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读后感
管理思想发展史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四 科学管理思想阶段主要人物、著作及观点:
1. 泰勒 —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科学管理之父”
代表作: 《科学管理原理》 1911年发表
主要观点:
● ●
管理职能和作业职能分离(计划和执行相分离)
管理的一切问题要科学化
● ● ●
工作定额
标准化
差别计件付酬制
●
科学管理的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4
2. 法约尔 — 提出一般管理思想 ,“经营管理之父” 代表作: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1916年发表 主要观点: ● 企业活动类别及人员能力结构研究 ﹡ 活动类别: ● 技术性工作 ● 商业性工作 ● 财务性工作 ● 会计性工作 ● 安全性工作 ● 管理性工作 ﹡ 不同层次管理人员必要能力相对重要性不同 ﹡ 不同层次人员所需管理能力不同 ● 确定组织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 ● 提出了管理工作的五大要素(五大职能) ● 计划 ● 组织 ● 指挥 ● 协调 ● 控制 3. 韦伯 — 提出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之父” 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三. 主要特点 四. 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
14
现代管理思想主要特点:
• 强调系统管理 • 突出经营决策的战略地位 • 重视管理方法的定量化和管理手段的自动化
15
现代管理思想阶段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
1. 巴纳德 — 提出组织理论和系统管理思想 代表作:《经理的职能》 1938年发表 主要观点: ● 系统思想 ● 经理作用 ● 权力理论 2. 西蒙 — 决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创始人 代表作:《管理决策新科学》 (1960) 《组织》 (1958) 《管理行为》 (1947) 主要观点: ● 突出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 ● 系统阐述了决策原理和技术 ● 强调了决策者的作用 3. 芦桑斯 — 权变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读后感
《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读后感篇一:《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读后感《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读后感这是一本预知未来的神奇著作——代前言本来是想挑一本关于营销且出版时间距现在比较近的经典著作进行学习的,挑这本可以说是一时冲动。
记得老师在课上说,这本已经出版了超过半个世纪的书居然能解释中国的很多现状,然后头脑一热回宿舍就把书给网购了。
从阅读的感觉来说,这本书一点都没有让我失望。
先总结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这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科学与社会”,是关于经济、管理和社会发展的原理性的讨论;第二部分是“现场研究”,是以霍桑试验和类似的现实实验进行的分析和推导。
在第一部分中,梅奥主要阐述了两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是:技术的进步也会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梅奥认为,技术的进步确实地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使社会从“定型型社会”逐渐转变成“适应型社会”。
但其生产关系,即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却并没有跟随着相应发展。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不适应直接导致了社会关系链条的断裂,造成了社会合作的崩坏,从而给社会生产造成严重的紊乱。
而造成这种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对于社会合作效率的忽略,即对生产关系优化的忽略。
其中,最明显的一点体现在教育上。
根据梅奥的说法,不论哪一种形式的社会,都需要两种能力:“处理技术的能力”和“处理人事的能力”,只有两方面的能力同时重视了,社会才不会失衡。
但在当时,由于技术的进步导致了生产的大发展,使得人们一般只关注于“处理技术的能力”。
因此,当时的教育培训模式(包括现在的教育模式!)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经验的获得,只重视培养学生处理技术的能力而忽略了其处理人事的能力,这就使得学生丧失了与人正常合作的能力,造成了社会的失衡。
第二个观点是:自发高效的合作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
在“定型型社会”中,主流的经济管理思想都把人定义为“经济人”,即每个人都单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而不会考虑组织和社会的利益。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详解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名词详解《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行为科学的创始人梅奥的代表作•作者: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行为科学的奠基人•首次出版:1945年•全书名:《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目录• 1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内容提要o 1.1 历史背景o 1.2 书目结构• 2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的观点与思想• 3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的影响与意义《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内容提要历史背景20世纪20年代左右,随着工人的日益觉醒、工会组织的日益发展,工人有组织地与雇主进行斗争,经济发展与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加剧以及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单纯应用古典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能有效地控制工人来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增加利润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者开始从生理学、心理学等角度进行提高生产率的研究,其中管理史上最著名的也是最成功的研究实验就是“霍桑实验”。
1927年,美国管理学家埃尔顿·梅奥应邀参与霍桑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研究,进行了历时9年之久的两阶段实验研究。
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正式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第一次涉及到了影响员工生产积极性的社会与心理方面的因素,探讨了人际关系因素在生产与管理中的作用。
1945年,梅奥又出版了《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
书目结构《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科学与社会”,属于对支配管理观念的元理论探讨,第二部分是“临床式调研方法”,属于对霍桑实验以及其他类似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
梅奥元理论的主题,是人类社会的协调与平衡。
在他的《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中,开宗明义就强调,工业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工业的飞速发展导致产生了社会的反常状态。
他强调,工业革命以后,社会在物质方面和技术方面的进步和成就是十分巨大的。
但正是这种进步和成就,使社会失去了原有的协调与平衡。
《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读后感_0
《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读后感篇一: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以新能源之光照亮中国未来——《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张璐近日有幸拜读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的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慢慢回味作者在书中为我们展现的新世界,未来的宏伟蓝图逐渐在脑海中显现——风能、核能、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完全取代了日渐枯竭的化石能源,成为维系全球正常运转的核心动力,家家户户都安装上产能装置,每座建筑都是一座小型发电机,除了满足自身用电需求,多余的电能进行储存并通过四通八达的能源共享网络回收至国家电网,四处已不见冒着污浊烟气的汽车和工厂,也不必担心过量的碳排放导致温室效应和极端天气,天蓝水清草绿,一派祥和的氛围??想象着这些与现在完全不同的场景,惊叹于作者高瞻远瞩、大胆创新的思维。
当今社会,石油和依赖于石油的现代工业,依然是全球化天平上最重的砝码。
高企的油价、遍及大海和陆地的对石油资源的角力追逐,依旧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上演,石油无处不在地控制着我们的生活。
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化石能源只能充足供应50年,而对化石燃料的消耗正在让地球变暖,海平面升高,地球正在凋零。
而这,就是前两次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现代社会。
而前两次工业革命还告诉我们,只有高瞻远瞩、抢占先机,才能引领世界变革,实现大国崛起。
英国在18世纪发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率先完成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的转变,成为当时最富强的国家,美国和德国在19世纪中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率先推动重工业变革,开创了电气时代,远远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进而推动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
当前的中国,挑战与机遇并存。
20XX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国际关系日益复杂多元,不稳定因素增加,能源安全堪忧;20XX 年初,我国遭遇雾霾袭击,多城市pm2.5含量“爆表”。
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从社会关系的异化到人与自然关系异化摘要:本文根据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关于人与劳动、社会、自然关系的相关阐述,分析了社会关系异化、劳动异化、人与自然关系异化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初步的提出了在改善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简单看法。
关键词:人,社会关系,劳动,自然,异化一、劳动的异化不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代的产物人类同自然的活动,经历了早期人类的敬畏自然、觉醒时期与自然斗争、工业文明时期完全征服自然的思想观念,以致当前社会我们呼吁的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对自然的感情也经历了一个敬畏、斗争、完全的占有、敬畏的过程,但我们发现无论人类与自然处在怎样的一种关系形态之下,人类最终只有一个目的——生存。
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和人类可谓是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最初的存在维护了自然内部的和谐关系,就如同我们常常说的生态平衡,人类也是其中的一个平衡因子,无疑人类也起到了这样一种作用。
同人类社会一样,不同的历史时期,导演历史的主角是不一样的,随着人类逐步的成为导演自然的主角,自然对人类的意义,也随着自身内部历史主角的改变发生着变化:敬畏自然的时代,自然是人生存资料的来源和精神追求的寄托;与自然抗争的时代,自然依旧为人类生存提供资料,人类对其原始的精神崇拜变成了怀疑、畏惧、抗争;工业文明时代,自然对人类的意义内核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一方面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提供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所需的资料。
”【1】自然界,从最初的提供生存资料,到工业文明时代的从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工人本身肉体生存所需的资料和提供劳动的对象,可见自然对人类的意义已经超出了为人类提供基本生活资料的范围。
当然,自然界一开始就为人类提供了劳动对象,但是这种劳动是与人类所需要的生存资料相对应的,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在人类早期一旦生存资料得到了满足,他们既没有了劳动的欲望与需要。
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最近读完了由著名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的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本书对未来的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趋势做了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使我认识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更多的是要转变传统观念、发展清洁能源。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革命,使人类的历史进程一下子就从农业文明步入到工业文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力革命,正是电力的诞生与发展才大大加快了人类社会工业发展的速度。
然而,快速发展的现代工业,也带来了大量的问题,过度依赖传统的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一方面急剧消耗着这些不可再生的能源、造成了日益紧张的能源危机,另一方面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温室气体、废物废渣。
在这本书里,杰里米·里夫金描述了第三次工业的五大支柱:1)向可再生能源转型;2)将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厂;3)使用氢等新型存储技术来存储间歇式能源;4)智能电网的应用;5)使用燃料电池作为运输工具的动力。
面对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采取有效的行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在党的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正式写入党章;李克强总理上任伊始,就着重强调“改革是最大的福利”,这些都表明中国人已经意识到面对日益严峻的现实问题、面临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机遇,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只有改革才有前途,只有发展才能进步。
纵观中国现在的电力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作为燃料的火力发电量占据总发电量的70%以上,而作为清洁能源的水力发电量只占总发电量的20%多一点,诸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发电量则更是仅占很小的比重。
因此应对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发展清洁能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然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能源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能根据用户负荷需要而定,智能电网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办法,中国这些年也在研究智能电网的实际问题和推广应用。
《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梅奥(George Elton Meyao,1880-1949),澳大利亚籍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
梅奥认为工业文明对社会秩序的反作用表现在技术进步与失范,技术进步自不必多说。
关于失范,他引用美国社会学家、犯罪学家卡文对城市比农村自杀率高的解释,“在城市里,一般总是处于持续的解组状态, 人们有可能从传统思维方式下的多重关系和各种行为准则中解脱出来,与此同时,又经常几乎不可能建立起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以实现自身的利益”,进而指出,虽然看似现代社会中的个人不断拥有着所谓行动和思想的新自由,但是忽略了两个很重要的事实,“第一,社会控制弱化,需要补之以明智的个人控制;第二,朝着这种所谓自由的任何发展,都将使个人离开社会的理解或支持,从而个人寸步难行”。
现代社会的发展终结了原有个人和社群循规蹈矩履行职能的生活方式,人类面前的是生活没有模板,个体的成长陷入无休止地混乱与动荡之中,应该学习何种能力来实现发展、如何调整并适应新的社会、怎样的成就会受到认可、可以欣慰满足的幸福感又来自于何方?失范的社会状态使人类可能原地滞留,甚至将自我毁灭的概率大大高。
这是工业文明不断发展割断农业社会建立起的固定社会纽带的结果, 必将导致人们心灵的失衡,当然并非崇古,而是迫切呼吁寻求对工业文明割断的旧纽带的替代物,梅奥认为它只能在现代组织工作中修补。
——这正是所谓“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工业文明带来了人类问题,工业文明的发展必须找到解决这一人类问题的方法。
在《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中,他首先引用“工业疲劳问题的研究报告”,进一步谈论“单调”问题,认为根源于20世纪初期美国推行的“泰勒制”(只要采用恰当的工资制度、改善工作条件、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就可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虽然使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但进一步加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使工作变得异常紧张、单调和劳累,因而引起工人的强烈不满,导致工人怠工及劳资关系紧张等事件频繁出现。
中国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思考
中国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思考作者:谢婷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5期谢婷(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摘要:在梅奥教授的的著作《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中,他认为当时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工业迅猛发展,快过了社会中人事的发展速度,引起了社会的混乱和无政府状态。
中国当前社会的道德缺失、金钱至上等社会风气与梅奥教授描出中的人们只是追求物质环境和肉体的享受的精神状态极其相似,企业管理中缺乏人本精神并忽视合作的现象大量存在,本文主要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描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文明;道德;人本精神;合作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5-0200-01在古典管理理论中,杰出代表泰勒、法约尔等人从不同方面对管理的思想和管理的理论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强调对“时间”的研究,对工人工作动作时间进行分解简化,提高工作效率,并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提高工人工作积极性;法约尔则是作为企业高层领导,将他一生总结得来的管理经验,传授给世人。
这二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纪律性,而未给管理中人的因素和作用足够的重视。
正是由于前人对工业发展极其推崇,导致了20 世纪30 年代美国工业迅猛发展,极大的超前于社会上人事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的混乱和无政府状态。
乔治·埃尔顿·梅奥(1880-1949)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的创始人,于1923-1926和1927-1932 两次实施有名的“霍桑实验”,为人际关系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改革开放30 多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国民思想也得到极大解放。
然而,在中国迅猛发展的这30 多年中,工业发展与人们“人事”的发展依然没有达到平衡。
笔者分别从普通民众精神面貌与企业管理发展两个方面来阐述。
读书心得体会读后感(十篇)
读书心得体会读后感(十篇)今天,我读了《一件小事的震动》,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在南卡罗来纳州捕捉了一只小画眉鸟,把它关在自己心爱的笼子里。
有一只成年鸟一口一口地喂小鸟一种东西。
后来小画眉鸟死了,才知道那只成年鸟喂的是致命的毒梅。
她认为死了要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那时作者才知道,不要把任何小动物关在笼子里。
其实,在生活中,我也经历了类似的情况。
有一次,我奶奶家养了一条小狗,为了防止它出去,我用了一条粗链子死死地栓在它的脖子上。
结果,那条狗每天都哼哼,甚至有时连饭都只吃一点。
最后,在我领它出去玩的时候,刚一拿起链子,它的眼里立刻闪出快乐的光,高兴得直跳。
那时,我才有了很浅很浅的一种意识,不要把动物一直关着。
现在呢,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才对这方面有更多的了解。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如何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育学生作一个品行端正的人,是我不断思考并努力探索的问题,读了《教师培训读本》,使我大受启发。
里面所提到的,正是我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财富。
首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充要条件。
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接受,关键看这堂课是不是一堂好课。
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
这是大多老师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
其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能简单理解为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而是除此之外,更应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
传道授业解惑的问题是作为一个老师的根本,不具备这些能力的人当然不应该走上讲台的。
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充分条件。
按理说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与其父母相比,我们再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岂非多余,如果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当然希望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爱护。
时常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会让学生感觉到长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
不关心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
乡土中国优秀读后感7篇
乡土中国优秀读后感7篇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和归纳书中的知识点,提升学习效果,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能够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和思维条理性,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乡土中国优秀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乡土中国优秀读后感篇1这是一本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共有14篇文章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的社会结构、道德体系、礼法、乡村权力的分配、血缘地缘等各方面,各篇之间相互联系递进,费孝通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于当时中国基层社会进行了分析与概述,并由此提出了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想法与观点。
读完这本书,我认为作者的核心观点是表达了中国的乡土社会受传统儒家观念的影响,是一个追求稳定的、变化漫长的熟人社会。
但在这种社会中也在不断孕育出新的概念,权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发展产生的变化,对于乡土社会的冲击等等,但我们并不能否认,作为中国社会基层的乡土社会仍然是当今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部分。
无论我们的社会如何发展,都离不开对这个最基本的问题的研究与探索。
该书主要描绘的是四十年代后期中国基层社会的现状,以及费孝通先生对于乡土社会的一种展望。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中国的基层社会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对于这本书的学习,不仅仅是透过费孝通先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了解社会学的知识,更加是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结合现在发展的现状,感悟出新的观点和主张,同时要做到温故而知新。
受到地理环境、文化作用的影响,乡土文化是一种我国独特的文化状态,几千年来文化形态的培养造就了我们独特的国民性和文化性格。
至今,我们还是一个熟人社会,人情社会,我们并不能否认儒家思想的价值体系至今还在直接影响着我们。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的乡土社会也在不断地打怪升级,赋予了它一些新的内涵,乡土社会也意识到了思想解放与学习的必要性。
经济的发展也不仅仅单纯的依靠土地,现代工业的下乡提升了农民的效率,农产品深加工提升效益,新经济形式的出现和快递产业的发展,拓宽了交易的范围等等,乡土社会保留下来的精华我们仍在继承,同时乡土社会为适应现代新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努力。
西方文明史读本读后感集合6篇
西方文明史读本读后感集合6篇阅读后的感觉是指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文章、几句名言和一首音乐,然后将这种感觉和启示写进一篇文章,称为阅读后的感觉。
阅读后的感觉就是阅读笔记。
它不仅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简言之,就是看完这本书后的感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西方文明史读本读后感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西方文明史读本读后感阅读这本书,是非常快乐、重建信心的过程,因为由渔猎采集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人类尽管面临种种磨难来自大自然的灾荒,来自人类自身创造的灾害,如战争、奴役等到,但人类从未被打倒过,在书中第五页写道"特定时代的人以符合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和发展阶段的方式去努力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并使他们的生活颇有建树。
' 看来是的:西方科技进步导致人类对自然及自身命运的掌控能力提高、人类寿命的增长、活动范围甚至拓展到太空;民主制度的建立消除几千年来统治者对民众的高压统治、国际外交秩序与贸易关系的建立,改变了即往以战争做为得到资源的毁灭性手段。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下结论说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西方文明史及西方社会的现状已经是证明。
可是,除西方发达国家之外的其他国家呢?近代世界所能享有的科技文明成果,几乎全部由西方世界提供,在农业文明时代曾经富裕兴盛过的两河文明、尼罗河文明、中华文明,不是彻底衰退,就是不断在演替兴亡的怪圈中循环,文明失去自我更新的能力,倘若不是西方文明的传播、冲击与滋养,这些文明古国现状将如何?作为一个以增长见识为目的普通的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不自觉会将本身或本民族的遭遇所带给自己的疑问与阅读内容作对比:为什么西方文明能不断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并改进,而我们的民族照通常所言,只能在朝代的兴替中循环不前呢?为什么在公元1500年前后,西方文明能一枝独秀兴起?什么是决定性的因素?是源于希腊文明的惠泽?是如马克斯韦伯所说的新教伦理?或者是戴蒙德所认为的地理环境决定吗?照此推论,一则未必不是倒果为因,二则难保不会为种族优越论者提供依据。
管理沟通《第一章》
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单向沟通 •快 • 容易控制 • 发送信息的人不 会受到攻击 •有一方是完全被动 的 双向沟通 更准确 接受信息的人更有 信心 费时费力 双方都要参与
游戏
画图游戏
规则: • 描述第1图时,台下学员只允许听,不许提问。 --单向沟通 • 描述第2图时,学员可以发问。--双向沟通 • 每次描述完,统计自认为对的人数和实际对的 人数。
核心竞争力
第一章 沟通与管理沟通
• 第一节 沟通概述 • 沟通: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为了一定目的、运用一定符 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 1.沟通是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社交 • 2. 沟通成功的关键在于信息被充分理解 • 3.有效的沟通在于双方能准确理解彼此的意图 • 4.沟通是一个双向动态的反馈过程 • 包含五个要点: • 时机、场合、方式、内容(思想和感情)、结果(理解 和执行)
私人 <0.5m 交际 =1m 尊重 1.5-3.5m 陌生 >3.5m
心距学,它探讨文化内部及不同文化中有关人际空 间的不同行为与感受。受文化背景、社会地位、性 别影响(高宽低窄、男宽女窄)。
与不同的人交往有不同的人际距离
①亲密距离(0—0.5m)情感联系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
用,可以相互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呼吸等;
按照途径分: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1.正式沟通 依照组织的原则和制度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特点:以书面沟通为主 优点:庄重、严肃,保持权威性 缺点:缺乏灵活性,沟通效率低 难以做到双向沟通
2.非正式沟通 组织成员之间私下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特点:以情感交流为主 优点: 不受阶层的限制 信息容易为多数人相信 往往与沟通者的利益相关 沟通形式灵活多样,沟通速度快 缺点:传递的信息容易失真 容易使组织内出现小团体
《瓦尔登湖》读后感(通用14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通用14篇)《瓦尔登湖》读后感篇1当我读完《瓦尔登湖》这篇__时,我的心犹如大海般不能平静。
这本书写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追逐利益,想尽一切的办法来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权利和的金钱。
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着人类、侵蚀着人性。
而在这个大背景下,毕业于哈佛的这位智者,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
他特立独行,怀着一颗向往自然的心,宁静地踏上了这段心灵的路途。
而在这个被称为“神的一滴”的瓦尔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间里,孤独在思想中!“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
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
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他静静地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写下孤独。
每次看他的书都是一种震撼,他思考人生,让我的心如净水般澄澈。
他让我感到敬畏,原来一个人的生活可以是这样的,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简单而又芳香扑鼻,虽然短暂而又意蕴深远。
他的精神世界绚烂多彩,而且是精妙绝伦,世上这样的智者怕是只有些许吧。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
他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
做生命的舵手,扬帆远航。
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
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
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
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
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他提倡俭朴生活,并不是让我们要粗茶淡饭或是节衣缩食,而是想要让我们多听听新的节奏,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只是孤独,恬静,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
作者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梅奥(George Elton Meyao,1880-1949),澳大利亚籍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
梅奥认为工业文明对社会秩序的反作用表现在技术进步与失范,技术进步自不必多说。
关于失范,他引用美国社会学家、犯罪学家卡文对城市比农村自杀率高的解释,“在城市里,一般总是处于持续的解组状态, 人们有可能从传统思维方式下的多重关系和各种行为准则中解脱出来,与此同时,又经常几乎不可能建立起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以实现自身的利益”,进而指出,虽然看似现代社会中的个人不断拥有着所谓行动和思想的新自由,但是忽略了两个很重要的事实,“第一,社会控制弱化,需要补之以明智的个人控制;第二,朝着这种所谓自由的任何发展,都将使个人离开社会的理解或支持,从而个人寸步难行”。
现代社会的发展终结了原有个人和社群循规蹈矩履行职能的生活方式,人类面前的是生活没有模板,个体的成长陷入无休止地混乱与动荡之中,应该学习何种能力来实现发展、如何调整并适应新的社会、怎样的成就会受到认可、可以欣慰满足的幸福感又来自于何方?失范的社会状态使人类可能原地滞留,甚至将自我毁灭的概率大大高。
这是工业文明不断发展割断农业社会建立起的固定社会纽带的结果, 必将导致人们心灵的失衡,当然并非崇古,而是迫切呼吁寻求对工业文明割断的旧纽带的替代物,梅奥认为它只能在现代组织工作中修补。
——这正是所谓“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工业文明带来了人类问题,工业文明的发展必须找到解决这一人类问题的方法。
在《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中,他首先引用“工业疲劳问题的研究报告”,进一步谈论“单调”问题,认为根源于20世纪初期美国推行的“泰勒制”(只要采用恰当的工资制度、改善工作条件、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就可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虽然使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但进一步加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使工作变得异常紧张、单调和劳累,因而引起工人的强烈不满,导致工人怠工及劳资关系紧张等事件频繁出现。
重庆自考 管理思想史 (1-14章全)重点难点突破
管理思想史(重庆自考专版)第一章导言概念:是共同劳动中的人们为了特定的共同目标,对组织中的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创新等活动。
核心: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管理主体:管理者客体: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组织、物管理基本要素管理手段:①制度性手段②组织性手段管理思想第一阶段(管理理论奠基时期):从人类开始从事管理实践到18世纪前的第二阶段(管理理论萌芽时期):从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发展第三阶段(古典管理理论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历程第四阶段:(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时期):20世界30年代到50年代第五阶段:(现代管理理论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后第二章中外古代的管理思想(一)理论依据:人性论(二)基本原则:重义轻利(三)原则性和灵活性:执经用权,先立后权儒(四)用人方针:①任人唯贤②德才兼备③唯才是举④用人所长性善论:孟子德治,仁政性恶论:荀子法治家性未善论:董仲舒德治,教化性三品论:韩愈法治,教化道最高原则:无为衰兵可胜(前提)管理策略:以弱胜强以正治国(基础)家处后反先(实现)因之论:司马迁法慎到:①贵势②尚法③任臣商鞅:①遵法②任功③别势④农站论(核心)家韩非:①国家管理思想:法、术、势②经济管理思想:重本抑末论五蠹: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商工之民农战政策(农战论)实施措施:①以国家法令确定并保障积极从事农战的人对土地和其他财务以至依附农民所有权;②以刑赏作为驱使人民进行农战的手段;③堵塞农战以外的一切可以获得名利的手段,迫使人们为求名利只有致力于农战,也就是所谓的“利出一孔”;④提高官僚机器的工作效率,以确保农民的利益;⑤愚民。
兵《孙子兵法》:避实击虚(三十六计上上计)、不战而屈人之兵等《吴子》:用人为上、选拔良才、任人唯贤、用人之长、注重培训家注重激励《六韬》:爱民:听政;用人商范蠡:积著之理,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基本原则)白圭:治生之学,乐观时变(基本原则)家司马迁:《货殖列传》,致富必靠“诚一”;致富必用奇胜;贪贾三之,廉贾五之核心:兼爱交利总目标: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基本准则:兼相爱则治强力事本与控制手工业管理思想:①发展生产,满足民求;②发展农业;③限制非生产性生产,强力事本子节俭与建立储备财政管理思想:①财政节用;②开源节流(1)建立必要的“国备”是墨子财政管理思想的重要原则(2)“节用”是墨子财政管理思想的关键与基本特点轻重家:(一)目标:轻重之势(二)理论指导:轻重之学(三)措施和方法:轻重之术古埃及:①丹尼尔•雷恩:说明管理职位的词“宰相”;②埃及人首先意识到“管理跨度”的实践者;③希伯莱,《圣经》,“以十为限”古巴比伦王国:汉莫拉比:《法典》早期主要成就:《荷马史诗》古氏族部落采取“一长两会制”苏格拉底:①用“问答法”传布其思想;②认为管理具有普遍性的特征希色诺芬:《经济论》、《雅典的收入》柏拉图:①《法律篇》、《理想国》:第一等是治国贤者,第二等是卫国的武士,第三等是民间艺人;②人们的本性,即灵魂是由三部分构成:理性,意志,欲望腊亚里士多德:《政治论》:反对柏拉图的取消私有财产、实行共产主义的见解古罗马:《论农业》:贾图,瓦罗第三章工业革命以前的管理思想行会:行会是中古城市手工业者按照各自的行业结成的联盟,城市手工业者保障自身利益的行业内部组织。
管理学古典管理理论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03:51:2103 :51:210 3:517/1 5/2021 3:51:21 A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 7.1503:51:2103 :51Jul- 2115-Ju l-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03:51:2103:5 1:2103:51Thur sday , July 15, 2021
三、 泰罗
与
科学 管理 理论
2、泰罗-研究重点
(1)提高效率:“磨洋工”问题: 原因: ①天性懒惰(先天)
②故意的:人际关系和自我保护A.劳动总 额.B. 缺陷制度.C.师徒相传操作方法
(2)盈余分配与与生产率提高:劳资双 方应关心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三、 泰罗
与
科学 管理 理论
3、泰罗-基本观点
具体内容:
I、理想组织形态(超凡权力,传统权力, 法定权力)
II、理想组织形态的管理制度(十条) III、理想组织形态的组织结构(三角形态)
行为 科学 管理 理论
一、人际关系学说的产生
(Interpersonal Behavior Approach)
侧重于研究:员工在生产中的人际 关系,包括研究人的工作动机, 情绪。行为等工作间的关系,并 研究按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来刺激 人的积极性。
代表人物:梅奥(1880~1949)
代表作:《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1933.《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
一、 人际 关系 学说
的 产生
1、霍桑实验.(1924~1932)
在美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 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
《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引言概述《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具有繁多的种类和巨大的数量,如果不能够科学处置,将会严重污染到水、大气以及土壤环境。
近些年来,《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产生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迫切需要深入治理。
因此,《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要依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结合《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的产生原因以及处置利用中暴露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减少《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产生量的基础上,高效利用《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
1《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的概念1.1《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种类通常情况下,可从三个方面划分《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的种类。
第一,工业《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
工业生产过程中,难免会有气体、固体、液体等诸多形式的污染物产生。
工业《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涵盖一般废物与危险废物两种,前者的危害较小,后者的腐蚀性,毒性较强,会在较大程度上危害到人体健康与环境。
第二,城市《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
城市运行过程中,将会有建筑垃圾、商业垃圾等大量的《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产生。
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量也显著增加。
第三,农业《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
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为农业《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的主要类型,如果不能够科学处置,也会污染到生态环境。
1.2《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的影响《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方才会逐渐体现出对《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的污染。
第一,《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污染水体。
在雨水、重力沉降等作用下,《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地表水系内容易进入空中漂浮的《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细小颗粒,颗粒溶解后,有害成分将会在水中产生。
《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如果向河流中排放大量的《树的道路铺向空中》读后感,河道将会遭到堵塞,出现不同程度的淤积现象。
2020年自考《管理思想史》习题及答案
2020年自考《管理思想史》习题及答案一、单选或填空1.乔治.埃尔顿.梅奥,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的创始人,其代表著有《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和《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
2.霍桑试验是一项以科学管理的逻辑为基础的试验。
3.继电器绕线组的工作室实验—群体实验,梅奥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概念。
P2024.霍桑试验最有价值的成果就是导致人际关系学的产生。
5.人际关系的研究者提出了“社会人”假设,取代了“经纪人”假设。
6.“社会人”假设为管理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7.在正式组织中起支配作用的价值标准是,成本逻辑和效益逻辑。
P1068.成本逻辑是指应以最低的费用取得最高的收入。
9.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生产效率决定于作业方法和作业条件。
10.马克斯.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P181二、多选1.霍桑实验的四个组成部分:A、B、C.D。
P2042.法约尔认为,一个好的行动计划应该具有的特征是:A、B、C.D。
P169-1703.韦伯把权力划分三种类型:A.B.C。
P1834.厄威克认为,作为领导者承担的职务包括的意义有:A.B.C.D。
P187三、名词△1. 协调P171 △2.劳动分工原则P172 3.权力与责任原则P1724.公平原则P1755.古利克P188-189四、简答△1.法约尔的管理思想P168-177△2.法约尔对管理思想的贡献。
P177—1803.简述法约尔管理的五大要素。
P169-171△4.简述韦伯理想行政组织的特征。
P1825.简述古典管理理论的缺陷。
P1926.简述厄威克的组织八项原则P187五.论述1.古典管理理论的意义P191一、单选、填空1.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典管理理论产生了。
主要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管理理论。
2.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40多年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经历了1873、1882、1890、1900、1907年5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读后感这就是一本预知未来的神奇著作——代前言本来就是想挑一本关于营销且出版时间距现在比较近的经典著作进行学习的,挑这本可以说就是一时冲动。
记得老师在课上说,这本已经出版了超过半个世纪的书居然能解释中国的很多现状,然后头脑一热回宿舍就把书给网购了。
从阅读的感觉来说,这本书一点都没有让我失望。
先总结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这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科学与社会”,就是关于经济、管理与社会发展的原理性的讨论;第二部分就是“现场研究”,就是以霍桑试验与类似的现实实验进行的分析与推导。
在第一部分中,梅奥主要阐述了两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就是:技术的进步也会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梅奥认为,技术的进步确实地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使社会从“定型型社会”逐渐转变成“适应型社会”。
但其生产关系,即雇主与雇员的关系与人与人的关系却并没有跟随着相应发展。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不适应直接导致了社会关系链条的断裂,造成了社会合作的崩坏,从而给社会生产造成严重的紊乱。
而造成这种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对于社会合作效率的忽略,即对生产关系优化的忽略。
其中,最明显的一点体现在教育上。
根据梅奥的说法,不论哪一种形式的社会,都需要两种能力:“处理技术的能力”与“处理人事的能力”,只有两方面的能力同时重视了,社会才不会失衡。
但在当时,由于技术的进步导致了生产的大发展,使得人们一般只关注于“处理技术的能力”。
因此,当时的教育培训模式(包括现在的教育模式!)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经验的获得,只重视培养学生处理技术的能力而忽略了其处理人事的能力,这就使得学生丧失了与人正常合作的能力,造成了社会的失衡。
第二个观点就是:自发高效的合作就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
在“定型型社会”中,主流的经济管理思想都把人定义为“经济人”,即每个人都单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而不会考虑组织与社会的利益。
因此,国家需要去规范与引导人们的行为,这样才能保证国家利益最大化,保证国家的发展。
从这个观点出发,不难得出高度法制化、计划化的集权国家才就是比较合理的国家模式,这就不难解释独裁国家的出现。
但就是,梅奥对此提出了正式的反对。
她认为,向氏族关系中那种“每一个个体成员渴望在社会活动中进行合作,这就是自发的与全心全意的”的组织关系,在社会中也就是普遍存在的,知识程度的高低会有所差异。
根据梅奥的观点,任何一个正式组织都需要考虑两个层面的问题:1、成员物质需要的满足;2、成员间合作的自发高效进行。
梅奥的观点表面上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其本质上承认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并强调了人就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
第二部分,梅奥主要描述了一系列实验的情况,并对实验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第四章中,梅奥主要说明了“自我利益不就是工人行动的唯一动力”的观点。
在“棉纺部工人”的案例中,在福利待遇较好的情况下,工人的流动性却很高,通过单纯的金钱激励情况也没有好转。
工人普遍轻视自己的工作,工作中觉得很孤寂。
而在引入休息制度且将休息时间的控制权交给工人后,工人的积极性出乎意料之外地大幅上涨。
梅奥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改变在于管理者将“孤寂”的工人个体转变成了一个社会群体,这种改变效果惊人。
第五章中,梅奥说明了研究合作的重要性,同时重新强调了“现场研究”的重要意义。
这章中,梅奥以“访谈实验”的内容与结果贯穿全个章节。
在当时的年代,科学管理思想盛行,人们更关注的就是动作的研究与管理的科学化,对团队内部的合作十分忽略。
但“访谈实验”表明,访谈工作能让员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同她人更好地相处与交流,从而令工厂的效率得以大幅提升。
这就证明了合作的重要性。
同时,“访谈实验”要求实验组织人员通过细致的观察,以找到真正问题之所在,就是“现场研究”的典型方式之一。
这种观察的结果,由于其未知性,就是不能通过“逻辑推导”与“理论知识”所得出的。
所以,必须重视“现场研究”的价值。
第六章中,梅奥主要研究了缺勤的问题。
通过大量数据的详细罗列,梅奥分析并总结得出:公司内良好的合作还有优秀的组织建设,可以有效降低缺勤率。
第六章就是一个总结,梅奥重新阐述了社会的失衡状态。
重新表明对“人事处理能力”的忽略将导致社会的继续失衡。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印象最深的不就是技术进步会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也不就是梅奥做出的研究与分析,而就是对于当时大学教育与大学生状况的描述。
与梅奥描述的情况类似,现代的教育也主要关注“处理事情的能力”而忽略了“处理人事的能力”。
现在本科生的教育,还就是以传统的授课模式为主,即老师单方面的灌输。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在其选择的领域中快速地获得大量理论知识,构建起自己对该领域的瞧法与理论知识体系。
但由于缺少直接地接触研究对象,学生间很多学术讨论都就是脱离实际的“空想”,使得学生空有相应的思维能力,但在面对复杂的现实状况却没有相应的处理能力。
最明显的体现在于两点:一就是敏锐的洞察能力,二就是充分的决断力。
由于缺乏对实际例子的观察,缺乏对现实的感性认识,现在的学生在理解现实事件的时候很容易会往原有的认知上靠拢。
这就使得现代学生瞧不清现实事件的真实状况,自然就不存在必须的洞察能力。
其次,学生一般比较擅长逻辑推导。
在面对现实事件时,学生们能根据已有条件想到其中的利益相关关系。
但由于缺乏处理人事的经验,现代学生往往不能判定各利益的轻重,从而不知如何做出合理的决策,缺乏必须的判断力。
这就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弊病,也就是现在教育最为百姓诟病的地方之一。
为了处理这一问题,政府多年来一直提倡要实施“素质教育”。
只能说,理想就是好的,现实就是残酷的。
主要关注“处理事情的能力”这一状况植根于中国教育现状,在一些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前不可能得到解决。
个人认为,中国教育的核心特点在于:人多资源少。
人多资源少必然会导致激烈的竞争,这就需要一种合理的制度高且公平地进行筛选。
“处理事情的能力”与“处理人事的能力”有一个很明显的分别:“处理事情的能力”能通过科研成绩、考试、答辩等方式比较简单地进行量化,从而判断孰优孰略。
但“处理人事的能力”却很难判定其高低。
由于社会竞争、社会筛选的需求,“处理事情的能力”不可避免地将成为关注的核心。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个人思考了较长时间但一直没有答案。
特别就是近年来,教育市场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
教育市场化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教育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状况下,“处理人事的能力”如何培养与加强,真心值得我们继续思考探索。
其次,本书的内容也引起了我对管理的一些思考。
首先,管理者要关注员工的需求。
根据梅奥的观点,员工的需求就是多层面的。
根据山东老家的CEO赵永强的观点,员工的需求可以归纳为“三子”(虽然感觉不够全面可就是很通俗易懂),即肚子、脑子与位子。
肚子就是指基本的生存需求,包括薪酬与福利。
脑子就是指能力,其中主要涉及对员工的培训。
而位子就是指权利,在企业中体现为员工的升迁与发展。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同时满足员工的多方面需求,不能顾此失彼。
其次,管理要注意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梅奥的年代,科学管理就是最大的命题,很多工厂都实行动作管理,追求所谓的最高效率。
在这个年代里,工厂的气氛压抑,工人与工人缺乏交流,工人一天从早到晚都只就是完成重复单一且无聊的工作。
在这么一个背景下,“访谈实验”可以排解工人们心中的愤懑与孤寂,其对效率的提升就是十分合理的。
这个例子说明,管理需根据现实问题的不同进行调整。
在现今,80后开始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而90后也开始步入社会。
80后与90后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在于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一方面可能使人自信积极,且培养出较高的管理素养;另一方也可能使人不顾别人的感受,不顾组织的利益。
这么一个背景下,管理者在管理时可能需要注意更过地使用引导的方式而非强制的方式。
同时,在智能手机高度普及的现在,时间的碎片化也就是一个不可避免地大趋势。
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怎么调整自己的管理去适应时间的碎片化也就是一个重要命题。
最后,企业的管理需要有良好的战略意识。
企业的战略包括企业的目标、愿景等等,其对企业的方向与企业的文化有决定性的影响。
根据梅奥的观点,人不能定义为简单的“经济人”,而就是“社会人”。
虽然“社会人”也非完全完美,但就是其反映了人与人的相互影响,还有人与组织的相互影响。
而企业也一样,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组织,其不仅有社会中的最小个体——人所组成,也隶属于最大的组织——社会,还跟别的企业有重要的互动。
所以,不能把企业瞧瞧作单纯的“经济人”,即企业的运营不能单纯地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的。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一个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为三类:核心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股东等),蛰伏利益相关者(消费者、分销商、政府等),边缘利益相关者(社区、特殊利益团体等)。
作为一个管理者,要学会平衡各方的利益,达到各方“满意度”最高的情况。
最后,不知以下的理解就是不就是会有失偏颇:这本书最令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其描述与国内现象的相似程度,而非其理论本身。
作为70年前出版的书籍,居然能有与现在类似的描述,这本来就就是一件很神奇的事。
而更重要的事就是,梅奥对一些状况的描述与分析让我对一些思考观察了很久的问题,特别就是自身的发展问题有了很多新的思考,这可能就是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而在理论方面,在梅奥的那个年代,社会中管理思想的主流就是科学管理。
梅奥的理论的出现就是对科学管理思想基本假设的根本冲击,也就是对科学管理思想的补充,其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在现今,“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员工的满意度”等等概念都已经广为人们所熟知。
在这种背景下,从某个角度而言,“社会人”的概念可能比“经济人”的概念更加容易让人接受。
所以,梅奥的理论方面没有给我很大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