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相碳酸盐岩的形成环境与有机质特征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油气勘探
汇报提纲
1、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概述 2、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及成因 3、碳酸盐岩储层油气勘探方向
8
1-1、塔中型台缘高能相带礁滩体储层
(1)塔中晚奥陶世良里塔格组礁储层不发育,塔中30、44井见有少
量的格架岩,但规模很小,并完全为胶结物充填,不是有效储层, 这与原先认为的礁油气藏有很大的不同; (2)棘屑灰岩常常被作为礁来看待,而事实上这套棘屑灰岩形成于 潮下浅滩环境,是塔中地区非常重要的优质储层;
天然气3880亿方
中1
中古1 中古5
中古7 塔中83
(3)轮南凸起及斜坡部位奥陶系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展现多层系立体含油的 勘探前景:奥陶系潜山油藏(轮南油田+塔河油田)探明储量7.67亿吨,形成年680万 吨的产能;斜坡部位良里塔格组、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勘探取得重大进展,具有形成 10亿吨级油区的有利条件,被认为是岩溶喀斯特储层
(3)巴楚一间房组露头生物礁地质建模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塔中Ⅰ号 坡折带礁储层的认识,塔中Ⅰ号坡折带台地边缘是棘屑灰岩滩储层
勘探最有利的地区;
海绵格架岩
4879.00- 4887.00m
4857~4888工业油气流(油40.8方/日,气92200方/日), 但岩心和薄片揭示真正出油的层段为4879-4887m井段的 棘屑灰岩和砂屑灰岩,不在生物礁发育段
气151亿方
TZ82 ZG4
ZG7 TZ721
塔中72-塔中16井区
W
控制面积:120km2 储量:油4114万吨
气121亿方
4
(2)塔中北斜坡鹰山组油气勘探有新发现,中部塔中722井获得高产油气流,中古 5、7井油气显示活跃,西部甩开的预探井-中古17井喜获高产油气流,中古1井钻遇 良好储层,被认为是岩溶喀斯特储层
影响有机质富集的因素
影响有机质富集的因素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富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的主要因素有:沉积物形成时水体中生物生产率,沉积物的沉积速率、水动力条件,沉积阶段及早期成岩作用阶段的氧化还原环境,海底深部流体作用,以及生物类型、沉积物颗粒大小、物源供给等等。
一、生物产率生物产率是指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作用制造有机质的速率。
许多研究者认为,在海相沉积中水体的生物生产率是控制沉积物中有机碳丰度的最重要因素,现代海洋中有机碳生产率大于每年每平方米200g 碳的区域均位于高生产率的区域。
Clavert( 1987) 认为并不是还原环境控制海洋富有机质沉积物的发育与分布,海相沉积岩中高有机质丰度是高生产力的结果,即使在非还原环境中如有足够丰富的有机质也可以形成高有机碳的海相沉积,因为丰富的有机质在其分解时可以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底缺氧并形成还原环境。
对现代海相沉积物研究表明沿海洋盆地东部(大陆西侧)亚热带海岸由于高营养水体的上升洋流和充足的阳光导致水体中海洋生物大量繁盛,即具有高生物生产率,从而形成富有机碳的海相沉积(Calvert,1987)。
如秘鲁式海岸上升洋流、东太平洋赤道式上升洋流都可形成高生产率带,在这些区域往往沉积物中富集有机质;而在深海范围中由于生物生产率低,因此沉积物中的有机碳较为贫乏。
对古代海相沉积岩研究也显示沉积岩中有机质丰度明显与其沉积时水体生物生产率有关。
Stein( 1986)通过研究大西洋中生代黑色页岩的形成条件后认为富有机质沉积岩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高生物生产率。
在高生物生产率海洋区域海相有机质具有很高的富集程度。
Clavert(1987)认为白垩纪黑色页岩和第四纪富有机质沉积物的形成与高生物产量密切相关。
二、沉积速率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富集程度与生物生产率有关外,另一方面也与沉积物的堆积速率也密切相关。
通常在快速堆积的地层,有机质丰度都较低。
Rullkotter ( 1999) 认为沉积速率是控制海相高有机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海相沉积中富有机碳沉积物分布在最小含氧带区域,这些区域的沉积速率相对均较低,而在有机碳含量低的区域表现出很高的沉积速率。
28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及29.海相深水碳酸盐解析
9
3、碳酸盐潮坪的层序ຫໍສະໝຸດ 碳酸盐潮坪的堆积速度总是大大超过它 们沉积所在的大陆架或台地的沉降速度。因 此,陆表海潮汐带沉积单元都是形成向上变 浅的基本层序。基本层序上部的潮上单元反 映邻近的陆地环境,特别是气候;基本层序 下部的潮下单元反映邻近潮坪的海洋环境类 型。
10
11
干旱气候潮坪的垂向层序从下往上是碳酸盐
30
跌积边缘--by-pass margin
跌积边缘-滩边缘沉积模式
31
沉积边缘--depositional margin
沉积边缘-礁边缘重力流沉积模式
32
沉积边缘--depositional margin
沉积边缘-滩边缘重力流沉积模式
33
(三)碳酸盐盆地
指陆源物贫乏的CCD界面以上的碳酸盐 沉积为主深水区域。 因水深,不透光,无波浪、风暴浪的作用, 无或极少底栖生物而浮游生物丰富。 沉积物主为富浮游生物的灰泥质沉积、含 粘土灰泥质沉积,常含火山物质。水平层理发 育。无浅水的各种构造。 局部发育钙屑(质)重力流沉积。
第一节 正常沉积作用
在深水沉积体系中,除了事件沉积作用之外,深 海盆地发育主要受静态物理化学作用控制的正常沉 积体系。
在开阔大洋,深水碳酸盐软泥,主要常是来自远 洋的浮游生物及深水底栖碳酸盐生物介壳所组成的 混合沉积。 海洋中碳酸盐的溶解分带:⑴非溶解带,⑵弱溶 解带,⑶中等溶解带,⑷强溶解带,⑸完全溶解带
18
1、颗粒滩水浅(5-10米至高出水面),海水循环良好, 盐度正常,氧气充足,但由于底质处于移动状态,不 适于海洋底栖生物繁殖。 2、由于波浪,潮汐及岸流经常簸选,常形成清洁的碳 酸盐砂堆积,以浅色亮晶鲕粒灰岩、亮晶生屑灰岩、 亮晶砂屑灰岩为主,颗粒分选磨圆好,无或少灰泥。 3、一般呈浅灰色至灰白色;多槽状交错层理、羽状交 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双向交错层理及底冲刷等构 造。 4、很少有原地底栖生物,可见多种异地的大型生物化 石碎屑,腹足类、双壳类、腕足类、绿藻、棘皮类等。
海洋环境及其相模式-4 (碳酸盐海相)
一、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 二、潮坪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三、台地边缘浅滩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四、生物礁沉积特征 五、风暴成因的浅海碳酸盐岩沉积 六、大陆斜坡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七、远洋深水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1
二、潮坪碳酸盐沉积相模式
潮坪:潮汐作用为主,波浪作用较小,宽阔、平缓 倾斜的海岸(滨海)地区。
四、生物礁沉积特征
五、风暴成因的浅海碳酸盐岩沉积
六、大陆斜坡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七、远洋深水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4
1、正常碳酸盐潮坪沉积相模式
潮上顶部:陆相沉积,如风成砂、钙结壳和淋滤构造
潮上(泥坪): 白云岩化和含石膏的泥晶—粉屑灰岩、 藻席灰岩,鸟眼、窗格、干裂,被地下水上涌或结 晶作用形成帐蓬构造,被破碎成扁平砾石状角砾。
碳酸盐潮坪也可分为: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
按湿度和盐度可分为两类: (湿度和盐度)正常潮坪和 干旱盐化潮坪。
3
第三节 海洋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相模式
一、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
☞
二、潮坪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1、正常潮坪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2、萨布哈碳酸盐岩潮坪沉积相模式
三、台地边缘浅滩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7
2、萨布哈碳酸盐潮坪沉积相模式
海岸萨布哈:是波 斯湾海岸的一片荒 芜低平的盐碱地。 现在用来代表干旱 气候条件下有盐壳 的盐坪、盐沼和盐 碱滩沉积环境。对 潮上带的盐坪称为 海岸萨布哈。大陆 内干旱盆地形成的 盐碱滩、干盐湖则 称为大陆萨布哈。
8
2、萨布哈碳酸盐潮坪沉积相模式
波斯湾的特鲁西尔海岸现代潮坪和萨布哈是一个最近三百年
内形成的海退序列。其底部为一套潮坪沉积的碳酸盐泥、藻泥碳
海相碳酸盐岩的形成环境与有机质特征
2) 影响海水温度 。低纬度区的海水表层温 度为 20~26℃,至水深 100 m 逐渐降至 10℃左右 , 至 200 m 水深降至 7℃左右 ,大于 600 m 降至 4℃ 左右 [ 5 ] 。温度 影 响 生 物 的 生 长 , 温 度 降 低 增 加 CO2 的 溶 解 量 , 从 而 降 低 海 水 的 pH 值 , 促 进 CaCO3 的溶 解 。因此 , CaCO3 沉积比例随水深增 加而减少 ,深水区无 CaCO3 沉积 [ 6, 7 ] 。
113 早 、中奥陶世华北陆表海的碳酸盐沉积
图 1 现代海洋碳酸盐岩的分布 [3 ] Fig11 D istribution of carbonates in the modern sea
据古地磁资料 ,早 、中奥陶世的华北板块漂移 至赤道附近 (图 2) [ 8, 9 ] ,是一个以震旦系变质岩为 基底经寒武纪剥蚀夷平和沉积充填后形成的古大 陆 ,海水淹没古大陆形成范围广大 、坡度很小 、水 体很浅的陆表海 ,为碳酸盐沉积制造了最佳条件 : 1)低纬度范围内强烈的蒸发作用浓缩溶解的盐 类 ,必然发生大规模的生物 - 化学或完全无机的 CaCO3 沉淀 ,大范围分布的硬石膏 、盐岩及其垂向 上与纯净碳酸盐岩的互层沉积 ,表明了蒸发作用 的强烈程度与海平面不大的振动幅度 [ 10 ] 。 2 ) 根 据沉积构造 (波状层理 、鲕粒结构 、虫孔 、乌眼 、泄 水构造 、窗格构造 、泥裂等 ) 、岩性组合 (潮上萨巴 哈 )及生物组合分析 ,华北陆表海水深一般在 10~
第 30卷 第 3期 文章编号 : 0253 - 9985 (2009) 03 - 0337 - 06
O IL & GAS GEOLOGY
2009 年 6 月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地质特点、战略选区思考及需要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地质特点、战略选区思考及需要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汤良杰;吕修祥;金之钧;刘小平;邱楠生【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06(000)010【摘要】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资源量大,但探明程度低,是油气资源战略接替的重要领域.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具有形成时代老、改造强烈、沉积中心与生烃中心不吻合、储层具有多样性且非均质性强、多烃源层、多期生烃、多期成藏、多期调整与改造等显著特点,与陆相碎屑岩层系有明显差别,又有别于国外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在对不同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解剖的基础上,分别对四川盆地、中下扬子及滇黔桂地区、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和青藏地区的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战略选区急需解决的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总页数】4页(P1032-1035)【作者】汤良杰;吕修祥;金之钧;刘小平;邱楠生【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7【相关文献】1.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地质特点、战略选区思考及需要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J], 汤良杰;吕修祥;金之钧;刘小平;邱楠生2.《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富集机理与分布预测》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J],3.国家“973”计划“中国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大型油气田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项目完成课题验收 [J], 刘文汇;张殿伟4.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贫化与次生成藏 [J], 蔡立国;李双建;刘全有;汪新伟;张荣强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中国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大型油气田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通过论证 [J], 刘全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相优质烃源岩的超显微有机岩石学特征与岩石学组分分类
海相优质烃源岩的超显微有机岩石学特征与岩石学组分分类秦建中;腾格尔;申宝剑;陶国亮;卢龙飞;仰云峰【摘要】为研究海相优质烃源岩的超显微结构特征,对我国南方海相优质烃源岩层系开展了岩石学和有机岩石学综合分析。
通过扫描电镜与能谱进行矿物组成和有机质类型与赋存特征分析,发现有机质主要以硅质生屑颗粒、钙质生屑颗粒、黏土颗粒和有机颗粒4种方式赋存,进而对海相优质烃源岩提出了按生物类型、生物分子结构组成及其生烃特征和沉积成岩变化的成因分类方案,包括生物骨壳碎屑(包括生物矿物)、成烃生物碎屑、沥青组、自生矿物(或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包括表生矿物)和他生黏土矿物等6大类。
这对海相优质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和岩相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Petrology and organic petrology analyses were completed for excellent marine source rocks collected from South China in order to study their ultramicroscopic structur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 SEM)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um ( EDS) were applied to study mineral components and organic matter occurrence. Organic matter mainly occurs as siliceous biodetritus, calcareous biodetritus, clay⁃size particles and organic particles. Excellent marine source rocks were classified into six types, including shell detritus, biodetritus, bitumen, authigenic mineral, secondary mineral and terrigenous clay mineral, according to their biotype, biomolecule structur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enesis evolution.【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10页(P671-680)【关键词】超显微特征;有机岩石学;岩石学;海相优质烃源岩;中国南方【作者】秦建中;腾格尔;申宝剑;陶国亮;卢龙飞;仰云峰【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126;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126;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126;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126;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1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3有机岩石学是经由孢粉学发展起来的干酪根方法和由煤岩学发展起来的全岩方法为理论基础,以光学显微镜为技术手段,应用透射白光、反射白光、反射荧光综合研究烃源岩中分散有机质的特征、成因及光学参数[1-3]。
世界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分布特征
世界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分布特征一、本文概述碳酸盐岩作为一类重要的沉积岩,因其独特的储油、储气性能,在全球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
碳酸盐岩大油气田,指的是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的、具有显著经济价值的油气藏。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分析世界范围内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分布特征,揭示其地质背景、储层特性、成藏规律,以及勘探开发的现状与挑战。
通过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碳酸盐岩油气藏的认识,也有助于指导未来的油气勘探工作,为全球的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形成条件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形成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地质条件和过程,这些条件共同构成了碳酸盐岩油气藏生成的独特环境。
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对油气生成具有重要影响。
在温暖、浅海的环境下,生物活动旺盛,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碳酸盐岩沉积。
这些沉积物在埋藏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作用,形成了丰富的烃源岩,为油气的生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碳酸盐岩储层的多孔性和渗透性对油气聚集和运移至关重要。
碳酸盐岩由于其矿物成分和沉积特性,容易形成溶洞、裂缝等储集空间,这些空间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储集和运移通道。
同时,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也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碳酸盐岩地区的构造活动对油气成藏具有关键作用。
构造活动不仅形成了油气运移的通道和聚集的场所,还通过改变储层的物性、封闭油气藏等方式,对油气成藏起到控制作用。
碳酸盐岩地区的盖层条件也是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盖层能够有效地封闭油气藏,防止油气的逸散和散失。
碳酸盐岩地区的膏盐岩、泥岩等盖层,由于其致密性和封闭性,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
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形成是多因素、多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只有在具备了合适的沉积环境、储层条件、构造活动和盖层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碳酸盐岩油气田。
三、世界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分布概况碳酸盐岩作为全球重要的储油储气介质,其分布广泛,且在不同地质环境下形成了众多大型油气田。
碳酸盐岩沉积相
第二十四章碳酸盐岩沉积相§24-1 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一、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主要形成于温暖气候条件的浅海环境。
以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机械多种机制综合形成的一类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
颗粒和灰泥(相当于杂基)的比例及其组合而成的多种岩石类型,是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
深水碳酸盐岩多起因于风暴条件,形成于大陆坡及深水盆地中。
具有叠覆递变的角砾化碳酸盐岩、具有鲍玛层序的典型浊积岩和深水超微化石及遗迹化石的组合层序是鉴别深水碳酸盐岩的重要相标志。
碳酸盐岩的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制于沉积环境,也与成岩环境和成岩作用密切相关。
碳酸盐岩具有易溶性和易变性。
二、碳酸盐岩沉积过程和沉积作用●潮坪碳酸盐岩——缺乏陆源输入物、海浪被阻止、潮汐为主的碳酸盐岩盆地环境,——古今分布最广的一类碳酸盐岩沉积。
潮汐沉积作用带主要发生在:1)潮下带环境——高能、低能沉积带。
2)潮间沉积带——具间歇能所形成的岩石类型和相标志。
3)潮上沉积带——具暴露蒸发和交代作用标志。
潮坪环境中以物理—生物作用为特征所形成的藻叠层及其形态分带是划分潮坪环境(相)的主要相标志。
●海滩碳酸盐岩——主要处于缺乏障璧的开阔浅海(无广阔藻席);其次主要受制于波浪能量大小,在不同古地形和水动力条件作用下,形成鲕粒滩(岩)、内碎屑滩(岩)和生屑滩(岩)等,其中有发育的冲洗层理和交错层理,以及生物扰动构造。
视岩性、结构和构造特征的变化,它们可分别组合成不同类型的相层序。
●生物礁碳酸盐岩——具格架的珊瑚礁碳酸盐岩,特定形成条件:1)造礁生物在迎浪带原地生长营造起来的。
2)具水下凸起的地貌,沉积厚度比相邻地区大。
3)具生物格架或只有造礁生物原地生长的痕迹。
4)于海面~水深200m以下,可延伸到400~500m,取决于造礁生物所需的温度、阳光而定。
正确识别生物礁沉积体不同带的岩石学特征是划分亚相和微相的主要标志。
不同相带的礁碳酸盐岩具有不同的生储条件。
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
第十二章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第一节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特点一、温暖、清洁、透光的浅水海洋环境现代海洋碳酸盐沉积,主要分布于30°纬度的赤道南北温暖浅海地带,如加勒比海大巴哈马滩、波斯湾、孟加拉湾、我国南海诸岛及印度尼西亚巽他陆棚等地。
上述地带钙藻大量繁殖,珊瑚礁发育,局部有贝壳砂、鲕粒砂、葡萄状团块、球粒灰泥及造礁生物粘结岩正在堆积。
而在南北纬度40°之间的深海盆地底部,有大量浮游生物碳酸盐沉积。
这些现代海相碳酸盐产出环境,不仅是温暖、浅水,而且是清水环境,如加勒比海的三大碳酸盐滩,远离密西西比河口自西来的沿岸流,这就避开了大量细碎屑沉积物的注入;我国广西北海水域的涠洲岛和海南岛南端的三亚市的滨浅海域,同样远离粘土及粉砂的供给区而以沉积碳酸盐为主。
除造钙生物提供的骨骼,现代热带浅海碳酸钙沉积与藻类活动有关。
据金斯伯格(R. N. Cinsburg,1975)的资料,现代热带浅海小于10-15m水深的海域,所产生的CaCO3比深陆缘海每单位面积的CaCO3多几倍,主要与这一水域的绿藻海松科及蓝绿藻特别丰富有关,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需要从海水中吸收大量CO2,从而促使海水中的CaCO3过饱和,沉淀出文石质灰泥来,而且钙藻的外壳也是文石质灰泥及颗粒的主要提供者,因此藻类繁生可以提供大量碳酸盐沉积物,而它的生活需要一个温暖浅水清洁透光的环境。
如果海水浑浊,不仅妨碍光合作用,阻止钙藻的生长,另外悬浮的粘土可以堵塞许多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摄食器官,使这些动物不能繁衍,也妨碍了大量碳酸盐颗粒的产生,故浑水对碳酸盐的生成起着抵制作用。
海水太深,阳光不足,氧气不够,对藻类和底栖无脊椎动物生长不利;位于CCD面之下的深海水域,水压大,溶解CO2多,CaCO3不饱和,因此深水不仅不会有大量原地碳酸盐沉积物的直接产生,而且对已堆积的碳酸盐沉积物有强烈溶解作用,部分深水碳酸盐沉积物主要靠海水表层具几丁质表面保护层的浮游生物(如颗石藻、抱球有孔虫、翼足类等)和浅水陆棚区以浊流方式搬运来的灰泥或粉屑供给。
第八章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学特征
三、台地边缘浅滩相碳酸盐沉积特征
浅水、高能、无障壁(即礁不明显,呈现水下滩、坝带)。 台地边缘砂滩碳酸盐环境是台地边缘相区的一种高能环境,处于开阔浅海,
没有障壁和广阔藻席,碳酸盐沉积作用直接受海洋波浪和潮汐控制。一般水深 5—10m。海水循环良好,盐度正常,氧气充分。由于底质处于移动状态,因此 不适于生物繁殖。
生物。
四、生物礁沉积特征
1.生物礁的含义 礁的最初含义是指海底突起岩块,
能使船触礁失事。 现代生物礁主要是珊瑚礁。 生物礁的概念: 由造礁生物原地生长建立起来的水
下隆起,沉积时的地貌比礁周围突起, 礁核具有完整的生物骨架,形成深度从 海水表面到水深200米,有的可达500 米。
.2、礁灰岩的组成
粘结岩:由板状-片状生物(层孔虫、藻类等)粘结和包裹灰泥质形成。 生物分泌有机质时,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使海水中的碳酸钙沉淀在生物体中。 如藻叠层石(无硬体)。粘结岩主要产于骨架岩和障积岩之间。
3.生物礁的相带划分和各相带特征
生物礁的沉积相一般可划分为三个相பைடு நூலகம்:
礁核相、礁前相、礁后相
A. 礁核相:
陆源碎屑萨布哈和碳酸盐萨布哈常同时出现。萨布哈型碳酸盐潮坪是干 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沉积作用具如下特殊标志:
A: 高速蒸发和高度超咸形成蒸发矿物(石盐、石膏、硬石膏、白云石、天 青石、菱铁矿)白云岩化和含石膏的泥晶—粉屑灰岩、藻席灰岩,鸟眼、窗 格、干裂,被地下水上涌或结晶作用形成帐蓬构造,被破碎成扁平砾石状角 砾。
4.生物礁相带发育的背景条件
主要取决于碳酸盐陆棚边缘带的坡度。依据地形坡度及与其相应的水动力条件和 礁相组成特点,可以划分三个基本类型(I、II、III)。
类型 I:斜坡灰泥丘,位于陆棚台地边缘前斜坡,由生物碎屑灰泥组成。坡度较缓 2—25度,水能量较弱。
中国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前景分析
中国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前景分析与国外相比,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多分布于盆地下构造层,具有时代老、埋藏深、时间跨度大、含油气层系多、成藏历史复杂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地质认识的深化、勘探技术的进步,我国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①加大对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两大古隆起的探索力度,在塔北隆起南缘斜坡哈拉哈塘地区发现了奥陶系鹰山组岩溶缝洞型大油田;塔中断裂带北斜坡,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礁滩、鹰山组岩溶等多目的层获得重大突破。
②围绕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台缘带礁滩体勘探,发现了铁山坡、罗家寨、普光、龙岗等一批大气田;加强川中古隆起及斜坡区下古生界—震旦系碳酸盐岩勘探,获得战略性突破,发现寒武系龙王庙组特大型整装气藏。
③强化对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的勘探,于靖边气田西部岩溶带获得新突破,新发现奥陶系马五亚段新的含气层系。
从近期油气勘探发现看,含油气层系埋深普遍大于4000m,塔里木盆地甚至超过7000m,显示出深—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1、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发展趋势1.1关于深层的定义关于深层的定义,国际上尚没有严格的标准,不同国家、不同机构对深层的定义并不相同。
目前国际上大致将埋深大于15000英尺(4500m)的油气藏定义为深层油气藏。
中国2005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颁发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将埋深3500~4500m定义为深层,大于4500m定义为超深层;中国钻井工程采用埋深介于4500~6000m为深层、大于6000m为超深层这一标准。
基于东、西部地区地温场的变化以及勘探实践,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将埋深介于3500~4500m定义为深层,大于4500m为超深层;西部地区将埋深介于4500~5500 m定义为深层,大于5500m定义为超深层,即使按照传统的西部地区深层定义,我国近年来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发现也都属于深层范畴。
1.2 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发展趋势1.2.1全球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海相碳酸盐岩在全球油气生产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 3
面积大、油气资源丰富、勘探程度低
烃源岩方面,找到了大油田,但油气源不清楚
厚40m
厚40-60m
log(TOC)
我国南方碳
0.01
0.1
0.4 0.5 1
10
中
酸盐岩层系发育
T3-J
上
扬
多套优质烃源岩, 但烃源岩、早期
子
中
T1+2
古
生
油藏的演化过程
界 海
及其衍生物对现
地层
P
相
层
今天然气藏的贡 献、动态演化过 程不明。
7、镶边型碳酸盐岩台地相
镶边碳酸盐岩台 地,经修正的 Wilson相模式的 标准相带
相带横向展布的常见类型(镶边台地模式内,相带的分布由 海平面的位置所控制,A.高水位;B.静止水位;C.低水位)
8、陆棚模式
无镶边冷水(温带)陆棚的水动力区以及亚分类, 浪基面的侵蚀范围在30m—70m之间变化,涨水时的 浪基面可达到120m,风暴天气浪基面约在2模式)
陆表海台地和陆表缓坡模式(该模式针对的 是很浅的沉积环境,可以延伸至很广阔的区 域,对于陆表海台地可达上千公里,对于陆 表缓坡可达上百公里。以低能量相为特征)
由海向陆分为X、Y、Z三带X带---深水低能带,波基面以下灰泥及浮游 生物碎屑——有利于生油
Y带----近岸高能带,波浪、潮汐 的主要作用带,礁、滩 ——良好的储集 相带
4、碳酸盐岩缓坡模式
单斜缓坡的碳酸盐岩缓坡模式(将缓坡分成内缓坡、中缓 坡和外缓坡;晴天浪底、风暴浪底分隔的三个区域能量不 同,缓坡长度在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之间变化)
5、塔克模式
6、威尔逊模式(1969, 1975)
1-盆地相;2-广海陆棚相;3-盆地边缘或深陆棚边缘相;4-碳酸盐台地前缘斜坡相;5- 台地边缘生物礁相;6-台地边缘浅滩相;7-开阔台地相;8-局限台地相;9-台地蒸发相。
中国西部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类型及特征
中国西部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类型及特征陈洪德;钟怡江;许效松;陈安清;吴朝盛;郑浩夫【摘要】在回顾经典的碳酸盐沉积模式类型研究和我国学者对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以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生储盖组合为指导思想,依据中国西部三大海相盆地碳酸盐岩发育的特殊性,从中国西部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发育特征和地质实际情况出发,系统建立了5种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类型及沉积模式和12种亚类类型.以中国西部三大盆地不同时期发育的碳酸盐沉积特征为主线,从盆地构造演化、岩性特征、相带变化以及模式演化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各个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类型及沉积模式特征.不同类型台地边缘及其沉积模式演化特征研究对分析生烃、储烃和盖烃物质等油气要素的时间和空间匹配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4(030)003【总页数】13页(P609-621)【关键词】中国西部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台地边缘【作者】陈洪德;钟怡江;许效松;陈安清;吴朝盛;郑浩夫【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61008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2451 引言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占据了世界油气资源的重要部分,其常规油气储量约占世界的60%,产量约占50%。
早在20世纪50~70年代,全球碳酸盐岩油气就迎来了大发现的高峰(罗平等,2008)。
中国近年勘探成果表明,随着理论认识的升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发现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显示我国前新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是我国油气资源战略接替的重要领域。
海相碳酸盐岩气藏
海相碳酸盐岩气藏
海相碳酸盐岩气藏是指在海相环境下形成的以碳酸盐岩为主体的天然气储集体,是海洋沉积物中最重要的天然气储集类型之一。
其主要分布在海洋盆地和海岸带,具有广泛的分布面积和储量资源。
海相碳酸盐岩气藏的形成与海洋生物活动密切相关,主要是由于海洋生物和微生物在生命过程中对海水中的有机质进行吸收、转化和分解,形成了大量的有机物质,而这些有机物质在海底沉积后,随着地质作用的影响,最终形成了碳酸盐岩储层。
海相碳酸盐岩气藏的勘探和开发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由于其储层破裂性差、孔隙度低、渗透率小、岩石性质复杂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勘探和开发海相碳酸盐岩气藏需要采用先进的勘探技术和开发技术,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水平井开发技术等,以提高勘探和开发效率,并保障储层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 1 -。
沉积岩之碳酸盐岩的形成、分类、结构及鉴别
沉积岩之碳酸盐岩碳酸盐岩是沉积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
主要在海洋中形成,少数在陆地环境中形成。
古代广阔海洋中形成的碳酸盐岩,约占地表沉积岩分布面积的20%。
那么碳酸盐岩有哪些种类?又具有什么特征?与碎屑岩相比,碳酸盐岩颜色以灰色、灰黑色为主,也含有白色、灰绿色、黄褐色、紫红色等。
碳酸盐岩基本组分主要由颗粒、泥、胶结物、晶粒、生物格架等五类结构类型组成。
此外,还有一些次要的结构组分,如陆源物质、其他化学沉淀物质、有机质等;也有一些派生的结构,如孔隙等。
颗粒:碳酸盐岩中的颗粒,按其是否在沉积盆地中形成,可分内颗粒和外颗粒两类。
外颗粒指来自沉积地区以外的较老的碳酸盐岩碎屑,是陆源碎屑颗粒。
内颗粒指在沉积盆地或沉积环境内形成的碳酸盐颗粒。
这种颗粒可以是化学沉积作用、机械破碎作用或生物作用形成的,也可以是这些作用的综合产物。
内颗粒的类型主要包括内碎屑、鲕粒、藻粒等。
内碎屑主要是沉积盆地中沉积不久的、半固结或固结的各种碳酸盐沉积物,受波浪等的作用,破碎、搬运、磨蚀、再沉积而成的。
鲕粒是具有核心和同心层结构的球状颗粒,通常由核心和同心层组成。
核心可以是内碎屑、化石、球粒、陆源碎屑颗粒等;同心层主要由泥晶方解石组成。
藻粒是与藻类有成因联系的颗粒,包括藻鲕、藻灰结核以及藻团块。
泥:泥是指泥级的碳酸盐质点,是与颗粒相对应的另一种结构组分。
根据其成分,可分为灰泥和云泥。
灰泥是方解石成分的泥,也称微晶方解石泥;云泥是白云石成分的泥。
在现代碳酸盐沉积物中,灰泥大都由针状文石组成。
这种针状文石晶体的平均长度接近0.003mm,宽度约为长度的1/10。
灰泥存在3种成因类型:化学沉淀作用生成的灰泥;机械破碎、磨蚀作用生成的灰泥;生物作用生成的灰泥。
胶结物:胶结物主要是指沉淀于颗粒之间的结晶方解石或其他矿物,与砂岩中胶结物相似。
方解石胶结物晶体较清洁明亮,因此常被称为亮晶方解石、亮晶方解石胶结物或亮晶。
而泥晶级胶结物较少见。
鄂湘黔桂地区大隆组的沉积特征及与烃源岩的关系
鄂湘黔桂地区大隆组的沉积特征及与烃源岩的关系
大隆组广泛分布在鄂湘黔桂地区,是一种由海相碳酸盐岩和非海相泥岩组成的二叠纪地层,其沉积特征和烃源岩的关系十分密切。
一、沉积特征
大隆组主要以灰泥质岩和板岩为主,其正常海相沉积环境包括浅海、陆缘海、海湾等断续沉积环境。
该组岩石中含有较多的珊藻、多种尾索动物和甲壳动物化石,表明大隆组在构造抬升、地壳运动的作用下逐渐沉积并形成烃源岩。
二、与烃源岩的关系
大隆组在鄂湘黔桂地区的沉积范围广,其中部分地区沉积环境较为优越,具备了较好的烃源岩条件。
大隆组中较多的有机质成分,是一定条件下生物残留物和粒度细微的碳酸盐岩生物膜所形成,在成岩作用下逐渐埋藏地下后发生压力、温度变化,产生了石油和天然气等烃类物质。
三、油气富集区
在大隆组中,随着沉积环境的不同以及烃源岩的种类、质量等差异,导致其烃类物质的富集区域不同。
大隆组常常被认为是区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形成的有效烃源岩,因此作为潜在油气聚集区域被广泛关注。
在区域勘探中,应重视大隆组及其上下储集层的分布规律和特征,以确定具有开发前景的油气田区。
总之,鄂湘黔桂地区的大隆组及其烃源岩的关系密切,其沉积地质特征对于区域的石油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3 早 、中奥陶世华北陆表海的碳酸盐沉积
ibution of carbonates in the modern sea
据古地磁资料 ,早 、中奥陶世的华北板块漂移 至赤道附近 (图 2) [ 8, 9 ] ,是一个以震旦系变质岩为 基底经寒武纪剥蚀夷平和沉积充填后形成的古大 陆 ,海水淹没古大陆形成范围广大 、坡度很小 、水 体很浅的陆表海 ,为碳酸盐沉积制造了最佳条件 : 1)低纬度范围内强烈的蒸发作用浓缩溶解的盐 类 ,必然发生大规模的生物 - 化学或完全无机的 CaCO3 沉淀 ,大范围分布的硬石膏 、盐岩及其垂向 上与纯净碳酸盐岩的互层沉积 ,表明了蒸发作用 的强烈程度与海平面不大的振动幅度 [ 10 ] 。 2 ) 根 据沉积构造 (波状层理 、鲕粒结构 、虫孔 、乌眼 、泄 水构造 、窗格构造 、泥裂等 ) 、岩性组合 (潮上萨巴 哈 )及生物组合分析 ,华北陆表海水深一般在 10~
泥灰岩是由运动环境向安静环境 、由氧化条 件向还原条件的过渡岩性 ,和陆相沉积的泥质砂 岩一样 ,其生烃潜力的评价也不容乐观 。
211 有机质的丰度特征
Hunt(1962)统计了来自 60个含油盆地中 200 个层系 , 1 000个以上样品的 TOC 含量 ,其平均值 为 :页岩 211%、各类碳酸盐 0129%、砂岩 0105% [1 ] 。 Gehman (1962)认为世界范围内碳酸盐岩样品有 机碳含量 的峰 值为 0112% ~0125% [ 2 ] 。罗 诺夫 ( 1958 )统计的俄罗斯地台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为 0114% ~0132% [ 11 ] 。其他著名含油气盆地中碳酸 盐的有机质丰度为 :蒙大拿盆地 (麦迪逊 、查尔顿 和米 西 峡 谷 组 ) , TOC 为 0111% ~ 0132% , 沥 青 “A ”为 27 ×10 - 6 ~271 ×10 - 6 ;阿尔伯达盆地艾尔 顿组各类碳酸盐岩的 TOC 平均值为 0128% , 沥青 “A ”为 106 ×10- 6 ;俄克拉荷马盆地切罗基群碳酸 盐岩平均 TOC 为 0119 % ,沥青“A ”为 91 ×10 - 6 。 中国 几 大 海 相 盆 地 碳 酸 盐 岩 的 TOC 一 般 为 0105% ~0120 % ,虽然也有高于 0120 %的样品 , 但出现机率不超过 10 % [ 12, 13 ] ,且分布零星 ,由于 岩性描述较少 ,其成层性和代表性尚不确定 。显 然 ,纯净或较纯净的碳酸盐岩不可能成为有效烃 源岩 ,其非常低的有机质含量不可能释放出足够 数量的烃类到油藏中去 。
碳酸盐沉积速率慢而不能及时掩埋 ,在海底随风 浪做往复运动 , 其软体部分的蛋白质 、类脂化合 物 、碳水化合物等在运动中遭受水解 、腐烂 、氧化 而损失 ,骨骼 、贝壳等硬体部分则沉积下来 ,成为 碳酸盐岩的主要组成部分 。
海水运动造就了碳酸盐 , 但破坏了有机质 。 海水的 Eh和 pH 值总是伴生的 ,即是如果出现了 有利于碳酸盐沉积的偏碱性环境 ,就必然同时出 现不利于有机质保存的氧化环境 ,所以 ,低丰度和 低品位即成为碳酸盐岩有机质的基本特征 ,国内 的碳酸盐是这样 ,国外的也一样 ;今天的碳酸盐是 这样 ,过去也相同 。
Fea tures of organ ic ma tter and forma tion env ironm en t of mar ine carbona te rocks
Zhou Xinke, Xu Huazhen
( S INO PEC Petroleum Explora tion and P roduction R esea rch Institu te, B eijing 100083, Ch ina)
3 38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第 30卷
学分异作用 ,由滨岸至向海方向逐渐由粒状白云 石向微晶方解石转化 [ 1 ] 。2) CO2 在水中的溶解度 与海水温度有关 ,温度升高促使 CO2 释放 ,提高海 水的 pH 值 , CaCO3 发生化学沉淀 [ 2 ] 。赤道附近地 区阳光高角度照射 ,海水表层温度常年在 20℃以 上 ,不断改变着海水中的 CO2 浓度 ,是碳酸盐化学 沉淀速率最快的区域 。 3)受温度影响 ,低纬度区 季节性风暴强烈 ,强风驱使海水运动 ,增加与空气 的接触面积 ,使下面富含营养物质的海水被带上 来 ,并增加海水含氧量 ,促使大量浮游生物产生 。 浮游生物 (藻类等 )的光合作用又大量消耗溶解的 CO2 ,促进 CaCO3 的化学沉淀 。
2 碳酸盐岩的有机质特征
海相碳酸盐岩是由机械作用 、生物作用 、化学 作用共同形成的 , 这些作用发生在高温度 、高能 量 、富氧 、贫 CO2的浅海到半浅海的环境中 ,因此 成为海洋浅水的标志岩性 ,而深海 - 半深海中碳 酸盐沉积则很少 。多种成因形成的碳酸盐的原地 堆积 ,经浅埋阶段强烈的胶结 、重结晶和浅变质作 用的改造 ,其原始沉积的结构和组构远不如陆相 碎屑岩的沉积环境烙印清晰 ,一定程度上失去了 指相意义 。这可能是个别学者把碳酸盐岩当作安 静环境沉积的原因 。
第 3期
周新科 ,等. 海相碳酸盐岩的形成环境与有机质特征
3 39
图 2 早寒武世 —早白垩世华北地体运移图 [8 ] Fig12 M igration of North China terrain in the Early Cambrian2Early Cretaceous
20 m 范围 ,最大水深不超过 30 m ,是生物的 、生化 的 、化学的和机械碳酸盐沉积的最佳水深 ,碳酸盐 堆积速率快 。3)陆源物质少 ,雨量稀少 ,海水介质 条件干扰因素少 ,不会因陆源碎屑的堆积形成局 部遮挡 ,区域性水交换条件好 。4)构造稳定 ,除垂 向上发生振荡性沉积外 ,平面上无构造作用形成 的闭塞海湾或泻湖 ,陆表海与大洋间的水沟通条 件好 ,这保证了深海领域海水能源源不断地向陆 表海提供盐源 。
3) 影响水中气体溶解量 。海水表层氧的含 量可达 5~10 mL /L。由于 上覆 水中 生物 繁盛 , 它们的生命活动需要吸收水中的溶解氧 ,其遗体 的分解也消耗大量溶解氧 ,因此 ,随着海水深度 加大 ,溶解氧的含量逐渐降低 ,约在 200 m 水深 达最低值 , 降为 013 mL /L[ 5 ] 。生 物活 动是 碳 酸 盐的最重要来源 ,大量的泥晶灰岩 、泥灰岩都是 由超微化石的贝壳组成的 ,生物和生物作用形成 的碳酸盐 ,比化学作用形成的碳酸盐多得多 。镜 下观察鄂尔多斯西缘马家沟组灰岩成分 ,可见其 骨骼成分占 90%以上 。随海水深度变大不断降 低的氧浓度限制了生物的生长 ,最终影响碳酸盐 岩的发育 。
2) 影响海水温度 。低纬度区的海水表层温 度为 20~26℃,至水深 100 m 逐渐降至 10℃左右 , 至 200 m 水深降至 7℃左右 ,大于 600 m 降至 4℃ 左右 [ 5 ] 。温度 影 响 生 物 的 生 长 , 温 度 降 低 增 加 CO2 的 溶 解 量 , 从 而 降 低 海 水 的 pH 值 , 促 进 CaCO3 的溶 解 。因此 , CaCO3 沉积比例随水深增 加而减少 ,深水区无 CaCO3 沉积 [ 6, 7 ] 。
温度从 3个方面影响碳酸盐的生成 : 1 )干燥 炎热的古气候加大蒸发量 ,促使海水浓缩 ,含盐度 升高 ,碳酸盐以微晶粒状机械沉淀 。逐渐提高的 饱和度辅以海浪的作用可以产生很好的机械和化
收稿日期 : 2009 - 01- 05。 第一作者简介 :周新科 (1974—) ,男 ,高级工程师 ,石油地质 。
1 海相碳酸盐岩的形成环境
碳酸盐岩有开阔海 、蒸发泻湖和陆相蒸发湖
泊 3种形成环境 ,其中以开阔海相碳酸盐岩分布 最广 ,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
111 温度环境
碳酸盐有机械成因 、化学成因 、生物成因和生 物 - 化学成因多种形式 ,至于以何种成因的沉积 为主 ,取决于沉积环境的温度 、压力 、Eh和 pH 值 等介质条件 。
第 30卷 第 3期 文章编号 : 0253 - 9985 (2009) 03 - 0337 - 06
O IL & GAS GEOLOGY
2009 年 6 月
海相碳酸盐岩的形成环境与有机质特征
周新科 ,许化政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
摘要 :海相碳酸盐岩形成于海水蒸发量大 、生物繁盛 、Eh和 pH值容易改变的浅海陆棚相环境 。海水的动荡性与高含氧量 破坏了海洋中死亡生物的软体部分 ,造就了碳酸盐岩有机质的低丰度和低品位 , TOC 低于 012%且干酪根为 Ⅲ型或 Ⅱ2 型 的碳酸盐岩在世界范围内具普遍性 。因此 ,纯净碳酸盐岩不能成为有效烃源岩 。碳酸盐岩随含泥量增加 TOC 变大 ,但仅 有少量 TOC大于 015%的泥灰岩有可能成为有效烃源岩 。 关键词 :浅海陆棚 ;有机质丰度 ;干酪根类型 ;有效烃源岩 ;沉积环境 ;海相碳酸盐岩 中图分类号 : TE12212 文献标识码 : A
现代海洋的碳酸盐沉积主要发生在赤道两侧 的低纬度区 [ 3 ] ,以北纬 30°—南纬 40°之间最为广 泛 (图 1) ,反映了温度对碳酸盐沉积的控制作用 。
112 水深环境
海洋的深度变化比陆地的高差变化大得多 , 最深可达万余米 。海水的深度从 3个方面影响碳 酸盐的沉积 [ 4 ] 。
1) 影响阳光的透射能力 。海水透光层厚约 80 m[ 5 ] ,可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光源 ,因此 , 0~ 80 m 生物繁茂 。 80 ~200 m 为过渡带 ,海洋植物 生长受到抑制 ,但动物仍很丰富 ; 200~600 m 为弱 光带 ,植物生长量很少 ,少量深海动物依靠海水中 向下运动的食物生存 。
天体引力 、季节性风暴 、海水热胀冷缩及构造 运动 (火山活动 、断裂等 ) ,与海水对运动良好的传 递作用一起 ,可把风引起的表面流运动范围推进 到 100 m 水深 ,而潮汐引起的运动范围可达 150~ 200 m 水深 。运动的海水携带力强 ,动植物遗体较 长时间地飘浮在海水里 ,即使部分沉积下来 ,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