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1.完成课本53页7题。
2.在一种黄豆的营养成分含量中,蛋白质占2,5,淀粉占3,10,2kg这样的黄豆,含蛋白质和淀粉各多少千克?
3.游泳中心新建了一个长50m、宽25m、深2.5m的游泳池。现要在泳池四周和地面都贴上瓷砖,一共需要贴多少平方米的瓷砖?
4.一个长方体沙坑,长8m、宽2.5m、深0.5m,填满沙坑需要多少沙子?
2.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个鞋盒的体积约是6___。
(2是180____。
【导学释疑】
问题一:分母不同的分数怎样计算?(对学)
问题二:长方体有哪些特点?正方体有哪些特点?
问题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体积怎样计算?
问题四:说说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3×1/2解决?
【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52页2、3、4题。
2.笑笑用一张彩纸的3/4折了一架飞机,淘气用一张同样大的彩纸的2/5折了一把手枪。
(1)笑笑比淘气多用了一张彩纸的几分之几?
(2)笑笑和淘气同用一张彩纸,够吗?
3.淘气过生日,妈妈买了一个蛋糕。爸爸吃了1/3,妈妈和淘气各吃了1/4,三人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估计一下,剩下的蛋糕比1/4多还是比1/4少?
课题
整理与复习
所属单元
四
课时
第7课时
教学
目标
通过学生对“分数加法”、“分数乘法”和“长方体”的整理与复习,巩固、深化单元知识的理解和应运。
教学
重难点
1.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反思。
2.弄清各知识之间的联系。
资源
准备
PPT
落 实 目 标
自主调整
【温故知新】
1.计算。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3.出示图3。 看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二:我的成长足迹:与同伴说一说。
1.说一说。请同学们勇敢地展示最满意的数学作业展示给同学看。 请你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展示内容。
(1)指名说说想法。
(2)指名板演、集体交流。
【达标检测】
完成教材第41页6——9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课件出示成长记录表格。
板书
设计
《整理与复习》
作
业
设
计
课堂
作业
1.必做题:课本第40页,第2题。
2.选做题:课本第40 页,第3,4题。
课后
作业
课
后
反
思
2.评一评。
活动三:忆一忆。
1.回忆自己影响最深刻的一节数学课、最喜欢的一节数学活动,或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个问题等。
2.在老师或同学面前讲一讲。
3.说说自己取得的进步。
4.写一写。教师可以为学生纪录成长纪实。学生完成。
【巩固提升】
1.教材第40页第1、2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口答。
2.教材第40页第3、4、5题。
课题
整理与复习
所属单元
四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3.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加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
重难点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2.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共2个课时;定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完成对第四单元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2.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科书、练习册、黑板、彩色粉笔等。
2.学生准备:复习本、铅笔、橡皮等。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复习第四单元所学知识点:加减法、乘除法运算。
2.综合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强化对概念和运算的掌握。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针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促进交流和合作。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复习的掌握情况。
2.能力提升:设置一定难度的练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游戏环节:设计数学游戏,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课堂小结: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概括学习收获。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兴趣。
2.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习效果。
4.情境教学法:借助真实情境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五、教学反思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2.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定期检查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3.需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通过本次《整理和复习》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提高并拓展所学知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自信、更有动力,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整理与复习 西师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加减法2. 认识人民币3. 认识钟表4. 图形的拼组5. 分类与整理三、教学重点1. 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应用2. 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3. 钟表的认识和时间的读取4. 图形的拼组方法和技巧5. 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和实际应用四、教学难点1. 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2. 人民币的换算和使用3. 钟表时间的读取和转换4. 图形的拼组技巧和创新能力5. 分类与整理的实际应用能力五、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整理知识:引导学生对本册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复习巩固:通过讲解、练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4. 实践活动:设计一些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总结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指出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实践活动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3.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八、教学建议1.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 整理和复习(课件)
13 + 5 = 18
20 - 5 = 15
… … …
…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 也可以用画图法。
再过13年小象多少岁?
我今年4岁啦!
13 + 4 = 17(岁)
8.
爸爸在网上给我买了故
小力 事书,4天后就能收到。
小力 11 月 18 日能收到故事书。
小力收到故事书那天是星期 六 。
变式训练
明明和乐乐之间有( 5 )人。 我排第11。
我排第17。
明明
乐乐
17 - 11 - 1 = 5 (人)
思维训练
每种水果各代表几?
(1) + =20
- =2
=( 10) 10+10=20
2.算一算。
10+1=11 4+12= 16 12-2= 10 8+12=20 16-5=11 19-7= 12 15-3= 12 7+11=18 17-1=16 4+10= 14 15-4= 11 16-9=7
3.小鸭子回家。(连线)
15
10
18
12
10+8
12+3
17-5
16-6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认识了11~20,会读、会写它们 了,还知道了它们的顺序。
十位
1
个位
3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20各数都是用两个数字来表示。
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计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时,10加几得十几, 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定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定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主要是对本册书前三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
前三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乘除法、百分数和几何图形的知识。
本节课旨在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前三单元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分数的乘除法、百分数和几何图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通过复习加以巩固。
此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复习效果有较大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分数的乘除法、百分数和几何图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梳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乘除法、百分数和几何图形的知识。
2.难点:分数的乘除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以及几何图形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复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题,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提前复习前三单元的知识,准备课堂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三单元的主要知识,包括分数的乘除法、百分数和几何图形的知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四单元复习与整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四单元复习与整理——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加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与整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内容:1. 加减法: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表内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乘法口诀,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长度单位: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单位换算。
4. 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认识角,能够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重点:1. 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和应用。
2. 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换算。
3.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1. 加减法、表内乘法的灵活运用。
2. 长度单位的换算。
3. 角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说出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二、知识梳理1. 老师引导学生对加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等知识点进行梳理。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每个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三、巩固练习1. 老师设计一些加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换算、角的判断等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批改,针对错误题目进行讨论和讲解。
四、拓展提高1. 老师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本节课的练习题。
2. 预习下一单元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与整理,使学生巩固了本单元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4年秋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整理和复习(教案)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P85~87“整理和复习”、“练一练”以及“数学游戏。
▶教学目标1.梳理本单元知识内容,让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序数含义、组成等知识,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让学生对11~20各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有条理、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3.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的认识,从而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1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自主建构知识间的联系,整体把握20以内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一、知识回顾1.单元知识梳理。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梳理本单元知识,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10根小棒捆成一捆,10个一就是1个十;我认识了11~20各数,会读写各数,知道了它们的组成;我会给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我会比较数的大小;我会计算十加几、十几加几、十几减几、十几减十……师:你们说得非常好,学习这么多的知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梳理一下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知识回顾,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知识体系,为后面系统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动手制作“知识图”。
师:(课件出示××整理的“知识图”)同学们请看,这是××同学制作的“知识图”。
我们来看看这张知识图上有哪些知识,××是怎样将它们排列起来的?【学情预设】预设1:我从××整理的“知识图”中看到了我们学习过的十加几,十几减几以及十几减十的计算。
预设2:我还发现整理了数位表,十位上的数是1,个位上的数是3,表示13这个数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
预设3:我也有发现,在××的“知识图”中,有我们学习过的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求12和16之间有几个数,通过图示我知道了这两个数之间有3个数。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单元 3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单元 3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巩固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2.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培养整理和总结学习内容的能力,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复习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
2.帮助学生整理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1. 复习加法和减法•复习加法:通过口算题目和简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复习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巩固加法的概念。
•复习减法:通过口算题目和简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复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巩固减法的概念。
2. 整理和复习•让学生将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可以通过画图、写作或口头呈现的方式展示出来。
•强调对本单元重点概念和方法的复习,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的框架,便于日后的知识延伸和运用。
3. 综合练习•提供一定数量的综合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进行练习,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过程1.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口算题目,引导学生快速做题,并及时纠正错误。
2.引导学生针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个人展示,互相学习。
3.针对整理后的知识框架,提出一些延伸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展知识面。
4.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综合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澄清疑惑。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和复习,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巩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并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综合练习的数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也希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对前三个单元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总结。
重点包括对100以内加减法、乘法口诀、长度单位、几何图形的认识与应用等方面的复习,以及通过整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认识长度单位,并能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和描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欲望,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的熟练掌握。
2. 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与应用。
3. 学生对长度单位和几何图形的认识与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学课本、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三个单元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带领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乘法口诀、长度单位、几何图形进行系统复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 总结与提高: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开,突出重点,简洁明了。
作业设计1. 巩固练习:设计100以内加减法、乘法口诀、长度单位、几何图形的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人教版数学《整理和复习(第四单元)》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人教版数学《整理和复习(第四单元)》教学设计(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数学《整理和复习(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整理和复习(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⒈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⒉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1、什么是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圆面积公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计算下题。
求出它的周长与面积。
(1)学生动手计算。
(2)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概念不同,计算公式不同,单位不同。
3、判断。
两个图形相比较,哪个图形的周长长,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
(错。
周长的长短和面积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4米,周长是多少米?3.14×4=12.56(米)2、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2.56米,直径是多少米?12.56÷3.14=4(米)3、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14×22=12.56(平方米)4、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2.56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r=12.56÷(2×3.14)=2(米)3.14×22=12.56(平方米)5、一个环形铁片,外直径是6米,内直径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⑴3.14×()2=28.26(平方米)3.14×()2=12.56(平方米)28.26-12.56=15.7(平方米)⑵-=5(平方米)3.14×5=15.7(平方米)6、先测量所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半圆的周长和面积。
第4单元整理和复习(课件)数学一年级上册(共19张PPT)人教版
二、图形的搭建 1、用下列所有积木搭建,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你都知道了什么?
(1)用所有的积木搭。 (2)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二、图形的搭建 1、用下列所有积木搭建,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你想怎样搭呢?快动手搭一搭吧!
(1)尽量往高搭。 (2)怎样搭才能把球放稳?
二、图形的搭建 1、用下列所有积木搭建,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2)说一说
左边的一个是什么? 圆柱
右边的一个是什么? 长方体
.比一比
( ② )最高,( ① )最矮。 ( ③ )最粗,( ② )最细。
最大的是( ② ), 最小的是( ④ )。
7. 连一连。
课后作业
1、在线完成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课后作业。 2、和你的同学一起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物体的形状, 并说说它们的特点。
要想知道谁搭得高,怎么办呢?
比一比就知道了!
课堂小结
图形的认识(一)
A
B
c
认识了长方体、 了解长方体、正方
正方体、圆柱 体、圆柱和球的特
和球。
点,能够辨认长方
体、正方体、圆柱
和球。
如何用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进行搭 建才能搭的最高。能 够数出搭建物体所用 的各个形状的个数。
随堂检测
1、连一连
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
复习目标
01 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能正确熟练地
书写1——5各数。
02 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熟记加法表,较熟练地
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03 通过复习,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知识梳理
一、图形的认识
1、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的物体形状是( 球体 )。 2、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一个样的物体形状是(正方体)。 3、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的物体形状是(圆柱体)。 4、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的物体形状是(长方体)。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课件复习过程
返回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 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返回
课后作业 课本: 第57页第3、4题
返回
谢谢观赏
“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可 以用高级单位的数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把0.2的小 数点向右移
动三位。
0.2元=( 200 )分
返回
小数 的近 似数
改写是准确数, 用“=”,近 似数不是准确 数用“≈” 。
“求小数的近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 当保留整数时,就是精确到个位,应根据十 分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
百分位满五,向 十分位进1。
(2)把2547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254700=25.47万≈25.5万
百分位是7,向十分位进1,再舍去7。
返回
用0、3、6、8和小数点,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小数。 每小题只写一个。 (1)近似数是63的两位小数。( 63.08 ) (2)近似数是8.3的三位小数。( 8.306 ) (3)近似数是0.37的三位小数。( 0.368 )
小数点移动引起 小数大小的变化
小 小数 小数 小数 小数 小数 小数点移 小数点 解决
数 数位 的读 的性 的化 的大 动的变化 变化规 问题
的 顺序 法和 质 简、 小比 规律
律的应
意 表 写法
改写 较
用
义
返回
小数与单 位换算
小数的 近似数
低级单位 的数改写 成高级单 位的数
高级单位 的数改写 成低级单 位的数
六上数学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一组:长+宽+高=80÷4=20(cm)
一组:长宽高共5+3+2=10(份)
长=20X
5 10
=
10(cm)
宽=20X
3 10
=
6(cm)
高=20X
2 10
=
4(cm)或
20-10-6=4(cm)
答:它的长是10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4厘米。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要求:简洁清晰,一目了然。
整理方法一:纲要文字式
比的意义
比
比的基本性质
和 1.比的意义和性质
按
化简比
比
求比值
例 分
分物问题 先求总份数
配 2. 问题解决 配方问题 再算出比例
合租问题 按比例分配。
整理方法二:结构图式
求比值
比的意义
比的性质
化简比
比和按比例分配
问题解决
比例分配
整理方法三:表格对比式
知识突破
1.写出下面每题中两个量的比,并化简,再写出比值。
妈妈花的钱与买大米的数量的比:
125 : 25 = 5 :1 = 5
知识突破
2.解决问题。 (1)某车间有职工36人,男、女职工人数比 是4:5。男、女职工各有多少人?
男、女职工总份数:4+5=9(份) 男职工人数:36X 4 =16(人)
9 女职工人数:36X 5 =20(人)
9 答:男职工有16人,女职工有20人。
知识突破
2.解决问题。
(2)某车间有职工36人,男职工人数是总人
数的
4 9
。男、女职工各有多少人?
4 男职工人数:36X 9 =16(人)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4 整理和复习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4 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四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巩固学生的基础。
2.帮助学生理解整理和复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1.复习本单元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强调整理和复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复习数的大小比较•复习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让学生练习不同数的大小比较。
2. 复习加减法•复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练习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题。
3. 复习乘法•复习乘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练习乘法口诀表,加深学生对乘法的理解。
4. 复习除法•复习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练习简单的除法计算题。
5. 整理课堂笔记•教导学生如何整理课堂笔记,做到有条理、清晰。
•强调重要知识点和难点的记忆方法。
6. 制作复习卡片•指导学生制作数学知识复习卡片,用于复习和记忆关键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1.复习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积极参与。
2.练习加法、减法计算,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复习乘法口诀,让学生互相唱出。
4.指导学生做除法计算题,纠正错误。
5.对整理课堂笔记进行示范,让学生跟随做一遍。
6.分发复习卡片制作材料,鼓励学生动手制作。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第四单元的数学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和巩固。
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整理和复习的重要性,能够更好地应用到日常学习中。
六、布置作业1.完成《第4单元 4 整理和复习》习题。
2.制作复习卡片并背诵乘法口诀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认真复习,做到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祝大家学习进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整理和复习》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整理和复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整理和复习》篇1一、复习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59页练习十三第3题)二、复习目标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2、通过分步、多层次练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难点:用多种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1、学生快速翻看课本第41~57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自主整理: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整理。
3、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教师巡视并指导)4、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①口算乘法。
②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
③解决问题:用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5、教师课件出示本单元的知识思维导图,组织学生一起回顾各小点的具体知识。
二、知识应用(课件依次出示各题)1、教学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口算和笔算。
(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2)组织学生小组中议一议题中的问题。
(教师巡视并指导)(3)点名学生说一说。
(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2、教学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3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计算。
(教师订正)(2)发现规律。
①师:计算第一排算式的两个乘数之间的和,再分别计算出得数并比较积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先计算,再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发现。
③教师小结:两个乘数的和一定时,两个乘数相差越小,它们的积越大,当两个乘数相等时,积最大。
(课件出示小结)(3)组织学生用第二排算式验证规律,并说一说。
北师大版(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精品教案
4.12整理与复习【课题名称】第12课时整理与复习【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66页~69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理一个单元学习内容和方法的过程。
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和自我反思的意识。
2.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3巩固所学内容,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和自我反思的意识。
【教学难点】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精品课件》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
师: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呢?预设: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包括以下知识:6、7、8、9、10的加减法;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用加法表示谁比谁多;解决问题;做加法表和减法表。
师: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下具体的知识梳理吧!(板书课题: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设计意图】回顾本单元所学,复习旧知,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知识梳理知识点一:6、7、8、9、10的加减法(1)6、7的加减法师:6的组成是什么?预设:6可以分为:0和6,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6和0。
师:7的组成是什么?预设:7可以分为:0和7,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7和0。
(2)8、9的加减法师:8的组成是什么?预设:8可以分为:0和8,1和7,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7和1,8和0。
师:9的组成是什么?预设:9可以分为:0和9,1和8,2和7,3和6,4和5,5和4,6和3,7和2,8和1,9和0。
(3)10的加减法师:10的组成是什么?预设:10可以分为:0和10,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6和4,7和3,8和2,9和1,10和0。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第四单元 整理和复习》
( 1 ) 上表是小英整理的一部分,说一说小英想要怎样整理,
再帮她把口诀表补全。
综合运用
选自教材第66页整理和复习第1~2题
1 在卡片上写出 1 ~ 6 的乘法口诀并进行整理,说一说自
己是怎样整理的。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和同学比比看谁指 口诀说的算式快。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14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整体回顾
表内乘法(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 乘法 乘法
法 各部 算式
的 分的 的写
含 名称 法和
义
读法
1-6的乘 法口诀
乘加、 乘减
计算乘 加、乘 减算式 的运算 顺序
解决问题
根据四则 混合运算 意义选择 恰当的解 题方法。
知识梳理
乘法的初步认识
1×4=4 2×4=8 3×4=12 4×4=16 5×4=20 6×4=24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6×5=30
1×6=6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
变式训练
1.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4+4+4+4+4=(4 )×( 6) 5+5+5+5+5+5=( 5 )×( 6) 1+1+1=(1 )×( 3 )
解决问题
如何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选择解题方法?
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计算,求几和几的和用加 法计算。
综合运用
选自教材第66页整理和复习第1~2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第四单元 整理和复习》
课后作业
1.教材整理和复习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板书设计
万以内的加法 和减法(二)
不连续进位加法 加法
连续进位加法以及验算
减法
连续退位减法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 续退位减法以及验算
解决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减法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以及验算
想一想,减法可以怎样验算呢?
差+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2.减法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以及验算
600 − 529= 71
600 − 529
71
验 算:
71
+529 11 600
3.解决问题
①求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可以用竖式计算, 也可以用脱式计算; ②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 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10 0 0
10 0 0
310-224 =86
..
310 验 86
- 2 2 4 算:+ 21 2 1 4
86
310
综合运用 3 (1)计算下面各题。
37+225 =262 263+678 =941 324-143 =181 701-407=294
.
37
263
324
..
701
+ 2 2 15 262
3.解决问题
商品名称 价格/元
护眼灯 166
吹风机 225
(1)妈妈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空调扇 558
护眼灯大约170元,吹风机大约是230元,空调扇大约是560 元,然后把估计的结果加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
(3)圆的半径与圆的面积如下表。
底面积/cm2 体积/cm3
5
8
50
80
10
16
20
100
160
200
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不成比例关系; 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
4、(1)王叔叔开车从甲地到乙地,前2小时行了100km。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 一共要用3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远?
150÷250=60%
180×60%=108(元)
(2)张伯伯有一笔钱,如果买现价90元一件的衬衫,正好买4件,如果想买原 价200元一件的夹克衫,能买多少件?
90×4÷(200×60%)=3(件)
y 折扣
(3)如果用x表示原价,y表示现价,y和x的关系式为______x__________
(1)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240km, 汽车行驶的速度与时间如下表。
速度/( 千米/时) 40
50
60
80
100
时间/时
6
4.8
4
3
2.4
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2)圆锥的高是30cm,它的体积与底面积如下表。
底面积/cm2
5
8
体积/cm3
50
80
体积与底面积成正比例关系。
10
16
20
100
160
解:设甲乙两地相距xkm。
100:2=x:3
x=150
答:甲乙两地相距150km。
(2)王叔叔开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3小时,每小时行50km,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 60km,返回时用了多少时间?
解:设返回时用了x小时。
50×3=60x x=2.5 答:返回用了2.5小时。
习十二
1、填空: (1)一幅地图中某两地的图上距离5cm,表示实际距离15km,这幅图的比例尺
是(1:300000 ) (2) 大小两个圆的半径之是是5:3,它们的直径之比是(5:3 ),周长之比是(5:3 面积之比是( 25:9 ) (3)把一个长5cm、宽3cm的长方形按3: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 135 )cm2
),
2、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之间是否有比例关系?如果有,成什么比例关系? (1)比例尺一定,两地的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
1、说一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联系:比例是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
区别:比有两项,表示的是两个数相除关系;比例有四项,是一个等式。
2、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解下面的比例。
(1) 4 5 x6
5x 46
3、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个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的距离 是5.5cm ,在另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这条公路的图上距离是多少?
5.5×2000000÷5000000=2.2(cm)
答:在这个地图上这条公路的图上距离是2.2cm。
4、一个服装店的所有服装都打同样的折扣销售。 (1)李阿姨买了一件上衣,原价250元,现价150元,李阿姨还想买一条裤子, 原价180元,现价多少钱?
x 4.8 (3)1.2 3
2.5 x 1.2x 2.53
(2)x : 1 2 : 4 23
4x 1 2 23
x 1 12
(4)6.5 : x 3.25: 4
3.25x 46.5
x 6.25
x8
3、下面每个表中的两个量,哪些成比例关系?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 例关系?哪些不成比例关系?
比例尺一定,两地的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成正比例关系。 (2)积(0除外)一定,一个因数和另一个因数。
积一定,一个因数和另一个因数成反比例关系。 (3)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变,梯形的面积和高。
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一不变,梯形的面积和高成正比例关系。 (4)如果y=5x,y和x。 如果y=5x,那么y与x成正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