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财政
日本财务管理制度
日本财务管理制度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经济繁荣的国家,其财务管理制度经过长期发展和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日本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财政管理、税收管理、金融管理和会计管理等多个方面。
这些制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日本的财务管理体系。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日本的财政管理制度。
日本的财政管理制度是政府用来管理和支配财政资源的法律、规章和程序等总和。
日本的财政管理制度中,包括了日本政府、地方政府以及事业单位等各级财政主体之间的财政关系、财政管理体制、财政政策等内容。
日本的财政管理制度旨在确保政府的支出合理、财政收入充足、债务得到妥善控制,以及维护国家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
日本的财政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财政收支管理。
日本政府通过编制年度预算、管理公共支出和收入等方式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并确保政府的财政稳健。
其次,债务管理。
日本政府借款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或实现公共建设等目的,需要对债务进行合理管理,确保其不超过承受能力范围。
再次,财政监督。
日本设立了一系列的监督机构,包括财务审计院、财务省等,对政府的财政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财政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其次,让我们来看一看日本的税收管理制度。
税收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对实现财政平衡、经济发展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本的税收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税法、税收政策、税收征管等内容。
日本的税收管理制度旨在确保税收合理、公平、高效征收,保障国家税收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日本的税收管理制度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税收征管。
日本的税收征管涵盖了对纳税人的登记、纳税申报、征缴、稽核等全过程,保证税收的及时、准确征缴。
其次,税收政策。
日本政府会根据经济形势、社会需要等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以调节经济、促进发展。
再次,税法立法。
日本立法机构会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和需要,制定相应的税法,并确保其合法、公正、透明。
接着,我们来看一看日本的金融管理制度。
日本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哪些
日本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哪些日本是一个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财务管理制度在日本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日本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保证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的同时,也试图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本文将就日本的财务管理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了解日本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国内和国际经济发展和影响方面的作用。
1. 税收制度日本的税收制度主要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
直接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法人税和资产税等,间接税主要包括消费税、关税、酒税和烟草税等。
日本的税收体系相对完善,征收税种较多,税制比较综合,虽然税率并不是很高,但依然可以保持财政的收支平衡。
此外,日本税收收入的使用较为透明,符合税收使用的公平和合理原则。
2. 支出管理日本的支出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编制和执行、政府采购管理、项目拨款管理等。
日本的财政预算编制比较科学、民主,并且有多种督导和监督机制。
政府的采购管理严格遵守合规原则,公开透明、公平利用税金,项目拨款管理也较为规范,确保公共支出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3. 资金管理日本的资金管理主要包括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等。
日本的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体制相对较为完善,综合运用财政资金、政府债券、公共资金和银行托管资金等进行资金管理,保障政府运行资金的安全、有效和灵活使用。
4. 财务监督日本的财务监督主要包括审计监督和会计监督两大方面。
审计监督主要包括财务审计、政府采购审计和项目拨款审计等,会计监督主要包括财务会计、政府会计和项目会计等。
日本的审计机构和会计监督机构分工明确,相互监督、相互配合,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财务监督体系。
5. 公共财政改革日本的公共财政改革主要包括国债管理、减税和增收等多方面措施。
日本在减少财政赤字、控制政府债务、提高财政收入等方面采取了多种政策和措施,力图稳定政府财政和推动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日本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保证财政收支平衡的同时,也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福利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日本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期的财政政策
日本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期的财政政策一、西南战争前后的财政状况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前后,政府财政出现困难。
1875年以后,突出表现为政府财政实际收入急剧减少,财政支出大幅度増加,财政困难日益加剧。
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政府财政收入急剧减少 1875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收入为6858万日元,实际收入为6948万日元。
1876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收入比上年度减少550多万日元,实际收入比上年度减少近1000万日元。
1877年度,政府财政收入预算规模仅有51256000日元。
1879年度预算收入扣除纸币贬值部分,比1877年度减少4933516日元。
1879年度财政实际收入扣除纸币贬值部分,比1877年度减少4413645日元。
1880年度预算收入扣除纸币贬值部分,比上年度又减少2216230日元。
1880年度财政实际收入扣除纸币贬值部分,比上年度减少11125197日元。
(二)政府财政支出大幅度増加,收支不能相抵 1876年7月至1877年6月,仅西南战费就高达41,567726日元,以至于明治政府无法将其纳入常规预算不得不单独核算。
1877年7月至1878年6月,因功赏赐年金、军人年金、警察费、偿还公债等几项就使明治政府年度财政支出预算増加2119万日元。
1880年7月至1881年6月,由于地税改革实物补助、农商务费、天皇巡幸费、宫殿营造费、军费、秩禄公债、创业公债偿还额的増加,年度支出増加1568万日元。
因财政支出的増加,造成明治政府财政收支不能相抵。
1875年7月至1876年6月,财政亏空541655日元。
1876年7月至1877年6月,亏空1130329日元。
该年度临时性支出除西南战费以外尚有2493629日元1878年7月至1879年6月,亏空2428592日元,再加上临时性支出4954626日元,财政亏空额高达7383218日元。
巨额亏空给明治政府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造成日本明治政府财政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日本财政真相:国债与赤字的游戏
面是 民主选 举 导致 的 派 糖 政 治 ” 。 由于赤 字 根源 在 于 减税 ( 与刮 地 皮式 的政府 财 政 有根 本 区别 ) ,这使 我 们 看 到 , 日本财 赤 问题 不 小 ,游戏 却 问题 的 解 决 之 道
日本财赤的最终出路仍然在于加税
而 言 ,中 国 国债 利 息 支 出 约 1 0 一1 0 亿 人 民 币 ,约 O 0 5 7
占G P % 由此 中 国非 息 财政 支 出 占G P 然在 D 的0 5 D仍
2%左右。 0
不 难看 出 .无论 纵横 比 日本 赤字 都 不是 因为 支 出
日本债务的 已有问题未如想象中严重
回 落 ( 国 继 续 上 升 ) 。必 须 看 到 的 是 ,这 是 一 种 典 中
(%为警戒线)。因此,市场担心地震将使 日本财赤 型 的 周 期性 支 出 ,经 济恢 复正 常 ,这部 分支 出将 明 3
进 一 步恶 化 ,从 而 引发债 务 危机 。然 而 必须 思考 的是 , 为何 貌似 问题 不 小 .游戏 却可 继续 7带 着这样 的问题 , 我们 系统 地梳 理 日本 赤字 的 来龙 去脉 对于前 述 担忧 并
I 文倜 炳林
日本财政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财政” 一般指 国家 财政 , 国家 为了维 持其存在和实 是 现其 职能 的需要 ,参 与社会 产品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 。 由于财政分配 的主体 、手段 和 目的等都是以 国家为转移 , 服从 于国家的意志 , 因此 , 在财政 分配关系中 , 就不 能不体
3利用 “ . 财政投资贷款” 简称“ ( 财投 ”加强财政职能 )
“ 财投 ” 制度是 日本财政管理制度颇具 特色的一部分 , 系政府通过 国家信 用制度积聚 民间各种 闲散 资金 , 然后再
按照国家政 策 目的开展投资信贷活动 。而且 , 日本政府还
通过 对“ 财投 ” 资金的增 减来调节经济运行 , 从而对财政职
转移 给地方 的。它 不仅 能调节 中央和地方之 间的财 源 , 也
一
、
( ) 一 日本 的 财 政 制 度概 述
根据 目前 日本 的财政 制度 , 预算 由政府编 制 , 然后 向 国会提出 , 在获得 国会批 准后 付诸 实施 。广大的 国民则通 过 国会对预算 的审议 , 与对 政府行为的控制 。 日本 的预 参
税、 飞机燃料让与税 、 别吨位让 与税 和消 费让 与税六种 。 特
成。预算 的具体编制由大藏省负责进行 。预算方案 由大藏
大臣正式 向内阁会议提 出 , 内阁会议决定 以后作 为政 府预
算案向国会提 出。 预算获得批准 以后 , 就进 入执行 阶段 。 政 府各部 门机关 的负责人必 须制定 出预算期 内支付计划 的 日程表 , 并获得大藏大 臣的批准 。 在预算管理上 , 各级政府 负责管理本级预算 ,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 的预算管理 主要 是通过编制《 地方 财政计划》 对地 方财政运 营进行 引导 。 具
第三章 日本的财政与税制
第三节 财政面临的中长期课题
一、财政的可持续性危机 • (一)税收萎缩 • (二)财政支出迅速增长 • 主动性因素 • 政府刺激经济增加支出 • 加大科技投入 • 被动性因素 • 失业人口的增加,使得失业救济支出增多 • 长期性因素是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保障支出增加 • (三)收支缺口和国债负担 • 对国债的依赖 • 还债负担沉重
第三章 财政与税制
王菁华 2015年4月2日
全章概览
第一节 战后日本财税制度基本架构
第二节 财政调节景气的效果极其副作用
第三节 财政面临的中长期课题
第一节 战后日本财税制度基本架构
一、财政的地位与基本功能
二、预算制度
三、税制
四、财政监察与财政公开制度
第一节 战后日本财税制度基本架构
一、财政的地位与基本功能 • (一)超然地位 • 1.超然于政府其他行政部门 • 2.皇家财政不再是高于国家财政的特殊存 在 • (二)运营财政的法律框架 • 战后初期得到改革 • 财务省只是执行机构
第三节 财政面临的中长期课题
三、 财政结构改革 • (二)财政基本制度改革 • 1.改革预算方法 • 由“自下而上”改为“自上而下” • 将政策评价反馈到预算编制过程中 • 2.改革预算分类 • 精简特别会计 • 大幅度压缩政府有关机构规模,缩小政府 有关机构的职能 • 提高国家财务状况透明度
第三节 财政面临的中长期课题
第一节 战后日本财税制度基本架构
三、税制 • (三)租税特别措施 • 为贯彻特定政策而采取的手段,属于基本 税制以外的例外规定 • 作用 • (四)“中央集财”体制及其积极意义 • 1.维持各地基本行政能力均衡 • 2.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 • 3.加快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 4.引导产业沿着政府指引方向发展
日本90年代到现在的财政制度
日本90年代到现在的财政制度日本90年代到现在的财政制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资本泡沫”破灭后的长期萧条期,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财政政策,总体上讲是扩张性的。
但是,日本政府十分注重财政政策的转向问题,被称为“教训”的1997年《财政结构改革法案》的出台与冻结,以及小泉首相的经济结构改革设想等,都反映了政府的这一意图。
日本扩张性财政政策还能走多远?小泉改革的前途如何?无疑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就此谈一些看法。
一、日本90年代以来的财政政策回顾1.背景。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在土地和股市两大泡沫(一般称“资本泡沫”)的推动下,实现了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
在当时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有所谓一枝独秀的美誉。
然而,进入90年代后,以地价下降为导火索,资本泡沫逐步破灭,日本经济陷入长达10多年的徘徊或萧条期。
1990年GDP增长率达5.1%,1993年下降到0.3%,其后除1996年增长5.0%外,其余年份增幅在1.6%以下,1998年为-2.5%,2001年为-0.5%。
失业率由1990年的2.1%,2001年上升为5.3%,为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最高。
而且,同期日本经济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
其一是1995年以后物价连续下跌,批发物价1995年以后7年里,除1997年为0.6%外,其余年度均为负数;消费物价虽不象批发物价那样长期下跌,也有两个年度为负数,基本上在0值周边波动。
其二是泡沫经济时期泡沫化了的资本严重缩水。
股市缩水:日经平均指数由最高的1989年的38916日元,2000年跌破10000日元,与1989年相比缩水70%以上。
其间,虽(1)扩大国债发行。
90年代初期日本公债规模不算大,1992年中央和地方公债余额(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公债,下同),占GDP比重为61.4%。
但在90年代国债规模迅速扩大,2002年公债余额占GDP比重上升为139.6%,约1.4倍。
从绝对额上看,日本GDP约为500万亿日元(90年代用现价计算的GDP基本上没有扩大),1990年公债余额约为300万亿日元,2002年为700万亿日元(其中中央政府国债占70%以上),10年增加了400万亿日元,年平均增加40万亿日元,年均递增9%。
日本税收与财务制度
日本税收与财务制度日本作为一个发达经济体,其税收与财务制度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日本的税收体系、税制变革、财政支出、债务情况等方面对日本的税收与财务制度进行分析。
一、日本税收体系日本的税收体系主要由国税、地方税和地方交付税3个层面构成。
国税是由中央政府征收的税收,主要包括消费税、所得税、财产税等。
地方税是由地方政府征收的税收,主要包括住民税、事业税等。
地方交付税是中央政府按照规定比例从国税中分配给地方政府的一部分税款。
1.1 消费税消费税是日本的主要税收之一,税率通常为8%,有时会根据经济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消费税是按照消费者所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的一定比例进行征收的税,目的是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支持国家的各项支出。
消费税的征收使得国家拥有了一个可靠的经济来源,以应对日益增加的财政需求,维持国家的经济发展。
1.2 所得税所得税是另一项重要的税收收入来源,主要由工资收入、资本收入、企业利润等个人和企业的所得按照一定比例征收。
所得税是中央政府的主要税收之一,也是日本政府的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通过所得税的征收,中央政府可以为国家的各项事业提供资金支持,保障国家的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1.3 财产税财产税是日本政府对个人和企业的财产按照一定比例征收的税收,目的是通过财产的征收来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发展。
财产税是一种间接税,其征收可以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支持国家的各项公共事业建设。
1.4 住民税住民税是地方政府的主要税收之一,对个人和企业的所得按照一定比例征收。
住民税是地方政府的主要税收来源之一,也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通过住民税的征收,地方政府可以为地方的各项事业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1.5 事业税事业税是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一定比例征收的税收,主要用于支持地方政府的公共事业建设。
事业税是地方政府的主要税收之一,通过事业税的征收,地方政府可以提高财政收入,支持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日本财政的发展与改革
日本财政的发展与改革日本财政的发展与改革1. 战前、战时的财政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实行地租改革(1873—1881年),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是,由于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导致财政支出急速增加,使整个财政陷于支出大于收入的状态。
明治10年(1877年)爆发了西南战争,政府为筹措军费而大量发行不兑现纸币,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又造成对外贸易入超和金银外流,使近代日本经济首次面临危机。
明治14 年(1881年)明治政府采取了“超紧缩、超均衡”的财政政策,取消不兑现纸币,发行兑换券,增加对烟酒等商品的征税,停止由国家经营工厂和矿山,大幅度削减财政支出。
这是日本财政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正式的财政政策。
其时任大藏大臣的是松方正义,因此,后人称该政策为“松方财政”。
松方财政(1881—1885年)制止了通货膨胀,带来了通货的稳定,使对外收支变为顺差,并导致建立了近代的财政、金融体系(在1882年设立了日本银行),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引起了深刻的通货紧缩,特别是农产品价格下跌,使卷入商品经济的小农遭到沉重的打击。
其后,政府又转向积极财政。
经过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和日俄战争(1904年),日本日益走上扩充军备的道路,岁出规模不断扩大,1897年中央政府的一般会计岁出超过2 亿日元,相当于1894、1895年的7000—8000万日元的约3 倍。
因此,尽管有中日甲午战争后获得高达2亿3150两白银的战争赔款(约3 亿6400万日元,相当于1895年一般会计岁出额的4 倍多)支撑一时,终于不得不依靠发行大量国债和向外国借款来获取财源。
而在扩充军备的同时,政府又大力充实产业设施,如建设钢铁厂、改建铁路、扩充电信电话设施、奖励海运造船、设立特殊银行、修建治水工程、普及教育等等,在此过程中,日本政府的作用不断扩大,加快了走向“大政府”的步伐。
由于近代化落后,商品竞争力弱,20世纪初的日本经常受到外汇不足的困扰。
日本财政政策的调整轨迹_1989_2010年
级的美国 (98.5%)。 ③由此可见, 日本的财政危机 一直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之中。 那么, 日本财政 是如何一步步地陷入 “病入膏肓” 状态的呢? 难 道这么多年日本政府没有对此给予的足够重视, 才导致如此 “积重难返” 的吗? 对于日益严重的 财政危机, 日本政府究竟采取过哪些相应的财政 政策呢? 本文拟通过梳理日本平成时期财政政策 的调整轨迹来回答这一问题。
【关键词】 日本 财政政策 发展脉络
传统凯恩斯经济学认为, 财政政策是政府影 响国家经济运作和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之一。 所谓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对税收和公共支出 进行规划, 抑制商业周期波动, 以期保持经济持 续增长和高就业率, 避免过高或剧烈的通货膨 胀。 ①
1989~1999 年期间, OECD 中的发达国家财政 状况均基本得到了改善, 唯独日本却进一步恶化, 财政危机一直盘亘于日本, 成为这个国家挥之不 去的难题。 2006 年, 日本财政危机稍 事好转, 却 于次年遭遇了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 尚未从金融 海啸带来的财政危机中完全摆脱出来的日本, 不 幸于 2011 年发生了东海岸地震, 以至于日本不得 不从本已拮据的财政支出中增加清理、 赔偿、 重 建的费用, ②这使得日本财政再次雪上加霜。 2011 年 , 日 本 政 府 债 务 余 额 占 GDP 的 比 重 高 达 204.2% , 远 远 高 于 深 陷 债 务 困 境 的 意 大 利 (132.7%), 也高于 2011 年 8 月被标普下调国债评
日本政府为振兴出口采取的财政政策
日本政府为振兴出口采取的财政政策日本政府一直以来都重视出口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出口是日本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对于扩大国际贸易、提高国内就业和促进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应对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面临的挑战,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政策,以促进出口的发展和增加出口竞争力。
1. 减税措施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刺激出口贸易,日本政府采取了减税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减少企业所得税和消费税,降低企业的负担和提高企业利润。
此外,还对出口相关的企业提供特殊的减税政策,以鼓励和支持出口业务的发展。
2. 资金支持和贷款为了支持出口企业的融资需求,日本政府通过设立专门的基金和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和贷款。
这些资金和贷款主要用于扩大出口规模、改善生产设施、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政府还鼓励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的贷款,降低出口企业的融资成本。
3. 促进国际合作和贸易协定为了扩大出口市场和促进国际贸易,日本政府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协定和合作关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与欧盟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和与亚洲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FTA)。
这些协定为日本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有利的贸易环境,进一步增强了日本产品的竞争力。
4. 促进创新和技术升级日本政府意识到技术创新对于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出口增长的重要性。
因此,政府通过设立科研基金、提供创新补贴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方式,促进创新和技术升级。
政府还鼓励企业和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推动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加强日本的技术实力和竞争优势。
5. 扩大出口促销和市场开拓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推广产品和开拓海外市场,日本政府提供了相应的出口促销支持和市场开拓服务。
政府通过组织贸易展览和派遣贸易代表团,为企业提供展示和推广的机会。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参加国际展览和商业洽谈,帮助企业建立海外业务联系和拓展国际合作关系。
6. 提高贸易便利化和减少贸易壁垒为了降低出口成本和提高出口效率,日本政府致力于提高贸易便利化和减少贸易壁垒。
日本财政金融改革下的地方政府债券市场
浅析日本财政金融改革下的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摘要:在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政府破产这一在中国人难以想象的话题,开始逐渐为国人和学术界所讨论和研究,而与主权债务相比,地方政府的债务并不为人们所关注。
日本作为世界重要的经济体,其正经历着深刻的财政金融改革,而其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管理和发展模式,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借鉴。
本文将重点关注日本的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下,日本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发展、变化及最新情况,以期为中国日益深化的财政金融改革提供给参考。
关键词:日本财政金融改革地方政府债券协商制和目前的中国相似,过去日本地方政府的债务(公开发行债券)都有日本中央政府的隐含担保,因此债券利率都相同,债务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也处于较低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容易过度开支并过度借款,同时,放款人对地方政府信用状况会疏于监管,使得中央政府负担较重。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中央政府计划将地方政府融资行为逐步市场化。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隐含担和行政监管将逐步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财政预算内部约束及市场外部约束。
一、基本情况日本的地方政府债券,最早可追溯到明治初年。
1879年,日本确立了“举借地方政府债必须通过议会决定”的原则,从此开始了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历程。
日本地方政府在医疗、教育、公用设施方面承担着较大的职能,因此其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总额约60%,超出了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
过去,日本地方债券主要是由中央政府资金支持或者是向本国金融机构私募发行,公开发行的数量很少。
1999年进行地方分权改革后,日本中央政府资金支持比例不断下降,而公开发行债券数量和比例均有所提高。
目前,地方政府债券收入是日本地方财政收入的第三大来源,近十年来其占到日本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保持在10%—20%的水平,总体债务规模也在不断扩张,日本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从1993年的约4000亿美元扩张为2010年末的约2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地方债券市场。
第五章案例日本政府的财政投融资制度
第五章案例:日本政府的财政投融资制度利用国家信用筹集资金,按照政策需要进行投融资活动是日本的传统,但建立庞大的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财政投融资制度却是战后日本的新创造,是日本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的协调,对经济供给过程进行于预的制度保证。
日本的财政投融资制度的前身是由邮政储蓄和大藏省存款部构成的资金筹措和资金运用的国家信用制度,1952年则启动为资金筹集,资金分配和资金运用相结合财政投融资制度,即在国家预算的—般会计和特别会计之外,建立具体由政府进行投融资操作的国家第二预算。
其机构和工作机制为:大藏省的资金存款部改为资金运用部,负责资金分配,通过为用户提供具有政策优惠的邮政储蓄制度扩大邮政储蓄的规模,以邮政储蓄与产业投资基金资金、年金和保险基金以及政府担保借款作为资金来源,并通过日本开发银行、日本进出口银行和中小企业金融公库等二行十公库等政府金融机构,按政策性、诱导性、公共性和有偿性相结合的原则运用这些资金,并对日本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政府对社会间接资本,特别是对产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极大地缓解了产业迅速发展而引起的交通运输设施和用水用地的瓶颈制约,从而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财政支出中用于基础设施部分(道路+港湾十废弃物处理+工业用水十铁路)的支出额,1956年为国民生产总值的1%,到1965年这一比例上到到3.5%以上。
2.通过财政投融资,对电力、海运和铁道提供了低利贷款,降低了这些产业的成本。
日本的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属于有偿资金,其运用也按有偿原则进行,但这些资金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利率比商业银行的利率低。
据估计,从1961年到1973年的年平均水平看,使用财政低息贷款而降低的利息负担约占整个制造业设备投资额的1%,其中的一些产业又远远高出这一比例。
例如,机械工业达5%,电力工业6%,汽车工业7%,海运业则高达2 2%。
参考资料:《外国宏观经济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主编靳晓黎简要分析:日本政府对产业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和支持是日本财政制度运行中最成功的内容,也是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得以维持良好的经济环境的重要原因。
中日财政体制比较研究
中日财政体制比较研究摘要:我国自1994 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尽管建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分税体制,但还有许多地方要完善。
日本亦属于集权型的国家,但其分税制财政建设十分完善。
通过对中日财政体制的共同特征、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分配的不同模式、各级政府间财政收入分配及转移支付体系的比较分析,提出完善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比较财政;财政体制;分税制;中国日本一、财政体制的共同特征虽然目前阶段我国的财政分权改革尚在进行之中,仍然不够完善,与日本相比,差距很大,但至少在运行模式上两者有以下几点共同特征:1.中央政府掌握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日本财力高度集中于中央,中央政府掌握全国财政收入的2/3 左右。
我国1994 年分税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总财政收入的比重,因此,分税制改革后各年中央财政收入占我国总财政收入的比重基本在60%左右。
2.中央与地方之间建立了合理的事权分工和规范的财政分配制度。
凡是涉及整个国家利益,需要全国统一行动才能实现的政府职能都划为中央政府职能;不涉及全局性的事业,需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政府活动效率的职能划归地方政府。
以此为基础,明确划分了各级政府财政支出范围,即支出负担与事权分工相对应,虽然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责任与可运用的财政收入存在不匹配的问题,但随着我国财政改革的深入,这一问题会得到解决。
3.中央对地方实行的财政补助制度。
中央通过补助制度,一方面调节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纵向财政资源分配,有利于中央财政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有利于协调各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财政资源再分配,对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的不同模式日本是一种集权与分权结合型财政体制。
日本财政体制的明显特征是:收入上集权、支出上分权。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央预算集中的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60%以上,实际支出则不到40%;相反,地方预算收入占预算总收入的40%左右,而实际支出占预算总支出的60%以上。
日本90年代以来的财政政策
日本90年代以来的财政政策引言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预算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在日本,90年代以来,财政政策一直是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
本文将就日本90年代以来的财政政策进行探讨,包括政府债务问题、经济刺激措施和税收改革的重要性等。
政府债务问题在9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经历了泡沫经济崩溃后的调整期。
为了应对经济形势恶化,日本政府大规模发行国债来提供资金支持,导致国债规模急剧增加,形成了日本世界上最高的公共债务。
这一举措在短期内稳定了经济,但也埋下了后期债务危机的种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政府债务不断上升,使得财政压力加大。
财政政策的调整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政府通过控制开支、增加税收等措施来应对债务问题,但困难重重。
尽管如此,财政政策调整仍然是日本政府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经济刺激措施为了推动经济复苏和缓解经济衰退对公共债务的影响,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措施。
其中包括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来提振需求,实施货币宽松政策以降低利率和刺激消费,以及通过减税来提高家庭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
实施经济刺激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短期经济增长,还可以促进长期经济结构调整。
例如,加大对创新科技产业的投资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强日本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经济刺激措施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如过度依赖政府债务来提振经济,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债务负担,并引发债务危机。
此外,经济刺激有可能导致通胀。
因此,必须审慎选择具体的刺激措施和合理安排资金使用,以平衡经济增长和债务压力。
税收改革的重要性税收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财政的可持续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日本的财政政策中,税收改革被视为解决政府债务和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环节。
税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税制结构,增加税收收入,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通过减少劳动收入税率和企业税率,可以促进雇佣和投资活动,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消费税率来增加财政收入,以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论日本的财政监督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依 据 。其 次 是 全 面 管 理 。预 算 要 求 全面 列示 所 有 财政 支 出 , 允 许有 不
任 何 不 列 入 预 算 的 政 府 支 出 。而 且
各 项 支 出 要 求 详 细 歹J , 设 性 支 i 示 建 出 则 要 求 歹J l  ̄ J l 体 项 目上 。 外 具 另
负 责 地 方 事 务 的 自 治 省 与 大 藏 省
共 同负责 管理 。
2、 政 收 入 和 支 出 制 度 财
税 进一步 扩 大 , 库 支 出金 规模 扩 国
大 受 到 抑 制 , 现 了 地 方 交 付 税 金 出
部 门 提 交 支 出 报 告 。 次 是 经 常 性 再 管 理 。日 本 财 政 支 出 监 督 管 理 不 是 临 时 性 的 或 运 动 式 的 , 是 依 法 从 而
和 政 府 有 关 机 构 预 算 构 成 预 算 的
也越 来 越 高 。 经 远 远 超 出 一 般 会 已
计 预 算 支 出 。 般 会 计 预 算 支 出 的 一 主 要 项 目 是 社 会 保 障 和 作 为 对 国
民 生 活 和 产 业 发 展 有 密 切 关 系 的
要 是就 预 算编 制 和执 行 的严 肃 性 、 科 学 性 等 进 行 审 计 , 保 财 政 资 金 确
会 计 预 算 支 出 又 可 以 分 为 为 了 履
{ 术
二 、日 本 的 财 政 监 督 管
理 制 度
1、 财 政 监 督 管 理 体 系 及 其 特
.
算 制度 、 政 收 入和 支 出制 度 以及 财
转 移 支 付 制 度 等 。以 下 对 这 些 制 度
作 一・ 要 概 述 简 I、 算 制 度 预
日本财务现状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财务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日本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债务负担沉重、经济增长乏力等多重挑战。
本报告将从日本政府的财政收支、债务状况、经济增长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全面了解日本的财务现状。
二、日本政府财政收支状况1. 财政收支结构近年来,日本政府的财政收支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收入占比下降。
由于经济增长乏力,日本税收收入占比逐年下降。
其中,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收入占比有所减少。
(2)社会保障支出占比上升。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日本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逐年增加,包括养老金、医疗、护理等。
(3)国债发行规模扩大。
为弥补财政赤字,日本政府不断发行国债,导致国债规模不断扩大。
2. 财政赤字状况近年来,日本政府财政赤字状况严峻。
以下为具体分析:(1)经常账户赤字。
日本政府经常账户赤字持续扩大,主要原因是进口支出大于出口收入。
(2)财政赤字。
日本政府财政赤字逐年增加,债务负担日益沉重。
三、日本债务状况1. 国债规模日本国债规模居世界首位。
截至2020年底,日本国债总额约为1,200万亿日元,占GDP的250%左右。
如此庞大的国债规模,给日本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偿债压力。
2. 债务结构日本国债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政府债券、地方债券和金融债券。
其中,政府债券占比最高,约为80%。
3. 债务风险尽管日本国债规模庞大,但债务风险相对较低。
主要原因是:(1)日本国债市场发达,国债流动性较好。
(2)日本国债投资者众多,包括国内外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
(3)日本政府具有较强的税收征收能力,能够保证国债偿付。
四、日本经济增长状况1. 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近年来,日本经济增长乏力,主要原因是:(1)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市场紧张。
(2)消费需求下降,内需市场萎缩。
(3)投资意愿不足,企业研发投入减少。
2. 政策措施为刺激经济增长,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实施量化宽松政策,降低利率,刺激消费和投资。
日本的公共预算等级
日本的公共预算等级
日本政府预算制度的发展演进历程大致可概括为两个阶段。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基本可以概括为“三分自治”阶段,这一阶段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中央集权特征。
二战后,日本确立了立宪财政制度。
在新宪法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以《财政法》、《会计法》、《国库法》、《会计检查院法》、《财政监督法》等为法律框架的财政法律制度体系,据此确立了现代意义的财政制度和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财政根据预算运营,预算案经议会表决通过后具有法律效力,政府各部门在预算规制下开展业务活动,没有预算就没有政府活动。
因此,预算制度是日本财政制度的核心内容。
与此同时,作为民主化改革的重要一环,日本推行了地方自治制度。
《地方自治法》、《地方财政法》等法规就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关系等做出了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租税负担率较低 • 1980年日、美、英、德、法的租税负担率 • 22.8%、28.0%、40.8%、31.6%、32.1% • 1990年日、美、英、德的租税负担率 • 27.6%、25.9%、39.9%、29.4% • 3、经常采取租税特别措施 • 1938年日本指定了 《临时租税措施法》
• 3、当初预算、暂定预算与补正预算
• 预算经国会审议、通过,在新会计年度开始以前 得以成立,这就是最基本预算——当初预算
• 新年度已经开始而预算尚未成立的情况下,内阁 就制定短期预算——暂定预算
• 由于经济形势变化或出现灾害等意外事件,而需 要追加某些经费,需要作追加性、修正性的预 算——补正预算
2、对国家的投资贷款 承购国债,在83年已上升到16.9%.
3、对地方的投资贷款 在地方政府财源不足时,往往发行地方债, 其中大部分是“ 财投”进行认购的。
4、对国营、公营事业提供投资贷款 对象公营事业(如日本道路公团、国铁、日本电信电 话公社等)
第四节 日本的税收
• 日本现行税收原则 • 1、公平负担原则按,照个人能力公平地分摊赋税
费税、流通税(印花税、通行税、关税、有价证 券交易税)。
• 3、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 • 可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直接税(所得税、财
产税等),间接税(消费税、增殖税、关税等)。
• 4、按征税收入的使用划分 • 可分为普通税和目的税。
• 二、日本税收的特点 • 1、以直接税为中心 • 1949年-1982年 • 直接税增加了79.2倍,年均增长 14.2%, • 间接税增加了50.4倍,年均增长11.5%。 • 美、英的税制是以直接税为中心 • 法国、德国是以间接税为重点
• 编制预算就是经费分摊给各个行政部门使用, 在这种利益分配过程中,各种利益集团的代表力 图使预算更多地反映自己的利益,为维护各自的 既得权利而勾心斗角。
• 2、国会审议
• 按照宪法规定,众议院必须在参议院之前对预 算进行审议,审议前由大藏大臣就预算编制方针、 内容和财政政策,向众议院作出说明,然后以众 议院的预算委员会为中心进行审议,最后由众议 院进行议决。
• 二、预算的种类
• 1、一般会计预算——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公共事 业、文教及科学振兴、防卫、经济合作费等
• 2、特别会计预算——包括造币局、印刷局及制水 工程等非盈利性事业
• 3、政府有关机构预算——依法设立政府全额出资 的特殊法人,他们所经营的事业具有很强的公共 性
• 三、预算过程
• 1、编制阶段
• (4)由国家预算收入下拨的资金,既一般会计支 出中的产业投资特别会计。
• 2、“财投”的规模
• 财政投资、贷款计划的资金规模的推移
• 年度
计划额
对上年的增长率
• 1955
3219
14.1%
• 1960
6069
13.9%
• 1965
16206
20.9%
• 1970
35799
16.3%
• 1975
• 第二节 预算制度 • 一、预算的作用与原则 • 对政府部门的行政事业开支做到心中有数 • 1、事前审议原则——预算要接受国会的审批 • 2、预算金额记入——国家收入和支出全部记入 • 3、财政状况公开——政府要公开财政报告状况 • 4、分项原则——将收支项目依“主管”、“组
织”、“项”、“目”四个等级划分清楚
93100
17.5%
• 1980
181799
8.0%
• 1985
208580
-1.2%
• 1990
345724
7.1%
• 1995
481901
0.7%
• 2000
382860
890
-12.5%
二、“财投”资金的分配与使用
• 1、通过 政府金融机构向企业、事业单位提供贷款, 既两行(日本开发银行和日本输出口银行) 九库(国民金融公库、住宅金融公库) “财投”的资金一半分给政府金融机构。
• 二、收入再分配功能
•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机制,可以做到“有 效率的 ”分配,却难做到公平、平等的分配。在
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不公是难免的。为了促使社 会趋向公正,国家要从收入与支出两方面来实行 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 三、景气调整功能
• 财政对景气的调整功能有二,其一,景气过热 时——通货膨胀——税收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 减少——个人消费增长减慢——抑制经济过热。
• 其二,在经济萧条时——增加公共事业投资—— 雇佣增加——个人收入增长——消费需求增加—— 经济复苏。
• 边际效应
• 在经济学中边际效应是指经济上在最小的 成本的情况下达到最大的经济利润,从而 达到帕累托最优。指的是物品或劳务的最 后一单位比起前一单位的效用。如果后一 单位的效用比起前一单位的效用大则是边 际效用递增,反之则为边际效用递减。
• 1、“财投”的资金来源 • “财投”资金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
• (1)全国的邮政储蓄,从全国职工的养老金、社 团抚恤金及保险费等各种基金,统一归大藏省资 金运用部管理。
• (2)政府经营的简易人寿保险公司所收取的保险 和厚生养老金、国民养老金。
• (3)政府保证债等由政府担保的借入款项。 政府保证债是作为“财投”对象的公库、 公团、特殊法人等为筹措资金而发行的债 券,政府为这些债券提供担保。
负担。 • 2、普遍征收原则,战后日本宪法规定,从天皇到
平民都有纳税的义务,税负不得偏重于特定人或 特定商品。 • 3、充分满足原则,应能充分满足财政需要。
• 一、日本税收体系极其种类 • 1、按征税的主体划分可分为国税与地方税。 • 2、按科税的对象划分 • 所得税、财产税(继承税、固定资产税)、消
• 4、预算的执行、决算
第三节 财政投资贷款
• “财投”与预算之间的最大区别是,国家预算支 出的财源是以税收为主,其支出是无偿的,是国 家投资,无须偿还;而“财投”的资金主要是通 过的信用活动从民间积聚来的,其贷款的资金与 民间融资一样,必须按期偿还本金和利息。
• 一、“财投”的资金来源及其规模
•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 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 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 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 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或帕 累托最优化。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就是不可 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 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 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 想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