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的诊治ppt课件
《感染医学猩红热》课件
![《感染医学猩红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de075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9.png)
2023-11-01•猩红热概述•猩红热的治疗•猩红热的预防目录•猩红热案例分析•相关医学知识拓展01猩红热概述定义猩红热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以皮肤弥漫性充血、杨梅舌和咽峡炎为主要表现。
特点本病以儿童多见,以寒战、高热、头痛、咽痛、杨梅舌、环口苍白圈等为主要表现,猩红热样皮疹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定义与特点历史猩红热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可追溯到中世纪欧洲,在历史上该病曾有多次大流行。
流行病学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春季为多见,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由带菌者或病人的皮肤、鼻咽部分泌物接触传染。
历史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潜伏期:通常为2-3天,也可短至1天,长至7天。
前驱期:起病急,寒战、高热、咽痛、头痛、呕吐等。
出疹期发病后1-2天出现皮疹,初发时为针尖大小的红点,压之可退色,继之皮肤弥漫性充血,尤以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大腿根部等处为重,状如涂丹,即猩红热样皮疹。
临床表现与诊断消退期皮疹于48小时达高峰后,按出诊顺序依次消退,伴脱皮。
诊断根据急性起病、寒战高热、咽痛、杨梅舌及猩红热样皮疹等典型临床表现,一般可作出诊断。
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链球菌培养及血清学检查可帮助确定诊断。
02猩红热的治疗猩红热首选药物为青霉素,通过阻断细菌合成细胞壁,有效杀死细菌并减轻症状。
首选药物给药途径疗程与剂量根据病情选择口服或注射给药,通常注射给药效果更佳。
根据病情轻重,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5-10天,剂量需根据医生建议确定。
03抗生素治疗0201由于猩红热会导致机体失水,因此需要给予补液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补液治疗高热时可使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以缓解患儿不适。
降温措施对猩红热患者实施呼吸道隔离,以减少传染风险。
呼吸道隔离支持治疗若出现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需及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急性肾小球肾炎若出现中毒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需进行强心、利尿及营养心肌等治疗。
猩红热病症演示课件
![猩红热病症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c2e35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3.png)
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PCR等方法检测A组溶 血性链球菌特异性基因片 段。
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风疹
全身症状轻,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并触痛,皮疹多在症状出现后1~2天出现,出疹迅 速,皮疹初起于面部,24小时内遍及全身,手掌、足底常无皮疹,皮疹持续3天左右消退 。
幼儿急疹
突发高热,持续3~5天,高热时期可伴随惊厥、烦躁、咳嗽、呕吐、以及腹泻,但症状 一般不严重。热退后出疹,皮疹为红色细小密集斑丘疹,头面颈及躯干部多见,四肢较少 ,一天出齐,次日即开始消退。
心理护理和营养支持
心理护理
猩红热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给予关心和支持, 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同时,家属的陪伴和鼓励也对患者的心理康复至关重 要。
营养支持
在疾病期间,患者应保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建议患者多食 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蛋类、奶类、新鲜蔬菜和水 果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的猩红热疫苗。
诊断技术提升
通过改进诊断技术,提高猩红 热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减少误 诊和延误治疗的情况。
个性化治疗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发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猩红热的 研究成果和防控经验,共同应 对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THANKS
流行病学史
当地有猩红热流行,患者 与猩红热患者或带菌者有 密切接触史。
诊断流程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流行 病学史,可作出初步诊断 。进一步确诊需进行实验 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辅助诊断
细菌培养
从咽拭子、脓液等标本中 分离出A组溶血性链球菌 。
血清学检测
猩红热Scarletfeverppt课件
![猩红热Scarletfever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25c37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5.png)
出疹顺序不同
猩红热的疹子首先出现在耳后、 颈部和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延至 全身;而麻疹的疹子首先出现在
面部,然后逐渐向下至全身。
与咽峡炎的区别
01
病原体不同
猩红热是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而咽峡炎可以由多种细菌和病毒
引起。
02
症状不同
猩红热除了咽峡炎外,还有皮疹和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等;
咽峡炎通常只有咽痛、发热等症状,部分患者有咽部充血和疱疹。
症状
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 性鲜红色皮疹等。
并发症
中耳炎、风湿热、急性肾 小球肾炎等。
病因与传播途径
病因
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主要通 过飞沫传播。
传播途径
患者和带菌者通过咳嗽、打喷嚏 等方式将病菌排出体外,健康人 吸入或接触污染物品时感染。
历史与流行情况
历史
猩红热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纪欧洲,历 史上多次爆发流行。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需与其他出疹性疾病相鉴 别,如风疹、麻疹等,以 避免误诊。
治疗方式
一般治疗
对症治疗
注意休息,遵医嘱治疗,保持良好的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针对发热、喉咙痛等症状,可采取适 当的对症治疗措施。
抗生素治疗
首选青霉素,可有效杀灭链球菌,缩 短病程,预防并发症。
预防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猩红热的认知,了解 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病例分析
病例一分析
小明患的是典型的猩红热,其症状包括高热、咽痛、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 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和粟粒样皮疹等。这些症状是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 起的。
病例二分析
小红患的也是猩红热,其症状包括高热、咽痛、咽部及软腭明显充血、全身皮 肤弥漫性充血和细小皮疹等。这些症状同样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
猩红热医学知识宣教培训ppt课件
![猩红热医学知识宣教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36386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3.png)
协助家属应对压力
指导家属如何缓解自身的压力 和焦虑,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 绪稳定。
家属参与护理培训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 ,提供必要的护理技能和知识 培训,让他们更好地协助患者
的康复。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培训重点内容回顾
猩红热的病原学
详细阐述了猩红热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传 播途径和致病机制。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加强国际合作
全球范围内加强国际合作,共 同应对猩红热等传染病的挑战 ,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完善防控策略
针对猩红热的流行特征,未来 将进一步完善防控策略,提高 预防接种率和疫情监测水平。
推动科研创新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投入 ,推动猩红热相关药物和疫苗 的研发创新,为防治工作提供 更多有效手段。
THANKS
实验室检查方法
细菌学检查
通过咽拭子或脓液培养, 分离出A组溶血性链球菌 。
血清学检查
检测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抗体滴度,辅助诊 断猩红热。
其他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 等,以评估患者全身状况 。
鉴别诊断要点
麻疹
与猩红热相似,但麻疹 患者常有结膜炎、咳嗽 等症状,且皮疹出现时
间较晚。
风疹
症状较轻,皮疹形态与 猩红热相似,但风疹患 者一般无咽峡炎表现。
临床表现与分型
恢复期
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 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
。
普通型
表现为发热、咽峡炎、皮疹等典型 症状。
轻型
发热不高,咽峡炎较轻,皮疹稀少 。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中毒型
病势发展迅速,高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可有嗜睡或昏迷。咽部红肿,扁桃体有脓性渗出和片状假膜形成 ,可有坏死及溃疡。皮疹为出血性,或伴有瘀点。还可出现鼻衄、血尿及蛋白尿等。此型患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 、中毒性肝炎及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
猩红热课件PPT
![猩红热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aaf92a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a.png)
猩红热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猩红热概述 • 猩红热的流行病学 • 猩红热的治疗 • 猩红热的预防与控制 • 猩红热案例分析
01
CHAPTER
猩红热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 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 通过飞沫传播。
特点
多发于儿童,尤以5-15岁居多,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春秋两季 更容易传播。
健康教育活动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猩红热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监测与疫情报告
监测系统建设
建立和完善猩红热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病例并采取措施。
疫情报告制度
建立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及时上报和共享。
疫苗接种与免疫策略
要点一
疫苗接种计划
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疫苗接种计划,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对易感人群进 行疫苗接种。
控制策略
一旦发现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对疫情 发生场所进行消毒处理。
03
CHAPTER
猩红热的治疗
一般治疗
01
02
03
休息
猩红热患者应充分休息, 减少活动,以减轻身体负 担。
其他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根据中医理论,猩红热属于温病范畴 ,可以使用清热解毒、养阴透疹的中 药进行治疗。
局部治疗
对于皮肤瘙痒和疼痛,可以外用炉甘 石洗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局部 治疗。
04
CHAPTER
猩红热的预防与控制
2024版猩红热ppt课件
![2024版猩红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b5355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f.png)
23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猩红热的病原学特征
详细介绍了猩红热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传 播途径和致病机制。
猩红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深入讲解了猩红热的诊断依据、实验室检查 和鉴别诊断方法。
2024/1/27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
全面概述了猩红热的典型症状、体征以及病 程演变过程。
猩红热的治疗与预防
系统阐述了猩红热的治疗原则、药物选择及 预防措施。
2024/1/27
抗病毒药物
可选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 药物进行治疗。
免疫调节剂
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免疫 调节剂,如干扰素等,提 高机体免疫力。
13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心肌炎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 心悸、胸闷等症状,应及时进行 心电图检查,并给予相应治疗。
肾炎
猩红热患者易出现肾脏损害,应 定期监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
17
生活习惯改善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患处;勤换衣物和床上用 品,保持环境清洁。
充足休息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身体恢复。
适当运动
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 太极拳等,增强身体免疫力。
2024/1/27
避免传染
猩红热具有传染性,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以免传染 给他人。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预防 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
及时发现并处理肾脏并发症。
风湿热
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肿痛、舞蹈 症等风湿热表现,应给予对症治 疗,如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同 时加强护理,防止关节畸形和功
能障碍。
2024/1/27
14
04
患者护理与康复指导
第七节猩红热课件
![第七节猩红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275f3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5.png)
猩红热是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其典型表现为高热、咽痛、皮疹等 。类猩红热则是一种非典型的猩红热表现,其症状较轻,白细胞计数和咽拭子培养结果与典型猩红热不同。
病例总结与启示
总结
通过对以上两个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猩红热的典型表现和类猩红热的非典型表现。在临床实践 中,应加强对猩红热的认识和诊断,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猩红热与川崎病的联系
猩红热与肾病的联系
猩红热感染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肾 脏疾病,如急性肾炎等。
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管炎综合 征,研究发现,部分川崎病患者曾感 染过猩红热。
猩红热的社会影响与公共卫生问题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
猩红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品或污染食物传 播。
猩红热的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目前国内使用的猩红热减毒活疫苗, 可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免疫预防
通过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 猩红热的发病和传播。
05
猩红热的病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小明,男,8岁,因高热、咽痛、皮 疹等症状就诊。查体发现咽部充血,扁 桃体肿大,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皮疹。实 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咽拭子 培养阳性,诊断为猩红热。
猩红热课件
目 录
• 猩红热的概述 •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 • 猩红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猩红热的治疗与预防 • 猩红热的病例分析 • 猩红热的相关知识拓展
01
猩红热的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 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特征
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 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退后伴有 明显脱屑。
猩红热疾病PPT演示课件
![猩红热疾病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83c30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b.png)
中毒性肝炎
出现肝功能异常、黄疸 等症状。
急性肾小球肾炎
表现为血尿、蛋白尿、 水肿等,严重者可导致
肾功能衰竭。
其他并发症
如中耳炎、鼻窦炎、肺 炎等。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01
02
03
典型临床表现
猩红热患者通常会出现发 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 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等 典型症状。
流行病学史
患者发病前一周内与猩红 热患者有过接触史,或所 处地区有猩红热流行情况 。
发病原因及机制
发病原因
主要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该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和酶类,导致机体 出现中毒和变态反应。
发病机制
链球菌感染后,可产生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引起皮肤血管充血、水肿, 上皮细胞增生,白细胞浸润,以毛囊周围最明显,形成典型的猩红热样皮疹。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流行特征
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飞 沫传播。
接种对象
主要接种对象为儿童,一般建议在 2岁以内完成接种。对于未接种过 疫苗的儿童和成人,也可以进行补 种。
接种效果
接种疫苗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 体,从而有效预防猩红热的发生。 同时,即使感染链球菌,接种疫苗 的人群症状也相对较轻。
05
并发症处理及风险评估
常见并发症类型和处理方法
呼吸道并发症
猩红热可能引发喉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并发症,处理方法包括保 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 疗。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3
疫苗普及和接种策略优化
随着疫苗研发的不断推进,未来有望实现猩红热 疫苗的广泛接种,并形成针对不同人群的优化接 种策略。
2024版医学猩红热课件
![2024版医学猩红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9a233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e.png)
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建立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免疫状况 等因素,评估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预警系统建立
制定针对不同并发症的预警指标和 阈值,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
风险分层管理
根据患者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 理措施和治疗方案。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猩红热相关知 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
阴虚火旺证
治以滋阴降火、清利咽喉, 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减。
预防策略与措施
控制传染源
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至 症状消失后一周,以切断 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患 者密切接触,注意个人卫 生和环境卫生。
免疫接种
接种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 红热的有效措施,可提高 人群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04
误区二
忽视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猩红热可能 并发中耳炎、乳突炎、风湿热等,应及 时发现并治疗。
误区三
认为猩红热一次患病后终身免疫,实际 上猩红热并非终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再 次感染发病。
03
治疗与预防策略
西医治疗方法及药物选择
03
抗生素治疗
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氨苄 西林等,对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 用。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发热、咽峡炎、 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等)和实验 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诊断流程
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 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最终确诊。
实验室检查方法
01
细菌学检查
通过咽拭子或脓液培养,分离出 A群溶血性链球菌,进一步进行
临床表现与分型
猩红热ppt课件可爱
![猩红热ppt课件可爱](https://img.taocdn.com/s3/m/faa9c8b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e.png)
猩红热是一种由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其症状包括高热、喉咙痛、皮疹等。皮疹通常在发病后1-2周内消退,但 链球菌感染可能引起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疾病和肾疾病。
心理影响
猩红热患者可能会因为外观上的改变而感到自卑或社交障碍,特别是在皮疹消退后,皮肤可能留下色素减退或沉 着的现象。
对社会的影响
传染性
常见问题解答
猩红热如何预防?
预防猩红热的方法包括避免与患者接触、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此外,接种疫苗 也是预防猩红热的有效手段。
猩红热与其他疾病的区别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猩红热与风疹的区别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猩红热和风疹的皮疹有一些相似之处,但风疹的皮疹通常 更轻,持续时间较短,而且不会出现咽峡炎等症状。
症状
发热、头痛、喉咙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在皮疹方面, 患者皮肤上出现红色斑疹,并伴有瘙痒和刺痛感。皮疹通常 在发病后1-2周内消退,但也可能导致皮肤脱屑和色素沉着。
02
猩红热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根据典型的前驱症状(高热、头痛、咽痛等)和典型的皮疹特点(细密皮疹、 疹退后脱屑),可做出临床诊断。
病原体
A组溶血性链球菌,也称为化脓性链 球菌。
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即通过咳嗽、打 喷嚏或谈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 通过接触患者或带菌者使用过的物品 或表面传播。
猩红热的发病机制和症状
发病机制
链球菌侵入人体后,首先在咽部繁殖,引起扁桃体炎、咽炎 等症状。随后,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产生毒素,导致全身症 状和皮疹。
THANKS
感谢观看
避免传染给他人
在患病期间,应避免与他人接触,尤 其是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以 防止疾病传播。
猩红热介绍PPT培训课件
![猩红热介绍PPT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27719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e.png)
舌乳头肿胀、发红,形似草莓,是猩红热的特征性表现之 一。
皮疹
发热后1-2天,患者皮肤出现弥漫性充血性皮疹,压之褪 色,伴有瘙痒。皮疹首先出现在颈部和胸部,然后迅速蔓 延至全身,包括手掌和足底。
口周苍白圈
面部潮红,但口周皮肤相对苍白,形成明显的对比。
严重并发症
中毒性心肌炎
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失常等,严重者可 导致心力衰竭。
流行病学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与猩红热患者或带菌者的接触史,以及是否处于猩红热流行季节 和地区,有助于辅助诊断。
鉴别诊断方法
01
风疹
风疹与猩红热的皮疹相似,但风疹全身症状轻,无咽峡炎表现,且耳后
、枕后淋巴结肿大较常见。
02 03
麻疹
麻疹的皮疹为红色斑丘疹,自头面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至全身,同时 伴随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与猩红热相比,麻疹的皮疹颜色较淡, 且口腔黏膜无特征性改变。
患者家庭护理指导
环境清洁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 期清洁家居环境,减少 病毒滋生。
饮食调理
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 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 物,多饮水。
皮肤护理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搔抓皮疹,防止 继发感染。
心理关怀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给 予心理支持和鼓励,减 轻焦虑情绪。
05 并发症处理及风险评估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处理策略
猩红热
汇报人:XXX 2024-01-14
目录
• 疾病概述 • 症状与体征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防措施 • 并发症处理及风险评估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命名
猩红热定义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β型溶血性链 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024年度猩红热课件5
![2024年度猩红热课件5](https://img.taocdn.com/s3/m/4c50945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fe.png)
物。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患 处,防止继发感染。定期更换衣 物和床上用品,保持环境清洁。
遵医嘱用药
按时按量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 不要随意更改用药方案或停药。
如有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
2024/3/24
。
2024/3/24
对症治疗
针对不同的并发症类型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抗感染治疗、支持
治疗等。
加强护理
营养支持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加强皮肤护理和口腔护
理,预防继发感染。
18
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 持,增强免疫力,促进
康复。
05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
2024/3/24
19
康复期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猩红热课件5
2024/3/24
1
目 录
2024/3/24
• 猩红热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防策略 •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 • 总结回顾与展望
2
01 猩红热概述
2024/3/24
3
定义与发病原因
2024/3/24
定义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β型溶血性链 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为 发病高峰。
2024/3/24
5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潜伏期2~5天,也可少至1天,多至7天。起病急剧, 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若细菌是从 咽部侵入的,则扁桃体红肿,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 渗出性膜,软腭粘膜充血,有点状红斑及散至性瘀点 。发病初期,出疹之前即可见舌乳头红肿肥大,突出 于白色舌苔之中,称为“白色杨梅舌”。3~4天后, 白色舌苔脱落,舌色鲜红,舌乳头红肿突出,状似杨 梅,称“红色杨梅舌”,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猩红热诊疗方案PPT课件
![猩红热诊疗方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cfe61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0.png)
02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技 术
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
01
02
03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 细胞占比增加,可出现核 左移及中毒颗粒。
尿常规
一般无明显变化,若发生 肾脏损害,可出现蛋白尿 、血尿等。
血清学检查
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升 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和 流行病学调查。
病原学检测方法
细菌培养
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有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 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流行特征
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 以冬春季节多见。在托幼机构 、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地方易形
成流行。
临床表现及分型
轻型
发热、咽峡炎、皮疹等症状较 轻,易漏诊。
脓毒型
咽峡炎加重,形成脓性假膜, 局部淋巴结肿大,并可有化脓 病灶。
普通型
起病急骤,发热,咽峡炎,皮 疹和疹后脱屑等表现。
。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加强支持治疗,提高免疫力, 注意预防继发感染。
04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调整建 议
康复期评估指标和方法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观察患者发热、皮疹等症状是否 缓解,评估病情好转程度。
实验室检查指标
定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心电 图等检查,了解患者生理指标恢
复情况。
病原体清除情况
通过咽拭子培养等方法,确认患 者体内病原体是否已完全清除。
中毒型
主要表现为毒血症症状,高热 、头痛、剧烈呕吐、甚至神志 不清等。
外科型或产科型
皮疹从创口开始,再发展到其 他部位,一般无咽峡炎。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 验室检查进行诊断。确诊需依据 咽拭子、脓液培养获得A组乙型溶 血性链球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4
治疗
·
25
治疗
一般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呼吸道隔离,注意口 腔卫生
病原治疗
首选青霉素,400-800万IU,每日2-4次, 疗程7~10 d;儿童10~20万IU/(Kg·d), 2~4 次/d;对青霉素过敏者选用红霉素, 螺旋霉素,头孢类抗生素
·
26
·
27
·
4
病原学特征
含血培养基培养24 h,菌落周围产生 2~4 mm溶血环,溶血反应阳性。
依据表面蛋白抗原分为80多个血清型
·
5
病原学特征
A组乙型链球菌产生的毒素与酶类 ➢ 红疹毒素(erythrogenic toxin) 能致发热和皮
疹,影响T细胞功能 ➢ 链激酶(streptokinase) 扩散因子 ➢ 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 能溶解组织中的
·
15
皮疹
·
16
线状疹(Pastia线)
·
17
疹后脱屑
·
18
草莓舌
·
19
杨梅舌
·
20
特殊类型猩红热
➢ 轻型 ➢ 脓毒型 ➢ 中毒型 ➢ 外科型或产科型
·
21
诊断与鉴别诊断
·
22
诊断
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象 -尿液 -细菌学检查
·
23
鉴别诊断
➢ 金黄色葡萄菌感染 ➢ 药物疹 ➢ 风疹 ➢ 麻疹
·
11
临床表现
·
12
潜伏期 1~7 d,平均2~3d
典型病例起病急骤,主要有发热、咽痛、 全身弥漫性红疹三大临床特征
·
13
普通型猩红热
➢ 发热 39℃,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 ➢ 咽峡炎 咽痛、吞咽痛,局部充血、脓性
分泌物 ➢ 皮疹 发热后第2天出现,全身弥漫性鲜红
色皮疹,疹后脱屑
·
14
皮疹
猩红热
scarlet fever
·
1
概念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有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 红色皮疹和疹退后脱屑为特征。
并发症有变应性心、肾、关节炎。
·
2
病原学
·
3
病原学特征
➢ G+,球形、卵圆形,直径0.5~1μm ➢ 对热、干燥敏感,一般消毒剂可杀灭
透明质酸,利于细菌扩散 ➢ 溶血毒素 分为“O”和“S”,可溶解白细胞和
血小板,对心脏有毒害
·
6
流行病学
·
7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 ➢ 空气飞沫传播为主 ➢ 破损皮肤及产道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
8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 全年发病 冬春季多见 ➢ 各年龄组均可发病 5~15岁高发年龄组 ➢ 近年发病趋于轻型化
原因 -早期应用抗生素 -链球菌变异 -人体抵抗力增强
·
9
发病机理
·
10
主要病理损害
➢ 化脓性病变 链球菌粘附于粘膜上皮细 胞,进入组织引起炎症,在透明质酸酶、 链球菌、溶血素作用下,炎症扩散引起 组织坏死
➢ 中毒性病变 红疹毒素进入血液,引起 皮疹及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头痛、休 克
➢ 变态反应病变 少数病人出现急性肾小 球肾炎、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关节炎