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马克思《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马克思《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导语:《提纲》写于1845年春,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
最早发表于1888年,《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以下是本人整理的马克思《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马克思《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在写《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前,先介绍一下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艺术出版,可以说是一次具有时代意义的事情,因为它标志着“唯物主义重新登上历史的王座”。
历史上可以说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唯心主义在做主导,他们鼓吹天才和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观点。
《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这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建立起自己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但是这种观点有她片面的一面,而且有很多的局限性、消极性和直观性。
就是我们所说的旧的唯物主义。
而马克思在阅读《基督教本质》时,写下了这一片字数不长,但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的《费尔巴哈提纲》。
恩格斯这样评价这一片文章:“作为包含着心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的确是这样的,在这字数不多的提纲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句话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经典语句,可谓之“一字千金”,而且“惜墨如金”,没有丝毫的赘言,句句切中肯綮,直接指明真理的所在。
可以这样理解,《基督教的本质》是旧的唯物主义,而这个提纲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萌芽”。
它在这提纲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实践。
换一句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插一段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邓小平最经典的话之一。
当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讨论中国该走怎样的路线时,我们依旧要依靠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同时我们还必须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创新,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通过实践来明确自己走什么路线,检验真理。
我们中国有今天的发展,有今天的地位,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时也离不开我们将马克思在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的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运动的伟大实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凝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
读完此文,读者们的感受是什么呢?请往下看。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篇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全文不过1500字,但它却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上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在《提纲》中,马克思首次系统地论述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以此为基础,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以及以往的一切旧哲学进行了批判,同时制定了“新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这一科学世界观的要点,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恩格斯对《提纲》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非常宝贵的”、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1]《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
一、对旧唯物主义以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批判《提纲》提出,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之一, 在于是否认识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
旧唯物主义者认为,主体能够反映客观世界,但主体是消极地、直观地、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他们看不到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属人性特点,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懂得实践的真正内涵的。
马克思在《提纲》的一开始就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2]这就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即他们只看到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这是旧唯物主义者忽视的地方,他们离开实践活动来解释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认为客体只是直观的认识对象,主体只能被动地接受客体,而不能把客体看作是实践的对象,看不到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作用,看不到主体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
费尔巴哈提纲原文_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费尔巴哈提纲原文_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其他祝福语】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以前德国最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是为了批判费尔巴哈以及其他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而写的。
下面是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欢迎阅读!《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写在1844—1847年笔记里的。
整个《提纲》非常精炼,一共十一条,总共不过千余字,但是它所揭示的社会思想和哲学观点却丰富而深刻。
恩格斯对《提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提纲》强调了实践的观点以及人类的本质和真理与感性的区别和联系。
在《提纲》的第二条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即是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不能离开实践的思维去争论人是否具有现实性。
《提纲》的第六条明确说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否定了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的思想。
《提纲》带有鲜明的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思想,马克思辩证地看待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一方面,人的成长是受环境和教育影响的,另一方面,环境也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马克思还指出社会生活的本质也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概括而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从总体上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直观性的缺陷,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第一次明确提出新唯物主义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第二,批判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以及从这种观点出发对宗教所作的批判,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揭露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脱离、互相对立的,并深刻分析了费尔巴哈半截子唯物主义的根源;第四,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消极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作为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读完某一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
马克思早年曾经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无视社会实践,抽象谈论人的本质和爱的说教等不满。
该文是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并与其划清界限而写的提纲。
该提纲简明扼要,思想深刻,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是为了批判费尔巴哈以及其他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而写的。
马克思在该提纲中首先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即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
在此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决定作用,以及实践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对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础的改造作用。
在该提纲中,马克思还进一步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性论,特别是其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并给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界说,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在此强调了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故人的本质也是具体的、历史的。
他认为应从社会的、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人及人的本质;不仅如此,对社会生活本身也应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理解,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在该提纲的最后一节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哲学与以往的哲学的根本的不同,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费尔巴哈是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著作《费尔巴哈论历史唯物主义》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费尔巴哈的思想。
一、费尔巴哈的思想核心。
费尔巴哈的思想核心是历史唯物主义,他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经济基础则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他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认为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等都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
这一思想对于后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费尔巴哈的批判。
费尔巴哈对当时的哲学界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认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是对哲学的误导,因为它忽视了社会的实际情况。
费尔巴哈提出了反黑格尔的观点,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出发点,而不是意识。
他的这一观点对后来的唯物主义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费尔巴哈的影响。
费尔巴哈的思想对后来的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他的批判黑格尔的观点也为后来的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费尔巴哈的思想影响了整个19世纪的哲学界,对后来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我的感想。
通过阅读费尔巴哈的著作,我对历史唯物主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费尔巴哈的思想深刻而严谨,他的批判黑格尔的观点也让我对哲学有了新的认识。
费尔巴哈的思想虽然产生于19世纪,但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的思想使我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五、结语。
费尔巴哈的思想是哲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通过阅读他的著作,我对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费尔巴哈的思想影响了整个19世纪的哲学界,对后来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也对当今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精选5篇)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
马克思早年曾经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无视社会实践,抽象谈论人的本质和爱的说教等不满。
该文是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并与其划清界限而写的提纲。
该提纲简明扼要,思想深刻,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是为了批判费尔巴哈以及其他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而写的。
马克思在该提纲中首先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即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
在此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决定作用,以及实践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对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础的改造作用。
在该提纲中,马克思还进一步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性论,特别是其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并给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界说,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在此强调了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故人的本质也是具体的、历史的。
他认为应从社会的、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人及人的本质;不仅如此,对社会生活本身也应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理解,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在该提纲的最后一节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哲学与以往的哲学的根本的不同,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标志,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实践的观点和唯物辩证法思想是贯穿其中的主线。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五篇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五篇在写《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前,先介绍一下费尔巴哈的《教类的本质》:费尔巴哈的《教类的本质》艺术出版,可以说是一次具有时代意义的事情,下面时是为大家准备一下的内容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一《教类的本质》一书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这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建立起自己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但是这种观点有她片面的一面,而且有很多的局限性、消极性和直观性。
就是我们所说的旧的唯物主义。
而马克思在阅读《教类本质》时,写下了这一片字数不长,但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的《费尔巴哈提纲》。
恩格斯这样评价这一片*:“作为包含着心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的确是这样的,在这字数不多的提纲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句话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经典语句,可谓之“一字千金”,而且“惜墨如金”,没有丝毫的赘言,句句切中肯綮,直接指明真理的所在。
可以这样理解,《教类的本质》是旧的唯物主义,而这个提纲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萌芽”。
它在这提纲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实践。
换一句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插一段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邓小平最经典的话之一。
当1976年wenhuadageming结束后,讨论中国该走怎样的路线时,我们依旧要依靠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同时我们还必须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创新,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通过实践来明确自己走什么路线,检验真理。
我们中国有今天的发展,有今天的地位,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时也离不开我们将马克思在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的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运动的伟大实践。
所以又回到了《费尔巴哈提纲》一个本质上的问题:实践。
引用一段他人的话:liuxue86马克思在《提纲》中十分强调革命实践的伟大意义,把实践观点引进认识论,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把实践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提出了无产阶级哲学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心得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心得费尔巴哈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他提出的“费尔巴哈提纲”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我对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读书心得。
一、费尔巴哈提纲的内容概述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基础上完成的。
提纲主要涉及到对唯物史观的批判与超越,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还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唯物主义倾向和历史观的片面性,需要对之进行批判与修正。
费尔巴哈提出了自己独特的“革命人道主义”观点,认为人的本质是活动的、社会的,只有通过人类的实践来解放人类。
二、费尔巴哈提纲对我个人的启示1.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通过阅读费尔巴哈的提纲,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方法论。
费尔巴哈提纲的存在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和发展的。
2. 对于人的解放的理解:费尔巴哈提纲中对人的解放的思考给了我很多启示。
他认为人的解放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解放,还包括精神上的解放。
我们应该通过实践来不断改变和解放人的本性,摆脱社会各种束缚和压迫。
3. 对于价值观的思考:费尔巴哈提纲对于价值观的思考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他认为社会应该建立在人类的需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而非单纯追求利益和权力的扩张。
这也引发了我对于当代社会价值观的反思,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人道主义的思考。
三、费尔巴哈提纲的现实意义1. 对于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费尔巴哈提纲对于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关注人的自由、人的解放,并对当代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判。
我认为,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与费尔巴哈提纲所触及到的问题相关的困境,例如人的精神痛苦、主观世界的枯竭等等。
通过对费尔巴哈提纲的思考,我认识到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有助于推动我们的社会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2. 对于理论创新的启示:费尔巴哈提纲的存在也对于理论创新提供了启示。
他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开辟了新的思路与可能性。
读《费尔巴哈提纲》有感2000字

读《费尔巴哈提纲》有感2000字读《费尔巴哈提纲》有感2000字【一】在写《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前,先介绍一下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艺术出版,可以说是一次具有时代意义的事情,因为它标志着“唯物主义重新登上历史的王座”。
历史上可以说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唯心主义在做主导,他们鼓吹天才和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观点。
《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这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建立起自己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但是这种观点有她片面的一面,而且有很多的局限性、消极性和直观性。
就是我们所说的旧的唯物主义。
而马克思在阅读《基督教本质》时,写下了这一片字数不长,但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的《费尔巴哈提纲》。
恩格斯这样评价这一片文章:“作为包含着心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的确是这样的,在这字数不多的提纲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句话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经典语句,可谓之“一字千金”,而且“惜墨如金”,没有丝毫的赘言,句句切中肯綮,直接指明真理的所在。
可以这样理解,《基督教的本质》是旧的唯物主义,而这个提纲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萌芽”。
它在这提纲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实践。
换一句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插一段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邓小平最经典的话之一。
当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讨论中国该走怎样的路线时,我们依旧要依靠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同时我们还必须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创新,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通过实践来明确自己走什么路线,检验真理。
我们中国有今天的发展,有今天的地位,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时也离不开我们将马克思在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的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运动的伟大实践。
所以又回到了《费尔巴哈提纲》一个本质上的问题:实践。
引用一段他人的话:马克思在《提纲》中十分强调革命实践的伟大意义,把实践观点引进认识论,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把实践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提出了无产阶级哲学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
心得体会-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精品

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主要标志。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
实践的观点是《提纲》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运用实践的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指出实践是检验观点的标准。
马克思又运用实践观点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们活动的一致的基础就是革命的实践,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的总和。
马克思还运用实践的观点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宗旨和任务就是改造世界。
总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是同以前旧哲学的根本区别。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观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这是对马克思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批判,他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只是从客体或直观的方面去理解,机械地反映认识对象;只是从客体作用于主体的角度,亦即人对客观事物朴素直观的角度去理解事物,而没有从对客观事物的能动作用,亦即对客观事物的改造活动的角度去理解,这正是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而唯心主义哲学家则片面地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过高地发展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至于否认了人的认识是受客观事物制约的。
马克思的这句话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同时做出了批判,批判的关节点在于二者均不了解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认为对事物的现实感性认识不能只从客观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更应把它们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心得体会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读完某一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xx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标志着xx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
xx早年曾经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无视社会实践,抽象谈论人的本质和爱的说教等不满。
该文是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并与其划清界限而写的提纲。
该提纲简明扼要,思想深刻,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是为了批判费尔巴哈以及其他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而写的。
xx在该提纲中首先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即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
在此xx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决定作用,以及实践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对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础的改造作用。
在该提纲中,xx还进一步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性论,特别是其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并给出了xx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界说,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xx在此强调了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故人的本质也是具体的、历史的。
他认为应从社会的、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人及人的本质;不仅如此,对社会生活本身也应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理解,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xx在该提纲的最后一节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哲学与以往的哲学的根本的不同,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参考文档】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一)精疲力竭地读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却无奈地发现没有任何的思路,大概这是第一次读到如此抽象、生涩和难解的文章吧。
或许是有些不服气,当我鼓足勇气读过第二遍的时候,却发现和初读这篇文章的感觉略有不同,好像有那么一点似懂非懂的感觉萦绕在心间。
欣喜若狂的我而后又重复阅读了几遍,再加上老师的引导,终于,我对《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有了深一层的理解。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
首先,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即“从前的一切的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的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他指出要正确理解实践的意义,从而正确的解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马克思反复强调指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即我们并不能单单从唯心主义来理解人的单纯能动性,也不能单单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人的单纯受动性,而是要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人既受自然性的支配,同时又能以自己的能动性来改变自然,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
其次,马克思在“提纲”中还提到这样几个观点: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从中,我们看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然后,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
1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3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5 结论
2 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批判 4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策略 6 对当代的启示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A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
于1845年春天写下的一篇批判费尔
巴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
著作
B
总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虽然是一篇简 短的著作,但是其中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 的内涵。它对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 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当今社会 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谢谢观看
XXXXX
XXXXXX XXXXX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黑格尔的辩证法虽然强调了事物的矛盾和运动,但他没有看到矛盾 双方的现实性,矛盾的解决也是抽象的、虚幻的。因此,马克思提出了"现实性"的原则, 强调要从实际出发,从现实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
3
历史唯物主义 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在批判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基础 上,马克思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 的基本原理。他认为人类社会的 发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力 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进而推动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变革
1
2
3
在当今世界,虽然社会形 态和政治环境已经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但是《关于 费尔巴哈的提纲》所提出 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战略策 略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
义
首先,提纲提醒我们任何 理论都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无论我们是在学习、工作 还是生活中,都不能仅仅 依赖于理论,而应该将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
践来检验和发展理论
首先,无产阶级必须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 军,必须通过自己的力量推动历史的发展。其次,无产阶级必须采取 正确的斗争方式。无产阶级必须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用暴力推翻资 产阶级的统治。同时,无产阶级必须发动广大的群众参与斗争,形成 强大的革命力量。最后,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政党和组织。无产 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政党和组织,形成自己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 里程碑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2300字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2300字篇一: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2300马克思在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作。
《提纲》共十一条,一千多字。
它告别了旧唯物主义,标志着新唯物主义的发展和实践唯物主义的诞生。
这一新的哲学概念打开了更广阔的前景,体现了强大的社会功能。
在《提纲》中马克思着重提出了“实践”的观点。
在第十条中说到,“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这条被称为是提纲的结论性的一条。
这里“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历史观的出发点。
首先,在《提纲》的第一条中,指明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纯自然人、抽象人的认识基础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中社会人、现实人的认识基础。
旧唯物主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态度是消极被动的。
他们把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仅仅看做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旧唯物主义观点中没有实践在社会生活和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没用看到主体和客体以及人与自然该有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所以在旧唯物主义的观点中,认识脱联盟WWW。
LWLM。
COM整理离了社会关系的纯自然人和抽象人。
而新唯物主义从人参加生产劳动和实践活动出发,承认人依赖于自然,并强调了自然的人化,自然社会是人的社会。
人在这样的自然社会中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因为人会受一定的关系制约。
在《提纲》第六条中,马克思还批判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费尔巴哈强调认识脱离社会的、撇开历史进程的、彼此孤立的抽象个体。
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是单个人的抽象物。
马克思反对这样的理解,他从认识社会的,认识在进行生产活动的出发,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提纲》第九条中,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对市民社会的直观是左右单个人的原子结合体看,原子结合体中的原子是孤立的,彼此不发生关系的。
《提纲》以实践为中轴,探索人和社会的关系。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精选】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精选】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一本好书可以影响我们的一生。
为大家带来《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一】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课外我深入阅读了马克思的著名作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感受颇深,在此基础上加深了我对十八大的理解。
这篇原著是马克思主义对世界新看法的萌芽性文件,共十一条,是马克思创建自己哲理理论的重要的文件。
这篇著作中有马克思观察世界和思考哲学的新方法和视角。
为马克思以后的哲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虽然马克思在《提纲》中没有专门论述大学生教育学习的问题,但其中关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人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关于人的本质等学说,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学习问题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有其是在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我们更应该不断学习、领会《提纲》中的实践思想的现实含义。
马克思在《提纲》中对旧唯物主义中对“物质”的认识提出了反驳,指出“实践”是一切逻辑起点的根本。
《提纲》为系统地阐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制定了大纲,开辟了道路。
《提纲》的宝贵之处就在于它勾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雏形,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因此,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学习掌握《提纲》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之所以把自己的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就在于马克思从根本上改造了旧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指出实践的本体性以及实践在人们认识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在《提纲》中强调:“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地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通过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马克思在《提纲》中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把实践纳入认识理论的范畴,指出人的认识源泉在于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提纲》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从根本上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精选6篇)《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篇1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一份透露着新世界观萌芽的天才大纲。
正是它的问世,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
全文由11条大纲构成,全都紧紧地围绕着“实践”这个中心,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
费尔巴哈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概念和意义,因此他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思想是直观的、非实践的,这导致他在社会历史领域无法摆脱唯心论的巢臼。
马克思正是对费尔巴哈进行了扬弃,在提纲中主要提到这样几个观点:旧唯物主义是没有把事物、现实等当作感性活动当作实践;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现在大量被引用的关于实践的理论的雏形。
扼要的提纲勾画出这样一个有异于先前哲学家所确立的“人”:这个人与其周围的一切的联系都是一种东西——即是实践。
这个实践是最广义的,它涵盖了“社会化了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自然人体对周围环境的作用以及环境对人的作用,以及人的思维。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实践本身就代表了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人的一切活动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可以作为一个外在因素而作用于他人,而同时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特殊的感性和情感,因此,人的客观真理性仍然需要通过来实践证明。
马克思很明确地写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真理作为人的思维的经验性的东西是要靠实践来证明的。
马克思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可视为实践,实践乃是唯一的存在或者实在。
实践即是存在,实践之外别无存在,实践决不是停留在书本和理论上的夸夸其谈,并不是如青年黑格尔派在思辨哲学上的纠缠不清。
因此,实践也就是我们理解马克思整体思想的必由之路,是理解马克思整体思想的一把唯一的钥匙。
有人径直地把马克思的哲学称为“实践主义”(Practicalism)。
所谓“主义”(—ism),就是一种学说或信念;所谓“实践主义”,就是一种关于实践的哲学学说和对于实践的理论信念(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一度自称他们的哲学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但在今天,“实践唯物主义”实际上已成为八十年代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当中的一个特定流派的称谓。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通用5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通用5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通用5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篇1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文章很简短,与想象中的长篇大论相差甚远,阅读提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清思绪去理解马克思的思想。
众所周知,马克思是近代最先进的哲学家、思想家,他弥补了过去的哲学家的不足之处,使哲学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在高中的课本上曾介绍过费尔巴哈,他曾经是“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但是在1839年,他发表《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对黑格尔的唯心论作了分析批判。
其实在某些方面,费尔巴哈的思想中也包含着唯心论的思想,他并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早年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他们都不能将自然与社会都列入唯物主义的队伍中,总是把自然认为是上帝创造的,因此陷入了唯心主义的困局。
唯物主义的发展阶段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生活在18、19世纪,那个时候正是处在工业革命时期,物理和化学领域发展迅速,机械唯物主义取代了古人摸索出来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这是哲学史上的一个进步,可是它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因此,处于这个时代的哲学家们不可避免地在历史观上会陷入唯心主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哲学纲领性的文件之一,马克思早年曾信仰黑格尔哲学,深受其思想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是由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不是完全的唯物主义,他没有认识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并没有从社会实践出发去看待事物,抽象地谈人的本质,把它认为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
因此,这个提纲是马克思为批判费尔巴哈以及处于与他同时代的哲学家的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和主观性而写的,批判他们的唯心思想。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精选11篇)

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精选11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篇1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是唯物主义的高级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J.狄慈根1886年出版的《一个社会主义者在哲学领域中的漫游》一书中,狄慈根用这一概念表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后来G.V.普列汉诺夫也是这样表述的。
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在讲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时,还用过完备的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等概念。
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互相渗透密不可分的,它们的有机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客观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的自觉反映。
它看到物质的原因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基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它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一高度组织的物质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又是彻底的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
它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因,是一切现象自我运动的根据的客观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认识发展史的科学总结,它建立在现代科学和先进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并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和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产生和发展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中贯串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同时也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辩证唯物主义是对哲学发展中积极方面,即唯物主义因素和辩证法因素的吸取、发展和升华。
辩证唯物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2300字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2300字篇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写的一篇笔记,主要论述实践问题。
《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马克思在《提纲》中对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进而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
马克思不仅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并就人性论和哲学观问题上表达了自己新的思想,为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
论文主要从写作背景、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这三个方面对该文献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实践观批判一、《提纲》的写作背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的,是记录马克思思想的一个笔记。
这个笔记本来不打算发表的,后来恩格斯读到了它,评价它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于是在1888年在发表自己的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时,将其作为附录公诸于世。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在阶级斗争中日益显示出伟大的作用。
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需要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需要有哲学理论武器。
当时,唯物主义哲学最高成就就是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但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仍然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不能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于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提出了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创建无产阶级的哲学。
而要创建无产阶级哲学,就必须克服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批判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就必须要批判费尔巴哈在理论上的错误,就必须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界代表人物的唯心主义观点。
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决定通过批判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来制定新的世界观、方法论。
二、《提纲》的结构及内容分析《提纲》全文篇幅虽然不长,但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发展史上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一)精疲力竭地读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却无奈地发现没有任何的思路,大概这是第一次读到如此抽象、生涩和难解的文章吧。
或许是有些不服气,当我鼓足勇气读过第二遍的时候,却发现和初读这篇文章的感觉略有不同,好像有那么一点似懂非懂的感觉萦绕在心间。
欣喜若狂的我而后又重复阅读了几遍,再加上老师的引导,终于,我对《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有了深一层的理解。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
首先,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即“从前的一切的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的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他指出要正确理解实践的意义,从而正确的解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马克思反复强调指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即我们并不能单单从唯心主义来理解人的单纯能动性,也不能单单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人的单纯受动性,而是要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人既受自然性的支配,同时又能以自己的能动性来改变自然,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
其次,马克思在“提纲”中还提到这样几个观点: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从中,我们看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然后,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
在肯定了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同时,批判了其只能把人类理解成一种内在的,无声的,将人从肉体和精神的状态中主观剥离,批判其否定了人可以改变世界的可能。
最后,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
”实践是革命的,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实践把居于能动与主导方面的主体和居于依据与基础方面的客体联结起来,形成了改造与被改造关系。
而人类的不断进步,恰恰反应了这样一个观点。
总之,实践观点构成了《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
通过学习《提纲》使我认识到将唯心主义观点和唯物主义观点相结合起来分析问题的必要性以及实践的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全面分析问题,做到一分为二;并且要注重实践,牢记实践出真理,只有实践才知对错,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二)马克思在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作。
《提纲》共十一条,一千多字。
它告别了旧唯物主义,标志着新唯物主义的发展和实践唯物主义的诞生。
这一新的哲学概念打开了更广阔的前景,体现了强大的社会功能。
在《提纲》中马克思着重提出了“实践”的观点。
在第十条中说到,“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这条被称为是提纲的结论性的一条。
这里“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历史观的出发点。
“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
”旧唯物主义也是通过对现实的认知来认识世界,但只是在直观的通过表征现象去理解食物,这样单纯感性直观的结果是片面孤立的,不能有效的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个人联系起来。
这样的旧唯物主义理解方法容易导致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
感性的现实被人为的分为了自然界和社会两部分,不是把现实世界看做人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有机的共同体。
马克思的新哲学体系出发点是实践精神,具有革命性和时代性的特征,从社会的人的感性活动,从主体和主观方面,从社会人的实践活动和自然事物的变化,从两者相互关系的方面去理解世界。
在现实世界中,人的社会与自然之间是相互辩证关系,彼此共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变化和发展。
首先,在《提纲》的第一条中,指明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纯自然人、抽象人的认识基础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中社会人、现实人的认识基础。
旧唯物主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态度是消极被动的。
他们把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仅仅看做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旧唯物主义观点中没有实践在社会生活和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没用看到主体和客体以及人与自然该有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所以在旧唯物主义的观点中,认识脱离了社会关系的纯自然人和抽象人。
而新唯物主义从人参加生产劳动和实践活动出发,承认人依赖于自然,并强调了自然的人化,自然社会是人的社会。
人在这样的自然社会中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因为人会受一定的关系制约。
在《提纲》第六条中,马克思还批判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费尔巴哈强调认识脱离社会的、撇开历史进程的、彼此孤立的抽象个体。
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是单个人的抽象物。
马克思反对这样的理解,他从认识社会的,认识在进行生产活动的出发,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提纲》第九条中,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对市民社会的直观是左右单个人的原子结合体看,原子结合体中的原子是孤立的,彼此不发生关系的。
《提纲》以实践为中轴,探索人和社会的关系。
在《提纲》第十条中提到,“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旧唯物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阶级立场是旧唯物主义产生的根源和基础。
有的时候,会把市民社会直接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把市民等同于资产阶级。
《提供》中的“市民”是指资产阶级,“市民”社会是指资本主义社会。
事实上,“市民”是18世纪资产阶级学者使用的术语,用来表示当时的财产关系和经济关系。
马克思借用了这一术语,说明“旧唯物主义哲学是一种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上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世界观。
”《提纲》指出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思想中的人是单个的人,是脱离了社会关系的孤立的个体。
旧唯物主义不是理解人是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人,而是简单的把社会看成由孤立的单个人相加组成。
“市民”在旧唯物主义的观点里脱离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同其他人没有关联,而只是自己活动的个体。
《提纲》第十条中“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从阶级立场来看,新唯物主义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世界观。
马克思指出了人的社会联系,反驳了认为人是脱离社会,并不相互依赖的错误观点。
人为人和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
在《提纲》第十一条中说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容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句话体现了马克思的新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
旧哲学只知道一味的解释世界,新哲学着重考虑人对世界的认识问题,要解决实际问题,光靠直观的理解是不行的,还要感性的改造性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正是“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在进行改造性实践活动时,必须具备充分的条件。
首先要对改造的对象,这里包括自然事物和社会事务,要有正确的认识。
其次,必须在正确或真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建构一个改造性实践的概念。
马克思强调的实践是使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内在统一展现出来,正如马克思说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着是并合理的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这里的“环境”不是仅仅指原生自然环境,还要包括社会自然,对这种环境的改变,首先是在人的思想观念中形成的。
正是有了这样的前提,才有了人对自然事物和社会事务的改造性实践活动。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这样的状态才得以存在。
实践观是《提纲》的核心和灵魂,实践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
实践观从根本上划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
《提纲》全篇是以时间观点为核心,以人的问题为层面展开。
在关于人的问题上,新旧唯物主义在对待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上有着根本分歧。
实践唯物主义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它给出了现实批判的合法性,从理论上解决了改变世界的要求,这一点将唯物主义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三)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文章很简短,与想象中的长篇大论相差甚远,阅读提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清思绪去理解马克思的思想。
众所周知,马克思是近代最先进的哲学家、思想家,他弥补了过去的哲学家的不足之处,使哲学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在高中的课本上曾介绍过费尔巴哈,他曾经是“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但是在1839年,他发表《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对黑格尔的唯心论作了分析批判。
其实在某些方面,费尔巴哈的思想中也包含着唯心论的思想,他并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早年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他们都不能将自然与社会都列入唯物主义的队伍中,总是把自然认为是上帝创造的,因此陷入了唯心主义的困局。
唯物主义的发展阶段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生活在18、19世纪,那个时候正是处在工业革命时期,物理和化学领域发展迅速,机械唯物主义取代了古人摸索出来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这是哲学史上的一个进步,可是它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因此,处于这个时代的哲学家们不可避免地在历史观上会陷入唯心主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哲学纲领性的文件之一,马克思早年曾信仰黑格尔哲学,深受其思想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是由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不是完全的唯物主义,他没有认识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并没有从社会实践出发去看待事物,抽象地谈人的本质,把它认为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
因此,这个提纲是马克思为批判费尔巴哈以及处于与他同时代的哲学家的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和主观性而写的,批判他们的唯心思想。
在提纲的开篇,马克思指出了过去的唯物主义的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只管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唯心主义得以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
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却没有准确的把握住,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意义。
马克思主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意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一切认识活动都要在实践中才能得出结论。
马克思纠正了费尔巴哈在社会实践问题上的和在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础问题上的错误理解。
在这个提纲中,马克思反复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人的本质,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体,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