向。
首都花园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美化城市环境,更多的是以生态为基础,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首都花园城市以绿色为主题,通过大力推进绿化工程、打造生态园林、建设水系景观等措施,使城市成为一个绿色世界。
首都花园城市中到处可见绿色植被,郁郁葱葱的树木点缀着城市的各个角落,尽显生机勃勃的景象。
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还能享受到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除了绿色,首都花园城市还注重生态的保护和建设。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原生植物和动物,保护湿地和水源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通过建设生态农业基地、保护自然景观区、保护环境敏感区等措施,逐步恢复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传承自然资源。
首都花园城市的建设不仅注重环境的改善,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首都花园城市还注重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通过引进环保产业和绿色技术,推动城市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重提升。
首都花园城市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绿色企业和环保企业,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第二篇示例:首都花园城市,即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北京不仅是现代化大都市,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绿色和园林的花园城市。
首先,北京作为一个花园城市,其名副其实的绿色环境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城市居民区,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北京有着许多著名的公园和绿地,如颐和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等,这些地方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除此之外,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非常注重保护环境和绿化,树木绿草随处可见,这种环保理念也深入人心,广泛普及。
“花园城市”和“园林城市”
“花园城市”的思想从萌芽状态起就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也因其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和地区、民族与文化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时代观念、文化内涵、民族特征以及不同的地域风貌。
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820年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 1771-1858)提出的。
在经历了英、美两国的工业城市的种种弊端,目睹了工业化浪潮对自然的毁坏后,英国著名的规划专家艾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 1830-1928)于1898年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理论,中心思想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之中。
“花园城市”的模式图是一个由核心、六条放射线和几个圈层组合的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每个圈层由中心向外分别是:绿地、市政设施、商业服务区、居住区和外围绿化带,然后在一定的距离内配置工业区。
整个城区被绿带网分割成不同的城市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定的人口容量限制(约3万人左右)。
新增人口再沿着放射线向外面新城扩展。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随着伦敦附近的莱斯奇沃思花园城、韦林花园城和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等一系列花园新村、花园新区、花园城市的规划建设,“花园城市”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花园城市”从理想走向实践是世界政治与经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交流,彼此借鉴、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精神和物质文明的伟大积淀。
“园林城市”评选活动的开展是在1992年由我国建设部发起的,并制定了十大标准,目的是以此来推进各地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改善城市环境。
“花园城市”和“园林城市”虽然在名称上有所不同,但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
2 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的经验新加坡位于北纬1度,国土面积为646平方公里,人口为320万,相当于中国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和中国许多热带城市有着相似的气候条件。
花园城市 PPT课件
据化管理,提高绿化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20 世纪 90 年 提出建设生态平衡的公园,发展各种各样的主题公园,引入刺激性
代
强的娱乐设施,建设连接各公园 的廊道系统,加大人行道的遮阴
树的种植力度,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的操作;提高公园的综
21 世纪
合利用率,组织相关社团在公园开展社会公益活动;1992 年 4 月, 政府部门提出一项新的计划—“新 加坡绿色计划”,并将其写入全球
中国古代的风水学,尽管受到当时落后的科学 和物质技术手段的限制,仍然追求顺应自然,并有 节制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协调与合作 的意境,早于西方现代文明几千年登上了天人合一 的审美理想的高峰。
2020/3/30
7
典 型 代 表
2020/3/30
我国“花园城市”的建设实践已有近十年,其 间有十二个“花园城市”诞生,还有不少城市正朝 着这一目标而努力。十二座“花园城市”的绝大多 数位于中国东部的发达地区,其中属于国家历史文 化名城的有北京、南京、杭州,海滨城市有大连、 厦门、威海、湛江、珠海,地理位置在北回归线以 南的有深圳、珠海、中山、南宁, 工业 城市有马鞍 山。包头市、合肥市则以完善的绿地系统布局为特 色。可见,“园林城市”大都有较强的经济基础, 或以优厚的自然条件为依托,或以历史文化遗产为 背景,建立起较完善的绿地系统,绿地指标多达到 了:建成区的绿地率30%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在 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在5平方米以上。它们 在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景观与城市风貌保护与建设 上,有着许多成功的经验。
2020/3/30
6
天人合一
花园城市其实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提出,只不过那 个时候叫“天人合一”。当今社会提倡“花园城 市”,其实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是从整体 有机联系上以生态规律来揭示并协调人、建筑与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其实施手段,更以 当代科学技术的物质条件为重,来实现人在自然生 态系统下构建人工生态系统,以其间的具体的、物 质的交流,争取达到最优关系。
深度玩转“花园城市” 这些地方非去不可
深度玩转“花园城市” 这些地方非去不可
徐倩倩;AllenL艾伦伦(图);左小朵(图)
【期刊名称】《城市地理》
【年(卷),期】2024()4
【摘要】“花园城市”新加坡,散发着自然和人文的魅力。
它拥有绿意盎然的机场、雾气氮的植物园、野趣横生的夜间动物园:也有华人聚集的“牛车水”,可以尽情购
物的乌节路;更有丰富的艺术科技博物馆、滨海湾迷人的夜色与摩天轮充着繁华与
活力的新加坡,值得一去。
【总页数】8页(P28-35)
【作者】徐倩倩;AllenL艾伦伦(图);左小朵(图)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
【相关文献】
1.非洲非去不可的地方
2.地方主流新闻网站如何玩转“拍客”?地方主流新闻网站如何玩转“拍客”?
3.五洲女子医院健康人非去不可的地方
4.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在创建花园城市中的角色——以新加坡创建花园城市为例
5.“花园城市”到“城市
花园”——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见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花园城市标准范文
花园城市标准范文首先,花园城市标准要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绿化。
城市中应有广泛的绿地,包括公园、植物园、林地、草地等。
这些绿地不仅可以供市民休闲娱乐,还能净化空气、改善人们的心情和生活质量。
此外,城市中应种植各类植物,以增加城市的生态多样性,并提供鸟类和昆虫等动物的栖息地。
其次,花园城市标准强调环境保护。
城市中应有完善的废水处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确保排放的废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应鼓励市民节约用水和能源,并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应该合理规划城市的物流网络,以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再次,花园城市标准要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需要充分考虑资源利用效率、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并将这些因素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
城市设计应遵循循环利用的原则,减少废物的产生,并鼓励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此外,还需要将环保教育纳入城市规划和教育体系中,使市民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
最后,花园城市标准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福祉。
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应该考虑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公共交通、优质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
此外,城市设计还应关注人们的社交需求,提供各种社区设施,使市民能够更好地互动和交流。
城市中的建筑物和房屋应秉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使居民的居住环境舒适安全。
总的来说,花园城市标准是一种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
通过注重绿化、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花园城市标准旨在创造一个美丽宜居的城市,让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实施花园城市标准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和人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花园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花园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概述花园是人类为美化环境、享受大自然而创造的独特空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花园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花园发展的现状,并探讨未来花园发展的趋势。
一、花园发展现状1. 花园的功能多元化传统意义上的花园主要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和精心设计的布局。
然而,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对身心健康的追求,花园的功能已经多元化。
现代花园不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用于开展户外运动、举办各种活动,并且成为社交互动的重要空间。
2. 花园设计注重可持续性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花园的设计越来越注重可持续性。
节水灌溉系统、雨水收集装置和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花园设计中采用的材料也越来越环保,例如再生建材和可降解材料,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3. 科技在花园发展中的应用科技的发展对花园的设计和管理产生了积极影响。
智能灌溉系统、自动化景观照明和智能化植物监测设备等科技应用的迅速发展,使花园的管理更加高效、方便和智能化。
同时,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使游客可以在花园中获得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4. 花园的价值认知提升花园不仅仅是一片美丽的景观,还具有社会、经济和环境价值。
人们对于花园的重视也逐渐提升。
花园不仅可以提供绿色生态系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还可以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促进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未来花园发展趋势1. 生态友好型花园随着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未来花园的设计将更加注重生态友好性。
选择本地植物、建立生态循环系统以及采用生物防治和有机肥料等措施将成为常态。
未来的花园将更加强调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延续。
2. 智能化花园设计未来花园的设计将借助智能化技术更加智能高效。
无人机用于植物监测和景观规划,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于景观设计和植物养护,实时数据收集和分析帮助花园管理者更好地把握花园的运营状况。
未来的花园将更加智能化、可持续化和高度自动化。
世界十大花园城市
世界十大花园城市一个地方能够被称作花园城市,说明当地的气候环境以及卫生环境人文环境都特别好,才能够有这样的称号,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世界十大花园城市。
1. 新加坡新加坡的自然环境是特别好的,这个城市虽然发展的特别现代化,但各方面的卫生以及环境都做得特别好,并不像那些过度开发的城市污染严重。
是世界公认的花园城市。
2. 日内瓦日内瓦是世界公认的环境好的城市,这里青山绿水,空气清新,而且气候也非常的温和,有很多联合国的办公场所都是立在内政法。
3. 平壤朝鲜的平壤是一座比较和谐的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存在已经超过3000年的历史,虽然现在布满了现代化的建筑,但依然环境非常好。
4. 华沙波兰的华沙被人们称为是世界绿都,由此可见,这座城市的环境多么好。
这座城市里到处都有花园,各种花草植被点缀着城市,让城市的环境非常清新自然。
5. 维也纳奥地利的维也纳是非常出名的音乐之城,大家称这里为音乐之都,不仅音乐非常出名,也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城市的绿化做的非常好。
6. 伊斯兰堡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自然环境特别美,坐落在喜马拉雅山附近,面朝印度,河是一个特别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城市当中有随处可见的玫瑰花和茉莉花,每到开花的时候都会有很多游客。
7. 利雅德利亚德是沙特阿拉伯最大的城市,这个城市的绿化被世人所共知,是世界上极少的绿化做的特别好的城市,这里的环境非常优美。
8. 墨尔本澳大利亚墨尔本是一座移民非常多的城市,这个城市的生活节奏很慢,自然环境很好,干净整洁,空气质量特别好,城市当中有个大小的花园,属于世界宜居城市。
9. 深圳深圳是我国经济非常繁荣的城市,这里的生活节奏比较快,城市也相当发达,但城市的环境治理的非常好,空气质量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
10. 厦门厦门是我国福建省的海滨城市,这里的环境优美,空气质量特别好,也是我国热门的旅游城市。
不仅有各种好吃的海鲜,还有优美的自然环境。
从花园城市到田园城市——论农业景观介入都市建设的价值及意义
建 设提 供 了 理论 上 的 支 持 。 今 日, 出现 在 欧 洲 和 美 国等城 市 中 的 农 业 景 观 显 然 都 是 受 到 了这 些 思 想
的影 响。
其二, 公 众对 都 市农 业 景 观 的 积极 性 还 源 于 其
美 等 国家 将 农 业 作 物 作 为 一 种 景 观 形 态 引 入 都 市
种“ 四季常 青 、 花 团锦 簇 ” 的花园景象 , 于 是 引 发 了 营建大 草坪 , 移植 大树 木 的风 潮 。但 这 是 一种 高 消
耗、 高 浪费 … 的行 为 , 既 不 利 于 城 市 环 境 的 可 持 续 发展 , 也不利 于生态城市、 低 碳 城 市 的建 设 。在 这 种 情况 下有 学者 开始 将 目光 转 向农 业 , 探 索 运 用 农 业 作物 ( 如 果蔬 、 稻麦、 药草等 ) 来 代 替 观 赏性 的 花 草树 木 , 继而 产生 了农 业 景 观 的设 想 。农 业 景 观 即 是在 城市 景 观 的设 计 和建 设 中 引 入 原 本 作 为 生 产 性 的农业 作 物 , 作 为城市景观形 态和绿色基质 , 溶 解 于城市 环境 之 中。使 之 既具 生 产 性 、 经 济 性 又具 审美 性 的农 业 作 物 与城 市 中单 纯 用 于 观 赏 的花 木
现 了严重 短缺 , 为解 决 这 一 问题 人 们 发 起 了 在社 区
1 农 业 景 观 的 形 成 与 发 展
农 业景 观 的概 念 在西 方 国家 起 源较 早 , 发 展 也
中 营建农 业 的思 想 。艺 术 家 田甫 律 子 在 日本 南 芦 屋 国宅策 划 了 “ 有许 多 规 定 的快 乐 农 场 ” 。她 带 领
浅谈从“花园城市”到“花园中的城市”
浅谈从“花园城市”到“花园中的城市”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新加坡2014年土地面积约718平方公里,总人口550万人,人口密度为7600人/平方公里。
作为赤道热带城市岛国,新加坡淡水、土地及各种自然资源匮乏,国家发展具有天然的局限。
1965年独立以来,新加坡政府一方面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①,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竞争性目标的关系,减轻人口和经济增长对自然生态的压力;另一方面积极有效地推行城市绿化、美化计划,将城市环境绿化和维护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并成为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可持续性。
新加坡建国近五十年,实现了从起初贫穷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成如今的全球新兴发达经济体和中心城市之一,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宜居吸引着全球人才、企业、商旅和投资,也为国民提供着优良的生活品质和美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刘宏、王辉耀,2015)。
新加坡城市国家的治理模式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本文所侧重的城市环境绿化政策则是其实现“花园城市”(Garden City)和迈向“花园中的城市”(City in A Garden,CIAG)的起点和基础,是新加坡城市治理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
本文首先介绍新加坡从“花园城市”到迈向可持续发展的“花园中的城市”的政策演变,解析“花园中的城市”特点及其与“花园城市”的关联,随后探讨政府的绿化城市和提升环境品质的理念、实施机制与具体个案,最后总结新加坡经验对中国政府环境治理和建设的启示。
一、新加坡城市环境:从“花园城市”(Garden City)到“花园中的城市”(City In A Garden)“‘花园城市’新加坡”的称谓于20世纪80年代闻名于世,这项成功起源于60年代独立之初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的构想。
他提出把新加坡打造成具备“第一世界”城市标准的东南亚的绿洲,通过清洁、绿化的环境优势吸引世界投资和商旅,实现新加坡经济从第三世界向第一世界的跨越(Lee,2000)。
迈向“花园里的城市”——新加坡滨海花园设计理念探析
迈向“花园里的城市”——新加坡滨海花园设计理念探析李泽;张天洁
【期刊名称】《中国园林》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滨海湾花园地处新加坡中央区的核心,是新加坡政府基于40余年花园城市建设经验,迈向“花园里的城市”新目标的重要举措.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建筑师协会、国际竞标参赛方等对花园、城市、生态、文脉等因素做出了多样的解读和回应.通过分析比较“热带”“共牛”“多元”“水续”等理念在总体规划、景观设计等层面的应用,探究自然景观与城市肌理、国际技术与本土特色的结合,以期为同类园林设计提供借鉴.
【总页数】5页(P114-118)
【作者】李泽;张天洁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滨海湾花园之湾南花园,新加坡 [J], 黄华青;CHEN Yuxiao;LUO Dan
2.从"花园城市"迈向"花园中的城市"新加坡打造一体化自然生态空间 [J], 王君; 刘宏
3.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园设计——以新加坡滨海湾花园为例 [J], 刘雅童
4.“花园城市”到“城市花园”——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见闻 [J], 易娱竹
5.新加坡规划发展成为花园里的城市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花园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花园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摘要:城市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所需的条件,同时我们也可以将其景观作为一个巨大的艺术品,重视生活环境的建设和景观的设计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人口压力越来越大,大量城市垃圾的产生和空气水源的污染都给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由于城市环境保护力度不足,城市的居住环境持续恶化已经成为了现实。
花园城市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生态社会效益。
关键词:花园城市建设;规划理论;实践花园城市理念的产生是具有一定社会性的,所以在不同国家,其概念也就有所不同,该理念的提出,是经历了工业城市发展的弊端后,为了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生活在城市之中,而提出的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新城市理念。
花园城市从空想走向实施,其体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
一、花园城市建设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不断扩张,城市面积扩大的同时,居民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与此同时,人们和自然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遥远。
城市的拓展实质就是将更多的自然环境经过改造成为人工环境,所以城市也就成为了人类改造自然力度最大的区域,生活于城市中的人们也就减少了。
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建设,城市发展过程中会产生更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导致了环境的破坏。
而建设花园城市、实现城市绿化,可以起到下面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其可以保护城市环境,调节室内小气候;第二,也可以给野生动植物提供生存环境,在城市范围内形成生物多样化性,并且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灾作用;最后,可以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居住和生活质量,这也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共同的愿望。
二、花园城市建设趋势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社会进步、人们思想意识觉醒的背景之下,和过去相比,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呈现出了下列几个特点:(一)建设广度不断扩展现在城市景观的规划建设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扩展,主要方向大致是由城市建设区域向整个城市规划区域扩展,还有相关专家学者提出了更为广阔的规划理念,直接将城市景观规划上升到了宏观的高度。
花园城市简答题
花园城市简答题
“花园城市”通常指的是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注重绿化、环境友好、景观美化的城市。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关于花园城市的简答题:
1.定义花园城市:简要描述什么是花园城市,包括其特点和目标。
2.花园城市特点:列举至少三个花园城市的特点或特征。
3.绿化和景观设计:说明花园城市为什么强调绿化和景观设计,并指出这
些特点对城市居民和环境的影响。
4.环保与可持续性:花园城市如何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关联?
5.成功的花园城市案例:提及一个成功的花园城市案例,并简要描述其成
功之处。
6.挑战和改进:花园城市的建设可能面临哪些挑战?提出一个或多个改进
花园城市的建议或措施。
这些简答题可以帮助理解和回顾花园城市的概念、特点、影响以及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和改进城市规划以实现更优质的居住环境。
“公园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探寻——以温江区光华等5个公园概念设计方案为例
2019年第8期现代园艺“公园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探寻———以温江区光华等5个公园概念设计方案为例王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摘要:“公园城市”是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思想。
以温江光华等5个公园的概念设计方案为例,围绕“人、城、境、业”4个要素探索建设路径,紧密结合温江四级规划体系,统筹设计了5个璀璨相连、产城融合的大美公园。
关键词:公园城市;温江四级规划体系;人文生态环境1背景概述———总书记“公园城市”理念1.1项目意义规模空前的城市化进程使得数以亿计人口涌向城市,在享受都市生活带来的便利时,却不得不面对千城一面的景象,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渐行渐远。
幸运的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诉求,赋予了城市发展更高的标准。
1.2“公园城市”理念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公园城市”这一最新理念,知名规划专家给出了当前的答案“在原来田园城市、花园城市、园林城市的基础上升级的新版本,在当今的城市规划设计中,一大进步正是在城市中融入公园,这一理念将会引领城市未来发展。
”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1.3设计内容2018年,成都市规划局公布《成都市100个公园概念设计方案全球征集公园名录》,开展征集100个新建公园的概念设计方案。
项目启动覆盖全域,聚力建设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
其中既有13333.33hm2的大型公园,也有6.67hm2的小型公园。
其包括运动、生态、城市、社区、带状、综合等十几种公园的类型。
其中,温江区将新建5个公园。
分别为光华公园、杨柳河公园、江安河公园、金马河公园及鲁家滩公园。
2“公园城市”建设案例解析“公园城市”是对理想城市环境的形象表达。
花园城市理念的具体内容
花园城市理念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将城市视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强调城市发展需要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
2.注重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融合,将自然元素引入城市,强调城市与自然的和谐
共生。
3.提倡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强调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艺术性和美学性,使城市成为一部凝固的艺术作品。
5.注重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通过植被覆盖和生态修复来改善城市环境。
6.提倡可持续城市发展理念,注重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可适应性。
7.强调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使用,使公共空间成为市民交流、休闲和娱乐的
重要场所。
8.注重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得以延续和发扬。
归纳起来,花园城市理念强调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注重城市规划、设计、绿化、生态、公共空间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以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从“花园城市”到“花园中的城市”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新加坡2014年土地面积约718平方公里,总人口550万人,人口密度为7600人/平方公里。
作为赤道热带城市岛国,新加坡淡水、土地及各种自然资源匮乏,国家发展具有天然的局限。
1965年独立以来,新加坡政府一方面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①,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竞争性目标的关系,减轻人口和经济增长对自然生态的压力;另一方面积极有效地推行城市绿化、美化计划,将城市环境绿化和维护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并成为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可持续性。
新加坡建国近五十年,实现了从起初贫穷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成如今的全球新兴发达经济体和中心城市之一,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宜居吸引着全球人才、企业、商旅和投资,也为国民提供着优良的生活品质和美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刘宏、王辉耀,2015)。
新加坡城市国家的治理模式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本文所侧重的城市环境绿化政策则是其实现“花园城市”(Garden City)和迈向“花园中的城市”(City in A Garden,CIAG)的起点和基础,是新加坡城市治理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
本文首先介绍新加坡从“花园城市”到迈向可持续发展的“花园中的城市”的政策演变,解析“花园中的城市”特点及其与“花园城市”的关联,随后探讨政府的绿化城市和提升环境品质的理念、实施机制与具体个案,最后总结新加坡经验对中国政府环境治理和建设的启示。
一、新加坡城市环境:从“花园城市”(Garden City)到“花园中的城市”(City In A Garden)“‘花园城市’新加坡”的称谓于20世纪80年代闻名于世,这项成功起源于60年代独立之初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的构想。
他提出把新加坡打造成具备“第一世界”城市标准的东南亚的绿洲,通过清洁、绿化的环境优势吸引世界投资和商旅,实现新加坡经济从第三世界向第一世界的跨越(Lee,2000)。
随着“花园城市”成为现实,90年代末新加坡政府又提出了“花园中的城市”愿景,并且正在“花园城市”基础上,注重生态自然的保护和连接城市环境的绿色空间、使其网络化和系统化,迈向世界级“花园中的城市”。
(一)二十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建造“花园城市”新加坡独立后即进入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政府着力发展经济、创造就业和实现“居者有其屋”,致力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水平。
同时,应对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导致的自然生态收缩和退化,以及钢筋水泥建筑和路桥设施林立的城市形貌,政府积极主动地调整价值取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展开城市环境的“绿化运动”(Greening Movement)。
1963年,总理李光耀发起了第一次植树运动,标志着新加坡五十年来全民参与的绿化运动的兴起,此后,树木和灌木被广泛种植在路旁和道路隔离带上,通过路面绿化奠定了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基础;1968年,政府在向公众解读“环境公共卫生法案”时首次提出把新加坡转变成清洁而葱绿的“花园城市”的目标②。
城市绿化依托土地整体性使用规划(概念规划和总体规划)和布局,除保留足够的发展用地和自然保护区之外,政府严格规划各类指定专门用途的土地使用的性质和强度,利用商用和民用建筑的成片、集中和高层高密度设计,对留出的地面空间进行植树绿化。
1970-1980年,城市美化项目引进多样和色彩丰富的植物品种,是打造“花园城市”的重要一步。
1973年,由政府各部委和法定机构的高级官员组成的“花园城市行动委员会”成立,负责统筹协调政府各相关部门规划执行、市区重建、公屋建设和工业开发中的绿化行动,这标志着“花园城市”已上升至国家战略(Yuen,1996)。
70年代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政府开始主动规划开发各类公园及配套设施,使休闲性开放空间成为城市的主体设计,以满足人们生活休闲的需要。
20世纪80、90年代,新加坡跻身亚洲四小龙的行列,环境方面经过20多年的绿化美化,各类公园和开放空间用地不断增加、娱乐设施配套升级,城市景观苍翠葱郁。
城市的富足使其发展规划更注重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
依据80年代关于开放空间的理念,即公园、绿色空间、开阔空间和闲置空间应被视为网络化、一体化的绿色系统,既有无形和潜在的经济价值,又宜于满足公众生活品质提升的需求(UN,1989)。
由此,90年代初新加坡开始建设全岛公园网络连道系统;实施“绿色和蓝色规划”连接城市绿道和水流河道,城市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URA,1991)。
1992年“绿色计划”以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为宗旨,同时期,300公顷各类型公园和开放空间得以兴建(Johnson,2008)。
总的来说,1960-1990年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采取实用主义原则,以经济目标为导向,在技术上采用人工设计、装饰和塑造城市环境,实现记录在册树木140万株,植被区10000公顷,为新加坡陆地面积的14%,这其中包括3318公顷的公园、公园连道和开放空间以及3327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全岛公园绿道达200多公里,城市景观繁茂葱翠。
(二)新世纪以来的变迁:迈向“花园中的城市”新加坡国家公园局(National ParksBoard, NParks)是“花园城市”建设的主要负责机构③,它隶属于开发建设国家基础设施的国家发展部(National DevelopmentMinistry)而非人们通常认为的环境与水资源部。
1996年时任国家公园局首席执行官陈伟杰博士最早提出“花园中的城市”(ACity In A Garden)概念,1998年新加坡《海峡时报》将之作为国家发展新方向予以报道,④此后市区重建局和“可持续发展部际委员会”(Inter-Ministerial Committee 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⑤等重要国家机构制定发展规划时,如“2008总体规划”(Master Plan 2008)(URA,2008)和2009《永续新加坡蓝图》(IMCSD,2009)都将之列为城市国家的长期战略目标。
2002年,新加坡环境部出台“2012新加坡绿色计划”(Singapore Green Plan 2012,SGP2012),作为十年期环境治理蓝图提出城市环境不仅应绿化清洁,更应面向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Chua,2002),为此后新加坡“花园中的城市”提出及其建设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支持。
新加坡“花园城市”拥有优化的布局结构和完善的绿化体系,是政府几十年努力积淀的“环境基础设施”(EnvironmentalInfr astructure)。
“花园中的城市”是在“花园城市”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城市绿化和街景美观,强化城市国家的身份特征,通过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发展升级“花园城市”。
具体来说,就是将目前矩阵式的公园绿地系统、绿化系统⑥和扩大的水域空间相互连接,形成网络化、一体化的回归自然的生态空间。
它的实现基于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使城市坐落于绿色无处不在的热带森林景观中;二是发展生机盎然的城市生态系统,使其在公园、花园、自然保护区和空中绿化无缝连接的绿色城市景观中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三是让人们对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和社区有归属感和拥有感(Auger,2013)。
“花园中的城市”目标最大的挑战不仅是要延续“花园城市”建设,通过植物绿化美化城市,柔和冷硬的城市环境,更重要的是注重自然生态遗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将之延续扩展至已有自然保护区之外、融入到城市的人居生活空间——这是对环境建设范式的改变,要求城市进一步增强公园、公园连道系统建设和街景绿化(特别是垂直绿化和空中绿化),修复和提供适宜生物栖息的环境地貌。
同时,培育公众对社区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使保护和回归自然成为全体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认同和参与的行动。
打造“花园中的城市”是新加坡国家发展新的战略目标,它是在“花园城市”基础上,使城市与自然完整融为一体,让“花园”从城市的点缀变为城市的轮廓,它的实现将使新加坡拥有独一无二的城市国家风貌,既服务于吸引全球投资和高端人才、建设全球中心的经济目标;又兼顾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品质和生态关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从根本上坚持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新加坡政府打造“花园城市”和“花园中的城市”的理念李光耀认为优质的城市环境是对未来发展成本-收益最优的投资,今天新加坡“花园城市”成果和“花园中的城市”愿景正是在领导人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基本理念指引下逐步实现的。
(一)城市环境优质和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新加坡独立时,政府面临资源局限、基础设施匮乏、经济停滞和高失业困境,引进外资是推动经济的唯一办法。
为此,李光耀提出将新加坡建设成清洁、绿化的城市,使之区别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邻国,为竞争获得外资集聚比较优势(Lee,2000)。
由此,城市绿化运动逐渐展开,“花园城市”设想逐步变成现实。
政府特别注重环境和经济的双重可持续发展,李光耀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强调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化,让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兼容。
新加坡第一个概念规划(1971年)就在土地使用上为城市未来发展预留和保证绿色区域,环境治理也始于70年代,以公共卫生、废物管理、污染控制和能源效率为主要领域,日渐实现水和空气的清洁和安全。
目前,新加坡被世界银行评为全球最适宜经商的国家,其优势除了高效的政府和可预期的易商政策,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集聚的全球高端人才,更基础的是“花园城市”绿色宜居的环境品质(Auger,2013)。
在其他国际评级机构的榜单中新加坡也表现优异,譬如名列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2014全球竞争力第三位;美世(Mercer)生活质量调查中2014年亚洲第一;ECA国际人力资源咨询公司2012年亚洲外派员工调查的世界最佳城市等,这些都是优质环境服务于经济成功的有力证明。
(二)绿色植被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新加坡政府特别重视植被和绿茵的规划和建设,使其在城市化进程中比重不断增加。
1986年全国人口270万,国土面积666平方公里,植被率为36%,而这一比率在人口达到460万,国土经填海造地达到700万平方公里的2007年反而增长至47%。
土地规划(概念规划和总体规划)从整体上注重绿色空间的预留和保护。
如在2001年概念规划中,市区重建局计划在未来40-50年将绿色空间由2500公顷增加至4500公顷,2003总体规划进一步提出再增设1200公顷绿色空间和120公里全岛公园绿道以衔接现有18个自然区域和4个自然保护区。
同属于国家发展部的市区重建局与公园局达成共识,认为保护自然遗产和扩大绿色空间是新加坡成为独特和充满活力的城市的关键,既满足人们生活休闲娱乐需要又是经济发展的支持(MND,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