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读后感
这就是一本预知未来的神奇著作
——代前言本来就是想挑一本关于营销且出版时间距现在比较近的经典著作进行学习的,挑这本可以说就是一时冲动。记得老师在课上说,这本已经出版了超过半个世纪的书居然能解释中国的很多现状,然后头脑一热回宿舍就把书给网购了。从阅读的感觉来说,这本书一点都没有让我失望。
先总结一下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科学与社会”,就是关于经济、管理与社会发展的原理性的讨论;第二部分就是“现场研究”,就是以霍桑试验与类似的现实实验进行的分析与推导。
在第一部分中,梅奥主要阐述了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就是:技术的进步也会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梅奥认为,技术的进步确实地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使社会从“定型型社会”逐渐转变成“适应型社会”。但其生产关系,即雇主与雇员的关系与人与人的关系却并没有跟随着相应发展。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不适应直接导致了社会关系链条的断裂,造成了社会合作的崩坏,从而给社会生产造成严重的紊乱。而造成这种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对于社会合作效率的忽略,即对生产关系优化的忽略。其中,最明显的一点体现在教育上。根据梅奥的说法,不论哪一种形式的社会,都需要两种能力:“处理技术的能力”与“处理人事的能力”,只有两方面的能力同时重视了,社会才不会失衡。但在当时,由于技术的进步导致了生产的大发展,使得人们一般只关注于“处理技术的能力”。因此,当时的教育培训模式(包括现在的教育模式!)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经验的获得,只重视培养学生处理技术的能力而忽略了其处理人事的能力,这就使得学生丧失了与人正常合作的能力,造成了社会的失衡。第二个观点就是:自发高效的合作就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在“定型型社会”中,主流的经济管理思想都把人定义为“经济人”,即每个人都单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而不会考虑组织与社会的利益。因此,国家需要去规范与引导人们的行为,这样才能保证国家利益最大化,保证国家的发展。从这个观点出发,不难得出高度法制化、计划化的集权国家才就是比较合理的国家模式,这就不难解释独裁国家的出现。但就是,梅奥对此提出了正式的反对。她认为,向氏族关系中那种“每一个个体成员渴望在社会活动中进行合作,这就是自发的与全心全意的”的组织关系,在社会中也就是普遍存在的,知识程度的高低会有所差异。根据梅奥的观点,任何一个正式组织都需要考虑两个层面的问题:1、成员物质需要的满足;2、成员间合作的自发高效进行。梅奥的观点表面上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其本质上承认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并强调了人就是“社会人”
而非“经济人”。
第二部分,梅奥主要描述了一系列实验的情况,并对实验进行总结,得出结论。第四章中,梅奥主要说明了“自我利益不就是工人行动的唯一动力”的观点。在“棉纺部工人”的案例中,在福利待遇较好的情况下,工人的流动性却很高,通过单纯的金钱激励情况也没有好转。工人普遍轻视自己的工作,工作中觉得很孤寂。而在引入休息制度且将休息时间的控制权交给工人后,工人的积极性出乎意料之外地大幅上涨。梅奥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改变在于管理者将“孤寂”的工人个体转变成了一个社会群体,这种改变效果惊人。第五章中,梅奥说明了研究合作的重要性,同时重新强调了“现场研究”的重要意义。这章中,梅奥以“访谈实验”的内容与结果贯穿全个章节。在当时的年代,科学管理思想盛行,人们更关注的就是动作的研究与管理的科学化,对团队内部的合作十分忽略。但“访谈实验”表明,访谈工作能让员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同她人更好地相处与交流,从而令工厂的效率得以大幅提升。这就证明了合作的重要性。同时,“访谈实验”要求实验组织人员通过细致的观察,以找到真正问题之所在,就是“现场研究”的典型方式之一。这种观察的结果,由于其未知性,就是不能通过“逻辑推导”与“理论知识”所得出的。所以,必须重视“现场研究”的价值。第六章中,梅奥主要研究了缺勤的问题。通过大量数据的详细罗列,梅奥分析并总结得出:公司内良好的合作还有优秀的组织建设,可以有效降低缺勤率。第六章就是一个总结,梅奥重新阐述了社会的失衡状态。重新表明对“人事处理能力”的忽略将导致社会的继续失衡。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印象最深的不就是技术进步会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也不就是梅奥做出的研究与分析,而就是对于当时大学教育与大学生状况的描述。与梅奥描述的情况类似,现代的教育也主要关注“处理事情的能力”而忽略了“处理人事的能力”。现在本科生的教育,还就是以传统的授课模式为主,即老师单方面的灌输。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在其选择的领域中快速地获得大量理论知识,构建起自己对该领域的瞧法与理论知识体系。但由于缺少直接地接触研究对象,学生间很多学术讨论都就是脱离实际的“空想”,使得学生空有相应的思维能力,但在面对复杂的现实状况却没有相应的处理能力。最明显的体现在于两点:一就是敏锐的洞察能力,二就是充分的决断力。由于缺乏对实际例子的观察,缺乏对现实的感性认识,现在的学生在理解现实事件的时候很容易会往原有的认知上靠拢。这就使得现代学生瞧不清现实事件的真实状况,自然就不存在必须的洞察能力。其次,学生一般比较擅长逻辑推导。在面对现实事件时,学生们能根据已有条件想到其中的利益相关关系。但由于缺乏处理人事的经验,现代学生往往不能判定各利益的轻重,从而不知如何做出合理的决策,缺乏必须的判断力。这就是现代教育的
重要弊病,也就是现在教育最为百姓诟病的地方之一。为了处理这一问题,政府多年来一直提倡要实施“素质教育”。只能说,理想就是好的,现实就是残酷的。主要关注“处理事情的能力”这一状况植根于中国教育现状,在一些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前不可能得到解决。个人认为,中国教育的核心特点在于:人多资源少。人多资源少必然会导致激烈的竞争,这就需要一种合理的制度高且公平地进行筛选。“处理事情的能力”与“处理人事的能力”有一个很明显的分别:“处理事情的能力”能通过科研成绩、考试、答辩等方式比较简单地进行量化,从而判断孰优孰略。但“处理人事的能力”却很难判定其高低。由于社会竞争、社会筛选的需求,“处理事情的能力”不可避免地将成为关注的核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个人思考了较长时间但一直没有答案。特别就是近年来,教育市场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教育市场化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教育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状况下,“处理人事的能力”如何培养与加强,真心值得我们继续思考探索。
其次,本书的内容也引起了我对管理的一些思考。首先,管理者要关注员工的需求。根据梅奥的观点,员工的需求就是多层面的。根据山东老家的CEO赵永强的观点,员工的需求可以归纳为“三子”(虽然感觉不够全面可就是很通俗易懂),即肚子、脑子与位子。肚子就是指基本的生存需求,包括薪酬与福利。脑子就是指能力,其中主要涉及对员工的培训。而位子就是指权利,在企业中体现为员工的升迁与发展。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同时满足员工的多方面需求,不能顾此失彼。其次,管理要注意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梅奥的年代,科学管理就是最大的命题,很多工厂都实行动作管理,追求所谓的最高效率。在这个年代里,工厂的气氛压抑,工人与工人缺乏交流,工人一天从早到晚都只就是完成重复单一且无聊的工作。在这么一个背景下,“访谈实验”可以排解工人们心中的愤懑与孤寂,其对效率的提升就是十分合理的。这个例子说明,管理需根据现实问题的不同进行调整。在现今,80后开始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而90后也开始步入社会。80后与90后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在于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一方面可能使人自信积极,且培养出较高的管理素养;另一方也可能使人不顾别人的感受,不顾组织的利益。这么一个背景下,管理者在管理时可能需要注意更过地使用引导的方式而非强制的方式。同时,在智能手机高度普及的现在,时间的碎片化也就是一个不可避免地大趋势。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怎么调整自己的管理去适应时间的碎片化也就是一个重要命题。最后,企业的管理需要有良好的战略意识。企业的战略包括企业的目标、愿景等等,其对企业的方向与企业的文化有决定性的影响。根据梅奥的观点,人不能定义为简单的“经济人”,而就是“社会人”。虽然“社会人”也非完全完美,但就是其反映了人与人的相互影响,还有人与组织的相互影响。而企业也一样,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组织,其不仅有社会中的最小个体——人所组成,也隶属于最大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